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84 关系: 劍橋大學岡維爾與凱斯學院,基因,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历史,基因組學,埃尔温·薛定谔,埃爾文·查戈夫,卡文迪许实验室,卷曲螺旋,奥卡姆剃刀,威廉·劳伦斯·布拉格,威廉·弗伦奇·安德森,屏状体,中心法則,平庸原理,乔治·伽莫夫,亚历山大·里奇,二十世紀的科學成就,二十世紀科學演變年表,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大学学院诺贝尔奖得主列表,快速動眼期,圣本笃堂 (剑桥),化学史,化学年表,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學史,分子演化,光遺傳學,克里克,倫敦大學,皇家学会院士,环醇假说,科学史,科普利獎章,第一推动丛书,米西尔逊-斯塔尔实验,索尔克研究所,约翰·沃克,结构生物学,细胞,羅莎琳·富蘭克林,生命是什么,生物学史,生物化学,DNA复制,莫里斯·威爾金斯,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遗传学,... 扩展索引 (34 更多) »
劍橋大學岡維爾與凱斯學院
剑桥大学冈维尔与凯斯学院(英语: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 Cambridge)是剑桥大学的一所学院。该学院在剑桥经常被称作凯斯学院,因为约翰·凯斯是学院的第二位建立者。 凯斯学院是剑桥大学历史上的第四所学院,也是目前第三富有的学院。学院的很多学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这其中包括1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列牛剑学院第二位(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居第一位)。在2008和2009年,凯斯学院都排在汤普金斯剑桥学院排名的第四位。 凯斯学院拥有历史悠久的医学教学传统,这来源于两位医生校友和威廉·哈维,凯斯还为学院设计了带有使者之杖的院徽。学院著名的校友包括发现DNA结构的弗朗西斯·克里克、发现中子的詹姆斯·查德威克爵士和研究盘尼西林的霍华德·弗洛里爵士。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史蒂芬·霍金是现在该学院院士。学院在经济学、英语文学和工程学也都有很高的学术成就。.
基因
基因一词来自希腊语,意思为“生”。是指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通常由DNA序列来承载。基因也可视作基本遗传单位,亦即一段具有功能性的DNA或RNA序列。弄清其序列本身的过程叫基因测序。基因的结构由增强子,启动子及蛋白编码序列组成:即基因产物可以是蛋白质(蛋白质编码基因)及RNA,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差異)表现。在一个个体当中所有的基因总和叫基因组。在一个物种中所有等位基因的总合叫基因库。在大多数真核生物中,基因分为细胞核基因及线粒体基因,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也含有独立于细胞核的叶绿体基因组。人類約有一万九千至兩萬两千個基因。 在真核生物中,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带有一定数量的基因。一个基因在细胞有丝分裂时有两个对列的位点,称为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父与母。依所攜帶性状的表現,又可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一般来说,同一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體都含有相同的基因(除了已经分化的免疫细胞),但并不是每个细胞中的所有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都会被表現出来。控制基因表达的因素分为传统的遗传学(增强子,启动子序列相关)因素及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和脱乙酰化及RNA干扰相关)因素。職司不同功能的細胞或不同的细胞类型中,活化而表現的基因也不同。在某一细胞类型当中所有被表达的基因叫转录组,所有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叫蛋白质组。通过即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或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可得到转录组及蛋白质组的信息。用电脑处理基因序列的学科叫生物信息学。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一项规模宏大,跨国跨学科的生物信息学项目。其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的30亿个碱基对形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繪製人类基因组圖譜,並且辨識其载有的基因,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该计划起始于1990年于2000年完成。.
查看 弗朗西斯·克里克和基因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为遺傳工程、转基因、基因修饰)是一组使用生物技术直接操纵有机体基因组、用于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的技术。包括了同一物种和跨物种的基因转移以产生改良的或新的生物体。可以通过使用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和复制需要的遗传物质以产生DNA序列,或通过合成DNA,然后插入宿主生物体,以此将新的遗传物质插入宿主基因组中。可以使用核酸酶除去或“敲除”基因。基因靶向是使用同源重组来改变内源基因的不同技术,并且可以用于缺失基因,去除外显子,添加基因或引入点突变。 通过基因工程产生的生物体被认为是转基因生物体(GMO)。第一种转基因生物是1973年产生的细菌和1974年的转基因小鼠。利用细菌产生胰岛素在1982年商业化,转基因食品自1994年以来一直销售。作为宠物设计的第一种转基因生物GloFish于2003年12月首先在美国销售。 遗传工程技术已经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研究、农业、工业生物技术和医学。用于洗衣洗涤剂和药物如胰岛素和人生长激素的酶现在在转基因(GM)细胞中制造,实验性转基因细胞系和转基因动物例如小鼠或斑马鱼正用于研究目的,并且转基因作物已经商业化。.
基因工程历史
人工定向基因修饰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2 000年人类驯化作物开始。而用基因工程——将DNA从一种生物直接转移到另一种生物则直到1973年才由赫伯特·博耶和斯坦利·科恩首次完成。科学家现在可以操纵基因并将它们添加到各种生物中去,诱导出不同的效应。从1976年开始,随着一些公司开始生产销售基因改造食物和药物,这种技术走向商业化。.
基因組學
基因组学(Genomics),或基因體學,是研究生物基因组和如何利用基因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提供基因组信息以及相关数据系统利用,试图解决生物,医学,和工业领域的重大问题。 基因组学能为一些疾病提供新的诊断、治疗方法。例如,对刚诊断为乳腺癌的女性,一个名为“Oncotype DX”的基因组测试,能用来评估病人乳腺癌复发的个体危险率以及化疗效果,这有助于医生获得更多的治疗信息并进行个性化医疗。基因组学还被用于食品与农业部门。 基因组学的主要工具和方法包括:生物信息学,遗传分析,基因表达测量和基因功能鉴定。.
埃尔温·薛定谔
埃尔温·魯道夫·尤則夫·亞歷山大·薛定諤(Erwin Rudolf Josef Alexander Schrödinger,),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是奥地利一位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1926年他提出薛定谔方程,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想出薛定谔猫思想實驗,试图证明量子力学在宏观条件下的不完备性。 1933年,因為“发现了在原子理论裏很有用的新形式”,薛定諤和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了薛定谔方程和狄拉克方程。 他的父亲鲁道夫·薛定諤是生产油布和防水布的工厂主同时也是一名园艺家。他的母亲格鲁吉亚娜·艾米莉·布兰达是维也纳科技大学的教授亚历山大·鲍尔的女儿。.
埃爾文·查戈夫
埃爾文·查戈夫(Erwin Chargaff、)是一位奧地利猶太生物學家,他以發現查戈夫法則而聞名,也導致DNA雙螺旋形結構的發現,曾經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查戈夫在1940年成為美國公民。.
卡文迪许实验室
卡文迪許實驗室(Cavendish Laboratory),即是劍橋大學的物理系,研究领域包括了天体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生物物理学。由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于1871年創立,1874年建成實驗室,以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的名字命名。亨利·卡文迪许的亲戚、当时的剑桥大学校长威廉·卡文迪许私人捐款帮助了实验室的筹建。.
卷曲螺旋
卷曲螺旋(coiled coil)是一种蛋白质超二级结构,由2-7个α螺旋(最常见的是2或4个)互相缠绕形成麻花状结构。许多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如基因表达调控中的转录因子)蛋白质含有卷曲螺旋。 许多含有卷曲螺旋结构的蛋白质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例如基因表达的调控中的转录因子。含有卷曲螺旋结构最知名的蛋白质有原癌蛋白(oncoprotein)c-fos和jun,以及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一种肌肉蛋白)。.
奥卡姆剃刀
奥卡姆剃刀(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又称“奥坎的剃刀”,拉丁文为lex parsimoniae,意思是简约之法则,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7年至1347年,奥卡姆(Ockham)位于英格兰的萨里郡)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法则,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换一种说法,如果关于同一个问题有许多种理论,每一种都能作出同样准确的预言,那么应该挑选其中使用假定最少的。尽管越复杂的方法通常能做出越好的预言,但是在不考虑预言能力(即結果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假设越少越好。 所罗门诺夫的归纳推理理论是奥卡姆剃刀的数学公式化:Induction: From Kolmogorov and Solomonoff to De Finetti and Back to Kolmogorov JJ McCall - Metroeconomica, 2004 - Wiley Online Library.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爵士,CH,OBE,MC,FRS(Sir William Lawrence Bragg,),出生於澳洲的物理学家,他擁有澳洲和英國雙重國籍,因為發現了關於X射線衍射的布拉格定律,1915年与其父威廉·亨利·布拉格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威廉·弗伦奇·安德森
威廉·弗伦奇·安德森(William French Anderson,),美国医学家、遗传学家,基因疗法的先驱者。大学就读哈佛大学,1958年毕业。后赴剑桥大学,师从弗朗西斯·克里克,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3年获哈佛博士学位。1965年到国家卫生研究所马歇尔·尼伦伯格的实验室做研究。1968年开发了一种延长地中海贫血患者寿命的疗法,不过,此类疗法与后来的基因治疗相去甚远,他后来放弃了这类研究。 1980年代理查德·穆里根发现用逆转录病毒将基因移入哺乳动物细胞的方法后,安德森变希望将这项技术用于医学实践,他选择腺苷脱氨酶缺乏症做研究目标。1984年他开始了与免疫学家迈克尔·布里兹的合作,1987年,研究小组成员唐·孔恩成功将腺苷脱氨酶(ADA)的基因移入白细胞。不过,安德森向DNA咨询委员会申请人类实验却遭拒绝。1989年,他与斯蒂芬·罗森堡合作,成功将改造过的细胞注入一恶性皮肤瘤患者体内。1990年9月,安德森等在一名患ADA缺乏症的小女孩身上进行了实验,将她自己的白细胞与含ADA基因的病毒混合后繁殖,将得到的白细胞重新注入人体。在进行了11次治疗后,他们认为小女孩的免疫系统已经获得改善。 安德森曾获1992年美国卫生和福利部杰出服务奖、1994年费萨尔国王奖、1995年美国国家生物化学奖、2003年高等研究所医学奖。.
屏状体
屏状体,又名屏狀核,位于大脑的外囊和极外囊之间的一块厚为1-2毫米的扁平形灰质。外囊分隔屏状体和豆状核(壳部分)。极外囊分隔屏状体和岛叶。虽然已知屏状体和大脑皮层有往复连接,但目前对屏状体的功能知之甚少。有些学者认为屏状体是豆状核的一部分,另一些学者认为屏状体应算作岛叶的一部分,更有一部分学者主张屏状体可分为豆状体部和岛叶部两部分。也有一些当代神经解剖学家认为屏状体和杏仁核一同属于基底核。 神经科学家佛朗西斯·克里克和克里斯托夫·科赫认为因为屏状体与大脑皮层多个区域有双向连接,所以可能在意识的产生中有重要作用。 直到2014年,才有研究人员意外发现,对屏状体进行电脉冲刺激,似乎能够开/关意识。研究者用高频率电流发出脉冲刺激一名癫痫病女患者的这个区域,这名女子失去了意识,停止了语言与肢体动作,毫无表情,记忆出现了“断片儿”,对视觉刺激毫无反应,呼吸变慢了。当刺激停止的一瞬间,她立刻恢复了意识并对刚发生的一切彻底失忆。.
查看 弗朗西斯·克里克和屏状体
中心法則
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则(The central dogma of molecular biology,又譯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教條),首先由佛朗西斯·克里克於1958年Crick, F.H.C. (1958): Symp.
平庸原理
平庸原理(mediocrity principle,又稱平庸的原則)是一種科學哲學觀念,指出人類或者地球在宇宙中不存在任何特殊地位或重要性。这是一种哥白尼的理论。不管是由启发法得出的地球所在的位置,还是根据哲学原理阐述人类的地位,都能得出这种结论,此外还有下列论据:.
乔治·伽莫夫
乔治·伽莫夫(George Gamow,),出生名喬治·安東諾維奇·伽莫夫(Georgiy Antonovich Gamov),美籍俄裔物理学家、宇宙學家、科普作家,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的创立者,也是最早提出遺傳密碼模型的人。.
亚历山大·里奇
亚历山大·里奇(Alexander Rich,),美国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自1958年起,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医学院担任生物物理学的教授。.
二十世紀的科學成就
20世纪是变化巨大的一个世纪,20世纪的科学成就在各学科都取得了很多重大的进展和发现,对人类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人类80%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工程建设是20世纪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创造的。 下面列出了在本世纪的新发现和新发明,以及对20世纪的科学成就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
二十世紀科學演變年表
二十世紀的科學演變年表按年份列出20世紀人類的科學成就。.
伦敦大学学院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縮寫:UCL)為一所坐落於英國倫敦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學院最初於1826年,由湯瑪斯·坎貝爾及以“倫敦大學”(London University)之名創立,是倫敦市第一所高等學府,且為全英首間不拘學生性別及宗教背景的世俗高校。雖沒有直接介入學校的建設,但哲學家傑里米·邊沁對教育的理念啟發了創辦者,故獲譽為“倫大教父”。1836年,以書院聯邦制正式成立倫敦大學(The University of London),學校改名為“倫敦大學學院”,與-zh:倫敦國王學院;zh-cn:伦敦国王学院; zh-sg:伦敦国王学院; zh-tw:倫敦國王學院; zh-hk:倫敦英皇學院; zh-mo:倫敦英皇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成為了此大學的兩位始創成員學院。學校隨後迅速發展並與多所專科院校合併,也在英格蘭開創了不少高校學系。 倫敦大學學院共設11所學術學院,擁有超過100個學術科系與研究中心。其本部位於倫敦市中心的布盧姆茨伯里區,另設兩所分別坐落於澳大利亚及卡塔爾的衛星校園。雖隸屬倫敦大學聯邦,但學院本身擁有包括獨立頒授學位的高度自治權,故性質與一般大學無異。倫大學院為英國其中一所“金三角名校”,亦是建立的11所生物醫學研究基地及多個科技聯盟的始創者之一。 倫敦大學學院為英國最難入讀的學府之一,亦在多個世界大學排行榜上位居全球前二十,全英四強之列。校內現有17間圖書館、9所博物館及收藏區,館藏涵蓋不同學術範疇。此校的師生、校友包括了34名諾貝爾獎得主、3位菲爾茲獲獎者、多名政治要員與組織領袖及數位著名文藝人。.
伦敦大学学院诺贝尔奖得主列表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是英国著名大学,是伦敦大学联盟的加盟大学,也是G5超级精英大学的一员。 伦敦大学学院至今共拥有31位诺贝尔奖校友,是伦敦大学系统中众多院校中最多的。伦敦大学系统共拥有高达71位诺贝尔奖校友。伦敦大学学院诺贝尔奖校友中包括“DNA双螺旋之父”弗朗西斯·克里克、“惰性气体之父”威廉·拉姆齐、亚洲首位诺贝尔奖得主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伦敦大学学院也是2009年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光纤之父”高锟的母校。.
快速動眼期
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REM)是动物睡眠的一个階段,又称快速动眼睡眠。在此阶段时眼球會快速移動,同时身体肌肉放松。快速眼动睡眠也被称作异相睡眠(paradoxical sleep, PS)或者去同步睡眠(desynchronized sleep),因为在這個階段,大腦的神經元的活動與清醒的時候相同,呈现快速、低电压去同步化的脑电波。控制REM睡眠的电化学活动似乎是源于脑干,其特征为大量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同时伴随着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组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几乎完全消失。多數在醒來後能夠回憶的栩栩如生的夢都是在REM睡眠發生的。 由於REM睡眠在生理學上面與其他的睡眠階段極為不同,因此除了REM以外的睡眠階段被稱為非REM睡眠(NREM)。在一个睡眠周期中,会出现REM睡眠和非REM睡眠的交替,对于成人来说这个过程大约持续90分钟。随着睡眠周期的继续,REM睡眠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在向REM睡眠过渡期间,会发生一系列显著的生理变化,首先会出现称作的源于脑干的电脉冲。在REM睡眠期间,机体会偏离平衡态,呼吸、体温调节和循环系统都会有大幅波动,这样的情形在其他的睡眠相或者清醒时不会出现。身体会突然地失去肌肉张力,这个现象被称为REM肌肉麻痹(REM Atonia)。 在1953年,與發現作夢與REM睡眠之間的聯繫,其后和米歇尔·朱维特等人作进一步研究。关于REM睡眠,进行过许多类似这样的实验:若測试者一进入REM睡眠状态後,就立即被唤醒,会进入一种被称为“REM睡眠剥夺”的状态。如果之后測试者获准正常睡眠,会出现。神经外科、化学注射、脑电图、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等等技术手段,当然还有做梦者醒来的报告,都在研究这个睡眠相的时候得到使用。.
圣本笃堂 (剑桥)
圣本笃堂(St Bene't's)是一座圣公会教堂,位于英国剑桥市中心,以其建于11世纪的安格鲁萨克森塔楼而著称。该教堂位于本笃街南侧,毗邻剑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是剑桥现存最古老的建筑。 在1579年以前,该堂曾是校礼拜堂。 老鹰酒馆位于街北侧,教堂对面。1953年,弗朗西斯·克里克在此宣布他和詹姆斯·杜威·沃森发现了DNA的结构。.
化学史
化學史的範圍從遠古時代一直延伸到今日。到了西元前1000年,各個古文明的科技,像是從礦石提煉金屬、製作陶器、釀酒、製作顏料、從植物中提取香料和藥物、製備奶酪、染布、製革、將脂肪轉化為肥皂、製造玻璃、製作像青銅器與其他合金等等,後來都成化學各分支的基礎。 煉金術被視為化學的先導科學,但它無法合理地解釋物質,以及物質轉變的現象。經過歷史的推演,哲学不能解释物质的本原和转化规律。炼金术同样失败了,但是它的实验奠定了化学学科的基础。炼金术和化学的分界线被认为是玻意耳于1661年的著作《怀疑的化学家》正式成立。拉瓦锡创立了质量守恒定律,它说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化学史就是化学这门科学从古到今发展的历史。.
查看 弗朗西斯·克里克和化学史
化学年表
化学年表列出了深远地改变人们对化学这门现代科学认识的重要著作、发现、思想、发明以及实验等。化学作为一门对物质组成和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的自然科学,虽然其根源可以追溯到自有文字记载之时,但我们可以认为现代化学史是从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开始的。 后来被引入到现代化学中的早期思想主要有两个:一是自然哲学家(例如亚里士多德和德谟克利特)试图使用演绎推理来解释所处的世界,二是炼金术士(例如贾比尔和拉齐)和炼丹家(比如孙思邈和葛洪)试图使用实验方法来延长生命或进行物质的转化,例如用丹炉炼金丹,或将贱金属转化成金。 17世纪时,“演绎”和“实验”两种思想正融合到了一起,这种处于发展中的思想被称为科学方法。随着科学方法的引入,现代化学诞生了。 被称为“中心科学”的化学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他学科的影响,也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许多化学领域的重大事件对其他领域来说也是关键的发现,如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材料科学,不一而足 。.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对生物在分子層次上的研究。这是一门生物学和化学之间跨学科的研究,其研究领域涵盖了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等学科。分子生物学主要致力于对细胞中不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包括DNA,RNA和蛋白质生物合成之间的关系以及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被调控的。.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LMB)是一个设于英国剑桥的研究机构,参与了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发生的分子生物学革命,从那时起,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医学研究实验室,但具有了更广泛的关注。于原址附近新建的一座价值2.12亿英镑的替代建筑于2013年5月投入使用。 在196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合获奖者在1953年共同发现DNA的螺旋结构之后,新大楼外的道路被命名为弗朗西斯·克里克路(Francis Crick Avenue)。 2009年,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由于核糖体结构分析和阐明的成果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12年,约翰·格登与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彌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2017年,理查德·亨德森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因为他通过低温电子显微镜来阐明大分子的原子结构。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由英国政府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RC)于1947年设立。迄今已产生了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如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弗雷德里克·桑格、悉尼·布伦纳等。.
分子生物學史
分子生物學的歷史開始於1930年代,統合了當時多種學門,包括生物化學、遺傳學、微生物學與病毒學,目的是要從更基本的層次來理解生命現象。 許多的化學家與物理學家,皆專注於後來成為分子生物學領域的相關研究,他們試圖從巨分子的性質,來解釋這些性質所衍生出來的生命現象,且尤其關注於兩種主要的巨分子,第一種是核酸,例如組成基因的DNA;第二種則是蛋白質,是活躍於生物體中的活性劑。分子生物學研究,主要就是對於此兩種巨分子的結構、機能以及關係的描繪。.
分子演化
分子演化是指細胞分子(如DNA、RNA和蛋白質)的序列組成在不同世代間發生改變,或是指研究此現象的學門。此研究領域主要使用演化生物學和族群遺傳學的原理來解釋分子演化的規律,主要的研究主題有點突變的發生率和影響、中性漂變和自然選擇的相對重要性、新基因的起源、複雜性狀的可遺傳性、物種形成的遺傳基礎、發育過程的演化、以及演化力量對基因體及性狀的影響。.
光遺傳學
光遺傳學融合光學及遺傳學的技術,精準控制特定細胞在空間與時間上的活動。其時間上精準程度可達到毫秒,而空間上則能達到單一細胞大小。2010年光遺傳學被Nature Methods選為年度方法 ,同年被Science認為是近十年來的突破之一 。在兩個期刊也分別在 文章裡,以科普的方式解釋何謂光遺傳學。.
克里克
克里克可以指:.
查看 弗朗西斯·克里克和克里克
倫敦大學
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是由多个行政獨立的院校联合组成的學府(聯邦制大學),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学之一。这些院校包括不少世界上最具名望的学校(如倫敦大學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倫敦國王學院、倫敦大學城市学院、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伦敦玛丽王后大学、皇家賀洛唯學院、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哲學及神學專科學院等)。全英国有大约5%的学生都在伦敦大学的学院中学习过。大學旗下的學院都擁有高度的自治權,各學院在學術上有各自的領域,例如: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負責社會科學、皇家音樂學院負責音樂、金匠學院負責藝文和傳媒、哲學及神學專科學院負責哲學和神學、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負責公共衛生與熱帶醫學、科陶德藝術學院爲頂尖藝術史學府、亞非學院則為世界最重要的亞洲與非洲區域研究機構,其漢學研究與館藏亦享負盛名。2016年新加入的城市学院的法学院以及傳播學院在英國相當知名,在QS新聞傳播科系類排名在全英國第二位。英國衛報記者Michael Hann曾將卡迪夫大學與倫敦大學城市學院的新聞科系比做「傳播界的劍橋牛津」。倫敦大學的學院擁有英國最完整的科系,旗下有些獨立院校(如倫敦大學學院、倫敦國王學院、伦敦玛丽王后大学、皇家賀洛唯學院、城市学院)的規模相比於其他大型大學無異。而倫敦大學主要行政辦公室位於倫敦布卢姆茨伯里區(Bloomsbury)的羅素廣場的议事大楼(Senate House)之內,该处还建有图书馆和校长的住所。 英國和國外很多大學建校時都是倫敦大學的下屬學院,在授權下頒發倫敦大學的學位。例如,南安普敦大學在1952年獲得皇家特許狀(Royal Charter)升格為獨立大學之前,也是作为倫敦大學的一個學院提供倫敦大學學位的。近年隨着教育市場的全球化,越來越多的海外院校被授權頒發倫敦大學的文憑和學位。 1836年倫敦大學最初建校時,只有倫敦大學學院和倫敦國王學院这兩所學院。如今學院有19所,除倫敦大學學院和倫敦國王學院之外,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伦敦玛丽王后大学、亞非學院、皇家賀洛唯學院、金匠學院、哲學及神學專科學院、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和倫敦商學院等學院在世界享負盛名。各個學院和研究所分散在大倫敦地區,給予高度的自主權。在多數實際場合中,這些學院被作為獨立的大學對待。根據英國法律,這些學院中有些是有權頒發自己的學位的“認可機構”(Recognized bodies)儘管多數學院並不履行這個權利。另外一些則是僅提供倫敦大學學位的課程的“指定機構”(Listed bodies)。倫敦大學城市學院創建於1894年,2016年加入倫敦大學。 倫敦帝國學院的學生曾經被授予倫敦大學的學位,倫敦帝國學院在2007年7月8日其一百週年校慶之际,正式宣布脫離倫敦大學。伦敦大學校长霍华德·戴维斯爵士发表声明,表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国王学院决定不会退出伦敦大学,但将对2007年9月入学的新生开始颁发学院自己的学位。 伦敦大学下属眾多学院的学术声望在英国可与牛津、剑桥相比拟,三校被称为金三角名校。.
皇家学会院士
皇家学会院士(,简称FRS,ForMemRS及HonFRS)是由皇家学会授予其认定的“对于包括数学、工程物理学及医学在内的自然科学的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个人的荣誉称号。 皇家学会作为现今仍存续的最古老的科学学会,其院士称号被认为是一项至高荣誉,历史上曾授予给包括艾萨克·牛顿(1672年),查尔斯·达尔文(1839年),迈克尔·法拉第(1824年),欧内斯特·卢瑟福(1903年),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1919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921年),温斯顿·丘吉尔(1941年),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1944年),多萝西·霍奇金(1947年),艾伦·图灵(1951年)以及弗朗西斯·克里克(1959年)在内的诸多杰出科学家。近年来,该称号还被授予给史蒂芬·霍金(1974年),蒂姆·亨特(1991年),伊丽莎白·布莱克本(1992年),蒂姆·伯纳斯-李(2001年),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2003年),(2006年),安德烈·海姆(2007年),詹姆斯·戴森(2015年),(2015年),(2017年) 等人,1900年至今,学会授予的院士总计约8000人,其中包括280名诺贝尔奖得主。,仍在世的学会院士、外籍院员及名譽院士约有1600人。 英国《卫报》将皇家学会院士称为“与奥斯卡终生成就奖相当的荣誉”,每年众多机构都为院士称号的颁发举行庆祝仪式。.
环醇假说
环醇假说(cyclol hypothesis),為第一个折叠的球状蛋白质结构模型概念 ,这是多萝西·林奇在20世纪30年代基于三个假设提出的。首先,该假设假设两个肽键由Cyclol反应交联而成(图1),这些交联键是共价的肽的同系物之间的氢键,而非“共价键”。这些反应已被发现存在于麦角肽和其他化合物中。第二,该假设提出在某些条件下,氨基酸会自然地在最大数量上进行Cyclol交联反应,生成Cyclol分子(图2)和Cyclol结构(图3)。这些Cyclol分子和Cyclol结构从来没有被观察到。最后,该假设认为球状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对应的正多面體和半规则的多面体形成的Cyclol结构是没有自由边缘的。这种“封闭式的Cyclol”分子也没有被观察到。 尽管后来的数据表明,这种本源的球状蛋白质结构需要被修正,几种元素的Cyclol模型也得到了验证,比如Cyclol反应本身和该假设,即疏水性相互作用主要负责蛋白质的折叠。Cyclol假设是一个更精确的DNA双螺旋结构和蛋白质二级结构模型假设,同时激励许许多多的科学家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相关问题。Cyclol假设的提出和测试也为经验证伪性作为科学方法的一部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
科学史
科學史,利用了思想史和社會史兩個面向的歷史研究方法。科學起源於對自然其功能性的實用考量以及纯粹的哲學探究。 雖然科學方法自古便不斷發展,但現代科學方法卻是始自伊斯蘭科學家,海什木(Alhazen)在大約西元1000年左右,運用實驗的經驗法則寫出了一本關於光學的著作《》。然而,現代科學方法在13世紀的歐洲由大學經院哲學的學者所發起科學革命時,方才算發展完全Thomas Woods, How the Catholic Church Built Western Civilization, (Washington, DC: Regenery, 2005), ISBN 978-0-89526-038-3,到了16世紀及17世紀早期的發展高峰,現代科學方法的廣泛應用更引領了知識的全面重估。科學方法的發展被某些人(尤其是科學哲學家及實證科學家)認為是太過於基礎而重要的,認為早先對於自然的探索只不過是前科學(pre-scientific),現代科學方法才被他們認為是真正的科學。習慣上,科學史學家仍舊認定早先的科學探索也包含於廣大而充足的科學範疇之中。 數學史、科技史及哲學史則在其各自的條目中描述。數學跟科學很接近但有所區别(至少在現代的觀念上是這樣認為)。科技涉及設計有用的物件和系統的創造過程,跟尋求传统意义上的真理(empirical truth)又有所不同。哲學跟科學的不同在哲學還尋求其他的知識領域,如倫理學,即便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也都是以既定的事實作爲理論基礎。實際上這些領域都作爲外在的重要工具為其他領域所用。.
查看 弗朗西斯·克里克和科学史
科普利獎章
科普利獎章(Copley Medal)是英國皇家學会每年頒發的科學獎章,以奖励“在任何科学分支上的杰出成就”。始于1731年授予的科普利獎章是皇家學会仍在颁发的最古老的科学奖章,也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奖章。.
第一推动丛书
一推动丛书是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科普书籍。该系列的书都是从外国科普著作中翻译过来的,已出了4辑。.
米西尔逊-斯塔尔实验
梅瑟生-史達實驗(Meselson-Stahl experiment)是馬修·梅瑟生(Matthew Meselson)與富蘭克林·史達(Franklin Stahl)在1958年所作的實驗,證明了DNA複製的半保留性質。 氮是DNA的重要组成部分,氮14(14N)则是氮中最常见的同位素,而较重的氮15(15N)在自然界也可以独立存在,并不具有放射性,只是相对比重较大。 實驗首先將大腸桿菌培養在含有氮15的培養基之中數個世代,等這些細菌的DNA只含有氮15N之後,再放入含有氮14的培養基中培养,培养1代后,抽取样本提取DNA,再采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分析。結果發現提取的DNA样本分子密度从0代(重密度)至1代(中等密度)减少,位于氮15和氮14之间,DNA所含氮15及氮14的密度相等。如果複製為全保留,那麼將只有氮15及氮14兩種DNA的存在,因此實驗結果将沃森克里克的半保守复制模型首次获得分子水平的证明。.
索尔克研究所
索尔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又譯為沙克生物學研究所、索克生物科學研究院)是坐落在加州南部拉霍亚的一个独立非营利科学研究机构。它于1960年由乔纳斯·索尔克创立,创始者中有雅各布·布罗诺斯基和弗朗西斯·克里克。1962年研究所正式投入运行。这所研究所是美国生命科学领域成果最多、质量最高的研究机构之一。 2004年,时代高等教育增刊将索尔克研究所列为世界第一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2009年,科学观察将其列为神经科学和行为学领域全球第一的研究所。.
约翰·沃克
约翰·欧内斯特·沃克爵士,FRS,(John Ernest Walker, One or more of the preceding sentences incorporates text from the royalsociety.org website where: ),英国化学家,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於2012年獲得科普利獎章。.
结构生物学
结构生物学是一门以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分支,关心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的分子三维结构(Tertiary structure)(包括构架和形态),它们是如何获得它们的结构,并研究改变它们的结构与影响其功能的关系的学科。由于结构生物学能够解释生物大分子的构象和相互作用的方式,而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通过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因此,对于生物学家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领域。.
细胞
细胞(Cell)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是除了病毒之外所有具有完整生命力的生物的最小单位,也经常被称为生命的积木(病毒仅由DNA/RNA组成,并由蛋白质和脂肪包裹其外)。 in Chapter 21 of fourth edition, edited by Bruce Alberts (2002) published by Garland Science.
查看 弗朗西斯·克里克和细胞
羅莎琳·富蘭克林
羅莎琳·愛爾西·富蘭克林(Rosalind Elsie Franklin,),是一位英國物理化學家與晶體學家。她所做的研究,專注於DNA、病毒、煤炭與石墨等物質的結構。其中她所拍攝的DNA晶體繞射圖片「照片51號」,以及關於此物質的相關數據,是詹姆斯·華生與佛朗西斯·克里克解出DNA結構的關鍵線索。此後她也領導了關於菸草鑲嵌病毒與小兒麻痺病毒的研究。 1958年,富蘭克林因支氣管肺炎及卵巢癌逝世。2003年,倫敦國王學院將一棟新大樓命名為「富蘭克林—威爾金斯館」以紀念她與同事莫里斯·威尔金斯的貢獻。.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什么》(What Is Life?)是物理学家薛定谔的一本生物学著作,發表於1944年。這本書是根據薛丁格於1943年2月,在都柏林三一學院的公開講座課程內容。在書中薛丁格介紹了含有配置遺傳信息的化學共價鍵,一種“不規律晶體”的概念。 雖然自1869年以來已知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存在,但在薛丁格講述當時,DNA的螺旋形狀與其在複製過程中的角色,還不明確。而在1950年代,這個概念刺激了其他人對於追尋遺傳分子的研究熱情。回顧歷史,薛丁格對“不規律晶體”的理論性充分推測,可被視為提供了分子生物學家關於遺傳物質,應該搜索的方向。共同發現DNA結構的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D.
生物学史
生物学史是人类从古至今对生命研究的过程。虽然生物学的概念作为单一领域出现於19世纪,但生物学从传统医学起就已经出现,并可以根据自然史追溯到古埃及医学及时代亚里士多德和盖伦的工作。中世纪时,及学者贾希兹(al-Jahiz)、阿维森纳、伊本·苏尔(Ibn Zuhr或Avenzoar)、伊本·贝塔尔(Ibn al-Baitar)及伊本·纳菲斯(Ibn al-Nafis)进一步发展。欧洲文艺复兴及近代时期,生物学思想被新的经验主义思想彻底变革并发现了一些新的生物。这次活动中比较突出的是对生理机能进行了实验和认真观察的安德雷亚斯·维萨里和威廉·哈维以及开始对生物进行分类和化石记录的博物学家卡尔·林奈和蒲豐,同时还对有机体的发展和行为进行研究,显微镜展示了之前从未看到的世界并为细胞学说打下基础。自然神学的重要性不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机械论学说的兴起,鼓励了博物学的发展(虽然它也巩固了)。 从18世纪到19世纪,植物学及动物学等生物科学逐渐形成专门的学科。拉瓦锡和其它物理学家开始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有生物的世界和无生命的世界连接起来。探索博物学家如亚历山大·冯·洪堡调查了生物和他们所在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取决於地理,并建立了生物地理学、生态学及动物行为学。博物学家开始否认本质主义并考虑灭绝及物种突变的重要性。细胞学说为生命的基础提供了新的角度。这些发展以及胚胎学和古生物学,被查尔斯·达尔文综合到自然选择的演化论中。19世纪末,自然发生说开始没落,同时兴起,而遗传的机制仍处於神秘状态。 20世纪初,对孟德尔的作品的重新发现带来了托马斯·亨特·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的遗传学的快速发展。到了1930年代,群体遗传学和自然选择相结合形成「新达尔文主义」。新的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结构之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的建立和遗传密码的破译,生物学被明显地分为有机体生物学(organismal biology)——主要研究生物体及所在的群体—和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所在领域。到20世纪末,一些新学科如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则打破了这一趋势,有机体生物学家使用了分子生物学的技术,而分子生物学家和细胞生物学家也调查了基因和环境的关系以及自然生物体的遗传。.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也作 biological chemistry),顾名思义是研究生物体中的化学进程的一门学科,常常被简称为生化。它主要用于研究细胞内各组分,如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而对于化学生物学来说,则着重于利用化学合成中的方法来解答生物化学所发现的相关问题。 虽然存在着大量不同的生物分子,但实际上有很多大的复合物分子(称为“聚合物”)是由相似的亚基(称为“单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每一类生物聚合物分子都有自己的一套亚基类型。例如,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所组成,而脱氧核糖核酸(DNA)由4种核苷酸构成。生物化学研究集中于重要生物分子的化学性质,特别着重于酶促反应的化学机理。 在生物化学研究中,对细胞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的研究进行得相当深入。生物化学的其他研究领域包括遗传密码(DNA和RNA)、 蛋白质生物合成、跨膜运输(membrane transport)以及细胞信号转导。.
DNA复制
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分裂间期进行的以一个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链的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如果复制过程正常的话),每条双链都与原来的双链一样(排除突变等不定因素)。 DNA复制是一种在所有的生物体内都会发生的生物学过程,是生物遗传的基础。对于双链DNA,即绝大部分生物体内的DNA来说,在正常情况下,这个过程开始于一个亲代DNA分子,最后产生出两个相同的子代DNA分子。亲代双链DNA分子的每一条单链都被作为模板,用以合成新的互补单链,这一过程被称为半保留复制。细胞的校正机制确保了DNA复制近乎完美的准确性。 在细胞当中,DNA复制起始于基因组的特殊位点,称为“起始位点”。起始于起始位点的DNA解链和新链的合成会形成复制叉。除了DNA聚合酶外,一些酶通过添加和模板相配的核苷酸来合成新DNA,一些和复制叉连接的其他蛋白对DNA的复制起始和延伸起辅助作用。 DNA复制也可以在体外(即人工地)进行,从细胞中分离的DNA聚合酶和人造的DNA复制引物可以用来启动以已知序列的DNA分子为模板的复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技术,这种采用了循环方式的人工合成,在一个DNA池中扩增出特定的DNA片段。.
莫里斯·威爾金斯
莫里斯·休·弗雷德里克·威爾金斯,FRS(Maurice Hugh Frederick Wilkins,),出生於紐西蘭,英國分子生物學家,專注於磷光、雷達、同位素分離與X光繞射等領域。其在倫敦國王學院期間解開了DNA分子結構,以及一些相關研究,使其與佛朗西斯·克里克、詹姆斯·沃森共同獲得了196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在國王大學的同事羅莎琳·富蘭克林,也是這項研究的主要貢獻者之一,但因病逝世,無緣得獎。.
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
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常用縮寫「UCSD」或「UC San Diego」),簡稱「聖地牙哥加州大學」或「聖地牙哥加大」,民間多譯作「加利福尼亚大学聖地牙哥分校」,是美國一所著名公立學府,成立於1960年,為美國大學(Tier I),隸屬加州大學行政系統。該校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城市聖迭戈以北城鎮拉霍亞,擁有一個所有加州大學中最大,佔地866公頃的校園。 聖地牙哥加大雖然建校只有短短的五十多年,但是已經成為美國頂尖以研究科學為主,且學術聲望非常高的研究性公立大學。此間學校亦被譽為「公立常春藤」之一,同時也是美國重要的學術聯盟美國大學協會的成員。.
遗传学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Hartl D, Jones E (2005)。史前时期,人们就已经利用生物体的遗传特性通过选择育种来提高谷物和牲畜的产量。而现代遗传学,其目的是寻求了解遗传的整个过程的机制,则是开始于19世纪中期孟德尔的研究工作。虽然孟德尔并不知道遗传的物理基础,但他观察到了生物体的遗传特性,某些遗传单位遵守简单的统计学规律,这些遗传单位现在被称为基因。 基因位于DNA上,而DNA是由四类不同的核苷酸组成的链状分子,DNA上的核苷酸序列就是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天然DNA以双链形式存在,两条链上的核苷酸互补,而每一条链都能够作为模板来合成新的互补链。这就是生成可以被遗传的基因的复制方式。 基因上的核苷酸序列可以被细胞翻译以合成蛋白质,蛋白质上的氨基酸序列就对应着基因上的核苷酸序列。这种对应性被称为遗传密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决定了它如何折叠成为一个三维结构,而蛋白质结构则与它所发挥的功能密不可分。蛋白质执行细胞中几乎所有的生物学进程来维持细胞的生存。DNA上的一个基因的改变可以改变其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并可能改变此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对细胞甚至整个生物体造成巨大的影响。 虽然遗传学在决定生物体外形和行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此过程是遗传学和生物体所经历的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如,虽然基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体重,人在孩童时期的所经历的营养和健康状况也对他的体重有重大影响。.
查看 弗朗西斯·克里克和遗传学
遗传学家
遗传学家是指研究遗传学的科学家。遗传学家通过进行多种相关的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试图对遗传现象和物种差异进行科学解释。遗传学家可以以教师或研究者为职业。.
遗传密码
遺傳密碼(英文:Genetic code)是一組規則,將DNA或mRNA序列以三個核苷酸為一組的密碼子轉譯為蛋白質的胺基酸序列,以用於蛋白質合成。幾乎所有的生物都使用同樣的遺傳密碼,稱為標準遺傳密碼;即使是非細胞結構的病毒,它們也是使用標準遺傳密碼。但是也有少數生物使用一些稍微不同的遺傳密碼。朊毒體以蛋白質為遺傳密碼。 密码子简并性是遗传密码的突出特征。 舒建军的遗传密码对称表 提供了可能的密码子-胺基酸关系的新视角, 并解释了密码子简并性遗传密码背后的隐含含义/逻辑。.
萊納斯·鮑林
萊納斯·卡爾·鮑林(Linus Carl Pauling,),美國化学家,量子化學和結構生物學的先驱者之一。1954年因在化學鍵方面的工作取得诺贝尔化学奖,1963年因反對核彈在地面測試的行動获得1962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成為获得不同诺贝尔奖项的兩人之一(另一人為居里夫人);也是唯一的一位每次都是独立地获得诺贝尔奖的获奖人。其後他主要的行動為支持維他命C在醫學的功用。鮑林被认为是20世纪对化学科学影响最大的人之一,他所撰写的《化学键的本质》被认为是化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他以量子力學入手分析化學問題,結論卻以直觀、淺白的概念重新闡述,即便未受量子力學訓練的化學家亦可利用準確的直觀圖像研究化學問題,影響至為深遠,比如他所提出的許多概念:电负度、共振論、价键理论、混成軌域、蛋白质二級結構等概念和理论,如今已成為化学領域最基础和最广泛使用的觀念。 他晚年过度吹捧营养补充品的药用价值,并提倡使用高剂量的维生素C治疗感冒,给自己的声誉带来了负面影响。.
西德尼·布伦纳
西德尼·布伦纳,CH,FRS(Sydney Brenner,),南非生物学家,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馬克斯·德爾布呂克
克斯·路德維希·亨寧·德爾布呂克(Max Ludwig Henning Delbrück,),德裔美籍生物物理學家,196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共同獲獎者之一。.
香港歷史年表
本條目記錄了從有紀錄歷史開端至今的香港、中國、英國和世界大事。.
马克斯·佩鲁茨
马克斯·费迪南德·佩鲁茨,OM(Max Ferdinand Perutz,),奥地利-英国分子生物学家,1962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Category:奥地利生物学家 Category:英国生物学家 Category: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Category:功績勳章成員 Category:X射线晶体学 Category: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会员 Category:劍橋大學彼得學院校友 Category:維也納大學校友 Category:科普利獎章獲得者.
马克斯·冯·劳厄
克斯·冯·劳厄(Max von Laue,),德国物理学家,因发现晶体中X射线的衍射现象而获得19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詹姆斯·查德威克
詹姆斯·查德威克爵士,CH,FRS(Sir James Chadwick,),英国物理学家,因於1932年发现中子而获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41年,他为核武器报告的最後稿本执笔,这份报告促使美國政府開始积极进行核武器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担任曼哈頓計劃英國小組的組長。因對物理學的貢獻,他於1945年在英格蘭被冊封為爵士。.
詹姆斯·杜威·沃森
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Dewey Watson,),美國分子生物學家,20世紀分子生物學的牽頭人之一。與同僚佛朗西斯·克里克因為共同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而與莫里斯·威爾金斯獲得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諾貝爾獎(Nobelpriset,Nobelprisen)是一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瑞典學院、卡羅琳學院和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頒發給對化學、物理、文學、和平和生理及醫學這五方面有著傑出貢獻的人士或組織的獎項。諾貝爾獎是根據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並由諾貝爾基金會管理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產及諾貝爾獎的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則是由瑞典中央銀行於1968年設立的,以表揚在經濟方面作出貢獻的人士。每個獎項都由不同的委員會負責頒發:化學獎、物理學獎和經濟學獎經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文學獎經由瑞典學院頒發,生理及醫學獎經由卡羅琳學院頒發,和平獎經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頒發。每名諾貝爾獎得主都會獲得獎章、證書和獎金。1901年,首名諾貝爾獎得主獲得了150,782瑞典克朗,這筆獎金在2007年12月已相等於7,731,004瑞典克朗。2008年,諾貝爾獎得主獲得大約10,000,000瑞典克朗。每年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死忌,物理学、化学、生理及医学、文学和经济学獎項會在斯德哥爾摩頒發,而和平奖则会在奥斯陆颁发。 截至2014年10月6日,已有881人士和56個組織獲得諾貝爾獎,包括74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諾貝爾獎得主中,有5名得主所屬的政府拒絕讓他們前往領獎,阿道夫·希特拉禁止其中3位德國得主,分別是里夏德·庫恩(1938年化學獎得主)、阿道夫·布特南特(1939年化學獎得主)和格哈德·多馬克(1939年生理及醫學獎得主),另二位則是因為受到蘇聯政府施壓而拒絕領獎的鮑里斯·巴斯特納克(1958年文學獎得主)以及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禁而無法領獎的劉曉波(2010年和平獎得主)。1964年文學獎得主尚-保羅·薩特和1973年和平獎得主黎德壽是目前仅有的兩名拒絕領獎的得主;尚-保羅·薩特拒絕獎項的原因是他拒絕所有官方獎項,黎德壽拒絕的原因則是當時越南仍陷入戰亂之中。有6名得主曾多次獲得諾貝爾獎,其中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曾三奪諾貝爾和平獎,是獲獎次數最多的得主。在881位諾貝爾獎得主中,有46位是女性,而第一位女性諾貝爾獎得主是瑪麗·居禮(1903年物理學獎得主)。某些由於外圍因素或缺乏提名而沒有頒發諾貝爾獎的年份中原本的獎金會回撥到基金用作其他相關獎項。在1940年至1942年之間,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諾貝爾獎停止頒發。.
諾貝爾獎爭議
諾貝爾獎爭議是一些關於歷史上諾貝爾獎獲獎者所產生的爭議,而歷年來文學獎與和平獎所招致的爭議最多" (2007), i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accessed 15 January 2009, from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Nobelpriset i fysiologi eller medicin)由诺贝尔基金会管理,该奖项每年颁发一次,用于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作出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它是五项诺贝尔奖中的一项,诺贝尔奖是根据硝酸甘油炸药的发明者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愿于1895年设立的。诺贝尔本人对实验生理学很感兴趣,并想为那些通过在实验室的科学发现而取得的新进展设立奖项。诺贝尔奖于每年12月10日的颁奖典礼上授予获奖者,这一天是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获奖者将被授予获奖证书及奖金证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的正面与物理学、化学及文学奖奖章相同,都镌刻着诺贝尔的浮雕像;但奖章的背面是独特的。 截至2015年,106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了208名男性以及12名女性。第一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1901年授予德国生理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用于表彰他在血清疗法及白喉疫苗等方面所做的贡献。格蒂·科里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她于1947年获得该奖,因其阐释了葡萄糖的代谢作用,这对治疗糖尿病以及解决众多医学问题有重要作用。 一些奖项至今仍有争议。包括1949年因提出前脑叶白质切除术而授予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的奖章,尽管这一做法受到了医疗机构的抗议。其他争议是由于对获奖人员的分歧而引起的。1952年,获奖者赛尔曼·瓦克斯曼被起诉至法庭,最终一半的专利权被赋予了其共同发现者之一但并未获得诺奖认同的艾伯特·沙茨。1962年这一奖项被授予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表彰其在DNA的结构与性质方面所做的工作,但并未承认其他人的贡献,如在提名时已经逝世的奥斯瓦尔德·埃弗里和罗莎琳·富兰克林。因为诺贝尔奖的规则禁止提名死者,长寿也成为获奖的资产,有一项研究在长达50年之后才获得此奖。同时诺贝尔奖也禁止同一奖项的获奖者超过3人,鉴于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越来越倾向于团队合作,这一制度也导致了一些争议。.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列表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列表,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列表。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1901年首次颁发,得主是德国科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每一位获奖者都会得到一块奖牌,一份获奖证书,以及一笔不菲的奖金,奖金的数额每年会有变化。例如,1901年,冯·贝林得到的奖金为150,782瑞典克朗,相当于2008年12月的7,731,004瑞典克朗;而2008年,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分享了总数为一千万瑞典克朗的奖金(略多于100万欧元,或140万美元)。该奖于每年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以隆重的仪式在斯德哥尔摩颁发。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研究领域分布相当广。截至2000年,有13名获奖者来自神经生物学领域,而有13名则在中间代谢研究中做出贡献。1939年的获奖者,德国人格哈德·多馬克,被其政府禁止领奖。虽然后来他得到了奖牌和获奖证书,却没有得到奖金。截至2014年,共有12位女性获得该奖项,人數僅次於16名的和平獎和13名的文學獎,是女性得主第三多的諾貝爾獎項,她们是格蒂·科里(1947年)、罗莎琳·萨斯曼·耶洛(1977年)、巴巴拉·麦克林托克(1983年)、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1986年)、格特魯德·B·埃利恩(1988年)、克里斯汀·紐斯林-沃爾哈德(1995年)、琳达·巴克(2004年)、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2008年)、伊麗莎白·布萊克本(2009年)、卡羅爾·格雷德(2009年)、邁-布里特·莫澤(2014年)和屠呦呦(2015年)。截至2015年,共有210人获得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奖有9年因故停发(1915-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1942年)。.
转运核糖核酸
转运核糖核酸(Transfer RNA,简称tRNA,又称傳送核糖核酸、转移核糖核酸,是小RNA分子,能夠在轉譯時,攜帶特定的氨基酸到正在加上氨基酸的多肽鏈(polypeptide chain)的ribosomal site上。tRNA能認得特定的密碼子,有個能使氨基酸接附在其上的位置。藉由反密碼子使得每個tRNA能辨識的密碼子均不同。(反密碼子包含一段與mRNA上一段互補的序列)每個tRNA分子理論上只能與一種氨基酸接附,但是遺傳密碼有简并性(degeneracy),使得有多於一個以上的tRNA可以跟一種氨基酸接附。 按照英國生物物理學家佛朗西斯·克里克的假设,tRNA是一种“适配”分子,介导mRNA序列上密码子的识别,并且翻译成相应的氨基酸。1962年,佛朗西斯·克里克因提出去氧核糖核酸雙螺旋結構模型及其遺傳機制而獲諾貝爾獎。.
阿西洛马会议
阿西洛马会议是由保罗·博格组织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讨论1975年2月在阿西洛马海滩的会议中心举行的潜在的生物危害和生物技术的监管 。Paul Berg, David Baltimore, Sydney Brenner, Richard O. Roblin III, and Maxine F. Singer.
脱氧核糖核酸
--氧核醣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縮寫:DNA)又稱--氧核醣核酸,是一種生物大分子,可組成遺傳指令,引導生物發育與生命機能運作。主要功能是資訊儲存,可比喻為「藍圖」或「配方」。其中包含的指令,是建構細胞內其他的化合物,如蛋白質與核醣核酸所需。帶有蛋白質編碼的DNA片段稱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本身構造發揮作用,有些則參與調控遺傳訊息的表現。 DNA是一種長鏈聚合物,組成單位稱為核苷酸,而糖類與磷酸藉由酯鍵相連,組成其長鏈骨架。每個糖單位都與四種鹼基裡的其中一種相接,這些鹼基沿著DNA長鏈所排列而成的序列,可組成遺傳密碼,是蛋白質氨基酸序列合成的依據。讀取密碼的過程稱為轉錄,是根據DNA序列複製出一段稱為RNA的核酸分子。多數RNA帶有合成蛋白質的訊息,另有一些本身就擁有特殊功能,例如核糖體RNA、小核RNA與小干擾RNA。 在細胞內,DNA能組織成染色體結構,整組染色體則統稱為基因組。染色體在細胞分裂之前會先行複製,此過程稱為DNA複製。對真核生物,如動物、植物及真菌而言,染色體是存放於細胞核內;對於原核生物而言,如細菌,則是存放在細胞質中的拟核裡。染色體上的染色質蛋白,如組織蛋白,能夠將DNA組織並壓縮,以幫助DNA與其他蛋白質進行交互作用,進而調節基因的轉錄。.
雙股螺旋
雙股螺旋由两条螺旋曲线相互缠绕而成'。最常见的雙股螺旋是表现生态遗传的DNA。核酸复合物的双螺旋结构出现作为其的结果,并且是在确定其的基本组成部分。該術語隨著1968年的出版物《雙螺旋:發現DNA結構的故事》(The Double Helix: A Personal Account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Structure of DNA)是美國生物學家詹姆斯·杜威·沃森所寫的一本科學研究自傳,進入流行文化。.
RNA世界學說
RNA世界學說(英語:RNA world hypothesis)是一個理論,認為地球上早期的生命分子以RNA先出現,之後才有蛋白质和DNA。且這些早期的RNA分子同時擁有如同DNA的遺傳訊息儲存功能,以及如蛋白質般的催化能力Cech, T.R. (2011).
搖擺鹼基對
在分子生物學中,搖擺鹼基對(Wobble base pair)為一對華森,克立克鹼基對例外的雙核苷RNA分子。四個主要擺動鹼基鳥嘌呤-脲嘧啶(guanine-uracil),肌苷-脲嘧啶(inosine-uracil),肌苷-腺嘌呤(inosine-adenine)和肌苷-胞嘧啶(inosine-cytosine)(以上各簡稱為GU, IU, IA and IC)。就熱力學來說,搖擺鹹基對的穩定性與華森-克立克鹼基對約略相等。搖擺鹼基對為RNA二級結構的基礎,對於遗传密码轉譯的正確性至關重要。 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提出"tRNA5"端的第一個反密碼子與信使RNA的第三個鹼基結合,比起其他的兩個反密碼子,它的定義比較沒有這麼嚴格" 也就是說tRNA的第一個反密碼子比起其他兩個反密碼子,有較鬆散的定義。 在華森,克立克所訂立出的理論理,A要配對上T,但是在第一個反密碼子也可以出現A配U等等情況。.
核酸分子結構
《核酸的分子結構:去氧核糖核酸之構造》(Molecular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s: 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是沃森與克里克共同發表的一篇論文,该論文被刊登于1953年4月25日出版的第171期《自然》杂志,并首次描述了发现DNA的双螺旋結構的过程。此發現對生物學,尤其对遺傳學產生重大影響。.
沃森與克里克
沃森與克里克是詹姆斯·杜威·沃森與佛朗西斯·克里克二人的合稱。他們在1950年代以羅莎林·富蘭克林和威尔金斯提供的衍射图谱为基础,一起發現DNA分子的結構,因此項成就在1962年與摩里斯‧威爾金斯共同獲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們的研究成果也奠定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礎。.
泛種論
泛種論,或稱胚種論、宇宙撒種說(Panspermia,πανσπερμία ),是一種假說,猜想各種形態的微生物存在於全宇宙,並藉著流星、小行星與彗星散播、繁衍。 在泛種論相關的假說裡,生命可以在宇宙中移動、存活,是一些行星遭到撞擊後,彈射到宇宙中,夾帶類似嗜極生物的细菌之類生命體的殘骸。這些生命隨著殘骸移動到其他行星或原行星盤前可能會進入類似休眠的状态,完全靜止活動。當這些生命進入適合生存的行星,牠們便會開始活動並啟動進化這是一種泛種論的變體,稱為「死亡胚種論」(necropanspermia),出自於天文學家保羅·威森(Paul Wesson)的論述:「有機體在到達銀河系的新家前技術性進入死去、復活,無論如何,這是可能的。」 。泛種論並未解釋生命的起源,它只是說明了維持生命存續的可能。.
查看 弗朗西斯·克里克和泛種論
演化
--(evolution),指的是生物的可遺傳性狀在世代間的改變,操作定義是種群內基因頻率的改變。基因在繁殖過程中,會經複製並傳遞到子代。而基因的突变可使性狀改變,進而造成個體之間的遺傳變異。新性狀又會因為物種迁徙或是物種之間的水-平-基因轉移,而隨著基因在族群中傳遞。當這些遺傳變異受到非隨機的自然选择或隨機的遺傳漂變影響,而在族群中變得較為普遍或稀有時,就是演化。演化會引起生物各個層次的多樣性,包括物種、生物個體和分子 。 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共同起源,約35-38億年前出現,其被稱為最後共同祖先,但是2015年一項在西澳的古老岩石進行的研究中發現41億年前「的行跡」。 新物種(物種形成)、種內的變化()和物種的消失(絕種)在整個地球的不斷發生,這被形態學和生化性狀證實,其中包括共同的DNA序列,這些共同性狀在物種之間更相似,因為它源於最近的共同祖先,並且可以作為進化關係的依據建立生命之樹(系统发生学),其利用現有的物種和化石建立,化石記錄的事物包括由的石墨 、,以至多細胞生物的化石。生物多樣性的現有模式被物種形成和滅絕塑造。據估計,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種99%以上已經滅絕。地球目前的物種估計有1000萬至1400萬。其中約120萬已被記錄。 物種是指一群可以互相進行繁殖行為的個體。當一個物種分離成各個交配行為受到阻礙的不同族群時,再加上突變、遺傳漂變,與不同環境對於不同性狀的青睞,會使變異逐代累積,進而產生新的物種。生物之間的相似性顯示所有已知物種皆是從共同祖先或是祖先基因池逐漸分化產生。 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演化理論,最早是由查爾斯·達爾文與亞爾佛德·羅素·華萊士所提出,詳細闡述出現在達爾文出版於1859年的《物種起源》.
查看 弗朗西斯·克里克和演化
本笃街
本笃街(Bene't Street)是英国剑桥市中心一条历史悠久的短街,在本笃街的西端,北连国王街有一个接点,南连特兰平顿街。本笃街向东继续延伸,为惠勒街(Wheeler Street)。 本笃街得名于供奉本笃的圣本笃堂。教堂的安格鲁萨克逊风格塔楼建于11世纪,是剑桥郡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 老鹰酒吧位于本笃街北侧。1953年2月28日,弗朗西斯·克里克在此宣布他和詹姆斯·杜威·沃森已经发现了DNA的结构。在老鹰酒吧外墙设有蓝色牌匾以纪念这一事件。 剑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位于本笃街南侧,其宿舍位于本笃街北侧。学院与特兰平顿街转角是在2008年安装的圣体钟(Corpus Clock)。圣体学院的主入口位于特兰平顿街。.
查看 弗朗西斯·克里克和本笃街
时代100人:本世纪最重要的人物
時代100人:本世紀最重要的人物()是在1999年時,美國著名雜誌《時代》整理並發表的20世紀的100位重要人物,整個列表共分成「領袖與革命家」、「科學家與思想家」、「創業家與巨擘」、「藝術家與演藝人」和「英雄與時代象徵」五大類組,每一個類組又挑選出20名成員。 1999年12月31日,《時代》雜誌為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發表專文,將其列為20世紀風雲人物;另外印度國民大會黨領導人聖雄甘地和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則被列為風雲人物亞軍,同樣也有專文報導。 在全部100名影響20世紀的重要人物中,包括美國企業家比爾·蓋茲、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南非反種族隔離革命家納爾遜·曼德拉和美國電視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溫芙蕾,則在後來2004年開始舉辦的年度時代百大人物評選中亦有上榜,溫芙蕾更是時代百大人物排行榜中上榜次數最多的人物。.
意识
意识是人对环境及自我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的清晰程度。科学家并不能给予一个确切的定义。约翰·希尔勒通俗地将其解释为:“从无梦的睡眠醒来之后,除非再次入睡或进入无意识状态,否则在白天持续进行的,知觉、感觉或觉察的状态”,现在意识概念中最容易进行科学研究的是在觉察方面。例如,某人觉察到了什么、某人觉察到了自我。有时候,“觉察”已经成为了“意识”的同义词,它们甚至可以相互替换。目前在意识本质的问题上还存有诸多疑问与不解,例如在自我意识方面。关于人类的心灵,神经科学界已经达成的共识是,人的心灵是神经网络中信息传递过程的涌现性质。现代对意识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多個学科的研究对象。意识这个问题涉及到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哲学等。.
查看 弗朗西斯·克里克和意识
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
阿尔伯特·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Albert Lasker Award for Basic Medical Research)是拉斯克獎其中一個獎項,拉斯克基金會每年頒發一次,旨在表彰醫學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學者。拉斯克獎素有「美國的諾貝爾獎」之美譽,是美國最具聲望的生物醫學獎項,也是醫學界最高榮譽之一,許多得主都曾獲得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62年
请参看:.
2004年7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4年7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7月31日.
20世纪
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20世纪。該世紀最初屬於「不列顛治世」後期,是工業革命大爆發的年代,識字率大量提升,科學研究一日千里,人類學會了製造航天器與各種電器、開發出了各種新材料等,徹底顛覆了人類的生活。該世紀有全球战争与军事对峙(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此外,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影响人们深远,并却促使后者在经济与社会上多重的修正与省思,最終取得了勝利;该世纪的殖民主义也曾发展到极致,却在1960年代后因為美蘇的介入迅速瓦解,然而殖民地獨立後的矛盾卻讓戰爭遍佈。環境因為人類過度開發造成全球暖化與生態滅絕、臭氧層破壞等,也促進了環保主義的發展,帶動了新世紀文化。資本驅動傳媒技術的普及,引領了現代大眾文化的形成,形成了與傳統價值觀截然不同的景象,宗教也逐漸式微。 二十世紀初,由英法為首的20多個新帝國主義領導著全世界,1914年,新興的德意志帝國由於不滿自身地位而挑戰大英帝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戰結束後的1921年,根據巴黎和會託管德國殖民地而達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成為了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跨度最廣的國家。由於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二個「日不落帝國」。到20世紀中期,隨着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與英國日漸式微的國力,日本等軸心國企圖在世界建立新秩序,導致二次大戰爆發,歐洲的破壞造成大英帝國與歐洲殖民國家逐漸瓦解,但该世纪广布欧洲的民族主义风潮传到亚洲、非洲与大洋洲,導致戰後民族革命獨立的風氣,大量第三世界新國家出現。殖民地資本主義的不公造成社會主義國家陸續獨立,引發了美蘇強權的代理人戰爭直到世紀末,經濟的重心也由歐洲向西邊轉移至美洲與東亞。而知识爆炸與教育的系統化普及,则使前所未有的人們能接受知识,讓民主制度被廣泛採用,并质疑与检讨各学科的发展和研究与更好的生活品质,部分华人迁到北美与东南亚、澳洲,许多土耳其与北非地区人民移居西欧,歐洲則通過歐盟整合為一,不少的西班牙裔透过合法或非法的方式进入美国。这些人口的流动打破过去以种族划分的地理概念,這場全球化使得國界變得模糊,却也造成许多工业国家内部的社会问题。文化衝突使得恐怖主义在全球盛行,尤其透过网路等资讯媒体,造成美国与小数其他西方国家的恐慌,并使下个世纪初蒙上恐惧的阴影。.
4月25日
4月2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15天(闰年第11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50天。.
6月8日
6月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9天(闰年第160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06天。.
7月28日
7月28日是阳历年的第209天(闰年是21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6天。.
亦称为 Francis Crick,克里克,F.H.C.,法兰西斯·哈里·坎普顿·克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