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指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其作品有民族乐派特征,但仍以浪漫風格為基準。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後来者。 柴可夫斯基出生于沃特金斯克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钢琴,由于父亲的反对,进入法学院学习,毕业以後在法院工作。二十二岁时柴可夫斯基辞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成绩优异。毕业後,在尼可莱·鲁宾斯坦(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的邀请下,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 他被认为有同性恋倾向,并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一直试图压制,因此有意见认为这是婚姻破裂的原因。柴氏在与崇拜自己的女学生的婚姻破裂後,企图自杀,他的朋友把他送到外国疗养。这期间开始和一个热爱音乐的俄国铁路大亨富孀通信。後来梅克夫人成为他的资助人,他後阶段的许多作品都是献给这位夫人的。但奇妙的是两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面。当他们十四年的书信往来因为这位夫人宣布公司破产而终止时,柴可夫斯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独自度过忧郁的三年後于莫斯科去世。他的死疑点重重,官方说法是他喝了带有霍乱病毒的水而染病身亡。但是据後来学者的考证,很有可能是自己服用砒霜而自杀。但是,这都只限于猜测,真正的原因直到现在还是一个謎。 在音乐创作上,柴可夫斯基很崇拜莫扎特,尤其他對旋律性的重視;他甚至模仿莫札特的风格创作了一部管弦乐组曲(Suite No.

258 关系: 劇場版 假面騎士Ghost 100個眼魂與Ghost命運的瞬間埃克托·柏辽兹埃里温歌剧院卡尔·尤利耶维奇·达维多夫卡内基大厅卡罗琳娜·科斯特内尔卑鄙的我原声带古墓丽影 (2013年游戏)古典芭蕾古典音樂作曲家列表 (1800年至1849年出生)古斯塔夫·馬勒叶卡捷琳娜·戈蒂耶娃叶夫根尼·亚历山德罗维奇·姆拉温斯基叶甫盖尼·奥涅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歌剧)变奏者1&2吹響吧!上低音號增六和弦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大光明影院 (天津市)天佑沙皇天鹅天鹅湖天津大剧院太鼓之達人 小龍與不可思議的寶玉太鼓之達人系列女低音妮嘉尋親記姆斯季斯拉夫·列奥波尔多维奇·罗斯特罗波维奇娜杰日达·安德烈耶夫娜·奥布霍娃季赫温公墓室内乐宇宿允人安娜-苏菲·穆特安东宁·德沃夏克安东尼奥·维瓦尔第安东·斯蒂凡诺维奇·阿连斯基小孩大人小狗華爾滋小提琴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尼基施·阿图尔尼古萊·格里戈里耶維奇·魯賓斯坦尼古拉·雅科夫列维奇·米亚斯科夫斯基專輯封面巴拉莱卡琴上海夏季音乐节中央歌剧院...中村由利丹尼斯·瓦西里耶夫斯希普林·卡萨利斯三大芭蕾舞幻想曲 (电影)乌德穆尔特共和国乌克兰乔治·利沃维奇·卡托瓦乔治·索尔蒂乔治·比才亚历山大·康斯坦丁诺维奇·格拉祖诺夫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亞歷山大·高克亞歷山大·波菲里耶維奇·鮑羅丁序曲交响诗交響情人夢音樂列表廖國瑋伊利亚·库里克伊特尔堡之战伊戈尔·鲍里索维奇·马克维奇伊扎克·帕尔曼弦乐小夜曲 (柴可夫斯基)弦乐四重奏伦纳德·伯恩斯坦伦敦交响乐团張圓圓張林 (中國民運人士)弗里乔伊·费伦茨弗雷德里克·肖邦弗拉基米尔·达维多维奇·阿什肯纳齐弗拉基米爾·薩莫伊洛維奇·霍羅威茨彩夢芭蕾音樂列表彼德·施格勒彼得·巴特里-富高尼德米特里·赫沃羅斯托夫斯基德意志留声机保羅·波茨俄羅斯人俄法战争圣彼得堡圣诞节北京展览馆圓舞曲列奧尼達斯·卡瓦科斯克利夫·伯顿克林 (莫斯科州)勃列日涅夫之死四月是你的謊言噴泉王慧中玛祖卡睡美人睡美人 (芭蕾舞劇)睡美人 (消歧義)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第1號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第22屆金曲獎第2號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第3號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第4號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第5號交響曲 (貝多芬)第5號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第6号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第7號交響曲 (貝多芬)第四號交響曲米哈伊爾·普雷特涅夫米瑞拉·弗蕾妮索非亚节庆管弦乐团紗之器约翰·戈达德 (探险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纽伦堡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组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罗马化羽生結弦羅密歐與茱麗葉 (消歧義)羅賓·卡曾斯爱德华·汉斯力克瓦吉姆·列宾瓦西里·谢尔盖耶维奇·卡林尼科夫瓦斯拉夫·弗米契·尼金斯基生化奇兵系列音樂男低音男高音甜梅號無伴奏合唱目黑将司百达翡丽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DJMAX TECHNIKA 3E小調芭蕾舞隋文静韩聪音樂史響板莫斯科音樂學院莱奥波德·奥尔聖女貞德菲利浦·約丹萊斯理·蘭姆克萨尔茨堡音乐节萨翁林纳歌剧节鐘琴鐵達尼號頭等艙的設施青春株式會社西班牙交响曲馬友友香港舞蹈年獎马塔·莫德尔马里斯·扬颂斯马林斯基剧院马思聪高音單簧管鮑羅定弦樂四重奏團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塔涅耶夫谢尔盖·达基列夫谢尔盖·格林科夫鲁布桑扎布·穆尔道尔吉鲍里斯·亚历山德罗维奇·柴可夫斯基路德维希·范·贝多芬黃霑音樂作品列表黑天鹅 (电影)黑桃皇后迈克尔·科斯蒂克霍亂郎朗胡桃夹子鈴鼓船歌阳光灿烂的日子阿姆斯特丹音樂廳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阿列克谢·乌曼诺夫阿列克谢·亚古丁赫伯特·冯·卡拉扬蒙特賽拉特·卡芭葉里奧·波查德金妍兒的Kiss & Cry金属乐队英国管鋼片琴離別的鋼琴奏鳴曲雪姑娘雙簧管陈美J·K·罗琳LGBT人物列表LGBT歷史人物列表ONE PIECE海賊列表S.H.EV怪客暴风雨 (柴可夫斯基)柏林爱乐乐团查尔达什柴可夫斯基 (彼爾姆邊疆區)柴可夫斯基山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柴柯夫斯基极速前进17林克昌恩奈斯特·安塞美李子君标题音乐植松伸夫欧洲圣城音乐会歐洲大酒店歌劇作曲家列表歌剧歌手2017水星表面特徵列表汉斯·冯·彪罗沃特金斯克泰莎·沃尔图洛可可主題變奏曲涼宮春日的憂鬱淺田真央清华大学军乐队溫蒂妮滨松国际钢琴比赛朝比奈隆星光迷乱浪漫主義音樂斯坦尼斯拉娃·康斯坦丁諾娃斯科特·莫伊尔斯科特·汉密尔顿文学咖啡馆 (圣彼得堡)愛莫瑞·科透拜罗伊特节日剧院曼費德交響曲普通嫌疑犯智勝鮮師10月25日10月28日11月6日12月18日1812序曲1840年1893年19世纪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3月4日5月7日8月20日 扩展索引 (208 更多) »

劇場版 假面騎士Ghost 100個眼魂與Ghost命運的瞬間

《劇場版 假面騎士Ghost 100個眼魂與Ghost命運的瞬間》(劇場版 仮面ライダーゴースト 100の眼魂(アイコン)とゴースト運命(ウンメイ)の瞬(シュン)間),是日本特攝節目《假面騎士Ghost》的獨立劇場版。日本地區預定於2016年8月6日上映。 此外超級戰隊系列作品《動物戰隊獸王者》劇場版《劇場版 動物戰隊獸王者 心跳不已 馬戲團恐慌!》亦同步上映。 本作劇場版的口號為「再見了,我魂!」、「燃燒生命吧!感動的高潮大決戰!」、「Ghost VS 英雄」。.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劇場版 假面騎士Ghost 100個眼魂與Ghost命運的瞬間 · 查看更多 »

埃克托·柏辽兹

埃克托·路易·柏辽兹(Hector Louis Berlioz,),又译--,法国作曲家,以1830年写的〈幻想交响曲〉闻名。.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埃克托·柏辽兹 · 查看更多 »

埃里温歌剧院

埃里温歌剧院,全称亚美尼亚亚历山大·斯潘迪亚里扬国家模范歌剧芭蕾舞剧院(Ալեքսանդր Սպենդիարյանի անվան օպերայի և բալետի ազգային ակադեմիական թատրոն Aleksandr Spendiaryani anvan ōperayi yev baleti azgayin akademiakan t'atron),坐落在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的一个国家歌剧院,1933年1月20日正式开放,首场是的歌剧《》。该剧院由亚美尼亚建筑师亚历山大·塔马尼扬设计。它包括两个大厅:拥有1400座位的阿拉姆·哈恰图良音乐厅和拥有1200座位的亚历山大·斯潘迪亚里扬国家歌剧芭蕾舞剧院。.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埃里温歌剧院 · 查看更多 »

卡尔·尤利耶维奇·达维多夫

卡尔·尤利耶维奇·达维多夫(Карл Юльевич Давыдов,),俄国大提琴家、作曲家。曾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后主要演奏大提琴,偶尔作曲,并曾担任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院长。达维多夫是当时世界上水平最高的大提琴家之一,柴可夫斯基称他为“大提琴沙皇”。他于1870年获得的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是一把绝世名琴,后世以“达维多夫斯特拉迪瓦里”命名,这把琴后来的主人包括杰奎琳·杜普蕾和马友友。他的著名音乐创作包括四部大提琴协奏曲。.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卡尔·尤利耶维奇·达维多夫 · 查看更多 »

卡内基大厅

卡内基大厅(Carnegie Hall),也称作卡内基音乐厅,位于纽约市第七大道881号,第56大街和第57大街中间,占据第七大道东侧。由慈善家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出资建于1890年,是美国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界的标志性建筑。卡内基大厅以历史悠久,外形美观以及声音效果出色而著称。设有自己的艺术策划、开发和市场部门,每季度演出100餘场;此外也出租给表演团体。目前无常驻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在1962年之前驻紮于此。.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卡内基大厅 · 查看更多 »

卡罗琳娜·科斯特内尔

卡羅琳娜·科斯特內爾(Carolina Kostner,),義大利花式滑冰運動員。她是2014年冬季奧運會女子單人滑銅牌得主、2012年世界錦標賽冠軍 、五屆歐州錦標賽冠軍 (2007–2008, 2010, 2012–2013),以及2011年花样滑冰大奖赛冠軍。她曾在五屆世錦賽(2005, 2008, 2011, 2013、2014)、四屆歐錦賽(2006, 2009, 2011, 2014)、三屆大獎賽(2007, 2008, 2010)得牌,於2003年青少年世界錦標賽得到季軍,還曾七度衛冕義大利錦標賽冠軍。.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卡罗琳娜·科斯特内尔 · 查看更多 »

卑鄙的我原声带

《卑鄙的我:电影原声带》(Despicable Me: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是为同名电影的电影配乐,2010年7月6日发布。由法瑞尔·威廉姆斯为电影创作、演奏并制作并由、、罗宾·西克、比吉斯和等演奏的新曲组成。 电影配乐由法瑞尔·威廉姆斯和合作谱写,并由汉斯·季默负责出品。由在二十世纪福克斯的以67人合奏录制。2010年11月配乐集中的8支曲子出现在网站MagicBoxMusic.com上,而此时电影的配乐集尚未正式发售。 影片中出现的两首歌曲《Despicable Me》和《Prettiest Girls》也出现在了第83届奥斯卡奖的最佳原创歌曲入围名单中。.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卑鄙的我原声带 · 查看更多 »

古墓丽影 (2013年游戏)

是一款由晶體動力开发、Square Enix發行的动作冒险遊戲,為古墓丽影系列的第十部作品。本作被視為該系列的一次重啟,遊戲中特別著墨於影響流行文化甚鉅的主角蘿拉·卡芙特的個性和自我。《古墓丽影》最初於2013年3月5日在PlayStation 3、Xbox 360和Microsoft Windows等平台上發行、接著於2014年1月23日發行OS X版本、又於2016年4月27日發行Linux版本。 2008年,《古墓奇兵:地城奪寶》發行後不久,晶體動力便開始開發系列的下一部作品。但開發團隊決定放棄延續原系列的故事,而改為創作全新的劇情架構。這是繼《古墓奇兵:不死傳奇》之後,第二次從頭開始鋪陳主角蘿拉·卡芙特的背景故事。《古墓奇兵》的故事背景設定在邪馬台,還未身經歷練的蘿拉必須在邪教軍事組織的追殺下拯救朋友並逃離小島。相较于系列中其它较着重于探索的作品,这款游戏更强调生存,不過玩家仍可在島上各處或非主線的古墓中探索。本作是系列中第一款具有多人遊戲模式的作品,同时也是由Square Enix于2009年并购原发行公司Eidos Interactive后发行的首款主系列作品。於2010年被選為本作中蘿拉·卡芙特的配音,取代了原本的。 由於發行日期從原本預計的2012年底延至2013年3月,《古墓奇兵》在這段時間內受到了不少關注和期待。遊戲發行之後便廣受好評,許多評論認為這部作品在遊戲設計、圖象表現以及卡蜜拉·魯丁頓為蘿拉·卡芙特的配音等方面非常傑出,而不少遊戲評論家也認為它確實是古墓奇兵系列所引頸企盼的一次重生。然而,仍有批評指出其多人模式缺乏特色、以及遊戲中角色的行為與旁白的描述脫節。《古墓奇兵》截至2017年已在全球創造了1100萬份的銷量http://www.gamesindustry.biz/articles/2017-11-27-east-meets-west-yosuke-matsuda-on-growing-square-enixs-global-empire,保持著全系列作中銷售成績最佳的紀錄。本作支援PlayStation 4及Xbox One的更新版《古墓奇兵:決定版》(Tomb Raider: Definitive Edition)於2014年1月28日發行,其中包含所有原版內容以及新增的DLC;其續集《古墓奇兵:崛起》則於2015年11月發行。.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古墓丽影 (2013年游戏) · 查看更多 »

古典芭蕾

古典芭蕾的歷史約有五百年,是沿襲宮廷芭蕾的各種技法與表現方式,雖經過了不斷地改變和革新,在19世紀形成的新流派芭蕾舞。 它給人的基本印象是.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古典芭蕾 · 查看更多 »

古典音樂作曲家列表 (1800年至1849年出生)

这是古典音乐作曲家列表的第四部分,列出生于公元1800年至1849年的古典音乐作曲家。本表以作曲家出生年份先后排序。 本表中的作曲家,基本上属于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 本表将随着作曲家页面的增加而不断更新。 ---- | 1800至1809 | 1810至1819 | 1820至1829 | 1830至1839 | 1840至1849 |.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古典音樂作曲家列表 (1800年至1849年出生) · 查看更多 »

古斯塔夫·馬勒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作为作曲家,他是19世纪德奥传统和20世纪早期的现代主义音乐之间承前启后的--。马勒之后,十二音和无调性音乐等先锋理念崛起,传统调性音乐的辉煌时代走向终结。他的指挥成就在生前就已得到广泛认可,但他所创作的音乐一度被忽视,在纳粹德国时期甚至因其猶太身份而被禁止,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因指揮家伯恩斯坦等人的推廣而得到复兴,其音樂价值方为人所周知。到如今,马勒的音乐甚為频繁地被演出,亦有無數其作品之录音發行。 马勒是犹太人,出生于波希米亚(今捷克境内),出身并不显贵,但在很早就显露出了音乐才华。1878年,从维也纳音乐学院毕业后,他在欧洲众歌剧院中担当过指挥;并于1897年担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现在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总监。在维也纳的十年--,马勒从信仰犹太教转变为信仰天主教,但由于其犹太血统,还是颇受反犹舆论的攻击和排挤。然而他的演出不仅水平优异,而且具有创新性,使他至今在历史上最伟大的歌剧指挥家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他对瓦格纳和莫扎特舞台作品的演绎最为突出。晚年他也短暂地担任过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纽约爱乐乐团的总监。 马勒的创作范围较窄,作品数量不多。终其一生,作曲总是指挥之外的副业。其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交响曲和歌曲。他的十部交响曲篇幅很长,最短者也接近一个小时;规模庞大,增加了乐队编--,并在第二、三、四、八几部中加入了人声;其宏篇巨製《第八交响曲》除超大編制管弦樂團外,更动用了八位独唱家和两个混声四部合唱团,首演时乐手数达一千人以上,因而得到「千人交響曲」之別稱。马勒作品的首演通常伴随着争议,很久之后才得到批评家的认可;只有《第八交响曲》在首演时就大获成功。马勒的音乐直接影响了许多第二维也纳乐派作曲家,尤其是zh:勋伯格; zh-hans:勋伯格; zh-hant:荀白克-、贝尔格和韦伯恩。此外,zh:肖斯塔科维奇; zh-hans:肖斯塔科维奇; zh-hant:蕭士塔高維契-和zh:布里顿; zh-hans:布里顿; zh-hant:布瑞頓-也为马勒所影响。1955年,国际古斯塔夫·马勒学院成立,以纪念其生平与作品。.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古斯塔夫·馬勒 · 查看更多 »

叶卡捷琳娜·戈蒂耶娃

叶卡捷琳娜(卡佳)·戈蒂耶娃(Ekaterina "Katia" Alexandrovna Gordeeva,Екатерина 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 Гордеева,),俄羅斯(前蘇聯)花式滑冰運動員,曾與其先夫谢尔盖·格林科夫搭檔奪得兩屆冬季奥林匹克運動會雙人滑冠軍及四面世界錦標賽雙人滑金牌。格林科夫過世後,她改而從事單人滑演出。.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叶卡捷琳娜·戈蒂耶娃 · 查看更多 »

叶夫根尼·亚历山德罗维奇·姆拉温斯基

叶夫根尼·亚历山德罗维奇·穆拉文斯基(俄语 Евген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Мравинский,)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指挥家之一。亦是女高音穆拉汶娜的侄兒。.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叶夫根尼·亚历山德罗维奇·姆拉温斯基 · 查看更多 »

叶甫盖尼·奥涅金

《葉甫蓋尼·奧涅金》(«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是俄國詩人普希金發表於1830年的韻文小說,是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主角叶甫盖尼·奥涅金被稱為俄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多餘人」。 青年葉甫蓋尼·奧涅金在貴族環境中長大,他學識淵博,但心境苦悶。一日他來到外省的鄉下,和年輕詩人連斯基成了好友,並認識了拉林娜老太太和她兩位女兒。拉林娜的次女奧麗加和連斯基相愛。長女塔姬雅娜則瘋狂的愛上了奧涅金,連夜寫信追求他,向他傾訴了自己的衷腸,但奧涅金絲毫不為所動,冷冰冰地拒絕了她的愛情。奥涅金故意追求妹妹奧麗加,讓連斯基非常生氣,向他挑戰。在一次的決鬥中,奥涅金槍殺了連斯基,他受到良心的谴责,開始浪迹天涯。等他再次见到塔姬雅娜時,她已经嫁给一位老将军了,來到聖彼得堡。奧涅金這時才發現原來他一直深深愛著塔姬雅娜,他跪在她的面前表白,但一切已經太晚了,塔姬雅娜請求奧涅金放棄她。.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叶甫盖尼·奥涅金 · 查看更多 »

叶甫盖尼·奥涅金 (歌剧)

《叶甫盖尼·奥涅金》(俄語:«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拉丁轉寫:Yevgény Onégin,作品號二十四)是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譜曲的三幕歌劇。俄語劇本由作曲家和康斯坦丁·西羅夫斯基(К.)基於俄國著名詩人亚历山大·普希金1830年發表的同名長篇詩體小說改編而成。該劇1879年在尼古萊·魯賓斯坦指揮下首演於莫斯科小劇院(Малый театр, Москва)。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抒情歌劇的典型作品。歌劇劇本的用詞用字十分貼近普希金的原著,保留了不少普希金的原詩,還有柴可夫斯基添加的音樂和戲劇元素。劇情講述一位自私英雄的終生抱憾:當年玩世不恭地拒絕一名少女的求愛;還有草率激怒好友,導致在決鬥中殺死對方。該劇有不少套全劇錄音,也經常在各地上演。.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叶甫盖尼·奥涅金 (歌剧) · 查看更多 »

变奏者1&2

--(Variations Part I&II)是克罗地亚钢琴家-zh-hans:马克西姆·姆尔维察;zh-hk:麥森;zh-sg:马克西姆·姆尔维察;zh-tw:邁可森;-的第三张专辑,于2004年发行。 曲目:.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变奏者1&2 · 查看更多 »

吹響吧!上低音號

| 是武田綾乃创作的日本小說系列作品,插畫為Asada Nikki。2013年12月5日,经宝岛社出版发行了该系列的首作《吹響吧!上低音號~歡迎加入北宇治高中管樂團~》。2015年3月5日,小說第2卷《吹響吧!上低音號2~北宇治高中管樂團的最熱的夏天~》發行。同年4月发行第3卷《吹響吧!上低音號~北宇治高中管樂團最大的危机》,6月《北宇治高中管樂團的秘密故事》发行。之后分别于2016年10月6日出版续作,之后以北宇治高中管樂團为舞台的的最终章《吹响吧!上低音号~波乱的第二乐章》前后作在于2017年9月与10月发表。此外2016年8月与9月还发表了《吹响!上低音号~欢迎来到立华高中管乐团~》的前后篇。截至2015年3月,系列小說已發行18萬冊。 2015年4月以小说首作为基础,京都動畫制作、石原立也监督的的同名電視動畫開播。2016年4月23日劇場版動畫電影公開上映,內容為電視動畫的總集篇。同年即2016年10月電視動畫第2期開播。2017年9月30日將上映第2期动画的总集篇的劇場版。之后公布将于2018年將順次上映完全新作的电影《莉茲與青鳥》、《吹響吧!上低音號 ~誓言的終章~》。 本作以作者的出生地京都府宇治市為舞台,描繪了將青春汗水揮灑在管樂上的高校生真實的生活場景,是一個有著有關社團成員們面臨比賽與戀愛、夥伴之間的衝突、與父母意見分歧等青春期特有煩惱的故事。隨著一名年輕的新顧問老師訂定「全國大會出場」的社團奮鬥目標,故事以電視劇一般的輕鬆筆調依次展開。作者自己在中學時代参加過管樂團,執筆期間曾回到母校京都府立嵯峨野高等学校的管樂團取材。作品對宇治市裡有名的場所及活動都有所描述,諸如與縣祭,以及俗稱「大吉山」的佛德山等。.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吹響吧!上低音號 · 查看更多 »

增六和弦

增六和弦(Augmented Sixth Chord)是一個包含音程的和弦,最初起源於文艺复兴时期,在巴洛克时期进一步发展,并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中形成明确的风格。.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增六和弦 · 查看更多 »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

大卫·费奥多罗维奇·奥伊斯特拉赫(俄語:Давид Фёдорович Ойстрах,),猶太裔蘇聯小提琴家。.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大卫·奥伊斯特拉赫 · 查看更多 »

大光明影院 (天津市)

大光明影院,原名蛱蝶电影院,始建于1929年4月24日,坐落在天津英租界朱家胡同又称革事道(Council Road)(今天津市和平区曲阜道1号),目前是天津市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 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大光明影院 (天津市) · 查看更多 »

天佑沙皇

《天佑沙皇》(或譯《神祐沙皇》,Боже, Царя храни!,拉丁轉寫:Bozhe, Tsarya khrani!)是俄罗斯帝国第二首国歌,於1833年至1917年3月15日期間使用。.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天佑沙皇 · 查看更多 »

天鹅

天鹅属(学名:Cygnus)是雁形目鸭科的一个属。这一属的鸟类是游禽中体形最大的种类,被俗称为“天鹅”。.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天鹅 · 查看更多 »

天鹅湖

《天鹅湖》(Лебединое озеро)原为柴可夫斯基于1875年-1876年间为莫斯科帝国歌剧院所作的芭蕾舞剧,于1877年3月4日(俄罗斯旧历2月20日)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演,之后作曲家将原作改编成了在音乐会上演奏的《天鹅湖》组曲,组曲出版于1900年11月。而整部芭蕾的作品编号为OP.20。《天鹅湖》是世界上最出名的芭蕾舞剧,也是所有古典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天鹅湖 · 查看更多 »

天津大剧院

天津大剧院,也称天津文化中心大剧院,坐落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天津市河西区的天津文化中心的中心标志区东侧,是天津文化中心里最大的文化场馆。天津大剧院由德国GMP主创设计,屬於现代主义建築。新的天津大剧院于2009年开始兴建,於2012年4月22日建成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可以容纳3,600名观众,总造价为15.33亿元人民幣。 天津大剧院可上演歌剧、舞剧、音乐剧、交响乐、话剧及戏曲等不同种类的艺术节目,年均上演各类演出300场次。.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天津大剧院 · 查看更多 »

太鼓之達人 小龍與不可思議的寶玉

《太鼓之達人 小龍與不可思議的寶玉》(日語:太鼓の達人 ちびドラゴンと不思議なオーブ)是太鼓之達人系列在N3DS的第一作家用版遊戲。游戏於2012年7月12日發售。 本作收錄55首歌曲和5首隱藏譜面歌曲。.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太鼓之達人 小龍與不可思議的寶玉 · 查看更多 »

太鼓之達人系列

是一款於2001年起由南夢宮萬代(原南夢宮)發售的業務用街機音樂遊戲系列作品。遊戲玩法與科樂美的Bemani系列類似,玩家需要配合音樂,敲打機台上的日本傳統樂器「太鼓」的框體,從而打出正確的節奏。這個系列后來還在PlayStation 2、PlayStation Portable、PlayStation Vita、PlayStation 4、任天堂DS、Wii、任天堂3DS、Wii U、iOS上推出了家用版,一般使用手柄按鍵進行遊戲,但在iOS、PlayStation 2、PlayStation 4和Wii上也有專門推出的家庭用太鼓(Tatacon)操控設備,使玩家可以在家庭中感受到街機的遊玩效果。.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太鼓之達人系列 · 查看更多 »

女低音

在歌唱方面,女低音(Contralto)是女聲中最低的聲部,音域通常是從中央Ç下的˚F音往上爬升二個八度(F3〜F5)音色相比女高音較寬厚深沉,有時候一些音色比較磁性暗啞,而聲音又渾厚的女中音,也會被歸類爲女低音。諸如 Lady gaga ,艾美·懷恩豪斯以及愛黛兒等流行歌手。。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第一幕第一场的《奥尔伽的咏叹调》就是由女低音独唱。另外在一些乐器名称里带有“女低音的音域”之含意。.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女低音 · 查看更多 »

妮嘉尋親記

《妮嘉尋親記》(日文:明日のナージャ,英文:Tomorrow's Nadja)是一套講述少女浪漫愛情的日本動畫。這套動畫由東堂泉所創作,並由東映動畫製作。 在日本,最初透過衛星電視於2003年2月2日至2004年1月25日期間,在朝日電視台和Animax等頻道上播放,之後亦在東京廣播公司的電視台上播放。在香港,此動畫分別在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屬下的無綫兒童台和無綫電視翡翠台內播放。在台灣,此動畫被譯作明日之星娜--佳,在衛視中文台播放。在世界各地的字幕組都有翻譯此動畫做其他語言,例如義大利語、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等,在拉丁美洲版本的Cartoon Network內播放。 這套動畫的漫畫版由阿弓唯所繪畫,先在《Nakayoshi》雜誌上連載,之後由講談社出版單行本。.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妮嘉尋親記 · 查看更多 »

姆斯季斯拉夫·列奥波尔多维奇·罗斯特罗波维奇

姆斯蒂斯拉夫·列奥波尔多维奇·罗斯特罗波维奇(Мстисла́в Леопо́льдович Ростропо́вич,),俄罗斯大提琴演奏家、指挥家。.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姆斯季斯拉夫·列奥波尔多维奇·罗斯特罗波维奇 · 查看更多 »

娜杰日达·安德烈耶夫娜·奥布霍娃

娜杰日达·安德烈耶夫娜·奥布霍娃是一名俄罗斯女中音。1937年被授予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钢琴家海因里希·纽豪斯曾说过:“在他听过她的歌声后,就再也无法忘却...”。小行星 9914 奥布霍娃就以她的名字命名。.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娜杰日达·安德烈耶夫娜·奥布霍娃 · 查看更多 »

季赫温公墓

季赫温公墓 (Tikhvin Cemetery, Тихвинское кладбище) 是一座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的名人墓葬。.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季赫温公墓 · 查看更多 »

室内乐

室内乐(Chamber music),又稱室樂,是一种古典音乐作品的体裁,为几件在室内演奏的乐器所作。室内乐由几人合奏,每人各演奏一个声部,通常不含独奏。“室内”指音乐可以在空间较小的室内演奏。.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室内乐 · 查看更多 »

宇宿允人

宇宿允人(Masato Usuki,うすき まさと,),日本京都府出身的指揮家。原名山口治,與宇宿嘉余子結婚後改姓宇宿。.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宇宿允人 · 查看更多 »

安娜-苏菲·穆特

安娜-苏菲·穆特(Anne-Sophie Mutter,),著名德国女小提琴演奏家。.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安娜-苏菲·穆特 · 查看更多 »

安东宁·德沃夏克

安东宁·利奥波德·德沃夏克(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生於布拉格(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现属于捷克)附近的伏尔塔瓦河旁的磨房内,卒於布拉格,是捷克民族乐派作曲家。 追随着民族主义者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经常在他的作品中使用摩拉維亞和他的故乡波希米亚(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现属捷克)的民谣音乐的风格。德沃夏克自己的风格经常被描述为“吸收了民歌的影响并找到有效的方式利用它们,用交响乐的传统最完满的再现了一个民族的特色”。其代表作有第九交响曲《新世界交響曲》、《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斯拉夫舞曲》、歌剧《露莎卡》。他被认为“可能是他那个时代最多面手的作曲家”。Taruskin (2010), 754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暨德沃夏克鍵盤共同發明者奥古斯特·德沃夏克(August Dvorak)是安东宁·德沃夏克的遠親。.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安东宁·德沃夏克 · 查看更多 »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Antonio Lucio Vivaldi,),昵称Il Prete Rosso(红发神父),是一位出生于威尼斯的意大利神父和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同时还是一名大师级小提琴演奏家。维瓦尔第被认为是最有名的巴洛克音乐作曲家之一,在他那个时代闻名于整个欧洲。他最主要的成就在于乐器协奏曲(特别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还有圣歌和歌剧。其最著名的作品为《四季》。.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 查看更多 »

安东·斯蒂凡诺维奇·阿连斯基

安东·斯蒂凡诺维奇·阿连斯基(Антон Степанович Аренский,),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82年起任莫斯科音乐学院和声学教授。1895年经巴拉基列夫推荐到圣彼得堡指挥帝国合唱团,1901年因健康原因退休,1906年因肺结核死于芬兰的疗养地。 阿连斯基的音乐深受柴可夫斯基的影响,具有旋律优美动听,结构纤巧精致的特点,唯较缺乏情感与力量。他最擅长的创作领域是室内乐。.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安东·斯蒂凡诺维奇·阿连斯基 · 查看更多 »

小孩大人

,2012年台灣偶像劇,由映畫傳播製作,由李威、李康宜、黃騰浩、姚采穎、潘柏希主演。2012年3月2日舉行試裝記者會,2012年4月25日殺青。2012年5月12日於公視首播。.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小孩大人 · 查看更多 »

小狗華爾滋

小狗華爾滋(原名:仔犬のワルツ)是日本電視台50周年紀念劇第1彈,於2004年4月至6月播出,共11集的日本電視劇。平均收視率8.4%。此劇在台視曾以雙聲道、中文字幕播出,首播日期是2005年3月3日。.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小狗華爾滋 · 查看更多 »

小提琴

小提琴(Violin)属于四弦的弓弦乐器,是现代管弦樂團弦乐组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一般在管弦樂作品中會分成第一小提琴與第二小提琴兩個聲部。作为现代弦乐器中最具份量的乐器,小提琴主要的特点在于其辉煌的声音、高度的演奏技巧和丰富、广泛的表现力。又被稱作為樂器中的女王。 小提琴是提琴家族中最小、音高最高的一種,比它體型大的提琴有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小提琴 · 查看更多 »

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是指以小提琴獨奏、管弦樂團伴奏的古典音乐作品。通常有三個樂章,但是也有例外,如拉羅的西班牙交響曲(小提琴獨奏但有五個樂章)。 当中,有所謂的三大小提琴协奏曲,分别是:.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小提琴协奏曲 · 查看更多 »

小提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Violinkonzert e-Moll op.)是门德尔松的第64号作品,也是其最后一部重要的协奏曲,在世界上最為流行,同时也是最常被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Mendelssohn, F.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小提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 · 查看更多 »

小提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是柴可夫斯基創作的唯一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也是他繼《第4號交響曲》和歌劇《尤金·奧涅金》後的精心鉅作。由於此曲相當優秀、動聽,並廣受世人喜愛,而被後人推崇為堪與貝多芬、孟德爾頌和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相互媲美的偉大作品。 1878年柴可夫斯基獲得的資助,前往瑞士日內瓦湖畔的克倫斯小村養病時創作了此曲。俄國名小提琴家約瑟夫·柯泰克路經克倫斯時,也曾為柴可夫斯基提供不少有關小提琴獨奏技巧的寶貴意見。 此曲原是題贈給當時最偉大的小提琴家萊奧波德·奧爾(Leopold Auer),不過,當奧爾收到這首小提琴協奏曲的總譜時,卻以技術上演奏不可能為理由拒絕受贈,以致這首傑作被冷落了一段相當長的日子。後來才由在萊比錫音樂院任教的俄籍小提琴家布羅德斯基擔任獨奏,於1881年12月4日由狄希特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首演,但仍舊遭受冷淡與忽視。.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小提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尼基施·阿图尔

阿图尔·尼基施(匈牙利语:Nikisch Artúr,),匈牙利指挥家。他被视为布鲁克纳、柴可夫斯基、贝多芬和李斯特作品的杰出指挥家。作曲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曾称赞尼基施把自己的第4交响曲演奏到“杰出、无以复加”的境地。.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尼基施·阿图尔 · 查看更多 »

尼古萊·格里戈里耶維奇·魯賓斯坦

尼古萊·格里戈里耶維奇·魯賓斯坦(Никола́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Рубинште́йн,),俄羅斯鋼琴家及作曲家。他是安東·魯賓斯坦的弟弟,也是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好友。 尼古萊·魯賓斯坦出生於莫斯科的一個猶太家庭中,父親當時開了一家小工廠,小時候跟隨著母親學鋼琴,大一點時,則與他哥哥一樣受教於亞歷山大·維洛營(Alexander Villoing)。在1840年代時,他與他哥哥被母親帶往柏林,受教於Siegfried Dehn,並因此受到孟德爾頌與邁耶貝爾的賞識與資助。1866年9月1日,他成為了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創辦人。在當時,他被認為是同時代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直到近來才被他哥哥安東的光環逐漸掩蓋。儘管如此,他的鋼琴演奏與安東狂放式的演奏風格有很大的不同;尼古萊較堅持古典主義的演奏風格,類似於克拉拉·舒曼,而與李斯特·費倫茨差別較大。 在莫斯科任職期間,他曾邀請柴可夫斯基為他寫了著名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根據柴可夫斯基的信件描述,魯賓斯坦對於這首作品印象不佳,並希望他重寫,但他拒絕了。因此最後這首作品由鋼琴家漢斯·馮·彪羅做了世界首演。儘管如此,在魯賓斯坦於巴黎去世之後,柴可夫斯基為紀念他而寫了《a小調鋼琴三重奏》。 尼古萊·魯賓斯坦在作曲方面也有不錯的成就。他最著名的作品為《g小調塔朗泰拉》以及《舒曼主題幻想曲》,皆為鋼琴獨奏。.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尼古萊·格里戈里耶維奇·魯賓斯坦 · 查看更多 »

尼古拉·雅科夫列维奇·米亚斯科夫斯基

尼古拉·雅科夫列维奇·米亚斯科夫斯基(Николай Яковлевич Мясковский,)),俄罗斯-苏联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最為人所認識的是一生創作了27首交響曲,佔其87首已編號的作品中的差不多三分之一產量。因此後人亦稱他為「蘇聯交響曲之父」。.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尼古拉·雅科夫列维奇·米亚斯科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專輯封面

專輯封面是在市場上發售的錄音產品或專輯的正--包裝,通常可以是指10英寸及12英寸每分鐘轉動78次的唱片、12英寸的密紋唱片及每分鐘轉動45次的唱片所用的印刷紙版封面(相連的唱片套或盒裝),或者CD包裝的正面嵌板,亦越發流行用作專輯及曲目數碼下載附帶的圖片。 對於所有類型的實物唱片,專輯封面還是保護套的一個部分。.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專輯封面 · 查看更多 »

巴拉莱卡琴

巴拉莱卡琴(Балалайка),又称三角琴,俄罗斯吉他,是俄罗斯的一种弦乐器。.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巴拉莱卡琴 · 查看更多 »

上海夏季音乐节

上海夏季音乐节(Music in the Summer Air, MISA)是中国大陸首个每年夏天定期举办的大型古典音乐节。.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上海夏季音乐节 · 查看更多 »

中央歌剧院

中央歌剧院,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外东中街115号,是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的国家歌剧院。居其宏,我国歌剧艺术的国家队——为庆贺中央歌剧院建院60年而作,人民音乐2012(9).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中央歌剧院 · 查看更多 »

中村由利

中村由利()是日本歌手及作曲家、亦是日本樂團GARNET CROW的主唱。暱稱是「ゆりっぺ」(Yurippe,由GARNET CROW成員AZUKI七起名)。血型是O型。直至2007年,中村由利一直都擔當GARNET CROW的主唱及作曲。她也為其他歌手作曲。.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中村由利 · 查看更多 »

丹尼斯·瓦西里耶夫斯

丹尼斯·瓦西里耶夫斯(拉脫維亞語:Deniss Vasiļjevs,),拉脫維亞花式滑冰運動員(男子單人)。他是2017年和2018年提洛杯冠軍,2015塔林杯挑戰賽銅牌得主,三屆拉脫維亞全國賽冠軍。短曲項目首次進入前3名,獲得一面小銅牌,最後總排名位於第4。 早期選手生涯中,他曾獲得2016年冬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花式滑冰比賽的男子單人銀牌和團體銅牌,以及世界青少年花式滑冰大獎賽中兩面銀牌。他是首位在青少年大獎賽獲得獎牌的拉脫維亞滑冰選手。 至2018年5月2日為止,他在國際滑冰聯盟(ISU)積分排名第11位。.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丹尼斯·瓦西里耶夫斯 · 查看更多 »

希普林·卡萨利斯

希普林·卡萨利斯(Cyprien Katsaris),法國籍塞浦路斯人,钢琴家和作曲家。.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希普林·卡萨利斯 · 查看更多 »

三大芭蕾舞

三大芭蕾舞是指由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谱曲的三部芭蕾舞曲作品,分别为《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它们可说是古典芭蕾舞团必演的经典剧目。 他的作品反映了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广大知识阶层的苦闷心理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深切渴望;着力揭示人们的内心矛盾,充满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炽热的感情色彩。.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三大芭蕾舞 · 查看更多 »

幻想曲 (电影)

《幻想曲》(Fantasia)是華特迪士尼公司1940年拍摄的一部音乐动画片,这部影片主要由七部古典音乐组成,演奏者是费城交响乐团,指挥是列奥波尔德·斯托科夫斯基。配合音乐的动画的内容有些是抽象性的图像,有些則是故事性的。影片中某些部分还用了斯托科夫斯基和交响乐团的現場演奏實際畫面。在影片中擔任主講人。.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幻想曲 (电影) · 查看更多 »

乌德穆尔特共和国

乌德穆尔特共和國(Udmurtskaya respublika;Удмурт Элькун)位於東歐平原東部,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伏爾加聯邦管區。.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乌德穆尔特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乌克兰

乌克兰(Ukrayina;),东欧国家,南接黑海、东连俄罗斯、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是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人口约4285.41万(不包括被俄罗斯吞并的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爾,2015年9月8日)。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在9世纪时,基辅罗斯作为东斯拉夫人的国家曾一度十分强盛,直至12世纪分裂。自14世纪中叶起,乌克兰被欽察汗国、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先后统治。在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乌克兰被其他势力瓜分。19世纪时,乌克兰大部归属于俄罗斯帝国,其余部分为奥匈帝国领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混乱时期,乌克兰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暂独立。在乌克兰内战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1922年成为了苏联创始加盟共和国之一。随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為波蘭統治的西烏克蘭併入苏维埃乌克兰。在1945年,乌克兰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重获独立,作為独联体发起与创始国之一。但由於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于同年宣布退出独联体。乌克兰在獨立後由於實行未成熟的市场经济方向改革,使得國家进入八年的经济衰退时期,不过其间也出现过高增长。乌克兰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在世界上是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军事基础,並维持着仅次于俄国的欧洲第二大军事力量。 根据乌克兰的行政区划,乌克兰有24个州、一个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但2014年已另外建立克里米亞共和國並且实质由俄羅斯管治),和两个直辖市(首都基辅和塞瓦斯托波爾,后者實質由俄羅斯管治)。人口构成上78%为乌克兰人,其余有俄羅斯人和羅馬尼亞人等。乌克兰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乌克兰 · 查看更多 »

乔治·利沃维奇·卡托瓦

乔治·利沃维奇·卡托瓦(Георгий Львович Катуар,),法国血统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年轻时曾在柏林学习,后来结识柴可夫斯基,决定从事音乐创作。后曾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他是俄罗斯作曲家中少有的瓦格纳主义者,但却不以写作管弦乐和歌剧见长。其作品一般有复杂的形式和丰富的和声色彩。.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乔治·利沃维奇·卡托瓦 · 查看更多 »

乔治·索尔蒂

喬治·索尔蒂爵士(Sir Georg Solti,),英籍匈牙利裔指挥家。 索尔蒂生於布達佩斯,幼年学习钢琴,还于布达佩斯在贝拉·巴托克、多赫南伊·埃尔诺和柯达伊门下学习过音乐。1930年年代,他曾在匈牙利国家歌剧院当声乐教师。1935-37年他到萨尔斯堡在瓦尔特和托斯卡尼尼旁边当助手。索尔蒂1938年首度作为指挥演出,但当时在匈牙利的犹太人作公开场合演出,并不是很受欢迎。 索尔蒂在瑞士度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到卢塞恩当过托斯卡尼尼的助手。1942年在日内瓦一个钢琴比赛中胜出。战后蕭提到百废待兴的德国去寻找工作。盟军指派他到慕尼黑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接替被禁止演出的克莱门兹·克劳斯,担任指挥一职。 从1947年起索尔蒂便与DECCA唱片公司合作,两者的关系维持到索尔蒂逝世,长达50年。1952年索尔蒂调职到法兰克福歌剧院,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與大乐团和大歌剧院合作。 1961年起他开始了与皇家柯芬園歌劇院长达10年的合作。1972年他成为英国公民,并受封为爵士。 索尔蒂最伟大的成就是于1958年开始动工的浩大工程——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演奏的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时至今日,这套录音被奉为录音史上的里程碑。1969年起,索尔蒂事业的第二阶段,就是与芝加哥交响乐团22年的合作,直至1991年。同时,1971-1975年他还是巴黎管弦乐团的音乐指导,1979年-1983年为伦敦爱乐乐团的艺术指导。索尔蒂于1997年在睡夢中過世,没有任何先兆。 索尔蒂是20世纪后半叶重要的歌剧指挥家。他所录制的瓦格纳、理查·斯特劳斯、威尔第的歌剧至今被认为是珍品。他的交响乐录音也很受欢迎。那里有着托斯卡尼尼式的直率、准确、迅猛、客观、流光溢彩且极具张力。其漫长的录音生涯造就了一批示范级录音,包括马勒的交响曲全集和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乔治·索尔蒂 · 查看更多 »

乔治·比才

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法国作曲家。比才著名的作品包括《卡门》、戏剧配乐《阿莱城的姑娘》等。 比才生于巴黎,本名Alexandre César Léopold Bizet。九岁时就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57年他获得罗马奖金,后到罗马进修三年。1863年比才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 比才最著名的作品《卡门》创作于1873年;该剧取材于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说;写出身农家的龙骑兵士官唐霍赛,在吉卜赛烟草女工卡门的诱惑下,堕入情网,成为走私贩,最后在情场角逐中手刃卡门的故事。该剧由於題材等因素,最初的演出并没有获得很大的成功。 《卡門》首演失敗,神童著稱的比才,受不了打擊,一病不起,三個月後逝世。但諷刺的是,《卡門》後來重演,從此成為世界歌劇之一,當日就是比才出殯的日子。圣桑、柴科夫斯基、德彪西等人都给予该剧很高的评价。尼采甚至以此部歌剧来对瓦格纳的作品进行抨击。現時《卡门》已成为最著名的歌剧作品之一,也是歌剧史上演出最多的作品。 比才死時,仍遺下一些未完成作品,當中包括花了11年修改的《》,這首樂曲雖然早已寫好,各樂章亦曾首演過,但比才一直都對作品不滿意,不斷的修改,直至他去世時亦未正式出版。.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乔治·比才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康斯坦丁诺维奇·格拉祖诺夫

亚历山大·康斯坦丁诺维奇·格拉祖诺夫(Александр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Глазунов,),又譯葛拉佐諾夫、葛拉祖諾夫,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指挥家。1906年至1917年间担任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院长,后参与重组彼得格勒音乐学院和后来的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并继续担任院长直至1930年。格拉祖诺夫担任院长期间最著名的学生是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1928年,格拉祖诺夫离开苏联,前往欧洲和美国游历,最后定居在巴黎。 格拉祖诺夫成名颇早,其初期作品接近强力集团风格,后力图在作品中将强力集团与柴可夫斯基的风格融合,并大量运用对位法。格拉祖诺夫的音乐配器色彩丰富,旋律优美,写作技巧精湛。格拉祖诺夫从本质上说是一位器乐作曲家,尤以其管弦乐,芭蕾音乐和室内乐著称。他还是罕见的写作管风琴作品的俄罗斯作曲家。 葛拉茲諾夫在音樂史上,一度被忽視而湮沒,作品鮮少被公開演奏與錄音。葛拉茲諾夫的九首交響曲,就像馬勒的九首交響曲一樣,一度被視為音樂史上不值得探討、無關緊要的交響創作,原因在於它既不夠前衛、也不夠古典。但是,隨著馬勒交響曲的歷史定位逐漸塵埃落定,全世界音樂界終於也開始對葛拉茲諾夫所留下的交響曲價值感到好奇,重新予以評價。二十世紀後期,他的交響曲全集與管弦樂作品,成為最常令資深古典樂迷驚豔,並多所詢問,卻一直苦於無法收集到的一套「失落的環節」。葛氏作品旋律甘美浪漫、配器豐富,並富俄羅斯風情,作為交響樂史上連接柴可夫斯基的俄國浪漫樂派和蕭士塔高維契的現代樂派之間的重要環節,許多唱片公司和多位指揮家,同一時間開始紛紛競逐葛拉祖諾夫交響曲全集的錄音,包括:日本指揮家尾高忠明指揮威爾斯國立管弦樂團、波里安斯基指揮俄國國立交響樂團、史維特蘭諾夫指揮蘇聯國立交響樂團、費多雪夫指揮莫斯科廣播交響樂團、再加上早先在蘇聯時代由羅傑斯特汶斯基的早期錄音,一時之間市面上可找到至少6套以上的葛拉茲諾夫交響曲全集錄音,顯見其音樂價值與地位已日益被肯定與重視。可惜部份蘇聯時代錄音因保存環境不佳,母帶多有受損,聲音常有扭曲失真的情形。.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亚历山大·康斯坦丁诺维奇·格拉祖诺夫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Александро-Невская лавра)是一位位于圣彼得堡的修道院。.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高克

亞歷山大·高克(АлександрВасильевичГаук,1893年8月15日至1963年3月30日)是俄羅斯 / 蘇聯指揮家和作曲家。 亞歷山大·高克在1912年首度指揮學生樂團,1917年10月1日職業在彼得格勒音樂劇劇場指揮柴可夫斯基的《拖鞋》(Cherevichki)。20世紀20年代,他擔任指馬林斯基芭蕾舞團揮。他娶了芭蕾舞演員Elena GerdtTassie G. Papa Gauk – the father of Russian conductors.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亞歷山大·高克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波菲里耶維奇·鮑羅丁

亞歷山大·波菲里耶維奇·鮑羅丁(Алекса́ндр Порфи́рьевич Бороди́н,)出生在聖彼得堡,也去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國的作曲家同時也是化學家。十九世紀末俄國主要的--作曲家之一。 他与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居伊和穆索尔斯基组成强力集团。.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亞歷山大·波菲里耶維奇·鮑羅丁 · 查看更多 »

序曲

序曲源于法语ouverture,指歌剧、舞剧等开幕前演奏的短曲,亦称"开场音乐",由管弦乐队演奏。其使命在于综合地叙述全剧发展的重要关键场面,奏出剧中代表主角发旋律,音樂內容預示了戲劇作品的故事情節(雷奧諾拉為歌劇費德里奧中序曲之一)。 音樂會序曲,具戲劇性的,生動有趣的,以及發人深省的管弦樂章,獨立於任何歌劇或戲劇作品之外來單獨創作。例如:孟德爾頌的《芬格爾山洞》,或柏遼茲(白遼士)的《羅馬狂歡節序曲》。這也自貝多芬的序曲形式,如艾格蒙特序曲、科里奧蘭序曲及萊奧諾拉第三號序曲轉變而來;甚至早期具情境性質的管弦樂作品,如「暴風雨」(曾出現於第六號交響曲田園。貝多芬亦曾寫作以暴風雨為題的鋼琴奏鳴曲),可回溯至韋瓦第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中夏季的暴風雨片段,以及巴洛克時期法國歌劇場景間一些具情境性質的間奏曲(entr'actes)。.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序曲 · 查看更多 »

交响诗

交響詩,也稱音詩,是管弦樂的一種形式,通常為單樂章,音樂的內涵通常具有敘事性,或者要呈現出故事性。是標題音樂具代表性的一種音樂形式,標題可以來自於一首詩,一本小說,一幅畫,或者其他方面。 交響詩的形式主要由李斯特創造,他於1840年代到1850年代間創作了一系列單樂章的管弦樂作品,李斯特式的交響詩出現之前,單樂章作品多為音樂會序曲。 其他的作曲家開始創作交響詩:史麥塔納(我的祖國)、德弗札克、穆索斯基(荒山之夜)、柴科夫斯基、法蘭克、杜卡斯、雷史畢基(羅馬交響詩三部曲:羅馬之松,羅馬之泉,羅馬之慶)、蓋希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聖桑(骷髏之舞),以及其他許多作曲家。 理查·史特勞斯是晚期浪漫樂派作曲家中交響詩較多產的其中一位,他較喜歡稱之為音詩,其作品包括《唐璜》(Don Juan)、《狄爾惡作劇》(Til Eulenspiegel)、《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以及《唐吉訶德》(Don Quixote)。史特勞斯給唐吉訶德加上副標題「序曲,主題與變奏,以及終曲」,以及「給大型管弦樂團一個騎士性格主題的壯麗變奏曲」。 *.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交响诗 · 查看更多 »

交響情人夢音樂列表

本列表是漫畫作品交響情人夢所使用的音樂列表:.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交響情人夢音樂列表 · 查看更多 »

廖國瑋

廖國瑋(Kuok-wai Lio)(1989年-),澳門青年鋼琴家。廖國瑋小學時就讀澳門培正中學,初中就讀粵華中學英文部至中三之後因為鋼琴事業而到外就讀。2003年獲澳門政府頒授功績獎狀。 曾獲邀在澳門、香港、中國、日本、美國、意大利、荷蘭、德國等多個國際音樂節及藝術節中演出。此外,曾與澳門樂團、香港管弦樂團、中國愛樂樂團、廣州交響樂團、泛亞交響樂團、北阿肯薩交響樂團以及俄羅斯交響樂團等合作,亦為亞洲及美國多個電台現場演奏並接受訪問。.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廖國瑋 · 查看更多 »

伊利亚·库里克

伊利亞.庫里克 (Ilia Alexandrovich Kulik,Илья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Кулик) ,俄羅斯花式滑冰運動員,曾獲1998年冬季奥林匹克運動會冠軍、1995年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冠軍、1997–1998 国际滑冰联盟冠軍系列賽冠軍,以及1995年世界青少年花样滑冰锦标赛冠軍。.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伊利亚·库里克 · 查看更多 »

伊特尔堡之战

伊特尔堡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于奥地利提洛邦小镇伊特尔爆发的一场战斗。1945年5月4日,被关押于伊特尔堡的法国囚犯为抵御附近的武装党卫军,派人向美军求助。赶来支援的不仅有杰克·李上尉率领的美军第23装甲营先锋队,甚至还有少校指挥的德国国防军士兵。30人及4輛坦克的他们面对约150-200人及一門Flak 41 88mm和2們2cm Flak的武装党卫军部队,在伊特尔堡内顽强抵抗了一昼夜,直到5月5日下午美军大部队赶到,成功解除了武装党卫军的包围,战斗以盟军的胜利告终。伊特尔堡之战是二战期间美军和德军唯一一次并肩战斗,同时法国囚犯下至网球明星,上至前总理全部拿起武器为自由而战,因此许多报道称之为“二战最奇怪的战斗”。.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伊特尔堡之战 · 查看更多 »

伊戈尔·鲍里索维奇·马克维奇

伊戈尔·鲍里索维奇·马克维奇(Ігор Борисович Маркевич,),乌克兰指挥家,作曲家。两岁时就随家人移居到西欧,科尔托发现了他的音乐才能,带他到巴黎师从娜迪亚·布朗热。1929年他与贾吉列夫合作,写了很多芭蕾音乐。二战后他停止作曲,从事指挥,先后在加拿大,瑞士,法国等地的乐团中任职。他的音乐作品受斯特拉文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的影响较大,有丰富的节奏和音色。在指挥方面,他特别擅长诠释斯特拉文斯基和柴可夫斯基的作品。.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伊戈尔·鲍里索维奇·马克维奇 · 查看更多 »

伊扎克·帕尔曼

伊扎克·帕尔曼(יצחק פרלמן,)生于雅法(今特拉维夫的一部分),以色列小提琴家和教师。他被认为是20世纪后期最出色的小提琴家之一,而且毫无疑问的是最出名之一。他在特拉维夫时,一次在收音机中听到有人拉小提琴,于是他决定学琴。1987年,他进入了以色列爱乐乐团,在华沙和布达佩斯,以及其他一些欧盟国家进行演出。1990年,他随以色列爱乐乐团到中国和印度两地开音乐会。.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伊扎克·帕尔曼 · 查看更多 »

弦乐小夜曲 (柴可夫斯基)

《弦乐小夜曲》,创作于1880年冬,C大调为柴可夫斯基作品第48号。此首小夜曲兼具抒情与俄罗斯民族乐风格,共由以下4个乐章构成:.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弦乐小夜曲 (柴可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弦乐四重奏

弦樂四重奏是一種音樂演奏形式,或是說一種音樂作品,由4把弦樂器負責,通常是2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弦乐四重奏 · 查看更多 »

伦纳德·伯恩斯坦

雷納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生名「路易斯」(Louis Bernstein,後於16歲時更為現名),生於美國麻省劳伦斯,猶太裔美國作曲家、指挥家、作家、音樂講師和鋼琴家。.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伦纳德·伯恩斯坦 · 查看更多 »

伦敦交响乐团

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是英國伦敦最古老的管弦乐团。1904年成立,其前身是1895年成立的女王大厅管弦乐团。伦敦交响乐团是世界上著名的管弦乐演奏团体。 乐团很早期就开始涉足各类音乐活动。1913年就开始了它首张唱片的录制。1920年,签下第一个唱片录音合同。.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伦敦交响乐团 · 查看更多 »

張圓圓

张圆圆(英文名:Caroline Zhang,),美籍华裔花样滑冰运动员,她在2006-2007国际滑冰联盟少年大奖赛中获得冠军,在2007世界少年花样滑冰冠军赛中获得亚军。.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張圓圓 · 查看更多 »

張林 (中國民運人士)

张林(),出生于中國安徽蚌埠,男性,自由撰稿人及作家,89民运领袖和知名民运人士。.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張林 (中國民運人士) · 查看更多 »

弗里乔伊·费伦茨

弗利克賽·費倫茨(匈牙利语:Fricsay Ferenc,),生于布达佩斯,卒于巴塞尔,是一位活跃在匈牙利、奥地利和德国的匈牙利裔指挥家。 弗里乔伊在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学习,之后在军队里面当乐长,后来还在赛格当乐队长。 后来他以乐队长和指挥的身份前往布达佩斯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弗里乔伊成名于1947年,在当年的萨尔斯堡音乐节上代替奥托·克伦佩勒指挥丹东之死 。 1949年弗里乔伊成为柏林市立歌剧院首席指挥。但他很快就离开了,转而到了柏林美占区电台交响乐团(柏林RIAS广播交响乐团)上任,直至1954年。 1956年到1959年他成为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音乐总指导,从1961年起同时担任柏林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和柏林德意志歌剧院艺术总监。 弗里乔伊是指挥界第一位「媒体明星」,很早便涉足广播和唱片录制。1949年他为德国唱片公司录制第一张LP,曲目是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而且是立体声录音的先驱人物。 虽然他早逝,但他为后世留下了超过200部经典作品,并且从1948年起,将美国占领区广播电台交响乐团(柏林RIAS广播交响乐团)提升到可与柏林爱乐乐团并立的地位。 出名的录音有,和戈扎·安达合作录制的巴托克三首钢琴协奏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三重协奏曲。 弗里乔伊是剧院导演安德拉斯·弗里乔伊的父亲,后者曾导演彼得·马斐的《塔把鲁加》。.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弗里乔伊·费伦茨 · 查看更多 »

弗雷德里克·肖邦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蕭邦(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原名弗里德里克·弗朗齊歇克·蕭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有時拼作Szopen),是波兰與法國的知名作曲家和钢琴家,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 萧邦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真實出生日期目前仍有爭議,其拉丁文出生文獻(出生證明和教堂受洗紀錄)上記載為1810年2月22日,但其父母與家人均以3月1日作為蕭邦生日,目前音樂史學界的考證,傾向3月1日為其正確出生日期,而2月22日為當年他的父親在報戶口時,誤算了出生週數所致(比實際出生日期提早整整一星期)。萧邦自幼喜爱波兰民族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萧邦39岁时英年早逝,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法国,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如4部叙事曲、十余部波兰舞曲包括《军队》、《英雄》,26首钢琴前奏曲包括《雨滴》,27首钢琴练习曲包括《离别》、《革命》,4部谐谑曲、4部即兴曲、3部钢琴奏鸣曲,至少21首多夜曲,59首马祖卡,两首钢琴协奏曲、幻想曲、大提琴奏鸣曲和摇篮曲等。蕭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弗雷德里克·肖邦 · 查看更多 »

弗拉基米尔·达维多维奇·阿什肯纳齐

弗拉基米尔·达维多维奇·阿什肯纳齐(俄语:Влади́мир Дави́дович А́шкенази,),又译--,是一位俄国钢琴家、指挥家。.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弗拉基米尔·达维多维奇·阿什肯纳齐 · 查看更多 »

弗拉基米爾·薩莫伊洛維奇·霍羅威茨

弗拉基米爾·薩莫伊洛維奇·霍羅威茨,又譯霍羅維茨、霍洛維茨、霍洛威茨(Vladimir Samoylovich Horowitz;Владимир Самойлович Горовиц,拉丁化:Vladimir Samojlovič Gorovits;Володимир Самійлович Горовиць,拉丁化:Volodymyr Samiylovich Horovyts;),俄羅斯帝國-美國男鋼琴家,一生獲24個葛萊美獎。.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弗拉基米爾·薩莫伊洛維奇·霍羅威茨 · 查看更多 »

彩夢芭蕾音樂列表

本列表是動畫《彩夢芭蕾》中所有使用的配樂的列表,包含芭蕾舞劇、歌劇、序曲、組曲、交響樂等等。.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彩夢芭蕾音樂列表 · 查看更多 »

彼德·施格勒

約翰·彼德·施格勒(Johann Peter Schickele,)是當代美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及詼諧文學作家。他除了用原名發表原創的音樂作品外,亦以藝名P.D.Q.巴赫發表一系列惡搞式的古典音樂作品。以此化名而所創作的同類型的作品已經超過一百多首。.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彼德·施格勒 · 查看更多 »

彼得·巴特里-富高尼

彼得·巴特里-富高尼 (又名白富比)(Peter Bradley-Fulgoni,),是一位意大利-英國鋼琴家。 於1970年代在英國菩賽爾音樂學院修讀,之後於皇家音樂學院取得鋼琴演奏的最高級,成功進入Chappell鋼琴比賽的決賽。彼得獲獎甚多,包括F Neglia國際鋼琴大賽,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第三名,及巴塞羅那Maria Canals國際鋼琴大賽等等。 他曾於德國、法國、波蘭、烏克蘭、中國、馬來西亞等地舉行音樂會,曾於英國廣播公司BBC Radio 3演奏。他的專輯囊括不同的時期及風格, 從巴赫至布列兹, 從勃拉姆斯至拉赫玛尼諾夫 等, 獲得不少好評。其中拉赫玛尼諾夫第3钢琴协奏曲及貝多芬第5號鋼琴協奏曲最受歡迎。.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彼得·巴特里-富高尼 · 查看更多 »

德米特里·赫沃羅斯托夫斯基

德米特里·亞歷山德羅維奇·赫沃羅斯托夫斯基(Дмитр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Хворостовский,),俄羅斯籍男中音歌劇唱家。 赫沃羅斯托夫斯基出生於俄國西伯利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早年在當地的藝術學校學習歌唱,並在當地的歌劇院首次登台,飾演《弄臣》中蒙特羅內伯爵一角。1987年,霍式贏得俄國格林卡音樂大賽(the Russian Glinka Competition),次年贏得圖盧茲歌唱大賽(Toulouse Singing Competition)。1989年更打敗有地利優勢的威爾士男中音布莱恩·特菲尔,奪得加的夫BBC全球歌手大賽冠軍,一舉成名,同年便在倫敦,次年在紐約各辦了首次個人音樂會。 赫沃羅斯托夫斯基在西方世界的首次登台,是1989年在法國尼斯上演柴可夫斯基的《黑桃皇后》。在義大利的首演是在威尼斯鳳凰劇院上演同樣是柴可夫斯基筆下的尤金·奧涅金(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獲得空前成功,自此聲名遠播。1993年,赫沃羅斯托夫斯基終於在美洲大陸首次出演歌劇,參演當時芝加哥歌劇院舞台上的《茶花女》。 1995年,赫沃羅斯托夫斯基終於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首次擔綱演出,自此成為各大歌劇院的委託不斷,包括倫敦皇家歌劇院、柏林國立歌劇院、斯卡拉大劇院和維也納國立歌劇院。赫沃羅斯托夫斯基被認為是柴可夫斯基筆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最佳詮飾者。《紐約時報》曾稱讚到霍氏就是為此角色而生的。 2017年,因腦腫瘤逝世於倫敦。.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德米特里·赫沃羅斯托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留声机

德意志留聲機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 Gesellschaft),縮寫為DGG,不過現在多被稱作DG。公司在草創時期就是以生產及銷售留聲機及唱片為主,因為這個基礎,令它後來成為世界著名的古典音樂唱片品牌之一。目前公司位於漢堡市。 DG公司歷史逾百年,見證了整個20世紀古典音樂界及唱片業的發展,它在70年代初成為寶麗金唱片集團(PolyGram)的一份子,當時迪卡唱片公司(Decca)和飛利浦唱片公司(Philips)亦隸屬於同一集團;不過集團後來在1998年被環球唱片收購。 現在DG公司擁有阿奇夫(Archiv),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兩個子品牌。其中阿奇夫以錄製古樂,特別是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為主。DG公司在美國、日本和法國都有分部。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全球唱片業蕭條,新唱片數量大幅下滑。為了保持優勢,DG公司提出的策略是,一方面繼續支持樂壇新人,製作新的錄音;另一方面,不斷再版錄音庫裡的珍貴錄音資料,並對其使用「原像位元處理」(Original-Image Bit-Processing)技術重新母帶重製(remastering)再發行。 DG公司的錄音風格是,注重整體效果的平衡。技術方面,不追求發燒特效,所以它的錄音出現暴音等瑕疵的情況少,錄音質量有保證。.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德意志留声机 · 查看更多 »

保羅·波茨

保羅·波茨(Paul Potts,),英國英格蘭布里斯托爾手機銷售員,也是業餘歌劇唱家。 2007年6月9日保羅參加威爾斯千禧中心舉行的《英国达人》(Britain's Got Talent)比賽節目獻唱歌劇。比賽開始前,評判均露出輕蔑、懷疑的眼光,但當保羅·波茨開腔唱出濃縮版本的詠嘆調普契尼的 (Nessun Dorma)時,震撼全場,二千名觀眾站立鼓掌,女評判Amanda Holden更因其表演感動落淚。 影片於翌日上載至YouTube,一週內已有逾250萬人次收看 ,並迅即當選為YouTube創辦至今最受好評的影片。 同月14日,波茨順利以(Con te partirò)一曲進身總決賽,高達950萬名電視觀眾收看,在公眾投票環節中獲得最高分數。英國賭場為此開局競猜誰人勝出比賽,保羅被視為最大熱門;而他任職的Carphone Warehouse公司亦在多間分店貼出海報號召公眾支持他。女評判 Amanda Holden 第二次感動落淚,而三位評判更罕見地和全部觀眾起立鼓掌。 同月17日,他在總決賽中唱出足本的,在公眾投票中獲得200萬票,成為節目優勝者,除了奪得10萬英鎊獎金外,還會在2007年12月,在英女皇伊利莎白二世作御前獻唱。贏得冠軍的他也獲得評判之一的西蒙·高維爾簽約成為索尼BMG音乐娱乐公司旗下歌手,灌錄专辑《One Chance》,并已經於2007年8月推出,迅速在多國銷量達到白金唱片,榮登英國歌曲榜榜首。.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保羅·波茨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人

俄罗斯人(русские)是东斯拉夫人的一个族群,主要生活在俄罗斯及其邻国,在中国东北又被称作老毛子。 俄罗斯人也可以不论其民族泛指所有俄罗斯国民。根据2002年人口普查俄罗斯民族占俄罗斯总人口约80%。.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俄羅斯人 · 查看更多 »

俄法战争

俄法戰爭,又稱拿破崙征俄戰爭,是指俄罗斯帝国和拿破仑法国在1812年爆发的一场战争,是拿破仑战争的一部分。战争由拿破仑一世发动,並入侵俄国国土,俄国将这场战争称为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中文意思是“爱国战争”,一般将其称为「卫国战争」,为了和后来苏联抗击德国的苏联卫国战争相区别,中文一般将其称为俄国卫国战争。战争以拿破仑失敗撤退,俄國戰略上勝利而結束。戰事從1812年6月底到11月底,共持續了5個月的時間。 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就是描繪這場戰爭。.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俄法战争 · 查看更多 »

圣彼得堡

聖彼得堡(p),中文俗稱彼得堡,是俄羅斯的聯邦直轄市,也是西北部联邦管区和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位於俄羅斯西北部,瀕臨芬蘭灣,涅瓦河流經過市區,為俄羅斯在波羅的海一帶的重要港口。全市人口約520万,是俄羅斯人口第二大城、以及世界上居民超過100萬人的最北端城市。此城是俄羅斯最西方化的城市,也是俄羅斯文化、經濟、科學中心和交通樞紐之一。俄羅斯有眾多重要政府機構設於該市,包括、、列寧格勒州政府、、俄羅斯海軍司令部和司令部。 聖彼得堡由彼得大帝於1703年5月27日建立,在1712年至1918年期間為俄羅斯帝國的首都,並為帝國三次大革命——第一次俄國革命、俄國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十三月革命的中心。聖彼得堡多次因時空背景而易名: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爆發後,聖彼得堡為因應當時「去日耳曼化」的風潮而改名為「彼得格勒」(Петрогра́д);在列宁逝世後又改名為「列寧格勒」(Ленингра́д)。第二次世界大戰苏德战争期間,列寧格勒被德軍圍城封鎖長達872天,導致多達150萬人死於飢餓,戰後該城被授予「英雄城市」稱號,並有三個下轄城市被授予「軍事榮譽城市」稱號——羅蒙諾索夫、克隆斯塔和科爾皮諾。1991年蘇聯解體後,列寧格勒經過公投決議後,恢復使用聖彼得堡的原名。 2013年,聖彼得堡制定了2030年戰略發展目標,屆時估計將有市民590萬人。以聖彼得堡為中心構築的面積達1439平方公里,僅次於,在俄羅斯吞併了克里米亞後,聖彼得堡成為繼塞瓦斯托波爾後第二小的聯邦主體單位。 聖彼得堡歷史中心及相關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旅遊業是聖彼得堡的核心產業之一,該市擁有眾多的文化景點,如冬宮、、馬林斯基劇院、俄羅斯國家圖書館、俄羅斯恐龍復活博物館、俄羅斯博物館、俄羅斯有羽毛恐龍博物館、彼得保羅要塞、聖以撒大教堂和聖基道霍大教堂等等。.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圣彼得堡 · 查看更多 »

圣诞节

聖誕節是基督教用來紀念耶稣降生的节日,西方基督教通常將此節日定於12月25日。不認同耶穌為聖人或是為了政治正確的族群則稱之耶誕節(意為耶穌誕辰日)。作為基督教禮儀年曆的重要節日,教會透過將臨期或降臨期來準備,並以與延續慶祝。聖誕節也是許多國家和地區、尤其是西方國家等以基督教文化為主流之地區的公共假日;在教會以外的場合,聖誕節已轉化成一種民俗節日,並常與日期相近的公曆新年合稱「」。 由於耶穌的誕生日期無法確定,聖經上也無相關記載,所以在學術上認為聖誕節是以圣母领报的日期來推算,或是在基督教發展初期將古羅馬的農神節轉化而來,當時社會上(如古羅馬的冬至)以該節日慶祝日照時間由短變長。西方教會在發展初期至4世紀前中期開始將聖誕節定在12月25日,東方正教會稍晚以儒略曆定於1月7日,亞美尼亞教會則定在1月6日或1月19日。 在基督教國家,聖誕節同時兼具宗教節日與文化節慶的雙重功能,除了參與教會儀式與活動外,家戶、行號與街頭上也可見相關佈置,更是重要的商業活動時令;而過聖誕節的習慣,亦隨著近代西方國家的影響力而擴展到全世界。但在基督教並非主流的地區(如東亞),除了當地的教會團體外,聖誕節經常與消費活動掛鉤,且如同西方國家的「聖誕與新年季」與公曆新年結合,過節時間拉長到數週,成為全年重要的購物季之一。.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圣诞节 · 查看更多 »

北京展览馆

北京展览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5号,1954年建成。.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北京展览馆 · 查看更多 »

圓舞曲

圓舞曲(Walzer,音譯「華爾茲/滋」)有別於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等維也納作曲家的嚴肅作品,它和「輕歌劇」(operette)可說是19世紀民主化社會中,為適應一般群眾較通俗品味而形成的「輕音樂」;它們在維也納的誕生、興盛與衰竭,正好與整個19世紀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榮枯息息相關,了解其社會背景有助於對維也納輕音樂的認知。.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圓舞曲 · 查看更多 »

列奧尼達斯·卡瓦科斯

列奧尼達斯·卡瓦科斯(希臘語:Λεωνίδας Καβάκος,英語:Leonidas Kavakos,),希臘裔小提琴家及指揮家。.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列奧尼達斯·卡瓦科斯 · 查看更多 »

克利夫·伯顿

克利夫·伯顿(Clifford Lee "Cliff" Burton,)是一位美国音乐家,重金属乐队金屬製品的第二任贝斯手。克利夫于1982年加入了金屬製品,并录制其首张音乐专辑《殺光他們》。另两张专辑《》和《》在市场上均获得重大成功且颇受好评。克利夫因为尝试“主奏貝斯”而出名,即让貝斯除承担乐队的和声以及节奏的角色之外,还承担旋律及独奏的角色。1986年9月27日,金屬製品在瑞典南部巡迴表演时乘坐的巴士专车发生重大车祸,克利夫不幸遇难。2009年4月4日,和金屬製品一起被选入摇滚名人堂。.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克利夫·伯顿 · 查看更多 »

克林 (莫斯科州)

克林 (Клин)是俄羅斯莫斯科州的一個城市,位於莫斯科西北。2002年人口83,178人。 1347年首次被提及。1482年和特維爾大公國其他部份被併入莫斯科大公國。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在這裡創作了《睡公主》和《胡桃夾子》。 К.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克林 (莫斯科州) · 查看更多 »

勃列日涅夫之死

1982年11月10日,苏联共产党第三任总书记、苏联第五位最高领导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在多年痼疾之后死于心脏病,享年75岁。11月11日,官方正式通过苏联的电台和电视台发布他的死讯。经过5天的全国哀悼后,苏联官方为其举行国葬,并将之葬于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接替勃列日涅夫出任总书记的尤里·安德罗波夫被任命为勃列日涅夫治丧委员会主席。勃列日涅夫的葬礼于11月15日在莫斯科举行。 葬礼邀请了32位国家元首、15位政府首脑、14位外国使节和4位王子出席。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拒绝参加,但派遣了时任副总统乔治·老布什出席。安德罗波夫、德米特里·乌斯季诺夫、阿纳托利·亚历山德罗夫和一位工人代表在葬礼上发表了演讲。.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勃列日涅夫之死 · 查看更多 »

四月是你的謊言

,是日本漫畫家新川直司的漫畫作品。於講談社發行的雜誌《月刊少年Magazine》2011年5月號開始連載至2015年3月號完結。2013年獲得講談社漫畫賞少年部門獎項。 電視動畫從2014年10月開始,在富士電視台的深夜動畫時段《noitaminA》中播放。 2015年9月4日公佈真人電影版將於2016年公開,故事的角色設定將由原作的初中三年生更改成高中二年生。由山崎賢人及廣瀨鈴主演。.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四月是你的謊言 · 查看更多 »

噴泉

噴泉,又稱噴水池,傳統上指的從源頭中向上噴出來的水流,天然的噴泉可以出現於山上或曠野上,有時候甚至會把周圍的盤地填滿。他們的一個共同點,是擁有足夠的水壓,當水流離開地面時有一定的壓力,自然會噴射到一定的高度。日內瓦湖裏的一個噴泉,就是現代著名的噴泉之一。 自古代以來,很多的噴泉也是一個人工水池中的裝飾品,位於一些高雅的花園中。在歐洲,很多噴泉口就位於一個古典雕刻上。.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噴泉 · 查看更多 »

王慧中

王慧中,河北省秦皇島市人,笙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曾為中央民族乐团笙首席,並获文化部演出比赛表演一等奖。 王慧中與他人合作研制一種36簧扩音方笙,並创作了笙独奏曲《傣乡风情》、《草原欢歌》、葫芦笙曲《澜沧江恋歌》;改编笙独奏曲《小天鹅舞曲》等。.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王慧中 · 查看更多 »

玛祖卡

玛祖卡(波兰语:Mazurek),原为波兰一种民间舞蹈,其形式现在仍保留在许多芭蕾舞舞剧中,其音乐经过肖邦等人的发展后,已成为古典音乐中一种经典舞曲。.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玛祖卡 · 查看更多 »

睡美人

《林中睡美人》(La Belle au bois dormant),通称《睡公主》,在《格林童話》中称《玫瑰公主》(Dornröschen),是一则经典欧洲童話。这则童话拥有多個改編版本,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國作家夏尔·佩罗於1697年出版的《鹅妈妈的故事》中收录的版本,以及《格林童話》中的版本。不同版本的睡公主故事,傳至世界各地,成為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之一。 该故事是AT分类法中的第410类故事。Heidi Anne Heiner,.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睡美人 · 查看更多 »

睡美人 (芭蕾舞劇)

《睡美人》 (俄語:Спящая Красавица,拉丁轉寫:Spyashchaya Krasavitsa,作品號六十六)是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譜曲的三幕芭蕾舞劇。全劇的音樂在1889年完成,是柴氏三部芭蕾舞劇之中的第二部。原裝場景由伊凡·弗謝沃洛依斯基(Ива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Всеволожский)基於法國作家夏爾·佩羅(Charles Perrault)的童話《林中睡美人(La Belle au bois Dormant)》改編而成。首次排演的編舞是毛利斯·佩蒂巴 (Marius Petipa),1890年首演於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該劇是各大芭蕾舞團的經典保留劇目之一,也相當為世人所熟悉。.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睡美人 (芭蕾舞劇) · 查看更多 »

睡美人 (消歧義)

《睡美人》(法文:La Belle au Bois dormant),又译《--》,为法國作家夏尔·佩罗所著之童話。 此外,--、--等还可以指:.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睡美人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

降b小調第1號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Концерт для фортепиано с оркестром № 1 (Чайковский)),作品23,是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管絃樂作品。創作於1874至75年,题献给德国钢琴家兼指挥家汉斯·冯·彪罗。.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第1號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

g小調第1號交響曲,作品13,是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創作於1866年3月至1868年初。標題為「冬之夢」(Зимние грёзы),是作曲家親自題上的。首演在俄曆1868年2月3日(公曆1868年2月15日)於莫斯科舉行。指揮為尼古萊·魯賓斯坦。 這是柴可夫斯基剛當上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時的創作,經歷了大約兩年才完成。據他的弟弟莫迪斯(Modest)形容,柴可夫斯基創作這首交響曲是他最痛苦的時期。 由於首演後的反應只屬一般,柴可夫所基並沒有立即把樂譜交予發行商印刷,而是擱在一邊,直至1875年,親自修訂後才交予出版。目前演出的版本都是1875年修訂後的版本。.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第1號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第22屆金曲獎

22屆金曲獎由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主辦、臺灣電視公司承辦,主題為「金曲100」。本屆共有214個報名單位、提送497張專輯、13,013件作品參賽,獎項分為「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以及「流行音樂作品類」兩大類。本屆傳統暨藝術音樂類頒獎典禮於2011年5月28日在臺大綜合體育館舉行;流行音樂作品類頒獎典禮於2011年6月18日在臺北小巨蛋舉行。.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第22屆金曲獎 · 查看更多 »

第2號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

c小調第2號交響曲,作品17,是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創作於1872年,屬於他早期交響作品中較著名的一首。由於樂曲中採用了三首烏克蘭民歌,而烏克蘭當時有「小俄羅斯」的稱號(Малороссийская, Malorossiyskaya),後來作曲家的朋友,俄國音樂評論人卡希金(Nikolay Dimitriyevich Kashkin)為這曲起了「小俄羅斯」的標題,並流傳至今。 本曲首演時獲得了成功,並得到了當年的俄國強力集團頗高的讚賞。不過柴可夫斯基卻對本曲並不太滿意。他於1879至80期間將本曲作大規模修改,他將第1樂章的開頭慢板段加長,並將第4樂章縮短。現時流傳的演奏版本都是以此為基礎,原版本雖然亦有出版,但現時已甚少演奏。.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第2號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第3號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

D大调第3號交響曲,作品29,是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創作於1875年6月5日至8月1日。當時他正在友人西洛夫斯基(Vladimir Shilovsky)位於霧索瓦(Usovo)的家中。樂曲亦是題獻給他。首演於西曆1875年11月19日在莫斯科舉行,由尼古萊·魯賓斯坦指揮。及後又於1876年1月24日在聖彼得堡公演,由納帕拉尼克(:en:Eduard Nápravník)指揮。國外首演則遲至1879年2月8日於美國公演。至於在1899年於英國倫敦的公演,則是首次採用「波蘭」這個標題。 本曲又名「波蘭」,原因是最後一個樂章是以波蘭舞曲的節奏所寫成。 在柴可夫斯基的七首已完成的交響曲中,《第3號交響曲》是唯一以大調所寫成,同時亦是唯一以五個樂章所組成。在第1和第3樂章中間,加入了具德國風格(Alla tedesca)的樂章。.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第3號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第4號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

f小调第4號交響曲,作品36,是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創作於1877至78年期間。首演於俄曆1878年2月10日(西曆2月22日)在聖彼得堡舉行,由尼古萊·魯賓斯坦指揮。.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第4號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第5號交響曲 (貝多芬)

c小調第五交響曲,作品67,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於1804年至1808年間創作的四樂章交響曲。該作品是古典音樂中最受歡迎、最著名、也是最常被演奏的交響曲之一。Schauffler, Robert Haven.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第5號交響曲 (貝多芬) · 查看更多 »

第5號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

e小调第5號交響曲,作品64,是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創作於1888年5月至8月期間。同年11月6日於聖彼德堡作首演,由作曲家親自指揮。.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第5號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第6号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

b小调第6號交响曲,作品74,Pathétique是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此曲亦是他最後完成的音樂作品。於1893年2月至8月期間創作。同年10月28日於聖彼德堡作首演,九天之後,柴可夫斯基便逝世了。經作曲家生前修改過的版本,則於11月18日由Eduard Nápravník在紀念音樂會中演出。 而在莫斯科的首演,則於12月16日由Vasily Safonov指揮演出。 作曲家最初為此曲定了標題,稱為「熱情」(Патетическая (Patetičeskaja)),也曾打算稱為「標題」(Программная (Programmnaja)),最終選擇了前者。 然而,現時出版的樂譜,通常都已使用了法語的翻譯名字:Pathétique, 翻譯出來便成了「悲愴」(和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的譯法相同)。自此便沿用至今。.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第6号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第7號交響曲 (貝多芬)

《A大调第七交响曲》,作品92,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812年创作的四乐章交响曲,被瓦格纳誉为“舞蹈的神化”(The Apotheosis of Dance),被李斯特誉为“節奏的神化”。其第二乐章多被用于影视作品中(包括王者之聲、X戰警:天啟等),因而广为人知。.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第7號交響曲 (貝多芬) · 查看更多 »

第四號交響曲

四號交響曲可以指:.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第四號交響曲 · 查看更多 »

米哈伊爾·普雷特涅夫

米哈伊爾·普雷特涅夫(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Плетнёв )生於俄國阿甘折,雙親均為音樂家,從小便展露不凡的音樂天分。13歲時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在名師弗利爾(Yakov Flier)與弗拉先科(Lev Vlasenko)門下學習。1978年,年僅21歲的普雷特涅夫在第六屆柴科夫斯基大賽中贏得金牌,讓之前已受蘇聯樂界矚目的他,進一步受到國際樂界的注意與肯定。 1990年,普雷特涅夫在許多俄羅斯音樂家的支持下,創立了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也是俄羅斯第一個不受政府管理的獨立樂團。在一流音樂家的加入,以及普雷特涅夫的領導下,RNO的演出很快便獲得眾多好評,並躋身世界頂尖樂團之列。 普雷特涅夫除了自己的鋼琴演奏事業外,經常指揮RNO或其它樂團,他本身也是位才華洋溢的作曲家。自2006年末起,他暫停鋼琴獨奏生涯,表示日後重心將放在指揮與作曲上。 2010年7月,他遭泰國芭堤雅警方指控涉嫌性侵一名14歲男童,後獲准保釋及離境,但要每12天向法庭報到。普雷特涅夫否認有不法行為,在與樂團的巡迴演出中亦依約回泰國報到。2010年12月,在沒有事證支持下,泰國法院正式結案,未對普雷特涅夫做出任何起訴。.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米哈伊爾·普雷特涅夫 · 查看更多 »

米瑞拉·弗蕾妮

米瑞拉·弗蕾妮 (Mirella Freni,),義大利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以其歷久常青的嗓音和生動的表演技巧而著名於世,弗蕾妮受到傳統式的訓練,其嗓音是美聲唱法的真髓,偉大的提芭蒂讚美她是帶有戲劇性抒情女高音的最後一人。她曾出演40多個不同角色,早期唱帶有花腔的俏女佣,如莫札特和普契尼的咪咪。遇到卡拉揚後自威爾第到普契尼筆下的戲劇性角色都有。弗蕾妮的丈夫也是著名歌劇唱家,來自保加利亞的男低音尼可萊·吉奧羅夫,夫妻二人經常同場演出。在吉奧羅夫的訓練下,芙蕾妮練成柴可夫斯基的歌劇角色。.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米瑞拉·弗蕾妮 · 查看更多 »

索非亚节庆管弦乐团

索非亚管弦节庆乐团(Sofia Festival Orchestra)成立于1986年。当年6月25日在艺术总指导埃米尔·查卡罗夫的指挥下首演,同场献技的还有钢琴家阿历克斯·维森博格。这场音乐会标志着该乐团的诞生。 节庆管弦乐团里有着保加利亚国内最优秀的乐手。其目标是丰富国家的音乐生活以及为音乐的大众化做出贡献,并且向外国传递保加利亚的音乐信息。乐团经常和索非亚国家歌剧院合唱团以及大量出色的独奏家合作。 在他们不长的历史中,乐团和他们的艺术总监有很多好成绩,他们录制了普契尼的托斯卡,柴科夫斯基的尤金·奥涅金和黑桃皇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后两者有录影)。乐团还和尼古拉·盖达,米瑞拉·弗雷妮和尼古拉·吉奥罗夫等演唱家合作。 Category:歐洲管弦樂團 Category:保加利亚音乐组织 Category:索非亚文化 Category:1986年建立的組織.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索非亚节庆管弦乐团 · 查看更多 »

紗之器

是由美國電子遊戲設計師布萊恩·莫里亞蒂所創作、盧卡斯影業遊戲於1990年發行推出的奇幻風格圖形冒險遊戲。.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紗之器 · 查看更多 »

约翰·戈达德 (探险家)

约翰·戈达德(John Goddard,)是一位美国探险家。15岁时,戈达德曾写下自己要立志完成,还将其告诉了《生活》(LIFE)杂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戈达德曾在美国陆军航空军中服役,之后他便开始实现一个个自己列下的目标。到了2013年5月7日约翰·戈达德在南加州逝世时,他已实现大部分儿时的目标。.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约翰·戈达德 (探险家) · 查看更多 »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是浪漫主义中期德国作曲家。生于汉堡,逝于维也纳。 他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人物,大部分的创作时期也是在维也纳度过的。一些评论家将其与巴赫、贝多芬排列在一起称为「三B」。他對標題音樂與華格納的樂劇形式不認同,而是走純粹音樂路線。 勃拉姆斯創作許多鋼琴曲、室內樂、交響樂及合唱曲。勃拉姆斯本身是炫技鋼琴家,首演過許多自己的作品。勃拉姆斯也和當時不少傑出的音樂家一起合作,包括鋼琴演奏家克拉拉·舒曼以及小提琴演奏家约瑟夫·约阿希姆。勃拉姆斯的很多作品已成為現代音樂會的主要曲目之一。勃拉姆斯是不妥協的完美主義者,曾毀掉他的部份作品.也有一些未發表的作品。.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 查看更多 »

纽伦堡

纽伦堡(Nürnberg﹐Nuremberg)是德国巴伐利亚州中弗兰肯行政区的中心城市,巴伐利亚州的第二大城市,仅次于首府慕尼黑,是世界著名大企业集团西门子公司的诞生地。纽伦堡与它的两座姊妹城市菲尔特和埃尔朗根相邻极近,城区相连,常被称作“大纽伦堡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曾在此举行针对纳粹德国战犯的纽伦堡审判。.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纽伦堡 · 查看更多 »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Das Neujahrskonzert der Wiener Philharmoniker)开始于1939年,正式命名于1946年。.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 查看更多 »

组曲

组曲是一种套曲形式的器乐曲或交响曲,即各自独立的不同乐曲的组合,在巴洛克音乐时代为古典组曲/舞曲組曲,所有套曲都是同一调式,都是从舞曲演变来的。18世纪以后为现代组曲。 巴洛克時期的組曲雖由舞曲組成,但實際上並非作為舞蹈用途,而是經過風格化後供大家欣賞或演奏用的音樂。舞曲風格化的現象在文藝復興晚期便已存在,舞曲所組成的組曲也在當時便略具雛型。到了巴洛克早期,組曲則是主要的樂器作品類型之一。 巴洛克中期以後,德國音樂家Johann Jacob Froberger (1616-1667)為組曲設計了一個較固定的組合方式: 古典组曲包括四首舞曲乐章,.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组曲 · 查看更多 »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以莎士比亚同名戏剧为题材,创作于1869年末到1880年。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当时作者只有29岁),也是他流传最广泛的作品之一。.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 · 查看更多 »

罗马化

羅馬化(Romanization或Romanisation),又稱拉丁化(Latinization,Latinisation),是語言學中將不是拉丁字母(又稱羅馬字母)形式的文字系统,轉換成拉丁字母的过程。主要是将被转换系统裡的非拉丁文字,按照转写系统的规则和转写表,忠实地将字符(也包括字符的附加符号及单音素双字符)对号入座地转写成转换系统裡的拉丁字符。被转换系统与转换系统的字符也可以逆向转写。 羅馬化的方案有很多,包括用以表達書面語的音譯、和用以表達口語的轉錄。後者可以再被分為兩類:音位轉錄,用以記錄音素或者一段說話裡的語義數量。和更嚴格的標音轉錄來記錄說話聲音。而每一個羅馬化方案均有一套獨立的規則,規定了每一個已羅馬化字元的發音。除了拼音文字之外,現今唯一採用語素文字系統的漢字也從近代起出現羅馬化方案,但並未完全取代漢字原有的功能。 類似羅馬化的文字轉寫型式還有「」(又稱「斯拉夫化」),即將一個語言音譯或轉錄成西里爾字母的過程。.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罗马化 · 查看更多 »

羽生結弦

羽生結弦(,),日本男子花样滑冰選手,全日空集團(ANA)旗下運動員,兩屆冬季奧運、兩屆世界花式滑冰錦標賽、四屆國際滑冰聯盟花式溜冰大獎賽金牌得主。曾十二次打破短曲、長曲及總分的世界紀錄。.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羽生結弦 · 查看更多 »

羅密歐與茱麗葉 (消歧義)

羅密歐與茱麗葉是莎士比亞著名戲劇作品之一,亦可以指:.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羅密歐與茱麗葉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羅賓·卡曾斯

羅賓·卡曾斯 (Robin Cousins,) ,英國花式滑冰運動員。他是1980冬季奧林匹動會冠軍、1980年歐洲錦標賽冠軍,並曾在1978、1979、1980三屆世界錦標賽得到獎牌,並連續衛冕1977到1980年四屆英國錦標賽冠軍。退役後他活躍於冰上表演,還親自參與製作。他也曾登上西區劇院的舞臺、長期在BBC轉播花樣滑冰國際賽事時擔任講評,並擔任電視真人秀《花樣冰舞》評審長。.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羅賓·卡曾斯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汉斯力克

爱德华·汉斯力克(Eduard Hanslick,,生于布拉格,逝世于奥地利巴登),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奥地利美学家音乐评论家。汉斯力克的著作甚丰,他在音乐方面拥护古典主义音乐,与同时代的勃拉姆斯为好友,而排挤以瓦格纳为首的新德国音乐潮流。.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爱德华·汉斯力克 · 查看更多 »

瓦吉姆·列宾

吉姆·列賓(Vadim Viktorovich Repin, Вадим Викторович Репин,,),出生于俄羅斯新西伯利亞,是一位比利時裔的俄羅斯小提琴家。.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瓦吉姆·列宾 · 查看更多 »

瓦西里·谢尔盖耶维奇·卡林尼科夫

西里·谢尔盖耶维奇·卡林尼科夫(Василий Сергеевич Калинников,),俄罗斯作曲家。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早年曾入莫斯科音乐学院,但因学费问题辍学,后学习大管演奏以维生。1892年得柴可夫斯基推荐担任剧院指挥,但由于肺结核加重,不得不辞职到克里米亚休养,并死于该地。卡林尼科夫以其第一交响曲著名,该作品在风格上类似柴可夫斯基,但结构更为严谨,并采用循环曲式,全曲笼罩着梦幻般的俄罗斯气息。.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瓦西里·谢尔盖耶维奇·卡林尼科夫 · 查看更多 »

瓦斯拉夫·弗米契·尼金斯基

斯拉夫·弗米契·尼金斯基(Vatslav Nijinsky;Wacław Niżyński;Ва́цлав Фоми́ч Нижи́нский.,)是波蘭裔俄羅斯芭蕾舞者和編舞家,以非凡的舞蹈技巧及對角色刻畫的深度而聞名。他是當時少數會的男性舞者,擁有彷彿可擺脫地心引力束縛的舞姿使其成為傳奇。他的妹妹Bronislava Nijinska是編舞家。.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瓦斯拉夫·弗米契·尼金斯基 · 查看更多 »

生化奇兵系列音樂

生化奇兵系列的音樂由1930年代、1940年代和1950年代的授權音樂,以及由創作的原創管弦樂配樂所組成。.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生化奇兵系列音樂 · 查看更多 »

男低音

在音乐,男低音(bass)是一名唱音域F-f1共15度(按谱所示低8度)的歌唱家,音色低沉、浑厚、老成、持重。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中的格列敏咏叹调“爱情能征服所有的人们”就是一首男低音独唱曲。.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男低音 · 查看更多 »

男高音

在音乐,男高音(tenor)是一名音域佔c-c2共15度的歌唱家。他们按音質、音色、音区等不同特点分为:抒情花腔男高音(lirico-Leggero tenor)、抒情男高音(lyric tenor)、英雄男高音(heldentenor)和戏剧男高音(dramatic tenor)。柴可夫斯基的歌剧《黑桃皇后》中的男主人公格尔曼,就是典型的戏剧男高音。.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男高音 · 查看更多 »

甜梅號

梅號(Sugar Plum Ferry)為一支台灣的後搖滾樂團。於2014年更名為微光群島(Shimmering Islands)。2015年8月18日在臉書粉絲團上宣布樂團解散。.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甜梅號 · 查看更多 »

無伴奏合唱

無伴奏合唱(a cappella;中文音譯:阿卡貝拉 或阿卡佩拉)無樂器伴奏的純人聲音樂,但事實上並非一定要「合唱」,常見於15和16世紀的教堂音樂,亦有組合利用這種形式來重新編排流行音樂。在外國比较著名的无伴奏团体有、、、、Pentatonix、VoicePlay、New York Voices、The Manhattan Transfer以及日本的。這種音樂風格的小組近年也流行於香港,台灣和日本。例如台灣2013年金曲獎的最佳演唱組合獎得主歐開合唱團就是无伴奏合唱的合唱團。 值得注意的是「無伴奏合唱」並非真的無伴奏,它只是"無樂器"或"無背景音樂"而已,在主音以外的聲部,如低音、和音、人聲敲擊等,就是伴奏,只不過它們都是由人聲唱出罷了。.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無伴奏合唱 · 查看更多 »

目黑将司

黑將司(Meguro Shōji,)是日本作曲家,吉他手兼音乐导演,在电子游戏Atlus公司工作。目黑将司于1995年加入该公司,此后为他们的许多游戏创作音乐,主要是Persona系列游戏。他的音乐风格跨越了几种流派,包括摇滚,电子,爵士,古典和流行音乐。.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目黑将司 · 查看更多 »

百达翡丽

柏德菲臘(Patek Philippe & Co.)是世界上一個名貴腕錶品牌,許多腕錶收藏家視百达翡丽鐘錶為世界上最優質的鐘錶。多年來,穿戴百达翡丽腕錶的人中不乏顯赫人士,包括王族、明星和富商等,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也是顧客之一。腕錶收藏家更將Patek Philippe視為世界十大名錶之一。.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百达翡丽 · 查看更多 »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著名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包括:.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 查看更多 »

DJMAX TECHNIKA 3

是由Pentavision研发并销售的街机平台音乐游戏。此游戏是DJ Max Technika系列的第三作。.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DJMAX TECHNIKA 3 · 查看更多 »

E小調

e小調是一個於E音開始的音樂的小調,調號以1個升號表示,自由小調中的組成的音有E、F、G、A、B、C、D及E。 當e小調以和聲小調顯現時,導音D會變成D,而在旋律小調上,上行下中音和導音均會升高為C及D.下行時則還原。 它的相對大調是G大調,並行大調是E大調。.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E小調 · 查看更多 »

芭蕾舞

芭蕾是一种轻盈,舒缓,优雅的舞蹈。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其部分手勢可追溯至古埃及的祭祀舞蹈。芭蕾为法语“ballet”的译音,它的词源则是意大利语的“balletto”,為ballo的指小詞,ballo 意为“舞蹈”。 芭蕾舞是一種表演舞蹈,發源於十五世紀,即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宮廷。隨後它在法國和俄羅斯發展成表演舞蹈。它是一種廣泛流傳,且具高度技術性的舞蹈,擁有法文專屬術語。它在全球均具影響力,更定義了很多其他舞蹈的基礎技巧。芭蕾舞需要長時間學習,在世界各地都有學校教授,並用自身文化繼續把它發展下去。 芭蕾舞也可以是指一齣含編舞及音樂的芭蕾舞劇。知名例子:胡桃夾子,就是一齣最先由馬利烏斯·皮提帕及劉·伊凡諾夫編舞、柴可夫斯基作曲的兩幕芭蕾舞劇,而這些芭蕾舞劇都是由受過專業訓練的藝人編舞及演出。很多古典芭蕾舞劇都是由古典音樂伴奏,配以華麗的戲服及舞台佈景的。但是,一些由近代藝人如喬治巴蘭欽創作的舞劇已經沒有遵隨以上的慣例。 像西方戲劇一樣,早期芭蕾舞是禁止女性參與演出的,所有女角都由男演員反串。但後來此規例獲得放寬,再加上足尖的引入,使芭蕾舞壇成了女性的天下。十八世紀有人便將長裙改短,又將鞋跟去掉,改穿平底軟鞋。「浪漫芭蕾」時期,最有名的兩個舞劇是「仙女」和「吉賽兒」,這時出現了芭蕾硬鞋。柴可夫斯基是芭蕾舞劇音乐創作大師,他創作了「睡美人」、「胡桃鉗」和「天鵝湖」等偉大的古典芭蕾舞劇。.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芭蕾舞 · 查看更多 »

隋文静

隋文静,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她与韩聪搭档參與雙人滑賽事,獲得2018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花式滑冰比賽亞軍、2017年世界錦標賽冠軍及2015年世界錦標賽與2016年世界錦標賽亞軍、兩屆大獎賽總決賽季軍(2010、2014年),以及四屆四大洲錦標賽冠軍(2012、2014、2016、2017年)。前此他們在青少年組賽事中,曾三度获得世界青少年花样滑冰锦标赛冠军,7次青少年大奖赛冠军。.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隋文静 · 查看更多 »

韩聪

韩聪(),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他与隋文静搭档參與雙人滑賽事,獲得2018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花式滑冰比賽亞軍、2017年世界錦標賽冠軍及2015年世界錦標賽與2016年世界錦標賽亞軍、兩屆大獎賽總決賽季軍(2010、2014年),以及四屆四大洲錦標賽冠軍(2012、2014、2016、2017年)。前此他們在青少年組賽事中,曾三度获得世界青少年花样滑冰锦标赛冠军,7次青少年大奖赛冠军。.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韩聪 · 查看更多 »

音樂史

音樂存在於每個已知的文明,不論過去或現在,在不同時間和地點也有很大的變化。 世界上所有的人民,包括了孤立的民族,也有它的音樂形式,可以認為人類始祖在不同人種分散在世界各地之前已知曉音樂。所以音樂很可能已存在55,000年以上。第一個音樂或許在非洲發明,隨後演變為人類生活的一個基本部份。 一個文明的音樂受著該文明的其他層面影響,包括社會、經濟、经历、气候和所獲得的科技。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及想法,音樂演奏及聽眾的情景,以及對樂手和作曲者的态度在不同的地域和時期也大有不同。「音樂歷史」是音乐学的一個分枝,它時間順序對音乐的變化及發展(尤其是西方艺术音乐)進行研究。.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音樂史 · 查看更多 »

響板

響板(Castanets)是木製的敲擊樂器,屬於體鳴樂器,是一件擁有非常長久歷史的樂器,起源已無從考察,但在考古文物中,希臘、埃及、和腓尼基等早在遠古時期已經出現,而現時已成為民間音樂中重要伴奏樂器的西班牙,其摩爾人的祖先亦早至公元一世紀開始使用響板。.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響板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音樂學院

莫斯科音樂學院是俄羅斯舉世聞名的音樂教育重鎮。.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莫斯科音樂學院 · 查看更多 »

莱奥波德·奥尔

莱奥波德·奥尔(Leopold Auer,匈牙利語原名:Auer Lipót,),匈牙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音乐教师。.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莱奥波德·奥尔 · 查看更多 »

聖女貞德

聖女貞德(Jeanne d'Arc或Jeanne la Pucelle;)是法國的军事家,天主教聖人,法国的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她帶領法兰西王国軍隊對抗英格兰王国軍隊的入侵,最後被捕並被處以火刑。 貞德生前不識字,是出生于法国农村的少女。传说在她16歲時的一日,在村後的大樹下遇見天使聖彌額爾、聖瑪加利大和聖加大肋納,從而得到「天主的啟示」,要求她帶兵收復當時由英格兰人佔領的法國失地。後來她幾番轉折,得到兵權,于1429年解奥尔良之围,成為聞名法國的女英雄,后帶兵多次打敗英格兰的侵略者,更促使擁有王位承繼權的查理七世于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然而聖女貞德于1430年在贡比涅一次小衝突中為勃艮第公國所俘,不久為英格兰人以重金購去,由英格兰当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處她火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法國鲁昂當眾處死。20年後英格兰军队被徹底逐出法國時,貞德年老的母親說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審判貞德的案子,最終於1456年為她平反。1920年,教皇本笃十五世将贞德封为圣女。 貞德成為后世西方文化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從拿破崙時代到現在,法國的政治人物常以她的偉大形象進行宣傳。眾多的作家和作曲家,包括莎士比亞、伏爾泰、席勒、威爾第、馬克吐溫、柴可夫斯基、蕭伯納與布萊希特都創作過有關她的作品,而大量以她為題材的電影、戲劇、和音樂也一直持續發展直到今天。.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聖女貞德 · 查看更多 »

菲利浦·約丹

菲利浦·約丹(Philippe Jordan,1974 年,蘇黎世- )瑞士指揮家。是歐洲目前最炙手可熱的青年指揮之一。 出生於音樂戲劇世家,父親是瑞士知名指揮阿爾敏·約丹(Armin Jordan, 1932-2006),母親是愛爾蘭籍芭蕾舞者,妹妹是話劇演員兼編舞家。菲利浦自小在瑞士德語區長大(故稱呼其姓為德文發音之:約丹),由於父母的關係,身兼德語、法語、英語三種母語,其後,為了發展音樂職業生涯,並兼善義大利語和俄語。六歲開始學習鋼琴,八歲時進入蘇黎世少年合唱團,不久便於蘇黎世歌劇院製作之莫札特歌劇《魔笛》中,演唱小天使一角;十一歲開始學習小提琴,隨後進入蘇黎世音樂院,學習樂器演奏和理論作曲,並先後拿下鋼琴及指揮的雙文憑。 1994 年開始他的指揮生涯,先於巴黎擔任 Jeffrey Tate 的指揮助理,演出華格納歌劇尼貝龍根指環,然後,於德國烏姆市立劇院 (Stadttheater Ulm, 即卡拉揚起家之地) 擔任常任指揮,1998 年受丹尼爾·巴倫波因 (Daniel Barenboim) 之邀,轉往柏林國家歌劇院 (Staatsoper Unter den Linden Berlin),擔任其助理,同年,以僅僅 24 歲之齡,於柏林國家歌劇院首演米堯(Darius Milhaud) 的歌劇《哥倫布》(Christophe Colombe, 1929),一舉成名,並於 2001 年,被奧地利格拉茲歌劇院 (Opernhaus Graz) 聘請為音樂總監(GMD),成為歐洲歷年來最年輕之音樂總監。2007 年起,獲邀出任柏林國家歌劇院的第一客席指揮 (Princeple Guest Conductor)。 2009 年起,接任巴黎國家歌劇院 (Opéra National de Paris) 音樂總監 (加尼葉劇院與巴士底歌劇院)、2014 年起同時兼任維也納交響樂團(Wiener Symphoniker)音樂總監。.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菲利浦·約丹 · 查看更多 »

萊斯理·蘭姆克

萊斯理·蘭姆克(Leslie Lemke,1952年1月31日),是一位美國盲人自閉症學者,以其在音樂上的表現而聞名。 萊斯理·蘭姆克係於1952年出生於威斯康辛州的密爾瓦基。他是個早產兒,被確診患有青光眼、腦麻痺及腦損傷。醫生被迫摘除他的眼球。他被親生母親遺棄。在他六個月大時,一位名為梅·蘭姆克的護士與她丈夫收養了他。剛開始他不會吸吮,梅必須將食物餵入他的喉嚨裡。花了一年的時間,萊斯理才能夠自己咀嚼食物。經過七年的全時照顧,萊斯理總算有一些進展。在此期間內,他不會發出聲音、不會行動,也沒有任何情緒。直到12歲,他才學會站立。到了15歲,他才學會走路。 到了他16歲的某一個深夜裡,梅發覺萊斯理竟然會彈奏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而那首曲子只是他不久前在電視節目上聽到而已。萊斯理很快就學會彈奏各種音樂,從散拍到古典音樂。 他的養母激勵他在鋼琴上發展才能。1980年,他開始在威斯康辛州的豐迪拉克舉辦一些音樂會。他也獲邀參加一些電視節目,包括加拿大廣播公司的《Man Alive》、CBS的《晚間新聞》、《60分鐘》、《難以置信》。1983年,美國廣播公司播放了一部紀錄片《》,講述萊斯理·蘭姆克與他養母的故事。片中由克蘿麗絲·利奇曼飾演梅·蘭姆克。 萊斯理曾遊歷美國、斯堪地那維亞及日本,並在一些場合舉行免費音樂會。當他演奏的時候,他顯得相當活躍。 梅·蘭姆克後來得了阿茲海默症,並於1993年11月6日逝世。 Category:美国钢琴家 Category:自閉症.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萊斯理·蘭姆克 · 查看更多 »

萨尔茨堡音乐节

萨尔茨堡音乐节(Salzburger Festspiele),又称“萨尔茨堡夏季艺术节”(以区别“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为每年七月最后一个周六在莫扎特故乡——奥地利萨尔茨堡举办的连续五周的夏季音乐盛会。 萨尔茨堡音乐节由"莫扎特基金会"始创于1877年,以演奏莫扎特作品为初衷。1922年之后,加入德国作曲家、指挥家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1992年,年轻的剧院管理者、法学博士莫迪埃对音乐节曲目进行改革,直到近代,逐步加入穆索尔斯基、老约翰·施特劳斯、阿尔伯特·吉纳斯特拉、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马勒、瓦格纳、布鲁克纳等等音乐家的作品。表演的内容包括意大利歌剧、话剧、电影、音乐会、芭蕾舞等项目。 音乐节期间,萨尔茨堡音乐节大厅、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大学、州立剧院、米拉贝尔宫等都有音乐活动.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萨尔茨堡音乐节 · 查看更多 »

萨翁林纳歌剧节

萨翁林纳歌剧节(Savonlinnan oopperajuhlat)是一个每年七月份在芬兰城市萨翁林纳举办,为期约一个月的歌剧节。歌剧演出的地点是位于塞马湖,始建于1475年的奥拉维城堡。.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萨翁林纳歌剧节 · 查看更多 »

鐘琴

鐃鈸(右上方)和鐘琴(左下方) 鐘--琴(glockenspiel,glockenspiel,亦可簡稱為bells,香港稱為鐵片--琴,但容易跟另一種敲擊樂器鋼片琴混淆。)是一種有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將不同音高的金屬片按鍵盤樂器的琴鍵排列好,然後鑲於支撐架上,並以琴棒敲打琴鍵發聲。由於能產生不同的音高,鐘琴能如一般的樂器般奏出旋律。 一般的鐘琴都有2個半八度至3個八度的音域,通常由F5至C8。個別型號甚至能將高音伸延至E8。記譜音比實際音低2個八度,因此鐘琴亦是移調樂器。 於一般演奏上,鐘琴的擺法和其他的鍵盤樂器相同,即低音部置於左方,高音部置於右方;但在軍樂隊時,鐘琴會垂直的架在演奏者的支撐架前,變成低音部在下方,高音部在上方,而琴鍵亦變成了橫放。.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鐘琴 · 查看更多 »

鐵達尼號頭等艙的設施

英国皇家邮轮泰坦尼克号头等舱拥有众多当时被认为是最好的设施,一如白星航运公司极尽舒适与豪华的名声所反映的那样。与那些追求华丽装饰的法国德国竞争对手相比,泰坦尼克号更注重舒适柔和的优雅,就如英国庄园及豪华酒店风格一般。泰坦尼克巨大的体积使她拥有了非同寻常的大房间,所有房间都配备了舒适、卫生、方便的最新技术。包间和公共空间煞费苦心地重现了历史风格,并对细节和准确性精雕细琢。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娱乐和体育设施,在航行之中提供了充足的娱乐机会。 虽然她和姊妹船及前任皇家邮轮奥林匹克号相似,但泰坦尼克号还提供了额外的头等舱,增广了公共房间,并进行了无数微小的改进,以提高她的豪华与舒适程度。.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鐵達尼號頭等艙的設施 · 查看更多 »

青春株式會社

《青春株式會社》(Youth Society),是台灣女子組合S.H.E的第二張錄音室專輯,於2002年1月29日推出。本專輯裡有一半歌曲都是改編作品,包括主打歌「Remember」,而首波主打「REMEMBER」,是翻唱自外國團體Sweetbox的「SUPER STAR」,此首歌特别的地方是副歌的旋律是摘取自古典樂曲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中最為人所熟悉的部分,這首歌曲可以說是古典樂與嘻哈舞曲的結合體。而「熱帶雨林」則是由台灣男歌手周杰倫作曲,方文山填詞,這也是首次與周杰倫合作。另外,「I've Never Been To Me」則是翻唱自美國女歌手夏琳·鄧肯的著名同名歌曲。此張專輯也附有Bonus VCD。專輯中的歌曲〈熱帶雨林〉入選2002年度Hit Fm年度百首單曲第四位。 2002年3月20日發行《青春影像館影音精選》(VCD/DVD)。.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青春株式會社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交响曲

《D小调西班牙交响曲》,作品21,是爱德华·拉罗一首为小提琴与乐队而作的协奏曲。.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西班牙交响曲 · 查看更多 »

馬友友

友友(Yo-Yo Ma,)是一位大提琴演奏家,為法國出生的華裔美國人,曾獲得多座葛萊美獎。包括2013年第55屆葛萊美獎。.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馬友友 · 查看更多 »

香港舞蹈年獎

香港舞蹈年獎(Hong Kong Dance Alliance Dance Awards)是由香港舞蹈聯盟為表揚對香港舞蹈界具貢獻之人士及團體而設的一個奬項。舞蹈年獎概觀全年香港舞蹈界別工作者之表現,選出其中具代表性者予以鼓勵。 由2010年起香港舞蹈聯盟把「香港舞蹈年獎」明確地分成七個類別:傑出舞蹈製作獎(大型舞蹈作品)、傑出獨立舞蹈製作獎(小型舞蹈作品)、編舞獎(傑出編舞)、男演員獎(傑出男舞者)、女演員獎(傑出女舞者)、舞臺技術獎(傑出舞蹈服務)及教育及推廣獎(傑出舞蹈教育、青少年舞蹈或社區舞蹈),還有一項並不是每年都有的傑出成就獎。 2017年傑出舞蹈製作獎及傑出獨立舞蹈製作獎二獎分拆為大型、中型及小型場地舞蹈製作三項;傑出舞美分拆為傑出燈光/視覺設計、傑出舞台/服裝設計及傑出配樂/聲音設計三項。 2018年加設傑出新晉編舞獎。.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香港舞蹈年獎 · 查看更多 »

马塔·莫德尔

塔·莫德尔(Martha Mödl,),德国女高音,女中音演唱家,著名的瓦格纳戏剧女高音。.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马塔·莫德尔 · 查看更多 »

马里斯·扬颂斯

里斯·伊瓦爾斯·喬治·扬颂斯(Mariss Ivars Georgs Jansons,又译:--,)生于里加,拉脱维亚指挥家。其父亲也是一名指挥家,母亲伊赖达·杨松斯(Iraida Jansons)是犹太女中音歌唱家,曾为里加歌剧院的首席歌手。.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马里斯·扬颂斯 · 查看更多 »

马林斯基剧院

林斯基剧院(俄语:Мариинский театр,从1920年至1935年旧称国家歌剧和芭蕾舞艺术院,从1935年至1992年旧称基洛夫剧院)是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个历史性的歌剧和芭蕾舞剧院。从1988年开始该剧院的指导是瓦列里·格吉耶夫,此前尤里·特米尔卡诺夫任剧院指导。.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马林斯基剧院 · 查看更多 »

马思聪

思聪(),中国广东海丰县人,中国作曲家、小提琴家与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小提琴第一人”。他于1937年创作的《思乡曲》,被认为是中国20世纪的音乐经典之一。 马思聪早年曾赴法国巴黎求学,并在后来考入了法国的巴黎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1932年初,马思聪由法国回到中国,并在同一年与王慕理结婚。此后陆续创作了《摇篮曲》《绥远组曲》《西藏音诗》《牧歌》等多部著名音乐作品。1949年12月,马思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任命为中央音乐学院的首任院长。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马思聪遭到了造反派的批斗。1967年1月15日晚,马思聪与夫人王慕理、次女马瑞雪和儿子马如龙出走香港,后由美国驻香港领事陪同飞抵美国。同年5月,在康生和谢富治的示意下成立的“马思聪专案组”(又名“002号专案组”)开始对马思聪出走的经过进行调查,株连马家亲属数十人。1968年,马思聪被定为“叛国投敌分子”,这一罪名直至1985年才得以平反。 1987年5月,马思聪在美国接受心脏手术时手术失败,于5月20日逝世于美国费城,享年75岁。.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马思聪 · 查看更多 »

高音單簧管

音單簧管屬於木管樂器,是單簧管的變種樂器。 廣義上,所有較現時樂隊中使用的B調或A調單簧管為細的單簧管,都可以稱為高音單簧管。但實際上,高音單簧管現泛指的是E調的小型單簧管。20世紀初的作曲家,慣常將E調單簧管標示為“piccolo clarinet”(英文)、“petite clarinette”(法文)或“kleine Klarinette”(德文)。.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高音單簧管 · 查看更多 »

鮑羅定弦樂四重奏團

鮑羅定弦樂四重奏團(Borodin Quartet)於1945年在前蘇聯的莫斯科成立,是目前成立最久的弦樂四重奏之一,他們在2005年舉辦了慶祝成立60週年的世界巡迴演奏。 鮑羅定弦樂四重奏團成立之初原名莫斯科愛樂弦樂四重奏團(Moscow Philharmonic Quartet),據大提琴手兼創團團員柏林斯基表示,他們原本想以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為名,但最後不敵其他四重奏團體的競爭。1955年,樂團更名為-zh-hans:鲍罗丁; zh-hant:鮑羅定;-弦樂四重奏團,以紀念這位19世紀俄羅斯作曲家。 鮑羅定弦樂四重奏團長期以來與作曲家-zh-hans:肖斯塔科维奇; zh-hant:蕭士塔可維奇;-維持著良好的關係,也經常與鋼琴家-zh-hans:里赫特; zh-hant:李希特;-同台演奏。他們的錄音眾多,Melodiya、Teldec、Virgin、Chandos等唱片公司都曾發行過他們的專輯,比較著名的有貝多芬及--的弦樂四重奏全集。.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鮑羅定弦樂四重奏團 · 查看更多 »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塔涅耶夫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塔涅耶夫(Сергей Иванович Танеев,),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塔涅耶夫 · 查看更多 »

谢尔盖·达基列夫

謝爾蓋·帕夫洛維奇·达基列夫(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Дя́гилев,,俄羅斯稱為塞爾)是俄羅斯的、贊助人、芭蕾舞承辦人和俄派芭蕾之創始人。.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谢尔盖·达基列夫 · 查看更多 »

谢尔盖·格林科夫

谢尔盖·格林科夫(Sergei Mikhailovich Grinkov,Серге́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Гринько́в,)是俄羅斯(前蘇聯) 花式滑冰運動員,曾與妻子叶卡捷琳娜·戈蒂耶娃搭檔奪得兩屆冬季奥林匹克運動會雙人滑冠軍及四面世界錦標賽雙人滑金牌。.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谢尔盖·格林科夫 · 查看更多 »

鲁布桑扎布·穆尔道尔吉

鲁布桑扎布·穆尔道尔吉(Лувсанжамбын Мөрдорж,)蒙古族,蒙古乌兰巴托人,蒙古作曲家。.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鲁布桑扎布·穆尔道尔吉 · 查看更多 »

鲍里斯·亚历山德罗维奇·柴可夫斯基

鲍里斯·亚历山德罗维奇·柴可夫斯基(Бори́с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苏联作曲家。他与俄国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并无關係。他曾师从舍巴林以及米亚斯科夫斯基,还有蕭斯塔科维奇。作品兼有现代派风格和民族气息。写有很多传统题材作品以及电影配乐。.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鲍里斯·亚历山德罗维奇·柴可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集古典主義大成的德國作曲家,也是鋼琴演奏家。貝多芬對後世影響深遠。一生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6首鋼琴奏鳴曲(其中32首带有编号,1首未完成)、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及2部彌撒曲等等。這些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貝多芬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 查看更多 »

黃霑音樂作品列表

本條目介紹黃霑填詞、作曲、參與配樂的作品及已發行的主唱歌曲。.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黃霑音樂作品列表 · 查看更多 »

黑天鹅 (电影)

《黑天鵝》(Black Swan),是2010年的美國心理驚悚及恐怖電影,由戴倫·艾洛諾夫斯基執導,妮妲莉·寶雯、文森·卡索、米娜·古妮絲等主演。電影以紐約的一個著名芭蕾舞蹈團將演出柴可夫斯基《天鵝湖》的劇目為背景,舞蹈團需要為同時能飾演天真單純並且脆弱的的白天鵝及黑暗且性感的黑天鵝的芭蕾舞表演者進行選角,Nina(妮妲莉·寶雯 飾)能完美地演繹白天鵝,而新加入的Lily(米娜·古妮絲 飾)的氣質能體現黑天鵝的角色。當Nina發現自己需要競爭,她感到有巨大的壓力,使她不堪重負,導致她在現實中對自己的脆弱失去控制,並陷入生活的噩夢之中。 電影描述Nina如何在跟Lily的競爭中最终找到自己的黑暗面。根據戴倫·艾洛諾夫斯基的構想前提下,透過他製作《天鵝湖》的想法,一名於劇本中未被察覺的替角與被困擾的雙重概念,類似是周邊民間傳說的變形怪 — 一個擁有雙重性格的人類。戴倫引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雙重人》作為電影的另一個靈感。導演也認為《黑天鵝》是與他於2008年的電影的《力挽狂瀾》作為姊妹篇,這兩齣電影都涉及到不同種類有要求的藝術表演,他跟妮妲莉·寶雯於2000年首次商量這個電影項目,然後把這個簡短的附件送到環球影城,《黑天鵝》是在2009年由福克斯探射燈影片公司於紐約市製作。妮妲莉·寶雯及米娜·古妮絲在拍攝前幾個月進行芭蕾舞訓練,並請來芭蕾舞界的著名人物以塑造芭蕾舞的表演方式及協助電影製作。 2010年9月1日,《黑天鵝》作為第6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開幕電影,它於2010年12月3日開始在美國限量發行,並在2010年12月17日全國上映。《黑天鵝》在發行後獲得極高的讚譽,特別是對於妮妲莉·寶雯的演出及柴可夫斯基的方向。全球的電影票房收得$329,398,046,是電影票房的一個顯著成功。 《黑天鵝》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中獲得5項提名,女主角妮妲莉·寶雯憑此電影中的精彩演出獲得奧斯卡頒獎典禮最佳女主角獎,以及多個公會及電影節的獎項,而戴倫·艾洛諾夫斯基被提名為最佳導演。此外,電影亦得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黑天鹅 (电影) · 查看更多 »

黑桃皇后

黑桃皇后(The Queen of Spades)是俄国著名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晚期的一部代表作品,改编自普希金的同名小说,由莫杰斯特·柴科夫斯基创作脚本。1890年12月19日,这部歌剧于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首演。.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黑桃皇后 · 查看更多 »

迈克尔·科斯蒂克

迈克尔·科斯蒂克 (德语 Michael Korstick,1955年4月30日-)德国古典钢琴家。.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迈克尔·科斯蒂克 · 查看更多 »

霍亂

霍亂(Cholera)是由霍亂弧菌的某些致病株感染小腸而導致的急性腹瀉疾病 -->。症狀可能相當輕微,也可能相當嚴重。典型症狀為連續數日嚴重水瀉。可能合併有嘔吐、肌肉抽搐的現象 。霍亂所導致的嚴重腹瀉可能造成脫水及電解質失衡,甚而導致眼窩凹陷、皮膚濕冷且缺乏彈性,以及手腳出現皺紋等。脫水可能導致皮膚發紺。一般是在接觸病原體後立即會 發病。 霍亂可由多種霍亂弧菌引起,各個菌種致病力不同 -->:一些菌種可致更為嚴重的病症。霍亂弧菌最主要通過被含該細菌的人糞便污染的水或食物傳播。未經徹底烹飪的海鮮也是一個常見的傳播途徑 -->。霍亂弧菌僅對人類造成影響。感染霍亂的風險因子包括衛生條件不佳、飲用水不潔、以及貧困 -->。一些學者也表示海平面上升也可能會利於該病的傳播。至今仍為霍亂實驗室診斷的金標準,現市面有試紙條供霍亂快速檢測,但其準確性不佳。 預防霍亂的方法包括使用更有效的消毒方法與提供潔淨的用水。口服的霍亂疫苗約可有半年的免疫力 -->,更有能預防由大腸桿菌所導致的其他不同種腹瀉情況 -->。優先考慮的治療方法當屬,也就是用電解質來補充流失的體液。口服補充溶液是最常被使用的 ,針對幼童霍亂患者,會考慮補充鋅。在部分病例裡,有時會需要加入靜脈注射的治療,像是施打乳酸鈉林格注射液,而抗生素對患者也有些許助益 --> ,前提是要先一步進行測試,以了解哪種抗生素能有效的對抗霍亂弧菌。 霍亂估計影響全球三百萬至五百萬人並在2010年內造成58,00-130,000人死亡。儘管霍亂常被分類為瘟疫,但它在已開發國家是少見的 -->,儿童是最易被感染的人群。霍亂可能以流行病或地區流行病出現。持續增加霍亂風險的區域包含非洲與東南亞 -->,雖然被感染後的死亡風險通常小於5%,但對沒有渠道接受治療的族群,死亡率可能高達50%。關於霍亂的歷史描述最早於西元前五世紀在梵語被發現。由約翰‧斯諾醫師在1849到1854年間對霍亂的研究成就了流行病學領域很顯著的進步。.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霍亂 · 查看更多 »

郎朗

郎朗(),满族,出生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沈阳市,國際著名鋼琴家。他曾被數家美國權威媒體稱作“當今這個時代最天才、最閃亮的偶像明星”,他是受聘於世界頂級的柏林愛樂樂團和美國五大交響樂團的第一位中國鋼琴家。曾被《人物(青年版)》雜誌稱為“將改變世界的20名青年”之一。现居美国纽约。紐約市文化旅遊大使。.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郎朗 · 查看更多 »

胡桃夹子

《胡桃夾子》,一譯為《--》,是柴可夫斯基編寫的一個芭蕾舞劇。原作為E·T·A·霍夫曼的一部叫作《胡桃夾子與老鼠王》的故事。柴可夫斯基後來根據大仲馬改編的版本加譜了芭蕾舞的音樂,成為現時的所見的版本。它是聖誕節的傳統節目,老少都宜,而且歷演長久。.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胡桃夹子 · 查看更多 »

鈴鼓

鈴鼓(Tambourine),亦可稱為搖鼓。鼓框為圓形,直徑由8吋至14吋不等,以木或金屬製造,並且鑲有多組金屬片。當敲打樂器時,同時令金屬片互相撞擊而發出近以馬鈴的聲音,因而得名。 鈴鼓的其中一邊鼓面可以模上鼓膜。鼓膜主要由動物皮(羊皮或牛皮)所做成。.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鈴鼓 · 查看更多 »

船歌

船歌(Barcarolle),源自意大利语“barca”,意为“船”,起源於意大利威尼斯,本來是撐貢多拉的船夫所唱的當地民歌,後來由作曲家將其轉為古典音樂曲種之一,有趣的是,把這種曲調發揚起來的,反而並不是意大利作曲家。 船歌一般都是採用以6/8或12/8拍寫成,因為複拍子的節奏向來都常應用以描寫流動的水(例如貝多芬的《第6號交響曲》第2樂章便是最好的引證)。而一般船夫撐船時,船槳的起落通常會形成「落槳慢,起槳快」的節奏,這和複拍子的節奏不謀而合。當然亦有例外的,如柴可夫斯基的鋼琴組曲《》中的船歌,便是用回4/4節奏。.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船歌 · 查看更多 »

阳光灿烂的日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部中国电影,是姜文导演的处女作,由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改编。是中国大陆20世纪90年代反映“文革”题材影片中唯一一部在大陆过审的经典代表作。2013年9月3日,由“马丁斯科西斯世界电影修复基金会”领衔操作,意大利为主要修复工作方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修复版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大师经典单元”进行展映,再次吸引国内外关注,由于加入了当年国外发行和国内审查时删去的五个镜头,片长由原先的128分钟扩展到近140分钟。.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阳光灿烂的日子 · 查看更多 »

阿姆斯特丹音樂廳

阿姆斯特丹音樂廳(Concertgebouw),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由於對建築聲學的高度重視,因此與波士頓交響樂大廳、維也納金色大廳一同被視為是世界上最佳的音樂廳 。.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阿姆斯特丹音樂廳 · 查看更多 »

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

阿希爾-克洛德·德布西(Achille-Claude Debussy,;),法國作曲家。法国作曲家。他被视为第一个印象派作曲家,尽管他极力反对这个形容词。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德布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樂《大海》和《牧神午後前奏曲》,鋼琴組曲《貝加馬斯克組曲》、《意象集》、《版畫集》等;而他的創作最高峰則是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林逸聰,388頁。 德布西出生于一个简朴的家庭,家庭内部并没有多少文化兴趣,但是他在10岁的时候就有足够的音乐天赋,可以进入法国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他最初是学钢琴的。但是,尽管音乐学院的保守派教授不赞成,他还是发明了他的创新写作风格。并花了许多年的时间来发展成熟,在他1902年获得国际声誉之前,他已经快四十岁了,他完成了他唯一一部歌剧,佩莱亚斯和梅丽森德。 德布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藝術的熏陶。他在馬斯奈等前輩作曲家開創的法國音樂傳統的影響下,結合了東方音樂,西班牙舞曲和爵士樂的一些特點,將法國印象派藝術手法運用到音樂上,創造出了其別具一格的和聲,其音樂對自他已降的作曲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Lesure, Page 783。德布西被總括為印象派音樂的代表,雖然他本人並不同意,甚至設法遠離這一稱謂。一些作家如羅伯·施密茲(E.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 · 查看更多 »

阿列克谢·乌曼诺夫

阿列克谢·乌曼诺夫(Alexei Urmanov,),俄罗斯花样滑冰运动员。他是199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单人滑冠军和1997年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男子单人滑冠军,退役後成為花式滑冰教練。.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阿列克谢·乌曼诺夫 · 查看更多 »

阿列克谢·亚古丁

阿列克谢·康斯坦丁诺维奇·亚古丁(英文译名:Alexei Konstantinovich Yagudin;俄文原名:Алексе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Ягудин),俄罗斯前花样滑冰运动员,200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金牌得主。 亚古丁在1996年赢得世界青少年锦标赛的冠军,此后六年的成年组竞技生涯中,他在国际大赛共获得: 亚古丁年仅18岁零15天便夺得了世锦赛的金牌,以6天之差排在加拿大的唐纳德·麦克菲尔森(Donald McPherson)之后,成为史上第二年轻的世界冠军。凭借2001-2002赛季的出色表现,他成为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史上第一位“大满贯”得主:同一赛季中赢得了冬季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欧锦赛冠军以及国际滑联大奖赛总决赛冠军 。.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阿列克谢·亚古丁 · 查看更多 »

赫伯特·冯·卡拉扬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出生于萨尔茨堡,是一位奥地利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 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70年。他带领过欧洲众多顶尖的乐团,并且曾和柏林爱乐乐团有过长达34年的合作关系。他热衷于录音和导演,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到1988年为止他发行超过1万张唱片约700款录音),包括众多的管弦乐,歌剧录音和歌剧电影,涵括从巴洛克,到后浪漫主义欧洲作曲家,甚至部分現代樂派的作品。其中一些作品,如贝多芬的交响曲还被多次录制。卡拉扬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甚至在中文领域被人称为“指挥帝王”。.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赫伯特·冯·卡拉扬 · 查看更多 »

蒙特賽拉特·卡芭葉

麗亞·德蒙特賽拉特·薇維安娜·康塞普西翁·卡芭葉-富爾克(María de Montserrat Viviana Concepción Caballé i Folc ,),常簡稱蒙特賽拉特·卡芭葉(Montserrat Caballé),是加泰罗尼亚籍歌劇女高音演唱家,並以其美声唱法和對羅西尼、貝利尼和多尼采蒂等名家作品的深入刻劃而闻名。.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蒙特賽拉特·卡芭葉 · 查看更多 »

里奧·波查德

里奧·波查德(Lew Lwowitsch "Leo" Borchard,Лев Львович Боргард,),生於莫斯科的德國指揮家,師從赫爾曼·舍爾興,曾任柏林愛樂樂團首席指揮。.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里奧·波查德 · 查看更多 »

金妍兒的Kiss & Cry

《金妍兒的Kiss & Cry》是SBS由2011年5月22日至8月21日在星期天真好二部播放的節目,作為英雄豪傑的後續。 這是韓國首個以花樣滑冰及冰舞為主題的真人秀節目。 節目以十位藝人與職業花樣滑冰選手拍擋,每集會有不同的主題並作出表演並由專業評委評分,以淘汰制的形式每星期淘汰一隊。節目最後由Krystal和李东勋(前花样滑冰国家代表选手)獲勝,其在8月13日與金妍兒參加花样滑冰表演。除了可以表演花樣滑冰的跳躍,計分準則與冰舞比賽幾乎一樣。.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金妍兒的Kiss & Cry · 查看更多 »

金属乐队

金屬製品(Metallica)是美國殿堂級重金屬樂團,也是世界上第一支鞭擊金屬樂團,1981年10月28日成立於美國加州洛杉磯。起源是鼓手拉爾斯·烏爾里希在當地報紙刊登招募成員的廣告,前去應徵的是主唱兼吉他手詹姆斯·海特菲爾德。金屬製品目前的陣容共計四人,包括兩位創始成員詹姆斯和拉爾斯、長期吉他手柯克·哈米特,以及貝斯手羅伯特·特魯希略。前任成員包括吉他手、戴夫·馬斯泰恩,三位貝斯手、克利夫·伯頓和。 由於快節奏的音樂和侵略性的演奏風格,該團成為美國鞭擊金屬界的先驅,他們與麥加帝斯、超級殺手、炭疽並稱為「鞭擊金屬四巨頭」(有時稱作四大鞭)。他們是四巨頭中最具影響力的樂團,被視為是該音樂流派甚至是整個重金屬音樂的龍頭,尤其對鞭擊金屬的發展與普及有極大貢獻。金屬製品成立數年內即在地下音樂界累積了大量樂迷,前四張專輯都大獲好評。他們的第三張專輯《》被公認為最具影響力和聲音最重的鞭擊金屬專輯之一。之後樂團改變了音樂方向,在第五張專輯《》取得巨大的商業成功,同時吸引到數量更龐大的主流聽眾。該專輯使他們首次拿下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冠軍,並獲得美國唱片業協會的16×白金唱片認證。接下來的五張專輯張張熱銷,且經歷了硬式搖滾、另類搖滾,以及更具實驗風格的路線,近期新作品又回歸鞭擊金屬的核心。 2000年時,樂團與一些藝人聯合控告Napster,因該軟體公司未經樂團成員授權,便將版權歌曲在網路上免費分享。兩方最終達成協議,改為付費下載。隨後發行第八張專輯《》,他們採用鐵桶般的小鼓聲,完全沒有編寫,導致金屬樂迷相當反彈。影片《》紀錄了該專輯的錄製過程。在受到金屬樂迷的抨擊之後,樂團在第九張專輯《》中試圖重回早期根源,以長篇吉他演奏為核心。2009年樂團列名搖滾名人堂。經過八年的巡演後,發行第十張專輯《》,基調與前作相似,但也展現出些微不同的音樂風格。 截至2016年,金屬製品共發行10張錄音室專輯、4張現場專輯、5張迷你專輯,26支音樂錄影帶和37張單曲。他們獲得九座葛萊美獎,連續六張專輯在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奪冠。1991年的同名專輯《金屬製品》在美國售出超過1600萬張,成為建置以來最賣座的專輯。樂團位居美國唱片業協會「美國本土最暢銷音樂排行榜」第18位,也是全球音樂史上最暢銷的音樂家之一,在全世界賣出超過1億2000萬張專輯。許多雜誌已經將他們列為歷來最偉大的音樂藝術家之一,包括美國權威音樂雜誌《滾石》將金屬製品列為「史上最偉大的一百個藝人」第61位。截至2012年12月,他們是1991年後史上第三大最暢銷的音樂藝術家,根據尼爾森唱片市場調查系統的資料指出,樂團在美國共賣出5426萬張專輯。樂團與音樂製作人長期合作,他在1990至2003年間製作了樂團四張專輯,並在《聖氣凌人》的製作期間擔任臨時貝斯手。2012年,金屬製品成立獨立唱片公司燻黑唱片,完全持有其專輯和影像的版權。.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金属乐队 · 查看更多 »

英国管

英國管是木管樂器,屬於雙簧管體系中的一種變種。它的前身極有可能是從古式狩獵雙簧管發展而成,18世紀前期,有人嘗試在狩獵雙簧管的底部加上一個球狀的喇叭口,便成為了現代英國管的雛型。 英国管即F调双簧管、中音双簧管,比双簧管的音域低五度,音色比双簧管浓郁而苍凉。如德伏扎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和西贝柳斯的交响诗《图奥内拉的天鹅》都是以英国管来演奏。英国管不是管弦乐队的基本乐器,只在表现特定情景时才用。 近似双簧管,有忧郁、梦幻且含蓄的情调。.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英国管 · 查看更多 »

鋼片琴

鋼片琴(celesta)是一種體鳴樂器,外型類似於直立式鋼琴。使用到鋼片琴最著名的作品為柴可夫斯基的《胡桃鉗》當中的《糖梅仙子之舞》,和莫扎特的歌劇《魔笛》。.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鋼片琴 · 查看更多 »

離別的鋼琴奏鳴曲

《離別的鋼琴奏鳴曲》是由杉井光著、植田亮繪製插畫的一部輕小說。中文繁體版由台灣角川、簡體版則是天聞角川發行。.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離別的鋼琴奏鳴曲 · 查看更多 »

雪姑娘

雪姑娘(Snegúrochka)是俄羅斯民間傳說的一位童話角色,一說是作為斯拉夫的聖誕老人-的孫女及助手出現。她的形象不仅出现在俄罗斯民间仪式中,在俄罗斯的口头文学创作中也以民间童话中提到的:「用雪堆造,并且复活」的形象呈现。她被描繪為冰雪(父)與春天(母)之女兒,故事裡她喜歡上了一名牧羊人,但作為冰雪的化身她又不懂情為何物。雪姑娘的母親同情她的處境於是給予了她這個能力,當雪姑娘墮入愛河之時她的內心越發溫暖,但同時她的身體因此熔化而消失了。 曾对有关雪姑娘的童话进行研究,并在他的作品《對自然界的斯拉夫文學觀》(Поэтические воззрения славян на природу,1876年)中的第二卷进行了分析。.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雪姑娘 · 查看更多 »

雙簧管

雙簧管屬於木管樂器,屬於雙簧類樂器。「雙簧」是以兩塊簧片縛在一起,並透過簧片振動而發聲。它的音質獨特,在交響樂團中,經常在其他樂器的伴奏中以獨奏的形式出現。雙簧管是由蕭姆管(Shawm)發展而成的樂器。 現今交響樂團演出前,會以雙簧管奏出的A(442Hz或440Hz)音來作為其他樂器調音的基礎。有一說這是因為在以往的樂器合奏中,舊式雙簧管是最難調準音的樂器,所花的時間亦較多,所以演奏前會先讓它調準音後才到其他樂器,這習慣後來便成為了樂團的常規;而根據現代的研究,雙簧管在演奏這個音高時,樂器的狀況最穩定,且音色較具穿透力,故用來作為樂團調音的標準。.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雙簧管 · 查看更多 »

陈美

美(英文名:Vanessa-Mae Vanakorn Nicholson,),华裔小提琴演奏家,兼善古典音樂及流行音樂,亦為滑雪運動員。.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陈美 · 查看更多 »

J·K·罗琳

喬安娜·羅琳,CH,OBE,FRSL(Joanne "Jo" Rowling,),笔名J·K·羅琳(J.)及罗柏特·加尔布雷斯(Robert Galbraith),英国小说家、电影编剧及制片人,代表作為《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她的《哈利波特》暢銷全球,熱賣超過4亿本,成為史上最暢銷的書籍之一;其同名改編電影也成為電影史上票房收入最高的電影之一。該系列電影獲得羅琳的完整授權,她還親自擔任《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 (上)》和《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 (下)》的電影監製。 J.K·羅琳生于英国格洛斯特郡葉特。1990年,當她在一班從曼徹斯特開往倫敦的誤點列車上想到《哈利波特》小說靈感時,她是國際特赦組織的研究員兼雙語秘書。撰寫《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期間,羅琳經歷貧窮、母親過世與首次離婚,終於在1997年出版《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第一本。其後續集逐年出版,最後一部《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在2007年出版,宣告完結。羅琳的下一部作品與成名作完全不同,乃是面向成人讀者的悲喜劇小說《臨時空缺》,出版於2012年,隔年,她又以筆名「羅柏特·加爾布雷斯」(Robert Galbraith)出版犯罪小說《杜鵑的呼喚》,羅琳表示此作將會發展成為系列小說。 J.K·羅琳的人生宛如《灰姑娘》故事般,在短短5年內從接受政府濟助的貧窮單親媽媽成為富有的暢銷作家。她是英國有記錄以來最暢銷的作家,版稅所得約2,380萬英鎊。2008年,《》估測羅琳的財產總值約5.6億英鎊,是英國第12位富有的女性。富比士則將羅琳評為2007年最具影響力名人的第27位,《時代雜誌》也以她「對在社會、道德與政治方面的影響」評為2007年時代年度風雲人物第二位。2010年10月,《衛報》將羅琳評為全英國最具影響力的女性。她也投入慈善活動,支持喜劇救濟、、、等慈善團體。.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J·K·罗琳 · 查看更多 »

LGBT人物列表

本條目為身份公開或有可靠來源證實的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人物列表,由於「同性戀」這個詞彙以及「同性戀者」這個身份认同直至十九世紀才在歐洲出現,二十世紀初傳至日本、華人地區,因此本列表的收錄對象為十九世紀末以後的歐美人士、民國以後出生的華人和現代世界各地區的LGBT人物,在這之前的歷史人物請見LGBT歷史人物列表。 儘管同性之間的情-欲-和亲密关系亙古即存,然而性傾向和同性戀的定義隨時間有所改變,並且難以整合。總括而言大多數的定義都含有心理成份(例如,個體情--偏好的性別)、行為成份(例如,個體和伴侶的性行為)在內。過往的歷史人物性傾向是否為同性戀或雙性戀,性別認同是否為跨性別,只能依賴有限的文獻記載從行為或言詞紀錄加以推測。 社會對LGBT的態度會影響LGBT人物公開身份的意願。為了人身安全或避免不友善待遇等原因,不少人會隱瞞身份或保持低調,然而基於改變偏見和利於平等權利的推動,有些名人會主動公開身份。 某些同志運動團體(例如:)为政治原因訂有公开一些名人的政策。然而这种政策即使在同志社群也可能引發爭論,因為涉及了家人的人身安全、非公眾事務應保有個人自主的隱私權、以及受到攻擊性言論中傷的可能。.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LGBT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LGBT歷史人物列表

本列表收錄歷史上的LGBT人物及其相關歷史事件。很多文明或社會都存在過同性別間的親密關係,就靈長目動物和當代原始社會存在同性親密關係的事實來看,在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同性之間的性關係應當就存在了(像是對遺址出現雕刻圖案的其中一種解釋是:兩名男性間的性愛活動)。 歷史人物是否为同性戀或雙性戀,時常是人們熱烈爭辯的話題。然而關於这方面的確切資訊卻很少,人们只能利用有限的证据来推斷或詮釋。列表人物的列名,是以親密情感或性關係來推測,從現代的標準來看不一定會被认为是同性恋或雙性戀。 親密情感可能是浪漫友情的展現,未必涉及情慾關係。性關係的發生不必然表徵性傾向和情慾品質,而可能是迫於生計的賣淫,迎合社會形象成家生子,或士人表現灑脫風流的一時享受。經驗過同性或異性性行為的歷史人物,並不能確定該個體符合現代觀點下「同性戀」、「雙性戀」的身份認同。不過由於過往歷史對LGBT的形成有所影響,同性之間的情慾和親密友誼,仍是LGBT歷史的重要面向。 本列表按照時代先後排序,收錄公元1900年前逝世的歷史人物,二十世紀以及之後的LGBT人物請見LGBT人物列表。.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LGBT歷史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ONE PIECE海賊列表

ONE PIECE海賊列表列出並說明曾在漫畫《ONE PIECE》及同名改編電視動畫裡登場的海賊團及人物。 擔當聲優配音排列順序為:日文配音(日本);中文配音(台灣);粵語配音(香港) ※備註:香港版動畫配音有【亞視】亞洲電視〔舊版〕與【now】now寬頻電視/香港電視娛樂〔新版〕(Now TV/ViuTV)兩種不同的版本。.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ONE PIECE海賊列表 · 查看更多 »

S.H.E

S.H.E,為臺灣知名女子演唱團體,其團名取自三位成員英文名字的首個字母,是由'''S'''elina(任家萱)、'''H'''ebe(田馥甄)和'''E'''lla(陳嘉樺)三位成員組成。三人在2000年參加《宇宙2000實力美少女爭霸戰》選秀比賽,之後被宇宙唱片(現名華研國際音樂)簽下培訓後,於2001年9月11日正式出道,發行首張專輯《女生宿舍》。 自出道至今,專輯總銷售量在全球累積已超過1600萬張,亦是臺灣史上唱片銷售量最高的女子團體,至今S.H.E已出道超過16年,是現今臺灣最長壽的女子演唱團體,同時也是華人與華語流行音樂界少有的長壽演唱組合之一,亦是現今亞洲五大暢銷女子演唱組合之一與全球十大暢銷女子演唱組合之一,並且也是當中唯一的華人女子音樂組合,因此S.H.E可以說是華人與華語流行音樂界史上最高銷量和最暢銷的女子音樂團體,所以也是臺灣樂壇和華語樂壇史上唱片總銷量最高的演唱組合。S.H.E出道至今也不僅侷限於團體發展,而成員演藝觸角更涉及唱片、電影、戲劇、主持、舞台劇等多方面發展,也是少數有團員擁有各自個人專輯和音樂作品之團體,而團體發展至今已發行過13張團體專輯,其中包含11張錄音室專輯、2張精選輯、舉辦過4次大型世界巡迴演唱會,並斬獲多項亞洲地區及華人地區重要獎項及提名,並素有「華人第一女子天團」之美譽。除此之外,S.H.E也是『友情』的代名詞,對於華語樂壇的成就與貢獻更是有目共睹,並且不斷改寫女子團體的歷史。.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S.H.E · 查看更多 »

V怪客

《V怪客》(V for Vendetta)是一部於2005年上映的電影,由詹姆斯·麥克特格執導,華卓斯基姐妹編劇,劇情改編自與阿蘭·摩爾創作的同名1988年DC漫畫,並由雨果·威明、娜塔莉·波曼、與约翰·赫特等人主演。該片的背景設定在一個架空的未來——受到新法西斯主義統治的倫敦,講述自由鬥士V(威明飾演)反抗極權政府北方之火的故事。 《V怪客》的製片作業始於1988年,當時製片人喬·西佛取得了漫畫《V怪客》的電影改編權。該片的主體拍攝於2005年3月至6月間進行,取景地包含德国波茨坦的巴貝爾堡攝影棚以及英國倫敦的奧德維奇站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地。 《V怪客》所獲評價多為正面,並以5,400萬美元的製片預算在全球收穫逾1.32億美元的票房。此外,《V怪客》還因片中的諸多爭議性題材——如同性戀議題等——而引起各方爭論。該片入圍了多個獎項,如土星獎最佳科幻電影獎及雨果獎的等,而演員娜塔莉·波曼則拿下了土星獎。.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V怪客 · 查看更多 »

暴风雨 (柴可夫斯基)

《暴风雨》(作品:18)是俄國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于1873年谱曲的交响诗,樂譜所標示的調性為F小調,在儒略曆1873年12月7日(即公曆12月19日)首次公演,由魯賓斯坦指挥。 樂曲的創作靈感源自英國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同名戲劇《暴风雨》所改編。當中的題裁包括了輪船在寂靜的海上航行;性格怪誕的凱列班(Caliban);米蘭公爵之女米蘭達(Miranda)與那不勒斯王子費迪南(Ferdinand)之間的愛情故事。其中有關「愛情」的主題較為突顯,另人會聯想起柴可夫斯基另一首作品《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暴风雨 (柴可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柏林爱乐乐团

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簡稱柏林愛樂,舊名Berliner Philharmonisches Orchester),德国管弦樂團,成立于1882年。普遍认为柏林爱乐是世界级的管弦乐团。.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柏林爱乐乐团 · 查看更多 »

查尔达什

查尔达什(查達斯、恰爾達什、夏德西,匈牙利語:Csárdás,發音為 char'dash,源自 csárda,意為客棧),是匈牙利民俗舞蹈。起源於馬札爾人及吉普賽人。 查尔达什源自18世紀時的verbunkos,起初為匈牙利陸軍徵兵者所使用的舞蹈音樂。它的特色是節奏的變化:慢與快。以慢節奏(lassú)開始,結束於快節奏(friss)。另外有其他種類的節奏變化,稱為ritka csárdás、sürü csárdás、szökös csárdás。音樂節拍有2/4拍或4/4拍。 舞者包含男與女。女舞者著傳統寬裙,通常是紅色的裙子。當女舞者旋轉時,寬裙會形成別具特色的形狀。 古典音樂作曲家常會將夏德西風格融入他們的作品,這些作家有李斯特、布拉姆斯、約翰·史特勞斯、柴可夫斯基等。.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查尔达什 · 查看更多 »

柴可夫斯基 (彼爾姆邊疆區)

柴可夫斯基(俄語:Чайко́вский),是俄羅斯彼爾姆邊疆區的一個城市,位於卡馬河畔。2002年人口86,714人。 1955年建城,1962年設市。以在沃特金斯克出生的著名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命名。.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柴可夫斯基 (彼爾姆邊疆區) · 查看更多 »

柴可夫斯基山

柴可夫斯基山是南極洲的山峰,位於亞歷山大一世島西南部,處於德羅契爾半島北部,海拔高度600米,以俄羅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命名。 Category:南極洲山峰.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柴可夫斯基山 · 查看更多 »

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

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конкурс имени П. И. Чайковского)是世界知名的古典音樂大賽,是為了紀念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而設立,每四年在莫斯科舉辦一次,第一屆比賽始於1958年。最近一次的比賽是在2015年舉辦。 剛成立時,大賽只分鋼琴組與小提琴組,後來於1962年第二屆比賽時加入大提琴組,再於1966年第三屆時進一步新增聲樂組,此後便一直保持同樣的分組,並未再有任何增添。 柴可夫斯基大賽的委員會是由知名俄國音樂家所組成,管理則是由負責。至於評審則遴選自世界各地的音樂人,包括著名的演奏家、音樂學者教授、指揮以及之前的大賽得獎者,由他們負責評判參賽者的表現,並選出得獎者。 每屆比賽都於當年六月舉行,為三階段的淘汰賽。目前大賽共頒發26個獎項,其中每個器樂獨奏項目各六個獎,聲樂部分則男女各四個獎。不過實際頒發的數目可能會少於26個,因為有時金牌會從缺,有時也可能由多人共享獎項。至於在早期的大賽中,最多只會頒發八個獎項。.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 · 查看更多 »

柴柯夫斯基

#重定向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柴柯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极速前进17

《极速前进17》是流行的真人秀節目《极速前进》的第十七季。本季會繼續有數對不同關係的選手參賽,為最終大獎進行環球旅行挑戰,2010年9月26日於美國CBS播放。 本季於2010年1月25日宣告拍攝,2月4日截止報名,於3月進行面試,5月26日開始進行拍攝。 起點為麻薩諸塞州格洛斯特的东点游艇俱乐部,令這季在第十四季後,第一季不在洛杉矶作起點。 這一集歷史性的由全女性隊伍Nat&Kat奪得冠軍,為十七季來首次。.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极速前进17 · 查看更多 »

林克昌

林克昌(Kek-Tjiang Lim,),澳洲籍華裔指揮家、小提琴家、音樂教育家,於一九七○年代末期錄製一系列中國管弦樂曲,聞名華人樂界。.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林克昌 · 查看更多 »

恩奈斯特·安塞美

恩奈斯特·亚历山大·安塞美(Ernest Alexandre Ansermet,)生于洛桑,瑞士指挥家。 本是洛桑的一名数学教师, 1912年他却在一次音乐会中登台指挥。 1918年他在日内瓦创立了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并一直带领该乐团直至1969年过身。他通常在欧洲的大城市指挥,如伦敦和巴黎,但也去过美国和苏联演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流亡的斯特拉文斯基相识。两人成为至交,安塞美多次指挥后者作品的首演。 安塞美以演绎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和其他俄国作曲家,如柴可夫斯基,普罗柯菲耶夫和穆索尔斯基的作品享誉国际。特别在芭蕾舞曲方面,安塞美可谓独霸一方,他指挥的天鹅湖,春之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一直被奉为最高演绎。安塞美对无调性音乐很反感,质疑其价值。 安塞美认为,指挥应该背谱指挥,但他自己却总是带谱上台,因为他认为,这样才不至于忽略细节。他指挥的时候,手势间接明晰,却很能向乐团传达自己的思想。 安塞美逝世于日内瓦。.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恩奈斯特·安塞美 · 查看更多 »

李子君

李子君(Li Zijun,),是一位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李子君是2010年世界青少年大奖赛总决赛铜牌获得者,在2012年因斯布鲁克冬季青奥会上,获得女子单人滑的铜牌。.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李子君 · 查看更多 »

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是指来源于非音乐因素的音乐,其主题可来自于电影、诗歌、绘画、雕塑、自然、技术等。 相对于绝对音乐,标题音乐是由非音乐因素激发创作而成的,作曲家会以标题,大纲或提要的形式著明其含义。广义来说,电影配乐也是一种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盛行于浪漫音乐时期(和当时文学上崇尚自然描写的风潮一起),但巴洛克音乐已见个人感受的抒发,例如Jean-Fery Rebel(1666-1747):《元素》管弦乐组曲。海顿的神剧《创世纪》可看作是标题音乐的诞生。但在古典主义时期,标题音乐被刻意避免,因为当时流行的是简洁的线条,所以那时出现的奏鸣曲交响曲都是无标题的。浪漫主义时期标题音乐通过交响诗(李斯特写了12首交响诗)或者是《音乐会序曲》(门德尔松)达到全盛。不只是情感和自然,就是历史事件(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和贝多芬的《威灵顿的胜利》)、文学作品(柏辽兹:《哈罗尔德在意大利》,中提琴独奏交响曲,以拜伦作品为原形;柴可夫斯基的《里米尼的弗兰切斯科》,来自但丁的神曲),甚至是幻想的题材(理查德·施特劳斯:《英雄生涯》,音诗 op.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标题音乐 · 查看更多 »

植松伸夫

植松伸夫(1959年3月21日-)是日本电子游戏作曲家,以为大多最终幻想系列作品配乐而知名。植松是一名半自学音乐家,在十一二岁时开始弹钢琴,而艾尔顿·约翰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 植松在1986年加入史克威尔(后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并遇到了最终幻想创作者坂口博信。他们一起合作创作了许多电子游戏,其中最为知名的是最终幻想系列。在就职约20年后的2004年,他离开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建立了自己的公司Smile Please和音乐制作公司Dog Ear Records。他开始以自由音乐作曲人身份,主要为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和坂口的开发工作室雾行者的电子游戏作曲。 植松的游戏配乐还有原声和改编专辑发行。他创作的一些游戏曲目还在最终幻想音乐会上演出。他的乐曲数次由格莱美奖得主,指挥家阿尼·罗斯在音乐会上指挥。在2002年至2010年间,他和福井健一郎、关户刚等同事组成了摇滚乐团黑魔导士,以电子管风琴等键盘乐器演奏音乐。乐队以改编摇滚版演绎了植松伸夫的最终幻想配乐作品。他还参与了乐队Earthbound Papas。.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植松伸夫 · 查看更多 »

欧洲圣城音乐会

欧洲圣城音乐会有一段很長的歷史。在1882年5月1日,原比尔瑟管弦乐团的54名团员因不满管理者比尔瑟独裁专断的管理方式,决定另立门户,成立一个自我管理的乐团,并将演出大本营移至柏林,就此,柏林爱乐乐团正式诞生。到了1991年5月1日,为庆祝乐团建团100周年,由当时的总监克劳迪奥·阿巴多率领乐团在捷克布拉格举行了一场音乐会,又因当时恰逢莫扎特逝世200周年,所以演出的作品全部是莫扎特的作品,音乐会大获成功,使其很快便打响了知名度,并得到克莱斯勒国际汽车大厂和欧洲艺术影音公司的大力赞助,从此,它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一样,转变为柏林爱乐最重要的年度性常态音乐活动,以后每年的5月1日这一天,乐团都会选择欧洲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举办音乐会演出,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纪念自己的“生日”。欧洲圣城音乐会由此得名。但与一般传统演出不同的是,它的演出场地不是在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厅,而是所在城市内的某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古迹或古建筑内,(如城堡、皇宫宫殿、艺术馆、教堂、修道院或具有千百年历史积淀的古典风格的剧院、剧场等,1998年甚至在沉船遗迹上演出过)使它与传统的音乐会相比较显得气氛庄重,充满着历史沧桑感,也处处体现着欧洲的人文精神。它追求的特质就是:“凝固建筑与流动音乐的完美融合,当代文化与古典历史的倾情对话”。的确,在名胜古迹里演出带给人的震撼与在普通音乐厅中演出的效果无法比拟的。它所选的作品也是独树一帜、具有高度权威性的,每个作品都像一座高峰。该音乐会的举办,提高了听众对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也使欧洲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大大加速。.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欧洲圣城音乐会 · 查看更多 »

歐洲大酒店

歐洲大酒店(Гранд Отель Европа)是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的一座酒店。歐洲大酒店和阿斯托里亞酒店並列為聖彼得堡最高級的五星級酒店。1991年之前,歐洲大酒店曾名為葉夫羅佩斯卡酒店。歐洲大酒店開業於1875年1月28日,內部裝飾極為豪華,是19世紀歐洲最高級的酒店之一。包括柴可夫斯基、德彪西等眾多名流都曾下榻歐洲大酒店。1989年至1991年期間,歐洲大酒店曾進行全面改裝。.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歐洲大酒店 · 查看更多 »

歌劇作曲家列表

本條目為重要歌劇作曲家之列表,上起自雅各布·佩里(十六世紀晚期義大利、歷史上第一部歌劇的作曲家),下至約翰·亞當斯(現代歌劇巨匠之一)。作曲家後附上其重要原由的簡略說明。欲查歌劇史緒論,請見歌劇。本列表依出生時間排序。.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歌劇作曲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歌剧

歌剧(opera,opere為複數形)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簡單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來交代和表達劇情的戏剧(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戲劇)。 歌劇在17世紀,即1600年前后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源自古希臘戲劇的劇場音樂。歌劇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一樣,都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一般而言,较之其他戲劇不同的是,歌剧演出更看重歌唱和歌手的傳統聲樂技巧等音乐元素。歌手和合唱團常有一隊樂器手負責伴奏,有的歌劇只需一隊小樂隊,有的則需要一團完整的管弦樂團。有些歌劇中都會穿插有舞蹈表演,如不少法語歌劇都有一場芭蕾舞表演。歌劇被視為西方古典音樂傳統的一部分,因此和經典音樂一樣,流行程度不及當代流行音樂,而近代的音樂劇被視為歌劇的現代版本。 歌劇最早出現在17世紀的意大利,既而傳播到歐洲各國,而德國的海因里希·許茨、法國的让-巴普蒂斯特·吕利和英格蘭的亨利·珀賽爾分別在他們自己的國家,開創了17世紀歌劇的先河。一直到18世紀,意大利歌劇依然是歐洲的主流,縱然巴黎吸引了不少外國作曲家到法國謀生,而韓德爾最終落腳英倫。 而意大利歌劇的主流一直是正歌劇,直至格魯克在1760年代推出的「革新歌劇」,以對抗正歌劇的矯揉造作。而今天依然著名的18世紀歌劇巨匠,顯然是莫札特。莫札特少年時先以正歌劇起家,既而以意大利語喜歌劇,風行各地,尤以《費加羅的婚禮》、《唐·喬望尼》和《女人皆如此》為人稱頌。而莫氏倒數第二部歌劇《魔笛》(最後一部為狄多王的仁慈),更是德語歌劇的指標性作品。 19世紀初期是美聲(bel canto)風格歌劇的高峰期,風行當時的羅西尼、多尼采蒂和貝利尼等人的歌劇,時至今日,依然常見於舞台。與此同時,賈科莫·梅耶貝尔的歌劇作品則成為了法式大歌劇(Grand Opera)的典範,並風行全法。 19世紀中後葉則被譽為歌劇的「黃金時期」,其中理查德·瓦格纳和朱塞佩·威尔第在德國和義大利各領風騷。而黃金時期過後的20世紀初,西歐歌劇繼續演變出不同風格,如義大利的寫實主義(verismo)和法國的當代歌劇,和及後贾科莫·普契尼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作品。而在整個19世紀,在中東歐地區,尤其是俄羅斯和波希米亞,國民樂派的崛起造就了當地和西歐平行發展的歌劇作品。 整個20世紀,現代風格元素常被嘗試混入歌劇當中,如阿诺德·勋伯格和阿尔班·贝尔格的無調性手法和十二音階作曲法,以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音樂和菲利普·格拉斯和約翰·亞當斯的簡約音樂。隨著錄音技術的改善,像恩里科·卡鲁索等歌手成為歌劇圈外人士所知的名字。隨著20世紀科技的進步,歌劇也會在電台和電視上播放,也出現了為廣播媒體而寫的歌劇。.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歌剧 · 查看更多 »

歌手2017

如果你的--低于1680×1050,则--上可能无法容纳某些项。 《歌手》2017,是中國大陸湖南衛視於2017年第一季度播出的週六晚十點三十分檔音樂類實境秀節目,也是2017湖南衛視節目巡禮重點推介的一檔節目,接檔節目《一年級·畢業季》 。節目由其前作《我是歌手》系列節目製作人洪濤打造,音樂總監為香港資深音樂人梁翘柏,首期節目於2017年1月10日於湖南長沙HBS廣電中心錄製,並於2017年1月21日首播。《歌手2017》原本是《我是歌手》第五季,但由于2017年中韩关系因韩国单方面部署薩德导弹防御系统导致的全面交流冻结,制作方为避嫌而更改节目名称和赛制,以全新节目名义播出。 《歌手2017》加盟歌手匯聚大中華地區以及其他地區的知名歌手,首发歌手包括中国大陆的谭晶、袁娅维,台湾的狮子合唱团,加拿大籍香港的林忆莲,香港的张敬轩和杜丽莎,马来西亚的光良以及哈萨克斯坦的迪玛希。逆戰歌手包括《我是歌手》第二季的張杰,《我是歌手》第一季的林志炫、彭佳慧以及《我是歌手》第三季的李健。挑戰歌手包括中国大陆的趙雷、張碧晨、梁博以及香港的侧田,加盟歌手共16位。在赛制方面,《歌手》相较于其前作《我是歌手》系列有所更改,變為每期淘汰一位歌手,在次轮由两位歌手(一位逆战歌手,一位挑战歌手)顶替空缺,但賽制整體上回歸系列節目《我是歌手》第二季。 2017年4月15日晚,历时三个多月的《歌手2017》落下帷幕。最终林忆莲战胜其他参赛歌手,荣膺《歌手2017》年度冠军。迪玛希获亚军,狮子合唱团获季军。.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歌手2017 · 查看更多 »

水星表面特徵列表

本表列出已命名的水星的地質特徵。.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水星表面特徵列表 · 查看更多 »

汉斯·冯·彪罗

--(Hans Guido Freiherr von Bülow,)是19世纪重要德国指挥家、钢琴家和作曲家。.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汉斯·冯·彪罗 · 查看更多 »

沃特金斯克

沃特金斯克(俄语:Воткинск)是俄罗斯乌德穆尔特共和国的一个工业小镇,共有人口99,441人(2002年)。 著名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于1840年出生在该镇。.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沃特金斯克 · 查看更多 »

泰莎·沃尔图

泰莎·沃尔图(Tessa Virtue,)是加拿大冰舞选手。她与斯科特·莫伊尔搭档,奪得2010年、2018年冬季奥運冰舞冠军,2014年冬奧冰舞亞軍,三屆世界錦標賽冠军(2010年、2012年與2017年),三屆四大洲錦標賽冠軍(2008、2012年與2017年),以及2006年的世青赛冠军。他們不僅是史上最年轻的冬奥冰舞冠军,還曾與加拿大隊隊友於2014、2018年奪下團體賽銀牌與金牌,以五面獎牌的成績成為奧運史上獲得最多榮譽的花式滑冰選手。.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泰莎·沃尔图 · 查看更多 »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Вариации на тему рококо,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作品33,是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為大提琴與小型樂隊所寫的單樂章交響作品,創作於1876年,是為他的好友,德國大提琴家(Wilhelm Fitzenhagen)而寫成的,並於1877年11月30日由尼古萊·格里戈里耶維奇·魯賓斯坦指揮樂團於莫斯科音樂學院進行了首演。 柴可夫斯基嘗試在這首作品中,表現了他最喜愛的作曲家─莫扎特的敬意。他儘量把樂曲寫得較為輕巧而簡潔,追求古典時期初期的不花巧式寫作風格,這正好如18世紀初期所興起一稱為「洛可可」的藝術風格不謀而合,柴可夫斯基便借用了「洛可可」這個意念,作為他樂曲標題的精髓之處。.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 查看更多 »

涼宮春日的憂鬱

《涼宮春日的憂鬱》是由輕小說涼宮春日系列改編的校園喜劇動畫。首次於2006年4月至7月播出,共14集,播放出現時間軸亂跳的情況(即亂序播放)。2009年4月至10月,動畫再次播放,這次播放依故事發生時序,在14集舊作加上14集新作,共28集。.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涼宮春日的憂鬱 · 查看更多 »

淺田真央

淺田真央()是一位2000年~2010年代之間日本的著名花式溜冰選手,出生於愛知縣名古屋市。淺田真央是亞洲第一位三次奪得世界花式溜冰錦標賽金牌並贏得三次「世界冠軍」頭銜的女子單人滑選手(2008年、2010年、2014年)。她在2005年的世界青年滑冰锦标赛中,因成為史上最年輕完成阿克薩爾三周半跳的花式溜冰選手而受到矚目。另外也曾奪得3屆四大洲花式滑冰錦標賽頭銜與3次国际滑冰联盟花样滑冰大奖赛總決賽冠軍。她亦是2010年溫哥華冬季奧運會女子單人花樣滑冰銀牌得主,更因成功在賽事中完成了三個完美的阿克薩爾三周半跳而使得該項成績被記錄在世界吉尼斯大全中。她是史上首位於大獎賽系列奪得所有分站(法國、日本、加拿大、俄羅斯、中國、美國)以及總決賽共7項賽事金牌的單人滑選手。她於2014年世界花式溜冰錦標賽以78.66分刷新自己短曲最佳成績。2017年4月10日、於自己部落格發表引退宣言。.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淺田真央 · 查看更多 »

清华大学军乐队

清华大学军乐队(Tsinghua University Military Band,缩写为THUMB)是清华大学(北京)的一支主要由在读本科生与研究生所组成的管乐合奏团体。该乐队创立于1916年,是中国大陆现存历史最悠久的西洋管乐团之一,1920年时任队长梁思成开始进行梯队建设,目前清华大学军乐队是一支拥有三个梯队近200名队员的一支交响管乐队。 清华大学军乐队现为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旗下12支学生艺术团体中的一支,是清华大学一支重要的文艺代表队,也是中国大陆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业余管乐团之一。.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清华大学军乐队 · 查看更多 »

溫蒂妮

溫蒂妮(、或,亦被譯作娥丁、昂丁、烏丁娜),又稱水女神,是中世紀歐洲鍊金術士帕拉塞爾蘇斯在其煉金術理論中提及的「水」元素名稱,亦是歐洲古代傳說中掌管四大元素的「四精靈」之一,與「火」、「風」、「地」並列。後來溫蒂妮被描繪成居於水邊的美麗女性精靈;在歐洲,「溫蒂妮」這個名字也會與其它水精靈的名字互通(如東歐傳說中的Vodianoi,與及斯拉夫神話中的Rusalka)。傳說中,溫蒂妮本身沒有靈魂,但能透過與男性結合及孕育子女的手段獲取靈魂。德國作家穆特福開(Friedrich de la Motte Fouqué)所撰寫的小說《Undine》(中譯《婀婷》或《渦堤孩》)就是以溫蒂妮為主人翁。在書中,生來沒有靈魂的溫蒂妮如同傳說一般,同樣透過與凡人結成婚姻,並生育子女,從而獲得自己的靈魂。拉丁語中,「unda」有「波浪」的意思。波神星(Undina)就是以溫蒂妮命名的小行星。.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溫蒂妮 · 查看更多 »

滨松国际钢琴比赛

滨松国际钢琴比赛(The Hamamatsu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是在日本静冈县滨松市举办的钢琴比赛。.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滨松国际钢琴比赛 · 查看更多 »

朝比奈隆

朝比奈隆()是一位日本指挥家。.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朝比奈隆 · 查看更多 »

星光迷乱

《星光迷乱》(英文:Étoile),又称《天鹅之死》,是1989年一部由詹妮弗·康纳利和盖瑞·麦克利里主演的电影。.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星光迷乱 · 查看更多 »

浪漫主義音樂

浪漫時期的音樂(古典主義音樂)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延续和发展,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 浪漫主义主要用于描述1830年—1850年间的文学创作,以及1820年—1900年间的音乐创作。.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浪漫主義音樂 · 查看更多 »

斯坦尼斯拉娃·康斯坦丁諾娃

斯坦尼斯拉娃·康斯坦丁諾娃(Станислава Андреевна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а),是俄罗斯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她是2017青年全俄花式滑冰錦標賽的銀牌得主。.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斯坦尼斯拉娃·康斯坦丁諾娃 · 查看更多 »

斯科特·莫伊尔

斯科特·莫伊尔(Scott Moir,)是加拿大冰舞选手。他与泰莎·沃尔图搭档,奪得2010年、2018年冬季奥運冰舞冠军,2014年冬奧冰舞亞軍,三屆世界錦標賽冠军(2010年、2012年與2017年),三屆四大洲錦標賽冠軍(2008、2012年與2017年),以及2006年的世青赛冠军。他們不僅是史上最年轻的冬奥冰舞冠军,還曾與加拿大隊隊友於2014、2018年奪下團體賽銀牌與金牌,以五面獎牌的成績成為奧運史上獲得最多榮譽的花式滑冰選手。.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斯科特·莫伊尔 · 查看更多 »

斯科特·汉密尔顿

斯科特·汉密尔顿(Scott Hamilton,),美国花样滑冰运动员。他是1981年至1984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男子单人滑连续四届冠军和1984年第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冠军。退役后他创立了冰上群星世界花样滑冰明星表演团,并成为著名体育评论员,经常参与美国CBS电视台和NBC电视台花样滑冰节目的解说。.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斯科特·汉密尔顿 · 查看更多 »

文学咖啡馆 (圣彼得堡)

文学咖啡馆()是俄罗斯圣彼得堡涅瓦大街上的历史重要的餐厅,俄罗斯文学名作家亚历山大·普希金,費奧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和他们的朋友在十九世纪经常光顾。.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文学咖啡馆 (圣彼得堡) · 查看更多 »

愛莫瑞·科透

愛莫瑞·科透(Amaury Coeytaux;1984年生)是一位小提琴家。法國和瑞士籍,十三歲進入法國國立巴黎高等音樂學院,三年後畢業。在美國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求學期間是學校所有一切對外活動代表的第一人選。十九歲卡內基大廳演出成功,正式拓展由歐洲至美亞的國際職業生涯。.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愛莫瑞·科透 · 查看更多 »

拜罗伊特节日剧院

拜罗伊特节日剧院(Bayreuth Festspielhaus)为1871年理查德·瓦格纳为了上演其作品《尼伯龙根的指环》全剧,开始在德国南部小城拜罗伊特(Bayreuth)筹建专为该剧设计的歌剧院。在其保护人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资助下,剧院于1876年建成。同年8月,上演揭幕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前夜剧《莱茵的黄金》,德皇威廉一世、巴西皇帝佩德罗二世、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音乐家布鲁克纳、格里格、柴可夫斯基、李斯特均受邀观赏该剧。当时该剧获得空前成功,剧院也名声大噪。 该剧院拥有1800个观众席,整体设计全面照顾《尼伯龙根的指环》,以使其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而且该剧院也是著名的拜罗伊特音乐节的演出场所,仅仅上演瓦格纳剧目,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Image:Bayreuth_festspielhaus.jpg|车道 Image:Die Gartenlaube (1873) b 515.jpg|视图1873 Image:Zuschauerraum_des_Bayreuther_Festspielhauses_(1870s_engraving).png|礼堂1876 Image:FestspielhausBayreuth_Foyer.jpg|门厅 Category:德國建築 Category:歌剧院 Category:瓦格纳.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拜罗伊特节日剧院 · 查看更多 »

曼費德交響曲

《曼費德交響曲》(Manfred Symphony,Симфония «Манфред»),作品58,是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所作的交響作品。創作於1885年5月至9月期間。將他的《第4號交響曲》和《第5號交響曲》分隔開。這是柴可夫斯基唯一沒有附上編號的「交響曲」,他視之為一首「標題交響曲」。作品題裁選自英國作家喬治·戈登·拜倫於1817年完成的同名作品《》。首演日期為1886年3月11日,由Max Erdmannsdörfer 於莫斯科指揮。.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曼費德交響曲 · 查看更多 »

普通嫌疑犯

《普通嫌疑犯》(The Usual Suspects,又译为《嫌疑惯犯》)是1995年出品的一部美国新黑色电影。该片由克里斯托普赫·麦奎里担任编剧,布莱恩·辛格执导,主要围绕外号“Verbal”的骗子罗杰·金特(凯文·斯贝西饰演)接受警方讯问展开。金特向审讯他的美国海关探员大卫·库科(查兹·帕明特瑞饰演)讲述了一个情节错综复杂的故事,解释了停靠在加州圣佩德罗湾洛杉矶港上的一艘失火的船上为何会出现一场大屠杀。插敘(flashback)和旁白的使用,使得金特对其同伙在船上原因的解释变得更加复杂。 该片总预算达六百万美元。片名是《间谍》杂志上的同名专栏作品的标题,取自电影《北非谍影》中克劳德·雷恩斯的一句台词。辛格和麦奎里为该片设计了海报,作为最初的视觉概念图。 《普通嫌疑犯》于1995年度的戛纳电影节上展映,接着在部分影院中试映。影片受到观众好评,最终开始大规模放映。麦奎里凭借该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凯文·斯贝西则因其在片中的出色表演摘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桂冠。.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普通嫌疑犯 · 查看更多 »

智勝鮮師

《智勝鮮師》,原名《又見麻辣鮮師》,官方英文名Confucius,是2011年多曼尼製作有限公司製作的新校園喜劇,由曾國城、周曉涵、葉民志、郭昱晴、杜詩梅主演,2011年12月15日開拍,2012年7月13日殺青。本劇是2000年~2004年台灣首部偶像劇《麻辣鮮師》的續作。2012年6月15日中視首播,接檔《翻糖花園》;2012年6月17日八大綜合台首播。本劇獲得行政院新聞局101年度高畫質電視節目補助新臺幣600萬元。由於本劇完結篇沒有結局,中視與八大電視決定續拍第2季。目前劇名暫定為《新智勝鮮師》,開拍計畫擱置中。.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智勝鮮師 · 查看更多 »

10月25日

10月25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98天(闰年第299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67天。.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10月25日 · 查看更多 »

10月28日

10月28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01天(闰年第302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64天。.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10月28日 · 查看更多 »

11月6日

11月6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0天(闰年第31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5天。.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11月6日 · 查看更多 »

12月18日

12月1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52天(闰年第353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3天。.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12月18日 · 查看更多 »

1812序曲

《1812序曲》(降E大调序曲“1812”,作品第49号)是柴科夫斯基于1880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为了纪念1812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该作品以曲中的炮火声闻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户外演出——曾起用真的大炮。该序曲于1882年8月20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 曲目开始时出现一个深广的主题,代表着俄罗斯广袤的领土和无限风光。后来乐曲进入发展部,一个侵略性的主题代表着法军的入侵。再次转到一个进行曲,表达的是俄罗斯人武装上前线,准备抵抗侵略者。后来激烈的主体冲突描绘了残酷的战争。裡面被扭曲的马赛曲代表着法军。后来,俄国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俄国国歌在炮声钟声中把乐曲推至最高潮。 柴科夫斯基在完成《1812序曲》之后,自己并不觉得满意,在他给他的资助人和朋友梅克夫人的信中说:“这首曲子将会非常嘈杂而且喧哗,我创作它时并无大热情,因此,此曲可能没有任何艺术价值。”他没有想到这首乐曲后来却成为他最受大众欢迎的作品。 但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称赞《1812序曲》“这首序曲的深具人民性的音乐,像平稳的波涛那样庄严有力地在大厅迴盪,它以一种新的东西攫住你,把你高举于时代之上,它的声音表达出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极其成功地描绘了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威力及其雄伟气魄。”.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1812序曲 · 查看更多 »

1840年

没有描述。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1840年 · 查看更多 »

1893年

没有描述。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1893年 · 查看更多 »

19世纪

1801年1月1日至19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9世纪。該世紀屬於「不列顛治世」初期與全盛時期,這段期間最顯著的是英國、西歐與北美因工業革命促成的技術與經濟上的進步。英國是19世紀遙遙領先的世界大國和海上霸主,有着當時「世界工廠」的稱號,亦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革命和工業化的國家,西方資本主義的倡導者,並且是早期議會民主制的誕生地,無論在科學技術還是文學藝術水平亦有顯著的貢獻。連帶的,各種自然科學學科,如物理、化學、生物學、地質學等皆逐漸,並影響到社會科學(包含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等)的誕生或重塑。另一方面,英國透過強大的生產力與武器,成功殖民世界大多數地區,並以傾銷的方式破壞許多古文明國度,如中國、印度既有的社會與經濟體系,迫使這些國家走向“現代化”。 此外,民族主義興起,使多數歐洲民族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現代國家,並開始建立與保存本國的歷史與文化。 社會上,大量的社會衝突不停發生,使得社會主義勢力逐漸地得到擴張,這其中又以深深觸發下一世紀冷戰的馬克思主義最為著名。 在藝術上,上世紀流行的新古典主義藝術逐漸被浪漫主義替代,後來受到科學與工業革命的刺激,歐洲又開始朝向寫實主義發展,希望透過繪畫、文學、音樂與攝影等方式捕捉現實生活的各種情境與人物,這其中又以印象派最為著名。.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19世纪 · 查看更多 »

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

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典禮於莫斯科时间2014年2月23日星期日晚上20:14到22:25在俄羅斯索契菲什特奧林匹克體育場舉行。奧運會旗在閉幕式上從索契移交到2018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城市平昌。.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 · 查看更多 »

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

201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2014年2月7日於俄羅斯索契的奧林匹克體育場舉行,由20時14分舉行至23時02分。本屆運動會為國際奧會主席托馬斯·巴赫任內的第一場冬奧和奧運開幕式。 是次冬季奥林匹克運動會由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式宣佈開幕,觀眾約有40,000人。 儀式上的表演主要是關於俄國歷史。开幕式上的音乐多为俄国、苏联音乐家,如柴可夫斯基、鲍罗丁、斯特拉文斯基、哈恰图良等。.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 · 查看更多 »

3月4日

3月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63天(闰年第6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02天。.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3月4日 · 查看更多 »

5月7日

5月7日是阳历年的第127天(闰年是12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38天。.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5月7日 · 查看更多 »

8月20日

8月20日是阳历年的第232天(闰年是23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33天。.

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和8月20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彼得·伊利奇·柴科夫斯基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彼得·柴可夫斯基彼得·柴科夫斯基柴可夫斯基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П.И.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