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

指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

格奥尔基·迪米特罗夫·季米特洛夫(Георги Димитров Михайлов;),通常被称为格奥尔基·米哈伊洛维奇·季米特洛夫(Георг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имитров),保加利亚共产党总书记和部长会议主席,国际共产主义活动家。.

54 关系: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叶皮斯季妮娅·费奥多罗夫娜·斯捷潘诺娃季米特洛夫先锋组织“九月革命者”季米特洛夫,Г.安德烈·紀德山本懸藏个人崇拜中东路事件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中国共产党中央会议列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亲爱的保加利亚人民陣線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強人 (政治)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克鲁泡特金德國國會大廈德蘇軸心談判保加利亚保加利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保加利亚共产党人党保加利亚总理列表保加利亚总统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列宁墓周恩来八一宣言国会纵火案国际列宁学校王稼祥王明第三国际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領袖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维尔科·契尔文科夫美國共產黨瓦西里·科拉羅夫牛兰莱比锡西部失地馬其頓鲍里斯·斯特凡诺夫轉型正義霍尔洛·乔巴山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赫尔曼·戈林蔣經國野坂參三恩斯特·台尔曼李默然...比尔·布兰德毛泽民水晶棺7月2日 扩展索引 (4 更多) »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Socijalistička Federativna Republika Jugoslavija,Социјалистичка Федеративна Република Југославија,Socialistična Federativna Republika Jugoslavija)是一個存在於1945年至1992年的巴爾幹社會主義國家,由馬其頓、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黑山等社會主義共和國所組成,首都為貝爾格勒。南國為多民族國家,政府奉行聯邦制,由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一黨專政。由於該國承襲有著「第一南斯拉夫」之稱的南斯拉夫王國,因此另有別名「第二南斯拉夫」。 該國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軸心國武裝侵略而滅亡的南斯拉夫王國,在軸心軍佔領期間,原南斯拉夫境內出現反抗勢力,其中一支為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所領導的共產黨游擊隊,1943年後,西方盟軍認可其為領導南斯拉夫抗戰的盟軍,開始大量軍事增援,狄托的共產黨政權成為了該國的政府代表之一。1945年3月,南斯拉夫由當時的流亡政府和狄托領導的「民族解放委員會」組成聯合政府,同年11月29日,狄托排除與整肅了其他政黨,建立完整的共產黨一黨專制政權,並將國號立為「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再改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冷戰期間,在狄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走上了與其他東歐國家不同的路線,不但有著偏向自由化的經濟體制、政治氣氛與言論自由,更不依附於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蘇聯為首的華沙公約組織兩大軍事聯盟,反而與印度、埃及、印尼和拉丁美洲國家創立了不結盟運動組織,並擁有領導地位。 1980年代至1990年代,隨著東歐社会主义國家經濟衰退、民族主義的復活與東歐劇變,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民族間的不和及分裂,伴隨著暴力的排斥其他民族的行為逐漸升級。在此之後,南斯拉夫聯邦走向解體。從南斯拉夫獨立出來的新國家之間因民族問題產生了一系列的暴力衝突,并發展為南斯拉夫內戰。時至1992年,除了塞爾維亞和黑山之外,其他加盟國均退出南斯拉夫聯邦,剩下的兩國則組建成新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宣告終結。2008年後,前南斯拉夫的領土分裂出馬其頓、塞爾維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黑山等六個受聯合國承認的國家,以及只得到部分國家承認的科索沃。.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叶皮斯季妮娅·费奥多罗夫娜·斯捷潘诺娃

叶皮斯季妮娅·费奥多罗夫娜·斯捷潘诺娃(Епистини́я Фёдоровна Степа́нова;)是一名俄罗斯妇女,她的9个儿子死于卫国战争,并因此而被授予称号以及一级卫国战争勋章。.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叶皮斯季妮娅·费奥多罗夫娜·斯捷潘诺娃 · 查看更多 »

季米特洛夫先锋组织“九月革命者”

季米特洛夫先锋组织“九月分子”(Димитровска пионерска организация "Септемврийче")是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的少年先锋队组织。成立于1944年9月,成员年龄在9至14岁之间,佩戴红色领巾。1967年人数估计为70万。 这一组织是以保加利亚共产主义领袖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命名的。.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季米特洛夫先锋组织“九月革命者” · 查看更多 »

季米特洛夫,Г.

#重定向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季米特洛夫,Г. · 查看更多 »

安德烈·紀德

安德烈·保羅·吉約姆·紀德(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 ,),法国作家,194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紀德的早期文學帶有象徵主義色彩,直到兩次世界大戰的戰間期,逐漸發展成反帝國主義思想。 紀德擅長虛構和自傳書寫,在文字間展露他的人格中,因拘謹保守的教育和狹隘的社會道德主義分裂而成的兩面:衝突和至終和諧。他的作品描繪了嚴謹道德約束下的自由和賦權,可以感受到他為追求知性而誠樸的持續努力。他自我探索般的文字,反映了他關於如何成為完全的自己的思索,筆意所及包括在不背叛個人價值的同時,擁抱個人的性別本質。紀德的政治活動受當時社會風潮影響;他並在1936年遠行至蘇聯後,表明拋棄共產主義。.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安德烈·紀德 · 查看更多 »

山本懸藏

山本悬藏(),日本政治运动家、共产主义者。 出生在茨城县鹿岛郡矢田部村(今神栖市)。1922年加入日本共产党。翌年,日共被揭发,被迫解散,山本流亡苏联。1928年,以劳动农民党候补、北海道1区立候补身份参加第16回众议院总选举,落选。同年3月15日,发生三一五事件,日本共产党、劳动农民党大量党员被捕入狱,山本被捕,不久后保释出狱在家疗养。同年6月从日本警察的监视下逃脱,秘密前往苏联。1936年2月,与野坂参三联名发表《致日本共产主义者的信》(日本の共産主義者への手紙),向日本国内的日共党员传达共产国际关于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7年,山本悬藏在大清洗中被内务人民委员部被捕。1939年被认定为间谍,在莫斯科秘密处决,其妻被流放西伯利亚进行劳动改造。 1992年苏联解体后,苏联共产党和第三国际的秘密文件相继被公开,人们在其中发现了野坂参三秘密告发山本悬藏的文书。此发现的资料由小林峻一、加藤昭在《周刊之春》连载,得出野坂参三出卖和诬告同志的结论。1937年,山本悬藏与野坂参三的妻子野坂龙被内务人民委员部逮捕,当时野坂参三正在美国与美国共产党联络。得知此事后,野坂参三为了营救自己的妻子,向共产国际领袖季米特洛夫写信辩解。信中列举了对山本悬藏的九点怀疑,还建议调查山本的妻子。最终野坂龙获释,山本悬藏则被处决。此内幕的公开在日本社会引起轩然大波,致使日共在同年将野坂开除党籍。 然而根据加藤哲郎的调查,山本悬藏在早先曾向苏联当局告发胜野金政、根本辰、国崎定洞、伊藤政之助等同志是间谍。而根据和田春树的调查,在野坂告密之前,山本也正在做告发野坂的准备。 Category:日本共產黨黨員 Category:日本共產主義者 Category:在蘇聯的日本人 Category:大整肅受難者 Category:茨城縣出身人物 Category:日本被處決者 Category:被蘇聯處決者 Category:大日本帝國政治人物.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山本懸藏 · 查看更多 »

个人崇拜

个人崇拜(Cult of personality;культ личности)指以大规模宣传手段将某个人在一个社群中塑造成崇拜对象,通常都通过媒体手段将其人格形象理想化、英雄化甚至神化。 当政府利用大众媒体、宣传及其他方式予以不质疑的奉承和频繁的颂扬、美化等等,将某一在世(或已身故)的政治领袖塑造为英雄化、神化、理想化的公众形象,则自然会产生個人崇拜的群眾現象。這些崇拜与人类本身具有的英雄仰慕等心理类似,但区别在个人崇拜是非自主性的仰慕,必须同時伴随大量可被限制的單一媒介,將一位普通人物,進行一边倒的形象包裝、過度高估的領袖特質等荒腔走板的宣傳,在常態下通常人都有缺點,而個人崇拜的民眾卻說無法說出來。此外,對偶像的負面批評通常是不被容忍的和不配存在的,會被視為錯誤、反動思想,甚至到了不配合表達效忠(如統一佩戴胸章)就會被整肅的程度,這點是兩者之間的最大差別。.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个人崇拜 · 查看更多 »

中东路事件

中东路事件(Конфликт на Китайско-Восточной железной дороге),是中華民國和苏联于1929年发生的一次武装冲突。.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中东路事件 · 查看更多 »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

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位于苏联境内的领导机构。1928年6月,中共在苏联莫斯科召开六大,会议期间,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布哈林宣布,今后共产国际不再向中国派遣常驻代表,改为中共在共产国际设立常驻代表团,共产国际通过常驻代表团指导中国革命。在此之前设有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从1928年6月到1940年2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宣布结束。历时12年,前后共有四届代表团。.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会议列表

本列表所列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机构的各类重要会议。.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中国共产党中央会议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为1928年至1945年。.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亲爱的保加利亚

《亲爱的保加利亚》(Бъларио мила)是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自1950年至1964年的国歌。曲作者是格奥尔吉·季米特洛夫(Георги Димитров)、格奥尔吉·泽拉特夫-瑟金(Георги Златев-Черкин)和斯维托斯拉夫·奥贝勒特诺夫(Светослав Обретенов),词作者是尼古拉·弗纳谢夫(Никола Фурнаджиев)、姆拉登·伊萨耶夫(Младен Исаев)和埃莉萨维塔·巴哥利亚娜(Елисавета Багряна)。1964年,其国歌地位被《亲爱的父母邦》取代。.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亲爱的保加利亚 · 查看更多 »

人民陣線

人民阵线是1930年代中期开始的不同政治集团的广泛联盟,通常由左派、中间派组成,甚至包括自由主义者( "资产阶级民主派")、社会民主党。Kermit E. McKenzie, Comintern and World Revolution, 1928-1943: The Shaping of a Doctrine. London and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4; p. 159.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人民陣線 · 查看更多 »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更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国共产党政权在陕甘宁边区延安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进行第一次试播,呼号为XNCR,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前身。.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 查看更多 »

強人 (政治)

在國際政治學當中,「強人」這個名詞是指一個在威權主義或極權主義政體中實行鐵腕統治的政治領袖。這個詞彙通常與西方世界學者口中的“獨裁者”互換抵觸,但其性質與“軍閥”不同,特別是在東歐和中亞一些國家,通常包含不好的含義。 強人不一定是該國是正式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有時候,會用這個詞彙來描述一個比當地憲法允許的對政府影響力更大的軍事或政治人物。例如,曼努埃爾·諾列加將軍經常被譽為“巴拿馬的強人”,因為他對巴拿馬行使的巨大政治權力,儘管他不是國家的正式總統或總理。在事實中,他的角色是獨裁者的角色。 同樣,並不是每一個關於“強而有力的領導”(或者是提供這樣的的所有承諾的設想)都是由一個強人來統治的。.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強人 (政治) · 查看更多 »

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克鲁泡特金

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克鲁泡特金亲王(Пётр Алексе́евич Кропо́ткин,),俄国革命家和地理学家,无政府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无政府共产主义”的创始人。 因为他父亲是俄国世袭亲王,他被人称为是“无政府亲王”,但他抛弃了贵族继承权。克鲁泡特金有许多著作,比较著名的有:《田野、工厂和工场》、《互助论:进化的一种因素》、《夺取面包》,他也曾为1911年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撰写过条目。 在毛泽东青年时代创办的《湘江评论》中曾经表示中国应当学克鲁泡特金的办法,即“不主张起大扰乱,行那没有效果的炸弹革命 、有血革命”。.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克鲁泡特金 · 查看更多 »

德國國會大廈

德國國會大廈(Reichstagsgebäude,简称Reichstag;官方名称为“帝国國会大厦大会场”,Plenarbereich Reichstagsgebäude)是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米特区的一座建筑。1894至1933年间首先是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后来在魏玛共和国时期是共和国议会的议会会址。1933年毀於火焚。二战后遭到废弃,东德在东柏林另建共和国宫以召开人民议会,西德也在波恩以召开联邦议院。1960年代该建筑受到局部翻修,但是直到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的时候才得到完全恢复,此时根据建筑设计师诺曼·福斯特的方案重建。从1994年开始每五年德国联邦大会在这里选举德國聯邦總統。1999年开始它是德国联邦议院的会址。 德语中Reichstag一词本意为国会,产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现在专指德国国会大厦,而Bundestag则用来表示现在的国会。.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德國國會大廈 · 查看更多 »

德蘇軸心談判

在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希特勒以及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經過兩天談判後簽署了《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的後一年,德蘇兩國曾就蘇聯作為第4個軸心國的可能性進行協商。 1940年11月12至14日,在兩天的協商後,德國給了蘇聯畫有四個軸心國(德、義、日、蘇)的勢力劃分草圖,在協商的途中,希特勒、莫洛托夫以及里賓特洛甫就德國與蘇聯的勢力範圍進行交涉:希特勒鼓勵蘇聯向南邊的印度以及伊朗發展,以便留給德國取得芬蘭資源的通路,希特勒還希望蘇聯將其勢力退出巴爾幹半島 ;然而莫洛托夫不願輕而答應,畢竟蘇聯一直希望在地中海擁有自己的溫水港且不希望德國將部隊留在芬蘭。 整個協商進行得並不順利。由於蘇聯預期德國的戰事會持續很久,所以當德國聲明英國會很快地被打敗,蘇聯對此事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另外,史達林希望能夠保有對保加利亞以及南斯拉夫的影響力。上述等因素皆導致莫洛托夫在談判中持保守的態度。1940年11月25日,蘇聯方面向德國提交了由史達林起草的回覆,在回覆中,史達林在德國願意承認蘇聯在保加利亞以及伊拉克以及伊朗的影響力的條件下願意成為第四個軸心國。 不過德國並未回覆, 只留下了沒有結果的談判。對於史達林的回覆,希特勒向他的軍事首長表示道:「史達林要求越來越多的東西」「他是位冷血的敲詐者」以及「德國的勝利對於俄羅斯來說是不可容忍的,因此我們必須讓她盡快向我們俯首稱臣」。德國於是在1941年打破了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並向蘇聯入侵,蘇聯成為第四個軸心國之事再無被討論的可能。.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德蘇軸心談判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共和国(Република България)是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它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希腊和土耳其接壤,东部滨临黑海。.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保加利亚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保加利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保加利亚共产党的最高负责人,总书记也是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作为一党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保加利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亚共产党人党

保加利亚共产党人党(保加利亚语:Партия на българските комунисти)是保加利亚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该党的前身是保加利亚共产党“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该党的意识形态是共产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该党的领导人是Mincho Minchev Petrov。该党是国际共产主义研讨会和共产党和工人党倡议的成员。 Category:保加利亚政党 Category:欧洲共产党.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保加利亚共产党人党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亚总理列表

这是一个从建立保加利亚公国到现代保加利亚国家的政府首脑列表。.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保加利亚总理列表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亚总统

没有描述。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保加利亚总统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Народна Pепублика България,Narodna Republika Balgariya)是1946年在保加利亚建立的一个社会主义政权,由保加利亚共产党一党专政,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之一,通常被视作苏联在东欧的一个卫星国。 1946年,在苏联的帮助下,保加利亚废除君主制,建立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宣布建设社会主义。保加利亚共产党长期处于执政党地位。保共总书记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当选为第一任部长会议主席。自1954年开始,托多尔·日夫科夫先后任保共中央第一书记、总书记、部长会议主席、国务委员会主席。 1989年,保加利亚政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11月,佩特尔·姆拉德诺夫取代日夫科夫出任保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务委员会主席(1990年4月改称总统)。1990年,保共决定实行多党制,保共也重组为保加利亚社会党。11月国民议会决定将国名改为保加利亚共和国。.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列宁墓

列宁墓(Мавзоле́й Ле́нина),安葬着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的遗体,位于莫斯科红场中央克里姆林宫墙附近,由红色花岗石和黑色大理石建成。 內部墓道一級級向下的台階便能見聞名世界的水晶棺。瞻仰室內氛圍寧靜神秘,僅有的光線都從水晶棺里發散而出;棺內的特制燈光所散發出的朦朧光線猶如深夜時室內床頭燈光般昏暗、柔和,照耀著仰面躺臥、神情安詳如睡的列寧遺體。水晶棺棺蓋是由多層厚重的木質構成而並非水晶,美觀而莊重。棺內的列寧遺體身著黑色西裝,右手微握,左手舒展,清晰而安详。 此外,列宁墓上层修建有检阅台。.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列宁墓 · 查看更多 »

周恩来

没有描述。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周恩来 · 查看更多 »

八一宣言

《八一宣言》,全名為《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是1935年8月1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长王明依第三國際指示,在莫斯科以中國共產黨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的名義發表。内容主旨是要求停止内战,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共同保衛蘇聯对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戴晴,《在如來佛掌中: 張東蓀和他的時代》,第221页.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八一宣言 · 查看更多 »

国会纵火案

国会纵火案(Der Reichstagsbrand)是德国建立纳粹党一黨專政独裁政权的关键事件,发生在1933年2月27日,柏林消防队于晚上9时14分开始接到德國國會大樓火警报告。同时在几个不同地点发生火災,但当消防队到达时,主要的议会大厅发生爆炸,燃起大火。警察搜索现场时,发现了失业的建筑工人。他是荷兰共产党人,不久前才到德国。 總理希特勒和戈林很快到达现场,发现范·德·卢贝后,戈林立即宣称这起纵火案是共产党人幹的,他们抓到了共产党的领袖。希特勒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要求年事已高的总统兴登堡签署《国会纵火法令》,取消大部分魏玛宪法赋予的权利。 纳粹党首脑宣称这起事件是第三共产国际策划的,逮捕了三名驻共产国际的保加利亚人:季米特洛夫、塔涅夫和波波夫,当时警察并不知道季米特洛夫是共产国际的负责人,在莱比锡审判时,季米特洛夫自己辩护,被宣布无罪释放。.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国会纵火案 · 查看更多 »

国际列宁学校

国际列宁学校(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ленинская школа)是一所在1926年到1938年间,由共产国际在苏联莫斯科经办的官方培训学校。国际列宁学校教授学术课程和地下政治活动技巧,以培养各国共产党干部。学校建立之初由共产国际主席布哈林担任院长,在被联共(布)整肃后,由季米特洛夫兼任院长,基萨诺娃(К.И.Кирсанова)担任副院长并主持工作。.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国际列宁学校 · 查看更多 »

王稼祥

王稼祥(),原名嘉祥,又名稼啬,安徽泾县桃花潭镇厚岸村人。中国共产党高层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工作的开拓者之一。 王稼祥早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是“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苏区外交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三人军事小组成员,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军政学院院长等职,并首度提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長、宣传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联部部长。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务。文化大革命时期,因“三和一少”路线而遭迫害。1974年1月25日,在北京逝世。.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王稼祥 · 查看更多 »

王明

王明(),男,原名陈绍禹(一说陈绍玉),字露清,安徽金寨县双石乡(现属安徽六安市)码头村人,中國共產黨前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王明 · 查看更多 »

第三国际

共产国际(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缩写为Коминтерн),通称第三国际(Третий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是一个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1919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成立,总部设于蘇聯莫斯科。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并于5月25日公开宣布《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声言这是为了适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便于各国共产党独立处理问题。.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第三国际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領袖

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领袖罗列出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的一些政府首脑和军事将领。.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領袖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格魯吉亞語:იოსებ სტალინი;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本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泽·朱加什维利(იოსებ ბესარიონის ძე ჯუღაშვილი,),苏联前最高领导人,執政近三十年(1924 - 1953 年),任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人民委员会(后改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国防部长、苏联大元帅,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泽·朱加什维利生于俄罗斯帝国哥里,毕业于梯弗里斯神学院。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他倾向列宁的布尔什维克派别,并组织了1907年梯弗里斯银行抢劫案以筹集革命资金。1913年开始使用笔名斯大林(Ста́ли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布尔什维克派执政后,斯大林为七名政治局成员之一。斯大林在苏联成立后,成为苏共的总书记。尽管列宁反对,在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成功掌权并清洗了反对派。随后他提出了一国社会主义,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被全面强制推行的计划经济和集体主义政策代替。斯大林成功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使苏联从农业社会迅速转型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然而农业集体化则扰乱了食品生产,引發了1932年苏联大饥荒。在1930年代,因為其極度專制,被称为苏联大清洗时期。在树立个人崇拜同时,对党、政、军领导人,少数民族以至普通干部和群众進行大量逮捕,流放或劳改和屠殺,造成百萬人死亡。 1939年8月,斯大林与希特勒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瓜分波兰,然而随后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尽管初期有所损失,苏联红军于1945年5月攻克柏林,在欧洲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在二战时期吞并了波罗的海国家,在战后的东欧扶植社会主义阵营,并支持中国、朝鲜及北越的社会主义国家。势力扩大了的苏联和美国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分别支持的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在战后对峙形成冷战。斯大林带领苏联完成了战后重建,并使苏联成为第二个拥核国。在战后大饥荒后,斯大林发起了自然大改造和共产主义建设。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继任并对其展开批判及进行去斯大林化。 斯大林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的最重要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斯大林主义影响了世界上众多的马列主义组织及政府,而斯大林则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和工人阶级的象征。在苏联解体后,因曾领导抗击纳粹德国胜利及建设苏联,斯大林被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赞扬。对其的批评则多强调他任内使得数以百万计人死亡,并发起大量的政治、宗教及民族镇压。.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 查看更多 »

维尔科·契尔文科夫

维尔科·维列夫·契尔文科夫(,),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Online 保加利亚共产主义政治家。他在1950年和1954年担任保加利亚共产党领导人,1950年和1956年任保加利亚部长会议主席。他的统治期间,保加利亚作为斯大林主义的整合模型,快速工业化、集体化和大规模迫害政治反对派。.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维尔科·契尔文科夫 · 查看更多 »

美國共產黨

美國共産黨(Communist Party USA),简称美共(CPUSA),是美國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总部位于纽约曼哈顿。目前,该党办有电子刊物《人民世界》。.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美國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瓦西里·科拉羅夫

西里·佩特罗夫·科拉羅夫(Васил Петров Коларов) )保加利亚共产党领导人和共产国际主要工作人员。1949-1950年任保加利亚部长会议主席。.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瓦西里·科拉羅夫 · 查看更多 »

牛兰

牛兰(Hilaire Noulens),本名雅各布·马特耶维奇·鲁德尼克(Jakob Rudnik,)共产国际联络部(Otdel Mezhdunarodny Sviasy)在上海的秘密交通站负责人,负责转送各种文件和经费等。.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牛兰 · 查看更多 »

莱比锡

莱比锡(Leipzig,索布语:Lipzk)是德国萨克森州第二大城市,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東德)第二大城市。位于萨克森州莱比锡盆地中心。它的古称是Lipsia或Lipzk,来源于斯拉夫语Липа,意思是“酸橙树”或“椴树”。歌德称它为“小巴黎”。.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莱比锡 · 查看更多 »

西部失地

西部失地 (,转写:Zapadni (Balgarski) pokraynini)是一个被保加利亚人用来描述一些割让给南斯拉夫,如今位于塞尔维亚东南部和马其顿东部的领土的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保加利亚在1920年的纳伊条约中把这些领土割让给了南斯拉夫。根据南斯拉夫1991年人口普查,西部失地里最大的两个城市博西莱格勒和季米特洛夫格勒的居民主要是保加利亚人。 如今,塞尔维亚占有其中的。这些土地在1919年分别归属保加利亚的丘斯滕迪尔、察里格勒、特伦、库拉和维丁州。.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西部失地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

其顿(Macedonia )是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上的地理和历史地区。长期以来,它的界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现在认为该地区涉及六个巴尔干半岛国家:希腊(北部的馬其頓地區)、北马其顿共和国、保加利亚(布拉格耶夫格勒州)、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它占地约,人口约476万。 馬其頓共和國自立國以來,一般簡稱為“馬其頓”;但馬其頓共和國和馬其頓地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存在名称争议。希臘方面認為“馬其頓”是希臘歷史的一個概念,反對馬其頓共和國使用“馬其頓”名稱,所以暫名為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现在普遍认为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为史高比耶。 马其顿地区其已知的最古老定居点可追溯到约9000年前。公元前4世纪中叶,马其顿王国统治了巴尔干半岛;从那之后,马其顿的历史便开始多元化。.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馬其頓 · 查看更多 »

鲍里斯·斯特凡诺夫

鲍里斯·斯特凡诺夫 (Boris Ștefanov, 曾化名德拉加诺夫或德拉古; ;),罗马尼亚共产党政治人物,1936年至1940年担任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鲍里斯·斯特凡诺夫 · 查看更多 »

轉型正義

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是民主國家對過去独裁政府实施的違法和不正義行為的彌補,通常具有司法、歷史、行政、憲法、賠償等面向。其根本基礎在還原歷史真相。 簡而言之,由政府檢討過去因政治思想衝突或戰爭罪行所引發之各種違反國際法或人權保障之行為,追究加害者之犯罪行為,取回犯罪行為所得之財產權利。此外亦考慮「制度性犯罪」的價值判斷與法律評價,例如紐倫堡大審、東京審判、去納粹化以及秘密警察的罪行。轉型正義之目的為鞏固和保障基本人權之普世價值,以督促政府停止、調查、懲處、矯正、和預防未來政府對人權的侵犯。 轉型正義是「遲來的正義」,也可能違反信賴保護原則,但這涉及「制度性犯罪」之評價(參見道德兩難)。轉型正義必須以體制內的方式來實現,並符合國際法庭或國內法所公認之法律原則,例如正當法律程序原則、比例原則、及平等原則。對於一個從政治思想衝突或戰爭而轉型的國家,轉型正義採取了實際上可行的觀點來面對這些挑戰,其同時也包含了對全體歷史及文化的服從,而不讓現實成為一個不作為的藉口。此外,轉型主義的爭議在於新生的政權可能基於政治為目的而清算舊政權及其勢力,引發舊政權的支持者強烈反彈。.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轉型正義 · 查看更多 »

霍尔洛·乔巴山

霍尔洛·喬巴山(,),喀爾喀蒙古族、外蒙古車臣汗部人,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导人,蒙古人民革命党創始人之一。1928年成为蒙古人民共和国实际最高领导人。1936年被授予蒙古人民共和国元帅称号,1937年起任起任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即内阁总理)、人民军总司令和国防部长,担任所有职务直至1952年逝世。作为蒙古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揽所有大权于一身的领导人,他常被西方称为“蒙古的斯大林”。他对1930年代末苏联暴力的大清洗运动的观察和学习,导致了治下三万至三万五千名蒙古人的死亡。死难者大部分为佛教僧侣、知识阶层、持不同政见者、少数民族(布里亚特人、哈萨克人、华人等)以及其他“反革命分子”。他的强烈迫害使得蒙古境内佛教几乎被全面消灭。 乔巴山对于斯大林的忠心使得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初期得以站稳脚跟,也使得蒙古成为苏联的第一个卫星国,蒙古的经济、政治以及军事全部受到苏联方面强烈影响。在任期间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识字率有所提高,经济则完全依附苏联援助。在二战后,国际方面开始广泛认可独立的蒙古国。.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霍尔洛·乔巴山 · 查看更多 »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语:Republika Popullare Socialiste e Shqipërisë,缩写为RPSSh)为1946年至1991年间在阿尔巴尼亚存在的社会主义政权。 1939年,意大利法西斯军队占领阿爾巴尼亞王國,1943年,意大利法西斯政權投降,但阿爾巴尼亞王國又被納粹德国占领。1944年,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倡议下成立反法西斯民族解放会议,恩维尔·霍查任主席。1944年11月29日,阿爾巴尼亞全境獲得解放。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于1941年创建。恩维尔·霍查为该党领袖。1945年12月,全国第一次普选举行,劳动党获得执政地位。1946年1月11日,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1976年12月28日,改称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恩維爾·霍查領導的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堅決长期推行阶级斗争,称之为“推动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对外「不同帝国主义國家(美國、英国、希臘、意大利等)和修正主义國家(南斯拉夫、苏联、中国等)调和」,此時阿爾巴尼亞被國際社會孤立。1985年以後阿爾巴尼亞才開始與多國重新建立外交關係,自此擺脫外交孤立狀態。自1990年起,在東歐劇變浪潮影響下,阿爾巴尼亞開始轉变其社會主義路線,並開放言論自由、宗教自由。1991年,舉行阿爾巴尼亞戰後首次多党选举,阿尔巴尼亚劳动党获胜。不久,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更名为阿尔巴尼亚社会党,并改國號為阿爾巴尼亞共和國。.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赫尔曼·戈林

赫爾曼·威廉·戈林(Hermann Wilhelm Göring,)是納粹德國的一位政軍領袖,與「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關係極為親密,在納粹黨內有相當巨大的影響力。他擔任過德國空軍總司令、「蓋世太保」首長、「四年計劃」負責人、、、經濟部長、普魯士總理等跨及黨政軍三部門的諸多重要職務,并曾被希特勒指定为接班人。 戈林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著名的「王牌飛行員」,有著擊落22架敵機的紀錄,并獲得了德國最高級別的軍事勳章——「功績勳章」,戰爭後期還擔任曾為「紅男爵」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所領導的第1戰鬥機聯隊最後一任指揮官。戰後戈林加入了納粹黨,為該黨最早的一批成員,並參與了1923年失敗的「啤酒館政變」,期间身中槍傷。为此,後來他一直靠注射嗎啡來減緩痛苦,结果終生麻藥成癮,體型也從健壯轉為肥胖。1933年,戈林創立秘密警察機關——「蓋世太保」。1935年,戈林被希特勒任命為德國空軍總司令,並憑藉他個人的政治影響力為空軍取得大量預算與獨立地位,令其快速建軍。 戈林以德國空軍最高領袖的身份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儘管他本人並不直接干預作戰細節,對現代化空軍技術也缺乏了解,但還是對德軍有相當大的影響,特別是敦克爾克戰役、不列顛戰役、史達林格勒戰役三場決定性戰鬥的發展、德國海軍航空兵、空降部隊和空軍地面部隊的建立、指揮反盟軍轟炸作戰等等。1940年德國打敗法國後,戈林的權力與聲望達到最高峰:希特勒將其晉升為「國家元帥」(或譯作「帝國大元帥」),高過傳統意義上的德國元帥,隔年還指名戈林為其政治接班人。1942年後,隨著德國軍事情勢惡化,戈林的聲望和希特勒對其的信任逐漸降低,于是前者从此不管政治與軍事事務,專注於掠奪各佔領地的藝術品與财富,并過著奢華的生活度日。 1945年4月22日,戈林得知希特勒將自殺,遂拍發電報告知後者他將接掌德國的所有權力。希特勒見狀,認為此為不忠的表現,便下令撤銷戈林全部職務,同时開除黨籍并將其逮捕。二戰結束後,戈林在審判德國黨政軍領袖的「紐倫堡審判」中被判犯「」、「」、「戰爭罪」和「反人道罪」,并處以絞刑,但在行刑前一天晚上,戈林服毒自殺身亡。.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赫尔曼·戈林 · 查看更多 »

蔣經國

蔣經國(),字建豐,生於大清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曾任中華民國總統、陸軍二級上將,國際知名反共人士。他是蔣中正與毛福梅所生的獨子。1925年至1937年在蘇聯期間,蔣經國接受正統馬列主義教育。回国后他成為三民主義忠實信徒。1939年,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區(贛南地區)行政督察專員,以建設「新贛南」著名於時,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籌備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江西支團部,並擔任幹事會幹事長。1944年至重慶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二戰後,為外交部特派員,與蘇聯方面交涉中国东北地区事務。1948年8月至10月,一度任經濟管制委員會委員,督導上海經濟。 1952年為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出任救國團主任。1956年,主持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成立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率隊開闢中橫公路等台灣地區交通、民生建設。1975年蔣中正逝世後的中國國民黨主席(繼蔣中正成為首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任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最高領導人;1972年至1978年擔任行政院院長,為中華民國最高行政首長),1978年起接任中華民國第六、第七兩任總統,於1988年1月13日總統任內逝世。當時蔣經國在台灣主政期間推行十大建設。蔣經國在國際上孤立情勢中,大大發展中華民國經濟,解除多年之戒嚴,促進政治民主化。.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蔣經國 · 查看更多 »

野坂參三

野坂參三(、),日本政治家、共產主義者。原名小野參弎。歷任日本共產黨議長、共產國際日本代表、日本共產黨名譽議長等職務。他在中國期間的名字是岡野進,這個名字是毛澤東為他起的。此外他還用過林哲、野坂鐵嶺、野坂鐵等化名。.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野坂參三 · 查看更多 »

恩斯特·台尔曼

恩斯特·约翰内斯·弗里茨·台尔曼(Ernst Johannes Fritz Thälmann,),德国共产党主席,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恩斯特·台尔曼 · 查看更多 »

李默然

李默然(),原名李绍诚,祖籍黑龙江省阿城,中国表演艺术家。以饰演电影《甲午风云》中的邓世昌角色而知名 。.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李默然 · 查看更多 »

比尔·布兰德

比尔·“巴尔博萨”·布兰德(William "Barbosa" Bland;)是大不列颠共产主义联盟的领袖,他以作为国际霍查主义运动的重要领导人而知名。他著有《苏联资本主义的复辟》一书。 1916年4月28日,比尔·布兰德出生在英格兰北部城镇阿什顿安德莱恩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在新西兰陆军服役时确立了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信仰。后来,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新西兰积极参与了当地共产党组织的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布兰德以眼镜制造商的身份返回英国。1950年代,布兰德见证了大不列颠共产党的“和平过渡社会主义”运动和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布兰德坚信修正主义是反马列主义的错误意识形态路线。 由于对修正主义的否定,布兰德成为了英国数个反修正主义组织中的一员。此后不久,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带着大量的问题,布兰德开始系统地着手研究毛泽东的理论。他发现自己对毛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持有异见。动笔数月后,站在正统斯大林主义者的立场上,布兰德完成了对毛的第一次批判。这次批判是布兰德在正统斯大林主义影响下作出的众多不受毛主义者待见的分析中的最初尝试。 布兰德毕其余生试着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修正主义会占据主导地位?布兰德得出了结论: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中,斯大林处于劣势,他的周围是一群“绝顶聪明”的、不公开反对马列主义的修正主义分子。不仅如此,他们还通过树立“个人崇拜”直接给斯大林披上一层神圣的外衣,而用这个作为反对他的武器。布兰德认为:斯大林以贝利亚取代叶若夫,是因为后者搞垮、颠覆了秘密警察(内务人民委员部)。布兰德以此为例指出了数千名无辜入狱的布尔什维克的获释原因。布兰德指出:在联共(布)十八大召开时,斯大林已经被排除在党的最高决策层之外,而其试图用《苏联经济问题》这本小册子进行回击。 斯大林在文章中对赫鲁晓夫的亲信尼古拉·沃兹涅辛斯基进行了充满深远影响的抨击,布兰德由此证明,后来导致资本主义复辟的苏联经济改革(在当时)是被斯大林严厉打压中止的。所以布兰德强调了斯大林最后的工作的特殊必要性,他看到,一旦斯大林逝世,沃兹涅辛斯基的资本主义化“改革”措施就会被赫鲁晓夫及其继任者颁布实施。布兰德在他的文章中明确地提出了这些观点并且在其1981年出版的《苏联资本主义的复辟》一书中详细阐述。 带着他对毛泽东的理论的分析,布兰德开始对他一贯支持的“中国化”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提出质疑,但是得出的结论是: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保持了社会主义制度。苏共二十大召开之前,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资助下,布兰德建立了英国阿尔巴尼亚协会。虽然被阿尔巴尼亚官方排斥,他仍然领导了协会的工作,并且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对这个“被孤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研究。在那些年里,布兰德成为了公认的研究阿尔巴尼亚的权威,他出版了一部英阿字典,他的研究领域涉及了阿尔巴尼亚生活、历史、音乐、饮食、地理、风俗等各个方面。 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支持中国的时候,一些毛派组织联合起来反对阿尔巴尼亚协会,他们不顾党派间的亲密关系,公然抵制布兰德的“单一的阿尔巴尼亚统一战线”的号召。在霍查对毛泽东进行公开批判之后,这些组织逐渐瓦解消亡。他们的残余分子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积极倡议和资助下,以统一战线的形式加入了布兰德的组织。但是这些人仍然试图解除布兰德的领导权,他们强调其在研究的所有方面——包括音乐等等——都是反马列主义的,是“非完全政治正确”的,所以应该被解职,但是组织的其他多数成员反对这个决定。布兰德一直到了拉米兹·阿利雅出任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领导人的时候才辞去协会的领导职务。 在1975年英国共产主义者联盟(马列)陷入分裂之后,作为一个社会主义者,布兰德对阿尔巴尼亚的分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久,以他为首的大不列颠共产主义联盟成立。该组织从成立伊始就坚定地支持“被孤立的社会主义国家”阿尔巴尼亚。麦克贝克和他的支持者——那些留在英国共产主义者联盟(马列)中的人,则持反对立场。 布兰德认为他所密切关注的现代修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社会主义革命第二阶段的背离,最后陷入一个“静态国家民主化”误区。对于布兰德来说,这是对马列主义国家理论的歪曲。基于这种分类,布兰德把中国、古巴、朝鲜、越南的革命归类为“伪社会主义”革命。布兰德认为,以上诸国忽视了列宁“不要在革命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建立鸿沟的警告。他也提出,像出现在美国的“黑人民族”现象,英国的“黑人种族歧视”和“苏格兰、威尔士、康沃尔的民族主义”,都反映出这些国家已经远远地偏离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这些观点使得他在挑战斯大林主义的一个基本前提:如果苏联——包括党的最高层陷入了阶级斗争,那么共产国际会有任何不同吗? 布兰德努力思考着几个相关的问题:为什么共产国际在有关统一战线的性质这类关键问题的立场上多次反复?斯大林真的“完全控制”了共产国际吗?为什么统一战线得到了欧洲的共产党的坚定支持,特别是法国——去协助一个法西斯主义者控制下的组织?还有,是什么原因导致了1920年代后期统一战线中的“反极左”运动突然转向“反极右”——成为正确政策? 布兰德认为,共产国际第一次向极左方向偏离,是在大约1924年至1928年间认可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掌权。同时,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曼努伊尔斯基和库西宁通过对坚持斯大林路线的工农党派的破坏,扼杀了印度革命。布兰德提出的共产国际第二次右倾化,则是指在约1930年前后其阻止欧洲各国的共产党掌权的行为。 布兰德进一步指出,从大约1924年开始,斯大林在共产国际中就失去了领导权。接着首先是季诺维也夫取得了领导权,然后是布哈林。这两人后被批判为“修正主义分子”,并在大清洗中被枪毙。之后季米特洛夫、库西宁、曼努伊尔斯基领导着共产国际。布兰德指责他们歪曲了正确实现马列主义的道路。季米特洛夫从法西斯德国的监狱中获释是颇值得怀疑的,难道是法西斯主义者的仁慈?为什么?布兰德认为当时季米特洛夫虽打着“在统一战线中坚持正确的马列主义原则”的旗号,实则是脱离了统一战线转而支持“人民阵线”,犯了右倾错误。 布兰德认为,以上诸原因使得斯大林解散了共产国际。之后斯大林建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由他和日丹诺夫等人领导。他说,有必要记得是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揭露了西方共产主义政党企图实行右倾化的方针,以及铁托主义者们与美国的结盟。在后来的意识形态之争中,斯大林公开支持阿尔巴尼亚和霍查反对铁托。 除了理论著作,布兰德还创作了大量的戏剧,导演了两部电影,排演了一部芭蕾舞剧。长期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特别是电影和戏剧——使得他深深理解社会主义现实艺术。他在创作电影和戏剧时广泛取材,特别是在历史剧方面。 在英国,布兰德领导的大不列颠共产主义联盟主张所有马列主义者的原则性统一,因此他成为了马列主义联盟全国委员会成立后初期的重要领导人。布兰德还组织了英国斯大林研究会。但是,研究会内的正统毛派后来将他打倒。布兰德是国际霍查主义运动史上的关键性重要人物,他对北美的马列主义联盟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01年3月13日,比尔·布兰德去世。不久,他生前领导的大不列颠共产主义联盟瓦解。.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比尔·布兰德 · 查看更多 »

毛泽民

毛泽民()字咏莲,后改为润莲,湖南湘潭韶山人,中国共产党财经干部,毛泽东之弟。抗日戰爭時期被转而采取反苏反共政策的盛世才势力杀害。.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毛泽民 · 查看更多 »

水晶棺

水晶棺是天主教、东正教传统圣物箱之一,用于展示圣髑。即水晶玻璃造的棺材,其成分主要是純二氧化硅。水晶棺是非常昂贵的,而且工序繁複,一般用於保存政要等重要人物的遺體。为长期保存躯体,水晶棺材内多数注入惰性气体,如氦气,在暗淡的灯光下水晶玻璃会楚楚生辉。 另外,部分社會主義領袖的遺體也加上了防腐處理並移入水晶棺中,例如列宁、胡志明、毛泽东、金日成、金正日等。.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水晶棺 · 查看更多 »

7月2日

7月2日是阳历年的第183天(闰年是18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82天。.

新!!: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7月2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季米特洛夫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