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55 关系: 单一税,吉芬商品,奧地利經濟學派,媒體馬戲團,一筆OUT消,交易成本,弗里德里希·馮·維塞爾,低吸,微观经济学相关主题列表,利率,利息,利润,利润最大化,出租房,免费物品,稀缺性,經濟均衡,經濟人類學,經濟短缺,經濟租,經濟附加價值,经济学,经济学原理,经济计算问题,经济思想学派,绝对优势,生产可能性曲线,無條件基本收入,融合型路网,選擇,风险管理,马克思主义,高追,货币需求,贸易条件指数,路德維希·拉赫曼,轉撥計價,边际成本,需求定律,资本成本,薩拉曼卡學派,错失恐惧症,退休軍公教人員優惠存款,SUNDAY,损失规避,李嘉图经济学,母乳哺育,比较优势,沉没成本,添馬艦發展工程,... 扩展索引 (5 更多) »
单一税
单一税,又稱為扁平稅,是指恒定税率的税收体系,是同一性質稅基(包括收入、財產或其他課稅客體),無論金額多寡,均以同一、固定税率进行征税的一種稅賦制度。与此相对的是累进税及累退税。单一税提供了一种简单的税法,有报告指出它能减少逃漏税并降低征税成本。 单一税不只有固定的比例税(固定税率),也不屬於「不用繳稅」或「繳很少的稅」,因为它仍會規定一定的免税額,或是符合特定條件的的扣除額、必要費用成本列報、稅額抵減、退稅額,但除此之外,均須按照恒定的税率納稅,而仍有累進的實質稅率,且除所得稅外,尚有許多稅目,也因此即使實施單一低稅率的國家或地區,其國民賦稅負擔也有很高的時候,例如俄羅斯實施13%的單一稅率,但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卻高達28.7%。.
查看 机会成本和单一税
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又稱--)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名词,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需求量减少的商品。这与一般商品的需求—价格关系正好相反。.
查看 机会成本和吉芬商品
奧地利經濟學派
奧地利經濟學派(Austrian School)是一種經濟學派,源自19世紀末的奧地利,延續至20世紀的美國等地,代表人物包括了卡爾·門格爾、歐根·博姆-巴維克、弗里德里克·哈耶克、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穆瑞·羅斯巴德和漢斯-赫爾曼·霍普等人。 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研究方式和英國的古典經濟學相同。也因此,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研究方法可以視為是延續了15世紀以來的經濟思想,包含了大卫·休谟、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弗雷德里克·巴斯夏等主要的經濟學家。奧地利經濟學派認為,只有在邏輯上出自於人類行為原則的經濟理論才是真實的。這種理論的正式名稱是人類行為學(praxeology),而奧地利經濟學派長期以來便提倡一種從這種理論所衍生的解釋方式。人類行為學的方法使得經濟學家們能以此探索適用於所有人類的經濟規律,而奧地利經濟學派的解釋方式則可以用於針對特定的歷史時期進行研究。路德維希·馮·米塞斯與弗里德里克·哈耶克等人,認為奧地利學派在研究方法上堅持方法論的個人主義,是他們的特點。 奧地利經濟學派所採用的亞里斯多德派/邏輯實證主義研究方式,與目前主流的新古典主義所採用的柏拉圖主義/理性主義不同,也與德國的經濟歷史學派所採用的歷史決定論(Historicism)不同。,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理論往往極具爭議性,而且也與主流的新古典主義理論不同,同時奧地利經濟學派也徹底反對凱恩斯的理論和政策。奧地利經濟學派的影響力相當廣泛,他們強調經濟的生產階段,並且質疑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方法論基礎。 由於許多奧地利經濟學派所主張的政策都要求政府減少管制、保護私人財產、並捍衛個人自由,因此,主張自由放任的自由主義、自由意志主義、和客觀主義團體都經常引用奧地利學派思想家的作品,但是要注意上述團體的主張奧地利經濟學派的並不完全相同,如:艾茵·蘭德便和路德維希·馮·米塞斯處於競爭關係,客觀主義也對於奧地利學派中的無政府資本主義相當警戒。.
查看 机会成本和奧地利經濟學派
媒體馬戲團
媒體馬戲團(Media circus)是一個口語的隱喻或慣用語,用來描述媒體在被報導事件的報導範圍超出比例的新聞事件,例如在現場的記者數量,新聞媒體刊登或播出的數量,和媒體的炒作程度。此用語是透過與馬戲團相比的方法來批判媒體,通常是負面的,且被認為是反對如實觀察的慣用語。在1970年代時,該用語被用作這種意思已很普遍。.
查看 机会成本和媒體馬戲團
一筆OUT消
《一筆OUT消》(英文:Weakest Link)是一個源自英國的電視遊戲節目,世界多處地方均有製作當地版本。節目於2000年英國廣播公司第二台(BBC Two)首播,其後大受歡迎,獲世界各地的電視台購下製作權播映。 英文原名Weakest Link解作「最弱一環」。遊戲節目中,各個參賽者要一個接一個連續正確解答問題,才能獲得最高獎金,情況猶如鎖鏈中一環扣一環。每回合參賽者會互相投票選出該回合的「最弱一環」,他會被主持人驅逐出局離場。.
查看 机会成本和一筆OUT消
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在1937年科斯(R.H.Coase)提出的论文-〈〉(公司的本质),被视为是交易成本理论的奠基者。經濟學家張五常認爲,Transaction Cost應譯作交易--費--用而非交易--成--本。 以国际贸易为例,列举如下:.
查看 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
弗里德里希·馮·維塞爾
弗里德里希·馮·維塞爾(Friedrich von Wieser,)是奧地利經濟學派早期的經濟學家。 維塞爾生於維也納,父親是奧地利國防部的高階官員。他最初學習的是社會學和法律學。他也是另一位知名的奧地利經濟學派學者歐根·博姆-巴維克的好朋友。維塞爾畢生在維也納大學和布拉格大學任教,直到1903年由卡爾·門格爾接替,門格爾和博姆-巴維克一同開創了奧地利經濟學派,並教導出了許多下一代的奧地利經濟學家包括了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弗里德里克·哈耶克和約瑟夫·熊彼特。他在1917年成為了奧地利的財政部長。 維塞爾對經濟學的兩大貢獻之一是「歸屬」(imputation)理論,主張產品的要素價格是由生產價格加上机会成本所決定的,這個理論成為了奧地利經濟學派價值的主觀理論的基礎,也成為了新古典派经济学的基礎之一。 在這些理論的發展中,維塞爾使新古典派经济学改以边际效用為基礎來研究稀缺性和資源的分配,亦即在資源有限而慾望無限的情況下,边际效用決定了產品的價值。維塞爾的歸屬理論使得這個原則能夠被套用至任何經濟學理論中。 維塞爾最知名的兩本著作分別是詳細解釋了機會成本和歸屬理論的Natural Value (1889)、以及試著將其理論套用至現實世界的Social Economics(1914)。 經濟計算問題的爭論便是開始於維塞爾所主張的:沒有了準確的經濟計算,經濟效率將會低落無比甚至無法運行。對他而言,價格就代表了市場狀況的指示燈,反應了市場的各種資訊,也因此是任何經濟活動都不可或缺的。因此一個社會主義的經濟體制將無法計算複雜的經濟問題,除非他們採取價格機制才有可能運行。 他也強調企業家在經濟轉變上的重要,他認為企業家是「英雄式的個人,領導經濟邁向新的世界」。這種企業家領導者的概念後來也被約瑟夫·熊彼特採納,用於研究經濟的變革。.
低吸
低吸,又稱低價買入、趁低吸納、抄底,在香港也叫低撈、撈底,是中国大陆和香港股市評論員常用的名詞,即投資者在某隻股票下跌,甚至創新低後,以低位買入股票,期望轉勢谷底反彈。 低價買入股票後有三個可能性:.
查看 机会成本和低吸
微观经济学相关主题列表
微观经济学相关主题列表:.
利率
利率或利息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錢所支付的代價,亦是放款人延遲其消費,借給借款人所獲得的回報。利率通常以一年期利息與本金的百分比計算。 利率是調節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亦用以控制例如投資、通貨膨脹及失業率等,繼而影響經濟增長。.
查看 机会成本和利率
利息
利息,指负债方为借债向债权人所付的补偿性费用。对于借债方来说,利息是借钱的代价;对于提供贷款或购买债券的投资者来说,利息可以部分抵消债务投资的信用风险和机会成本。 利息主要分為單利息和複利息兩種。.
查看 机会成本和利息
利润
利润(Profit)是一種經濟學概念,有兩種含義:.
查看 机会成本和利润
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Profit maximization)在早期西方資本主義,純经济学的角度,企业的行為目標,就是利润最大化。近期的經濟學也加入倫理學的角度。相信以長線而言,只有具商業信譽、社會責任的企業,其利润才會有最大化。當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MC.
查看 机会成本和利润最大化
出租房
出租房市場、出租屋都屬於房地產出租生意。出租的物業單位可能是住宅、泊車位、廠房、倉庫、辦公室、辦公大樓、商店、商場等。.
查看 机会成本和出租房
免费物品
經濟學上,免費物品的定義為:在價格等於零時,該物品的需求量少於供給量。 免費物品數量很多,足以滿足所有人的慾望,沒有人想得到更多。所有人獲得免費物品都不需付出額外的代價,因此獲得該物品沒有機會成本。但是,使用免費物品可能涉及到機會成本。 稀少性並不適用於免費物品,因為無論在任何情況下,該物品的供給量,均會大於需求量。沒有人願意付出成本來獲得免費物品。在大草原中的新鮮空氣,在大海中的海水就是免費物品的例子。.
查看 机会成本和免费物品
稀缺性
缺性(Scarcity),又稱稀少性、缺乏,是經濟學中的基本概念,意思是個人或社會的資源,不足以滿足人類的慾望。.
查看 机会成本和稀缺性
經濟均衡
在經濟學中,經濟均衡或市場均衡指的是市場達到以下的條件:一件商品的市場價格達到供給量與需求量相等的那個價格。.
查看 机会成本和經濟均衡
經濟人類學
經濟人類學(Economic anthropology)是人類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該分支運用民族誌與人類學知識,與其他知識結合,解釋人類的經濟行為。這是由人類學家所進行的研究,而且與經濟學具有複雜關係。經濟人類學的領域有三個主要的理論典範:形式論、實質論與文化論。.
查看 机会成本和經濟人類學
經濟短缺
超額需求(excess demand),又稱短缺(shortage),是形容商品與服務的需求量多於市場供給量之間的差異。它與相反。 超額需求的出現,原於價格太低。當商品價格低於均衡點時,需求量多於供給量,短缺便會出現。在一些事例,短缺會使工商業提升商品的價格以達到經濟均衡。但是有時候外在的因素會導致更長久的短缺—換句話說,有些因素阻礙了價格的供給與需求的平衡。 在常見的用途中,「短缺」一詞說明大多數人在尋找商品時不能夠找到他們能夠負擔的價錢。但是在經濟學中,一樣商品的價錢可否被大眾支付並不是一個要點:如果人們想擁有一樣商品但沒有足夠的金錢支付,他們的欲望都不算是需求。.
查看 机会成本和經濟短缺
經濟租
經濟學上,經濟租(Economic rent)最早指從土地(land)獲得的收益,後被擴大為所有因為獨佔權力而獲得的收入。生產過程中要付出的生產投入成本,高於某個供给的价格弹性下本來應該付出的價格(也就是機會成本),這中間的差額就是經濟租。經濟租的出現,會帶來尋租行為。 在完全競爭市場中,不存在經濟租。經濟租與尋租的出現代表市場失靈。.
查看 机会成本和經濟租
經濟附加價值
經濟附加價值(Economic Value Added, EVA)通常被定義為企業營運減除投入資本及機會成本的剩餘價值。以商業辭彙而言,EVA可由營業收入 - 主權債務利息支出(rate of interest in sovereign debt)計算,因主權債務可被視為投入資本或業主權益的替代機會。經濟利潤(Economic Profit)的概念近似於EVA,但經濟利潤是未經調節的。.
查看 机会成本和經濟附加價值
经济学
經濟學是一門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进行研究的社會科學。西方语言中的“经济学”一词源於古希臘的Marshall, Alfred, and Mary Paley Marshall (1879).
查看 机会成本和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是经济学基础的知识,主要分为微观經濟學和宏观經濟學两个部分。在微观經濟學中,主要講的是价格理论,有关市场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个体市场行为,其中包括有市场供求理论,和博弈论的初级内容;宏观經濟學,是以市场宏观经济为主,考虑政府的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其中包括通货膨胀、贴现率、利率、税收以及汇率等相关政策对经济体的影响。.
查看 机会成本和经济学原理
经济计算问题
经济计算问题是针对使用作为生产要素基于市场的分配方式的替代品的批评。首先由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在他1920年的文章《Economic Calculation in the Socialist Commonwealth》中提出,后由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加以拓展。在他第一篇文章中,米塞斯描述了资本主义下的价格体系的天性并描述了社会中个人的主观价值是如何转变为资源的理性的分配所必要的目标信息的。 市场交易中,价格反映了资源、劳动和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在他第一篇文章中,米塞斯着重于资本货物的社会主义化不可避免的匮乏,但米塞斯后来在《》中详细说明多种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米塞斯和哈耶克指出经济计算仅仅通过市场价格提供的信息实现,并且官僚式或者技术式的分配方式缺乏理性分配资源的方法。争论发生在1920至1930年代,而且争论的具体时期被经济史学家称为“经济计算争论”。米塞斯最初的批评受到了许多回击并导致了的探索,最有名的是。 米塞斯指出“社会主义共同体中的经济计算”中社会主义经济体的价格体系是必定缺乏的,因为如果公有实体掌握了所有的生产资料,没有可以像仅仅是在社会主义体系内部的货物输送,且不是“交易的对象”那样获取资本财产的价格,不像最终产品。所以,他们无法制定价格,而且因此这一体系必然会没有理性,中央计划者无法知晓怎样有效的分配有用的资源。他写道“……理性的经济活动在社会主义共同体中是办不到的。”米塞斯在他1922年的著作《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学的分析》(Socialism: An Economic and Sociological Analysis)中把他对社会主义的批评发展的更为完善,指出市场价格体系是人類行為學的表达,而且不能被任何官僚主义的形式取代。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央计划受到了提倡分散式计划的社会主义者的批评,在奥地利经济学派之前包括皮埃尔-约瑟夫·普鲁东、马克思主义者列夫·托洛茨基和无政府共产主义者彼得·克鲁泡特金。中央计划后来受到了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如雅诺什·科尔奈和Alec Nove的批评。Robin Cox指出经济计算争论只能在贫穷的社会主义经济体通过能让决策者允许生产货物以计算类的相对稀缺性为基础的存量管制的自我调节系统实现很大程度上的自发性秩序的假设上才能被成功反驳。这是在多数决定为分散式的经济体中仅有可行的办法。托洛茨基指出中央计划者不能对经济中局部的变化做出有效反应,因为他们举措没有有意义的投入及经济体中数以百万的经济参与者的参与,而且因此成为协调经济活动的无效的机制。.
查看 机会成本和经济计算问题
经济思想学派
在经济思想史里,经济思想学派是由一群以经济学工作方式来分享共同观点的经济学思想家组成。然而经济学家不总是被划分为某个学派,尤其在普遍将经济学家按学派分类的当代。经济思想史可以大致被分为三阶段:古代经济史(希腊-罗马时期,印度,波斯,伊斯兰和中国帝王国),近代经济史(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和当代经济史(始于18世纪晚期的亚当·斯密和古典经济学)。系统的经济理论主要是从所谓的现代史定义开始发展起来的。 目前,大多数经济学家采用的是一种被称作主流经济学(有时称为'正统经济学')的方法,在美国主流观点中,经济学理论可以归因于两大不同的学派:支持经济干预的咸水学派(沿海学校),如(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和更多自由放任理念的淡水学派(内湖学校),如(代表性的芝加哥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罗彻斯特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这两个学派的思想都与新古典主义经济有关。 过去一些著名的经济思想,如经济史学和制度经济学,影响力早已削弱,现被认为是非主流经济学。其他一些经久不衰的经济思想有:奥地利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近发展起来的近代经济学思想,如女性主义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虽然继承和批判了主流思想,但它们以特定的角度看问题,没能将之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派。.
查看 机会成本和经济思想学派
绝对优势
絕對利益(相對優勢)或比較利益(比較優勢)是经济学的概念,解釋了為何在一方拥有较另一方低的機會成本的优势下生產,贸易对双方都有利。可分为静态比较优势和动态比较优势。當一方(一個人,一間公司,或一國)生產時所付出的生產成本比另一方低,這一方便擁有了這項生產的絕對利益。例如甲國和乙國都只生產衣服和食物,在同質的資源下,甲國生產一單位衣服的時間是1小时,而乙國生產一單位衣服的時間是2小时,根據絕對利益理论,甲國享有生產衣服的絕對利益,便應該專業生產衣服,並出口之。.
查看 机会成本和绝对优势
生产可能性曲线
在經濟學中,生產可能性曲線(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或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簡稱PPC或PPF)是指用來描述在已知條件下,兩種產品之間在用盡所有資源、技術的情況下所有的生產組合的可能,在平面圖上所形成之軌跡。 生產可能性曲線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學模型,這模型有數個假設:.
查看 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曲线
無條件基本收入
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簡稱 UBI ,又稱為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基本收入(Basic Income),指不論工作、收入、財產等任何條件,人人皆可領取由政府或團體組織定期定額發給全體成員(人民)基本生活條件之金錢,只需要是該國的國民或某地區的居民,或某團體組織的成員就足夠了。無條件基本收入讓任何人,即使無法從事謀生活動,包括工作、創業、投資等,也能享有基本生活所需,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而不會因經濟問題而無法生存,且不必因為經濟壓力,而被迫從事不適合自己、或是勞動條件惡劣的勞動,並改善現行社會福利體制的不足。.
查看 机会成本和無條件基本收入
融合型路网
融合型路网(Fused Grid)于2002年被提出,其后被应用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史特拉福(2004年)和阿尔伯塔省卡尔加里市(2006年)。融合型路网结合了两种知名和常用的路网模式的长处:棋盘式街道(Grid)以及城市郊区常用的雷德伯恩体系(Radburn),这两种模式都是组织城市生活空间的自发性尝试。棋盘式街道从约公元前2000年开始就被应用于城市规划,一直盛行至汽车时代前夕的1900年代。雷德伯恩型路网初现于1929年,当时基于内燃机引擎的汽车已经出现约有30年,而且被预料为未来交通出行的主要方式。这两种路网都被广泛应用于北美各地。“融合”是指系统性的结合这两种路网模式的核心特征 。.
查看 机会成本和融合型路网
選擇
選擇是判斷多個選項更值得選取的決定。如果是關於經濟學的話會牽涉到機會成本。如果是關於生物學的話會牽涉到性選擇、自然选择等。選擇多數都會選取更好的選項,不過也許會有例外的情況。.
查看 机会成本和選擇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是一个管理過程,包括對风险的定義、測量、评估和發展因應風險的策略。目的是將可避免的風險、成本及損失極小化。理想的风险管理,事先已排定优先次序,可以優先處理引發最大损失及發生機率最高的事件,其次再處理風險相對較低的事件。 實際狀況中,因為風險與發生機率通常不一致,所以難以決定處理順序。故須衡量兩者比重,做出最合适的决定。 因為牽涉到机会成本,风险管理同時也要面对如何運用有效资源的难题。把资源用于风险管理可能會減少運用在其他具有潛在報酬之活動的资源;理想的风险管理正是希望以最少的资源化解最大的危机。.
查看 机会成本和风险管理
马克思主义
克思主義(Marxismus)是一種以唯物主義解釋歷史、辯證法、和對資本主義批判所發展而出的經濟、政治和社會世界觀。在19世紀中後期,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建構出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架構。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根基或方法論的寫作對現代的政治哲學和社會運動產生重大而廣泛的影響,包含了其独特的哲學、社會學、政治經濟學、以及革命意識形態。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並沒有一套統一的定義,也因此它在眾多的領域和題材上出現多元的發展,導致其門下包含眾多明顯對立甚至互相衝突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哲学以唯物主義的立場檢視社會的發展,認為人類社會是架構在其賴以为生的經濟活動上。經濟組織的架構和生產模式被視為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政治、法律、和道德關係的根本來源(或至少發揮了主要的影響),這些社會關係進而構成了馬克思所謂的上層建築。隨著生產模式的進步,既有的社會組織和關係變得沒有效率並且與經濟活動產生衝突,這種衝突進而發展為階級鬥爭Comparing Economic System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2003, by Gregory and Stuart.
查看 机会成本和马克思主义
高追
追,又稱追高、追涨、高價追入或高價買入,是中国大陆和香港股市評論員常用的名詞,即是投資者在某隻股票上升甚至創新高價位,還以此高價買入股票,他們可能以為股價還會再上升。 高價追入股票後果,有三個可能性:.
查看 机会成本和高追
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英语:Demand for liquidity,即流动性需求)即经济主体对货币的需求。根据货币的功能,货币可以分为支付手段、保值手段和计价单位。“流动性”此处即指货币或者货币需求。.
查看 机会成本和货币需求
贸易条件指数
贸易条件指数(Terms-of-trade,简称TOT)也称为进出口比价指数或贸易比率,在经济学和国际贸易上,这表示一个国家每出口一个单位商品可以获得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也就是这个国家的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 贸易条件指数的公式为:进出口比价指数.
查看 机会成本和贸易条件指数
路德維希·拉赫曼
路德維希·拉赫曼(Ludwig Lachmann,)是德國經濟學家,也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的重要成員和理論貢獻者。.
轉撥計價
轉撥計價(Transfer pricing),本條目介紹的是內部轉撥計價,不同於外部轉撥計價。 公司決策中,價格是一個關鍵因素之一,若公司的下游部門所需原料,究竟要外購,或是採用自家上游部門所製造,以公司整體立場來看,轉撥價格不僅影響到整個公司之利益,更會影響到相關部門間的績效衡量,轉撥計價之決策成為成本與管理會計上重要的課題。.
查看 机会成本和轉撥計價
边际成本
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边际成本亦作增量成本(Marginal Cost 或 Incremental Cost),指的是每增產一單位的产品(或多購買一單位的产品)所造成的总成本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比如,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极其巨大的,而生产第101辆汽车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产第10000汽车的成本就更低了(这是因为规模经济)。 但是,考虑到机会成本,随着生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可能会增加。还是这个例子:生产一辆新车时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处,所以要尽量用最少的材料生产出最多的车,这样才能提高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和单位平均成本不一样,单位平均成本考虑了全部的产品,而边际成本忽略了最后一个产品之前的。例如,每辆汽车的平均成本包括生产第一辆车的很大的固定成本(在每辆车上进行分配)。而边际成本根本不考虑固定成本。 「边际成本定价」是销售商品时使用的经营战略。其思想就是边际成本是商品可以销售的最低价,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经济困难时期维持下去。因为固定成本几乎沉没,理论上边际成本可以使企业无损失的继续运转。.
查看 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
需求定律
求定律(Law of demand)是一條经济学定律,斷言假設其他因素不變,當一物品價格增加,其需求量會下降,反之亦然。換言之,根據需求定律,若以豎線為價及橫線為量,當中的需求曲线必定向右下傾斜。又換言之,價格或代價與需求量是需求定律中的兩個變量,而定律約束了這兩個變量是反向函數。.
查看 机会成本和需求定律
资本成本
在金融与会计学中,资本成本(英文:cost of capital)是指市场为将资金引入某个投资项目而所要求的预期回报。对于投资者,一个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即投资者为选择此项目而放弃了其他项目所付出的代价。另一方面,寻求投资的项目方,例如公司,为了说服投资者去承担这个代价,需要承诺一定的预期回报,这个承诺性的回报,即是项目方为了筹集资金而承担的资本成本。 这两个角度引申出了资本成本最常见的两个应用情境:投资分析中对投资机会的估值,以及公司金融中公司对于投资项目选择的决策。当投资者进行估值时,资本成本用作折现率,将项目预期产生的未来现金流折算成估值进行时的价值,即现值;现值再与项目所需投入资金的多少进行比较,来决定是否进行此项投资。另一方面,公司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会将预期回报与公司自身的资本成本做对比,从而做出是否投资的决定。除却上述两种情况,资本成本在金融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这也使之成为金融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甚至有「金融中最常测算的数据」("the most measured number in finance")之稱。.
查看 机会成本和资本成本
薩拉曼卡學派
薩拉曼卡學派(Escuela de Salamanca)是一個在文藝復興時期由西班牙神學家們所發展集合而成的學術流派,以神學家弗朗西斯科·維多利亞等人的著作為主要根基。自從16世紀初期開始,隨著世俗人文主義、宗教改革、和地理大發現的出現,傳統天主教教會所一貫抱持的世界觀、以及有關人類和上帝啟示的概念逐漸受到挑戰。薩拉曼卡學派便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形成的。學派的名子來源於薩拉曼卡大學,維多利亞等人都在此大學任教。 包括弗朗西斯科·維多利亞、多明戈·索托(Domingo de Soto)、弗朗西斯科·蘇亞雷斯(Francisco Suárez)等自然法和倫理學的學者,建構了一個以神學和法學為基礎的學派,試圖將托馬斯·阿奎納的學說與新出現的經濟秩序相融合。學派研究的重點在於人類以及個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道德、經濟學、法律學等等),但學派內部在不同議題上也經常產生分歧,有時則導致相當激烈的爭議。 依據時間先後,薩拉曼卡學派又可以被分為兩個主要流派,薩拉曼卡派(Salmanticenses)以及科英布拉派(Conimbricenses),薩拉曼卡派開始於弗朗西斯科·維多利亞(1483–1546),並且在多明戈·索托(1494–1560)時達到最高峰。科英布拉派則是源於耶穌會信徒,當時耶穌會已經逐漸取代道明會成為天主教的主流修道會。來自耶穌會的成員包括了路易斯·摩里納(Luis Molina,1535–1600)、弗朗西斯科·蘇亞雷斯(1548–1617)、以及吉歐瓦尼·波特羅(Giovanni Botero)。科英布拉派的名稱是來自於葡萄牙的科英布拉大學。.
查看 机会成本和薩拉曼卡學派
错失恐惧症
错失恐惧症(英文为Fear of missing out,简称FoMO),也称社群恐慌症等,是指一种由患得患失所产生持续性的焦虑,得上这种症的人总会感到别人在自己不在时经历了什么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种社会焦慮被描绘为想要与别人在干什么至始至终保持关联的渴望。同时,它也被定义为一种对后悔的恐惧,而这种恐惧使得你情不自禁地陷入到对错失结交社会关系、获取新奇经历、投资机遇或是其它好事的忧虑之中。换言之,当你想象事情可以变得不是现在这样子的时候,这种焦虑就会不断向你袭来,让你感觉自己对于如何安排时间的决定永远是错的。 自我決定論中,获得自己与他人是相关联的这种感觉是一种合理合法的精神需求,并且这种需求还影响了人们的精神健康。在自我決定論的理论框架下,错失恐惧症可被认为是人们因为在当前或者长期地感受到自己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而产生的一种自我调节状态。 随着技术的层出不穷,人们的社交和沟通经历已经由以往的面对面相处发展到线上:诸如移动电话、智能手机之类的现代科技和例如Facebook、Twitter的社交網路服務让关注社交的门槛大为降低。但在另一方面,这些有前者介导的交流持续性增强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一个人在心理上依赖于保持在线,可能导致当这个人不在线、未连线时感到失去了什么的恐惧,或者甚至于导致的情况,即对网路有超出一般需求的依赖。是故,由于这样的焦虑可能导致人们的负面情绪和抑郁感受,错失恐惧症被认知为会对人的身心健康有负面影响。.
查看 机会成本和错失恐惧症
退休軍公教人員優惠存款
退休軍公教人員優惠存款,是中華民國政府設置讓軍公教人員(即軍人、公務員、教師)將退休金以及公保給付存在臺灣銀行所能享受的特別優惠利息待遇。源自於1958年由國防部與財政部會銜發布沒有法律授權的行政命令──《陸海空軍退伍除役官兵優惠儲蓄存款辦法》。後來此優惠存款辦法陸續擴大延伸適用至公務員及教師,是為照顧軍人、公務員及教師的退休生活而設置的一種優惠存款利率的制度。在1995年實施退撫新制後,新進人員不適用此優惠,但是擁有1995年以前的服務年資者,在退休後仍可辦理優惠存款。 由於1995年以前的退休軍公教優惠存款利率為年息18%,故此制度常被簡稱為軍公教18%(口語讀法為「軍公教十八趴」)。.
SUNDAY
SUNDAY(1997年-2007年,港交所前上市代號:0866,納斯達克前上市代號:SDAY)為香港一間電訊公司,成立於1997年,是香港提供2G及3G服務的電訊公司之一。公司在開曼群島註冊,總部設於鰂魚涌太古坊和域大廈,2000年3月16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及3月15日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 2006年12月15日起,公司在香港交易所和納斯達克停止交易,並把所有資產賣給電訊盈科。2006年12月19日SUNDAY由開曼群島遷冊英屬處女群島,並在2007年1月被清盤。清盤前SUNDAY的主要股東是電訊盈科(79.35%)及華為技術投資有限公司(9.91%)。SUNDAY品牌已於2007年3月26日正式易名為PCCW Mobile 2G。.
查看 机会成本和SUNDAY
损失规避
损失規避(Loss aversion)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收益正效用的2至2.5倍。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是一致的,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 由Daniel Kahneman(1934年~)和Amos Tversky(1937年~1996年)在1979年发表的论文中,通过以下的对照实验,观察到了此种心理上的“趋避现象”。次试验分为两组: 第1组实验:被实验团体先行持有1000单位的现金。在此基础上做出选择。 A.50%的概率将持有的现金增加为2000。 B.100%的概率将持有的现金增加为1500。 此实验中,被实验团体的16%选择了A,84%选择了B。 第2组实验:同实验团体先行持有2000单位的现金。在此基础上做出选择。 C.50%的概率损失1000单位现金 D.100%的概率损失500单位现金 此实验中,同实验团体的69%选择了C,31%选择了D。 实验中,A选项和C选项最终手中持有现金是1000或2000的概率都是50%。相对的,选项B和选项D最终手中持有的现金是1500的概率是100%。即是说,被实验的团体在有可能获得利益时倾向于选择低风险,而在有可能遭受损失时,更倾向于选择高风险。 还有一种情况是短视损失厌恶(myopic loss aversion)。在证券投资中,长期收益可能会周期性地被短视损失所打断,短视的投资者把股票市场视同赌场,过分强调潜在的短期损失。这些投资者可能没有意识到,通货膨胀的长期影响可能会远远超过短期内股票的涨跌。由于短视的损失厌恶,人们在其长期的资产配置中,可能过于保守。.
查看 机会成本和损失规避
李嘉图经济学
李嘉图出生于1772年,后来靠做证券经纪人和贷款经纪人致富。 在27岁时,他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并被当中的经济学原理所激发。他的主要经济学思想都集中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和税收原理当中。这本书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他们后来成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和马歇尔主义经济学共同的理论基础。这里所讲的理论,包括地产(土地)收益理论、价值的劳工理论以及最重要的比较优势理论.
查看 机会成本和李嘉图经济学
母乳哺育
母乳哺育(Breastfeeding),亦稱哺乳、授乳或母乳餵養,指的是女性以乳房餵食婴儿母乳的行為。婴儿有吮吸反射,因此可以吮吸乳房並吞嚥母乳,專家建議在出生後一小時即可哺餵母乳,之後可持續哺乳直到嬰兒自行斷奶為止。嬰兒出生前數周大約每二至三小時即需哺乳一次 -->,每次餵食約需十至十五分鐘。嬰兒逐漸長大後,餵食頻率可以調降。母親也能預先用擠乳器抽出母乳,之後再進行餵食。有些職業婦女的小孩是由其他人照顧,但由婦女提供母乳喂小孩。哺乳相較配方奶來說有許多好處。 假設大多數嬰兒皆採母乳哺育的方式育幼,估計可以避免約820,000名嬰兒於五歲前死亡。不論發展中國家或已開發國家,哺乳均可減少呼吸道感染和腹瀉的機會,還能降低哮喘、食物過敏、乳糜泻、1型糖尿病,以及白血病的風險。哺乳也可能提升嬰兒的認知能力發展及減少成人後肥胖的機會。母乳哺育可能對部分母親造成壓力,在已開發國家,將母乳以奶瓶餵食,對嬰兒的成長並無影響。 純母乳哺育六個月之後,除了餵母乳外,也可以加入適合小孩年齡的副食品,一直到二歲為止。美國小兒科協會建議在純母乳哺育的六個月後,在母親和小孩都有意願的情形下,可以再繼續餵母乳一年。 哺乳對母親的好處包含減少產後出血、加強子宫的產後收縮、減重,以及減少产后抑郁症的機會 -->。母乳哺育也能延遲月經和生育能力的回復,此現象稱為泌乳停經 -->。長期的好處包含減少乳癌、心血管疾病,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哺乳也能節省購買配方奶粉所花費的支出。 世界卫生组织等健康促進組織建議嬰兒出生後前六個月完全僅給予母乳,避免給予其他副食品或飲品,但可以給予適量的维生素D。六個月以後可以給予一些副食品,但還是建議持續哺乳到至少1至2歲。全球僅有38%的嬰兒在出生後六個月僅食用母乳。在美國,有75%的母親一開始餵食母乳,但只有13%持續到六個月。不允許哺乳的狀況很罕見,例如說母親使用娛樂性藥物等等。哺乳期間使用菸、少量酒品、咖啡仍建議持續哺乳。.
查看 机会成本和母乳哺育
比较优势
比較優勢(比較利益)或相對優勢是经济学的概念,解釋了為何在拥有较低的机会成本的优势下生產,贸易对双方都有利。可分为静态比较优势和动态比较优势。當一方(一個人,一間公司,或一國)進行一項生產時所付出的機會成本比另一方低,這一方面擁有了進行這項生產的比较优势。 例如甲國和乙國都只生產衣服和食物,在同質的資源下,甲國生產一單位衣服的機會成本是二單位食物,而乙國生產一單位衣服的機會成本是三單位食物,根據比较优势理论,甲國享有生產衣服的比較優勢,便應該專業生產衣服,並出口之,以換取食物。而乙國在生產衣服上有比較劣勢,意味它生產食物享有比較優勢。沒有任何一方在所有物品的生產上均享有比較優勢,所以比較優勢的本質是互利的。.
查看 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Sunk Cost),或称沉淀成本或既定成本,是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Prospective costs)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做决策时仅需要考虑可变成本。如果同时考虑到沉没成本(这被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是错误的),那结论就不是纯粹基于事物的价值作出的。 举例来说,如果某人预订了一张电影票,已经付了票款且假设不能退票。此时付的价钱已经不能收回,就算不看电影钱也收不回来,电影票的价钱算作沉没成本。 当然有时候沉没成本只是价格的一部分。比方说某人买了一辆自行车,然后骑了几天低价在二手市场卖出。此时原价和卖出价中间的差价就是沉没成本。而且这种情况下,沉没成本随时间而改变,例如某人留着那辆自行车骑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因為折旧而使卖出价会越低。 大多数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人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做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比如在前面提到的看电影的例子中,会有两种可能结果:.
查看 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
添馬艦發展工程
添馬艦發展工程慣稱為添馬艦新政府總部,是香港政府的一項發展工程,位於香港島金鐘添馬艦的用地上,興建新的政府總部大樓、行政長官辦公大樓及立法會綜合大樓,並且附設不少於2公頃的配套休憩用地及兩座行人天橋。 計劃早於2002年提出,曾經一度擱置,後於2005年重新進行招標。2007年初,經過評審階段及諮詢香港市民意見後,於同年7月,香港政府選定承建商金門和協興建築聯合營運提交的「門常開」設計概念。工程如期進行,於2011年1月25日進行平頂儀式,原定計劃於2011年5月完成,最後延於同年8月至12月逐步啟用。.
查看 机会成本和添馬艦發展工程
成本
在经济学、商业和会计学中,成本在经济学中指的是无可避免的最高代价,成本因选择而起,没有选择就没有成本。意指為了藉由購買或以物易物的方式獲得某樣物品,或是為了得到他人提供的服務,所花費或付出的金額,其中亦包括預定要花費或是付出的金額,往往和一个商业事件或者经济交易相联系。 成本也经常被以适用性为标准进行分类。.
查看 机会成本和成本
新古典經濟學家列表
新古典經濟學家(Neo-Classical Economist)一般專稱自1871年經濟學界「邊際主義革命」開始,逐漸採取主觀價值學説的經濟學家,他們的學説的特點是主張個人感受的邊際效用為決定商品價值的因素,而且採納生產要素學説及邊際生產力理論。「新古典經濟學家」這稱呼見諸托斯丹·凡勃倫的兩篇有關方法論的論文,用以指稱他同時代的經濟學家。 此列表記錄從1870年到1936年之前具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1871年為威廉·史坦利·傑文斯發表《政治經濟學理論》一書的年份;1936年為凱恩斯發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年份,因此本列表以經濟學歷史學界公認為經濟思想史上1870年代的「邊際革命」作開始,並以經濟大蕭條之後的1930年代「凱恩斯革命」為結束。前者為邊際效用學説正式立足經濟學説的一部分,也是所謂的新古典時代開始;後者,提出政府應該利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手段應付經濟衰退,以公共支出作爲振興經濟的武器。而且,本列表不限於傳統定義的新古典經濟學家,對此作出的擴展意在把同時期的經濟學家納入列表內,列表的學者學術觀點不一定完全同意上述新古典經濟學家的共同特徵,因此本列表可理解為新古典時期的經濟學家列表。 關於1870年之前的經濟學家,請參看古典經濟學家列表。 為了閲讀和使用上的便利,本列表所用正式譯名一概以1949年以後北京商務印書館刊行的著作所採用之譯名為準,其他華語使用地區(如臺灣地區和港澳地區)採用之譯名若有異於上述譯名,則臚列在正式譯名之後,以供參考。如果北京商務印書館不同出版物對同一人物譯名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則以該人物的著作中文譯本所用者為準。 排名一般不分先後,但列表整體仍以出生年份較早者為先,其次按照其代表作發表年份為準則。 著作僅列出與經濟學有關的學術論著,跟經濟學無關係而作者發表的其他學術領域著作並不包括在“代表作”一欄中。.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指由特定主體所擁有,無一定型態,不具實體,但可构成或對生產經營發揮作用的非货币性资产,如知识产权、品牌、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都可以算是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一般可分為二種:法定无形资产是指受法律保護的无形资产,如營業秘密、版權、專利、商標及商譽等。另一種則為無法律保護的收益性无形资产,如非專利技術、、人力资源等。法定无形资产一般會稱為智慧財產權,也衍生了有關財產權利的相關法律。收益性无形资产則會影響一個組織的效益、生產量、耗費量及機會成本,最後也會反映在盈餘、顧客滿意度、市值及股票價格上。人力资源是目前公司主要的收益性无形资产之一。.
查看 机会成本和无形资产
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就是用技巧、技术和工具帮助人们完成工作,实现目标。时间管理并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的运用时间。时间管理的目的除了要决定该做些什么事情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也是决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时间管理不是完全的掌控,而是降低变动性。时间管理最重要的功能是透过事先的规划,做为一种提醒与指引。.
查看 机会成本和时间管理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會學是應用社會學及教育學的一門分支,以宏觀層面、中觀層面及人際互動的方法來研究教育問題和教育與社會的關係。.
查看 机会成本和教育社会学
亦称为 Opportunity cost,替代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