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巴比倫尼亞

指数 巴比倫尼亞

巴比倫尼亞是美索不達米亞中南部(現今伊拉克)的一個古代文化地區,其首都為巴比倫。漢摩拉比於蘇美爾和阿卡德帝國之地建立了巴比倫尼亞,亞摩利人成為了閃米特人的一支,巴比倫尼亞採用了閃米特的阿卡德語作為官方語言,並保留了當時不再當為口語的蘇美爾語作宗教用途。阿卡德及蘇美爾文化於後期巴比倫亞文化中舉足輕重,巴比倫尼亞地區即使在外族統治時,仍然是該地重要的文化中心。 最早記載「巴比倫尼亞」一地的文字,可追溯至前23世紀的薩爾貢時期的一塊版匾。 B B.

55 关系: 培松 (阿戈諾爾之子)埃努瑪·埃利什塞琉古一世塞琉古四世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奧托·紐格伯爾安息帝國安提柯一世安条克四世巴別塔巴比伦巴比倫 (消歧義)巴比倫之獅巴比倫編年史巴比倫戰爭希臘化時代帕祖祖亚述亞述巴尼拔圖書館亞歷山大 (總督)佩拉的阿昌德米特里一世 (马其顿)德米特里二世 (塞琉古帝國)土衛八表面特徵列表分治法前2千纪前590年代前740年代示拿算术納巴泰人繼業者美索不达米亚历史烏魯克花拉子米莫倫 (總督)菲萊泰羅斯馬其頓的斯特拉托妮可馬扎亞斯马尔杜克迦勒底阿波羅尼亞戰役那波尼德圓筒耶稣论爱仇敌Fate/Grand Order提萨斐尼提馬克斯東方亞述教會模拟计算机汉谟拉比...新巴比倫王國新亚述帝国敘利亞戰爭托勒密王國怒蛇 扩展索引 (5 更多) »

培松 (阿戈諾爾之子)

培松(希臘語:Πείθων 或 Πίθων;)為亞歷山大大帝麾下將領,在亞歷山大征服印度後,他被任命為總督,統轄印度河和奇納布河的交匯點到印度河出海口及沿岸地區,任期從前325年到前316年。之後,在繼業者戰爭中他被任命為巴比倫尼亞總督,並於加薩戰役戰死。.

新!!: 巴比倫尼亞和培松 (阿戈諾爾之子) · 查看更多 »

埃努瑪·埃利什

《埃努瑪·埃利什》(阿卡德语楔形文字:𒂊𒉡𒈠𒂊𒇺 EnûmaEliš)是巴比倫的創世史詩,名字取於史詩起首句。「埃努瑪·埃利什」是阿卡德語,可譯作「天之高兮」或「當在最高之處時」《世界神話辭典》:第799頁,遼寧人民出版社。此史詩是由奧斯丁·亨利·萊亞德於1848年至1876年在尼尼微亞述巴尼拔圖書館的遺址(該處於伊拉克摩蘇爾)發現;Heidal, Alexander (1963): The Babylonian Genesis: The Story of Creation, P.1,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td.

新!!: 巴比倫尼亞和埃努瑪·埃利什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一世

塞琉古一世(勝利者),或譯為塞流卡斯一世(希臘語:Σέλευκος Νικάτωρ,),他起初是亞歷山大大帝的軍官,亞歷山大逝世後成為繼業者之一,在繼業者戰爭中塞琉古占領亞歷山大帝國東部的領土,並自立為國王,建立塞琉古帝國,領土包含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小亞細亞一帶。他所開創的國家從亞歷山大帝國崩潰直到羅馬併吞為止,共249年之久。塞琉古一世的稱號Νικάτωρ,即「勝利者」。 在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後,塞琉古於前320年被任命為巴比倫總督,之後另一位繼業者安提柯迫使塞琉古逃離他的領地巴比倫,他只好尋求埃及總督托勒密幫助,並於前311年重返巴比倫。塞琉古在之後的幾年內征服原先亞歷山大帝國的東部行省份如波斯、米底亞等,並與新興的印度孔雀王朝結盟。塞琉古於前305年正式使用國王頭銜,定都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塞琉西亞,實際建立了獨立的帝國。前301年,塞琉古一世聯同利西馬科斯在伊普蘇斯戰役打敗安提柯一世,前281年又於庫魯佩迪安戰役擊敗利西馬科斯,正當準備入主馬其頓時,塞琉古一世遭到托勒密·克勞諾斯刺殺。他的王位由其子安條克一世繼承。 塞琉古一世相當熱衷於東方建立城市,並招納許多馬其頓和希臘人前來殖民,他所建立的城市以安條克和塞琉西亞最為知名。.

新!!: 巴比倫尼亞和塞琉古一世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四世

塞琉古四世(笃爱父亲者)(希腊语:Σέλευκος Φιλοπάτωρ,?~前175年)希臘化塞琉西帝國的統治者,於前187年-前175年在位,領土包括叙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巴比倫尼亞和伊朗的米底及波斯皆為其領土,也包括奇里乞亞與巴勒斯坦。 塞琉古任內主要是措籌償還安條克大帝欠下給羅馬的戰爭賠償金,他因此而要實施急進的政策。他後來被首相赫利奥多罗斯(Heliodorus)刺殺。 塞琉古的兒子德米特里是他的指定繼位人,德米特里於其父在位期間一直在羅馬當人質。前175年塞琉古去世後,其弟安條克利用德米特里不在國內之機奪取了王位。雖然塞琉古另有一個幼子(名字也叫安條克)當了數年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安條克最終將他殺害了。 Category:前175年逝世 Category:塞琉古國王 Category:旧约经外书人物 分类:公元前二世纪圣经中的统治者.

新!!: 巴比倫尼亞和塞琉古四世 · 查看更多 »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昵称The Met)位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中央公園旁,是世界上最大的、參觀人數最多的藝術博物館之一。主建築物面積約有8公頃,展出面積有20多公頃。館藏超過二百萬件藝術品,整個博物館被劃分為十七個館部。主除了主館外,還有位於曼哈頓上城區修道院博物館的第二分館。那裡主要展出中世紀的藝術品。 在眾多永久藝術收藏品中,包括许多出众的古典藝術品、古埃及藝術品、几乎所有歐洲大師的油畫及大量美國視覺藝術和現代藝術作品。博物館還收藏有大量的非洲、亞洲、大洋洲、拜占庭和伊斯蘭藝術品。博物馆同时也是世界樂器、服裝、飾物、武器、盔甲的大總匯。 博物館的室內設計模仿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从1世紀的羅馬風格延续至現代美國。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由一群美國公民於1870年發起构建。當時的發起人包括了商人、理財家、卓越的藝術家與思想家。他們期望博物館能夠给予美國公民有关藝術與藝術教育的熏陶。 最後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於1872年2月20日開幕,當時的博物館位於第五大道681號。 在2007年時,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已經有接近四分之一英里長及佔地二百萬平方英尺,是博物館最初大小的二十倍。.

新!!: 巴比倫尼亞和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奧托·紐格伯爾

奧托·爱德华·诺伊格鲍尔(Otto Eduard Neugebauer,),美國籍奧地利裔數學家、科學史專家,對巴比倫尼亞的尤有研究,是天文學史的權威。美國國家科學院對他有極高的評價,稱他為「當代精密科學史,甚至是整個科學史範疇中,最獨特及多產的學者」。.

新!!: 巴比倫尼亞和奧托·紐格伯爾 · 查看更多 »

安息帝國

安息帝國(波斯語:امپراتوری اشکانی,Emperâturi Ashkâniân;公元前247年-224年),又称阿薩息斯王朝(Arsacid)、帕提亞帝國(Parthian)、波斯第二帝国,是古波斯地区古典时期的一个王朝。阿薩息斯王朝一名出自帕尼部落領袖阿尔沙克一世,他趁著一名波斯總督起兵抵抗塞琉古帝国而征服了伊朗東北部的帕提亞地區,阿爾沙克一世在公元前三世紀中葉建立安息帝國。全盛時期的安息帝國疆域西達小亚细亚東南的幼发拉底河,東抵阿姆河。安息帝國座落在地中海的羅馬帝國與汉朝之間的貿易路線丝绸之路之上,使帝國成為了商貿中心。 安息帝國是一個由不同文化組成的國家,它在很大程度上吸納了包括波斯文化、希臘文化及地區文化的藝術、建築、宗教信仰及皇室標記。在安息帝國的前半段統治時期,雖然宮廷履行伊朗的傳統習俗,但也採納了希臘文化的一些元素。安息帝國的統治者以萬王之王為銜頭,自稱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後裔,他們仿傚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做法接納一方霸主成為附庸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會由中央任命這些自治的總督。安息帝國也會任命一些總督,這些總督主要統領伊朗以外的地區,但他們的轄地較少,權力也不如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總督。隨著安息帝國的擴張,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也沿著底格里斯河由尼薩遷往泰西封,其他多個城市也曾經成為首都。 在最初,塞琉古帝國是安息帝國在西線的敵人,斯基泰人則盤據在東面。不過,隨著安息帝國向西擴張,帝國也先後與亞美尼亞王國及羅馬帝國爆發衝突。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互相爭奪,爭取將亞美尼亞君主成為他們的附庸。前53年安息人在卡雷戰役徹底擊敗克拉苏統領的羅馬軍隊。到前40年至39年,除了泰尔外,羅馬人控制的累范特地區被安息人攻陷。羅馬軍官马克·安东尼對安息帝國進行反擊,多名羅馬將領也入侵美索不達米亞策應,塞琉西亞及泰西封的控制權數度易手,羅馬人始終不能牢固地控制這些地區。与对外战争相比,争夺王位而频繁爆发的内战对安息帝国危害更大,法爾斯伊什塔克爾的統治者阿尔达希尔一世叛變,他在224年殺害了安息帝國最後一位統治者阿爾達班五世。阿爾達希爾一世建立了萨珊王朝,直至七世紀被穆斯林征服前一直統治著伊朗和近東大部分地區,安息帝國的分支阿薩息斯王朝則仍在亞美尼亞繼續其統治。 相對薩珊王朝甚至是更早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以安息語、希腊语及其他語言記載的本土安息文獻較稀少。除了一些凌散的楔形文字簡、殘缺的陶器碎片、石刻、德拉克马硬幣、殘存的羊皮紙文獻,安息帝國的歷史只能透過外來的資料而得知,這些外來資料主要是希臘和羅馬史學,也包括中國貨品在安息帝國流通而形成的中國史學。安息帝國的藝術品被史學家視為了解安息帝國社會和文化的有效來源,而關於這一方面的文獻資料卻匱乏。.

新!!: 巴比倫尼亞和安息帝國 · 查看更多 »

安提柯一世

安提柯一世(獨眼),或譯安提哥那一世( Άντίγονος ό Μονόφθαλμος ,,於前306年~前301年在位),腓力之子,出身馬其頓厄利苗提斯貴族。在早年時為馬其頓腓力二世的將軍,後來跟隨亞歷山大大帝東征,並被派為大弗里吉亞的總督。亞歷山大逝世後,安提柯成為繼業者戰爭的主要角色,於前306年自行稱王,建立安提柯王朝。他被認為是亞歷山大最強大的繼業者,也是希臘化時代最傑出的軍事統帥之一。.

新!!: 巴比倫尼亞和安提柯一世 · 查看更多 »

安条克四世

安条克四世(神顯者)或譯安提約古四世(希臘語:Αντιοχος ο Επιφανης;約),是塞琉古帝國国王(前175年—前164年在位)。他是安条克三世第三子,原名米特里達梯,登基後改名為安條克。 安條克四世任內最著名的兩件事分别是:他差點征服埃及,卻在羅馬干涉下不得不撤退,此事亦是西方諺語“在沙地劃下底線”(Line in the sand)的典故;另外,安條克四世對猶太人推行希臘化政策,導致後來馬加比起義。 安條克是首任在錢幣上使用神性稱號(divine epithets)的塞琉古國王,这或许是仿效早先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希臘化君主推行的类似政策,也可能是受到其父安條克三世已在帝國境內所建立的統治者崇拜的鼓舞。安條克四世的稱號包含Θεὸς Ἐπιφανής(「顯現的神」)及擊敗埃及後的稱號Νικηφόρος(「勝利擁有者」)。另外,安條克也試圖展現他親民的風格,并积极與民眾接觸:他曾出現在公眾澡堂,亦曾尝試擔任新創的市政官。這些舉動讓他的臣民難以適應,甚至覺得相當古怪,又因安條克時有任性行為,因而也有厭惡他的人把他的稱號Επιφανης改念成Επιμανης(「瘋子」)。.

新!!: 巴比倫尼亞和安条克四世 · 查看更多 »

巴別塔

巴别塔 (ܡܓܕܠܐ ܕܒܒܠ,Maḡdlā d-Bāḇēl מִגְדַּל בָּבֶל,Migdal Bāḇēl);也译作巴貝爾塔、巴比伦塔,或意译爲通天塔),本是犹太教《塔納赫·创世纪篇》(该书又被称作《希伯来圣经》或者《旧约全书》)中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人类产生不同语言的。 在这个故事中,一群只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大洪水”之后从东方来到了示拿(שנער)地区,并且决定在这修建一座城市和一座“能够通天的”高塔;上帝见此情形,就把他们的语言打乱,让他们再也不能明白对方的意思,还把他们分散到了世界各地。 根据一些现代学者的看法,巴别塔和一些已知的建筑物之间存在联系,其中一个十分著名的就是“神庙”,一座由巴比倫尼亞国王那波帕拉薩爾修建献给美索不达米亚的神马尔杜克的塔庙(大约是在公元前610年建造)。 这座“巴比伦大金字塔 ”高。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31年左右下令拆毁这座神庙好在原址上建造他的陵墓。 在苏美尔故事《》中也出现了相似的情节。.

新!!: 巴比倫尼亞和巴別塔 · 查看更多 »

巴比伦

巴比伦(阿拉伯语: بابل, Bābil; 阿卡德语: Bābili(m); 苏美尔语语标符号: KÁ.DINGIR.RAKI; 希伯来语: בָּבֶל, Bāḇel; 古希腊语: Βαβυλών Babylṓn)原本是一个闪语族阿卡德人的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四千三百年前的阿卡德帝国。 它起初是一个低级行政中心。公元前1894年在由移民者建立的阿摩利人王朝的手里巴比伦才成为一个独立的城邦。巴比伦人在他们的历史上相对更多地被其它移民王朝统治,例如加喜特人、阿拉米人、埃兰人与迦勒底人。两河流域的同胞亚述人也统治过巴比伦。 巴比伦城市遗址在今天伊拉克巴比伦省的希拉被发现,位于巴格达以南约八十五公里处。这个举世闻名城市的遗址地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现在仅留存着由破损的土砖建筑物构成的大型土墩和碎片。城市沿着幼发拉底河建造,被左、右河岸平分成两部分,配有陡峭的河堤来抵御季节性的洪水。 现存的历史资料显示,巴比伦最初是一个小城镇,在公元前二千年初变得兴盛。在阿摩利人巴比伦第一王朝于公元前1894年兴起时它作为一个小城邦获得独立。巴比伦宣称自己是苏美尔-阿卡德城邦——埃利都的继承者。尽管在那时候它还是一个小城市,但是它让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圣城”尼普尔黯然失色。大约也是这个时候,也就是公元前十八世纪左右,一个名叫汉谟拉比的亚摩利人国王第一次建立了一个短命的巴比伦帝国。从这时候开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南部被人称作巴比倫尼亞,巴比伦城市的规模日益膨胀,变得越来越雄伟。 巴比伦帝国随着灭亡而快速瓦解。之后,巴比伦在亚述人、加喜特人和埃兰人的统治下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在被亚述人毁灭并重建后,巴比伦于公元前608年到公元前539年之间成为新巴比伦王国的所在地。这个帝国由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南角的迦勒底人建立。新巴比伦帝国最后一个国王是一个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的亚述人。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巴比伦在衰落后又被阿契美尼德帝国、塞琉古王朝、帕提亚帝国、罗马帝国和萨珊王朝统治。.

新!!: 巴比倫尼亞和巴比伦 · 查看更多 »

巴比倫 (消歧義)

巴比倫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裏的古城。 巴比倫还可以指:.

新!!: 巴比倫尼亞和巴比倫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巴比倫之獅

巴比倫之獅是一副古巴比倫的象徵圖案。 巴比倫之獅象徵了巴比倫君主。.

新!!: 巴比倫尼亞和巴比倫之獅 · 查看更多 »

巴比倫編年史

巴比倫編年史(Babylonian Chronicles),是一份記錄巴比倫尼亞主要歷史事件的楔形文字泥板。 巴比倫編年史橫跨從巴比倫國王納巴那沙(Nabonassar)到安息統治時期的很長一段時間。巴比倫編年史讓后人初步了解巴比倫的古代編史。人们猜测巴比倫占星學家可能利用天文觀測日誌來對照並記錄當代大事。 目前幾乎所有泥板都保存在大英博物館。 Category:巴比倫 Category:年代記 Category:巴比倫尼亞.

新!!: 巴比倫尼亞和巴比倫編年史 · 查看更多 »

巴比倫戰爭

巴比倫戰爭發生於前311年–前309年,為繼業者之間的安提柯和塞琉古因爭奪巴比倫和附近地區,所爆發的一場戰爭,最後戰爭以塞琉古奪回巴比倫尼亞,並且獲得帝國大部分的東部領土作收。這場戰爭的結果讓重建亞歷山大帝國可能性大為降低,而之後的伊普蘇斯戰役的結果注定帝國崩解。.

新!!: 巴比倫尼亞和巴比倫戰爭 · 查看更多 »

希臘化時代

希臘化時代(Hellenistic period)在亞歷山大征服波斯帝國之後不久開始。通常起始點視為亞歷山大大帝於公元前323年逝世開始,並結束於羅馬共和國在前146年征服希臘本土,或前30年最後的繼業者王國——托勒密王國滅亡為止Green, Alexander The Great and the Hellenistic Age p. xiii.

新!!: 巴比倫尼亞和希臘化時代 · 查看更多 »

帕祖祖

帕祖祖(Pazuzu),為巴比倫尼亞神話中風之魔王。也代表著南風,乾旱的傳遞者。 擁有獅子的頭和前腳,老鷹的脚,背上有四隻翅膀與蠍子的尾巴,並有著蛇狀的陽具。會同時帶來風與飢荒,所以被阿卡德人敬畏著。但是雖然是惡神,人們卻用其彫像來當作護身符,理由是祂可以驅逐其他的惡魔,並且保護人類免受瘟疫與不幸的侵擾。 其妻子是創造神安努的女兒,擁有人類身體,獅子的頭與驢子的牙齒,名為「拉馬什圖」(Lamashtu)。拉瑪什圖會傷害婦女及孩子,蘇美爾人會以歌舞等儀式召換帕祖祖等諸神驅逐她。.

新!!: 巴比倫尼亞和帕祖祖 · 查看更多 »

亚述

亞述(ܐܬܘܪ;Assyria)是興起於美索不達米亞(即兩河流域,今伊拉克境內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一帶)的國家,使用的語言有阿拉米語,阿卡德語等。公元前8世紀末,亞述逐步強大,先後征服了小亞細亞東部、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倫尼亞和埃及等地。國都定於尼尼微(今伊拉克摩蘇爾附近)。 亞述人在兩河流域古代歷史上頻繁活動時間前後約有二千年。後來亞述人失去了霸主地位,不再有獨立的國家了。 在兩河文明的幾千年--史上,亞述可以說是歷史延續最完整的國家,歷史學家掌握有從大約公元前2000年開始到前605年連續的亞述國王名單。 虽然二千多年之间,亚述有时强大,有时則沦为他国的属地,但作为独立的国家和相对独立地区的亚述,是一直存在的。直到公元前900年前后,亚述国家突然空前强大,成为不可一世的亚述帝国,然后最終于公元前605年灭亡,国家随之消失。但亚述民族仍然顽强地在其祖居地生活至今,当今的亚述人是信奉各东方礼教会的基督徒,語言為现代阿拉米语。.

新!!: 巴比倫尼亞和亚述 · 查看更多 »

亞述巴尼拔圖書館

亞述巴尼拔圖書館是於新亞述時期以亞述巴尼拔之命所興建的圖書館,藏有數以千計載有公元前7世紀各類內容的泥板及碎片。這些古物都在兩河流域北部庫云吉克(古代亞述首都尼尼微)的考古遺址發現。該地位於現今的伊拉克。.

新!!: 巴比倫尼亞和亞述巴尼拔圖書館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 (總督)

亞歷山大 (希臘語 Αλέξανδρος; )為塞琉古帝國國王安條克三世在位時的將軍,並被任命為波西斯總督。當前223年安條克三世即位,他分別任命亞歷山大和亞歷山大的兄弟莫倫為帝國重要行省的總督,但亞歷山大他們相當厭惡安條克的重臣赫米亞斯,赫米亞斯善耍陰謀使人相當忌憚,且在當時權貴一時。兩人因而聯手發動叛亂。 赫米亞斯似乎暗自希望安條克三世陷入許多危機,向安條克三世推薦無能的將軍平亂,使叛亂擴大以至於失去整個巴比倫尼亞和美索不達米亞。安條克三世被迫親自率軍平亂,並在阿波羅尼亞戰役中擊敗莫倫和兄弟涅歐勞斯(Neolaus),而莫倫在戰場上自殺,倖存的涅歐勞斯逃至波斯亞歷山大處後,未免族人落入安條克三世手中,把母親與莫倫孩子殺掉後,並勸亞歷山大也跟著自己自殺,俱亡。.

新!!: 巴比倫尼亞和亞歷山大 (總督) · 查看更多 »

佩拉的阿昌

阿昌 (古希臘語:; ? –前321年 ),出身馬其頓王國的首都佩拉,在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逝世任命為巴比倫尼亞總督。當亞歷山大遠征印度時,有一個名叫阿昌(克雷里亞斯之子)的馬其頓佩拉人擔任三排槳戰船艦長(Trierarch),很可能是同一個人。 在佩爾狄卡斯擔任帝國攝政時,佩爾狄卡斯可能懷疑阿昌與埃及的托勒密有所勾結,因此佩爾狄卡斯在遠征托勒密時派遣多喀摩斯(Docimus)率領一小支部隊接替阿昌的職位,阿昌在前321年與多喀摩斯隨後發生戰鬥,最終以阿昌敗亡。 另外在德爾菲的銘文中,發現他在約前333年或前332年間的皮西安運動會和地峽運動會獲得賽馬優勝。.

新!!: 巴比倫尼亞和佩拉的阿昌 · 查看更多 »

德米特里一世 (马其顿)

德米特里一世(圍城者)(希腊語:Δημήτριος ό Πολιορκητής,),是安提柯王朝的國王,在前306年起與父親安提柯一世同時在位,母親是斯特拉托妮可。德米特里一世在前294年-前288年這段時間登上馬其頓王位。他在瓜分亞歷山大大帝遺產的繼業者戰爭中,是其父安提柯最主要的幫手,同時他是希腊化時代初期著名的軍事統帥。.

新!!: 巴比倫尼亞和德米特里一世 (马其顿) · 查看更多 »

德米特里二世 (塞琉古帝國)

德米特里二世(勝利者)(希臘語:Δημήτριος Β Νικάτωρ; ),是塞琉古帝國國王。他是德米特里一世和勞迪絲五世的兒子,並有一個弟弟是安條克七世。德米特里二世的第一次統治因被安息王國俘虜而中斷,數年後他又一度當上國王。.

新!!: 巴比倫尼亞和德米特里二世 (塞琉古帝國) · 查看更多 »

土衛八表面特徵列表

本表列出已命名的土衛八的地質特徵。.

新!!: 巴比倫尼亞和土衛八表面特徵列表 · 查看更多 »

分治法

在计算机科学中,分治法是建基於多項分支遞歸的一种很重要的算法範式。字面上的解释是“分而治之”,就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两个或更多的相同或相似的子问题,直到最后子问题可以简单的直接求解,原问题的解即子问题的解的合并。 这个技巧是很多高效算法的基础,如排序算法(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 另一方面,理解及設計分治法算法的能力需要一定時間去掌握。正如以歸納法去證明一個理論,為了使遞歸能夠推行,很多時候需要用一個較為概括或複雜的問題去取代原有問題。而且並沒有一個系統性的方法去適當地概括問題。 分治法這個名稱有時亦會用於將問題簡化為只有一個細問題的算法,例如用於在已排序的列中尋找其中一項的折半搜索算法(或是在數值分析中類似的勘根算法)。這些算法比一般的分治算法更能有效地執行。其中,假如算法使用尾部遞歸的話,便能轉換成簡單的迴圈。但在這廣義之下,所有使用遞歸或迴圈的算法均被視作「分治算法」。因此,有些作者考慮「分治法」這個名稱應只用於每個有最少兩個子問題的算法。而只有一個子問題的曾被建議使用減治法這個名稱。 分治算法通常以數學歸納法來驗證。而它的計算成本則多數以解遞迴關係式來判定。.

新!!: 巴比倫尼亞和分治法 · 查看更多 »

前2千纪

前2千纪,或称前第2个千年,標示著人類從青铜时代中期向後期轉變。 前2千纪至前16世紀主要為埃及的中王國時期和巴比倫尼亞。青銅中期文化時期字母在此時發明。向伊朗高原和印度次大陸遷移,及宣揚戰車的使用。使用戰車的戰爭和人口快速地向各地移動,使得人類人口在前2千纪中期產生了巨化。此時希腊蠢蠢欲動,又統治了整個愛琴海,同時赫梯開始興起。人類在前2千纪末期,從青铜时代轉向铁器时代。而世界人口開始穩固地成長,於西元前1千纪時達到5千萬人。.

新!!: 巴比倫尼亞和前2千纪 · 查看更多 »

前59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巴比倫尼亞和前59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74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巴比倫尼亞和前740年代 · 查看更多 »

示拿

拿(,,希伯來文 שִׁנְעָר Šinʻar,七十士譯本 Σεννααρ Sennaar)是在舊約聖經中描寫美索不达米亚(兩河流域)區域的名詞。.

新!!: 巴比倫尼亞和示拿 · 查看更多 »

算术

算術(arithmetic)是数学最古老且最簡單的一個分支,幾乎被每個人使用著,從日常生活上簡單的算數到高深的科学及工商业計算都會用到。一般而言,算術這一詞指的是記錄數字某些運算基本性質的数学分支。常用的运算有加法、減法、乘法、除法,有时候,更复杂的运算如指数和平方根,也包括在算术运算的范畴内。算术运算要按照特定规则来进行。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以分數的形式)和实数(以十进制指数的形式)的运算主要是在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学习。用百分比形式进行运算也主要是在这个时候学习。然而,在成人中,很多人使用计算器,计算机或者算盘来进行数学计算。 專業数学家有時會使用高等算術來指数论,但這不應該和初等算術相搞混。另外,算術也是初等代數的重要部份之一。.

新!!: 巴比倫尼亞和算术 · 查看更多 »

納巴泰人

納巴泰人(阿拉伯文:;英文:Nabataeans。又譯納巴提人), 是在約旦、迦南的南部和阿拉伯北部營商的古代商人。弗拉維奧·約瑟夫斯把敘利亞和阿拉伯的邊界、幼發拉底河至紅海的地命名為「納巴泰」,也就是他們位於綠洲的居住地和名字來源。 他們寬鬆的貿易管理網絡以一串綠洲為中心點,但中心點沒有足夠範圍作集体農業,而綠洲間的通路在荒漠周遭毫無防線。在106年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征服納巴泰並併入羅馬帝國,令到其文化尤其是罐裝著色陶器業分散,最後永久失落。.

新!!: 巴比倫尼亞和納巴泰人 · 查看更多 »

繼業者

繼業者(希臘語:),泛指承繼人。在泛希臘歷史中,專指亞歷山大大帝死後,他的繼業者和繼業者的兒子()們為爭奪亞歷山大所留下的廣大領土而陷入一連串紛爭的時期,而從前323年亞歷山大逝世開始,到皮洛士前272年逝世為止又稱為繼業者時代。另外,這段時期也是古希臘歷史中希臘化時期的開始。.

新!!: 巴比倫尼亞和繼業者 · 查看更多 »

美索不达米亚历史

美索不达米亚的古代历史主要是指从旧石器时代初期早期人类的活动至古典时代晚期。 美索不达米亚在古代希腊语中指“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公元前4世纪。.

新!!: 巴比倫尼亞和美索不达米亚历史 · 查看更多 »

烏魯克

烏魯克(楔形文字: /URUUNUG; وركاء/; 蘇美爾語: Unug; 阿卡德語: Uruk; 阿拉米語/希伯來語: אֶרֶךְ/; 古希臘語: Ὀρχόη/;Ὠρύγεια/; 拉丁語: Ōrugeia)美索不達米亞西南部蘇美人的一座古代城市,為蘇美爾與后期巴比倫尼亞的城邦之一,位於幼發拉底河東岸,距現在的伊拉克穆薩納省薩瑪沃鎮約30公里。 烏魯克屬於烏魯克時代的標誌性城址,在公元前第四千紀中期蘇美的城市化進程中位于先鋒地位。烏魯克於公元前2900年最為興盛,可能有50,000至80,000名居民在6平方公里的城牆範圍內居住,為當時全球最大的城市。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烏魯克在與埃蘭的爭霸中逐漸喪失了自己原本在兩河流域的首要地位,最終在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前後被廢棄。 烏魯克一般作為史詩《吉爾迦美什敘事詩》中的主角吉爾迦美什所統治的城市而為人所知,它亦被認為是《舊約聖經·創世紀》中所記載的以利(Erech),是寧录(Nimrod)在示拿地建立的第二座城市。 烏魯克遺址與1849年被威廉·羅夫托斯(William Loftus)發現。一般認為阿拉伯語中對巴比倫尼亞的稱呼伊拉克(العراق/)即通過阿拉米語與中古波斯語,最終源自烏魯克的名字。.

新!!: 巴比倫尼亞和烏魯克 · 查看更多 »

花拉子米

花拉子米全名是阿布·阿卜杜拉·穆罕默德·伊本·穆薩·花拉子米(Abū ʿAbdallāh Muḥammad ibn Mūsā al-Khwārizmī,約780年-約850年),他是一位波斯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地理學家,也是巴格達智慧之家的學者。 他的《代數學》(Kitab al-Jabr wa-l-Muqabala)是第一本解決一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系統著作,他因而被稱為代數的創造者,與丟番圖享名。十二世紀,花拉子米在印度數字方面的著作被翻譯成拉丁文,十進制因此傳入西方世界。此外,他修訂了托勒密的《地理》,並著有天文學及占星學方面的書籍。 从一些词就可以看出他对数学的重要贡献,「代數」(algebra)一詞出自阿拉伯文拉丁轉寫「al-jabr」,「al-jabr」是用以解決一元二次方程的兩個辦法之一。--(Algorism、Algorithm)出自「Algoritmi」,這是花拉子米(al-Khwārizmī)的拉丁文譯名,而西班牙語「guarismo」及葡萄牙語「algarismo」亦是由此名字而來,這兩個詞語都解作數字。.

新!!: 巴比倫尼亞和花拉子米 · 查看更多 »

莫倫 (總督)

莫倫 (希臘語 Moλων; )為塞琉古帝國國王安條克三世在位時的將軍,並被任命為米底總督。當前223年安條克三世即位,他分別任命莫倫和莫倫的兄弟亞歷山大為帝國重要行省的總督,但莫倫他們相當厭惡安條克的權臣赫米亞斯,而聯手發動叛亂,莫倫還自立為國王。 起初,安條克三世派遣兩位將軍去討伐叛軍,但無力阻止叛亂擴大。莫倫建立一支龐大的大軍,進一步掌控底格里斯河以東的地區,雖然在渡河西進的計畫中遭到挫敗,但莫倫成功對來討伐的將軍塞諾塔斯設下圈套,徹底擊敗塞諾塔斯急進的大軍。如此一來莫倫成功渡河占領塞琉西亞,並奪取整個巴比倫尼亞和美索不達米亞,迫使安條克三世不得不親自率領大軍平亂。安條克在努賽賓過冬後,於前220年渡過底格里斯河,而莫倫和亞歷山大從巴比倫出發前往交戰,安條克三世在阿波羅尼亞戰役中成功突破莫倫軍左翼,而獲得決定性勝利。 自知失敗的莫倫為免遭受敵人的羞辱,自己結束生命,但安條克三世或可能是赫米亞斯仍命令把莫倫的屍首釘在十字架上。.

新!!: 巴比倫尼亞和莫倫 (總督) · 查看更多 »

菲萊泰羅斯

菲萊泰羅斯(希腊語:,約),原先為安提柯的手下,後來轉為利西馬科斯的守將,統治帕加馬。菲萊泰羅斯開啟阿塔羅斯家族對帕加馬城的統治,雖然在他在世時仍臣服於塞琉古帝國,但終究其家族後代自塞琉古帝國獨立,並建立帕加馬王國。.

新!!: 巴比倫尼亞和菲萊泰羅斯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的斯特拉托妮可

斯特拉托妮可(希臘語:Στρατoνικη, 前三世紀人物),是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一世與王后敘利亞的斯特拉托妮可所生的女兒。 她嫁給馬其頓國王德米特里二世,並生下一位女兒命名為阿帕瑪。這段婚姻起始和結束的時間不清楚,她一直留在馬其頓直到前239年德米特里二世迎娶第二任妻子佛提雅,因厭惡德米特里二世才離開馬其頓,回到塞琉古帝國。斯特拉托妮可企圖誘使姪子塞琉古二世向馬其頓開戰,來為自己被羞辱復仇,但塞琉古二世沒有接受此項要求。之後斯特拉托妮可與塞琉古二世訂婚,然而因為塞琉古二世忙於戰事而沒空舉行婚禮。當塞琉古二世外出遠征來收復巴比倫尼亞和東方高地行省之刻,斯特拉托妮可趁著這個國王不在的機會發動叛亂,占據了首都安條克。一當塞琉古二世率軍返回,斯特拉托妮可輕易就被逐出,她逃到塞琉西亞,並遭到王軍圍攻,最後她被俘擄,被處死 。.

新!!: 巴比倫尼亞和馬其頓的斯特拉托妮可 · 查看更多 »

馬扎亞斯

扎亞斯(),為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的貴族。也是大流士三世時的巴比倫尼亞總督。 馬扎亞斯先前曾擔任過奇里乞亞的總督,後來奇里乞亞交給阿薩米斯管理,馬扎亞斯轉任巴比倫尼亞總督。前331年,當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時,馬扎亞斯參與高加米拉戰役,並且統帥波斯軍右翼,下轄敘利亞、米底、美索不達米亞、帕提亞、塔巴里斯坦、塞克(Saka)、赫卡尼亞、卡帕多細亞、阿爾巴尼亞等部隊以及亞美尼亞騎兵。在戰役中,馬扎亞斯藉著人數優勢,向馬其頓左翼進行迂迴,對敵軍側翼進行攻擊,使馬其頓左翼指揮官帕曼紐陷入困境,馬扎亞斯幾乎獲得對馬其頓軍左翼的勝利。但因亞歷山大大帝率騎兵直接插入波斯軍左翼的缺口,大流士三世落荒而逃,因發全軍敗退。馬扎亞斯無法重整部隊,才撤離戰場。 戰後,馬扎亞斯向亞歷山大獻出巴比倫,亞歷山大仍令他為巴比倫尼亞總督。馬扎亞斯的未婚妻是大流士三世的女兒斯妲特拉二世,但斯妲特拉二世等大流士家眷在伊蘇斯戰役後淪為馬其頓軍的俘虜,加上馬扎亞斯很早就去世,斯妲特拉二世便在蘇薩集體婚禮中嫁給亞歷山大大帝。 有些學者認為亞歷山大石棺(Alexander Sarcophagus)是為馬扎亞斯所製作的。.

新!!: 巴比倫尼亞和馬扎亞斯 · 查看更多 »

马尔杜克

尔杜克(阿卡德语拼写的苏美尔语:AMAR.UTU "solar calf";: Merodach),是晚生代神祇的阿卡德语名,源自古美索不达米亚,是巴比伦的、主神和巴比倫尼亞的國神。最開始是作為雷暴之神,傳說中他制服了造成原始混亂局面的怪物迪亞馬特之後成為眾神之首。馬爾杜克的占星是木星;他的聖畜是馬、狗以及舌分兩叉的一隻怒蛇(龍),巴比倫城牆就飾以此怒蛇之像。自汉摩拉比时代(前18世纪),巴比伦成为幼发拉底河流域的政治中心之时,马尔杜克开始慢慢升至之首的位置,并于前两千年的后半叶完全拥有了这个地位。马尔杜克居于巴比伦城的内。Helmer Ringgren, (1974) Religions of The Ancient Near East, Translated by John Sturdy, The Westminster Press, p. 66.

新!!: 巴比倫尼亞和马尔杜克 · 查看更多 »

迦勒底

迦勒底(一譯加爾底亞,阿拉伯語:‎,Kāldān),是一個古代地區的名稱,屬巴比倫尼亞南部,即現今伊拉克南部及科威特。公元前625年至前539年期間開始有部落進入該區居住,這些部落的住民就被稱之為迦勒底人、加爾底亞人或新巴比倫人。 在《舊約聖經》中,迦勒底是新巴比倫的同義詞。大約在公元前625年,迦勒底人奪得巴比倫尼亞的王位,建立了迦勒底王朝,亦即新巴比倫王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時,帝國版圖大為擴張,勢力達至頂峰,征服猶大王國,並攻佔了耶路撒冷。.

新!!: 巴比倫尼亞和迦勒底 · 查看更多 »

阿波羅尼亞戰役

阿波羅尼亞戰役(Battle of Apollonia),是前220年塞琉古帝國安條克三世平定東方叛亂省份中一場決定性的戰役,戰場在米底西部的阿波羅尼亞附近。.

新!!: 巴比倫尼亞和阿波羅尼亞戰役 · 查看更多 »

那波尼德圓筒

那波尼德圓筒是指刻在圓筒形粘土上的楔形文字銘文,內容關於巴比倫尼亞之王那波尼德(前556年-前539年),一共有四個。 從西巴爾(Sipper)出土的那波尼德圓筒,是一部由那波尼德描述他如何修建三座神廟(哈蘭南納的聖所、西巴爾伊絲塔的聖所、以及西巴爾夏馬修(Shamash)的神廟)的文字紀錄。 從吾珥出土的那波尼德圓筒尤其值得一提,因為它提到了一個名為伯沙撒的兒子http://www.livius.org/na-nd/nabonidus/cylinder.html,而此人在但以理書中有被提及。.

新!!: 巴比倫尼亞和那波尼德圓筒 · 查看更多 »

耶稣论爱仇敌

太福音5:44 论爱仇敌为《新约》《马太福音》第五章44节,是耶稣山上宝训的一部分。耶稣指出,有些人教导民众要“恨你的仇敌”;在这节经文中,耶稣明确反对这种观点。 和合本《圣经》翻译为:.

新!!: 巴比倫尼亞和耶稣论爱仇敌 · 查看更多 »

Fate/Grand Order

《Fate/Grand Order》(中文:命運/冠位指定),簡稱《Fate/GO》、《FGO》,是TYPE-MOON推出的一款智慧手機專用的角色扮演社交网络游戏,是TYPE-MOON為紀念《Fate/stay night》十周年而進行的企劃。《Fate/Grand Order》繼承Fate系列的設定和世界觀,亦有Fate系列其他作品(如《Fate/Zero》和《Fate/EXTRA》)的角色全部登場。.

新!!: 巴比倫尼亞和Fate/Grand Order · 查看更多 »

提萨斐尼

提萨斐尼 (Tissaphernes; 古波斯語 Čiθrafarnah > 当代波斯语 Čehrfar)(前445-前395年)是一个 波斯军人和政治家。他是海达尔尼斯(Hydarnes)的孙子。.

新!!: 巴比倫尼亞和提萨斐尼 · 查看更多 »

提馬克斯

提馬克斯 ( ),可能出身小亞細亞米利都的貴族,擔任塞琉古帝國米底亞的總督,後來發動叛亂並自立為國王,最後兵敗被殺。稱王時間前162年—前160年。 提馬克斯貴族出身,是塞琉古王子安條克四世在羅馬作人質時的好友。在前175年安條克四世即位後,命他為帝國西部重要行省米底亞的總督,他的兄弟赫拉克利德斯則成為皇室的財政部長。當時米底亞受到安息王國的侵擾,提馬克斯可能花了許多時間增強當地的防禦,當時帝國的邊界可能遠至今日德黑蘭一帶。.

新!!: 巴比倫尼亞和提馬克斯 · 查看更多 »

東方亞述教會

聖使徒大公亞述東方教會(The Holy Apostolic Catholic Assyrian Church of the East)(敘利亞語: ܥܕܬܐ ܩܕܝܫܬܐ ܘܫܠܝܚܝܬܐ ܩܬܘܠܝܩܝ ܕܡܕܢܚܐ ܕܐܬܘܪ̈ܝܐ)根據牧首瑪爾·丁哈四世的說法,這個基督教教會可以追溯到塞琉西亞─泰西封座堂,據說是由聖多馬和聖馬理以及雅代所建立起來的,明示在亞戴的教訓(Doctrine of Addai)之中。這派教會有時被稱為「聶斯脫里派教會」或是「波斯教會」。 它有時候稱自己為亞述正統教會,並且有時也錯誤地被認為是東方正統派的團體。稱它為「正統」的用法不見於教會的禮文書中,亦不是在任何一封官方書信,但是後期和混淆不清的用法稱它是屬於東正教以及東方正統教會。條文「正確的信條」或者「正確的教義」在亞述語亦不見於任何團體的學術用語。在敘利亞文譯作「trisa subHa」。在印度,以敘利亞加色丁教會為人所知。東方亞述教會在西方常被人認為是聶斯脫里派教會,既使該教會將這個名稱和它當作有關係的爭議等同是誣蔑。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稱讚它作為「受難者的教會」,因為在教會的歷史曾迫害著名的殉道者。教會宣稱,其它教會沒有像敘利亞東方教會一樣曾經歷這麼多的死難。 亞述教會是原始的基督教會,曾經廣佈在巴底亞、伊拉克東部以及伊朗。它在中世紀時地理性的延伸到印度和中國,在中國稱為《景教》:在西安發現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記述景教在中國的流行情況。中國唐代首都長安,在中文和敘利亞文中描述了在7世紀及8世紀教會的活動,過了半個千禧年之後,一位中國僧侶,巴·掃馬從北京前往巴黎和羅馬去尋求與蒙古的結盟國來抵抗馬木留克,這個時期曾有一位中國主教當選牧首,名號是瑪·約伯耶和華三世。他們早在於1498年葡萄牙人到達印度之前,就派遣了東敘利亞教會的主教到聖多馬派的教會。牧首提摩太一世(727年–823年)寫到了在西藏有規模的基督教會。 敘利亞的神學奠基者是遵循安提阿傳統的塔爾索的狄奧多和摩普綏的狄奧多。亞述教會規範的基督論是由大巴拜(Babai the Great)(551年–628年)撰寫的,而且是清楚地不同於對聶斯脫里指控的二位論:他最重要的基督論著作,是著名的「結合之書」(Book of the Union),在巴拜的教導中,兩個本體(qnome)是未混合的,但是永久地聯合在同一個位格(parsopa)基督的人性。.

新!!: 巴比倫尼亞和東方亞述教會 · 查看更多 »

模拟计算机

模拟计算机,是计算机的一种形式,它使用电子的,机械的或液压的量等物理现象的不断变化的方面来模拟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反,数字计算机象征性地表示不同数量,因为它们的数值发生了变化。 由于模拟计算机不使用离散值,而是使用连续值,所以过程不能像精确等同那样可靠地重复进行,就像它们可以使用图灵机一样。 与数字信号处理不同,模拟计算机不受量化噪声的影响,但受模拟噪声的限制。 模拟计算机广泛用于当时数字计算机缺乏足够性能的科学和工业应用中。 模拟计算机可能具有非常广泛的复杂性。 计算尺和诺谟图是最简单的,而海军枪炮控制计算机和大型混合数字/模拟计算机是最复杂的。过程控制和保护继电器系统使用模拟计算来执行控制和保护功能。 数字计算的出现使得简单的模拟计算机早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就已经过时了,尽管模拟计算机仍然在某些特定应用中使用,例如飞机上的飞行计算机以及大学教学控制系统。 更复杂的应用,如合成孔径雷达,在1980年代仍然是模拟计算的领域,因为数字计算机不足以完成任务。.

新!!: 巴比倫尼亞和模拟计算机 · 查看更多 »

汉谟拉比

漢摩拉比(或譯--、漢穆拉比、哈慕拉比等;阿卡德語,演變自亞摩利語 ˤAmmurāpi (ˤAmmu「父系的親人」與 Rāpi「治療者」);阿拉伯语:),是阿摩利人的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任國王(約西元前1792年-前1750年(中年表)或前1728年-前1686年(短年表)在位)。在一連串戰爭中,他擊敗鄰國,將巴比倫的統治區域擴展至整个两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从而成為巴比倫尼亞帝國的第一任國王。儘管他的帝國掌控了整個兩河流域,他的繼承者卻無力保持他的偉業,帝國最終走向衰亡。 漢摩拉比以制定了《漢摩拉比法典》而聞名,在現代被譽為古代立法者。漢摩拉比法典是-zh-hans:信史; zh-hant:歷史時代;-的第一部成文民法典之一,刻寫於超過2.4公尺(8英尺)高、於1901年出土的石碑上,核心論點是報復主義。.

新!!: 巴比倫尼亞和汉谟拉比 · 查看更多 »

新巴比倫王國

没有描述。

新!!: 巴比倫尼亞和新巴比倫王國 · 查看更多 »

新亚述帝国

新亚述帝国是公元前900年以后,亚述第三次复兴后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国祚自公元前934年至公元前609年,在此期间,亚述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功的蚕食了巴比倫尼亞、埃及、烏拉爾圖、亚美尼亚http://www.kchanson.com/ANCDOCS/meso/obelisk.html、埃蘭,称霸近东、小亚细亚、高加索地区、北非以及东地中海,到公元前8世纪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时期,亚述帝国达到极盛。 新亚述帝国承接中亚述时期和中亚述帝国(公元前14至10世纪)。弗赖伊等学者认为新亚述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帝国。在这一时期亚拉姆语和阿卡德语成为帝国的官方语言。.

新!!: 巴比倫尼亞和新亚述帝国 · 查看更多 »

敘利亞戰爭

敘利亞戰爭是指在公元前3世紀及前1世紀,塞琉古帝國與托勒密王朝為爭奪通往埃及的數條大道之一的柯里敘利亞地區的多次戰爭。這些衝突使參與的雙方國力空虛,最終導致他們毁於羅馬和帕提亞之手。.

新!!: 巴比倫尼亞和敘利亞戰爭 · 查看更多 »

托勒密王國

托勒密王國(Πτολεμαϊκὴ βασιλεία)或稱托勒密埃及,是亞歷山大大帝逝世之後,統治埃及和周圍地區的一個希臘化王國。王國建立者為亞歷山大大帝的將領托勒密一世,他在公元前304年自立為國王並宣稱自己是埃及法老。托勒密王朝統治埃及直到公元前30年埃及女王克麗奧佩脫拉七世兵败自杀為止,歷經274年。王國疆域最鼎盛時包含埃及、昔蘭尼、安那托利亞南部、敘利亞南部和一些愛琴海島嶼,領土最南時可達努比亞。亞歷山卓是托勒密王國的首都,也是當時是希臘化世界的重要文明中心以及貿易樞紐。 埃及托勒密王朝一裔中兄妹或姊弟通婚很多。男性後裔常稱托勒密,女性的名稱常有克利奥帕特拉、贝勒尼基和阿尔西诺伊。其中最後的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是最爲後世所知的。托勒密王國因內部王室紛爭、境內埃及人叛亂、以及外國入侵等等種種原因逐漸衰弱,最終被羅馬共和國占領。但所留下的希臘化文明一直延續到埃及被穆斯林征服為止。.

新!!: 巴比倫尼亞和托勒密王國 · 查看更多 »

怒蛇

怒蛇(一作木什胡什;英语:Mušḫuššu,sirrušu,sirrush)是巴比伦城的伊絲塔城门的浅浮雕上描绘的一种生物。这些浮雕从公元前六世纪起就装饰在城墙上。怒蛇的形象是由若干种真实生物组合而成。头、颈、身躯以蛇鳞覆盖,四肢则是前足为狮足,后足为鹰足;头部生角、有冠,舌头如蛇一般分叉,颈部修长;尾巴细长,末端为蝎子尾巴的蝎针。 “Muš-ḫuššu”一詞是阿卡德语,可粗略譯作“大蛇”;根據《阿卡德語簡明辭典》(A concise dictionary of Akkadian),“Muš-ḫuššu”解作「蛇龍」(serpent-dragon);而别称“sir-ruššu”则出于早期亚述学研究者的錯誤音译。.

新!!: 巴比倫尼亞和怒蛇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巴比伦亚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