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志賀氏菌屬

指数 志賀氏菌屬

志賀氏菌(Shigella),也稱志賀菌或者痢疾桿菌,是一類革蘭氏陰性、不活動、不產生孢子的桿狀細菌,可引起人和其他哺乳類動物的細菌性痢疾。1897年,由日本細菌學家志賀潔發現。.

18 关系: 大腸桿菌大腸桿菌O104:H4型小肠已測序的生物微生物志賀潔傳染病歷史细胞迁移病原细菌肛交里急后重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IMViCLB培养基Shigella東京大學校友列表消化作用2011年O104:H4型大腸桿菌疫情

大腸桿菌

大腸桿菌(學名:Escherichia coli,通常簡寫:E.

新!!: 志賀氏菌屬和大腸桿菌 · 查看更多 »

大腸桿菌O104:H4型

大腸桿菌O104:H4型(Escherichia coli O104:H4)是腸出血性(enterohemorrhagic )大腸桿菌的一個菌株,並有部分(enteroaggregative)的基因,導致了2011年O104:H4型大腸桿菌疫情。其血清型O104:H4中「O」指的是O抗原(,somatic antigen),「H」指的是H抗原(抗原,flagellar antigen),這兩種抗原是區分大腸桿菌的重要方式之一。.

新!!: 志賀氏菌屬和大腸桿菌O104:H4型 · 查看更多 »

小肠

小肠(英語:small intestine、Intestinum tenue)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从在胃部后面一直延伸至大肠,是进行食物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器官。对于无脊椎动物而言,一般会采用消化系统或者大肠来描述整个肠道。本篇文章主要针对人类消化系统,但对于消化过程描述也适用于胎盘哺乳动物。小肠的主要作用适用于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与矿物质。 例外情况主要存在于牛或与其类似的哺乳动物,关于这一类动物的消化系统请参见反刍。.

新!!: 志賀氏菌屬和小肠 · 查看更多 »

已測序的生物

已測序的生物指其基因組已經被完全測序的生物。其中部分生物的DNA序列已經被完全註釋,功能性的片段(如基因等)已作圖。 借助於基因組研究及高通量處理等技術,越來越多的生物的全部基因被人們獲得。自從1995年以來已經有150個基因組被解密,將近每個星期有新的物種添加進來。.

新!!: 志賀氏菌屬和已測序的生物 · 查看更多 »

微生物

微生物通常是所有难以用肉眼直接看到或看不清楚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藻类等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也包括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无完整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一般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研究。微生物个体微小(直径小于0.1毫米),种类繁多(99%都是未知品種,且不斷增加),之於生態圈卻非常重要(能量來源與物質循環利用),是地球最多的生命形式,可以佔據上所有生物(這裡包含植物、海草等)總重量的一半之多,与人类日常生活、健康关系密切。微生物应用领域日益拓展,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

新!!: 志賀氏菌屬和微生物 · 查看更多 »

志賀潔

志賀潔()日本知名醫學家與細菌學家,,生於江戶時代陸前國宮城郡仙台(今宮城縣仙台市),也是志賀桿菌的發現者。.

新!!: 志賀氏菌屬和志賀潔 · 查看更多 »

傳染病歷史

傳染病歷史记述在世界历史中,对后世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特别巨大的影响的传染病。.

新!!: 志賀氏菌屬和傳染病歷史 · 查看更多 »

细胞迁移

细胞迁移,与细胞移动同义,与细胞运动義近,指的是细胞在接收到迁移信号或感受到某些物质的浓度梯度后而产生的移动。移動过程中,细胞不断重复着向前方伸出突觸/偽足,然后牵拉後方胞体的循环过程。细胞骨架和其结合蛋白,還有細胞間質是这個过程的物质基础,另外还有多种物质會对之进行精密调节。 若以移動方式與型態來比較,细胞迁移是通过胞体形变进行的定向移动,这有别于其他;如细胞靠鞭毛与纤毛的运动、或是细胞随血流而发生的位置变化,而且就移動速度來看,相比起后两者,细胞迁移要慢得多。舉例而言:成纤维细胞的移动速度为1微米每分,若以精子的平均游動速度56.44微米/每秒,即3384微米/每分來比較,兩者差距約3000倍以上。角膜细胞即使比成纤维细胞快上十倍,但是要完成从不来梅到汉堡这93公--的路程仍需要17123年。而且细胞用力甚轻。成纤维细胞胞体收缩的力只有2×10−7牛顿,而角膜细胞的则是2×10−8牛顿(一牛顿约为人用手举起一鸡蛋所用的力道)。 但此等「步缓力微」的細胞遷移,却是细胞觅食、傷口痊癒、胚胎發生、免疫反應、感染和癌症转移等等生理现象所涉及到的。因此细胞迁移是目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課題,科学家們试图通过对细胞迁移的研究,在阻止癌症转移、異體植皮等医学应用方面取得更大成果。也因為細胞遷移獨有的运动特性,成為今生物学熱門研究方向。.

新!!: 志賀氏菌屬和细胞迁移 · 查看更多 »

病原细菌

病原細菌(Pathogenic bacteria)是指能导致傳染病的细菌病原體。本條目主要針對會造成人類傳染病的病原細菌。 大部份的細菌是無害,甚至是有益的,不過有些細菌是病原体。像結核就是最高的細菌性疾病之一,是由結核桿菌所傳染,每年死亡人數約二百萬人,大部份位於撒哈拉以南非洲。許多重要的疾病也是由病原細菌造成的,像肺炎就是由鏈球菌屬及造成,而食物中毒可能是由志賀氏菌屬及沙門氏菌屬引起。像破傷風、伤寒、白喉、梅毒及麻风病都是由病原細菌引起的疾病。病原細菌也是開發中國家高婴儿死亡率的原因之一。 疾病和微生物之間的因果关系可以用柯霍氏法則來判斷。.

新!!: 志賀氏菌屬和病原细菌 · 查看更多 »

肛交

肛門性交(Anal intercourse),简称肛交,一般是指將勃起的陰莖與人類的肛門和/或直腸互相接合並彼此摩擦的過程,主要目的是為了令自身獲得性快感See for anal sex information, and for information about the clitoris.

新!!: 志賀氏菌屬和肛交 · 查看更多 »

里急后重

里急后重(rectal tenesmus)是一个医学术语,形容腹泻时的一种症状。患者感觉急需大便而无法顺利排出;可用16个字概括:「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 中文病名出自中國古代醫學著作《難經·五十七难「疾病」》。便前腹痛,急欲大便,叫「里急」。大便时急迫欲便,而有便不尽之感,叫「后重」。.

新!!: 志賀氏菌屬和里急后重 · 查看更多 »

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

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是一種會導致出血性腹瀉和结肠炎的微生物。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的致病菌有不少,最常見的是O157:H7型大腸桿菌。大腸桿菌O104:H4型被識別為德國2011年O104:H4型大腸桿菌疫情的原因。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統稱為EHEC,釋放志贺氏菌毒素,可以進一步導致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category:食物中毒 Category:大肠杆菌.

新!!: 志賀氏菌屬和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 · 查看更多 »

IMViC

IMViC試驗是數個試驗的集合。在微生物實驗室中,時常用來鑑定大腸菌群(Coliform bacteria)。大腸菌群是革蘭氏陰性菌,是好氧或兼性厭氧桿菌,會發酵乳糖並在48小時內產生氣體。食物中若存在一些大腸菌群表示該食物受到糞便污染。 除了小寫字母"i"是為了發音方便外,"IMViC"中每一個英文字母各代表了一種試驗。"I"代表吲哚(indole)試驗;"M"代表甲基紅(methyl red)試驗;"V"代表伏普(Voges Proskauer)試驗;"C"代表檸檬酸鹽利用(citrate utilization)試驗。小寫字母"i"只是代表in:檸檬酸鹽利用試驗中我們會把大腸菌群放到檸檬酸鹽中(place "in Citrate")。 這些試驗方便我們鑑定腸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新!!: 志賀氏菌屬和IMViC · 查看更多 »

LB培养基

LB培养基(Lysogeny broth,LB),是微生物學實驗中最常用的營養性培養基,用於培養大腸桿菌等細菌,分為液態培养基和加入瓊脂製成的固態培養基。加入抗生素的 LB 培養基可用於篩選以大腸杆菌爲宿主的選殖。.

新!!: 志賀氏菌屬和LB培养基 · 查看更多 »

Shigella

#重定向 志賀氏菌屬.

新!!: 志賀氏菌屬和Shigella · 查看更多 »

東京大學校友列表

東京大學校友列表,是著名知名東大校友的集成資料。本條目將東大校友分為數大類,除了特例,各分人物不重疊。.

新!!: 志賀氏菌屬和東京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消化作用

消化作用是指將食物(大分子)分解成足夠小的水溶性分子(小分子),可以溶解在血漿,讓身體能夠吸收利用的過程。有些生物體會透過小腸吸收小分子,帶到血液系統中。消化作用是生物异化作用(分解代謝)的一環,可以分為兩個階段,首先藉由機械性的作用(機械消化,mechanical digestion)將食物碎裂成小裂片,其次是化學性的作用(化學消化,chemical digestion),經由酵素的催化,將大分子水解成小分子單體。而無法消化的殘渣則會再排出體外。 大多數食物中所含的有機物包括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由於這些大分子聚合物無法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而且動物需要用單體來合成自身身體所需的聚合物,因此動物需要藉由消化作用將食物中的大分子分解成單體。例如將蛋白質分解為胺基酸,多醣及雙醣分解為單醣,脂肪分解為甘油及脂肪酸等。.

新!!: 志賀氏菌屬和消化作用 · 查看更多 »

2011年O104:H4型大腸桿菌疫情

2011年O104:H4型大腸桿菌疫情於2011年5月德国開始爆發,並造成多人死亡。新菌株O104:H4型大腸桿菌是導致食物中毒的主因。最早是出現數人在德國遭到細菌感染,進而併發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陸續接受急診治療後,這波疫情就開始了。截至6月8日,由於疫情加劇,溶血性尿毒綜合症導致26人死亡,約500人入院。6月5日,德國下萨克森州農業廳表示,比嫩比特尔(Bienenbüttel)一家農場所生產的某一品種豆芽,疑似為疫情爆發的源頭。該農場目前已經關閉。雖然下薩克森的實驗室在該農場產品中沒有檢測出任何致病的大腸桿菌,但不久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一個實驗室在該農場一包已丟棄的豆芽菜中驗出致病菌株。 另外在德國境內,已通報4125宗病例,48人死亡(截至7月1日)。除了德國,也有零星病例發生在瑞士 、波蘭、荷兰、瑞典、丹麦、英国、加拿大及美國。基本上,所有被感染的患者在患病前不久都去過德國。 最初德國官員誤判致病大腸桿菌菌株的來源,並發佈這則錯誤消息。德國衛生當局在還未得到檢測結果,便將O104血清型與西班牙進口的小黄瓜連結在一起。不久他們才發現西班牙的溫室並非來源,這些小黃瓜樣本並沒有測出致病的大腸桿菌,和這波疫情無關。西班牙隨後對德國的誤判表達強烈的憤怒,導致該國出口業每週2億美元的損失。 疫情爆發後,俄罗斯已禁止從欧盟進口所有新鮮蔬菜。.

新!!: 志賀氏菌屬和2011年O104:H4型大腸桿菌疫情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志賀桿菌志贺氏菌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