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格陵兰

指数 格陵兰

格陵蘭(Kalaallit Nunaat;Greenland),面積2,166,086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島,大约81%都被冰雪覆盖。“格陵蘭”在原语言中的字面意思為「綠色土地」,是在丹麦王国框架内的自治国,在2008年公投後,2009年正式改制,成為一個內政獨立的自治區,但外交、國防與財政相關事務仍由丹麥代理。格陵兰随宗主国丹麦于1973年加入过欧洲各共同体,但根据1982年全民公投的结果通过1985年的格陵兰条约退出了如今欧盟前身——欧洲各共同体,故如今格陵蘭並不屬於歐盟,但被视为欧洲联盟特别领域的一部分。格陵蘭如同法羅群島,在丹麥國會派驻有2名議員。 格陵蘭全境大部分处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隔海峽與冰島和加拿大兩國相望。.

717 关系: 劍狀三鬚鱈加科爾山脊加达 (格陵兰)加拿大加拿大鉤杜父魚加拿大法老魚加拿大海豹捕杀业努克努克机场劳亚大陆基督教传播年表基爾條約埃里希·馮·德里加爾斯基原颚龟卡尔马联合卡科尔托克卡納克卡納克 (消歧義)卡爾·安東·拉森卡菲克卢本岛卡西江吉特卡苏伊特萨普南極號古丁尼柏国家公园古諾斯語古近纪史密斯海峽双发延程飞行同性婚姻同性結合關係歷史年表各地LGBT權利各國首都機場列表各國農業產值列表各國時區列表各国官方语言列表各国首都列表堅蜥目塞鯨境内與境外多孔瘦獅子魚大崩壞大冰期大科勒韋島大眼南氏魚大眼巴傑加州黑頭魚大眼相模肩燈魚大眼黑頭魚大西洋大西洋鮭大西洋水珍魚...大西洋海戰 (1939年-1945年)大雄與鐵人兵團大陆 (消歧义)天主教哥本哈根教區天下為家天氣紀錄列表太古宙太平洋潜鸟奧斯卡二世奧托·努登舍爾德女王女性參政權奇怪的休假威廉·巴芬婆罗洲宣告独立官方语言列表安妮·沃伯頓安馬沙利克安馬沙利克島寒狼綿鳚小口棘隆頭魚小眼短吻獅子魚小眼擬杜父魚小頭睡鯊小鬚鯨小數點尼古劳斯·路德维希·青岑多夫尼可拉·科斯特-瓦爾道尼氏鮄杜父魚尖吻平鮋尖槍鰂射水魚號潛艇属地旗帜列表山野井泰史峡湾巨神海已灭绝动物列表 (古生物)巴芬島巴芬灣巴氏單鰭八角魚ĸ不凍港帝国列表中世紀溫暖時期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足球俱樂部列表丹麥-挪威丹麥友好城市或姐妹城市列表丹麥同性婚姻丹麥佔領時期丹麥國防軍丹麥克朗丹麥皇家空軍丹麥王國丹麥行政區劃丹麥議會丹麥殖民地丹麥政治丹麦丹麦城市列表丹麦历史丹麦大学列表丹麦语丹麦海峡丹斯伽阿德-厄施格尔周期东北格陵兰国家公园希波爾箭石世界各国一级行政区列表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世界女童軍總會會員列表世界人口世界童軍運動組織會員列表世界那麼大世界野盃世界零距離世界概况世界洋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观帕缪特一半一半一国两制一角鲸平氏鮄杜父魚乌佩纳维克乌列尔·塞伯里乙型肝炎亞得里安·傑拉許亞西亞特于默島亨德里克島亨利·哈德遜庫恩島 (格陵蘭)庭 (機關)庸鰈人類性別比二十世紀的預言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互联网顶级域列表互惠生库皮克·克雷斯特库雅雷克底层水伊卢利萨特伊爾明厄海弗里乔夫·南森弗雷德里克二世弗朗西斯·罗顿·莫伊拉·克罗兹异性石弓頭鯨开通目彼得曼冰川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復仇者聯盟4微颚动物後期重轟炸期俄罗斯地形图地心引力 (电影)地球地球冰失地球撞击坑列表地理之最列表地磁场圈套 (小說)北大西洋環流北冰洋北冰洋會議北美殖民年表北美洲北美洲各國最低合法性交年齡北美洲国家和地区列表北瓶鼻鯨北极地区北极兔北极点北极星号远征探险北極圈北極理事會北極紅點鮭北極熊北極燕鷗北極狼北極高原北極鱈北極氣候衝擊評估北極擬圓鰭魚北欧神话北歐北歐人種北歐五國北歐理事會北歐護照聯盟北歐航空圓吻突吻鱈圓葉茅膏菜國家安全國家圖書館列表國際民航組織機場代碼國際民航組織機場代碼 (B)匙形冰杜父魚利氏狼綿鳚刺真圓鰭魚單鰭八角魚單鰭鱈喜蔭鼠尾鱈傑森號哥伦布时代前的跨大洋接触冠恐鳥冥古宙冰天動地冰屋冰岛蓼黑粉菌冰島人冰島低壓冰川国家公园 (阿根廷)冰瘦獅子魚冰盖冰架冰段冰晶石内尔斯海峡凯克卡塔凯撒彗星凱諾蘭大陸凱恩灣商业客机事故列表內爾斯地全北界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效应六齿卷耳共主邦聯克莱尔·卡梅伦·帕特森克拉弗靈島前寒武纪前进前进 (政党)前進黨勞倫大陸勝利女神飛彈勒曼醫院囊鰓鰻因努伊特石堆因纽特人因纽特人共同体国家列表 (按洲排列)国徽列表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国际电信联盟区域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机场代码 (X)国际银行账户号码图勒人图勒空军基地四鬚岩鱈四足類短尾魚龍屬短角床杜父魚短鬚突吻鱈玩具 (小說)环球小姐环斑海豹王国邦联玛格丽特·埃尔芬斯通玛格丽特一世火星火星地理硫锰矿碧玉 (歌手)神奇四俠:銀魔現身科帕沃于尔科靈科氏副獅子魚科拉半岛空中客车A380竇氏真圓鰭魚算帳米凱拉·恩格爾米爾恩地米萨苔炭黑粉菌米诺斯文明米航空精靈寶可夢GO納沙斯瓦哥索龍 (印尼)細尾獅子魚約克角隕石約翰·富蘭克林綠青鱈維京人維京人殖民北美红胡子埃里克纳娅·埃特纳萨克纳诺塔利克纽芬兰岛缅因硬币罗尔德·阿蒙森罗伯特·皮里美國各州縮寫列表美國軍隊結構美军美国科技美国队长3美洲戰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群岛海羅蒙諾索夫海嶺翰布羅夫人真雙型齒翼龍烏佩尼維克島烏瑪納克爱斯基摩人瑟莫蘇克生命生態區列表生态位無綫電視台慶相關活動熊果熱帶風暴卡爾 (2016年)熱點 (地質學)燈籠樹鬚魚牟氏鮄杜父魚特雷爾島狗肉盧恩字母盔菊石白垩纪白尾热带鸟白尾海雕白眉歌鶇白鲸DVD區域碼蚊子傳播的疾病芬兰芬諾斯堪底亞銳葉景天难以忽视的真相隕硫鐵銀三鬚鱈莫约赛克莫里斯·杰塞普角遷徙新大陸模型聖鬥士星矢角色列表联合国地理区划列表荒漠面积列表菲英島萊夫·埃里克松鐵達尼號沉沒事故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國家集團青绿湿伞頜鬚細八角魚領航鯨行動裝置國家代碼衛斯理系列衛斯理系列角色列表领海飓风格洛丽亚飓风法比安西經12度線西經13度線西經14度線西經16度線西經17度線西經18度線西經19度線西經22度線西經23度線西經24度線西經27度線西經28度線西經29度線西經31度線西經32度線西經33度線西經34度線西經36度線西经15度线西经20度线西经21度线西经25度线西经26度线西经30度线西经35度线西经40度线西经45度线西经50度线西经60度线西西缪特西格陵蘭洋流馬來西亞特殊車輛號牌首次環球飛行香農島駐丹麥台北代表處駒雅鱈马雷克·卡明斯基马格努斯七世詹姆斯·蒙哥马利髯海豹魚石螈魣鱈鯨魚肉鯨脂诺斯人谢德娜鰻形蛇綿鳚调频广播豆雁貝氏黑頭魚費氏獅子魚鳗形狼牙绵鳚贡比约恩山费尔韦尔角 (消歧义)费利克斯·冯·卢克纳尔跨大陸國家列表鸚鵡螺號核動力潛艇麝牛黑頭瘦獅子魚黑霞鯊黑腹副獅子魚黄金圣斗士輝銀礦鼠鲨轴心国龙族角色列表 (江南)迪斯科岛迪斯科灣霍爾灣船蛸蘭塞奧茲牧草地阿尔弗雷德·魏格纳阿氏狼綿鳚阿拉斯加州阿拉斯加雪橇犬赤颈鸊鷉赤颈鸭薩瑞南高地藍光光碟藍魣鱈藍鱈藻髯樹鬚魚葛哈·李希特肖特兄弟蓝鲸蓼轴黑粉菌醃海雀自由保守主義臭氧层空洞金·基尔森金平鮋長鬚鯨長鰭短吻獅子魚腓特烈港 (丹麦)艾蕾卡·韓蒙德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英厄·莱曼苔炭黑粉菌難抵極雪线雪鸮雷克雅維克電子掃描陣列雷達蛇形巨口魚雙角冰杜父魚耀斑虎鯨虔敬主义GIUK缺口IPhone 6sISO 3166-2:GLJavK-19 (苏联潜艇)LGBT收養Lucida GrandeMuv-Luv AlternativeONE PIECE用語列表P-38閃電式戰鬥機Q後面不接U的英文單字列表Tu-95轟炸機UTC±00:00UTC−04:00柱星葉石极北朱顶雀极昼探险家林氏短吻獅子魚捕鯨東格陵蘭洋流板块构造论板龍屬核反应堆格里姆火山格陵兰历史格陵兰大学格陵兰徽标格陵兰地理格陵兰音乐格陵兰行政区划格陵兰议会格陵兰语格陵兰足球协会格陵兰足球代表队格陵兰条约格陵兰海格陵兰总理格陵蘭廣播公司格陵蘭冰原格陵蘭犬格陵蘭西殖民地格陵蘭航空格陵蘭自殺問題格陵蘭自治公投格陵蘭東殖民地格陵蘭望遠鏡格陵蘭旗幟格林蘭條紋平鮋條狀鐵層棘螈植村直己極地極地擬杜父魚構成國機動戰士GUNDAM 00 登場國家及組織列表欧登塞欧洲和北美洲世界遗产列表欧洲国家人口数量列表欧洲国家互联网用户数列表欧洲联盟欧洲联盟历史欧洲联盟成员国欧洲联盟扩大欧洲西部夏令时间欧洲西部时间歐歌鶇歐洲國家和地區列表歐洲聯盟基本條約歐洲聯盟特別領域歐洲LGBT權益歐洲政治殖民主义殖民地毛脚鵟水鹨水怪民族國家沙恩霍斯特號戰艦波蜜果菜汁法國航空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法国航空66号班机事故法羅群島捕鯨活動法韦尔角泛種論泛斯堪的納維亞主義洪水來臨前洪成泽活跃的分离主义运动列表渡鴉渥爾娃女巫港海豹湯氏擬杜父魚溫鹽環流漢斯·埃諾克森挪威巨蟹挪威歷史未來身份末次冰期本性難移月球環形山列表 (R-S)月神成人年龄戰後新世界地圖綱要戰國風雲 公元2210海峽列表海底熱泉海鸚海门林纳斯堪的纳维亚新仙女木期新北界新蒙古人種方铁矿文蘭 (紐芬蘭)文蘭島地圖时区列表旺德爾海旗帜名称列表旅鶇摩拉維亞宣教運動愛斯基摩語中關於雪的詞語拉布拉多洋流拉布拉多海普爾夸帕號普通潜鸟.gl1368年1839年殖民統治者名單1900年大西洋飓风季1904年大西洋飓风季1905年8月30日日食1906年8月20日日食1908年6月28日日食1913年4月6日日食1913年8月31日日食1916年2月3日日食1917年6月19日日食1919年11月22日日食1920年11月10日日食1921年4月8日日食1923年9月10日日食1924年8月30日日食1927年6月29日日食1929年11月1日日食1930年4月28日日食1930年國家人口列表1931年4月18日日食1933年大西洋飓风季1935年2月3日日食1935年6月30日日食1942年9月10日日食1945年7月9日日食1946年11月23日日食1946年6月29日日食1948年5月9日日食1949年4月28日日食1951年9月1日日食1952年2月25日日食1953年7月11日日食1953年飓风卡罗尔1959年10月2日日食1960年9月20日日食1964年7月9日日食1966年5月20日日食1967年5月9日日食1968年9月22日日食1968年图勒空军基地B-52坠毁事件1970年3月7日日食1971年2月25日日食1973年12月24日日食1973年大西洋飓风季1973年热带风暴吉尔达1974年12月13日日食1975年5月11日日食1976年4月29日日食1979年1981年7月31日日食1982年7月20日日食1982年格陵兰公投1983年12月4日日食1984年5月30日日食1985年5月19日日食1986年10月3日日食1989年3月7日日食1990年7月22日日食1991年大西洋飓风季1991年完美风暴1993年5月21日日食1993年布雷爾風暴1996年10月12日日食1998年2月26日日食19世紀日食列表1月21日2000年12月25日日食2000年7月31日日食2002年热带风暴亚瑟2002年热带风暴克里斯托瓦尔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风暴2003年飓风凯特2005年10月3日日食2006年3月29日日食2006年飓风佛罗伦萨2007年大西洋颶風季2007年世界男子手球錦標賽2008年11月2008年热带风暴劳拉2009年6月2010年飓风丹妮尔2011年6月1日日食2011年丹麥大選2012年5月20日日食2013年11月3日日食2013年格陵蘭議會選舉2015年3月20日日食2015年丹麥大選2017年9月2018年8月11日日食2022年10月25日日食2023年10月14日日食2025年3月29日日食2027年8月2日日食2028年1月26日日食2029年1月14日日食2029年6月12日日食2030年6月1日日食2033年3月30日日食2036年8月21日日食20世紀日食列表21世紀日食列表2996月21日8月13日8月31日980年981年 扩展索引 (667 更多) »

劍狀三鬚鱈

劍狀三鬚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江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區,從格陵蘭、加拿大至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0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以甲殼類為食。.

新!!: 格陵兰和劍狀三鬚鱈 · 查看更多 »

加科爾山脊

加科爾山脊,又稱南森海嶺、北冰洋中脊,是一條位於北冰洋洋底的海底山脈。由東經120度、北緯80度起延伸至本初子午線、北緯80度止 (即界乎於西伯利亞和格陵蘭之間)。隔歐亞海盆與羅蒙諾索夫海嶺大致平行。 1966年由蘇聯探險家雅可夫·雅可夫利維奇·加科爾發現並以其名命名。 Category:海嶺 Category:北冰洋.

新!!: 格陵兰和加科爾山脊 · 查看更多 »

加达 (格陵兰)

加达(古诺尔斯语:Garðar)曾是位于格陵兰维京人殖民地的主教座堂所在地。.

新!!: 格陵兰和加达 (格陵兰)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格陵兰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鉤杜父魚

加拿大鉤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島、格陵蘭至美國麻州科德角海域,棲息深度13-598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砂泥底質底層水域,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加拿大鉤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法老魚

加拿大法老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魣蜥魚科的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加拿大、格陵蘭至馬得拉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深度0-5100公尺,體長可達96公分,棲息在中表層冷水域,屬肉食性,以軟體動物及魚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加拿大法老魚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海豹捕杀业

加拿大海豹捕杀业指加拿大猎人们一年一度商业捕杀海豹的活动,这种活动以其特有的血腥遭到了世界各国环保组织的强烈抗议,海豹产品遭到了欧美各国消费者的抵制。.

新!!: 格陵兰和加拿大海豹捕杀业 · 查看更多 »

努克

努克(Nuuk),格陵蘭自治国的最大城市,1979年格陵蘭實行自治後,成為格陵兰的首都,兼瑟莫蘇克自治市政府所在地。 都市名稱在格陵蘭語(因纽特语的一种)中為“岬角”之意。丹麥人及挪威人稱之為戈特霍布(丹麥語:Godthåb),意為“美好的希望”,與“好望角”的名稱由來相似,在丹麥出版的地圖上即標記為“戈特霍布”的名稱。.

新!!: 格陵兰和努克 · 查看更多 »

努克机场

努克机场(Mittarfik Nuuk;Nuuk Lufthavn;)是服务格陵兰首府努克的机场,同时是格陵兰国营航空公司——格陵兰航空的技术中心和枢纽机场。该机场有通往格陵兰西部和西南部的几个市镇的航班,其中包括航线枢纽之一——坎克尔路斯斯雅克机场。因为有飞往冰岛的航班。努克机场同时是格陵兰仅有的六个国际机场之一。在上世纪60年代早期,新成立的格陵兰航空的一些水上飞机降落在了努克机场。在1965年,格陵兰航空以西科斯基S-61直升机更新机队,即使在努克建成支持短距离起落飞机(Dash-7)起降的机场之后的40余年里,它们仍然一直服务于格陵兰的市镇。 努克机场的建设是为了服务努克这一格陵兰最大城市,然而由于机场受限于山区位置及其恶劣的天气状况,其无法满足前往丹麦的大型航班的起降需要。即使机场扩建问题仍然是格陵兰境内的争议话题,因为临近努克计划建城区域,机场亦无法大规模扩建。.

新!!: 格陵兰和努克机场 · 查看更多 »

劳亚大陆

劳亚大陆(英文名:Laurasia)又譯勞拉西亞大陸,為地质史古陆之一,存在於侏儸紀到白堊紀。勞亞大陸包含現今北半球大部分陸地。由勞倫大陸、波羅地大陸、西伯利亞大陸、哈薩克大陸、華北陸塊、華南陸塊構成,在侏罗纪中期由盘古大陆北端分裂而成,然後在白堊紀分裂成今天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 其名稱是由勞倫大陸(Laurentia)與歐亞大陸(Eurasia)組成。.

新!!: 格陵兰和劳亚大陆 · 查看更多 »

基督教传播年表

初期的日期只是“大约”.

新!!: 格陵兰和基督教传播年表 · 查看更多 »

基爾條約

《基爾條約》是瑞典和丹麥-挪威於1814年1月14日簽訂的條約。在拿破崙戰爭戰敗的丹麥國王把挪威割讓予瑞典國王,以換取瑞典在波美拉尼亞的控制權。然而,條約內容從未正式實行。普魯士在維也納會議得到了波美拉尼亞;而挪威宣告獨立,頒布憲法,選出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為挪威國王。瑞典揮軍挪威後不久,挪威便答應與瑞典結成君合。《基爾條約》特別指出挪威的三個屬土──格陵蘭、冰島和法羅群島並不隨着挪威割讓予瑞典,而是繼續與丹麥結成聯合。.

新!!: 格陵兰和基爾條約 · 查看更多 »

埃里希·馮·德里加爾斯基

埃里希·馮·德里加爾斯基(Erich Dagobert von Drygalski,)是德國地理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及極地科學家。生於德國普魯士省柯尼斯堡。 1882年至1887年間,德里加爾斯基曾於萊比錫、柏林、波昂和柯尼斯堡等大學修讀數學和自然科學。他以北歐的冰層為博士論文主題。1888年至1891年,他是柏林國際大地測量中央辦公室的助理。 德里加爾斯基在1891年至1893年間領導了兩次遠征,皆由柏林的地球科學協會出資贊助。1892年至1893年間,德里加爾斯基曾在西格陵蘭過冬。1889年,他因收集許多地理學和地球物理的科學證據,而獲得特許任教資格。1898年,德里加爾斯基成為副教授。1899年,成為特聘教授。.

新!!: 格陵兰和埃里希·馮·德里加爾斯基 · 查看更多 »

原颚龟

原颚龟(学名:Proganochelys quenstedti)是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最古老的陆生乌龟,可追溯到大约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

新!!: 格陵兰和原颚龟 · 查看更多 »

卡尔马联合

卡尔马联合(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Kalmarunionen),是1397年至1523年由斯堪的纳维亚的丹麦、瑞典(包括芬蘭)和挪威(包括冰島、法羅群島、格陵蘭、昔德蘭和奧克尼)为主组成的共主邦联。1397年6月在瑞典卡爾馬城結成的联盟后,挪威、瑞典和丹麥三個王國共同拥戴一個君主。各國交出其主權,但無損各自的獨立地位及分歧的利益。不過從1430年代開始,瑞典貴族對於丹麥及荷尔斯泰因在管治中所佔的主導地位大為不滿,成為了聯盟繼續的阻礙,並引起糾紛。到了1520年,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二世出兵鎮壓瑞典境內反卡爾馬派,並於承諾特赦後反悔及大肆屠殺反卡爾馬派貴族,史稱斯德哥爾摩大屠殺。倖存贵族古斯塔夫·瓦萨憤而揭竿起義,發動瑞典解放戰爭,最後驅逐丹麥軍並登基稱王,聯盟正式宣告瓦解。 卡爾馬聯盟從玛格丽特一世開始,歷任5位君主及12位攝政官,合共93年。不过其余屬地则以丹麥-挪威的名義繼續由奧爾登堡王朝管治多個世紀,直到拿破崙戰爭后两国結束聯盟關係。.

新!!: 格陵兰和卡尔马联合 · 查看更多 »

卡科尔托克

尤利安娜霍布(Julianehåb),格陵兰语中称作卡科尔托克(Qaqortoq),是格陵兰南部库雅雷克市的一个城镇。“卡科尔托克”来源于西格陵兰语,意为“白色的”。该地人口约3100,是格陵兰南部人口最多的城镇。1775年,尤利安娜霍布由一个挪威商人建立。.

新!!: 格陵兰和卡科尔托克 · 查看更多 »

卡納克

卡納克(Qaanaaq;),又譯卡安納克,舊稱圖勒(Thule)或新圖勒,是格陵蘭西北岸的城市,也是世上最北面的城市其中一個。 居民說卡納克語(卡拉亞蘇語),也有不少說因紐特語的。根據2010年的統計,卡納克人口有626人。和整個格陵蘭的趨勢一樣,附近村莊的人口有逐漸往都市移動的傾向,因此部份的村莊已經荒廢。 該城的自治管轄區達225,500平方公里,大部分為冰所覆蓋。南方和烏培爾納維克自治體相接;東北部是東北格陵蘭國家公園;西部隔內爾斯海峽和加拿大的埃尔斯米尔岛相鄰。另外卡納克城中有美軍的圖勒空軍基地。當地378公尺高的環球通訊大樓,是圖勒電台的所在地,也是全個格陵蘭最高的建築物。 格陵蘭航空有飛往卡納克的航班。.

新!!: 格陵兰和卡納克 · 查看更多 »

卡納克 (消歧義)

卡納克可能指以下其中一個地方:.

新!!: 格陵兰和卡納克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卡爾·安東·拉森

卡爾·安東·拉森(Carl Anton Larsen,)是挪威南極探險家,首次於南極發現了化石,因而獲得皇家地理學會的回饋授權。1893年12月,他成為首位在南極洲拉森冰棚上滑雪的人。拉森也被視為英國南極領地南喬治亞島古利德維肯港和南極海域捕鯨業的奠基人。1910年,因為多年居住於南喬治亞島而獲得英國公民身份。身後,一艘捕鯨船以他為名。.

新!!: 格陵兰和卡爾·安東·拉森 · 查看更多 »

卡菲克卢本岛

卡菲克卢本岛(Kaffeklubben Island,Kaffeklubben Ø,Oodaap Qeqertaa),格陵兰极北部一岛屿,位于北冰洋中,距离北极点仅有707公里,被认为是地球最北端的陆地,无常住居民。 该岛1900年被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里(Robert Edwin Peary)发现,1921年,丹麦探险家首次登上该岛,并命名其为“卡菲克卢本”,意为咖啡馆,以纪念丹麦哥本哈根矿业博物馆中的咖啡馆。.

新!!: 格陵兰和卡菲克卢本岛 · 查看更多 »

卡西江吉特

卡西江吉特(Qasigiannguit,Christianshåb)是在格陵蘭的迪斯科灣的一個鎮,是卡西江吉特市的行政中心。卡西江吉特鎮設立於1734年,於2005年的人口為1320人,主要工業為捕蝦和捕大比目魚。 Category:格陵蘭.

新!!: 格陵兰和卡西江吉特 · 查看更多 »

卡苏伊特萨普

卡苏伊特萨普(Qaasuitsup Kommunia,意為極地黑暗之處)是格陵蘭一個自治市,自2009年1月1日起成立。截至2013年1月,人口為17,498人。行政中心位於 伊盧利薩特(曾名「雅各布港」)。自治市包括過去格陵蘭西部和北部的幾個自治市。.

新!!: 格陵兰和卡苏伊特萨普 · 查看更多 »

南極號

南極號(Antarctic)是於1871年在挪威德拉門下水的瑞典蒸汽船。在1898年至1903年間,此船多次參與北極與南極的研究遠征。1895年,人類搭乘這艘船首次踏上南極大陸陸地。.

新!!: 格陵兰和南極號 · 查看更多 »

古丁尼柏国家公园

古丁尼柏国家公园(英文:Quttinirpaaq National Park)是加拿大政府设立的一座国家公园,位于努纳武特埃尔斯米尔岛北端,为加拿大领土最北极点。古丁尼柏国家公园是世界上纬度第二高的国家公园,仅次于格陵兰的东北格陵兰国家公园。古丁尼柏国家公园建于1988年,古丁尼伯来源于因纽特语,意为世界的顶端。.

新!!: 格陵兰和古丁尼柏国家公园 · 查看更多 »

古諾斯語

古諾斯語(Old Norse),由於地理位置與歷史因素,亦稱作古北歐語、古斯堪地納維亞語、古冰島語、古挪威語,是日耳曼語族的一個分支,發展自8世紀時更古老的原始諾斯語,在維京時期至公元1300年左右,通行於斯堪地納維亞居民以及海外殖民地。 由於絕大部分現存文字源自中世紀冰島語,事實上古諾爾斯語的標準版本是古西諾斯語方言,包含了古冰島語和古挪威語。大部分的古諾爾斯語使用者,說的是非常相近的古東諾斯語方言,包含丹麥、瑞典與其殖民地。在這兩種語系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地理分界。古東諾爾斯語的特徵是在挪威東部所發現,而古西諾爾斯語是在瑞典西部發現。此外,另一個方言古哥得蘭語(Old Gutnish)有時會被併入古代東諾爾斯語之中,因為它是最鮮為人知的一種方言。不過有理由可以認為它是一個單獨的分支,因為它共有著古西諾爾斯語與古東諾爾斯語的特徵,並且發展自己的語言。冰島的陳述出:瑞典人、挪威人、冰島人、丹麥人皆使用相同的語言dnsk tunga。在瑞典與丹麥使用的東部方言裡,這個字本來是dansk tunga,意思是「丹麥的语言」。其亦稱作北歐語(norrœnt mál)。 古諾爾斯語逐步發展成現在的北日耳曼語支:冰島語、法羅語、挪威語、丹麥語以及瑞典語。現代冰島語是與古諾爾斯語離異最少的分支。由於其標準化的寫法基於自古諾爾斯語/現代冰島語音位系統、在語義與詞彙順序上細微的拼寫差異,古諾爾斯語能夠被今日的冰島語使用者所理解。在古諾爾斯語時代通行的冰島語,和當時大部分分歧的諾爾斯語方言相較之下,其現代的發音法與橫向延伸字彙被認為幾乎沒有區別。而其發音法(尤其是母音音素),是北日耳曼語支當中改變最少的。法羅語保留有許多相似之處,不過受到了丹麥語、挪威語和蓋爾語(蘇格蘭語和/或愛爾蘭語)的影響。儘管瑞典語、丹麥語和挪威語的差異最大,他們仍保留有。這可能是因為這些語言已經彼此受到對方影響,以及具有受到中世紀低地德語影響的相似發展。.

新!!: 格陵兰和古諾斯語 · 查看更多 »

古近纪

古近纪(Paleogene,符号E),旧称早第三纪,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65.5±0.3百万年(Ma),结束于23.03±0.05Ma。“古近纪”一名中的“古”是paleo-的意译,“近”则是-gene的音译,并兼顾了字面意义。古近纪包括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

新!!: 格陵兰和古近纪 · 查看更多 »

史密斯海峽

史密斯海峽是北冰洋的海峽,位於東面的格陵蘭和西面加拿大的埃爾斯米爾島之間,是內爾斯海峽的一部分,連接巴芬灣和巴芬灣,長50公里、寬40公里。 Category:加拿大海峽 Category:格陵蘭海峽.

新!!: 格陵兰和史密斯海峽 · 查看更多 »

双发延程飞行

雙發動機延程飛行(Extended-range Twin-engin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Standards,航空字母縮寫:ETOPS,-zh-tw:美國聯邦航空總署;zh-cn: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簡略為「Extended Operation」),延程飛行(Extended Operations)與長程飛行(Long Rang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Standards)標準,前身包括雙發動機延程飛行 (Extended-range Twin-engin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Standards),或雙發動機延程操作標準,最初是國際民航組織為一些執行備降機場之間超過60分鐘航程的航線的雙發動機商用飛機所訂下的規定。 ETOPS容許雙發動機飛機如波音737、757、767、777、787、空中巴士A300、A310、A320、A330、A350作長距離飛行(尤其是穿越沙漠、海洋和極地的航線)。ETOPS訂立前,雙發動機飛機都不能執行這一類航班。 在西方世界,ETOPS經常被幽默地稱為「Engines Turn Or Passengers Swim」(發動機要轉動,否則乘客就得游泳)。不過幽默歸幽默,現今的噴射客機均相當安全,统计显示,目前民航飞机的发动机,每1000小时飞行时间的空中停车率在0.020以内,也就是说每飞行十万小时,单发失效不到两次。目前飞行员每年合法最多飞1000小时,从20岁飞到60岁退休共40年,最多可以飞四万小时,而兩萬小時以上的飞時基本上已經算是經驗老道的退休駕駛了,从概率上说,一辈子也未必遇到一次空中发动机失效。 2007年2月15日,由-zh-tw:美國聯邦航空總署;zh-cn: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發表的全新ETOPS規則正式執行。有關的規則被重新定義為「延程飛行」,涵蓋所有具有兩具或以上噴射發動機的飛機。此外,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也正在草擬涵蓋三發動機與四發動機飛機的「長距離飛行性能標準」(LROPS),而EASA對於ETOPS的定義,則仍然限於雙發動機飛機。有關標準預計會在2008年內實行。根據FAA新版的 14 CFR 121.161, 規定在2015年2月後所製造的四引擎客機,在執行備降機場之間超過180分鐘航程的航線時,也必須遵守ETOPS之規定。四引擎貨機與軍機則不在此限。.

新!!: 格陵兰和双发延程飞行 · 查看更多 »

同性婚姻

同性婚姻(same-sex marriage),或稱為同志婚姻(gay marriage),是指性別相同的人互相締結為婚姻的關係,當中亦可能會舉辦民事或宗教儀式。婚姻平權(marriage equality)則是指所有人不分性傾向或性別皆享有彼此締結法定婚姻的權利。 截至2017年,以下國家的法律已經正式認可同性婚姻(25個,包含尚未全區域執行的國家):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加拿大、哥倫比亞、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冰岛、愛爾蘭、盧森堡、马耳他、墨西哥同性婚姻在墨西哥城、、、、、、、、、、、下加利福尼亞州、恰帕斯州及普埃布拉州全境有立法,在克雷塔羅州則是部分市镇有立法。墨西哥全國都承認在該些轄區進行的同性婚姻。、荷兰同性婚姻在荷蘭本土全域有立法。阿魯巴、荷屬聖馬丁以及库拉索皆承認在那舉行的同性婚姻。、紐西蘭同性婚姻在紐西蘭本土全域有立法,但其法律效力不及於托克劳、库克群岛以及紐埃。、挪威、葡萄牙、南非、西班牙、瑞典、英国同性婚姻在 英格蘭、威爾斯以及蘇格蘭全域有立法;但在北愛爾蘭則無。 同性婚姻在以下英国海外领地有立法:,, 、、、、 、以及以及英国皇家屬地、曼島。、美国同性婚姻在美国50個州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和除美屬薩摩亞以外的所有領土全域有立法。一些美洲原住民管轄區亦承認同性婚姻。、烏拉圭。而亞美尼亞、愛沙尼亞和以色列則承認在其他國家结婚的同性伴侶的法律效力。對於台灣和奧地利而言,同性婚姻分别在2017年5月和12月經其憲法法院確立通過同性婚姻的法律裁決,在其憲法法院限定日期內會完成同性婚姻的法制化台灣和奧地利的憲法法院給各自的立法機構提供一個寬限期,讓其能實施相關法律之修正或制定 (奧地利的寬限期直至2019年1月為止;台灣則直至2019年5月為止)。寬限期結束後,同性婚姻便會得到法律認可。。此外在哥斯达黎加提出動議之後,美洲洲際人權法院於2018年1月9日確立通過一項有利於同性婚姻的裁決,預計這將有助於美洲若干國家承認同性婚姻該些國家為已簽署並承認法院管轄權的國家,包括巴貝多、玻利維亞、智利、哥斯大黎加、多明尼加、厄瓜多、薩爾瓦多、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和蘇利南。 多米尼克、格瑞那達和牙買加也是該公約的簽署國,但都尚未承認法院的管轄權。.

新!!: 格陵兰和同性婚姻 · 查看更多 »

同性結合關係歷史年表

給予「全國性同性註冊結婚的國家」定義,是在同性婚姻相關法律(國家領袖)公布生效後才能認定。各國的屬地或擁有自治權更高的地區可能需個別通過法案。;已生效.

新!!: 格陵兰和同性結合關係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各地LGBT權利

世界各國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與跨性別者(LGBT)的法律處境,光譜廣泛而差異極大。部分國家承認同性婚姻或其他形式的同性結合,視LGBT為人類群體多樣性的一部分;亦有國家視同性性行為或性別認同為非法行為,以監禁甚至死刑等刑罰對該群體加以迫害。.

新!!: 格陵兰和各地LGBT權利 · 查看更多 »

各國首都機場列表

本列表為在各國首都或地區的商用機場。國家列表是從ISO 3166-1內參考。如果該首都或地區有多座機場,將會展示所有商用機場,以最繁忙的機場為首,其餘的機場為後。列表的排序是由ISO 3166-1的二位字母順次序排列。 這列表的資料包括:.

新!!: 格陵兰和各國首都機場列表 · 查看更多 »

各國農業產值列表

此統計數據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統計資料庫取得,單位為千國際元(International Dollars),此國際元以1999年至2000年之美元為基準。農業產值包含穀物、食物、非食物、家禽、畜牧、作物等,亦包含各項農業、林業、漁業等相關製品,但此表格因聯合國糧農組織部分國家資料並非完整或匯率換算間而造成些許誤差。下列表格為2007年之數據。.

新!!: 格陵兰和各國農業產值列表 · 查看更多 »

各國時區列表

本列表列出各國現行时区規劃,根據國家或地區的時區數量進行排序,時區包括各國属地的時區(排除南极领地),法国為時區最多的國家,共計12個時區,許多國家採行夏时制,於夏季時調快一小時,但本列表並不包括相關資訊。.

新!!: 格陵兰和各國時區列表 · 查看更多 »

各国官方语言列表

这是世界上主权国家所规定的官方语言的完整列表。它包含所有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一个地区有官方地位的语言。这个列表包括所有官方语言,无论它是在全国范围通用的还是仅仅是在一个小地区通行,也不论它是主要语言还是少数民族语言。這裡包括了所有擁有官方語言以及州/省份全部地區及部份地區的地區語言及少數民族語言。这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列表,尽管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在列表中。列表以该国家/地区英文名称的首字母排序。.

新!!: 格陵兰和各国官方语言列表 · 查看更多 »

各国首都列表

以下各國首都列表列出了世界各國與部分特殊行政地區的首都或首府,除了少部分有特殊情況的國家外,國家或行政地區的首都,是以其行政中樞所在地為準。 依国家'''漢語拼音'''排序: A B C D E F G H-I J K L M N-O P Q R S T-U-V W X Y Z 依首都'''漢語拼音'''排序: A B C D E F G H-I J K L M N-O P Q R S T-U-V W X Y-Z 依国家'''注音拼音'''排序: ㄅ ㄆㄇ ㄈㄉㄊ ㄋㄌ ㄍㄎㄏ ㄐㄑㄒ ㄓㄔㄕㄖㄗ ㄙㄚㄜ ㄞㄠㄢ.

新!!: 格陵兰和各国首都列表 · 查看更多 »

堅蜥目

堅蜥目(Aetosauria)又名恩吐龍亞目,意思是「老鷹蜥蜴」,其下只有一科鍬鱗龍科(Stagonolepididae),是一群已滅絕草食性主龍類演化支,身上有重骨板、體型由中到大,生存於晚三疊紀。 牠們的頭部與巨大身體比是相當小的,頭部外型上有獨特點,前部平坦且鈍狀,類似豬的口鼻部。鑿狀的牙齒是小型、類似葉狀,顯示牠們是草食性動物,但類似豬的牙齒與角質性的口鼻部已在至少一個物種上發現,並被描述成以群居昆蟲為食。在堅蜥類腦殼方面的研究,顯示牠們與鱷形超目關係密切。 跟勞氏鱷目一樣,牠們有柱狀直立的四肢結構。腳掌類似植龍目的腳掌,兩者都保留了原始特徵。在其他方面,牠們擁有典型的鑲嵌踝類主龍(勞氏鱷目或鱷魚)身體與大而強壯的尾巴。但是前肢與後肢相比相當小,所有的堅蜥類都是四足動物。 這些動物有厚重地骨板(大多數應是用來防護掠食者),骨板呈大型四角形,彼此互相契合,保護身體的背部、側部、腹部、尾巴。在現實生活中,這些骨板可能由角狀物覆蓋者。 原始的屬,例如諾利階時期分布廣泛的堅蜥屬、與卡尼階的科荷馬鱷(Coahomasuchus),體型較小,約1公尺長。而更先進的物種體型較大,身長大約3公尺長,而其中的正體龍、副正體龍,擁有寬廣類似烏龜的身體,其他像是鏈鱷,身體狹窄,身長約5公尺,肩膀上有大型針狀物,應該是種防護結構。 堅蜥類化石在蘇格蘭、格陵蘭、美國東部的西南部份、阿根廷、馬達加斯加等地發現。 因為牠們的骨板經常被保存下來,也因牠們是全球廣佈,但在地層上分布的範圍很短,所以堅蜥目與植龍目成為晚三疊紀的重要四足標準化石。.

新!!: 格陵兰和堅蜥目 · 查看更多 »

塞鯨

塞鯨(學名:Balaenoptera borealis)為鬚鯨的一種,又名北须鲸,為世界上第三大鬚鯨,僅次於藍鯨與長鬚鯨。牠們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域,尤其是在遠離海岸的海洋深層。塞鯨傾向避開陽光與熱帶海域,每年夏季時從寒冷或兩極的海域遷移到溫帶海域,冬季則遷移到亞熱帶海域,雖然大部分區域的遷移路線尚未完全明朗。 塞鯨身長可以達到20公尺(66英尺),體重則可達到45公噸(50短噸) 。估計每天需要900公斤的食物,主要是橈腳類動物與磷蝦,有時還包括其他的軟體動物。塞鯨的速度也是鯨魚中最快的,在短距離上可以達到每小時50公里(31英里或27節)的速度。「塞鯨」這個名稱是從挪威語的「Pollock」(青鱈)而來的,青鱈是種與塞鯨同時間出現在挪威海岸邊的魚類。 在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後期之間的大規模商業獵捕中,估計共有超過238,000條塞鯨被獵捕,而現在塞鯨已成為國際保育動物,雖然冰島與日本仍然有具有爭議的研究計劃在獵捕塞鯨。2006年時估計全球約有54,000條塞鯨,數量大約只剩大規模捕鯨活動前的5分之1。.

新!!: 格陵兰和塞鯨 · 查看更多 »

境内與境外

境内,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管辖边界之内的区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用语中,“中國境内”指中国海关关境以内的区域,相当于除去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两个非直接管轄的特别行政区之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实际统辖区域;“中國境外”指中国关境以外的國家與地區,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未实际统辖的爭議領土,如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稱臺灣地區)和釣魚台列嶼。 雖然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間,也會簡單地以「中國」稱呼中國大陸,此情況在臺灣尤為常見,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令和黨政軍會談等等,如涉及到香港、澳門和中華民國,不可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要以大陸、內地或國內稱呼,如無法避免中華民人民共和國與中國,需加注「」或--,表示不承認,但不否認事實存在。 因為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代表著香港與澳門脫離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 中華民國的法令也不稱呼中國大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國,因為依照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即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和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等等法令,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國家,當然也不承認其代表中國。.

新!!: 格陵兰和境内與境外 · 查看更多 »

多孔瘦獅子魚

多孔瘦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的格陵蘭東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900公尺,體長可達3.1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多孔瘦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大崩壞

《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或译作《大崩溃:社会如何选择失败或成功》(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是加州大學地理系教授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1937年9月10日-)2005年的著作(ISBN 0143036556)。.

新!!: 格陵兰和大崩壞 · 查看更多 »

大冰期

大冰期(Ice Age),又称“冰川期”或“冰河期”,是指地球大气和地表长期低温导致极地和山地冰盖大幅扩展甚至覆蓋整个大陸的時期。相邻的大冰期之间的气候比较温暖的时期,称为“大间冰期”。大冰期内部又分为若干次冰期(glacial period、glacials或glaciations)与间冰期(interglacials)。 从冰川学的角度,南北半球出现大范围冰盖的时期即可视作大冰期。鉴于格陵兰和南北极大范围冰盖的存在,当今的地球仍处在始于260万年前更新世的第四纪大冰期的一次间冰期中,且尚无迹象表明地球正在走出这次大冰期。.

新!!: 格陵兰和大冰期 · 查看更多 »

大科勒韋島

大科勒韋島是格陵蘭東北面的島嶼,位於東北格陵蘭國家公園內的格陵蘭海,島嶼長65公里、寬10公里,面積615平方公里,是格陵蘭上第14大島嶼,島上最高點海拔971米。 Category:格陵蘭島嶼.

新!!: 格陵兰和大科勒韋島 · 查看更多 »

大眼南氏魚

大眼南氏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小口兔鮭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北大西洋冰島、格陵蘭、加拿大、愛爾蘭等、西印度洋南非、坦尚尼亞海域,棲息深度0-1400公尺,體長可達24.5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大眼南氏魚 · 查看更多 »

大眼巴傑加州黑頭魚

大眼巴傑加州黑頭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格陵蘭南部與冰島到亞速群島、西大西洋加拿大至赤道、東南太平洋智利及印度洋海域,棲息深度150-3200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大眼巴傑加州黑頭魚 · 查看更多 »

大眼相模肩燈魚

大眼相模肩燈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管肩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格陵蘭東部、不列顛群島、葡萄牙、加納利群島與維德角群島、幾內亞灣、安哥拉與那米比亞海域,深度365-1200公尺,體長可達27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大眼相模肩燈魚 · 查看更多 »

大眼黑頭魚

大眼黑頭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冰島與格陵蘭、不列顛群島至茅利塔尼亞;西大西洋戴維斯海峽至宏都拉斯海域,棲息深度600-2500公尺,體長可達79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群體活動,以櫛水母、甲殼類、棘皮動物與多毛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大眼黑頭魚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

大西洋(Océano Atlántico,Oceano Atlântico,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原面積8221萬7千平方公里,在南冰洋確立後,面積調整為7676萬2千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沟深達8605米。從赤道南北分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北面連接北冰洋,南面則以南緯60度與南冰洋接連。 大西洋这个中文名称,最早来自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所翻译的一本名叫《山海舆地全图》的世界地图册,虽然从今天的角度看该地图错误颇多,但是其中大西洋这个中文翻译从那时起便一直沿用至今。 其英文名稱是取自於柏拉圖曾經提出的至今未明確發現的亞特蘭提斯(Atlantis)。.

新!!: 格陵兰和大西洋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鮭

大西洋鮭(學名Salmo salar)又名安大略鲑,是主要分佈在北大西洋海域及周边河流的一種鮭魚。成魚尺寸平均約90CM,大型個體可至110~150CM,重達40公斤以上。.

新!!: 格陵兰和大西洋鮭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水珍魚

大西洋水珍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水珍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蘇格蘭、愛爾蘭至挪威、北海;西大西洋區,包括冰島、格陵蘭及加拿大海域,水深140-1440公尺,體長可達7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成小群活動,以片腳類、烏賊、櫛水母等為食,從4月到7月產卵,會季節性洄游,可做為食用魚。.

新!!: 格陵兰和大西洋水珍魚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海戰 (1939年-1945年)

大西洋戰役(Battle of the Atlantic,該詞出自於溫斯頓·邱吉爾)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於大西洋的盟軍與納粹德國海軍針對海上通航線的一連串攻防作戰,時間從二戰開始至德國投降為止、縱貫整場二戰歐洲戰場,為歷史上規模最大、連續性最長的海空戰鬥。.

新!!: 格陵兰和大西洋海戰 (1939年-1945年) · 查看更多 »

大雄與鐵人兵團

是刊載於《CoroCoro Comic》月刊1985年8月號到1986年1月號的《哆啦A夢大長篇》系列作品,作者藤子·F·不二雄,另外以此原作在1986年(昭和61年)3月15日所公開的電影動畫,是「哆啦A夢大長篇」系列電影中的第七部作品。電影監製為芝山努,東寶出品,票房收入約為12億5000萬日圓,動員約260萬哆啦A夢的影迷前往觀賞。與這部電影同時上映的附篇電影還有《小鬼Q太郎》(藤子·F·不二雄與藤子不二雄A共同著作)、《职业高尔夫猿》(藤子不二雄A作品)(SF大雄與鐵人兵團的電影資料)。 2011年的哆啦A夢電影作品《新·大雄與鐵人兵團》是改編自本作品。.

新!!: 格陵兰和大雄與鐵人兵團 · 查看更多 »

大陆 (消歧义)

大陸可以指:.

新!!: 格陵兰和大陆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哥本哈根教區

天主教哥本哈根教區(Dioecesis Hafniae、Bispedømmet København)是羅馬天主教的一個教區,包括丹麥本土,以及其屬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 座堂位於首都哥本哈根的聖安斯加爾主教座堂。2011年,有36,000名教友,估轄區總人口0.7%。有50個堂區、78名司鐸。現任主教為切斯瓦夫·寇頌。教區為斯堪地那維亞主教團成員。 天主教在宗教改革期間被廢除,直至1868年建立代牧區,1869年降格為監牧區,1892年恢復代牧區。1953年升為教區。 Category:斯堪地那維亞主教團 Category:丹麥天主教 Category:哥本哈根 Category:法羅群島 Category:格陵兰宗教.

新!!: 格陵兰和天主教哥本哈根教區 · 查看更多 »

天下為家

《天下為家》(Human Planet)為英國廣播公司與探索頻道聯合製作的紀錄片,由約翰·赫特旁白,2011年1月13日起英國時間逢星期四晚8時於英國廣播公司第一台首播,共8集。本片為英國廣播公司首次以人類為主角的自然紀錄片,通過展示人類在地球不同生境的生活方式與適應力,從中闡述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微妙關係。 2007年,英國廣播公司宣佈開拍《天下為家》,並由BBC自然歷史組(BBC Natural History Unit)及BBC威爾斯(BBC Wales)的製作團隊於約40個國家的偏遠地方拍攝,歷時3年,並記錄多達70個當地人物故事。本片8集內容分別集中講述不同自然環境的人類棲息地,包括海洋、沙漠、北極、叢林、高山、草原、河川和城市。 本片每集皆附上《天下為家鏡頭後》(Human Planet Behind the Lens)幕後製作花絮,講述攝製隊在拍攝過程遇到的種種困難及有趣見聞。.

新!!: 格陵兰和天下為家 · 查看更多 »

天氣紀錄列表

天氣紀錄列表紀錄了不同項目的極端天氣現象。各項記錄採取的是特定監測標準,像是表面溫度、風速等,以保持數據外部影響的一致性。.

新!!: 格陵兰和天氣紀錄列表 · 查看更多 »

太古宙

太古宙(Archean)是地质年代中的一个宙。 太古宙起始于内太阳系後期重轟炸期的结束(对月岩的同位素定年确定为38.4亿年前),地球岩石开始稳定存在并可以保留到现在。太古宙结束于26亿年前的大氧化事件把甲烷为主的还原性的太古宙原始大气转变为氧气丰富的氧化性的元古宙大气,从而导致了持续3亿年的地球第一个冰河时期——休伦冰河时期。 太古宙时期有细菌和低等藍菌存在。生物源疊層石可定年到35亿年前。 太古宙属于前寒武纪,上一个宙是冥古宙,下一个宙是元古宙。太古宙包括了始太古代、古太古代、中太古代、新太古代。.

新!!: 格陵兰和太古宙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潜鸟

太平洋潛鳥(學名:Gavia pacifica)是潛鳥目下的一種中型鳥種。有指太平洋潛鳥與黑喉潛鳥是同種。在阿拉斯卡、加拿大北部及至遠東地區的巴芬島及俄羅斯東面的勒拿河等地的凍土層的湖泊深處繁殖。與其他潛鳥不同的地方是太平洋潛鳥會成群地進行遷徙。如在冬天就集中在海洋上,特別是太平洋的海岸或大形的湖泊。當中包括中國、日本、北韓、南韓、美國及墨西哥等。偶爾也在格陵蘭、香港及英國出現。 繁殖期的太平洋潛鳥像一頭光滑的普通潛鳥。牠們有灰色頭、黑色喉、下腹白色及不規則的黑白相間的覆蓋。非繁殖季節的羽毛較為沉褐,前頸部分為白色。喙為灰或白色,如鋒利的匕首。側羽上沒有白色條紋圖案是唯一將太平洋潛鳥與黑喉潛鳥分辨出來的方法。 和所有的潛鳥一樣,普通潛鳥也是捕魚的好手,可以潛到深海中尋找食物。飛行時頸部向外延伸。.

新!!: 格陵兰和太平洋潜鸟 · 查看更多 »

奧斯卡二世

奧斯卡二世(Oscar II,),原名奧斯卡·弗雷德里克(Oscar Frederik),1872年至1905年之間為挪威國王,由1872年至去世為瑞典國王。他是瑞典及挪威國王奧斯卡一世和王后洛克滕堡的約瑟芬的三子,母親為古斯塔夫·瓦薩的後裔。 他統治的瑞典進行工業化,使科技迅速發展;但瑞典-挪威聯合也是他在位期間解散的。.

新!!: 格陵兰和奧斯卡二世 · 查看更多 »

奧托·努登舍爾德

尼爾斯·奧托·古斯塔夫·努登舍爾德(Nils Otto Gustaf Nordenskjöld,)是瑞典地質學家、地理學家和極地探險家。.

新!!: 格陵兰和奧托·努登舍爾德 · 查看更多 »

女王

女王(Queen regnant),即女性的君主或國王,君主制国家中的君主為女性時,她通常被稱為女王。如果她統治的國家,是一個帝國,則稱為女皇帝(empress regnant),又稱女皇、女帝。 女王擁有政治上的統治權力,但是女王的丈夫通常無法分享她妻子的位階,頭銜或是權力。相較於王后,身為國王的妻子,她通常可以分享國王的位階與頭銜,但不能分享權力。母系氏族时代,女性部落首领非常普遍,但国家出现后,主要文明的君主大多是男性君主,女性君主往往是男性君主的妻子、女儿,从而获得王位,这与父系社会确立以来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男尊女卑”思想有直接关系。 古埃及、朝鲜半岛的新罗,近代的英国、西班牙、荷兰、葡萄牙都出现过女王。现在世界上在任的女王有二位: 历史上的著名女王(未包括女皇帝):;古埃及.

新!!: 格陵兰和女王 · 查看更多 »

女性參政權

女性參政權(Women's suffrage,Woman suffrage),又稱婦女參政權,意指在民主社會中,允許女性擁有平等參與選舉投票以及擔任候選人的政治權利。在人類歷史的多數時期中,女性大多都不被允許參與政治。在法國大革命之後,伴隨民主理念與女權主義理念的興起,歐洲開始有人推動讓女性擁有同等的投票權,被認為是婦女權利的一部份。19世紀開始,隨著兩性教育平等的推廣,更多女性懂得投入推動女性參政權的運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推廣到全世界。.

新!!: 格陵兰和女性參政權 · 查看更多 »

奇怪的休假

《奇怪的休假》(韓語:수상한휴가)是韓國KBS的綜藝節目,製作組邀請來賓一同旅行,紀錄旅行過程中的點點滴滴與各種突發狀況,同時也紀錄來賓與當地人們交流的過程,屬於真人秀綜藝節目。.

新!!: 格陵兰和奇怪的休假 · 查看更多 »

威廉·巴芬

威廉·巴芬()是16世紀的英國航海家。在倫敦出生。生前曾尋找“西北航道”。命名北美洲北部的一個島為巴芬島,巴芬島與格陵蘭島之間的海灣為巴芬灣,並且是世界第一個圍繞巴芬島航行一周的航海家。據說航海時通過觀測月球確定經緯度的方法由威廉·巴芬首創。.

新!!: 格陵兰和威廉·巴芬 · 查看更多 »

婆罗洲

婆罗洲(Borneo),印尼稱之為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是世界第三大岛,亞洲第一大島,面积736,000平方公里,僅次於格陵蘭及新幾內亞。現全境由印尼、馬來西亞及汶萊三國管轄,而菲律賓曾宣稱有沙巴部分的主權。.

新!!: 格陵兰和婆罗洲 · 查看更多 »

宣告独立

宣告独立(英语:Declare Independence)是冰岛歌手比约克创作的歌曲,属于她的第六张录音室专辑Volta的第三支单曲,于2008年1月1日发行。比约克曾在多次演唱会上表演这支歌曲以表达对部分地区独立的支持,最著名的两次分别发生在东京和上海。.

新!!: 格陵兰和宣告独立 · 查看更多 »

官方语言列表

以阿迪格語作为官方语言的有:.

新!!: 格陵兰和官方语言列表 · 查看更多 »

安妮·沃伯頓

安妮·瑪麗昂·沃伯頓女爵士,DCVO,CMG(Dame Anne Marion Warburton,),英國外交官,1976年至1983年擔任英國駐丹麥大使,是英國歷史上首位正式出任大使的女性。退出外交部後,她於1985年至1994年任劍橋大學露西·卡文迪許學院第四任院長。 沃伯頓於1957年加入外交部,曾在倫敦本部、美國、西德和瑞士等地任職。駐節丹麥期間,她促進了英丹兩國交流、處理雙邊農業和貿易事宜,並安排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在1979年展開對丹麥的國事訪問。不過,為了節省開支,她被迫在1979年遷出已沿用125年的大使官邸。 在露西·卡文迪許學院院長任內,她推動不少改革,學生人數和校園規模都有所擴充,促成這所年輕的成年女子學院後來於1997年取得劍橋大學全學院地位。此外,她曾在1986年至1988年出任平等機會委員會委員,以及在1994年至1997年出任公職事宜標準委員會委員。1992年至1993年,她還擔任歐洲共同體調查團團長,證實波斯尼亞大批穆斯林婦女在波斯尼亞戰爭期間遭塞族共和國軍和其他塞族軍人有組織地虐待,在當時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新!!: 格陵兰和安妮·沃伯頓 · 查看更多 »

安馬沙利克

安馬沙利克(丹麥語:Ammassalik Kommune)是格陵蘭(Tunu)東部二個自治市的當中一個。它在東格陵蘭南部的安馬沙利克島南岸,面積232,100平方公里,大多數為冰原,它是格陵蘭東部的最大的自治市。 Category:格陵蘭.

新!!: 格陵兰和安馬沙利克 · 查看更多 »

安馬沙利克島

安馬沙利克島(Ammassalik Ø、Ammassalik)是格陵蘭東南部的島嶼,位於大西洋,座標位置,面積772平方公里,島上最高點海拔1,352米。2009年,安馬沙利克島居民數目為1,893人。.

新!!: 格陵兰和安馬沙利克島 · 查看更多 »

寒狼綿鳚

寒狼綿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包括挪威、冰島、加拿大、格陵蘭、俄羅斯等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475至3000公尺,喜砂泥底質海域,體長可達69公分,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及頭足類等為食。.

新!!: 格陵兰和寒狼綿鳚 · 查看更多 »

小口棘隆頭魚

小口棘隆頭鱼,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

新!!: 格陵兰和小口棘隆頭魚 · 查看更多 »

小眼短吻獅子魚

小眼短吻獅子鱼,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狮子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包括格陵蘭東部、冰島及法羅群島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在水深100至1800公尺的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小眼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小眼擬杜父魚

小眼擬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隱棘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北大西洋區,包括北海、英吉利海峽、巴倫支海、格陵蘭東南部、冰島、冷岸群島、法羅群島、挪威及西大西洋加拿大聖羅倫斯灣至美國紐澤西州海域,棲息深度165-1342公尺,本魚在眼部有4個骨質癤瘤,皮膚非常粗糙,身體有3-4寬的、深色的垂直條紋,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多毛類、片腳類、海蜘蛛,繁殖期在6至7月,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小眼擬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小頭睡鯊

小頭睡鯊(拉丁文學名:Somniosus microcephalus),又名格陵蘭鯊、大西洋睡鯊、灰鯊,是一種大型的鯊魚,生活在格陵蘭和冰島周圍的北大西洋海域。小頭睡鯊的居住地比任何鯊魚位於更北之地。牠們是太平洋睡鯊的近親。《侏儸紀鯊魚》(Jurassic Shark)(2000年),由Jacinth O'Donnell記錄及整理;在2006年8月5日發表於探索頻道 小頭睡鯊的身長很震撼,因為事實上牠們很大,牠們的體長可以跟大白鯊媲美。.

新!!: 格陵兰和小頭睡鯊 · 查看更多 »

小鬚鯨

小鰛鯨(学名: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又名明克鯨、尖嘴鯨、矛头鲸、小矛鲸、矛鲸、小脊鳍鲸、小鳍须鲸和锐头须鲸,是小鬚鯨的一種,有時直接稱為小鬚鯨。1804年第一次被拉塞佩德(Bernard Germain de Lacépède)所確認。現在大部分將小鬚鯨分成北方小鬚鯨(小鬚鯨)與南方小鬚鯨(或稱為南極小鬚鯨)兩種。.

新!!: 格陵兰和小鬚鯨 · 查看更多 »

小數點

在进位制记数系统裡,小數點為用來分隔数字的整數部分與小數部分的符號。如3.14中.。小数点在数学裡是一种基数点。 不同地区用不同的符号来表达小数点。即,其它语言与文化中表示小数与整数部分区隔的未必是“点”,所以它的英文名字是decimal seperator或decimal mark。国际上使用阿拉伯数字国家与地区主要采用两种小数点符号:“句点”和“逗号”。汉语地区和大多的英语地区都使用“句点”,但是大多的其他欧洲国家和其前殖民地都使用“逗号”。由于小数点符号的习俗影响其他数字分位符号的选择,如千分位符号(也称千位分隔符,group seperator),所以此条目也涵蓋其它数字分位符号的话题。.

新!!: 格陵兰和小數點 · 查看更多 »

尼古劳斯·路德维希·青岑多夫

新生铎夫(又譯作“親岑多夫”或“欽岑多夫”)(Nikolaus Ludwig von Zinzendorf und Pottendorf,),德国伯爵,宗教和社会改革家,摩拉维亚弟兄会主教,出生在德累斯顿(Dresden)。親岑多夫具有敏銳的情感內在特質,很容易表現出心中悲傷和喜悅的情緒。他俱有演說的天賦,能言善道使他未來在傳福音的工作能一展長才。他的外在總是以簡單樸素自居,卻深富個人獨特的魅力,然而另一方面,他獨特的性格與表達方式卻往往容易遭人誤解。 親岑多夫一生竭力在海外的傳福音、宣教佈道工作,不遺餘力。他同時也是敬虔運動先驅-施本爾(Philipp Jacob Spener,1635-1705)極為要好的朋友。其妻-艾德慕特(Erdmuthe Dorothea von Reuss,1700-1756)亦為其最得力的助手,雖然身兼師母、妻子、宣教士等多重身分,卻也因此更展現出其管理的恩賜;然而長期與丈夫東征西討的生活,則因忙碌傳福音的工作,最終因體力透支,而於1756年病逝;四年後,親岑多夫也因感染熱疾,終老於主護城(Herrnhut,即黑尔恩胡特)。.

新!!: 格陵兰和尼古劳斯·路德维希·青岑多夫 · 查看更多 »

尼可拉·科斯特-瓦爾道

尼可拉·科斯特-瓦爾道(Nikolaj Coster-Waldau,,)是一位丹麥男演員、監製和編劇。他出演過較著名的作品如HBO電視劇《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2011年至今),在當中他出演一角而聲名大噪。.

新!!: 格陵兰和尼可拉·科斯特-瓦爾道 · 查看更多 »

尼氏鮄杜父魚

尼氏鮄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北大西洋格陵蘭至加拿大拉不拉多半島海域,棲息深度71-127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尼氏鮄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尖吻平鮋

尖吻平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平鮋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挪威、巴倫支海、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冰島至格陵蘭;西大西洋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海域,棲息深度300-1441公尺,體長可達58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成群活動,以甲殼類、頭足類、魚類等為食,卵胎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格陵兰和尖吻平鮋 · 查看更多 »

尖槍鰂

尖槍鰂(學名:Acroteuthis)是生存在早白堊紀海洋中的一屬箭石。牠們的游水速度可能很慢。其化石分布於舊蘇聯地區、加拿大和格陵蘭等地。.

新!!: 格陵兰和尖槍鰂 · 查看更多 »

射水魚號潛艇

射水魚號潛艇(SS / AGSS-311)是美國一艘巴勞鱵級潛艇,亦為美國海軍第一艘命名為射水魚的艦艇。射水魚號因為在1944年11月擊沉日本信濃號航空母艦而聞名,这是史上由潛艇所擊沉的最大軍艦,該艦也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榮獲。.

新!!: 格陵兰和射水魚號潛艇 · 查看更多 »

属地旗帜列表

*海外地區旗幟為自治區、屬地、海外省與海外領地的旗幟,夸弧為所在地理位置。.

新!!: 格陵兰和属地旗帜列表 · 查看更多 »

山野井泰史

山野井泰史(平假名:やまのい やすし,1965年4月21日-),是東京都足立區本木出身的登山家。身高165公分,體重58公斤。妻子山野井妙子(舊姓:長尾妙子)同樣是登山家。山野井目前居住在東京都西多摩郡奥多摩町。山野井高中時迷上登山運動,高中畢業後飛往美國,在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等地進行徒手攀登。 他每年都會和妻子妙子一起開拓新路線。2002年,在成功攻上格重康峰北壁之後,下山途中遇到雪崩,導致雙手的無名指和小指,以及右腳的全部腳趾都因凍傷而被截斷。.

新!!: 格陵兰和山野井泰史 · 查看更多 »

峡湾

峽灣乃由冰川形成的地形。峽灣形成是由於冰川侵蝕河谷所致,冰川由高山向下滑時,不僅從河谷流入,還將山壁磨蝕,成為峽谷。當這些接近海岸的峽谷被海水倒灌時,便形成峽灣。 峽谷在寒帶地方較為常見,像北歐的挪威便是以峽灣特多而聞名。接近大西洋的挪威沿岸,在被冰川形成峽谷後,被大西洋的海水倒灌而成為峽灣。.

新!!: 格陵兰和峡湾 · 查看更多 »

巨神海

巨神海(Iapetus Ocean)是一個存在於新元古代到古生代的海洋(6億到4億年前)。巨神海位於地球的南半球,在古大陸勞倫大陸、波羅地大陸和阿瓦隆尼亞大陸之間。巨神海因為使前述三個大陸合併成歐美大陸的加里東造山運動、塔康造山運動和阿卡迪亞造山運動而消失。 因為巨神海位於數個大陸之間,而這些大陸在之後形成了大西洋兩岸的大陸,因此巨神海被認為是大西洋的前身。而巨神海名稱來自於希臘神話中提坦中的伊阿珀托斯;而祂是阿特拉斯的父親,大西洋的命名由來於阿特拉斯。.

新!!: 格陵兰和巨神海 · 查看更多 »

已灭绝动物列表 (古生物)

本条目收录了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已记录灭绝古动物信息。 注:表格中标有*中的物种为存在存疑物种 表格中标有+中的物种为是否灭绝存疑物种.

新!!: 格陵兰和已灭绝动物列表 (古生物) · 查看更多 »

巴芬島

巴芬島(Baffin Island;因纽特语:ᕿᑭᖅᑖᓗᒃ,Qikiqtaaluk)是加拿大北方在北極圈內的大島,屬努納武特,是加拿大最大的島,也是世界第五大島,面積約有507451平方公里,2004年時有人口約11000人。巴芬岛主要居民是因纽特人。 巴芬島人煙稀少,沒有公路和鐵路等陸上交通,僅能以航空或夏季時的水運聯外,也常是北極探險隊的基地所在。在地理上,巴芬島的東方有巴芬灣、戴維斯海峽,可通到丹麥的格陵蘭島;南方則有福克斯灣、布西亞灣,可通往加拿大本土。1615年,探險家威廉·巴芬是第一個成功環繞巴芬島航行的人,此島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目前巴芬島上最大的城鎮是伊魁特,位於該島南部,它也是努納武特的首府,該地區於1999年4月1日從西北地區獨立出來。 白朗希山(Mount Blanche)是島上最高的山,有2146公尺高。 Category:加拿大島嶼 Category:北極群島 Category:努納武特地區地理.

新!!: 格陵兰和巴芬島 · 查看更多 »

巴芬灣

巴芬灣(Baffin Bay)是在一個位于大西洋與北冰洋之間的海,巴芬灣其實是大西洋西北部在格陵蘭島與巴芬島之間的延伸部分。巴芬灣是英國航海家威廉·巴芬航行此地後,依照其名字命名的。.

新!!: 格陵兰和巴芬灣 · 查看更多 »

巴氏單鰭八角魚

巴氏單鰭八角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八角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北大西洋格陵蘭西部至美國麻州科德角海域,棲息深度0-695公尺,體長可達22公分,棲息在砂泥底質底層水域,以甲殼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巴氏單鰭八角魚 · 查看更多 »

ĸ

ĸ (kra) 這一字母曾經被使用在格陵蘭的格陵蘭語書寫上。它和拉丁字母K的小型大寫字母及希臘字母κ很相似。 它被使用在國際音標清小舌塞音 的標記上。基於字母排列的目的上,它被認為是'q'的一員,而非屬於'k'的類型,並應排在'q'的附近。 Unicode只收錄了其小寫字母,碼位為十進位312及十六進位U+0138。若代碼上不存在'ĸ',則由'q'來取代。而在1973年格陵蘭語拼寫改革中,ĸ 被 q 取代了。.

新!!: 格陵兰和ĸ · 查看更多 »

不凍港

不冻港是冬季不会结冰,船舶能正常进出的港口,尤指高纬度地区(如俄罗斯、北欧、加拿大、阿拉斯加等)冬季不结冰的港口。从地理学角度看,高纬度地区的不冻港主要受制于这样几个因素:暖性洋流流经港口海域;海水的盐度及港口附近有无河流注入,一般有河流注入的港口,海水盐度被河水冲淡,容易结冰;港口海域水体对太阳热能的储存能力。典型例子有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州首府摩尔曼斯克港及格陵兰城镇西西缪特,位于北极圈内,由于受暖洋流影响,是典型的高纬终年不冻港。.

新!!: 格陵兰和不凍港 · 查看更多 »

帝国列表

这是按地理区域排列的帝国列表,这些帝国影响远远超越自身地理和文化限制并支配着世界的其他地区。本列表包括在文化和经济领域有影响的「廣義帝国」,而非局限于狹義帝國(君主必須為皇帝或國號為帝國的国家)。一些历史学家可能把以下列出的一些帝国用「朝代」的概念代替。.

新!!: 格陵兰和帝国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世紀溫暖時期

中世紀溫暖時期是指北大西洋地區內由公元10世紀到14世紀所出現一個不正常溫暖的時期。大约是在公元950年至1150年,相当于中国的北宋时期。 中世紀溫暖時期常常成為全球變暖的討論課題。有些人則稱呼為中世紀氣候異常強調其他影響多於溫度。.

新!!: 格陵兰和中世紀溫暖時期 · 查看更多 »

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足球俱樂部列表

本條目的列表連結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足球協會(CONCACAF)所屬成員國的最高級別足球聯賽的足球會,列表按所屬國家的英文名稱順序排列。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足球協會是負責管理北美洲、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有關足球的事務,但當中加勒比海地區有一部分的境外領至今未有加入CONCACAF,包括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及格陵蘭。 每個最高級別足球聯賽的參賽球會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各間球會會列明官方的英文名稱,粗體字則代表應屆聯賽冠軍。.

新!!: 格陵兰和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足球俱樂部列表 · 查看更多 »

丹麥-挪威

丹麦-挪威联合王国(丹麥文/瑞典文:Danmark-Norge),1524年-1814年,北欧国家,由原卡尔马联合(1397年-1523年)演变而来。1523年瑞典王国独立后,挪威继续与丹麦联合。此後数百年间,丹麦和瑞典不断争雄,挪威长期作为丹麦牵制瑞典北方的基地而存在。 1658年与1660年之间,瑞典王国一度冲破丹麦的封锁,占领挪威中部的特隆赫姆港,但最终由于1659年瑞典侵略丹麦失败而被后者收复。 1801年,英国怀疑丹麦与法国结盟,故用军舰轰击哥本哈根,且封锁挪威,造成其境内大饥荒。 1814年,原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麾下大将,瑞典王储卡尔·约翰(后来的卡尔十四世)进攻丹麦,迫使之于1月14日签订《基尔条约》,割让挪威。5月17日,丹麦王储——挪威总督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后来的克里斯蒂安八世)宣布挪威独立,卡尔·约翰前往征讨,最终于8月14日签订莫斯和约,将挪威并入瑞典。丹麦-挪威联合体终结。1815年维也纳和会上,列强承认挪威是瑞典的领土。 * Category:欧洲历史上的王国 Category:欧洲历史上的共主邦联.

新!!: 格陵兰和丹麥-挪威 · 查看更多 »

丹麥友好城市或姐妹城市列表

此列表延伸自欧洲友好城市列表。 Category:姐妹城市列表 * Category:丹麥相關列表.

新!!: 格陵兰和丹麥友好城市或姐妹城市列表 · 查看更多 »

丹麥同性婚姻

2012年6月7日丹麦国会投票通过同性婚姻法案,该法案于6月12日得到御准,並於6月15日生效。丹麦成为全球第11个同性婚姻合法的国家。此法案並不涵蓋格陵蘭(格陵蘭議會已於2015年通過同性婚姻法案,同年10月1日生效)及法羅群島。在此之前,丹麥只承認同性註冊伴侶關係。.

新!!: 格陵兰和丹麥同性婚姻 · 查看更多 »

丹麥佔領時期

佔領時期(Besættelsen),亦稱德國佔領丹麥時期(Dänemark unter deutscher Besatzung),為纳粹德国佔領丹麥的時期,延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的大部份時段。德國的占领从1940年4月9日威瑟演习作战开始,至纳粹德国於1945年5月5日向盟军投降为止。与其他被占领国相比,1943年前丹麦绝大多数机构依然保持正常运作。丹麦政府和丹麦国王依旧能在民主和独裁系统中周旋,这一状态于1943年后丹麦政府反对将反德组织判处死刑开始迅速恶化。 仅3000丹麦人的死亡与占领直接相关(这一死亡统计不包括4000丹麦志愿军加入德国东线作战以及1072名商船士兵加入盟军作战)。总而言之,仅0.08%的丹麦总人口死于这次战争。与其他交战国相比,丹麦死亡率很低。 在抵抗运动的支持下,绝大多数的犹太裔丹麦人都得以幸存。.

新!!: 格陵兰和丹麥佔領時期 · 查看更多 »

丹麥國防軍

丹麦国防军(Forsvaret)是丹麥王國的軍隊,负责丹麦本土與海外领地格陵兰、法罗群岛的国防事务。依照丹麦宪法,丹麦君主是丹麦国防军法律意义上的最高统帅;但依照丹麦国防法,丹麦国防大臣(部长)担任丹麦国防军与丹麦鄉土防卫队的总指挥。国防司令部是三軍最高指挥机构。丹麦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

新!!: 格陵兰和丹麥國防軍 · 查看更多 »

丹麥克朗

丹麦克朗(Danske kroner,货币符号:kr; 代码:DKK)是丹麥及其屬地格陵兰的法定貨幣,而另一屬地法羅群島則使用丹麦克朗和法羅克朗两种货币。法罗克朗幣值與丹麥克朗相同,可在法罗群岛自由流通。丹麦克朗通过歐洲匯率機制(ERM II)与欧元挂钩。克朗的复数是"kroner" ,1克朗等于100欧尔,但实际上没有比50欧尔面值更小的货币在流通。克朗的ISO 4217代码是DKK,丹麦国内则使用"kr."缩写。非官方场合,DKR 或Dkr 也能偶尔见到。.

新!!: 格陵兰和丹麥克朗 · 查看更多 »

丹麥皇家空軍

丹麥皇家空軍(Kongelige Danske Flyvevåbnet,RDAF),是丹麦國防軍的空军部队。1950年10月1日,在海军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的基础上成立丹麦皇家空军。 File:Gulfstream G-III, Denmark - Air Force JP111857.jpg|灣流GIII File:040911-FSN Karup-02.jpg|Lynx直升機 File:This Danish Squirrel wears older markings than the following example.

新!!: 格陵兰和丹麥皇家空軍 · 查看更多 »

丹麥王國

丹麦王国(det danske rige)是一个丹麥本土(以下簡稱丹麥)、法罗群岛和格陵兰三者的合称,三者依照“王国邦联”的原则组成统一的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掌握領導權的丹麥,控制其餘地區的司法、行政和立法權力。根據《法羅群島地區自治法案》,法羅群島構成王國人民的一個群體。《格陵蘭自治法案》沒有類似定義,而把格陵蘭人民稱為根據國際法有權進行民族自決的一群特殊人民。.

新!!: 格陵兰和丹麥王國 · 查看更多 »

丹麥行政區劃

丹麦行政上分为五个大区(regioner;单数:region)以及98个自治市。这些大区是2007年新年设立的,是2007丹麦市政改革的一部分,取代了传统的13个郡(amter)。同时,较小的自治市(kommuner)被合并,将自治市的数量从270减为98个。新的大区最重要的责任范围是国家健康服务。与之前的县不同,大区不能征税,国家健康服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8%(sundhedsbidrag)的税收加上来自政府和自治市的基金。每个大区市政局由41位政客组成,他们每四年选举一次,第一次选举作为2005年丹麦市政选举的一部分。 大多数新的自治市有至少20,000人口,但该规则也有个别例外。 格陵兰和法罗群岛也是丹麦王国的一部分,但是拥有自治地位,每个属地在丹麦议会有两个席位。.

新!!: 格陵兰和丹麥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丹麥議會

丹麦議會(Folketinget,,直译为人民庭)是丹麥的立法機關,共有179席,175席來自丹麥本土,2席來自格陵蘭,2席來自法羅群島,最近一次選舉是在2015年。平日開會地點是位於哥本哈根斯洛索民島(Slotsholmen)的基斯坦堡宮(Christiansborg)。.

新!!: 格陵兰和丹麥議會 · 查看更多 »

丹麥殖民地

丹麥殖民地為丹麥-挪威共同統治的殖民地帝國。基於種種因素,丹麥早已經在13世紀開始了對其他地方的統治。它在與挪威的結盟中得到了挪威領土、格陵兰、法罗群岛、蘇格蘭的奧克尼群島、設得蘭群島和冰島等地。然而,17世紀歐洲各國的海上強權逐漸崛起,這使得弱勢的丹麥開始失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殖民統治。因此,它轉向把目光投放在經營非洲、加勒比海和印度的貿易站和殖民地。 當時的丹麥-挪威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開始為丹麥制定海外貿易政策,正趕上此時歐洲重商主义的浪潮。丹麥在1620年建立起在印度南岸的特蘭奎巴殖民地。到了近代,丹麥真正控制的只有格陵蘭一帶,但是丹麥已經在1953年停止了其對格陵蘭的殖民統治,而格陵蘭現在已經是丹麥的一個自治省。而法羅群島也在1948年實現了自治。但在近年來,格陵蘭要求獨立的情緒高漲,這使得丹麥對格陵蘭的控制日漸式微。.

新!!: 格陵兰和丹麥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丹麥政治

丹麥在1849年就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亦是歐洲較少有由君主專政過渡君主立憲而不經歷任何流血事件的國家。在君主立憲體制下,君主的權力是象徵性的。丹麥議會為一院制,稱為Folketing(共179席)。179席中2席屬格陵蘭自治政府,2席屬法羅群島自治政府。議會的最大黨提名首相人選,首相以及內閣大臣們負責政府行政部門的工作。 議會一般每4年選舉一次,但是首相有權宣佈提前舉行大選。.

新!!: 格陵兰和丹麥政治 · 查看更多 »

丹麦

丹麦(Danmark),全称丹麦王国(Kongeriget Danmark),是北欧国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首都在哥本哈根,擁有两個自治領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由于丹麦和挪威、瑞典有相近的语言、文化和历史,合称为斯堪地那维亚国家。 丹麥是歐洲聯盟成員國,經濟高度發達,同時是個典型的福利国家,貧富差距極小,为世界高度发达国家。丹麥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創始會員國之一。 丹麦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現任君主是玛格丽特二世女王,中央政府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并负责属地法罗群岛和格陵兰的部分事务。.

新!!: 格陵兰和丹麦 · 查看更多 »

丹麦城市列表

以下为主要丹麥城市列表:.

新!!: 格陵兰和丹麦城市列表 · 查看更多 »

丹麦历史

丹麦在公元9到11世纪逐渐形成统一的王国。11世纪开始逐渐向外扩张,并征服了英格兰和挪威。1397年的卡尔马联盟将今天的瑞典、挪威、芬兰、冰岛、格陵兰以及法罗群岛等疆土都置于丹麦君主的统治之下。1523年,瑞典和芬兰(当时属于瑞典)离开了联盟;1658年,丹麦又割让了南斯堪的纳维亚的一片土地(斯堪尼亚)给瑞典。1814年拿破仑战争后,挪威再度被割让给瑞典。冰岛在20世纪逐渐脱离丹麦独立,而今天的格陵兰和法罗群岛则在要求更多的自治权。 1940年4月9日丹麦被德国占领,直至二战结束。战争结束后,丹麦成为北约以及欧盟的成员国。.

新!!: 格陵兰和丹麦历史 · 查看更多 »

丹麦大学列表

下面是丹麦各大学的列表:.

新!!: 格陵兰和丹麦大学列表 · 查看更多 »

丹麦语

丹麦语(dansk,,)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北日尔曼语支,通行於丹麦王国以及其属地法罗群岛、格陵兰,也零星通行於德国、挪威和瑞典境内的部分地区。.

新!!: 格陵兰和丹麦语 · 查看更多 »

丹麦海峡

丹麦海峡(丹麦语:Danmarksstrædet,冰岛语:Grænlandssund,后者指格陵兰海峡)是在格陵兰与冰岛之间的海峡。海峡的东北面有扬马延岛。丹麦海峡长480公里,最窄处阔290公里,连接北冰洋与大西洋。东格陵兰寒流流经该海峡,把冰山带到北大西洋。丹麦海峡也是重要的捕鱼地区。.

新!!: 格陵兰和丹麦海峡 · 查看更多 »

丹斯伽阿德-厄施格尔周期

丹斯伽阿德-厄施格尔周期(Dansgaard Oeschger cycle),简称“D/O周期”是末次冰期内的周期性气候变化事件。部分学者提出该周期平均持续约1470年,但此假设还有争议。 丹斯伽阿德-厄施格尔周期最早是根据格陵兰的冰芯研究提出的。.

新!!: 格陵兰和丹斯伽阿德-厄施格尔周期 · 查看更多 »

东北格陵兰国家公园

东北格陵兰国家公园(Kalaallit Nunaanni nuna eqqissisimatitaq,Grønlands Nationalpark)位于格陵兰东北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总面积97.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格陵兰总面积的45%,远远大于许多国家的领土总面积。它是格陵兰唯一的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最北的国家公园。该国家公园成立于1974年5月22日,1988年扩大到它今天的面积。它包括格陵兰东北的整个海岸线和岛上大部分冰盖。1977年1月它被定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进入该国家公园需要一个搜索及拯救保险以及相应的设备,此外还需要官方许可。该地区无常驻居民。.

新!!: 格陵兰和东北格陵兰国家公园 · 查看更多 »

希波爾箭石

希波爾箭石(學名:Hibolithes),又名希波箭石,是生存在中侏羅紀至早白堊紀海洋中的一屬箭石。牠們的護甲細長,結構精巧,脆弱的後端為鱗莖狀。腹側面的前緣長有突出狹窄的脆弱凹槽。其化石分布於格陵蘭、匈牙利、紐西蘭和南極洲等地。.

新!!: 格陵兰和希波爾箭石 · 查看更多 »

世界各国一级行政区列表

以下列表是世界各国一级行政区中,面积超过40万平方公里者。列表根据面积大小倒序,包括水域面积,不计非正式行政区划(如俄罗斯的联邦管区),各国主张但未实际控制的地区(如多个国家主张的南极领地)也不计入。.

新!!: 格陵兰和世界各国一级行政区列表 · 查看更多 »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根据世界各国或者地区实际行政区域(包括被国际普遍承认的国家,也包括了未被国际普遍承认的国家和海外属地、自治区与其他特殊政区)总面积大小所排列,列表内的数值单位均为平方公里(數據或者因為計算方式不同而有所差異)。非主权国家的实体或未被国际普遍承认的国家用斜体标示。.

新!!: 格陵兰和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 · 查看更多 »

世界女童軍總會會員列表

没有描述。

新!!: 格陵兰和世界女童軍總會會員列表 · 查看更多 »

世界人口

在人口统计学中,世界人口是目前全球的总人数。世界人口已在2017年4月24日16时21分(UTC)达到75亿人。联合国估计,在2100年将进一步增加到112亿。 世界人口自13世纪50年代的黑死病和欧洲大饥荒时期后就不断地增长,当时的世界约有3.7亿人。由于战争等因素,增长速度时快时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1950年代起,由于导致人口增长放缓的因素(如战争和饥荒)的减少,世界人口增长速率明显加快——每年超过1.8%。这一状态持续到1970年代。1963年世界人口增长了2.2%,达到了历史峰值。随后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发生改变,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2011年,世界人口增长率约为1.1%。预计2023年前,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 当前的预计都显示世界人口将在未来数十年持续增长,但由于较难估计出生率下降等因素,无法得出具体数值,仅得出2050年世界人口将大约在75亿至105亿之间,取决于出生率下降的速度。长远看来,估计2050年至2150年左右世界人口将停止增长并缓慢下降。于此同时,一些分析也对人口增长能否持续表示担忧。.

新!!: 格陵兰和世界人口 · 查看更多 »

世界童軍運動組織會員列表

自從1907年以來,童軍運動已經從原先的創始國英國快速發展,並廣泛運作於全球216個國家或地區。目前全球共有3,800萬童軍和女童軍、165個國家性組織在世界童軍運動組織中,及近乎同樣數目的國家性組織在世界女童軍總會中。.

新!!: 格陵兰和世界童軍運動組織會員列表 · 查看更多 »

世界那麼大

《世界那麼大》(The Global Fantasies)為台灣三立都會製播之行腳節目,為每週一至五製播的(愛玩客全系列)節目,前身為《世界地理雜誌》系列(包含在中國的故事、美食大三通、冒險王、台灣全記錄、世界那麼大等節目),但為提供觀眾更豐富更多元的旅遊資訊,故於2011年9月26日整併播出,首播時間為每週一至四晚間10時至11時(台灣時間)。開播於2002年,是由《中國那麼大》改版而來。首播時間為每週五22:00~23:00。 2011年9月30日起,起併到《愛玩客》(星期一至五晚上10點到11點播出)。.

新!!: 格陵兰和世界那麼大 · 查看更多 »

世界野盃

FIFI世界野盃 是由國際足球獨立体聯合會(FIFI)主辦的國際性足球比賽。FIFI組織的成員均為無法加入國際足球總會(FIFA)的國家或地區,不論組織的命名或是比賽的命名,均有與國際足球總會相抗衡的意味,然而其規模與影響力均無法比擬。.

新!!: 格陵兰和世界野盃 · 查看更多 »

世界零距離

《世界零距離》(Big Big World)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新聞及資訊部製作的新聞遊蹤節目,由記者方東昇、陳沛珈及余凱婷/黃曉瑩到不同冷門國家進行採訪,以各國各地與香港切身關注的議題作比較,剖析兩地差異。 《世界零距離》為2014無綫節目巡禮節目之一,當中介紹此節目將會到訪不丹、瓦努阿圖、索馬里蘭、巴西及湯加,但節目除了索馬里蘭沒有到訪外,其餘地方均有進行採訪,另外還有到達直布羅陀、牙買加、約旦、立陶宛及蒙古國採訪。第二輯為2015無綫節目巡禮節目之一,節目宣傳片中介紹將會到訪法屬圭亞那、開曼群島、列支敦士登、福克蘭群島,另外還有到達委內瑞拉、斐濟、圖瓦盧、格陵蘭以及再到瓦努阿圖採訪。第三輯為2016無綫節目巡禮節目之一。 有別於以往無綫電視的旅遊節目,《世界零距離》系列是由新聞記者主持,並非由藝人主持,令人耳目一新。而主持方東昇一反新聞報道中的嚴肅形象,以生動有趣的方式旁白,並加入大量爛gag金句,令《世界零距離II》(半小時全紀錄)更一度成為網民熱話,最高收視錄得25點(約161萬觀眾)。因第二輯節目大受歡迎,無綫電視其後把第一輯半小時全紀錄重新上載於MyTV及無綫新聞網站予網民重溫。第二輯半小時全紀錄於《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15》中獲得最佳資訊節目,然而三位主持並沒有到現場領獎,並由新聞部代表領獎。另外第二輯半小時全紀錄於香港電台舉辦的2015年度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中排名第一。.

新!!: 格陵兰和世界零距離 · 查看更多 »

世界概况

《世界概況》(The World Factbook,又譯作《世界各國紀實年鑑》;)是由美國中央情報局出版的調查報告,發佈世界各國及地區的概況,例如人口、地理、政治及經濟等各方面的統計數據。因中央情報局属美國政府部门,所以其資料格式、體例、內容皆需符合美國政府的官方需要及立場。資料則是由美國國務院、美國人口調查局、國防部等部門及其轄下的相關單位提供。如同其他美國聯邦政府作品一樣,本報告內容均屬公有領域資源。.

新!!: 格陵兰和世界概况 · 查看更多 »

世界洋

世界大洋(World Ocean)是個接連全球海洋或海灣、海峽的系統。除了內流河及鹹水湖外,它包含了世界上大部分的水域。 世界大洋的連結性和統一性所致海中物質的交流對於海洋學相當重要。習慣上,世界大洋會因大陸或其它特點而被分成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等五大洋。而在早期分類上,南冰洋常常會被歸類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南部,而有四大洋之稱。另外北冰洋在傳統分類上常寫作「北極海」,歸於大西洋之中。 在古代就建立出了「世界大洋亙古以另一種形式存於這地球上」的觀念。俄國海洋學家尤利·米哈伊洛维奇·绍卡利斯基(Юл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Шокальский)也在20世紀初就描述了世界大洋的基本觀念──唯一、連貫且包圍著地球的大洋。 連綿的世界海洋可能形象化的圍繞著南冰洋,而從南冰洋向北延伸到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則能看作為海灣。再進一步向北,大西洋聯入北冰洋,再由白令海重新接回太平洋:.

新!!: 格陵兰和世界洋 · 查看更多 »

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观

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观(奇景)(New 7 Wonders of Nature)投票活動由瑞士的新七大奇蹟協會(New 7 Wonders Foundation,N7W)於2007年發起,活動緊接著世界新七大奇蹟活動的結束而開始,這個投票活動徵求來自全球的投票,吸引了約上億人次參與(終止於2011年11月11日),最終的七大自然奇觀包括:亞馬遜河與亞馬遜雨林(位於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爾、法屬圭亞那、圭亞那、秘魯、蘇里南、委內瑞拉之交)、濟州島(位於韓國)、下龍灣(位於越南)、伊瓜蘇瀑布(位於巴西和阿根廷)、公主港普林塞薩港地下河國家公園(位於菲律賓)、科莫多島國家公園(位於印尼)、桌山(位於南非)。 提名階段將全球各類自然景觀劃分為山峰、島嶼、湖泊、森林、洞穴、地景及海景等七大類,以下附上77個通過第一輪的候選名單:.

新!!: 格陵兰和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观 · 查看更多 »

帕缪特

帕缪特(Paamiut、Frederikshåb)是格陵兰的一个城镇,位于格陵兰本岛西南岸。帕缪特属Sermersooq自治区。总人口1,817 (2005)。该地公元1500 B.C.左右即有人类居住。该镇建立于1742年。 Category:格陵兰居民点 Category:1742年建立.

新!!: 格陵兰和帕缪特 · 查看更多 »

一半一半

《一半一半》是科幻小說作家倪匡的作品之一,衛斯理系列 第125號,出版日期是2002年8月29日。本書是繼《圈套》後再次討論地球人的命運。.

新!!: 格陵兰和一半一半 · 查看更多 »

一国两制

一國兩制意指「一個國家,兩種制度」(One country, two systems,Um país, dois sistemas),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在1980年代為了實現中國統一之目標所提出的憲法原則。最早是為了解決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至臺灣後的海峽兩岸關係,蔣經國則以一國良制(One China, Better System)回應鄧小平。 後來相繼適用於過去分別為英國和葡萄牙殖民地、實施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以及澳門地區,將兩地以特別行政區的方式列為特別行政區。其中鄧小平主張在實現中國和平統一時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能夠代表一個中國,並且是唯一合法的中國政府,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多次對外表達自身對於香港、澳門主權政策的主張,並且要求與其有所外交互動的國家應該要認識到一國兩制政策的存在。在一國兩制方針中,包括香港、澳門得以保留資本主義經濟和社會政治制度,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地區則繼續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根據該原則,香港、澳門可以繼續擁有自己的政治制度、法律體系、經濟政策、金融事務、管治制度以及對外關係50年。.

新!!: 格陵兰和一国两制 · 查看更多 »

一角鲸

一角鯨(学名:Monodon monoceros)又称独角鲸和长枪鲸,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總是與傳說中的獨角獸聯想在一起,理由很明顯:雄性一角鯨長有長而呈螺旋狀的長牙,讓牠們比世界上任何生物都要接近傳說中獨角獸的形象。事實上在中世紀以前,商人與鍊金術士將一角鯨視為神祕的生物,其長牙被當作「獨角獸的角」,價值非凡。雖然現今已不再將牠們與獨角獸作聯想,但由於一角鯨所處的遙遠而嚴峻寒冷的北極,與其獨特的外觀,牠們仍然是令人著迷的生物。.

新!!: 格陵兰和一角鲸 · 查看更多 »

平氏鮄杜父魚

平氏鮄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北極圈、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島至美國華盛頓州、北大西洋格陵蘭、美國東北部至丹麥海域,棲息深度0-93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沙石底質底層水域,以甲殼類、片腳類、多毛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平氏鮄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乌佩纳维克

乌佩纳维克(Upernavik)是格陵兰西海岸的一个小镇。乌佩纳维克县人口3000人,共1,144人居住在乌佩纳维克镇中心,其余人居住在10个郊县。 1824年,在乌佩纳维克镇外发现了青吉托爾蘇阿克盧恩石刻(Kingittorsuaq Runestone),上面有维京人刻的北欧文字。 Category:格陵兰地理.

新!!: 格陵兰和乌佩纳维克 · 查看更多 »

乌列尔·塞伯里

乌列尔·塞伯里(Uriel Sebree,)是美国海军职业军官,最终于美国内战期间进入海军学院学习,一直服役到1910年再以海军少将军衔退役。他最广为人知的经历是先后两次前往北极探险,还曾出任美属萨摩亚代总督,并一度担任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 1867年从美国海军学院毕业后,塞伯里先后在多艘舰船上服役,然后再在海军首度派往北极探险的“北极星”号失踪后被派前往救援。这次救援行动只取得部分成功,因为北极星号上的人员是由英国船只所救,但受此次经历影响,塞伯里11年后再度获选,与温菲尔德·斯科特·雪利等人远征北极,营救阿道弗斯·格里利带领的探险队并取得成功。接下来,他又被任命为美属萨摩亚第二任代总督,但只过了一年就返回美国。1907年,塞伯里升任少将并出任引路人分遣舰队司令官,带队从美国东岸绕南美洲抵达美国西岸,而后成为太平洋舰队第2支隊司令官,接下来又当上整个太平洋舰队的总司令。1910年,塞伯里以少将军衔退役,再于1922年在加利福尼亚州科罗纳多的家中谢世,享年74岁。阿拉斯加州的塞伯里峰和塞伯里岛都是以他的姓氏命名。.

新!!: 格陵兰和乌列尔·塞伯里 · 查看更多 »

乙型肝炎

在中国大陆常简称--,顧名思義是由B型肝炎病毒感染後,引起的肝臟急性或慢性發炎之疾病。感染B型肝炎病毒的潛伏期,可從30天至180天不等,平均約75天。大多數人初次感染時沒有明顯症狀,而少數人會有急性症狀如噁心嘔吐、黃疸、疲倦、茶色尿以及腹痛等。初次感染造成的急性症狀,通常持續數週之後即會消退,極少數會造成死亡或嚴重併發症。嬰兒經由母親垂直感染B型肝炎後,有90%的機率成為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而5歲後才感染B型肝炎者,長大後只有不到10%會成為慢性帶原者。雖然大部分慢性肝炎患者沒有症狀,但卻有機會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亦為慢性肝炎患者死因的15%至25%。 B肝病毒傳染途經為接觸到受感染的血液或體液,特別由血液感染占最大宗。在B型肝炎盛行區,母嬰以及兒童時期接觸傳染為感染族群的大宗。相較之下非B肝盛行區,此疾病的傳染途經則主要為共用靜脈針頭。其它B肝感染風險因子包括:醫護人員、輸血、腎臟透析治療,以及照護機構常住者。刺青和針灸曾經在1980年代造成許多B型肝炎感染的案例,而隨著消毒技術的進步此情況已經少見。B型肝炎病毒幾乎完全不會藉由握手、共用餐具、接吻、擁抱、咳嗽、噴嚏或哺乳等方式傳染,暴露感染風險後約30至60天可確診,包括檢驗血液中B肝病毒抗原以及人體產生B肝病毒的抗體。B型肝炎病毒是目前已知五種肝炎病毒的一種:A型、B型、C型、D型以及E型肝炎病毒。 自1982年B型肝炎疫苗問世之後,人們可以有效地預防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出生後首日施打第一劑,接著需定期完成第二劑或第三剂甚至更多的接種,方能獲得最佳的疫苗保護力,估計可達95%。於2006年統計,全球約180個國家將注射B型肝炎疫苗列為國家的衛生政策之一。並同時要求輸血用的血液皆須接受B型肝炎病毒的檢驗,並且在性交時使用保險套可以預防感染。在感染的初期,護理照護需視病患的症狀所調整。若患者有可能會發展成慢性肝炎,則給予抗病毒藥物,如惠立妥(Tenofovir)或干擾素,但這些藥物價格不菲。若病情發展嚴重,惡化成肝硬化,則將會是可供選擇的醫療手段之一。如果生活作息維持正常,B肝相關檢驗指數均在安全範圍內,即被視為健康帶原者,與常人無異。 據估計,全球每三人當中,就會有一個人曾經被B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其中約有2.4億至3.5億人會轉變成慢性肝炎。估計每年因B型肝炎死亡的人數約為75萬人。2006年中國人口中B肝表面抗原攜帶率為7.1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在2006年开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个“疾病 监测点”调查抽取东部、中部、西部地 区的城市、农村的1~59岁人群共81775人的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率。,B型肝炎與肺結核、血吸蟲病和愛滋病並列為中國四大傳染病。在亞洲東部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已有成為地方性流行病之趨勢,約有5至10%的成年人為帶原者,而在歐洲以及北美洲,帶原的比例降為不到1%。由於病毒透過血液或體液傳播,故在早期此疾病亦被稱為血清型肝炎(Serum Hepatitis)。目前雖有B型肝炎疫苗,部份研究團隊正在研究口服劑型的疫苗。此病毒有可能也能感染其他靈長目人猿總科的動物。.

新!!: 格陵兰和乙型肝炎 · 查看更多 »

亞得里安·傑拉許

阿德里安·維克多·約瑟夫·德·傑拉許·德·戈梅里(Adrien Victor Joseph de Gerlache de Gomery,)是比利時探險家、男爵、比利時皇家海軍官員,他領導了1897年至1899年的比利時南極遠征。.

新!!: 格陵兰和亞得里安·傑拉許 · 查看更多 »

亞西亞特

亞西亞特(Aasiaat)是格陵蘭第四大城,位於格陵蘭西南部迪斯科灣南部島上的都市,2005年時的人口約3,300人。.

新!!: 格陵兰和亞西亞特 · 查看更多 »

于默島

于默島是格陵蘭東北部的島嶼,位於東北格陵蘭國家公園內的格陵蘭海,面積2,437平方公里,是格陵蘭第五大島嶼,島上最高點海拔1,900米。這座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公園,東北格陵蘭國家公園的一部分。它以霜巨人的祖先,巨人尤彌爾命名。.

新!!: 格陵兰和于默島 · 查看更多 »

亨德里克島

亨德里克島是格陵蘭的島嶼,位於北岸的林肯海海域,屬於東北格陵蘭國家公園範圍,面積583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118.3公里,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格陵蘭島嶼.

新!!: 格陵兰和亨德里克島 · 查看更多 »

亨利·哈德遜

亨利·哈德遜(英語:Henry Hudson,)是一位英國探險家與航海家,以搜尋西北航道而聞名。 哈德遜前半生只是一名普通船員,直至1607年受聘於英國的莫斯科公司探索西北航道,他兩次遠行亦未能為英國帶來任何實質的經濟利益,結果被莫斯科公司解職。後來他又受聘於荷蘭東印度公司,最終第三次遠行亦無功而還,回國後更被英國拘押。後來,他再次受聘於莫斯科公司及東印度公司,雖然這次探索仍未能打通西北航道,但成功探勘了加拿大的部分的地方,哈德遜灣、哈德遜郡、哈得遜海峽及哈得遜河即是以亨利·哈德遜來命名的。不過,在這次航行中,亨利遭到船員的叛變,最後被流放在北美海域,從此下落不明。.

新!!: 格陵兰和亨利·哈德遜 · 查看更多 »

庫恩島 (格陵蘭)

庫恩島是格陵蘭的島嶼,位於該國東部格陵蘭海,長38.5公里、寬27.5公里,面積63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130米,該島有煤礦蘊藏,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格陵蘭島嶼.

新!!: 格陵兰和庫恩島 (格陵蘭) · 查看更多 »

庭 (機關)

庭」(英語:thing;古英語、古諾爾斯語和冰島語:þing;德語:Ding;荷蘭語:ding;現代斯堪地那維亞語言:ting)是日耳曼人社會中的一種政治議會,它後來亦被引入某些塞爾特人社會中。「庭」由其所屬社群的自由民組成,並由法律演講人(lawspeaker)主持,而「庭」的集會地點則稱為「庭址」(thingstead)。即便至今日,「庭」的這種用法依舊可見於一些北歐國家官方的立法機構、政治機構與司法機構的名稱當中,此詞在曼島語中的形式tyn亦可見於曼島的三個立法機構中;此外,英語中此詞的這種用法存留於英語的husting一詞當中。 在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民眾大會(英語:folkmoot或folkmote,此詞對應至現代挪威語的folkemøte)是由一個部落、一個社群或一個地區的所有自由民所組成的政治機構。民眾大會是贤人会议的前身,而贤人会议在某些方面則是現代英國國會的前身。 斯拉夫人社會當中的「為制會」(Veche)亦是由一個一般的機構發展成為立法機構的一種機構,且有論點認為,斯拉夫人的「為制會」是受到由瓦良格人帶入羅斯地區(Rus')的斯堪地那維亞式機構所直接啟發的。.

新!!: 格陵兰和庭 (機關) · 查看更多 »

庸鰈

庸鰈(學名Hippoglossus hippoglossus)是一種比目魚。它們是底棲魚,生活在水深50-2000米的沙石或泥底。它們分佈在由拉布拉多及格陵蘭至冰島的北大西洋、巴倫支海及南至比斯開灣。它們大西洋最大的比目魚,雄魚長達4.7米及重320公斤。其壽命可達50歲。.

新!!: 格陵兰和庸鰈 · 查看更多 »

人類性別比

性別比是指族群中雄性(男性)對雌性(女性)的比率。「第一性別比」指懷孕時的性別比;「第二性別比」指剛出生嬰兒的性別比;「第三性別比」指所有成熟個體(此指出生後至死亡)的性別比。 人口學上對人類社會或國家中的男女性別比,通常是以每100位女性所對應的男性數目為計算標準。目前的人類二級性別比大約是105位男性對100位女性。而生物學上的性別比,則是以族群中雄性所佔比例來做定義。.

新!!: 格陵兰和人類性別比 · 查看更多 »

二十世紀的預言

《二十世紀的預言》是由日本《報知新聞》於二十世紀伊始的1901年1月2日及3日連兩日刊載的文章,針對23項科學技術或自然現象在20世紀的成真與否加以預言。 文部科學省於平成17年(2005年)所發行的《科学技術白皮書》(科学技術白書)中,針對這23個預言項目一一驗證,結論是有12項實現、5項部份實現、6項尚未實現。.

新!!: 格陵兰和二十世紀的預言 · 查看更多 »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Permian–Triassic extinction event,簡稱P-Tr)是一個大規模物种滅絕事件,發生於古生代二疊紀與中生代三疊紀之間,距今大約2億5140萬年 。若以消失的物種來計算,當時地球上70%的陸生脊椎動物,以及高達96%的海中生物消失;這次滅絕事件也造成昆蟲的唯一一次大量滅絕。計有57%的科與83%的屬消失Sole, R. V., and Newman, M., 2002.

新!!: 格陵兰和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 · 查看更多 »

互联网顶级域列表

没有描述。

新!!: 格陵兰和互联网顶级域列表 · 查看更多 »

互惠生

互惠生 (“Au Pair”源於法語),意思是“平等的”和 “互惠的”。加入計劃的青年與寄住家庭在一個互惠互利的關係上生活。寄住家庭為互惠生提供一切生活所需,每月更會給予他們零用。相反地,學生則為家庭照顧孩子做簡單的家務。互惠生一般是年輕的女孩子,有時候是年輕的男孩子,被寄住家庭視為家庭成員之一。在計劃期內,學生與家庭對於對方的文化都需要給予莫大的尊重和容忍。.

新!!: 格陵兰和互惠生 · 查看更多 »

库皮克·克雷斯特

雅克布·爱德华·库皮克·克雷斯特(Jakob Edvard Kuupik Kleist,),格陵兰左翼政治家,工人党党首,2009年至2013年担任格陵兰总理。 克雷斯特1983年毕业于罗斯基勒大学,其后曾在努克教授新闻学。1996年,克雷斯特被任命为格陵兰自治政府外交事务司长,2001年起作为工人党代表参加丹麦议会。2007年,克雷斯特当选为工人党党首,并带领工人党在2009年的大选中获胜,成为格陵兰总理。.

新!!: 格陵兰和库皮克·克雷斯特 · 查看更多 »

库雅雷克

库雅雷克(Kommuneqarfik Kujalleq、Kujalleq Kommune),在格陵兰语中意为「南方」。库雅雷克位于格陵兰最南端,为格陵兰4个市之一。总面积32,000平方公里。库雅雷哥市成立于2009年1月1日,由原来的纳诺塔利克、纳萨克、卡科尔托克3个市合并。库雅雷克为格陵兰人口最少的市,人口约7,755 (2008)。.

新!!: 格陵兰和库雅雷克 · 查看更多 »

底层水

底层水(英语:bottom water)是海洋最低处的高密度水层,温度、盐度和含氧量与上层水有明显的区别。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和北大西洋一部分的底层水多是南半球冬季在南极洲附近形成的。南极洲大陆架上,特别是威德尔海和罗斯海的海水部分结冰,残留的海水盐度为 34.62 %,温度为 -1.9 摄氏度。盐水因密度高而下沉(每立方厘米 1.02789 克)。下沉时与其他水混合,继而沿海底向北流,南极底层水在大西洋穿过赤道,在大班克附近还可以观察到。北冰洋因被地形阻障而隔离,在作为来源方面比较次要。 白令海槛阻止底层水流入太平洋,格陵兰和不列颠群岛之间的海岭和浅滩阻止它进入大西洋。底层水是底栖生物唯一的氧源。深海海底动物稀少,呼吸耗氧很少。底层水离水源越远,氧浓度越小。 底层水的流速极小,每秒1至2厘米。只有在海盘西缘,流速据计算为每秒10厘米。.

新!!: 格陵兰和底层水 · 查看更多 »

伊卢利萨特

伊卢利萨特(Ilulissat)是格陵兰第三大的定居地,人口约4000。市镇在格陵兰西岸的中部,北纬69°,北极圈以北200公里。伊卢利萨特的丹麦语名字雅各布港(Jakobshavn)也广为人知。伊卢利萨特按格陵兰语直译是「冰山」。伊卢利萨特是格陵兰最受欢迎的旅游地点,因为附近有绚丽的伊卢利萨特冰峡湾。旅游业是当地主要行业。著名极地探险家克努兹·拉斯穆森生于伊卢利萨特,他在定居地中心的童年住所,现在是他的纪念博物馆。.

新!!: 格陵兰和伊卢利萨特 · 查看更多 »

伊爾明厄海

伊爾明厄海是大西洋的一個海,位於格陵蘭東南面,西臨拉布拉多海,北毗丹麥海峽,長480公里、寬290公里,面積約80萬平方公里,最大水深4,600米。.

新!!: 格陵兰和伊爾明厄海 · 查看更多 »

弗里乔夫·南森

弗里乔夫·韋德爾-亞爾斯伯格·南森(Fridtjof Wedel-Jarlsberg Nansen,),挪威探险家、科学家、人道主義者和外交家。1922年,他因为担任国际联盟高级专员所做的工作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他年轻时曾经得到过滑冰与滑雪比赛的冠军,并于1888年,他首次带领一支滑雪队横跨了格陵兰国境,用越野滑雪的方式穿过了这个岛屿。 南森在1861年10月10日出生于克里斯蒂安尼亚(今称奥斯陆,当时隶属于瑞典王国)。父亲 Baldur Fridtjof Nansen是律师。1880年南森考入克里斯蒂安尼亚大学(当时称为皇家腓特烈大學),并于1881年入學,主修动物学。南森在1882年3月至8月参与探察格陵兰岛水域。从1888年到1889年成功进行了横断格陵兰岛冰原的滑雪,并在1893年远征北极点。南森计划让他的船搁浅在西伯利亚近海的浮冰之上,然后随洋流漂去。南森精心设计了富勒姆号,并船上装载了够用8年之久的燃料以及够6年食用的食品,与12名船员一起于6月24日从克里斯蒂安尼亚出发。1895年4月7日抵达 86°13.6′N 后南返。1896年9月9日返抵克里斯蒂安尼亚港,受到众多市民热烈迎接。 1921年他被任命为国际联盟难民事务高级专员。1922年,他凭借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国际难民安置问题与相关冲突等代表性工作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之后又倡议给无国籍公民发行护照,即「南森护照」,拥有超过50个国家认可该护照。 1930年5月13日南森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家中。同年,国际联盟成立了「南森国际难民办公室」用以延续他的工作,该组织于1938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新!!: 格陵兰和弗里乔夫·南森 · 查看更多 »

弗雷德里克二世

弗雷德里克二世(Frederik 2.,1534年7月1日-1588年4月4日)奥尔登堡王朝的丹麦和挪威国王(1559年~1588年在位)。是一個典型的文藝復興統治者。 弗雷德里克二世为丹麦和挪威国王克里斯蒂安三世之子,母亲是萨克森-劳恩堡公爵马格努斯一世的女儿多罗西亚·冯·萨克森-劳恩堡。与他那谨慎的父亲不同,弗雷德里克二世倾向于军事冒险。他在年轻时代就与德意志那些争战不休的王公们过从甚密。即位后,弗雷德里克二世试图推行加强王权的改革,遭到强大的丹麦贵族(以国会为代表)的强烈抵制。 弗雷德里克二世在位第一年就发动对外战争,进攻位于迪特马申的一个独立的农民共和国。结果他成功地将此地征服,取得第一个军事胜利。不久他又卷入了立窝尼亚战争。鉴于立窝尼亚骑士团已完全无力抵抗俄国沙皇伊凡四世的猛烈攻势,弗雷德里克二世于1560年出兵兼并骑士团领地萨列马岛,企图建立缓冲并参与瓜分行将灭亡的骑士团的领土立窝尼亚地区。 弗雷德里克二世统治时期最重要的事件是1563年至1570年与瑞典的战争(所谓北方七年战争)。瑞典国王埃里克十四世企图通过战争取得在北欧的霸权,并因此与西班牙结盟;弗雷德里克二世则想要夺回丹麦在波罗的海地区的传统优势。战争初期丹麦占据上风,从海上封锁瑞典,并于1563年攻克瑞典的艾尔夫斯堡要塞。但是瑞典海军在1565年打破了丹麦的封锁,侵入霍兰和斯堪尼亚。战争演变成开支巨大的消耗战,弗雷德里克二世与贵族的关系急剧恶化。 幸运的是,瑞典内部的矛盾阻止了它继续打击丹麦。1568年,埃里克十四世在内战中被其异母弟约翰三世推翻。强有力的丹麦政治家佩德尔·奥克斯稳定了丹麦国内的局势,取代弗雷德里克二世掌握了国家权力。奧克斯的財經能力廣受好評,執政後趁著1568年尼德蘭對西班牙發起獨立戰爭的機會,把松德海峽的航運稅提高了一半,大幅改善財政並得以勉強支付北方七年戰爭的軍費支出,之後又利用國際調停與两年的艰苦谈判,讓战争以一个实际维持战前状态的和约结束。根据1570年12月13日签订的什切青条约,瑞典赎回艾尔夫斯堡,它的扩张暂时受到遏制。 通过这场战争,弗雷德里克二世认识到了丹麦军事能力的有限。他转而开始关注海上力量,藉由把美洲白銀運回丹麥的丹麥商船,使國計民生大大地改善了。弗雷德里克二世同情宗教改革运动,但也只是在口头上给以支持而已,不過當1585年原來尼德蘭的經貿中心安特衛普最後被西班牙的天主教軍攻陷時,許多當地的新教徒先後逃到丹麥來,這些新教徒在工藝、經商上有傑出能力,對丹麥的經濟、文化頗有助益,譬如克隆堡(哈姆雷特發生之地)就被這批工藝師傅改建成美輪美奐的王宮,洋溢著文藝復興建築的壯麗風格。 弗雷德里克二世曾向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求婚,並終生保持著良好關係,英、丹兩國間的爭議總能和平解決,譬如英國承認挪威與格陵蘭之間的水域為丹麥的領海,而丹麥隊英國船隻則特別優惠地只收取象徵性的航運稅,結果弗雷德里克因此獲頒英國的嘉德勳章。不過,实际处理国际事务时,在位後期的弗雷德里克明智地保持中立,不插手英、法對西班牙的戰事,或者是立窩尼亞戰爭的後期戰事(特別是在1577年完全退出俄、波間的戰爭)。有经验的国务活动家们,如佩德尔·奥克斯、尼尔斯·卡斯和克里斯托弗·瓦尔肯多夫实际上管理着国内事务。 在性格上,弗雷德里克二世是一个鲁莽、自负、好大喜功的人。他热衷于打猎,喜欢喝酒;许多人相信他最终是死于酗酒。弗雷德里克二世在位時期是丹麥國力與財富的增長期,他在国内建设上也取得不少成果:在1574年~1585年间重建了赫尔辛格的克隆堡城堡;挪威城市腓特烈斯塔也是他在1576年所建立,并以其名字命名。弗雷德里克二世也是伟大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克卜勒為其學生)的资助人。 弗雷德里克二世于1588年去世,遗体安葬在罗斯基勒大教堂。.

新!!: 格陵兰和弗雷德里克二世 · 查看更多 »

弗朗西斯·罗顿·莫伊拉·克罗兹

弗朗西斯·罗顿·莫伊拉·克罗兹(Francis Rawdon Moira Crozier)是一位英國海军军官,曾参加过六次北极和南极探险探险。他的名字取自他父亲的朋友,第二代莫伊拉(Moira)伯爵弗朗西斯·罗顿。.

新!!: 格陵兰和弗朗西斯·罗顿·莫伊拉·克罗兹 · 查看更多 »

异性石

异性石(eudialyte)得名于希腊语词组Εὖ διάλυτος eu dialytos,意为“易分解的”,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红色硅酸盐矿物,在碱性火成岩中生成,例如霞石正长岩。由于其在硫酸中的易溶解性而得名。 异性石最早在1819年被记载发现于格陵兰西南部Ilimaussaq入侵的霞石正长岩中。.

新!!: 格陵兰和异性石 · 查看更多 »

弓頭鯨

弓頭鯨(学名:Balaena mysticetus,旧稱北極鯨,又称格陵蘭露脊鯨、格陵兰鲸、巨极地鲸、北极露脊鲸),是一種屬於鯨目的海洋哺乳動物。長成後長度可達20公尺 (雌性比雄性大)。.

新!!: 格陵兰和弓頭鯨 · 查看更多 »

开通目

开通目(学名:Caytoniales)是一类已灭绝的种子植物。根、茎不详,主要保存下来的化石是叶和生殖器官,曾被认为是被子植物的祖先。.

新!!: 格陵兰和开通目 · 查看更多 »

彼得曼冰川

彼得曼冰川是格陵兰岛上的一个冰川。位於從格陵蘭西北方至內爾斯海峽東岸為止,是世界上最北端的冰川。潮汐冰川由70公里長、15公里寬的浮冰組成,最厚處達600公尺厚,最薄的邊緣約30-80公尺。 2010年8月5日,彼得曼冰川分裂,并形成了一个面积约260km2的巨型冰山。据来自美国特拉华大学的一位副教授安德烈亚斯·明肖介绍,这是将近50年以来,北极地区所发生的最大的一次冰川分裂事件。.

新!!: 格陵兰和彼得曼冰川 · 查看更多 »

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

《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Avengers: Infinity War)是一部2018年上映的美國超級英雄電影,改編自漫威漫畫旗下的超級英雄團隊復仇者聯盟,由漫威影業製作及華特迪士尼工作室電影發行。本片為《復仇者聯盟》(2012年)和《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2015年)的續集,同時也是漫威電影宇宙的第十九部電影作品。電影由羅素兄弟執導,與負責撰寫劇本。而《星際異攻隊》的導演詹姆士·岡恩也擔任了執行制作人一職,電影主演包括了許多漫威電影宇宙的演員。 該片的發展是從漫威影業在早期的電影中引入無限寶石和無限手套起。2013年時,飾演東尼·史塔克/鋼鐵人的演員小勞勃·道尼簽約參演,而成為《復仇者聯盟3: 無限之戰》第一位加入的演員;一年後,官方正式宣布了《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 I》(Avengers: Infinity War – Part 1)與《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 II》(Avengers: Infinity War – Part 2)這兩部片名,以作為《復仇者聯盟》系列的第三部電影。2015年初,編劇搭檔馬庫斯與麥費利加入。2016年7月,漫威影業透露,《復仇者聯盟3》將不會分為上下兩集,使得片名中的「I」和「II」被刪掉,這也讓第二部電影將重新命名。兩部電影預計以背靠背的方式同時拍攝,並最先於2017年1月在喬治亞州費耶特縣的開拍,並還會在蘇格蘭附加拍攝。這也是首部完全使用IMAX/阿萊新2D數位相機拍攝的電影。 《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定於2018年4月23日於洛杉磯舉行全球首映禮,並於2018年4月27日在全球上映(含IMAX版本)。續集則於2019年5月3日在美國上映。 本片獲得了評論家的普遍好評,其中讚揚了演員,視覺效果,故事的情感分量和動作場景,儘管是運行時間受到了一些批評。在全球的收入為20.33億美元,成為2018年收入第一名以及全球最高電影票房第四名的電影。在開幕的周末,在全球的總收入為6.41億美元,在美國和加拿大的總收入為2.58億美元,創下了兩者的最高總收入記錄。《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成為影史上第四部票房破20億美元的電影(其餘三部為《阿凡達》、《鐵達尼號》 、《STAR WARS:原力覺醒》 )。.

新!!: 格陵兰和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 · 查看更多 »

復仇者聯盟4

《復仇者聯盟4》(暫稱)是一部預計於2019年上映的美國超級英雄電影,改編自漫威漫畫旗下的超級英雄團隊復仇者聯盟,由漫威影業製作及華特迪士尼工作室電影發行。本片為2018年電影《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的續集,同時也是漫威電影宇宙的第二十二部電影作品。電影由羅素兄弟執導,與負責撰寫劇本。電影主演包括了許多漫威電影宇宙的演員。 《復仇者聯盟4》定於2019年5月3日在美國上映(含IMAX版本)。.

新!!: 格陵兰和復仇者聯盟4 · 查看更多 »

微颚动物

微颚动物门(學名:Micrognathozoa)是1994年发现的一个動物门。目前只有一种动物淡水顎蟲(Limnognathia maerski),由丹麦科学家在格陵兰北部的迪斯科岛地区的泉水里首次发现。牠被归入扁形动物超门。其身体小于1mm。颚的构造复杂,作为觅食工具通过过滤水流而获得食物。单性生殖。生活在严寒环境。.

新!!: 格陵兰和微颚动物 · 查看更多 »

後期重轟炸期

後期重轟炸期,又名月球災難,又稱晚期重轟炸,是指約於41億年前至38億年前,即於地球地質年代中的冥古宙及太古宙前後,推斷在月球上發生不成比例的大量小行星撞擊的事件,在地球、水星、金星及火星亦同樣發生。這個事件的證據主要是基於在月球取得的樣板的測年結果,大部份隕擊熔岩都是在一段相當短的時間內形成。有很多的假說嘗試解釋進入太陽系內側的小行星或彗星碎片的成因,但卻仍未有共識。其中一個著名的理論是指當時類木行星正進入軌道,引力將在小行星帶或古伯帶的物體拋入同心軌跡並撞向類地行星。雖然如此,有些爭議指這些月球樣板的數據並不一定來自這種災難事件,而測年的結果聚集在同一段時間是因在同一的撞擊盆地取樣所致。.

新!!: 格陵兰和後期重轟炸期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格陵兰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地形图

地形图是一种以大比例尺及地形的定量表达为特征的地图。在过去制图时,可能用到很多不同的方法。现代制图则常使用等高线。对地形图的传统定义对和人造的地形特征都要进行表达。 地形信息中心(The Centre for Topographic Information)提供了地形图的定义:“地形图是用于表达地面的人文和自然特征的详细且准确的地图。(A topographic map is a detailed and accurate graphic representation of cultural and natural features on the ground.)”.

新!!: 格陵兰和地形图 · 查看更多 »

地心引力 (电影)

《--》(Gravity)是一部英、美合拍的一部科幻冒險電影,於2013年上映。以太空灾难為題材,墨西哥导演艾方索·柯朗执导,他也参与编剧、制片及剪辑等事務;由珊卓·布拉克和佐治·古尼主演。本片為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的开幕作品,并於2013年多伦多影展上亮相,北美及臺灣于2013年10月4日上映,中国大陆于11月19日上映。 非常成功的口碑为本片贏得许多奖项,包括金球奖最佳导演、美國製片人公會獎最佳影片,中央社,2014年1月20日、美国导演工会奖最佳导演、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英国电影及最佳导演等六个奖项。更夺得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中央社,2014年3月3日、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原創音樂、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效剪輯 和最佳音效 共计七個獎項,艾方索·柯朗也因此成为首位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墨西哥导演,亦是奧斯卡史上首位赢得此獎的拉丁美洲裔導演。.

新!!: 格陵兰和地心引力 (电影) · 查看更多 »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由內及外的第三顆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地球是人類已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也是人類居住的星球,共有74.9億人口。地球质量约为5.97×1024公斤,半径约6,371公里,密度是太阳系中最高。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分别产生了昼夜及四季的变化更替,一太陽日自转一周,一太陽年公转一周。自转轨道面称为赤道面,公转轨道面称为黄道面,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地球仅擁有一顆自然卫星,即月球。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可以成为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南极的冰盖及北极存有冰。主體包括岩石圈、地幔、熔融态金属的外地核以及固态金属的內地核。擁有由外地核產生的地磁场。外部被氣體包圍,称为大氣層,主要成分為氮、氧、氬。 地球诞生于约45.4亿年前,42億年前開始形成海洋。并在35亿年前的海洋中出现生命,之后逐步涉足地表和大气,并分化为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早期生命迹象产生的具體证据包括格陵兰岛西南部中拥有约37亿年的历史的石墨,以及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岩石中约41亿年前的 Early edition,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此后除去数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生物种类不断增多。根据学界测定,地球曾存在过的50亿种物种中,已经绝灭者占约99%,据统计,现今存活的物种大约有1,200至1,400万个,其中有记录证实存活的物种120万个,而余下的86%尚未被正式发现。2016年5月,有科学家认为现今地球上大概共出现过1--种物种,其中人类正式发现的仅占十万分之一。2016年7月,科学家称现存的生物共祖中共存在有355种基因。地球上有约74亿人口,分成了约200个国家和地区,藉由外交、旅游、贸易、传媒或战争相互联系。.

新!!: 格陵兰和地球 · 查看更多 »

地球冰失

《地球冰失》(Frozen Planet)為英國廣播公司與探索頻道及英國公開大學聯合製作的自然紀錄片,由大衛·愛登堡旁白,2011年10月26日起於英國廣播公司第一台及高清頻道首播,共7集。本片主要展示棲息於北極和南極的動植物及其生境,而第7集則探討全球暖化對極地以至全球的影響,由大衛·愛登堡聯同科學家親身於極地考察及解說。 節目主要由BBC自然歷史組(BBC Natural History Unit)前往極地拍攝,其他製作伙伴包括加拿大探索頻道、德國電視二台、西班牙Antena 3及希臘Skai TV。而本片的執行製作艾雷斯泰·法瑟吉爾早前曾執導該台不少獲獎紀錄片,包括《藍色星球》及《天與地》,故本片亦視為上述紀錄片的後續作品。 本片每集皆附上10分鐘的《地球冰失製作特輯》(The Making of Frozen Planet),講述攝製隊在拍攝過程遇到的種種困難及有趣見聞。而特輯《極地一年》(The Epic Journey)則節錄了節目的精華部分,快速回顧極地一年四季的面貌。 本片的美國版本榮獲第64屆黃金時段艾美獎中四個獎項,其中包括寫實節目製作特別獎。.

新!!: 格陵兰和地球冰失 · 查看更多 »

地球撞击坑列表

地球撞击坑列表列出所有在地球並直徑不小於20公里的撞擊坑,這些撞擊坑形成原因為大型隕石與彗星自宇宙墜落在地球撞擊造成的。在經過侵蝕與深埋等作用,這些撞擊坑直徑只能從撞擊坑的中心推估,因而與實際值有所誤差。.

新!!: 格陵兰和地球撞击坑列表 · 查看更多 »

地理之最列表

地理之最列表紀錄了世界在地理方面可創下世界紀錄的事物,這裡列舉了一些地理之最。.

新!!: 格陵兰和地理之最列表 · 查看更多 »

地磁场

地磁場是源自於地球內部,並延伸到太空的磁場。磁場在地表上的強度在25-65微特斯拉(即0.25至0.65高斯)之間。粗略地說,地磁場是一個與地球自轉軸呈11°夾角的磁偶極子,相當於在地球中心放置了一個傾斜了的磁棒。目前的地磁北極位於北半球的格陵蘭附近,實際上它是地磁場的南極,而地磁南極則是地磁場的北極。地核向外散發熱量時,引起外核中熔融鐵的對流運動,進而產生電流,地磁場即是此電流所致。這種使天體磁場形成的原理,稱為發電機理論。 南北磁極通常位於地理極附近,但其位置在地質時間尺度上可以有較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極其緩慢,不足以干預指南針的日常使用。不過,平均每幾十萬年會發生一次地磁逆轉,即南北磁極突然(與地質時間尺度相比較)互相換位。每次逆轉都會在岩石中留下印跡,這對古地磁學研究十分重要。以此所得的數據有助科學家了解大陸和海床的板塊運動。 磁層指的是地磁場在電離層以上的影響範圍。它能夠向太空延伸幾萬公里,並且阻止太陽風和宇宙射線中的帶電粒子損毀地球大氣上層,因此使得阻擋紫外線的臭氧層不致消失。.

新!!: 格陵兰和地磁场 · 查看更多 »

圈套 (小說)

《圈套》是香港科幻小說家倪匡的其中一部作品,衛斯理系列編號第75。《圈套》首度刊登於1991年1月12日的《明報》副刊之中,並於同翌年4月28日完成。也在同年6月,《圈套》以書籍形式出版。 《圈套》與另一本衛斯理系列的小説《玩具》相關,都和機器人統治未來相同,而陶格夫婦和他們的子女也脫離了機器人的統治。.

新!!: 格陵兰和圈套 (小說) · 查看更多 »

北大西洋環流

北大西洋環流,位於大西洋北部,是全球五個主要大洋環流之一。它是一個循環狀態的洋流,橫跨整個北大西洋,南邊到達赤道,北邊幾乎到達冰島;西起北美東海岸,東到歐洲和非洲的西海岸。.

新!!: 格陵兰和北大西洋環流 · 查看更多 »

北冰洋

北冰洋(Arctic Ocean)又稱北極海、北大洋,位於北極圈內,大致以北極點為中心。北冰洋是世界五大洋中最小最淺的。--積1405.6萬平方公里,約占世界大洋--積的3.6%。平均深度1200-1300米,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深處為南森海盆,深度為5450米。 國際海道測量組織將北冰洋視為洋,不過一些海洋學家稱之為「北極陸間海」或是「北極海」,分類為陸間海或是大西洋的河口灣。 北冰洋有巴倫支海、波弗特海、楚克奇海、東西伯利亞海、格陵蘭海、哈得遜灣、哈得遜海峽、喀拉海、拉普捷夫海、白海和巴芬灣等边缘海和陆间海。 洋--上有長年不化的冰層,占北冰洋--積的三分之二,厚度多在2-4米左右。中央的海冰已持續存在300萬年,是永久性的海冰。水溫大部分時間在0℃以下。當海水向南流進大西洋時,瓦解的冰山就隨之流入大西洋,給航運帶來威脅。1912年4月15日,鐵達尼號客輪就是撞到漂流的冰山而沉沒的,造成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 北冰洋島嶼很多,数目僅次於太平洋,面積達400萬平方公里。主要島嶼有格陵蘭島、斯瓦尔巴群岛、北极群岛等。.

新!!: 格陵兰和北冰洋 · 查看更多 »

北冰洋會議

首届北冰洋会议于2008年5月27日至29日在格陵兰的伊卢利萨特召开。加拿大、丹麦、挪威、俄罗斯和美国五国在会议上针对与北冰洋相关的关键问题展开讨论。Office 此次会议因为其有关环境法规、海上安全、矿产勘查、极地石油监督及海上运输的计划而意义重大。会议结束时与会各国发表了伊卢利萨特联合声明。 此次会议是第一次由该地区五方力量参与的部长级会议。 该会议是在2007年发生了数次针对北极的领土要求事件之后,应丹麦外交大臣佩尔·斯蒂·默勒和格陵兰总理汉斯·埃诺克森之邀召开的。默勒说:“我们必须履行我们在北冰洋地区的义务, 直到 联合国 决定谁将拥有这片海域及该地区的资源。我们必须就相关规则以及气候变化使北冰洋能进行更多航运之后该做些什么达成一致。 我们需要向各自的国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出一个共同的政治信号 ,那就是环北冰洋五国会以负责任的态度应对机会及挑战。” 伊卢利萨特的冰层融化是此次里程碑似的会议的一个恰当的背景.

新!!: 格陵兰和北冰洋會議 · 查看更多 »

北美殖民年表

這是殖民北美的時間線,裡面記錄歐洲各國建立的日期。.

新!!: 格陵兰和北美殖民年表 · 查看更多 »

北美洲

北亞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字源:亞美利哥·維斯普西),簡稱北美洲,位於西半球北部(或北半球)。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劃分。北美洲還包括加勒比海中眾多島嶼(主要為西印度群島)。北美洲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島嶼),約佔当今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3大洲。人口5億2872萬(2008年七月),居世界第4位。.

新!!: 格陵兰和北美洲 · 查看更多 »

北美洲各國最低合法性交年齡

北美洲各國最低合法性交年齡因國家以及各地區司法規定而有差異。 加拿大的最低合法性交年齡為16歲。而美國各州的限制為16~18歲之間。墨西哥的最低合法性交年齡相當複雜。通常,墨西哥有一個「主要」的最低合法性交年齡限制(通常不能低於12歲),如果與低於規定年齡的人性交將違法。 但是成年人與未滿18歲的人性交則處於法律的灰色地帶。通常法律會針對強姦行為做出懲處,不過還是會依照不同狀況採取不同解釋。 中美洲各國的最低合法性交年齡在15歲到18歲之間。 下表依照北美洲國家和地區列表中所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最低合法性交年齡。.

新!!: 格陵兰和北美洲各國最低合法性交年齡 · 查看更多 »

北美洲国家和地区列表

以下是位於北美洲的國家及海外領土列表,當中包括名稱、國旗、首都、貨幣、官方語言、面積 、人口、國內生產總值(GDP)、人均國內生產總值(PPP)以及地圖 。(屬地以淺藍色背景顯示) 北美洲,位於西半球的北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相分。北美洲還包括加勒比海中眾多島嶼。 北美洲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3大洲。人口5億2872萬(2008年七月),居世界第4位。 國家是指政治實體,對人口、領土施行有效主權,並為他們作出符合國家利益的決定。根據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一個國家須有永久的人口、介定的邊界、政府和與其他國家建立關係的能力。.

新!!: 格陵兰和北美洲国家和地区列表 · 查看更多 »

北瓶鼻鯨

北瓶鼻鯨(学名Hyperoodon ampullatus)又称北大西洋瓶鼻鲸,平头鲸,瓶头鲸和陡头鲸。可說是人類研究最深入的喙鯨類,其中有一部分要歸因於長期的捕鯨歷史。19世紀時,有數位英國與挪威的自然學家參與捕鯨的行業,他們提供了許多關於被捕獲的北瓶鼻鯨的細節描述,而捕鯨業也提供了大量屍體供科學研究之用。 1770年,Forster在“Kalm, Travels into North America”一書的譯本註釋中首次提到北瓶鼻鯨,當時的學名為“Balaena ampullatus”,種名源自拉丁文的ampulla,意思是“瓶子”或“燒瓶”,反映其嘴喙形狀。1776年Müllar將名稱改為Balaena rostrata,移入瓶鼻鯨屬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叫Hyperoodon rostrata,直到20世紀初才變更為現今的有效學名Hyperoodon ampullatus。.

新!!: 格陵兰和北瓶鼻鯨 · 查看更多 »

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或北极地方(有时也直接用“北极”一词来指代)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包括整个北冰洋以及格陵兰岛(丹麦领土)、加拿大、俄罗斯、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阿拉斯加(美国)八个国家的部分地区。 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无树木的冻土地带所组成。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近年来北极地区的冰盖厚度在不断下降。一些证据表明,最迟到2040年 或2100年,北极地区在夏季时将不再为冰所覆盖。而最新的研究显示,在2007年夏季冰层的融化速度高于估计值,因此可能很快就会出现无冰的情况。 北极地区的生物体包括冰中的微生物、鱼类与海洋哺乳动物、陆地动物以及人类。这一地区具有非常独特的生态系统。而在此居住的土著居民和其文化都与这里低温和极端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新!!: 格陵兰和北极地区 · 查看更多 »

北极兔

北极兔(Arctic hare、学名:L.

新!!: 格陵兰和北极兔 · 查看更多 »

北极点

北极点,又叫北極(North Pole),用於稱呼地球上的地理北極,即在地球表面上最北的點,也就是地球的自轉軸在北半球與表面相交會的點。北极点周围的地区称为北极地区。 地理上的北極(通常就簡稱為北極)以下面的解釋為準:地球的自轉軸與地球表面的兩個交點之一(另一個點是南極,就在相對的另一面),地理上的北極是緯度為北緯90°的點,在方向上是真北,在這一點所指向的任何方向都是南方。 南極位於南極洲的大陸上,北極位於北冰洋內。在北極沒有土地,只有常年冰封的冰冷海水在冰層之下流動著,因此不可能像南極一樣,建立一個永久的北極駐地。不過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自1937年起建立許多,其中有些很靠近北極。自2002年起俄羅斯在靠近北極的地方建立一個基地站Barne,是用每年春天施工一段時間的方式進行。2000年的有一些有關北極的研究,研究認為因為,北極的冰最終會溶化,預計時間從2016年到21世紀後期甚至更晚。 俄羅斯2007年的Arktika 2007行動中曾用和平號潛水艇量測北極海域的深度,為,1958年時美國的鸚鵡螺號核動力潛艇也量測過,深度為4,087 m(13,410 ft)。離北極最近的陸地是在格陵蘭北邊的卡菲克盧本島,距北極約。離北極最近,且有人居住的地方是加拿大努納武特中基吉柯塔鲁克地区的阿勒特,距北極 。.

新!!: 格陵兰和北极点 · 查看更多 »

北极星号远征探险

1871年的北极星号远征,是由美国政府资助,在美国人带领下,一次探索北极点的行动。在此之前,英国海军军官在1827年到达北纬82°45′,而本次行动也成为最早尝试到达北极点的探险之一。霍尔希望成为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人,然而他缺乏领导能力,队伍里也充满了抗命和渎职的行为,最终远征失败。 按照霍尔的指令,北极星号于1871年6月从纽约启程。到了10月,格陵兰岛已是冬天,船员在其北部的海岸为驶向北极点做准备。在一次雪橇探路后,霍尔回到船上,立即病倒了。他死前曾指控,有船员要毒死他。1968年他的尸体被挖掘出来,研究发现,他在死前两周曾摄入大量的砷。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远征到达了北纬82°29',成为当时的一项记录。在向南返航的途中,19名船员脱离北极星号,在浮冰上6个月漂流了2900公里后被救。1872年10月,受损的北极星号在格陵兰的埃塔搁浅,最终损毁。剩余船员度过寒冬,在第二年夏天被救。海军调查委员会研究了霍尔的死因,但最终没有发起诉讼。.

新!!: 格陵兰和北极星号远征探险 · 查看更多 »

北極圈

北极圈是指纬度数值为北纬66.5°的一个假想圈,是北寒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与黄赤交角(南北回归线所在的纬度数值)余角。北极圈以北的地区被称为“北极圈内”。通常,北极圈内的地区被叫做北极地区,由北冰洋以及周边陆地组成,其陆地部分包括了格陵蘭、北歐三國、俄羅斯北部、美國阿拉斯加北部以及加拿大北部。北极圈内島嶼很多,最大的是格陵蘭岛。由於嚴寒,北极圈以內的生物種類很少。植物以地衣、苔蘚為主,動物有北極熊、海豹、鯨等。 北极圈也是极昼和极夜现象开始出现的界线,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在夏天会出现极昼,而在冬天会出现极夜。.

新!!: 格陵兰和北極圈 · 查看更多 »

北極理事會

北極理事會,又译为北極議會、北极委员会、北极协会,是一個高層次國際論壇,關注鄰近北極的政府和原住民所面對的問題。.

新!!: 格陵兰和北極理事會 · 查看更多 »

北極紅點鮭

北極紅點鮭,為輻鰭魚綱鮭形目鮭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魚類,分布於北大西洋區,包括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格陵蘭、冰島、英國、加拿大魁北克至美國緬因州淡水、半鹹水及海域,本魚通常背部顏色較深,為褐色或綠色,側邊是顏色較淡,腹面灰白,側面與散佈粉紅色到紅色斑點,最大的斑點通常沿著側線分布,且大於瞳孔,胸鰭邊緣、腹鰭、臀鰭具有一個狹窄的白色邊緣,有時尾鰭也有,帆質齊的雄魚成魚色彩豔麗,尤其在腹側與胸鰭具橘紅色到鮮紅色,體長可達107公分。 本魚在群上有陸封型及降海型,前者棲息在溪流、湖泊,後者會進行洄游,棲息在沿海,主要以昆蟲、軟體動物、甲殼類、魚類等為食,為重要的食用魚,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

新!!: 格陵兰和北極紅點鮭 · 查看更多 »

北極熊

北極熊(學名:Ursus maritimus意即"海熊"),在不同的語言中又稱為白熊或冰熊, 被全世界公認是北極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動物,可能是六十多萬年前(也有不同的科學家認為是十五、二十、四十、甚至上百萬年前),由灰熊演化出來。在所生存的空間裡,北極熊位於食物鏈的最頂層。健康的北極熊會擁有極厚的脂肪及毛髮,以在北極這種極端嚴寒的氣候中生存。其中白色的外表在雪白的雪地上是良好的保護色。北極熊是游泳健將,主要在海冰上捕捉海豹為食,但因全球暖化導致海冰減少、人類捕殺、棲息地被破壞、及以人類工業排放物的污染等等影響,北極熊的數量在幾十年間嚴重減少,如今已列為瀕臨絕種動物.

新!!: 格陵兰和北極熊 · 查看更多 »

北極燕鷗

北極燕鷗(學名:Sterna paradisaea、arctic tern)是屬於燕鷗科的一種海鳥。分佈於北極及附近地區,並於北極、歐洲、亞洲和北美洲靠近北極的地方進行繁殖。北極燕鷗是候鳥,每年经历兩個夏季,從其北部的繁殖區南遷至南極洲附近的海洋,之後再北遷回繁殖區(約24,000英里),這是已知的動物中遷徙路線最長的。 北極燕鷗體型中等,一般長33到39公分,翼展76到85公分。其羽毛主要呈灰色與白色,喙和兩腳呈紅色,前額呈白色,頭頂和頸背呈黑色,腮幫子呈白色。其灰色翅膀為305毫米,肩羽帶棕色。上面的冀背呈灰色,帶白色羽緣,頸部呈純白色,其帶灰色羽瓣的叉狀尾部亦然。其後面的耳覆羽呈黑色。 北極燕鷗只會照料和保護小部分的幼鳥。成體會長期養牠們的幼鳥,並幫助牠們飛往南方過冬。北極燕鷗壽命很長,大部分可活上20年。牠們主要吃魚和水生的無脊椎動物。此物種數量很多,約為一百萬個個體。.

新!!: 格陵兰和北極燕鷗 · 查看更多 »

北極狼

北極狼(學名:Canis lupus arctos),又稱白狼,是犬科的哺乳動物,也是灰狼的亞種,分佈於歐亞大陸北部、加拿大北部和格陵蘭北部。.

新!!: 格陵兰和北極狼 · 查看更多 »

北極高原

北極高原(拉丁語:Planum Boreum,北方的平原;Planum是指高海拔的平原或高原)是位於火星北極區的高原。範圍從大約80°N向北延伸,中心點大約位於。在這個高原周圍的區域是平坦無明顯地表特徵的低地,向南延伸約1500公里且佔據火星北半球大部分區域的北方大平原。1999年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了北極高原氣旋的影像。該氣旋直徑約1750公里,並有一個直徑320公里的明顯風眼。.

新!!: 格陵兰和北極高原 · 查看更多 »

北極鱈

北極鱈(学名:Arctogadus glacialis)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鱈科的其中一種。.

新!!: 格陵兰和北極鱈 · 查看更多 »

北極氣候衝擊評估

北極氣候衝擊評估是研究在北極持續的氣候變化和相關的後果,如溫度上升、海冰損失、史無前例的格陵蘭冰床融化和對生態系統、動物和人類的許多衝擊。北極氣候衝擊評估是第一手的全面研究,作為充分的參考,也是對北極氣候變化和對區域和世界的衝擊作出的獨立評估。該項目是由政府間的北極議會和非政府國際北極科學委員會所帶領的。三百位科學家的研究工作已經長達三年時間。 北極氣候衝擊評估秘書處設置在阿拉斯加費爾班大學內的國際北極研究中心。 一份長達140頁的綜合報告「溫暖北極的衝擊」在2004年11月發佈。2005年末,發佈了相關的科學報告。兩份報告都可以從北極氣候衝擊評估網站自由地下載。.

新!!: 格陵兰和北極氣候衝擊評估 · 查看更多 »

北極擬圓鰭魚

北極擬圓鰭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絨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寒帶海水魚,分布於北極圈巴倫支海、格陵蘭西北部海域,體長可達7.5公分,棲息在泥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北極擬圓鰭魚 · 查看更多 »

北欧神话

北欧神话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所特有的一个神话体系,其形成时间相对的较晚于世界上其他几大神话体系。地理學上的北歐,包括今日的瑞典、挪威、丹麥、冰島和芬蘭等國,但一般所稱的北歐神話並不包括芬蘭,因為芬蘭语并不属于斯堪的纳维亚语言,芬兰人有自己的神話,见芬兰神话。 北欧神话中有许多部分十分特别,大部分的神話都會描寫創世的榮光,但北歐神話卻著力描述于毀滅。神話中的所有事物,包括神都不拥有永恒。因为他们的想法接近于事实,所以对他们而言,所有东西都是不完美的,這是北歐神話和世界其他神話最不一樣的地方。而另一方面,北欧神话相信当万物消亡,新的生命将再次形成,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循环的。.

新!!: 格陵兰和北欧神话 · 查看更多 »

北歐

北歐是地理上对歐洲北部的簡稱,一般分為狹義及廣義兩種定義:.

新!!: 格陵兰和北歐 · 查看更多 »

北歐人種

北歐人種,是二十世纪前半葉時對歐洲白色人种分类中的一支的表述。分布于斯堪的纳维亚诸国、波罗的海沿岸诸国、冰岛、德国北部、英国、荷兰及波兰北部,也曾经分布于格陵兰,語言分屬日耳曼語族和波羅的語族。而日耳曼人则是起源于日德兰半岛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的北欧人,后迁徙至中欧。.

新!!: 格陵兰和北歐人種 · 查看更多 »

北歐五國

北歐五國是位於北歐的丹麥、芬蘭、冰島、挪威和瑞典及其附屬領土如法羅群島、格陵蘭和奧蘭群島的統稱。 該五國及三自治地區的歷史背景緊密連繫,社會和政治制度也相近。政治上雖然不是共同體,但都參與北歐理事會;語言上有三種語系,分別為印歐語系的斯堪的納維亞語支、烏拉爾語系的芬蘭-烏戈爾語族和薩米語,以及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的格陵蘭語。北歐五國共佔地350萬平方公里(格陵蘭佔其中60%的土地),人口約2,500萬。 近年,普遍被歸類為波羅的海三國的愛沙尼亞爭取躋身成為北歐國家一員。北歐五國是愛沙尼亞重要的投資和貿易夥伴,而愛沙尼亞在語言、種族和文化上與芬蘭有關聯,文化上亦與瑞典和丹麥有相似的地方。.

新!!: 格陵兰和北歐五國 · 查看更多 »

北歐理事會

北歐理事會(Nordisk Råd;Nordisk Råd;Nordiska rådet;Nordic Council)以及北歐部長理事會是由北歐國家政府所組成的合作論壇。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 理事会秘書處設於哥本哈根,並在各會員國設有分支機構。北歐理事會採用丹麥語、挪威語和瑞典語作為工作語言。.

新!!: 格陵兰和北歐理事會 · 查看更多 »

北歐護照聯盟

北歐護照聯盟允許北歐各國公民——冰島、丹麥、挪威、瑞典以及芬蘭——在其他北歐國家自由旅行、居住(格陵蘭島以及冷岸群島除外),而無需提供任何旅游證件(例如護照、國民身份證等)或居留証。2001年3月25日起,以上五國都皆成爲申根區的成員國。法羅群島屬於北歐護照聯盟的一部分,但是並沒有加入申根區,而格陵蘭島以及冷岸群島則兩者皆沒有加入。然而格陵蘭島對所有的北歐國家都開放邊境,并且允許所有北歐國家的公民進入其境内旅游、定居以及工作,而無需任何護照或其他證件證明。冷岸群島則根據斯瓦爾巴條約,亦同樣允許其他北歐國家的公民享有以上權力,但挪威公民則是例外,該國公民進入冷岸群島需要提供有效的旅行證件(例如護照、歐盟或者歐洲自由聯盟成員國的國民身份證)。另外,冷岸群島以及格陵蘭島的居民作爲北歐國家公民一員,同樣享有在其他北歐國家定居的自由。 北歐國家公民在其他北歐國家,尤其是旅行時,通常享有與本地人無差異對待。法律並不要求北歐國家公民在入境其他北歐國家時,提供任何證件證明。然而在某些情況下,身份證明依然是需要的——企業提供服務時會要求顧客提供身份證明,如乘搭火車、飛機以及購買酒類時的年齡核查。通常這類情況下,任何個人身份證明都可生效,例如駕駛證。然而其他針對本地居民的服務,例如銀行、郵包簽收或者與政府交涉時,有時只能夠使用護照、身份證一類的身份證明。與北歐護照聯盟類似,英國以及愛爾蘭共和國之間的共同旅行區亦允許各自的國民入境對方領土時,無需提供任何身份證明。.

新!!: 格陵兰和北歐護照聯盟 · 查看更多 »

北歐航空

北歐航空(Scandinavian Airlines, SAS,意譯斯堪地那維亞航空)是一間服務斯堪地那維亞──挪威、丹麥及瑞典的航空公司,由SAS集團持有,總部設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北歐航空是星空聯盟的創會成員。其樞紐機場包括斯德哥爾摩-阿蘭達機場、哥本哈根機場和奧斯陸國際機場。常旅客计划:EuroBonus(普通卡、銀卡、金卡、鑽石卡);年旅客运输量:28,600,000人次(截至2014年12月);通航航点:125个(截至2014年10月);飞机数量:138架(截至2014年10月);日航班量:875/日/架次(截至2014年10月);员工数量:12,262人(截至2014年10月).

新!!: 格陵兰和北歐航空 · 查看更多 »

圓吻突吻鱈

圓吻突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冰島外海、挪威、格陵蘭至北非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180-2600公尺,體長可達11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成群活動,以頭足類、魚類、片腳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格陵兰和圓吻突吻鱈 · 查看更多 »

圓葉茅膏菜

圓葉茅膏菜(学名:Drosera rotundifolia),又及圓葉毛氈苔,是肉食性茅膏菜的一種,一般會在泥沼、沼澤及潮濕地方可以見到。圓葉茅膏菜是最廣泛分佈的茅膏菜之一,主要是環北帶的植物,在整個歐洲北部、西伯利亞大部份地區、北美洲北部、韓國、日本、甚至新畿內亞都可以見到它們。.

新!!: 格陵兰和圓葉茅膏菜 · 查看更多 »

國家安全

國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泛指透過使用經濟、軍事、政治、外交等各種手段,來維護國家的持續存在。在過去,國家安全泛指以國防維持領土的完整,與政治上的獨立自主,不受任何外來軍事勢力的威脅。在今日則包括了任何以非軍事的方式,去對抗非傳統的外來或內部威脅,守護國民的生命與財產,使國民免於憂慮、免於恐懼與免於匱乏。.

新!!: 格陵兰和國家安全 · 查看更多 »

國家圖書館列表

國家圖書館多依各國呈繳法徵集國內出版品,亦為一法定的出版品受繳機構,通常也為ISBN及ISSN的配發單位;而其服務對象,由於它屬於學術性圖書館,故以研究人士為主,同時也對政府各機關、議會服務。 本列表列出了世界各國國家圖書館,下面的目錄按國家英文名称首字母排列。.

新!!: 格陵兰和國家圖書館列表 · 查看更多 »

國際民航組織機場代碼

国际民航组织机场代码(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Airport Code,縮寫:ICAO code),是國際民航組織為世界上所有機場所訂定的識別代碼,由4個英文字母組成。ICAO機場代碼通常用于空中交通管理及飛行策劃等。 國際民間航空組織機場代碼與一般公眾及旅行社所使用的IATA機場代碼並不相同。.

新!!: 格陵兰和國際民航組織機場代碼 · 查看更多 »

國際民航組織機場代碼 (B)

以下的格式為:.

新!!: 格陵兰和國際民航組織機場代碼 (B) · 查看更多 »

匙形冰杜父魚

匙形冰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加拿大聖羅倫斯灣、格陵蘭、喀拉海、巴倫支海等海域,棲息深度12-930公尺,幼魚有在身體上的2個黑色斑塊,成魚斑塊裂成深褐色的小斑點,上半部胸鰭有橫跨的斑紋;臀鰭與腹鰭鰭無色;尾鰭有不規則的斑點,背鰭硬棘8-9枚;背鰭軟條18-22枚;臀鰭軟條13-18枚,體長可達21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匙形冰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利氏狼綿鳚

利氏狼綿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包括法羅群島、加拿大、格陵蘭、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等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839至1463公尺,喜棲息在泥底質海域,體長可達35.5公分,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為食。.

新!!: 格陵兰和利氏狼綿鳚 · 查看更多 »

刺真圓鰭魚

刺真圓鰭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絨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寒帶海水魚,分布於北極圈、西北大西洋加拿大哈德遜灣至美國麻州、格陵蘭;東北大西洋巴倫支海、冰島、挪威海域,棲息深度30-400公尺,體長可達13.2公分,棲息在岩石底質底層水域,以甲殼類、小魚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刺真圓鰭魚 · 查看更多 »

單鰭八角魚

單鰭八角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八角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北極圈、格陵蘭、哈德遜灣、巴倫支海、喀拉海、楚克其海、白令海等海域,棲息深度7-520公尺,體長可達8.6公分,棲息在砂泥底質底層水域,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單鰭八角魚 · 查看更多 »

單鰭鱈

單鰭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江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區,包括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不列顛群島、美國東北部、加拿大、冰島、格陵蘭、丹麥、俄羅斯等海域,棲息深度18-1000公尺,體長可達120公分,棲息在沙底質、礫石底質海域,單獨或小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海星、甲殼類、貝類等為食,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另可做遊釣魚。.

新!!: 格陵兰和單鰭鱈 · 查看更多 »

喜蔭鼠尾鱈

喜蔭鼠尾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加拿大拉不拉多、格陵蘭、冰島、愛爾蘭、法羅群島、挪威等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深度100-1000公尺,本魚吻短而尖,體灰色,體長可達11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片腳類、貝類、棘皮動物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格陵兰和喜蔭鼠尾鱈 · 查看更多 »

傑森號

傑森號(Jason)是一艘於1881年挪威羅德斯文下水的捕鯨船,造船廠與歐內斯特·沙克爾頓堅忍號的相同。此船由桑德爾福德企業家克里森·克里斯滕森出資興建,並參與了1892年至1893年的卡爾·安東·拉森南極遠征。 此外,傑森號曾抵達南緯68°10',創下當時沿著東部南極半島南航的新紀錄。與此船一起出航遠征的第一位夥伴是瑟倫·安德森。1899年,傑森號被賣給義大利公司,並被重新命名為北極星號。.

新!!: 格陵兰和傑森號 · 查看更多 »

哥伦布时代前的跨大洋接触

哥伦布时代前的跨大洋接触是指公元前10000年前就定居在了美洲的那些美洲原住民们及其后裔和其他大陆(非洲、亚洲、欧洲及大洋洲)的人们之间,在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抵达加勒比群岛之前,所发生的互相影响,然而穿越白令海峡,或者穿越该地区的曾经存在过的陆桥,都不算是跨大洋接触。 哥伦布时代前的欧洲人与美洲人的接触推测只有一个实例被确认无疑了,那就是古北欧人大约在公元1000年定居在了加拿大纽芬兰的水母湾牧草地。 除了维京人定居加拿大以外,根据历史记述、考古发现、文化对比,又有其他许多哥伦布时代前的接触被提了出来。不过,关于这些接触的宣称大多数都是有争议的,这一部分是因为这些理论的提出者所引用的证据许多都是含糊不清的,或者有充分的细节却无法证实的。科学界对于哥伦布时代前的接触的宣称的回应既有在同行评议刊物中的严肃的考虑,也有将之视为边缘科学或而进行否定,等等。.

新!!: 格陵兰和哥伦布时代前的跨大洋接触 · 查看更多 »

冠恐鳥

冠恐鳥(學名Gastornis),又名加斯頓鳥或戈氏鳥,是一屬已滅絕及不懂飛行的大型鳥類,生存於古新世晚期至始新世。 冠恐鳥的學名是以其發現者賈斯頓·普蘭特(Gaston Planté)來命名,其首個化石於1855年在德國的蓋塞特發現。於1876年,愛德華·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在北美洲發現另一組化石,並取名為不飛鳥(學名Diatryma)。牠們是極接近的近親,學者現時相信牠們是屬於同一類。.

新!!: 格陵兰和冠恐鳥 · 查看更多 »

冥古宙

冥古宙(Hadean)是太古宙之前的一個階段,分為隱生代、盆地群代、酒神代和雨海代。開始於地球形成之初,結束於38億年前,但依據不同的文獻可能有不同的定義。冥古宙最初是由)於1972年所提出的,原本是用來指已知最早岩石之前的時期。冥古宙的最后一个代对应为月球地质年代中的早雨海世,以月球的东海撞击事件为结束时间(约为38.4亿年),这也是内太阳系的后期重轰击期的结束标志。在整个冥古宙,地球从46亿年前形成,从一个炽热的岩浆球逐渐冷却固化(计算表明仅需1亿年),出现原始的海洋、大气与陆地,但仍然是地质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遍布、熔岩四处流淌,在41亿年前到38亿年前地球持续遭到了大量小行星与彗星的轰击,根据同时期月球撞击坑推算(月球面對地球的那一面的大部份大型盆地如危海、寧靜海、晴朗海、肥沃海和風暴海也都是於此一時期撞击形成的),地球遭遇了:.

新!!: 格陵兰和冥古宙 · 查看更多 »

冰天動地

《冰天動地》(Vanishing Glacier)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的自然紀錄片,全節目共14集,由謝安琪、廖碧兒、陳鍵鋒主持,本節目為無綫電視41週年台慶節目。 本節目由Nikon數碼相機特約贊助,故稱《Nikon數碼相機特約:冰天動地》。.

新!!: 格陵兰和冰天動地 · 查看更多 »

冰屋

冰屋(Igloo,因纽特语:iglu/ ᐃᒡᓗ,意为“房屋”),又译雪屋或音译为伊格鲁,是一种由雪块构造而成的居所,通常都有一个圆顶。冰屋常常会被人们与居住在加拿大辽阔的北部地区的原住民因纽特人联系起来,因为因纽特猎人们正是把冰屋作为他们在漫长的严冬中狩猎期间的临时住所。 用来建造冰屋的雪必须有足够大的建筑学强度,能够切割成块状,并且能够按一定的条件堆积起来。最佳的建筑材料是被风吹製而成的雪,这样的雪能够紧密地堆积并通过冰晶互相粘接。冰屋顶部一般开有一个通风口,位置比圆顶最高点略低些。有时候,在出口还会挖一条短地道,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抵御狂风,还可以在开门的时候大大减少屋内热量的散失。由于雪是极好的绝缘和绝热材料,在住人用的冰屋中,居住条件相当舒适。 中央爱斯基摩人(特别是居住在戴维斯海峡(Davis Strait)附近的爱斯基摩人)往往习惯于用兽皮将冰屋周围起来。这样做能把室内温度从2 °C大幅提升到10-20 °C。 在建筑学意义上,冰屋的最独特之处就是它的圆顶。只需用一块块雪块按规律堆砌,这样的圆顶就可以建造起来了,而且外观相当平整且非常牢固,根本不需要现有的任何支承结构。 因为在因纽特语中,伊格鲁(igloo,正确的拼法应该是iglu)本身的意思就是房屋,所以自20世纪以来,因纽特人开始用iglu的复数形式igluvigaq或者igluvigait来专门指代冰屋,以免混淆。.

新!!: 格陵兰和冰屋 · 查看更多 »

冰岛蓼黑粉菌

冰岛蓼黑粉菌(学名:Ustilago koenigiae)是属于黑粉菌目黑粉菌科黑粉菌属的一种真菌,寄生在蓼属植物上。该种分布于中国、挪威、瑞典、芬兰、俄罗斯、格陵兰等地。.

新!!: 格陵兰和冰岛蓼黑粉菌 · 查看更多 »

冰島人

冰島人(Íslendingur)指的是日耳曼人中居住在北歐國家冰島的一系。主要分布於冰島,使用的語言是由古諾斯語演變而來的冰島語,信仰在西元1000年時從北歐神祇變為基督教。據說最早移民至冰島的人是殷格·亞納遜 ,隨後有其餘的人也跟著遷移至冰島。遺傳證據顯示約62%的冰島母體遺傳的基因庫來自愛爾蘭和蘇格蘭,遠高於其他斯堪地那維亞國家,而37%來自北歐。 約20-25%的冰島父系基因庫是蓋爾族的,其餘是北歐的。在十三世紀時受到挪威的統治直到十四世紀挪威皇室衰微,接著被丹麥殖民直到1944年經過公投正式獨立。.

新!!: 格陵兰和冰島人 · 查看更多 »

冰島低壓

冰島低壓是一個半永久性低壓中心,位於冰島以及格陵蘭南岸。冰島低壓在北半球冬季及初春時增強,並向巴倫支海延伸,在北半球夏季時減弱一分為二,其一中心鄰近戴維斯海峽,另一中心鄰近冰島西部。冰島低壓是北半球大氣環流的主要活動中心,氣旋活動相當頻密。冬季時海洋比陸地溫暖,兩者溫差令低壓區在該位置形成。 Category:气象专题 Category:大西洋 Category:巴倫支海 Category:氣旋類型.

新!!: 格陵兰和冰島低壓 · 查看更多 »

冰川国家公园 (阿根廷)

冰川国家公园 (Parque Nacional Los Glaciares)是巴塔哥尼亞地区的一座国家公园,位于阿根廷圣克鲁斯省,总面积4459 km²。198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 冰川国家公园建立于1937年,是阿根廷第二大的国家公园。公园名称里的“冰川”指的是在安第斯山脉附近的47个巨大的冰盖,其中有13个流向大西洋。国家公园里的冰盖是世界上除了南极和格陵兰以外最大的。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冰川至少要在平均海拔高于2500米的高度处才开始形成,但由于这里冰川的规模较大,1500米时即形成了冰川。.

新!!: 格陵兰和冰川国家公园 (阿根廷) · 查看更多 »

冰瘦獅子魚

冰瘦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的格陵蘭東南部海域,棲息深度約650公尺,體長可達3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冰瘦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冰盖

冰盖(ice sheet)是指连续的冰川冰覆盖了以上陆地,因此也称作大陆冰川(continental glacier)。目前仅有的冰原是南极洲与格陵兰。在末次冰期的冰盛期,劳伦泰冰原覆盖了北美洲广大陆地, 威赫塞尔冰原覆盖了北欧,巴塔哥尼亚冰原覆盖了南美洲的南部。 冰原大于冰架或高山冰川。面积小于50,000 km2称作冰帽。冰帽的四周通常孕育了多条冰川。 虽然冰盖的表面是寒冷的,但冰盖的底部由于地热作用通常是比较温暖。因此,在底部出现冰融,冰融水起到润滑作用使得冰盖流动更为迅速。这种过程产生了冰盖的快速流动部分 —冰流(ice stream).

新!!: 格陵兰和冰盖 · 查看更多 »

冰架

--(ice shelf),又稱--,是陸地上的冰河或冰原流入海中,浮在海上的大片水冰。只有南極洲、加拿大、俄羅斯和格陵蘭的部份海岸存在冰棚。當今冰棚的厚度可達100至1000公尺。全世界最大的冰棚是南極洲的羅斯冰棚和菲爾希納-龍尼冰棚。因冰的密度比水小,冰棚在海面上的部分只會有全部的九分之一。冰棚與陸上冰河的分界線稱作基線(grounding line),當基線往內陸退縮,表示更多的冰進入海中,海面會因此上升。 冰棚會因為上游冰河的重量而向外海推進 。冰棚前緣也會不時崩落成為冰山。過去認為冰棚質量損失的主要機制來自冰棚前緣的崩解。在較大的崩解事件之間,冰棚通常可以持續向前推進數十年。然而2013年有新的研究發現,南極冰棚海面下的融化才是冰棚質量損失的主因。另外,冰棚表面上的積雪,以及冰重新累積在冰棚的下方,對於冰棚的質量平衡也是重要的。。 冰棚與海冰不同,海冰直接在海上形成,較薄(厚度通常小於3公尺),主要分布於北冰洋和南極洲陸地周圍的南冰洋。沃斯托克湖等上方的冰層則稱作「捕獲冰棚」(captured ice shelf)。.

新!!: 格陵兰和冰架 · 查看更多 »

冰段

冰段(stadial),或称作副冰期、冰阶,是指冰期内部一段低温时期。这段时期的时长或温度不足以认定为冰期。著名的冰段有老仙女木期,新仙女木期以及从16世纪持续到19世纪的小冰期。 间冰段(interstadial)是指冰期内一段温暖时期,其时长与温度不足以认定为间冰期。一般说来,间冰段持续数千年,而间冰期持续超过万年。末次冰期中,博林振盪与阿勒羅德振盪是最末的两次间冰段。 格陵兰的冰芯钻探表明,过去十万年的末次冰期共有24个间冰段。这一现象称作丹斯伽阿德-厄施格尔周期。.

新!!: 格陵兰和冰段 · 查看更多 »

冰晶石

冰晶石(英語:Cryolite)一种矿物,主要成分为六氟铝酸钠(Na3AlF6),白色单斜晶系(109摄氏度),微溶于水,能溶于氧化铝,在电解铝工业作助熔剂、制造乳白色玻璃和搪瓷的遮光剂。格陵蘭西海岸的伊維圖特(Ivigtût)是冰晶石的主要產地,此矿于1987年开采完毕。现时多以萤石人工合成六氟铝酸钠供工业使用。.

新!!: 格陵兰和冰晶石 · 查看更多 »

内尔斯海峡

内尔斯海峡(Nares Strait,Nares Strædet),是格陵兰和埃尔斯米尔岛之间的海峡,南连巴芬湾,北通林肯海。 该海峡得名于英国航海家乔治·斯特朗·内尔斯,1964年得到加拿大和丹麦双方的认可。 内尔斯海峡常年冰封,仅在每年8月前后的数周内破冰船可以通航。海峡内的汉斯岛为加拿大和格陵兰之间的争议领土。 Category:加拿大海峡 Category:格陵蘭海峽 Category:跨國海峽 Category:努納武特地區地理 Category:加拿大-格陵蘭邊界.

新!!: 格陵兰和内尔斯海峡 · 查看更多 »

凯克卡塔

凱克卡塔(Qeqqata Kommunia,意為「中央」)是格陵蘭西部一個新的自治市,於2009年1月1日成立。這一個自治市因位於格陵蘭的中西部而命名。截至2013年1月,人口為9,620人。行政中心位於西西繆特。凱克卡塔包含過去的非建制土地和兩個格陵蘭西部的前自治市:.

新!!: 格陵兰和凯克卡塔 · 查看更多 »

凯撒彗星

凯撒彗星(科学命名C/-43 K1),又被称前44年大彗星,可能是古代最有名的彗星。这颗彗星出现时正值罗马共和国終身獨裁官尤利乌斯·凯撒(公元前100-前44)遇刺身亡不久。凯撒死后被按照法令列入众神行列,而此时罗马人连续七天看到这颗大彗星,因此被当做凯撒神化的象征。 凯撒彗星是目前已知五颗绝对星等为负数的彗星之一,并有可能是在有历史记载后人类所看到最明亮的白昼彗星​​。它是一颗非周期彗星,现在可能已经瓦解。.

新!!: 格陵兰和凯撒彗星 · 查看更多 »

凱諾蘭大陸

凱諾蘭大陸(Kenorland)是其中一個地球上最早期的超大陸。科學家相信此大陸是由於克拉通加積及新的大陸地殼產生而在大約27億年前的新太古代形成的。後來此大陸的部分形成了勞倫大陸(即今天的北美洲和格陵蘭的主要造成部分)、波羅的海沿海地區(包括了今天的斯堪的納維亞)、澳大利亞西部和喀拉哈里(Kalaharia)。 成群的火山岩脈和古地磁方向以及存在類似的地層序列允許科學家證明其存在。波羅的地盾,也就是凱諾蘭大陸的中心部分,有着三十一億年的歷史。伊爾幹克拉通(即今天的澳大利亞西部)即含有四十四億年歷史的鋯石晶體。.

新!!: 格陵兰和凱諾蘭大陸 · 查看更多 »

凱恩灣

凱恩灣是加拿大的海灣,位於東面的格陵蘭和西面的埃爾斯米爾島之間,是內爾斯海峽的一部分,連接史密斯海峽和甘迺迪海峽,長180公里、寬130公里。 Category:海灣 Category:加拿大海灣 Category:格陵蘭海灣.

新!!: 格陵兰和凱恩灣 · 查看更多 »

商业客机事故列表

以下是商業客機事故列表。.

新!!: 格陵兰和商业客机事故列表 · 查看更多 »

內爾斯地

內爾斯地是格陵蘭北面的島嶼,位於林肯海,長75公里、寬30公里,面積1,466平方公里,是格陵蘭第八大島嶼,最高點海拔高度1,067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格陵蘭島嶼.

新!!: 格陵兰和內爾斯地 · 查看更多 »

全北界

全北界,亦作全北區,是一個生物地理學的名詞,即古北界及新北界的合稱,即:整個歐洲、北迴歸線以北的非洲和阿拉伯、喜馬拉雅山脈和秦嶺以北的亞洲,以及格陵蘭、加拿大、美國、墨西哥高地、中美洲及部分加勒比海群島。 全北界的出現,反映了動物遷徙與地理環境的關係。當古北界和新北界的陸橋連結時,兩地的動物可作交流遷移。因此,從現時動物的分布,加上對古代氣候的研究,我們可以推算出這個物種出現的時間。.

新!!: 格陵兰和全北界 · 查看更多 »

全球变暖

--,或稱--,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因溫室效應而造成溫度上升的氣候變化,為公地悲劇之一,而其所造成的效應稱之為全球变暖效应。 目前學界已有共識認為人為活動導致全球暖化是事實,「全球暖化存在,且人類活動極有可能是導致半個世紀的全球暖化現象的主要原因」這點,在學術界當中是沒有爭議且有著強烈的共識的,超過97%的氣候科學家認為「人類活動極有可能是導致近半個世紀的全球暖化現象的主要原因」。 在1906至2005年間,全球平均接近地面的大氣層溫度上升了0.74攝氏度。普遍來說,科學界發現過去50年可觀察的氣候改變的速度是過去100年的雙倍,因此推論該時期的氣候改變是由人類活動所推動。 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含量不斷增加。正是全球变暖的人為因素中主要部分。據資料顯示 ,大氣中一氧化二氮(N2O)的含量比18世紀中葉(1750年)工業革命開始從275ppbv增加到310ppbv,二氧化碳(CO2)的含量從280ppmv增加到360ppmv,甲烷(CH4)從700ppbv增加到1720ppbv,這些增長趨勢主要緣于人類的活動。燃燒化石燃料、清理林木和耕作等都增強了溫室效應。自從1950年,太陽輻射的變化與火山活動所產生的变暖效果比人類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的還要高。這些結論得到30多個來自八大工業國家的研究團體所確認。 美國賓州大學的科学家在夏威夷的茂納羅亞峰上设立4个7米高和一个27米高的采样塔,每小时采样4次,分析二氧化碳的变化情况。(如右图) 目前全球平均温度的变化,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與氣溫上升,實際上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从工业革命开始,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增加,虽然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很大一部分二氧化碳,海洋也溶解一部分二氧化碳并固定成碳酸鈣,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还是逐步增加。根据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和英国東安格-里-亞大學联合研究的结果,在进入20世纪后半叶,全球温度上升的趋势非常明显,温度变化情况见下图。 全球性的溫度增量带来包括海平面上升和降雨量及降雪量在數額上和樣式上的變化。這些變動也許促使極端氣候事件更強更頻繁,譬如洪水、旱災、熱浪、颶風和龍捲風。除此之外,還有其它後果,包括更高或更低的農產量、冰河撤退、夏天時河流流量減少、物種消失及疾病肆虐。預計全球变暖所因致事件的數量和強度;但是很難把這些特殊事件連接到全球变暖。因為二氧化碳在大氣中有50年到200年的壽命,很多研究集中在2100年或之前的時間。但是無論氣候變化的成因或結果為何,許多人是非常關心的;對於應付預言後果的政策應該如何實施,引起了全球廣泛的政治爭論、公開辯論及各種學術研究。這些政策討論重點是應該減少還是扭轉未來的暖化及怎麼應付預計的後果。.

新!!: 格陵兰和全球变暖 · 查看更多 »

全球变暖的效应

人们预测中的全球变暖的效应对环境以及人类的生活影响深远。它首要表现为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并且引发一系列次级效果,例如海平面上升、农业分布的改变、恶劣气候的增加以及热带疾病疫情的扩大。这种效应已经能够在某些例子中观察到,虽然目前还很难将这些特定的现象归因于全球变暖。 这些影响的程度及其可能性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政治议题,并且在细节上仍然是不确定的科学问题。对于可能的效应以及目前认知水平的汇总可以参见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小组的报告,对于气候变化的预测可以参见第一工作小组。 2007年,IPCC报告包括了预计效应的总结。.

新!!: 格陵兰和全球变暖的效应 · 查看更多 »

六齿卷耳

六齿卷耳(学名:Cerastium cerastoides)为石竹科卷耳属的植物。分布在小亚细亚、西伯利亚、伊朗、蒙古、阿富汗、喜马拉雅山区、欧洲、北美、格陵兰、中亚、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辽宁、西藏、吉林、新疆等地,生长于海拔1,050米至5,1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山谷水边草地上。.

新!!: 格陵兰和六齿卷耳 · 查看更多 »

共主邦聯

共主邦聯,又可譯作君合國、身合國或人合國(Personal union),是指兩個或两个以上被國際承認的主權國家,共同擁戴同一位國家元首所組成的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共主邦聯和聯邦制國家的不同是在於,共主邦聯的成員維持各自的獨立,而且這種關係沒有永久性;而聯邦制國家在國際上則被視為一個國家,而且通常還有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 由於共和國的元首多由選舉產生,因此共主邦聯多在君主制國家之間產生。在古代歐洲,多數共主邦聯的形成,往往是由於某國君主絕嗣,另一國的君主以他的血緣關係繼承某國的王位。有些君主在聯姻後,嫁娶一國之君,以取得更多領土。在議會制興起後,也有經構成共主邦聯的各國之議會同意,以立法的手段,使構成共主邦聯的諸國合併為一國者。未經法律手段定義的共主邦聯,成員之間保持着很鬆散的關係,甚至還不及一個國際聯盟。政治、法律、人民訴求的差異,如繼承律例的不同,往往會導致這種邦聯的解散。 進入20世紀,君主國的數目已大大減少,共主邦聯也越來越少見。現存最大的共主邦聯,是由英國和15個英聯邦王國國家組成的;這些國家共同推舉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 共主邦聯依其形式而有不同狀況,有些接近於國際組織(如-zh-cn:英联邦;zh-tw:大英國協;-);但也有結合成為一個國家的情況(如英國);也有因為歷史因素而形成的(如安道爾)。.

新!!: 格陵兰和共主邦聯 · 查看更多 »

克莱尔·卡梅伦·帕特森

克莱尔·卡梅伦·帕特森(Clair Cameron Patterson,),美国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米切尔维尔,芝加哥大学博士,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 帕特森与合作,改进铀铅测年法,发明了。通过测定代亞布羅峽谷隕石中铅的同位素的含量,他在1956计算出地球的年龄约为45.5±0.7亿年。Bryson, Bill.

新!!: 格陵兰和克莱尔·卡梅伦·帕特森 · 查看更多 »

克拉弗靈島

克拉弗靈島是格陵蘭東部的島嶼,位於格陵蘭海,長58公里、寬40公里,面積1,535平方公里,是格陵蘭第七大島嶼,最高點海拔高度1,604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格陵蘭島嶼.

新!!: 格陵兰和克拉弗靈島 · 查看更多 »

前寒武纪

前寒武纪(英語:Precambrian)是地質年代中,對於顯生宙之前數個宙(eon)的非正式涵蓋統稱,原本正式的名稱是隱生宙或隱生元(Cryptozoic eon),但後來拆分成冥古宙、太古宙與元古宙三個時代。開始於大約45億年前的地球形成時期,結束於約5億4200萬年前,大量肉眼可見的硬殼動物誕生之時。 儘管前寒武紀佔了地球歷史中大約八分之七的時間,但人們對這段時期的了解相當少。這是因為前寒武紀少有化石紀錄,且其中多數的化石,如疊層石,只適合用來作生物地層學研究。此外,許多前寒武紀時期的岩石已經嚴重變質,使其起源變得晦澀不明。而其他的要不是已經腐蝕毀壞,就是還埋藏在顯生宙地層底下。 大約在45億年前左右,原始的地球從環繞太陽的物質之中聚集而成。不久之後可能又因為小行星(大小如火星)的撞擊,而分離出月球(參見大碰撞說)。一開始地球表面皆為岩漿覆蓋,穩固地殼則大約出現於44億年前。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岩石發現於澳洲西部,放射性分析顯示一塊鋯石結晶已有大約44億400萬年歷史。.

新!!: 格陵兰和前寒武纪 · 查看更多 »

前进

前進可以指:.

新!!: 格陵兰和前进 · 查看更多 »

前进 (政党)

前进(Siumut)是格陵兰的主要政党之一,成立于1977年,现主席为汉斯·埃诺克森,主张格陵兰完全脫離丹麥獨立。作為社会民主主义政党,该党亦支持私有化及市場經濟。 现为格陵兰执政党。该党是北欧社会民主劳工运动共同委员会的成员。.

新!!: 格陵兰和前进 (政党) · 查看更多 »

前進黨

前进党可以指:.

新!!: 格陵兰和前進黨 · 查看更多 »

勞倫大陸

勞倫大陸(Laurentia,又稱為北美克拉通,North American craton)是地球历史上太古宙时期,约20亿年前由北美洲、格陵兰和西伯利亚东部的克拉通和地体组成。 在勞倫大陸上发现的最老的岩石是在加拿大地盾上发现的40亿年老的片麻岩。约19.1亿年前凯诺兰大陆分裂导致了勞倫大陸的形成。这个过程也造成了今天加拿大西北地区大奴湖的形成。勞倫大陸在此后的11亿年里与南部的冈瓦那大陆和亚洲克拉通一起组成羅迪尼亞大陸。 约八亿年前勞倫大陸又从当时位于地球南极的罗迪尼亚分裂,在埃迪卡拉纪中缓慢向北移动。在寒武纪和奥陶纪中,即5.42至4.44亿年前,它位于赤道附近,与阿瓦隆尼亞大陸和波羅地大陸一起组成巨神海中的一组岛屿。 约4.4亿年前在志留紀早期勞倫大陸东侧的巨神海开始变宽。它的板块在勞倫大陸的东岸隱沒,抬高大陆地壳,造成火山爆发。在勞倫大陸上形成了阿巴拉契亚山脉。与此同时在大洋的另一边阿瓦隆尼亞大陸与波羅地大陸联合。巨神海的沉积岩今天可以在大洋两边的山脉中看到。 约四亿年前,在泥盆纪初期,各大陆组成了歐美大陸,巨神海成为瑞亞克洋的一个海湾。阿巴拉契亚山脉继续升高。 约三亿年前欧美大陆与其它的亚洲大陆和冈瓦那大陆在中生代的泛大洋和特提斯洋之间形成了最后一个超大陆盤古大陸。.

新!!: 格陵兰和勞倫大陸 · 查看更多 »

勝利女神飛彈

LIM-49斯巴达人导弹 勝利女神飛彈(Nike missile)是1945年贝尔实验室提出的“奈基计划”(Project Nike)研制的美國一種防空導彈系列飛彈的總稱,共有數十型。1951年發展成功的勝利女神飛彈採地面指揮控制,首出現的該系列飛彈長度為4.2公尺。奈基计划旨在为美国陆军发展一种直线拦截的防空导弹系统,1953年开始部署的美国最早的导弹系统“奈基-阿基克斯”就是该计划的首个产物。开发奈基-阿基克斯导弹的众多科技成果為之后一系列的计划所重复使用,其中又以相当多以“Nike”命名(Nike,又译尼刻,希腊神话里的胜利女神),中文命名,由中華民國提出「勝利--女神飛彈」,以配合當時冷戰時空。奈基导弹的第一级固体火箭助推器成为了很多种其它火箭的第一级,其中包括以及NASA的高空大气研究用火箭。 該系列的飛彈發展與改良持續至1960年代,並一直為美國空軍及其盟國(如大韓民國、日本、中華民國)使用,直到新型愛國者飛彈出現為止。.

新!!: 格陵兰和勝利女神飛彈 · 查看更多 »

勒曼醫院

勒曼醫院(又名勒曼療養院,英文為Lukual Mental Hospital)是科幻小说《衛斯理系列》中的一家虛構醫院,最初出現在《後備》的故事中,是集医疗、教学、科研、複製技術于一体的综合医疗机构,也是最早研發複製技術的醫院。.

新!!: 格陵兰和勒曼醫院 · 查看更多 »

囊鰓鰻

囊鰓鰻(学名:Saccopharynx ampullaceus),又稱囊咽魚為輻鰭魚綱囊鰓鰻目囊鰓鰻科的一個種。.

新!!: 格陵兰和囊鰓鰻 · 查看更多 »

因努伊特石堆

因努伊特石堆(因努伊特語:ᐃᓄᒃᓱᒃ,複數:ᐃᓄᒃᓱᐃᑦ;英語轉寫:inuksuk,複數:inuksuit)是廣泛分布於北美洲北極圈內的人造石堆,從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至格陵蘭皆可見到,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數個原住民族群所築起。因為此區域多是苔原地貌,缺乏可作為標識的地標,所以原住民們堆築因努伊特石堆的目的可能是作為指引方向或標識地點之用。因努伊特石堆在因努伊特語中的意思即是「代替人的物體」之意。.

新!!: 格陵兰和因努伊特石堆 · 查看更多 »

因纽特人

因纽特人(因纽特语:ᐃᓄᐃᑦ )是美洲原住民之一,分布於北極圈周圍,包括格陵兰,和加拿大的努纳武特地区、西北地區、育空地區、魁北克等地,说因纽特语。因纽特人屬於爱斯基摩人的一支(其餘為尤皮克人,并与阿留申人有亲缘关系),不過他们并不自称为愛斯基摩人,因为这是北美其他印第安人部落對他們的稱呼,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帶有貶義。因此他們自稱為因紐特人,於因纽特语中的意思為“人”,故外界也逐漸改口作此稱呼,以尊重其文化精神。格陵兰因纽特人也称为格陵兰人。.

新!!: 格陵兰和因纽特人 · 查看更多 »

因纽特人共同体

因纽特人共同体(Inuit Ataqatigiit),格陵兰主要左翼政党之一,成立于1976年,追求以和平方式争取格陵兰从丹麦的完全独立,长期为格陵兰的执政党之一。现任党首为库皮克·克雷斯特,将于2009年接任格陵兰总理。.

新!!: 格陵兰和因纽特人共同体 · 查看更多 »

国家列表 (按洲排列)

这是一个按洲排列的世界各国列表,列表展示出各个国家的国旗和首都。.

新!!: 格陵兰和国家列表 (按洲排列) · 查看更多 »

国徽列表

以下國徽列表列出了世界各國(或地區)的國徽,不僅包括被國際廣泛承認的國家,也包括未被國際普遍承認的國家、聯邦地區、海外屬地、自治區與其他特殊政區。 目錄 洲域排列.

新!!: 格陵兰和国徽列表 · 查看更多 »

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国立民族学博物馆(Rijksmuseum voor VolkenkundeRMV;National Museum of Ethnology)是一座位于荷兰南荷兰省莱顿的有关民族学的博物馆。2014年与阿姆斯特丹的热带博物馆和Berg en Dal的非洲博物馆组成国立世界文化博物馆。.

新!!: 格陵兰和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国际电信联盟区域

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简称ITU)是负责确立国际无线电和电信的管理制度和标准的国际组织,为划分无线电频率,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Radio Regulations)将全世界划分为三个区域(ITU Region)。.

新!!: 格陵兰和国际电信联盟区域 · 查看更多 »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机场代码 (X)

Category:航空代碼列表.

新!!: 格陵兰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机场代码 (X) · 查看更多 »

国际银行账户号码

國際銀行帳戶號碼(International Bank Account Number,简称IBAN)是各國各銀行之間互相定立的標識號碼,可降低國際間金融操作的失誤。它最初是由歐洲銀行標準委員會(ECBS)通過,後來被採納為國際標準 ISO 13616:1997。目前的標準是ISO 13616:2007,表明SWIFT代碼(ISO 9362)為正式的格式。最初開發是為了促進歐盟範圍內的支付,但現在也已經實施到大多數歐洲國家和其他國家,尤其是在中東和加勒比海地區。IBAN最多包含34個字母和數字字符:首兩個字母是ISO 3166-1α-2國家代碼,然後兩個校驗位,校驗位可檢查完整性。最後一個是特定國家的基本銀行帳戶號碼(BBAN)。BBAN格式的決定是由每個國家的銀行界的約束下,它必須是一個固定長度的不區分大小寫的英數字。它包括國內銀行账户號碼,銀行分行的號碼,和潛在的路由信息。.

新!!: 格陵兰和国际银行账户号码 · 查看更多 »

图勒人

图勒人(Thule)是所有现代因纽特人(Inuit)的祖先。他们在公元1000年左右发展于阿拉斯加地区,后扩展到加拿大地区,于13世纪到达格陵兰。在这期间,他们取代了多尔塞特文化。有确信的证据表明他们与维京人有联系。.

新!!: 格陵兰和图勒人 · 查看更多 »

图勒空军基地

图勒空军基地(Thule Air Base,)是位于格陵兰北部的一个美国空军基地,是美国最北的军事基地。图勒空军基地目前驻有第12太空预警中队。.

新!!: 格陵兰和图勒空军基地 · 查看更多 »

四鬚岩鱈

四鬚岩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江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區,從格陵蘭西部至墨西哥灣;東北大西洋區,從巴倫支海至法國比斯開灣海域,棲息深度20-650公尺,體長可達41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橈腳類、片腳類等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格陵兰和四鬚岩鱈 · 查看更多 »

四足類

四足類(学名:Tetrapoda)是擁有四肢或附屬肢體的脊椎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包括恐龍)、鳥類及哺乳動物都是四足類,而甚至沒有腳的蛇亦是從四足類演化而來。最早期的四足類是於泥盆紀由肉鰭魚類適應輻射成為呼吸空氣的兩棲類。.

新!!: 格陵兰和四足類 · 查看更多 »

短尾魚龍屬

短尾魚龍屬(學名:Grippia)是種已滅絕海生爬行動物,屬於魚龍超目,化石發現於格陵蘭、中國、日本、加拿大的海岸地區,年代為三疊紀早期。短尾魚龍的外表類似海豚,體型相當小,約1到1.5公尺長。發現於挪威斯瓦巴群島的編號SVT 203標本,最初被歸類於短尾魚龍,近年被發現是種雙孔亞綱動物,不屬於魚龍超目,被建立為新屬Helveticosaurus。.

新!!: 格陵兰和短尾魚龍屬 · 查看更多 »

短角床杜父魚

短角床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寒帶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格陵蘭、冰島、北海、巴倫支海、波羅的海、不列顛群島至法國比斯開灣;西大西洋加拿大至美國紐約州海域,棲息深度0-451公尺,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藻類生長的岩石、砂泥底質水域,以甲殼類、魚類、片腳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新!!: 格陵兰和短角床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短鬚突吻鱈

短鬚突吻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鼠尾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從格陵蘭南部至亞速群島海域,深度1500-4700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短鬚突吻鱈 · 查看更多 »

玩具 (小說)

《玩具》,是倪匡筆下科幻小說衛斯理系列之一,系列編號44,連載於1979年8月9日至11月27日的《明報》。另外,衛斯理系列中的《圈套》與《玩具》相關,但並非續集。 故事描述未來的地球人被電腦統治的悲劇。在未來,電腦以弄走地球上的氧氣方式,滅絕地球上所有生物,剩下來的人,就成為電腦的玩具。衛斯理經過多番追查,被機械人擄到未來,成了機械人的玩具。最終經過千辛萬苦逃回現代,卻發現原來這是機械人的另一種玩樂方式。.

新!!: 格陵兰和玩具 (小說) · 查看更多 »

环球小姐

环球小姐或環宇小姐(Miss Universe)是一年一度的国际选美比赛中的获胜者,有時簡稱為环姐。該項比赛于1952年的美国加州太平洋米尔斯服装公司创立。現任環球小姐來自南非的德米莉·奈彼得斯 (Demi-Leigh Nel-Peters),2017年11月26日由來自法國的上一届環姐艾麗斯·米騰奈爾(Iris Mittenaere)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為她加冕桂冠。 另外,環球小姐跟世界小姐、國際小姐和地球小姐稱為世界上,而或也被某些選美網站或部分國家承認為大型選美項目而派選手出賽。.

新!!: 格陵兰和环球小姐 · 查看更多 »

环斑海豹

环斑海豹(学名:Phoca hispida)为海豹科海豹属的动物。分布于寒带海域,包括中国大陆黄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格陵兰。.

新!!: 格陵兰和环斑海豹 · 查看更多 »

王国邦联

王国邦联(Rigsfællesskabet或RigsenhedenSee "Nationale symboler i Det Danske Rige".

新!!: 格陵兰和王国邦联 · 查看更多 »

玛格丽特·埃尔芬斯通

玛格丽特·埃尔芬斯通(Margaret Elphinstone,1948年出生于英格兰肯特郡),是苏格兰作家。.

新!!: 格陵兰和玛格丽特·埃尔芬斯通 · 查看更多 »

玛格丽特一世

玛格丽特一世(Margrete 1.、Margrete I、Margareta,),是丹麥、瑞典和挪威女王,她建立了统一丹麦、瑞典和挪威的卡尔马同盟。 在所有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历史上玛格丽特一世均起着一个中心作用。她是中世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史中最伟大的妇女之一。 玛格丽特一世毕生致力于统一北欧各国。她的父亲瓦尔德马四世死后,她的未成年的儿子奥拉夫二世及四世成为丹麦国王,1380年她的丈夫哈康六世死后,奥拉夫又获得了挪威的王位,但实际上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就已经是丹麦和挪威的真正统治者了。奥拉夫三世死后她正式成为丹麦和挪威女王。最后她使通过征战使瑞典降伏。.

新!!: 格陵兰和玛格丽特一世 · 查看更多 »

火星

火星(Mars, 天文符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為太陽系中四顆類地行星之一。西方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古漢語中則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火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其質量、體積仅比水星略大。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則與地球相當,但繞太陽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在地球上,火星肉眼可見,亮度可達-2.91,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陽暗,但在大部分時間裡比木星暗。 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火星在視覺上呈現為橘紅色是由其地表所廣泛分佈的氧化鐵造成的。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火星南半球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火星目前有四艘在軌運行的探測船,分別是火星奧德賽號、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以及2014年9月22日抵达的MAVEN轨道器,地表還有很多火星車和著陸器,包括兩台火星車:機會號和好奇號,和已經結束任務的精神號和鳳凰號。根據觀測的證據,火星以前可能覆蓋大面積的水。亦觀察到最近十年內類似地下水湧出的現象。 火星全球勘測者則觀察到南極冠有部份退縮。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的雷達資料顯示兩極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Water ice in crater at Martian north pole http://www.esa.int/SPECIALS/Mars_Express/SEMGKA808BE_0.html。2008年7月31日,鳳凰號直接於表土之下證實水冰的存在。2013年9月26日,火星探測車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大約為1.5至3重量百分比,顯示火星有足夠的水資源供給未來移民使用。2015年9月證實火星有間歇流動的液態水(液態鹽水)。.

新!!: 格陵兰和火星 · 查看更多 »

火星地理

火星地理(Geography of Mars,或Areography)為火星的自然地理。.

新!!: 格陵兰和火星地理 · 查看更多 »

硫锰矿

硫锰矿(Alabandite)是一种稀有的硫化锰矿物。.

新!!: 格陵兰和硫锰矿 · 查看更多 »

碧玉 (歌手)

比约克(Björk,又譯為--;),全名比约克·古蒙茲多泰爾(Björk Guðmundsdóttir,冰岛语发音为: ),是一位冰岛创作歌手、乐器多面手,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制作人。她的音乐兼容并蓄,具有折衷主义风格。所涉及的乐风包括另类摇滚、爵士、电子舞曲、古典乐以及前卫音乐等。 碧玉在1990年代有三支单曲登上过英国单曲榜前十,分别是“It's Oh So Quiet”(最高排名第四)、“Army of Me”(最高排名第十)以及“Hyperballad”(最高排名第八)。其所属唱片公司“One Little Indian”也宣布至2003年她的专辑销量在全球范围内已超过了1500万张。截至目前,她已经赢得了四座全英音乐奖、四座MTV音乐录影带大奖、三座英国音乐录影带大奖以及一座MOJO杂志大奖。碧玉也曾被十四次提名格莱美奖(其中有两项是因别人为其专辑封面做艺术指导而被提名)。在2010年,由瑞典皇家音乐学院负责颁奖的保拉音乐奖赞扬碧玉在音乐方面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乐风、歌词,缜密的音乐编排以及独一无二的嗓音。” 电影方面,她也凭借《黑暗中的舞者》及其电影原声带提名于一项奥斯卡奖以及两项金球奖。在2000年的法国戛纳电影节上更是因其在《黑暗中的舞者》中出众的表演获得了当届最佳女演员奖。她在VH1的“音乐界最佳女性100人”评选中排名第29位,在MTV的“音乐界22个最棒声音”评选中排名第8位,也在《滚石杂志》的“史上100位最伟大歌手”评选中排名第60位。其在歐美、日本、台灣等地極具知名度,故《國家地理雜誌》在2008年稱其為「冰島最著名的出口品」。 在私人生活方面,碧玉也以其鮮明的風格著稱,尤其更不滿狗仔隊跟拍,曾出手攻擊狗仔隊。碧玉有2個孩子,1986年6月8日與「方糖」成員Þór Eldon(兩人於1997年離婚)生下兒子Sindri Eldon Þórsson(目前為新聞工作者以及許多樂團的貝斯手);2002年10月3日與伴侶、美國籍藝術家Matthew Barney(2000年兩人開始交往,2013年分手)生下一女Ísadóra Bjarkardóttir Barney。.

新!!: 格陵兰和碧玉 (歌手) · 查看更多 »

神奇四俠:銀魔現身

《神奇四侠2》(Fantastic Four: Rise of the Silver Surfer)是一部于2007年上映的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為於2005年上映的《神奇四侠》的续集。两部电影都是根据斯坦·李和杰克·科比创作的《神奇四侠》漫画改编,均由蒂姆·斯托瑞执导。几位主要演员也与前作保持一致,艾恩·古福特饰演里德·理查斯、洁西卡·艾巴扮演苏·斯通、克里斯·埃文斯出演强尼·斯通、麦克·切克里斯诠释本·格里姆,另外祖利安·麦马汉和凯丽·华盛顿也分别出演杜姆博士和阿丽茜娅·玛斯特斯。碧儿·加勒特在续集中出演弗兰基·雷伊,还有道格·琼斯扮演银色冲浪手,劳伦斯·费许朋则给后者的角色配音。剧情围绕这个新出现的银色冲浪手展开,他一开始是神奇四侠的敌人,之后成为盟友,决心一起从行星吞噬者手中拯救地球。 电影于2007年6月15日在北美上映后马上就登上了票房榜冠军的位置,一共获得了15个电影奖项提名,最终有两项获奖。与前作一样,电影在影评人中口碑不佳,虽然与前作相比有所改善,但负面评价仍然占多数。影片于2007年10月2日发行了蓝光影碟和DVD。.

新!!: 格陵兰和神奇四俠:銀魔現身 · 查看更多 »

科帕沃于尔

科帕沃于尔(冰岛语:Kópavogur)是冰岛第二大城市,位于首都雷克雅未克以南的法赫萨湾东南岸,亦是大雷克雅未克地区的一部分。為首都郊區發展迅速的衛星城市。1970年代初,已成為該國最大城市之一,人口約10餘萬人,該城亦是冰島主要的漁港之一,為北大西洋捕鯨船的重要基地。.

新!!: 格陵兰和科帕沃于尔 · 查看更多 »

科靈

科靈 (Kolding)是丹麥的一個城市。屬南丹麥大區。科靈是一座位於科靈峽灣入口處的港灣城市。是一個交通、商業、制造業中心。特別是擁有很多造船公司。市區有人口55,045人(2006年),全科靈市有人口約86,000人,是丹麥第七大城市。.

新!!: 格陵兰和科靈 · 查看更多 »

科氏副獅子魚

科氏副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區,包括加拿大、美國、格陵蘭、亞速群島、南非等海域,棲息深度200-1976公尺,體長可達17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櫛水母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科氏副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科拉半岛

科拉半島(薩米語:Guoládat,意为“多魚之地”;俄语:Кольский полуостров)位於俄羅斯欧洲部分西北端,属于俄罗斯摩爾曼斯克州2007 Atlas of Murmansk Oblast, pp. 6–7半島面積為,而摩爾曼斯克州的總面積為。。北临巴倫支海,東、南面是白海。近邻芬兰,岛上有俄国少數的不冻港摩爾曼斯克。半島西面從科拉灣沿着子午線通過伊曼德拉湖、科拉湖及尼瓦河至坎達拉克沙灣。 半島面積約10万平方公里。北面海岸高而陡峭,身上事实上而南面則低而平缓。半島西面有兩山脈:希比內山脈及洛沃澤羅凍原(Lovozero,高達1120米)。半島中部是Keyvy流域。.

新!!: 格陵兰和科拉半岛 · 查看更多 »

空中客车A380

中巴士A380(Airbus A380)是空中巴士公司研发的双层4发动机巨型客机。該型號的原型機於2004年中首次亮相。首架A380客機於2005年1月18日在圖盧茲廠房舉行出廠典禮,並於4月27日試飛成功。同年11月11日,客機首次跨洲試飛抵達亞洲的新加坡。2007年10月15日客機首先交付給新加坡航空公司,在10月25日首次載客從新加坡樟宜機場飛抵澳洲的悉尼國際機場。 A380客機是全球载客量最高的客机,打破波音747統領近31年的世界載客量最高的民用飛機紀錄。A380亦不同於波音747客機,是航空界首架真正意義上的雙層客機,即從頭至尾均為雙層客艙。當採用最高密度座位安排時,可承载893名乘客。在三級艙配置下(頭等艙—商務艙—經濟艙)可承载555名乘客。其客艙實用面積達478平方公尺(5,145平方英尺),比波音747-8大超過40%。不過,載重量最大的民用飛機仍是前蘇聯烏克蘭安托諾夫設计局製的安-225夢想式運輸機。A380的航距為15,700公里(8,500海里),足以不停站由杜拜飛往洛杉磯。 A380客機亦是現時唯一擁有四條乘客通道的客機,典型座位佈置為上層「2-4-2」形式,下層為「3-4-3」形式。.

新!!: 格陵兰和空中客车A380 · 查看更多 »

竇氏真圓鰭魚

竇氏真圓鰭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絨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寒帶海水魚,分布於北極圈、西北大西洋加拿大哈德遜灣、格陵蘭東部、冷岸群島、巴倫支海;西北太平洋喀拉海、鄂霍次克海海域,棲息深度50-930公尺,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泥底質、礫石底質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竇氏真圓鰭魚 · 查看更多 »

算帳

《算帳》是科幻小說作家倪匡的作品之一,衛斯理系列編號100。該小說於1995年8月9日完成,並在1996年8月20日出版,該小說首次提出人類的任何活動均自生命形成時決定。.

新!!: 格陵兰和算帳 · 查看更多 »

米凱拉·恩格爾

米凱拉·恩格爾(Mikaela Engell;),是一名丹麥與格陵蘭政治人物與經濟學家,現任(Rigsombudsmand),亦為丹麥格陵蘭文化基金會的當然成員。此前,她曾在任職常務秘書及顧問。.

新!!: 格陵兰和米凱拉·恩格爾 · 查看更多 »

米爾恩地

米爾恩地是格陵蘭東部的島嶼,島嶼長113公里、寬45公里,面積3,913平方公里,是格陵蘭第三大島嶼,排在主島和迪斯科島之後,島上最高點海拔2,434米。.

新!!: 格陵兰和米爾恩地 · 查看更多 »

米萨苔炭黑粉菌

米萨苔炭黑粉菌(学名:Anthracoidea misandrae)是属于黑粉菌目炭黑粉菌科炭黑粉菌属的一种真菌,寄生在苔草属植物上。该种分布于中国、挪威、瑞典、芬兰、俄罗斯、瑞士、意大利、罗马尼亚、格陵兰、加拿大等地。.

新!!: 格陵兰和米萨苔炭黑粉菌 · 查看更多 »

米诺斯文明

邁诺斯文明(Minoan civilization),或译作米诺斯文明、弥诺斯文明、邁諾安文明或邁諾亞文明,是愛琴海地區的古代文明,出现于古希臘,迈锡尼文明之前的青铜时代,约公元前3650年—前1400年。该文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島。 “邁诺斯”这个名字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克里特国王米诺斯。20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阿瑟·爱文斯在希臘克諾索斯挖掘出古代的王宫遗址(就是现在的克诺索斯王宫博物馆)后,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米诺斯王朝的迷宫。因此,爱文斯将此遗址所代表的文明称为“米诺斯文明”。但人们并未确定传说中的米诺斯即是一位真实的米诺斯统治者。邁诺斯人自己如何称呼自己的文明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不过,古埃及人所称的“Keftiu”和闪米特人的“Kaftor”或“Caphtor”都指米诺斯时期的克里特岛,也许是一种启发。 邁诺斯人以从事海外贸易为主。他们的文化在约公元前1700年之前显现出高度的组织性,与继后以军事贵族统治为特点的文化相迥。许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相信邁诺安人在青铜时期重要的锡交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锡与产自塞浦路斯岛的铜的合金被用来制造青铜。而随后青铜工具逐渐由性能更优的铁器所取代的过程,似乎与邁诺斯文明的衰落相吻合。此外,米诺斯人还进行番红花的贸易,这是一种产自爱琴海地区的自然基因变种產物。很难找到这种贸易的实物证据,不过在圣托里尼有一幅著名的壁画“番红花採集者”。这种贸易形式可能在米诺斯文明之前就存在,作为对乳香,或更晚地,对黑胡椒的交换。考古学家倾向于强调更耐用的交易品:陶、铜、锡,以及大量的金银奢侈品。 各地发现的邁诺斯制造的物品显示,它有一个与希腊本土迈锡尼文明、塞浦路斯岛、叙利亚、小亚细亚、古埃及、伊比利亚半岛及美索不达米亚通商的网络。 对他们的语言,人们所知甚少,一般称之为Eteocretan,漢譯為邁諾斯語,它可能是用仍未被破解的线形文字A书写。后期文化中,由于迈锡尼文明的進入,他们转用线形文字B,一种早期希腊语字母来记事。线形文字B在1950年代被破解,不過线形文字A至今仍然無人可以解讀,使得我们仍无法对这个灿烂的文明进行深入的了解。 一个有争议的结论指出,在邁诺斯文明统治时期,克里特岛从未经受战争的磨难。.

新!!: 格陵兰和米诺斯文明 · 查看更多 »

米航空

米航空(Mýflug;Myflug Air)是一家冰岛的航空公司,成立于1985年,其名字来源于冰岛北部的一个浅水富营养化湖——米湖(Mývatn)。 米航空用三种不同型号的机来执行不同的任务——比奇空中国王A90、Piper Chieftain和赛斯纳 206。其主要業務是提供冰岛救護航班,并提供前往冰岛和格陵兰的班机。另外,米航空在夏季也提供围绕米湖的旅游航线。.

新!!: 格陵兰和米航空 · 查看更多 »

精靈寶可夢GO

,是一款基于位置服务的增强现实类手机游戏,由任天堂公司、精靈寶可夢公司授权,Niantic, Inc.负责开发和运营。于2016年7月起在iOS和Android平台上发布。该游戏允许玩家以现实世界为平台,捕捉、战斗、训练和交易虚拟怪獸「寶可夢」。游戏将免费发布,亦支持内购。同该游戏同期发布的还有一部名为精灵宝--可梦Go Plus的周边设备,利用蓝牙连接手机,在附近有精灵宝可梦时推送通知。 2016年3月4日,Niantic宣布在該月下旬将在日本独占进行内测,允许玩家在游戏正式发布前参与对游戏的改进。4月7日,内测扩展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5月16日,针对美国开放内测申请。2016年7月6日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行、7日在美国发行。游戏发布后,任天堂的股票价格在一天内暴涨9%。任天堂在東京交易所的股價,兩週內急漲100%;遊戲發布前的7月6日收盤價14380日圓,到了7月19日股價上漲突破了3萬日圓。,游戏的下载量在全球范围内已超过1亿次。於2016年12月12日開放部分第二世代寶可夢,於2017年2月17日開放大多數第二世代寶可夢,於2017年6月20日更改道館對戰機制並推出團體戰。.

新!!: 格陵兰和精靈寶可夢GO · 查看更多 »

納沙斯瓦哥

纳沙斯瓦哥(格陵兰语:Narsarsuaq),是格陵蘭南部庫雅雷克市的一個聚落,总人口158人(2010年)。旅游业是一个主要的产业,对纳沙斯瓦哥的经济非常重要。纳沙斯瓦哥机场是仅有的两个在格陵兰岛的国际机场之一。 Category:格陵兰居民点.

新!!: 格陵兰和納沙斯瓦哥 · 查看更多 »

索龍 (印尼)

-- --(Sorong)又译--,是印度尼西亚西巴布亚省的一座海滨城市,是西巴布亚省的最大城市以及西新几内亚的第二大城市,唯一与之陆地接壤的印尼次级行政区是索龙县。索龙是进出印尼拉贾安帕特群岛的重要枢纽,也是印尼蓬勃发展的东部油气产业运输枢纽。2010年人口普查中,索龙市共有190,625人,2014年1月的官方估计人口数达到219,958。.

新!!: 格陵兰和索龍 (印尼) · 查看更多 »

細尾獅子魚

細尾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的格陵蘭、加拿大、阿拉斯加東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647公尺,為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52公分,生活在藻類生長的岩石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細尾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約克角隕石

約克角隕石,因在10,000年前撞擊在地球的約克角而得名,位置在格陵蘭,是地上最大的鐵隕石之一。這塊隕鐵被因紐特人稱為Ahnighito (帳篷型的)重量有31噸;婦人,重3噸;稱為狗的重400公斤。數世紀以來,因紐特人生活在隕鐵附近,並利用它做為金屬的來源製造工具和魚叉。 它存在的故事在1818年首度傳達到科學界中,在1818年至1883年間有五個探險隊都未能找到這個鐵的來源,直到1894年才被著名的美國海軍北極探險家罗伯特·皮里,在當地人的引導抵達所謂的Saviksoah島上標示出位置,於1894年位於格陵蘭約克角的正北方。 皮里花費了三年的時間才準備妥當,將這個巨大的隕鐵安置在船上,為此還修建了格陵蘭上唯一且最小和最短的鐵路。.

新!!: 格陵兰和約克角隕石 · 查看更多 »

約翰·富蘭克林

約翰·富蘭克林爵士,FRGS(Sir John Franklin,),英國船長及北極探險家,在搜尋西北航道之旅中失蹤,他和其他隊員的下落在其後十多年間成謎。.

新!!: 格陵兰和約翰·富蘭克林 · 查看更多 »

綠青鱈

綠青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巴倫支海至比斯開灣;格陵蘭西南部至美國北卡羅萊州海域,棲息深度37-364公尺,本魚背鰭3個,臀鰭2個,下巴觸鬚小,側線連續,體背部棕綠色,腹部及側線白色,體長可達130公分,棲息在沿海,喜群游,具迴游特性,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頭足類及小魚等為食,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

新!!: 格陵兰和綠青鱈 · 查看更多 »

維京人

维京人(víkingr)是诺尔斯人的一支(斯堪的納维亚人),他们是从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侵扰并殖民欧洲沿海和不列顛群島的探险家,武士,商人和海盗Roesdahl, p. 9-22.

新!!: 格陵兰和維京人 · 查看更多 »

維京人殖民北美

維京人殖民北美早在公元十世紀時古維京人航海者在北大西洋(包括北美洲東北端)探險並在沿岸定居時就開始了。 挪威先民在格陵蘭的殖民地維持了將近五百年,可是他們在北美大陸的定居點規模小,而且從未發展成為永久殖民地。即便運送木材之類的航行可能進行了一段時間,沒有跡象顯示古挪威人、維京人在北美建立了永久殖民地。.

新!!: 格陵兰和維京人殖民北美 · 查看更多 »

红胡子埃里克

红胡子埃里克(Eiríkr hinn rauði,),也称“红魔埃里克”或“红发埃里克”及“红衣埃里克”,维京探险家,格陵兰的开发者。 埃里克出生于挪威罗加兰(Rogaland),其父名为Þorvaldr Ásvaldsson,“红胡子”是其绰号,传说中曾到达北美洲的莱弗·艾瑞克森是其子。 根据北欧史诗萨迦记载,红胡子埃里克因为犯谋杀罪而从冰岛流亡至格陵兰。 埃里克一家及其奴隶向西北航行,以探寻传说存在在那裡的陆地,当他在岛上定居下来后,便给该岛取名格陵兰(意即“绿色的土地”),以吸引更多的移民。(至少该岛南端的峡湾还是多草的) 他的这一妙计果然成功,最終有約4000名北欧移民移入,並和當地原居民因纽特人和睦相处。.

新!!: 格陵兰和红胡子埃里克 · 查看更多 »

纳娅·埃特

纳娅·玛丽亚·埃特(丹麦语:Naja Marie Aidt,1963年12月24日-)丹麦语诗人、作家。.

新!!: 格陵兰和纳娅·埃特 · 查看更多 »

纳萨克

纳萨克(Narsaq、Narsaq)是格陵兰南部库雅雷克市的一个城镇。该镇人口约1700人。“纳萨克”在格陵兰语中意为“平地”,即纳萨克所在的平地。纳萨克周围海域的生物有鲸、鲑鱼、海豹等。该地区数千年前即有人类居住。直到1953年,该地首个渔业工厂建立,该地人口才有显著增加。1959年,该镇人口超过600人。 Category:格陵兰居民点.

新!!: 格陵兰和纳萨克 · 查看更多 »

纳诺塔利克

纳诺塔利克(Nanortalik),是格陵兰南端的一个城镇。2005年总人口1,564,居格陵兰第10位。“纳诺塔利克”在格陵蘭語意为“北极熊的地方”。纳诺塔利克建立于1770年。由于港口条件较差,该镇1830年迁至现在的位置。格陵兰本岛上的法韦尔角位于该地区。经济以渔业、旅游业为主。.

新!!: 格陵兰和纳诺塔利克 · 查看更多 »

纽芬兰岛

纽芬兰岛(Newfoundland,Terre-Neuve,意指「新尋獲之地」),是一位於北大西洋的大型島嶼,属加拿大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管辖。该岛面积111,390平方公里,人口466,172人(2001年统计)。纽芬兰岛西北隔贝尔岛海峡与拉布拉多半岛相隔。主要城市圣约翰斯除了是島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外,也是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的首府。.

新!!: 格陵兰和纽芬兰岛 · 查看更多 »

缅因硬币

緬因硬幣(Maine penny)是一個在今日美國緬因州發現的古代挪威銀幣,估計在11世紀奧拉夫三世在位(即1067年–1093年)時鑄造。這枚硬幣的出現,可能說明了以下其中一個可能:.

新!!: 格陵兰和缅因硬币 · 查看更多 »

罗尔德·阿蒙森

罗尔德·恩格爾布雷希特·格拉范林·阿蒙森(Roald Engelbregt Gravning Amundsen,1872年7月16日出生,可能1928年6月18日逝世)是一位挪威极地探险家,於1911年至1912年,他领导的探险队為第一支到达南极的探险队。 他们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点,1912年3月7日这个消息才传播出来。他们的探险队比較英国人罗伯特·费尔康·斯科特领导的早一个月到達。其探险队是毫无争议的最早到达南极点的探险队。他还是第一个穿越西北水道的探险家。 1928年一条“意大利号”飞艇在北极遇难,阿蒙森乘飞机前去营救时失踪。他的飞机至今没有被找到。 南极点上的阿蒙森—斯科特站以他与他的竞争者斯科特命名,月球南极的一个比较大的环形山也以他命名为阿蒙森环形山。.

新!!: 格陵兰和罗尔德·阿蒙森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皮里

罗伯特·埃德温·皮里(Robert Edwin Peary,),美国极地探险家、美國海軍少將,曾多次探险格陵兰,并证明其为第一大岛。 皮里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1877年毕业于鮑登學院,1886年开始北极探险。1909年4月,他率队从埃尔斯米尔岛北岸的哥伦比亚角(C.Columbia)出发,乘雪橇向北极点发起冲击,4月6日,皮里到达北极点,成为世界上有史以来首位徒步抵达北极点的人。 他著有《北极》、《北行在巨冰上》等著作。.

新!!: 格陵兰和罗伯特·皮里 · 查看更多 »

美國各州縮寫列表

以下是一個可自由排序的表格,提供了代表美國行政區劃的各種代碼和縮寫。這些編碼和縮寫被用在郵政地址、資料處理、一般縮寫、民眾登記註冊娛樂用船隻等方面。此外本表格也列出了三個與美國之間有自由聯盟協定的獨立國家之縮寫,以及其他曾使用過的郵政區號。.

新!!: 格陵兰和美國各州縮寫列表 · 查看更多 »

美國軍隊結構

美国军队结构是美軍从总统(全軍統帥)到基層士兵的指挥系统结构。美国军队是由国防部组织,管理由各指挥官领导的诸多部队的复杂联合指挥控制结构。下面是各主要部队、指挥部、国防部各机构的不完全列表,包括文职以及军事指挥系统。.

新!!: 格陵兰和美國軍隊結構 · 查看更多 »

美军

美利坚合众国軍(United States Armed Forces),一般簡稱美軍,是美国的聯邦武裝部隊,为世界整體实力最強的军队,其規模和裝備均位於世界前列。美军分为五大军种,即美国陆军、美国海军、美国空军,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海岸警卫队。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核武器库,同時是世界唯一在实战中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二战时曾於日本广岛及长崎實戰應用)。美国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区部署海外駐軍,總計超過23萬人。目前,美国是世界上军费最多的国家,共7193亿(2012年),約佔全世界军费開銷总计的47%,其綜合軍事實力世界第一。.

新!!: 格陵兰和美军 · 查看更多 »

美国科技

美国科技美国的科学技术一直以强大在世界上著称,人类史上很多重要的发明,包括白炽灯、轧棉机、通用零件、生产线等都是源自美国,美国第一个研究出了原子弹,在冷战期间实行阿波罗登月计划登上了月球。目前,美国在火箭技术、武器研究、材料科学、医学、生物工程、電腦等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新!!: 格陵兰和美国科技 · 查看更多 »

美国队长3

《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是一部于2016年上映的美國超級英雄電影,由羅素兄弟共同執導,克里斯多佛·馬庫斯与史蒂芬·麥費利编剧,漫威影業製作,華特迪士尼影業發行。本片改編自漫威漫畫旗下的角色美國隊長和馬克·米勒的2006年漫畫《內戰》的故事情節,為2014年電影《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的續集和漫威電影宇宙的第十三部作品。本片由多名演员共同出演,包括克里斯·伊凡、小勞勃·道尼、史嘉蕾·喬韓森、安東尼·麥基、保罗·路德、傑瑞米·雷納、賽巴斯汀·斯坦、艾蜜莉·芬凱普、查德維克·博斯曼、伊麗莎白·奧爾森、保羅·巴特尼、唐·奇鐸、湯姆·荷蘭、法蘭克·葛里洛、威廉·赫特以及丹尼爾·布爾。在這部電影中,美國隊長和鋼鐵人因一項管理異能者活動的法案而為此态度对立,進而各自組建了陣營來對抗彼此。 本片的开发始于2013年末,马库斯与麦克菲利从那时起开始创作剧本,使用了马克·米勒的2006年漫画作品《内战》概念。在《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剧本测试获得正面的回响后,罗素兄弟于2014年初确认将回归执导续集。2014年10月,片名公布,同月唐尼确认将加盟本片,其余演员在随后几月中均确认出演本片。影片的主要拍摄工作于2015年4月喬治亞州費耶特縣的开展,其余拍摄工作分别在波多黎各、柏林与冰岛进行。 本片使用數位IMAX攝影機拍攝,定於2016年5月6日以含3D、數位IMAX版在北美上映,而香港、澳門及台灣則於2016年4月27日以含3D、數位IMAX版上映。.

新!!: 格陵兰和美国队长3 · 查看更多 »

美洲戰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

美洲戰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次要作戰區域。美洲大陸為海洋阻隔,遠離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區(歐洲、亞洲),針對美國本土的攻擊威脅幾乎可以無視,有利美國資源向海外輸送。即便如此,二戰期間軸心國仍對北美地區發動數次攻擊,包括今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長達320公里(200英哩)的海岸線與部份島嶼(夏威夷、阿留申群島、格陵兰)。南美洲也受到襲擊,但只發生在海上,即拉普拉塔河口海战。.

新!!: 格陵兰和美洲戰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查看更多 »

群岛海

群島海(Saaristomeri,Skärgårdshavet)是波羅的海的一部份。位於波的尼亞灣和芬蘭灣之間的芬蘭領海。群島海中的島很小,而且聚集在一個細小的區域;但是以島的數量計,群島海是世界最大的多島海。群岛海的地貌主要由冰川作用构造而成。 海域中较大的一些岛屿有居民居住,并有轮渡和桥梁连接。包括本海域中一些较大岛屿的奥兰群岛是芬兰的一个自治区域。其它的岛屿则属于西南芬兰区管辖。群岛海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新!!: 格陵兰和群岛海 · 查看更多 »

羅蒙諾索夫海嶺

羅蒙諾索夫海嶺(Хребет Ломоносова)是一條位於北冰洋洋底的海底山脈。始於新西伯利亞群島,沿東經150度至北極點附近轉向,沿西經120度至埃爾斯米爾島,綿延1,800公里。CBC News,,2007年7月25日,取於2007年7月25日。海嶺寬度界乎於60至200 公里之間,高於海床3,300至3,700 公尺之間,海嶺與洋面最小距離為954 公尺。海嶺兩側分別是歐亞海盆 (海盆另一側是南森海嶺)和馬卡洛夫海盆(海盆另一側是阿爾發海嶺)。山勢頗為陡峭,並覆蓋著層層淤泥。有火山活動,但並非大洋中脊,而可能是一條被構造斷裂複雜化了的褶皺山脈 (主要由沉積岩和變質岩組成)。由於此海嶺的阻隔作用,北冰洋東西兩部分在洋流及海水運動方向、水溫及鹽度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差異。 1948年由蘇聯北冰洋勘探隊發現,並以俄羅斯科學家米哈伊爾·羅蒙諾索夫命名。 進入21世紀,海嶺的地質結構引起了國際關注。俄羅斯在2001年12月20日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76條第8款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遞交正式文件,主張在原來200海浬的專屬經濟區上建立新的大陸架界線,但只限於俄屬北極地區。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其聲稱擁有的領海覆蓋了北極地區的大部份,包括了北極點。其中一個論點為,羅蒙諾索夫海嶺和門捷列夫海嶺為歐亞大陸的延伸。2002年委員會對該主張既不否決亦不接納,認為需要進一步研究。 另一方面,丹麥科學家希望可以找到海嶺是格陵蘭的延伸的證據,以便對該區進行領土聲稱。另一個聲稱擁有該地區的加拿大則堅持海嶺是加國大陸架的延伸。2007年4月,俄加兩國派出科學家前往該處進行測繪工作,作為決定該區主權的先例。同年6月下旬,俄國科學家宣佈海嶺是俄國領土的延伸。 2007年7月下旬,俄羅斯派出「俄羅斯」號核動力破冰船和兩隻小型潛艇和平 (Мир)一號、二號到該區勘探。俄羅斯科學家乘潛艇深入4,200公尺深的海底,並在8月2日將一面用鈦金屬製成的俄羅斯國旗和一個時間囊,放到北極海床以宣示主權。.

新!!: 格陵兰和羅蒙諾索夫海嶺 · 查看更多 »

翰布羅夫人

翰布羅夫人(Lady Hambro,),原名崔莉·費莉西蒂·哈金斯(Cherry Felicity Huggins),是一名英國記者,於1960年代的流行文化風潮「搖擺倫敦」(Swinging London)扮演了重要角色,當時她在《时尚》和《》等雜誌上工作,為《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在週末出刊的全彩印刷雜誌的第一位時尚領域編輯者。在她的青春時期,她因熱愛飛機、賽車、快艇和身手矯健的男人而聞名。她後來成為了銀行家(Lord Hambro)的第二任妻子。.

新!!: 格陵兰和翰布羅夫人 · 查看更多 »

真雙型齒翼龍

真雙型齒翼龍(屬名:Eudimorphodon)又名真雙齒翼龍或真二形齒翼龍,是翼龍類的一屬,化石發現於義大利貝爾加莫,年代為三疊紀晚期的諾利階Wellnhofer, P. (1991).

新!!: 格陵兰和真雙型齒翼龍 · 查看更多 »

烏佩尼維克島

烏佩尼維克島是格陵蘭西北部的島嶼,島嶼長約30公里、寬約23.2公里,面積540平方公里。烏佩尼維克島地勢多山,島上最高點海拔2,105米,沒有人在島上居住。 Category:格陵蘭島嶼.

新!!: 格陵兰和烏佩尼維克島 · 查看更多 »

烏瑪納克

烏瑪納克(Uummannaq)是格陵蘭西部的城市,人口約1,500人。 烏瑪納克位於北緯70度以上,該城建立在同名的烏瑪納克島上。島上有標高1,170公尺的烏瑪納克山,因為坡度非常陡峭,因此當地得名為烏瑪納克,即格陵蘭語中「險峻」的意思。 附近有烏瑪納克峽灣,可以參觀冰河的景緻。 主要前往的交通方式是格陵蘭航空的直昇機以及船班。 Category:格陵蘭.

新!!: 格陵兰和烏瑪納克 · 查看更多 »

爱斯基摩人

爱斯基摩人(Eskimos or Esquimaux)是北美洲北部(包括美国阿拉斯加北部、加拿大和格陵蘭)的因纽特人以及阿拉斯加西部和俄羅斯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尤皮克人的总称,阿留申人与前两种族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两者使用很相似的语言,均属于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除爱斯基摩人外,其余的美洲土著居民则属于印第安人。这些美洲土著居民常被统称为美洲原住民。 有一种说法称“爱斯基摩”原來是阿尔冈昆印地安人对他们的蔑称,在阿爾岡昆語中意为“吃生肉的人”,因为爱斯基摩人和他們素有積怨,而如此称呼爱斯基摩人,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加拿大和格陵蘭北部的原住民称自己为“因纽特人”,在他們自己的语言中,“因纽特”意为“真正的人”。 在加拿大,加拿大權利和自由憲章和憲法衹有三類原住民:“原住民”,「梅蒂斯人」,和「因纽特人」 爱斯基摩人属蒙古人种北极类型,多信万物有灵和萨满教,部分信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住房有石屋、木屋和雪屋,房屋一半陷入地下,门道极低。一般养狗,用以拉雪橇。主要从事陆地或海上狩猎,辅以捕鱼和驯鹿。以猎物为主要生活来源:以肉为食,毛皮做衣物,油脂用于照明和烹饪,骨牙作工具和武器。學者爲其語言先后创制了用拉丁字母、基里爾字母和加拿大原住民音節文字書写的文字。 爱斯基摩人是東亞蒙古人种的一支,由於當時介乎於美洲和亞洲之間的白令海峽海床甚淺,使他們可以從海堤上橫度,发现北美洲,發展成為了美洲原住民。 爱斯基摩人总人口数量约在9万左右,阿拉斯加有爱斯基摩人约2.2万人、西伯利亚地区有爱斯基摩人1.1万左右、格陵兰岛有爱斯基摩人都4万左右、其余1.5万人分布在加拿大北部的北极冻土带岛屿上。.

新!!: 格陵兰和爱斯基摩人 · 查看更多 »

瑟莫蘇克

瑟莫蘇克(Kommuneqarfik Sermersooq,意為「多冰之地」)是格陵蘭一個新的自治市,自2009年1月1日起開始運作。首府為努克(曾被稱為戈特霍布)同為格陵蘭首府,亦是全格陵蘭人口最多的自治市,2013年1月共有21,868名居民。自治市包括過去在格陵蘭東部和西南部的自治市,全部以當時最主要聚居地命名:.

新!!: 格陵兰和瑟莫蘇克 · 查看更多 »

生命

生命泛指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并且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簡單來說,也就是具有生命機制的物体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4th edition, published b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via.

新!!: 格陵兰和生命 · 查看更多 »

生態區列表

這是一個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所收集匯整的生態區列表。 世界自然基金会將生態區分為陸地、淡水、海洋等3大類型。其中,陸地及淡水部分可依地理分布、演化歷史因素及生物類群之相似性再分為8個生態界,共包含867個陸地生態區及426個淡水生態區;海洋部分則可依緯度及洋盆分為12個生態界,包含232個海洋生態區。.

新!!: 格陵兰和生態區列表 · 查看更多 »

生态位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又称小生境、生態區位、生态栖位或是生态龛位,生态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借以跟其他物种作出区别。生态位包括该物种觅食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大小,还有其每日的和季节性的生物节律。 生态位的概念是由Joseph Grinnell於1917年首次提出的。这个概念在许多方面有广泛应用,比如市场营销方面的「利基」概念。 群落生境(其同义词为栖息地)只是生态位这个概念的一部分。生态位的含义远不止是“生活空间”(温度,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的综合,它是生物生存的依据)的一个抽象概念,它描述了一个物种在其群落生境中的功能作用,而且它带有构成群落生境的自然因素所留下的烙印。它是一个物种为求生存而所需的广义“资源”。例如:蝙蝠需要在某地夜间捕食蚊子。这里面某地的自然因素(例如空气质量,其他关系到蝙蝠栖息地的因素),蝙蝠夜间运动的可行性,蚊子都是蝙蝠的生态位的一部分。一个物种只能占有一个生态位。 生态位的环境因素(温度,食物,地表湿度,生存环境等)的综合,构成概念生态位空间。这是一种n维超体积,但出于可视化的原因会将它简化为二维或三维龛位图进行显示。每种环境因素成为一个维度。在两个生态龛位中,考虑观察的维度越多,两个生态龛位的差别就越明显,越容易被区分开来。 生态位分两个层次:.

新!!: 格陵兰和生态位 · 查看更多 »

無綫電視台慶相關活動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台慶相關活動是該公司為慶祝其啟播周年紀念,在每年10月初開始至12月中舉行一連串的活動,一般會被稱為「台慶月」。在台慶月期間,該公司會播出一連串特備節目和電視劇慶祝台慶。.

新!!: 格陵兰和無綫電視台慶相關活動 · 查看更多 »

熊果

果又名熊葡萄、熊莓,是杜鵑花科熊果屬的一種植物。.

新!!: 格陵兰和熊果 · 查看更多 »

熱帶風暴卡爾 (2016年)

熱帶風暴卡爾(Tropical Storm Karl)是一場持續時間較長的北大西洋熱帶氣旋,對百慕大和佛得角群島產生輕微的影響。2016年大西洋颶風季的第11個獲命名的風暴,卡爾在9月12日從非洲的東風波形成。在發展成為熱帶低氣壓後,風切變阻止風暴大幅度增強,然而雷暴活動的增加促使其升級為熱帶風暴。卡爾向西穿過大西洋,其大部分時間花在與風切變和乾燥空氣的對抗中,這導致風暴一度退化為熱帶低氣壓。然而,風切變在9月22日緩和,卡爾在9月24日靠近百慕大時逐漸增強至最高強度,之後向東北轉向,在第二天變成溫帶氣旋。 風暴的影響主要在佛得角群島體現,即風暴的其前期階段,以及在百慕大體現。即使該島遇到卡爾從南靠近的外圍雨帶,但幾乎沒有造成損失,亦沒有發生死亡事件。.

新!!: 格陵兰和熱帶風暴卡爾 (2016年) · 查看更多 »

熱點 (地質學)

熱點在地質學上是指地球表面長期歷經活躍的火山活動的地區。約翰·圖佐·威爾遜在1963年時有了一種想法,認為像夏威夷群島這樣的火山鏈是板塊緩慢地移動時經過地表下一個“固定的”熱點而形成的。熱點被認為是一股較熱的、狹窄的地函從地函與地核之間的邊界開始向上進行對流而形成的,這稱為“地函柱”(mantle plume)。最新的地質學上的證據則把熱點的成因指向了海洋地殼隱沒至核幔邊界(Gutenberg discontinuity),海洋地殼因其密度較小而上升,且過程中減壓融熔。地質學家也確認出了全球40到50個熱點,最活躍的熱點包括夏威夷、留尼旺、黃石、加拉巴哥群島、冰島等地。.

新!!: 格陵兰和熱點 (地質學) · 查看更多 »

燈籠樹鬚魚

樹鬚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鬚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區的冰島、紐芬蘭、格陵蘭等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00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19.2公分,屬肉食性,雄魚寄生在雌魚身上。.

新!!: 格陵兰和燈籠樹鬚魚 · 查看更多 »

牟氏鮄杜父魚

牟氏鮄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北大西洋格陵蘭、冰島、美國東北部、加拿大、北歐大西洋岸海域,棲息深度7-53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沙底質底層水域,以多毛類、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牟氏鮄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特雷爾島

特雷爾島是格陵蘭東部的島嶼,位於東北格陵蘭國家公園內的格陵蘭海,島嶼長120公里、寬50公里,面積3,452平方公里,是格陵蘭最四大島嶼,島上最高點海拔1,884米。 Category:格陵蘭島嶼.

新!!: 格陵兰和特雷爾島 · 查看更多 »

(學名:Canis lupus),或稱為灰狼,哺乳綱,犬科,在生物學上與狗為同一物種,為現生犬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物種。狼這個物種曾是地球上分佈地區最廣的哺乳動物,包括北美和歐亞大陸,但如今在西歐、墨西哥與美國大部份地區已然絕跡。它們主要棲息在荒野或偏遠地區,但並不限於此。由於人類蓄意厌恶狼對豢養牲畜不顧一切的獵捕行為、以及害怕被狼攻擊的恐懼、棲息地大量的破壞,其棲息地已經縮減了三分之一。 目前,狼主要分佈於亞洲、歐洲、北美和中東(主要是北半球的溫帶區域)。它們是生態系統原有的一部分,各地不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反映了狼這個物種的適應能力。這其中包括而不限於森林、沙漠、山地、寒帶草原、西伯利亞針葉林、草地。 雖然就整個物種而言,狼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絕種威脅程度最小的等級,然而在某些地區,不同亞種的狼被列為瀕臨絕種或是受絕種威脅的動物。現今在很多地區,狼仍然因為運動或是被視為對牲口威脅的原因,而遭受捕獵。 狼是社會性的獵食動物,狼群以核心家庭的形式組成,包括一對配偶、及其子女,有時也包括收養的未成年幼狼。狼屬於典型的食物鏈上層掠食者。在它們的棲息地中,只有人類和老虎對它們構成實質威脅。它們通常群體行動,由於狼會捕食羊等家畜,因此直到20世紀末期前都被人類大量捕殺,一些亞種如日本狼、紐芬蘭狼等都已經絕種,雖然有一些其它亞種已經確認,但亞種的確切數量仍舊未定。 在人類文化與狼並存的區域,狼經常出現在這些民俗的傳聞中,正面和負面的都有。.

新!!: 格陵兰和狼 · 查看更多 »

狗肉

狗肉,即狗的肉,泛指从狗身上获取的可食用部分。包括东亚、东南亚、西非、欧洲、大洋洲和美州的很多地区都曾有食用狗肉的历史。21世纪以来,狗肉主要被中国的部分地区、朝鲜半岛两国和越南所消费。 尽管在战争或其他苦难时期曾有食用狗肉的历史,但一些文化将狗肉视为食物禁忌。同时,另一些文化则将食用狗肉视为自己传统和家常烹饪的一部分。根据2014年的一个估计,全球每年约有2500万条狗被人类吃掉。.

新!!: 格陵兰和狗肉 · 查看更多 »

盧恩字母

盧恩字母(Runes)又稱為如尼字母或北欧字母,是一类已灭绝的字母,在中世纪的歐洲用来书写某些北欧日耳曼语族的语言,特别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岛与不列颠群岛通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所用的盧恩文字被稱作Futhark,不列顛島所用的盧恩文字被稱作Futhorc。.

新!!: 格陵兰和盧恩字母 · 查看更多 »

盔菊石

菊石(學名:Hoplites)是生存在早白堊紀海洋中的一屬菊石。Amédro, F., Matrion, B., Magniez-Jannin, F., & Touch, R. (2014).

新!!: 格陵兰和盔菊石 · 查看更多 »

白垩纪

白纪(Cretaceous)是地质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長達8000萬年,是顯生宙的最長一個階段。白垩纪因欧洲西部该年代的地层主要为白垩沉积而得名。白垩纪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約1亿4550萬年(誤差值為400萬年)前至6550萬年前(誤差值為30萬年)。發生在白堊紀末的滅絕事件,是中生代與新生代的分界。 白堊紀的氣候相當暖和,海平面的變化大。陸地生存著恐龍,海洋生存著海生爬行動物、菊石、以及厚殼蛤。新的哺乳類、鳥類出現,開花植物也首次出現。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是地質年代中最嚴重的大規模滅絕事件之一,包含非鳥類恐龍在內的大部分物種滅亡。 白堊紀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白堊系”,縮寫記為K,是德文的白堊紀(Kreidezeit)縮寫。 白堊紀時期的大氣層氧氣含量是現今的150%,二氧化碳含量是工業時代前的6倍,氣溫則是高於今日約攝氏4°C。.

新!!: 格陵兰和白垩纪 · 查看更多 »

白尾热带鸟

白尾鹲(学名:Phaethon lepturus)为鹲科鹲属的鸟类,俗名白尾热带鸟、长尾热带鸟。分布于遍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及大西洋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台湾岛等地,一般生活于海洋性岛屿峭壁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洋毛里求斯。.

新!!: 格陵兰和白尾热带鸟 · 查看更多 »

白尾海雕

白尾海雕(學名:Haliaeetus albicilla)又稱白尾海鷲,是鷹科中一種非常大型的猛禽。很多人認為牠們是美國白頭海雕的近親,並深信牠們在舊大陸居住在同一個生態位。.

新!!: 格陵兰和白尾海雕 · 查看更多 »

白眉歌鶇

白眉歌鶇(學名Turdus iliacus)是原住於歐洲及亞洲的一種鶇,比相關的歐歌鶇較為細小。.

新!!: 格陵兰和白眉歌鶇 · 查看更多 »

白鲸

白鯨(学名:Delphinapterus leucas)又称贝鲁卡鲸,为一角鲸科白鲸属的唯一物种,以多變化的叫聲與豐富的臉部表情聞名,早期的捕鯨者稱之為「海中金絲雀」。白鯨廣泛分布於北極與亞北極地區,自古以來牠們一直是北極地區人類社會的重要商品,為當地原住民提供了食物、燃油、皮革等物資。牠們的活力與適應力、特殊的外貌、易受吸引的天性、以及可接受訓練等因素,使其成為海洋世界 的明星之一。幾個白鯨集中的地區已成為賞鯨聖地,包括加拿大東部的聖勞倫斯河下游與哈德遜灣西部的邱吉爾河河口。白鯨的潛水能力相當強,對於北極的浮冰環境有很好的適應力。.

新!!: 格陵兰和白鲸 · 查看更多 »

DVD區域碼

數碼影碟區域碼限制,俗稱DVD區域碼,即最主要就是保障每個地區的影音產品經銷商與代理商的權益,而專為DVD-Video所制定出的「限定在某區域內才能正常使用」的區域碼限制,用以杜絕產品平行輸入的問題,避免某區域未上映的電影的票房收入因為其DVD-Video的流通而造成損失。.

新!!: 格陵兰和DVD區域碼 · 查看更多 »

蚊子傳播的疾病

蚊子傳播的疾病包括各種以蚊子為主要傳播載體的疾病,包括有由病毒、寄生蟲或其他病原體引起的疾病。在各種以動物為傳播載體的疾病中,蚊子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從動物傳動物、動物傳人及人傳人三者皆有。.

新!!: 格陵兰和蚊子傳播的疾病 · 查看更多 »

芬兰

芬兰共和国(Suomi,Finland,)是北欧国家,陆地上与瑞典、挪威和俄罗斯接壤,西南面被波罗的海环绕,东南部为芬兰湾,西面则为波的尼亚湾。芬蘭是世界高度的發達國家和福利國家,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2018年世界幸福感报告》调查中芬兰被排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

新!!: 格陵兰和芬兰 · 查看更多 »

芬諾斯堪底亞

芬諾斯堪底亞或稱芬諾-斯堪地納維亞,指科拉半島、斯堪地納維亞半島、卡累利阿及芬蘭地區的地質及地理名詞。地理上,該詞亦指挪威、瑞典及芬蘭等地的芬諾斯堪地盾,而該地盾為波羅的地盾的一部分。 在文化方面,芬諾斯堪底亞指歷史上較相近的薩米人、芬蘭人、瑞典人、挪威人及俄羅斯人民族及文化。不同於北歐五國,芬諾斯堪底亞一詞並不包括隔海的丹麥、冰島及格陵蘭等地。 芬諾斯堪底亞概念由威廉·拉姆齊(Wilhelm Ramsay)於1898年提出,另有說法指1900年提出。 白海-波羅的海運河常被認為是芬諾斯堪底亞與俄羅斯大陸的分界Holtedahl: Norway S. 1。.

新!!: 格陵兰和芬諾斯堪底亞 · 查看更多 »

銳葉景天

銳葉景天也被稱為歐洲萬年草、苦味景天、滿天星(學名:Sedum acre)為景天科景天屬下的一個種,原産於歐洲,分佈於歐洲及北美洲北部、北海道、格陵蘭,生長在向陽的多岩及砂質土壤。多年生草本,葉呈三角形,小而多汁但稍有毒性。珠高約13公分,叢生成墊狀的匍匐莖可使植株延展,纖維狀的根使其可在岩石中或牆上生長。夏天開成簇的星形黃花。.

新!!: 格陵兰和銳葉景天 · 查看更多 »

难以忽视的真相

是一部有關氣候變遷的紀錄片,其中特別關注全球暖化現象。電影由戴維斯·古根漢執導、前美國副總統戈爾主演。這部紀錄片是根據高爾研究多年的多媒體簡報所攝製,這份簡報是關於全球暖化教育活動的一部份。此片獲得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由Melissa Etheridge演唱的主题曲I Need To Wake Up获得最佳歌曲奖。 《不願面對的真相》也是一本由高爾編寫之書籍的名稱,這本書曾在2006年7月2日和8月13日成為《紐約時報》的銷售排行榜第一名,並在數個月後再次登上冠軍。 電影在2006年的圣丹斯电影节首映,接著於2006年5月24日在美國紐約和洛杉磯上映。此片在美國是至今以來票房成績第三高的紀錄片。高爾和發行商派拉蒙經典影片()都保證將會繼續進行關於氣候變遷的教育活動。DVD由派拉蒙家庭娛樂公司發行,已於2006年11月21日在美國推出。 2017年7月28日,在美國上映續集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2》。.

新!!: 格陵兰和难以忽视的真相 · 查看更多 »

隕硫鐵

隕硫鐵是罕見的鐵硫化物與簡單的硫化鐵 (FeS)。它是富含鐵的端元磁黃鐵礦組。磁黃鐵礦的形式為Fe(1-x)S (x.

新!!: 格陵兰和隕硫鐵 · 查看更多 »

銀三鬚鱈

銀三鬚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江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區,包括加拿大、冰島、格陵蘭、挪威、英國、愛爾蘭、丹麥、法羅群島等海域,棲息深度150-2260公尺,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沙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端足類等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新!!: 格陵兰和銀三鬚鱈 · 查看更多 »

莫约赛克

莫约赛克(Moriusaq)是一个封闭的定居点 ,位于格陵兰北部的卡苏伊特萨普市,距离图勒空军基地西北部约42千米,距离卡纳克西南部约83千米。该地区的狩猎和渔业资源丰富,特别是鱼类、独角鲸、海豹和北极熊。 Category:格陵蘭聚居故地.

新!!: 格陵兰和莫约赛克 · 查看更多 »

莫里斯·杰塞普角

莫里斯·杰塞普角是格陵兰本岛的最北端,距离北极点711.8 km。 经纬度为83°37′39″N 32°39′52″W 。1900年,罗伯特·皮里到达该角。他当时误认为该地为地球陆地的最北端(实际上为卡菲克卢本岛)。该角得名于美国慈善家莫里斯·杰塞普,他资助了罗伯特·皮里的探险。 Category:格陵兰地理.

新!!: 格陵兰和莫里斯·杰塞普角 · 查看更多 »

遷徙新大陸模型

人类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迁入美洲的问题,引发了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巨大的兴趣,并且成为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学术界给出了许多古印地安人在美洲定居的模型。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和考古学的结合,也极大地促进了人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 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工作主要涉及到以下四个互相关联的学科:考古学、人类体格学、DNA分析学以及语言学。目前,学界大体认可,美洲大陆第一批移民是自白令海峡迁徙而来的亚洲的族群;然而,移民的模式、时间,以及进入美洲的人为何种亚洲族群,至今尚不明确。 近年来,学术界不断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对一些已经建立起来的理论进行进一步证实或者是证伪,这些理论种较为出名的是认为克洛维斯人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人类种群。随着发现的深入,过去的假设被重新审查并且新的理论随即被提出。考古证据表明,古印地安人大规模的扩张在上个冰河时期末期,或者更精确地说,是末次冰盛期(Late Glacial Maximum),也就是距今16,500–13,000年前。.

新!!: 格陵兰和遷徙新大陸模型 · 查看更多 »

聖鬥士星矢角色列表

没有描述。

新!!: 格陵兰和聖鬥士星矢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地理区划列表

聯合國地理區劃列表闡述联合国如何為世界各地作地理分区。据联合国说法,将世界上的国家或地区进行特定的地理分区和分组僅为了统计方便,并不表示联合国对有关国家、领土、城市或地区的政治或其它所属有任何的假设。 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總数和疆界亦非一成不变,主权国有分有合,「分」有冷战末期苏联解体、南斯拉夫解體、捷克斯洛伐克天鵝絨離婚,「合」有两德统一,联合国对其分区亦隨之變更。本表茲引用最新的联合国资料,截至2013年10月31日。.

新!!: 格陵兰和联合国地理区划列表 · 查看更多 »

荒漠面积列表

这是一个按面积排序的世界荒漠列表。其中包含了所有面积大于的荒漠.

新!!: 格陵兰和荒漠面积列表 · 查看更多 »

菲英島

菲英岛(Fyn,)是丹麥僅次於西蘭島和北日德兰岛的第三大島(若考慮丹麥的自治領地格陵蘭則為第四大島),是世界第165大岛,面積為2,984平方公里,主要城市為欧登塞,全岛人口為466,284人(2013年)。全岛制高点为,高度为131米。 从行政上来讲,菲英岛属于南丹麦大区。在菲英郡尚未并入南丹麦大区(2006年)之前,菲英岛构成了菲英郡的绝大部分地区。 菲英岛藉由大貝爾特橋與西蘭島相連結,並藉由2座橋與日德蘭半島相通。位於南部的伊埃斯科城堡是歐洲保存最好的文藝復興風格的臨水城堡。 与欧登塞不同,岛上其他主要的城镇都位于海岸线上,包括凯特明讷、、、、阿森斯自治市、、。 知名丹麥詩人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作曲家卡爾·尼爾森皆是在菲英島上出生的。 Category:丹麥島嶼 Category:波羅的海島嶼.

新!!: 格陵兰和菲英島 · 查看更多 »

萊夫·埃里克松

萊夫·埃里克松(古冰島語:Leifr Eiríksson;Leiv Eiriksson,約970年-約1020年)著名的北歐維京(諾爾斯人)探險家。他比哥倫布早500年抵達美洲,被認為是第一個發現北美洲的歐洲探險家(如果不算格陵蘭)。根據《》的記載,他建立了諾爾斯人聚落「文蘭」(Vinland)。而文蘭可能就是現今加拿大紐芬蘭島的蘭塞奧茲牧草地。.

新!!: 格陵兰和萊夫·埃里克松 · 查看更多 »

鐵達尼號沉沒事故

鐵達尼號沉沒事故(英語:Sinking of the RMS Titanic)是1912年4月15日凌晨在北大西洋發生的著名船難,事發時是鐵達尼號從英國南安普敦港至美國紐約港首航的第5天,該船當時是世界最大的郵輪。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23時40分與一座冰山擦撞前,已經收到6次海冰警告,但當瞭望員看到冰山時,該船的行駛速度正接近最高速。由於無法快速轉向,該船右舷側面遭受了一次撞擊,部分船體出現縫隙,使16個水密隔艙中的5個進水。鐵達尼號的設計僅能夠承受4個水密隔艙進水,因此沉没。 當乘客被放入救生艇時,他們使用遇險訊號彈和向外求援。根據當時航运业的慣例,鐵達尼號的救生艇系統只是用來將乘客「運送」到附近的其他船隻,而不是設計給所有人員「同時撤離」到救生艇上避難,因此在數量上遠遠不足;隨著泰坦尼克号迅速沉沒,而其他船只還有幾個小時才能抵達,許多乘客和船員无法搭乘救生艇。雪上加霜的是,糟糕的疏散管理导致許多救生艇在還沒完全裝滿乘客之前就下水。2小時40分鐘後,泰坦尼克号沉没。 當鐵達尼號沉沒時,超過一千名乘客和船員仍在船上。數分鐘後,幾乎所有跳入海中或跌入海中的人都因冷休克而死亡。客輪卡柏菲亞號在沉船約一個半小時後抵達現場,並在事故發生後九個半小時,即4月15日9時15分之前救到最後一名生還者,這艘船總共救助了710人。這次災難震驚了全世界,造成1,514人死亡,成為歷史上最嚴重的和平時期船難。这次灾难暴露出撤離期間救生艇數量嚴重不足、管理不善和三等艙乘客的不平等待遇等问题引起了廣泛爭議。隨後的調查建議促使全球海事法規進行大規模修改,1914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就是鑑於鐵達尼號沉沒事故而制定的,至今仍在規管全世界的海事安全。.

新!!: 格陵兰和鐵達尼號沉沒事故 · 查看更多 »

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國家集團

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集团(African, Caribbean and Pacific Group of States,缩写ACP),简称“非加太”,是一个国家集团(截至2008年有79个成员:48个非洲成员,16个加勒比成员,以及15个太平洋成员),1975年通过《乔治敦协定》成立。该集团的主要目标是在其成员国中推进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并且促进其成员国在世界经济中进一步一体化。除古巴外,所有成员国都与欧洲联盟签订了《科托努协定》。 《科托努协定》于2000年6月在贝宁科托努签订。该协定是《洛梅公约》的后继者。它与《洛梅公约》的一个最大区别是其伙伴关系扩大至新行动者如市民社会,私营部门,工会和地方当局。这些将被包括在协商和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中,从而获得财政资源,并包括在规划的实施中。 许多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是非加太国家;《洛梅公约》于1995年在毛里求斯进行了第4次修订,给予该协定中的岛屿国家以特别关照。.

新!!: 格陵兰和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國家集團 · 查看更多 »

青绿湿伞

青绿湿伞(學名:Hygrocybe psittacina),俗稱鸚鵡傘菌(Parrot Toadstool)和鸚鵡蜡盖(Parrot Waxcap),屬於蠟傘科多彩菌属,廣泛地分佈於世界各地。青绿湿伞原本的學名為「Hygrophorus psittacinus」。青绿湿伞擁有兩個亞種分類:「psittacina」和「perplexa」, 而亞種「perplexa」原本是一個獨立物種。Babos et al.

新!!: 格陵兰和青绿湿伞 · 查看更多 »

頜鬚細八角魚

鬚細八角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八角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北極圈、加拿大聖羅倫斯灣、冰島、格陵蘭、挪威至白海、巴倫支海、喀拉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等海域,棲息深度0-930公尺,體長可達21公分,棲息在泥底質底層水域,以甲殼類及多毛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頜鬚細八角魚 · 查看更多 »

領航鯨

航鯨是圓頭鯨屬下的兩個物種,即長肢領航鯨及短肢領航鯨。雖然牠們的行為很像鯨魚,但卻是屬於海豚科的。.

新!!: 格陵兰和領航鯨 · 查看更多 »

行動裝置國家代碼

行動裝置國家代碼定義於國際電信聯盟 E.212 ,其目的為在電信網路中辨識用行動裝置基地,特別是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和通用移動通訊系統中。行動裝置國家代碼通常和行動裝置網路代碼結合使用(MCC/MNC)以用來辨識網路營運商。 行動裝置國家代碼是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的一部分。此識別碼是用來辨認特定的用戶,通常儲存於可移除的SIM卡。在 GSM/UMTS 無線數據機中可用 AT 指令 AT+COPS 來得到目前的國家代碼。.

新!!: 格陵兰和行動裝置國家代碼 · 查看更多 »

衛斯理系列

衛斯理系列為香港科幻作家倪匡以第一人稱敘述的科幻冒險小說,主角為衛斯理與其妻子白素。衛斯理系列故事各單元自成一格,但是又息息相關,內容緊湊。衛斯理系列在華人科幻小說世界擁有廣大的擁護者,多次被拍成不同類型的影視作品。.

新!!: 格陵兰和衛斯理系列 · 查看更多 »

衛斯理系列角色列表

衛斯理系列角色列表,這列表羅列出香港著名作家倪匡所篇寫之科幻小說《衛斯理系列》中,大部分出場超過一本書籍以上的角色,而主要角色,只會簡略介紹。倪震所著的《少年衛斯理》續作《天外桃園》、葉李華所著的《衛斯理回憶錄》及假借倪匡之名的無名氏,所著之《衛斯理系列偽作》出場角色,將會特別標示其出處。 本列表只收錄在多於一個故事中出現過的角色。只於一個故事中出現過的角色,請直接到該故事的條目查閱。.

新!!: 格陵兰和衛斯理系列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领海

领海又称领水,是一个从领海基线,即沿岸国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或者群岛国群岛水域以外向海洋延伸3-12海里的海域。但各國視實際狀況可能另有規定。一国主权及于领海及其上空和底土。.

新!!: 格陵兰和领海 · 查看更多 »

飓风格洛丽亚

飓风格洛丽亚(Hurricane Gloria)是继1972年的飓风艾格尼丝以来第一个袭击美国东北部的大型天气系统,也是自1960年的飓风唐娜以来第一个直接影响纽约和长岛的大型飓风。这股强烈的佛得角型飓风于1985年9月16日由东部大西洋的一股东风波形成,起初几天里强度一直很弱,之后于9月22日在小安的列斯群岛以北海域增强成飓风。这段时间里风暴总体向西行进,但也因一片逐渐减弱高压脊的影响向西北转向。9月24日,格洛里亚快速强化,于次日达到每小时230公里的最高风速。接下来飓风有所减弱,于9月27日吹袭北卡罗莱纳州外滩群岛。当晚,系统又分别在长岛和康涅狄格州西部登陆,于9月28日在新英格兰上空转变成温带气旋。系统残余经过加拿大大西洋省份后,最终于10月2日消散。 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格洛丽亚登陆前先后向南卡罗莱纳州到缅因州之间的美国东海岸地区发布过飓风警告。数十万居民因此撤离,这场飓风也得到了一个“世纪风暴”的名号。总体而言,格洛丽亚的最强风力保持在中心以东,因此北卡罗莱纳州到新泽西州都在很大程度上幸免,并且由于风暴途经时正逢退潮,因此降低了风暴潮的高度。格洛丽亚途经大部分地区的持续和阵风风速都达到飓风强度,刮倒了大量树木,还令许多供电线路中断,导致超过400万人失去电力供应,创下康涅狄格州历史上因自然灾害导致停电户数的新纪录。停电区域一直延伸到了长岛,受影响人数一度达到150万,长岛照明公司因而关闭,由一家公众公司取代。飓风共造成14人遇难,其中有6人是被倒塌的树木砸死。 北卡罗莱纳州外滩群岛沿岸有大量房屋因巨浪受损,还出现了严重的海滩侵蚀。整个中大西洋各州到处都有码头、船只和船坞遭到大浪的破坏。多条高速公路因洪水封闭,宾夕法尼亚州有数以千计的居民被迫离开家园。风暴潮摧毁了长岛上的48户民宅,还有更多房屋的屋顶因狂风受损。风暴还破坏了大范围农作物,经济损失约为2000万美元(1985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飓风格洛丽亚给美国造成了约9亿美元(1985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的损失,不过这个数字仍然小于预期。风暴残留进入加拿大领空后在新不伦瑞克造成小规模停电,但由于风暴到来引发的混乱,该国建立了加拿大飓风中心。.

新!!: 格陵兰和飓风格洛丽亚 · 查看更多 »

飓风法比安

飓风法比安(Hurricane Fabian)是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于9月初吹袭百慕大的一个强劲佛得角型飓风,也是该飓风季第六个获得命名的风暴,第四个飓风和第一个大型飓风。费边源于8月25日大西洋热带海域的一股东风波,在北面一个副热带高压脊的影响下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并在进入一片海面温度较高,风切变很小的利好环境后稳步加强。9月1日,风暴达到了风力时速230公里的最高强度,然后转向北上并缓慢减弱。9月5日,费边以风速每小时195公里强度直接吹袭了百慕大。经过该岛后,飓风转向东北,于9月8日转变为温带气旋。 法比安是继1963年的飓风阿琳(Arlene)以来袭击百慕大的最强飓风,并且也是1926年以来给该岛造成损失最惨重的风暴和第一个造成人员丧生的飓风,其产生的狂风造成了中等程度的破坏,整个岛上有许多屋顶被毁。飓风引发强烈的风暴潮,导致该岛北部的堤道上有四人死亡,两岛间这条仅有的通道也被迫临时封闭。濒临灭绝的百慕大海燕也受到这场飓风的威胁,有十处巢穴被摧毁,不过志愿者将该物种运送到了更安全的地点。强烈的涌浪在波多黎各北部和多明尼加共和国造成了破坏,美国大西洋沿岸也有四人淹死。飓风法比安共计导致8人遇难,经济损失约3亿美元(2003年美元,相当于年美元)。.

新!!: 格陵兰和飓风法比安 · 查看更多 »

西經12度線

西經12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12度的經線,是為西經12°。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12度線與東經168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於非洲,西經12度線是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與茅利塔尼亞部分國界之一。.

新!!: 格陵兰和西經12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13度線

西經13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13度的經線,是為西經13°。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13度線與東經167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格陵兰和西經13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14度線

西經14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14度的經線,是為西經14°。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冰島、大西洋、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14度線與東經166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格陵兰和西經14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16度線

西經16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16度的經線,是為西經16°。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冰島、大西洋、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16度線與東經164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格陵兰和西經16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17度線

西經17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17度的經線,是為西經17°。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冰島、大西洋、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17度線與東經163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格陵兰和西經17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18度線

西經18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18度的經線,是為西經18°。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冰島、大西洋、加那利群島、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18度線與東經162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格陵兰和西經18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19度線

西經19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19度的經線,是為西經19°。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冰島、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19度線與東經161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格陵兰和西經19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22度線

西經22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22度的經線,是為西經22°。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冰島、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22度線與東經158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格陵兰和西經22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23度線

西經23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23度的經線,是為西經23°。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冰島、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23度線與東經157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格陵兰和西經23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24度線

西經24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24度的經線,是為西經24°。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冰島、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24度線與東經156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格陵兰和西經24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27度線

西經27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27度的經線,是為西經27°。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27度線與東經153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格陵兰和西經27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28度線

西經28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28度的經線,是為西經28°。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亞速群島、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28度線與東經152度線形成一個大圓。於南極洲,此線是巴西主張的巴西南極屬地的東面疆域。.

新!!: 格陵兰和西經28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29度線

西經29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29度的經線,是為西經29°。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29度線與東經151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格陵兰和西經29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31度線

西經31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31度的經線,是為西經31°。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31度線與東經149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格陵兰和西經31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32度線

西經32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32度的經線,是為西經32°。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32度線與東經148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格陵兰和西經32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33度線

西經33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33度的經線,是為西經33°。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33度線與東經147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格陵兰和西經33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34度線

西經34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34度的經線,是為西經34°。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34度線與東經146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格陵兰和西經34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經36度線

西經36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36度的經線,是為西經36°。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36度線與東經144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格陵兰和西經36度線 · 查看更多 »

西经15度线

西經15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15度的經線,是為西經15°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冰島、大西洋、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15度線與東經165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格陵兰和西经15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20度线

西经20度线是本初子午線向西20度的經線,是為西經20°。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冰島、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在某些層面上,此線被用作分開由歐亞大陸及非洲組成的旧大陆 以及由美洲組成的新大陆。 西經20度線與東經160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於南極洲,此線是英屬南極領地和挪威的毛德皇后地的疆界,而由北緯5度線至 南纬60度线 這一段经线是拉丁美洲無核武地帶的東方疆界。.

新!!: 格陵兰和西经20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21度线

西經21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21度的經線,是為西經21°。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冰島、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21度線與東經159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格陵兰和西经21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25度线

西经25度线是本初子午線向西25度的經線,是為西經25°。此線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25度線與東經155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於南極洲,此線是阿根廷主張的阿根廷屬南極地區的東面疆域,而此線亦落在英國主張的英屬南極領地領土上。.

新!!: 格陵兰和西经25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26度线

西經26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26度的經線,是為西經26°。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26度線與東經154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格陵兰和西经26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30度线

西经30度线是本初子午線向西30度的經線,是為西經30°。此線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 西經30度線與東經150度線形成一個大圓,並且是UTC-2時區中間軸。.

新!!: 格陵兰和西经30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35度线

西经35度线是本初子午線向西35度的經線,是為西經35°。此線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美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 西經35度線與東經145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格陵兰和西经35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40度线

西经40度线是本初子午線向西40度的經線,是為西經40°。此線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美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 西經40度線與東經140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格陵兰和西经40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45度线

西經45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45度的經線,是為西經45°。此線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美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 於格陵蘭,此線是卡蘇伊特薩普、凱克卡塔與瑟莫蘇克、東北格陵蘭國家公園的邊界。 西經45度線與東經135度線形成一個大圓,並且是UTC-3時區中間軸。.

新!!: 格陵兰和西经45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50度线

西經50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50度的經線,是為西經50°。此線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大西洋、南美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 西經50度線與東經130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格陵兰和西经50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经60度线

西經60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60度的經線,是為西經60°。此線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格陵蘭、北美洲、大西洋、南美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 西經60度線與東經120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格陵兰和西经60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西缪特

西西缪特(Sisimiut、Holsteinsborg),是格陵兰的一个城镇,位于格陵兰岛西岸。西西缪特位于北极圈以北75公里,是格陵兰最北的不冻港。该市人口5965(2007年),以因纽特人为主,为格陵兰第2大城镇。西西缪特是凯克卡塔自治市的行政中心。4500年前,该地即有人居住。 Category:格陵兰 Category:格陵兰居民点.

新!!: 格陵兰和西西缪特 · 查看更多 »

西格陵蘭洋流

西格陵蘭洋流(West Greenland Current)為一個弱小的冰凍洋流,沿著格陵蘭西岸向北流動。西格陵蘭洋流的起源為東格陵蘭洋流在格陵蘭南端的繞流。.

新!!: 格陵兰和西格陵蘭洋流 · 查看更多 »

馬來西亞特殊車輛號牌

來西亞特殊車輛號牌(Nombor Pendaftaran Kenderaan Khas Malaysia 或 Nombor Plat Khas Kenderaan Malaysia)是非常規發行的馬來西亞車輛號牌。.

新!!: 格陵兰和馬來西亞特殊車輛號牌 · 查看更多 »

首次環球飛行

首次環球飛行是於1924年由一班(美國空軍前身)的飛行員達成,全程用了175天,飛行了44,000公里(27,000哩)。.

新!!: 格陵兰和首次環球飛行 · 查看更多 »

香農島

香農島是格陵蘭東部的島嶼,位於東北格陵蘭國家公園內的格陵蘭海,島嶼長57公里、闊46公里,面積1,466平方公里,是格陵蘭第九大島嶼,島上最高點海拔310米。 Category:格陵蘭島嶼.

新!!: 格陵兰和香農島 · 查看更多 »

駐丹麥台北代表處

丹麥台北代表處(Taipei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Denmark)是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對丹麥王國設置的駐外代表機構,具備大使館機能、負責業務為台丹間的非邦交性實質關係,亦台方對冰島共和國之事務。與本處對應的丹麥駐台機構則為台北的。.

新!!: 格陵兰和駐丹麥台北代表處 · 查看更多 »

駒雅鱈

駒雅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稚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比斯開灣、英國、冰島、格陵蘭、法羅群島、拉布拉多半島海域,深度127-1880公尺,為深海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44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甲殼類及多毛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駒雅鱈 · 查看更多 »

马雷克·卡明斯基

雷克·卡明斯基(波兰语:Marek Kamiński,),生于波兰格但斯克,极地探险家、作家、摄影家、企业家,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一年之内不借外力帮助到达两极的人。1995年5月23日他与沃伊切赫·莫斯卡尔(Wojciech Moskal)一起到达北极,同年12月27日他单独到达了南极。 他于波美拉尼亚省的波乌陈-兹德如伊(Połczyn-Zdrój)长大。1982年他从科沙林(Koszalin)的伏瓦迪斯瓦夫·勃洛涅夫斯基(Władysław Broniewski)高中毕业。之后他在华沙学习哲学和物理。他是因文那(Invena)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和拥有者之一,并且是玛瑞克·卡明斯基(Marek Kamiński)基金会的创始人。他现在与他的妻子卡塔知娜(Katarzyna)和女儿宝拉(Pola)居住于索波特(Sopot)。.

新!!: 格陵兰和马雷克·卡明斯基 · 查看更多 »

马格努斯七世

格努斯·埃里克松(Magnus Eriksson,)即瑞典国王马格努斯四世以及挪威国王马格努斯七世。其父亲是瑞典国王比尔耶尔·马格努斯的弟弟南曼兰公爵埃里克·马格努斯,母亲为挪威国王哈康五世之女英格堡·哈康斯多塔。馬格努斯於1316年4月或5月期間出生在挪威。.

新!!: 格陵兰和马格努斯七世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蒙哥马利

詹姆斯·蒙哥马利(James Montgomery,),英国编辑、诗人。.

新!!: 格陵兰和詹姆斯·蒙哥马利 · 查看更多 »

髯海豹

髯海豹(学名:Erignathus barbatus)为海豹科髯海豹属的动物,多见于寒带海域。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黄海、东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格陵兰南部。.

新!!: 格陵兰和髯海豹 · 查看更多 »

魚石螈

魚石螈(學名Ichthyostega)是一屬早期的四足總綱,生存於3億6千7百萬至3億6千2百5十萬年前的上泥盆紀,是魚類及兩棲類的中間生物,从尾部等体型看类似现代的鲶鱼长了脚。魚石螈有腳,但卻可能不是用作行走,而是用來穿越沼澤。虽然具备了两栖类的结构与习性,但并不被认为是狭义上两栖动物的真正成员,后者要到石炭紀才出現。.

新!!: 格陵兰和魚石螈 · 查看更多 »

魣鱈

魣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江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區,包括格陵蘭至加拿大;東北大西洋區,包括巴倫支海至摩洛哥、地中海西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00-1000公尺,本魚下頜比上頜長; 觸鬚短於眼直徑,背面灰褐色到腹側白色,垂直的鰭在後部部分深色且有灰白的邊緣,體長可達20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棲息在岩石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海星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格陵兰和魣鱈 · 查看更多 »

鯨魚肉

魚肉指的是鯨魚身上被人類與其他動物食用的部分,包含脂肪、皮以及內臟器官。鯨魚肉在許多地方都有食用的歷史,其中包含西歐與十三殖民地。 食用鯨魚肉的習慣並不僅限於海岸的居民,透過鹽醃的鯨魚肉與脂肪可以保存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並會被輸入至內陸。 現今仍然在食用鯨魚肉的地區包含日本、挪威、冰島、法羅群島、南韓、中國、因紐特人、美國(包括居住在西北太平洋地區的)、加拿大與格陵蘭、西伯利亞的楚科奇人、以及加勒比海地區的聖文森及格瑞那丁(主要於貝基亞島上)。.

新!!: 格陵兰和鯨魚肉 · 查看更多 »

鯨脂

脂(或者稱為海獸脂)是鯨魚、鰭足類、海牛目等海生哺乳動物皮下有血管流通的脂肪組織。.

新!!: 格陵兰和鯨脂 · 查看更多 »

诺斯人

諾斯人,也译作北方人,屬北日耳曼語支。(「諾爾斯」尤指印歐語系北日耳曼語族中的古諾斯語,後演變為今挪威語、冰島語、法羅語、瑞典語及丹麥語等語言。) 「諾斯人」意為「來自北方的人」,主要使用於中部與南部的北歐人。他們分布於現今法羅群島、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冰島、芬蘭、愛爾蘭、俄羅斯、義大利、加拿大、格陵蘭、法國、烏克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和德國等地。.

新!!: 格陵兰和诺斯人 · 查看更多 »

谢德娜

赛德娜 Sedna (又译作“谢德娜”,因纽特语:ᓴᓐᓇ,“桑娜”),是爱斯基摩神话中主宰海洋和海中动物的女神,也称为海洋母亲或大海女主人 。赛德娜的故事,是一个创造神话,故事描述了她是如何统治爱斯基摩人的地狱-亚德里分(Adlivun)。赛德娜也被称为阿尔纳夸格萨克(Arnakuagsak)或阿尔纳奎斯萨克(Arnaqquassaaq-格陵兰)、萨斯苏玛·阿尔纳(“深渊母亲”-西格陵兰)、纳里维克(Nerrivik)(“台子”-格陵兰岛北部)、努利阿尤克(Nuliajuk-加拿大西北齐魏廷区)。有时,在不同爱斯基摩人群体中,她有不同的称呼,如居住在加冕海湾地区铜色皮肤的爱斯基摩人和涅特西利克爱斯基摩人称其为阿纳珀卡法阿卢克(Arnapkapfaaluk-“大坏女”。).

新!!: 格陵兰和谢德娜 · 查看更多 »

鰻形蛇綿鳚

鰻形蛇綿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區,包括加拿大、格陵蘭東部、冰島、挪威海、喀拉海等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350至1700公尺,體長可達22.6公分,屬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為食。.

新!!: 格陵兰和鰻形蛇綿鳚 · 查看更多 »

调频广播

調頻廣播(Frequency Modulation Broadcast,常縮寫為FM廣播)是一種以頻率調製技術來傳送高保真聲音的無線電廣播技術,由愛德溫·霍華·阿姆斯壯(Edwin Howard Armstrong)發明。.

新!!: 格陵兰和调频广播 · 查看更多 »

豆雁

豆雁(学名:Anser fabalis),又名寒林豆雁、大雁、鸿、东方豆雁、西伯利亚豆雁、普通大雁、麦鹅。.

新!!: 格陵兰和豆雁 · 查看更多 »

貝氏黑頭魚

貝氏黑頭魚,為輻鰭魚綱水珍魚目黑頭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東大西洋格陵蘭與冰島海域,棲息深度365-1700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底層水域,以腔腸動物、十足類、被囊類及魚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新!!: 格陵兰和貝氏黑頭魚 · 查看更多 »

費氏獅子魚

費氏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加拿大、格陵蘭、斯瓦爾巴群島及北冰洋海域,棲息深度12-1800公尺,為深海底棲性魚類,體長可達20公分,生活在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甲殼類、蠕蟲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費氏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鳗形狼牙绵鳚

鳗形狼牙绵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包括格陵蘭、冰島至挪威海域,屬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800至1993公尺,體長可達19.9公分,屬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為食。.

新!!: 格陵兰和鳗形狼牙绵鳚 · 查看更多 »

贡比约恩山

贡比约恩山(丹麦语:Gunnbjørn Fjeld),位于格陵兰本岛东部,为格陵兰第一高峰,也是北极圈内海拔最高的山峰。贡比约恩山海拔约3,694 m (12,120 ft)。距布洛斯维尔海岸(Blosseville Coast)65公里。1935年8月,人们首次成功攀登该山峰。 Category:格陵兰山峰.

新!!: 格陵兰和贡比约恩山 · 查看更多 »

费尔韦尔角 (消歧义)

费尔韦尔角(英语:Cape Farewell)可以指:.

新!!: 格陵兰和费尔韦尔角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费利克斯·冯·卢克纳尔

费利克斯·冯·卢克纳尔伯爵(Felix Graf von Luckner,),德国贵族、海军军官、作家。是一位以绰号“海上幽灵”(Der Seeteufel)而闻名的航海家——他的全体船员被称作“皇帝的海盗”(Die Piraten des Kaisers)——从1916年到1917年,他曾指挥SMS 海鹰号(SMS Seeadler)帆船袭击了大量敌方商船。 卢克纳尔伯爵于1881年6月9日出生在德国城市德累斯顿,于1966年4月13日在瑞典城市马尔默离世。 卢克纳尔在每场胜利的战争中,都竭力避免双方人员的任何伤亡,这使得他成为了一个英雄,同时被战争双方誉为一个神话。卢克纳尔在率领海鹰号的8个月内,共击沉14艘敌船,俘获462名敌人,其中1人在作战中死亡,而他的部下则无一伤亡。 费利克斯·冯·卢克纳尔是法国元帅和法军莱茵河总司令尼古拉斯·卢克纳的曾孙,丹麦国王曾在18世纪晋爵尼古拉斯·冯·卢克纳尔为伯爵。.

新!!: 格陵兰和费利克斯·冯·卢克纳尔 · 查看更多 »

跨大陸國家列表

跨大陸國家又被稱為洲際國家。「大陸」的定義對特定國家可能不同,除了利用地理關係區隔外,有時會因為政治、經濟及文化標準作區分。如俄羅斯,其歷史重心、人口(72%)、政經活動聚集於歐洲,但其大部分國土(71%)是在亞洲。.

新!!: 格陵兰和跨大陸國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鸚鵡螺號核動力潛艇

鸚鵡螺號核子動力潛艇(USS Nautilus SSN-571)是隸屬於美國海軍的一艘作戰用潛水艇。它是世界上第一艘實際運作服役的核子動力潛艇,也是第一艘實際航行穿越北極的船隻。.

新!!: 格陵兰和鸚鵡螺號核動力潛艇 · 查看更多 »

麝牛

麝牛,學名:Ovibos moschatus,分布在加拿大北極地區和格陵蘭島 ,小種群引進瑞典,西伯利亞,挪威和阿拉斯加。因為雄性麝牛在交配季節時會散發強烈的氣味而得名。雌雄都有寬大的角,向下斜長的毛皮,可以讓雪順利滑落,是羚牛的近亲,尽管像牛,但是许多方面都更像羊,可以说是一种超大型的野羊。主要生活在加拿大和格陵兰岛北部北极地区。阿拉斯加的原生種麝牛已於十九世紀滅絕,目前見到的麝牛為後來引進的結果。.

新!!: 格陵兰和麝牛 · 查看更多 »

黑頭瘦獅子魚

黑頭瘦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北大西洋的格陵蘭南方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172公尺,體長可達4.8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黑頭瘦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黑霞鯊

黑霞鯊(學名Centroscyllium fabricii),又名法氏霞鯊,是很豐富的深海鯊魚,為板鰓亞綱角鯊目燈籠棘鮫科的其中一種。.

新!!: 格陵兰和黑霞鯊 · 查看更多 »

黑腹副獅子魚

黑腹副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區,從格陵蘭西南部至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海域,棲息深度225-1000公尺,體長可達14.2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甲殼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黑腹副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黄金圣斗士

黃金聖鬥士(黄金聖闘士、ゴールドセイント,Knights of the Zodiac),是日本漫画及动画《聖鬥士星矢》中的人物,為守護女神雅典娜最高级的聖鬥士,負責守護聖域十二宫。黄金聖鬥士身穿堪稱最強聖衣的黄金聖衣。聖域十二宫以及黄金聖衣命名是来自希臘星座黄道十二宫的典故。.

新!!: 格陵兰和黄金圣斗士 · 查看更多 »

輝銀礦

輝銀礦(Argentite)其中Argentite一詞在拉丁語中有“銀”的意思。 輝銀礦是一種鉛灰色的礦物,分子式為,其中也可能含有少量的鉛、鐵和銅混入。輝銀礦的呈現鉛灰色,比重大,易熔,而且具有弱延展性,很容易鑑別出來。其中輝銀礦的主要產地有英格蘭、德國、希臘、格陵蘭、墨西哥、美國加州等地。.

新!!: 格陵兰和輝銀礦 · 查看更多 »

鼠鲨

鯊(學名:Lamna nasus),又名大西洋鯖鯊,是鼠鯊科的遠洋大型鯊魚。鼠鯊被認為是處於易危至滅絕的狀況,歐洲聯盟建議將鼠鯊列入聯合國的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中。.

新!!: 格陵兰和鼠鲨 · 查看更多 »

轴心国

轴心国,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战争联盟,以德国、日本、意大利3個國家為中心。英法的绥靖政策为轴心国的成立铺平道路,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更以东欧版图尤其是出卖捷克为诱饵,怂恿希特勒进攻苏联。蘇聯则于1939年以“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应对,以瓜分波兰缓和苏德关系。1940年7月希特勒發出「第16號元首指令」准备执行登陆英国的“海狮行动计划”(后并未实施),8月不列颠空战展开,9月轴心国成立。11月苏联希望藉与轴心国加入意願,而避免东欧和西亚的战事,但德国早有“新秩序”计划即后来的“軸心國瓜分世界的計劃”前身,将犹太人和斯拉夫人视为低等种族应对其财物与国土予以掠夺,並透過快速擴張的戰爭來實現新世界秩序,尤其是希特勒认为英国受犹太人掌控,苏联则斯拉夫民族众多,轴心国对两者必然发动进攻,与苏联当时的理念有诸多冲突,所以希特勒后来对苏联谈判中所提出的要求不予回复,谈判最終因為德國入侵苏联而破局。.

新!!: 格陵兰和轴心国 · 查看更多 »

龙族角色列表 (江南)

龙族角色列表是中国作家江南的小說龙族的角色列表。.

新!!: 格陵兰和龙族角色列表 (江南) · 查看更多 »

迪斯科岛

迪斯科岛,也称凯凯塔苏瓦克岛,是格陵兰的一个岛屿,位于格陵兰本岛西海岸以西,巴芬湾中。该岛总面积8,578平方公里,为格陵兰第二大岛。岛上人口约1000人,多为因纽特人。“凯凯塔苏瓦克”意为“大岛”。该岛平均海拔975米,最高点1,919米。迪斯科岛上有天然铁矿。岛上有超过2000个温泉。戈德港(凯凯塔苏瓦克港)位于该岛南岸。.

新!!: 格陵兰和迪斯科岛 · 查看更多 »

迪斯科灣

迪斯科灣(Diskobugten)是格陵兰西岸的一个水域,今天它主要是一个北极度假地。 最早到达迪斯科湾的欧洲人是红发埃里克带领的纳维亚人。986年红发埃里克在格陵兰西岸建立了两个居民点,这两个居民点依靠畜牧业为生。在西部的居民点建立候纳维亚人在夏天冰融期间沿格陵兰海岸北行来到了迪斯科湾。这里富饶的海兽资源对于纳维亚人来说非常重要:海象的象牙、海豹的皮毛以及鲸的许多资源。这些资源成为格陵兰居民点最重要的输出和收入来源。格陵兰的纳维亚人通过冰岛、爱尔兰、英格兰、苏格兰与欧洲大陆进行贸易。假如没有这些资源的话这两个居民点不会维持这么久。 因纽特人到达迪斯科湾的时间不明。据纳维亚人的记载他们到达迪斯科湾时当地无人居住,后来他们与从北部和西部到达的因纽特人达成了贸易协议,这段时间里双方和睦使用迪斯科湾。后来也有战争和双方的屠杀的记载。小冰期时期迪斯科湾即使在温暖的夏季也无法到达,这摧毁了纳维亚人在格陵兰的经济基础。即使在北极圈以南的东部居民点也太冷了,不得不被放弃。从此以后,直到18世纪欧洲人回到格陵兰为止这里只有因纽特人在这里生活。.

新!!: 格陵兰和迪斯科灣 · 查看更多 »

霍爾灣

霍爾灣是加拿大的海灣,位於東面的格陵蘭和西面的埃爾斯米爾島之間,屬於內爾斯海峽的一部分,連接北面的羅伯遜海峽和南面的甘迺迪海峽,長75公里、寬45公里。.

新!!: 格陵兰和霍爾灣 · 查看更多 »

船蛸

船蛸屬(Argonauta;船蛸科中唯一的現生屬),是一類遠洋章魚。牠們也被稱為「紙鸚鵡螺」,指的是唯有雌性個體才能分泌的超薄卵盒,該構造與現在的鸚鵡螺不一樣,船蛸缺少填充氣體的腔室,亦並非真正的頭足綱貝殼。原文:...,以供儲卵之用,而非真正的貝殼。一旦卵孵化完畢,『殼』就被丟棄。」然而更確切地說,這項發展對船蛸而言是獨特的創新。 船蛸可見於全世界的熱帶與亞熱帶海域,棲息在開放水域。如同許多章魚一樣,牠們具有近圓球形的身體、八隻腕足而不具備肉鰭。不過,和一般章魚不同的是,船蛸生活在海水--層而不是在海床上。本屬物種具有較大的眼睛與較小的末端網狀組織的特徵。漏斗和外套膜閉鎖器是該分類單元的一項主要的判斷特徵,它在外套膜是以似結瘤的軟骨所構成,並且在漏斗處一致下降。船蛸缺少水孔,這點也與近緣關係的快蛸屬與水孔蛸屬相異。 船蛸的名稱由來,典故來自於希臘神話當中亞哥號的英雄們(Ἀργοναῦται Argonautai,Argonautae)。這個神話航海故事描述希臘英雄們搭乘亞哥號(Argo)去尋找金羊毛。英語「argonaut」的意思是「在亞哥號上的水手」,正如同「宇宙中的水手」太空人被稱為astronaut是一樣的。詞尾-naut本身就是水手之意。而「nautilus」為古希臘語的「ναυτίλος」,意思正是「船員」,因為從前曾有人將船蛸想像成是使用自身的腕足在水面上航行。珍珠鸚鵡螺的名稱「nautilus」之後也和船蛸用相同的典故命名的,不過這兩個生物雖然被稱為鸚鵡螺和紙鸚鵡螺,然而生物學上兩者歸類為不同目。.

新!!: 格陵兰和船蛸 · 查看更多 »

蘭塞奧茲牧草地

蘭塞奧茲牧草地(L'Anse aux Meadows,源自法文L'Anse-aux-Méduses,即「水母灣」)是處於加拿大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紐芬蘭島最北端,於1960年由挪威探險家海爾格·英斯塔(Helge Ingstad)和他的考古學家妻子安妮·斯泰恩·英斯塔(Anne Stine Ingstad)所發現的維京人村落遺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8年把這地方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遺跡的名稱曾被紐芬蘭人唸成"lancey meadows"。).

新!!: 格陵兰和蘭塞奧茲牧草地 · 查看更多 »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是一位德国地质学家、气象学家和天文學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是大陆漂移说创立者,該學說認為遠古時代的地球只有一塊「泛古陸」或稱盤古大陸的龐大陸地,被稱為「泛大洋」的水域包圍,該大陸後來開始破裂,形成現在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基本地貌。其他汉语译名主要有“艾尔弗雷德·魏格纳”、“阿尔弗里德·威格纳”、“阿魯夫雷多·魏格納”、“艾尔弗雷德·韋格納”,简称“魏格纳”。 魏格纳起初研究天文學及氣象學,喜愛冒險,曾乘坐熱氣球參加耐空比賽,並曾經以52小時的成績打破當時最長的耐空紀錄(35小時)。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參軍並兩度負傷。魏格纳留意到非洲大陸西岸和南美洲東岸的海岸線很相似,因此推測大陸原本是相連的,1912年1月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地質研討會首次提出大陸漂移的觀點,1915年正式出版《大陸與大洋的起源》一書。他后在1920年、1922年和1929年改进并拓展了大陆漂移学说,但始终没有引起业界注意,因此颇为沮丧。为寻找更多证据支持,他曾4次前往格陵蘭進行極地上層大氣及冰河學的研究及探險活動,並曾在北緯77度的冰上連續渡過2個冬天。1930年11月,他在第4次前往格陵蘭的探險中遇难,享年50歲。科学家在找到巨大陆块移动的原因之后才接受了他的理论。魏格納的岳父是提出柯本氣候分類法的氣象學家弗拉迪米爾·彼得·柯本。.

新!!: 格陵兰和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 查看更多 »

阿氏狼綿鳚

阿氏狼綿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绵鳚亞目绵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包括格陵蘭及冰島等海域,屬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水深1371至1880公尺,體長可達24公分。.

新!!: 格陵兰和阿氏狼綿鳚 · 查看更多 »

阿拉斯加州

阿拉斯加州(Alaska,)是美國位於北美洲最西北端的聯邦州。州以東與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育空地區相鄰,最西端位於阿圖島,並與俄羅斯在白令海峽以西有一海上邊界。以北有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是北冰洋最南的部分。太平洋位於其南側和西南側。此州也是美國最大的州,也是第7大行政區劃。另外,阿拉斯加州也是人口第3少和最稀疏的州份。然而阿拉斯加仍然是北美洲北緯60度線以北人口最多的領土,其人口(根據2015年美國人口普查局調查有738,432人)比加拿大北部及格陵蘭的總和還要多四倍餘。阿拉斯加州接近一半的人口都居住在。阿拉斯加州經濟分別由漁業、天然氣和石油工業壟斷,該州有許多此類資源。軍事基地和旅遊業也貢獻了一定部分的。 美國在1867年3月30日以720萬美元自俄羅斯帝國購買阿拉斯加,大約每英畝2美分(每平方公里4.74美元)。購下後經過若干次行政易手,在1912年5月11日成為建制領地。此州在1959年1月3日加入美國,成為第49個州。.

新!!: 格陵兰和阿拉斯加州 · 查看更多 »

阿拉斯加雪橇犬

阿拉斯加雪橇犬(Alaskan Malamute)又稱阿拉斯加馬拉穆,是最古老的雪橇犬之一。这种犬与同在阿拉斯加的其它犬种不同,四肢强壮有力,培育它的目的是为了耐力而不是速度,因而它们的主要用途是拉雪橇。阿拉斯加雪橇犬有时候会被误认为西伯利亚雪橇犬,这是由于这两者的颜色和条纹相似,但实际上两者在大小、结构和特性等方面完全不同。作为宠物,阿拉斯加雪橇犬一旦成熟后有着非常安静、高雅的气质,而且它们忠于主人。它的名字来自爱斯基摩人的伊努伊特族的一个叫做马拉谬特的部落,这个部落生活在北美阿拉斯加西部一个叫做扣赞伯(Kotzebue)的岸边。欧洲人到来之前,最早发现此地的俄国人是在白令海峡航行时被风暴吹到这块西伯利亚北部的土地的。水兵们返回俄国之后,就把他们在这里印象深刻的事情告诉了其他的俄国人,这当然包括了这里的特色——阿拉斯加雪橇犬。.

新!!: 格陵兰和阿拉斯加雪橇犬 · 查看更多 »

赤颈鸊鷉

赤颈鸊鷉(学名:Podiceps grisegena)为鸊鷉科鸊鷉属的鸟类,是一种候鸟。分布于欧洲、非洲极北部海岸、亚洲西南部、西伯利亚、北美洲北部、中国等地,主要生活于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的各种水域中。.

新!!: 格陵兰和赤颈鸊鷉 · 查看更多 »

赤颈鸭

赤颈鸭,学名Anas penelope,又名赤颈凫、鹅子鸭、红鸭。.

新!!: 格陵兰和赤颈鸭 · 查看更多 »

薩瑞南高地

薩瑞南高地,或翻譯為西雷努梅台地(Terra Sirenum)是一個位於火星南半球的大範圍高地。.

新!!: 格陵兰和薩瑞南高地 · 查看更多 »

藍光光碟

藍光光碟(Blu-ray Disc,简称BD)是DVD之後的下一代光碟格式之一,用以儲存高品質的影音以及高容量的資料。 藍光光碟是由索尼及松下電器等企業組成的藍光光碟聯盟(Blu-ray Disc Association)策劃的次世代光碟規格,並以索尼為首於2006年開始全面推動相關產品。 藍光光碟命名是由於其採用波長405奈米的藍色激光光束來進行讀寫操作(DVD採用650奈米波長的紅光讀寫器,CD則是採用780奈米波長的紅外線)。藍光光碟的英文名稱不使用「Blue-ray」的原因,是「Blue-ray Disc」這個詞在歐美地區流於通俗、口語化,並具有說明性意義,不能申請註冊商標,因此藍光光碟聯盟去掉英文字e來完成商標註冊。 2008年2月19日,隨著HD DVD領導者東芝宣佈在3月底結束所有HD DVD相關業務,最終由索尼主導的藍光光碟勝出,持續多年的下一代光碟格式之爭正式劃上句號。 2015年8月5日,藍光光碟聯盟(BDA)宣布將於2015年8月24日起開始定超高清蓝光光碟(Ultra HD Blu-ray)作為下一代格式。.

新!!: 格陵兰和藍光光碟 · 查看更多 »

藍魣鱈

藍魣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江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包括巴倫支海、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格陵蘭、冰島、不列顛群島、地中海、摩洛哥;西北大西洋的紐芬蘭海域,棲息深度150-1000公尺,本魚下頜比上頜長; 觸鬚短於眼直徑,背面灰褐色到腹側白色,垂直的鰭在後部部分深色且有灰白的邊緣,體長可達155公分,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格陵兰和藍魣鱈 · 查看更多 »

藍鱈

藍鱈為輻鰭魚綱鱈形目鱈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大西洋區,從巴倫支海、挪威海至地中海西部;格陵蘭南部至美國東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50-1300公尺,本魚背鰭3個,臀鰭2個,背部藍灰色,腹部白色,胸鰭基部有一黑點,背鰭軟條24-28枚,臀鰭軟條33-39枚,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大陸棚及大陸坡,喜群游,具迴游習性,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頭足類及小魚等為食,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

新!!: 格陵兰和藍鱈 · 查看更多 »

藻髯樹鬚魚

藻髯樹鬚魚為輻鰭魚綱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鬚角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的冰島、格陵蘭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050公尺,雌魚體長可達23公分;雄魚體長可達4.1公分,屬肉食性,雄魚寄生在雌魚身上。.

新!!: 格陵兰和藻髯樹鬚魚 · 查看更多 »

葛哈·李希特

葛哈·李希特(Gerhard Richter ,),德国视觉艺术家.

新!!: 格陵兰和葛哈·李希特 · 查看更多 »

肖特兄弟

肖特兄弟公開有限公司(Short Brothers plc)是一家英國宇航(aerospace)公司,通常使用簡稱肖特(Shorts),現在它的基地位於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肖特兄弟公司成立於1908年,是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飛機製造公司,它是1920年代、1930年代以及整個二戰中的水上飛機製造商。在緊接著二戰以後的一段時間裡公司接到了幾種軍事和試驗用機的訂單合同。從1960年代開始肖特兄弟公司轉型為主要生產貨機的公司,在1989年,公司被龐巴迪公司買下,在龐巴迪宇航公司裡,肖特兄弟公司負責設計和製造引擎倉(nacelle)、機身(fuselage)和飛機飛行控制系統(aircraft flight control systems),肖特是北愛爾蘭最大的製造企業。 今天公司為其母公司——龐巴迪宇航(Bombardier Aerospace)以及波音公司、Rolls-Royce Deutschland、通用電氣、普惠公司製造飛機組件和引擎倉。.

新!!: 格陵兰和肖特兄弟 · 查看更多 »

蓝鲸

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屬於须鲸小目的海洋哺乳動物。藍鯨是地球上現存體型最大的動物,長超過33米,重達200公噸以上。 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青灰色,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目前已知藍鯨至少有三個亞種: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B.

新!!: 格陵兰和蓝鲸 · 查看更多 »

铥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Tm,原子序數69,是一種金屬。铥是第二稀少的鑭系元素(僅次於钷,後者僅痕量存在於地球上),是一種質軟、容易加工的金屬,具有明亮的銀灰色光澤,在空氣中緩慢氧化而失去光澤。銩價格昂貴且相當稀有,通常被用於在便攜式透視設備和固態激光器作為輻射源。 1879年,瑞典化學家佩尔·提奥多·克勒夫從稀土元素鉺的氧化物中分離出了兩種從前未知的元素的氧化物,後來被確認分別為鈥和銩的氧化物。純淨的銩化合物直到1911年才獲得。 和其他鑭系元素一樣,銩最常見的氧化態是+3,出現於其氧化物、鹵化物和其他化合物中。在水溶液中,銩化合物通常與九個水分子結合。銩元素對於生物而言沒有已知的作用,也沒有顯著的毒性。.

新!!: 格陵兰和铥 · 查看更多 »

蓼轴黑粉菌

蓼轴黑粉菌(学名:Sphacelotheca hydropiperis)是属于黑粉菌目黑粉菌科轴黑粉菌属的一种真菌,寄生在蓼属植物上。该种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巴基斯坦、冰岛、丹麦、挪威、瑞典、芬兰、爱沙尼亚、立陶宛、俄罗斯、乌克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英国、法国、意大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埃塞俄比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格陵兰、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厄瓜多尔、巴西、智利、哥伦比亚、阿根廷等地。.

新!!: 格陵兰和蓼轴黑粉菌 · 查看更多 »

醃海雀

醃海雀(Kiviak)是一種起源自格陵蘭一帶因紐特人的傳統飲食,是將生海雀塞進生海豹腹腔内發酵的肉類食品。 因含有豐富維他命,是居住格陵蘭酷寒環境裡重要的補充來源。.

新!!: 格陵兰和醃海雀 · 查看更多 »

自由保守主義

自由保守主義是政治上結合自由主義元素的保守主義。如同「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在各個時代與不同國家有著不同意義,「自由保守主義」有著許多意義,在某些國家會被認為是矛盾語,但在歐洲大陸則代表一種平常的概念。一般而言有兩種意義-美國的一種矛盾立場(結合進步主義、社會自由主義的美國自由主義與親市場、基督教價值的美國保守主義兩種相斥立場),以及現今西歐普遍受到社會容許的傳統自由主義立場。 歷史上,該詞時常代表結合擁護自由放任市場的經濟自由主義,與建立傳統、尊重權威與宗教價值的古典保守主義觀點。相對來說,古典自由主義在經濟與社會兩個層面上支持個人自由。 隨著時間,許多國家的保守主義開始採納經濟自由主義論點,「自由保守主義」逐漸取代「保守主義」。有些國家的自由經濟思想歸類為傳統,如美國,因此被視為保守主義。在其他國家,自由保守主義運動打入政治主流,如義大利與西班牙,「自由」與「保守」可以是代名詞。美國的保守主義傳統結合了古典自由主義中經濟個人主義與伯克形式的保守主義(也成為保守主義傳統的一部份,如羅素·柯克的著作)。 現代歐洲自由保守主義結合當今在社會議題上更具自由主義立場的保守主義政策。這發展成更具集體主義觀點的社會主義的反對面。這通常涉及強調目前保守主義的自由市場經濟與個人責任信念,與捍衛公民權的社會自由主義觀點、環境保護主義、支持有限度的福利國家。歐洲的中間偏右政黨通常為自由保守主義。與其他不同類型的中間偏右政黨相比,如基督教民主主義政黨,自由保守主義的傳統主義成分較少,在經濟上通常較偏向自由意志主義,支持低稅與在經濟上的最小國家干預。.

新!!: 格陵兰和自由保守主義 · 查看更多 »

臭氧层空洞

臭氧層破洞(Ozone depletion)地球大氣上空平流層(臭氧層)的臭氧從1970年代開始,以每十年4%的速度遞減的一種現象。在兩極地區的部份季節,遞減速度還超過每十年4%,而在春季時連對流層的臭氧也在減少,形成所謂臭氧層破洞。 臭氧被消耗的主要原因是氯化物和溴化物对臭氧分解的催化作用引起的,这些卤素主要来源于地面释放的氟氯烃(CFC),商品名称为氟里昂。 因為臭氧層可以阻擋對生物有害的紫外線(波長為270-315 奈米)進入大氣層,被消耗而稀薄甚至破洞的臭氧層會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等疾病患者的增加,並造成一些生物品種(如海洋浮游生物)的滅絕,所以蒙特利爾議定書規定禁止生產氟氯烴等一些能造成臭氧層被消耗的物質。.

新!!: 格陵兰和臭氧层空洞 · 查看更多 »

金·基尔森

金·基爾森(Kim Kielsen;),是一名格陵蘭政治人物,屬前進黨。2014年10月,他在前總理艾蕾卡·韓蒙德下台後出任格陵蘭代總理,並以65票中45票當選前進黨領袖。 2014年12月4日,前進黨與及組成聯盟,隨後於12月10日正式擔任格陵蘭總理。.

新!!: 格陵兰和金·基尔森 · 查看更多 »

金平鮋

金平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平鮋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東大西洋北海、冰島、巴倫支海至白海;西大西洋加拿大、格陵蘭至美國新澤西州海域,棲息深度100-1000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棲息在較深的峽灣、海灣底層水域,會季節性洄游,成群活動,以磷蝦、魚類、櫛水母等為食,繁殖期在夏末至初秋,卵胎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食用魚,適合油炸、燒烤食用。.

新!!: 格陵兰和金平鮋 · 查看更多 »

長鬚鯨

長鬚鯨(學名:Balaenoptera physalus)又稱脊鰭鯨、真鬚鯨、剃刀鲸、鯡鯨或鰭鯨,是鬚鯨亞目中的一種水生哺乳動物。牠們是全球第二大的鯨,也是現存第二大的動物,僅次於藍鯨。 長鬚鯨的身軀長而苗條,全身大多呈棕灰色,下腹部的顏色較淺。現時所知,長鬚鯨最少有兩個現存的亞種:北大西洋的北長鬚鯨,以及另一較大的亞種——南冰洋的南極長鬚鯨。在極地到熱帶地區的大型海洋中均可找到長鬚鯨,只是北極和南極附近的地區,以及大型海域附近的小水域找不到牠們。所有密度最高的長鬚鯨族群均分佈於溫帶地區及水較冷的地帶。 牠們的食物有小型的魚類、烏賊及甲殼動物(這包括糠蝦和磷蝦)。 跟其他所有大型的鯨類一樣,長鬚鯨在20世紀期間曾被大量捕撈,現時仍屬瀕危物種。國際捕鯨委員會(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簡稱IWC)後來全面禁止所有對長鬚鯨商業性捕撈的行為,但冰島和日本仍然宣佈其捕撈行動將會繼續進行。此外,人類在水上的活動亦對長鬚鯨構成很大的威脅,更甚的是,據有關的記錄,每年長鬚鯨與船隻相撞的次數極多,且往往都導致了該鯨的死亡。.

新!!: 格陵兰和長鬚鯨 · 查看更多 »

長鰭短吻獅子魚

長鰭短吻獅子鱼,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狮子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大西洋區,包括加拿大拉布拉多海、格陵蘭、冰島、挪威海、英國、法羅群島等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在水深500至1322公尺的水域,體長可達27公分,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長鰭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鋂(Americium,--)是一種放射性超鈾元素,符號為Am,原子序為95。鋂屬於錒系元素,在元素週期表中位於鑭系元素銪之下。鋂是以發現所在的美洲大陸(America)命名的。 位於伯克利加州大學由格倫·西奧多·西博格領導的團隊在1944年首次合成了鋂元素。雖然鋂是第三個超鈾元素,但它卻是繼鋦以後第四個被發現的超鈾元素。這項發現最初被列爲機密,直到1945年才公諸於世。大部分的鋂都是在核反應爐中以中子撞擊鈾或鈈而形成的:一噸乏核燃料含有大約100克鋂。鋂元素主要用在商業電離煙霧探測器和儀表中,或用作中子源。有人提出用242mAm同位素製造核電池和太空船的核推進燃料,但因該同核異構體的稀少和昂貴而尚待實現。 鋂是一種質軟的放射性金屬,外表呈銀白色。鋂的同位素中最常見的有241Am和243Am。在化合物中,特別是溶液中,鋂的氧化態通常是+3。鋂還有+2到+7之間的其他氧化態,可通過測量吸收光譜分辨出來。由於輻射變晶效應,鋂固體和鋂化合物的晶體結構本身含有缺陷。這些缺陷隨時間而增加,因此其物質屬性會進行變化。.

新!!: 格陵兰和镅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港 (丹麦)

腓特烈港(Frederikshavn)是丹麦北日德兰大区腓特烈港市的一个小城镇,位于日德兰半岛北海岸线上,是丹麦通往挪威和瑞典渡轮的重要港口。2009年1月1日人口为23,511人。.

新!!: 格陵兰和腓特烈港 (丹麦) · 查看更多 »

艾蕾卡·韓蒙德

艾蕾卡·韓蒙德(Aleqa Hammond;)是一位格陵蘭政治家和格陵蘭前進黨領袖。她帶領的政黨在2013年格陵蘭議會選舉中成為最大黨,因而使韓蒙德成為格陵蘭首位女總理。.

新!!: 格陵兰和艾蕾卡·韓蒙德 · 查看更多 »

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

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AN/FPS-115 PAVE PAWS)是美國研製的一種探測潛射對地攻擊彈道導彈預警雷達,「PAVE」是美國空軍對於電子系統的計劃代號、「PAWS」是Phased Array Warning System(相位陣列預警系統)的縮寫,雷神公司為雷達主承包商,IBM聯邦系統(現由洛克希德馬丁收購,為洛克希德‧馬丁系統整合公司)研發軟體。 它主要用於從美國的東西海岸,監視大西洋和太平洋上戰略導彈、核潛艇發射的彈道導彈,它可以探測導彈的彈道、發射點,計算出彈著點的位置,來提供彈道飛彈來襲的預警情報;同時,它也可以用於太空目標的監視,比如監視和探測衛星這些空間目標。.

新!!: 格陵兰和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 · 查看更多 »

英厄·莱曼

英厄·莱曼(Inge Lehmann ForMemRS,),或翻譯為雷曼,丹麥女性地震學家。她於1936年發現了地球的地核不是單一的熔融球體,而是有物理狀態相當不同的--和外核兩層。.

新!!: 格陵兰和英厄·莱曼 · 查看更多 »

苔炭黑粉菌

苔炭黑粉菌(学名:Anthracoidea caricis)是属于黑粉菌目炭黑粉菌科炭黑粉菌属的一种真菌,寄生在苔草属植物上。该种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印度、丹麦、挪威、瑞典、芬兰、爱沙尼亚、立陶宛、乌克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罗马尼亚、澳大利亚、格陵兰、加拿大、美国等地。.

新!!: 格陵兰和苔炭黑粉菌 · 查看更多 »

難抵極

難抵極(Pole of Inaccessibility,縮寫:PIA、POI)標誌著在地理学上由於其地理特徵而最難以到達的位置,其通常是指離海岸線最遠的點,也意味著最大程度的大陸性或海洋性。 難抵極並不表示其在實際物理意義上難以抵達,而只是表示一個地理學上的概念而已,但是大多數的探險家由於其定義而對其產生興趣。.

新!!: 格陵兰和難抵極 · 查看更多 »

雪线

雪线指冰川、雪山冰雪累积和融化平衡之处,亦即永久性积雪的下限,以海拔高度表示。“雪线”的海拔高度依照所处位置的不同而高度不同。通常是指高山的某一個常年積雪的高度,因在山下向山上遠眺之時,常看到積雪的雪線上下分明,故有雪線之稱。 不同地方雪線高度也不一樣;影響雪線高度的因素有溫度、降水量、坡向。高纬度地区的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冰川多位于海面上,雪线海拔高度为零,非洲乞力马扎罗雪山雪线最高约为5000米,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雪线大体为海拔4500~5000米,北坡5500~6000米,其中东绒布冰川雪线最高达到海拔6200米,为已知世界雪线海拔最高之地。.

新!!: 格陵兰和雪线 · 查看更多 »

雪鸮

雪鸮(学名:Bubo scandiacus、snowy owl,),又名白鸮、查干-乌盖勒、雪猫头鹰、白夜猫子,是鸱鸮科的一种大型猫头鹰,最初是由瑞典自然学家卡尔·林奈于1758年分类。雪鸮因全身几乎为雪白色而得名,而且它们多为昼行性鸟类,因此是很有特点的一种猫头鹰。.

新!!: 格陵兰和雪鸮 · 查看更多 »

雷克雅維克

雷克雅維克(Reykjavík,)位於法赫萨湾南部,是斯堪地那維亞北歐島國冰島的首都,亦是冰島最大的城市。雷克雅維克地理上非常接近北極圈,其纬度64°08'N,是全世界最北的首都。是全世界(北歐)市容最乾淨無煙城、全靠地熱能的首都圈。在2012年,雷克雅維克人口大概为120,000人(大雷克雅未克区人口则超过200,000人),是全冰岛的文化、经济和政务活动中心。 雷克雅維克曾被丹麥及挪威管治過,亦在其管治期間發展了本地的經濟及產業,故此,於冰島獨立成主權國家時,該城便被立為首都。現時,冰島議會大廳、政府大樓、國家博物館等設施都設立於雷克雅維克。.

新!!: 格陵兰和雷克雅維克 · 查看更多 »

電子掃描陣列雷達

電子掃描陣列雷達(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簡稱:ESA radar),是指一類藉由改變天線表面陣列所發出波束(wave beam)的合成方式,來改變波束掃描方向的雷達。這種設計有別於機械掃描的雷達天線,可以減少或完全避免使用機械馬達驅動雷達天線便可達到涵蓋較大偵測範圍的目的。当然,这并非表示電子掃描雷达就不可以采用机械转动的方式来增大扫描范围,事实上采用机械转动電子掃描雷达基座的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大雷达波所能覆盖的范围,比如俄国现代级、英国45型等防空驱逐舰都装备或将装备双面電子掃描陣列雷达(而不是如美国神盾舰上的四面阵),这就使它们不得不采用旋转阵面的方式来覆盖360度圆周,是「電子掃描」+「机械转动」结合的典型实例。 目前使用的電子掃描方式包括改變頻率或者是改變相位的方式,將合成的波束發射的方向加以變化。電子掃描的優點包含掃描速率高,改變波束方向的速率快,對於目標訊號測量的精確度高於機械掃描雷達,同時免去機械掃描雷達天線驅動裝置可能發生的故障。由于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改变波束指向,电子扫描雷达比使用纯机械扫描的传统雷达有更强的多目标接战能力,边扫描边跟踪能力,以及空对空-空对地多模式同时工作的能力等等。 電子掃描天線使用的陣列包含「一維線性陣列」與「二維陣列」兩種,兩種陣列代表波束可以控制方向上的差異。.

新!!: 格陵兰和電子掃描陣列雷達 · 查看更多 »

蛇形巨口魚

蛇形巨口魚(学名:Stomias boa ferox)为輻鰭魚綱巨口鱼目巨口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區,包括從冰島至加那利群島及格陵蘭至美國東部海域,為深海魚類,體長可達30公分,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

新!!: 格陵兰和蛇形巨口魚 · 查看更多 »

雙角冰杜父魚

雙角冰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北大西洋加拿大哈德遜灣、紐芬蘭、格陵蘭、冰島、挪威等海域,棲息深度0-930公尺,體長可達15.7公分,棲息在砂泥底質或岩石底質底層水域,以甲殼類及多毛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雙角冰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耀斑

閃焰是在太陽的盤面或邊緣觀測到的突發的閃光現象,它會釋放出高達6 × 1025焦耳的巨大能量(大約是太陽每秒鐘釋放總能量的六倍,或相當於160,000,000,000百萬噸TNT,超過舒梅克-李維九號彗星撞木星能量的25,000倍)。它們通常,但並非總是,伴隨著發生日冕大量拋射的事件。閃焰會從太陽日冕拋射出電子、離子、和原子的雲進入太空。通常,在事件發生後的一兩天,這些雲就可能會到達地球。這個名詞也適用在發生類似現象的恆星,但通常會使用「恆星閃焰」來稱呼。 閃焰會影響到太陽所有的大氣層(光球、色球和日冕)。當電漿物質被加熱至數千萬K的溫度時,電子、質子和更重的離子都會被加速至接近光速。它們產生電磁頻譜中所有波長的電磁輻射,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然而絕大部分的能量都在視覺範圍之外,因此絕大碩的閃焰都是肉眼看不見的,必須要用特別的儀器觀測不同的頻率。閃焰發生在圍繞著太陽黑子的活動區,強烈的磁場從那兒穿透光球聯接日冕和太陽內部的磁場。 閃焰會突然(時間的尺度在幾分鐘至幾十分鐘)釋放儲藏在日冕中的磁場能量;日冕大量拋射(CME)也可以釋放出相等的能量,但是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尚不明確。 閃焰發射的X射線和紫外線輻射會影響地球的電離層,擾亂遠距離的無線電通訊。在分米波長的電波輻射會直接干擾雷達和使用這些波長的儀器和設備的操作。 對太陽閃焰的首度觀測是理查·卡靈頓和理查·霍奇森在1859年獨立完成的"",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v20, pp13+, 1859,在黑子群當中看見一個小範圍的明亮區域。觀察望遠鏡或衛星觀測到的恆星光度變化曲線,可以推斷其他恆星是否產生恆星閃焰。 太陽閃焰發的頻率隨著平均11年的活動週期,從太陽位於活躍期的一天數個,到寧靜期的一星期不到一個,有很大的變化(參見太陽週期)。大的閃焰出現的頻率遠低於小的閃焰。 根據NASA的觀測,在2012年7月23日,一個有著巨大和潛在破壞力的太陽超級風暴(閃焰、日冕大量拋射、和)與地球擦身而過。估計在2012年至2022年之間,有12%的機率會發生類似的事件.

新!!: 格陵兰和耀斑 · 查看更多 »

虎鯨

虎鲸(學名:Orcinus orca, 英語:Killer whale 或 Orca)為齒鯨小目中海豚科下体型最大的海洋物種,又稱為殺手鯨、殺人鯨、逆戟鲸。地球上的所有大洋中都有虎鲸生活,且為全球性分佈,除了在波罗的海、黑海及北冰洋部分地区,在冰冷的南北極地区,溫帶亞熱帶到热带海域都有分布。 虎鲸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食肉动物,位於海洋食物链的最頂端,食性廣泛,但不同生態型的虎鯨會對應相當專一的食性,例如居留型虎鯨幾乎只吃鱼类,某族群的虎鯨只吃海豹, 另外還有遷徙型虎鯨群则会猎杀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包括海豹、海狮、海象,甚至是鲸目的其他物种(如海豚)與大型鯨魚。現今世界上有五類不同外型與生態習性特徵不同的虎鯨,是否可分成单独的种族和亚种仍在討論中。虎鲸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居留型的虎鯨會形成非常稳定的母系社會家族。虎鲸的一些复杂社会行为、捕猎技巧和声音交流,被认为是虎鯨拥有自己的文化的证据。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虎鲸的保护状况列为数据不足。虽然虎鲸不是濒危物种,但是某些地域的族群还是因为食物匮乏、海洋主題公园的捕捉、渔业的冲突、噪音污染、水污染、航运船只、过多的观鲸船只和栖息地丧失等等原因受到極大的威胁。 一般认为,野生的虎鲸不会威胁人类的安全,Carwardine, Mark (2001) "Killer Whales" London: BBC Worldwide Ltd., ISBN 0-7894-8266-5 而人工飼養的虎鲸至今约有約有20攻击人类的記錄。2010年,虎鲸提利康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海洋公園袭击訓練師,導致訓練師溺死。.

新!!: 格陵兰和虎鯨 · 查看更多 »

虔敬主义

虔敬主义(Pietism)是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中期,发生在路德宗的一次变革所产生的思想。它在新教和圣公会裏影响较大。.

新!!: 格陵兰和虔敬主义 · 查看更多 »

GIUK缺口

GIUK缺口是描述位於北大西洋海域上一處與海軍作戰有重大關係的海域。GIUK的縮寫來自於格陵蘭、冰島和英國這三個地方,GIUK缺口就是指位於這三地之間的海域,通常是引用在軍事相關的論述上。.

新!!: 格陵兰和GIUK缺口 · 查看更多 »

IPhone 6s

iPhone 6s和iPhone 6s Plus是由苹果公司设计销售的智能手机。两款产品于2015年9月9日发布,外型除了後方的”s”註記之外與6基本一致,不過在內部具备相當程度改进过的硬件规格與相機及壓力感應触摸屏技术3D Touch,同時在機身工藝做出了強化改造,而配色方面也首次增加了玫瑰金選項。 同期主要競爭對手是LG G4、Sony Xperia Z5、HTC One M9、Samsung Galaxy S7、Samsung Galaxy Note 5、Nexus 6P、华为 Ascend Mate 8及Nexus 5X,相對於iPhone 6的耀眼銷售,儘管這款產品不只是繼承近年來逐步改進的結晶,還包含蘋果的前瞻性技術在內,是第一款從後賈伯斯時代向庫克時代過渡的首部手機,然而出貨量卻出現了iPhone發布以來首次衰退,對蘋果財報造成了一定影響,直到一年後的銷售後期出貨總量才逐漸回穩。.

新!!: 格陵兰和IPhone 6s · 查看更多 »

ISO 3166-2:GL

ISO 3166-2:GL是國際標準化組織所訂定的一組行政區代碼,為ISO 3166-2中關於格陵蘭行政區劃的子集,收錄了格陵蘭的4個自治區,東北格陵蘭國家公園及圖勒空軍基地皆屬於無建制土地,未收錄在此碼中。 代碼分為兩部份,前兩碼為格陵蘭在ISO 3166-1中的國家代碼「GL」,後兩碼為表地區縮寫的兩位拉丁字母,中間以連接號連接。.

新!!: 格陵兰和ISO 3166-2:GL · 查看更多 »

Jav

JAV或Jav可以指以下内容:.

新!!: 格陵兰和Jav · 查看更多 »

K-19 (苏联潜艇)

K-19号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红海军H级核潜艇的首舰。该潜艇是苏联第一级可以有远航能力的弹道导弹潜艇。但该潜艇闻名全世界则是因为其频繁的发生的事故以及后来的美国电影《-zh-hans:K-19:寡妇制造者;zh-hk:轟天潛艦K-19;zh-tw:K-19;-》。.

新!!: 格陵兰和K-19 (苏联潜艇) · 查看更多 »

LGBT收養

LGBT收養(LGBT adoption)指的是LGBT族群(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收養兒童。同性伴侶中其中一方通過法律方式(例如通過再婚的繼子女)取得一個兒童的監護權,而伴侶的另一方則在事實上或法律上獲得了這個孩子的監護權,從而形成事實上或法律上的收養關係。 LGBT收養目前在14個國家是合法的,同時在某些國家(例如:美國)的某些地區是合法的。但在目前大部分的國家及地區,LGBT收養兒童是非法的,儘管在上述地區關於LGBT收養權問題還在熱烈辯論中。而反對LGBT族群收養兒童的最重要原因是,反對者質疑同性伴侶能夠承擔起足夠的家長責任。但在實際執行上,LGBT收養權也不完全是由法律來監管,所以有時立法與否並不能阻止LGBT收養的發生。 目前醫學、心理學和社會福利團體達成的共識是一些發生在同性伴侶家庭中的兒童問題同樣也是會出現在異性伴侶家庭。 但同時也有人指責這個研究超出了心理學的研究範疇, 基於支持者的證據充分,佛羅里達州第三上訴法院在2010年裁決本州禁止LGBT家庭收養兒童的法律違憲。.

新!!: 格陵兰和LGBT收養 · 查看更多 »

Lucida Grande

Lucida Grande是一种西文无衬线体字体,属于人文主义体。它曾是苹果公司Mac OS X操作系统的預設字体。作为Lucida字体家族的一员,它的设计师是查尔斯·毕格罗(Charles Bigelow)和克里斯·霍尔姆斯(Kris Holmes)。它被用于1999年至2014年的macOS用户界面,以及Safari for Windows,直到2009年5月12日发布的3.2.3版。从OS X Yosemite(10.10版本)开始,系统字体已从Lucida Grande更改为Helvetica Neue。在OS X El Capitan(10.11版本)中,系统字体再次改变为San Francisco。 和微软Windows系统中的Lucida Sans Unicode类似,它支持Unicode2.0版本中大多数常用字符。.

新!!: 格陵兰和Lucida Grande · 查看更多 »

Muv-Luv Alternative

是由日本遊戲公司アージュ於2006年2月24日發售的成人遊戲,後來陸續推出CD-ROM版和去除18禁情節的全年齡DVD-ROM版,並且移植到Xbox 360、PS3、PS Vita平台上。.

新!!: 格陵兰和Muv-Luv Alternative · 查看更多 »

ONE PIECE用語列表

ONE PIECE用語列表列出漫畫《ONE PIECE》中,地理、組織、動植物、物件及特別用語等的介紹。.

新!!: 格陵兰和ONE PIECE用語列表 · 查看更多 »

P-38閃電式戰鬥機

P-38“闪电”式战斗机是二战时期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生产的一款雙引擎战斗机。为了满足美国陆军航空軍(USAAF,美國空軍前身)的要求,P-38的两具发动机分别装設在機身兩側並連結至雙尾椼,飞行员与武器系统則設置在中央的短机身里。这架飞机的用途十分廣泛,可執行多種任务,包括远程的攔截,制空及护航战斗机,偵查,对地攻击,俯冲轰炸,水平轰炸等 2007年1月21日造访。P-38在西南太平洋战场得到了最广泛也最成功的应用,其最為知名成功的一役,便是1943年4月18日,被日軍稱為“双胴惡魔”的P-38在一趟精心策劃的長距離跨海攔截任務中,成功擊落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座機。 P-38對於美國航空科技史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它擁有許多第一的紀錄,包括:.

新!!: 格陵兰和P-38閃電式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Q後面不接U的英文單字列表

在英語中,字母Q的後面經常會接上字母U,但仍有些单词例外。这个列表中的71個單字中有67個是名詞,大多數被認為是外來語,比如阿拉伯語、中文、希伯來語、因纽特语、烏爾都語等不使用英文字母的語言。屬於非外來語的現代英文單字只有qiana、qwerty和tranq。 在外来语罗马化的过程中,有时使用Q來表示一些英語中沒有的發音,从而导致Q后面不接U的单词。比如,漢語拼音用Q來表記的發音,其英語的相近發音為。標準阿拉伯語中,Q代表(清小舌塞音),比如qat(巧茶)、faqir(伊斯蘭教苦行僧),但拼写时也有时会使用k來取代q。同时,在傳統羅馬化的阿拉伯語中,字母ق羅馬化為Q,而字母ك羅馬化為K。例如,قلب /qalb/的意思是「心」,而 كلب /kalb/的意思是「狗」,在兩者之間作區別是很重要的。然而用K或C來代替Q的拼字法有時也會被接受,如Cairo(al-Qāhira,開羅)、Koran(Qur'ān,古蘭經)。但Iraq(伊拉克)、Qatar(卡塔尔)仍保有原來的羅馬字母。 本列表中的外來词,根據至少一本主流字典(列表詳見參考书目)的說法,已被整合進入英語當中,它们大多是因為其所傳達的概念以及所描述的社會關係在英語中並不能找到一個準確相對應的單字,所以这些單字在字典中必須有它們自己的條目,但這些字如果只出現在只言片语中的話則不包括在列表内。 本列表不收錄專有名詞,其中的地名大多數來自於北非、中東和中國。其中最為人所知的是伊拉克(Iraq)與卡塔尔(Qatar),及其衍生字如Iraqi、Qatari等。北美洲野有加拿大努纳武特地区首府伊魁特(Iqaluit),而格陵蘭的卡科爾托克(Qaqortoq)又以三個不接上u的q而聞名。也有其他机构的名字或者常用缩写中Q不接U,比如Compaq(康柏電腦)、Nasdaq(那斯達克)以及QANTAS(澳洲航空)。还有一些專有名詞如Zaqqum(攢楛樹,古蘭經中提到的一棵樹)以及Saqqara(薩卡拉,古埃及巨型墓地)使用了連續的兩個Q。.

新!!: 格陵兰和Q後面不接U的英文單字列表 · 查看更多 »

Tu-95轟炸機

图-95(俄语:Ту–95,英语:---95),北約代號:Bear(熊),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所研製,是全世界唯一服役的大型四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後掠翼長程戰略轟炸機、空射飛彈發射平台、海上偵察機,以及軍用客機。Tu-95在冷戰期間大量服役於蘇聯空軍和蘇聯海軍航空隊,蘇聯海軍航空隊使用的機型改稱Tu-142。自1960年代起保有螺旋槳式飛機飛行速度世界紀錄至今。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曾接收約70架原屬蘇聯空軍的Tu-95系列機,但現已全部退役。而俄羅斯空軍接收的Tu-95系列機到2007年時仍在服役,預計將持續服役至2040年。Tu-95的動力來源為4具庫茲涅佐夫設計局(Кузнецов,局號OKB-276)研製的NK-12渦輪螺旋槳發動機,裝置在一個突出於翼前緣的長條形發動機艙中,每具發動機各驅動一組同軸反轉螺旋槳(Contra-rotating propellers),使得螺旋槳可以維持最大效率的同時,也充分使用發動機提供的驅動力;圖波列夫設計局又將Tu-95的主翼後掠35°,這樣的設計使得Tu-95保持任務執行中高速飛行的效率。.

新!!: 格陵兰和Tu-95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UTC±00:00

UTC±00:00與下列时区相同:.

新!!: 格陵兰和UTC±00:00 · 查看更多 »

UTC−04:00

UTC−04:00時區比協調世界時慢4小時,使用於地區如下:.

新!!: 格陵兰和UTC−04:00 · 查看更多 »

柱星葉石

柱星葉石(英語:Neptunite)是一種片(層)狀矽酸鹽礦物,當元素錳含量高時稱為錳柱星葉石(Mangan-neptunite),當柱星葉石中的鈦被釩取代掉則稱為海神石(Watatsumiite)。.

新!!: 格陵兰和柱星葉石 · 查看更多 »

极北朱顶雀

极北朱顶雀(学名:Carduelis hornemanni)为雀科金翅雀属的鸟类。分布于近北极地区、从格陵兰至拉普兰、西伯利亚、阿拉斯加、蒙古、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多生活于平原的草地和灌丛、丘陵和山谷的多草的柳丛、白桦林、幼矮针叶树丛及一些杂木林缘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格陵兰。.

新!!: 格陵兰和极北朱顶雀 · 查看更多 »

极昼

午夜太陽,也稱為極晝或永晝,是發生在北極圈以北或南極圈以南的極區夏季,當太陽在當地的午夜時分依然能夠看見的一種。.

新!!: 格陵兰和极昼 · 查看更多 »

探险家

探险家是为了探测新事物等目的而深入危险或不为人知的地方进行探索的人。探险者通常是来自一个国家或文明最先到达某地方的人。也可以指冒险家、旅行家或者职业航海家、飞行员等等。 探险的目的因人而异,可能包括军事、商业、学术、旅行、宗教等各种因素。.

新!!: 格陵兰和探险家 · 查看更多 »

林氏短吻獅子魚

林氏短吻獅子鱼,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狮子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極圈的喀拉海、普拉提夫海及北大西洋區,包括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挪威海、巴倫支海、法羅群島、冰島、格陵蘭、紐芬蘭及拉布拉多半島等海域,頭大,體細長,體呈粉紅色,腹鰭演化成吸盤,大小約略與眼睛相同,背鰭與臀鰭延伸至尾部,魚鰭截形,背鰭軟條53至57枚;臀鰭軟條47至51枚;脊椎骨59至63個,體長可達30公分,屬深海魚類,棲息在水深75至1750公尺的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林氏短吻獅子魚 · 查看更多 »

捕鯨

捕鯨是指人類捕獲鯨魚作為糧食以及其他用途。目前為止国际捕鲸委员会限制世界各國捕鯨行為。在20世紀早初的濫捕問題最為嚴重。 19世紀末期爆炸性魚叉與蒸汽動力的捕鯨船的發展,讓以前無法獵捕的大型鯨魚可以成為商業捕鯨的目標,所以鯨魚原先並沒有遭到計畫性的獵殺。當露脊鯨、藍鯨、長鬚鯨與大翅鯨這些更有吸引力的商業捕鯨目標的數量減少後,塞鯨於是成為最被注意的獵捕目標,特別是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之間。因為塞鯨可以快速的移動與躲避,然而從牠們身上獲得的油與肉比起其他大型鯨魚來的少。.

新!!: 格陵兰和捕鯨 · 查看更多 »

東格陵蘭洋流

東格陵蘭洋流(East Greenland Current)由源自北冰洋,帶來冰凍、低鹽度、往南的水流沿著東格陵蘭岸邊。東格陵蘭洋流為形成近極地環流(gyre)的五條主要洋流之一,並提供北冰洋的冰凍水源流往大西洋的一個主要途徑。.

新!!: 格陵兰和東格陵蘭洋流 · 查看更多 »

板块构造论

板块构造论(又稱板块构造假说、板块构造学说或板块构造学,總稱「板塊飄移」)是为了解释大陆漂移现象而发展出的一种地质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现今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1968年法国勒皮雄划分),海洋和陆地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根据这种理论,地球内部构造的最外层分为两部分:外层的岩石圈和内层的软流圈。这种理论基于两种独立的地质观测结果:海底擴張和大陆漂移。 岩石圈可以分為大板塊及小板塊,兩板塊相接觸的部份則可依其相對運動來分為分離板塊邊緣、聚合板塊邊緣及轉形斷層。在板塊邊緣常會出現地震、火山、造山運動及海沟。现今每年的相對運動距離約在0至150 mm不等。 板塊可以分為海洋板塊及較厚的陸地板塊,兩者都有各自的地殼。在聚合板塊邊緣會有隱沒帶,會將板塊沉降至地幔,使岩石圈質量減少,而分離板塊邊緣因海底擴張形成的新地殼,這種對板塊的預測稱為輸送帶原理。較早期的理論認為地球會漸漸膨脹或是漸漸收縮,也都還有一些人支持。 板塊可以移動的原因是因為岩石圈的強度比下方的軟流圈要大,地幔密度的變化造成了。一般認為板塊運動是由海底遠離擴張脊的運動(因為地形及地殼的變化,造成地球引力的差異)、阻力及隱沒帶向下的吸力等影響組合而成。另一種解釋則是考慮地球旋轉的受力差異,以及太陽及月亮的潮汐力。這些因素之間的相對重要性及其關係還不清楚,目前也還有許多爭議。.

新!!: 格陵兰和板块构造论 · 查看更多 »

板龍屬

板龍属(屬名:Plateosaurus)是蜥臀目蜥脚形亚目植食性恐龙的一属。板龍生存於晚三疊紀諾利階到瑞提階的歐洲,約2億1600萬年前到1億9900萬年前。目前已有兩個已承認種:恩氏板龍(P.

新!!: 格陵兰和板龍屬 · 查看更多 »

核反应堆

核反应堆(nuclear reactor)是一种启动、控制并维持核裂变或核聚變链式反应的装置。相对于核武爆炸瞬间所发生的失控链式反应,在反应堆之中,核变的速率可以得到精确的控制,其能量能够以较慢的速度向外释放,供人们利用。 核反应堆有许多用途,当前最重要的用途是产生热能,用以代替其他燃料加热水,产生蒸汽发电或驱动航空母舰等设施运转。一些反应堆被用来生产为医疗和工业用途的同位素,或用于生产武器级钚。一些反应堆运行仅用于研究。当前全部商业核反应堆都是基于核裂变的。今天,在世界各地的大约30个国家里有被用于发电的大约450个核反应堆。.

新!!: 格陵兰和核反应堆 · 查看更多 »

格可以指:.

新!!: 格陵兰和格 · 查看更多 »

格里姆火山

格里姆(Grímsvötn)火山是冰岛南部的一座火山,地处瓦特纳冰原西北部。格里姆火山大部分位于瓦特纳冰原之下,仅南部一小部分的火山口裸露。同名火山口湖——格里姆湖是一个冰下湖,被厚达200米的冰架所覆盖。 格里姆火山是冰岛最活跃的火山之一,最近一次喷发发生在2011年5月21日。.

新!!: 格陵兰和格里姆火山 · 查看更多 »

格陵兰历史

格陵兰历史是一部生命在极地条件下的历史。.

新!!: 格陵兰和格陵兰历史 · 查看更多 »

格陵兰大学

格陵兰大学(Ilisimatusarfik, Kalaallit Nunaata Universitetia)是位于格陵兰努克的大学。课程大多用丹麦语授课,少数用格陵兰语。该大学在2015年招收了大约650名学生,几乎都是本地居民,还有14名教学人员(职员总共19名)。大学在2007年及之前位于于1738年建立,富有历史意义的Herrnhut宣教站,并于2008年1月迁至大学城Ilimmarfik。大学预算为1480万丹麦克朗。.

新!!: 格陵兰和格陵兰大学 · 查看更多 »

格陵兰徽标

格陵兰徽标,是格陵兰的正式徽标,由本地艺术家扬斯·罗辛设计,并于1989年5月1日被正式采用。 徽标中的北极熊象征着格陵兰广袤的苔原,蓝色象征大西洋和北冰洋。同传统纹章学的惯例不同,徽标中的北极熊扬起的是左前爪,而不是右前爪,这是由于真实中的北极熊都是左撇子,他们在摆出相同姿势时往往都会选择左爪。 早在19世纪早期,格陵兰就制定了自己的徽标,1905年,其宗主国丹麦甚至承认印有格陵兰徽标的邮戳,以体现当地自治的地位。但是1938年,丹麦王家邮政控制了格陵兰全部的邮政系统,便以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十世的头像取代了格陵兰当地的景物作为邮票图案,格陵兰徽标也退出了正式使用。.

新!!: 格陵兰和格陵兰徽标 · 查看更多 »

格陵兰地理

格陵兰是世界最大岛屿,属于大陆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面积2,175,600平方公里(其中341,700 km² 为无冰雪覆盖, 1,833,900 km²为冰雪覆盖),由于面积庞大,常被称为格陵兰次大陆。全岛约五分之四地区处于北极圈之内。.

新!!: 格陵兰和格陵兰地理 · 查看更多 »

格陵兰音乐

格陵兰音乐主要是因纽特音樂和丹麦音樂的混合,还混有来自美国和英国的影响。最大的錄音公司是来自Sisimut镇的ULO,該公司是由Malik Hoegh和Karsten Sommer创立的。ULO发行了格陵兰摇滚乐乐团,如Sume;流行音樂歌手,如Rasmus Lyberth;嘻哈音乐成员,如弩克大队;以及因纽特音乐。现代格陵兰音乐的元素也被用在爵士音乐家Kristian Blak的音乐中。 格陵兰鼓手Hans Rosenberg把格陵兰音乐描述为 "definitely a rock country, both musically and literally" 丹麦王国外交部把所有格陵兰音樂,除了鼓舞外,描述為受外来风格影响。.

新!!: 格陵兰和格陵兰音乐 · 查看更多 »

格陵兰行政区划

格陵兰從2009年1月1日起划分为四个市:库雅雷克(Kujalleq)、卡苏伊特萨普(Qaasuitsup)、凯克卡塔(Qeqqata)及瑟莫苏克(Sermersooq)。东北格陵兰国家公园和图勒空军基地(Pituffik)是非建制地区,不属于任何市。.

新!!: 格陵兰和格陵兰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格陵兰议会

格陵兰议会(Kalaallit Nunaanni Inatsisartut;Grønlands Landsting)是丹麦海外领地格陵兰的立法机关。议会实行一院制,由31名议员组成。每届议会任期4年。现任议长是“前进”党的Lars Emil Johansen。 Category:格陵兰政治 Category:各国立法机构.

新!!: 格陵兰和格陵兰议会 · 查看更多 »

格陵兰语

格陵兰语(Kalaallisut)是因纽特語的一種,属于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主要在格陵兰西部流通,与其他因纽特语以及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其他原住民语言相近。 格陵兰有3种因紐特語言:.

新!!: 格陵兰和格陵兰语 · 查看更多 »

格陵兰足球协会

格陵蘭足球協會是專門管轄格陵蘭足球事務的組織。該組織成立於1971年,其總部設在當地的首府努克。由於格陵蘭並不是主權國家,且格陵蘭島的永久凍土使其無法維持天然草坪。因此格陵蘭足球協會並不能加入國際足協和歐洲足協、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足球協會,但直布羅陀成功加入歐洲足聯和及後的國際足聯後,格陵蘭可能是下一個嘗試加入的成員國。。但它是NF-會議的成員。.

新!!: 格陵兰和格陵兰足球协会 · 查看更多 »

格陵兰足球代表队

格陵兰足球代表队是格陵兰足球协会下的足球代表队。格陵兰不是国际足联(FIFA)的成员,所以没有资格进入世界杯或其他认可的赛事。格陵兰的大多数比赛是对阵法罗群岛和冰岛。.

新!!: 格陵兰和格陵兰足球代表队 · 查看更多 »

格陵兰条约

格陵兰条约(Greenland Treaty)是欧洲各共同体各成员国关于格陵兰退出欧洲各共同体的协议。在此之前的1982年格陵兰公投中已经决定退出欧洲各共同体。该条约于1985年1月1日正式生效,1985年2月1日格陵兰正式从欧洲各共同体中退出。该条约安排了格陵兰的退出并修正了欧洲各共同体的早期条约。因此,它是欧盟的宪法基础的一个组成部分。格陵兰在取得自治权利后作出退出的决定以保证格陵兰在其捕捞水域的权利并限制外来影响。.

新!!: 格陵兰和格陵兰条约 · 查看更多 »

格陵兰海

格陵兰海是北冰洋和北大西洋交界的一个海域,是挪威海的一部分。位于格陵兰、斯瓦尔巴群岛、扬马延岛和冰岛之间。平均水深为1,450米,最大深度为5,600米,面积约1,205,000平方公里。.

新!!: 格陵兰和格陵兰海 · 查看更多 »

格陵兰总理

格陵兰总理(Naalakkersuisut siulittaasuat、Landsstyreformand、Prime Minister of Greenland),格陵兰自治政府的首長,初代总理乔纳森·莫兹菲特於1979年格陵兰获得自治权时开始就任。.

新!!: 格陵兰和格陵兰总理 · 查看更多 »

格陵蘭廣播公司

格陵蘭廣播公司(Kalaallit Nunaata Radioa / KNR)是格陵蘭的國家公共廣播公司,於1958年成立。該公司擁有電視頻道和廣播頻率各一個,使用格陵蘭語和丹麥語廣播。.

新!!: 格陵兰和格陵蘭廣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格陵蘭冰原

格陵蘭冰原是覆蓋著格陵蘭近80%,約171萬平方公里的大片冰原。這是全球第二大的冰原,僅次於南極冰原。格陵蘭冰原的南北方向長2400公里,最闊達1100公里,位於更北邊的北緯77°。冰的平均海拔高2135米。 冰一般厚於2公里,最厚點多於3公里。這並非格陵蘭唯一的冰塊,亦有獨立的冰川及冰蓋,覆蓋周邊的7.6-10萬平方公里。一些科學家相信全球暖化會將這冰原推向臨界點,並於幾百年內完全溶解。若整個冰原完全溶解,海平面就會上升7.2米。 大部份沿海城市都會被淹沒,細小的島嶼國家(如馬爾代夫)從此消失。 格陵蘭冰原的冰已有11萬年的歷史。 但是,一般相信格陵蘭冰原是於上新世晚期或更新世早期融合冰川及冰蓋而形成的。自上新世晚期就沒有再擴展,但在第一次大陸冰川作用就發展得非常快。 格陵蘭冰原巨大的冰塊將格陵蘭的中央部份壓下,接近到海平面的水平。周圍有山包圍冰原,限制了冰原的四圍。若冰都消失了,格陵蘭最有可能會變成群島,直至地殼均衡將地表重新推到海平面以上。冰原的最高海拔是位於南北兩面的崤。南崤高達海拔3000米,位於北緯63°–65°;北崤高達海拔3290米,位於北緯72°。兩個崤頂偏向於東方。冰原的冰並未到達海洋,所以沒有大型的冰架出現。大型的注出冰川流經山谷及格陵蘭周邊沖擦海洋,造成北大西洋的大量冰山。注出冰川中最著名的就是雅各布港冰河(Jakobshavn Isbræ),每日流動20-22米。 在冰原上,溫度比格陵蘭的其他地方要低。紀錄最低的全年平均氣溫為-31℃,是在北崤的中北部出現。南崤頂的氣溫則為-20℃。 於冬天,格陵蘭冰原呈清澈的藍綠色。夏天時,表面的冰會溶化,令冰看來是白色的。.

新!!: 格陵兰和格陵蘭冰原 · 查看更多 »

格陵蘭犬

格陵蘭犬(英文:Greenland Dog,別名格陵蘭哈士奇,Greenland Husky)是一種大型的哈士奇犬,主要作為一種用於狩獵北極熊和海豹的雪橇犬。 這種古老的犬種相信是第一批來到格陵蘭的因紐特人帶來的狗的後代。.

新!!: 格陵兰和格陵蘭犬 · 查看更多 »

格陵蘭西殖民地

格陵蘭西殖民地(Vestribyggð)是大約於985年從冰島移居格陵蘭,從事農耕的諾爾斯人建立的兩個主要殖民地中較小的一個(另一個較大的是格陵蘭東殖民地)。.

新!!: 格陵兰和格陵蘭西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格陵蘭航空

格陵蘭航空是位於格陵蘭首府努克的航空公司,多數的航線為聯絡格陵蘭各都市的服務,也有飛往哥本哈根的航班,此外也經營格陵蘭全土的包機、搜索、醫療運送和救難服務。.

新!!: 格陵兰和格陵蘭航空 · 查看更多 »

格陵蘭自殺問題

自殺在格陵蘭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根據政府統計,在格陵蘭每5個人(有些研究指出則是每4個人)中即有1個人在人生當中具有自殺的念頭。就此,格陵蘭政府推出了許多政策,務求降低格陵蘭人的自殺率。.

新!!: 格陵兰和格陵蘭自殺問題 · 查看更多 »

格陵蘭自治公投

格陵蘭自治公投,於2008年11月25日舉行,就是否擴大自治權進行公民投票。公投案於當年1月2日由格陵蘭總理漢斯·埃諾克森提出,1月7日,由於部分民主黨人的批評,埃諾克森澄清公投「與獨立無關」。公投最終以72%的投票率和75.5%的贊成率大比數通過(其中首府努克的贊成率為63%)。.

新!!: 格陵兰和格陵蘭自治公投 · 查看更多 »

格陵蘭東殖民地

格陵蘭東殖民地(Eystribygð,Eystribyggð)是諾爾斯人在格陵蘭建立的三個殖民地(另外兩個是格陵蘭西殖民地和)中第一個成立的,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個。.

新!!: 格陵兰和格陵蘭東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格陵蘭望遠鏡

格陵蘭望遠鏡(Greenland Telescope)是一座電波天文望遠鏡,也是臺灣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主導的一項國際合作計畫之簡稱,2011年該所及其合作成員機構史密松天文物理台、美國國家電波天文臺、海斯塔克天文臺共同向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提出申請而取得該電波天文望遠鏡的使用權,最初計畫即預定將之部署於格陵蘭島上,興建過程中許多精密儀器設備是由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製作,於2018年完成,成為全球第一座位於北極圈內的重要天文觀測站。發起該計畫的中研院院士賀曾樸表示,在本項計畫中,臺灣除了樹立在北極圈設立第一個次毫米波天文觀測站的里程碑以外,且ALMA原型望遠鏡經過改裝後,解析力成為原型機的一千倍,足以證明「台灣可以跟國際競爭,做到世界級水準」。 最初,中研院天文所將該計畫命名為特長基線干涉儀計畫(英文名:VLBI),2012年更名為格陵蘭望遠鏡*與次毫米波特長基線干涉儀計畫。目前名為「格陵蘭望遠鏡」的該碟型望遠鏡原為ALMA原型天線之一(屬「北美機型」,由ALMA北美團隊設計製造),口徑為12米,2012至2015年間改裝為適合極地氣候使用後,2016至2017年間獲拆解、船運送抵格陵蘭,於2017年7月,在格陵蘭島上圖勒港口附近再度組裝完成,同年12月開始一系列在圖勒附近的平地觀測:12月25日在86GHz頻段試觀測成功,2018年1月在230GHz頻段對獵戶座KL星觀測,取得CO譜線,最終目標是在海拔高度3200公尺的「峰頂基地」(為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所有)運作,該處位於整個格陵蘭冰層之最高點,是大氣條件極適合次毫米波觀測的地點。為了適應零下71度的低溫,望遠鏡必須透過調整結構和材質等方式改裝,這部分升級望遠鏡天線的技術皆由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提供。 格陵蘭望遠鏡重要觀測目標之一為M87星系的超大質量黑洞,近期已成功加入事件視界望遠鏡及其他全球特長基線干涉陣列,共同觀測了黑洞,同時在該觀測計畫期間也已確定位於北極的格陵蘭望遠鏡與位於南美洲智利的ALMA望遠鏡連線成功,形成了地球上南北向最長的基線,將近10,000公里之長,這麼長的基線對提高次毫米波段解析力極有貢獻,且獲益最大者是ALMA望遠鏡(由於南北向之故)。除了「觀測M87星系中心黑洞陰影」以外,格陵蘭望遠鏡的科學目標還包括「觀測緊鄰於超大質量黑洞之噴流、吸積盤最內側區域」、以探討相對論性噴流、精確地取得黑洞自旋、黑洞質量等,在天文物理上,這些是黑洞相關研究很重要之參數。 根據事件視界望遠鏡網站敘述,以普通刮鬍刀刃面厚度(約400奈米)為例,若欲將刀片厚度換算為天文長度單位「角分」,手持一刀片,於約一手臂長度往天空方向目視此刀片,則此厚度在天空中約等於0.5角分,而事件視界望遠鏡的角解析力能觀測到較此刀片厚度細線更細百萬倍的物體。藉由南北向更長基線的取得,格陵蘭望遠鏡也使事件視界望遠鏡解析力更加提升,讓這個洲際連線的干涉陣列延展到北極圈,成為探索宇宙更強大的工具。 除了加入干涉陣列以外,也能以單碟模式從事高頻次毫米波觀測研究,跨入新興的"THz波段"領域。THz波在天文學上,過去,因測量工具技術限制,未能得充分探討,現今則新材料及技術瓶頸已突破,按學界預期,未來數十年內針對此議題將產出豐富探討,因此,作為「第一代地面型THz波望遠鏡」的格陵蘭望遠鏡,對THz波段後續的研究方向,將提出重要參考。.

新!!: 格陵兰和格陵蘭望遠鏡 · 查看更多 »

格陵蘭旗幟

格陵蘭旗幟是一位格陵蘭原住民圖厄·基斯當臣(Thue Christiansen)設計的。在擊敗一面以北歐十字為基礎的設計後,於1985年6月21日啟用。 根據設計者的解釋,白色橫條代表佔當地土城面積80%的冰片和冰蓋,紅色橫條代表海洋。紅色半圓代表太陽,白色半圓象徵冰山。整個畫面令人聯想到夕陽西下,太陽的影子投射在海面上。 本旗在格陵蘭語被稱為Erfalasorput(我們的旗幟),另外Aappalaartoq(紅旗)可以指本旗或丹麥國旗。.

新!!: 格陵兰和格陵蘭旗幟 · 查看更多 »

格林蘭

#重定向 格陵兰.

新!!: 格陵兰和格林蘭 · 查看更多 »

條紋平鮋

條紋平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平鮋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瀕危保育類動物,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北大西洋加拿大聖羅倫斯灣至新斯科細亞省;東北大西洋冰島及格陵蘭西部海域,棲息深度70-592公尺,體長可達30公分,幼魚棲息在砂泥底質、岩石底質淺水域,成群活動,以磷蝦、軟體動物等為食,稚魚棲息在礫石底層水域,卵胎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條紋平鮋 · 查看更多 »

條狀鐵層

條狀鐵層(Banded Iron Formation,簡稱BIF),又名帶狀鐵礦層、條帶狀鐵礦,是一类岩石的名稱,它包含了鐵的氧化物、硫化物、碳酸鹽類礦物以及燧石,並以條狀互層的方式出露,因而得名。這種岩石的形成時間大部分都老於二十億年,也就是太古宙的時期,屬於綠岩帶(Greenstone Belt)的一类,為地球上古老的沉積岩。.

新!!: 格陵兰和條狀鐵層 · 查看更多 »

棘螈

棘螈(學名Acanthostega),又名棘魚石螈,是一種已滅絕的四足總綱動物,体长约0.6米,是最初有明顯四肢的脊椎動物。牠出現於約3億6000萬年前的上泥盆紀,是肉鰭魚類與第一種能在陸地上行走的四足動物的中間體。.

新!!: 格陵兰和棘螈 · 查看更多 »

植村直己

植村直己(),日本男冒險家。.

新!!: 格陵兰和植村直己 · 查看更多 »

極地

地球的極地為於地球兩極附近的地區(緯度66.5°以上)。北極和南極為其中心地;北極的北冰洋和南極的南極大陸皆被大量的冰層包圍。現時位於兩極的海冰正因人為全球暖化而在溶化。.

新!!: 格陵兰和極地 · 查看更多 »

極地擬杜父魚

極地擬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隱棘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北極圈至東北大西洋格陵蘭北部、挪威、喀拉海海域,棲息深度300-700公尺,體長可達19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極地擬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構成國

構成國(constituent country)是某些国家的官方用語,意指一個國家作為一個更大的政治實體的組成部分。「構成國」這一詞並沒有法律定義,僅在不同的場合按上文下理和照字面解釋,例如一個作為聯邦、邦聯或共主邦聯一分子的國家。 構成國雖然和联邦制或邦联制下轄的「邦」或「州」很類似,但是實際上其地位不一定跟「邦」或「州」相同。後者是具有相當獨立地位的政治實體,有自己的州憲法,只要內容不違反聯邦憲法,則其行政立法聯邦政府無權干涉;但以英國的構成國為例,雖然其各自有特殊文化、政治地位,也有相當程度的自治權,但實際上英國仍為一单一制國家,各構成國並沒有獲得联邦制裡的「州」的地位。.

新!!: 格陵兰和構成國 · 查看更多 »

機動戰士GUNDAM 00 登場國家及組織列表

本條目記錄《機動戰士GUNDAM 00》及其外傳中登場的國家及組織。.

新!!: 格陵兰和機動戰士GUNDAM 00 登場國家及組織列表 · 查看更多 »

欧登塞

欧登塞(丹麦语:Odense)是丹麦第三大城市,也是丹麦第二大岛菲英岛的首府。1970年之前归欧登塞省管辖,1970年到2006年底划归菲英省,2007年1月1日起划入新成立的南丹麦区。2007年1月1日,欧登塞市共有人口186,745人。 欧登塞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到日德兰半岛之间,是哥本哈根通往日德兰半岛的必经之地。在1998年大贝尔特桥通车之前,从西兰岛到菲英岛之间只能通过摆渡。大贝尔特桥是世界上第二长悬索桥,1997年铁路通车,1998年公路也随后建成。大桥落成后,从哥本哈根到欧登塞仅需75分钟。.

新!!: 格陵兰和欧登塞 · 查看更多 »

欧洲和北美洲世界遗产列表

本列表目前列出50个国家的世界遗产。 在这个列表中,代表文化遗产,代表自然遗产,代表双重遗产。 国家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顺序排列,基本上按照国家英文/法文名称的首字母排列;個別国家的遗产项目按照列入世界遗产的时间顺序排列,但由于官方列表的排列顺序时有变化,所以可能与官方排列顺序不一致。 说明: 依照,世界遗产所在地区共分为五类:.

新!!: 格陵兰和欧洲和北美洲世界遗产列表 · 查看更多 »

欧洲国家人口数量列表

下面所示的是欧洲国家及其属地的人口数量列表与地图,所有的数据都是最新的,并且包括了跨洲的国家,其中人口单位为千人: (希) --> 直布罗陀 (英) --> --> 2,640 --> 加拿大 --> 格陵兰(丹) --> 亚得里亚海 --> 波罗的海 --> 斯卡格拉克海峡 --> 利古里亚海 --> 另外,还有一些位于欧洲的地区宣布了独立,并且在未获得国际普遍承认的情况下以国家实体存在并进行运作,他们包括: 科索沃已获48个联合国成员国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获得了俄罗斯、尼加拉瓜和委内瑞拉的承认,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只获得了土耳其的承认。而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以及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未获任何国际承认。.

新!!: 格陵兰和欧洲国家人口数量列表 · 查看更多 »

欧洲国家互联网用户数列表

以下是2008年欧洲各国互联网用户数示意图和列表: (希) --> 直布罗陀 (英) --> (土) --> 2,640 --> 加拿大 --> 格陵兰(丹) --> 亚得里亚海 --> 波罗的海 --> 斯卡格拉克海峡 --> 利古里亚海海 -->.

新!!: 格陵兰和欧洲国家互联网用户数列表 · 查看更多 »

欧洲联盟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Union européenne;Europäische Union),简称欧盟(EU;UE;EU),是根据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也称《欧洲联盟条约》)所建立的政治经济联盟,現拥有28個成员国,正式官方语言有24种。規範歐盟的條約經過多次修訂,目前歐盟的運作方式依照《里斯本條約》。政治上所有成員國均為議會民主國家(2008年《經濟學人》民主狀態調查);经济上為仅次于以美国為首的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德国、法国及意大利為歐盟三大核心成員國;軍事上絕大多數歐盟成員國均為北大西洋公約组织成員。 歐盟的歷史可追溯至1952年建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當時只有六個成員國。1958年又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統合在歐洲各共同體之下,1993年又統合在歐洲聯盟之下,欧盟已经漸漸地从贸易实体转变成经济和政治联盟。同時,歐洲經濟共同體和後來的歐盟在1973年至2013年期間進行了八次擴大,成員國從6個增至28個。起初推動歐盟建立的動機,是渴望重建二戰后损失惨重的欧洲,以及擔憂欧洲會再度陷入战争泥潭。 歐盟的主要機構有歐洲理事會(成員國家首腦組成)、欧盟理事会(成員國家部長組成的欧盟的上議院)、欧盟委员会(欧盟的行政机构)、歐洲議會(欧盟的眾議院,唯一的直接民選機構)、歐洲法院、歐洲中央銀行等。此外,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也在歐洲共同體的管轄範圍之內,但在法律上是獨立於歐盟的國際組織。 歐元由28個成員國中的19個採納為流通貨幣;《申根條約》取消了部分成員國之間的邊境管制,目前已有22個歐盟成員國和4個非成員國實施。 目前欧盟的主要议题有英國脫歐、欧盟的扩大、落實《里斯本條約》、全球暖化問題、非歐元區成員國加入欧元区、主權債務危機、移民危機等。 2012年10月12日,歐盟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新!!: 格陵兰和欧洲联盟 · 查看更多 »

欧洲联盟历史

歐洲聯盟是一個涵蓋大部分歐洲大陸的地緣政治實體。其成立是以數個條約為基礎。歐盟經歷多次擴張,從原來的6個成員國擴展到現今的28個成員國。 歐盟的起源可追溯至後二戰時代,特別是1951年依據舒曼計劃在巴黎創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或是根據《羅馬條約》成立的歐洲經濟共同體。這兩個共同體都在1993年併入歐洲聯盟。.

新!!: 格陵兰和欧洲联盟历史 · 查看更多 »

欧洲联盟成员国

欧洲联盟成员国是根据《欧洲联盟条约》,自愿加入欧洲联盟的国家。和一般的国际组织不同,作为欧盟的成员国,要遵守共同制定的统一法律;但和联邦制的国家(如美国)又不同,每个成员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如自行决定外交政策、有自己的军队等。 截至2013年7月1日,欧盟共有28个成员国。1957年创立欧盟的核心成员有6个国家,其他国家是先后加入的。要加入欧盟,必须达到哥本哈根标准所要求的政治和经济条件,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民主、自由市场的政府,有相应的自由制度、成文的法律;申请国还必须承认欧盟已经存在的法律,并得到已经存在的成员国同意。 成员国的大小、富裕程度、政治体系都不尽相同,但都享有同等的权利;但在有些问题的投票过程,人口多的大国可能享有较多的投票权。到2016年为止,没有任何国家正式退出欧盟,虽然英国于2016年6月24日举行公投做出了退出欧盟的决定,但是在经过正式谈判前,英国依然是欧盟的一员。.

新!!: 格陵兰和欧洲联盟成员国 · 查看更多 »

欧洲联盟扩大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最早有6个成员国,目前已有28个国家加入。拟加入欧盟的国家必须符合欧盟的哥本哈根标准,并且在政治和经济上达到欧盟的要求。.

新!!: 格陵兰和欧洲联盟扩大 · 查看更多 »

欧洲西部夏令时间

欧洲西部夏令时间(Western European Summer Time,缩写WEST),是欧洲西部时间的夏令时,比世界标准时间早一个小时。它被以下国家和地区采用:.

新!!: 格陵兰和欧洲西部夏令时间 · 查看更多 »

欧洲西部时间

欧洲西部时间(Western European Time,缩写WET)和世界标准时间(UTC)相同。它被欧洲西部和西北部国家采用.

新!!: 格陵兰和欧洲西部时间 · 查看更多 »

歐歌鶇

歐歌鶇(學名:Turdus philomelos)是一種分佈在歐亞大陸的鶇屬鳥類,上身呈褪色,下身呈奶白色或淺黃色,有黑色斑點。牠們歌聲獨特,常見於詩歌。 歐歌鶇在森林、花園和公園繁殖。牠們會在樹上以泥築巢,每次會生4-5顆蛋。牠們是雜食性的,懂得利用石頭作為鐵砧攻擊蝸牛。牠們就像其他雀形目般受體內、外的寄生蟲侵襲,且易被貓和猛禽捕食。 有一部份的歐歌鶇是候鳥,會飛到南歐、北非及中東過冬。牠們也有被引進到新西蘭及澳洲。牠們雖然並非瀕危,但在歐洲部份地區的數量大幅減少,可能是與種植業的改變有關。.

新!!: 格陵兰和歐歌鶇 · 查看更多 »

歐洲國家和地區列表

以下是位於歐洲的國家及海外領土列表,當中包括名稱、國旗、首都、貨幣、官方語言、面積 、人口、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以及地圖(屬地以淺藍色背景顯示、未被普遍承認的國家以綠色顯示)。.

新!!: 格陵兰和歐洲國家和地區列表 · 查看更多 »

歐洲聯盟基本條約

歐洲聯盟諸條約(英語:Treaties of the European Union)為一系列於歐盟成員國間所締結的國際條約,這些條約為歐盟中具有如同憲法地位的根本規範。依據這些條約,創設了許多歐盟機構,另外也規範了這些機構的職權、程序和義務。歐盟所有的行為都不能超出這些條約所授予的權力範圍,且關於這些條約的修正必須要由每一個條約簽署國批准。.

新!!: 格陵兰和歐洲聯盟基本條約 · 查看更多 »

歐洲聯盟特別領域

有數個歐洲聯盟成員國屬下的特別領域,因過往原因,獲得歐盟的特殊地位。 每領域而定的地位廣泛由行使次級政策,以至有限到包含歐盟政策權利。 現時大部份歐盟特別領域仍然獲享與歐盟一系列的特殊關係。.

新!!: 格陵兰和歐洲聯盟特別領域 · 查看更多 »

歐洲LGBT權益

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與跨性別者(LGBT)在歐洲的權益受到歐洲聯盟與多國法律的保障。全球23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中,有14個在歐洲,同時英國的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與丹麥屬地格陵蘭也已經先後通過同性婚姻法,另有12個歐洲國家已承認民事結合或透過其它形式承認同性結合。儘管歐洲自羅馬帝國後期開始有一段很長的同性戀迫害歷史,但自20世紀中葉以來,歐洲各國陸續保障LGBT權益,是各大洲中對LGBT人士最友善的一洲。 但即便是對待LGBT人士相對友善的一洲,不少歐洲地區對於同性戀的看法依舊很保守,包括東歐、巴爾幹部分國家;教廷、俄羅斯和一些從前蘇聯獨立出來的共和國等地無法像西歐或北歐民眾那樣相對開放的對待同性戀人士,捷克、匈牙利、克羅埃西亞、愛沙尼亞、賽普勒斯、斯洛維尼亞和希臘是少數有制定法律保障同性戀權利的巴爾幹和東歐國家,不過除希臘外,東歐國家不少是在共產党统治時期立法,而在共產党统治结束后,新的民主政府趨向保守,東歐各國對於同性戀權利並不如西歐或北歐那般重視,同時近年來部分東歐國家對於LGBT的權益出現了衰退的現象,匈牙利和克羅埃西亞近期都通過修憲不承認同性婚姻,波蘭、俄羅斯和立陶宛也通過法律禁止向未成年人宣導有關同性戀的任何訊息等同壓縮該國LGBT的權益。但也有例外,阿爾巴尼亞昔日共產時期進行、捍衛各種同性戀行為是屬於違法且需要監禁,不過民主化後新政府逐漸為LGBT權利制定多項法律保障,而現任阿爾巴尼亞總理埃迪·拉馬更表示支持LGBT權利,該國的年青人較其他年齡層為接納同性戀者。另一方面,在歐洲各國人數日漸眾多的穆斯林及移民社群也幾乎非常排斥同性戀人士,成為另一問題。.

新!!: 格陵兰和歐洲LGBT權益 · 查看更多 »

歐洲政治

欧洲政治主要探讨欧洲大陆上政治的持续发展,在这个话题上,欧洲比任何其他大洲都来得具体,因为它牵涉到众多因素。例如,区域内各个民族国家悠久的历史,以及在当代形势下不断推进的欧洲各国间的政治统一。 现时的欧洲政治可以追溯到所有在这个大陆上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同样的,地理、经济以及文化也同样对现今欧洲的政治轮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自铁幕降下及东欧剧变以来,当代欧洲政治主要由欧洲联盟占据主导地位。冷战以后,欧盟的持续东扩已经囊括了不少原先东方集团的国家,而截至2013年,欧盟成员国的总数则已经达到了28个。其中在2016年,英國經全民公投後決定退出歐盟,但具体退出程序仍未正式开始。.

新!!: 格陵兰和歐洲政治 · 查看更多 »

殖民主义

殖民主義是指一個國家寻求或取得另外一地或其人民的行政权力的一种政策。殖民主义通常包含了殖民者与殖民地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而往往这些各种不平等关系的建立,是由于被殖民者对现代社会组织和架构的无知造成的。殖民主义这个词通常是指殖民者与未开发文明的土著人民之间的关系。.

新!!: 格陵兰和殖民主义 · 查看更多 »

殖民地

殖民地(旧称植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力,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非宗主國本土的地区。广义的殖民地还包括虽然拥有行政机关、军队等国家机构,但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别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卫星国和保护国,以及委任统治地、托管地,以及殖民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海外领地”、“附属地”、“海外省”等。 殖民地的特色是宗主國的文化、經濟等綜合實力皆優於被殖民地的地區;宗主國通過向殖民地輸出文化、資本、技術,進行建設,控制殖民地区。因此宗主國不会把首都迁入殖民地内,亦不会為了統治被殖民地区更改宗主國的制度。而是針對殖民地區打造合適的管理制度,為宗主國獲取資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大多数远离宗主国本土的海外殖民地都获得独立,旧有的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不复存在。 从殖民地的性质上来说,大致可分为拓殖型殖民地、资源掠夺型殖民地和商业殖民地三种主要类型,这三种殖民地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而顺次出现的。.

新!!: 格陵兰和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毛脚鵟

毛脚鵟(学名:Buteo lagopus)为鹰科鵟属的鸟类,又名--,它是一种生活在北方纬度比较高的地方的鸟类,几乎在所有环北冰洋陆地上均有出现,只有在格陵兰、冰岛和斯瓦尔巴群岛没有。 通常毛脚鵟分四个亚种,但是这些亚种之间的差异非常小。一般来说在欧亚大陆上的鸟越向东其羽毛的颜色越浅,体型越大。生活在全北区的亚种B.的体型最小,羽毛颜色最深。.

新!!: 格陵兰和毛脚鵟 · 查看更多 »

水鹨

水鹨(学名:Anthus spinoletta)又称冰鸡儿,为鶺鸰科鹨属的小型鸟类。.

新!!: 格陵兰和水鹨 · 查看更多 »

水怪

水怪(Sea monster,或称“海怪”以特指海洋中的水怪)是指生活在水里的神话传说和未知名的生物。普遍认为,在海中大约1000米深的地方,有许多大型未知生物,体长约在18-20米之间。 水怪形式多样,如龙、海蛇及长有多支手的怪物等。.

新!!: 格陵兰和水怪 · 查看更多 »

民族國家

民族国家(Nation state),一種國家的形式與意識型態,不只是一個政治及地理的單一實體,在文化與族群上也是一個完整共同體。乃歐洲在20世紀主導的現代性民族自决和自治概念及實踐。與歐洲在18及19世紀傳統帝國或王國不同,民族国家成員效忠的對象乃有共同認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體制,認同感的來源可以是傳統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創的政體。因此,從一個民族構成政體,或者由數個民族經同一共享的政體構成的國族,都是民族國家的可能结合型式。 民族国家是政體的一种形式;民族则是共同體的認同概念,其來源可以是共享的體制、文化、或族群。民族国家这个概念應此包括以公民民族主義及種族民族主義等不同的思維,主要取決於認同概念的形成要素。所謂的單一民族国家,所有公民共享同一价值、歷史、文化、或语言;不論是繼承前帝國/王國的統治範圍或者是當代全球化的移民現實來說,少有国家符合此類型。因此,當代民族国家常為多民族國家,而今日多元文化主義常用來形塑及爭取對體制的認同,而非民族,但按國家族群比例的多寡,一國對於外來移民的包容程度也會不同。.

新!!: 格陵兰和民族國家 · 查看更多 »

沙恩霍斯特號戰艦

沙恩霍斯特號战列舰(德語:Scharnhorst)是納粹德國海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一艘主力艦,也是沙恩霍斯特級的一號艦,艦種被劃分於戰鬥艦與戰鬥巡洋艦之間,本艦排水量超過31,500公噸,名字是取自普魯士將軍與軍事改革者—格哈德·馮·沙恩霍斯特,並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12月福克蘭島海戰沉沒的裝甲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沙恩霍斯特號經常與姐妹艦—格奈森瑙號一同前往海上作戰,並在1939年至1941年立下赫赫戰功。1943年12月,沙恩霍斯特號參與了德軍的東線行動去攻擊西方盟國援助蘇聯的北極船團。英國皇家海軍引領其他盟國海軍去圍剿沙恩霍斯特號,最後於北角海戰中將其擊沉。.

新!!: 格陵兰和沙恩霍斯特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波蜜果菜汁

波蜜果菜汁為台灣本土生產的有名果菜汁之一。由久津實業生產、久津實業創辦人陳忠義發明,1975年上市,為久津實業之主要飲料品牌,廣告標語「均衡一下」深植人心,也為台灣消費者所熟悉的老品牌飲料商品之一。.

新!!: 格陵兰和波蜜果菜汁 · 查看更多 »

法國航空

法國航空(Air France)简称法航,是一家法國的航空公司,是法荷航集团旗下子公司,总部位于巴黎夏尔·戴高乐国际机场,同時也是法國國家航空公司。.

新!!: 格陵兰和法國航空 · 查看更多 »

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

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Земля Франца-Иосифа),是俄罗斯在北冰洋中的一座群岛,由191个冰封岛屿组成,面积16134平方公里。又名弗朗茨·约瑟夫群岛。 该群岛位于斯瓦尔巴群岛以东,属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管辖,但均为无人岛。该群岛1873年被奥匈帝国探险家发现,并以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之名命名,并成为奥匈帝国的海外领地,曾计划像格陵兰一样安排移民。但尚在初始阶段奥匈帝国就解体了。1926年,苏联确认对其的主权。虽然位置偏远但地下有大量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現時俄羅斯聯邦已在島上建立「三葉草基地」,以準備將來在這裡開採這些天然資源。.

新!!: 格陵兰和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 · 查看更多 »

法国航空66号班机事故

2017年9月30日,法国航空66号班机由法国巴黎飞往美国洛杉矶。飞至格陵兰西面空域时,右侧一台发动机的整流罩等突然爆裂,机件暴露空气之中。飞行员紧急转飞加拿大迫降。机上共496名乘客和24名机组成员无伤亡报告。这是空中客车A380型客机继澳洲航空32號班機事故后涉及的第二次类似事故。.

新!!: 格陵兰和法国航空66号班机事故 · 查看更多 »

法羅群島捕鯨活動

法羅群島捕鯨活動(法羅語:grindadráp,意思就是「磨難」)以海豚驅獵的形式,迫使長肢領航鯨(又名巨頭鯨,Globicephala melaena)擱淺進而得以將之宰殺,與日本的捕鯨及加拿大的捕獵海豹活動齊名。這項活動打從諾曼人首次在法羅群島殖民就已存在,因此可被視為是。捕鯨活動由法羅群島當地的政府監管,每年主要在夏季時會有約 800 頭長肢領航鯨與數頭遭到宰殺,法羅群島捕鯨活動僅維持在社區層面而非商業性的,僅有熟練操作金屬魚刀的漁民才能夠參與。然後捕鯨起先並沒有此項限制,由於不斷受到動物保護團體的抗議,島上居民才會希望藉由提升屠宰技術可以使這項活動看起來比以前更加人道。因此在2015時頒布了新的法令,要求所有捕鯨者都必須事先參與課程,學習如何正確地使用金屬魚刀宰殺領航鯨。當捕鯨活動開始時,當地人與警方有權利將其他民眾驅離現場,之後獵人會開船在鯨群後面驅趕,驅使牠們前往海灣或是峽灣口。然而並不是所有海灣都適合捕鯨,因此只有部分海灣會有捕鯨活動發生。 許多法羅群島的居民將食用鯨魚肉視為是他們的生活文化,然而許多動物保護團體認為這項活動是很殘忍而非必要的。在2008年11月時,Høgni Debes Joensen(當時法羅群島上的首席醫療官)與 Pál Weihe(科學家)寫信建議法羅群島地方政府,因為領航鯨其肉與脂肪含有高劑量的水銀、多氯聯苯、滴滴涕殘留,不再屬於適合人類食用的食物,但是之後當地政府並未因此而禁止捕鯨活動。在2011年7月1日,法羅群島的農業食品獸醫局提出了食用領航鯨肉與脂肪的安全標準,此標準比起首席醫療官的提議寬鬆許多。該標準建議一個月最多僅有一餐可食用領航鯨的肉或脂肪,並且針對年輕女性、孕婦與哺乳期婦女有特別規範。 在 2002 至 2009 年期間,鯨肉中多氯聯苯的含量已經下降了75%、滴滴涕含量下降了70%而水銀含量也有下降。.

新!!: 格陵兰和法羅群島捕鯨活動 · 查看更多 »

法韦尔角

法韦尔角(丹麦语:Kap Farvel),又称费尔韦尔角(英语:Cape Farewell)是格陵兰最南部的一个海岬,面向拉布拉多海。法韦尔角位于,是纳诺塔利克的一部分。.

新!!: 格陵兰和法韦尔角 · 查看更多 »

泛種論

泛種論,或稱胚種論、宇宙撒種說(Panspermia,πανσπερμία ),是一種假說,猜想各種形態的微生物存在於全宇宙,並藉著流星、小行星與彗星散播、繁衍。 在泛種論相關的假說裡,生命可以在宇宙中移動、存活,是一些行星遭到撞擊後,彈射到宇宙中,夾帶類似嗜極生物的细菌之類生命體的殘骸。這些生命隨著殘骸移動到其他行星或原行星盤前可能會進入類似休眠的状态,完全靜止活動。當這些生命進入適合生存的行星,牠們便會開始活動並啟動進化這是一種泛種論的變體,稱為「死亡胚種論」(necropanspermia),出自於天文學家保羅·威森(Paul Wesson)的論述:「有機體在到達銀河系的新家前技術性進入死去、復活,無論如何,這是可能的。」 。泛種論並未解釋生命的起源,它只是說明了維持生命存續的可能。.

新!!: 格陵兰和泛種論 · 查看更多 »

泛斯堪的納維亞主義

斯堪的纳维亚主义,或称泛斯堪的纳维亚主义.

新!!: 格陵兰和泛斯堪的納維亞主義 · 查看更多 »

洪水來臨前

《洪水來臨前》(Before the Flood)是一部由奧斯卡獎製作人費舍·斯蒂文斯所導演、與奧斯卡影帝、聯合國和平使者李奧納多·狄卡皮歐花了三年多的時間拍攝而成的記錄片,於2016年9月9日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中首播。片中揭露了地球在近世紀來的全球暖化現象,並以科學和人性的角度來分析其影響和可能的後果,目的是希望能喚起大眾意識。此片由多人通力製作而成,其中包含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表示他拍攝這部電影的原因是:「我們要拍一個影片、喚起大眾的急迫感,讓他們了解,大家可以透過什麼方式,來一起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用我們的選票表示,我們無法再容忍那些對現代科學、科學方法驗證出的真理視而不見的政治領導人....

新!!: 格陵兰和洪水來臨前 · 查看更多 »

洪成泽

洪成泽(韩语:홍성택,英语:Hong Sung Taek,1966年3月13日—),是韩国著名登山家、探险家、作家。 1994年徒步到达南极点,1995年珠穆朗玛登顶成功,在2005年成功到达北极点后,完成了地球三极点(北极点,南极点,珠穆朗玛峰)的挑战。之后有先后到达格陵兰北极圈末端(2011年), 以及穿越白令海峡(2012年),成为成功跨越世界五大极地的第一人。 现在以国家地理学会探险家的身份从事有关的活动,同时兼任韩国大学山岳联盟登山学校的校长。.

新!!: 格陵兰和洪成泽 · 查看更多 »

活跃的分离主义运动列表

本表列出了当前正在活动的为寻求民族自決、獨立建國或自主自治的分离主义运动。.

新!!: 格陵兰和活跃的分离主义运动列表 · 查看更多 »

渡鴉

渡鴉(學名:Corvus corax)是一種全身黑色的大型雀形目鴉屬鳥類,俗称为胖头鸟。分佈於北半球,是所有鴉科中分佈最廣泛的一類。目前已知有八個亞種,不同亞種之間在外表上只有些許不同,但在遺傳學上差異則較明顯。 渡鴉是最大的兩種烏鴉之一,可能與厚嘴渡鴉(C.

新!!: 格陵兰和渡鴉 · 查看更多 »

渥爾娃女巫

渥爾娃女巫(vǫlva,複數:vǫlur;völva,複數:völvur)是北歐異教中的一種巫覡宗教女預言家,是北歐神話中经常出現的人物形象。.

新!!: 格陵兰和渥爾娃女巫 · 查看更多 »

港海豹

港海豹(學名:Phoca vitulina)是分佈在北半球溫帶及極地海域的海豹。牠們出沒於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海岸水域,與及波羅的海及北海,是分佈最廣的鰭足類。 港海豹呈褐色、黃褐色或灰色,吻呈V狀。成年港海豹長1.85米及重132公斤。雌海豹比公海豹長壽,可以活到30-35歲,雄性的壽命為20-25歲。牠們只會留在熟悉的環境,一般都是陸上掠食者不能到達的岩石地區,且有足夠的魚類食物供應。公海豹會在水中為交配而打鬥,雌海豹會與較強壯的公海豹交配。每次只會生一胎,由雌海豹哺育。幼海豹出生後幾小時內就懂得游泳及潛水,生長速度很快。牠們身體上有鯨脂來保暖。 港海豹全球數量約為40-50萬隻,某些地區的亞種正在瀕危。捕獵海豹現已全面禁止。.

新!!: 格陵兰和港海豹 · 查看更多 »

湯氏擬杜父魚

湯氏擬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隱棘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深海魚類,分布於大西洋區,從冰島、格陵蘭北部至茅利塔尼亞西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00-1600公尺,體長可達43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格陵兰和湯氏擬杜父魚 · 查看更多 »

溫鹽環流

溫鹽環流(英文:thermohaline circulation、縮寫:THC),又稱深海洋流、「輸送洋流」、「深海環流」等,是一個依靠海水的溫度和鹽度驅動的全球洋流循環系統。這個系統的運作現況是,以風力驅動的海面水流如墨西哥灣暖流等將赤道的暖流帶往北大西洋,暖流在高緯度處被冷卻後下沉到海底,這些高密度的水接著流入洋盆南下前往其他的暖洋位加熱循環,一次溫鹽循環耗時大約1600年,在這個過程中洋流運輸的不單是能量(溫度 / 熱能),當中還包括地球固態及氣體資源等,不過溫鹽環流最受人類關注的是其全球恆溫的功能。溫鹽環流推測主要是由於北大西洋及南冰洋之間的鹽分及溫差對流而觸發的。.

新!!: 格陵兰和溫鹽環流 · 查看更多 »

漢斯·埃諾克森

汉斯·埃诺克森(Hans Enoksen,),格陵兰政治家,2002年至2009年间担任格陵兰总理。 埃诺克森1995年当选格陵兰议会议员,2001年出任前进党主席,次年12月率前进党赢得大选,出任格陵兰总理。任职格陵兰总理期间,他与工人党联合组阁,致力于从丹麦争取更大的自治权,以及提高美国租用图勒附近空军基地的租金。 2008年11月25日,埃诺克森发起的格陵兰自治公投以75.5%通过了扩大格陵兰自治权的决议。但是在2009年的大选中,埃诺克森败于工人党的库皮克·克雷斯特。埃诺克森宣布承认失败,并决定退出政坛返回家乡。 E.

新!!: 格陵兰和漢斯·埃諾克森 · 查看更多 »

挪威巨蟹

挪威巨蟹(學名Lithodes maja)是一種分佈在歐洲及北美洲寒冷水域的皇帝蟹。在整個挪威沿岸、不列顛群島、法羅群島、冰島、斯瓦爾巴群島及格陵蘭東南部都可以發現它們的蹤影。在加拿大,它們則分佈在紐芬蘭-拉布拉多。 挪威巨蟹的甲殼差不多呈圓形,闊約13-14厘米。整體呈褐色或橙色,表面有大刺覆蓋。它們棲息在柔軟及堅硬的海床,由水深幾米至800米不等。它們就像大部份皇帝蟹般,雌蟹是不對稱的,左邊腹部較右邊大,但也有一些是相反的。 挪威巨蟹的產卵率很低,故其數量因而受限,並不適合商業用途。.

新!!: 格陵兰和挪威巨蟹 · 查看更多 »

挪威歷史

挪威公元9世纪前后形成统一王国。13世纪进入全盛时期。 14世纪中叶开始衰落。1397年与丹麦、瑞典结成卡尔马联盟,受丹麦统治。1814年,丹麦把挪威割让给瑞典,换取西波美拉尼亚。1905年独立成为君主国,并选丹麦王子为国王,称哈康七世。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二次大战中被法西斯德国占领,吉斯林作为德国傀儡建立独裁政权,哈康国王及他的政府流亡英国。1945年获解放。1957年哈康七世逝世,其子即位,称奥拉夫五世。1949年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9年参加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新!!: 格陵兰和挪威歷史 · 查看更多 »

未來身份

《未來身份》為衛斯理系列的作品之一,編號112,作者倪匡,該小說於1998年11月1日出版。此書的前傳是《貝殼》,後傳是《移魂怪物》。.

新!!: 格陵兰和未來身份 · 查看更多 »

末次冰期

末次冰期(Last glacial period)是距今时间最近的一次冰期,发生于第四纪的更新世晚期,始於约11万年前,终於1.2万年前。 末次冰期内,各地冰盖亦曾出現数次的進退。冰退称为间冰段,格陵兰的冰芯钻探表明,过去十万年的末次冰期共有24个间冰段。 这一现象称作丹斯伽阿德-厄施格尔周期(Dansgaard–Oeschger event)。末次冰期的最盛期發生於約1.8萬年前。一般而言,全球冷卻及冰川前進的模式相似,但也有局部的分野,這使得很難以大洲來比較。 末次冰期有時又會被俗稱為「末冰河時期」,不過這並不正確。因為冰河時期(大冰期)是大部份地球被大冰原覆蓋的一段持续上千万年的地质历史时期。冰河时期由多个交替出现的冰期与间冰期组成。另一方面,冰期是指冰河時期內部,在两次間冰期之間的一段較寒冷的時期。故此,末次冰期的終末並非末次冰河時期的終末。末次冰期約於1萬年前完結,而末冰河時期的终结並未到來。几乎没有證據表明已经持续了数百萬年的“冰期-間冰期循環”已告终结。 末次冰期是現今冰河時期所知最多的時期,在北美洲、歐亞大陸北部、喜瑪拉雅山及其他結冰地區都有詳細的研究。在這段時期的結冰作用覆蓋了很多地區,主要都是在北半球,南半球則較少。傳統上按地理分佈,它們會有不同的名稱,包括菲沙冰期(北美洲的太平洋山脈)、派恩代爾冰期、威斯康辛冰期(北美洲中部)、Devensian(不列顛群島)、米德蘭冰期(愛爾蘭)、玉木冰期(阿爾卑斯山)、梅里達冰期(委內瑞拉)、威赫塞爾冰期(斯堪地那維亞及北歐)、維斯瓦冰期(中歐北部)、瓦爾代冰期(東歐)、濟浪卡冰期(西伯利亞)、米蘭科維奇冰期(智利)、大理亚冰期(中国)及奥蒂拉冰期(新西蘭)。 从人类考古学看,末次冰期发生于人类的旧石器时代与中石器时代。随着地球走出末次冰期,人类历史也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新!!: 格陵兰和末次冰期 · 查看更多 »

本性難移

《本性難移》是科幻小說家倪匡的作品之一,衛斯理系列115號。作者倪匡在小說中將人類的奴性、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忍術、醫學和科技連繫起來,是衛斯理系列中較為特別的一部。.

新!!: 格陵兰和本性難移 · 查看更多 »

月球環形山列表 (R-S)

这是月球环形山列表的一部份,此表列举出英文名称以字母R及S开头的环形山。.

新!!: 格陵兰和月球環形山列表 (R-S) · 查看更多 »

月神

月神是代表月亮或將月亮人格化的神。月神的傳說流傳於世界上許多古老民族之中。.

新!!: 格陵兰和月神 · 查看更多 »

成人年龄

成人年龄是属于在法律内,一种为了与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分清楚界限的其中一种定义。这是从按时间顺序排列来说,当未成年人到达了不再具有法律条文被认定为是儿童,并承担了他们的人、行动和决策实施控制,从而终止父母或监护人监护未成年人而受法律控制的责任。有很多国家把法定年龄都定义在18岁的年龄阶段。其中,“法定年龄”的“法定”二字指的是满足或超过该周岁的年龄,与未成年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在某些国家内的部分法律,可能不会使用“法定年龄”此术语来制定这样赐予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年龄地段的法律地位。其中,法定年龄是固定的观念和准则,然而这一个观念不一定代表一个人的真实心理会导致成熟。虽然一个人到达合法年龄时,能享受任何权利或义务,但这些权利或义务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法律限制(不是无政府状态)。例如参选什么高等职位的权利,都是有设定年龄的限制。.

新!!: 格陵兰和成人年龄 · 查看更多 »

戰後新世界地圖綱要

《戰後新世界地圖綱要》(Outline of the Post-War New World Map)是一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佈的地圖。.

新!!: 格陵兰和戰後新世界地圖綱要 · 查看更多 »

戰國風雲 公元2210

戰國風雲 公元2210(英文:Risk 2210 A.D.)是由孩之寶旗下的Avalon Hill於2011年發行是一種图版游戏上的戰棋。戰國風雲 公元2210是基於原本的戰國風雲遊戲並加插很多額外元素,如新領土、核區等。 於2002年, 戰國風雲 公元2210贏得「Origins大獎」的2001年度最佳科幻圖版遊戲.

新!!: 格陵兰和戰國風雲 公元2210 · 查看更多 »

海峽列表

本條目依照地理方式列出世界各地的海峽列表:.

新!!: 格陵兰和海峽列表 · 查看更多 »

海底熱泉

海底熱泉(hydrothermal vent)亦作海底熱液系統(Submarine Hydrothermal System),是從海底噴出經由地熱加熱過的水及其裂縫噴發口。通常發現於火山活動頻發、大陸板塊移動的地區及海盆、熱點附近。常見陸地類型為溫泉、火山噴氣孔和間歇泉。在海底常會形成海底煙柱,相對於同樣深度的其他海底地區,海底熱泉附近通常生物更為繁盛,它們倚靠分解熱泉中流出的礦物質為食。化能合成細菌和古生菌形成了此處食物鏈的最底層,支持着多樣化生物,包括巨型管蟲、一些蛤蜊和節肢動物的生存。活躍的海底熱泉还被認為存在於木星的衛星木衛二上,火星上可能还有古代的深海热泉。.

新!!: 格陵兰和海底熱泉 · 查看更多 »

海鸚

海鸚,又名海鸚鵡,即海鸚屬(Fratercula)鳥類。牠們是遠洋海鳥,會潛入水中覓食。牠們會一大群的在懸崖或島嶼上繁殖,並會在石縫間或泥土中築巢。其下的花魁鳥及角海鸚都是分佈在北太平洋,而北極海鸚則分佈在北大西洋。在冰島上,就住有約1000萬隻北極海鸚。http://www.xtreme.is/safnahus/?p.

新!!: 格陵兰和海鸚 · 查看更多 »

海门林纳

海门林纳(Hämeenlinna,Tavastehus)是原南芬兰省的首府,它隶属于坎塔海梅区,地处赫尔辛基(98公里)和坦佩雷(75公里)中间的位置。 城市的名字源自坐落在该市的中世纪建筑海梅城堡(Hämeen linna)。.

新!!: 格陵兰和海门林纳 · 查看更多 »

斯堪的纳维亚

--(丹麥語、瑞典語:Skandinavien,挪威語:Skandinavia,薩米語:Skadesi-suolu、Skandinavía),又譯--,在地理上是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包括挪威和瑞典,文化与政治上則包含丹麦。這些國家互相視對方屬於斯堪的纳维亚,雖然政治上彼此獨立,但共同的稱謂顯示了其文化和歷史有深厚的淵源。 芬蘭、冰島和法羅群島等北歐國家因其與丹麥、挪威和瑞典相近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有時也被視為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有時這些對斯堪的納維亞的不同理解可能會引起不滿,「北歐國家」(Nordics)才是對北歐五個國家的合宜統稱。.

新!!: 格陵兰和斯堪的纳维亚 · 查看更多 »

新仙女木期

新仙女木期(Younger Dryas),是指距今12800年至11500年的一段持续1300年左右的冰期。在此之前地球一直处在温度逐渐升高的间冰期中,由于突然发生了新仙女木事件而导致全球气温骤降,北极冰川南侵。 这一时期的得名来自于欧洲北部仙女木属的一种植物,该物种本生活在寒带地区,而对格陵兰冰川的研究却发现,新仙女木期时在低纬度地区都能发现该物种的花粉,从而表明当时气候寒冷,该物种大肆南侵。 新仙女木期冰段發生的時間點,中断了自从20000年前末次冰盛期(LGM)以来气候变暖的趋势的一个寒冷时期。在新仙女木期之前还有与。发生在新仙女木期之前大约1000年,历时约3000年。的日期是大约距今(BP)18,000至15,000年之间。另一方面,此時期的氣候冷卻,引發的生態變化,與新石器革命農耕文明的發展關聯也被深入討論Bar-Yosef, O. and A. Belfer-Cohen: "Facing environmental crisis.

新!!: 格陵兰和新仙女木期 · 查看更多 »

新北界

新北界(Nearctic realm),面積達到2290万km²,包括格陵蘭、加拿大、美國、墨西哥高地、中美洲及部分加勒比海群島。 雖然現在南北美洲由巴拿馬地峽來連接,但是在1億8千萬年前兩地其實是分開的。因此兩地生物的進化過程是十分不同的。.

新!!: 格陵兰和新北界 · 查看更多 »

新蒙古人種

新蒙古人種,是蒙古人種一個次類型,由日本學者埴原和郎和尾本恵市提出。新蒙古人種的特徵是為了適應西伯利亞寒冷氣候進化出來的。.

新!!: 格陵兰和新蒙古人種 · 查看更多 »

方铁矿

方铁矿 (Fe1-xO)是一种以氧化亚铁为主的矿物,常见于陨石和天然铁矿中。 其色泽灰暗,不透明,常带绿色金属光泽。 方铁矿为立方晶体,莫氏硬度为5-5.5,比重大约为5.7到6.0左右。方铁矿是一种常见的非整比化合物,其化学式中x的范围在0.04-0.12之间。 方铁矿的英文名称(wüstite)是为了纪念德国金属学家,矿物學家,基尔大学教授,马克斯·普朗克铁研究所公司首任所长 ,因其首次合成该矿物。 方铁矿的特征产地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斯图加特附近。除此之外,在格陵兰的迪斯科岛和印度的贾里亚也有发现。在一些金伯利岩管的钻石包体以及深海锰结核中也可找到方铁矿。方铁矿的通常出现于强还原性的环境中http://rruff.info/doclib/hom/wustite.pdf。.

新!!: 格陵兰和方铁矿 · 查看更多 »

文蘭 (紐芬蘭)

文蘭是約公元一千年前古挪威人給北美一個地區的名字。 古挪威人傳奇史詩記載中出現的文蘭,證明了維京人早在哥倫布航行五個世紀之前就已經到達北美洲,此一傳統理論亦為考古學所支持。1960年代,考古學家發現了格陵蘭島之外北美惟一一個古挪威人定居點,地點是紐芬蘭島北端,今天加拿大紐芬蘭-拉布拉多省的蘭塞奧茲牧草地。這個發現決定性地證明了維京人在哥倫布之前就抵達了北美。最近的考古研究認為此遺址並不全然是古挪威人記錄中的文蘭,而是一個入口,通往一個更大的叫文蘭的地方。.

新!!: 格陵兰和文蘭 (紐芬蘭) · 查看更多 »

文蘭島地圖

文蘭島地圖(Vinland Map),1957年出現的一張地圖,繪有美洲大陸。目前存放於美國耶魯大學。 文蘭島地圖據稱是一幅15世紀的古地圖,它是根據一幅13世紀的地圖而重新繪製的。地圖除了顯示非洲、亞洲及歐洲外,更顯示一個在大西洋格陵蘭以西、名為「文蘭島」的大島。地圖指該地區於11世紀時已經有人踏足,假如屬實,此將成為位於紐芬蘭島的古代北歐遺跡蘭塞奧茲牧草地以外的考古證據,證明於前哥倫布時期,古代挪威人曾到達美洲,然而,此地圖自1965年公開以來一直具有爭議性,無論是最近期的化學分析 及學術論文 均認為它不過是偽造品。.

新!!: 格陵兰和文蘭島地圖 · 查看更多 »

时区列表

本列表列举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法定时区。 (带有*的地区使用夏令时:在夏天加一个小时,注意南半球地区的夏季时间跟北半球相反。).

新!!: 格陵兰和时区列表 · 查看更多 »

旺德爾海

旺德爾海是北冰洋的一個海,從格陵蘭東北部延伸至斯匹茲卑爾根群島北部,與南面的格陵蘭海以弗拉姆海峽相連,東南端相距約800公里。 Category:北冰洋 Category:格陵蘭海域.

新!!: 格陵兰和旺德爾海 · 查看更多 »

旗帜名称列表

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旗帜昵称清单。.

新!!: 格陵兰和旗帜名称列表 · 查看更多 »

旅鶇

旅鶇(學名:Turdus migratorius)亦稱美洲知更鳥(American robin),是鶇屬下的一種候鳥,雖然叫做美洲“知更鳥”,但實際上旅鶇與知更鳥並不是一個屬的生物,二者之間也沒什麼親緣關係。旅鶇廣泛分佈與北美洲,會從加拿大、阿拉斯加飛往墨西哥中部及附近的太平洋沿海地區過冬。它是美國康涅狄格州、密歇根州和威斯康星州的州鳥。有時被認為是現存種群數量僅次於紅翅黑鸝的北美洲陸禽。旅鶇有七個亞種,但只有南下加利福尼亞州的T.

新!!: 格陵兰和旅鶇 · 查看更多 »

摩拉維亞宣教運動

摩拉維亞宣教運動是以位於德國主護城為主的摩拉维亚弟兄会在十八世紀三十年始起的基督新教宣教運動。摩拉維亞宣教運動為早期基督教宣教史上大型的宣教運動之一,亦是史上最偉大宣教教會之一褟嘉路得--,廖何碧瑩等譯:《宣教披荊斬棘史》(佩塔盧馬:美國中信,2001),頁55。。他們的宣教士與平信徒比例是一比六十,而整個基督教總比例是一比五千,可見他們對宣教工作的熱衷程度。在三十年間,他們差遣了數以百計的宣教士遍佈世界各地,包括:加勒比地區、北美洲、南美洲、北極圈及遠東等。 摩拉維亞教會亦在宣教史上有不同的突破。包括:.

新!!: 格陵兰和摩拉維亞宣教運動 · 查看更多 »

愛斯基摩語中關於雪的詞語

很多人認為愛斯基摩人擁有大量形容雪(或下雪)的詞語(單詞) 。這個說法就像滾雪球一樣,令傳聞中愛斯基摩語有關雪的詞語增加至「數十個」、「數百個」甚至「數千個」。這個都市傳說引起了類似的新詞——snowclone(雪克隆),在舊詞語中引新意義使用,舊詞新用。 事實上,有關詞語的數量是多是少,乃取決於「愛斯基摩語」和「雪」的定義,以及怎樣在一種語法結構有別於英語(或其他語言)的語言中計算出詞語數量的方法。.

新!!: 格陵兰和愛斯基摩語中關於雪的詞語 · 查看更多 »

拉布拉多洋流

拉布拉多洋流(Labrador Current)為一個在北大西洋的冰凍洋流由北冰洋南部沿著加拿大拉布拉多省(Labrador)岸邊,經過紐芬蘭島,再向南流向新斯科舍。拉布拉多洋流為巴芬島洋流(Baffin Island Current)及西格陵蘭洋流(West Greenland Current)的伸延。.

新!!: 格陵兰和拉布拉多洋流 · 查看更多 »

拉布拉多海

拉布拉多海(Labrador Sea;Mer du Labrador)是大西洋西北部的一个海,位于拉布拉多与格陵兰之间,最深处约4316米。拉布拉多海北部通过戴维斯海峡连接巴芬湾。 Category:大西洋陸緣海 Category:格陵兰海域 Category:加拿大海域 Category: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地理.

新!!: 格陵兰和拉布拉多海 · 查看更多 »

普爾夸帕號

普爾誇帕四號(Pourquoi Pas ? IV)是第四艘為法國探險家讓-巴蒂斯特·夏古所建造的船隻,它完成於1908年至1910年夏古的第二次南極遠征時期。1936年9月16日,普爾誇帕號和夏古葬身於在冰島外海,40名船員中僅1人獲救。.

新!!: 格陵兰和普爾夸帕號 · 查看更多 »

普通潜鸟

普通潜鸟(学名:Gavia immer),也叫北方大潜鸟,是广泛分布在北美洲的一种潜鸟,被铸造在加拿大一元硬币上,以及20加元纸币 (1986 Birds of Canada Series) 的背面。普通潜鸟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省鸟,也是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州鸟。 成年普通潜鸟的体长在61-100厘米,翼宽122-152厘米,只比白嘴潜鸟稍微小一点。体重为1.6-8千克,平均为4千克左右。 繁殖期的普通潜鸟分布于加拿大、美国北部、阿拉斯加和格陵兰,在冰岛也有一小部分普通潜鸟。普通潜鸟每次产1-3卵,雄鸟和雌鸟都参与孵化。在冬季,普通潜鸟则南移到海岸线和大湖地区。 和所有的潜鸟一样,普通潜鸟也是捕鱼的好手,可以潜到60米深的水中寻找食物。.

新!!: 格陵兰和普通潜鸟 · 查看更多 »

.gl

.gl為格陵蘭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 2009年12月15日,Google推出縮短網址服務「Google URL Shortener」(goo.gl),就是使.gl的域名。.

新!!: 格陵兰和.gl · 查看更多 »

1368年

没有描述。

新!!: 格陵兰和1368年 · 查看更多 »

1839年殖民統治者名單

本列表列出1889年殖民地,保护国和属地的殖民統治者。.

新!!: 格陵兰和1839年殖民統治者名單 · 查看更多 »

1900年大西洋飓风季

1900年大西洋飓风季确认存在七个热带气旋,其中三个曾登陆美国。第一号飓风是本季首个天气系统,最早在8月27日发现;第七号热带风暴是本季最后一个气旋,于10月29日转变成温带气旋,都在大西洋盆地每年绝大多数热带天气活动的时间范围内。除第七号热带风暴外,本季所有风暴都曾与其他风暴同时存在。 全季七个热带气旋中有三个达到飓风强度,其中两个成为大型飓风,即强度达到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三级或以上标准。第一号飓风的最大持续风速达每小时230公里,是本季最强风暴,属四级飓风。气旋在达到最高强度后不久吹袭德克萨斯州,在加尔维斯敦地区引发极具破坏力的风暴潮,整个城市几乎被完全摧毁,至少有8000人丧生。这场风暴史称“1900年加尔维斯敦飓风”,至今仍是美国历史上最致命的自然灾害,还造成价值约3135万美元的破坏。除此以外,另外六个气旋的整体影响很小,只有第五号热带风暴的残留在加拿大大西洋省份造成价值十万美元的损失,另有一人遇难。.

新!!: 格陵兰和1900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04年大西洋飓风季

1904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一个热带气旋最早是6月10日在西南加勒比海出现,再于同月14日消散,之后7至8月都没有风暴形成,直到9月8日才又有热带气旋发现。11月4日,第六个气旋在南卡罗莱纳州近海转变成温带气旋,这也是全季最后一场风暴。此外,本季有两个气旋曾同时存在。 全季六场热带风暴中有四场增强成飓风,但都没有达到大型飓风标准,即在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都未达到三级飓风强度。气象学家经大西洋飓风再分析计划认定,无法确定全季是否还有过去认为可能存在的四个热带低气压,但还是在大西洋飓风数据库中新增此前未发现的一场九月末至十月初的飓风。全季以前两场飓风造成的破坏最为严重,其中首场在古巴东部降下暴雨,引发的洪灾造成大面积破坏,至少有87人丧生。9月,第二个热带气旋在南卡罗莱纳州向北直至加拿大大西洋省份的美国东岸沿海产生狂风,造成至少18人遇难,损失数额约250万美元。 这年飓风季的低迷活跃程度还经累积气旋能量指数反映出来,数值仅30,是1864年后次低的一季。大致来说,气旋能量指数通过飓风强度和持续时间计算,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的风暴,其指数也相应越高。只有在热带天气系统风速达到或超过每小时63公里(34节)或热带风暴强度时才会计算该指数,并纳入全面的气象公告,并且亚热带气旋的指数不会计入累积数值。.

新!!: 格陵兰和1904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05年8月30日日食

1905年8月3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05年8月3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加拿大、紐芬蘭、西班牙、法屬阿爾及利亞、法屬突尼西亞、鄂圖曼屬的黎波里塔尼亞、埃及赫迪夫領、鄂圖曼帝國、舍邁爾山酋長國、亞丁保護國、馬斯喀特和阿曼,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中東部、整個欧洲、亚洲中西部、非洲中北部。.

新!!: 格陵兰和1905年8月3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6年8月20日日食

1906年8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06年8月20日(北美洲大多爲8月1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北部和俄國北端。.

新!!: 格陵兰和1906年8月2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08年6月28日日食

1908年6月28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08年6月2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墨西哥、美国、法屬西非、英屬黃金海岸,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大部分和大西洋中北部兩岸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08年6月2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3年4月6日日食

1913年4月6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13年4月6日(俄國東北部爲4月7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西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13年4月6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3年8月31日日食

1913年8月31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13年8月3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東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13年8月3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6年2月3日日食

1916年2月3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16年2月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哥伦比亚、委內瑞拉、瓜德罗普,日偏食則覆蓋了美洲大部分及大西洋東北岸的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16年2月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7年6月19日日食

1917年6月19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17年6月19日(俄國東北部爲6月2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北部和歐亞大陸北部。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17年共有4次。其中包括3次日偏食和1次日環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二次,距下一次日食,1917年7月19日僅1個月。.

新!!: 格陵兰和1917年6月1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9年11月22日日食

1919年11月22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19年11月2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美国、墨西哥、古巴、英屬巴哈馬、英屬牙買加、海地、多明尼加、委內瑞拉、英屬向風群島、英屬千里達及托巴哥、葡屬幾內亞、法屬西非、英屬甘比亞、法屬阿爾及利亞,日偏食則覆蓋了美洲中北部和大西洋東岸的部分地區。此次日環食是1647年1月5日以來最長的日環食,這一紀錄會在1937年12月2日打破。.

新!!: 格陵兰和1919年11月2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0年11月10日日食

1920年11月10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20年11月1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地區大部、欧洲西部、非洲西北部。.

新!!: 格陵兰和1920年11月1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1年4月8日日食

1921年4月8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21年4月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英国、挪威、蘇俄,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中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21年4月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3年9月10日日食

1923年9月1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23年9月10日(東半球爲9月1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日本舍子古丹島、美国、墨西哥、英屬宏都拉斯、洪都拉斯天鵝群島、哥伦比亚塞拉尼拉淺灘和巴霍努埃沃淺灘,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23年9月1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4年8月30日日食

1924年8月30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24年8月3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亚洲東北部、格陵兰大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24年8月3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7年6月29日日食

1927年6月29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27年6月29日(北美洲西北部大多爲6月2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英国、挪威、瑞典、芬兰、苏联、阿拉斯加領地,日偏食則覆蓋了整個欧洲、亚洲北半部、北美洲北部、非洲北部。.

新!!: 格陵兰和1927年6月2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29年11月1日日食

1929年11月1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29年11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西屬撒哈拉、法屬西非、英屬黃金海岸、法屬多哥蘭、葡屬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法屬赤道非洲、比屬剛果、北羅德西亞、英屬坦干伊加、英屬塞席爾,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西南部、整個非洲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29年11月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0年4月28日日食

1930年4月28日日食是一次全環食,發生於1930年4月28日(苏联東北部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為4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本影末端與地表距離很小時,由於地表呈弧形,食帶中心附近地表被本影覆蓋,形成日全食,而食帶中心較遠的區域內本影未能接觸地表,使地表被偽本影覆蓋,形成日環食。這種同一次日食中先後出現全食和環食的稱為全環食。與單純的日全食和日環食類似,全環食的本影和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也會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美国,日環食經過了美国、加拿大、紐芬蘭,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的大部分區域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30年4月2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0年國家人口列表

這是按照1930年人口排列的國家列表,只排名主權國家。.

新!!: 格陵兰和1930年國家人口列表 · 查看更多 »

1931年4月18日日食

1931年4月18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31年4月18日(西半球大多爲4月17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亚洲中東部、北美洲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31年4月1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3年大西洋飓风季

1933年大西洋飓风季是有纪录以来第二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共计有20场风暴在大西洋西北部形成。其中第一场风暴于1933年5月14日形成,最后一个气旋在同年11月17日消散。6月28日到10月7日,大西洋上只有13天没有热带气旋存在。这年飓风季创下了气旋数量的新纪录,一直到21世纪初才由形成多达28场风暴的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超越。不过考虑到像卫星监控这样的技术要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应用,更早时期的热带气旋历史数量往往并不可靠,所以那些没有逼近人口稠密地区或海上航道,特别是强度较弱,持续时间短的风暴有可能仍然未能发现。考虑到缺乏全面观察对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有飓风研究人员估计,1933年大西洋飓风季可能一共产生了24个热带风暴。 全季的一共20场风暴中有11场达到飓风强度,其中6个成为大型飓风,持续风速超过每小时179公里。有两场飓风持续风速一度达到每小时260公里,可以在数十年后开始沿用的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达到五级飓风的最高等级标准。本季形成了多场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风暴,其中有8场导致超过20人遇难。已知的全部20场风暴中,只有3个自始至终都未对陆地产生影响。.

新!!: 格陵兰和1933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35年2月3日日食

1935年2月3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35年2月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大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35年共有5次,是20世紀唯一發生日食最多的一年。其中包括4次日偏食和1次日環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二次,距上一次日食,1935年1月5日僅1個月。.

新!!: 格陵兰和1935年2月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35年6月30日日食

1935年6月30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35年6月30日(苏联東北部爲7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歐亞大陸北部、北美洲東北部等地。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35年共有5次,是20世紀唯一發生日食最多的一年。其中包括4次日偏食和1次日環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三次,距下一次日食,1935年7月30日僅1個月。.

新!!: 格陵兰和1935年6月3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2年9月10日日食

1942年9月10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42年9月1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北部、欧洲大部和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42年9月1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5年7月9日日食

1945年7月9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45年7月9日(蘇聯東北端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爲7月1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美国、加拿大、格陵兰、挪威、瑞典、芬兰、苏联,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絕大部分、整個欧洲、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新!!: 格陵兰和1945年7月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6年11月23日日食

1946年11月23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46年11月2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大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46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四次,即最後一次。.

新!!: 格陵兰和1946年11月2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6年6月29日日食

1946年6月29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46年6月29日(西半球大多爲6月2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歐西北半部、北美洲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46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三次,距上一次日食,1946年5月30日僅1個月。.

新!!: 格陵兰和1946年6月2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8年5月9日日食

1948年5月9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48年5月9日(西半球大多為5月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卡爾尼科巴島、缅甸、暹羅、法屬印度支那、北越、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苏联、阿拉斯加領地,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的大部分區域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48年5月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49年4月28日日食

1949年4月28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49年4月2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欧洲絕大部分、北美洲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49年4月28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1年9月1日日食

1951年9月1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51年9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美国、西屬撒哈拉、法屬西非、英屬黃金海岸、法屬赤道非洲、葡屬西非、比屬剛果、北羅德西亞、葡屬東非、尼亞薩蘭、法屬馬達加斯加,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東部、非洲絕大部分、欧洲西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51年9月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2年2月25日日食

1952年2月25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52年2月2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葡屬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法屬赤道非洲、西屬幾內亞、法屬喀麥隆、比屬剛果、英埃蘇丹、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中立区、伊拉克、英屬科威特、伊朗、苏联,日偏食則覆蓋了歐洲、非洲的幾乎全部和亚洲中西部的廣大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52年2月2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3年7月11日日食

1953年7月11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53年7月11日(西半球大多爲7月1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53年7月1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3年飓风卡罗尔

飓风卡罗尔(Hurricane Carol)是1953年大西洋飓风季最强烈的热带气旋,也是1938年新英格兰飓风过后大西洋盆地形成的第一场五级飓风。系统最终于8月28日在非洲西岸近海成型,但美国国家气象局直到五天后才开始针对气旋发布公告。9月2日,船只观测数据表明卡罗尔达到飓风强度。另经飓风猎人侦察机确认,风暴向西北方向移动并达到风力时速260公里的最高强度。之后飓风逐渐减弱,掠过百慕大后在新英格兰附近转向东北,经过新斯科舍西侧后于9月7日从新不伦瑞克圣约翰附近登陆。卡罗尔在穿越加拿大大西洋省份期间转变成温带气旋,最终于9月9日在格陵兰西南方向消散。 风暴起初对百慕大构成威胁,多架飞机从岛上撤离。飓风接下来在新英格兰海岸沿线产生大浪,与大雾天气共同影响,导致多艘划艇失事,至少有40人需要外界救援,四人遇难。虽然当地风力不强,但渔业遭受的损失数额还是达到约100万美元(1953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新斯科舍的阵风达到飓风强度,导致树木倒塌,输电线缆中断,苹果作物受到重创,损失总额达100万加拿大元(1953年加拿大元,相当于年的美元)。大浪将许多小船冲到岸上,还致使一人丧生。加拿大大西洋省份各地的渡轮服务暂停,但新斯科舍以外地区受到的影响很小。爱德华王子岛因阵风导致局部停电,新不伦瑞克发生轻度洪灾。.

新!!: 格陵兰和1953年飓风卡罗尔 · 查看更多 »

1959年10月2日日食

1959年10月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59年10月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美国、加那利群岛、摩洛哥、西屬撒哈拉、法屬毛里塔尼亞、马里联邦、法屬尼日、英屬奈及利亞、英屬喀麥隆、法屬喀麥隆、法屬查德、法屬中非、蘇丹、衣索比亞、索馬利蘭託管地,日偏食則覆蓋了欧洲大部、非洲大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59年10月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0年9月20日日食

1960年9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60年9月20日(東半球爲9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地区大部分、苏联東北部和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60年9月2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4年7月9日日食

1964年7月9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64年7月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北部和亚洲東北部地區。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64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三次,距上一次日食,1964年6月10日僅1個月。.

新!!: 格陵兰和1964年7月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6年5月20日日食

1966年5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66年5月2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几内亚、马里、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希腊、土耳其、苏联、中国,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區域、赤道以北的大半個非洲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66年5月2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7年5月9日日食

1967年5月9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67年5月9日(苏联東北部爲5月1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地区大部分、欧洲北部和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67年5月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8年9月22日日食

1968年9月2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68年9月2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苏联和中国兩國,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中西部及周邊部分地區,兩國均組織了觀測活動。.

新!!: 格陵兰和1968年9月2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8年图勒空军基地B-52坠毁事件

1968年美国图勒空军基地B-52坠毁事件,是一起发生在1968年1月21日的飞机坠毁事件,事件中一架美国空军的B-52轰炸机坠毁。这架B-52轰炸机携带了4颗氢弹,执行冷战期间的"Chrome Dome"任务,在飞越北冰洋的巴芬湾时,因为机舱起火迫使机组人员在迫降前放弃飞机。6名机组人员成功脱险,但其中1名因为没有弹射座椅,在试图跳伞时死亡。飞机随后坠入格陵兰的北极星海湾,导致4颗氢弹头破裂并扩散,产生大范围的放射性污染。 美国和丹麦启动了一次集中清理和恢复工作,但其中一颗弹头未被找到。由此美国战略空军的"Chrome Dome"任务被立即终止,这更加突出了此任务的安全和政治风险。随后一系列的安全措施被加强,并研制出核武器上使用的更稳定的常规炸药。 1995年,有报告揭发丹麦政府有意对格陵兰的核武器事故保持缄默,这违反了1957年丹麦的无核区域政策。参与清理的工人因为核辐射产生相关疾病,一直在寻求赔偿。2009年3月,时代杂志认为这次事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起核事故。.

新!!: 格陵兰和1968年图勒空军基地B-52坠毁事件 · 查看更多 »

1970年3月7日日食

1970年3月7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70年3月7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墨西哥、美国、加拿大、圣皮埃尔和密克隆,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70年3月7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1年2月25日日食

1971年2月25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71年2月2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欧洲絕大部分、非洲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71年2月2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3年12月24日日食

1973年12月24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73年12月2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墨西哥、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哥伦比亚、委內瑞拉、巴西、圭亚那、荷屬蓋亞那、葡屬維德角、毛里塔尼亚、西屬撒哈拉、马里、阿尔及利亚,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東南半部、南美洲中北部、欧洲西部、非洲西北部。此次日環食是1955年12月14日以來最長的日環食,這一紀錄直到3080年1月14日才會打破。.

新!!: 格陵兰和1973年12月2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3年大西洋飓风季

1973年大西洋飓风季是第一个应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为热带气旋分级的大西洋飓风季,这种分级方式由赫伯特·萨菲尔(Herbert Saffir)和罗伯特·辛普森发明,1971年面世。全季共形成24个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其中只有八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四场成为飓风,仅一场达到大型飓风标准。1973年大西洋飓风季比1972年大西洋飓风季要活跃得多,但其中造成重大影响的很少。全季近半数风暴曾影响陆地,其中只有一场造成重大破坏。 飓风季于1973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每年大西洋盆地绝大多数热带气旋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不过本季第一个天气系统是在4月18日成型,提前一个多月拉开飓风季序幕,并且6月1日前还形成三个低气压,只是都没有达到热带风暴强度。飓风爱丽丝是全季首场获命名的风暴,于7月1日形成,是有纪录以来第一个在七月吹袭百慕大的气旋。一个多月后,第二场飓风布伦达成型并吹袭坎佩切湾东岸,导致十人丧生,对墨西哥的破坏严重程度创下新纪录。 8月下旬,热带风暴克里斯汀在几内亚上空成型,成为有纪录以来形成位置最偏东面的热带气旋。飓风艾伦是本季最强风暴,最高强度达到三级飓风标准,但自始至终位于海上。热带风暴吉尔达是全季最后一场获命名的风暴,也是有纪录以来第一个转变成亚热带气旋的热带气旋。全季没有风暴名称退役,但由于1979年大西洋飓风名单中大量增加男性人名,本季采用的多个名称换成男性人名后就再也没有使用过。.

新!!: 格陵兰和1973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73年热带风暴吉尔达

热带风暴吉尔达(Tropical Storm Gilda)是有可靠纪录以来第一个转变成亚热带气旋的热带气旋,于10月16日在加勒比海西部经东风波发展而成,强化到持续风速每小时110公里的最高强度后袭击古巴。气旋接下来缓慢经过巴哈马,然后减弱成热带低气压。受美国东岸近海的冷锋影响,吉尔达于10月24日转变成亚热带风暴,规模非常庞大,强度也很高。风暴此后加速向东北前进,最终转变成温带气旋并在格陵兰附近逐渐消散。 吉尔达首先在牙买加降下暴雨,致使六人丧生,引发的泥石流也造成一定程度破坏。穿越古巴和巴哈马期间,气旋的影响很小,仅有部分农作物受损。转变成亚热带风暴后,吉尔达在美国东岸大部分沿海地区产生大浪和强烈阵风,导致轻度海滩侵蚀和经济损失。.

新!!: 格陵兰和1973年热带风暴吉尔达 · 查看更多 »

1974年12月13日日食

1974年12月13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74年12月1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大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74年12月1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5年5月11日日食

1975年5月11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75年5月11日(北美洲西北部的部分地區爲5月1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整個欧洲、亚洲北部、北美洲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75年5月1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6年4月29日日食

1976年4月29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76年4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马里、阿尔及利亚、突尼西亞、利比亚、希腊、土耳其、伊朗、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中國,日偏食則覆蓋了北至北冰洋、南至赤道附近、西至美洲東部沿海和小安的列斯群岛、東至中國中部的廣大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76年4月2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79年

没有描述。

新!!: 格陵兰和1979年 · 查看更多 »

1981年7月31日日食

1981年7月3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81年7月31日(西半球大多爲7月3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苏联,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大部、欧洲東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81年7月3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2年7月20日日食

1982年7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82年7月20日(苏联東北部大多爲7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洲北部。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82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三次,距上一次日食,1982年6月21日僅1個月。.

新!!: 格陵兰和1982年7月2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2年格陵兰公投

1982年格陵兰欧洲各共同体成员地位公投(Greenlandic European Communities membership referendum, 1982),或称1982年格陵兰公投发生于1982年2月23日,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来决定了格陵兰是否应当作为成员留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其结果是选择脱离欧洲各共同体的选民居多,格陵兰选择退出欧洲各共同体。 格陵兰作为丹麦属地于1973年随丹麦一同加入欧洲各共同体,但在当时的中,70%的格陵兰选票拒绝参加欧洲各共同体。1979年格陵兰自治制度被建立;1981年春,随着持有歐洲懷疑主義态度的格陵兰前进党赢得了,格陵兰议会同意在是否维持欧洲各共同体成员国地位上举行公投。Petersen, Nikolaj (2006) Dansk udenrigspolitiks historie 6: Europæisk og globalt engagement 1973–2006, 2nd.

新!!: 格陵兰和1982年格陵兰公投 · 查看更多 »

1983年12月4日日食

1983年12月4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83年12月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佛得角、赤道几内亚、加蓬、剛果人民共和國、薩伊、乌干达、蘇丹、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日偏食則覆蓋了非洲絕大部分、欧洲南部、中东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83年12月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4年5月30日日食

1984年5月3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84年5月3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墨西哥、美国、亚速尔群岛、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大部分、欧洲大部分、非洲西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84年5月3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5年5月19日日食

1985年5月19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85年5月19日(東半球大多爲5月2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亚洲東北部、欧洲北部、北美洲北部。.

新!!: 格陵兰和1985年5月1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6年10月3日日食

1986年10月3日日食是一次全環食,發生於1986年10月3日(苏联最東端的日偏食區域爲10月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本影末端與地表距離很小時,由於地表呈弧形,食帶中心附近地表被本影覆蓋,形成日全食,而食帶中心較遠的區域內本影未能接觸地表,使地表被偽本影覆蓋,形成日環食。這種同一次日食中先後出現全食和環食的稱為全環食。與單純的日全食和日環食類似,全環食的本影和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也會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和日全食均只經過了丹麥海峽和北大西洋的部分海域,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的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9人組成的觀測隊克服許多不利條件,乘坐飛機在空中觀測到了日全食。.

新!!: 格陵兰和1986年10月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9年3月7日日食

1989年3月7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89年3月7日(東半球爲3月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地区除東南部外的大部分和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89年3月7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0年7月22日日食

1990年7月2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90年7月22日(北美洲大多爲7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芬兰、苏联、美国阿拉斯加州,日偏食則覆蓋了欧洲東北部、亚洲北半部、北美洲西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90年7月2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1年大西洋飓风季

1991年大西洋飓风季是24年来首个没有任何一场飓风是由东风波发展而成的大西洋飓风季,而大部分北大西洋热带气旋的源头都是东风波。本次飓风季于6月1日正式开始,持续到11月30日结束。由于整个大西洋上空的风切变以往年要高,这一飓风季是四年来活跃程度最低的。第一个风暴安娜(Ana)于7月2日在美国东南部近海形成,但没有造成较大影响就已消散。本季形成的另外两个热带风暴丹尼(Danny)和埃里卡(Erika)没有对陆地构成显著影响,其中丹尼在小安的列斯群岛以东消散,而埃里卡则在穿越亚速尔群岛后转变成温带气旋。此外,本飓风季还形成了四个没有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热带低气压,其中第二个低气压吹袭了墨西哥并带去了大范围降雨。 飓风鲍勃是本飓风季造成损失最严重的风暴,也是当时美国历史上造成损失最大的十场飓风之一。这场飓风在掠过北卡罗莱纳州外滩群岛和纽约州长岛后在罗得岛州登陆,共计造成了高达15亿美元(1991年美元,相当于年美元)的损失,还导致17人死亡,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是马萨诸塞州。本飓风季最强烈的飓风是克劳德特,在百慕大附近达到每小时215公里的最高风速,不过风暴虽然在百慕大附近经过,但没有造成任何损失。热带风暴法比安是本季唯一穿过或接近古巴和佛罗里达州的热带风暴,虽然产生了暴雨,但也没有造成任何损失。飓风格雷斯是本季最后一个获得命名的风暴,其本身虽然没有造成严重影响,但给一股东北风暴发展成强烈飓风提供了能量,后一场飓风之后由一位作家命名为完美风暴。这场风暴造成的经济损失总计超过2.08亿美元(1991年美元,相当于年美元),还导致13人丧生。高达10米的海浪袭击了从加拿大到佛罗里达州以及更东南部的波多黎各海岸线,超过38000人家中停电,沿海巨浪导致道路和建筑物被淹,新英格兰部分地区受到的损失比两个月前的飓风鲍勃还要严重。风暴之后在墨西哥湾暖流上空转变成飓风,最后于11月2日在新斯科舍上空消散。.

新!!: 格陵兰和1991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1991年完美风暴

1991年完美风暴(1991 Perfect Storm)又称1991年万圣节东北风暴(Halloween Nor'easter of 1991),并且在风暴过去后的最初几年里还被称为无名风暴(The No-Name Storm),是一股于其存在后期吸收飓风格雷斯后最终演化成小规模飓风的东北风暴。其最初的低气压带于10月28日在加拿大大西洋省份近海形成,然后在北面一个高压脊的影响下被迫南下,达到最高强度时已经成为一个大规模的强劲气旋。风暴以巨浪和沿海洪灾对美国东岸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然后转向西北并逐渐减弱。进入水温较高的海域后,系统转变成亚热带气旋,然后又变成热带风暴。风暴在中大西洋各州近海行进了一个环形路径后转向朝东北方向前进,到11月1日已演变成一个完整的飓风,最高风速每小时120公里,不过美国国家飓风中心没有给其命名,避免媒体将之与其温带气旋前身混淆。作家塞巴斯蒂安·荣格尔(Sebastian Junger)在与美国国家气象局预报员罗伯特·凯斯(Robert Case)交流后将这场风暴命名为“完美风暴”(the Perfect Storm)。这是1991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四场飓风,也是最后一个热带气旋。之后该热带系统减弱为热带风暴,并在袭击新斯科舍后消散。 这场风暴造成的经济损失总计超过2.08亿美元(1991年美元,相当于年美元),还导致13人丧生。大部分灾难损失是在风暴还是温带系统时发生的,高达10米的海浪袭击了从加拿大到佛罗里达州以及更东南部的波多黎各海岸线。马萨诸塞州受到的打击最为沉重,超过100户民宅被摧毁或严重受损。其北面的缅因州也有超过100户家庭受到影响,包括当时的美国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的度假屋。超过38000人家中停电,沿海巨浪导致道路和建筑物被淹。新英格兰部分地区受到的损失比两个月前的飓风鲍勃还要严重。 除了多条河流出现潮汐洪水外,风暴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新斯科舍近海的一个浮标报告了高达30.7米的狂浪,创下该省海域的新纪录,该海域有一艘名为“安德烈·盖尔号”的渔船及其六名船员在风暴中葬身大海,这一事件写入了畅销书《完美风暴》,之后又改编成好莱坞同名大片。纽约长岛近海有一架空中国民警卫队直升机因油料耗尽而坠毁,不过机上五人中有四人生还。史泰登岛海域有两人因船只沉没而遇难。罗德岛州和波多黎各各有一人因被大浪卷走而丧生,还有一人被狂风吹落桥下而死亡。风暴发展成热带气旋后产生的影响很小,主要只是停电和道路湿滑,纽芬兰岛有一人在风暴相关的交通事故中丧生。.

新!!: 格陵兰和1991年完美风暴 · 查看更多 »

1993年5月21日日食

1993年5月21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93年5月21日(俄罗斯極東部的部分地區爲5月2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地区大部、欧洲東北半部和亚洲西北部。.

新!!: 格陵兰和1993年5月2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3年布雷爾風暴

布雷爾風暴是指在1993年1月的溫帶氣旋,也是北大西洋記錄中最強烈的溫帶氣旋。1993年1月8日,其發展為一個薄弱的正面波,該系統朝向東北快速移動。由於路徑中有著比正常海面溫差更劇烈的情況,沿途第二個低氣壓區域吸收東南部水氣,伴隨著高層高速氣流的存在,導致風暴迅速加強,其中心壓力在1月10日下降到914hPa。.

新!!: 格陵兰和1993年布雷爾風暴 · 查看更多 »

1996年10月12日日食

1996年10月12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1996年10月1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東北部、幾乎整個欧洲、非洲北部及西亚西北部。.

新!!: 格陵兰和1996年10月1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98年2月26日日食

1998年2月26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98年2月26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厄瓜多尔科隆群岛、巴拿马、哥伦比亚、委內瑞拉、阿鲁巴、荷属安的列斯、蒙哲臘、瓜德罗普、安提瓜和巴布达,日偏食則覆蓋了西起太平洋東部、東至大西洋東北岸、包含美洲中部的廣大區域。.

新!!: 格陵兰和1998年2月26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世紀日食列表

19世紀日食列表列出了19世紀所有的日食日期、時間、地點、類型、沙羅周期及持續時間。在19世紀,總共發生了242次日食,其中有87次不帶其他種類日食的日偏食,77次日環食,63次日全食和15次全環食。在這之中,1805年是出現最多日食的年分,一共出現了5次日食,該年1月以及12月則分別出現了2次日食。在1851年7月28日發生的日全食更是人類史上首個被攝影紀錄的日食。 發生於1850年8月7日的日食是本世紀最長的日全食,全食維持6分50秒;而日全食最多可持續7分32秒。最長日環食則是1883年10月30日的日食,環食持續10分17秒;日環食最多可持續12分29秒。此外,1807年6月6日之全環食與1807年11月29日之全環食、1825年6月16日之全環食與1825年12月9日之全環食、1827年10月20日之全環食與1828年4月14日之全環食、以及1845年10月30日之全環食與1846年4月25日之全環食相距皆不足一年。另外,日食沙羅週期152與日食沙羅週期153依次於本世紀開始,而日食沙羅週期112、日食沙羅週期107、日食沙羅週期113與日食沙羅週期109則依次於本世紀結束。 本列表包含19世紀日食發生的日期、食甚時間、其沙羅周期、該日食的類型、食分。如果是全食、環食或全環食,亦會提供其全(環)食持續時間及影子直徑。此外,此列表還包含各日食的日甚地點(以經緯度表示)及可見地區。.

新!!: 格陵兰和19世紀日食列表 · 查看更多 »

1月21日

1月21日是阳历年的第21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44天(闰年是345天)。.

新!!: 格陵兰和1月21日 · 查看更多 »

2000年12月25日日食

2000年12月25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2000年12月2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大部和亚速尔群岛。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2000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四次,即最後一次。.

新!!: 格陵兰和2000年12月2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00年7月31日日食

2000年7月31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2000年7月31日(西半球大多爲7月3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洲北部。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2000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二次,且與上一次日食,2000年7月1日在同一個月發生。.

新!!: 格陵兰和2000年7月3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02年热带风暴亚瑟

热带风暴亚瑟(Tropical Storm Arthur)是2002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首场热带气旋,系统源于墨西哥湾一股逐渐衰减、并令美国东南部普降小到中雨的冷锋。7月14日,亚瑟在北卡罗莱纳州近海逐渐发展,在热带气旋阶段总体保持向东北方向快速移动。7月16日,气旋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95公里的最高强度,但很快就因水温降低,并与中层气旋发生相互作用而转变成温带气旋。风暴残留从纽芬兰岛上空经过,在当地产生阵风和降水,导致1人溺毙。.

新!!: 格陵兰和2002年热带风暴亚瑟 · 查看更多 »

2002年热带风暴克里斯托瓦尔

热带风暴克里斯托瓦尔(Tropical Storm Cristobal)是2002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3个热带低气压,也是第3场热带风暴,其强度相对较弱,在西大西洋蜿蜒行进数天后就被锋区天气系统吸收。系统源于之前催生出热带风暴伯莎的同一条低压槽,于8月5日在南卡罗莱纳州近海形成。气旋起初缓慢向东南方向移动,组织结构较为混乱。8月7日,克里斯托瓦尔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85公里的最高强度,但次日就失去热带天气系统特征。风暴残留给百慕大带去中等程度降水,并与高气压系统共同影响,导致纽约州长岛有3人因遭遇离岸流遇难。.

新!!: 格陵兰和2002年热带风暴克里斯托瓦尔 · 查看更多 »

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风暴

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是一次较为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于美国时间2003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的时间段,但本次飓风季无论是在正式时间段之前和之后都存在热带天气系统活动,热带风暴安娜早在4月20日开始形成,这时离飓风季正式开始还有超过40天的时间,全年的风暴活动一直持续到了12月11日。 本季是有纪录以来最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之一,共计产生21个热带低气压,其中16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并因此获得命名,7个达到飓风强度,3场成为大型飓风,还有1场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最高的五级强度。全季最具影响的风暴分别是飓风法比安、伊莎贝尔和胡安,其名称也因飓风造成的严重破坏而退役。飓风季期间的所有风暴一共夺走至少92条人命,还造成44亿美元的破坏。.

新!!: 格陵兰和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风暴 · 查看更多 »

2003年飓风凯特

飓风凯特(Hurricane Kate)是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持续时间第二长的热带气旋,也是该季第11场热带风暴、第5场飓风和第3场大型飓风,源于9月25日热带大西洋中部的一股东风波。系统的行进路线很不寻常,先后四次大幅转向。风暴向西北方向前进,但受副热带高压脊出现薄弱环节的影响转向东进。凯特增强成飓风,并在围绕中层低气压移动期间突然向西大幅转向,于10月4日强化成风力时速205公里的大型飓风。风暴之后又围绕反气旋边缘急剧向北转向并逐渐减弱,在从纽芬兰岛以东经过期间转变成温带气旋。这场温带风暴又持续了3天,最终在斯堪的纳维亚附近失去踪影。 这场飓风对陆地的影响很小,仅限于给纽芬兰岛带去的暴雨和中等强度大风。凯特一度对加拿大大西洋省份构成威胁,飓风胡安在仅一周前曾对该国新斯科舍构成重创。.

新!!: 格陵兰和2003年飓风凯特 · 查看更多 »

2005年10月3日日食

2005年10月3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2005年10月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葡萄牙、西班牙、阿尔及利亚、突尼西亞、利比亚、乍得、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塞舌尔,日偏食則覆蓋了幾乎全部的欧洲、非洲、西亚、南亚以及部分周邊地區。.

新!!: 格陵兰和2005年10月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06年3月29日日食

2006年3月29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2006年3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巴西、加纳、科特迪瓦、贝宁、多哥、奈及利亞、尼日尔、乍得、利比亚、埃及、希腊、土耳其、格鲁吉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日偏食則覆蓋了西至南美洲東部、東至东亚中西部、北至北冰洋、南至南部非洲的廣大地區。多國科學家均對此次日全食做了觀測研究,全食帶經過的許多國家也都出現了遊客高峰,其中少數國家,例如利比亚,還一度改變了原先遊客稀少的局面。.

新!!: 格陵兰和2006年3月2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06年飓风佛罗伦萨

飓风佛罗伦萨(Hurricane Florence)是2003年9月的飓风法比安过后第1个在百慕大产生飓风强度狂风的热带气旋,也是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7场热带风暴和第2场飓风。系统源于9月3日东大西洋的一股东风波,起初因外界环境不利而无法组织,并且发展出异常庞大的规模。行进多天后,系统行经海域的风切变减少,因此在9月10日增强成飓风。气旋回转向西北方向行进并从百慕大以西近海掠过,最终于9月13日转变成温带气旋。 佛罗伦萨在百慕大产生时速高达185公里的阵风,造成轻度破坏之余,还导致多地停电。转变成温带风暴后,佛罗伦萨又令纽芬兰岛普降暴雨,致使1套房屋被毁,令有多套受到轻度损伤。幸运的是,这场飓风并没有造成人员丧生。.

新!!: 格陵兰和2006年飓风佛罗伦萨 · 查看更多 »

2007年大西洋颶風季

2007年大西洋飓风季是一次较为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一共形成了17个热带气旋、15场热带风暴、6场飓风和两场大型飓风。飓风季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的时间段。亚热带风暴安德烈亚是本季首场风暴,于5月9日形成;最后一个气旋热带风暴奥尔加则在12月13日消散。飓风迪安是全季最强烈的风暴,截至2013年仍是有纪录以来第七强烈的大西洋飓风和登陆时第三强烈的大西洋飓风。本季是有纪录以来仅有的4个拥有多于一场五级飓风的大西洋飓风季之一,也是第二次有大西洋飓风和太平洋飓风在同一天登陆,分别是飓风费利克斯和飓风亨丽埃特。这年9月一共形成了8场风暴,追平了历史最高纪录,不过其中大部分的强度都比较弱,持续时间也较短。除了迪安和费利克斯外,其它所有气旋都未能超越一级飓风的强度标准。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在季前预报中估计会形成14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其中7场会增强成飓风,3场达到大型飓风标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之后也发布了初步预测,估计会有13到17场命名风暴,7到10场飓风和3到5场大型飓风。对形成风暴的数量进行多次修订后,两个机构都在季中预报里降低了估计数字。 全季多场风暴有过登陆或是直接对陆地构成影响。飓风迪安和飓风费利克斯均以五级飓风强度登陆,分别对墨西哥和中美洲部分地区构成沉重打击。飓风诺埃尔以热带风暴强度先后四次登陆,对加勒比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其名称也与迪安和费利克斯一起予以退役,此后永远都不会再在北大西洋热带气旋命名时采用。美国一共受到五场气旋的影响,但大部分登陆时强度都比较弱,除热带风暴加布里埃尔和飓风温贝托以外,另外三个都只有热带低气压强度。加拿大有直接受到三场风暴影响,但破坏程度都很轻微。全季所有风暴一共造成至少423人死亡,经济损失约30亿美元(2007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

新!!: 格陵兰和2007年大西洋颶風季 · 查看更多 »

2007年世界男子手球錦標賽

2007年世界男子手球錦標賽為第20屆世界男子手球錦標賽,是一項由國際手球總會(IHF)主辦的全球性手球賽事。本屆賽事於2007年的1月19日至2月4日在德國的12個城市舉行。賽事總共有24支隊伍參加,最終由法國國家手球隊憑主場之利,奪得冠軍,兼取得2008年北京奧運男子手球小項的參賽資格。.

新!!: 格陵兰和2007年世界男子手球錦標賽 · 查看更多 »

2008年11月

没有描述。

新!!: 格陵兰和2008年11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热带风暴劳拉

热带风暴劳拉(Tropical Storm Laura)是2008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于9月29日在大西洋盆地中北部上空形成的热带气旋,也是该季第12场获得命名的风暴,虽然持续时间短,但规模却非常庞大。系统源自9月29日亚速尔群岛以西约1635公里海域的大规模温带低气压区,因行经洋面水温偏高而逐渐发展出热带天气系统特征。9月30日下午,美国国家飓风中心认为劳拉已具备足够的热带天气系统特征,所以将之归类为热带风暴。 成为热带气旋后不久,劳拉又开始向温带气旋转变,并在10月1日上午完成转变过程,美国国家飓风中心至此发布针对气旋的最后一份公告。风暴残留继续移动,于10月5至8日分别在欧洲不列颠群岛、荷兰和挪威产生暴雨并引发停电。.

新!!: 格陵兰和2008年热带风暴劳拉 · 查看更多 »

2009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格陵兰和2009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10年飓风丹妮尔

飓风丹妮尔(Hurricane Danielle)是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6个热带低气压,第4场获得命名的风暴,第2场飓风和首场大型飓风,也是全季4场四级飓风中的第1场。系统源于8月21日的一股东风波,属于典型的佛得角型飓风。8月22日成为热带低气压后,气旋迅速增强,仅18小时后就升级成热带风暴,8月24日又成为二级飓风。这天接下来的时间里,丹妮尔减弱成一级飓风,但次日就再度达到二级飓风标准。风暴继续强化,于8月27日达到风力时速217公里的最高强度。气旋开始减弱,于8月30日完全消散。从8月下旬丹妮尔形成开始一直到9月底,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会连续快速形成多达11场命名风暴。 这场飓风自始至终远离陆地,所以基本没有造成经济损失。不过,风暴令美国东岸多个州受到强烈涌浪和离岸流的袭击,导致1人死亡,多人需要救援,泰坦尼克号沉船残骸的探测研究人员也被迫撤离。.

新!!: 格陵兰和2010年飓风丹妮尔 · 查看更多 »

2011年6月1日日食

2011年6月1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2011年6月1日(東半球大多爲6月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歐亞大陸東北部和北美洲北部。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2011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二次,距下一次日食,2011年7月1日僅1個月。.

新!!: 格陵兰和2011年6月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11年丹麥大選

2011年丹麥議會選舉在2011年9月15日舉行,選出丹麥議會179席議員。其中,175席由丹麥選出,兩席由法羅群島選出,另兩席由格陵蘭選出。 自由黨為首的中間偏右執政聯盟失去長達十年的執政權,率領中間偏左聯盟的社會民主黨黨魁赫勒·托寧-施密特成為丹麥第一位女首相。社會民主黨與社會自由黨、社會人民黨組成執政聯盟。新議會於10月4日召開第一次會議。.

新!!: 格陵兰和2011年丹麥大選 · 查看更多 »

2012年5月20日日食

2012年5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2012年5月20日(欧洲、亚洲大多為5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中国大陆、澳門、香港、臺灣、日本和美国,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東部和北部、北美洲大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2012年5月2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13年11月3日日食

2013年11月3日日食是一次全環食,發生於2013年11月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本影末端與地表距離很小時,由於地表呈弧形,食帶中心附近地表被本影覆蓋,形成日全食,而食帶中心較遠的區域內本影未能接觸地表,使地表被偽本影覆蓋,形成日環食。這種同一次日食中先後出現全食和環食的稱為全環食。與單純的日全食和日環食類似,全環食的本影和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也會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只經過了極短的海洋,日全食經過了加蓬、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乌干达、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日偏食則覆蓋了及周邊部分地區。此次是21世紀所有全環食中日全食持續最長的一次。.

新!!: 格陵兰和2013年11月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13年格陵蘭議會選舉

2013年格陵蘭議會選舉於2013年3月12日舉行, 當時的反對黨前進贏得格陵蘭議會31個議席當中的14席,成為議會第一大黨。同年3月26日,該黨領袖艾蕾卡·韓蒙德成為格陵蘭首位女總理。.

新!!: 格陵兰和2013年格陵蘭議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5年3月20日日食

2015年3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2015年3月2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法罗群岛和斯瓦尔巴群島,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北部和非洲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2015年3月2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15年丹麥大選

2015年丹麥大選於6月18日舉行,選出丹麥國民議會全部179個議席。丹麥本土選出175位議員,法羅群島選出2位,格陵蘭選出2位。.

新!!: 格陵兰和2015年丹麥大選 · 查看更多 »

2017年9月

没有描述。

新!!: 格陵兰和2017年9月 · 查看更多 »

2018年8月11日日食

2018年8月11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2018年8月1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僞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東北部和歐亞大陸東北半部。 本次日食距上一次日食,2018年7月13日僅1個月。.

新!!: 格陵兰和2018年8月1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22年10月25日日食

2022年10月25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2022年10月2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偽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歐亞大陸中西部和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2022年10月2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23年10月14日日食

2023年10月14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將發生於2023年10月1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將經過美國、墨西哥、瓜地馬拉、貝里斯、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巴拿馬、哥倫比亞、巴西,日偏食則將覆蓋美洲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2023年10月1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25年3月29日日食

2025年3月29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2025年3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偽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東北部、歐洲大部分和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2025年3月29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27年8月2日日食

2027年8月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將發生於2027年8月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將會經過西班牙、直布羅陀、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利比亞、埃及、蘇丹、沙特阿拉伯、葉門、索馬利亞、英屬印度洋領地,日偏食則將覆蓋非洲北部、歐洲大部、亞洲西南半部及周邊部分地區。此次日全食是21世紀持續時間第二長的日全食,僅次於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又由於2009年日全食最長時間出現在遙遠的海上和極偏遠的島嶼,本次日全食是容易到達的陸地上全世紀最長的日全食。本次日全食的時長紀錄直到2114年6月3日才會打破。.

新!!: 格陵兰和2027年8月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28年1月26日日食

2028年1月26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將發生於2028年1月26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厄瓜多爾、秘魯、哥倫比亞、巴西、蘇利南、法屬圭亞那、馬德拉群島、葡萄牙、西班牙、摩洛哥、直布羅陀,日偏食則覆蓋了美洲大部、歐洲西南半部、非洲西北部。此次日環食是2010年1月15日以來最長的日環食,這一紀錄直到2149年12月30日才會打破。.

新!!: 格陵兰和2028年1月26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29年1月14日日食

2029年1月14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2029年1月1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偽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大部。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2029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一次。.

新!!: 格陵兰和2029年1月1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29年6月12日日食

2029年6月12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2029年6月12日(西半球大多爲6月1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偽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歐洲中北部、北美洲北部、俄羅斯北部。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2029年共有4次,全都是日偏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二次,距下一次日食,2029年7月11日僅1個月。.

新!!: 格陵兰和2029年6月1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30年6月1日日食

2030年6月1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將發生於2030年6月1日(北美洲西北部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爲5月3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利比亞、马耳他、希臘、土耳其、保加利亞、烏克蘭、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中國、日本,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大部、非洲北部、北美洲北部。.

新!!: 格陵兰和2030年6月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33年3月30日日食

2033年3月3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將發生於2033年3月30日(俄羅斯東北部爲3月3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將會經過俄羅斯和美國阿拉斯加州,日偏食則將覆蓋北美地區絕大部分、歐洲西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格陵兰和2033年3月3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36年8月21日日食

2036年8月21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發生於2036年8月21日(俄羅斯東北部大多爲8月2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由於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偽本影從地球以北或以南經過而未接觸地表,只有半影覆蓋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區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北,出現在北美洲北部、歐洲大部、非洲西北部、俄羅斯北部。 本次日食距上一次日食,2036年7月23日僅1個月。.

新!!: 格陵兰和2036年8月2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世紀日食列表

20世紀日食列表是一個介紹20世紀的日食列表。在20世紀,總共發生了228日日食,其中有78次日偏食,73次日環食,71次日全食和6次全環食。.

新!!: 格陵兰和20世紀日食列表 · 查看更多 »

21世紀日食列表

21世紀日食列表列出21世紀所有的日食日期、時間、地點、類型、沙羅周期及持續時間。在21世紀共發生224次日食,其中有77次不帶其他日食的日偏食,72次日環食,68次日全食和7次全環食。此外,在這些日食當中,有兩次日環食及一次日全食會偏離日食中心。另外,有82年一年內發生2次日食,有12年一年內發生3次日食,及有6年一年內發生4次日食。發生最多日食的年份,分別是2011年、2029年、2047年、2065年、2076年及2094年,各將發生四次日食。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是本世紀最長的日全食,食甚維持6分39秒;而日全食最多可持續7分32秒。最長日環食則是2010年1月15日的日食,食甚持續11分8秒;日環食最多可持續12分29秒。此外,2049年11月25日之全環食與2050年5月20日之全環食相距不足一年。 本列表包含21世紀日食發生的日期、食甚時間、其沙羅周期、該日食的類型、食分。如果是全食、環食或全環食,亦會提供(食甚)持續時間及影子直徑。此外,列表還包含各日食的日甚地點(以經緯度表示)及可見地區。.

新!!: 格陵兰和21世紀日食列表 · 查看更多 »

299

299是298與300之間的自然數。.

新!!: 格陵兰和299 · 查看更多 »

6月21日

6月2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72天(闰年第173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93天。.

新!!: 格陵兰和6月21日 · 查看更多 »

8月13日

8月13日是阳历年的第225天(闰年是22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40天。.

新!!: 格陵兰和8月13日 · 查看更多 »

8月31日

8月31日是阳历年的第243天(闰年是24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22天。.

新!!: 格陵兰和8月31日 · 查看更多 »

980年

没有描述。

新!!: 格陵兰和980年 · 查看更多 »

981年

没有描述。

新!!: 格陵兰和981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格林蘭島格陵蘭格陵蘭島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