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

指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

弗拉维乌斯·霍诺留·奥古斯都(Flavius Honorius Augustus 384年9月9日-423年8月15日),狄奥多西一世(大帝)之次子,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首任西罗马帝国皇帝,在位时间393年-423年。.

27 关系: 君士坦丁三世 (西罗马帝国)君士坦提乌斯三世奥古斯塔广场巨型都市希帕提婭亚拉里克一世佛教與基督教羅馬帝國歷史羅馬皇帝世系圖狄奥多西王朝狄奧多西一世荷諾里西羅馬帝國马焦雷门霍克森宝藏阿卡狄奧斯欧特罗庇厄斯潘克拉辛教宗依诺增爵一世教宗选举教宗波尼法爵一世拉溫納督主教區拉文納390年代402年423年9月9日

君士坦丁三世 (西罗马帝国)

弗拉維烏斯·克勞狄烏斯·君士坦丁(Flavius Claudius Constantinus;),是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他是西罗马帝国的将军,并于407年在不列颠尼亚自立为皇帝,并于高卢为基地。 随着霍诺留皇帝于409年得到承认,君士坦丁三世的失去支持以及军事上的失败使得他于411年退位。不久之后,他被捕获并被处死。.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君士坦丁三世 (西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君士坦提乌斯三世

君士坦提乌斯三世(Flavius Constantius,?-421年),西罗马帝国的皇帝(421年在位仅7个月)。 罗马皇帝霍诺里乌斯在位期间,西罗马帝国几乎分崩离析,在西哥特王阿拉里克横扫意大利,攻占并掠夺罗马城之后。帝国的统治一落千丈,不列颠、高卢、西班牙等地,均发生了大量的叛乱。西哥特王阿拉里克死后,阿道法斯继位,他改变对罗马的敌对政策,反而主动与霍诺里乌斯结盟,并且娶了霍诺里乌斯的妹妹,也即狄奥多西大帝的女儿普拉西狄亚为妻。然后进兵高卢,替霍诺里乌斯“平叛”。 就在高卢和西班牙各地叛乱不断之际,也有一些军人忠于罗马政府,君士坦提乌斯当时就是这样的一名军人。在他的努力下,许多叛乱都被镇压。 415年,阿道法斯被人刺杀,普拉西狄亚成了寡妇。由于君士坦提乌斯战功卓著,霍诺里乌斯将普拉西狄亚许配给他,君士坦提乌斯因此成为皇室成员,他与普拉西狄亚育有一儿一女,儿子瓦伦丁尼安后来即位为罗马皇帝。 421年,霍诺里乌斯提升君士坦提乌斯为共治的皇帝。史书上一般称其为君士坦提乌斯三世,但是7个月后,君士坦提乌斯就因病去世。 Category:羅馬皇帝.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君士坦提乌斯三世 · 查看更多 »

奥古斯塔广场

奥古斯塔广场(Αὐγουσταῖον,拉丁语:Augustaeum,)是古代和中世纪 君士坦丁堡(现代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一个重要的典礼广场,大致相当于现代的圣索菲亚广场(土耳其语:Aya Sofya Meydanı)。原为公众市集,6世纪改造成一个由柱廊环绕的封闭庭院,作为拜占庭帝国首都一些最重要的大厦之间的联系空间。广场一直幸存到拜占庭帝国后期,后来成为废墟,直到16世纪初仍可看见痕迹。.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奥古斯塔广场 · 查看更多 »

巨型都市

巨型都市(megacity)是指規模特别巨大的城市,通常巨型都市的都會區人口數量都需要超過1000萬。聯合國統計局將巨型都市定義為其大都會區(urban agglomeration)的人口數至少需到達1000萬人。按照聯合國的定義來看的話,世界規模最大的巨型都市是日本的首都東京。聯合國預測,目前全世界的32億城市人口在2030年將會增加到50億。到2030年時,世界將會有五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都市。調查和預測表明,在未來的25年裡,城市人口增長將主要出現在發展中國家。在2025年,根據「遠東經濟評論」的數字,亞洲將至少會有10個巨型城市,包括印度的孟買(3300萬人口)、中國的上海(2700萬人口)、巴基斯坦的卡拉奇(2650萬人口)、孟加拉國的達卡(2600萬人口)和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2490萬人口)。尼日利亞的拉各斯其人口從1950年的30萬人增加到現在的1250萬人,尼日利亞的政府估計在2015年,拉各斯的人口會增加到2500萬。.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巨型都市 · 查看更多 »

希帕提婭

希帕提婭(Ὑπατία;),又譯作海芭夏、海帕西婭,著名的希臘化古埃及新柏拉圖主義學者,是當時名重一時、廣受歡迎的女性哲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占星學家以及教師,她居住在希臘化時代古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對該城的知識社群做出了極大貢獻。根據後世研究顯示,她曾對丟番圖的《算術》(Arithmetica)、阿波羅尼奧斯的《圓錐曲線論》(Conics)以及托勒密的作品做過評註,但均未留存。從她的學生寫給她的信中,可以看出她的知識背景:她屬柏拉圖學派──雖然我們只能假設她曾採納普羅提諾的學說(普羅提納斯為公元三世紀時的柏拉圖門人,也是新柏拉圖學派的創始者)。另外有少許證據顯示,希帕提婭在科學上最知名的貢獻,為發明了天體觀測儀以及比重計。她最後被暴徒迫害殺死。2009年其生平被改编成西班牙电影《風暴佳人》搬上银幕。.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希帕提婭 · 查看更多 »

亚拉里克一世

亚拉里克一世(德语:Alarich I;法语:Alaric I;拉丁语:Alaricus,约370年~约410年)西哥特国王(395年~410年在位)。一般认为,他是西哥特王国的缔造者。.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亚拉里克一世 · 查看更多 »

佛教與基督教

佛教與基督教同為世界上的主要宗教,釋迦牟尼佛在耶穌約五百年之前誕生。而聖經在在耶穌誕生前約一千五百年前開始寫,歷經一千多年寫成。從孔雀王朝起,佛教開始向印度各地、中東以及中國傳播。而基督教起源於猶太地區,從西元一世紀傳往羅馬帝國及地中海沿岸。公元前331年-前325年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東征至印度河,希臘人其後更在該地區成立了多個印度-希臘王國,不單將希臘文化帶至印度,也令印度文化包括佛教傳播至中東、埃及和希臘。公元前722年與586年以色列王國與猶大王國分別被亞述與巴比倫帝國毀滅,開始了猶太人流亡期,並開始將舊約聖經影響巴比倫、波斯等東亞地區。有學者包括普林斯頓大學宗教系教授,透過分析早期基督教的偽經和佛教經文,推測兩者有關係。在諾斯底教派的多馬福音中 ,柏高絲認為「有部份和佛教相似,這些早期的經文很可能受到當時已經發展成熟的佛教傳統影響。」 另外,認為約翰福音裏含有一些佛教與道教的概念。 其它學者亦曾比較路加福音和方廣大莊嚴經裏關於耶穌誕生和釋迦牟尼佛誕生相似的描述。 偽經多馬福音成書之時(公元200年),有不少佛教的傳教者居住於埃及的亞歷山大港。 歷史學家認為公元4世紀時,天主教的修道院開始在埃及建立,而當地的修道院的結構和同時期的佛教寺院有相似之處。 13世紀时,歐洲的旅行家如柏郎嘉宾及鲁不鲁乞在他們的旅行報告中描述了佛教的經文、戒律、寺院生活、宗教儀式和冥想修行的法門,和當時聶斯脫里派(即景教)極為相似。Macmillan Encyclopedia of Buddhism, 2004, page 160 16世紀早期,天主教的傳教士如聖方濟·沙勿略亦曾提及東方的佛教。 同時期的葡萄牙殖民主義者在斯里蘭卡禁制佛教,並沒收了寺廟的財產,後來斯里蘭卡的荷蘭及英國統治者亦一樣禁制佛教。 但葡萄牙的歷史學家發現原來天主教的聖約沙法就是印度的釋迦牟尼佛,並向羅馬教廷報告。 18世紀歐洲的大學開始對梵文研究,引起更多人對佛經的興趣。 19世紀開始有西方人信佛教,20世紀初更開始有西方人在佛教寺廟成為僧侶。 在20世紀,基督教和佛教的教徒之間展開更多的交流,如天主教徒湯瑪士·梅爾頓、、、修女 以及佛教徒如佛使比丘、一行禪師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都致力尋找兩個宗教的對話。 他們都認為基督和佛陀的教誨並不一定衝突,而是可以互補和對照。 世界文化歷史學者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更認為基督教和佛教的接觸會是這個世紀重要的事情。.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佛教與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羅馬帝國歷史

羅馬帝國的歷史由羅馬共和國結束後開始,橫跨十六個世紀、包括了羅馬在數個不同階段的轉變;古羅馬帝國時代、帝國分裂時期、延續到中世紀的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時代、並現代史的開始都包含在羅馬帝國的歷史中。.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羅馬帝國歷史 · 查看更多 »

羅馬皇帝世系圖

这是羅馬皇帝世系圖,只展现皇帝(元首)之间的关系。.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羅馬皇帝世系圖 · 查看更多 »

狄奥多西王朝

东罗马帝国从379年狄奥多西一世登基时开始由狄奥多西王朝统治,到457年皇帝马尔西安去世。在狄奥多西王朝统治时期,罗马帝国再一次,但也是最后一次分裂成东西两部分,在395年阿卡狄乌斯和霍诺留分别担任帝国东部和西部的皇帝。虽然在此之前,罗马帝国曾数次分裂,但是在395年之后,一个统一的罗马帝国就此成为历史。狄奥多西一世的子嗣们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5世纪帝国的风雨飘摇,并最终导致西部帝国的完全崩溃与灭亡。 而相比于西部帝国,东部帝国在3世纪和4世纪中所遭受的困难则要小得多,部分原因在于东部的城镇文化较为稳固,东部诸省的经济资源也好于西部,因此能够在蛮族入侵危机到来之时能通过贡金的形式来取悦各路蛮族首领,并招募其作为守卫帝国的蛮盟佣兵(Foederati)。贯穿整个5世纪,大批蛮族军队蹂躏了西部帝国,但是基本没有对东部造成很大的破坏。 狄奥多西王朝在392年到455年之间也曾统治西罗马帝国。.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狄奥多西王朝 · 查看更多 »

狄奧多西一世

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 I,347年-395年1月17日)又譯為狄奧西亞一世或杜多思一世,也被称作作狄奧多西大帝,是羅馬帝國皇帝(379年-395年),392年起統治整個羅馬帝國。他是晚期古典至中世紀這段過渡時期羅馬帝國的君主,並將基督教定為國教。.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狄奧多西一世 · 查看更多 »

荷諾里

荷諾里(Honorius )可以指:.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荷諾里 · 查看更多 »

西羅馬帝國

西羅馬帝國是羅馬帝國於286年被戴克里先分為兩部份後把政權一分為二建立四帝共治制從而開始有的東西兩部的概念,位處西部的部分即是最後分裂的西羅馬帝國;而東部最後則成為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正式名稱與東羅馬帝國相同,均用羅馬共和時代的元老院與羅馬人民(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帝國最後在480年東羅馬皇帝芝諾冊封義大利國王取代之而覆亡,但是在這段期間左右西羅馬帝國已無足輕重。 西羅馬帝國皇帝之位斷斷續續的在3世紀到5世紀間存在,隨著戴克里先建立的四帝共治制,君士坦丁大帝和尤利安(324-363年)遷都拜占廷後重新統一羅馬,但是在狄奧多西一世在395年過世後又把帝國分割分別給兩個兒子繼承,八十五年之後芝諾體認到西羅馬帝國消亡的事實,故在西羅馬皇帝尼波斯過世後冊封東哥徳人迪奧多里克為義大利國王。 隨著奧多亞塞於476年控制義大利全境後,歷史學者愛德華·吉本將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定於476年9月4日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被奧多亞塞威迫退位之時,或定於西元480年皇帝尼波斯死後,由於羅馬帝國的在欧洲历史上中的巨大影响力,所以於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灭亡时,一般也被劃分為古代歐洲的終結,並進入了中古時代。 800年法蘭克國王查理曼被教宗利奧三世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因此被稱作查理大帝繼承西羅馬帝國,從此以後又多一個新的皇室,之後演變成神聖羅馬帝國,所以之後的德意志皇帝都以繼承西羅馬皇帝自居。.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西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马焦雷门

雷门(Porta Maggiore),意为“大门”,最初称为普奈勒斯蒂门(Porta Prenestina),是罗马古老然而保存完好的3世纪奥勒良城墙东侧的一座城门。 有两条古代道路穿过此门:普奈勒斯蒂大道和Labicana街。普奈勒斯蒂大道向东通往古代城市普奈勒斯蒂(今帕莱斯特里纳),而Labicana大道 (现称卡西利纳大道)从该城向东南延伸。 马焦雷门用白色洞石砌筑,由皇帝克勞狄一世修建于公元前52年,比奥勒良城墙早数百年。它上面有皇帝克勞狄一世、苇斯巴芗和提多的赞美题词。 公元271年,此门被皇帝奥勒良作为奥勒良城墙的一部分。皇帝霍諾留进一步加以改建。 靠近此门,就在城墙外,是不寻常的面包师墓。1915年,在普奈勒斯蒂街附近地下发现公元1世纪的新毕达戈拉斯主义巴西利卡,其平面包括三个中殿和一个后殿,类似于基督教堂在4世纪开始采用的平面。拱顶装饰有象征着新毕达戈拉斯主义信念的白色stucco,但是装饰元素的确切含义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马焦雷门 · 查看更多 »

霍克森宝藏

霍克森宝藏(Hoxne Hoard),是1992年11月16日在英国英格兰萨福克郡霍克森发现的一个英国罗马时期晚期金银,该窖藏被霍克森的当地农民艾瑞克·劳斯(Eric Lawes)用金属探测器发现,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主要藏品和部分其他藏品在该馆永久性展出。该窖藏包括14865枚四世纪末、五世纪初的和大约200件银质餐具和黄金首饰,是英国已发现的同时期金银窖藏中最大的,也是在原罗马帝国各地区发现的四、五世纪金银币文物中数量最多的。1993年,对其估值是175万英镑(合年英镑)。 根据宝藏中的钱币,推测其埋藏时间在407年不列颠作为罗马省份之后。宝藏原本的所有者以及当时的埋藏原因仍不明确,不过从包装的精致程度和内容的丰富程度可以推断其所有者家境富裕。由于其中没有大型银器和常见珠宝,该宝藏可能仅仅是原主财富的一部分。 霍克森宝藏中的黄金体链和包括在内的镀银胡椒罐均是非常罕见的文物。宝藏的发现令考古学家提高了对金属探测器的重视程度,并促使英国修改了与发掘宝藏相关的法律规定。.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霍克森宝藏 · 查看更多 »

阿卡狄奧斯

弗拉维斯·阿卡狄乌斯·奧古斯都(Flavius Arcadius Augustus; Ἀρκάδιος。公元377年1月1日 – 公元408年5月1日)是从公元395年到公元408年间的东罗马帝国皇帝。作为狄奥多西一世与妻子(Aelia Flaccilla)的长子,他是西部皇帝弗拉维斯·霍诺留(Flavius Honorius Augustus)的兄长。学术界一般认为,他是个较为文弱的皇帝,在皇位上的他一直活在权臣和妻子艾丽娅·尤多西娅(Aelia Eudoxia)的阴影之下。.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阿卡狄奧斯 · 查看更多 »

欧特罗庇厄斯

欧特罗庇厄斯(Eutropius (consul),)拜占庭帝国宦官,皇帝阿卡狄乌斯(383年至408年在位)的权臣。他促使欧多克西亚与阿卡狄乌斯结婚,以打击政敌。395年达到权力颠峰。398年成功击败匈奴人入侵小亚细亚的企图,并于399年担任执政官,开始首次宦官专权。不久,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欧多克西亚等人流放至塞浦路斯,随即遭处决。今存诗人克劳迪安的两首与之相关的讽刺诗作。.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欧特罗庇厄斯 · 查看更多 »

潘克拉辛

希臘上古時代曾經出現過之格鬥活動,同樣都是使用全身各個可以格鬥的部位進行整體性攻防對戰,後流傳至英國經過修改成為國際上眾所皆知的拳擊運動,對西方武術界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其英文爲Pankration。 古希臘人非常善戰,這片土地有500多年被戰火籠罩著,除了城邦之間的戰爭,波斯人、羅馬人、土耳其人、歌德人和汪達爾人都曾企圖征服這塊美麗的土地,因此在當時的希臘連哲學家都是戰士,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也曾受過潘克拉辛的訓練。 在古希臘的軍隊裡,士兵必須自己購買裝備,但有數千名士兵根本買不起當時昂貴的裝備,因此他們唯一的選擇便是利用潘克拉辛徒手搏鬥至死。 潘克拉辛曾一度失傳,後由吉姆‧阿爾瓦尼蒂斯於20世紀70年代試圖復興潘克拉辛,但直到1995年才真正復興此項傳奇的格鬥技藝,目前人們對潘克拉辛的相關知識是來自於歷史與考古資料。.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潘克拉辛 · 查看更多 »

教宗依诺增爵一世

教宗聖諾森一世(Sanctus Innocentius PP.),401年12月22日—417年3月12日在位。据同时代耶柔米的记载,教宗諾森一世是教宗達西一世之子;而《教宗名录》(Liber Pontificalis)则指其父为 Innocent of Albano。 教宗諾森一世在位期间,西哥特人亚拉里克一世于410年8月24日攻陷了罗马,而此时教宗却正在拉文納与皇帝洪諾留商讨招安西哥特人的主意。 教宗諾森一世始终把握机会,保持并扩大罗马教会在处理争端上的权威。他保持与鲁昂主教維田舒(Victricius of Rouen),圖盧茲主教愛素波(Exuperius of Toulouse)以及安提阿主教亚历山大的通信,还写信给屈梭多模以答复后者与聖狄奧菲魯斯的争端。教宗諾森一世保持着与屈梭多模良好的关系,403年屈梭多模遭皇后优多迦放逐时,曾为之交涉,然没有成功。 伯拉纠主义的问题上,他重申非洲教会在迦太基和米里夫(Mileve)会议(皆召开于416年)上否定伯拉纠主义的立场。 教宗諾森一世逝世于417年3月12日。.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教宗依诺增爵一世 · 查看更多 »

教宗选举

教宗選舉(或教宗選舉秘密會議)是樞機團為了選出一名羅馬主教(即教宗)而召開的會議。天主教徒認為教宗是聖伯多祿的宗徒繼承人和天主教會在人間的最高領袖。 經過1268年至1271年的宗座從缺期後,教會為了防止選舉受到政治干預而作出改革。教宗額我略十世於1274年進行期間頒佈法令,當中規定樞機選舉人應在選舉期間被鎖在一個用鑰匙上鎖的房間。如果他們未能選出一名新的羅馬主教,他們都不可以離開該房間。現時的教宗選舉是在梵蒂岡宗座宮的西斯汀小堂舉行。John Paul II, 1996.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教宗选举 · 查看更多 »

教宗波尼法爵一世

教宗聖波尼法爵一世,又譯博義一世、波尼法西斯一世(Sanctus Bonifacius PP.,原名不詳,?—422年),於418年12月28日至422年9月4日為教宗。他是希坡的圣奥斯定的同时代者,后者将其一些作品献给了他。 在教宗佐西(Pope Zosimus)去世后,两派都推出了自己的教宗候选人,一位是博義一世,另一位是恩赖(Eulalius)。加拉·普拉西狄亚(Galla Placidia),西罗马皇帝康斯坦丁三世的皇后,要求皇帝洪诺留(Honorius)干涉,而他发布诏书责成两人都离开罗马。在接下来的复活节时,恩赖回到该城以行洗礼并庆祝节日;当皇帝听闻此事后,恩赖被剥夺了品秩并被驱逐出罗马,在418年12月28日,博義一世成为了教宗。 博義一世继续与伯拉糾派对立,劝告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回复伊利里亚(Illyricum)至西方管辖权下,并捍卫圣座的权利。.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教宗波尼法爵一世 · 查看更多 »

拉溫納督主教區

拉溫納总管府或義大利总管府(Esarcato d'Italia)是東羅馬帝國在義大利的權力中心。其设立于584年并延续至751年,在最后一任总管被伦巴第人处死后解体。该府是查士丁尼大帝光复西方领土后,东罗马帝国为求更高效地管理光复领土而设立的的两个之一,另一个总管府是。.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拉溫納督主教區 · 查看更多 »

拉文納

拉文納(意大利语:Ravenna)是義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區的一個城市,人口159,404人(2011年資料)。拉文納不靠海,但可以由運河通到亚得里亚海。拉文納曾是西羅馬帝國還有後來東哥德王國的首都,現在則是拉韦纳省的省會。.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拉文納 · 查看更多 »

39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390年代 · 查看更多 »

402年

没有描述。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402年 · 查看更多 »

423年

没有描述。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423年 · 查看更多 »

9月9日

9月9日是阳历年的第252天(闰年是25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3天。 在英國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9日。.

新!!: 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和9月9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贺诺里霍诺留斯 (罗马帝国)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