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巴格达

指数 巴格达

巴格达(بغداد,阿拉米语:ܒܓܕܐܕ),古称报达,伊拉克首都,同时它也是伊拉克巴格達省的首府,為伊拉克最大城市及經濟文化中心。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部地區,底格里斯河流過巴格達市區,而距幼發拉底河約30公里閻玉龍 《中國大百科全書》-巴格達。巴格达人口约577万,在阿拉伯世界位于开罗之后列第二位。在历史上,巴格达曾是伊斯兰文明的政治、宗教、經濟、商業、學術、交通中心。巴格达也是一座多民族多教派的城市。巴格达在2003年美軍佔領伊拉克之前,有大量信仰基督教的亚述人(其中以信奉东方礼天主教的居多)居住,但近几年来巴格达的多座著名教堂屡次遭到破坏以及其他原因使亚述人纷纷离开巴格达,迁往伊拉克北部或邻国甚至西方国家。现在在巴格达原本就是少数民族的亚述人已经所剩无几了。.

744 关系: A-10雷霆二式攻擊機AcademiADE 651加里波利之战加色丁禮天主教巴格達總教區加色丁禮天主教巴比倫宗主教區加色丁禮天主教會加色丁禮天主教摩蘇爾總教區努里·马利基努里·赛义德ATA航空 (伊朗)城市城市列表 (按经度)基什基督教传播年表埃什南纳历史上的城市规模历史性火灾列表健康全書十字軍東征十二伊玛目列表卡塔尔航空航点卡姆航空卡尔巴拉战役卡爾巴拉卡济米耶清真寺卡拉·優素福印度航空航点南方丝绸之路卓越新聞獎反美反恐战争古兰经只罕帖木儿叶海亚·伊本·哈立德叙利亚航空各國首都機場列表各国第一大和第二大城市列表各国首都列表各国首都海拔列表塞尔萨尔湖塞尔柱 (姓名)塞尔柱帝国塞尔柱突厥人塞浦路斯航空塔基丁·纳卜哈尼塔吉塔尔塔尔湖事件塔希爾王朝塔乞失...塔荷蕾塔里克·哈希米大博弈大卫·马绍尔大卫·沙逊大屠杀列表大伊朗大马士革大雄的天方夜譚大東亞縱貫鐵道大洪水天方夜譚 (動畫)外来语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历史奥斯曼帝国苏丹列表奧地利航空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傳遞列表奧斯曼-薩非戰爭 (1532年-1555年)奧斯曼-薩非戰爭 (1603年-1618年)奧斯曼帝國的滯止奧斯曼伊拉克姬蔓·芭奴娜齊克·阿爾-馬萊卡婆羅摩笈多孟斐斯航空安巴爾衝突安东尼·葛若弗斯安薩里安東尼·夏迪德宋朝尼姆爾·尼姆爾尼亚齐·米兹里尼克·贝尔格屏障特種部隊屠杀山本美香巨型都市巴士拉巴孛巴哈伊律法巴哈伊信仰巴哈伊信仰历史巴哈伊信仰年表巴哈伊信仰的朝圣巴哈欧拉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駐外機構列表巴爾斯罕巴迪 (巴哈伊)巴赫里王朝巴雷特槍械公司巴林國家足球隊巴林航空巴格達中央車站巴格達國際機場巴格達空軍體育會巴格達省巴格達鐵路巴格達迪亞電視台巴格達電池巴格达塔巴格达中央监狱巴格达地毯巴格达圆城巴格达殉教者纪念碑巴比伦巴比伦大炮巴比倫之獅坦克巴比倫省巴比倫行動巴拉德上海公共租界帝国列表丝绸之路两伊战争中古伊斯蘭天文學中外交通史地名中东中世紀哲學中世纪中世纪前期中国国际航空航点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機構列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旅行證中華民國與伊拉克關係中部公約組織中途島號航空母艦中東最大都會區列表中東戰場东学西渐希安希腊火东方快车谋杀案 (1974年电影)希拉 (伊拉克)七谷经布里迪王朝布拉柴维尔丘拜尼王朝世界城市凝聚区世界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列表世界史年表 (20世纪-现在)世界貿易中心列表世界歷史世界歷史都市聯盟帖木儿帖木儿帝国帕斯卡爾·科斯特一千零一夜平壤乌尔乔治·魏格润亚足联冠军联赛亚洲国家和地区列表亞美尼亞駐外機構列表亞洲運動會火炬接力列表亞洲舉重錦標賽亞戴二世·喬治庫爾德斯坦庫特 (伊拉克)人民動員库尔德历史库尔德斯坦民主党库费底格里斯河伊利亚斯·大卫·沙逊伊哈卜·谢里夫伊兰·拉蒙伊兒汗國伊本·图马特伊本·穆格莱伊本·白图泰伊本·艾西尔伊本·易斯哈格伊朗航空航點伊斯坎德里耶伊斯哈吉伊斯兰国伊斯兰国 (政权形式)伊斯兰国相关事件年表伊斯兰达瓦党伊斯兰文化伊斯兰教伊斯蘭學校伊斯蘭建築伊斯蘭黃金時代伊斯梅利亚伊施嫩納法典伊扎布特伊扎特·易卜拉欣·杜里伊拉克伊拉克城市列表伊拉克历史伊拉克复兴党政权伊拉克奧林匹克委員會伊拉克宗教伊拉克临时政府伊拉克之子伊拉克库尔德斯坦伊拉克國家博物館伊拉克國家男子足球隊伊拉克内战伊拉克军事伊拉克內戰 (2014年至今)伊拉克共产党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伊拉克国民议会伊拉克王國伊拉克第納爾伊拉克特種作戰部隊伊拉克行政區劃伊拉克足球超级联赛伊拉克麦粒汞中毒事件伊拉克航空伊拉克银行伊拉克通讯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旅游业企業號航空母艦 (CVN-65)伏尔加保加利亚张召忠弹道导弹异域志开罗使徒統緒使命召唤:高级战争彌賽亞侣行德國駐外機構列表德国驻外大使列表德黑兰德意志帝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际航空俄罗斯历史俄羅斯駐外機構列表土庫曼人土衛二表面特徵列表土耳其历史土耳其駐外機構列表土耳其航空航點地理大发现地理学圖茲胡爾馬圖圖格里爾三世北宋北歐航空航點國家圖書館列表利比亚历史别儿哥列王紀 (伊朗)切膚之歌嘉道理家族喜克索斯人喉音R喀土穆傑馬爾帕夏哈同哈同遗产案哈姆达尼耶村事件哈姆扎·侯赛因·杰布尔哈伦·拉希德哈瓦尔·穆罕默德哈特拉哈迪塞哈迪·阿拉维哈迪计划哈拉卜贾凤凰气象站全球城市人口排名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全球首都人口排名公共卫生公民民主联盟元朝光學史克斯汀·鄧斯特前21世纪副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国家列表 (按洲排列)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机场代码 (B)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机场代码 (S)国际航空株式会社图儿干合敦图赫里勒·贝格皇家約旦航空皇家约旦航空航点石油石油输出国组织王曾善灵曦堂神奇樹屋祖拉体育俱乐部科尔玛·冯·德·戈尔茨穆塔瓦基勒穆塔瓦基勒三世穆太奈比穆太奈比街穆克塔达·萨德尔穆罕默德·塔基·贾瓦德穆罕默德·伊本·贾里尔·塔巴里穆罕默德·赛义德·萨哈夫穆罕默德·摩萨台穆萨·卡齐姆穆阿台迪德穆阿迈尔·卡扎菲之死穆斯台绥木穆斯坦綏爾二世穆斯林歷史學家列表穆斯托伐·巴爾札尼穆拉德四世穆拉比特王朝突厥语大词典突伦王朝童軍活動的爭議與衝突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戰地中海、中東及非洲戰場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前年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列表笃信经米德哈特帕夏米格-23战斗机米格达迪耶米歇尔·阿弗拉克精神病学納杰夫索羅門群島公民簽證要求約翰·索爾斯約瑟·德懷爾綠區 (巴格達)維基解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约翰·柏纽尔,第二代刚克利顿男爵纳西尔丁·图西纳西里耶维吾尔族绿区 (电影)罗迦陵罗林森美國駐外機構列表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美國陸軍第173空降戰鬥旅美國陸軍第8憲兵旅美军占领伊拉克美军占领伊拉克后的伊拉克人权美国驻华大使馆美索不達米亞託管地美索不达米亚羅爾德·達爾羅斯人的裡海遠征翻譯運動烏姆·庫勒蘇姆烏尊哈桑爱德华·克伦宁終極動員令:將軍瑞典历史瑞典駐外機構列表瓦西特省男爵酒店电池無名塚焦油煤油燈特拉比松帝国独修者若望教堂登哈一世白羊王朝白益王朝白薩西里白葛達百科详编DHL貨機巴格達遇襲事件隐言经芬蘭航空航點花剌子模花剌子模王朝花拉子米隔离墙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 (778年)莫扎法爾王朝莉姆·阿里王妃聶斯脫里派教會聖座駐外機構列表達烏德帕夏 (巴格達)联盟驻伊拉克临时管理当局運輸史萨德尔城萨玛沃萨非王朝萨达姆·侯赛因萨阿敦·哈马迪萨推尔·胡苏里萨拉丁非裔伊拉克人面条顏重慶飛航情報區西亚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西使記西班牙世界遗产列表西辽馬立克 (比哈爾)馬贊·德納馬赫穆迪亞首要型都市马可·波罗马哈茂德·塞夫凯特帕夏马立克沙一世马苏第马木留克謝雅琳记数系统诸蕃志谢尔科·比卡斯谢赫·大哈散王公谢赫·乌畏思鲍里斯·约翰逊費薩爾二世 (伊拉克)鳳凰城 (亞利桑那州)贝勒 (汉学家)贝鲁特贾法尔·阿斯卡里超時空遊俠路易九世 (法兰西)麥加麥哲倫雲麻合马麻赫穆德·喀什噶里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黎巴嫩國家足球隊軸心國瓜分世界的計劃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伊拉克宗主教代牧區黑羊王朝黑衛士兵團黑水公司巴格達槍擊案軒轅劍參 雲和山的彼端轮 (板球)达娜·侯赛因·阿卜杜勒-拉扎克达鲁花赤迪亞拉省迪瓦尼耶近東問題茱麗葉·畢諾許茜·潔·格瑞郁建兴 (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专家)胡黛·莎里·马哈迪·阿马希郭侃舍赫拉查达航海家辛巴达阿博都巴哈阿卜杜塞拉姆·阿里夫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阿卜杜勒-侯賽因·米爾扎·法爾曼法爾馬阿卜杜拉·帕什尤阿卜杜拉赫曼·阿里夫阿卜杜拉赫曼三世阿富汗伊斯蘭教阿富汗駐外機構列表阿尼 (土耳其)阿尔伯特·大卫·沙逊阿尔马农环形山阿尔贝拉阿布·加法尔·阿卜杜拉·曼苏尔·本·穆罕默德阿布·努瓦斯阿布·塔马姆阿布·尼達爾阿布·哈尼法阿布·哈尼法清真寺阿布·穆萨布·扎卡维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马蒙·本·哈伦阿布杜勒·伊拉阿什肯納茲猶太人阿爾米斯阿爾斯通阿音札鲁特战役阿联酋航空航点阿馬西亞和約阿迪勒·阿卜杜勒-迈赫迪阿薩姆邦伊斯蘭教阿里·哈桑·马吉德阿里·阿德南阿斯卡里清真寺阿拔斯王朝阿拉丁阿拉乌丁·摩诃末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伊拉克地区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之春阿拉伯式花紋阿拉伯国家联盟阿拉伯球會錦標賽阿拉伯聯盟大城市列表阿拉伯联邦阿拉伯語變體蘇格蘭航空阅兵薩哈·哈帝薩非 (波斯)薩邁拉薩邁拉大清真寺薩曼王朝開放街圖闾丘露薇鑽石行動蒋晓峰蒙古帝国蒙古征服花剌子模蒙古征戰蒙古國家列表蒙古突袭巴勒斯坦蒙哥自由电视台自衛隊伊拉克復興支援群里兹万花园 (巴格达)里兹万节金鮮一金賢姬長井健司长安艾亞爾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艾爾索達體育會艾莎·格達費苏莱曼尼耶清真寺苏莱曼一世 (奥斯曼帝国)英國2009年5月英國2009年8月英國2011年5月英國伊拉克戰爭英國駐外機構列表鋼鐵酋長雅巴拉哈三世速来蛮造纸厂造纸术耶路撒冷王國F-117夜鷹戰鬥攻擊機F-16戰隼戰鬥機M1艾布蘭主力戰車M777榴彈砲NBC新聞柏柏尔人恐怖活动恰姆恰馬勒提克里特東方亞述教會東方亞述教會牧首列表杜尔·库里加尔祖杜贾尔杀戮一代格鲁吉亚独立日梅尔夫死刑殘存國家水均益汽车炸弹汉志王国汉志铁路河川炮舰沙希德·哈希米内贾德国际机场沙地阿拉伯航空沙地阿拉伯航空航點沙特阿拉伯统一沙逊家族波焦·布拉喬利尼波斯人波斯御道泰國南部動亂泰国国际航空航点泰西封法德尔·伊本·萨赫尔法國駐外機構列表法国航空航点法拉比洪格黑兰漢莎航空181號班機劫機事件潘基文朝聖木撒按人口排列的世界城市列表有线电视新闻网望遠鏡、天文台和觀測技術年表易卜拉欣·哈希姆易卜拉欣·贾法里昆塔·哈吉流星3型飛彈海上丝绸之路海德尔·努扎德海德尔·阿巴迪海灣航空海灣航空航點海湾战争斯派克軍營屠殺斯涅尔定律新巴比倫王國新元史日本駐外機構列表旭烈兀旭烈兀西征旋轉餐廳摩苏尔摩洛哥历史感謝您為國效力敏達哈·扎伊迪扎伊納布·薩勒比托卡比皇宮托尼·布莱尔扑克牌通缉令拿那克拜巴尔一世拜伊吉拜住 (伊儿汗国)拜拉祖里拆彈部隊拉希德街拉班·扫马拉馬迪怯的不花总统府景教智慧之家1055年12月30日1410年1468年1933年8月21日日食1960年1986年亚洲运动会1986年亞洲球會錦標賽1988–89年亞洲球會錦標賽1990–91年亞洲球會錦標賽1993年1993年世界貿易中心爆炸案1998–99年亞洲球會錦標賽2003年11月2003年12月2003年2月15日全球反戰行動2003年3月2003年4月2003年6月2003年7月2004年12月2004年1月2004年2月2005年10月2005年11月2005年1月2005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2005年4月2005年5月2005年6月2005年8月2005年9月2005年英國皇家空軍C-130運輸機擊落事件2006年10月2006年11月2006年3月2006年4月2006年5月2006年6月2006年7月2006年8月2006年9月2006年亚洲运动会2007年1月2007年3月2007年5月2007年6月2007年7月2008年2月2008年3月2009年10月2009年12月2009年1月2009年4月2009年4月23日伊拉克自杀式袭击2009年6月2009年8月2010年11月2010年3月3日巴古拜爆炸事件2010年4月2010年8月2011年12月2011年12月22日巴格达连环爆炸案2013年2013年10月2013年11月2013年12月2013年4月伊拉克炸彈攻擊2013年5月2013年6月2013年7月2013年8月2013年9月2014年5月2014年6月2014年伊拉克北部內戰2015年2015年2月2015年8月2015年8月巴格達汽車炸彈爆炸事件2015年卡利斯鎮越獄事件2016年2016年1月2016年1月伊拉克連環恐怖襲擊2016年5月2016年7月2016年7月巴格达恐怖袭击事件2016年伊斯坎德里耶炸弹袭击2017年2017年5月2018年伊拉克議會選舉2712月10日2月13日4月21日4月30日4月9日6月27日760年代762年7月16日813年828年840年代841年866年88號特遣部隊8月31日9月10日9月14日9月16日 扩展索引 (694 更多) »

A-10雷霆二式攻擊機

A-10雷霆Ⅱ(英文:Thunderbolt II)是美國費爾柴德公司生產的一種單座雙引擎攻擊機,負責提供對地面部隊的密接支援任務,包括攻擊敵方戰車、武裝車輛、砲兵陣地及重要地面目標等。此外也有一部分負責提供前進空中管制,導引其他攻擊機對地面目標進行攻擊,這些戰機被編號為OA-10。其官方名稱來自於二戰時密接支援上有出色表現的P-47雷霆式戰鬥機,但相對於雷霆這個名稱而言,更常被美軍暱稱為“疣豬”(Warthog)或簡稱“豬”(Hog)。.

新!!: 巴格达和A-10雷霆二式攻擊機 · 查看更多 »

Academi

Academi, 原稱:黑水国际(Blackwater Worldwide)、Xe Services LLC、美國黑水(Blackwater USA),是一家私人軍事、安全顧問公司。由Erik Prince與Al Clark於1997年創立,公司總部位於美國的維珍尼亞州。 公司成立時只有6個人,911事件後,業務突飛猛進,從2002年到2005年,營業額增長了600倍。該公司在推廣市場時自稱是「全球最全面的專業軍事、執法、安全、維持和平與穩定行動的公司」。它是美國在伊拉克與阿富汗的主要軍事任務承包商(Military Contractor),負責建立與訓練伊拉克新陸軍、警察。美國黑水公司在虐囚門事件中所扮演的幕後角色曝光後,它的業務與營運方式就成為輿論爭議與指責的焦點,黑水国际因一連串違規事件,在2009年1月被停止在伊拉克運作的牌照,之前的合約執行至2009年9月為止。.

新!!: 巴格达和Academi · 查看更多 »

ADE 651

ADE 651為英國ATSC公司用单价20美元的高尔夫球寻找器改装成的假。ATSC公司聲稱該設備能夠有效並且準確地在檢測出爆裂物、毒品、象牙和其他指定物質的存在與位置,实际上并无效果。該設備已經銷售給包括伊拉克和阿富汗等20個國家,其中平均每臺60,000美元,其中伊拉克政府表示其花費了5,200萬英鎊(大約8,500萬美元)購買了這一設備。2010年1月英國政府禁止設備出口,並且以詐欺罪罪名拘禁了ATSC公司的執行官;2010年6月時,英國警方擴大範圍突擊搜查了其他幾家關聯公司。2013年3月5日ATSC公司正式解散,而涉嫌販售無法實際作用之設備的詹姆斯·麥科米克(James McCormick)則被倫敦老貝利街判處共計3項詐欺罪。由於設備已經廣泛在伊拉克和巴基斯坦軍事部隊中投入使用,這使得ADE 651的詐欺事件演變成一項重要的國際爭議。另外在泰國與墨西哥也廣泛使用的與,也在ADE 651詐欺事件爆發後要求對設備重新進行審查。.

新!!: 巴格达和ADE 651 · 查看更多 »

加里波利之战

加里波利之战(英文:Battle of Gallipoli),又称达达尼尔战役(Dardanelles Campaign),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加里波利(Gelibolu)半岛的一场战役。它始于一个英国法国联盟的海军行动,目的是强行闯入达达尼尔海峡,打通博斯普鲁斯海峡,然后占领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在土耳其此战称为恰纳卡莱之战(土耳其语:Çanakkale Savaşlari)。 在此次登陆战中,协约国方面先后有50万士兵远渡重洋来到加里波利半岛。近11个月的战斗后,约71,985死亡,96,937受伤。这场战役是一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至当时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设澳新军团节纪念4月25日登陆日期。.

新!!: 巴格达和加里波利之战 · 查看更多 »

加色丁禮天主教巴格達總教區

加色丁禮天主巴格達總教區(Archieparchia Babylonensis Chaldaeorum)是伊拉克一個東儀天主教(加色丁禮)總教區,教座位首都巴格達。是伊拉克兩個加色丁禮都主教區之一。 總教區成立於1830年7月5日。2007年有十八個堂區、廿六名司鐸,135,000位教友。現任教區總主教為路易斯·拉菲爾一世·薩科。 B Category:巴格达基督教 Category:加色丁禮天主教教區.

新!!: 巴格达和加色丁禮天主教巴格達總教區 · 查看更多 »

加色丁禮天主教巴比倫宗主教區

加色丁禮天主教巴比倫宗主教區(Patriarchatus Babylonensis Chaldaeorum)是伊拉克一個東儀天主教(加色丁禮)宗主教區。 宗主教區成立於1553年4月20日,當時東方亞述教會的巴比倫牧首西默盎八世·若望·蘇拉卡與羅馬教宗共融,加色丁禮天主教會於焉成立。 雖然宗主教區名義上位於巴比倫,但座堂及宗主教府實際位於首都巴格達。現任宗主教為路易斯·拉菲爾一世·薩科準樞機,下轄耶路撒冷和約旦兩個直轄區。 Category:天主教宗主教區 Category:巴格达基督教 B Category:加色丁禮天主教教區.

新!!: 巴格达和加色丁禮天主教巴比倫宗主教區 · 查看更多 »

加色丁禮天主教會

加色丁禮天主教會(Chaldean Catholic Church;Chaldaeorum ecclesiam catholicam;ܥܕܬܐ ܟܠܕܝܬܐ ܩܬܘܠܝܩܝܬܐ ʿītha kaldetha qāthuliqetha)是罗马天主教会的一部分,為加色丁或東敘利亞禮拜儀式傳統的一個分支,是東儀天主教會的22個成員之一。該教會是完全與罗马教宗共融的,直屬羅馬教廷。現任加色丁禮天主教巴比倫宗主教為路易斯·拉菲爾一世·薩科。.

新!!: 巴格达和加色丁禮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加色丁禮天主教摩蘇爾總教區

加色丁禮天主教摩蘇爾總教區(Archieparchia Mausiliensis Chaldaeorum)是伊拉克一個東儀天主教總教區(加色丁禮),直屬聖座。 1830年加色丁禮宗主教設教座於摩蘇爾。1960年遷至巴格達,摩蘇爾降為教區。1967年2月14日升為總教區。2009年有教友16,815人,下轄十三個堂區、十四名司鐸。現任教區總主教為埃米爾·諾納。.

新!!: 巴格达和加色丁禮天主教摩蘇爾總教區 · 查看更多 »

努里·马利基

努里·卡迈勒·马利基(阿拉伯语:,),前伊拉克总理。2006年4月26日马利基将他在流亡时期用的名字“贾瓦德·马利基”,恢复为原名“努里·马利基”。.

新!!: 巴格达和努里·马利基 · 查看更多 »

努里·赛义德

努里·赛义德()是一位伊拉克英国托管时期和王国时期的政治家,他在伊拉克内阁中任多种重要职务,包括出任首相14次。从他1930年首次被英国殖民政府授命为首相开始,努里·赛义德是伊拉克王国时期的一名重要政治人物。在他的不同职务任期内他参与了一些现代伊拉克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决定。在他的第一次任期内他签署了1930年的英伊条约。在这个条约里伊拉克在其独立过程中向英国授予无限制的在伊拉克驻扎和通过伊拉克运输军队的权利。这个条约还给予英国控制伊拉克石油工业的权利。名义上这个条约限制了英国就伊拉克内务的影响,但是条件是伊拉克的内务政策与英国的经济和军事利益不冲突。这份条约名义上导致了1932年英国托管的结束和伊拉克独立。努里始终支持英国继续在伊拉克起一个重要角色。 努里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有许多敌人,他两次在政变后逃离伊拉克。1958年伊拉克王朝被推翻时他是一个被国民非常憎恨的人物。他被看作是完全投靠英国,他未能根据国内变化了的情况改变政府的政策。伊拉克国民贫困,社会不公正,而努里是一个不但不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还镇压抗议、维护高层阶层的利益的政府的代表人。1958年7月15日,在革命爆发一日后他试图化妆为妇女出逃,但是被捕和被杀。.

新!!: 巴格达和努里·赛义德 · 查看更多 »

ATA航空 (伊朗)

ATA航空 (هواپیمایی آتا,IATA代码:I3;ICAO代码:TBZ,呼号:ATALAR)是一家枢纽机场设在大不里士的的伊朗航空公司。ATA航空运营国内和去玩其他中东地区国家和欧洲的国际航班。.

新!!: 巴格达和ATA航空 (伊朗) · 查看更多 »

城市

城、市、都、城市或都市是為人口较為稠密、工商業較為發達的地区,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等機能分區,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城市中有楼房、街道和公園等基礎建設。 一般而言城市會有較完善的公共卫生設備、公用事業、土地規劃、住宅及運輸系統。密集的開發方便人們的互動,也便於商業活動的進行。大都市一般會有對應的郊區及卧城。大都市一般也都有其市区,許多人住在郊區,每天通勤到市区上班。若一個城市已擴展到其他都市接壤,此一區域就會形成集合城市。.

新!!: 巴格达和城市 · 查看更多 »

城市列表 (按经度)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城市列表 (按经度) · 查看更多 »

基什

基什(苏美尔语: Kiš,楔形文字: ,阿卡德语:kiššatu,Kish)是古代苏美尔城邦。位于今伊拉克中部的乌哈亚米尔遗址(Tell al-Uhaymir)附近,距巴比伦遗址东12公里,巴格达以南80公里。.

新!!: 巴格达和基什 · 查看更多 »

基督教传播年表

初期的日期只是“大约”.

新!!: 巴格达和基督教传播年表 · 查看更多 »

埃什南纳

埃什南纳(Eshnunna),伊拉克古城,即今泰勒艾斯迈尔,位于今伊拉克中部迪亚拉河谷。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发掘发现。约公元前3000年即有人定居。此后不断扩大。于乌尔第三王朝时为地方长官驻地,乌尔第三王朝结束后独立。后为巴比伦第一王朝国王汉穆拉比征服。在巴格达阿布哈尔迈勒丘发现的《伊施嫩納法典》时间早于《汉穆拉比法典》。.

新!!: 巴格达和埃什南纳 · 查看更多 »

历史上的城市规模

历史上一些著名城市在不同时期的估算人口数量。.

新!!: 巴格达和历史上的城市规模 · 查看更多 »

历史性火灾列表

该列表主要包含被人类所记载的、对人类破坏较为严重的火灾,许多规模庞大的森林大火都没有包含在内。.

新!!: 巴格达和历史性火灾列表 · 查看更多 »

健康全書

《健康全书》(Tacuinum sanitatis)是一部歐洲中世紀健康手冊,根據11世纪巴格达医生伊本·巴特兰 (Ibn Buṭlān)的著作《保持健康》(تقويم الصحة,Taqwim al-Sihhah)編寫而成。書籍以拉丁文寫成,圖文並茂,插图位于页面上方,描绘有动物、植物、矿物、器具等,或为水彩画,或为手绘。.

新!!: 巴格达和健康全書 · 查看更多 »

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Cruciata;伊斯兰世界稱為法蘭克人入侵;1096年-1291年)。這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的戰役,由西欧的封建領主和骑士对他們認為是異教徒的国家(地中海东岸)发动了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战争。十字軍東征最初參與成員,例如:騎士、商人、農民,多數是自願的,受拜占庭帝國之邀,參與奪回聖地戰爭。這些十字軍也非拜占庭帝國主力部隊。东正教徒也参加了其中几次十字军。 参加这场战争的士兵配有十字标志,因此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主要是罗马天主教势力对穆斯林統治的西亞地区作佔領并建了一些基督教国家,因而也被形象的比喻为“十字架反对弓月”;但也涉及对“基督教异端”、其他异教徒和对其他天主教会及封建领主的“敌对势力”的征服,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将矛头指向了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 天主教徒相信,十字军的最初目的是收复被穆斯林统治的圣地耶路撒冷。当塞尔柱土耳其的穆斯林與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国在安纳托利亚对戰並取得军事胜利後,十字军的战役为响应拜占廷的求助而被点燃了。旷日持久的战役断断续续在黎凡特地区展开,战争中敌友双方界线不完全是按宗教划定,例如第五次东征时基督徒们与罗姆苏丹国结盟。十字军雖然以捍衛宗教、解放聖地為口號,但實際上是以政治、社會與經濟等目的為主,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劫掠,参加东征的各个集团都有自己的目的,甚至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劫掠了天主教兄弟東正教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所以,美国学者朱迪斯·M·本内特在他的著作《欧洲中世纪史》裏写道,「十字军远征聚合了当时的三大时代热潮:宗教、战争和贪慾」。 到1291年,基督教世界在叙利亚海岸最后一个桥头堡——阿卡被攻陷,十字军国家的命运告终。十字军东征對西方基督教世界造成了深远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影响,其中有些痕跡至今尚存。.

新!!: 巴格达和十字軍東征 · 查看更多 »

十二伊玛目列表

十二伊玛目是伊斯兰教什叶派主流派别十二伊玛目派尊奉的十二位伊玛目,十二伊玛目派认为他们是伊斯兰教创始人、先知穆罕默德(穆圣)的精神和政治继承人。根据十二伊玛目派神学,穆罕默德的继承人是一位纯洁的贵人,他不但要公正地治理穆斯林共同体,还能理解和解释神圣的法律,并领会其隐义。穆圣和伊玛目们的言行是穆斯林共同体所有成员的指引和仿效的典范,因此,伊玛目必须是无谬和免罪的、并且由安拉(真主)通过降示给穆圣的神谕(نص)亲自选定的人。十二伊玛目派穆斯林相信穆圣在十二继承人圣训中就已经预言了十二伊玛目的出现。 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派和伊斯玛仪派两大分支都认为神智()是穆圣和伊玛目们灵魂的源泉,并给予他们深奥的知识即智慧(),而他们所遭受的磨难是真主对他们信徒的一种恩典。尽管伊玛目并不接受真主的启示(),但他与真主的关系密切,他通过神的引导来引导民众。他也受藏在他身上的秘密典籍如《贾米亚》()和《贾夫尔》()的引导。对于真主神圣的指引的信仰是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派和伊斯玛仪派两大分支的基本信念,它基于以下的学说,即真主是不会离开世人,让他们没有神圣的指引的。 根据十二伊玛目派的说法,总会有一位时代的伊玛目,他是由真主任命的、在穆斯林共同体中所有信仰和法律事务的权威。在十二伊玛目派看来,穆圣的堂弟暨女婿阿里·本·阿比·塔利卜是这一系列的第一任伊玛目,他是穆圣合法的继承人,而他的继任者则是他与穆圣之女法蒂玛的男性后裔们。除了第三任伊玛目侯赛因·本·阿里·本·阿比·塔利卜是第二任伊玛目哈桑·本·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的弟弟外,每一任伊玛目都是前一任伊玛目的儿子。第十二任、也是最后一任伊玛目是穆罕默德·马赫迪·蒙塔扎尔,十二伊玛目派相信他至今依然在世,只不过隐遁起来,直到世界末日他会复临人间,将公正带给世界。.

新!!: 巴格达和十二伊玛目列表 · 查看更多 »

卡塔尔航空航点

卡塔尔航空通航城市,包含卡塔尔航空在全球范围内开通航线155個目的地(結至2017年12月)之詳細的国家、城市和机场名称,清单如下。 未公佈開航日期航點有:.

新!!: 巴格达和卡塔尔航空航点 · 查看更多 »

卡姆航空

卡姆航空(کام ایر) 是一家总部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航空公司。主要运营阿富汗国内的定期客运航班以及部分区域性国际航班业务。喀布尔的哈米德·卡尔扎伊国际机场是其枢纽机场。公司代表色为橙色,飞行常客奖励计划被称为“行橙奖励”(Go Orange)。.

新!!: 巴格达和卡姆航空 · 查看更多 »

卡尔巴拉战役

卡尔巴拉战役(Battle of Karbala),公元680年10月10日发生于巴格达西南的卡巴拉,穆罕默德的外孙、什叶派领袖侯赛因·本·阿里率领自己的支持者对抗前来镇压的倭马亚王朝叶齐德一世的大军。最终前者全军覆没,阿里阵亡。.

新!!: 巴格达和卡尔巴拉战役 · 查看更多 »

卡爾巴拉

卡爾巴拉(كربلاء)是伊拉克的城市,位於首都巴格達西南100公里,座標,是卡爾巴拉省的首府,2003年人口572,300,是什葉派的聖城之一,地位僅在麥加、麥地那和納傑夫之後。卡爾巴拉是伊拉克最富有的城市之一,經濟收入來自朝覲的遊客和農產品,城市劃分為宗教中心的舊城區和住宅區的新城區,城內有超過100所清真寺和23間宗教學校。.

新!!: 巴格达和卡爾巴拉 · 查看更多 »

卡济米耶清真寺

卡济米耶清真寺或卡济迈因清真寺,全称为伊玛目穆萨·卡齐姆与穆罕默德·贾瓦德圣陵(),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卡济米耶区,是一座由清真寺和陵墓组成的宏伟建筑群。伊斯兰教什叶派主流派别十二伊玛目派尊奉的第七位伊玛目穆萨·卡齐姆和第九位伊玛目穆罕默德·塔基·贾瓦德即安葬于此,从而使该寺成为什叶派圣寺。一些著名的历史学家如谢赫穆菲德和纳西尔丁·图西也安葬于此。紧邻该寺的还有两座较小的陵墓,分别安葬着编译《辞章之道》的两兄弟谢赫拉迪和谢赫穆尔塔达。.

新!!: 巴格达和卡济米耶清真寺 · 查看更多 »

卡拉·優素福

卡拉·優素福(Qara Yusuf)是黑羊王朝的统治者。他的统治时间是从约1388年至1420年,其中从1400年至1405年他的统治被帖木兒帝國中断。.

新!!: 巴格达和卡拉·優素福 · 查看更多 »

印度航空航点

以下为印度航空的定期航点列表。截至2015年11月,印度航空拥有83个航点,其中国内航点50个,国际航点33个。 本列表不包括印度航空快运所经营的航点,以及代码共享航点。.

新!!: 巴格达和印度航空航点 · 查看更多 »

南方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古称蜀身毒道,也称交广印度两道是一条经交州、广州,通西域、印度,远至巴格达的中外丝绸贸易孔道道。其总长有大約2000公里,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包括陆道和海道,主要出口商品为丝绸。.

新!!: 巴格达和南方丝绸之路 · 查看更多 »

卓越新聞獎

卓越新聞獎,簡稱卓新獎,是台灣民間機構「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設立的獎項,創立於2002年,頒發給年度內表現優異平面媒體、廣播及電視的新聞從業人員。.

新!!: 巴格达和卓越新聞獎 · 查看更多 »

反美

反美是指对美国政府、人民或者其生活方式或美国的政策的抱持強烈反感甚至作出武力報復。仅仅对美国的政策或者上述任何单一的一个原因并不能称为反美主义,衹是一種反美情緒。只有当个人或团体将这些因素看成是普遍到已经影响其本身的价值观时才称为反美主義,而作出武力報復的更多演變成反美戰爭。 反美主义包含了很多内容,例如政治(反帝国主义),经济(反资本主义),宗教(反基督教或反世俗主义),文化(反好莱坞電影文化霸权)或者道德(反西方的价值观)。不论是美国人还是非美国人都有可能有反美主义倾向。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反美主义大多数是对大美國主義、美国文化、經濟等各方面「帝国主义」、「霸權主義」的不满。.

新!!: 巴格达和反美 · 查看更多 »

反恐战争

反恐战争(英文:War on Terror)是美国及其盟友用来称呼一场进行中的、以“消灭国际恐怖主义”为目标的全球性战争,起因于九一一事件。 反恐战争的现阶段目标包括:阻止那些被美国认定为恐怖组织的团体(其中大部分是像蓋達組織、塔利班等伊斯兰极端军事组织)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恐怖袭击;為传播“自由与民主”且终结那些支持恐怖主义的流氓國家与失败國家”的現有政权。反恐战争中的首次军事行动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織在2003年10月进行的代号“积极奋进”的海军演习,旨在阻止恐怖分子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此外另一個標誌是推翻为奧薩瑪·賓·拉登提供庇护的塔利班所進行的阿富汗戰爭。 反恐战争是由美國總統小布希、歐盟及其他盟国的支持下发动的。反恐战争包括多种手段,如外交手段、经济制裁、加强国土安全及与其他国家开展安全合作等。.

新!!: 巴格达和反恐战争 · 查看更多 »

古兰经

《古蘭經》(,,字面上解作「誦讀」)是伊斯蘭教的最重要的經典,又稱《--》。穆斯林相信《古蘭經》是真主阿拉的啟示,它被廣泛認為是最優秀的阿拉伯語書寫文學作品,《古蘭經》的篇章被稱為蘇拉,節句則被稱為阿亞。 穆斯林相信《古蘭經》的內容是真主透過天使加百列(賈布里勒)口頭傳授給先知穆罕默德,始自公元609年,直至穆罕默德在632年逝世為止,歷時23年。穆斯林認為《古蘭經》是輔助穆罕默德奉行使命的奇跡,證明他的先知身份,而他亦是自亞當以來最後一位接收啟示的先知。 根據傳統的說法,穆罕默德的多位同伴充當抄寫員,負責把真主的啟示記錄下來。這些同伴在穆罕默德逝世後不久根據這些記錄及他們的記憶進行編撰整理。由於出現各種不同的版本,哈里發奧斯曼於是制訂了一個被稱為「奧斯曼本」的範本,一般都被認為是當今《古蘭經》的原型。不過,鑑於《古蘭經》有不同的讀法,大部分讀法相互之間有細微的差異,而有些讀法則與其他的讀法有頗大的差異,加上早期的阿拉伯文本根本就無法發音,故此奧斯曼本與當今的《古蘭經》及當初穆罕默德所得的啟示之間的關聯性仍然不明確。 《古蘭經》的內容與猶太教及基督教經典記載的主要故事有相似之處,但有些只是概括論述,有些則加以引申詳述,有時會提供額外的資料及對事件加以解讀。《古蘭經》把自身定位為一部指導性的典籍,很少詳盡地記載具體的歷史事件,而是經常強調事件當中的道德價值觀念,而不是本身的故事性。《古蘭經》及聖訓都是制訂伊斯蘭教法的依據。在禮拜期間只能以阿拉伯語誦讀古蘭經。 能夠背誦整部古蘭經的人被稱為哈菲茲,有些穆斯林用朗誦的方式閱讀古蘭經的經文,這種方式被稱為泰吉威德。在賴買丹月,穆斯林按照慣例在泰拉威禮拜誦讀整部古蘭經。大部分穆斯林在理解經文意義的時候會用上塔夫細爾(《古蘭經》的注釋)。.

新!!: 巴格达和古兰经 · 查看更多 »

只罕帖木儿

只罕帖木儿(Jahan Temur),蒙古人,海合都之孙,伊兒汗國末期札剌亦儿王朝谢赫·大哈散王公拥立的傀儡君主。当时,伊兒汗國西部分裂为楚邦王朝和札剌亦儿王朝,楚邦王朝谢赫·小哈散·楚邦王公在1338年7月16日,击败大哈散,占领伊兒汗國首都桃里寺(大不里士),可汗麻合马被楚邦王朝俘杀。1339年,大哈散在报达(巴格达)拥立只罕帖木儿为可汗,第二年,大哈散废黜只罕帖木儿,自立为可汗。.

新!!: 巴格达和只罕帖木儿 · 查看更多 »

叶海亚·伊本·哈立德

叶海亚·伊本·哈立德(,Yahyā ibn Khālid,)是巴爾馬克家族的一员,在阿拔斯王朝一度权势极大。 约公元765年,他被哈里发曼苏尔派往阿塞拜疆。叶海亚之子法德尔生于雷伊(Ar-Reiy),哈里发马赫迪之子哈伦也生于那里。778年,叶海亚担任哈伦的教师。 哈里发哈迪时期,叶海亚数次劝阻哈里发不要把继承人哈伦更换为哈迪自己的儿子。哈迪最终还是更换了继承人,并把叶海亚投入了监狱,然而不久哈里发就死去了。 当哈伦成为哈里发后,叶海亚成为了他的宰相(Vizier)。在叶海亚的影响下,哈里发邀请了许多印度学者、大师前往巴格达,尤其是佛教徒。一本由Kitab al-Fihrist所作,包含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的类书巨著在这一时期开始编纂,包括了很多佛教作品。这些佛教作品中,有一个阿拉伯语版本的关于佛陀早期生活的作品,Kitab al-Budd。 803年,叶海亚家族失势,叶海亚被投入监狱,806年去世。(根据记载,起因是贾法尔和哈里发哈伦的妹妹之间的恋情,不过实际原因可能是叶海亚家族权势太大)。.

新!!: 巴格达和叶海亚·伊本·哈立德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航空

叙利亚航空(),是叙利亚的国家航空公司,总部设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该公司以大马士革国际机场为枢纽,经营国内航线以及前往亚洲、欧洲以及北非等地共计40多个目的地的国际航线。叙利亚航空是阿拉伯航空运输组织的成员。.

新!!: 巴格达和叙利亚航空 · 查看更多 »

各國首都機場列表

本列表為在各國首都或地區的商用機場。國家列表是從ISO 3166-1內參考。如果該首都或地區有多座機場,將會展示所有商用機場,以最繁忙的機場為首,其餘的機場為後。列表的排序是由ISO 3166-1的二位字母順次序排列。 這列表的資料包括:.

新!!: 巴格达和各國首都機場列表 · 查看更多 »

各国第一大和第二大城市列表

这是各国第一大和第二大城市列表。如果表中列出的是某国的属地或领地,则在地名之后用括号标注。 首都用粗体表示。.

新!!: 巴格达和各国第一大和第二大城市列表 · 查看更多 »

各国首都列表

以下各國首都列表列出了世界各國與部分特殊行政地區的首都或首府,除了少部分有特殊情況的國家外,國家或行政地區的首都,是以其行政中樞所在地為準。 依国家'''漢語拼音'''排序: A B C D E F G H-I J K L M N-O P Q R S T-U-V W X Y Z 依首都'''漢語拼音'''排序: A B C D E F G H-I J K L M N-O P Q R S T-U-V W X Y-Z 依国家'''注音拼音'''排序: ㄅ ㄆㄇ ㄈㄉㄊ ㄋㄌ ㄍㄎㄏ ㄐㄑㄒ ㄓㄔㄕㄖㄗ ㄙㄚㄜ ㄞㄠㄢ.

新!!: 巴格达和各国首都列表 · 查看更多 »

各国首都海拔列表

此列表按世界各国首都按照海拔排序。城市的高度影响该地的社会和组织结构。在许多例子中,较寒冷地区的冬天需要特殊的生活方式才能生存。 表一中,玻利维亚有两个首都:拉巴斯和苏克雷,拉巴斯是政府所在地,苏克雷为议会所在地。如果拉巴斯被视为玻利维亚的首都,则其在表中排名第一,如果苏克雷被视为首都,则世界海拔最高首都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 下面的第二个列表中所列的地区为未被普遍承认的国家,在国际上仅获得有限的承认。.

新!!: 巴格达和各国首都海拔列表 · 查看更多 »

塞尔萨尔湖

塞尔萨尔湖(阿拉伯语:بحيرة الثرثار), 是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北120km的一个湖泊,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是伊拉克面积最大的湖泊。该湖的出入水道筑有用于灌溉的水坝,使该湖成为灌溉区的蓄水库,水位因季节大幅变化。湖深且养分贫瘠,湖周围仅有稀疏的灌木植被,有零散分布的枣属植物群。该地区通过管井灌溉,湖周围有小规模地绵羊牧群。湖区存在过度捕捞的问题。.

新!!: 巴格达和塞尔萨尔湖 · 查看更多 »

塞尔柱 (姓名)

塞尔柱·贝格(سلجوق;),是塞爾柱帝國傳說中的同名英雄,他是烏古斯人克尼克氏族領袖杜卡克(外號帖木兒雅里克,鐵弓)之子。 在985年,由於與其他部族的紛爭,塞尔柱帶領氏族從烏古斯葉護國離開,在錫爾河右岸現在南哈薩克斯坦州的毡的駐牧,同年他本人接受伊斯蘭教。 他有四子:米哈伊爾、(意為以色列)、穆薩(意為摩西)、羽奴思(意為約拿)。根據一些資料,塞尔柱本人可能曾在可薩汗國軍隊服務。 由於長子早逝,他親自扶養米哈伊爾之子图赫里勒·贝格和恰格勒·贝格兄弟成人。 1009年,塞爾柱去世,繼承了他的領袖職位。 數十年後在貝格兄弟率領下,塞尔柱人在1040年丹丹納干戰役擊敗伽色尼王國,取得呼羅珊並向伊朗及河中擴張,最終在1055年進入巴格達,並被阿拔斯王朝哈里發授予蘇丹名號。图赫里勒選用祖父之名,將國家命名為塞爾柱蘇丹國。.

新!!: 巴格达和塞尔柱 (姓名) · 查看更多 »

塞尔柱帝国

大塞尔柱帝国(现代土耳其语:Büyük Selçuklu İmparatorluğu;دولت سلجوقیان)是中世纪时期的突厥-波斯M.A. Amir-Moezzi, "Shahrbanu", Encyclopaedia Iranica, Online Edition,: "...

新!!: 巴格达和塞尔柱帝国 · 查看更多 »

塞尔柱突厥人

塞尔柱突厥人,是烏古斯人一个分支,八世纪西迁,以骁勇好战闻名,起初在咸海一帶生活,是伽色尼王国傭兵。於西元1037年入主巴格達,其首领圖赫里勒·貝格被哈里發封為蘇丹。 Category:烏古斯人.

新!!: 巴格达和塞尔柱突厥人 · 查看更多 »

塞浦路斯航空

塞浦路斯航空(Cyprus Airways)是塞浦路斯共和国的国家航空公司,总部设在尼科西亚。尼科西亚国际机场因1974年土耳其入侵而关闭之后,塞浦路斯航空使用拉纳卡国际机场为其枢纽机场。帕福斯国际机场则是其次要枢纽。2015年1月10日,賽普勒斯因財政困難而宣佈賽航即日起中止營運。.

新!!: 巴格达和塞浦路斯航空 · 查看更多 »

塔基丁·纳卜哈尼

罕默德·塔基丁·本·易卜拉欣·本·穆斯塔法·本·伊斯梅尔·本·优素福·纳卜哈尼()生于巴勒斯坦海法,伊斯兰教组织伊扎布特的创始人。杨恕、林永峰,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5期.

新!!: 巴格达和塔基丁·纳卜哈尼 · 查看更多 »

塔吉

塔吉是伊拉克的城鎮,位於該國中部幼發拉底河畔,由巴格達省負責管轄,距離首都巴格達25公里,2003年人口143,794,大多數居民信奉遜尼派。.

新!!: 巴格达和塔吉 · 查看更多 »

塔尔塔尔湖事件

塔尔塔尔湖事件是2006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4名美军士兵被控谋杀的事件。 这4名美军士兵被控于2006年5月9日在突袭巴格达以北塔尔塔尔湖附近一处反美武装训练营地时枪杀3名俘虏,并威胁另一名美军士兵,如果走漏这一事件就会遭到杀害。 Category:第二次海湾战争 Category:2006年伊拉克 Category:2006年美国 Category:2006年5月.

新!!: 巴格达和塔尔塔尔湖事件 · 查看更多 »

塔希爾王朝

塔希爾王朝(波斯語:سلسله طاهریان)是在820年至872年間統治大伊朗東部、呼羅珊地區(今伊朗、阿富汗、塔吉克、土庫曼及烏茲別克部分地區)的波斯王朝。塔希爾王朝是由阿拔斯王朝哈里發馬蒙部下的將軍塔希爾·伊本·侯賽因(Tahir ibn Husayn)建立,阿拔斯王朝將呼羅珊東部地區送給塔希爾以回報他對王朝的支持。塔希爾王朝的首都設在梅爾夫,後來遷至尼沙普爾。雖然塔希爾王朝在名義上臣服於巴格達的阿拔斯王朝,但是塔希爾王朝的統治者在實際上是獨立的。.

新!!: 巴格达和塔希爾王朝 · 查看更多 »

塔乞失

阿拉丁·塔乞失(或譯塔凱希,卒於1200年),花剌子模沙,於1172年至1200年在位。他曾与兄弟苏丹·沙赫爭立,后在西辽幫助下即位。苏丹沙的呼罗珊在苏丹沙於1193年逝世後併入花剌子模。 他统治时期向伊朗塞尔柱帝国扩张,他于1193年与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安-納賽爾联盟,在哈馬丹打败塞尔柱末代苏丹图格里尔三世。圖格里爾三世在雷伊附近被打敗和被殺;他的首級送给在巴格達的安-納賽爾,塞爾柱帝國也正式消失,版圖併入花剌子模王朝。 塔乞失在后来与哈里发反目,攻打他,哈里发在1198年承认他是突厥斯坦、呼罗珊及伊拉克苏丹。 他在1200年死後,由妻子图儿干合敦所生的兒子阿拉烏丁·摩诃末繼位。.

新!!: 巴格达和塔乞失 · 查看更多 »

塔荷蕾

塔荷蕾(طاهره,纯洁者),也被称作“所有眼睛的安慰”(),都是法蒂玛·巴拉加尼()的称号。她是伊朗的巴比教有影响力的诗人和神学家。她的生平、影响力和殉道使得她成为巴比教的重要人物。她是哈吉·穆拉·萨利赫的女儿,出生于当时最显赫的家族之一。 在她还是少女的时候,她在家受父亲的教育,并且显示出了出色的写作天赋。在她十几岁的时候,与她伯伯的儿子结婚,她的婚姻并不幸福。在19世纪40年代,她开始熟悉谢赫·艾哈迈德的教义,并且开始秘密地与他的继任者赛义德·卡齐姆·拉什提通信。塔荷蕾旅行至什叶派伊斯兰教的圣地卡尔巴拉去会见卡齐姆·拉什提,但在她到达前几天,卡齐姆·拉什提就去世了。1844年,她大约27岁时,她了解到巴孛的教义并接受了他宗教的主张。很快,她就因为热情地传播信仰和“无畏的忠信”同时赢得了声望和恶名。继而她被流放回伊朗,塔荷蕾几乎在任何一个场合都传播巴孛的新信仰。波斯的神职人员开始仇恨她,试图囚禁她以阻止她传教。她终生都与她的家庭抗争,拒绝回归家族的传统信仰。 塔荷蕾最著名的事件可能是她在巴达什特会议中男性聚会的场合下揭开了自己的面纱。她揭开面纱的举动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而巴孛给予她“纯洁者”的称号以表明他的支持。她不久后就被拘捕,被软禁在德黑兰。几年后,1852年中,她因为巴比信仰而被秘密处决。她的死被巴比教和巴哈伊文献尊崇为殉道,称为“第一个遭受了殉道的女性”。作为一名杰出的巴比信徒(她是第17名巴孛的门徒,或称“新生字母”),她为巴哈伊信徒所高度尊敬,经常在巴哈伊文献中被当做争取女性权利的榜样。她出生的日期已无法确定,因为她的出生记录已在处决时被销毁。.

新!!: 巴格达和塔荷蕾 · 查看更多 »

塔里克·哈希米

塔里克·哈希米(طارق الهاشمي,)是一名伊拉克逊尼派政治人物,2009年5月以前担任伊拉克伊斯兰主义党(IIP)总书记。2005年12月国会大选之后,他与Adil Abdul Mahdi担任伊拉克副总统。2011年5月至今他与Khodair al-Khozaei一起担任副总统。.

新!!: 巴格达和塔里克·哈希米 · 查看更多 »

大博弈

大博弈(The Great Game;Турниры теней,即“影子競賽”之意),或译作大竞争、大競力,是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政治術語,特指大英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爭奪中亞控制之戰略衝突。“大博弈”一語之提出者,一般認為是亚瑟·康诺利,後因英国小说家鲁德亚德·吉卜林之小说《Kim》而流传开来。 傳統上之大博弈時期約為1813年至1907年《英俄條约》时止。1917年布爾什維克革命後,大博弈展開了較为緩和之第二階段。.

新!!: 巴格达和大博弈 · 查看更多 »

大卫·马绍尔

大卫·绍乌·马绍尔(David Saul Marshall,),简称“马绍尔”,是新加坡國父之一,曾任律師、大使、議員,在1955年至1956年担任新加坡首席部長。 马绍尔1908年出生在移民到新加坡的巴格达犹太人家庭里。上学时期曾经在新加坡的圣约瑟书院、圣安德烈书院以及莱佛士书院就读。年轻时就已经对政治与新加坡独立有着浓厚的兴趣。 马绍尔也是1965年前的一位出色律师,從無敗訴。時人给马绍尔这样的美誉:“马绍尔永遠不敗。” 21世纪的新加坡管理大学在2017年3月落成以大卫-马绍尔命名的模拟法庭。.

新!!: 巴格达和大卫·马绍尔 · 查看更多 »

大卫·沙逊

大卫·沙逊(David Sassoon,),是1817年到1829年之间的巴格达首席财政官、孟买商人、孟买犹太人社团领袖。.

新!!: 巴格达和大卫·沙逊 · 查看更多 »

大屠杀列表

本列表按照发生年代的先后顺序列举世界历史上发生的大屠杀。.

新!!: 巴格达和大屠杀列表 · 查看更多 »

大伊朗

大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بزرگ、Irān-e Bozorg;ایران‌زمین、Irān-zamīn;《伊朗百科全書》使用伊朗文化大陸一語)是指明顯受到伊朗文化影響的地區,大抵是指伊朗高原一帶,由高加索延綿至今巴基斯坦境內的印度河,符合歷史所認知的伊朗全境。在媒體及學術文章上,大伊朗又被稱為大波斯。 大伊朗一詞與文化有關,意指伊朗部族定居的地區,與任何政治實體無關。這詞語也用以表示後青銅時代伊朗的散落族群,較政治實體的出現早了多個世紀。薩珊王朝在三世紀的刻文首次使用帶有政治含意的「伊朗」,多民族的伊朗地區包括小亞細亞,不包括伊朗兩個鹽土荒漠盆地以東的地區,但卻適用在文化語境上。.

新!!: 巴格达和大伊朗 · 查看更多 »

大马士革

大马士革(دمشق;非正式的名称:沙姆大马士革,有时被直称为沙姆;在中文和合本《聖經》中則翻為大馬色;阿拉米语:ܕܪܡܣܘܩ)是亚洲国家叙利亚的首都,也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有人持续居住城市(建城至今4000多年,而有人居時間更長達一萬年之久)。其在《回回館譯語》中被称為敵米石。.

新!!: 巴格达和大马士革 · 查看更多 »

大雄的天方夜譚

是在1991年推出的哆啦A夢電影作品,同為第12個作品。.

新!!: 巴格达和大雄的天方夜譚 · 查看更多 »

大東亞縱貫鐵道

大東亞縱貫鐵道是原大日本帝國在中日戰爭到太平洋戰爭持續時期,計畫鋪設由日本到亞洲與歐洲的鐵路線,因而成立的計畫名稱。.

新!!: 巴格达和大東亞縱貫鐵道 · 查看更多 »

大洪水

大洪水是世界多個民族的共同傳說,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印度、中國、玛雅等文明中,都有洪水滅世的傳說。當中,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各民族的傳說很明顯有同一來源。根據基督徒的聖經記載:由於往後各民族的居住地逐漸分散,使這個傳說也變得變化多端。而另一方面,隨着历史学深入地球各民族的文化和傳說,發現這個大洪水傳說在世界各地都有流傳。许多歷史學家試圖找尋各地的傳說,並從當中找出一些历史遗跡。.

新!!: 巴格达和大洪水 · 查看更多 »

天方夜譚 (動畫)

-- 《--》(アラビアンナイト シンドバットの冒険)是改編自《一千零一夜》的日本電視動畫,1975年10月1日至1976年9月29日於富士電視網首播,共52集。.

新!!: 巴格达和天方夜譚 (動畫) · 查看更多 »

外来语

外來語,又稱爲外來詞或借詞(loanword),是一種語言從別的語言借來的辭彙。.

新!!: 巴格达和外来语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新!!: 巴格达和奥斯曼帝国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帝国历史

奥斯曼帝國的历史始于東羅馬帝國的衰落。1299年,奧斯曼土耳其人部落首領奧斯曼一世稱蘇丹(即王),正式建立奧斯曼帝国,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使東西文明得以統合。1453年,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滅了拜占庭帝國。16世紀初是奧斯曼帝國的強盛時期,其疆域已包括以前的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的大部份領土。從塞利姆一世開始,蘇丹即自稱哈里發,雄踞伊斯蘭世界的領袖地位。18世紀,奧斯曼帝國成為歐洲列強的角逐場。奧斯曼帝国於19世紀初趨於末落,並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奥斯曼帝國因而分裂。1922年凱末爾領導起義,推翻帝國,擊退歐洲勢力,廢除了蘇丹和哈里發的制度,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奥斯曼帝國至此滅亡。.

新!!: 巴格达和奥斯曼帝国历史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帝国苏丹列表

这是一个-zh-hans:奥斯曼帝国;zh-hk:鄂圖曼帝國;zh-tw:鄂圖曼帝國;-历代苏丹的列表,其中从塞利姆一世开始的苏丹还拥有伊斯兰教哈里发的称号。 奥斯曼王朝的诸位苏丹在1299年至1922年的六百多年时间里统治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在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地跨亚、非、欧三大洲,苏丹统治着北自匈牙利、南至索马里、西起阿尔及利亚、东到伊拉克的广袤土地。帝国首都最初在安纳托利亚的布尔萨,1366年迁都巴尔干的埃迪尔内,1453年占领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后迁都于此,更名伊斯坦布尔,一直到帝国灭亡。尽管由于难以区分史实和传说,使得帝国的早期历史众说纷纭,但现代大多数学者都同意如下观点:奥斯曼帝国在约1299年时建立,它的第一位统治者是乌古思突厥人卡耶部落的首领(汗)奥斯曼一世。奥斯曼一世建立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王朝和帝国延续了六个多世纪,共有36位苏丹执掌政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曼帝国加入了同盟国,结果战败,帝国随即土崩瓦解。战胜的协约国对奥斯曼帝国的瓜分和随即爆发的土耳其独立战争导致了现代土耳其共和国的诞生。.

新!!: 巴格达和奥斯曼帝国苏丹列表 · 查看更多 »

奧地利航空

奧地利航空(Austrian Airlines AG)是奧地利的國家航空公司,為漢莎航空集團旗下公司,亦是星空聯盟成員。總部位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近郊的施韋夏特,營運基地為維也納國際機場(VIE),重點城市為因斯布魯克機場。旗下擁有子公司蒂羅林航空(奧地利飛箭航空)及維也納航空 。2006年,奧地利航空的總載客量約為1,000萬人次。.

新!!: 巴格达和奧地利航空 · 查看更多 »

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傳遞列表

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接力是指奧運聖火由採集經接力而點燃至奧林匹克運動會主場館的主火炬的接力活動。首個奧林匹克運動會聖火在1928年的阿姆斯特丹奧運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採集及點燃,而國際奧委會批准自1936年的柏林奧運起的奧運聖火於希臘奧林匹亞採集然後經接力的方式傳至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 ;至於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奧運聖火也於1936年及1948年的冬季奧運上採集及點燃,及至1952年的奧斯陸冬季奧運起進行首次傳遞;而1964年的因斯布魯克冬季奧運起的火炬接力規格也跟隨夏季奧林匹克聖火火炬接力。.

新!!: 巴格达和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傳遞列表 · 查看更多 »

奧斯曼-薩非戰爭 (1532年-1555年)

1532年至1555年奧斯曼-薩非戰爭是指奧斯曼帝國蘇萊曼一世與波斯薩非王朝塔赫瑪斯普一世之間爆發的戰爭。.

新!!: 巴格达和奧斯曼-薩非戰爭 (1532年-1555年) · 查看更多 »

奧斯曼-薩非戰爭 (1603年-1618年)

1603年至1618年奧斯曼-薩非戰爭是指阿拔斯一世統治的波斯薩非王朝與艾哈邁德一世統治的奧斯曼帝國之間的戰爭。戰爭在1603年爆發,1618年以薩非王朝大獲全勝的結果告終。.

新!!: 巴格达和奧斯曼-薩非戰爭 (1603年-1618年) · 查看更多 »

奧斯曼帝國的滯止

奧斯曼帝國的滯止(土耳其語:Osmanlı Devleti duraklama dönemi)是奧斯曼帝國的領土擴張達致顛峰以後的一段時期。在這一時期,帝國的軍威仍盛。在此後,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力量銳減,使它失去了大量領土。1683年的維也納之戰象徵著奧斯曼帝國在歐洲的極盛疆域。從社會經濟學的角度來說,這也是帝國衰落的開端。.

新!!: 巴格达和奧斯曼帝國的滯止 · 查看更多 »

奧斯曼伊拉克

奧斯曼伊拉克,是指伊拉克受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的歷史(1534–1704和1831–1920)。 在1831年改革前,伊拉克屬巴格達省管理。改革後分為摩蘇爾省、巴格達省和巴士拉省。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國入侵伊拉克開始美索不達米亞戰役,在1914年開始在巴士拉的戰鬥。最引人注目的行動是庫特的圍攻,經147天圍困,導致該鎮的英國和英屬印度陸軍駐軍在1916年4月投降。11800協約國士兵成為囚犯,4,250人死於疾病或在奧斯曼帝國囚禁期間警衛手中。 category:伊拉克歷史.

新!!: 巴格达和奧斯曼伊拉克 · 查看更多 »

姬蔓·芭奴

慕塔芝・瑪哈(ممتاز محل;,又譯姬蔓・芭奴),莫臥兒帝國第5代皇帝沙賈汗的皇后。 慕塔芝・瑪哈(Mumtaz Mahal)是印度蒙兀兒王朝沙賈汗(Shah Jahan)給予終生摯愛王后阿珠曼德・芭奴・貝岡(Arjumand Banu Begum),意為「宮中珍寶」(或譯為宮中翹楚)的稱號,建於阿格拉的泰姬瑪哈陵(Taj Mahal,意為「宮殿之冠冕」)即為沙賈汗為她所建的陵墓。.

新!!: 巴格达和姬蔓·芭奴 · 查看更多 »

娜齊克·阿爾-馬萊卡

娜齊克·阿爾-馬萊卡) (نازك الملائكة)是首位使用自由體詩創作阿拉伯詩的伊拉克著名女詩人,1947年出版首部詩集《夜的情人》,先後在普林斯頓大學及威斯康星大學畢業,獲比較文學碩士學位。娜齊克因薩達姆·侯賽因上台流亡到科威特,不過後來兩伊戰爭爆發,她再度流亡到開羅,直到2007年因帕金森病及其他併發症逝世。.

新!!: 巴格达和娜齊克·阿爾-馬萊卡 · 查看更多 »

婆羅摩笈多

婆羅摩笈多(ब्रह्मगुप्त,IAST: ,),是一位印度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出生于印度拉贾斯坦邦宾马尔,一生可能大多数时间都在生地度过。当时上述地区属于哈尔沙帝国。婆羅摩笈多為乌贾因天文台台长,在他任职期间,書写了两部关于数学和天文学的书籍,當中包括於628年寫成的《》。 婆羅摩笈多是第一個提出有關0的計算規則的數學家。婆羅摩笈多和當時許多的印度數學家一樣,會將文字編排成橢圓形的句子,而且最後會有一個環狀排列的詩。由於沒有提出證明,不知其中的數學推導過程。.

新!!: 巴格达和婆羅摩笈多 · 查看更多 »

孟斐斯航空

孟斐斯航空為一間設於埃及開羅的私人擁有包機公司,其主要基地為開羅國際機場。.

新!!: 巴格达和孟斐斯航空 · 查看更多 »

安巴爾衝突

安巴爾衝突是於2013年12月30日起,在伊拉克安巴爾省爆發的軍事衝突。事件的起因為伊拉克的安全部隊掃蕩位在拉馬迪的一個遜尼派抗議營,部族民兵憤而開戰。12月31日,政府軍為了緩和情勢而選擇撤出安巴爾省,此後來自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的民兵進一步攻佔以遜尼派為多數的城市費盧傑和拉馬迪部分區域。許多拉馬迪的地方民兵則決定相互聯合,與政府軍共同對抗ISIL。.

新!!: 巴格达和安巴爾衝突 · 查看更多 »

安东尼·葛若弗斯

安东尼·葛若弗斯(Anthony Norris Groves,),是普利茅斯弟兄会的创始人之一,又被称为“信心差会之父”,带领一支福音队前往巴格达,成立了第一个在阿拉伯穆斯林中间的新教差会。后来又前往印度南部。.

新!!: 巴格达和安东尼·葛若弗斯 · 查看更多 »

安薩里

罕默德·安萨里(一作加札利;ابو حامد محمد ابن محمد الغزالی,),在波斯呼羅珊圖斯出生及逝世。他是波斯裔伊斯兰神学家、法理学家、哲学家、宇宙学家、心理学家和神秘主义者,是逊尼派伊斯兰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被认为是怀疑论的先驱,在他的主要著作《》中,他改变了早期伊斯兰哲学的方向,将它由伊斯兰玄学带入因果论的时代。 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安萨里是繼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後,最有影響力的穆斯林,在伊斯兰文明中將安萨里視為是,也就是復興者,依照傳統每世紀會有一個復興者出現,復興他們的信仰Dhahabi, Siyar, 4.566-->。但也有學者認為他從在科學和信仰上的運動反而是伊斯兰科學進展的損害。安萨里的著作也改變了伊斯兰教的哲學,像早期的伊斯兰新柏拉圖主義是以古希腊哲学,但在受到安萨里驳斥後,一直無法恢復過來。安萨里也提出了當時正統的伊斯兰信仰,和蘇菲主義有密切的關係。後來正統伊斯兰信仰和伊斯兰神秘主義仍然各自發展,但保有對彼此的接納,因此不會試圖譴責或掃除消滅另外一方。.

新!!: 巴格达和安薩里 · 查看更多 »

安東尼·夏迪德

安東尼·夏迪德(Anthony Shadid,),生於美國奧克拉荷馬州奧克拉荷馬市,著名記者,前《紐約時報》駐巴格達與貝魯特地區戰地記者。在2004年及2010年曾兩次獲得普立兹國際報導獎(Pulitzer Prize for International Reporting)。.

新!!: 巴格达和安東尼·夏迪德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新!!: 巴格达和宋朝 · 查看更多 »

尼姆爾·尼姆爾

尼姆爾·巴克爾·尼姆爾(نمر باقر النمر;),通常被稱為謝赫尼姆爾,曾是一名於沙地阿拉伯東部省的伊斯蘭教什葉派謝赫。他批評,受年輕人支持,向政府要求在沙地阿拉伯舉行。他聲稱在2006年被捕期間被毆打。2009年,他批評沙地政府,並建議如果不改善被歧視的的待遇,東部省便應該獨立。此導致政府對他發出通輯令,最後他和另外35人被拘捕。在期間,尼姆爾呼籲示威者以「語言的轟鳴」而不用暴力抵抗警察,以及預測如果政府的打壓持續,沙地的機關將會被推翻。因此,他被《衛報》視為「在起義中持領導角色」。 2012年7月8日尼姆爾在警察形容為「交火」後腿部中槍被捕。數千人因此有數次的示威,而其中兩人Akbar al-Shakhouri和Mohamed al-Felfel被警察的槍火擊斃。尼姆爾開始絕食,身上有被施以酷刑後的痕跡。Asharq人權中心在8月21日對尼姆爾在絕食期間的健康表示關注,呼籲國際的支持及要求允許家人、律師及人權活動人士見尼姆爾。 2014年10月15日,尼姆爾被因「尋求『外國干涉』沙地阿拉伯、『不服從』領導人及武裝對付安全部隊」被處死,而他的兄弟穆罕默德·尼姆爾由於在當天於Twitter發佈關於該死刑的資訊被捕。尼姆爾·巴克爾·尼姆爾在2016年1月2日前不久和另外46人一同被處決。他的處決在中東被什葉派信徒以及什葉派國家伊朗譴責,此外亦被反對宗派主義的遜尼派信徒和西方人物譴責。沙地阿拉伯政府並無把他的遺體歸還予家屬,指機關已把所有屍體埋葬。.

新!!: 巴格达和尼姆爾·尼姆爾 · 查看更多 »

尼亚齐·米兹里

罕穆德·尼亚齐·米兹里 (Mehmet Niyâzî-i Mısrî),本名沙姆斯·阿尔-丁·穆罕穆德·本·阿里 。生卒年为1618年3月9日至1684年3月16日。奥斯曼帝国诗人、神秘主义者、苏菲派哈尔瓦提教團教士Niyazi Mısri: an Ottoman Sufi Contemporary of Sabbatai Zevi Cries out against God and His False Messiah。被蘇菲派視為“完人” 米茲里生于马拉蒂亚的索干里村。父亲徹萊比是位纳克什班迪教团教长。米兹里平日的职业是蜡烛匠人。早年遊學四方,先是在迪亚巴克尔和马尔丁,1640年,米茲里曾去過埃及,在艾资哈尔大学就讀,因此得到米茲里(密昔兒)的別名。隨後還去了巴格達,最終回到安納托利亞。期間向許多宗教學者請教。1646年起,他曾先後在包括君士坦丁堡、布爾薩、乌沙克等城市的大學中任教。在烏沙克受業于烏姆尼·希南門下,他正式成為伊瑪目并開始在清真寺中引領祈禱。17世纪中叶,米兹里进行了一些宗教布道活动,他还在布尔萨建立了一个苏菲派聚会场所。米兹里逐渐地变成了一位受人尊敬的苏菲教士。 當時,奧斯曼國內的伊斯蘭教法學家對蘇菲派抱有相當的反感,1665年至1683年,政府禁止了蘇菲派的活動。蘇丹穆罕默德四世的老師瓦尼·穆罕穆德·埃凡迪是反蘇菲主義的領袖之一,他對哈爾瓦提教團的反對致使他與米茲里交惡,米茲里稱他為“法老”、“行邪術的”、特別是“假先知”、“敵基督”。可見當時教派鬥爭之激烈。米兹里由于多次直言不讳地批评政治腐败,特別是批評大維齊爾科普鲁律,而遭到放逐,但他却受到民众的青睐。1673年,大維齊爾科普魯律召他至阿德里安堡對質,被控言辭不慎。隨後米兹里开始了其在希腊的放逐生活。他先是在罗德岛上居住了九个月,雖然很快被赦免,1674年,他還亲自给帝国苏丹讲授了苏菲哲学。但由於1677年在阿德里安堡佈道而再遭放逐。他两度旅居利姆诺斯岛,前后共十八年。米兹里最终在希腊利姆诺斯岛去世。享年七十八歲。他的诗歌在苏菲派中被传唱,负有盛名。 米茲里著有詳盡的個人日記,為後世研究他所處的時代的風物提供了方便。.

新!!: 巴格达和尼亚齐·米兹里 · 查看更多 »

尼克·贝尔格

尼古拉斯·伊万·“尼克”·贝尔格(Nicholas Evan "Nick" Berg,),是一位美國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市郊的美国商人。他在2004年3月前往伊拉克寻找通讯生意商机,自2004年4月9日失踪。一家与“基地组织”有关的伊斯兰网站将他被血腥地斩首的录像播放来报复美英联军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据报他死亡时为26岁,他的无头尸体于2004年5月8日被挂在巴格达的美军基地附近一个高速公路天桥,满佈刀痕的头部放在尸体下。.

新!!: 巴格达和尼克·贝尔格 · 查看更多 »

屏障特種部隊

屏障特種部隊()是俄羅斯對外情報局所屬的特種部隊。.

新!!: 巴格达和屏障特種部隊 · 查看更多 »

屠杀

屠杀,指大量的杀戮,虐杀是指虐待致死。屠殺可以是單獨行動或有組織行動,通常与战争犯罪或暴行相关,而更严重的屠杀事件则称为大屠杀。发生在近代的屠杀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伤膝河大屠杀、沙溪大屠杀、亚美尼亚大屠杀、流血星期日、美莱村屠杀、犹太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紅色高棉大屠殺、卡廷事件、二二八事件、卢旺达大屠杀、六四屠殺等。美国科学促进会给屠杀下的一个定义是:“屠杀是指在同一地点杀害五人或以上,并且受害人没有防卫能力。”除非用做比喻,否则屠杀一词一般不用于针对战斗人员的行为,但对战俘进行的有预谋的大量杀戮却被认为是一种屠杀。.

新!!: 巴格达和屠杀 · 查看更多 »

山本美香

山本 美香(),戰地記者,生於日本山梨縣都留市,曾任獨立媒體Japan Press記者,以戰地報導聞名。.

新!!: 巴格达和山本美香 · 查看更多 »

巨型都市

巨型都市(megacity)是指規模特别巨大的城市,通常巨型都市的都會區人口數量都需要超過1000萬。聯合國統計局將巨型都市定義為其大都會區(urban agglomeration)的人口數至少需到達1000萬人。按照聯合國的定義來看的話,世界規模最大的巨型都市是日本的首都東京。聯合國預測,目前全世界的32億城市人口在2030年將會增加到50億。到2030年時,世界將會有五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都市。調查和預測表明,在未來的25年裡,城市人口增長將主要出現在發展中國家。在2025年,根據「遠東經濟評論」的數字,亞洲將至少會有10個巨型城市,包括印度的孟買(3300萬人口)、中國的上海(2700萬人口)、巴基斯坦的卡拉奇(2650萬人口)、孟加拉國的達卡(2600萬人口)和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2490萬人口)。尼日利亞的拉各斯其人口從1950年的30萬人增加到現在的1250萬人,尼日利亞的政府估計在2015年,拉各斯的人口會增加到2500萬。.

新!!: 巴格达和巨型都市 · 查看更多 »

巴士拉

巴士拉(,al-Baṣrah),為伊拉克巴士拉省省会,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交汇形成的夏台·阿拉伯河西岸,南距波斯湾110公里,是连接波斯湾和内河水系的枢纽,伊拉克第一大港及第二大城。巴士拉建于638年,曾被战火摧毁,经历过多次重建。2014年時,巴士拉城人口約1,193,000。.

新!!: 巴格达和巴士拉 · 查看更多 »

巴孛

巴孛(Báb,),原名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波斯文:سيد علی ‌محمد),波斯设拉子商人,巴比教的创立者,巴哈伊信仰三个中心人物之一。1844年5月23日,他宣称自己为伊斯兰教什叶派预言的卡伊姆(或称作马赫迪),他以巴孛(the ​Báb)作为自己的称号,意即「大门」。他启示了大量的书简,说明自己弥赛亚的地位,新信仰的教义,构成了新的宗教律法。他的启示最终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支持者。新信仰遭到了伊朗什叶派神职人员的反对,并遭致伊朗政府的镇压,数以千计的信众(即巴比信徒)被迫害和屠戮。1850年在大不里士被枪杀,时年30岁。 巴哈伊信徒认为,巴孛是以利亚和施洗者约翰的再来。而巴哈伊信仰的创立者巴哈欧拉是巴孛的追随者,则声称自己完成了巴孛的预言,是「上帝将要显圣的祂」。.

新!!: 巴格达和巴孛 · 查看更多 »

巴哈伊律法

《巴哈伊律法》是巴哈伊信仰的行为规范,是巴哈伊信徒各项实践活动的指引。巴哈伊律法以巴哈伊信仰的创立者--巴哈欧拉的著作为主要基础。同时,阿博都巴哈和守基·阿芬第对巴哈欧拉著作的解释及世界正义院的文献也是巴哈伊律法的组成部分。巴哈伊律法同时包括一般原则和涉及具体行为的指引。对巴哈伊信徒而言,部分巴哈伊律法被要求在适当的情形下遵守,部分律法被要求无条件遵守。巴哈伊十分强调律法的遵守应该是建立在对律法的充分的理解基础上的基于自身理性的有意识的行为,遵守律法的根本动机应是出自对巴哈欧拉的爱。巴哈伊律法被视为世界安全与秩序的稳定剂。.

新!!: 巴格达和巴哈伊律法 · 查看更多 »

巴哈伊信仰

巴哈伊信仰(fa Bahá'iyyat, بهائية Bahá'iyya ;或称巴哈伊教,简称巴哈伊,旧译「大同教」),其基本教义可概括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和“人类一体”。1863年,巴哈伊信仰由巴哈欧拉创立于伊朗,并在中东地区开始传播。巴哈伊也可以指代接受巴哈伊信仰并按其准则生活的人,他们在提升和完善自身的同时也竭尽所能地促进他人及社会的福祉。巴哈伊信仰目前拥有500至700万信徒, 遍布于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印度和伊朗的集中度最高。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新興宗教是摩門教,但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新興宗教是巴哈伊教。 巴哈伊教创始人为巴哈欧拉,其名意為「上帝之榮耀」,由此产生教名。根据巴哈伊的教义,宗教的历史是神差遣先知对人类进行教化的进化过程。神派遣列代圣使亚伯拉罕、摩西、佛陀、琐罗亚斯德、基督、穆罕默德和巴孛,巴哈欧拉是其中最新的一位。 巴哈伊教是个新的独立宗教。巴哈伊教没有神职人员和地方教堂;现在每个大洲建有一个灵曦堂,分别位於美洲美国伊利诺州威尔米特、大洋洲澳大利亚悉尼、非洲乌干达坎帕拉、欧洲德国法兰克福、中美洲巴拿马、亚洲印度新德里、太平洋萨摩亚、南美洲智利圣地亚哥。每座庙宇都有九面,每面有一大门,代表可以从各方向加入巴哈伊信仰。庙宇中不出售纪念品、不接受馈赠,宗教经费只来源于教徒的捐赠。礼拜仪式非常简单,没有固定的地点,在灵曦堂中可朗诵任何天启宗教的经典作品。 巴哈伊教有自己的历法,每年19个月,每月19天,年末增加4天(闰年加5天)。每年公历3月21日(春分前後)为巴哈伊教曆新年,称为诺露兹节。每天从日落时开始。 由于巴哈伊教义的简单和普遍性,在世界各地发展很迅速,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宗教。 1935年,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开始翻译巴哈伊教经典时,认为其社会主张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世界大同」理想相通,故将其翻译为「大同教」,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1990年代初期。1991年正式更名为「巴哈伊信仰」。.

新!!: 巴格达和巴哈伊信仰 · 查看更多 »

巴哈伊信仰历史

巴哈伊信仰历史常常以其领导权的传承为线索进行描述,即从巴孛于1844年5月22日在设拉子宣示,至巴哈伊行政体系的最终确立。巴哈伊信仰的出现,与19世纪发生谢赫派运动与巴比教的传播有一定关系。谢赫派关注教义理论,很多谢赫派人士期待着隐遁的第十二任伊玛目的回归。18世纪40年代巴孛宣示其为隐遁伊玛目,许多谢赫派人士因此加入了巴比教。巴比教在伊朗的传播开后,什叶派政府与其教徒发生了暴力冲突。该冲突直至政府军队对巴比教徒进行大规模屠杀,并将巴孛被执行死刑后才结束。 巴孛曾谈到在其之后将出现另一个一个弥赛亚,即“上帝将要显圣的祂”。巴孛的一位追随者巴哈欧拉在巴孛被行刑后被伊朗政府囚禁,并且依次流放至伊拉克、及奥斯曼帝国的君士坦丁堡与阿德里安堡。巴哈欧拉于1863年在巴格达宣示其即为巴孛预言的弥赛亚。巴哈伊一般将巴哈欧拉宣示之日看作巴哈伊信仰的开端。 巴哈欧拉去世时,其追随者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13个国家。根据巴哈欧拉的任命,信仰的领导权由其儿子阿博都巴哈继承,阿博都巴哈的地位被大多数巴哈伊所接受。在阿博都巴哈任职期间,信仰在欧洲和美洲得到了发展,并在伊朗得到了巩固。 在1921年阿博都巴哈去世后,根据其遗嘱,巴哈伊社区的领导权转移至其外孙守基·阿芬第。阿博都巴哈的遗嘱中任命守基·阿芬第为第一任圣护,并号召在巴哈伊信仰传播足够广泛的时候,举行世界正义院的选举。在守基·阿芬第任职期间,巴哈伊信徒的人数得到巨大的增长。此外,守基·阿芬第主持了多个国家灵理会的选举。 守基·阿芬第去世于1957年,因其未育有子女,所以已无可能指定另一位圣护接替其职位。在1963年,世界正义院举行了首次选举,并在其后每5年定期举行。世界正义院作为信仰的领导机构存续至今。.

新!!: 巴格达和巴哈伊信仰历史 · 查看更多 »

巴哈伊信仰年表

以下是巴哈伊信仰和巴比教简单的大事年表,欲了解事件详情,请见文末参考文献。.

新!!: 巴格达和巴哈伊信仰年表 · 查看更多 »

巴哈伊信仰的朝圣

前,巴哈伊信仰的朝圣包括拜访位于海法、阿卡的圣地以及位于以色列西北部的巴哈伊世界中心的巴吉宅邸。巴哈伊文献中指定的其它朝圣地点,目前暂时还无法拜访。 巴哈欧拉在《亚格达斯经》中指定了两处朝圣地点:位于巴格达的巴哈欧拉故居和位于设拉子的巴孛故居。巴哈欧拉分别在两篇书简中强调了到这两处故居朝圣的具体仪式。“如果经济上允许,并且没有不可抗因素”,信徒有义务去朝圣。巴哈伊信徒可自行选择两处故居的任一处进行朝圣,均同等有效。后期,阿博都巴哈指定了巴吉宅邸附近的巴哈欧拉陵寝为一处朝圣地点。在该处进行朝圣没有特定的仪式要求。 伊朗和伊拉克境内的指定朝圣地点,目前还未对巴哈伊开放。因此,目前所说的巴哈伊朝圣指的是在以色列海法和阿卡的巴哈伊世界中心进行的为期九天的朝圣。 九天的朝圣不能取代对指定朝圣地点的朝圣。未来有望实现对巴孛故居和巴哈欧拉故居进行朝圣。.

新!!: 巴格达和巴哈伊信仰的朝圣 · 查看更多 »

巴哈欧拉

巴哈欧拉(بهاء الله Bahá'u'lláh),原名米尔扎·侯赛因·阿里(波斯文:میرزا حسینعلی نوری Mírzá Ḥusayn-`Alí Nuri,),又譯巴哈乌拉,他是巴哈伊信仰的創始人,出生於伊朗德黑兰。 他称自己是巴比教,19世纪由伊斯兰什叶派来源的新宗教所预言的先知,但在更广的意义上,他称自己为基督教、伊斯兰教及其他各大宗教中,所预言的上帝使者的再来。1863年他创建了新的宗教思想,并被信徒称为“巴哈歐拉”,意思是“上帝的榮耀”。他的宗派后來成為了巴哈伊信仰。 巴哈欧拉教导,人类是一个族群,团结为一个全球社群的时代到了。他的宣示招致了波斯和奥斯曼帝国的迫害和监禁,最终被囚禁于巴勒斯坦(今以色列)的阿卡24年,并在那里去世。他写作了大量的宗教文献,最著名的有《亚格达斯经》和《笃信经》。.

新!!: 巴格达和巴哈欧拉 · 查看更多 »

巴勒斯坦人

巴勒斯坦人(الشعب الفلسطيني,ash-shaʼb al-filasTīni)或稱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الفلسطينيون,al-filasTīnīyyūn;,al-ʼArab al-filasTīnīyyūn,פָלַסְטִינִים),泛指長期以來定居在巴勒斯坦地區的民族,人口約1,200萬,當中約49%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其中包含加薩走廊的所有人口(約160萬人)、約旦河西岸大部分的人口(包含東耶路撒冷的20萬人共有約230萬人,相對於50萬的猶太以色列公民)以及以色列16.5%的人口,其中一些人是被驅逐出境的難民,其餘逾半數的巴勒斯坦人成為僑民,而一半以上的僑民為無國籍人士。海外僑民約有190萬居住在鄰國約旦。海外僑民大多是在大離散之後遷移出巴勒斯坦的,約有324萬居住在鄰國約旦,佔了將近約旦總人口數的一半。另外,約有150萬人居住在敘利亞及黎巴嫩,約25萬人居住在沙烏地阿拉伯。在智利還有一座人口約50萬人,是巴勒斯坦人在阿拉伯世界外最大的僑居地。 大部分的巴勒斯坦人為遜尼派穆斯林,也有少數基督徒居住在巴勒斯坦的周邊地區。巴勒斯坦人主要使用巴勒斯坦阿拉伯語,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主要是希伯來文和巴勒斯坦阿拉伯語共用。 基因證據顯示,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人和南黎凡特(今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約旦和黎巴嫩一帶)人,有相當密切的關係。一項有關高分辨率單倍型(high-resolution haplotypes)的研究指出,以色列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的Y染色體有許多部份是來自同一個基因池(猶太人約70%,巴勒斯坦人約82%)。隨著7世紀阿拉伯世界的擴張,大部分巴勒斯坦人逐漸涵化為遜尼派穆斯林.

新!!: 巴格达和巴勒斯坦人 · 查看更多 »

巴勒斯坦駐外機構列表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於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爾舉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全國委員會第十九次特別會議中,單方面的通過獨立宣言,從英屬巴勒斯坦托管地成為巴勒斯坦國,但當時並未宣布其領土邊界及主權,因此巴勒斯坦國並非完整的獨立的主權國家。巴勒斯坦的國際地位目前還是處於不明確狀態,部份國家承認其為獨立實體,而許多國家首都同時有巴勒斯坦國大使館及以色列大使館。 至今已有超過一百多個國家承認巴勒斯坦,根據1994年簽訂的奧斯陸協議,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自行負責對外事務,而未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也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保持關係,因此它們認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合法代表巴勒斯坦人民,多數歐洲國家、美國和加拿大並未承認巴勒斯坦,但是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保有不同層級的互動關係。但赴巴勒斯坦地区在取得其签发的通行证前,仍需取得以色列签证,仅以巴勒斯坦签发通行证无法合法进入以色列领土(可免签进入以色列的国民除外)。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在承認巴勒斯坦並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國家中設立大使館,而在部份未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中則設有代表處和辦事處,其中有些機構享有準外交地位,但有些則無。.

新!!: 巴格达和巴勒斯坦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巴爾斯罕

巴爾斯罕,是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南部的定居點。在2009年有6912人,有A363公路連接巴拜巴伊沃和克孜勒蘇。.

新!!: 巴格达和巴爾斯罕 · 查看更多 »

巴迪 (巴哈伊)

巴迪 (ﺑﺪﻳﻊ,),是 Mírzá Áqá Buzurg-i-Nishapuri的称号,他还以他的称号“殉道者的骄傲”而著称,其父 `Abdu'l-Majid-i-Nishapuri是巴孛和巴哈欧拉的追随者。 巴迪因为为巴哈欧拉送信给納賽爾丁·沙而闻名,他因此被沙阿拷打屠杀,死时年仅17岁。巴哈伊历法也叫做“巴迪历”,即是为纪念他。他还是巴哈欧拉的使徒之一.巴哈欧拉的一本著作《巴迪书》('Kitáb-i-Badí),与本文所述的巴迪没有关系。.

新!!: 巴格达和巴迪 (巴哈伊) · 查看更多 »

巴赫里王朝

巴赫里王朝,又名拜赫里耶的马木留克(al-Mamalik al-Bahariyya المماليك البحرية),由钦察突厥人建立,自1250年至1382年统治埃及,后被另一个马木留克政权布尔吉王朝所取代。“巴赫里”(意即“海”或“大河”)指的是他们的驻地——开罗境内尼罗河(Bahr al-Nil)上的罗达城堡(由阿尤布王朝的苏丹萨利赫·阿尤布所建)。.

新!!: 巴格达和巴赫里王朝 · 查看更多 »

巴雷特槍械公司

巴雷特槍械公司(英語:Barrett Firearms Manufacturing),是位於美國,製造槍械和彈藥的公司。這家公司由朗尼·巴雷特於1982年設立,他建立這家公司的目的,是要生產使用高威力的12.7×99mm NATO(.50 BMG)彈藥的半自動步槍-這一種彈藥最早是為了白朗寧M2重機槍而開發及生產的。巴雷特在1980年代初開始他的工作,第一個可以成功運作的產品則在1982年問市,也就是M82。 巴雷特本人設計了這個武器的每一個組件,並自己掏錢量產及販售這個產品。他持續研發他的步槍,並在1986年推出了改良版本的M82A1。.

新!!: 巴格达和巴雷特槍械公司 · 查看更多 »

巴林國家足球隊

巴林足球代表隊是巴林的男子足球代表隊,由巴林足球總會管理,於1951年進行首場國際賽並在1966年加入國際足協。巴林於近年國際賽取得不俗的成績,2004年獲國際足協選成全年最佳進步國家隊,於2004年亞洲盃以殿軍的佳績完成賽事。巴林隊在2006年及2010年世界杯亞洲區外圍賽兩度獲第五名得到附加賽資格,但兩屆都在附加賽敗陣(2006年敗給千里達,2010年敗給紐西蘭),連續兩屆都差一步沒法晉級決賽周。 連續取得兩屆外圍賽附加賽資格的巴林,卻在2014年世界盃外圍賽首輪分組賽以一分之差落後於同組的鄰國卡塔爾,屈居小組第三名黯然出局。之後巴林的成績開始下滑,2015年亞洲盃足球賽在首圈分組賽出局,之後在2018年世界盃外圍賽首輪分組賽,巴林在8場比賽中輸掉5場,只得小組第四名出局。.

新!!: 巴格达和巴林國家足球隊 · 查看更多 »

巴林航空

巴林航空(طيران البحرين),是巴林王国已結業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於2007年成立,翌年2月1日开始运营。巴林航空的枢纽机场为巴林国际机场。.

新!!: 巴格达和巴林航空 · 查看更多 »

巴格達中央車站

巴格達中央車站(محطة بغداد المركزية)是位於伊拉克共和國巴格達的鐵路車站,是伊拉克最大的鐵路車站。它的鐵路網連接到伊拉克南部和北部。巴格達中央車站由英國人建造,由蘇格蘭人吉姆·威爾森設計,始建於1948年,1953年建成;當時巴格達車站提供電信服務,還有銀行、郵局、沙龍、購物區和餐館。甚至還有一個辦公室,仍然用印刷機在車站打印車票。 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車站的許多設施遭盜賊竊取,直到於2004年開始進行翻新工程,並於2006年6月完成。.

新!!: 巴格达和巴格達中央車站 · 查看更多 »

巴格達國際機場

巴格达国际机场(مطار بغداد الدولي,;舊名稱为萨达姆国际机场)是伊拉克最大的机场,位于距巴格达市中心以西16公里的市郊。 在伊拉克战争之前,这座机场以近期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侯赛因的名字命名为萨达姆国际机场。虽然在战争开始的时候该机场的名字就已经改掉了,巴格达还是保持了它以前的SDA的IATA机场代码。它的ICAO机场代码是ORBS,但是在2003年改成了ORBI。这座机场被称为BIAP,而其周围的军事综合体被同盟民间和军事的政府组织称为胜利基地综合体(Victory Base Complex)。.

新!!: 巴格达和巴格達國際機場 · 查看更多 »

巴格達空軍體育會

巴格達空軍體育會(نادي القوة الجوية الرياضي Nadi Al-Quwa Al-Jawiya Al-Riyadhi)是一家位于伊拉克巴格达的体育俱乐部,以其足球队最为著名,参与伊拉克足球超级联赛。 空军俱乐部成立于1931年,是伊拉克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足球俱乐部。空军俱乐部是最为成功的足球俱乐部之一,共10次夺得联赛冠军。空军俱乐部曾4次夺得伊拉克足协杯,于1996-97赛季曾经夺得四冠王。此外,空军俱乐部亦是2016年亞洲足協盃的冠军。自2002年以来,巴格达空军共三次进军亚足联冠军联赛正赛。.

新!!: 巴格达和巴格達空軍體育會 · 查看更多 »

巴格達省

巴格達省(محافظة بغداد,阿拉米语:ܗܘܦܪܟܝܐ ܕܒܓܕܐܕ)是伊拉克面積最小但人口最多的省(面積734平方公里,2003年估計人口6,400,400,2011年估計人口7,055,200),包含了首都巴格達和周邊地區,當中有馬赫穆迪亞和臭名昭著的阿布·格萊布。巴格达地区在2003年美军占领伊拉克之前,有大量信仰基督教的亚述人(其中以信奉东方礼天主教的居多)居住,但近几年来巴格达的多座著名教堂屡次遭到破坏以及其他原因使亚述人纷纷选择离开巴格达地区,迁往伊拉克北部或邻国甚至西方国家。.

新!!: 巴格达和巴格達省 · 查看更多 »

巴格達鐵路

巴格達鐵路(Baghdad railway,Bağdat Demiryolu,Bagdadbahn,سكة حديد بغداد,Chemin de Fer Impérial Ottoman de Bagdad),又稱「柏林-巴格達鐵路」,是一條由1903年至1940年間興建,連接柏林與當時鄂圖曼帝國巴格達的鐵路,以便德國人在波斯灣建立港口,當中有1600公里路線通過現時土耳其、敘利亞和伊拉克地區。 工程的完工花了幾十年,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鐵路仍距離目標超過960公里遠。最後到達巴格達的鐵路在1930年代末興建,而首班由伊斯坦堡到巴格達的列車在1940年開行。 資金、工程和建設主要由德意志帝國的主要銀行德意志銀行和公司提供,該公司在1890年代興建了,連接君士坦丁堡、安卡拉和科尼亞。鄂圖曼帝國希望維持控制阿拉伯半島,並擴展其影響力到紅海,到名義上屬於鄂圖曼(直至1914年)的,但本身自1882年後就受英國軍事統治。如果鐵路完工,德國將可取得美索不達米亞的疑似油田,同時也連接波斯灣的巴士拉港。後者將可為德國殖民帝國東部提供直接連結,並避開了由英法控制的蘇伊士運河。 鐵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馬上成為一系列國際紛爭的來源。雖然有人認為這些紛爭在1914年戰爭開始前已經解決,但也有人認為鐵路本身是。托魯斯山脈遇上的技術困難和外交問題意味着到了1915年鐵路仍有480公里未興建,嚴重限制了戰爭期間英國佔領巴格達時的用處,而南面的漢志鐵路則被湯瑪斯·愛德華·勞倫斯帶領的游擊隊攻擊。工程在1930年代恢復並在1940年完工。.

新!!: 巴格达和巴格達鐵路 · 查看更多 »

巴格達迪亞電視台

巴格達迪亞電視台(قناة البغدادية)是獨立伊拉克資電視台,總部位於埃及開羅。是阿拉伯語頻道,被視為遜尼派頻道。2008年,其僱員敏達哈·扎伊迪在伊拉克巴格達向入侵伊拉克的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殊投擲雙鞋,雖然被布殊躲過,但已使電視台聲名大燥。扎伊迪更被視為英雄。 Category:中东电视台.

新!!: 巴格达和巴格達迪亞電視台 · 查看更多 »

巴格達電池

巴格達電池是一種出現在兩河文明的人造工藝品,年代可以推溯到帕提亞時代,被認為是一種歐帕茲 (时代错误文物)。巴格達電池可能于1936年在靠近伊拉克巴格达的Khujut Rabu被发现。当1938年伊拉克国家博物馆的德国经理Wilhelm König在博物馆的收藏中发现它之后,巴格达电池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在1940年,König发表了一篇文章说那件馆藏是原电池,而且极有可能是用来给银器镀金的。这种解释直到现在仍然被认为是一个假设的可能性。如果它是正确的话,这件物品将比亚历山卓·伏打于1800年发明的电化电池早一千多年。.

新!!: 巴格达和巴格達電池 · 查看更多 »

巴格达塔

巴格达塔(Baghdad Tower)原名国际萨达姆塔(International Saddam Tower)是一座位于伊拉克巴格达的电视塔。塔建成于1994年,取代了毁于海湾战争的通讯塔。在顶部有旋转餐厅和观景台。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美军占领此塔,并改为现名。.

新!!: 巴格达和巴格达塔 · 查看更多 »

巴格达中央监狱

巴格达中央监狱,舊称阿布格莱布监狱(سجن أبو غريب ;意为“乌鸦之父”或“乌鸦之所”),为于伊拉克巴格达以西32公里的阿布格莱布城。在20世纪50年代由英国承包商所建。有观察者估计,2001年,该监狱大约关押了15000名犯人。 在美军占领伊拉克的期间,这里爆发了美军虐囚丑闻。.

新!!: 巴格达和巴格达中央监狱 · 查看更多 »

巴格达地毯

《巴格达地毯》(The Carpet from Bagdad)是一部1915年的美国无声冒险片,由执导,根据哈罗德·麦克格拉斯1911年的同名小说改编。影片讲述犯罪团伙成员贺拉斯·沃兹沃斯偷走了巴格达清真寺中的礼拜毯,然后将之转卖给古董商乔治·琼斯,为之后团伙抢劫纽约银行的计划提供资金。但是,地毯的守护者追踪而至,沃兹沃斯、琼斯和另一位抢劫同谋者的无辜女儿福晋·查德索尔因此身陷险境。 为了给电影作宣传,部分媒体获邀参观外景地,麦克格拉斯原著小说的出版商还赞助了试映活动,只有获得邀请的人才能进入。《巴格达地毯》于1915年5月3日上映并获得普遍好评,许多评论中都称赞了片中沙漠镜头的着色和真实的中东影像,但也有评论认为片中风景过于出彩,导致人物刻画黯然失色。1982年时,人们从卢西塔尼亚号的残骸中打捞出本片的卷轴,但已经受损严重,如今,这部电影可能面臨失传。.

新!!: 巴格达和巴格达地毯 · 查看更多 »

巴格达圆城

巴格达圆城(Round city of Baghdad,也被称为和平之城,阿拉伯语:Madinat-As-Salam)是一个在巴格达西部的古老城市,於767年至912年建成。其範圍包括智慧之家。.

新!!: 巴格达和巴格达圆城 · 查看更多 »

巴格达殉教者纪念碑

巴格达殉教者纪念碑(al-Shaheed Monument;نُصب الشهيد)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纪念在两伊战争中牺牲的战士。纪念碑於1983年开放,由Ismail Fattah al-Turki设计。.

新!!: 巴格达和巴格达殉教者纪念碑 · 查看更多 »

巴比伦

巴比伦(阿拉伯语: بابل, Bābil; 阿卡德语: Bābili(m); 苏美尔语语标符号: KÁ.DINGIR.RAKI; 希伯来语: בָּבֶל, Bāḇel; 古希腊语: Βαβυλών Babylṓn)原本是一个闪语族阿卡德人的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四千三百年前的阿卡德帝国。 它起初是一个低级行政中心。公元前1894年在由移民者建立的阿摩利人王朝的手里巴比伦才成为一个独立的城邦。巴比伦人在他们的历史上相对更多地被其它移民王朝统治,例如加喜特人、阿拉米人、埃兰人与迦勒底人。两河流域的同胞亚述人也统治过巴比伦。 巴比伦城市遗址在今天伊拉克巴比伦省的希拉被发现,位于巴格达以南约八十五公里处。这个举世闻名城市的遗址地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现在仅留存着由破损的土砖建筑物构成的大型土墩和碎片。城市沿着幼发拉底河建造,被左、右河岸平分成两部分,配有陡峭的河堤来抵御季节性的洪水。 现存的历史资料显示,巴比伦最初是一个小城镇,在公元前二千年初变得兴盛。在阿摩利人巴比伦第一王朝于公元前1894年兴起时它作为一个小城邦获得独立。巴比伦宣称自己是苏美尔-阿卡德城邦——埃利都的继承者。尽管在那时候它还是一个小城市,但是它让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圣城”尼普尔黯然失色。大约也是这个时候,也就是公元前十八世纪左右,一个名叫汉谟拉比的亚摩利人国王第一次建立了一个短命的巴比伦帝国。从这时候开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南部被人称作巴比倫尼亞,巴比伦城市的规模日益膨胀,变得越来越雄伟。 巴比伦帝国随着灭亡而快速瓦解。之后,巴比伦在亚述人、加喜特人和埃兰人的统治下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在被亚述人毁灭并重建后,巴比伦于公元前608年到公元前539年之间成为新巴比伦王国的所在地。这个帝国由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南角的迦勒底人建立。新巴比伦帝国最后一个国王是一个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的亚述人。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巴比伦在衰落后又被阿契美尼德帝国、塞琉古王朝、帕提亚帝国、罗马帝国和萨珊王朝统治。.

新!!: 巴格达和巴比伦 · 查看更多 »

巴比伦大炮

巴比伦大炮是火炮专家布尔博士为伊拉克前萨达姆政权设计建造的一款超级大炮。这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的大炮。该炮重达2100吨,长达150米,布尔博士希望用这门大炮能将重达2吨卫星送入太空,或将600公斤的炮弹打到1000公里开外。.

新!!: 巴格达和巴比伦大炮 · 查看更多 »

巴比倫之獅坦克

巴比倫之獅(,;Lion of Babylon)是伊拉克復興黨政府於1980年代晚期計畫在伊拉克本土生產T-72戰車的坦克代號。計畫中,巴比倫之獅坦克將由靠近塔吉的一間工廠負責組裝。Steven J. Zaloga & Peter Sarson (1993), p. 24, globalsecurity.org, The Russian T-72M1 Main Battle Tank (MBT) was modified with additional armor in the front and rear to protect against HEAT projectiles.

新!!: 巴格达和巴比倫之獅坦克 · 查看更多 »

巴比倫省

巴比倫省(阿拉伯语:بابل,阿拉米语:ܒܒܠ)是伊拉克十九省之一,位於首都巴格達以南約100公里。面積6,468平方公里,人口 1,751,900(2003年估計)。首府希拉。兩河文明重鎮巴比倫的遺跡也在本省。 1971年以前稱為希拉省。 Category:伊拉克省份 *.

新!!: 巴格达和巴比倫省 · 查看更多 »

巴比倫行動

巴比倫行動(又称歌剧院行动或Ofra行动)是以色列在1981年6月7日發動的一場軍事行動,目標是摧毀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附近的奧斯拉克(Osirak)核反應堆。.

新!!: 巴格达和巴比倫行動 · 查看更多 »

巴拉德

巴拉德是伊拉克的城市,位於該國中部底格里斯河右岸,由薩拉赫丁省負責管轄,距離首都巴格達80公里,海拔高度52米,2015年人口80,000。.

新!!: 巴格达和巴拉德 · 查看更多 »

上海公共租界

上海公共租界(Shanghai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是,同时也是近代中国两个公共租界之一(另一个是鼓浪屿公共租界)、以及上海的两个租界之一(另一个是上海法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在中国租界史上是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管理机构最庞大、发展最为充分的一个租界。.

新!!: 巴格达和上海公共租界 · 查看更多 »

帝国列表

这是按地理区域排列的帝国列表,这些帝国影响远远超越自身地理和文化限制并支配着世界的其他地区。本列表包括在文化和经济领域有影响的「廣義帝国」,而非局限于狹義帝國(君主必須為皇帝或國號為帝國的国家)。一些历史学家可能把以下列出的一些帝国用「朝代」的概念代替。.

新!!: 巴格达和帝国列表 · 查看更多 »

丝绸之路

,常簡稱為絲路,此词最早来自于德意志帝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男爵於1877年出版的一套五卷本的地图集。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張騫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但实际上,丝绸之路并非是一条 “路”,而是一个穿越山川沙漠且没有标识的道路网络,并且丝绸也只是货物中的一种。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约於前5世紀形成的草原絲綢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宋初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君主制国家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西汉的張騫在前138—前126年和前119年曾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与国外,外国由此信之”,称赞其开通西域的作用。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傳教士等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大伊朗、累范特、阿拉伯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朝鮮、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2014年6月22日,在杜哈举行的第38届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丝绸之路同京杭大运河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新!!: 巴格达和丝绸之路 · 查看更多 »

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الحرب العراقية الإيرانية),在伊朗被称为被迫之战(جنگ تحمیلی)、神圣抗战(دفاع مقدس)、伊拉克入侵战争或伊朗革命战争,伊拉克方面称为萨达姆的卡迪西亚(قادسيّة صدّام),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决议,但双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战斗。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戰爭中受到严重损失,除常规战争外,在战争过程中采取了袭城战、袭船战、袭击油田等破坏敌方后勤、经济设施的手段。伊拉克还对伊朗军队、平民动用化学武器。作为军事实力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战争中曾使用诸如苏式米格-25战机、美式F-14战机、法式飞鱼反舰导弹等当时最先进武器,但同发达国家主导战争相比,这场战争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别。例如,在战争中鲜有集群化坦克长距离突击作战,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壕沟战、人海攻击却颇为常见,甚至还出现没有武装的平民(包括儿童老人)在狂热宗教信仰支撑下集体冲锋,踩爆地雷的场面。这与士兵在紧急征召之下入伍,缺乏操作现代设备训练、领导人指挥不当以及武器装备配件不足,难以维修、保养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在战争中也出现用直升機打直升機、用防空导弹打小艇的新战术,在袭船中和袭城战中双方大量使用先进反舰导弹与地对地导弹,这场战争也揭示战争动员在现代战争中之重要。.

新!!: 巴格达和两伊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古伊斯蘭天文學

伊斯兰天文学(阿拉伯天文学)包括伊斯兰世界所做出的天文学成就,特别是在伊斯兰的黄金年代(8世纪-15世纪),这些著作主要用阿拉伯语书写。这些进步主要在中东,中亚,安达卢斯和北非,后来扩展到了远东和印度。这门科学在吸收外来科学和将外来元素转化成伊斯兰特色的科学方面与其他的伊斯兰科学别无二致。他们吸收来自希腊,波斯萨珊王朝和印度的成就最多并将这些作为他们的科学的基础。同时,伊斯兰天文学在后来对印度,拜占庭和欧洲天文学(可从12世纪的拉丁文译本中得出),甚至中国,马里的天文学都影响深远。 很多天空中的恒星,如毕宿五,河鼓二和很多天文学的术语,如照准仪,地平经度和高度方位仪,都来源于他们的阿拉伯名字。尽管一大部分伊斯兰天文学的著作(大概10000份手抄本)都没有被阅读过或编入目录,但我们已经可以根据资料还原一个比较精确的伊斯兰天文学的图景。.

新!!: 巴格达和中古伊斯蘭天文學 · 查看更多 »

中外交通史地名

中外交通史地名。按拼音字母排列.

新!!: 巴格达和中外交通史地名 · 查看更多 »

中东

中东(Middle East,الشرق الأوسط,המזרח התיכון)是一个地理區域,和西亞大致重疊,並包含部分北非地區,但不包含外高加索地區,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這個詞是以歐洲為參考座標,意指欧洲以东,并介于远东和近东之间的地区。具体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

新!!: 巴格达和中东 · 查看更多 »

中世紀哲學

中世紀哲學(Medieval Philosophy)是指中世紀的哲學相關發展,時間大約從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至14世紀文藝復興時代開始為止。中世紀哲學從8世紀時被巴格達視為獨立哲學議題,法國查理大帝時代也相當重視哲學。.

新!!: 巴格达和中世紀哲學 · 查看更多 »

中世纪

在欧洲历史上,一般来说,「中世纪」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自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之间的时期。按照西方传统,欧洲历史可以分为“古典時代”、“中世纪”和“近现代”三个阶段。而中世纪历史自身也可分为前、中、後期三段。 人口减少、城市衰落、外敌入侵、大众迁移的进程,自古代晚期就开始了,并在中世纪前期得以继续。日耳曼的蛮族们入侵,并在曾是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各个民族的国家。在7世纪,曾是东罗马帝国领地的北非和中东被伊斯兰化的阿拉伯帝国所占领。尽管此时在社会与政治结构上有着显著的变化,但中世纪与古代时期的分别尚未完全形成。广阔的拜占庭帝国此时依然存活,并且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1070年,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在北意大利被重新发现,并且后来在西方广受赞誉。西方的诸多王国还依然保留着罗马时代的习俗。同时,人们广泛建立修道院,意在使欧洲基督教化。在卡洛林王朝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控制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到了8世纪末9世纪初,在内忧和外患(维京人、马扎尔人和撒拉森人入侵)的压力下,卡洛林帝国还是崩溃了。 到了中世纪中期,亦即公元1000年以后,由农业科技的改进带来的繁荣贸易,以及中世纪温暖时期到来所造成的增产,使得当时的欧洲人口大量增长。由农民向贵族支付地租和承担劳役的生产组织——庄园,成了中世纪中期主要的社会组织结构。1095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旨在从穆斯林手中夺取中东的控制权。国王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领袖,这一方面减少了无序带来的犯罪和暴力行为,但另一方面又使得离建造一个统一基督教世界的理想越来越远。经院哲学此时在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托马斯·阿奎纳的神学理论、乔托·迪·邦多纳的绘画、但丁和杰弗里·乔叟的诗歌、马可波罗的游记和哥特式教堂都是这一时期各自领域的杰出作品。 后期的中世纪饱受饥荒、瘟疫和战争的威胁,因此此时欧洲的人口开始减少。在1347年和1350年间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三分之一欧洲人的生命。宗教上的争论和对立也对应着国家间的冲突以及农民的反抗。这一时期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欧洲的社会转型,也预示着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新!!: 巴格达和中世纪 · 查看更多 »

中世纪前期

中世纪前期(又称中世纪早期、中古早期;Early Middle Ages)是在欧洲历史上,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後,从500年到1000年間大约5個世纪的一個時期,前承後古典時代、後接中世纪中期。在這段時期内,从羅馬帝國後期開始的衰落趨势,在整个歐洲一直持续:人口(尤其是城市人口)减少、贸易萎缩、野蛮人民族遷徙规模扩大與持續入侵,當年羅馬统治过的遼阔大地,最终分成了三种后续文明:西歐文明、拜占庭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在西欧历史上,中世纪前期被称为「黑暗时代」,突显了当时社会动荡、传世文学文化作品甚少的特点。然而,东罗马帝国,或称拜占庭帝国,却得以存留下来,尽管以前罗马帝国的大片领土,于公元7世纪时为伊斯兰哈里发所征服。 到了中世纪前期的后段,这些衰落的趋势才得以逆转。800年时,查理大帝获得了皇帝的称号,罗马皇帝似乎后继有人。他统治下的法蘭克王国卡洛林王朝,对此后欧洲的社会结构和历史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欧洲开始普及封建农耕制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三田轮耕制、重型耕犁等革新。欧洲大部分地区野蛮人迁移的情况都稳定了下来,但还是受到北欧维京人扩张的影响。.

新!!: 巴格达和中世纪前期 · 查看更多 »

中国国际航空航点

中国国际航空(国航)是中国唯一载国旗飞行的民用航空公司,承担着中国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的专机任务,也承担许多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国内的专包机任务。截至2010年11月,国航拥有以波音、空客为主的各型客货飞机280架,运营覆盖29个国家和地区的264条航线,通过国航以北京、成都为枢纽,以上海、广州为重点机场的全球航线网络,乘客可以便捷的到达92个国内目的地、40个国际及地区目的地。 截至2018年6月,中国国际航空及中国国际货运航空(国货航)提供的航班飞往以下航点:.

新!!: 巴格达和中国国际航空航点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機構列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相當龐大的驻外机构,负责与駐在國的經濟、貿易、文化、衛生及軍事交流事務。.

新!!: 巴格达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旅行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非正式的簡稱为中旅證或中國旅行證,有一年一次有效和两年多次有效两种版本,一般为两年多次出入境有效 。自1951年起颁发1990年4月停止使用的归国证明书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取代。.

新!!: 巴格达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旅行證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伊拉克關係

中華民國與伊拉克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伊拉克共和國之間的關係。伊拉克於1942-1958年,是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斷交後,目前沒有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對伊拉克的相關事務由駐約旦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新!!: 巴格达和中華民國與伊拉克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部公約組織

中部公約組織 (英文:Central Treaty Organization,簡稱CENTO),又名中東條約組織,成立於1955年,由巴格達公約演變而來,組織成員國為亞洲的伊拉克、土耳其、巴基斯坦。該組織為亞洲中東地區的跨國區域性安全組織,組織以軍事合作為主。1955年2月24日巴格達公約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簽訂,同年4月15日生效。總部設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1959年3月,成員國之一伊拉克退出巴格達公約,組織總部亦從原來巴格達遷至土耳其安卡拉,改稱為中部公約組織,同時並接納美國為觀察國。1979年,主要成員國之一的伊朗發生政變,該組織也隨即瓦解。.

新!!: 巴格达和中部公約組織 · 查看更多 »

中途島號航空母艦

中途島號航空母艦(USS Midway,舷號CVB/CVA/CV-41)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中途島級航空母艦的首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中途島為名的軍艦,以紀念中途島海戰。 中途島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在1945年下水,並於日本投降後一個月服役,無緣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著中途島號一直在大西洋及地中海執勤,並在韓戰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CVA-41)。韓戰結束後不久,中途島號轉到太平洋艦隊服役,並在途中參與了大陳島撤退。稍後中途島號進行SCB-110現代化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 改建後中途島號轉到太平洋艦隊服役,並在老撾危機期間到南中國海警備。1965年後,中途島號多次前往西太平洋,參與越戰,並在期間進行SCB-101現代化改建。1973年起,中途島號開始以日本橫須賀為母港,並在越戰結束前夕,西貢陷落時在越南外海參與了名為「常風行動」的撤僑任務。1975年,中途島號重編為多用途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41。 越戰後中途島號主要在西太平洋、印度洋及阿拉伯海三地執勤。伊朗人質危機及兩伊戰爭期間,中途島號均曾到波斯灣戒備,並在戰爭後期為科威特油船護航;1980年韓國光州事件後中途島號又曾與珊瑚海號到濟州島外待命。六四事件後,中途島號亦被派到中國外海,一度預備撤僑。同年菲律賓發生政變,在阿基諾夫人的請求下,美國派中途島號等到菲律賓外海警戒,最終迫使政變流產。退役前夕,中途島號參與了海灣戰爭,空襲了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部隊。 中途島號在1992年退役,並在1997年除籍。2003年海軍將中途島號捐贈給民間組織,改裝為博物館艦。博物館在2004年6月於加州聖地牙哥開放。現在停放於加州聖地牙哥。.

新!!: 巴格达和中途島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中東最大都會區列表

中東最大都會區列表列出中东最大的30個城市群,資料來源為2014年城市人口報告(CityPopulation Studies)。.

新!!: 巴格达和中東最大都會區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東戰場

中東戰場發生原因大都是德國在此煽動當地人民反抗盟國(特別是英國),在英國伊拉克戰爭中更是如此,而這些起義或是反抗,最後都被擊敗及鎮壓,盟軍在此地獲勝。.

新!!: 巴格达和中東戰場 · 查看更多 »

东学西渐

东学西渐,是中国科学及文化向西方傳播的整個歷史过程。.

新!!: 巴格达和东学西渐 · 查看更多 »

希安

希安(Khyan),古埃及第十五王朝国王,(约公元前1610年—约公元前1580年在位)。于埃及和国外发现了几座写有他名字的纪念碑,例如,于巴格达发现的一座狮子卧像和在上埃及盖博拉发现的花岗岩石。.

新!!: 巴格达和希安 · 查看更多 »

希腊火

希臘火(希臘語:Υγρό Πυρ)是東羅馬帝國所利用的一種可以在水上燃燒的液態燃燒劑,為早期熱兵器,主要應用於海戰中,「希臘火」或「羅馬火」只是阿拉伯人對這種恐怖武器的稱呼,東羅馬自己則稱之為「海洋之火」、「流動之火」、「液體火焰」、「人造之火」和「防備之火」等等。根據文獻記載,希臘火多次為東羅馬帝國的軍事勝利作出頗大的貢獻,一些學者和歷史學家認為它是東羅馬帝國能持續千年之久的原因之一,希臘火的配方現已失傳,成份至今仍是一個謎團,而據當時受希臘火所傷的十字軍所記述:「每當敵人用希臘火攻擊我們,所做的事只有屈膝下跪,祈求上天的拯救。」那段引文足以說明希臘火的威力。.

新!!: 巴格达和希腊火 · 查看更多 »

东方快车谋杀案 (1974年电影)

《东方快车谋杀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是一部1974年的英国疑案电影,由希德尼·鲁迈特執導,和Richard B. Goodwin監製,改编自阿嘉莎·克莉絲蒂的1934年同名小说。.

新!!: 巴格达和东方快车谋杀案 (1974年电影) · 查看更多 »

希拉 (伊拉克)

希拉是伊拉克的城市,位於該國中部幼發拉底河畔,由巴比倫省負責管轄,處於首都巴格達以南100公里,始建於1101年,海拔高度37米,2014 年人口780,000。.

新!!: 巴格达和希拉 (伊拉克) · 查看更多 »

七谷经

《七谷经》(هفت وادی Haft-Vádí)由巴哈伊信仰的创立者巴哈欧拉所作,全书以波斯语写成。此外,《四谷经》(چهار وادی Chahár Vádí)也为巴哈欧拉所作,并常常以《七谷经与四谷经》的书名合并出版,但实际上两书并无直接联系。.

新!!: 巴格达和七谷经 · 查看更多 »

布里迪王朝

布里迪王朝(1104–1154),是中世纪一个突厥化的穆斯林王朝,统治范围包含大马士革城及其周边地区,最后被赞吉王朝所吞并。.

新!!: 巴格达和布里迪王朝 · 查看更多 »

布拉柴维尔

布拉柴维尔(Brazzaville),简称布拉柴,位于刚果(布)南部刚果河畔的斯坦利湖北岸,与剛果首都金沙萨隔河相望,是刚果的首都和最大城市。2005年人口1,174,000人。建立于1880年10月3日,取代了在殖民地时期之前的城镇恩库纳(Nkuna),主要部落是姆皮拉(Mpila)和姆法(Mfa)或姆福阿(Mfoa)。名字来源于皮埃尔·萨沃尼昂·德·布拉柴。.

新!!: 巴格达和布拉柴维尔 · 查看更多 »

丘拜尼王朝

丘拜尼王朝(波斯語:سلسله امرای چوپانی;英語:Chobanids),又译楚邦王朝或出班王朝,是由泰赤烏部後裔建立的王朝,興於14世紀的波斯。丘拜尼王朝起初臣服於伊兒汗國,在伊兒汗國分裂後實質控制著其領土。丘拜尼王朝以阿塞拜疆為根據地,而札剌亦兒王朝則控制著巴格達。.

新!!: 巴格达和丘拜尼王朝 · 查看更多 »

世界城市凝聚区

此為根据在2015年7月1日統計之最大的人口列表,此表只显示五百万人口以上的地区。.

新!!: 巴格达和世界城市凝聚区 · 查看更多 »

世界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这是 世界城市或都市圈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新!!: 巴格达和世界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 查看更多 »

世界史年表 (20世纪-现在)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世界史年表 (20世纪-现在) · 查看更多 »

世界貿易中心列表

世界贸易中心,是指世界贸易中心协会运作下的建筑物或建筑综合楼。世界贸易中心协会成立于1970年,拥有91个不同国家地区的317名成员。它是非官方性质的贸易团体,致力于促进国际间协同和贸易。.

新!!: 巴格达和世界貿易中心列表 · 查看更多 »

世界歷史

世界歷史,簡稱世界史,又稱人類史,一般是指有人類以來地球上歷史的總和,雖然世界歷史本身早在人類文明出現之前就存在,但人類一直到近現代才真正用這個概念來研究和述說歷史。世界历史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可以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根据不同的地区,可分为不同地区的历史,例如中国历史、美国历史;根据不同的代表事物,可以分为不同事物的历史,例如環境史、航空史。.

新!!: 巴格达和世界歷史 · 查看更多 »

世界歷史都市聯盟

世界歷史都市聯盟(League of Historical Cities)是歷史文化的相關非政府組織。.

新!!: 巴格达和世界歷史都市聯盟 · 查看更多 »

帖木儿

帖木兒(波斯-阿拉伯文:تیمور,拉丁转写:,突厥化蒙古人,或譯帖木耳,帖木兒汗國的創始可汗,為察合臺語「鐵」之意,),1362年,他與忽辛合作,在故鄉附近地區起事時,被打伤,從此跛腳,因此人称跛子帖木儿。因為他娶了東察合台汗國後王黑的儿火者的女儿为妻,所以又被稱為駙馬帖木儿。據說,他出身於蒙古巴魯剌思氏部落。打敗了西亞、南亞和中亞的其他國家,是帖木兒帝國的奠基人。他的孫子烏魯伯格在1411至1449年統治中亞,曾孫巴卑爾建立了莫卧儿帝国,此帝國在1526至1857年統治南亞,約有四個世紀的時間"Tīmūr Lang" entry from 。.

新!!: 巴格达和帖木儿 · 查看更多 »

帖木儿帝国

帖木兒帝國(1370年-1506年)是渴石地区的突厥化蒙古人巴鲁剌思氏之貴族帖木兒(1370年-1405年在位)所創之帝國,帖木兒為渴石地区的突厥巴鲁剌思氏的埃米尔后裔,后来迎娶了东察合台汗国王室黑的儿火者的女儿为妃。由於是黑的兒火者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所以帖木兒获得了政权的合法性,而後發動侵略戰爭,帖木儿征战在亞洲大陸總共造成1,700万人死亡。 帖木兒帝國征服了东察合台汗国、河中地区、花剌子模、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高加索和大伊朗地区,並與奧斯曼帝國交戰,企圖復興蒙古帝国,但最後因帖木儿於東征中国明朝的期間(1404年11月27日-1405年2月18日)逝世而被迫中斷。帝國的鼎盛時期橫亙從小亚细亚到印度德里的西亞、中亞和南亞和费尔干纳盆地,北起锡尔河和咸海,南及阿拉伯海和波斯湾的大帝国。首都原為撒馬爾罕,其子沙哈鲁即位后遷都到今阿富汗西北部的赫拉特。 帖木兒家族信仰伊斯蘭教,除武功顯赫,還特別注重文教建設。在首都撒馬爾罕創立大學,漸取代巴格達的文化地位,成為穆斯林的學術中心。 1506年,帝國亡於突厥烏茲別克人部落。其後裔巴卑尔轉而去印度次大陆開創了蒙兀兒帝国,至第六代皇帝奧朗则布去世后开始衰敗。1857年,末任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被東印度公司罷黜,蒙兀兒帝國滅亡。帖木兒帝國和蒙兀兒帝国皆由帖木儿王朝统治。.

新!!: 巴格达和帖木儿帝国 · 查看更多 »

帕斯卡爾·科斯特

格扎維埃·帕斯卡爾·科斯特(Xavier Pascal Coste,)是一名法國建築師。.

新!!: 巴格达和帕斯卡爾·科斯特 · 查看更多 »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كتاب ألف ليلة وليلة;هزار و یک شب;又稱《天方夜谭》,「天方」是麥加舊譯名),它是一部最早誕生於古波斯文明時代的故事和之後的阿拉伯時代的民間故事集。源於東方口頭文學傳統、於9世紀左右以阿拉伯文成書。 《一千零一夜》成書後一直在阿拉伯地區流傳,但只是普通的民間文學,不太受到重視,到18世紀初傳到西方。1704年,法國人安托万·加朗首先將《一千零一夜》部分故事譯成法文,不久風靡歐洲,各種西文相繼出現。在20世紀初經西方傳到中國。 整本故事以包孕体出现,讲述了山鲁亚尔(شهريار,意为“国王”或“统治者”)和他的妻子山鲁佐德(又譯“雪赫拉莎德”、“謝赫拉莎德”,شهرزاد,可能意为“高贵的后裔”)之间诉说的故事,而连环包孕手法在故事集中常常被使用。有的故事是单独的,有的则构架在另一个故事之上。就整本故事来说,有的包含几百个夜晚的故事,有的则超过了1,001这个数目。 就某些特别的故事而言,如《阿拉丁神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辛巴达的故事》的确是中东独特的民间故事,但并不在《一千零一夜》当中。安托万·加朗以及其它欧洲翻译将其一并加入了故事集中。女主人公山鲁佐德讲述故事在诗意、吟颂、歌曲、哀歌、赞美、恳求、表扬、谜语、注释上都有极大的创新和丰富。她的故事在阿拉伯版本上都是独特的。有的故事不过几段长,有的则洋洋洒洒。.

新!!: 巴格达和一千零一夜 · 查看更多 »

平壤

平壤,正式名稱為平壤直轄市(),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於朝鮮半島西北部,大同江横跨市区,東側是平安南道的大同郡、檜倉郡及南浦特别市的大安郡及龍岡郡、南側是黃海北道的黃州郡、延山郡及-松-林市、北側是平安南道的成川郡及平城市。 平壤位于朝鲜半岛西北部地势低--的地段,因地势平坦而得名“平壤”。也是平安道名稱中“平”字的來源地。城市西北部是低矮的山岭,东部是丘陵和的平原。大同江和它的支流普通江流经市中心。 因城内遍布柳树,平壤又稱“柳京”。朝鲜政府提倡植树造林並推动环境保护的政策,平壤的山水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平壤市民的人均绿地面积达到58平方米。 平壤是传说中朝鮮族的始祖檀君在西元前1122年建都的王儉城所在地,為朝鮮半島歷史最悠久的城市,有乙密台、练光亭、大同门、普通门等年代久远的古迹。虽然平壤在朝鲜战争中被毁坏几成废墟,平壤很快得到重建,20世纪70、80年代,平壤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兴建了主体思想塔、人民大学习堂、五一体育场、平壤凯旋门等地标性建筑。.

新!!: 巴格达和平壤 · 查看更多 »

乌尔

乌尔 (Ur),又稱吾珥,是美索不达米亚的一座古城。当时它位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注入波斯湾的入海口,今天它的遗址位于伊拉克的内地,巴格达以南纳西里耶附近,幼发拉底河的南部。它的地理位置是北纬30°57'和东经46°6'。屬伊拉克濟加爾省。 中译本《圣经》将其译为“吾珥”,是犹太人祖先亚伯拉罕的故乡,也是犹太人的发源地。 废墟遗址上最显眼的是一座供奉月神的神庙,这座神庙基本被保存下来了。它是一座两层高的砖建筑物,下层的砖是用沥青结合起来的,上层的砖是用灰胶结合的。除这座神庙外还有许多过去住房的遗迹。.

新!!: 巴格达和乌尔 · 查看更多 »

乔治·魏格润

乔治·魏格润(George Vicesimus Wigram,)是一位英国圣经学者和神学家。.

新!!: 巴格达和乔治·魏格润 · 查看更多 »

亚足联冠军联赛

亚足联冠军联赛(AFC Champions League),简称亚冠联赛或亚冠,是由亚洲足球联合会每年舉行的亞洲俱乐部足球竞赛,參賽球隊來自亚足联屬下排名前14的聯賽,其中包括原本屬於大洋洲足球联合会的澳洲。 亚冠联赛是亚洲俱乐部足球最高等级的赛事,相当於歐洲的歐洲聯賽冠軍盃及南美洲的南美自由盃,高于亞洲足協盃。每年获得冠軍的球隊將代表亞洲出席当年12月舉行的國際足協世界冠軍球會盃(FIFA Club World Cup)。 亚冠联赛是由亚洲俱乐部锦标赛、亞洲盃賽冠軍盃合并而来,第一届赛事举行于2002–03年。由于当时赛制改革,这也是唯一一届跨年度的赛事,之后所有的比赛都在同一年内完成。.

新!!: 巴格达和亚足联冠军联赛 · 查看更多 »

亚洲国家和地区列表

这是一个亚洲国家或地区的列表,包括主权国家及属地。.

新!!: 巴格达和亚洲国家和地区列表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駐外機構列表

下表列出亞美尼亞共和國派駐外國或國際組織的外交代表機構。.

新!!: 巴格达和亞美尼亞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亞洲運動會火炬接力列表

亞洲運動會火炬接力是指亞運聖火由採集經接力而點燃至亞洲運動會主場館的主火炬的接力活動。首個亞洲運動會聖火在1951年的新德里亞運於印度新德里採集及點燃,而亞奧理事會批准自1951年的新德里亞運起的亞運聖火於本國採集然後經接力的方式傳至亞洲運動會主辦城市,但仁川亞運的亞運聖火2014年8月9日於印度新德里採集然後經空運的方式運至威海再然後經接力的方式傳至韓國仁川;至於亞洲冬季運動會的亞運聖火1996年的哈爾濱冬季亞運起進行首次傳遞。.

新!!: 巴格达和亞洲運動會火炬接力列表 · 查看更多 »

亞洲舉重錦標賽

亞洲舉重錦標賽(Asian Weightlifting Championships)是一項由亞洲舉重總會(AWF)舉辦,一年一度的洲際性舉重比賽。.

新!!: 巴格达和亞洲舉重錦標賽 · 查看更多 »

亞戴二世·喬治

·亞戴二世(敘利亞語:;Mar Addai II:),或稱亞戴二世·喬治(Addai II Giwargis);本名薩萊曼·薩科(Shlemun Giwargis),第107任大公長牧首。 1970年,他自宗教選舉中被選為牧首,接替在1969年9月6日逝世的牧首。.

新!!: 巴格达和亞戴二世·喬治 · 查看更多 »

庫爾德斯坦

庫爾德斯坦(库尔德语:كوردستان, Kurdistan,意为“库尔德人的土地”)是一個橫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敘利亞四國山區的地區,自古以来一直都是庫爾德人聚居的地方,如今庫爾德斯坦被這四個現代國家所分割。庫爾德人一直爭取在庫爾德斯坦地區建國,但一直受到四國政府的鎮壓,尤其是受到土耳其政府的屠殺和迫害。时任政府在2017年9月25日发起咨询性质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独立公投,28日宣布支持独立的票数达到近93%。另外,库尔德斯坦地区还居住着一些亚述人和亞美尼亞人等其他少數民族。.

新!!: 巴格达和庫爾德斯坦 · 查看更多 »

庫特 (伊拉克)

庫特(الكوت)是伊拉克東部的城市,位於首都巴格達東南100英哩的底格里斯河左河岸,是瓦西特省(1960年代前稱「庫特省」)的首府,數百年以來一直是區內的地毯貿易中心,周邊地區的土地肥沃,適合種植作為食糧的穀物。庫特在2003年的估計人口為374,000。.

新!!: 巴格达和庫特 (伊拉克) · 查看更多 »

人民動員

人民動員(الحشد الشعبي;Popular Mobilization Forces)是一個得到伊拉克政府支持的民兵整合組織,初期由約40個幾乎全是什葉派的民兵團體組成。「人民動員」是為了抗擊伊斯蘭國而於2014年6月建立,從當時已存在的民兵武裝整合而成,隸屬於伊拉克內政部的「人民動員委員會」。 在伊斯蘭國崛起後,由於當時的伊拉克政府軍普遍缺乏戰意,無力獨自抗擊伊斯蘭國,「人民動員」成為伊拉克政府倚賴的一支重要地面武裝力量。另一方面,「人民動員」被指與伊朗關係密切,接受伊朗軍事顧問訓練甚至由他們指揮。伊拉克的遜尼派普遍對什葉派的「人民動員」有疑慮,不大願意讓他們進駐遜尼派地區。 據2016年報道,伊拉克政府每年向民兵組織提供約14億美元經費。2016年12月19日,伊拉克總統福阿德·马苏姆批准一項把「人民動員」納入國家武裝部隊的法律,該法律已於11月在議會獲得通過。2018年3月,伊拉克總理海德尔·阿巴迪宣佈將「人民動員」收編入安全部隊,受國防部管轄。.

新!!: 巴格达和人民動員 · 查看更多 »

库尔德历史

库尔德斯坦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尼安德特人.

新!!: 巴格达和库尔德历史 · 查看更多 »

库尔德斯坦民主党

库尔德斯坦民主党(پارتی دیموکراتی کوردستان Partîya Demokrata Kurdistanê,简为“PDK”;Kurdistan Democratic Party,简为“KDP”),也有媒体译为“库尔德民主党”,简称“库民党”,伊拉克库尔德斯坦主要的库尔德人政党之一,1946年成立于伊朗库尔德斯坦的马哈巴德。.

新!!: 巴格达和库尔德斯坦民主党 · 查看更多 »

库费

库法(阿拉伯语: ),是伊拉克纳杰夫省的一座城市,位于巴格达以南170公里,纳杰夫东北10公里,幼发拉底河旁。2003年人口大约110,000。 库法建于公元622年(伊斯兰教历元年),与馬什哈德、卡尔巴拉和纳杰夫一起合称什叶派四大重镇。伊斯兰教最后一位正统哈里发阿里在位时期将其定为都城。.

新!!: 巴格达和库费 · 查看更多 »

底格里斯河

底格里斯河(دجلة、Dijlah,Tigris)是中东名河,与位于其西面的幼发拉底河共同界定美索不达米亚,源自土耳其安纳托利亚的山区,流经伊拉克,最后与幼发拉底河合流成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 底格里斯河流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年均流量42亿立方米,为西南亚水量最大的河流,底格里斯河的中下游都位於伊拉克境內,令原本位處乾旱氣候地區的伊拉克擁有水源豐富的河流,主要城市都在該河流的流域範圍,是伊拉克人口的主要集中地。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正位于底格里斯河西岸。.

新!!: 巴格达和底格里斯河 · 查看更多 »

伊利亚斯·大卫·沙逊

伊利亚斯·大卫·沙逊(Elias David Sassoon,)是一位在印度和远东经营贸易的犹太商人。 1820年3月27日,伊利亚斯·大卫·沙逊出生在奥斯曼帝国的巴格达,是大卫·沙逊及其第一任妻子 Hannah Joseph的次子。起初跟随父亲在印度经商。英国占领香港后,1844年,他移居香港,以此作为在中国拓展的基地。1850年,他移居上海。1872年在孟买成立新沙逊洋行,同时在上海仁记路5号建立分行大楼,由长子雅各布·伊利亚斯·沙逊负责中国业务。1880年3月21日在英属锡兰的科伦坡去世。他的儿子有雅各布·伊利亚斯·沙逊和爱德华·伊利亚斯·沙逊。.

新!!: 巴格达和伊利亚斯·大卫·沙逊 · 查看更多 »

伊哈卜·谢里夫

伊哈卜·谢里夫(إيهاب الشريف,Ihab el-Sherif,)是埃及驻伊拉克大使。他于2005年7月3日被绑架,当时他在巴格达踏出轿车去买报纸。他成为目标可能是因为,这位埃及高级外交官是阿拉伯国家派往美国支持的伊拉克政府的第一位全衔大使。他以前是驻以色列的代办。 在伊拉克进行圣战的基地组织(Al Qaeda,伊拉克政府最想抓到的武装分子阿布·穆萨布·扎卡维所领导)2005年7月6日在一个网站上发布消息说,该组织已决定杀死谢里夫先生。他的处死并没有录像发布,但是有证实其身份的录像。 2005年7月7日,伊拉克基地组织在互联网上宣称已杀死谢里夫。接着,他的死亡由埃及政府确认。埃及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说这起谋杀不会吓阻埃及支持伊拉克。.

新!!: 巴格达和伊哈卜·谢里夫 · 查看更多 »

伊兰·拉蒙

伊兰·拉蒙(אילן רמון,Ilan Ramon,),原名伊兰·沃尔费曼(Ilan Wolferman),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员。他于2003年代表以色列航天局参加美国宇航局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STS-107任务,返回途中遭遇航天飞机失事遇难。拉蒙在成为宇航员之前曾是以色列空军战斗机飞行员。他在空军服役期间参加了赎罪日战争、1982年黎巴嫩战争,还曾在歌剧院行动中驾驶战斗机参与对伊拉克核设施的空袭。1987年,他从特拉维夫大学毕业获得理学士学位,之后回到空军继续服役。服役期间,拉蒙驾驶过A-4天鷹式攻擊機、幻影3-C型战斗机和F-16战隼战斗机三种机型,飞行时间总计超过4,000小时。 1997年,拉蒙当选为以色列首位宇航员,赴美参加训练。2003年,他以有效载荷专家的身份登上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和其他六位宇航员一同执行STS-107任务。此次任务在以色列国内受到广泛关注,拉蒙也成为该国的国民英雄。他在任务中不仅完成了多项实验,还携带了大屠杀遇难者纪念物和犹太文化的象征物,按照犹太教规饮食起居,与以色列国民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2月1日,航天飞机在返回过程中失事解体,七位宇航员全部殉职。在此之后,两国政府举行哀悼和纪念活动。以色列国防部为拉蒙追授,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追授予拉蒙和其他六位宇航员國會太空榮譽勳章,他因此成为唯一一位获此勋章的非美国籍人士。天文学家还以拉蒙的名字命名了小行星、月球陨石坑和火星山峰。以色列和美国两国民众也以各种形式纪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学校、机场,设立基金会和奖学金鼓励航天事业发展。.

新!!: 巴格达和伊兰·拉蒙 · 查看更多 »

伊兒汗國

伊兒汗國(;拉丁转写:Hülegü-yn Ulus;波斯语:سلسله ایلخانی;阿塞拜疆语:Hülakülər dövləti;英语:Ilkhanate),1220/1256–1357年,又译伊利汗国或伊尔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由成吉思汗之孫、拖雷的第六子旭烈兀及其子阿八哈與他的後人统治。伊兒汗國也是當初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位時,四大汗国中最早支持忽必烈並承認其汗位的汗國,其他三個汗國在1303年元成宗時也承認元朝是帝國共主的地位。“伊兒”是蒙古語,意思大約等於“从属”,“伊儿汗”即“从属的汗”。伊兒汗國的位置大約在今日中亞南部至西亞一带,首都最先在蔑剌哈(今伊朗的马拉盖),后為大不里士和苏丹尼耶(今伊朗西北部)。.

新!!: 巴格达和伊兒汗國 · 查看更多 »

伊本·图马特

阿布·阿布德·阿拉·穆罕默德·伊本·图马特(Abu Abd Allah Muhammad Ibn Tumart,أبو عبدالله محمد ابن تومرت ,约1080年——约1130年),柏柏尔伊斯兰教宗教改革家,自称马赫迪。他的追随者创建了穆瓦希德王朝。 伊本·图马特早年曾在科尔多瓦、麦加、巴格达等地朝圣并学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狂热一神理论,反对当时的圣徒崇拜。28岁时,他回到了摩洛哥宣扬自己的学说,并在阿尔摩拉维德王朝埃米尔阿里·伊本·尤素福于非斯组织的宗教辩论会上舌战当地伊斯兰教学者。当地学者一致认为他是异端,但阿里·伊本·尤素福并未迫害他。在传教受挫的情况下,伊本·图马特自称马赫迪,并号召其信徒武装起来,以净化阿尔摩拉维德王朝已经堕落的伊斯兰信仰。 在其死后,来自阿尔及利亚的信徒阿卜杜勒·慕敏率领其支持者发动武装起义,1147年,阿卜杜勒·慕敏占领马拉喀什,灭亡阿尔摩拉维德王朝,建立穆瓦希德王朝。 T.

新!!: 巴格达和伊本·图马特 · 查看更多 »

伊本·穆格莱

伊本·穆格莱(波斯语: ابن المقله شیرازی ),波斯人,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大臣,伊斯兰书法家。公元886年生于巴格达,公元940年卒于巴格达。传说他最先将圆角引入了曲线引入了原始棱角分明的库法体,发明了誊抄体。然而埃米尔之埃米尔Ibn Ra'iq砍断了他的右手,他仍能用左手写出美妙的字体。仕途波荡,曾被流放于波斯。.

新!!: 巴格达和伊本·穆格莱 · 查看更多 »

伊本·白图泰

伊本·白图泰 伊本·白图泰 伊本·白图泰(、拉丁转写:,),全名阿布·阿布杜拉·穆罕默德·伊本·阿布杜拉·伊本·穆罕默德·伊本·伊布拉欣·赖瓦蒂·团智·伊本·白图泰(、拉丁转写:),摩洛哥的穆斯林学者,公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旅行家之一。 1304年2月24日,白图泰出生于摩洛哥丹吉尔的一个柏柏尔人家庭。20岁左右时,他出发去麦加朝圣,从此开始,他踏上了一条长达117,000公里的旅途,经过了现在44个国家的国土,他的旅程記錄在《》中,在三十年的旅途過程中,他經過了大部份著名的穆斯林世界,也到了許多非穆斯林的地區,旅途包括北非、非洲之角、東歐、中東、南亞、中亞、東南亞及中國等地。.

新!!: 巴格达和伊本·白图泰 · 查看更多 »

伊本·艾西尔

伊本·艾西尔()(阿拉伯语),本名艾布·哈桑·阿里·本·穆罕默德·谢巴尼,阿拉伯史学家。是重要历史著作《历史大全》的作者。.

新!!: 巴格达和伊本·艾西尔 · 查看更多 »

伊本·易斯哈格

罕默德·伊本·易斯哈格·伊本·雅瑟(محمد بن إسحاق بن يسار;或簡略為伊本·易斯哈格 ابن إسحاق,意為「易斯哈格之子」)(卒於767或761年(Robinson 2003, p. xv))是阿拉伯的穆斯林史學家。他搜集了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口述紀錄,這些紀錄是穆罕默德早期傳記的基礎。這種傳記通常稱作「真主使者的生平」(Sirah Rasul Allah)。.

新!!: 巴格达和伊本·易斯哈格 · 查看更多 »

伊朗航空航點

伊朗航空航點列表(截至2015年7月).

新!!: 巴格达和伊朗航空航點 · 查看更多 »

伊斯坎德里耶

伊斯坎德里耶(الإسكندرية)是伊拉克的城市,位於該國中部幼發拉底河畔,由巴比倫省負責管轄,距離首都巴格達約40公里,海拔高度34米,人口200,000,居民大多數是什叶派。.

新!!: 巴格达和伊斯坎德里耶 · 查看更多 »

伊斯哈吉

伊斯哈吉(Ishaqi)是位于伊拉克巴格达以北约60英里的一个小镇,属于萨拉赫丁省巴拉德县。 2006年3月1日,伊拉克警方报道,美军在伊斯哈吉的一次袭击过程中开枪打死了被捕的11名平民,其中包括75岁的老人和6个月大的婴儿。2006年6月1日,英国广播公司从逊尼派手中获得的录像带中显示,美军再次在伊斯哈吉滥杀无辜。 Category:伊拉克聚居地 Category:萨拉赫丁省.

新!!: 巴格达和伊斯哈吉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国

伊斯兰国(الدولة الإسلامية,转写:;The Islamic State,缩写:IS),前称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الدولة الاسلامية في العراق والشام ad-Dawlat al-Islamiyat fi al-Iraq wa-sh-Sham;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Sham,简称ISIS)或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简称ISIL),是一个活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萨拉菲聖戰主義组织及其建立的未被世界广泛认可的政治實體,奉行极端保守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瓦哈比派。组织领袖巴格達迪自封为哈里发,定國號为「伊斯兰国」,宣称自身对于整个穆斯林世界(包括全中东、非洲东部、中部、北部、黑海东部、南部、西部,亚洲中部和西部、欧洲伊比利半岛和巴爾幹半島、印度幾乎全境、中国大陸西部、北部地区)拥有統治地位、BREITBART、2014年7月1日,同年11月23日阅览。周边阿拉伯国家以阿拉伯文缩写称其为「达伊沙」(داعش, Dā'esh;)),与阿拉伯语的“踩踏”(دعس‎, Da'es)諧音,以示对其“伊斯兰国”名稱的不承认及蔑视。中国大陸媒体有时则直接以“极端组织”代指这一组织。 该组织目前致力在伊拉克及沙姆地区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是叙利亚内战反政府武装中主要的圣战组织之一,并占领伊拉克北部、及敘利亞中部的部分城市和地区。其自认为是一个独立国家,声称拥有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主权,而且宣稱已于2014年11月13日拥有阿拉伯地区更多的主权,涉及利比亚、埃及、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等国家。 伊斯兰国以反对偶像崇拜为理由,对占领区内的文化古迹进行摧毁。同时,伊斯兰国对俘虏及包括记者在内的平民进行斩首并拍摄视频广泛传播。这些举动使得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和组织将其定性为恐怖组织。 该组织参与的戰事包括伊拉克战争及伊拉克内戰(2011年-2017年)、敘利亞內戰(2011年-至今)、利比亞內戰(2014年-至今)、西奈半岛动乱和阿富汗戰爭 (2015年至今),与各阿拉伯国家政府军(也包括叙利亚反对派)、部分地方武装以及一些北约成员国或欧洲国家军队交战。2015年12月,伊斯蘭國宣稱要攻擊以色列。 该组织的几个领导人曾声称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戰爭是导致他们发起对美国的圣战之原因,而美军行动使他们获得士兵和最终夺回国家的控制权变得容易 。 伊斯兰国并不谋求参与所佔領国家的政治权力分配,其根本目的是要在中东地区建立政教合一的極端伊斯兰国。伊斯兰国实行严格的伊斯兰教法,实现「伊斯兰化」,要讓受到統治的民眾「成為真正服從的穆斯林」。而从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采取的武装行动性质可以看出该组织極權主義、军国主义、伊斯蘭法西斯主義倾向十分明显。在萨达姆·海珊被美擒獲、阿拉伯之春後卡扎菲被打倒、阿萨德等泛阿拉伯世俗主义政权式微的現今,中东面临着回到逊尼派和什叶派宗教混战的危機。事实上,目前伊拉克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力量的对抗其中一部分就是一场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宗教混战。海灣逊尼派宗教神權國家(有別於世俗國家)與團體(沙特阿拉伯、卡達等)對什叶派國家的敵視,與對叛亂組織或明或暗的支持和資助(该组织大部分头目来自沙烏地阿拉伯),也是造成今日混亂局面的因素之一。2017年11月21日,伊朗总统鲁哈尼宣布,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已经被剿灭。同一日,伊拉克总理阿巴迪也表示,在收复拉沃镇后,伊拉克已在军事上终结极端组织“伊斯兰国”。.

新!!: 巴格达和伊斯兰国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国 (政权形式)

伊斯蘭國是一种政府形式,其政府的首要基础是伊斯兰法,从伊斯兰早期开始,各种政府以伊斯兰国形式建立,最早的是穆罕默德本人创建的哈里发国。伊斯蘭教義不承認西方人的民族國家觀,理論上所有穆斯林同屬烏瑪成員。 然而,18世纪以来,“伊斯兰国”一词有着更为具体的现代含义。现代伊斯兰国的概念由霍梅尼、赛义德·库特布等人阐释和推动。和早期的哈里发国家不同,现代部分伊斯兰国不再坚持君主制,而是兼容了(至少在名義上)诸如选举、议会制、司法审查、人民主权等现代政治制度。非君主制的伊斯兰国通常被称为伊斯兰共和国。 如今,并非所有伊斯兰国家都是伊斯兰国,但很多伊斯兰国家全部或者部分承认伊斯兰法的法律效力,某些穆斯林国家的宪法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但并不施行伊斯兰法。.

新!!: 巴格达和伊斯兰国 (政权形式)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国相关事件年表

伊斯兰国相关事件年表列出伊斯兰国及其前身自2003年以來的相關事件。.

新!!: 巴格达和伊斯兰国相关事件年表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达瓦党

伊斯兰达瓦党(حزب الدعوة الإسلامية,Ḥizb al Daʿwa al-Islāmiyya),也译作“伊斯兰号召党”、“伊斯兰宣教党”,是伊拉克什叶派的主要政党之一,现领导人为前伊拉克总理努里·马利基。.

新!!: 巴格达和伊斯兰达瓦党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文化

伊斯蘭文化主要用來敘述歷史上信奉伊斯蘭教民族的共同文化習俗。早期的穆斯林文化主要是阿拉伯人的文化。隨著哈里發國的迅速擴張,穆斯林文化融入了波斯、印度、高加索、突厥(土耳其)、蒙古、馬來、摩洛、索馬里、柏柏爾和埃及的文化。伊斯蘭文化包括伊斯蘭教的宗教儀式文化,包括祈禱(صلاة)和各地伊斯蘭信仰的次文化。伊斯蘭信仰在不同的文化和傳統中所表現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新!!: 巴格达和伊斯兰文化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新!!: 巴格达和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學校

伊斯蘭學校(阿拉伯語:;英語:Madrasah)指伊斯蘭世界所有類型的學校,包括世俗及宗教學校。.

新!!: 巴格达和伊斯蘭學校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建築

伊斯蘭建築(عمارة إسلامية)是伊斯兰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包括了从伊斯蘭教建教至今,在伊斯兰文化圈地区内各种建筑的一种风格样式。 伊斯兰建筑的基本建筑类型有:清真寺、墓穴、宫殿和要塞。除了这四种类型,伊斯兰教建筑也包括了一些民间建筑如公共浴场、喷泉和一些室内建筑。Copplestone, p.149.

新!!: 巴格达和伊斯蘭建築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黃金時代

伊斯蘭黃金時代(阿拉伯語:حضارة إسلامية)又稱伊斯蘭復興,其时间跨度在習慣上是指公元762年—13世紀之間的500年,近來的一些學術研究將之延展至15世紀。在這段時期,伊斯蘭世界的藝術家、工程師、學者、詩人、哲學家、地理學家及商人輩出,在傳統學術的基礎上保留並促進了藝術、農業、經濟、工業、法律、文學、航海、哲學、科學、社會學、科技各方面的發展,並在基礎之上對這些方面實施改革創新Science in medieval Islam: an illustrated introduction,第270頁。作家-zh-tw:霍華·透納;zh-cn:霍华德·特纳;zh-hk:侯活·特納;-寫道:「穆斯林藝術家、科學家、傑出人物及工人合力創造了一種獨一無二的文化,直接及間接地影響到各個大陸上的社會。.

新!!: 巴格达和伊斯蘭黃金時代 · 查看更多 »

伊斯梅利亚

伊斯梅利亚市(al-Ismāʻīlīyah;)是埃及伊斯梅利亚省的省会和最大城市,位于埃及东北部,全市总面积约1442平方公里,人口约47万(包括郊区)。它位于苏伊士运河西岸, 大约在其北面的塞得港和其南面的苏伊士两座城市中间。运河在该市境内加宽,与提姆萨赫湖相连,再往南则与大苦湖相连,隔运河向东则是埃及的亚洲部分西奈半岛。它是苏伊士运河地区的中心城市、苏伊士运河管理中心所在地,被称为“运河女皇”,并且拥有大量的法国和英国在埃及殖民时期遗留下的住宅群。这些建筑物大部分仍然在被运河的职工和官员们所使用。该市拥有苏伊士运河沿岸三大港口(从北往南依次为塞得港、伊斯梅利亚港、苏伊士港,被称为“运河三城”、“运河三姐妹”。)之一,是依靠运河的水浇灌出来的花园城市,到处分布着椰枣树、草地和花园,有很多旅馆和酒店,市容干净整洁,环境安静优美,被誉为“埃及最美的城市”、“运河的新娘”。.

新!!: 巴格达和伊斯梅利亚 · 查看更多 »

伊施嫩納法典

《伊施嫩納法典》,又稱《埃什南纳法令》,是古代的法典,刻在兩片楔形文字泥板上,在伊拉克巴格达的阿布哈尔迈勒丘出土,其成文時間早於前18世紀的《汉穆拉比法典》。 在1945年和1947年,伊拉克文物局由Taha Baqir兩度率領,出土了兩套泥板。這兩塊泥板是獨立並且分開的紀錄,各自紀錄了另一個可以追溯到前20世紀的更舊來源。漢謨拉比法典和伊施嫩納法典之間的差異,展示了古代及楔形文字法律的發展過程。埃什南纳位於吾珥之北,並在乌尔第三王朝结束后變得在政治上更為重要。.

新!!: 巴格达和伊施嫩納法典 · 查看更多 »

伊扎布特

伊扎布特(حِزْبُ التَحْرِير,意为“解放党”,是“伊斯兰解放党”的音译简称)是一个跨国伊斯兰教组织。成立于1950年代初,最初活跃于阿拉伯世界。苏联解体前夕,迅速进入中亚。杨恕、林永峰,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5期目前该组织广泛活动于世界各地。 伊扎布特分别在英国伦敦、巴勒斯坦设有两个总部,在一些国家设有分支机构。.

新!!: 巴格达和伊扎布特 · 查看更多 »

伊扎特·易卜拉欣·杜里

伊扎特·易卜拉欣·杜里(عزة إبراهيم الدوري;),伊拉克前政治家、军官,萨达姆政权时期的陆军中将,担任副主席和伊拉克复兴党副书记,地位仅次于萨达姆·侯赛因。他在萨达姆死后继任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伊拉克地区领导机构书记。他也是纳克什班迪教团军的首领。.

新!!: 巴格达和伊扎特·易卜拉欣·杜里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简称伊拉克(العراق‎),位于亚洲西南部中东地区的国家。伊拉克与南方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的土耳其,西北的叙利亚,东方的伊朗和西方的约旦接壤。伊拉克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城市列表

以下列出伊拉克城市。.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城市列表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历史

伊拉克历史悠久,伊拉克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两河流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雖然巴比伦現已消失,但其影響(尤其宗教方面)卻很多流存至今。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實在當之無愧。 巴比伦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达城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以古亚述城为中心,称为西里西亚,或简称亚述;南部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称为巴比伦尼亚,意思为“巴比伦的国土”。巴比伦尼亚又分为两个地区,南部靠近波斯湾口的地区为苏美尔,苏美尔以北地区为阿卡德,两地居民分别被称为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初就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出来的。.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历史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复兴党政权

伊拉克复兴党政权指的是1968年至2003年期间统治伊拉克的政权,这一政权使用的国号为伊拉克共和国(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萨达姆·侯赛因成为独裁者之后,也被称为萨达姆政权。 伊拉克复兴党是这一时期的唯一合法执政党。该党执政期间是伊拉克经济的迅速腾飞时期,然而执政后期,因受到诸多外界因素和内部政治因素的影响,伊拉克不论在社会、政治还是经济等方面都停滞不前。 2003年,美国等各国联军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4月21日,联盟驻伊拉克临时管理当局在巴格达成立,标志着复兴党政权的覆灭。.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复兴党政权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奧林匹克委員會

伊拉克奧林匹克委員會(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of Iraq)是伊拉克的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該組織成立於1948年,是國際奧委會和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的成員。同年,他們首度派員參加在英國倫敦舉行的夏季奧運會。 1979年,薩達姆政權建立,烏代掌管體育部和伊拉克奧林匹克委員會。為使運動員在國際比賽取得好成績,烏代會對未能取得理能成績的運動員施以虐待或投進監獄。這導致鮮有人願意投身為運動員。2003年,美國在佔領伊拉克後宣佈重組伊拉克奧林匹克委員會。 現時,伊拉克奧林匹克委員會的總部設在首都巴格達,主席是Raad Hammoodi Salman AL-DULAIMI。.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奧林匹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宗教

伊斯蘭教是伊拉克共和國的官方宗教,但伊拉克憲法保障宗教自由。伊拉克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伊斯蘭教、瑣羅亞斯德教、基督宗教、亞茲迪、猶太教、曼達安教、巴哈伊教和許多其他宗教都在該國有存在。什葉派穆斯林在伊拉克有50-55%的人數,而遜尼派穆斯林則有32-37%的人口。伊拉克許多城市都是在歷史上對什葉派和遜尼派穆斯林都是重要的地區,包括納傑夫、卡爾巴拉、巴格達和薩馬拉。.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宗教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临时政府

伊拉克临时政府(2003年9月-2004年5月称“伊拉克过渡政府” ,2004年6月-2005年5月称“伊拉克临时政府”,2005年5月又称“伊拉克过渡政府”)是指2003年3月20日美国对伊拉克开战,之后美国占领当局推翻伊拉克萨达姆·侯赛因独裁政权后,由美国主导的暂时管理伊拉克的国家机构。 2003年4月9日,美军攻占巴格达,萨达姆独裁政权被推翻; 同年5月1日,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5月6日,美国前外交官保罗·布雷默任“联盟驻伊拉克临时管理当局”(暨“伊拉克重建和人道救援办公室”)行政长官,至此,到2003年7月13日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成立以前,伊拉克事务由美英占领当局直接管理。.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临时政府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之子

伊拉克救赎委员会(المجلس الوطني لإنقاذ العراق ),也称作: 遜尼派救國運動(حركة الإنقاذ السني )、 安巴爾省的救贖(إنقاذ الأنبار Inqādh al-Anbār)、觉醒委员会(المجلس الوطني لصحوة العراق)、遜尼派覺醒運動(حركة الصحوة السنية )、安巴爾省的覺醒(صحوة الأنبار Ṣaḥwat al-Anbār)以及伊拉克之子(أبناء العراق. Abnāʼ al-ʻIrāq)。这个团体最初由美国军方资助建立,目的是通过联合伊拉克某一省各个社区部落的酋长,以维护当地安全。 由于什叶派总理马利基拒绝伊拉克之子完全融入伊拉克安全服务,“到2013年,伊拉克之子已经名存实亡”。部分遭到冷遇的伊拉克之子的逊尼派成员有的保持中立,有的则加入ISIS倒戈对抗伊拉克政府。.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之子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库尔德斯坦

伊拉克庫德斯坦(庫德語:ههريمى كوردستان,阿拉伯語:إقليم كردستان العراق ),伊拉克北部的庫德族自治地區,正式名称是库尔德斯坦地区,中文媒体常称之为“库尔德自治区”(简称“库区”)。该地区包括埃尔比勒、苏莱曼尼亚、杜胡克及哈拉卜贾四省,东邻伊朗,西邻叙利亚,北接土耳其,南接伊拉克其他地区,位于整个库尔德斯坦地区的南部。该地区由管辖,首府設在最大城市埃尔比勒。 自治区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70年3月在历经了之后伊拉克政府与库尔德斯坦民主党达成的。该协议最终未能实施,1974年伊拉克北部又陷入了伊拉克政府与库尔德人的新一轮血腥冲突之中。而且1980年代的两伊战争和伊拉克军队的“”也对伊拉克北部地区的人口与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1991年爆发的北方库尔德人及南方什叶派反抗萨达姆·侯赛因的后,库尔德民兵组织“自由斗士”成功地将伊拉克主力部队赶出了北部地区。尽管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并引发了伊朗、土耳其边境地区的难民危机,但自由斗士的胜利和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后北部禁飞区的设立,给库尔德自治与难民返乡创造了条件。由于库尔德人与政府军之间持续的战争,1991年10月伊拉克政府军撤出了库尔德地区,使库尔德获得了事实上的自治。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伊拉克萨达姆政权被推翻。2005年,伊拉克新宪法颁布实施,新宪法规定库尔德斯坦作为联邦制的一部分存在,使用阿拉伯语和库尔德语两种官方语言。 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实行议会制,议会共设有111个席位,其中11个席位固定分配给少数族群。伊拉克库尔德斯坦现任总统为库尔德斯坦民主党的领导人马苏德·巴尔扎尼,政府总理为。.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库尔德斯坦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國家博物館

伊拉克國家博物館(阿拉伯語:المتحف العراقي,英語:National Museum of Iraq 或 Iraq Museum)是一間位於伊拉克巴格達的博物館。收藏品包括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遺物,當中有數以千計的物品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遭到搶掠。2009年2月23日,伊拉克總理努里·馬利基(Nouri al-Maliki)將博物館重開一天,但當時仍然有半數失物下落不明。包括聯合國在內,有多過12個國家幫助伊拉克把它擴建。 2011年8月16日加入Google街景。.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國家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國家男子足球隊

伊拉克國家足球隊是為中東國家伊拉克的足球代表隊,它是由伊拉克足球協會負責管理。伊拉克擁有自己的足球聯賽—伊拉克足球聯賽。伊拉克曾經在1986年時晉身世界盃的決賽周,是其中一支最早晉身世界杯決賽周的阿拉伯國家球隊,卻在該屆在首圈出局。.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國家男子足球隊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内战

伊拉克内战(Iraqi insurgency)指的是2011年美军撤离伊拉克之后,伊拉克反叛武装宗教极端伊斯蘭恐怖主義组织伊斯蘭國与伊拉克政府之间的战争。2014年内战擴大,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於1月初攻佔了以遜尼派為多數的城市費盧傑。6月時戰火更波及伊拉克北部和中部大部份地區。伊斯蘭國在短短幾星期內便攻陷了伊拉克北部大片地區,包括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中部大城提克里特和北部城市泰勒阿費爾在內的數個伊拉克城市,並進迫首都巴格達。數百萬伊拉克人因戰火而流離失所,文物及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遺址不少亦遭到摧毀。.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内战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军事

伊拉克軍隊成立於1921年。美軍發動伊拉克戰爭後將萨达姆·侯赛因旗下伊拉克軍擊敗,目前的伊拉克軍為美國帮助下重新组建的新軍。.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军事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內戰 (2014年至今)

2014年伊拉克的内战的不斷擴大,致使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於1月初攻佔了以遜尼派為多數的城市費盧傑。6月時戰火更波及伊拉克北部和中部大部份地區。伊斯蘭國在短短幾星期內便攻陷了伊拉克北部大片地區,包括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中部大城提克里特和北部城市泰勒阿費爾在內的數個伊拉克城市,並進迫首都巴格達。數百萬伊拉克人因戰火而流離失所,文物及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遺址不少亦遭到摧毀。在美國及俄羅斯等國空襲幫助下,伊拉克政府才逐漸收回提克里特、費盧傑、摩蘇爾等城市。.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內戰 (2014年至今)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共产党

伊拉克共产党(الحزب الشيوعي العراقي,;حزبی شیوعی عێراق.)是一个伊拉克共产主义政党,成立于1934年,曾在1950年代-1960年代成为伊拉克最大政党,现作为伊拉克左翼力量重要的一支。.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共和国卫队

伊拉克共和国卫队(阿拉伯語:)是薩達姆時期伊拉克最精锐的地面部队。 下辖:.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共和国卫队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国民议会

伊拉克国民议会(مجلس النواب العراقي Majlis an-Nuwwāb al-ʿIrāqiyy,ئه‌نجومه‌نی نوێنه‌رانی عێراق Encumena Nûnerên Êraq)是伊拉克的一院制立法机构,目前由325个议席组成,议会大厦位于巴格达绿区。.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国民议会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王國

伊拉克王國(阿拉伯語:المملكة العراقية),是英屬美索不達米亞託管地結束之後,所誕生的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始於1921年國王費薩爾一世即位,直到1958年被阿比德·阿爾·卡里姆·卡希姆所領導的血腥革命推翻。.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王國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第納爾

伊拉克第納爾 (阿拉伯語: دينار, 庫德語: دینار, ISO 4217: IQD)是伊拉克的流通貨幣。由伊拉克中央銀行發行。輔幣單位費爾,1第納.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第納爾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特種作戰部隊

伊拉克特種作戰部隊(Iraqi 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簡稱:ISOF;قوات العمليات الخاصة العراقية)是伊拉克的特種部隊,於伊拉克戰爭期間由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協助成立。該部隊受到伊拉克反恐局直接指揮,並包含著伊拉克反恐指揮部所屬的三個旅團。而伊拉克反恐局本身也受到伊拉克國防部資助。.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特種作戰部隊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行政區劃

伊拉克下分19省(;muḥāfażah),各省下辖若干个District(译为分區、县)。.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足球超级联赛

伊拉克超級足球聯賽(Iraqi Premier League)是伊拉克的足球聯賽中最高級別。聯賽成立於1974年,目前有 20 隊參與角逐。薩烏拉為奪冠次數最多的隊伍,一共 13 次奪標。.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足球超级联赛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麦粒汞中毒事件

伊拉克麦粒汞中毒事件是暴发于1971年末的大规模甲基汞中毒事件。1971年,伊拉克自美国和墨西哥进口了大量甲基汞杀真菌处理过的小麦和大麦种子,正常情况下只能用于播种而不可供人食用。但种子送至农民手中时已经错过播种季节,包装袋上的警示文字仅有当地人不理解的西班牙文和英文,很多农民在领取种子时也没有人告知其毒性,多种原因使得大量农村居民不了解这些种子对人体的危害,误食了这批小麦制成的面饼。伊拉克全国随即出现大规模汞中毒事件。受害者出现、失调和失明的症状,与日本水俣病受害者相似。1971年12月21日出现首个中毒入院病例,次年1月新增患者数达到高峰,至3月27日不再出现新中毒者。官方数据显示此次中毒事件导致6,530人入院治疗,459人在医院死亡,其中约三分之一的病例是10岁以下的儿童。官方统计只计入医院收治患者的数据,研究人员估计实际受影响人数远大于这一数字。这在当时是全球历史上受害规模最大的一次汞中毒事件。 受医疗发展水平所限,事件中并无有效治疗汞中毒的方法,医疗人员尝试不同的新疗法获得效果不一。伊拉克政府和科研人员在事后对此展开调查研究,对汞中毒有了新的认识,证实了汞中毒对儿童、婴儿和胎儿的危害。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研究建议各国政府加强对农业用汞的监管,谨慎对待汞处理过的种子,以有效的方法告知农民其毒性和危害。世卫组织还提出与各国政府强化合作,监控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麦粒汞中毒事件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航空

伊拉克航空(الخطوط الجوية العراقية),是伊拉克的国家航空公司,也是中东地区历史最悠久的一家航空公司,总部设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其枢纽机场为巴格达国际机场。伊拉克航空是阿拉伯航空运输组织的成员。.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航空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银行

伊拉克银行(阿拉伯语:مصرف العراق)是伊拉克的一所国有银行,这所银行也被称为伊拉克社会主义银行。.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银行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通讯

本条目是有关伊拉克的通讯状况。.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通讯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是21世纪初以美国、英国军队为主的多國部隊進駐伊拉克、并推翻以萨达姆·侯赛因为首的伊拉克复兴党政权的一场战争。澳大利亞軍隊和波兰军队也参与了此次联合军事行动。军事行动是在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对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所发出的要求他和他的儿子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的最后通牒到期后开始的。 反恐怖主義的联合部队是由120,000人的美军部队、45,000人的英军部队、2,000多人的澳军部队和200人的波军部队所组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大约50,000人的伊拉克部队。他们是通过驻扎在科威特的美军基地正式对伊发动军事打击。2003年3月20日多國部隊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标志着伊拉克战争的开始。 美国第3步兵师从科威特西北方向的沙漠向巴格达挺进,伴随他们作战的还有美国第101空中突击师和第82空降师的若干部队。在另一个方向伊拉克东南部有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远征队和英国远征军(包含第4和第7装甲旅组成的第1装甲师以及若干海军陆战队)则发动了钳形攻势以打开伊拉克的海运通道。在战争进行了两周后,美军又在伊拉克北部山区投入了173空降旅以及特种部队,并和该地的库尔德反叛军结成同盟,美国预期中的准备在北方投入的则由于土耳其议会的反对而未能在该地参加战斗。 经过两个星期的激战,英军首先控制了伊拉克南部的石油重镇、伊拉克第2大城市巴斯拉。在伊拉克全境都出现了断水和停电等人道主义危机,国际多个人道组织向伊拉克运输救援物资,这些援助物资大多都从联军所控制的烏姆蓋薩爾进入伊拉克,还有部分则从科威特进入伊拉克。 战争爆发大约3个星期之后,美军顺利进入巴格达市区,途中并没有遇到任何大規模衝突。伊拉克官员则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军队向美军投降。之后巴格达和巴斯拉等伊拉克城市纷纷陷入无政府状态,巴格达市内发生频繁的抢掠事件,伊拉克國家博物館遭到洗劫,上万件美索不達米亞時期的珍贵文物失踪。有伊拉克民众批评美军,并没有努力维持巴格达的市内安全。2005年以來,伊拉克政壇興辦了民主選舉,並在美國支持下開始了重建,然而這並沒有帶來理性的政治與平等,少數什葉派與財團掌控國家,遜尼派極端份子佔地為王,使美軍與美援隊伍傷亡不斷,2008年奧巴馬總統以美軍撤出(主要是戰鬥部隊)的政見上台,2011年正式撤退,結束了大部分的軍事行動。然而伊拉克戰亂遠未解決,隨後伊斯蘭國於2014年的興起,美國反恐戰果再度倒退,還造成全球難民危機與恐怖主義擴散至歐洲,此戰至今影響未明。.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战争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旅游业

伊拉克是西亞國家。其首都巴格達是阿拉伯世界中继開羅後的第二大城市。有多個什葉派伊斯蘭教朝聖地點。伊拉克拥有开展生態旅遊的潛力。 伊拉克艾比爾於2014年被阿爾巴尼亞旅遊委員會選定為阿拉伯旅遊之都。.

新!!: 巴格达和伊拉克旅游业 · 查看更多 »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N-65)

企業號航空母艦(USS Enterprise,舷號CVN-65,中文也常被意譯為進取號或勇往號),綽號大E(Big E),是美國海軍第一代及世界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是唯一一艘建成的企業級航空母艦。企业号是美軍第八艘以企業為名的軍艦,艦名源自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美軍俘獲並更名的一艘英國單桅縱帆船。 企業號在1958年開始建造,在1960年下水,最後於1961年服役。不久企業號在古巴導彈危機中封鎖古巴海域,然後在大西洋及地中海執勤,並曾在不補充燃料的情況下環球航行一圈。1965年企業號由大西洋調往太平洋艦隊,先後七次派往參與越戰,並在戰爭結束前夕參與胡志明市的撤僑行動。除大型戰爭外,企業號也參與冷戰時期多場地緣政治事件,包括1963年復興黨於伊拉克及敘利亞軍變奪權後到黎巴嫩戒備、1971年印巴戰爭時開往印度外海宣示力量、普韋布洛號扣留事件及EC-121擊落事件發生後到北韓外海巡弋、向烏干達總統「蘇格蘭王」伊迪·阿敏施壓、參與環太平洋演習、拯救越南船民、到北太平洋向蘇聯示威、1986年在利比亞攔截蘇聯飛機、於兩伊戰爭期間護衛進出波斯灣的油輪、與伊朗海軍交戰以及介入菲律賓政變等等,其足跡遍佈全球。 踏入1990年代,企業號調回大西洋,並在地中海及阿拉伯海執勤。期間企業號曾派往亞得里亞海,到發生種族屠殺的前南斯拉夫地區支援北約維和部隊;又曾介入伊拉克的庫爾德內戰,在沙漠打擊行動及沙漠之狐行動空襲伊拉克的軍事據點。1990年代末,企業號開始參與南方守望行動,並在2001年九一一襲擊後率先參與持久自由行動及阿富汗戰爭。踏入21世紀,企業號在伊朗核問題上扮演美國的外交施壓角色,亦曾應對索馬里海盜問題。 企業號在美國海軍服役51年,是海軍在役最長的航空母艦。企業號在2012年12月1日舉行退役儀式,由於移除核反應爐時必須先拆解大面積艦體,再加上保留艦島的成本過高,故此海軍將會把企業號全艦拆解,而不保留作博物館艦。在企業號的退役典禮上,美國海軍部長宣佈將籌建中的一艘福特級航空母艦命名為企業,以為承傳。2017年2月3日,企業號正式從海軍退役除籍,預備全面拆解。下一艘企業號航空母艦預計於2025年開始服役。.

新!!: 巴格达和企業號航空母艦 (CVN-65) · 查看更多 »

伏尔加保加利亚

伏爾加保加利亞,又名伏爾加卡馬河保加利亞,從7世紀維持至13世紀。範圍是現在的楚瓦什共和国與鞑靼斯坦共和国,現在俄羅斯的楚瓦什人與韃靼人是他們的後裔。尤其是喀山韃靼人,被稱為新保加爾人。.

新!!: 巴格达和伏尔加保加利亚 · 查看更多 »

张召忠

张召忠(),生于中国河北省盐山县,军事理论家、军事评论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军事战略学博士生导师、军事装备学学科带头人、副军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此外也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副主任。 由于经常作为央视的嘉宾评论员,张召忠成为中国最知名的军事评论员之一,有“中国首席军事评论家”之称。此外,由于他的一些夸大或贬低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力的言辞,甚至有故意释放假消息的情况,他也被网友戏称为“战略忽悠局局长”(简称“局座”)目前退役後繼續擔任央視軍事評論員,平日經營網路節目《軍武大本營》《局座時評》《戰忽舖子》。.

新!!: 巴格达和张召忠 · 查看更多 »

弹道导弹

彈道飛彈(ballistic missile)是一种飛彈,通常没有翼,在烧完燃料后只能保持预定的航向,不可改变,其后的航向由弹道学法则支配。为了覆盖广大的距离,弹道导弹必需發射很高,进入空中或太空,进行亚轨道宇宙飞行;对于洲际导弹,中途高度大约为1200公里。当在太空时,不提供推力,导弹做自由落体运动。.

新!!: 巴格达和弹道导弹 · 查看更多 »

异域志

《异域志》元代周致中撰的舆地书籍,原名《臝蟲集》,作于明洪武二十二年之后。周致中生卒年不详,曾任元朝知院,并六次出使外国。《臝蟲集》经后人重编,改名为《异域志》。 异域志分上下卷,上卷叙述扶桑国,朝鲜国,日本国,木兰皮国,黑契丹,大罗国,回鹘,土蕃,于阗国,龟兹国,焉耆国,斯伽里野国,暹罗国,真腊国,天竺国等82国。 卷下叙述撒母耳干,眉路骨国(或說即君士坦丁堡或羅馬都城,或說即巴尔赫),勿斯里国,顿逊国,白达国,吉慈尼国,单马令国, 佛罗安国,三佛齐国,大食国,大秦国,波斯国,宾童龙国,赤土国,女人国,阿丹,乌孙国,弥舍国,黑间国等123国。.

新!!: 巴格达和异域志 · 查看更多 »

开罗

开罗(al-Qāhira)是埃及首都。 開羅在古埃及時期稱優努(古埃及語:ỉwnw,拉丁化:lunu,意為「通道」)或安努(Anu),聖經中稱作安(On)、赫利奧波利斯(Ἡλιούπολις,意為「太陽神之城」)、米斯爾(مصر,另作,意為「軍營」,後來成為整個埃及的自稱),後改稱福斯塔特(الفسطاط, ,意為「帳棚」),868年突倫王朝埃米爾艾哈邁德·伊本·突倫於福斯塔特北部另建新都稱作加塔伊(القطائـع),到969年法蒂瑪王朝哈里發穆伊茲派部將喬海爾征服阿拔斯王朝統治下的埃及,973年遷都於此,把新首都稱作開羅(al-Qāhira,意為「勝利之都」)為開羅名稱之始。 开罗横跨尼罗河,气魄雄伟,风貌壮观,是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它由开罗省、吉萨省和盖勒尤卜省组成,通称。大开罗是埃及和阿拉伯世界以及非洲最大的城市,人口一千多萬,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世界第十六大都會區。现在的开罗地区,阿拉伯穆斯林占多数,科普特基督徒也占有较大比例。 在它的西南约30公里,開羅以南著名渡假城市赫勒萬省赫勒萬市之西岸吉薩省拜德爾舍因(Al Badrashin)拉希納村(Mit Rahina),是古都孟菲斯遗址(所以孟菲斯實際上並不位於開羅)。 由孟菲斯遗址北行约20公里,即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金字塔。.

新!!: 巴格达和开罗 · 查看更多 »

使徒統緒

使徒統緒,天主教中文译作宗徒傳承,是指基督教教會的聖職是從耶稣的十二使徒傳承開始代代相傳,通常與聲稱是一系列的主教有關F.L. Cross, E.A. Livingstone (editors),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978-0-19-280290-3), article "apostolic succession"這一系列的主教,起初被視為由一個或多個使徒建立的教座的主教,但現在被理解為一系列的主教(不論來自那個教座)受其他主教祝聖,而施行祝聖的主教也是以同樣的方式受祝聖,一直追溯至使徒。 使徒統緒也可以理解成從使徒至今的教義連續性。例如,英國循道宗會議將「真實連續」定為「基督經歷的連續,同一靈所賜的團契,屬於一主的連續,訊息的持續宣告,使命的持續領受……Jay, Eric G. The Church.

新!!: 巴格达和使徒統緒 · 查看更多 »

使命召唤:高级战争

是一款由Sledgehammer Games开发并由美国动视发行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本作是使命召唤系列的第十一款正统续作,也是第一款由Sledgehammer Games为主力开发团队开发的《使命召唤》系列作品。游戏于2014年11月4日发售在Windows,新世代主机Xbox One和PlayStation 4以及上一世代Xbox 360和PlayStation 3等平台上。.

新!!: 巴格达和使命召唤:高级战争 · 查看更多 »

彌賽亞

彌賽亞(天主教汉譯作默西亞;;;,伊斯兰教汉译作麦西哈,景教譯彌施訶),基督宗教術語,意指受上帝指派,來拯救世人的救主。基督教主張“拿撒勒人耶穌就是彌賽亞,因為耶穌的出現,應驗了許多舊約聖經中的預言”,伊斯蘭教也認同耶穌就是彌賽亞,稱他為"麥西哈爾撒";而猶太教信徒則予以否認,並仍然期待他們心中的彌賽亞來臨。 一些被指為異端和普遍認爲是邪教的教派,其創辦人也常以彌賽亞自居。例如麻原彰晃、文鮮明、又吉耶穌等。.

新!!: 巴格达和彌賽亞 · 查看更多 »

侣行

《侣行》(ON THE ROAD)是中国视频网站优酷联合张昕宇(绰号“270”)、梁红打造的一档网络自制户外真人秀节目,共制作3季。节目通过将张昕宇、梁红等人的旅行经历拍摄成视频制作而成。《侣行》第一季于2013年6月13日在优酷正式开播,三个月即突破1亿次播放量。第二季于2013年年底开播,总播放量超过8000万。第三季于2015年6月25日在优酷开播。2014年3月24日至31日,《侣行》剧场版登陆央视一套。2017年4月29日,2016年宣布与腾讯视频合作推出的《我们的侣行》首播。.

新!!: 巴格达和侣行 · 查看更多 »

德國駐外機構列表

德國駐外機構列表列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世界各地設置的外交代表機構,由大使館(Botschaft)、總領事館(Generalkonsulate)、領事館(Konsulate)和常駐代表處(Ständige Vertretung)組成。這些駐外機構接受德國外交部管理,負責維護德國在外利益、服務海外,也與地主國(駐在國)政府交流,以促進德國與外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及科學領域的關係。德國駐外館處的其他任務還包括資訊蒐集、向德國聯邦政府各部門匯報相關議題、協助德國企業在外活動。與使館駐在國人民相關的業務,則有受理、核發其赴德簽證、向其宣傳德國概況及對外政策等accessdateaccessdate。 德國大使館的館務涵蓋了中的各個領域,除了政經文、外交、德商支援和公民服務外,還會參與國際研究與技術合作活動,或是社會發展及農業政策,因此館內常短期地附派有德國政府其他部會的外派官員或專家。在與德國有進行防務合作、或是攸關德國國防政策的國家,當地的德國大使館中亦會駐有德軍武官。大使通常為大使館位階最高的人員,由於德國並非在每個邦交國都設有大使館,所以該館的大使可能accessdateaccessdate,而使館的服務對象也會因此同時含括駐在國、兼轄國在內。相較之下,德國領事館或總領事館的服務範圍僅限於一國之內的特定地區,職責也不包括大使館處理的政治事務,而是著重於領務服務、貿易、文化及accessdateaccessdate。 德國常駐代表處的性質也有別於使領館,派駐對象並非單一國家,而是諸如聯合國、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教科文組織和歐洲委員會等國際組織,代表德國在這些組織中的利益。另一項相異之處,在於德國常駐代表處並不設有領務部門,也不辦理簽證、護照相關的領事服務accessdateaccessdate。 截至2014年1月,德國在全球各地總共設有220多座駐外代表機構,當中大使館約150個、領事館及總領事館約60個、常駐國際組織代表處約10個。.

新!!: 巴格达和德國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德国驻外大使列表

德意志帝国(1871-1945)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51年至今)驻外大使名单.

新!!: 巴格达和德国驻外大使列表 · 查看更多 »

德黑兰

德黑蘭(波斯語:تهران / Tehrān,)是伊朗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同時也是德黑蘭省省會,總人口達8,429,807人,它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並且是西亞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又是世界第19大的城市。 在20世紀,伊朗各地有大批民眾湧入德黑蘭定居,有意見認為德黑蘭的市區人口應要減少至少5,000,000人。德黑蘭有許多歷史上著名的清真寺、基督教堂、猶太會堂及琐罗亚斯德教的火廟。當代的德黑蘭是現代化的城市,高樓大廈林立,當中的阿扎迪塔及默德塔(Milad Tower)是德黑蘭的標誌性建築。根據生活成本指數顯示,德黑蘭在2008年是全球生活成本最低的城市。以城市人口計算,德黑蘭是全球第19大的都市,國內生產總值排行第56位,城市群人口排行第29位。伊朗的歷史悠久,首都也隨著時代的推進而變遷,德黑蘭是第32個伊朗首都。德黑蘭的母語是帶有德黑蘭方言的波斯語,98%人口都使用母語,德黑蘭的大部分居民都是波斯人。在前伊斯蘭及伊斯蘭時代早期,德黑蘭在祆教裡被稱為「拉伊」(Ray),亦即波斯古經裡的剌伽。.

新!!: 巴格达和德黑兰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Kaiserreich),亦稱德意志第二帝國,是指從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王國統一日耳曼地區到1918年11月霍亨索倫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後來魏玛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国号。 德意志帝国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佔帝国大部分地区并拥有最多人口。帝国成立后,普魯士國王和首相兼任德國皇帝和首相,實行君主立憲制,設立上議院和下議院。帝國共經歷了三個皇帝,分別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威廉一世在任期間十分信任俾斯麥,幾乎所有政務都由首相俾斯麥處理,因此又稱為「俾斯麥時代」。俾斯麥時代在位期間,最大的目的是防止法國一報普法戰爭之仇,他建立了同盟體系,與俄奧兩國結盟,孤立法國。他的對外政策十分成功,避免與列國發生衝突,但內政卻一敗塗地,文化鬥爭與反社會主義未能達到預期目的。威廉一世逝世後,由腓特烈三世繼任,但他僅在任99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皇朝」。威廉二世在任期間,一手摧毀了俾斯麥體系,積極向外拓展殖民地,大幅修建海軍船艦,並帶領德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期間德國腹背受敵,加上齐默尔曼电报事件導致美國參戰,最終導致帝國覆亡。戰敗後的德國建立了共和政體,稱為威瑪共和國。.

新!!: 巴格达和德意志帝國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际航空

國際航空有限責任公司(Interflug GmbH),簡稱「國際航空」(Interflug),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的一家國營航空公司。該企業始創自1958年,於1963至1990年間轉型成國家航空公司,總部設在東柏林,以柏林-舍讷费尔德机场為樞紐機場,設有歐洲洲際航班,主要航點集中於經濟互助委員會各成員國境內。因其品牌標識一直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際航空」(Interflug D.D.R.)為名,故也被俗稱作「東德國際航空」或「東德航空」。兩德統一之後,該公司資產被全數清算,直至1991年完全註銷。.

新!!: 巴格达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际航空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历史

俄罗斯历史始於东斯拉夫人,亦是後來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988年开始,东正教从拜占庭帝国傳入基辅罗斯,由此拉开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并最终形成占据未来700年时间的俄罗斯文化。13世纪初,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占领后,最终分裂成多个国家,這些國家都自称为是俄罗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统继承人。 13世纪以后,莫斯科逐渐成為原先基辅罗斯文化的中心。16世纪中叶伊凡四世时代,莫斯科大公国改称沙皇俄国。到18世纪彼得一世时代,已變成为庞大的俄罗斯帝国,横跨从波兰到太平洋的广袤地域。1861年,俄罗斯废除农奴制度。随后农民不断增加,对土地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急剧加大革命的压力。从废除农奴制度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推出斯托雷平改革、1906年宪法和国家杜马,极大地改变其经济和政治状况,只是沙皇依然没有意愿放弃独裁统治。 军事战败和食物短缺引发1917年俄国革命,此后共产主义布尔什维克登上权力的舞台,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从1922年至1991年,苏联逐渐成长为一个超级大国。但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的缺点所引发的矛盾越来越尖锐,1991年苏联解体。 1991年后,俄罗斯联邦成立并继承苏联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然而,俄罗斯已不再是超级大国。直至今日,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结构依然带有沙俄和苏联的特点。.

新!!: 巴格达和俄罗斯历史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駐外機構列表

此為俄羅斯駐外機構列表 。此外交代表機構都隸屬於俄羅斯聯邦外交部。俄羅斯聯邦大使館與任何國家的領事館的最大的聯絡之一。俄羅斯在東歐、近東以及特別是在前蘇聯狀態有顯著的利益。其具有廣泛的聯繫,於世界的開發中國家中,冷戰時期的外交投入於亞洲與非洲的影響極大,也是現在的商業因素更重要的資產。 俄羅斯成立了幾個領事館於美國與加拿大,用以服務俄羅斯移民。1917年,沙皇政府滅亡。在美國七個城市與三個加拿大城市卻維持領事對沙皇效忠,並從美國政府獲取資金。領事館於1920年代後期停止了服務;且美國政府查獲該領事館的記錄。展開了查獲長期的爭議。於1949年美國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取得相關文件資料;1980年,美國政府借給加拿大領事館的文件資料到。 於1990年1月31日美國送回文件檔案給蘇聯並保留微縮膠片作為證據。 1992年以後,由於經濟因素,俄羅斯駐賴索托、駐尼日、駐布吉納法索及駐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大使館皆停止運作。 1995年,駐蘇利南的大使館也停止運作。 由於喬治亞與俄羅斯斷交,2008年,由代辦原俄羅斯駐喬治亞使館的相關業務。.

新!!: 巴格达和俄羅斯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土庫曼人

土庫曼族(土庫曼語:Türkmenler Түркменлер)是一个中亚突厥语民族,土库曼斯坦主要民族,也分布於阿富汗、伊朗東北部(呼羅珊)、敘利亞、伊拉克和北高加索(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以及巴基斯坦北部等地,其民族總人口數約為九百萬人。 他们本来生活在阿爾泰山脈,七世纪來到锡尔河以北,其中塞尔柱部前進至巴格達,被哈里發封為蘇丹,十三世纪卡耶部前往安納托利亞,成立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有人說他們的祖先來自回紇汗國的烏護(烏古斯人),與當地伊朗人混血而成。在伊朗与阿塞拜疆的多是什叶派。他们屬烏古斯语支,与土耳其人、撒拉族、加告兹人、卡什加人、阿塞拜疆人有关。 史集,突厥语大词典說土庫曼即是像突厥,因為烏古斯人本来长得眼睛小,長期與河中塔吉克人生活,已經像伊朗人,但不全是伊朗人又有似突厥的地方。.

新!!: 巴格达和土庫曼人 · 查看更多 »

土衛二表面特徵列表

本表列出已命名的土衛二的地質特徵。.

新!!: 巴格达和土衛二表面特徵列表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历史

代土耳其人原為烏古斯人的一個分支,但经过迁徙和混合,已经和原中亚突厥人关系较远。11世紀左右由中亞一帶遷入小亞細亞,1299年,奧斯曼帝國建立,1453年5月29日,攻陷君士坦丁堡,滅東羅馬帝國,16世紀達到鼎盛,統治區域地跨歐、亞、非三大洲,17世紀末期开始衰落。19世紀末,奧匈積極向奧斯曼帝國擴張,加劇奧匈與俄在中東的爭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加入同盟國作戰,1918年戰敗。根據《凡爾賽和約》,土耳其喪失大片領土。1919年凱末爾發動民族解放戰爭,1923年10月29日成立土耳其共和國。.

新!!: 巴格达和土耳其历史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駐外機構列表

下表列出土耳其共和國派駐外國的外交代表機構。1793年,奧斯曼帝國蘇丹塞利姆三世於英國倫敦興建土耳其第一所常駐大使館;1924年時,土耳其在外國共設有39所外交代表機構,目前則設有222所(不包括名譽領事館)。 土耳其是唯一在北塞浦路斯設大使館的國家(北塞浦路斯目前未被廣泛承認為一主權國家,而被認為是塞浦路斯的一部分)。由於土耳其與其鄰國亞美尼亞尚未建交,土耳其並沒有在亞美尼亞設大使館。.

新!!: 巴格达和土耳其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航空航點

分類:航空公司航點.

新!!: 巴格达和土耳其航空航點 · 查看更多 »

地理大发现

歐洲歷史的地理大发现(Age of Discovery;又名探索时代、海權時代或大航海時代)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时期。该时期内,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在这些远洋探索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与此同时,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其中有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瓦斯科·达伽马、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胡安·德拉科萨、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乔瓦尼·卡波托、胡安·庞塞·德莱昂、斐迪南·麦哲伦与胡安·塞瓦斯蒂安·埃尔卡诺等。 在当时,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他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在几个世纪中,这一情况都是数学家和航海者们面临的难题,亦为当时的帝国崛起制造了障碍。经度测定已成为了当务之急:远洋航行缺乏精确测量工具的支持,从而无法准确测定航船的位置。直接导致了时间和负重量上的浪费,以及频繁发生的船只失事事故。这一问题直到18世纪英国钟表匠约翰·哈里森发明后才得以解决。自那以后,在任何时刻离港的任何船只,都可通过比较航船的当地时间与本初子午线的时间,直接计算出航船所在的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导致坏血病在船员间的传播。,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也十分糟糕。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张箭,31-32页.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新航路的发现,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後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除了物資交流外,因帶給原生居民的常是死亡和佔領,可說是一部大侵略史。.

新!!: 巴格达和地理大发现 · 查看更多 »

地理学

地理學是關於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它是研究地球表層各圈層相互作用關係,及其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的學科體系。 地理學家在傳統上被視為和地圖學家同一類,認為兩者都研究地名與數字。雖然很多地理學家都經歷過地名學及地圖學的訓練,但兩者都不是他們的關注重點。地理學家研究眾多現象、過程、特徵以及人類和自然環境的相互關係在空間及時間上的分佈。因為空間及時間影響了多種主題例如經濟、健康、氣候、植物及動物,所以地理學是一個高度跨學科性的學科。 地理學作為一個學科可以粗略分為兩個領域:自然地理學及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調查自然環境及如何造成地形及氣候、水、土壤、植被、生命的各種現象及她們的相互關係。人文地理學專注於人類建造的環境和空間是如何被人類製造、看待及管理以及人類如何影響其占用的空間。因為以上兩者的原因,使用不同的方法令第三領域出現,為環境地理學。環境地理學在自然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成果上,評價人類與自然的相互關係,並提出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適應自身永續發展的安全狀態和技術(包括生產技術和製度技術)條件。.

新!!: 巴格达和地理学 · 查看更多 »

圖茲胡爾馬圖

圖茲胡爾馬圖是伊拉克的城鎮,位於該國東北部巴格達東北163公里,由薩拉赫丁省負責管轄,距離首府提克里特90公里,海拔高度218米,2012年人口119,000。.

新!!: 巴格达和圖茲胡爾馬圖 · 查看更多 »

圖格里爾三世

圖格里爾三世(طغرل.、Tuğrul;),塞爾柱帝國末代蘇丹。 他是蘇丹阿爾斯蘭·沙阿之子,他在1175至1176年即位。在1190年,他試圖擺脱負責管教他的阿塞拜疆阿德貝格克孜爾·阿爾斯蘭,被後者推翻,不過不久他重新奪回王位。 他統治時期花剌子模王朝不斷向伊朗擴張;在與花刺子模沙阿拉丁·塔乞失的戰爭中的,圖格里爾三世在雷伊附近被打敗和被殺;他的首級送给在巴格達的阿拔斯王朝哈里發安-納賽爾,塞爾柱帝國也正式消失,版圖併入花剌子模王朝。.

新!!: 巴格达和圖格里爾三世 · 查看更多 »

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宋朝的一个時期,自趙匡胤發動陈桥兵變強迫后周末帝禅让(960年)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于次年灭亡,共历9帝,167年。后以应天府為首都建南宋,与北宋合称“两宋”。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宋朝以「火」為五行德運,並取紅色為王朝正色。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统一皇朝,亦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五万。.

新!!: 巴格达和北宋 · 查看更多 »

北歐航空航點

以下是北歐航空的飛航目的地,但不包括北歐航空集團(SAS Group)旗下其他航空公司(格陵蘭航空、藍天航空、愛沙尼亞航空、)的目的地。.

新!!: 巴格达和北歐航空航點 · 查看更多 »

國家圖書館列表

國家圖書館多依各國呈繳法徵集國內出版品,亦為一法定的出版品受繳機構,通常也為ISBN及ISSN的配發單位;而其服務對象,由於它屬於學術性圖書館,故以研究人士為主,同時也對政府各機關、議會服務。 本列表列出了世界各國國家圖書館,下面的目錄按國家英文名称首字母排列。.

新!!: 巴格达和國家圖書館列表 · 查看更多 »

利比亚历史

利比亚历史,包括了利比亚本地柏柏尔人和丰富的其他民族的历史。柏柏尔人的存在贯穿了利比亚的整个历史。在利比亚历史上,它多属于欧洲或非洲的其他国家,独立的利比亚现代史是由1951年开始的。 利比亚的历史主要可以分为古代利比亚、罗马时代、伊斯兰时代、奥斯曼统治时期、意大利殖民时期和现代利比亚六个时期。.

新!!: 巴格达和利比亚历史 · 查看更多 »

别儿哥

別兒哥(;阿拉伯语:;)金帳汗國的君主之一,正式名稱是納速剌丁·摩訶末·別兒哥汗。統治期間為1257年-1267年。他是拔都的弟弟,成吉思汗的孫子,在他統馭期間,汗國的區域擴及鹹海與裏海北部與中亞西部,他在布哈拉也有五千戶百姓的管理權。並佔領今東歐和中歐部分地區。他的名字在蒙古语解顽固。母亲是苏丹可敦。他曾在1239年于库班与捷列克河打败最后一批钦察人与蔑兒乞。 別兒哥是金帳汗國首位接受伊斯蘭教的可汗(他在拔都死前已经信教),金帳汗國的伊斯蘭化由此開始。他是由一位名為巴哈兒昔的教士接納入教(有个故事是他在沙莱楚克询问伊斯兰问题)。他改宗的原因是奪取汗位,以及境內的保加爾人與花剌子模人的影響,以及經濟理由。外交上他也與埃及马木留克蘇丹結盟,對抗伊兒汗國。別兒哥與旭烈兀的爭議是近東與阿塞拜疆的監督權,他指责过旭烈兀屠杀巴格達居民,以及未与其他的成吉思汗宗王们协商就处置了哈里发。另一方面是大汗的人選問題。旭烈兀支持忽必烈為大汗。別兒哥支持阿里不哥,1262年11-12月,两汗国在高加索边境開戰,互有勝負。他在向高加索進軍的途中死在軍中。 他在國內設清真寺與教育兒童學經的學校。他在首都拔都薩萊外建設別兒哥薩萊作商業中心。別兒哥時代,欽察汗國影響力很大,因此有時欽察草原被稱為別兒哥草原。在埃及有些人視他為馬木路克宗主,為加強與拜巴爾一世的關係,他曾派一些欽察人與俄羅斯人到埃及從軍。 1264年,拜巴爾一世要麥地那与开罗、耶路撒冷清真寺在星期五禮拜宣佈,他的名在自己之後。.

新!!: 巴格达和别儿哥 · 查看更多 »

列王紀 (伊朗)

《諸王之書》,亦稱為《王书》、《列王書》、《諸王書》(波斯語:شاهنامه、Šāhnāmeh;即《諸王之書》),是波斯民族的史诗。《列王纪》由10世纪末及11世纪初期的著名波斯诗人菲尔多西用波斯文所著,长约6万多联押韵对句(共12万多行),记录了从远古神话时期到7世纪的波斯萨珊王朝灭亡这4000多年间的波斯帝国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以及50多位帝王的统治。这部史诗被称为是波斯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对波斯语言和文化在阿拉伯人统治时期能够得以保存起了重要作用,是伊朗民族的文化認同中重要的一部份。《列王记》不仅在波斯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中亚其他民族的文学也有明显的影响。.

新!!: 巴格达和列王紀 (伊朗) · 查看更多 »

切膚之歌

《切膚之歌》(The Cut)是2014年由法提·阿金執導的電影作品,講述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倖存者的故事。本片獲選為第71屆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片。.

新!!: 巴格达和切膚之歌 · 查看更多 »

嘉道理家族

嘉道理家族,猶太人,是一個富裕的巴格達米茲拉希猶太族裔。祖先世居伊拉克首都巴格達。18世紀時遷居至印度孟買,後在上海跟隨沙遜家族發跡。他們成功建立歐亞商業王朝。連同上海的沙遜家族,嘉道理家族成為顯赫的富豪家族。 嘉道理家族又從英國人手上購入廣州電力廠,但在廣州的生意出現虧蝕,轉到香港發展,並建成鶴園街電廠,主要供電給半島酒店,埃利·嘉道理在電廠重組之後成為當時的大股東。嘉道理家族於1866年創辦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早期在上海經營酒店。旗下的半島酒店品牌,在世界各地管理多家豪華酒店,包括香港尖沙咀半島酒店。.

新!!: 巴格达和嘉道理家族 · 查看更多 »

喜克索斯人

喜克索斯人(Hyksos),意為「外來者」,是指古代西亚的一个部族聯盟,西克索也譯希克索。他们于前17世纪进入埃及东部并在那里建立了第十五和第十六王朝(约前1674年至前1548年)。他们推翻了埃及虚弱的第十三王朝(首都孟菲斯),统治了中和下埃及一百多年。 喜克索斯人将新的战争技术如复合弓、马和马拉的战车引入埃及。他们建立的这两个王朝的实情今天还不是十分清楚,但这两个王朝的统治者是互不相关的。传统的说法一般只把第十五王朝的六位统治者称为喜克索斯人,而第十六王朝的众多王子们是喜克索斯人、其他亚洲闪族人和服从这些新的统治者的当地埃及王子的混合。第十五王朝的统治者的名字我们今天知道。这些名字在埃及的建筑、刻有圣甲虫的宝石和其它小物件以及在曼尼索的埃及历史中留下来了。曼尼索的埃及史是托勒密二世的时候写的,今天留下来的只有残片。埃及历史上这一段软弱、外族统治和混乱的时期被称为第二中间期。.

新!!: 巴格达和喜克索斯人 · 查看更多 »

喉音R

喉音R(Guttural R、法语R)指在语音学中,将音位R作为喉辅音发出。这些辅音中常见的是小舌音R,另外还有软腭音R、咽音R或声门音R。有一些语言的使用者将齿龈颤音/r/和小舌颤音/ʀ/作为同一个音位的等价音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音的发音方法十分不同。.

新!!: 巴格达和喉音R · 查看更多 »

喀土穆

喀土穆( )是蘇丹共和國的首都。來自烏干達的白尼羅河與來自埃塞俄比亞的青尼羅河在此交匯,向北奔向埃及流入地中海。「喀土穆」一詞的意思是大象鼻子。 喀土穆市區由100萬常住人口,由臨近的北喀土穆和恩圖曼所構成的大都會的人口可能超過400萬。.

新!!: 巴格达和喀土穆 · 查看更多 »

傑馬爾帕夏

阿赫迈德·傑馬爾帕夏(Ahmet Cemal Paşa,)是奥斯曼帝国的政府官員與知名軍事人物。杰马尔出生于希腊米蒂利尼。毕业于奥斯曼帝国战争学院。他在巴爾幹戰爭嶄露頭角,並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鄂圖曼政府主要領導人之一。他也对奥斯曼帝国末期亚美尼亚大屠杀、希臘種族滅絕、亚述大屠杀负有主要责任。.

新!!: 巴格达和傑馬爾帕夏 · 查看更多 »

哈同

哈同(Silas Aaron Hardoon,)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上海的一位猶太裔房地产大亨。.

新!!: 巴格达和哈同 · 查看更多 »

哈同遗产案

哈同遗产案,是上海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巨额财产继承纠纷,发生于1930年代至40年代,持续时间长达16年(1931年—1947年)。哈同遗产案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哈同伊拉克亲族来沪讼争遗产,另一部分则为哈同与罗迦陵的养子女之间的遗产纠纷。其中牵扯势力之多、时间之长,为历来少见。.

新!!: 巴格达和哈同遗产案 · 查看更多 »

哈姆达尼耶村事件

哈姆达尼耶村事件是2006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7名海军陆战队员和1名海军医疗队成员被控谋杀和其他罪名的事件。 这8人涉嫌于2006年4月26日在巴格达以西的哈姆达尼耶村枪杀一名52岁的伊拉克残疾人,并把一支AK-47步枪和一把铲子放在他的尸体旁,制造埋设路边炸弹的反美武装成员被击毙的假现场。 8月30日,美国军方在加利福尼亚州彭德尔顿军营举行关于此事件的听证会,一些伊拉克证人陈述了杀害的详细经过。10月,海军军医梅尔森·巴科斯願意指證其他7名海軍陸戰隊員而被輕判1年监禁。11月15日,海军陆战队士兵约翰·乔德卡以涉嫌参与杀害一名伊拉克无辜平民被判处18个月监禁。上等兵 Shumate 被判處21個月監禁。Pennington則於2007年2月被判處8年徒刑,服刑僅數個月便被特赦,於同年8月11日獲釋。 而中士 Hutchins 則被重判入獄15年。 八名被告分別為.

新!!: 巴格达和哈姆达尼耶村事件 · 查看更多 »

哈姆扎·侯赛因·杰布尔

哈姆扎·侯赛因·杰布尔(Hamzah Hussein Jebur,),生於伊拉克巴格达,赛艇运动员。他与海德尔·努扎德通过三大支柱委员会邀请参加了男子双人双桨比赛。最终,在朝鲜代表团谢绝邀请,拒绝派出运动员後,邀请被指派给伊拉克,因此他们获得了参赛资格。他们是2008年伊拉克代表团仅有的4名运动员中的两名,二人在巴格达中部的底格里斯河训练。.

新!!: 巴格达和哈姆扎·侯赛因·杰布尔 · 查看更多 »

哈伦·拉希德

哈倫·拉希德(هارون الرشيد;Harun al-Rashid,),伊斯蘭教第二十三代哈里發,阿拔斯王朝的第五代哈里發。他是阿拔斯王朝第三任哈里发阿尔·马赫迪之子,在786年继其兄阿尔·哈迪之位,任期間為王朝最強盛時代,曾親率軍隊入侵拜占廷的小亞細亞。其首都巴格達和唐朝長安為世界第一流的城市,人口多達100萬,也是國際貿易中心。不過哈倫時代也是王朝衰退的開端。西元803年哈倫逮捕宰相叶海亚,巴爾馬克家族被抄家,導致波斯發生叛變。哈倫也死於波斯的托斯,至此阿拔斯王朝步入衰退之路。.

新!!: 巴格达和哈伦·拉希德 · 查看更多 »

哈瓦尔·穆罕默德

哈瓦尔·毛拉·穆罕默德(库尔德语: ﺩﻪﻣﻪﺤﻣ ﻻﻪﻣ ﺭﺍﻭﺎﮪ;阿拉伯語:هوار ملا محمد);英语: Hawar Mulla Mohammed) 1981年9月12日生于摩苏尔,伊拉克足球运动员,库尔德人,司职中场。他被认定为伊拉克国家足球队中最出色的球员之一,目前效力于阿联酋球会阿莱因足球俱乐部。。.

新!!: 巴格达和哈瓦尔·穆罕默德 · 查看更多 »

哈特拉

哈特拉(الحضر )是位于今伊拉克尼尼微省的一座古城,位于美索不达米亚贾兹拉地區,旧时也曾为大波斯一省的省会。哈特拉在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西北290公里,摩苏尔西南110公里处。 2015年3月8日,一名官員宣稱該遺址遭到控制當地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軍隊以炸藥和推土機摧毀。2017年4月26日,伊拉克親政府民兵人民動員宣佈已從伊斯蘭國手上收復哈特拉。.

新!!: 巴格达和哈特拉 · 查看更多 »

哈迪塞

哈迪塞是伊拉克的城市,位於該國西部幼發拉底河畔,由安巴爾省負責管轄,距離首都巴格達240公里,人口約20.000,大多數居民信奉遜尼派。.

新!!: 巴格达和哈迪塞 · 查看更多 »

哈迪·阿拉维

哈迪·阿拉维(هادي العلوي,Hadi al-‘Alawi)是伊拉克的作家和思想家。以其左派思想以及对伊斯兰教的批判著称。.

新!!: 巴格达和哈迪·阿拉维 · 查看更多 »

哈迪计划

哈迪计划又称“858计划”,伊拉克全球电话监听系统。 成立于1980年代初,是由伊拉克情报部和内务部的电子信号情报单位合并而成。总部位于巴格达以北20公里的拉希德。拥有至少5个地面监听站。监听人员来自各行各业,有翻译、电子专家、心理学家、网络能手等。 “哈迪计划”主要负责昼夜监听伊拉克的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往来。监听内容经由初级分析人员抄录和整理,再送到一个由“伊拉克情报局”、“军事情报局”、“特种安全局”等专家组成的委员会进行评估,最后直接向“总统秘书处”报告。 “哈迪计划”还具有对国际卫星电话进行监听的能力,可以在秘密无线电发射源开机工作的30秒之内准确计算出它的位置。 “哈迪计划”的设备基本上是两伊战争期间由外国政府提供或从海外进口而来的,其中以日本、法国提供的电脑及通信器材、苏联提供的监听设备为主。另外,根据美国总审计署的一份报告,在1985—1990年间,美国也曾提供价值约15亿美元的语音加扰器和信号放大器等。 虽然“哈迪计划”的设备大多在海湾战争时期的“沙漠风暴”、“沙漠之狐”行动和美英联军常年的空袭行动中被摧毁,但是伊拉克总能想方设法恢复其监听能力,例如通过各种渠道采购电子设备等。 Category:海湾战争.

新!!: 巴格达和哈迪计划 · 查看更多 »

哈拉卜贾

哈拉卜贾(库尔德语: Helebce)是伊拉克库尔德斯坦的一个城市,是哈拉卜贾省的首府,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北方。 该市坐落在两伊边境上被称为“大乌拉曼”(greater Hewraman region)的地区。该市的库尔德人通常仅讲库尔德语索拉尼方言,周边村落的居民有讲Hewrami方言的。.

新!!: 巴格达和哈拉卜贾 · 查看更多 »

凤凰气象站

《凤凰气象站》(英语:Phoenix Weather Forecast,2017年2月5日及之前为“Phoenix Weather Report”)是华风集团(中国气象局下属机构)和凤凰卫视新聞部联合制作的一系列天气预报节目,分为无主持版本、主持版本和《时事直通车》版本,其中无主持版本安排在凤凰卫视中文台、资讯台、美洲台、欧洲台、澳洲版及香港台(《时事直通车》版本除外)播出;而主持版本则只安排在凤凰卫视中文台、资讯台及《时事直通车》节目之內播出。.

新!!: 巴格达和凤凰气象站 · 查看更多 »

全球城市人口排名

这是一个关于全球人口最稠密”的概念被定义为市区(city proper)。排名以人口数量为依据。注意所列人口数为城市人口,并不一定包括其行政区划范围内人口。.

新!!: 巴格达和全球城市人口排名 · 查看更多 »

全球创意城市网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UCCN)创立于2004年,致力于促进与将创意视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因素的城市之间的合作。目前,该网络由116个城市共同参与构成,共同肩负着同一使命:使创意和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战略的核心,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通过这一网络,各成员城市积极分享最佳实践并努力发展包括公私及公民社会在内的的各类合作伙伴关系,以期达到如下目的: 加强文化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创建、制作、传播和宣传; 建立创意和创新枢纽,拓宽文化领域创意人员和专业人士的发展机遇; 完善人们接触和参与文化生活的方式,尤其是边缘化族群和弱势群体及个人参与文化生活的方式; 将文化与创意充分纳入可持续发展规划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涵盖七个领域:手工艺与民间艺术、设计、电影、美食、文学、媒体艺术和音乐。 创意城市网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特殊伙伴,不仅反应了创意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平台,同时也反映了创意是行动与创新的本源,这一点对于2015后发展议程的实施尤为重要。 更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相关内容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s://en.unesco.org/creative-cities/ 详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的。 了解更多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

新!!: 巴格达和全球创意城市网络 · 查看更多 »

全球首都人口排名

此表為全球首都人口排名。属地以及具有領土糾紛的首都以斜體表示。這些統計數據僅引用該國家正式首都之人口數,不包含更廣闊的大都會或都會區。.

新!!: 巴格达和全球首都人口排名 · 查看更多 »

公共卫生

公共卫生是透过组织社区资源,为公众提供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一门管理学,它使用预防医学、健康促进、环境卫生、社会科学等技术和手段。公共卫生体系由国际公共卫生组织、国家公共卫生组织、地方公共卫生组织和社区公共卫生组织组成。.

新!!: 巴格达和公共卫生 · 查看更多 »

公民民主联盟

公民民主联盟(التحالف المدني الديمقراطي)是伊拉克的一个世俗主义政党联盟,成立于2013年12月11日。.

新!!: 巴格达和公民民主联盟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巴格达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光學史

人类对光學(optics)的研究开始于古代。最晚于公元前700年,古埃及人與美索不達米亞人便开始磨製與使用透鏡;之后前6~5世纪时古希臘哲學家與古印度哲學家提出了很多關於視覺與光線的理論;在,幾何光學開始萌芽。光学「optics」一词源自古希臘字「ὀπτική」,意為名詞「看見」、「視見」。 中世紀時,穆斯林世界對早期光學做出许多貢獻,在幾何光學與生理光學(physiological optics)方面都有很大的進展。在文藝復興時期與科學革命時期,光學開始出現戲劇性的突破,以衍射光学的出现为标志。這些與之前發展出的光學被稱為「經典光學」。二十世紀发展的光學研究領域,如光譜學與量子光學,一般被稱為「現代光學」。.

新!!: 巴格达和光學史 · 查看更多 »

克斯汀·鄧斯特

克斯汀·--·邓斯特(Kirsten Caroline Dunst,)是一位德裔美国女演员、歌手和模特儿。她的电影处女作是1989年的多段式电影《大都会传奇》中由伍迪·艾伦执导的《俄狄浦斯的烦恼》(Oedipus Wrecks)。12岁时,她因出演《夜访吸血鬼》中的吸血鬼克劳迪娅(Claudia)赢得了广泛的认同,并因此获得了金球奖最佳电影女配角奖提名。同年出演的《小妇人》和次年的《逃出魔幻紀》获得了进一步的好评。在电视剧《仁心仁術》以及包括《摇尾狗》、《晶兵总动员》(Small Soldiers,1998年)和《处女之死》(The Virgin Suicides,1998年)在内的多部电影中出演了一些配角后,邓斯特转变戏路,开始出演浪漫喜剧和喜剧,于1999年出演了《美丽比一比》(Drop Dead Gorgeous)、2000年主演了《魅力四射》(Bring It On),2001年出演了《失恋大不同》(Get Over It)和《疯狂与美丽》(Crazy/Beautiful)。 2002年至2007年,邓斯特因在《蜘蛛侠三部曲》中扮演玛丽·简·沃森(Mary Jane Watson)一角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她从那时起出演过的其它电影还包括2004年的浪漫喜剧《球戀大滿貫》和浪漫科幻片《無痛失戀》,2005年卡梅伦·克罗执导的悲喜剧《伊麗莎白小鎮》。2006年,她主演了蘇菲亞·柯波拉导演的《凡爾賽拜金女》,2008年又出演了喜剧片《如何众叛亲离》(How to Lose Friends & Alienate People)。2011年她主演拉斯·馮·提爾的《世紀末婚禮》并因此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以及土星奖最佳女演员奖。 2001年的《失恋大不同》是邓斯特首度在银幕上献唱的作品,其中她一共演唱了两首歌曲。此外她还为同年的电影《猫眼》演唱了片尾的爵士歌曲《你離開後》。.

新!!: 巴格达和克斯汀·鄧斯特 · 查看更多 »

前21世纪

公元前2100年至前20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21世纪。 公元前21世纪属于史前史,对这一段时间里发生的事件很少有当时的文字记录。在这一段时间里,世界上可能有三个文明的中心:埃及、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化和中国的夏朝。.

新!!: 巴格达和前21世纪 · 查看更多 »

副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副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主要分布于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向高纬一侧,约在纬度25至35度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具体分布于:北非、约旦、叙利亚、伊拉克、美国西南部、墨西哥北部、澳大利亚南部、潘帕斯南部、巴塔哥尼亚和南非部分地区。.

新!!: 巴格达和副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 查看更多 »

国家列表 (按洲排列)

这是一个按洲排列的世界各国列表,列表展示出各个国家的国旗和首都。.

新!!: 巴格达和国家列表 (按洲排列) · 查看更多 »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机场代码 (B)

Category:航空代码列表.

新!!: 巴格达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机场代码 (B) · 查看更多 »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机场代码 (S)

Category:航空代码列表.

新!!: 巴格达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机场代码 (S) · 查看更多 »

国际航空株式会社

国际航空株式会社(,)為1937年5月20日在满洲国建立的国际航空公司。後來被大日本航空吸收合併。.

新!!: 巴格达和国际航空株式会社 · 查看更多 »

图儿干合敦

圖兒罕可敦(),正式名稱是禿兒罕,禿兒罕是指一切向你臣服的人,只有公主才可使用此名,可敦是皇后的意思。她是花剌子模蘇丹阿拉烏丁·摩訶末的母親。她是康里伯岳吾部長靖克失的女兒,她和老花剌子模王塔乞失結婚。 她曾經用她的力量使花剌子模以北鹹海的康里部落聚集在軍中,她趁摩訶末遠征巴格達時在玉龍傑赤另立一都,在她的影響下,康--人掠奪他們佔領的地方。 她做了幾件大事。1217年,康--人亦納勒術掠奪到訛答剌的蒙古商隊,將穆斯林商隊以間諜為名處決,只剩下一名駱駝伕逃回蒙古。後來成吉思汗派使者要求懲辦海兒汗,因為她是海兒汗的姑媽,她娘家的諸汗蘇丹處死蒙古正使。另一方面,她強迫蘇丹摩訶末廢除札蘭丁王儲,立欽察王妃的斡思剌黑為王儲。在蒙古西征時,她先駐在玉龍傑赤,後來到你沙不兒,再逃往哈倫堡,城池缺水,半月後失守。她被送到和林,六年後死在該地。 2004年的電視劇成吉思汗中,她被称为秃儿罕太后。.

新!!: 巴格达和图儿干合敦 · 查看更多 »

图赫里勒·贝格

图赫里勒·贝格(Tuğrul,Togrul beg,波斯语:,Rukn al-Dīn Abū Ṭalīb Ṭughril Bayk Muḥammad ibn Mīkā'īl ibn Saljūq。有时亦拼为Toghrul I、Tugril, Toghril、Tugrul或Toghrïl Beg等。),又译为图格鲁勒·贝格、脱斡邻勒·伯、吐格利尔拜格等,是塞尔柱帝国的建立者,1037年-1063年间在位。他将大欧亚草原上的土库曼(乌古斯人)战士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将他们共同祖先追溯至塞尔柱的部族联盟,带领他们征服了伊朗东部。.

新!!: 巴格达和图赫里勒·贝格 · 查看更多 »

皇家約旦航空

皇家約旦航空(الملكية الأردنية,Royal Jordanian Airlines,也被称为约旦皇家航空)是一家总部设在約旦安曼的航空公司。其国际航线覆盖了4大洲。其主要基地位于安曼的阿勒娅王后国际机场(AMM)。 皇家约旦航空是阿拉伯航空运输组织的成员,并于2007年4月加入寰宇一家航空联盟,是第一家加入全球三大航空聯盟之一的中東籍航空公司,同年也獲《航空財經時報》選為最佳航空公司。.

新!!: 巴格达和皇家約旦航空 · 查看更多 »

皇家约旦航空航点

以下是皇家约旦航空的通航城市: 貨達目的地是約旦皇家航空公司貨運負責。 目的地後有※表示有貨運和客運。.

新!!: 巴格达和皇家约旦航空航点 · 查看更多 »

石油

石油(英語、拉丁語:petroleum,拉丁語詞源petra(岩石)+oleum(油)竇耀逵、張怡容,《中國大百科全書》-石油),也称原油,是一種黏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烴,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不过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有很大的區分。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今天88%开采的石油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由于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许多人担心石油用尽会对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石油因其價值高昂,又被称为黑金。 在中东地区波斯湾一带的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有丰富的储藏,而在俄罗斯、委内瑞拉、加拿大、利比亚、尼日利亚、美国、墨西哥、哈萨克、中国等地也有很大量的储藏。委内瑞拉拥有世界最高的石油储量。 石油的常用衡量单位“桶”为一个容量单位,即。因为各地出产的石油的密度不尽相同,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一般地,一吨石油大约有。.

新!!: 巴格达和石油 · 查看更多 »

石油输出国组织

石油输出国组织(,发音为 ;简称欧佩克、油盟或--)是一个,截至2018年2月拥有14个国家,由前五名成员于1960年为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和维护石油收入,在巴格达成立(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总部自1965年以来设置于奥地利维也纳。截至2016年,14个国家估计占全球石油产量的44%,占全球探明石油储量的73%。这使得 OPEC 能对全球原油价格产生重大影响(在其成立之前由美国主导的跨国石油公司确定)。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既定使命是“协调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与价格、确保石油市场的稳定,以确保为石油消費國有效、經濟而穩定的石油供應,为產油國提供適度的尊重和穩定的收入,为投资于石油行业的资本提供公平的回报。”该组织也是国际石油市场信息的重要提供者。截至2017年5月,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成员除了前加入的五个外还包括阿尔及利亚(1969年加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67年加入)、安哥拉(2007年加入)、厄瓜多尔(1973年加入,1992年退出,2007年再加入)、赤道几内亚(2017年加入)、加蓬(1975年加入,1995年初退出,2016年再加入)、利比亚(1962年加入)、尼日利亚(1971年加入)、卡塔尔(1961年加入),而印尼则是其前成员(1962年加入,2008年底退出,2016年1月重新加入,同年12月再度退出)。沙特阿拉伯是该组织事实上的()领导者。三分之二的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产储量位于围绕富油波斯湾的六个中东国家。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的转折点,而它的决定在全球石油市场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效果在战争或民间疾病导致石油供应中断时显得特别强烈。 20世纪70年代,导致石油价格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收入和财富大幅增长,给全球经济带来长期而深远的影响。在80年代,欧佩克开始为其成员国制定生产目标:一般来说是通过使油价上涨。而来自该组织2008年和2016年的裁决减少了供过于求的石油供应。 经济学家经常引用石油输出国组织作为卡特尔的教科书范例,因为通过该组织内部的合作各产油国减少了市场竞争,而其磋商则受国际法下原则的保护。 2014年12月,“欧佩克和石油人”()在劳合社的“航运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排行榜中名列第三。然而,它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却常常受到非欧佩克国家能源资源的扩张的挑战。此外,个别欧佩克国家追求自身利益,亦会生产超出产量上限,而给该组织的影响力带来挑战。.

新!!: 巴格达和石油输出国组织 · 查看更多 »

王曾善

王曾善()字孝先,回族。山东省临清县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巴格达和王曾善 · 查看更多 »

灵曦堂

巴哈伊灵曦堂(مشرق اﻻذكار, Mashriqu'l-Adhkár)是巴哈伊信仰礼拜用的宗教场所。第一座灵曦堂完工于1908年,位于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已毁。目前全球共有七处灵曦堂,另有位于智利圣地亚哥一座正在建造中的灵曦堂。巴哈伊教义中设想的崇拜场所还拥有一些附属建筑,满足社会、人文、教育和科学功能,除去已不存在的第一座灵曦堂外,目前还没有一座灵曦堂达到这样的要求。 随着巴哈伊信仰的发展,巴哈伊社团拥有一些地产,以备建设将来的灵曦堂需要。巴哈伊灵曦堂是向公众开放的,并且仅仅用作崇拜,布道是被禁止的,在灵曦堂内只允许朗诵宗教经典。大多数的巴哈伊聚会在当地的巴哈伊中心,私人住宅,或租赁的房屋内进行。.

新!!: 巴格达和灵曦堂 · 查看更多 »

神奇樹屋

《神奇樹屋》(Magic Tree House)為美國知名兒童作家瑪麗·波·奧斯本女士所寫的學習性冒險故事,中文翻譯版由小天下出版,內容描述主角傑克和安妮利用神奇樹屋穿梭時空,前往世界各地,也曾遇見世界名人,以及進入神話中的場景。目前從2005年出版至今,已出版了55集,台灣也出版了53集。在2009年也開始出版神奇樹屋小百科系列,至今已出版了35集,台灣則出版了20集。 於2012年1月7日在日本上映。.

新!!: 巴格达和神奇樹屋 · 查看更多 »

祖拉体育俱乐部

拉体育俱乐部(نادي الزوراء الرياضي)是一家位于伊拉克巴格达的体育俱乐部,以其足球队最为著名,参与伊拉克足球超级联赛。祖拉是最为成功的伊拉克足球俱乐部之一,共13次夺得联赛冠军,次数为全联赛之最,且更曾4次以不败战绩夺冠。此外,祖拉曾14次夺得伊拉克足协杯,次数亦为最多。但祖拉的洲际成绩并不突出,参与亚洲俱乐部赛事的最好成绩为亚军(1999–2000年亞洲盃賽冠軍盃)。.

新!!: 巴格达和祖拉体育俱乐部 · 查看更多 »

科尔玛·冯·德·戈尔茨

威廉·利奥波德·科尔玛·冯·德·戈尔茨男爵(Wilhelm Leopold Colmar Freiherr von der Goltz,),又称戈尔茨帕夏,普鲁士陆军元帅和军事作家。.

新!!: 巴格达和科尔玛·冯·德·戈尔茨 · 查看更多 »

穆塔瓦基勒

塔瓦基勒(阿拉伯语:;)伊斯蘭教第二十八代哈里發,阿拔斯王朝第十代哈里发(公元847年-861年在位),青年时代未任军政要职,但他对具有深远政治意义的宗教辩论极感兴趣。847年继瓦提克为哈里发时,他坚持伊斯兰教正统的立场,开始迫害所有非正统或非穆斯林的派别,拆除巴格达的犹太教会堂和基督教堂,夷平卡尔巴拉的侯赛因·伊本·阿里(什叶派殉教者)祠,并且禁止到该城朝圣。他不但恢复关于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必须穿特殊服装的旧法令,而且更加严格执行。 統治期間,改善突厥軍閥跋扈現象,推行良好政治的哈里發。他整頓官僚制度,壓制突厥奴隸軍閥,獎勵正統回教信仰,取消穆塔西拉派教義,並壓制什葉派與基督教徒。 他在对付外部敌人方面却没有那么成功,虽然他并未大片失去领土,大他必须经常派兵征讨行省中的叛乱。对拜占庭人的战争依然断断续续的进行,但亦无胜负之分。他继续执行依赖突厥军人的危险政策,结果,已经与疏远的长子穆恩塔西尔害怕失去继承权,遂教唆突厥军人将他杀害。.

新!!: 巴格达和穆塔瓦基勒 · 查看更多 »

穆塔瓦基勒三世

穆塔瓦基勒三世(),)於1508年至1516年、1517年任哈里發。 在旭烈兀於1258年攻陷巴格達並處決哈里發穆斯塔欣後,馬木路克王朝把一個哈里發親屬接到埃及並住在開羅,作為名義上的統治者用來合法統治。 1517年,奧斯曼帝國蘇丹塞利姆一世打敗馬木路克蘇丹,埃及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份,穆塔瓦基勒三世與他的家人則一同被抓獲,並運送到伊斯坦布爾。他被塞利姆一世指責盜用宗教基金,他被迫正式交出哈里發名號和先知穆罕默德的遺物。 category:馬木留克王朝哈里發.

新!!: 巴格达和穆塔瓦基勒三世 · 查看更多 »

穆太奈比

太奈比(Al-Mutanabbi,915年--965年)一译摩泰纳比,是一位阿拉伯行吟诗人,常被认为是最伟大的阿拉伯语诗人之一。原名阿布尔-泰伊伯·阿马德·伊本·胡赛因(أبو الطيب احمد بن الحسين المتنبّي,Abou-t-Tayyib Ahmad ibn al-Husayn) ,生于今伊拉克库费的一个贫苦家庭。传说因冒充先知鼓动游牧民抗税造反而得“穆太奈比”(意即“假冒先知者”)的称号,被捕入狱。获释后到处流浪,曾得到阿勒颇的统治者赛弗·道莱的赏识,为其服务多年。后因赛弗·道莱听信谗言,穆太奈比逃往埃及。在埃及不得志,返回家乡。后在巴格达附近被人暗杀。.

新!!: 巴格达和穆太奈比 · 查看更多 »

穆太奈比街

太奈比街(阿拉伯语: شارع المتنبي)是伊拉克巴格达的一条街道,靠近巴格达老城;。这条街是两边充满了书店和露天书摊,是巴格达售书业的中心,并以10世纪古代伊拉克诗人穆太奈比命名。 2007年3月5日,在穆太奈比街发生汽车炸弹爆炸案,造成26人丧生,影响这条街的生意。2008年12月18日,伊拉克总理努里·马利基宣布重新开放穆太奈比街。.

新!!: 巴格达和穆太奈比街 · 查看更多 »

穆克塔达·萨德尔

克塔达·萨德尔(مقتدى الصدر,)是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的领袖之一,也是什叶派政党“萨德尔运动”和武装组织“迈赫迪军”的创立者和领导者。萨德尔是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迅速崛起的一名伊拉克政治家,其主张在伊拉克建立伊斯兰政权,并反对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占领。.

新!!: 巴格达和穆克塔达·萨德尔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塔基·贾瓦德

罕默德·塔基·贾瓦德(محمد التقي الجواد)是伊斯兰教什叶派主流派别十二伊玛目派尊奉的第九任伊玛目,也是十二伊玛目中在世最短的伊玛目。.

新!!: 巴格达和穆罕默德·塔基·贾瓦德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伊本·贾里尔·塔巴里

罕默德·伊本·贾里尔·塔巴里(محمد بن جریر طبری,أبو جعفر محمد بن جرير بن يزيد الطبري,)又译泰伯里、塔百里、塔巴里,出生于塔巴里斯坦(今伊朗里海南岸地区),穆斯林学者。.

新!!: 巴格达和穆罕默德·伊本·贾里尔·塔巴里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赛义德·萨哈夫

罕默德·赛义德·萨哈夫(محمد سعيد الصحاف,),伊拉克政治家、外交家。1992年到2001年任伊拉克外交部长。2001年4月至2003年4月担任伊拉克新闻部长。伊拉克战争期间他的表现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新!!: 巴格达和穆罕默德·赛义德·萨哈夫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摩萨台

罕默德·摩薩台(محمد مصدق;拉丁化:Mohammad Mosaddegh),),1951年至1953年間出任民選的伊朗首相,但在1953年被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動的政變推翻。 摩薩台是作家、行政官員、律師、議員和政治家,具有王室和貴族背景。他在任伊朗首相期間實施漸進式的社會改革,包括推行失業補償金制度、立例規定僱主向患病或受傷的員工提供福利、以及解放佃農,令他們不再受地主強制勞役。此外,他又規定地主貢獻租金收益的20%到一個基金,用以資助一些比如興建公共浴堂、農村住房和害蟲防治等的市政發展項目。 摩薩台在首相任內最矚目的舉動,是把伊朗石油業國有化。在國有化以前,伊朗石油業自1913年起一直由英伊石油公司(後稱英國石油,簡稱BP)掌控,而英伊石油公司背後則由英國政府操控。摩薩台的決定令英政府相當不滿,在英國軍情六處要求下,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動了一場政變,成功在1953年8月19日推翻摩薩台,並在軍情六處授意下由伊朗將領法茲盧拉·扎赫迪接任首相。這次政變的中情局代號為阿賈克斯行動,根據伊朗曆又稱為「莫爾達德月28日政變」。政變後,摩薩台在獄中渡過三年,接著被軟禁家中,直至逝世。.

新!!: 巴格达和穆罕默德·摩萨台 · 查看更多 »

穆萨·卡齐姆

萨·卡齐姆 (موسى الكاظم)是伊斯兰教什叶派主流派别十二伊玛目派尊奉的第七任伊玛目,伊斯玛仪派不承认他是伊玛目,而尊奉他的哥哥伊斯玛仪为伊玛目,造成什叶派的最大一次分裂。.

新!!: 巴格达和穆萨·卡齐姆 · 查看更多 »

穆阿台迪德

阿台迪德(Abu'l-Abbas ibn al-Muwaffaq,尊称al-Mu'tadid bi-Allah (المعتضد بالله, "Seeking Support in God",),伊斯蘭教第三十四代哈里發,阿拔斯王朝最伟大的哈里发之一(892 - 902)。以其残酷对待地方王朝、宗派、派别的行为而出名。摄政穆沃费格(al-Muwaffaq)之子,曾在其父晚年与穆阿台米德共同执政,迫使穆阿台米德剥夺自己儿子的继承权。穆阿台米德死后他成为哈里发,并改组行政机构和改革财政。他与图伦王朝哈里发之女结婚,从而与该王朝缔结和约,并以残酷手段对付杜拉菲、萨法尔和阿里等许多宗派的王朝。他靠挑拨离间来扩展哈姆丹王朝和萨曼王朝的势力。后为卡尔玛特派所败,不久后去世,据传他在宫廷阴谋斗争中被毒死。.

新!!: 巴格达和穆阿台迪德 · 查看更多 »

穆阿迈尔·卡扎菲之死

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亞前領導人穆阿迈尔·卡扎菲在全国过渡委员会所领导部队的清剿作战中遭连环枪击虐待折磨身亡。卡扎菲之死是象徵利比亞內戰告終的重要標誌,也是阿拉伯之春中的重大事件。 過渡政府軍攻佔蘇爾特大部份地區後,2011年10月20日向親卡扎菲部隊最後據點發動終極一擊,車隊向西逃亡時遇北约战机空襲。卡扎菲和几个保镖被迫躲在下水管道内,之后被执政当局的武装人员抓获。当时卡扎菲仅右臂受伤,并持有一把手枪,但在被抓获时他并未抵抗。在随后执政当局武装与卡扎菲支持者的交火中,卡扎菲因头部遭到枪击而不治身亡。同行的前國防部長阿布-贝克尔·尤尼斯·贾卜尔亦胸口中槍身亡,卡達菲五子穆塔西姆在蘇爾特被殺,次子賽義夫已于2011年11月19日在利比亚南部塞卜哈地区的小镇奥巴里落网。.

新!!: 巴格达和穆阿迈尔·卡扎菲之死 · 查看更多 »

穆斯台绥木

斯塔欣( ;),伊斯蘭教第五十五代哈里發,是最後一位在巴格達的阿拔斯王朝哈里發,1242年到1258年在位。 1258年,阿拔斯王朝的領土,約略於今日的伊拉克和敘利亞大部地區,遭到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率領的十五萬蒙古軍隊的進攻。旭烈兀於1258年包圍了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達,穆斯塔欣本身無能,他與周圍謀臣所持意見相左,他的總理大臣承諾說婦女們扔石塊就可以趕走蒙古人,但是其實什麼都没做,既没有調動軍隊抵禦不斷聚集的龐大蒙古軍隊,也没有試圖與旭烈兀進行談判,他對於蒙古大軍的要求基本上不予理會,僅以空洞的威嚇回應,如「阿拉將對攻擊哈里發者降下天譴」。 2月10日,和平之城巴格達被蒙古軍所攻陷,不久穆斯塔欣被旭烈兀處死。根據信史的記載,蒙古人將穆斯塔欣裹在一張毛毯裡,用馬踐踏而死(蒙古人對王公貴族或是敬重的敵軍之處死方法,相傳如斬首見血,則無法為長生天所接納)。阿拔斯王朝滅亡。他的一些兒子也慘遭屠戮,有一个倖存的兒子作為囚犯被送到蒙古,蒙古歷史學家記載說,蒙古人允許他結婚並生育子女,但在伊斯蘭世界中不再發揮任何作用。 《馬可波羅遊記》對穆斯塔欣的死亡方式有不同的記載。旭烈兀發覺了穆斯塔欣藏有大量的黃金、白銀與寶石,這些財物本來可用於犒賞軍人與購置武器,旭烈兀對他的愚昧與吝嗇極為不齒,將他和這批寶藏囚禁在一起,不提供食物和水,讓他知道「財寶不能喫」,最後使他飢渴而死。。.

新!!: 巴格达和穆斯台绥木 · 查看更多 »

穆斯坦綏爾二世

穆斯坦綏爾二世(),伊斯蘭教第五十六代哈里發,阿拉伯帝國馬木留克王朝第一代哈里發,統治時期為1261年。曾祖父是阿拔斯王朝第二十九代哈里发穆斯塔爾希德,1258年,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被蒙古帝国旭烈兀灭亡。1261年6月13日穆斯坦綏爾二世在开罗成为哈里发。1261年11月28日去世,儿子哈基姆一世即位。 Category:馬木留克王朝哈里發.

新!!: 巴格达和穆斯坦綏爾二世 · 查看更多 »

穆斯林歷史學家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穆斯林歷史學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穆斯托伐·巴爾札尼

斯托伐·巴爾札尼 (Mustafa Barzani,1903年3月14日-1979年3月1日)是個庫德族的民族主義 領導者與庫德族民主黨(KDP)的領袖。 對他的族人來說他是傳奇人物,巴爾札尼是一位最富有啟示,堅持,與恢復力的庫德族領導者並獻身為庫德族利益而奮鬥。尤其是他領導武裝奮戰自1961年-1963年,以及1974年4月-1975年5月。 他的兒子穆薩德·巴爾扎尼(Massoud Barzani)是現在庫德族民主黨的領導人,並且在2005年6月被伊拉克庫德斯坦的議院選為總統。 庫德族最偉大的領導者穆斯托伐巴爾札尼為庫德族人與庫德斯坦奮鬥了50年。.

新!!: 巴格达和穆斯托伐·巴爾札尼 · 查看更多 »

穆拉德四世

拉德四世(奧斯曼土耳其語:مراد رابع、现代土耳其语:IV.,1612年7月26/27日-1640年2月8/9日)是1623年至1640年間的奧斯曼帝國蘇丹,以恢復國家權勢及殘忍見稱。穆拉德四世出生於伊斯坦堡,是艾哈邁德一世及希臘人蘇丹皇太后柯塞姆蘇丹的兒子。他在宮內密謀下登基,繼承患有精神病的叔叔穆斯塔法一世。他登基時年僅十一歲。.

新!!: 巴格达和穆拉德四世 · 查看更多 »

穆拉比特王朝

拉比特王朝(ⵉⵎⵕⴰⴱⴹⴻⵏImṛabḍen;المرابطون Al-Murābiṭūn),是11世纪由来自撒哈拉的柏柏尔人在西非所建立的王朝。“穆拉比特”一名来自阿拉伯语「مرابط」,意為“武僧”。 中国宋朝古籍《岭外代答》、《诸番志》和元代《异域志》称其为“木兰皮国”(阿拉伯语“穆拉比特”的音译) 为宋、元时期中国航海家所知道的最西边的国家。 在這個王朝的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現今的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摩洛哥、直布羅陀、阿爾及利亞的特萊姆森,南面囊括大部份的塞內加爾及馬里,北面則包括大部份的西班牙及葡萄牙。.

新!!: 巴格达和穆拉比特王朝 · 查看更多 »

突厥语大词典

突厥语大词典(ديوان لغات الترك,Dīwān Luğāt al-Turk)是一部成书于11世纪突厥语词典,由突厥语言学家麻赫穆德·喀什噶里于1072年至1077年在巴格达用阿拉伯文写成。全书共三卷,收录突厥语汇约7500条。许多词条所附的例句,引用了丰富的成语、谚语、民歌、俚语等口头文学材料作为解词释义的范例。该书不仅对研究突厥语言学有重要价值,而且对研究古代中亚地区诸突厥部落的历史、文化、地理、文学、民俗、社会情况等,也提供了大量极其珍贵的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目前现存唯一的手抄本保存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法提赫区的国民图书馆。.

新!!: 巴格达和突厥语大词典 · 查看更多 »

突伦王朝

突伦王朝(868年-905年),或译图伦王朝。是阿拔斯王朝时期在埃及、叙利亚的地方割据王朝。由突厥人艾哈迈德·伊本·突伦建立,王朝名称即来源于其名,亦译“伊本·突伦王朝”。之后又占领了叙利亚,突伦王朝期间埃及经济繁荣,文化得到发展。905年,阿巴斯王朝的军队攻陷加塔伊(開羅這名稱始自973年法蒂瑪王朝所建之新都),伊本·图伦的子孙被解往巴格达,图伦王朝灭亡。突伦王朝的军队以突厥人与黑奴为主。.

新!!: 巴格达和突伦王朝 · 查看更多 »

童軍活動的爭議與衝突

童軍運動有時候會因為社會的爭論,而變得糾纏不清,像是美國南部的公民權鬥爭,和印度民族主義者的抵抗運動。在非洲,童軍運動是由當時的殖民主義強權英國引進,但是因為大多數非洲童軍成員團結一致,童軍運動反而對於大英帝國在非洲殖民地的合法性,變成了破壞性的挑戰。除此之外,童軍運動也有其他的爭論和挑戰,像是加拿大童軍在時代潮流的影響之下,成為了一個民主性質的組織。本條目將會討論歷史上和當代的童軍運動爭論和困境,並且提供不同國家間的例子。.

新!!: 巴格达和童軍活動的爭議與衝突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年-1099年)是由西方基督教世界所发起的一项军事行动,旨在收复穆斯林的征服中被占领的黎凡特聖地,最终以1099年十字军攻陷耶路撒冷收尾。1095年,西方基督教罗马天主教会教宗乌尔班二世最初为了应东罗马帝国皇帝阿历克塞一世的求援,而号召西方志愿军前往拜占庭帝国抵御塞尔柱人从安纳托利亚而来的入侵。后来,东征的目的逐渐演变为夺回圣地及耶路撒冷城,并将东方基督教从伊斯兰的统治中解放出来。 十字军隊员主要为来自西欧各国的骑士和农民,他们跋山涉水,来到君士坦丁堡,而后又将战矛转向耶路撒冷。队伍中的农民数量大大超过骑士,但由于他们沒受过战斗训练,因此最初十字军并未到达圣城。1099年,重新组织的十字军大军攻陷耶路撒冷,并屠杀了城中大量的穆斯林和犹太居民。东征过程中,西方人在黎凡特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的黎波里伯国、安条克公国和埃德萨伯国四个十字军国家。由于十字军对耶路撒冷这座461年未在天主教控制下的圣城怀有极强的热忱,因而他们拒绝将夺取的土地归还给拜占庭帝国。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是基督教徒对于穆斯林的勢力扩张的一次回应,其后的近两百年内,第二次东征至第九次东征纷至沓来。同时,东征也间接重啟了西罗马帝国灭亡以來衰落的国际贸易。.

新!!: 巴格达和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巴格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戰地中海、中東及非洲戰場

二次世界大战地中海、中东及非洲战场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和轴心国在地中海、非洲、中东的一系列战役和战斗。这些区域的战斗从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追随纳粹德国向英法宣战开始,到1945年5月2日年所有在意大利的轴心国部队投降为止。.

新!!: 巴格达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地中海、中東及非洲戰場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前年表

本條目涵蓋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期間(1918年-1939年),包含軍事衝突、外交折衝、政治角力及各式條約的簽訂等等,影響或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事件。.

新!!: 巴格达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前年表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列表

二次世界大戰參戰國是指一切直接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事或受戰事影響的國家及地區。.

新!!: 巴格达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列表 · 查看更多 »

笃信经

《笃信经》(كتاب الإيقان,كتاب ايقان)是巴哈伊信徒所信奉的众多经书之一,是巴哈伊信仰基本的神学著作。有巴哈伊学者认为,由于它受众的跨国界性,这是一本穆斯林世界以外的最重要的波斯语古兰经经注。有时本书也被称为《毅刚经》。.

新!!: 巴格达和笃信经 · 查看更多 »

米德哈特帕夏

艾哈迈德·舍菲克·米德哈特帕夏(Ahmed Şefik Midhat Paşa;Ахмед Шефик Мидхат паша,)是奥斯曼帝国坦志麦特末期的一位高官。出生于君士坦丁堡,父母来自保加利亚北部的鲁塞,信奉拜克塔什教团。他最著名的事迹是1876年的宪法运动以及其所导致的第一次宪政期。米德哈特同时也是当时各省及教育部门管理改革的引领者。 他属于同时代政府官僚中意识到奥斯曼帝国危如累卵的境地并且迫切希望进行改革的人之一。1872年、1876年两度獲任命为大维齐尔。是奥斯曼帝国立宪运动的标志性人物。 历史学家卡洛琳·芬克尔认为米德哈特是坦志麦特精神的代表性人物。他相信通过向人民展现政府的优点可以抑制分离主义趋势的蔓延。当时的英国人则认为,仅基于米德哈特的个人人格魅力,他对改革的狂热是不切实际的。鉴于奥斯曼帝国政府的腐败及社会的割裂,英国人认为他不会成功实现改革。.

新!!: 巴格达和米德哈特帕夏 · 查看更多 »

米格-23战斗机

米格-23战斗机(Микоян и Гуревич МиГ-23)是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飞机设计局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一种可變後掠翼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是20世纪70-80年代苏联国土防空部队的主要装备。北约代号鞭挞者(Flogger)。.

新!!: 巴格达和米格-23战斗机 · 查看更多 »

米格达迪耶

米格达迪耶(阿拉伯文:)是伊拉克迪亚拉省的城市。在该国首都巴格达东北方80公里处,在迪亚拉省省会巴古拜东北30公里处。截止2003年人口约298,000,其中大部分是逊尼派阿拉伯人,其余为库尔德人、土库曼人和什叶派阿拉伯人。 自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至今,该城发生了多起自杀式袭击事件,2009年4月23日发生的自杀式袭击,造成至少45人死亡。 Category:伊拉克城市.

新!!: 巴格达和米格达迪耶 · 查看更多 »

米歇尔·阿弗拉克

米歇尔·阿弗拉克(ميشيل عفلق,)是一位叙利亚哲学家、社会学家和阿拉伯民族主义者。他的理论对复兴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政治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被部分复兴社会主义者视为复兴社会主义学说的首要创始人。他生前出版了一些著作,主要有《为了复兴》、《唯一的归宿之战》和《反对扭曲阿拉伯革命运动的斗争》等。 阿弗拉克出生于叙利亚大马士革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巴黎索邦求学时,他遇见了未来的政治伙伴萨拉赫丁·比塔尔,并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产生兴趣。1932年他回国任教,并开始了政治生涯。他最初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活动分子,却在叙利亚-黎巴嫩共产党支持法国殖民政策的情况下与共产主义运动一刀两断。后来在1940年,阿弗拉克与比塔尔创建了阿拉伯复兴运动(后来参照了扎基·阿尔苏齐领导的“阿拉伯复兴”,把“复兴”一词的阿拉伯文由改为)。该运动很成功,在1947年与阿尔苏齐的“阿拉伯复兴”组织合并,成立阿拉伯复兴党。阿弗拉克进入党的执行委员会并被选为主席(阿拉伯文:,意为党的领袖)。 1952年阿拉伯复兴党与阿克拉姆·胡拉尼领导的阿拉伯社会党合并,成立阿拉伯复兴社会党;阿弗拉克于1954年当选党的民族领导机构总书记。1950年代中到后期,复兴党与埃及总统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开展合作,并最终促成埃及与叙利亚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阿联成立后,纳赛尔迫使阿弗拉克解散复兴党,阿弗拉克在未与其他党员协商的情况下被迫执行。阿联解体后不久,复兴党恢复活动,阿弗拉克又重新被选举为党的民族领导机构总书记。1963年叙利亚政变后,虽然复兴党夺取了政权,阿弗拉克本人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却被削弱,他不得不于1965年辞去领导职务。1966年叙利亚政变后,阿弗拉克被流放,此举也造成了复兴党的分裂。他先是流亡到黎巴嫩,后来去了伊拉克。1968年阿弗拉克被选举为复兴党分裂后的伊拉克领导分支的民族领导机构总书记,却没有实权。此后他一直担任这一象征性职务直到于1989年6月23日在巴黎去世。 阿弗拉克关于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理论被统称为复兴社会主义,他主张阿拉伯世界各国团结起来,为实现阿拉伯祖国的统一和强盛而奋斗。他对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持批判态度,尤其批判卡尔·马克思关于辩证唯物主义是唯一真理的观点。复兴社会主义学说的重点是自由与阿拉伯社会主义——一种有阿拉伯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不是西方界定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阿弗拉克信仰政教分离,他是世俗化的坚定信徒,却反对无神论。虽然他是一名基督徒,却相信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天才”的证明。1966年复兴党分裂后,党的叙利亚领导分支指责阿弗拉克剽窃了阿尔苏齐的理论,称他为“小偷”,党的伊拉克领导分支则拒绝这一指控,并不承认阿尔苏齐对于复兴社会主义学说的贡献。.

新!!: 巴格达和米歇尔·阿弗拉克 · 查看更多 »

精神病学

精神醫學目前是一門醫學專科,內容是關於心智及精神疾病的預防、甚至壽命。精神疾患因為容易慢性化及復發,患者常需要長期或終生接受治療。如何採取有效的治療,常因不同的患者及情境而有不同的考量。 在中文裡,醫療院所中的精神科也可能會被稱身心科、身心醫學科;然而在德國,身心科與精神科則屬於兩種不同疾患。而兒童精神科也可能被稱兒童心智科或兒童心理科。 精神醫學與神經醫學從數十年前分開,神經醫學處理如中風等腦部疾患,精神醫學則治療心智疾患(mental illness);隨著神經科學進展,這兩個研究中樞神經疾病的臨床範圍於近年互有涵蓋。.

新!!: 巴格达和精神病学 · 查看更多 »

納杰夫

納杰夫()位於伊拉克南部的幼發拉底河河岸,距離首都巴格達有160公里。由于什叶派创始人阿里·本·阿比·塔利卜安葬于此,因此纳杰夫是伊斯蘭教什葉派的聖城,亦是什葉派歷年以來的政治中心。它亦是納杰夫省的首府。根據2003年的人口統計,納杰夫市有人口28.65萬人,但由於海外移民的湧入,現時人口已大大超出此數。.

新!!: 巴格达和納杰夫 · 查看更多 »

索羅門群島公民簽證要求

部分國家給予索羅門群島護照持有者豁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公民如欲入境這些國家,無需提前申請签证。.

新!!: 巴格达和索羅門群島公民簽證要求 · 查看更多 »

約翰·索爾斯

罗伯特·约翰·索爾斯爵士,GCMG(Sir Robert John Sawers,),英国外交官,高级公务员。曾在2009-2014年间任秘密情报局(通稱軍情六處,MI6)主管。他在2007年8月至2009年11月期间,担任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新!!: 巴格达和約翰·索爾斯 · 查看更多 »

約瑟·德懷爾

約瑟·「喬」·帕特里克·德懷爾專業下士(Spc.,),是一名美國陸軍軍醫。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媒體拍攝到救助伊拉克小孩離開戰線而聲名大噪,接著被美國國防部和媒體追捧為戰爭英雄。退伍之後,他因為在戰場上的經歷而患上創傷後心理壓力緊張症候群,最後其心理創傷令他性情大變,不能正常生活,終日服食藥物,最終因服藥過量而猝死,終年31歲。.

新!!: 巴格达和約瑟·德懷爾 · 查看更多 »

綠區 (巴格達)

綠區(阿拉伯語:المنطقةالخضراء,al-minṭaqahal-ḫaḍrā)是巴格達國際區最常使用的名稱。 這是伊拉克巴格達中部卡爾卡區的一個10平方公里(3.9平方英里)的地區,是美國在2003年入侵以來聯盟駐伊拉克臨時管理當局的政府中心。 伊拉克臨時政府所訂的官方名稱是國際區,但綠區仍然是最常用的術語。 對比的紅區指的是巴格達的外圍部分,或者寬鬆地指非現場軍事以外的所有無擔保地區。 綠區和紅區兩個術語都屬於於軍事術語。.

新!!: 巴格达和綠區 (巴格達) · 查看更多 »

維基解密

维基解密(又称维基揭密或維基洩密;WikiLeaks),是透过协助知情人让组织、企业、政府中共領導幹部的職位花錢就買得到,與房產業頗有淵源的幹部為了賺回本,只好拼經濟成長,不顧環保和人民的需要在阳光下运作的、无国界非盈利的互联网媒体。 朱利安·保罗·阿桑奇通常被视為維基解密的建立者、主編和總監。克里斯汀·赫拉芬森、约瑟夫·法雷尔和莎拉·哈里森是其組織的其他成員中仅有的几个被公众获知的與維基解密有關的人。克里斯汀·赫拉芬森也和阿桑奇,英吉·拉格纳·英加森以及加文·麦克法甸等人同為陽光媒體產品部職員。 这个國際性非營利媒體組織,專門公開來自匿名來源和網路洩露的文件。網站成立於2006年12月,由陽光媒體(The Sunshine Press)運作。在成立一年後,網站宣稱其文檔資料庫成長至逾120萬份。 維基解密發佈了大量的被作為頭版新聞報道的極其重要的存檔,早期發佈的文檔包括美國軍隊在阿富汗戰爭中的裝備購置和保養支出,以及其在肯尼亚的腐敗事件等等。2010年4月,维基解密在一個名為「平行謀殺」(Collateral Murder)的網站上公開了一段2010年7月12日美國軍隊在巴格達空襲時,美國空軍飛行員在巴格達利用阿帕契直升機攻擊机殺死包括數名伊拉克記者在內的無辜平民的視頻。同年7月,维基解密發表阿富汗戰爭日記,內容包含逾76,900份關於阿富汗戰爭文檔,在此之前這些文檔都未曾公開 。同年10月,维基解密和主要商業媒體公司合作,又公開了逾400,000份文檔,稱為伊拉克戰爭紀錄。這使得每起在伊拉克,以及跨越伊朗邊界的死亡事件的地点,都可以在地图上找到。2011年4月,維基解密開始公佈與被關押在關塔那摩海灣拘留中心的囚犯有關的779份機密文件。 2010年11月,維基解密與全球傳媒集團合作發佈了帶有部分刪節的數萬份美國外交電報。2011年9月1日,一份維基解密的存檔中的美國國務院外交公報的一個未刪節的加密版本曾被通過Bittorrent公佈數月的消息傳開,並且密钥(似乎是密碼)曾可被那些知道去哪裡尋找的人利用。維基解密指責它之前的合作夥伴——《衛報》,以及該報記者David Leigh,他在一本2011年出版的書中洩露了密钥,而衛報則辯解是維基解密把事情做得過大以致於使得密钥的洩露只是時間問題。鏡報報導了一個暗示兩邊都出了錯的更加撲朔迷離的故事。這次事故引發了對於電報門事件可能威脅無辜的廣泛的擔憂。.

新!!: 巴格达和維基解密 · 查看更多 »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Comité International de la Croix Rouge, CICR;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ICRC)是一个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的人道主义机构。根据《日内瓦公约》以及习惯国际法的规定,国际社会赋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特权和法律豁免权,保护国内武装冲突和国际性武装冲突的受难者。这些受难者包括战伤者、战俘、难民、平民和其他非战斗员。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委员只能是瑞士公民,而且新委员由委员会推选。长期以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雇员只能是瑞士公民,并特别强调以日内瓦市民、白人、男性、新教徒为主。但自1990年代初以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开始聘用非瑞士籍员工。长期以来,瑞士官方认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私人机构。1993年3月19日,瑞士政府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签署了一份正式协议,保护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瑞士的财产豁免权、委员及其员工的法律豁免权,免除各项税费,提供与外国使馆同等级别的安全通讯特权并简化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瑞士的出入境手续。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下文简称“联合会”)以及共同组成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根据1997年的塞维利亚协议,在武装冲突中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佔主导地位的红十字组织;在非冲突情况下,联合会为运动的领导机关。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运动中历史最为悠久且最负盛誉的组织,它也是世界上获得最广泛认可的组织之一,并在1917年、1944年和1963年三次荣获诺贝尔和平奖。而紅十字會的創辦人亨利·杜南則於1901年榮獲首屆諾貝爾和平獎。.

新!!: 巴格达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约翰·柏纽尔,第二代刚克利顿男爵

约翰·柏纽尔 (第二任刚克利顿男爵)(John Vesey Parnell, 2nd Baron Congleton,1805年6月16日 - 1883年8月23日)是一位英国贵族,普利茅斯弟兄会的创始人之一。 1805年6月16日,第二任刚克利顿男爵约翰·柏纽尔出生在英国伦敦,他是第一任刚克利顿男爵亨利·柏纽尔(1776年7月3日-1842年6月8日)与卡罗琳·伊丽莎白·道森-Damer(-1861年2月16日)的儿子。 约翰·柏纽尔曾就读于苏格兰的爱丁堡大学。在1825年左右,他在都柏林的时候,平时和几位朋友在一起祷告读经,到了星期日,分别回到各自的公会聚会,他们为此深感不安,于是他们脱离宗派,开始在家中自行聚会、擘饼。稍早些时候,都柏林已经兴起了一处类似的脱离宗派的“奉主名聚会”,由爱德华·克伦宁等人发起,后来赫契生、贝勒特、达秘、葛若弗斯也加入他们。不久两处聚会合为一处,集中在都柏林菲茨威廉广场9号的赫契生住所聚会。后来人数减多,于是约翰·柏纽尔租下安及亚街一座拍卖场所,作为聚会场所。 约翰·柏纽尔此后终生都是普利茅斯弟兄会信徒,1830年9月18日,他和爱德华·克伦宁一起出发前往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巴格达传教,帮助已经到达那里的安东尼·葛若弗斯。1831年6月27日,他们经过艰难的行程,终于到达那里。约翰·柏纽尔后来又前往印度传教,直到1837年才回到英国。 他在伦敦的时候,在Welbeck 街聚会所聚会。Yapp and Hawkins出版社(伦敦Welbeck 街60号)出版过他的诗篇翻译。 刚克利顿男爵继承爵位后,作为普利茅斯弟兄会信徒,不站在任何政党一边,在英国上议院中是一名中立议员。 约翰·柏纽尔一共有过三次婚姻。他的第一次婚姻对象(1831年)是南希·克罗宁。他的第二次婚姻对象(1833年)是一位亚美尼亚寡妇,Khatoon 莫斯科,Ovauness 莫斯科的女儿,她住在波斯。他的第三次婚姻(1867年2月21日)对象是玛格丽特·凯瑟琳·奥莫罗德,查尔斯·奥莫罗德的女儿。 他唯一的女儿莎拉·塞西莉亚出生于1868年8月5日,是第三任妻子所生。1895年11月21日,莎拉与亨利·Ambrose 曼德维尔结婚,1912年4月26日43岁时因车祸去世,前一天还在从事福音工作。她安葬在伦敦查尔顿公墓。.

新!!: 巴格达和约翰·柏纽尔,第二代刚克利顿男爵 · 查看更多 »

纳西尔丁·图西

纳西尔丁·图西,十三世纪波斯天文学家、数学家。生于图斯(今伊朗东部),早年在图斯和尼沙普尔学习,后来到伊斯梅利供职,曾受到蒙古统治者的重用。他是中世纪著名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之一。在数学方面,曾注释过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阿波罗尼奥斯、托勒密等许多古希腊学者的著作。他撰写的著作《论完全四边形》对三角学作出了重大贡献,还著有哲学和逻辑学方面的书,以《纳西尔伦理学》最为著名。 纳西尔丁·图西于1248年根据当时流行的各种版本,重新修订了《几何原本》,分大版、小版两种。小版流传很广,至今在欧洲一些地方的图书馆里还能见到。1258年蒙古军占领巴格达,建立伊尔汗国,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任命纳西尔丁·图西为首相。.

新!!: 巴格达和纳西尔丁·图西 · 查看更多 »

纳西里耶

纳西里耶(阿拉伯语:)位于伊拉克南部幼发拉底河畔,是济加尔省的首府。 纳西里耶人口约56万,是仅次于巴格达、巴士拉和摩苏尔的伊拉克第四大城市。.

新!!: 巴格达和纳西里耶 · 查看更多 »

紙是任何纖維經排水作用後,在簾模上交織成薄頁揭下乾燥後的成品。紙是書寫、印刷的載體,也可以作為包裝、衛生等其他用途,如打印紙、複寫紙、衛生紙、面紙等等。纖維無規則交叉排列的紙發明源於中國,它的出現與普及讓人類的知識得以方便地被保存及迅速地被傳播,對於人類文明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新!!: 巴格达和纸 · 查看更多 »

维吾尔族

維吾爾族(ئۇيغۇر / Uyghur / Уйғур),是古代回鶻等突厥语系部落與塔里木盆地的吐火罗人土著居民和后来的西迁蒙古族穆斯林融合的混血民族,其祖先原本信仰薩滿教、摩尼教、景教或佛教,後于10世纪一部分維吾爾先人開始成為伊斯兰教徒,再後來通過征服的穆斯林化和皈依,伊斯蘭教在16世紀成為了塔里木盆地一帶的全民信仰。维吾尔族在中文里使用“维吾尔”的历史不到一百年。其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亚民族意识崛起,和当时苏联在中亚的民族政策和强大的政治影响密切相关。,作者 Rian Thum(2014年10月)。 目前全世界维吾尔族人口1100万多,維族人口主要分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临近的哈薩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現有人口的85.2%集中在庫爾勒、阿克蘇、喀什、和田四個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維吾爾族是官方统计的55个少數民族之一。.

新!!: 巴格达和维吾尔族 · 查看更多 »

绿区 (电影)

是一部於2010年上映的美国戰爭動作驚悚片,由保罗·格林格拉斯執導,環球影業發行。主演包括马特·达蒙、艾米·莱安、格雷戈·金尼爾及。 故事以伊拉克战争为背景,內容取材自2006年的非小說書本《》(Imperial Life in the Emerald City,在中国出版时改名为《绿色区域》,描繪了在巴格达綠區的生活)。 電影於2010年3月12日在美國上映。.

新!!: 巴格达和绿区 (电影) · 查看更多 »

罗迦陵

罗迦陵(Liza ,R,)是近代上海的英国籍犹太裔房地产大亨哈同(Silas Aaron Hardoon)(1851年 - 1931年6月19日)的中国籍妻子,本名俪蕤(Liza),号迦陵、慈淑老人,法名太隆。.

新!!: 巴格达和罗迦陵 · 查看更多 »

罗林森

罗林森(;),英国军官、东方学家。他成功释读大流士一世的贝希斯敦铭文上面3种文字之古波斯文部分,为释读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提供了线索,大大扩展了对古代中东的了解范围。 他出生于英国牛津郡查德林顿。1827年以军校学生身份被派往印度,在英国东印度公司任职。在1833年与其他英国军官赴伊朗整编王军,从而对波斯古迹发生强烈兴趣,立志释读贝希斯敦的楔形文字铭刻。1837年发表铭文的前两段译文,后由于英国与伊朗发生冲突而被要求离开伊朗。但他又于1844年重返伊朗并获得了该铭文的巴比伦文字部分拓片,并于1846年至1851年间发表了《贝希斯敦波斯楔形文字铭文》一书,包括全部译文、语法与注释。证明其为古代波斯统治者最有价值的信息。1857年又与其他学者合作成功地释读了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开拓出了了解古代两河流域以及有关《圣经》的历史道路。1843年成为英国驻巴格达领事。并于1849年至1851年将所搜集文物赠予不列颠博物馆,承袭考古学家莱亚德成为博物馆搜集古代雕塑。1855年辞去时任东印度公司之职,受封爵士并被授予公司的钦命董事职衔。又于1858年和1865年至1868年间两次选为英国下议院议员。1859年担任英国驻伊朗德黑兰公使。于1850年和1852年分别撰有《巴比伦及亚述楔形文字铭刻注解》与《亚述史纲》等著作。1895年卒于伦敦。.

新!!: 巴格达和罗林森 · 查看更多 »

美國駐外機構列表

美國驻外机构列表展示出美國對世界各國、各地派出的外交代表機構,其類型包括了大使館(Embassy)、總領事館(Consulate General)、領事館(Consulate)、(Consular Agency)等。 美国最早的驻外机构位于法国巴黎,由本杰明·富兰克林于1779年创立;美国第一个大使馆位于荷兰海牙,于1782年4月19日成立,约翰·亚当斯为美国驻荷兰首任大使。至21世紀,美國最大的大使館為駐伊拉克大使館,最大的總領事館則為駐德國法蘭克福總領事館。.

新!!: 巴格达和美國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

美国駐伊拉克大使馆(Embassy of the United States, Baghdad)是美國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設立的外交代表機構,擔任此館位階最高的外交官。 美國大使館在巴格達的館區佔地約440,000平方公尺(0.44平方公里),幾乎接近梵蒂岡的大小,是美國規模最龐大、造價最昂貴的駐外使館。擁有15,000名雇員、耗費了7億5千萬美元建造,在經歷了多次延宕之後才於2009年1月竣工啟用,並取代了2004年7月1日落成、坐落於綠區、前總統薩達姆·海珊共和宮內的上一代大使館 BBC News (January 5, 2009)。.

新!!: 巴格达和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 · 查看更多 »

美國陸軍第173空降戰鬥旅

173空降戰鬥旅(173rd Airborne Brigade Combat Team),是美國陸軍的一支旅級空降步兵戰鬥隊,現駐地在義大利東北部維琴察的,目前屬性為美國歐洲司令部下轄的常規空降戰略反應部隊。部隊別名「Sky Soldiers」 即中文裡「天兵」的英譯,源自於1960年代初期,該旅在台灣與中華民國傘兵聯合訓練時的一系列同名演習代號——「天兵演習」。 該部隊於1915年即創建為第173步兵旅,並且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就派往海外,但主要卻以參與越南戰爭而著稱,並且也屬於美國陸軍最早部署至越南戰場的一批地面作戰單位。於1965年到1971年間在越參戰時,投入的行動以和較為顯著,則為越南時期最有名的一戰,173旅在該戰中與越南人民軍(北越軍)近距交戰、死傷慘重。因為在越南的參戰,旅上官兵獲頒的勛獎共計7,700枚左右,當中紫心勳章就超過6,000枚。部隊於1972年返美後,其下的503團第1營、第2營均編入第101空降師的第3旅,其餘單位則悉數解散。 2000年重新組編為現役部隊後,173旅5次赴中東支援美國的反恐戰爭,參與了伊拉克自由行動中對伊拉克的初步入侵行動,也在阿富汗4度支援持久自由行動,分別是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及2012年-2013年。2013年年初時才從阿富汗東部的部署地撤出。 173空降旅已獲頒21條,包括因越南得蘇戰役而獲得的。.

新!!: 巴格达和美國陸軍第173空降戰鬥旅 · 查看更多 »

美國陸軍第8憲兵旅

8憲兵旅(8th Military Police Brigade)是美國陸軍駐在夏威夷的一支旅級憲兵部隊,太平洋地區的美軍憲兵單位均由其負責。 第8憲兵旅的歷史可追溯至越南戰爭時期,成立當時的名稱為第8憲兵群(8th Military Police Group),是為了規劃、指導和監督指派的犯罪調查任務而組建。之後,該部隊取代了另一支創立於1966年11月3日的臨時憲兵調查群,接下了南越首都圈西貢以外所有地域的犯罪調查勤務,并于1972年7月成為美陸軍犯罪調查中心駐越野戰辦公室(US Army Criminal Investigation Center, Vietnam Field Office)的基底構成單位。 第8憲兵群於越南駐紮了多年,先后獲得过十條,之後隨美國撤兵而解編,直到1980年代時才重新於韓國重新創建為旅,负责指揮、管制太平洋區的憲兵隊,并因此转移到大部隊所在的夏威夷。21世紀後,第8憲兵旅亦曾為了支援伊拉克戰爭而將旅部調至中東。.

新!!: 巴格达和美國陸軍第8憲兵旅 · 查看更多 »

美军占领伊拉克

美軍佔領伊拉克(2003年-2011年)是指由美軍為首的多國聯軍,以軍事方式推翻薩達姆政權並臨時管治伊拉克。這段期間,聯軍對伊拉克基礎設施和政府結構的重建。 佔領期間的重建工作主要由重建和人道救援辦公室(Office for Reconstruction and Humanitarian Assistance)負責。.

新!!: 巴格达和美军占领伊拉克 · 查看更多 »

美军占领伊拉克后的伊拉克人权

自2003年联军入侵以来,伊拉克的人权问题再一次受到国际的长期关注和持续性的争议。有消息人士指出美国领导的联军和伊拉克政府对反叛分子的镇压措施十分值得关注。美国政府正在对其军队和军火承包商在一些事件中违反国际和国内标准的行为的指控进行调查。英国也对它的军事力量进行侵犯人权的行为的指控进行调查。在2009年2月底,美国国务院发布了一份关于伊拉克人权状况的报告,回顾过去一年(2008年)伊拉克的人权状况。.

新!!: 巴格达和美军占领伊拉克后的伊拉克人权 · 查看更多 »

美国驻华大使馆

美国驻华大使馆是美国在中国的最高外交代表机构,现位于北京市安家楼路55号,是美國規模第二大的在外使館,僅次於巴格達的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目前领事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甘肃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青海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轄有上海、廣州、成都、瀋陽及武漢五處總領事館(駐香港總領事館由國務院直轄)。.

新!!: 巴格达和美国驻华大使馆 · 查看更多 »

美索不達米亞託管地

美索不達米亞託管地(British Mandate of Mesopotamia、الانتداب البريطاني على العراق)是國際聯盟委託英國統治的一塊託管地,範圍位於現在的伊拉克。1920年8月23日,伊拉克地區正式成為英國的託管地,國王是費薩爾一世。科威特於同時自伊拉克分出。1932年,隨著伊拉克王國成立,美索不達米亞託管地消滅。.

新!!: 巴格达和美索不達米亞託管地 · 查看更多 »

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阿拉米语:ܒܝܬ ܢܗܪܝܢ,Μεσοποταμία,بلاد الرافدين,Mesopotamia)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意为“(两条)河流之间的地方”,这两条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产生和发展的古文明称为两河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它大体位于现今的伊拉克,其存在时间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最早的文明。由于这两条河流每年的氾滥,所以下游土壤肥沃,富含有机物和矿物质,但同时该地气候干旱缺水,所以当地人公元前4000年就开始运用灌溉技术,灌溉为当地带来大规模的人力协作和农业丰产。经过数千年的演化,美索不达米亚于公元前2900年左右形成成熟文字、众多城市及周围的农业社会。 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处平原,而且周围缺少天然屏障,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多个民族在此经历接触、入侵、融合的过程,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埃兰人、喀西特人、胡里特人、迦勒底人等其他民族先后进入美索不达米亚,他们先经历史前的欧贝德、早期的乌鲁克、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后来又建立起先进的古巴比伦和庞大的亚述帝国。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将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推向鼎盛时期。但随着波斯人和希腊人的先后崛起和征服,已经辉煌几千年的文字和城市逐步被荒废,接着渐渐为沙尘掩埋,最后被人们所遗忘。直到19世纪中期,伴随考古发掘的开始和亚述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实物被出土,同时楔形文字逐渐被破解,尘封18个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才慢慢呈现在当今世人面前。 苏美尔人于公元前3200年左右发明的楔形文字、公元前2100年左右尼普尔的书吏学校、三四千年前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文学作品、2600多年前藏有2.4万块泥板书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有前言和后记及282条条文构成的《汉谟拉比法典》、有重达30多吨的人面带翼神兽守卫的亚述君王宫殿、古巴比伦人关于三角的代数的运算、公元前747年巴比伦人对日食和月蚀的准确预测、用琉璃砖装饰的新巴比伦城和传说中的巴别塔和巴比伦空中花园,以及各时期的雕塑和艺术品,这些成就都属于美索不达米亚这个古老的文明。.

新!!: 巴格达和美索不达米亚 · 查看更多 »

羅爾德·達爾

羅爾德·達爾(,),是英國傑出兒童文學作家、劇作家、短篇小說作家,早年曾任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和駐外情報官。 達爾的作品流傳於大人或小孩中,極為知名,比較著名的作品有:查理與巧克力工廠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飛天巨桃歷險記(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女房東(The Landlady)、瑪蒂達(Matilda)、女巫(The Witches)、吹夢巨人(The BFG)和 (The Twits).

新!!: 巴格达和羅爾德·達爾 · 查看更多 »

羅斯人的裡海遠征

早期的羅斯人(864-1041)已沿著河流踏入裡海周邊Logan (1992), p. 201,除貿易外也進行武裝襲擊,其活動範圍包括現在的伊朗、達吉斯坦與亞塞拜然等地。羅斯人在9世紀時已經抵達(Serkland),即是阿拔斯王朝;他們沿著伏爾加河順流而下,買賣毛皮、蜂蜜與奴隸。最早可考的攻擊事件大約發生在九、十世紀之交,913年,500艘羅斯船艦出現在戈爾甘一帶,隨後又有更多船隻出現在吉蘭與馬贊德蘭,掠奪了許多奴隸與貨物;但他們在回程時遭到伏爾加河三角洲的哈札爾人擊敗消滅。 羅斯人的第二次遠征發生於943年,他們攻陷了高加索阿爾巴尼亞(阿蘭)的首都巴爾達阿(今屬亞塞拜然),在該城停留數月並將其洗劫一空,直到爆發瘟疫才使羅斯人退去。965年,基輔羅斯親王斯維亞托斯拉夫一世指揮了下一波襲擊,擊潰了哈札爾汗國,並為羅斯人打通了南北貿易路線,也改變了伏爾加河下游地區的權力結構。羅斯人的襲擊事件往後仍持續到1041年,最後一次是由維京人(Ingvar the Far-Travelled)所發起的遠征,目標在於重新打通經裡海前往波斯的商路。.

新!!: 巴格达和羅斯人的裡海遠征 · 查看更多 »

翻譯運動

翻譯運動是始自巴格達智慧之家的運動,歷時約二百年,地跨歐、亞、非等廣袤區域,交融波斯、印度、希臘、羅馬、阿​​拉伯等古代東西方文化的譯介活動,該運動將亞里士多德及波斯文學翻譯成阿拉伯語。對後來西方文藝復興不無舉足輕重之影響。此種大規模的文化運動在世界史上甚為罕見。.

新!!: 巴格达和翻譯運動 · 查看更多 »

烏姆·庫勒蘇姆

烏姆·庫勒蘇姆(),埃及女歌手,音乐家和演员。她是阿拉伯世界最知名的歌手之一,在阿拉伯语唱片界,她的专辑至今仍然销量居高不下。 烏姆·庫勒蘇姆出生于代盖赫利耶省(Ad Daqahliyah)的泰迈-泽海雷(Tamay-az-Zahayra),具体出生日期不详,可能是在5月4日。她年轻的时候就显露出了超常的歌唱天赋。12岁的时候,他父亲将她装扮成男孩,让她跟着自己的小巡回剧团去演出。四年后,她被小有名气的歌手阿布·阿拉·穆罕默德(Abou El Ala Mohamed)和著名鲁特琴演奏家扎卡里亚·艾哈迈德(Zakaria Ahmed)发现。她被邀请去开罗同他们一起演出。但乌姆到23岁才应允了邀请。在开罗她仍然装扮成男孩在几个小剧院演出。她小心避开社交圈,也不涉及艺术界的生活方式。 差不多在那个时候,庫勒蘇姆遇到了两个很重要的人。首先是艾哈迈德·拉米(Ahmed Rami),他是个诗人,后来为她写了137首歌。他还带她进入了法语文学殿堂,因为他曾经在巴黎索邦大学就读。另一个是鲁特琴音乐评论家穆罕默德·凯塞布吉(Mohamed El Kasabji),他介绍庫勒蘇姆到阿拉伯戏剧宫去演出,在此庫勒蘇姆获得第一次巨大的成功。1932年,她开始在大马士革,巴格达,贝鲁特和的黎波里巡回演出。1948年,埃及总统纳赛尔会见了她,纳赛尔毫不掩饰自己对她的敬仰,很快就让全埃及人民爱上了她。事实上,这种爱是相互的,因为庫勒蘇姆也是一个很爱国的人。 同时,庫勒蘇姆也曾涉足表演界,但很快就放弃了,因为演出缺乏同受众的个人和情感的交流。1953年,庫勒蘇姆與哈桑·哈夫瑙伊(Hassen El Hafnaoui)结婚。婚后继续从事演唱。1967年,法国总统夏尔·戴高乐曾经电报向她致意。但是不久以后她即被确诊患了肾炎。 庫勒蘇姆在尼罗河广场举行了最后一场演唱会。但医疗结果确定她的病无法手术治疗。她搬到了美国,在那里得到了较好的治疗。但1975年,当她重返祖国的时候,健康状况已经不得不住院了。2月3日,考儿荪病逝于开罗。.

新!!: 巴格达和烏姆·庫勒蘇姆 · 查看更多 »

烏尊哈桑

烏尊哈桑(1423年-1478年1月6日)(Uzun Hasan;اوزون حسن, Uzun Həsən;Uzun Hasan)是白羊王朝的第九任統治者(1453年-1478年)。白羊王朝實際創建人的曾孫。 烏尊哈桑出生於迪亞巴克爾,他信奉遜尼派教義,通曉《古蘭經》,熟悉突厥語、波斯語和阿拉伯語。烏尊哈桑曾娶特拉比松帝國的科穆寧王朝君主約翰四世·梅加斯·科穆寧的女兒狄奧多拉·梅加斯·科穆寧娜為妻。 1453年,烏尊哈桑繼承為白羊王朝統治者,在他領導下,白羊王朝開始強大。1467年10月30日(或11月11日),烏尊哈桑帶領白羊土庫曼軍隊在賓格爾省附近擊敗黑羊王朝的統治者,並於翌年將黑羊王朝滅亡。1468年,他又擊敗帖木兒帝國的卜撒因,並佔據亞美尼亞、阿塞拜疆、伊拉克北部和伊朗中西部,把國土伸展至巴格達以及波斯灣沿岸,並進一步將疆域伸展至伊朗甚至到達呼羅珊地區,亦因此遷都大不里士。。 在西面的戰線,烏尊哈桑與特拉比松帝國及威尼斯共和國結盟以對抗鄂圖曼帝國的穆罕默德二世。但是於1461年,烏尊哈桑未能阻穆罕默德二世滅亡與他有姻親關係的特拉比松帝國。更於1473年,烏尊哈桑在中以輕騎兵為主的傳統土庫曼軍隊在僅僅一天時間內就被鄂圖曼帝國軍隊以火槍和加農炮摧毀。 1478年,烏尊哈桑去世,其子哈里勒繼位為蘇丹。烏尊哈桑死後,繼承人在爭權內訌,終於在19年後的1497年在傳位五任蘇丹後國家分裂為二,再被薩非王朝的創建者伊斯瑪儀一世於1501年在阿塞拜疆起兵打敗他們,1502年並攻克白羊王朝首都大不里士,定都於此地。1508年,伊斯瑪儀一世將白羊王朝覆滅,為薩非王朝所取代。.

新!!: 巴格达和烏尊哈桑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克伦宁

爱德华·克伦宁(Edward Cronin,),普利茅斯弟兄会的创始人之一,早期西方基督新教去中東的傳教士和醫生,順勢療法的先驅。.

新!!: 巴格达和爱德华·克伦宁 · 查看更多 »

終極動員令:將軍

,於2003年2月10日發行。美商藝電從本遊戲開拓了一條新系列,劇情與泰伯倫系列和紅色警戒系列毫無關聯。遊戲使用SAGE引擎,為終極動員令系列中首套具備三維畫面的即時戰略遊戲。.

新!!: 巴格达和終極動員令:將軍 · 查看更多 »

瑞典历史

典国家形成于公元11世纪。1397年瑞典被并入丹麦控制的卡尔马联盟。1523年脱离联盟独立。17世纪瑞典成为称霸欧洲北部的强国。18世纪初开始衰落,丧失了大部分海外领地。1809年,瑞典控制下的芬兰被并入俄国。1814年从丹麦手中取得挪威。1905年,挪威脱离瑞典独立,现代瑞典王国的版图最终形成。两次世界大战中瑞典均保持中立。二战后经济与科技发展迅速,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瑞典自国家形成至今一直实行君主制政体,从未成立过共和国。.

新!!: 巴格达和瑞典历史 · 查看更多 »

瑞典駐外機構列表

典駐外機構列表展示出瑞典王國在世界各國設置的外交代表機構,由大使館(Ambassad)、總領事館(Generalkonsulat)、領事館(Konsulat)和常駐代表處(Ständiga Representation)組成Regeringskansliet |accessdate.

新!!: 巴格达和瑞典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瓦西特省

瓦西特省()是伊拉克的一個省,位於該國東部,面积17,153km²,處於首都巴格達和波斯灣之間。底格里斯河流過。首府庫特。1976年前稱為庫特省。 Category:伊拉克省份 *.

新!!: 巴格达和瓦西特省 · 查看更多 »

男爵酒店

男爵酒店(Baron Hotel)是叙利亚最古老的酒店,位于阿勒颇市中心 Aziziyeh 区的男爵街,毗邻阿勒颇国家博物馆。.

新!!: 巴格达和男爵酒店 · 查看更多 »

电池

电池,一般狹義上的定義是將本身儲存的化學能轉成電能的裝置,廣義的定義為將預先儲存起的能量轉化為可供外用電能的裝置。因此,像太陽能電池只有轉化而無儲存功能的裝置不算是電池。其他名稱有電瓶、電芯,而中文池及瓶也有儲存作用之意。 英文中,單一個電池結構叫做「Cell」(單電池),內部有多個Cell並連或串連的結構叫做「Battery Cell」(電池組)。市售一般乾電池其實構造上是「Cell」但英文上習慣稱「Battery」,汽車用鉛酸電池與方形9V電池則是真正的「Battery」。.

新!!: 巴格达和电池 · 查看更多 »

無名塚

無名塚是為在戰事死亡而身份無法被確認的軍人所立的墓碑。歷史上很多軍人在戰事中犧牲後,身份無法被辨認,現代的國家為這種軍人設立無名塚。無名塚埋有身份不明軍人的骸骨,部份無名塚的墓碑會刻上“唯有上帝知晓(known but to God)”的字样,無名塚亦象徵其他在戰事中犧牲,而未被發現的軍人。.

新!!: 巴格达和無名塚 · 查看更多 »

焦油

油是一种黑色的粘稠液体,是有机物经过加热干馏的产物,常见的为用煤炼焦产生的煤焦油,但木材干馏也会产生木焦油,此外泥炭干馏,石油分馏产生的重油也被称为焦油。焦油可做為防腐剂。 煤焦油含有高浓度的苯,因此有毒,是多种化工产品的原料。 木焦油有清香的味道,在欧洲古代用于涂布船只、屋顶以防水,此外还用作糖果、酒和其他食品的添加剂,增加香味。菸草燃燒時會產生焦油。 焦油还可以作为治疗某些皮肤病的药品。在古代芬兰也用作药品,芬兰有一句谚语:“如果桑拿浴、酒和焦油都不起作用,这种病就没法治了。” 古代埃及制作木乃伊曾有涂布焦油的。 8世纪时的巴格达就曾经用焦油铺路,现代广泛地使用沥青,在沥青不足的情况下也有用重油的。.

新!!: 巴格达和焦油 · 查看更多 »

煤油燈

油燈是电灯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工具,以煤油作為燃料。早於9世紀的巴格达,已有使用煤油燈的記載,而近代的煤油燈則於1853年由波兰发明家伊格納齊·武卡謝維奇發明。現今通常用於登山、露营等戶外活動。.

新!!: 巴格达和煤油燈 · 查看更多 »

特拉比松帝国

特拉比松帝国(Αυτοκρατορία της Τραπεζούντα;ς ტრაპიზონის იმპერია)创立於1204年4月,是從拜占庭帝国分裂出的三个帝国之一,持續了257年。特拉比松帝國的第一代君主阿历克塞一世是科穆寧王朝最後一位皇帝安德洛尼卡一世的孫子,他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預見十字軍將攻取君士坦丁堡,便佔據特拉布宗獨立建國,声称继承了拜占庭帝国的法统而自号“罗马帝国”,但在尼西亚帝国收复君士坦丁堡后改国号为“全东方与海北及伊比利亚帝国”。在地理上,帝国的版图从未超过黑海南岸地区。1461年,奥斯曼帝国穆罕默德二世进攻特拉比松,国王大卫科穆宁投降,国亡。 在1461年帝國被奧斯曼帝國所滅後,大量信奉東正教的希臘人(稱為本都希臘人)仍居住在古帝國的範圍內至20世紀初。這些希臘人因為希臘土耳其人口互換而於1923年始被土耳其驅逐至今希臘境內。然而,在當地說希臘語的穆斯林則保留於居住地至今。.

新!!: 巴格达和特拉比松帝国 · 查看更多 »

独修者若望教堂

修者若望教堂(意大利语:Chiesa di San Giovanni degli Eremiti)是意大利西西里首府巴勒莫的一座教堂,靠近诺曼王宫(Palazzo dei Normanni)。.

新!!: 巴格达和独修者若望教堂 · 查看更多 »

登哈一世

登哈一世(英語:Denha I)是東方亞述教會牧首任期自1266年直到他在1281年2月24日去世,由雅巴拉哈三世繼承。 當拉班·巴·掃馬抵達波斯時,是由登哈一世擔任牧首。那時在巴格達有牧首的座堂,並且要求拉班·巴·掃馬去拜訪阿八哈宮廷,這是為了獲得大汗批准他作擔任牧首的任命信函。.

新!!: 巴格达和登哈一世 · 查看更多 »

白羊王朝

白羊王朝(土耳其語:Ak-kuyunlu,土庫曼語:Akgoýunly,亞塞拜然語:Ağqoyunlu,鄂圖曼土耳其語/波斯語:آق قوینلو,英語:Ak Koyunlu、Aq Qoyunlu 或 White Sheep Turkomans ),為1378年-1508年的土库曼人王朝,統治階層為今伊拉克北邊的土庫曼人,以白羊旗帜为标记。1378年-1508年之間,該王朝統治今伊拉克北邊疆土、阿塞拜疆、安納托利亞與伊朗國境等地,建都于大不里士。因旗帜为白羊标志,故名。与黑羊王朝长期对峙,并于15世纪后期灭黑羊王朝,击败帖木儿帝国,成为西亚强国。.

新!!: 巴格达和白羊王朝 · 查看更多 »

白益王朝

白益王朝(آل بویه Āl-e Buye,或譯布韋希王朝、布耶王朝)是945年至1055年間統治伊朗西部及伊拉克的一個王朝,由裡海南岸(吉蘭省)的德萊木人建立。王朝名稱來自创建者白益。.

新!!: 巴格达和白益王朝 · 查看更多 »

白薩西里

白薩西里(?-1059年,Arslan al-Muzaffar al-Basasiri),十一世紀中葉的阿拉伯地區軍事領導者。出身為中亞地區突厥族奴隸的他,於1058年發起反抗當時統治伊拉克、伊朗一帶的阿拔斯王朝的軍事活動。此行動獲得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許多部落的支持,之後並攻下巴格達。1059年,事敗被殺。 category:突厥古代人物 Category:伊拉克军事人物 Category:阵亡军人.

新!!: 巴格达和白薩西里 · 查看更多 »

白葛達

#重定向 巴格达.

新!!: 巴格达和白葛達 · 查看更多 »

百科详编

《百科详编》(Macropædia),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第三部分;另外两部分是《百科类目》(Propædia)和《百科细编》(Micropædia)。 2007版的百科详编(Macropædia)共17卷,699篇文章按照字母顺序排列;每篇文章长度从2页到310页不等,平均为24页。所有文章几乎都有参考文献和署名贡献者,这些贡献者的名字在百科类目(Propædia)都按照首字母顺序予以列明。.

新!!: 巴格达和百科详编 · 查看更多 »

DHL貨機巴格達遇襲事件

DHL貨機巴格達遇襲事件是一起發生於2003年11月22日的空中意外事件,一架剛自巴格達國際機場起飛、機身編號OO-DLL的DHL空中巴士A300B4-203F型貨機,遭到地面上的伊拉克民兵以肩射式的俄製SA-14地對空飛彈襲擊。左翼中彈後的DHL貨機在不久之後完全失去液壓而無法有效控制飛機上的各種飛行介面,三名機組人員只得靠著調整兩具引擎的推力勉強維持機身穩定並安全降落在巴格達國際機場。這架DHL貨機是有史以來第一架完全失去液壓控制卻還能安然降落的大型民航機,除了三名機組人員都獲得航空界相關單位的高度表揚外,也連帶地促使各國政府與航空產業開始研究在民航機上裝置反飛彈設備的可行性,以及研發可以完全不靠液壓系統就能安全將飛機降落的新技術。.

新!!: 巴格达和DHL貨機巴格達遇襲事件 · 查看更多 »

隐言经

《隐言经》(Kalimát-i-Maknúnih, کلمات مکنونه或the Hidden Words)是1857年左右巴哈欧拉,巴哈伊信仰的创立者于巴格达写就的一本散文诗风格的圣典。本书部分由阿拉伯语写成,部分由波斯语写就。 《隐言经》由一系列短的散文诗体的文字构成,71节是阿拉伯语,82节是波斯语。巴哈欧拉称,《隐言经》是取了灵性真理的基本本质,将其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我取其内在精华,赋予其简洁形式,当作天恩标志,赐予正直之士。阿博都·巴哈,巴哈欧拉之子,告诫巴哈伊信徒,要日夜诵读隐言经,将其隐藏的智慧践行到每日的生活中去。他还说隐言经是「神圣隐秘的宝藏」,当人冥思它的内容时,「神秘之门将会开启」。.

新!!: 巴格达和隐言经 · 查看更多 »

芬蘭航空航點

以下是芬兰航空的航點:.

新!!: 巴格达和芬蘭航空航點 · 查看更多 »

花剌子模

花剌子模(Xorazm;Хорезм;خوارزم,Khwārizm;خوارزم,Khwārazm;Khwarezmia 或 Chorasmia),是一个位于中亚西部阿姆河三角洲地区的大型绿洲。它的南部为卡拉库姆沙漠,北部是曾经的咸海,西部为乌斯秋尔特高原,东部是克孜勒库姆沙漠。在中世纪曾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花剌子模帝国。现今为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一部分。.

新!!: 巴格达和花剌子模 · 查看更多 »

花剌子模王朝

花剌子模王朝(,意為花剌子模之王)是一个起源于突厥马木鲁克的波斯逊尼派穆斯林統治的王朝。 花剌子模王朝在中世纪统治了大部分的大伊朗地区,統治时间约为1077年至1231年。一開始为塞尔柱王朝的一个附庸,之后独立,在13世纪初被蒙古帝国所灭。.

新!!: 巴格达和花剌子模王朝 · 查看更多 »

花拉子米

花拉子米全名是阿布·阿卜杜拉·穆罕默德·伊本·穆薩·花拉子米(Abū ʿAbdallāh Muḥammad ibn Mūsā al-Khwārizmī,約780年-約850年),他是一位波斯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地理學家,也是巴格達智慧之家的學者。 他的《代數學》(Kitab al-Jabr wa-l-Muqabala)是第一本解決一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系統著作,他因而被稱為代數的創造者,與丟番圖享名。十二世紀,花拉子米在印度數字方面的著作被翻譯成拉丁文,十進制因此傳入西方世界。此外,他修訂了托勒密的《地理》,並著有天文學及占星學方面的書籍。 从一些词就可以看出他对数学的重要贡献,「代數」(algebra)一詞出自阿拉伯文拉丁轉寫「al-jabr」,「al-jabr」是用以解決一元二次方程的兩個辦法之一。--(Algorism、Algorithm)出自「Algoritmi」,這是花拉子米(al-Khwārizmī)的拉丁文譯名,而西班牙語「guarismo」及葡萄牙語「algarismo」亦是由此名字而來,這兩個詞語都解作數字。.

新!!: 巴格达和花拉子米 · 查看更多 »

隔离墙

離圍牆(英語:separation barriers)是指在兩個國家或地區相交之處,為了防止人們跨越邊界而建造的圍牆或類似設施。這些圍牆通常是依據測繪學上的國境邊界所建造。最著名的例子可算是位於中國的萬里長城,是為了抵御游牧民族而興建;而較近期的著名例子則是在冷戰期間所建造,將德國分成東德與西德的柏林圍牆。.

新!!: 巴格达和隔离墙 · 查看更多 »

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 (778年)

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Roncesvalles;Orreaga;-en、Roncevaux)是一場778年的戰役,身兼布列塔尼邊疆區的長官,與查理曼殿後軍隊的指揮官的羅蘭,在此戰役被巴斯克人擊敗。發生於隆塞斯瓦耶斯隘口,一個位於庇里牛斯深山的高山隘口,在今日法國與西班牙的邊界。 經過數年後,這場戰役被口說傳說浪漫化為一場基督徒與穆斯林之間的衝突,然而事實上戰役的雙方皆為基督徒。 這個傳說在11世紀被重寫成《羅蘭之歌》,這是現存最古老的法语文学重要作品,另外被寫進《奧蘭多的瘋狂》,是最有名的一部義大利文學作品之一。.

新!!: 巴格达和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 (778年) · 查看更多 »

莫扎法爾王朝

莫扎法爾王朝(波斯語:مظفریان;英語:Muzaffarids)在14世紀伊兒汗國分裂後成為了伊朗的主要勢力。.

新!!: 巴格达和莫扎法爾王朝 · 查看更多 »

莉姆·阿里王妃

莉姆·阿里王妃(阿拉伯语:,Princess Rym Al Ali,)是约旦阿里·本·侯賽因王子的妻子。她父親拉赫达尔·卜拉希米是聯合國高級外交官及阿爾及利亞前任外交部部長。王妃在英國及阿爾及利亞長大並在法國及美國接受教育。.

新!!: 巴格达和莉姆·阿里王妃 · 查看更多 »

聶斯脫里派教會

聶斯脫里派教會是由君士坦丁堡牧首聶斯脫里以及其跟隨者所建立的東亞教會,因此相對於東羅馬與西羅馬的基督教,他們又自稱為東方教會 (ܥܕܬܐ ܕܡܕܢܚܐ ʿĒ(d)tāʾ d-Maḏn(ə)ḥāʾ)。此一教會以薩珊王朝時的波斯為中心,迅速地朝東亞發展。在9至14世紀期間,成為了在擴散的地域最廣的基督宗教教派。在今日亦有表示自己源自於東方教會的東亞基督宗教團體。 此一宗派由東方牧首帶領,並延續了東敘利亞傳統的禮儀與神學觀,並受到了聶斯脫里的神學觀影響而支持耶穌的神人二性二體論。由於431年的以弗所大公會議譴責了此一論點,因此聶斯脫里及其支持者離開了羅馬帝國,並且得到波斯的收容。最後使得聶斯脫里派成為了波斯王朝內的基督宗教代表。並在498年於尼西比斯建立了東方牧首座,並建立了學術中心。之後除了在波斯統治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以至於安那托利亞、庫德斯坦以及突厥斯坦都有其蹤影,最後甚至傳入唐元時代的中國並獲得景教這個名稱。.

新!!: 巴格达和聶斯脫里派教會 · 查看更多 »

聖座駐外機構列表

如下所列为圣座(Holy See)的教廷大使馆(apostolic nunciatures),宗座代表团(apostolic delegations)以及驻国际政府组织如联合国、欧洲理事会、阿拉伯联盟的观察员或代表使团,其各自领导的姓名、邮政与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等详见教廷年鑑(Annuario Pontificio).

新!!: 巴格达和聖座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達烏德帕夏 (巴格達)

達烏德帕夏(داود باشا;),是伊拉克馬木路克王朝最後一位統治者,由1816年統治到1831年。伊拉克當時名義上是奧斯曼帝國一部分但享有極大自治權。 達烏德帕夏也在1816年於巴格達創辦了伊拉克第一份報章〈伊拉克新聞〉。在1830年奧斯曼帝國蘇丹馬哈茂德二世頒布達烏德帕夏被解職,這也表示伊拉克重新被奧斯曼帝國直接統治。 category:格魯吉亞人.

新!!: 巴格达和達烏德帕夏 (巴格達) · 查看更多 »

联盟驻伊拉克临时管理当局

联盟驻伊拉克临时管理当局(阿拉伯语:;Coalition Provisional Authority, CPA)或伊拉克重建和人道救援办公室 (Office for Reconstruction and Humanitarian Assistance)或称“联军临时管理当局”(新华社译法)是指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和以美、英为首的联军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后,由美国政府成立暂时履行管理伊拉克国家事务、负责伊拉克重建和人道救援、重建伊拉克政府的临时机构;负责人由美国驻伊拉克最高文职行政长官、美国资深外交官保罗·布雷默(Paul Bremer) 兼任;该机构和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至2004年6月28日向文人执政的伊拉克临时政府完全移交权利以后解散。.

新!!: 巴格达和联盟驻伊拉克临时管理当局 · 查看更多 »

運輸史

運輸史隨著人類的文化而有所進展。在舊石器時代時長距離的步行軌跡發展成了貿易路線。而對大部分的人類歷史來說除了步行以外僅剩的運輸形式便是使用家畜或是靠小舟運輸。 運輸史大半與科技革新有關。科技上的進步讓人們能旅行得更遠,探索更多的地區,以及擴展其影響力到越來越大的區域。即使在古代,像是滑雪橇和雪鞋等腳的包裹物之類的新工具亦延長了人類能旅行的距離。由於靠著新發明與發現來解決運輸問題,旅行時間減少了,然而移動更多更大負載物的能力卻提升了。今天革新依舊持續著,而運輸的研究者也努力找出新方法以減少成本和增進運輸效率。.

新!!: 巴格达和運輸史 · 查看更多 »

萨德尔城

萨德尔城(阿拉伯语:)是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一个区,由伊拉克前总理阿布德·卡里姆·卡西姆于1959年建立,原名革命城,后为了纪念什叶派领袖穆罕默德·穆罕默德·萨迪克·萨德尔而改为现在的名称。.

新!!: 巴格达和萨德尔城 · 查看更多 »

萨玛沃

萨玛沃(Samawah或As Samawah,السماوة)又译萨马沃,是一個位於伊拉克南部的城鎮,在巴格達東南280公里處的幼發拉底河河畔,是穆薩納省的首府。在2002年時的統計人口為124,400人,大多數人口都信奉伊斯蘭教的什葉派。 日本自衛隊自2004年1月开始駐紮于此 。.

新!!: 巴格达和萨玛沃 · 查看更多 »

萨非王朝

萨非王朝,因为翻译的不同又称萨法维帝国、萨菲帝国、波斯第三帝国或波斯第四帝国,中国明朝称之为巴喇西,是从1501年至1736年统治伊朗的王朝。这个王朝将伊斯兰教什叶派正式定为伊朗国教,统一了伊朗的各个省份,由此重新激起了古代波斯帝国的遗产,是伊朗从中世纪向现代时期过渡的中间时期。.

新!!: 巴格达和萨非王朝 · 查看更多 »

萨达姆·侯赛因

萨达姆·侯赛因·阿卜杜勒-迈吉德·提克里蒂(阿拉伯语:,),简称萨达姆·侯赛因(阿拉伯语:;西方媒体多转写作Saddam Hussein)或萨达姆,伊拉克前政治人物、獨裁者,从1979年至2003年任伊拉克总统、伊拉克总理、阿拉伯社会主义复兴党总书记、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与最高军事将领等职。 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薩達姆的復興黨政權被美國推翻,其本人也在逃亡半年後被美軍擄獲。经伊拉克法庭审判,于2006年11月5日被判处绞刑,並於12月30日執行,终年69歲。.

新!!: 巴格达和萨达姆·侯赛因 · 查看更多 »

萨阿敦·哈马迪

萨阿敦·哈马迪(سعدون حمادي)是已故伊拉克经济学家和政治人物,在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统治时期擔任革命指挥委员会成员及伊拉克国民议会议长等,于1991年担任过不到6个月的伊拉克总理。.

新!!: 巴格达和萨阿敦·哈马迪 · 查看更多 »

萨推尔·胡苏里

萨推尔·胡苏里(AR:ساطع الحُصْري EN: Sata Hosasri)(),全称艾布·赫勒敦·萨推尔·胡苏里(AR:أبوخلدون ساطع الحُصْري),是作家、思想家、哲学家、阿拉伯民族主义之父。.

新!!: 巴格达和萨推尔·胡苏里 · 查看更多 »

萨拉丁

萨拉丁·优素福·伊本·阿尤布( صلاح الدين يوسف بن أيوب /: Ṣalāḥ ad-Dīn Yūsuf ibn Ayyūb; سەلاحەدینی ئەییووبی / ALC-LC: Selahedînê Eyûbî), 人称萨拉丁 (;),埃及阿尤布王朝的第一位苏丹及敘利亞的第一位苏丹,1174年-1193年在位。阿尤布王朝是得名自他父親Najm ad-Din Ayyub。 萨拉丁是埃及歷史的民族英雄,因為他在阿拉伯人對抗十字軍東征的過程中,表现出卓越的领袖作為、骑士风度、军事才能,闻名於基督徒和穆斯林世界。他为人慷慨,从不吝惜钱财,死后的财产只有几个第纳尔,還不够支付葬礼费用。 他是庫爾德族的穆斯林A number of contemporary sources make note of this.

新!!: 巴格达和萨拉丁 · 查看更多 »

非裔伊拉克人

非裔伊拉克人,是指祖先是黑人的伊拉克人,多数分布於巴士拉,信伊斯蘭教與講阿拉伯語。.

新!!: 巴格达和非裔伊拉克人 · 查看更多 »

面条

麵或麵条,一种用穀物或豆类的麵粉加水和成面团,之后或者压或擀制成片再切或压,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条状(或窄或宽,或扁或圆)或小片状的食品。可再经煮、炒、烩、炸等烹調方式食用。 关于麵条的最早文字记录在中国东汉时期,2005年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茂林在青海省的喇家遗址中发现了距今4,000年以上历史的麵条,长50厘米,宽0.3厘米,由粟制成,根據最早的史料及实物佐证,因此通常認為面起源于中国新石器時代。.

新!!: 巴格达和面条 · 查看更多 »

顏重慶

顏重慶(Steven Gan,),馬來西亞記者,政治新聞網站《当今大马》的創辦人。《当今大马》被視為馬來西亞的“第一和唯一”獨立新聞來源。於2000年,他獲保護記者委員會授予國際新聞自由獎。.

新!!: 巴格达和顏重慶 · 查看更多 »

飛航情報區

飛航情報區(英文:Flight Information Region,縮寫:FIR)是由國際民航組織所劃定,區分各國家在該區的航管及航空情報服務的責任區。 飛航情報區的範圍除了該國的領空外,通常還包括了臨近的公海。與防空識別區不同的是,飛航情報區主要是以航管及飛航情報服務為主,有時因为特別的原因會切入鄰國領空。 飛航情報區的命名,並不以國家、省份名稱命名,而以該區的飛航情報區管制中心(區管中心)所在地或区管中心的名称為命名,例如管制香港及澳門空域的“香港飛航情報區”、管制兩廣地区空域的“廣州飛航情報區”、管制日本空域的“福岡飛航情報區”、管制台灣的“台北飛航情報區”等。亦有例外情况,如廈門管制區的管制中心設於廈門市,而廈門管制區却另由上海飛航情報區管理。.

新!!: 巴格达和飛航情報區 · 查看更多 »

西亚

西亞,或稱西南亞,指亞洲的西南部,和中東有很大部份的重合。不過,中東是一定義不清的區域,包含非洲國家埃及,而西亞則是純粹的地理學名詞,表示亞洲的西南端,人口約3.3億人。 经纬度定位为东经74度56分到东经26度16分;北纬43度34分到北纬12度35分。 西亞大致相當於傳統所謂的「中東」和「近東」,後兩者都是以距歐洲的遠近來稱呼,而不是依地帶在亞洲的所在來稱呼。在國際組織(特別是聯合國)和印度、澳洲等比中東位置更東的國家,較偏好使用「西亞」這一名詞,因為「中東」這個傳統的名詞會讓人有歐洲中心主義的感覺。在文化和政治地理學裡,中東有時也包括北非和南亞西部的國家,特別是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埃及。 聯合國將土耳其和外高加索國家(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也包含在西亞之內。不過,這些國家亦位於亞洲和歐洲相接的地帶,且和後者有社會和政治上的關連。土耳其的領土位於歐洲和亞洲之內。阿拉伯世界(包含整個阿拉伯半島)的亞洲部份被稱為「馬什里克」。.

新!!: 巴格达和西亚 · 查看更多 »

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

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Western Asia,縮寫 ESCWA),是屬於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底下的區域委員會之一。於1973年8月9日成立,它的目標是為了刺激會員國的經濟、加強彼此合作關係以及推動發展計畫。.

新!!: 巴格达和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西使記

《西使記》,一卷,元代劉郁作,成书于中统四年(1263年)三月。西使记实分两部分,前半部记述常德西使的行程,后半部记述被旭烈兀攻陷、征伐、或自行归降的几个中亚国家。.

新!!: 巴格达和西使記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世界遗产列表

本列表罗列了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审核通过的西班牙世界遗产。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价值较高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选为世界遗产并写入《世界遗产名录》。1982年5月4日,西班牙表示愿意接受《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其历史遗迹获得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遗产的资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西班牙历史遗迹成为世界遗产,这些世界遗产可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复合遗产。 1984年,西班牙的首批世界遗产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主办的第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诞生,西班牙的科尔多瓦主教座堂、阿兰布拉宫、赫内拉利费宫、布尔戈斯大教堂、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桂尔公园、桂尔宫和米拉公寓8个建筑被选为世界遗产。1985年,5个西班牙历史遗迹被选为世界遗产。次年(1986年)又有4个西班牙历史遗迹入选。截至2016年7月,西班牙共有40个文化遗产、3个自然遗产和2个复合遗产,合计45个,仅次于意大利(51个)和中国(50个),位居世界第三。其中比利牛斯山脉-佩尔迪多山是西班牙和法国的共有遗产,科阿谷和谢加贝尔德的史前岩石艺术地点群是西班牙与葡萄牙的共有遗产,阿尔马登和伊德里亚的汞矿遗产则是西班牙与斯洛文尼亚的共有遗产。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共有8个世界遗产,位居全国第一。 2002年4月18日,西班牙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建了一个名为西班牙信托基金的基金会,西班牙大使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驻代表弗朗西斯科·比利亚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签署协定成立西班牙信托基金。西班牙信托基金每年将会提供600000欧元帮助其他会员国进行如遗产提名、评估暂定遗产一类的工作,尤其是拉丁美洲的会员国。2008年,西班牙担任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2009年6月22日,西班牙在安达卢西亚的塞维利亚主办了第33次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会议于6月30日结束,为期共9天。西班牙的在任时间为2年(2008年至2009年)。.

新!!: 巴格达和西班牙世界遗产列表 · 查看更多 »

西辽

西辽(1124年-1218年),又称喀喇契丹,是契丹人耶律大石建立的国家。耶律大石原本效力于辽天祚帝,在辽朝即将灭亡之际出奔。1124年,耶律大石称王,到达可敦城(今蒙古国布尔干省青托罗盖古回鹘城)建立根据地。1132年,在叶密立(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县)称“菊儿汗”,西辽帝国正式建立。随后耶律大石向新疆、蒙古高原、中亚及西亚地区扩张,建都于虎思斡鲁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玛克东南布拉纳)。在1141年的卡特万之战,击败塞尔柱帝国联军,成为中亚霸主,将威名远播至欧洲。高昌回鹘、西喀喇汗国、东喀喇汗国及花剌子模先后臣服于强盛期的西辽。耶律大石死后,历经萧塔不烟、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三代君主后,到耶律直鲁古时期,由于长期对外战争,使西辽的国力走向衰落,最终被屈出律篡国。蒙古帝国崛起后,1218年,西辽被蒙古帝国灭亡。.

新!!: 巴格达和西辽 · 查看更多 »

馬立克 (比哈爾)

立克,是印度比哈爾邦的穆斯林社羣。在加爾各答,孟加拉和巴基斯坦也找到他們,大約33000人。.

新!!: 巴格达和馬立克 (比哈爾) · 查看更多 »

馬贊·德納

贊·德納(مازن دعنا, )是一位巴勒斯坦籍的路透社攝影師,用了10年去調查及報道在約旦河西岸地區希伯仑發生的以巴冲突。其報道使到於2001年獲頒国际新闻自由奖。於2003年8月17日,他在伊拉克巴格達被美國陸軍射殺。.

新!!: 巴格达和馬贊·德納 · 查看更多 »

馬赫穆迪亞

赫穆迪亞是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的一座城市,位于巴格达以南,被称为“巴格达的门户”。 美伊战争结束后在馬赫穆迪亞进行了很大的重建努力。 2003年末《观察者报》和人权观察报道了一起美军士兵在馬赫穆迪亞制造的战争罪。2006年3月五名美军士兵在馬赫穆迪亞强奸了一名14岁的少女后将她以及她的父母和7岁的妹妹杀害.

新!!: 巴格达和馬赫穆迪亞 · 查看更多 »

首要型都市

首位城市()由地理學家馬克·傑佛森於1939年提出,是指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范围内或相对完整的城市体系中,处于首位的同时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這種城市往往有主導一個國家人口、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力。在發展中國家,這種都市較為常見,例如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泰國首都曼谷、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伊朗首都德黑蘭、埃及首都開羅;發達國家亦不乏此例,當中尤以歐洲最為普遍,包括英國首都倫敦、法國首都巴黎、希臘首都雅典、捷克首都布拉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等。首位都市揭示出國家城市化水平差異大、城市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容易導致繁忙時間交通堵塞、各種污染、住屋不足等城市問題。 當然,部分國家第一和第二大城市人口、影響力相近,不存在首位城市。這類國家的例子有中國、越南、美國、加拿大、德國、-zh-tw:澳洲;zh-cn:澳大利亚-,而這些國家至少有兩個主要城市。.

新!!: 巴格达和首要型都市 · 查看更多 »

马可·波罗

可·波罗(Marco Polo,又譯馬可·孛羅、马哥·波罗、馬哥孛羅,)是威尼斯共和国商人、旅行家及探险家。据本人说他曾随父亲和叔叔通过丝绸之路到过中国,擔任元朝官員。回到威尼斯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其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写出《马可·波罗游记》。他的游记讓欧洲人得以了解中亚和中国,對東西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新!!: 巴格达和马可·波罗 · 查看更多 »

马哈茂德·塞夫凯特帕夏

哈茂德·塞夫凱特帕夏(Mahmut Şevket Paşa;),奧斯曼帝國末期將領與政治家,並在1913年1月23日-6月11日出任大維齊爾。 他生於巴格達,他的出身有伊拉克阿拉伯人、格魯吉亞人和車臣人幾種說法。他後前往伊斯坦堡軍事學院學習,在1882年加入陸軍成為一個中尉。他在駐克里特島時期曾在法國留了一段時間研究軍事技術,然後他回到軍校當教員。 他後到德國旅行,在科尔玛·冯·德·戈尔茨手下工作,回國後出任科索沃省長,並指揮第三集團軍,發動了一次反對青年土耳其黨人革命的反政變()。 除了出任大維齊爾,在軍事方面,在1911年他創建了奧斯曼空軍並把第一輛汽車引入伊斯坦堡,並制訂了很多重要的航空軍事計劃,因此奧斯曼空軍成為了世界上最早開拓航空的軍事機構之一。.

新!!: 巴格达和马哈茂德·塞夫凯特帕夏 · 查看更多 »

马立克沙一世

立克沙一世(Malik-Shah I,ملکشاه,Melikşah,,全名معزالدنیا و الدین ملکشاه بن محمد الب ارسلان قسیم امیرالمومنین,拼音Jalāl al-Dawla Mu'izz al-Dunyā Wa'l-Din Abu'l-Fatḥ ibn Alp Arslān)是塞尔柱帝国在1072年至1092年间的苏丹。.

新!!: 巴格达和马立克沙一世 · 查看更多 »

马苏第

马苏第(المسعودي.,,)是一位阿拉伯历史学家、地理学家,被称为“阿拉伯的希罗多德”。全名阿布哈桑·阿里·伊本·侯赛因·伊本·阿里·马苏第(أبو الحسن علي بن الحسين بن علي المسعودي.,),约896年出生于巴格达。曾游历了波斯、叙利亚、埃及、印度、斯里兰卡等地。著有《黄金草原》一书,采用纪事本末体记述了欧、亚、非多国历史、地理等方面情况。 Category:阿拉伯历史学家 Category:阿拉伯地理学家 Category:伊斯兰地理 Category:巴格达人.

新!!: 巴格达和马苏第 · 查看更多 »

马木留克

木留克(阿拉伯语:سلطنة المماليك,转写:Mamluk)是从公元9世纪至16世纪之间服务于阿拉伯哈里发和阿尤布王朝苏丹的奴隶兵。后来,随着哈里发的式微和阿尤布王朝的解体,他们逐渐成为强大的军事统治集团,并建立了自己的伯海里王朝与布尔吉王朝(Burji dynasty),统治埃及达三百年之久(1250年-1517年)。.

新!!: 巴格达和马木留克 · 查看更多 »

謝雅琳

謝雅琳 (Eileen Hsieh) 出生於台灣,曾任美國有線新聞電視台CNN駐倫敦總部的中文主播兼英文記者,編輯和製作人, 曾得過兩次皮博迪獎。.

新!!: 巴格达和謝雅琳 · 查看更多 »

记数系统

记数系统,或称记数法或数制(numeral system、system of numeration),是使用一组數字符号来表示數的体系。 一个理想的记数系统能够:.

新!!: 巴格达和记数系统 · 查看更多 »

诸蕃志

《诸蕃志》是由南宋泉州市舶司提举赵汝-适-于宝庆元年(1225年)著成。《诸蕃志》分上下卷,卷上志国,卷下志物。 《诸蕃志》全書涉及158國家和地區,趙汝适本人未親自訪問,只是向到訪中國的商人多方詢問,“列其國名,道其風土,與夫道里之聯屬,山澤之畜產,譯以華言,刪其污渫,存其事實,名曰《诸蕃志》。” 《诸蕃志》的一些条目来自《岭外代答》(1178年)。 《文獻通考》、《宋史》、《密齋筆記》等书都引用《诸蕃志》。.

新!!: 巴格达和诸蕃志 · 查看更多 »

谢尔科·比卡斯

谢尔科·比卡斯是著名的库尔德语诗人,法雅克·比卡斯之子。谢尔科·比卡斯1940年5月2日出生于苏莱曼尼亚。2013年8月4日在斯德哥尔摩因癌症去世。他是最重要的库尔德语新体诗诗人之一。他出版了多本诗集。他的许多诗歌被译为外语,如丹麦语、意大利语、瑞典语、法语、阿拉伯语等。1965年他参加了由穆斯托伐·巴爾札尼领导的库尔德解放运动,并在库尔德斯坦之声广播电台工作。1986年他因为统治当局的压迫离开伊拉克。1987年至1992年他流亡瑞典。1987年他获颁。1992年他回到伊拉克并担任伊拉克库尔德斯坦自治区文化部部长。2009年他出版了长达8000多页的作评全集。他总共出版了超过38本诗集,被称为「诗歌之王」。.

新!!: 巴格达和谢尔科·比卡斯 · 查看更多 »

谢赫·大哈散王公

谢赫·大哈散(Shaikh Hasan Buzurg),号称布祖格(Buzurg,意为大),蒙古札剌亦儿部人。伊兒汗國末期,西部分裂为楚邦王朝和札剌亦儿王朝,谢赫·大哈散就是札剌亦儿王朝的建立者。1337年7月26日,谢赫·大哈散进攻报达(巴格达),可汗木撒逃跑,报达城主阿里被杀。谢赫·大哈散在伊儿汗国首都桃里寺(大不里士)拥立年幼的麻合马继位。楚邦王朝谢赫·小哈散·楚邦王公在1338年7月16日,击败大哈散,占领伊兒汗國首都桃里寺,可汗麻合马被楚邦王朝俘杀。1339年,大哈散在报达拥立只罕帖木儿为可汗,第二年,大哈散废黜只罕帖木儿,自立为可汗。楚邦王朝衰落的过程中,谢赫·大哈散多次干涉其内部事务。1356年,谢赫·大哈散去世。.

新!!: 巴格达和谢赫·大哈散王公 · 查看更多 »

谢赫·乌畏思

谢赫·乌畏思一世(Shaikh Uvais I),蒙古札剌亦儿部人。伊兒汗國末期,西部分裂为楚邦王朝和札剌亦儿王朝,谢赫·乌畏思是札剌亦儿王朝的建立者谢赫·大哈散王公的儿子。1356年,谢赫·大哈散去世,谢赫·乌畏思在报达(巴格达)继位。1357年,金帐汗国可汗札尼别攻入桃里寺(大不里士),楚邦王朝君主马立克·阿希拉夫被杀,楚邦王朝灭亡,伊兒汗國可汗努失儿完不知所终,桃里寺的正统伊儿汗国宣告结束。随即,札尼别遇刺,谢赫·乌畏思乘机在1358年占领并迁都桃里寺。1374年,谢赫·乌畏思去世。.

新!!: 巴格达和谢赫·乌畏思 · 查看更多 »

鲍里斯·约翰逊

--(Alexander Boris de Pfeffel Johnson,又譯莊漢生;)是英國政治人物、、作家及記者。他自2016年7月13日起擔任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以及自2015年起為堊橋及南雷士廉選區擔任國會議員。他曾於2001年至2008年為亨利選區擔任國會議員,及於2008年至2016年擔任大倫敦市長。他是保守黨黨員,一國保守主義者,支持經濟自由及社會自由的政策。 他在紐約市出生,父母均為英國人,家境富裕。約翰遜曾於、及伊頓公學就讀,並於牛津大學修讀古典學,於1986年當選。約翰遜曾於《泰晤士報》和《每日電訊報》擔任記者,於《每日電訊報》撰寫歐洲懷疑主義的文章。他於1999至2005年在《旁觀者》擔任主編輯。加入保守黨後,他於2001年在亨利當選國會議員,並於夏偉明和大衛·金馬倫領導下加入影子內閣。他的政治立場大部分與保守黨相同,不過在如LGBT權利等問題上的立場則偏向自由主義。他經常在電視上露面,並繼續撰寫書籍和專欄,是英國最受注目的政客之一。 約翰遜於中擊敗肯·利文斯通成為大倫敦市長,辭去國會議員職務。他首个任內實行禁止在公共交通公具內飲酒、支持金融業發展和建設公共交通設施包括新伦敦巴士、桑坦德自行车和泰晤士河缆车。2012年他,任內舉行2012年倫敦奧運。他於2015年英國大選於堊橋及南雷士廉選區當選國會議員。2016年卸任市長後,於脫歐公投中支持脫離歐洲聯盟,並成為脫離派的领袖人物之一。 約翰遜於英國是一名備受爭議的人物。支持者指他性格幽默,能吸引非傳統保守黨選民。但他亦同時被批評奉行精英主義、排外、任人唯親、懒惰和不誠實。他是數本傳記的传主和虛構小說中的主角。.

新!!: 巴格达和鲍里斯·约翰逊 · 查看更多 »

費薩爾二世 (伊拉克)

費薩爾二世(),الملك فيصل الثاني。他是伊拉克王國的第三任、同時也是末代國王。.

新!!: 巴格达和費薩爾二世 (伊拉克) · 查看更多 »

鳳凰城 (亞利桑那州)

鳳凰城(Phoenix),--,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凤凰城于1881年2月25日被注册为城市,当时凤凰城在纳瓦霍语中被称为Hoozdo,意为炎热之地;在西阿帕契语中被称为Fiinigis。凤凰城位于常年干枯的盐河两岸。 凤凰城在2005年的人口大约为1,475,834,在2000年的官方人口普查中为全美第六大城市,但人口统计上已经在2005年超过了费城,成為全美第五大城,而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就显示该市有144萬5632人,位列全美第六。凤凰城的城市面积在全美排名第十。截至2006年,大凤凰城地区已经成为全美第十三大都会区,人口约为4,039,182。1990年至2000年间,凤凰城都会区面积增长34%,为全美增长速度第八之城市。根据2016年GaWC的世界级城市名册排名,凤凰城在全球都市区中,位列Gamma级别(參照 )。 菲尼克斯天港国际机场位于凤凰城市中心南部地带,是全美航空、西南航空的枢杻港,是亚利桑那州最大的空港,也是美国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同时也是美国第八与全球第二十六位繁忙机场。.

新!!: 巴格达和鳳凰城 (亞利桑那州) · 查看更多 »

贝勒 (汉学家)

埃米尔·布雷特施奈德(Emil Bretschneider,),汉名贝勒,著名俄罗斯汉学家。原波罗的海德国人。早年入学爱沙尼亚塔尔图以德语教学的塔尔图大学攻读医学。后出任俄罗斯公使馆驻德黑兰医生。1866年-1883年出任俄罗斯公使馆驻清朝北京医生。 1866年正逢苏格兰汉学家亨利·裕尔的《东域纪程录丛》出版,引起贝勒对汉学的浓厚兴趣。但他发现西方汉学包括家亨利·裕尔因不识汉语,很少直接引用中文典籍。当时东正教北京传道团拥有一个经多年收集因而中西文藏书丰富图书馆。贝勒利用东正教北京传道团图书馆提供的优越条件,潜心研究中世纪中国古典中外交通史文献和中国古代药草和植物学文献。贝勒还结识当时东正教北京传道团驻京修士大司祭巴拉第·卡法罗夫,伦敦传道会传教士伟烈亚力和英国驻华外交官梅辉立(William Fredrick Mayers)等著名汉学家。.

新!!: 巴格达和贝勒 (汉学家) · 查看更多 »

贝鲁特

贝鲁特(بيروت ;Պէյրութ Peyrut’ Βηρυτός Bērytós;拉丁語:Berytus;希伯來語:בְּאֵרוֹת Be’erot;阿拉姆語:Birot בירות;Beirut;Beyrouth;Beyrut)是黎巴嫩的首都,位於贝鲁特省的地中海沿岸,是該國最大的海港。因為最近一直沒有進行人口普查,故其具體人口未知。2007年時估計有100萬到200萬之間。該地名首次出現於古埃及的阿馬爾奈文書中,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5世紀,并一直有人類居住,與鄰國敘利亞的大馬士革並列為世界最古老城市之一。 貝魯特不僅是黎巴嫩政府所在地,同時對黎巴嫩經濟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貝魯特中央區、哈姆拉街、阿什拉斐葉區等地有眾多公司與銀行。此外還有許多著名出版社、劇院,夜生活豐富,因此也成爲了區域內的文化中心。20世紀末期因黎巴嫩內戰被毀,經歷了大重建。 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網絡將貝魯特評定為Beta級全球城市。 2009年被《紐約時報》評為最佳旅遊城市, 同年孤獨星球將其評為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根據美世諮詢2010年的研究,貝魯特是中東消費水平第四高的城市,在中上等收入國家中排第15位。 2011年,萬事達指出貝魯特是中東和非洲旅遊消費第二高的城市。.

新!!: 巴格达和贝鲁特 · 查看更多 »

贾法尔·阿斯卡里

贾法尔·阿斯卡里(;),伊拉克政治人物,先後於巴格達與伊斯坦堡接受教育,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從軍於奧斯曼帝國陸軍並擔任軍中要職。1921年,伊拉克王國建立後,於1923年-1924年與1926年-1928年期間,兩度擔任該王國首相。 A.

新!!: 巴格达和贾法尔·阿斯卡里 · 查看更多 »

超時空遊俠

《超時空遊俠》(たいむとらぶるトンデケマン!)為日本動畫室PRODUCTION REED在1989年至1990年期間播出的電視動畫。 除在日本當地外,也曾在海外如台灣、香港、中東等地方的電視台播出。而十數年後日本於2005年至2006年在AT-X頻道上再次播放。.

新!!: 巴格达和超時空遊俠 · 查看更多 »

路易九世 (法兰西)

路易九世(Louis IX;),绰号贤人(le Prudhomme),俗称圣路易(Saint Louis),自1226年至去世为卡佩王朝法兰西国王,在位超过43年。天主教會1297年封他为圣人。路易九世是法王雄狮路易八世和王后卡斯蒂利亚的布朗什的次子,幼年接受了严格且宗教性强的教育。他是父母幸存孩子中的长子,在父亲死后继承王位,时年12岁。1226年11月29日他在兰斯主教座堂加冕,但他的母后根据路易八世的遗嘱对他进行“监护”,直到他长大成人。 成年后,路易结束了卡佩王朝和金雀花王朝间的冲突,将包括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博凯尔、卡尔卡松地区及布卢瓦、沙特尔、沙托丹和桑塞尔等伯爵领地并入王家领地,并加强了对诺曼底、安茹、图赖讷、曼恩和普瓦圖的控制。 路易九世是一名大刀阔斧的改革者,试图在他的王国内实现公平。他发布“国王四十日”,将執達吏和軍事糾察引入国内,導入无罪推定原则,减少使用酷刑,禁止神意裁判和私斗,建立被告对原告的第二次答辩。路易的行动和声望超越国界,他是欧洲不同君主間的仲裁人和争端平息者。他还建立了王国单一货币,以及最高法院和审计法院的前身机构。另一方面,路易非常虔诚,建立很多教堂、修道院和收容所以扶贫济弱,努力使蒙古大汗皈依基督教,提供基金支持建立索邦學院,于1242年建造圣礼拜堂以崇敬圣物。 路易根据他病笃时的心愿,在奇迹般病愈后再度起誓,在弟弟阿图瓦的罗贝尔、普瓦捷的阿尔封斯以及安茹的夏尔的陪同下组织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埃及。回国后,路易将十字军失败的原因归因为神的惩罚,因此加强王权,重建基督教道德秩序。他决定惩治褻瀆、赌博、放贷和卖淫;他也试图让犹太人自愿或强制改宗。为此,他对犹太人施以各种手段,包括焚毁塔木德等,他在统治末期,迫使犹太人在胸前和后背佩戴黄色或红色的圆形标志,同时保护他们免受攻击。最后他在组织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突尼斯期间,可能因痢疾于1270年去世。 路易九世于1297年8月11日由教宗波尼法爵八世尊崇为法兰西的圣路易(saint Louis de France)。他的庆节日固定在他去世之日8月25日。身为君主,当今人们认为他促进了法国经济、知识和艺术复苏,并把处于祖父菲利普·奥古斯特和孙子美男子菲利普之间的他视为卡佩王朝直系三大君主之一。.

新!!: 巴格达和路易九世 (法兰西) · 查看更多 »

麥加

麥加(مكّة المكرمة;羅馬化:Makkah Al-Mukarramah),伊斯蘭教第一大聖城,全稱是麥加·穆卡拉瑪,意為「榮譽的麥加」,中文較罕見的翻譯有滿克、墨克等譯名。麥加是伊斯蘭教最神聖的城市,擁有天房和禁寺。麥加有名的朝覲活動每年吸引將近300萬人,是伊斯蘭教的五功之一。 傳統上伊斯蘭教認為麥加是易斯馬儀(以實瑪利)的後代所建。七世紀時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加宣揚伊斯蘭教,當時該地是一個重要的商業中心,在伊斯蘭早期歷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966年後,麥加一直都由當地的謝里夫所統治,直到1924年統治權歸紹德家族所有。"Mecca," Microsoft® Encarta® Online Encyclopedia 2008, http://encarta.msn.com © 1997-20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新!!: 巴格达和麥加 · 查看更多 »

麥哲倫雲

麥哲倫雲(包括大麥哲倫雲與小麥哲倫雲)皆為不規則的矮星系,可能都環繞著我們的銀河系,因此是屬於本星系群的伴星系。 雖然近年發現了有比它們更接近銀河系的星系,但仍然在一般人習慣與科普書上寫成最近的星系。.

新!!: 巴格达和麥哲倫雲 · 查看更多 »

麻合马

麻合马(Muhammad,),蒙古人,旭烈兀幼子忙哥帖木儿之玄孙,伊兒汗國的第十二任君主。1336年7月26日,札剌亦儿王朝谢赫·大哈散王公进攻报达(巴格达),可汗木撒逃跑,报达城主阿里被杀。谢赫·大哈散王公在首都伊兒汗國桃里寺(大不里士)拥立年幼的麻合马继位。当时,伊兒汗國西部分裂为楚邦王朝和札剌亦儿王朝,楚邦王朝谢赫·小哈散·楚邦王公在1338年7月16日,击败大哈散,麻合马被楚邦王朝俘杀。.

新!!: 巴格达和麻合马 · 查看更多 »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مەھمۇد قەشقەرى,,11世纪初期—11世纪末期),全名:麻赫穆德·伊本·侯赛因·伊本·穆罕默德·喀什噶里(Mahmud ibn Hussayn ibn Muhammad al-Kashgari),是一位出生于喀什的突厥大学者,《突厥语大词典》的作者。.

新!!: 巴格达和麻赫穆德·喀什噶里 · 查看更多 »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维吾尔语:مەھمۇد قەشقىرى مازار )位于新疆疏附县乌帕尔乡乌帕尔山,是喀喇漢王朝侯賽因大汗的兒子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葬。1008年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出生於疏附县乌帕尔乡。由於殘酷的宮廷政變使他遠走他鄉致力學術研究,1076年終於在巴格達完成了他的舉世著名的巨著《突厥語大詞典》,成為一個偉大的學者,1080年他回到家鄉烏帕爾(距今喀什市南60公裡處),成立了學館。 此地有清泉山巒,水草古樹,適於靜心研究學問。1105年這位偉大學者去世並葬於此。陵園有墓門、墓室及禮拜、誦經、寄宿的房屋數間,結構為木拄、密肋小梁、土牆,外形簡潔樸實,此處即被人們稱為“聖人山”。 原建築年代不可考,但據結構形式及墓主生卒年代判斷,應屬喀喇漢王朝時期,是新疆早期的伊斯蘭建築。.

新!!: 巴格达和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 查看更多 »

黎巴嫩國家足球隊

黎巴嫩國家足球隊是黎巴嫩的國家足球代表隊,由黎巴嫩足球協會管理,現時屬於國際足協及亞洲足協成員國之一。 黎巴嫩足球隊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參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國際賽事,但由於黎巴嫩在1975年至1990年發生了持續十五年的內戰,以至黎巴嫩遲遲未能派隊參與更大規模的國際賽。1990年黎巴嫩內戰結束後,黎巴嫩積極參與國際足球賽事,並首次參加1994年世界杯外圍賽,並主辦首圈外圍賽其中一個循環的賽事,可惜未能晉級。之後黎巴嫩又取得2000年亞洲盃足球賽決賽周的主辦國資格,以東道主的身份直接獲得決賽周資格,在首輪分組賽被編進與泰國、伊拉克、伊朗一組,結果只取得二和一負的戰積排在小組第四。當屆亞洲盃足球賽被評為有史以來入座率最差勁的一屆,其中一場分組賽由南韓對印度尼西亞,只錄得僅三百多人入場數字。 踏入廿一世紀,黎巴嫩皆未能在世界杯及亞洲杯外圍賽晉級。以色列於2006年攻打黎巴嫩,因此令黎巴嫩不得不退出正在舉行的2007年亞洲杯外圍賽。 2014年世界杯外圍賽,黎巴嫩有出色表現,在首輪分組賽曾經主場擊敗南韓,最後力壓科威特及阿聯酋取得小組次名出線資格,歷史性晉身外圍賽最後一輪比賽,雖然黎巴嫩在最後一輪分組賽位列小組末席出局,但也曾在主場擊敗小組首名的伊朗,這次比賽也成為黎巴嫩取得最佳的世界杯外圍賽成績。 2015年亞洲盃外圍賽,黎巴嫩屈居伊朗及科威特之後,得小組第三名,最後僅以一個得失球差落後於鄰組第三名中國,未能取得最佳小組第三名,沒法晉級亞洲盃決賽周。2018年世界杯外圍賽,黎巴嫩在第二圈分組賽再與南韓及科威特同組,本來一直排名小組第三的黎巴嫩,因一直排第二名的科威特遭國際足協禁賽,使黎巴嫩最後取代科威特得小組次名,但因失分太多以至未能成為成績最佳的四支次名球隊,沒法晉級。.

新!!: 巴格达和黎巴嫩國家足球隊 · 查看更多 »

軸心國瓜分世界的計劃

軸心國瓜分世界的計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軸心國的3個主要國家:納粹德國、大日本帝國和意大利王國在戰勝後對瓜分世界的計劃,避免內部的矛盾並以德日建立的“新秩序”取代舊秩序。此計劃因為軸心國自1943年起節節敗退,所以導致最後無法實行。.

新!!: 巴格达和軸心國瓜分世界的計劃 · 查看更多 »

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伊拉克宗主教代牧區

基特希臘禮天主教伊拉克宗主教代牧區是一個服務伊拉克默基特希臘禮東儀天主教教友的宗主教代牧區。 代牧區成立於1838年9月17日,2010年有兩個司鐸、400名教友。唯一的堂區是首都巴格達的聖喬治堂。自2004年起宗主教代牧之位處於出缺狀態。.

新!!: 巴格达和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伊拉克宗主教代牧區 · 查看更多 »

黑羊王朝

黑羊王朝是一古代的土庫曼部族的王朝。約于1375年-1468年統治今天的阿塞拜疆、伊朗西北部與伊拉克东北地區。.

新!!: 巴格达和黑羊王朝 · 查看更多 »

黑衛士兵團

黑衛士兵團(Black Watch,或簡稱為黑衛士),是英國陸軍的一支步兵部隊。 黑衛士的歷史可追溯至18世紀初。1725年,英國漢諾威王室於蘇格蘭高地徵召警衛民兵,用以維持高地治安及鎮壓詹姆斯黨。當時民兵已經有「黑衛士」之別稱,並很可能與民兵穿著深色的花呢格紋制服有關。後來英國在1739年為準備與西班牙的戰爭,而將黑衛士改編為正規步兵。此後黑衛士參與了英國在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的多場重要戰事,包括詹金斯的耳朵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法國印第安戰爭、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戰爭及拿破崙戰爭,亦曾調到愛爾蘭警衛當地,聞名於英國及海外地區。 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黑衛士多次部署到海外作戰,包括克里米亞戰爭、第三次英國-阿散蒂戰爭、鎮壓印度反英起義、英埃戰爭、馬赫迪戰爭及第二次波耳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黑衛士主要部署到歐洲西方戰線的戰壕,但也有一營部隊派到美索不達米亞作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黑衛士的部隊主要派到歐洲、中東及非洲戰區,並投入敦刻爾克大撤退、英屬索馬里蘭戰事、北非戰場、西西里島戰役、入侵意大利及諾曼第戰役,但也有一營部隊被派往東南亞,編入緬甸遠征軍特種部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黑衛士曾經以聯合國軍身份參與韓戰,並協助英國鎮壓茅茅起義及處理北愛爾蘭衝突。除此以外,黑衛士也是最後一批離開巴基斯坦及香港殖民地的英國部隊。踏入21世紀,黑衛士曾在科索沃戰爭中以北約維持和平部隊名義到當地執勤,後來又隨北約參與伊拉克戰爭及阿富汗戰爭。2006年,黑衛士根據英國國防部的軍事改制,而縮減為營級部隊,編屬於的第三營。.

新!!: 巴格达和黑衛士兵團 · 查看更多 »

黑水公司巴格達槍擊案

美國私人保安公司黑水國際護衛在巴格達槍擊平民案(Blackwater Baghdad shootings),發生於2007年9月16日。事件中17名伊拉克平民被殺害,24人受傷。射擊事件發生時,黑水私人保安分隊正護送美國國務院一列車隊,前往巴格達西部與美國國際開發署官員見面。 事件發生後翌日,黑水公司被吊銷在伊拉克的營業執照。美國國務院稱「無辜生命遇害」,而美國軍方報告表示黑水護衛未被挑釁而開火,過量動武。伊拉克一項偵查發現,護衛在納蘇爾廣場向平民開槍時,「連一塊石頭也沒碰到」他們;就偵查結果,伊拉克政府回應宣稱必定懲罰黑水公司。至少有5組調查事件,當中包括美國聯邦調查局。 伊拉克總理努里·馬利基一名高級助手稱,三名黑水護衛是伊拉克人,可以被起訴;助手又稱,伊拉克政府正促求黑水公司謝罪,賠償受害者或其家屬,並促使涉案護衛須就事件「負責」。羅伯特·蓋茨在美國國會上作證時,表示美國國防部有充足法律權限規管保案承辦商,但缺乏「途徑和資源」實行足夠監督。美國眾議院通過一項護案,令所有在伊拉克和其他戰鬥地區營遲的私人承辦商都可以被美國法院起訴。美國參議院民主黨領袖稱,他們計劃盡早向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提交類似法案。.

新!!: 巴格达和黑水公司巴格達槍擊案 · 查看更多 »

軒轅劍參 雲和山的彼端

《軒轅劍參 云和山的彼端》是台灣大宇資訊DOMO小组所制作的角色扮演遊戲轩辕剑系列的第三代作品,於1999年12月4日在台湾發行,同月在中国大陆发行,成为首款在大陆发行的轩辕剑系列游戏。故事背景设定为唐安史之亂前后。“雲和山的彼端”得來自于賽特的旅程,賽特從威尼斯出發,為尋求戰爭不敗之法橫貫歐亞大陸,尋找遠在雲和山的彼端王國。軒轅劍參的封面是由日本漫畫家皇名月負責繪製。2017年1月,推出iOS平台之「加強版」。.

新!!: 巴格达和軒轅劍參 雲和山的彼端 · 查看更多 »

轮 (板球)

在板球运动中, 一轮是连续投6个球的回合。一轮通常由一个 投球手投球。不过, 在投球手受伤,不能完成一轮的情况下, 则由同组队员来完成。 一轮必须包含规定的6个投球,偏球 和 坏球 不算做6个记分球。捕手队的队长决定哪个投球手将在此轮中投球(服从于限制规定-任何投球手都不能连续投两轮) 。 在每轮结束时,换发投球,因此从球道的另一端,新投球手向击球手逼近。一般说来, 队长将指定两名投球手在球道的另一端交替轮回地投球, 直到一个投球手投累了或投球效率变低时, 队长将会让另一个投球手来代替。投球手作为投球方之一,投球期间叫做一段。 在有轮数限制的比赛中,例如单日板球赛和20轮的比赛, 投球手只能投有限的轮回。大体的规则就是说每个投球手不能投超过每局所分配轮数的20%。这样,在50轮的比赛中,每个投球手最多能投10轮。类似地, 在 20轮的比赛 中,一个投球手最多能投 4 轮, 投球轮回的总数决定比赛的长度(每局通常40轮或50轮,每局在20轮的比赛仅仅是20轮)。在锦标赛和郡级赛中, 球队要求每天至少投最低数量轮数的比赛,以防止比赛被缓慢轮数比率弄糟。慢于要求的比率的队长和球队经常受到处罚。惩罚的方式通常是减少比赛的费用或禁止其继续进行比赛。 未得分的投球轮就是没有获得跑分的轮。触身得分和无接触得分不算做未得分的轮。未得分的三柱門就是未获得跑分也没有击中三柱門。尽管很少发生, 但两个或三个未得分的三柱門也可能得分。.

新!!: 巴格达和轮 (板球) · 查看更多 »

达娜·侯赛因·阿卜杜勒-拉扎克

达娜·侯赛因·阿卜杜勒-拉扎克(Dana Hussain Abdul-Razzaq,),生於伊拉克巴格达,短跑运动员,伊拉克国家田径队队员,什叶派,教练是尤斯弗·阿卜杜勒-拉赫曼(Yousif Abdul-Rahman),逊尼派,同时也是她的未婚夫。, beijing2008.cn, ret: Aug 27, 2008她认为体育是“团结伊拉克人民”的一种方式,“无论是逊尼派,还是什叶派,都是为国家而竞技”。 由於伊拉克政府对运动员有迫害行为,国际奥委会最初禁止伊拉克参加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因此虽然她有资格参赛,但可能因此无法参加100米和200米短跑项目的比赛,但之後禁令解除了。在战火侵袭的伊拉克,她是伊拉克代表团中唯一一名坚持训练的运动员。在北京,她参与了100米短跑比赛,结果,她在第一轮预赛中以12.36秒的成绩排名第六,无缘第二轮比赛。.

新!!: 巴格达和达娜·侯赛因·阿卜杜勒-拉扎克 · 查看更多 »

达鲁花赤

达鲁花赤(),一作“達嚕噶齊”,是蒙古语,意为“掌印者”,是蒙古帝国歷史上一种特殊的职官称谓,與它同源的有另一字答魯合剌禿孩,意謂「提調」,另有宣差,持節之意。 达鲁花赤最初为成吉思汗所设,曾广泛通行于蒙古帝国和元朝。达鲁花赤原意为“掌印者”,后来成为长官或首长的通称。在元朝的各级地方政府裡面,均设有达鲁花赤一职,掌握地方行政和军事实权,是地方各级的最高长官。在元朝中央政府裡面,也有某些部门设置达鲁花赤官职。达鲁花赤一般必须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这种做法被认为具有强烈的民族主義差別待遇色彩。但是,也有其他民族的人担任达鲁花赤的记载。在金帳汗國,他們與八思哈有關,但有不同。 明朝以后,达鲁花赤官职被废除。.

新!!: 巴格达和达鲁花赤 · 查看更多 »

迪亞拉省

迪亞拉省(ديالى)是伊拉克的一個省,位於首都巴格達東北方,與伊朗接壤。面積17,685平方公里,2003年估計人口1,271,000。首府巴古拜。 省名源於底格里斯河的一條支流——迪亞拉河。由於這兩條河的滋養,該省成爲著名的橙子和棗椰產地。 Category:伊拉克省份 *.

新!!: 巴格达和迪亞拉省 · 查看更多 »

迪瓦尼耶

迪瓦尼耶(الديوانية)是伊拉克卡迪西亞省省會,位於來往首都巴格達和南部重鎮巴士拉的鐵路之上。2002年人口約420,000。周圍因受益於幼發拉底河而被視為該國土地最肥沃的地區,農業發達。.

新!!: 巴格达和迪瓦尼耶 · 查看更多 »

近東問題

近東問題(Eastern Question),是歐洲近代史上圍繞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衰落,而出現的一連串的政治及外交問題。近東問題並非單指一個問題,而是包括出現於18、19及20世紀的多方面問題,當中包含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治下的歐洲地區的不穩定。 一般認為近東問題始於1774年,當時發生了第五次俄土戰爭(1768-1774年)。鄂圖曼帝國在這場戰爭中慘敗於俄國手上。歐洲各國有見鄂圖曼帝國的崩解可能逼在眉睫,於是各國展開不同爭鬥,以確保自己在土耳其境內的軍事、戰略及商業利益。對於鄂圖曼帝國的衰敗,俄羅斯帝國認為是對她有利;而英國及奧地利則認為,保留鄂圖曼帝國則是最符合她們的利益。近東問題於一次大戰以後完結,其中一個後果就是鄂圖曼帝國的瓦解。不過直至今日,巴爾幹半島仍是歐洲局勢較不穩定的地區,諸如科索沃獨立問題等引起阿爾巴尼亞人及塞爾維亞人民族之間衝突和民族主義延續,在某種程度上均可視為近東問題的延續,但近年巴爾幹地區的民族衝突已逐漸緩和和減少。.

新!!: 巴格达和近東問題 · 查看更多 »

茱麗葉·畢諾許

茱麗葉·畢諾許(法语:Juliette Binoche ,),法國女演員、藝術家和舞蹈家。由於出身藝術背景,畢諾許自青少年時期便開始上表演課程,並在劇場演出,後來便投身進電影演出;她演出超過四十部電影,橫跨英法語電影,並曾與許多電影大師合作,包括尚盧·高達、李歐·卡霍、克里斯多夫·奇士勞斯基、麥可·漢內克、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侯孝賢和大衛·柯能堡。 1993年,她因演出《藍色情挑》而在威尼斯影展和凱撒電影獎獲得最佳女主角獎;1996年,她以英語片《英倫情人》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配角和柏林影展最佳女演員,成為第二位獲得奧斯卡獎的法國演員,她之後更以《濃情巧克力》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2010年,茱麗葉·畢諾許因演出阿巴斯執導的《愛情對白》獲得坎城演展最佳女演員獎,成為影史上第一位達成影展大滿貫影--(坎城、威尼斯和柏林影展)紀錄的女演員。.

新!!: 巴格达和茱麗葉·畢諾許 · 查看更多 »

茜·潔·格瑞

茜·潔·格瑞(C.)全名克勞迪婭·簡·格瑞(Claudia Jean Cregg),是由艾莉森·珍妮飾演的《白宮群英》中的一個角色。在第六季之前,她為約書亞·巴特勒總統的新聞秘書;而在第六季之後,她則擔任其白宮幕僚長直至其卸任。通常這個角色被認為是以比爾·克林頓政府時代的新聞秘書迪迪·麥爾斯(Dee Dee Myers)為原型,同時麥爾斯也是本劇的顧問之一。.

新!!: 巴格达和茜·潔·格瑞 · 查看更多 »

郁建兴 (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专家)

郁建兴()江苏省靖江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校、防化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教授,在伊拉克执行联合国武器核查任务时牺牲。.

新!!: 巴格达和郁建兴 (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专家) · 查看更多 »

胡黛·莎里·马哈迪·阿马希

胡黛·莎里·马哈迪·阿马希()(阿拉伯語:هدى صالح مهدي عماش),伊拉克女性科學家。她於1953年生於伊拉克巴格達。畢業於巴格達大學後前往美国攻读微生物学,1979年和1983年分别获得得克萨斯女子大学硕士和密苏里大学博士学位,後並赴歐洲深造,回國後擔任教職,2001年5月,她进入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是伊高层政治圈中的惟一女性。 阿馬希是一名生化武器专家 ,被美方稱為『炭疽夫人』。美国情报官员确信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阿马希是帮助伊拉克建立生化武器发展计划的核心人物之一,她被列入2003年伊拉克戰爭的撲克牌通緝令中,代號為紅心5。 2003年5月,她在巴格達被美軍逮捕,经谈判後同意合作並投降。.

新!!: 巴格达和胡黛·莎里·马哈迪·阿马希 · 查看更多 »

郭侃

郭侃(),原籍陕西华州,蒙古西征將領,曾隨旭烈兀帶兵攻打至西亞。後出任元朝官員。是在元朝的種族歧視下官階至高層的漢人之一(因被貴族收養,不列入「南人」部。).

新!!: 巴格达和郭侃 · 查看更多 »

舍赫拉查达

《舍赫拉查达》(Шехерезада,Scheherazade,作品編號35),又名舍赫拉查德或天方夜谭,是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于1888年所作的一套交响组曲。它的创作灵感来自阿拉伯经典《一千零一夜》一书。.

新!!: 巴格达和舍赫拉查达 · 查看更多 »

航海家辛巴达

航海家辛巴达(السندباد البحري),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记载的阿拔斯王朝时期一位著名的英雄、航海家,他自巴士拉出发,游遍七海,有无数的奇遇。他航海从东非到南亚,他经歷神奇的冒险旅程去过魔法笼罩的地方,遇见了各种怪兽,碰到不可思议的超自然现象。 辛巴达的故事应当是基于阿拉伯水手在印度洋中航行的实际体验,同时也受到了古希腊《荷马史诗》、古印度《五卷书》和古波斯民间传说的影响。.

新!!: 巴格达和航海家辛巴达 · 查看更多 »

阿博都巴哈

阿博都巴哈(عبد البهاء,本名阿巴斯·阿芬第,),是巴哈伊信仰的创立者巴哈欧拉的长子。在1892年,他父亲在遗嘱中任命他为自己的继任者和巴哈伊信仰的领袖 。 阿博都巴哈出生於伊朗德黑兰的一个贵族家庭。在他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被捕入狱,家庭的财产也被收缴,这让其处在贫穷的境地。在此之后,阿博都巴哈和他的父亲一道被流放至巴格达。在那里,他们生活了九年。 在1863年,巴哈欧拉再次被流放至君士坦丁堡。 在19世纪60年代,他的家庭被驱逐至阿德里安堡,而最终的流放地是巴勒斯坦的阿卡,那一年,阿博都巴哈24岁。在阿博都巴哈的青年阶段,他被他父亲着意培养,并被认为是处在流放状态的巴哈伊群体中的杰出人物。在他青少年时,他是他父亲的助手,并时常被看到他与神学领域的博学人物进行辩论。 1892年,阿博都巴哈的父亲过世,他被任命为巴哈伊信仰的领袖。对于这件事,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反对者包括几乎他的所有的家庭成员。尽管如此,但几乎世界范围内所有的巴哈伊社团都认可他的领导权。经过40年的监狱生涯,在阿博都巴哈64岁时被青年土耳其党人释放,而从此时起,他的家庭才开始生活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随着阿博都巴哈赴西方世界传教,和《神圣计划书简》这本书的传播,巴哈伊的影响范围不再局限于信仰的发源地中东。而阿博都巴哈遗嘱建构了现在巴哈伊行政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 阿博都巴哈的很多文字,祈祷文和信件都流传了下来,而他在19世纪90年代末期和西方巴哈伊的谈话,极大的促进了巴哈伊社团的成长。阿博都巴哈的本名是阿巴斯,但是他更喜欢“阿博都巴哈”(意为“榮耀的仆人”)这一称号。在巴哈伊文献的描述中,他被称为“教长”。因为他用自己贮存的粮食救济了一战后产生的巴勒斯坦难民,他也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但他从未使用过这一称号。.

新!!: 巴格达和阿博都巴哈 · 查看更多 »

阿卜杜塞拉姆·阿里夫

阿卜杜塞拉姆·阿里夫(阿拉伯语:عبد السلام عارر,),伊拉克总统(1963年至1966年)。 1958年7月14日他在终止伊拉克君主制,转变成共和国的军事政变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伊拉克总理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于1963年2月8日被推翻后,他被选定出任第一任总统,他起初支持复兴党,但退出后于1963年发动反--复兴党运动。在伊拉克的建设和发展其基础设施,阿里夫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伊拉克南部直升机坠毁事件中丧生,他的兄長阿卜杜拉赫曼·阿里夫繼任他的总统職務。 在2004年12月13日,阿卜杜勒·塞拉姆·阿里夫的女儿萨纳·阿卜杜勒·塞拉姆和丈夫在巴格达的家中被身份不明的袭击者处决。.

新!!: 巴格达和阿卜杜塞拉姆·阿里夫 · 查看更多 »

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

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عبد الكريم قاسم,),伊拉克軍事人物,於1956年成为伊拉克“自由军官组织”领导人,於1958年7月发动军事政变推翻费萨尔王朝君主政权,成为新成立的伊拉克共和国首脑,人们称他为“领袖”();於1963年2月在复兴党发动的政变中被推翻及杀死。.

新!!: 巴格达和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 · 查看更多 »

阿卜杜勒-侯賽因·米爾扎·法爾曼法爾馬

阿卜杜勒-侯賽因·米爾扎親王(波斯語:عبدالحسین میرزا فرمانفرما、拉丁化:Abdol-Hossein Mirza Farmanfarma;1859年-1939年)是一位著名的卡扎爾王朝親王,並且是當時波斯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家之一。父親是努斯拉特-奧德-杜烏拉·菲魯茲·米爾扎(Nosrat-od-Dowleh Firouz Mirza),1859年出生,1939年11月逝世,享年80歲。他是儲君阿巴斯·米爾札的第16位孫兒。.

新!!: 巴格达和阿卜杜勒-侯賽因·米爾扎·法爾曼法爾馬 · 查看更多 »

阿卜杜拉·帕什尤

阿卜杜拉·帕什尤(Abdulla Pashew;Ebdulla Peşêw)当代著名库尔德诗人。1946年生于伊拉克北部城市埃尔贝拉。1970年就读于巴格达的库尔德作协培训中心。1973年前往苏联求学,1979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84年被授予苏联科学院东方系语言学博士学位。1984-1989年在利比亚的黎波里大学任教。1995年移居芬兰。 1963年发表处女座,1967年开始出版第一部诗集,至今已有八部诗集。最新的诗集《向黄昏》(Berew Zerdeper)2001年出版于瑞典。帕什尤通晓英语、俄语,曾将惠特曼与普希金的作品译为库尔德语。.

新!!: 巴格达和阿卜杜拉·帕什尤 · 查看更多 »

阿卜杜拉赫曼·阿里夫

阿卜杜拉赫曼·阿里夫(阿拉伯语:عبد الرحمن عارف,拉丁化:Abdul Rahman Arif ,),伊拉克政治家,伊拉克总统(1966年4月16日-1968年7月16日)。 他是一名职业军人,于1958年支持军事政变推翻帝制。他的弟弟阿卜杜勒·萨拉姆·阿里夫1963年政变之后出任伊拉克总统,任命他为陆军总参谋长。1966年年轻的阿里夫总统因直升机失事遇难,阿卜杜勒·拉赫曼·巴扎兹成为代理总统,三天后军方决定阿卜杜勒·拉赫曼应继承他的弟弟的总统职位,阿里夫出人意料的被革命指挥委员会任命为总统。 1968年7月16日阿里夫在睡觉中被他自己的助手复兴党成员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为首的军官集团政变推翻,国防部长哈丹·提克里蒂(Hardan Al-Tikriti)打电话通知他说,他不再是总统。阿里夫流亡土耳其。 在1979年他返回伊拉克,住在巴格达。2003年他前往约旦定居,住在安曼,2007年8月24日去世,终年91岁。 Category:伊拉克总统 Category:伊拉克总理 Category:軍人出身的總統.

新!!: 巴格达和阿卜杜拉赫曼·阿里夫 · 查看更多 »

阿卜杜拉赫曼三世

阿卜杜拉赫曼三世(阿拉伯文:;西班牙文:Abderramán III,891年1月11日—961年10月15日)是伊斯蘭帝國西班牙科爾多瓦的第八任埃米爾(912年—929年)和首任哈里發(929年起)。亦即後倭馬亞王朝(即白衣大食)最偉大的統治者。他的稱號是納賽爾,意即為“常勝者”。 阿卜杜拉赫曼三世即位時,科爾多瓦埃米爾王國正因地方割據和柏柏尔人的叛亂而陷入危機,埃米爾的權力被大大削弱。阿卜杜拉赫曼三世立刻重申倭馬亞家族對整個伊斯蘭教大區西班牙的最高權威,繼而向有獨立傾向的各大行省總督與各大部落酋長們公開宣戰。他和這些封建豪強,尤其是著名的歐麥爾·伊本·哈夫松的後代們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三十年的政教鬥爭。932年,他攻克了最後一個拒不投降的反叛城市托萊多,從而再次統一了後倭馬亞王朝的領土。 大約在同一時期,阿卜杜拉赫曼三世建立了一支在地中海上無人能敵的艦隊。931年,他从统治北非的法蒂瑪王朝手中奪取了摩洛哥。他也向北方的諸基督教王國,例如萊昂和納瓦拉時常炫耀其軍事武力,震懾其他任何國家收復領土的企圖。在幾次打敗了萊昂和納瓦拉王國的軍隊後,阿卜杜拉赫曼三世迫使各基督教國家自955年起向他正式納貢朝拜。另外,他與歐洲其他基督教國家保持了正常關係,例如和拜占庭帝國皇帝羅曼努斯二世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奥托一世互派使節。 阿卜杜拉赫曼三世最驚人最自信的做法是在929年開始公然使用哈里發的稱號,從而徹底地與世仇阿拔斯王朝分庭抗禮。就像和許多穆斯林統治者一樣,他組建了一支絕對效忠於他本人的奴隸禁衛軍薩卡里巴,其成員主要是來自斯拉夫民族。禁衛軍如同哈里發的貼身保鏢,能就近與王室成員住在一起。 阿卜杜拉赫曼三世留下的最輝煌的遺產是經他多方改造過的科爾多瓦城。他建造了清真寺等一系列宏偉建築。在科爾多瓦近郊,阿卜杜拉赫曼三世修建了豪華的行宮“札赫拉”。科爾多瓦長期是歐洲最大的商業城市與文化藝術中心,完全可以和阿拔斯王朝的都城巴格達相互媲美。.

新!!: 巴格达和阿卜杜拉赫曼三世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是阿富汗的官方國教,約99.7%的阿富汗人口是穆斯林。約90-95%是遜尼派哈乃斐派穆斯林。而5〜10%是什葉派,阿富汗什葉派多數屬於十二伊瑪目派,另有少数伊斯瑪儀派。.

新!!: 巴格达和阿富汗伊斯蘭教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駐外機構列表

这是一个有关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驻外机构的列表,包括名誉领事代表机构。 在1990年代,塔利班政权统治阿富汗期间,只有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三个国家承认塔利班政权,所以阿富汗只在上述三个国家设有驻外机构。其中一段时间,塔利班政权掌握了阿富汗全国90%的控制权,这个原教旨主义的国家政权试图控制当时由北方联盟拥有的阿富汗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在2001年九一一袭击事件发生后不久,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相继关闭了本国的阿富汗外交机构,使得阿富汗完全中断了与外界的外交联系。.

新!!: 巴格达和阿富汗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阿尼 (土耳其)

阿尼(Ani),土耳其卡尔斯省的一个中世纪的废墟和无人居住的亚美尼亚城市,靠近亚美尼亚边境。它曾是一个中世纪亚美尼亚王国的首都,这个昔日的国家管辖的区域包括如今亚美尼亚和土耳其东部大部分地区。该城市位于一个三角地带,东边的河流和西边的山谷构成天然屏障。阿尼被称为“1001个教堂之城”,位于多条贸易通路上,有许多宗教建筑、宫殿和防御工事,其中的一些曾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艺术性。 在鼎盛时期,阿尼拥有10-20万居民,地位相当于于同期的君士坦丁堡、巴格达和开罗。 Ghafadaryan, Karo.

新!!: 巴格达和阿尼 (土耳其) · 查看更多 »

阿尔伯特·大卫·沙逊

阿尔伯特·大卫·沙逊(Sir Albert Abdullah David Sassoon, 1st Baronet,),是英属印度商人和慈善家,出生于巴格达。其家族在1490年代从西班牙被驱逐,自16世纪初定居在巴格达。他出生时名为Abdullah,后来改名为阿尔伯特。 他的父亲大卫·沙逊是巴格达富商,巴格达行政长官Ahmet Pasha的首席财政官,后来因牵连进一场贪污丑闻,而从巴格达逃到伊朗的布什尔,并在1832年定居在孟买,在那里建立了庞大的银行和商业机构。他的商业头脑,使他成为孟买最富裕的人之一。 阿尔伯特·大卫·沙逊在印度接受教育,在他父亲去世后接管了公司。他是孟买城市的主要捐助者,其中有1875年完成的沙逊码头,和美观的 Elphinstone 中学。1867年,沙逊获得印度之星勋章(C.S.I.),1872年获得巴思勋章。1873年他访问英格兰,此后不久他定居在英格兰,1890年被封为从男爵。 1896年,他在布莱顿去世。 他的儿子是爱德华·阿尔伯特·沙逊爵士(1856年6月20日–1912年5月24日)。.

新!!: 巴格达和阿尔伯特·大卫·沙逊 · 查看更多 »

阿尔马农环形山

阿尔马农环形山(拉丁语:"Almanon")是位于月球正面赤道南部山区中的一座古老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第七任哈里发,曾于829年创建了巴格达天文台的"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马蒙·本·哈伦"(أبو عباس عبد الله المأمون بن هارون بن محمد بن عبد الله)的拉丁化名(公元786年—公元833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采纳。.

新!!: 巴格达和阿尔马农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阿尔贝拉

埃尔比勒(Erbil或Arbil),是伊拉克北部的一座大型城市,為伊拉克庫爾德斯坦首府,其位置在摩蘇爾以东约80公里。根據2013年的統計,該城人口約150萬人。.

新!!: 巴格达和阿尔贝拉 · 查看更多 »

阿布·加法尔·阿卜杜拉·曼苏尔·本·穆罕默德

曼蘇爾(أبو جعفر عبدالله بن محمد المنصور )萨法赫胞弟,伊斯蘭教第二十代哈里發,阿拔斯王朝第二代哈里發。奠定阿拔斯王朝的制度。曼蘇爾建造巍峨壯麗的圓形皇城「平安之都」於巴格達,整頓宮廷的制度與儀式。哈里發的絕對權威亦已確立,宰相為最高的行政長官,以呼罗珊的常備軍為主力,成為哈里發實行其專制政治的有力手段。.

新!!: 巴格达和阿布·加法尔·阿卜杜拉·曼苏尔·本·穆罕默德 · 查看更多 »

阿布·努瓦斯

阿布·努瓦斯(ابونواس;ابونواس;拉丁化:Garzanti,756年-814年a )是阿拉伯詩人。 生于波斯阿瓦士,在巴士拉长大,有波斯和阿拉伯血統。幼时曾随香料商学艺,但志在诗文。后在巴士拉和库法求学,先后师从诗人瓦利卜·伊本·侯巴卜和海莱夫·艾哈迈尔。他研读过《古兰经》、圣训,通晓阿拉伯文法、修辞、诗律。初到巴格达阿拔斯王朝王宫时,与某些大臣多有牵连,在政局发生突变时潜往埃及避难。30岁时辗转返回巴格达,撰写颂诗多篇,博得哈伦·拉希德和艾敏两位哈里发的赏识,成为宫廷诗人。长于作饮酒歌,有“酒诗人”之称。思想豁朗,性格豪放,主张充分享受现实人生的欢乐,反对宗教禁欲和苦行。阿布·努瓦斯也寫了一些給年輕男子的情詩 。 诗作题材广泛,除歌颂阿拔斯朝廷和劝善的诗篇外,尤以赞美青春、美酒、爱情的抒情诗和描写宫殿、花园的写景诗以及调侃权贵、嘲弄群小的讽刺诗最为著名。语法严谨,辞藻优美,热情奔放,富于想象,诙谐生动,突破了传统诗歌的题材和形式,为阿拉伯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对当时和后世的诗人影响很大。阿拉伯文学评论界认为他是阿拉伯文学黄金时代最伟大的新派诗人。遗留的诗篇经10世纪文学家搜集整理,传世的有12000多句 。《一千零一夜》中记载了许多他和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幽默有趣的故事。.

新!!: 巴格达和阿布·努瓦斯 · 查看更多 »

阿布·塔马姆

哈比卜·本·奥斯·本·哈里斯·塔伊(حبيب بن أوس بن الحارث الطائي,),以阿布·塔马姆(阿拉伯语:)之名闻名于世,是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的叙利亚诗人,原为基督徒,后为逊尼派穆斯林。.

新!!: 巴格达和阿布·塔马姆 · 查看更多 »

阿布·尼達爾

阿布·尼達爾(أبو نضال,),本名為薩布里·哈里勒·阿爾班納 (Sabri Khalil al-Banna),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法塔赫革命委员会派系(Fatah – The Revolutionary Council.;)的一個知名巴勒斯坦好战分子分派阿布・尼达尔组织 (ANO)的創建者。出生於巴勒斯坦,1960年代開始以殘酷手段執行暗殺、爆破與劫機,它的力量於1970年代和1980年代達至高峰,广泛被认为是巴勒斯坦 最冷酷的武装组织,長期被視為恐怖主義者 。 1970年代末期,他執意的武力暗殺手段讓他與巴解分道揚鑣,並在之後陸續策劃死亡達數百人以上的劫機與暗殺,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發生於1985年12月的羅馬與維也納機場劫機事件。之後,他就受到西方世界的通緝,2002年,流亡的他遭槍擊逝世於伊拉克巴格達。 西方媒體多認為阿布·尼達爾的行動並非為巴勒斯坦人的自發行動,而是純粹是為本身利益。BBC知名新聞評論家哈迪稱他為「最終都只是一個唯利是圖的殺手」。.

新!!: 巴格达和阿布·尼達爾 · 查看更多 »

阿布·哈尼法

努尔曼·本·萨比特·本·祖塔·本·麦尔祖巴(نعمان بن ثابت بن زوطا بن مرزبان,Nuʿmān ibn Thābit ibn Zuṭā ibn Marzubān),通称伊玛目·艾布·哈尼法(إمام أبو حنيفة,Abū Ḥanīfah),(),逊尼派伊斯兰教法学哈乃斐派创始人。祖籍波斯,生于库法,卒于巴格达。在先知穆罕默德的朋友四大索哈白后,他们的一代被称为追随者(التابعون,Tabi‘un),是四大伊玛目之一(哈乃斐、马力克、沙费尔和罕伯里)。 Category:伊玛目 Category:哈乃斐派 Category:伊斯兰教法学家 Category:逊尼派穆斯林.

新!!: 巴格达和阿布·哈尼法 · 查看更多 »

阿布·哈尼法清真寺

阿布·哈尼法清真寺(مسجد أبو حنيفة, masjid abū ḥanīfah 或 مسجد أبي حنيفة, masjid abī ḥanīfah)是伊拉克巴格达最大的逊尼派清真寺之一。 该寺围绕伊斯兰教法学哈乃斐派创始人、大伊玛目阿布·哈尼法墓而建,坐落在逊尼派占优势的Adhamiyah区。.

新!!: 巴格达和阿布·哈尼法清真寺 · 查看更多 »

阿布·穆萨布·扎卡维

阿布·穆萨布·扎卡维(أبومصعب الزرقاوي;)生于约旦,伊斯兰激进份子,激进的伊斯兰游击组织网络统一圣战组织领导人。扎卡维被西方国家认定为国际恐怖份子,2004年6月16日被美国列为与拉登同等危险的人物,美国将对其的悬赏金额从1,000万美元增加到2,500万美元,成為伊拉克的頭號通緝犯。2006年6月7日於巴格達附近被美军空袭炸死,继任为埃及人穆哈吉尔。.

新!!: 巴格达和阿布·穆萨布·扎卡维 · 查看更多 »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马蒙·本·哈伦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马蒙·本·哈伦·本·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阿拉伯语:,拉丁化:Abū ‘Abbās ‘Abd-Allah al-Ma’mūn bn Hārūn bn Muḥammad bn ‘Abd-Allah,786年9月14日-833年8月9日),一般简称马蒙(或译麦蒙、迈蒙等,阿拉伯语:,拉丁化:Al-Ma’mūn),伊斯蘭教第二十五代哈里發,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第七代哈里发(813年-833年在位),哈伦·拉希德的次子,阿明之弟,与其父哈伦并称为阿拔斯王朝最著名的两位哈里发。他在位时主要的贡献是对文化和艺术的赞助,并开展了阿拉伯和世界历史上著名的“百年翻译运动”,从而使阿拔斯文化和整个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进入了鼎盛时期。.

新!!: 巴格达和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马蒙·本·哈伦 · 查看更多 »

阿布杜勒·伊拉

阿布杜勒·伊拉(Abd al Ilah,),統治伊拉克的哈希姆家族成員之一,1932年起,哈希姆王朝於伊拉克興起後,他亦為該國領導階層。1953年起擔任伊拉克的皇儲,於1958年的國內流血革命中,遭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殺害。 Category:伊拉克人 Category:20世纪男性.

新!!: 巴格达和阿布杜勒·伊拉 · 查看更多 »

阿什肯納茲猶太人

阿什肯納茲猶太人(אשכנזים),指的是源於中世纪德国莱茵兰一带的猶太人後裔(阿什肯納茲在近代指德國)。其中很多人自10世紀至19世紀期間,向東歐遷移。从中世纪到20二十世纪中叶,他們普遍採用意第緒語或者斯拉夫语言作為通用語。其文化和宗教习俗受到周边其他国家的影响。 在11世纪,阿什肯納茲猶太人仅占全世界犹太人的3%,然而到1931年他们占有历史最高纪录的92%,现在占世界犹太人的80%。在欧洲有久远历史的犹太群体,除了地中海一带的,大多数属于阿什肯纳兹。最近两个世纪来从欧洲外迁,特别是移民美国的的犹太人相当一部分来自东欧的阿什肯纳兹犹太人。.

新!!: 巴格达和阿什肯納茲猶太人 · 查看更多 »

阿爾米斯

阿爾米斯(),是九世纪末至十世纪初伏爾加保加利亞第一位穆斯林統治者(埃米爾)。 阿爾米斯是一個保加爾公國統治者的兒子,最初伏爾加保加利亞是可薩汗國屬國,他為所有保加爾人部落和公國的獨立和統一鬥爭,為了擺脱可薩人统治他派使者出使巴格達。922年,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穆克台迪爾派出的使者伊本·法德蘭出現在保加爾市(也同時接受伊斯蘭教,阿爾米斯改教名賈法爾·本·阿卜杜拉)。 阿爾米斯在位時,伏爾加保加利亞發展至一個團結,強大和獨立的狀態。伊本·法德蘭提到他是薩卡里巴的王。 Category:突厥古代人物 Category:俄罗斯君主 Category:俄罗斯君主儿子 Category:埃米尔 Category:改信伊斯蘭教者.

新!!: 巴格达和阿爾米斯 · 查看更多 »

阿爾斯通

阿尔斯通公司(Alstom)又译为亞斯通或亞世通,是一家大型的法国公司,总部位于法国巴黎附近,其主要业务为电力及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例如TGV和欧洲之星)。.

新!!: 巴格达和阿爾斯通 · 查看更多 »

阿音札鲁特战役

阿音札鲁特战役(Battle of Ain Jalut, معركة عين جالوت),亦作艾因札鲁特战役,是1260年9月3日在巴勒斯坦北部进行的一场战役,对战双方是穆斯林的埃及马木留克王朝和蒙古帝国军队,该战役以埃及军队全胜而告终,这也宣布蒙古帝国未能进一步向西侵略到非洲。 不過,马木留克王朝在這場戰爭中勝利的真正原因是1259年7月27日蒙哥大汗的去世,導致負責西征的旭烈兀率領蒙古軍主力回師爭奪汗位,而留下为数不多的蒙古軍在數量上遠遠少於原先用於攻打西亞地區的軍隊,結果戰敗於马木留克王朝。 旭烈兀於1262年回到伊兒汗國後,並沒有率領其主力對马木留克王朝進行報復,這是因為他與金帳汗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別兒哥汗對1258年掠奪巴格達一事結仇,結果導致伊兒汗國和金帳汗國兩汗國之間的激烈戰爭,使他再也沒有精力去顧及马木留克王朝。 马木留克蘇丹忽秃思的手下拜巴爾表現出色,但他向蘇丹請求以阿勒頗為封地,得不到,在回埃及途中殺死他,自立為第四代蘇丹。.

新!!: 巴格达和阿音札鲁特战役 · 查看更多 »

阿联酋航空航点

阿联酋航空在枢纽机场迪拜设有客运航班飞往全球六大洲超过100个目的地。尤其在南亚及东南亚地区,阿联酋航空有雄厚的航线网络,由该地区连接迪拜再通往其它国际目的地的市场份额上,阿联酋航空占得比其它任何中东航空公司都多。阿联酋航空通达机场最多的国家是印度、美国和英国,分别拥有10个、9个和6个航点。 货运航点请参看阿联酋货运航空。.

新!!: 巴格达和阿联酋航空航点 · 查看更多 »

阿馬西亞和約

阿馬西亞和約(波斯語:پیمان آماسیه、英語:Peace of Amasya)是在1555年5月29日由波斯薩非王朝沙阿塔赫瑪斯普一世與奧斯曼帝國蘇萊曼一世於阿馬西亞簽訂的一條和約,和約令1532年至1555年的奧斯曼-薩非戰爭告一段落。 和約訂明了波斯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的邊界,兩國在此後二十年內一直相安無事。根據和約,兩國分治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奧斯曼帝國獲得包括巴格達在內的伊拉克大部分地區,取得前往波斯灣的通道。波斯則保有舊都大不里士及戰前的西北邊境。兩國邊界始自劃分東西格魯吉亞的蘇拉姆山脈,通過亞美尼亞及札格羅斯山脈西麓直達波斯灣。奧斯曼人容許波斯朝聖者前往聖城麥加和麥地那以及伊拉克的什葉派聖地。.

新!!: 巴格达和阿馬西亞和約 · 查看更多 »

阿迪勒·阿卜杜勒-迈赫迪

阿迪勒·阿卜杜勒-迈赫迪(Adil (Adel) Abdul-Mahdi,),伊拉克什叶派教徒、政治家、经济学者,现任两名伊拉克副总统之一,前过渡政府财政部长。.

新!!: 巴格达和阿迪勒·阿卜杜勒-迈赫迪 · 查看更多 »

阿薩姆邦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是阿薩姆邦其中一種主要宗教,穆斯林佔全邦人口34%。伊斯蘭教在13世紀時引入,而當地的孟加拉語穆斯林則是英國殖民時代來到。.

新!!: 巴格达和阿薩姆邦伊斯蘭教 · 查看更多 »

阿里·哈桑·马吉德

阿里·哈桑·马吉德(阿拉伯语: ;)生于提克里特,是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的表弟,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执政时代的国防部长和军队指挥官,因酷爱使用化学武器而得绰号“化学阿里”(علي الكيماوي)。曾參與過兩伊戰爭及2003年的美伊戰爭。他因涉嫌在1988年伊拉克政府军对北方库尔德人武装发动的代号为安法尔行动的清剿行动中,多次命令军队使用化学武器并造成惨重的平民伤亡。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被捕,因反人類罪、戰爭罪等四次被判處死刑後,於2010年被處決。.

新!!: 巴格达和阿里·哈桑·马吉德 · 查看更多 »

阿里·阿德南

阿里·阿德南(Ali Adnan Kadhim Nassir Al-Tameemi,)出生于伊拉克巴格达,目前效力于土耳其的恰伊库尔·里泽体育俱乐部,身高1米88,司职左后卫,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强大的远程射击能力,并能够快速通过对方半场。其技术特点擅长高速强行突破对手及处理任意球,而且惯用脚亦是左脚,与来自英国威尔士的格瑞斯·贝尔,以及爱尔兰的伊安·哈特,足球风格非常相近。2013年获亚足联最佳青年球员奖。.

新!!: 巴格达和阿里·阿德南 · 查看更多 »

阿斯卡里清真寺

阿斯卡里清真寺或阿里·哈迪清真寺、金顶清真寺,全称为伊玛目阿里·哈迪与哈桑·阿斯卡里圣陵(),地处于距伊拉克首都巴格達125 公里外的萨迈拉,是一处伊斯兰教什叶派聖地。它於公元944年年修造,是什叶派最重要的清真寺之一。其著名的金顶及两座宣礼塔先后在2006年2月及2007年6月的袭击中被毁。 该寺因埋葬着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派第十任伊玛目阿里·哈迪及其子,第十一任伊玛目哈桑·阿斯卡里(被称为“两位阿斯卡里”)而得名,附近有纪念该派最后一任(第十二任)伊玛目穆罕默德·马赫迪·蒙塔扎尔的圣殿。阿里·哈迪的姐妹暨妻子、哈桑·阿斯卡里之母哈基玛可敦,也被埋葬在该清真寺中。 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在2006年的那次炸弹袭击中,“阿斯卡里清真寺是仅次于纳杰夫和卡尔巴拉的伊斯兰教什叶派圣地,在萨迈拉的逊尼派穆斯林中也享有崇高地位。”.

新!!: 巴格达和阿斯卡里清真寺 · 查看更多 »

阿拔斯王朝

阿拔斯王朝(العبّاسيّون)是哈里發帝國的一個王朝,也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于750年取代倭馬亞王朝,定都巴格達,直至1258年被旭烈兀西征所滅。阿拔斯王室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卜的後裔。在该王朝统治时期,中世纪的伊斯兰教世界达到了极盛,在哈倫·拉希德和马蒙統治時期更達到了頂峰。古代中国(新旧唐书)史籍稱之為黑衣大食 。.

新!!: 巴格达和阿拔斯王朝 · 查看更多 »

阿拉丁

阿拉丁(علاء الدين;羅馬化:),意為「信仰的尊貴」。阿拉丁是中古阿拉伯的一則故事,也稱為阿拉丁與神燈,出自《一千零一夜》,不過有許多故事細節,實際上是來自法國學者安托萬·加朗的加編(見阿拉丁的故事來源與背景)。.

新!!: 巴格达和阿拉丁 · 查看更多 »

阿拉乌丁·摩诃末

阿拉丁·摩訶末(علاءالدين محمد,ʿAlā al-Dīn Muḥammad;),或譯為摩訶莫,摩訶墨。是花剌子模沙阿,也是图儿干合敦和前任沙阿拉乌丁·帖乞失的兒子。 1200年,阿拉乌丁·摩诃末即位,仍向西遼稱臣。他的第一次戰爭是與阿富汗的古爾王朝開戰。第一仗在阿姆河畔,古尔王朝前往攻击花剌子模,摩诃末在西遼幫助下打退古爾人。在1206年,他殺了西遼的使節因什。1210年,乃蠻太子屈出律逃亡西遼,對花剌子模進行策反:如摩诃末蘇丹的軍隊首先進入西遼首都,直到阿力麻里,和田,喀什噶爾归花剌子模帝国。如屈出律先入首都,則錫爾河畔的費納喀特以东归屈出律。後來花剌子模與西可汗王朝聯攻西遼。 花剌子模於1210年在西遼國西部城池塔拉斯打敗西遼將軍塔陽古,花剌子模帝国至此占领了原西遼國西部,包括原西可汗王朝河中領土,這是因為後來撒馬爾罕的奧斯曼·伊本·易卜拉欣殺了花剌子模人,重新臣服西遼,花剌子模的摩诃末報復。1217年,因查出阿拔斯王朝的巴格达哈里發有意與西遼夾擊花剌子模,摩诃末因此召開教長大會,要求另立哈里發,並向报达(巴格達)的哈里发发动战争,军队到达阿撒答巴忒,兵马冻死多半。摩诃末的母亲图儿干合敦是康里人,乘摩诃末远征之机,依仗康里将领,别居乌龙格赤(今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另立朝廷,干预国政,遂造成母子不和,其实此时的花剌子模帝国实质已处于极度分裂的亡国灭种的危险之中。所以,花剌子模国虽拥兵四十万,但其战斗力十分松散,在1219年底至1221年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彻底屠杀和摧毁。 另一方面(1217年),蒙古成吉思汗向花剌子模派出一支450人的穆斯林和平商隊,被訛答剌城守將海兒汗亦納勒術误指為間諜,報告摩诃末;摩诃末命亦納勒術拘留商人,但是亦納勒術自作主張殺了商人。後來成吉思汗派巴合剌為首的三人使團,要求賠償。因為亦納勒術是图儿干合敦的侄兒,他也沒及時制止。因此他殺了正使,燒了二位副使的鬍鬚。1219年正式開戰。摩诃末把他的军队分散在锡尔河一线与中亚河中地区的各设防地区之间。结果,尽管花剌子模军在总人数上佔优势,但是,他们在每一单独点上的人数比成吉思汗大军的少。他沒有接受兒子札蘭丁的建議,在阿姆河佈防,因為他害怕康里人一旦戰敗會降蒙古。 他後來逃出撒馬爾罕,八天後失守,大將塔孩汗、巴力失馬思汗、八剌汗、撒兒昔黑汗戰死,只剩下阿勒巴兒汗逃回乌龙格赤。成吉思汗發現蘇丹已經逃跑,命哲別、速不台追捕。他先逃亡巴爾赫,再前往呼羅珊的内沙布尔,逃入里海西岸額別思寬港(Atiskun)的一個名為額別思寬島(或譯為阿必思昆島,已陸沉)的小島上,不久死於島上,由札蘭丁繼位。.

新!!: 巴格达和阿拉乌丁·摩诃末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伊拉克地区

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伊拉克地区(حزب البعث العربي الاشتراكي في العراق Hizb Al-Baath Al-'Arabi Al-Ishtiraki fi Al-'Iraq)是伊拉克的一个政党,现被伊拉克政府列为非法政党。其前身是复兴党在伊拉克的分支机构,由于1951年组建。1963年,复兴社会党曾在伊拉克短暂夺取政权。1966年,复兴党分裂为伊拉克复兴社会党和叙利亚复兴社会党两个互相敌对的党派。 1968年,伊拉克复兴社会党重新夺取政权。1979年,萨达姆上台之后,实行独裁统治,直到萨达姆政权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被以美国为首的联军推翻为止。此后,伊拉克复兴社会党被列为非法政党。2006年12月,萨达姆被处决之后,伊扎特·易卜拉欣·杜里继任伊拉克复兴社会党书记,成为该党的领导人。.

新!!: 巴格达和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伊拉克地区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الامبراطورية العربية,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伊斯兰教穆斯林哈里發帝國(本意為「哈里發的領地」)。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如《经行记》、《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等,均称之为大食帝國(波斯语Tazi或Taziks的译音),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在拉丁文中意指「东方人的帝国」)。帝国存在了600多年,主要有神权共和时期和伍麥葉王朝、阿拔斯王朝两个世袭王朝。帝国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达裡海,南接阿拉伯海,是继阿契美尼德王朝、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阿拉伯帝国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的历史上對科技及醫學的發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新!!: 巴格达和阿拉伯帝国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之春

阿拉伯之春(الثورات العربية;Arab Spring)是西方主流媒体所称的阿拉伯世界的一次革命浪潮。自2010年12月突尼西亞一些城镇爆发民主运动以来,阿拉伯世界一些国家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推翻本国的专制政体的行动,并乐观地把“一个新中东即将诞生”预见为这个运动的前景,认为这个“阿拉伯之春”属于“谙熟互联网、要求和世界其它大部分地区一样享有基本民主权利的年轻一代”。然而各穆斯林國家的命運並不相同,使得這場波及多國的民主化運動蒙上陰影。截至2016年7月,只有突尼西亞成為阿拉伯之春中,唯一能实现民主轉型的國家。除了極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趁亂局崛起,控制大片區域外,其他多個國家均陷入長期動亂和戰爭中,已經引發了歐洲移民危機,稱為阿拉伯之冬。.

新!!: 巴格达和阿拉伯之春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式花紋

阿拉伯式花紋是一種繁複而华丽的裝飾,具体表现手段为幾何圖形在一个平面内的反复运用。其幾何圖案取材自動植物的形像,手法可形成对称连续和无限延伸的平面装饰特色。此種藝術是伊斯蘭藝術的重要元素,常見於清真寺的牆壁上。幾何圖形的構成方式必須以伊斯蘭教的世界觀為基礎。對穆斯林來說,無數的幾何圖形組合起來代表在可見的物質世界之外還存在著無限的存在。事實上,無數個幾何圖形即象徵真主無限的、充塞寰宇的創造屬性。因此,阿拉伯式花紋的藝術家認為基督教藝術的聖像所代表的精神意義是有侷限的。.

新!!: 巴格达和阿拉伯式花紋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国家联盟

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拉伯联盟或阿盟;جامعة الدول العربية)成立於1945年,是阿拉伯国家组成的地区性国际政治组织,成員國皆位於亞洲或非洲,宗旨是加强成员国间的协作,共同维护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广泛开展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合作。现有成员国22个。总部原设开罗,由于埃及与以色列签订和约,1979年3月31日,阿拉伯国家外交和经济部长会议决定,将阿盟总部迁往突尼斯。1990年10月31日,阿盟总部迁回开罗,现任秘书长是来自埃及的艾哈邁德·阿布·蓋特。.

新!!: 巴格达和阿拉伯国家联盟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球會錦標賽

阿拉伯球會錦標賽(Arab Club Championship、ﻛﺄﺱ ﺍﻟﻌﺎﻟﻢ ﺍﻟﻌﺮﺑﻲ ﻟﻸﻧﺪﻳﺔ‎)是阿拉伯地區的一項每年舉辦的地區性足球球會錦標賽,由阿拉伯足球協會聯會舉辦,前身為「阿拉伯聯賽冠軍盃」及「阿拉伯球會冠軍盃」,1982年開始舉辦首屆賽事。 來自伊拉克的艾拉舒特是贏得 UAFA 盃最多次的球會,曾經 3 次奪冠。而沙特阿拉伯則是贏得錦標最多次的國家,其國內球會曾 8 次奪冠。 本項錦標賽曾作出多次改名:於1982年成立初時稱為「阿拉伯球會冠軍盃」(Arab Club Champions Cup);於2001年與阿拉伯盃賽冠軍盃合併,並改名為「法赫德國王錦標賽」(Prince Faisal bin Fahd Tournament for Arab Clubs);到了2003年至2009年期間,再次更名為「阿拉伯聯賽冠軍盃」(Arab Champions League);於2012年改名為「阿拉伯足協球會盃」(UAFA Club Cup);直到2016年;賽事名稱再轉為現時的「阿拉伯球會錦標賽」(Arab Club Championship)。.

新!!: 巴格达和阿拉伯球會錦標賽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聯盟大城市列表

以下是阿拉伯國家聯盟的最大城市︰.

新!!: 巴格达和阿拉伯聯盟大城市列表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联邦

阿拉伯联邦,又称伊约联邦,是由伊拉克和约旦于1958年组成的一个短命的国家,尽管其名称所暗示的是联邦制,但它实际上是一个邦联。 联邦成立于1958年2月14日,当时的伊拉克国王费萨尔二世和他的堂弟,约旦国王侯赛因一世,试图统一他们的两个哈希姆王国,作为对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成立的回应。阿拉伯联邦只持续了六个月,在1958年8月2日正式解散,原因是伊拉克国王费萨尔在7月14日的一场军事政变被废黜。.

新!!: 巴格达和阿拉伯联邦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語變體

阿拉伯語變體(語言或方言)主要存在於六種不同區域,包括半島阿拉伯語、美索不達米亞阿拉伯語、黎凡特阿拉伯語、埃及阿拉伯語、馬格里布阿拉伯語和蘇丹阿拉伯語。阿拉伯語本身是源自阿拉伯半島的一種閃米特語族的語言。各變體間的最大差別是不同地區的口語。例如,。若細分,各國家、以至於各城市、各村莊都有不同的變體。 另一重要的差別是口語與書面語的區別。口語用於幾乎所有日常對話,而書面語用於書面及經準備的講話。阿拉伯人的母語是當地流行的口語,而書面語則在學校學習。書面語本身也分為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和古典阿拉伯語,後者是前者的基礎,而阿拉伯人通常不將兩者區分開來。 更詳細地說,遊牧民族與定居民族間,鄉村與城市間,屬於不同族群、宗教信仰、社會地位、性別、年齡的人之間,所講的阿拉伯語變體都有所不同;當然這些不同不是絕對的。講阿拉伯語的人經常能根據講話的內容及對象選擇不同的說話方式。例如,遇到不同地區的人時,想證明自己的教育程度時,或者更注重口語時。這在全球化的時代特別明顯。.

新!!: 巴格达和阿拉伯語變體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航空

蘇格蘭航空(Air Scotland)是一家總部設在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以希臘航空名義營辦英國往地中海地區航線,公司是在希臘註冊及由希臘發出營運執照。由於蘇格蘭航空早在2005年停止營運,因此2006年12月希臘民航局取消了蘇格蘭航空的牌照。.

新!!: 巴格达和蘇格蘭航空 · 查看更多 »

阅兵

阅兵,是指对武装部隊进行检阅的仪式。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用以庆祝、致敬,同时展现本国的軍事建设成就,并可壮观瞻,提振军威,鼓舞士气。.

新!!: 巴格达和阅兵 · 查看更多 »

薩哈·哈帝

--女爵士,DBE(Dame Zaha Mohammad Hadid;زها حديد,),--,生於伊拉克巴格達,伊拉克裔英國建築師,後來定居英國,於2004年成為首位獲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性建築師。她於2010年和2011年獲得英國建築的最高榮譽-史特靈獎(Stirling Prize)。2012年,由於她在建築上的成就,她被伊莉莎白二世授予女爵士的爵位。2015年,她成為第一位且唯一位從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獲得皇家金質獎章(Royal Gold Medal)的女性。以上的成就使得她在國際建築界享負盛名。 她被倫敦衛報稱為「曲線女王(Queen of the curve)」。而紐約時報也讚揚她,"解放了建築幾何學,並賦予它一種全新的表現形式。" 她的主要作品包含2012年倫敦奧運的倫敦水上運動中心,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伊萊和伊迪特·布羅德美術館和中國廣州大劇院。部分的建築作品在她過世時完成,包含2017年全英音樂獎的雕像;而有些作品在她去世時仍在修建,包含位於卡達的沃克拉體育場(Al Wakrah Stadium),2022年世界盃足球賽的會場。.

新!!: 巴格达和薩哈·哈帝 · 查看更多 »

薩非 (波斯)

薩非(شاه صفی,),伊朗薩非王朝的沙阿(1629年—1642年在位)。在他統治時期,薩非王朝開始衰落。薩非為阿拔斯一世的長子Mohammed Baqir Mirza的兒子。 阿拔斯一世有三位長大成人的兒子,長子成為皇儲,後因流言蜚語,阿拔斯一世捕風捉影,認定長子準備取而代之。1615年,阿拔斯一世命人於拉什特的土耳其浴中將皇儲殺死。阿拔斯一世即時感到後悔,但是仍然是多疑。終於,阿拔斯一世於1621年及1627年分別殺死與刺盲他的次子及幼子。當1629年阿拔斯一世病逝前,他立了身為孫兒的薩非為繼承人。 薩非為人殘暴而內斂,有人說因為他的父親的被阿拔斯一世派人謀殺,所以他極之厭惡他的祖父。 薩非於1629年1月28日即位,當時年僅十八歲。他無情地淘汰任何一個能威脅他權力的人,幾乎處決所有的薩非王室的王子,以及功績顯赫的朝臣和將軍。他甚少留意政事,又無文化或學術興趣,甚至有閱讀和書寫的困難。他長期酗酒及吸食鴉片,但是意外地與他的祖父一樣憎惡煙草,甚至以熔化的鉛澆在那些在公共場合被發現吸煙的人嘴中。 奧斯曼帝國的穆拉德四世看見薩非的昏庸無能,於1630年及1634年,入侵伊朗西部,並於1638年重奪巴格達。1639年,奧斯曼帝國及薩非王朝簽署和約,雙方從始再沒有戰爭,而巴格達自始在奧斯曼帝國的版圖下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另外烏茲別克人及土庫曼人皆曾騷擾伊朗東面邊境,而印度莫臥兒帝國的沙賈汗更於1638年奪取坎大哈。 薩非於1642年5月12日逝世。由他的兒子阿拔斯二世繼位。 Category:萨非王朝君主.

新!!: 巴格达和薩非 (波斯) · 查看更多 »

薩邁拉

薩邁拉 (سامراء)是伊拉克薩拉赫丁省的一座城市,位於首都巴格達西北125公里、底格里斯河東岸。2003年估計人口為348,700。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萨迈拉古城列为世界遗产。.

新!!: 巴格达和薩邁拉 · 查看更多 »

薩邁拉大清真寺

薩邁拉大清真寺位於伊拉克薩邁拉,由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穆塔瓦基勒於848年命人興建,於852年完成。穆塔瓦基勒於847年至861年統治薩邁拉。 薩邁拉大清真寺的螺旋形宣禮塔每年都吸引大量遊客,而它也是印在於伊拉克250第納爾紙幣上的建築物。.

新!!: 巴格达和薩邁拉大清真寺 · 查看更多 »

薩曼王朝

薩曼王朝或薩曼帝國(波斯語:سامانیان、Sāmāniyān;英語:Samanids,875年-999年)是一個由波斯人建立的曾经统治着中亚和大伊朗的王朝。王朝的名稱是源自創立人薩曼·胡達(Saman Khuda),他原本是拜火教神權階級的貴族,後來皈依伊斯兰教遜尼派。在薩珊王朝因阿拉伯人入侵而衰亡後,薩曼王朝便作為原生王朝統治中亞和大伊朗。.

新!!: 巴格达和薩曼王朝 · 查看更多 »

開放街圖

开放街道地图(OpenStreetMap,缩写为OSM)是一個建構自由內容之網上地圖協作計劃,目標是創造一個內容自由且能讓所有人編輯的世界地圖,並且讓一般便宜的行動裝置有方便的導航方案。 OSM計畫由英國人史蒂夫·克斯特(Steve Coast)創立,概念啟發自維基百科網站,以及英國與其他地區私有地圖資料佔盡優勢的状况。OSM已有超過两百萬名註冊用戶。一如維基百科等網站,OSM網站地圖頁有「編輯」按鈕,亦有记录修訂歷史。經註冊的用戶可上載GPS路徑,及可編輯地圖的向量數據,包括使用OSM網站的編輯器或其他自由地理信息系统軟件,如JOSM。 OSM的地圖由用戶根據手持GPS裝置、航空攝影照片、衛星影像、其他自由內容以至單靠用户由於對有關區域的熟悉而具有的本地知識繪製。地圖的向量數據以方式授權。OSM網站由英國非營利組織OpenStreetMap基金會贊助維運。.

新!!: 巴格达和開放街圖 · 查看更多 »

闾丘露薇

闾丘露薇(),香港电视记者,曾服务于凤凰卫视,担任凤凰卫视全球新闻总监。曾因2003年在伊拉克战争时作为在巴格达地区唯一的华人女记者进行现场报道,而深得中国大陆观众关注,被誉为“战地女记者”。2015年,闾丘露薇宣布从凤凰卫视离职,8月起在宾州州立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攻读博士,2018年5月畢業。2018年8月將回到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擔任助理教授。.

新!!: 巴格达和闾丘露薇 · 查看更多 »

鑽石行動

鑽石行動是一項由以色列情報特務局(俗稱摩薩德)策劃及執行的間諜行動,目標是成功偷取蘇聯當時最新款的米格-21戰鬥機。此行動於1966年8月16日完成,由一名伊拉克飛官駕駛他的米格-21降落在以色列的空軍基地。.

新!!: 巴格达和鑽石行動 · 查看更多 »

蒋晓峰

蒋晓峰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毕业于北京大学,曾是新华社记者,后加盟凤凰卫视,为著名的战地记者之一。他也是凤凰卫视的节目主持人。.

新!!: 巴格达和蒋晓峰 · 查看更多 »

蒙古帝国

蒙古帝國(1206-1368),正式國號為大蒙古国,是一个横跨欧亚兩洲的全球帝國,也是歷史上鄰接版圖最遼闊的國家。蒙古人武力興盛的時期曾發動三次蒙古西征,在1259年蒙哥汗在位时期,疆域一度达到鼎盛,約2400萬平方公里,但是一年後由於蒙哥汗去世所引發的內戰,導致帝國開始分裂瓦解,蒙古人對於歐亞大陸的影響力也逐漸式微。 蒙古帝國由蒙古人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在斡难河边建立,國號“大蒙古國”。據《蒙古秘史》,其創始於斡难河河源,通常認為創建時間約為鐵木真征服蒙古高原各部落(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兀王国)、始有「成吉思汗」之稱號時的1206年。蒙古帝國建立後屢次對外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開始征伐西夏、金朝、西遼、花剌子模等國,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占领包括蒙古高原、中國西北、西南、東北、華北、中亞、西亞以及東歐在內的廣大地域。 成吉思汗領導的第一次西征(1219-1221/1223)滅西遼、花剌子模、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并越過高加索山擊破钦察人各部。 第二次西征(1236-1242)於窩闊台汗在位時期發動、以拔都為主帥,先後征服伏尔加保加利亚、保加利亚人的卡马突厥国,進而滅亡位於东欧平原的基輔羅斯,而後擊潰波蘭王国和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大敗匈牙利王国、保加利亞第二帝国,前锋遠達当时意大利的威尼斯共和国的达尔马提亚,原南斯拉夫地区的拉什卡。 第三次西征(1256-1260)於蒙哥汗在位時期、主帥為旭烈兀,滅亡了木剌夷(暗杀组织)、阿拔斯王朝,以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蒙古军短时间占领叙利亚,后被新兴的马木路克王朝驱逐)。蒙古帝国在三次的西征中共侵吞40多個國家。 然而,蒙古汗國在1260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争位战后走向分裂。尽管忽必烈于1264年击败阿里不哥,其所主張的對於“蒙古大汗”之位的繼承權並沒有獲得四大汗國的一致承認;原屬大蒙古國的朮赤後王封地、察合臺後王封地、窩闊臺後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事實上的獨立地位,被稱為四大汗国;其他一些蒙古帝國時期建立的小型汗國多依附于四大汗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自稱“蒙古大汗”。1279年大元灭南宋。自此元朝控制領地包括今中國大部地區和蒙古高原。实际处于独立地位的蒙古四大汗国(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與元朝之间互不统属,战争不断,直到元成宗時期才終於獲承認元朝皇帝為蒙古大汗、據宗主地位,之後四大汗国的疆土又陆续经历演变。最後一位元朝皇帝元惠宗被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於1368年驱逐出中原,其政權存在於蒙古高原地區,史稱北元。北元亡于1388年或1402年,由韃靼部和瓦剌部的首領先後繼承“蒙古大汗”稱號,但是其統治範圍沒有再超出過蒙古高原;其後明朝长期和察合台汗国和欽察汗国及其他的小汗國同時並存,直到17世紀蒙古人建立的主要汗國均致滅亡。最後一任蒙古大汗察哈爾部林丹汗被後金皇太極擊敗,其子额哲后來歸降皇太極,漠南蒙古諸部于1636年3月聚瀋陽,承認皇太極為大汗、統轄漠南蒙古諸部,“蒙古汗國”歷史正式結束。.

新!!: 巴格达和蒙古帝国 · 查看更多 »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沙朝戰爭爆發在1219年底至1220年,它標示著蒙古與中古大波斯外交和貿易失敗的結果,也是「蒙古西征」的開始。當時雄踞中亞的花剌子模沙朝的國境面積相當於印度次大陸的大小。 武力入侵征服「花剌子模沙朝」並非是成吉思汗最初的計劃。《蒙古秘史》記載,成吉思汗曾經寫信給花剌子模最高统治者阿拉烏丁·摩訶末蘇丹,以平等溫和的用詞之禮問候摩訶末,成吉思汗口述:“摩訶末可汗你統治日落地方,我統治日升地方”,言明且以貿易和文化交流,興盛彼此。當時成吉思汗方與西夏言和、正與他眼中的世仇也是強敵的金朝交戰於滿洲及華北。西方有研究學者認為,土庫曼與其他遊牧民族,彼此多少皆有血緣姻親關係,因此只要貿易順利,在尊重政治及文化的自主性之慣例下,至多納為附庸。該研究也分析,甚至在蒙古侵略中原時,就其觀點視之,早先遊牧民族侵略金朝、宋朝都會有流血事端,花剌子模原本不會有這樣的遺憾出現。Nicolle, David.

新!!: 巴格达和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 查看更多 »

蒙古征戰

蒙古軍征戰,在西方世界常被稱為蒙古西征,發生於13世紀蒙古帝國建立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嗣在歐亞大陸和北非各地征戰,領土在一百多年間迅速擴長,其領土幅度為歷史上連續性版圖最遼闊的國家。.

新!!: 巴格达和蒙古征戰 · 查看更多 »

蒙古國家列表

历史上蒙古族建立的國家,包括蒙古帝國、帖木儿帝国、莫卧儿帝国等。自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各部落,蒙古一词成为各部的共同名称,而蒙古大汗则成为蒙古族最高首领的称号。 這是蒙古統治者、蒙古國家和自治區的列表。.

新!!: 巴格达和蒙古國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蒙古突袭巴勒斯坦

蒙古突襲巴勒斯坦主要於1260年及1300年發生,是蒙古入侵敘利亞取得暫時勝利後的進一步軍事行動,當時十字軍運動已趨於結束。蒙古人每次成功入侵敘利亞後,就會有歷時數個月的侵掠巴勒斯坦行動,最南甚至到達加沙。 侵掠巴勒斯坦的兵力--佔蒙古大軍的一小部份,延續劫掠、殺人及破壞。兩次侵掠中,蒙古人似乎無意把巴勒斯坦納入蒙古政權的管治範圍內,蒙古入侵敘利亞數個月後,從埃及反攻的馬木留克軍--遇到少許抵抗就奪回了敘利亞。.

新!!: 巴格达和蒙古突袭巴勒斯坦 · 查看更多 »

蒙哥

蒙哥汗(,),大蒙古国第四任大汗,也是大蒙古国分裂前最後一個受普遍承認的大汗。他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长子、窝阔台的养子,由窝阔台的昂灰皇后抚养长大。1251年7月1日登基,在位8年零2个月。其间长期主持对南宋、大理的战争,为其弟忽必烈最终建立元朝奠定坚实基础。 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成,元廷追尊蒙哥庙号为宪宗,谥桓肃皇帝 。.

新!!: 巴格达和蒙哥 · 查看更多 »

自由电视台

自由电视台(Alhurra,الحرة),又译作“自由之声电视台”、“自由之音电视台”,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面向中东及北非地区观众播放新闻和时事的公共阿拉伯语卫星电视台。.

新!!: 巴格达和自由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自衛隊伊拉克復興支援群

自衛隊伊拉克復興支援群(自衛隊イラク復興支援群,Japanese Iraq Reconstruction and Support Group) Retrieved on December 5, 2008.

新!!: 巴格达和自衛隊伊拉克復興支援群 · 查看更多 »

里兹万花园 (巴格达)

里兹万花园 (意思是天堂花园)也被称为纳吉比耶花园 ,它是一座木质花园,位于底格里斯河畔的如今巴格达鲁萨法区。1863年4月21日至5月2日期间,巴哈伊信仰的创始人巴哈欧拉受到奥斯曼帝国的驱逐,祂在从巴格达前往君士坦丁堡之前于此停留了12天,花园因此而闻名。巴哈欧拉在花园停留期间向随行之人宣告祂就是巴孛曾预言的那位“上帝将昭示天下者”。每年里兹万节巴哈伊都会庆祝这件事。.

新!!: 巴格达和里兹万花园 (巴格达) · 查看更多 »

里兹万节

里兹万节(رضوان、Riḍván)是巴哈伊信仰中12天的节日,旨在纪念巴哈欧拉宣示自己显圣者地位。节日于4月20日日落时开始,到5月2日日落时分结束,里兹万节的第一天(4月21日),第九天(4月29日),和第十二天(5月2日)为圣日,依据巴哈伊律法,应停止工作。 在阿拉伯语中,“里兹万”的意思是天堂,节日是由“里兹万花园”得名的,花园位于巴格达郊外。奥斯曼帝国把巴哈欧拉流放到巴格达,他在此地停留了12天,随后又被流放往君士坦丁堡。 这是最神圣的巴哈伊节日,被称作“至大节日”和“节日之王”。.

新!!: 巴格达和里兹万节 · 查看更多 »

金鮮一

金鮮一(김선일,一些中文媒體錯誤譯作「金善日」;),韓國公民,在为美军提供服务的韩国公司中擔任英语翻译,他在伊拉克遭到武装分子劫持,在韩国政府拒绝武装分子的撤军要求后遭到斬首。 金鮮一是家里8个孩子中唯一的儿子,排行第七,為一名虔誠基督徒。他曾经就讀龙山大学及庆星大学,入讀神學院。神學畢業後,2003年2月入讀韓國外國語大學修讀阿拉伯語學士學位。他在2003年6月15日前往中東擔任宣教士,以傳譯員身份進入伊拉克工作,並向伊拉克人傳播基督教。 2004年5月30日,他在距離巴格達市以西50公里的費盧杰被俘。其後縛匪多次向韓國政府要求撤銷將宰桐部隊派至伊拉克的決定,但消息都在中途被扣留,結果金鮮一於2004年6月22日被害。他死後,韓國限制該國公民前往中東等伊斯蘭教國家宣傳基督教。 金鮮一的喪禮於2004年6月30日於釜山舉行,遺照旁掛著一塊以英文、阿拉伯文和韓文寫成的橫額:「我愛伊拉克」。.

新!!: 巴格达和金鮮一 · 查看更多 »

金賢姬

金賢姬(김현희,)是在1987年策劃大韓航空客機空難爆炸案的朝鮮前間諜;由於她的美貌而被接受特工訓練,故此有「北韓艷諜」之稱。金賢姬以「邪教」形容北韓政權:「如果你說錯了話,就算只是脫口而出,你都會進勞改營。北韓不是個國家,是個邪教。.

新!!: 巴格达和金賢姬 · 查看更多 »

長井健司

長井健司(),日本愛媛縣今治市人,為攝影記者、戰地記者。 長井於1997年起,與位於東京的APF通訊社簽約,專為該社前往戰亂地區採訪。曾採訪過以巴衝突、伊拉克戰爭及阿富汗戰爭等。在采訪緬甸反軍政府示威時殉職,原本外界認為是遭流彈打到,但富士電視台取得當時的錄影帶後證實是遭緬甸士兵近距離由背後開槍格殺。長井倒地後仍手持攝影機記錄,死而后已。長井是這次示威中唯一個死亡的外國記者。 長井健司的座右銘是:「沒有人去的地方,總要有人去」。 缅甸民主之声的记者当时在现场拍下了他倒地的画面。.

新!!: 巴格达和長井健司 · 查看更多 »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新!!: 巴格达和长安 · 查看更多 »

艾亞爾

艾亞爾,泛指9世紀-12世紀,活躍於伊朗及伊拉克一帶的的平民武裝團體或個人。艾亞爾(Ayyar,複數為Ayyarun)於阿拉伯文當中,本為「歹徒」之意,因此也說明該團體的本質。以非法行為為主軸的該團體,雖出自平民,且通常與巴格達政府、富人、警察對抗,不過正因為手段不合法,其社會觀感多為負評。.

新!!: 巴格达和艾亞爾 · 查看更多 »

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

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将军(General Ahmed Hassan al-Bakr,阿拉伯文:أحمد حسن البكر;Aḥmad Ḥasan al-Bakr,),伊拉克軍人,曾於1968年-1979年間統治伊拉克,出任伊拉克總統、副總統和總理。 贝克尔1914年7月1日生于奥斯曼帝国伊拉克提克里特,1932年學成的貝克爾執教於小學,1938年轉進伊拉克軍事學院,從此進入軍事領域。之後,從軍的他,因参加拉希德·阿里·盖拉尼反抗英国的军事行动,在1941年被囚禁和开除出军队。直到15年后才在1956年恢复军籍,同年他進入伊拉克最大政黨復興黨(阿拉伯社会主义复兴党伊拉克分支)。第二年(1957年)晋升为准将。此时贝克尔接触了自由军官和平民运动。1959年从伊拉克军队中被迫辞职,当时的伊拉克政权指责他是参与反政府活动。强制退休后,他成为复兴党伊拉克分支的军事局主席,逐漸掌管該黨政務,成為該黨黨魁。 即便如此,贝克尔仍保留他在阿拉伯社会主义复兴党伊拉克分支的影响力。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总理在斋月(2月8日)革命被推翻后,貝克爾被任命为总理。政府持续了一年多,在1963年11月被推翻。 阿拉伯社会复兴党政府从1963年下台后,貝克爾转入地下活动,成为直言不讳地批评政府的人士。在这一时期,他被选为复兴党伊拉克分支的总书记(首脑)并任命他的表弟萨达姆·侯赛因为副总书记。 1968年7月17日,貝克爾通过政变担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并成為伊拉克總統,随后再次兼任总理,持續統治該國12年。1979年7月16日,他以“健康原因”告老引退,不再担任总统,仅保留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的虚职,海珊則接任他成為該國總統和總理。貝克爾于1982年去世,死因没有公布。.

新!!: 巴格达和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 · 查看更多 »

艾爾索達體育會

艾爾索達體育會(Al Shorta Sports Club;نادي الشرطة الرياضي)簡稱艾爾索達,是一間位於伊拉克巴格達的職業足球會。成立於1932年,現於伊拉克足球超級聯賽角逐。.

新!!: 巴格达和艾爾索達體育會 · 查看更多 »

艾莎·格達費

艾莎·格達費博士(又譯「阿伊莎」,عائشة القذافي;)是利比亞的調解員和軍官、前聯合國親善大使、慈善家、人道主義者及律師,為利比亞前領導人穆阿邁爾·格達費唯一的女兒,由薩菲亞·法卡許所生, The Telegraph.

新!!: 巴格达和艾莎·格達費 · 查看更多 »

苏莱曼尼耶清真寺

苏莱曼清真寺(Süleymaniye Camii)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内的数座大清真寺之一。它是由苏莱曼一世下令从1550年至1557年在极短的时间内建成的,是建筑师科查·米馬爾·希南最重要的作品。其包括清真寺在内的宏伟的建筑群既有城市建筑,也有国家性的意义,与法齊赫清真寺拥有同样的重要性。 整个建筑群建在复杂和陡峭的第三山丘上,使用了出奇的建筑方案将山丘和周围的街巷结合到一起。比如1558年和1559年完工的第三和第四伊斯兰学校阶梯状地向金角湾下降,是建筑史中的杰作。清真寺内部首次使用了红色的依兹尼克瓦片。.

新!!: 巴格达和苏莱曼尼耶清真寺 · 查看更多 »

苏莱曼一世 (奥斯曼帝国)

苏莱曼一世或译苏里曼一世《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第691页“苏里曼一世”词条。(奥斯曼土耳其文:سليمان اول、现代土耳其文:I.,1494年11月6日-1566年9月7日),是奥斯曼帝国第10位、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苏丹(1520年-1566年在位),兼任伊斯兰教最高精神领袖哈里发之职。由于苏莱曼一世的文治武功,他在西方被普遍誉为苏莱曼大帝(奥斯曼土耳其文:محتشم سليمان、现代土耳其文:Muhteşem Süleyman,Suleimanus Magnificus其他语言中的“苏莱曼大帝”还有:سليمان العظيم,سلیمان کبیر或سلیمان قدرتمند,普什图语:سلیمان اعظم,سلیمان اعظم,Σουλεϊμάν ο Μεγαλοπρεπής,斯洛文尼亚语:Sulejman Veličastni,Сулејман Величанствени,Сулейма́н Пи́шний,Soliman Magnificul,Sulejman Skvostný,Сюлейман Великолепни,波兰文:Sulejman Wspaniały,Solimán el Magnífico,Süleyman der Große或Süleyman der Prächtige,Solimano il Magnifico,Soliman le Magnifique,Сулейманом Великолепным,Solimão o Magnífico,Suleiman the Magnificent,スレイマン大帝等。),而他在奥斯曼帝国国内和东方则被誉为卡努尼苏丹苏莱曼(奥斯曼土耳其文:قانونى سلطان سليمان、现代土耳其文:Kanuni Sultan Süleyman、السلطان سليمان القانوني其他语言中的“苏莱曼大帝”还有:波斯文、普什图文、乌尔都文:سلطان سلیمان قانونی等),“卡努尼”意为“立法者”,因为他在位时完成了对奥斯曼帝国法律体系的改造。苏莱曼大帝是欧洲16世纪的一位杰出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奥斯曼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诸多方面都进入极盛时期。苏莱曼大帝亲自统帅奥斯曼军队征服了基督教重镇贝尔格莱德、罗得岛和匈牙利的大部分,奥斯曼人的扩张态势一直到1529年的维也纳之围才被暂时遏制。苏莱曼大帝在与波斯(今伊朗)萨非王朝的战争中占领了大半个中东地区,并将西至阿尔及利亚的北非大部地区纳入奥斯曼帝国版图。苏莱曼大帝在位期间,奥斯曼帝国舰队称霸地中海、红海和波斯湾。在他的治理下, 奧斯曼帝國統治了一千五百萬到二千五百萬人。 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舵手,苏莱曼大帝亲自开创了社会、教育、税收和刑律等方面的立法改革。他主持编撰的权威法典(或卡农)奠定了在他逝世后帝国数个世纪的法律制度基础。苏莱曼大帝不但凭借他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诗人和金匠(受過良好的教育,講五種語言),他还是文化的大资助人。他在位时期是奥斯曼帝国艺术、文学和建筑的黄金时代Atıl, 24.。 苏莱曼大帝打破奥斯曼人的传统,迎娶了烏克蘭奴隶出身的罗克塞拉娜,成为他的皇后许蕾姆苏丹。许蕾姆苏丹不仅在帝国后宫有很大的影响力,还积极参与苏莱曼大帝的政治生活。他们的孩子塞利姆皇子在苏莱曼大帝去世后继任苏丹之位。.

新!!: 巴格达和苏莱曼一世 (奥斯曼帝国) · 查看更多 »

英國2009年5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英國2009年5月 · 查看更多 »

英國2009年8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英國2009年8月 · 查看更多 »

英國2011年5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英國2011年5月 · 查看更多 »

英國伊拉克戰爭

英國伊拉克戰爭是在1941年時,納粹德國煽動伊拉克首相拉希德·阿里率領伊拉克人民反抗英軍,攻擊英軍的基地及補給站,但是最後被英軍擊敗。.

新!!: 巴格达和英國伊拉克戰爭 · 查看更多 »

英國駐外機構列表

以下是英國駐外機構列表。英國駐外機構是全球最龐大的外交網絡之一,擁有全世界第三大的外交網絡,僅次於美國和法國。儘管英國去殖民化後的國際地位有所下滑,但仍然具有世界性的實質影響力。英國駐英聯邦國家之最高駐外機構為高級專員公署(High Commission),其稱為高級專員,而駐在其他國家者仍稱大使館或大使。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亞三個英聯邦國家中,英國仍用「副高級專員公署」一名稱呼其駐這三個國家的總領事館,但現已考慮取消此一稱呼。.

新!!: 巴格达和英國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鋼鐵酋長

鋼鐵酋長(The Iron Sheik,),本名海珊·霍斯勞·阿里·瓦司里(حسین خسرو علی وزیری),是伊朗的演員及職業摔角選手,目前處於半退休的狀態。鋼鐵酋長之所以成名是因為成功擊敗了將近衛冕六年WWF冠軍的巴布·貝克倫,而後被霍克·霍肯擊敗。.

新!!: 巴格达和鋼鐵酋長 · 查看更多 »

雅巴拉哈三世

雅巴拉哈三世(Yaballaha III,1245年-1317年11月13日)是東方亞述教會大公牧首,任期由1281年11月2日直至去世。.

新!!: 巴格达和雅巴拉哈三世 · 查看更多 »

速来蛮

速来蛮(Suleiman),蒙古人,旭烈兀之玄孙,伊兒汗國的第十四任君主。当时,伊兒汗國西部分裂为楚邦王朝和札剌亦儿王朝,楚邦王朝谢赫·小哈散·楚邦王公于1339年在伊兒汗國首都桃里寺(大不里士)拥立速来蛮,第二年击败大哈散,札剌亦儿王朝取代报达(巴格达)的可汗只罕帖木儿,速来蛮成为伊兒汗國西部唯一的旭烈兀家族可汗。1343年,小哈散被谋杀,汗國内讧,速来蛮请札剌亦儿王朝谢赫·大哈散王公干涉,结果失去汗位。.

新!!: 巴格达和速来蛮 · 查看更多 »

造纸厂

造纸厂是使用福德利尼尔造纸机或类似的设备将木浆或其他成分制造成纸的工厂。这些设施因在周围环境中制造出难闻的气味而闻名。 对使用亚硫酸盐制浆法的工厂而言,难闻的气味(通常来自和造纸厂略有不同的製漿廠)主要是加工时的副产品,特别是在蒸煮工艺中产生的硫化氢和其他含硫气体导致的。这些经空气传播的气体在通常的浓度下对居民的健康是无害的,但它们被认为是一种不良影响。与亚硫酸盐制浆法不同, 使用硫酸盐制浆法的工厂气味主要于产生将木材分解为纤维时。 造纸厂可以是全集成的工厂或者只负责一部分工艺的工厂。全集成的工厂会以整个的原木(或碎木片)为原料,将其分解为较破碎的纤维,得到约4%纸浆,然后将纸浆加工成纸张。非全集成的工厂是从制浆厂购买加工好并干燥和打包的纸浆。通过加水将干燥的纸浆转换为4%的纸浆,以便加工为纸张。 早在1794年,在巴格达有一个造纸厂开始运作。这一来自东亚的造纸术经穆斯林世界传播到欧洲。 现代的造纸厂使用大量的能源,水,木材,以高度有效和极端复杂的工艺序列,使用现代和复杂的控制技术来生产各种不同用途的纸张。现代的造纸机械式非常庞大的,可以达500英尺长,制造400英寸宽的纸张,并以超过每小时100英里的速度运转。.

新!!: 巴格达和造纸厂 · 查看更多 »

造纸术

造紙術相傳是由中国東漢時代的蔡倫(63-121年)所改良,但是也有考古證據說明,造紙術早就存在,蔡倫只是改進造紙術的重要發展者,使造纸的成功率更高,成本更低。造紙術被称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促使人類文化轉播的重要大發明。 參考凌純聲先生的著作可知,蔡倫改良造紙技法的創新源流,受有南島語族樹皮布文化的影響。蔡倫將古代造絲紙(漢族本身傳統)和造樹皮布紙(南島外來文化)的兩種工藝整合起來,以造絲紙工藝的製紙工法,結合造樹皮布紙工藝的材料學知識,從動物性材料(蠶絲)改為轉用植物纖維(漁網、木料)來造紙,遂得到便宜、好用的「真紙」,時人名之曰「蔡侯紙」。 東漢的許慎在他編寫中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裡提到“纸”从“糸”。紙的發明、發展及傳播也是經過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造纸术的发明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播有巨大的作用,它使得文明的传播速度更便捷、传播成本更低,它促使了纸质书的出现,所以说这是一项极其伟大的发明。.

新!!: 巴格达和造纸术 · 查看更多 »

耶路撒冷王國

耶路撒冷王國(Regnum Hierosolimitanum) ,又史称耶路撒冷拉丁王国(Latin Kingdom of Jerusalem),是一个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以后于1099年建立在南部黎凡特(Southern Levant)的天主教王国。该王国从1099年起持续了近两百年,直到1291年被马穆鲁克摧毁最后一块领土阿卡(Acre)为止。它的历史被分为了两个明显不同的时期,第一王国从1099年持续到1187年被萨拉丁几乎完全侵占为止;在随后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该王国又于1192年在阿卡重建,并沿续到1291年该城的毁灭为止,因此第二王国有时又被称为阿克王国。.

新!!: 巴格达和耶路撒冷王國 · 查看更多 »

F-117夜鷹戰鬥攻擊機

F-117“夜鹰”(英文:F-117 Nighthawk)是美国空军的一种隐身戰鬥攻击机,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完全以隐形技术设计的飞机。F-117由洛克希德公司设计生产,它的原型技术直接来源于(Have Blue)计划。 F-117在1989年美國入侵巴拿馬時第一次投入實戰。在這次戰役中,兩架F-117對巴拿馬軍方的Río Hato基地發動突襲。然而,由於通信失誤,與計劃臨時被更動之原因,本次作戰並不十分成功。 F-117在1991年波斯灣战争时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在大約1,300次任務,6905個飛行小時之中,F-117成功摧毀了1,600個高價值目標,超過全部戰略目標的40%。雖然F-117在歷次空中攻擊任務中表現出其極為重要的價值,但由於軍費削減之原因,美國國防部於2006年決定在數年內將所有的F-117退出現役。2008年4月,F-117正式退出作戰序列,並於2008年8月進行了它的最後一次飛行。.

新!!: 巴格达和F-117夜鷹戰鬥攻擊機 · 查看更多 »

F-16戰隼戰鬥機

F-16戰隼(F-16 Fighting Falcon)是由通用動力公司(現為洛克希德馬丁)所研製。原先設計為一款輕型戰鬥機,輔助美國空軍主流派心目中的主力戰機F-15,形成高低配置,後來演化為成功的多功能飛機。在战机世代上为第四代战机(美国标准为第三代战机)。 F-16戰隼的優異的性能是他在外銷市場成功的原因,現在於26個國家服役中。它是現役西方戰鬥機當中產量最大也可能是最重要的機種,已經製造超過4,500架。儘管美國空軍的訂單已經生產完畢,但是仍然繼續為外銷而生產。 据悉,戰隼的原始設計針對越戰的經驗並且強調視距內的纏鬥能力,許多設計像是第一次集中在這架飛機上,包括:側置操縱桿、傾斜座椅以及線傳飛控系統。也是美国第一种有能力进行9G过载机动的战斗机。F-16的官方名稱是「戰隼」,但飞行员以1970年代的電視劇《星際大爭霸》(Battlestar Galactica)中出現的毒蛇星際戰鬥機(Viper Starfighter)之名,為其取了「毒蛇」(Viper)的綽號。.

新!!: 巴格达和F-16戰隼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M1艾布蘭主力戰車

M1艾布蘭主戰坦克(M1 Abrams,--)主戰坦克是美國陸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主要的主戰坦克,M1艾布蘭的出現是為了取代M60巴頓系列坦克,在1980年左右開始服役,其家族主要有M1、M1A1、M1A2及最新型號M1A3,裝有全新的裝甲和電子設備。名字由來是前任美國陸軍參謀長、第37裝甲團指揮官和駐越美軍司令官的克雷頓·艾布蘭陸軍上將。.

新!!: 巴格达和M1艾布蘭主力戰車 · 查看更多 »

M777榴彈砲

M777榴彈砲是一種155公厘牽引炮,取代成為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陆军的現役武裝,同時也獲得加拿大,澳大利亞,沙特阿拉伯与印度的地面部隊採用,並在阿富汗戰爭中首度投入戰場。 M777榴彈砲是由的製造。主要產線位於英國巴羅因弗內斯,負責鈦合金結構與制退組件的生产與組裝。最終組裝與測試則位於在哈蒂斯堡 (密西西比州)的工廠。.

新!!: 巴格达和M777榴彈砲 · 查看更多 »

NBC新聞

NBC新聞(NBC News)是美國主要電視網之一全國廣播公司下屬的新聞部門,該部門由NBC環球旗下子公司負責運營。該集團各項業務均向NBC新聞部主管報告。 NBC新聞首次播出電視新聞節目是在1940年2月21日。NBC新聞的編輯室與全國廣播公司總部位於同一個地方,即洛克菲勒中心通用電氣大樓。 NBC新聞負責製作美國收視率第一的《NBC晚間新聞》(由莱斯特·霍尔特主持)和美國播出時間最長的電視節目《會見新聞界》(由大衛·格雷戈裡主持),同時NBC新聞還在NBC環球檔案館網站上在線提供諸多非常難得的新聞片段。.

新!!: 巴格达和NBC新聞 · 查看更多 »

柏柏尔人

柏柏尔人(Imaziɣen)是西北非洲的一个说闪含语系柏柏尔语族的民族。实际上柏柏尔人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它是众多在文化、政治和经济生活相似的部落族人的统称。柏柏尔人这个称呼本来不是柏柏尔人自称的称呼,而是来自拉丁语中的barbari(野蛮人)。在北非有约1400至2500万说柏柏尔语的人,他们主要集中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少数人群最东部的可以到埃及,最南部的可以到布基纳法索。 柏柏尔语是闪含语系中的一支,由许多非常相近的方言组成,其中包括卡拜爾語等语言,共有约1400万至2500万使用者。.

新!!: 巴格达和柏柏尔人 · 查看更多 »

恐怖活动

恐怖活动是指恐怖份子制造的危害社会稳定、危及平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的一切形式的活动,通常表现为针对平民的大規模傷害、袭击公共交通工具和绑架等形式,与恐怖活动相关的事件通常称为“恐怖事件”、“恐怖袭击”等。是一種較極端的非对称作战方式。 恐怖活動主要以製造大量傷亡、破壞以及動盪社會為主要目的,以宗教或政治为主要诉求,不包含以搶奪金錢或有價財物的強盜行為,因此銀行搶案等類似案件,並非屬於恐怖活動的一種。.

新!!: 巴格达和恐怖活动 · 查看更多 »

恰姆恰馬勒

恰姆恰馬勒是伊拉克的城市,位於該國東北部札格羅斯山脈西部高地,距離首府蘇萊曼尼亞50公里,處於首都巴格達東北237公里,海拔高度702米,2012年人口106,885。 Category:伊拉克城市.

新!!: 巴格达和恰姆恰馬勒 · 查看更多 »

提克里特

提克里特位於伊拉克境內的底格里斯河河畔,在首都巴格達西北方140公里。2002年估計人口約260,000,是撒拉丁省的首府。.

新!!: 巴格达和提克里特 · 查看更多 »

東方亞述教會

聖使徒大公亞述東方教會(The Holy Apostolic Catholic Assyrian Church of the East)(敘利亞語: ܥܕܬܐ ܩܕܝܫܬܐ ܘܫܠܝܚܝܬܐ ܩܬܘܠܝܩܝ ܕܡܕܢܚܐ ܕܐܬܘܪ̈ܝܐ)根據牧首瑪爾·丁哈四世的說法,這個基督教教會可以追溯到塞琉西亞─泰西封座堂,據說是由聖多馬和聖馬理以及雅代所建立起來的,明示在亞戴的教訓(Doctrine of Addai)之中。這派教會有時被稱為「聶斯脫里派教會」或是「波斯教會」。 它有時候稱自己為亞述正統教會,並且有時也錯誤地被認為是東方正統派的團體。稱它為「正統」的用法不見於教會的禮文書中,亦不是在任何一封官方書信,但是後期和混淆不清的用法稱它是屬於東正教以及東方正統教會。條文「正確的信條」或者「正確的教義」在亞述語亦不見於任何團體的學術用語。在敘利亞文譯作「trisa subHa」。在印度,以敘利亞加色丁教會為人所知。東方亞述教會在西方常被人認為是聶斯脫里派教會,既使該教會將這個名稱和它當作有關係的爭議等同是誣蔑。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稱讚它作為「受難者的教會」,因為在教會的歷史曾迫害著名的殉道者。教會宣稱,其它教會沒有像敘利亞東方教會一樣曾經歷這麼多的死難。 亞述教會是原始的基督教會,曾經廣佈在巴底亞、伊拉克東部以及伊朗。它在中世紀時地理性的延伸到印度和中國,在中國稱為《景教》:在西安發現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記述景教在中國的流行情況。中國唐代首都長安,在中文和敘利亞文中描述了在7世紀及8世紀教會的活動,過了半個千禧年之後,一位中國僧侶,巴·掃馬從北京前往巴黎和羅馬去尋求與蒙古的結盟國來抵抗馬木留克,這個時期曾有一位中國主教當選牧首,名號是瑪·約伯耶和華三世。他們早在於1498年葡萄牙人到達印度之前,就派遣了東敘利亞教會的主教到聖多馬派的教會。牧首提摩太一世(727年–823年)寫到了在西藏有規模的基督教會。 敘利亞的神學奠基者是遵循安提阿傳統的塔爾索的狄奧多和摩普綏的狄奧多。亞述教會規範的基督論是由大巴拜(Babai the Great)(551年–628年)撰寫的,而且是清楚地不同於對聶斯脫里指控的二位論:他最重要的基督論著作,是著名的「結合之書」(Book of the Union),在巴拜的教導中,兩個本體(qnome)是未混合的,但是永久地聯合在同一個位格(parsopa)基督的人性。.

新!!: 巴格达和東方亞述教會 · 查看更多 »

東方亞述教會牧首列表

來自亞述的牧首,也稱作亞述牧首,是東方亞述教會的領袖暨首席主教,過去奠基在伊拉克摩蘇爾,然而現今流亡於芝加哥。.

新!!: 巴格达和東方亞述教會牧首列表 · 查看更多 »

杜尔·库里加尔祖

杜尔·库里加尔祖(Dur-Kurigalzu),伊拉克古城。位于今伊拉克巴格达以西约30公里。为加喜特国王库瑞噶尔祖一世所建之都(即“库里加尔祖的城堡”),他在此大兴土木,广造殿宇。约公元前11世纪前后,该城为亚述人所摧毁。杜尔·库里加尔祖遗址于19世纪初开始为考古学家所勘察与发掘,建有装饰壁画的宫殿,一尊塑像和高达187英尺的塔庙等遗址均得以揭露。.

新!!: 巴格达和杜尔·库里加尔祖 · 查看更多 »

杜贾尔

杜贾尔或称杜贾尔村(,)是伊拉克北部的一个什叶派聚居的城镇,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北约40英里。2015年时,约有100,000居民。行政上属萨拉赫丁省杜贾尔县。.

新!!: 巴格达和杜贾尔 · 查看更多 »

杀戮一代

《殺戮一代》(Generation Kill)是一部由美國HBO電視網製作的電視連續短劇。該劇改編自《滚石》杂志随军记者埃文·莱特(Evan Wright)所撰寫的同名小說,一共有七集,於2008年7月13日開始播出。.

新!!: 巴格达和杀戮一代 · 查看更多 »

格鲁吉亚独立日

格鲁吉亚独立日 (Independence Day Georgia (country)დამოუკიდებლობის დღე, damoukideblobis dghe)是格鲁吉亚的全国性假日,定于每年的5月26日,为了纪念1917年俄国革命之后独立建国的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

新!!: 巴格达和格鲁吉亚独立日 · 查看更多 »

梅尔夫

梅尔夫(Merv),古称木鹿、蒙奇、马鲁、麻里兀、马兰等,是位于中亚土库曼斯坦马雷州的一个古代绿洲城市。梅尔夫古城在撒马儿罕和巴格达之间(今土库曼斯坦马雷市附近),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1999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新!!: 巴格达和梅尔夫 · 查看更多 »

死刑

死刑(英文:Death Penalty 或 Capital Punishment)亦稱極刑、處決、正法、伏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罰之一,指國家機關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以結束犯人的生命作為刑罰。遭受此種剝奪生命權的犯人通常都犯下了嚴重罪行。儘管對“嚴重罪行”的定義時常有爭議,但目前保有死刑的國家中,一般來说,“蓄意殺人”必然是死刑的一個重要理由。 據大赦国际資料,截至2009年4月30日世界上超过67%的国家已经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了死刑,其中废止所有犯罪死刑的国家多达92个,废止普通犯罪死刑的国家为10个,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为36个(以过去10年未执行一例死刑为标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已達138个,而在法律上保留死刑的國家為105個,其中在实践中适用死刑的国家现在為59个。保持、恢復死刑制度的檢討在各國始終不斷,死刑存廢問題是難論是非對錯與治安相關數據佐證的價值觀之爭。 現今所有歐盟的成員國依據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第2條,禁止使用死刑,即使當中不少國家的民眾支持死刑。.

新!!: 巴格达和死刑 · 查看更多 »

殘存國家

殘存國家(rump state),又譯為殘存政府、偏安國家、偏安政府、偏安政權,政治學名詞,意指一個原先的大國家或大政府,因為國家分裂Tir, J., 2005-02-22 "Keeping the Peace After Secessions: Territorial Conflicts Between Rump and Secessionist Stat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 Hilton Hawaiian Village, Honolulu, Hawaii Online.

新!!: 巴格达和殘存國家 · 查看更多 »

水均益

水均益(),籍贯甘肃省临夏州广河县三甲集水家村,生于甘肃省兰州市,汉族,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大陆著名新闻记者、主持人。 其祖父水梓是甘肅省蘭州名士。.

新!!: 巴格达和水均益 · 查看更多 »

汽车炸弹

汽車炸彈一般指安裝於汽車內的炸彈,在受害者不知情的情況下,打開車門或發動汽車後觸發安裝其中之炸藥而引爆;亦有利用汽車的普遍性與機動性,隱藏於路邊或衝過防護線,接近目標而引爆殺傷。常見於暗殺行動和恐怖襲擊。.

新!!: 巴格达和汽车炸弹 · 查看更多 »

汉志王国

汉志王国(الحجاز,al-Ḥiǧāz),指哈希姆家族在1916年至1924年于今沙特阿拉伯红海沿岸地区所建立的一个国家。.

新!!: 巴格达和汉志王国 · 查看更多 »

汉志铁路

汉志铁路(土耳其語:Hicaz Demiryolu),奥斯曼帝国苏丹兼哈里发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下令修建的一条铁路,起自大马士革,终点至汉志首府麦地那,中途包括一條通往海法的支線,总长1,300公里。原设计终点为麦地那以南400公里的麦加,并在将来向南延伸到也门的萨那。 汉志铁路的轨距为1,050毫米,属于单线窄轨铁路。 根据奥斯曼帝国的官方说法,修建汉志铁路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全世界穆斯林去麦加朝觐,但该铁路的军事意义比宗教意义更为重要(防止阿拉伯人独立)。在其300万土耳其镑的建造经费中,有三分之一来自各国穆斯林的捐款。但是实际上德国人为这条铁路提供了工程设计和指导,他们希望通过这条铁路将德国的影响力渗透到汉志和也门地区。这与同时期德国计划修建的巴格達鐵路(柏林至巴格达)属于同一目的。由于这一因素的影响,汉志铁路的修建遭到了英国及汉志地方封建贵族的阻挠。1908年9月1日,铁路修至麦地那,后续工作被迫终止。1913年,在大马士革修建了汉志铁路的终点站——汉志车站。 汉志铁路通车之后就一直受到阿拉伯部落的袭击,奥斯曼帝国从未能有效控制铁路周边的地区。为了保护铁路的安全,奥斯曼帝国在铁路沿途设立了很多兵站、加水站和哨所。1916年阿拉伯起义爆发后,英国军官劳伦斯率领阿拉伯部队对汉志铁路展开了破坏性的游击战。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汉志铁路在汉志境内的路段已完全停止运营。1919年之后汉志王国与内志王国展开战争,也无暇重开铁路。汉志铁路在汉志境内的路段基本全被拆除,只留下了路基。 汉志铁路在叙利亚和约旦境内的路段至今仍在运营,一段从大马士革至安曼,另外一段原来是汉志铁路的支线,从马安通往亚喀巴。沙特阿拉伯境内还有残存的若干小段铁路、车站、路基,作为旅游观光项目。某些地方还可找到阿拉伯起义时被炸毁的机车残骸。.

新!!: 巴格达和汉志铁路 · 查看更多 »

河川炮舰

河川炮舰,或称内河炮舰、浅水炮舰,是一种主要在内陆水域行动的炮舰,如河流、河口、三角洲、湖泊等地区。 一些经济实力有限的国家(如清末民初的中国陈悦,#清末海军舰船志,203页),会选择用内河炮舰以保卫本国利益。而对于海军强国而言,虽然不会把内河炮舰作为主力舰使用,但其对小国的海军舰艇存有威慑力,因此也广泛用于殖民地等海外地区陈悦,#中国军舰图志,243-244页。 内河炮舰为了适应内陆河流环境,通常吃水较浅;因应目标地区水文条件,大小不一。舰上通常没有装甲,顶多安装少量额外钢板。有些较大的河流可以容许航海炮舰驶入进行活动;而部分内河炮舰也可以在进行相应改装后在近海活动。舰上的武备大多仅止于小口径火炮和机枪;部分装备了大口径火炮,这种又称为内河重炮舰(River Monitor),但两种分类之间并无绝对的划分标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空中力量对内河炮舰造成了严重威胁#日本在华炮舰小史,53-54页。战后内河炮舰这一舰种日渐衰落,在各国逐渐为内河巡逻舰/艇(River Patrol Boat / River Patrol Craft)所代替。.

新!!: 巴格达和河川炮舰 · 查看更多 »

沙希德·哈希米内贾德国际机场

沙希德·哈希米内贾德国际机场(OIMM)(波斯语:فرودگاه بین المللی شهید هاشمی‌نژاد)俗称马什哈德国际机场(波斯语:فرودگاه بین المللی مشهد),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第二大城市、礼萨呼罗珊省省会马什哈德的国际机场,距离马什哈德市区南郊约10公里。 沙希德·哈希米内贾德国际机场是伊朗旅游航空、伊朗阿斯曼航空和塔班航空的枢纽机场,也是伊朗航空的重点机场。该机场有固定航班飞往伊朗国内各大城市,也有许多国际航班,主要飞往中亚和中东。.

新!!: 巴格达和沙希德·哈希米内贾德国际机场 · 查看更多 »

沙地阿拉伯航空

沙特阿拉伯航空(阿拉伯語: الخطوط الجوية العربية السعودية)是沙特阿拉伯的國營航空公司,總部設於吉達及利雅德分部。 沙特航空的主要樞紐是吉達的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国际机场,而其他主要機場則分別有利雅得的哈立德国王国际机场以及达曼的法赫德国王国际机场。 沙特航空曾是阿拉伯區內規模最大的航空公司,但於2006年則退居第二位,僅次於阿聯酋航空之後,在近期則又被阿提哈德航空及卡達航空超越。 沙特阿拉伯航空於2012年5月29日正式加入天合聯盟,為天合聯盟在中東地區的首個成員,也是中東地區第二間加入航空聯盟的航空公司。它也是阿拉伯航空運輸組織的成員之一。.

新!!: 巴格达和沙地阿拉伯航空 · 查看更多 »

沙地阿拉伯航空航點

沙地阿拉伯航空飛越亞洲、歐洲、非洲與北美洲超過80座城市,而航空公司的基地是位於吉達、利雅得、達曼、麥地那與艾卜哈。 以下是沙地阿拉伯航空的目的地(2011年7月),列表中包括城市與國家名稱、機場的IATA與ICAO碼及機場名稱。此外,一些機場名稱會有背景顏色,這代表不同的意思,如下表(2010年11月):.

新!!: 巴格达和沙地阿拉伯航空航點 · 查看更多 »

沙特阿拉伯统一

沙特阿拉伯统一或沙特阿拉伯建国(تأسيس المملكة العربية السعودية)是1902年至1932年期间发生在阿拉伯半岛上的一场军事与政治浪潮,以沙特王朝统治下的内志第三王国将半岛上绝大部分的部落和君主制国家兼併,以及现代沙特阿拉伯王国的成立而告终。沙特王朝首领伊本·沙特是这场运动的主要领袖和推动者。 这场运动的起因要追溯到19世纪末,阿拉伯半岛上的崛起并建立舍迈尔山酋长国,在奥斯曼帝国的支持下击败沙特王朝统治的内志第二王国,沙特王朝被迫流亡巴林和科威特。直到1902年,伊本·沙特带领沙特王朝夺回利雅得,沙特阿拉伯统一运动就此开始。在1913年至1926年间,沙特王朝利用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和英国的支援,经过一系列的作战,领土范围已包括内志、哈萨绿洲、舍迈尔山和汉志,于1927年更名为内志与汉志王国。1932年,内志与汉志王国更名为沙特阿拉伯王国至今。.

新!!: 巴格达和沙特阿拉伯统一 · 查看更多 »

沙逊家族

沙逊家族(Sassoon family),是一个具有伊拉克犹太人血統的国际知名家族,原本以巴格达為根據地,後來遷移至印度孟買,再擴散至中國、英國及世界各地。雖然其起源並未十分明確,但一般認為他們具有中世紀安達魯斯地區最富有家族之一的伊本·秀珊(Ibn Shoshans)家族的血統。自18世紀開始,沙逊家族便成為全世界最富有家族之一,經營的事業領域擴及亞洲大陸各地Siegfried Sassoon: A biography, Max Egremont, (London 2005)。.

新!!: 巴格达和沙逊家族 · 查看更多 »

波焦·布拉喬利尼

波焦‧布拉喬利尼(Gian Francesco Poggio Bracciolini 或 Poggio Bracciolini,),意大利知名的学者、文学家、哲学家,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义者,政治家,于1453年至1458年间任佛罗伦萨共和国执政官。 他曾在前任执政官薩盧塔蒂的文人圈子里与李奧納度·布倫尼、尼科利等人探讨彼特拉克、薄伽丘的作品。.

新!!: 巴格达和波焦·布拉喬利尼 · 查看更多 »

波斯人

波斯人是指以波斯語作為母語的人們,波斯人一詞具有超族群的意義,他們在歷史上屬於伊朗人的一部分。波斯人的來源可追溯至古代雅利安人,他們在公元前2000年至1500年抵達大伊朗地區。約公元前550年,古波斯人在伊朗南部波西斯地區(包含今法爾斯省)透過征服及同化當地的伊朗人及非伊朗人族群來向伊朗高原散播他們的語言及文化。即使面對马其顿、阿拉伯、蒙古、突厥等勢力的入侵,同化依舊持續進行,直至伊朗伊斯蘭化。 隨著時日的推移,大量的方言及區域性特性湧現,二十世紀的伊朗及阿富汗以波斯人自居,反映出後奧斯曼土耳其、歐洲、高加索及阿拉伯世界的演化。最後的波斯帝國阿夫沙爾王朝、赞德王朝及卡札爾王朝瓦解後,高加索地區及中亞或獨立,或併入俄羅斯帝國。 波斯人是不拘一格的民族,以波斯語為共同的傳統。中亞的許多人種如哈扎拉族仍殘留下其蒙古祖先的影子。波斯語是伊朗高原的通用語言,因此被許多民族視為第二語言,如突厥人及阿拉伯人。伊朗的大部分波斯人信奉什葉派,東部則有遜尼派的追隨者(除了法爾西萬人(Farsiwans)及大部分哈扎拉族人),另有少數波斯人信奉巴哈伊信仰、瑣羅亞斯德教、基督教及猶太教。 西方堅稱波斯人是一個種族分類,但波斯人在大體上是泛民族族群,包括那裡很少自稱為「波斯人」、有時以「伊朗人」自居的人們。波斯人及伊朗人二詞共通的用法已延續了多個世紀,縱使伊朗人實際上帶有不同的意思,伊朗人包括了那些使用不同語言但帶有關係的族群。作為泛民族族群,將波斯人定位為一個民族可帶來問題,因波斯人實際上是多樣性的族群。.

新!!: 巴格达和波斯人 · 查看更多 »

波斯御道

波斯御道是一条古代大道,由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建於公元前5世纪。大流士修筑此路的目的是促进他的庞大帝国境内从首都苏萨到萨第斯的交通。在御道上,波斯信差可以在7天内走过1677英里(2699公里)。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写道,“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东西比这些波斯信差还要走得快了。”希罗多德用来赞扬这些信使的话“不管雨或雪、炎热或黑夜都不能使这些传讯者怠慢一步”现在已经成为了激励邮递员们的警句。.

新!!: 巴格达和波斯御道 · 查看更多 »

泰國南部動亂

泰國南部動亂是泰国南部三府(北大年府、惹拉府和陶公府)一帶從2004年開始的泰國馬來人穆斯林分離分子武裝動亂。.

新!!: 巴格达和泰國南部動亂 · 查看更多 »

泰国国际航空航点

这是一份泰国国际航空的执飞航班目的地航点的名单,其中不包括由其他代码共享航空公司所经营的航点。.

新!!: 巴格达和泰国国际航空航点 · 查看更多 »

泰西封

泰西封(Ctesiphon;帕提亞語及帕拉維語:Tyspwn或Tisfun;تيسفون;المدائن,Madain、Maden或Al-Mada'in)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一個偉大城市,帕提亞帝國及它的繼承者薩珊王朝的首都。泰西封在今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東南的底格里斯河河畔。800多年來,它一直都是Khvarvaran省的首府。在《舊約聖經·以斯拉記》亦有提及泰西封(譯成「迦西斐雅」)。.

新!!: 巴格达和泰西封 · 查看更多 »

法德尔·伊本·萨赫尔

法德尔·伊本·萨赫尔(أبو العباس الفضل بن سهل بن زادانفروخ السرخسي; Abu ’l-ʿAbbās al-Faḍl b. Sahl b. Zādānfarrūḫ as-Saraḫsī, 死于818年), 头衔 Dhu 'l-Ri'āsatayn ("the man of the two commands")是阿拔斯王朝哈里发马蒙的波斯裔维齐尔。 在哈里发阿明和马蒙内战期间,他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他是哈里发国的实际管理者直至817年。.

新!!: 巴格达和法德尔·伊本·萨赫尔 · 查看更多 »

法國駐外機構列表

法國駐外機構列表列出法蘭西共和國派駐全球各地的駐外機構,法國擁有全世界第二大的外交網絡,僅次於美國。最早開始派駐海外代表的是弗朗索瓦一世,他在1522年派了一個代表團前往瑞士。儘管法國去殖民化後的國際地位有所下滑,但仍然具有世界性的實質影響力。 在2014年,法國駐外機構包括163座大使館,92座總領事館或領事館,135座代表處和500座名譽領事館。.

新!!: 巴格达和法國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法国航空航点

法国航空主要飞往六大洲的以下航点。此列表包括法国航空货运服务和Airlinair,不列特航空,CityJet,CCM航空,Régional以及VLM航空等法国航空附属子公司的航点。.

新!!: 巴格达和法国航空航点 · 查看更多 »

法拉比

阿布·纳斯尔·穆罕默德·法拉比(ابو نصر محمد الفارابي,,),西方称为阿尔法拉比乌斯(拉丁语:Alpharabius),是喀喇汗王朝(870—1213年)初期著名医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音乐学家。出生于中亚突厥斯坦附近的的讹答剌城(他说自己出自钦察),讹答剌被阿拉伯人称为法拉布,阿布·纳斯尔·阿乐·法拉比意思就是来自法拉比的“阿布纳斯尔”。 法拉比钻研学习哲学、医学、心理学、音乐等多种学科并成名,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被尊为伊斯兰哲学的“第二导师”(“第一导师”為亚里士多德)。他除编著有关多科学的160多种(一说200多种)著作外,还在整理研究西域回鹘医学的基础上编著了十几部有关医学的专著,推动和发展了回鹘(维吾尔)医学基础理论,为以后出生在布哈拉的塔吉克人医学家伊本·西那(阿维森纳)的《大医典》奠定了基础。阿维森纳很自豪地将法拉比称之为他的间接启蒙导师。.

新!!: 巴格达和法拉比 · 查看更多 »

洪格黑兰

洪格黑兰(),白帳汗國可汗,1251年–.1280年在位。 根據史集記載,他是斡兒答四王子。在1256年一隊金帳汗國的軍隊在辜兒答長子庫里和他被派去支援進攻巴格達的旭烈兀。他即位後一些宗王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位中支持阿里不哥,並與他一起反對忽必烈。 他無子,因此死後由侄兒科齊繼位。.

新!!: 巴格达和洪格黑兰 · 查看更多 »

漢莎航空181號班機劫機事件

漢莎航空181號班機(DLH181,LH181)是一班由馬略卡島帕爾馬至法蘭克福的定期航班。1977年10月13日,該班機由一架編號為D-ABCE的波音737執行,途中被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的4名成員劫持至摩加迪沙,五天後(10月18日)被德國聯邦警察第九國境守備隊(GSG 9)突擊營救,營救行動的代號為“魔火行動”(Feuerzauber),86名乘客全部獲釋。此次劫機事件亦稱“蘭茨胡特劫機事件”。.

新!!: 巴格达和漢莎航空181號班機劫機事件 · 查看更多 »

潘基文

潘基文(반기문,),前大韓民國外交通商部長、政治家,第8任聯合國秘書長,現任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道德委員會主席,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 潘基文1944年6月13日出生于今韩国忠清北道。在忠州上高中的时候,他曾参加美国红十字会主办的“外国学生访美计划(VISITA)”的选拔,后与其他三名韩国学生代表出访美国各地,并受到时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接见。此次经历使他立志成为一名外交官,后考入首尔大学外交系学习。1970年大学毕业后,潘基文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韩国外交部。他先后在金泳三、金大中和卢武铉三届韩国政府中担任外交要职,受到韩国朝野器重,显示出超人的“政治均衡感”。 2006年10月13日,潘基文在第61届联合国大会上当选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他是首位来自东亚,也是第二位来自于亚洲的联合国秘书长(首位是缅甸的吳丹)。2007年1月1日, 潘基文接替科菲·安南出任联合国秘书长一职。2011年6月21日,潘基文在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上获得连任,任期至2016年12月31日。 2013年,潘基文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第32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是当年排名最高的韩国人。2016年,因对《巴黎协议》的特殊贡献,潘基文被《外交政策》提名为“FT 100全球知识分子”之一。.

新!!: 巴格达和潘基文 · 查看更多 »

朝聖

朝聖是宗教或靈性生活尋覓靈性意義的過程,通常是到一處聖地或者是對某人信仰有重要意義的地方。各大宗教都有朝聖的活動。從世俗的角度而言,朝聖是一種族群的認同,而非基於信仰。流行文化也正把朝聖重新定義,例如去探訪某小說、電視劇、電影或ACG等作品取材、拍攝的地點也被稱為朝聖、聖地巡禮。旅遊業興起之前,朝聖是人們離開家鄉出外遊歷的主要方式之一。.

新!!: 巴格达和朝聖 · 查看更多 »

木撒

木撒(Musa),蒙古人,拜都之孙,伊兒汗國的第十一任君主。在阿儿巴被杀后两天后的4月12日,在巴格达城主阿里拥立下继承汗位,木撒只是阿里的傀儡。札剌亦儿王朝谢赫·大哈散王公进攻巴格达,木撒逃跑,阿里被杀。.

新!!: 巴格达和木撒 · 查看更多 »

按人口排列的世界城市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按人口排列的世界城市列表 · 查看更多 »

有线电视新闻网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able News Network,縮寫:CNN)是美国一個透過有线电视與衛星電視播出的频道,由泰德·透納于1980年创办,由AT&T旗下的時代華納所有。除了在美國境內播出,也有境外頻道對全世界服務。其总部和主要播報室位于美国--的亚特兰大,而全球共有212个国家和地区可以收看到CNN。CNN還運營有頭條新聞台。.

新!!: 巴格达和有线电视新闻网 · 查看更多 »

望遠鏡、天文台和觀測技術年表

望遠鏡、天文台和觀測技術年表.

新!!: 巴格达和望遠鏡、天文台和觀測技術年表 · 查看更多 »

易卜拉欣·哈希姆

易卜拉欣·哈希姆(Ibrahim Hashem,إبراهيم هاشم) 约旦律师和政治家,五次担任约旦首相。 哈希姆出生于巴勒斯坦纳布卢斯,他在伊斯坦布尔大学学习法律后,1918年在大马士革被任命为最高法院院长,1920年叙利亚被法国占领后移居约旦,Preston, Paul; Michael Partridge; Bülent Gökay; Malcolm Yapp; Great Britain Foreign Office (2005).

新!!: 巴格达和易卜拉欣·哈希姆 · 查看更多 »

易卜拉欣·贾法里

易卜拉欣·贾法里(إبراهيم الأشيقر الجعفري,),伊拉克政治家,伊拉克总统(2004--2005),伊拉克过渡政府总理(2005年5月-2006年)。.

新!!: 巴格达和易卜拉欣·贾法里 · 查看更多 »

昆塔·哈吉

昆塔·哈吉(),車臣苏菲派中和平穆里德派领袖。他主张在高加索战争停止反俄国被称为車臣的甘地。 他年轻时在宗教学校读書,在1850年往麦加朝觐后成为哈吉,之后前往巴格达一带谒陵,成为主张不抵抗俄国的苏菲派信徒。他那派被称和平穆里德派,在北高加索很有影响力。后被俄国人軟禁於烏斯秋日納,37歲死在那里。 Category:车臣人 Category:俄罗斯帝国穆斯林 Category:俄羅斯帝國政治人物 Category:苏非派穆斯林.

新!!: 巴格达和昆塔·哈吉 · 查看更多 »

流星3型飛彈

流星3型(en: Shehabs fa:شهاب ۳)是伊朗研發中的地對地彈道飛彈,射程至少可達1280公里/810英里,能夠攻擊以色列、土耳其、俄羅斯和印度等國家。 导弹由伊朗国防军工组织Defense Industries Organization旗下的萨娜姆工业集团Sanam Industrial Group(第140部) 和沙希德 ·哈马特工业集团Shahid Hemmat Industrial Group (SHIG)共同完成。.

新!!: 巴格达和流星3型飛彈 · 查看更多 »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延伸,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形成主因是因為中國東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內部往來不易,因此自古許多人便積極向海上發展。又為了解決陸路的不便性,因為陸路受地形影響,前往西域會經過許多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又中國東岸夏、冬兩季有季風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歐陸的方便性。尤其於兩宋年間,遊牧民族盤據華北地方導致絲路斷流,令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更加蓬勃。在古代中國即有此項交流,尤其是中國東南沿海的居民而言,更是顯著。 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 但是海上絲綢之路到底存不存还有问题,《汉书》记载中国人所乘之船为当时的“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利用这些停留在广西、广东港口的外国船只进行转送到南海和印度。唐宋时的广州港很繁荣,港口大船云集,最多的时候,每年有四千多艘大食船,当时还发生了千名大食、波斯穆斯林劫掠广州的事件。最早利用海上絲綢之路的则是罗马商队与使者,于公元166年抵达中国;而迄今东南亚出土的最早沉船和中国瓷器也属于西亚的阿拉伯帆船,年代为公元830年的晚唐。.

新!!: 巴格达和海上丝绸之路 · 查看更多 »

海德尔·努扎德

海德尔·努扎德(Haider Nawzad,),生於伊拉克巴格达,赛艇运动员。他与哈姆扎·侯赛因通过三大支柱委员会邀请参加了男子双人双桨比赛。最终,在朝鲜代表团谢绝邀请,拒绝派出运动员後,邀请被指派给伊拉克,因此他们获得了参赛资格。他们是2008年伊拉克代表团仅有的4名运动员中的两名,二人在巴格达中部的底格里斯河训练。努扎德原本居住在瑞典,但为了参加奥运会,他返回伊拉克参加训练。.

新!!: 巴格达和海德尔·努扎德 · 查看更多 »

海德尔·阿巴迪

海德尔·阿巴迪(حيدر العبادي;)是一位伊拉克政治人物,2014年8月11日,他被伊拉克总统福阿德·马苏姆提名为新一任总理候选人,9月8日正式上任。2003年9月至2004年6月曾任通信部长。萨达姆时期他流亡于英国伦敦Iraq's post-war cabinet,, September 1, 2003, BBC。.

新!!: 巴格达和海德尔·阿巴迪 · 查看更多 »

海灣航空

海灣航空(阿拉伯語:طيران الخليج;英語:Gulf Air)是屬於中東國家巴林的國家航空公司,總部設於巴林首都麥納瑪,主要樞紐機場是巴林國際機場Flight International 3 April 2007。 雖然海灣航空並沒有加入任何航空公司聯盟,但它的航線也屬「寰宇一家」的計分制中。它與捷達航空和阿曼航空有合作伙伴關係,並與其他航空公司共同提供代碼共享航班。.

新!!: 巴格达和海灣航空 · 查看更多 »

海灣航空航點

以下是海灣航空的飛航目的地(截至2010年1月):.

新!!: 巴格达和海灣航空航點 · 查看更多 »

海湾战争

海灣戰爭是指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期間,以美國為首的由34個國家組成的联军和伊拉克之間發生的一場局部戰爭。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軍隊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並宣布科威特的「回歸」以及大伊拉克的“统一”。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取得聯合國授權後,於1991年1月17日開始對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內的伊拉克軍隊發動軍事進攻,主要戰鬥包括歷時42天的空襲、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邊境地帶展開的歷時100小時的陸戰。多國部隊以輕微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伊拉克最終接受聯合國安理會第660號決議,並從科威特撤軍。 这次戰爭是美軍自越南戰爭後主導參加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也是第一場聯合國會員國之間的戰爭。在戰爭中,美軍首次將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實戰,展示了壓倒性的制空、制電磁優勢。通過海灣戰爭,美國進一步加強了與波斯灣地區國家的軍事、政治合作,儘管強化了美軍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卻未能同時剷除--,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埋下了伏筆。.

新!!: 巴格达和海湾战争 · 查看更多 »

斯派克軍營屠殺

斯派克軍營屠殺是2014年6月12日及隨後日子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屠殺約1,700名伊拉克政府軍俘虜的事件。斯派克軍營的正式名稱是提克里特空軍學院,位於伊拉克萨拉赫丁省提克里特附近。屠殺事件發生前,據報斯派克軍營有2,000至6,000名人員,包括大量受訓新兵。有士兵稱當時有4,000名新兵在斯派克軍營。伊斯蘭國分子從被俘士兵中挑出什葉派和非穆斯林,然後處決他們,並在互聯網上發佈屠殺照片和影片。.

新!!: 巴格达和斯派克軍營屠殺 · 查看更多 »

斯涅尔定律

光波從一種介質傳播到另一種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介質時,會發生折射現象,其入射角與折射角之間的關係,可以用斯涅尔定律(Snell's Law)來描述。斯涅尔定律是因荷兰物理学家威理博·斯涅尔而命名,又稱為「折射定律」。 在光學裏,光線跟蹤科技應用斯涅尔定律來計算入射角與折射角。在實驗光學與寶石學裏,這定律被應用來計算物質的折射率。對於具有負折射率的负折射率超材料(metamaterial),這定律也成立,允許光波因負折射角而朝後折射。 斯涅尔定律表明,當光波從介質1傳播到介质2時,假若兩種介質的折射率不同,則会发生折射現像,其入射光和折射光都處於同一平面,稱為「入射平面」,并且与界面法线的夹角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n_1、n_2分别是两種介质的折射率,\theta_1和\theta_2分别是入射光、折射光与界面法线的夹角,分别叫做「入射角」、「折射角」。 這公式稱為「斯涅尔公式」。 斯涅尔定律可以從費馬原理推導出來,也可以從惠更斯原理、平移對稱性或馬克士威方程組推導出來。.

新!!: 巴格达和斯涅尔定律 · 查看更多 »

新巴比倫王國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新巴比倫王國 · 查看更多 »

新元史

《新元史》,由中国清末民初人柯劭忞所作,包括本纪二十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四卷。民国九年刊為正史,為二十五史中最晚列入者,二十四史中未包含此書。 由於明代《元史》編纂工作過於草率,錯誤百出,歷代學者皆呼籲重修元史。柯劭忞以《元史》為底本,利用明清有關元史的研究,例如參考《元經世大典》殘本、《元典章》,又吸收了西方有關元史的研究成果,例如法國的《多桑蒙古史》、波斯人拉施特《蒙古全史》等書,參考《四庫全書》未收錄之秘籍及元碑拓本等,以三十年之功,重修新史。 《新元史》於1920年脫稿,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明令列入正史,內容比《元史》正確詳備。《新元史》还纠正了《元史》的错误。《元史》中存在有一人两传的缺失,如速不台与雪不台本是一人,完者都与完者拔都是一人,石抹也先与石抹阿辛是一个人,《元史》中都列有两传,《新元史》则纠正了这个错误。《新元史》中增補了許多列傳,像元末革命中的領袖人物如韓林兒、徐壽輝、張士誠、陳友諒等,《新元史》皆一一列傳。近人李思纯在《元史学》中说:“其书(指《新元史》)兼具全部改造与详备博赡之二种长处。中国元史学之有柯劭忞,正如集百川之归流以成大海,集众土之积累以成高峰。” 但《新元史》存在一些不足。最大的缺點是沒有《藝文志》,而且書中所引用的新資料,都沒有註明出處,以致後人研究元史時,用它的史料深感不便。此外,《新元史》循旧史观念,一味求简,删掉元史部分史料。还盲目迷信外国史料和野史,以讹传讹。.

新!!: 巴格达和新元史 · 查看更多 »

日本駐外機構列表

日本國駐外機構列表為東北亞國家日本國派駐外國代表機構之列表。最早的日本駐外機構可以追溯到中國唐代,西元607年日本派駐常駐使節在大唐帝國首都長安。日本最早的大使館為1860年設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日本駐美國大使館」。.

新!!: 巴格达和日本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旭烈兀

旭烈兀(,名字意为“战士”,),蒙古人,伊儿汗国的建立者,西南亚的征服者。成吉思汗之孫、拖雷之子、蒙哥及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之兄。旭烈兀的军队大大拓展了蒙古帝国的西南疆界。在他的领导下,蒙古人摧毁了伊斯兰文明的两大中心:巴格达和大马士革,使伊斯兰世界的中心转移到了开罗的埃及马木留克王朝。.

新!!: 巴格达和旭烈兀 · 查看更多 »

旭烈兀西征

旭烈兀西征,又稱蒙古第三次西征,是由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領,是蒙古帝國繼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及長子西征後的第三次大規模的西征,亦是蒙古帝國最後一次西征。這次西征蒙古佔領了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木剌夷國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

新!!: 巴格达和旭烈兀西征 · 查看更多 »

旋轉餐廳

旋轉餐廳(Revolving restaurant),是餐廳,多數位於摩天大廈,或者高塔之頂樓。 旋轉餐廳的地板之下有軌道移動,這令全個餐廳360度旋轉,食客可以一邊用膳,同時飽覽戶外景色,一般每小時360度。.

新!!: 巴格达和旋轉餐廳 · 查看更多 »

摩苏尔

摩苏尔(الموصل ,阿拉米语:ܡܘܨܠ,中文古称毛夕里),是伊拉克北部城市,位于巴格达西北396公里,为尼尼微省首府,市区跨底格里斯河两岸。细平布(Muslin)是摩苏尔的特产,因此地而得名,另外,摩苏尔的大理石也很有名。.

新!!: 巴格达和摩苏尔 · 查看更多 »

摩洛哥历史

摩洛哥历史,卡普萨文化(Capsian culture)在西元前8000年将摩洛哥带入到新石器时代,那时马格里布不像今天这样贫瘠。柏柏尔语言也许是和农耕差不多同时来到,被本地居民和带来这种语言的外来者所共同继承。现代DNA分析业已证明,现代摩洛哥人的基因池由多个人种而来,不仅有主要的种族如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也有腓尼基人、西班牙犹太人和撒哈拉以南地区(sub-Saharan)的非洲人。.

新!!: 巴格达和摩洛哥历史 · 查看更多 »

感謝您為國效力

《感謝您為國效力:那些傷兵、他們的家人,還有朋友》(Thank You for Your Service)是一本由美國記者撰寫的非虛構書籍,該書記載了2007和2008年巴格達2-16步兵營的生活。該書於2013年首次發表,並獲得了多家媒體的好評及獎項。.

新!!: 巴格达和感謝您為國效力 · 查看更多 »

敏達哈·扎伊迪

敏達哈·扎伊迪(منتظر الزيدي,)是開羅巴格達迪亞電視台的特派員,曾在採訪後兩度被巴格達及美軍拘捕。2008年12月14日,美國總統布殊在伊拉克舉行告別記者會時,扎伊迪向布殊擲鞋,怒斥:「這是伊拉克人民的禮物,這是告別之吻!你這條狗!」此舉旋即引起國際媒體注目,並被中東反美人士視為英雄。.

新!!: 巴格达和敏達哈·扎伊迪 · 查看更多 »

扎伊納布·薩勒比

扎伊納布·薩勒比(Zainab Salbi;زينب سلبي,1969年9月24日-)是一位作家、女權運動家、人道主義者、社會企業家及媒體評論員,創辦人及前任執行長。薩勒比在20歲時奉母親之命嫁到美國,但遭到凌虐,毅然決定離開。離開後的她掙了點錢,在美國就讀大學。當時正發生波士尼亞戰爭,看見無辜平民的處境讓她動起幫助戰爭中女性的念頭,遂在1993年成立救援女人,至今已幫助將近48萬位婦女。雖然已經不再是救援女人的執行長,但還是致力於為弱勢女性發聲。.

新!!: 巴格达和扎伊納布·薩勒比 · 查看更多 »

托卡比皇宮

托卡比皇宮(Topkapı Sarayı,奧斯曼土耳其語:طوپقپو سرايى)是位處土耳其伊斯坦堡的一座皇宮,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奧斯曼帝國蘇丹在城內的官邸及主要居所。托卡比皇宮是昔日舉行國家儀式及皇室娛樂的場所,現今則是當地主要的觀光勝地。托卡比皇宮翻譯過來成為「大炮之門」,昔日碉堡內曾放置大砲,故以此命名。 征服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堡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在1459年下令動工興建托卡比皇宮。皇宮由四個庭院及其他矮小的建築物組成,昔日有大約四千人居住,以往的皇宮覆蓋著一個廣大的海岸地區。在多個世紀以來,皇宮經過擴建和整修,例如1509年的地震及1665年的火災後,皇宮都進行過維修。 托卡比皇宮在十七世紀的重要性下降,那時的蘇丹較喜歡到博斯普魯斯海峽附近的新宮廷。1853年,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把皇宮遷至新落成的朵巴馬切皇宮,杜馬伯爵皇宮是伊斯坦堡內第一個歐式宮廷。托卡比皇宮的帝國寶庫、圖書館、清真寺及造幣局都一併保留。 奧斯曼帝國在1921年滅亡。1924年4月3日,托卡比皇宮在政府政令下變成帝國時代的博物館。托卡比皇宮博物館由文化旅遊部管理。皇宮裡有大量的屋宇和廳堂,但現今只有最重要的部分開放給公眾,皇宮由部門的職員以及土耳其軍方的武裝守衛把守。托卡比皇宮是奧斯曼建築的代表作,包含大量的瓷器、官服、武器、盾牌、盔甲、、伊斯蘭的書法原稿、壁畫以及奧斯曼的珠寶寶物。 托比卡皇宮與鄰近的其他歷史遺產同屬「伊斯坦堡歷史地區」,該區在1985年成為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世界遺產,托卡比皇宮被描述為「奧斯曼帝國時期皇宮的表率。.

新!!: 巴格达和托卡比皇宮 · 查看更多 »

托尼·布莱尔

--(,),,生于苏格兰爱丁堡,英國政治家,1994年至2007年任工黨黨魁,1997年至2007年任英國首相。在2007年6月27日辭任黨魁、首相及下議院的英格蘭東北部塞奇菲爾德選區議員,另外又獲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委任為中东问题特使,直至2015年。 貝理雅自1994年7月21日起出任工黨黨魁,接替突逝的前黨魁約翰·史密斯。在他領導下,工黨進行重新定位及調整路線,結果在1997年英國大選中取得了壓倒性勝利,結束了保守黨長達18年的執政時期,而那次也是保守黨自1832年以來輸得至為慘烈的一次大選。布莱尔執政10年,是工黨歷史上在任最長的首相,也是該黨唯一一位帶領工黨連續三次贏得大選的首相。他在任內雖然進行了不少的成功改革,但因支持及參與美國領導的伊拉克戰爭,而使得其相關政策備受爭議。.

新!!: 巴格达和托尼·布莱尔 · 查看更多 »

扑克牌通缉令

扑克牌通缉令是个人识别扑克牌(英語:personality identification playing cards)的俗稱,是一套2003年美军出兵伊拉克期間,由美國政府所設計、繪有人像在牌身上的扑克牌,用以帮助军队识别萨达姆·侯赛因政府的通缉犯成员。.

新!!: 巴格达和扑克牌通缉令 · 查看更多 »

拿那克

拿那克宗師(旁遮普文:ਗੁਰੂ ਨਾਨਕ,印度文:गुरु नानक देव,烏爾都文:گرونانک Guru Nānak)(),是锡克教创始人,第一位。他反对种姓制度,希望结合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要义。 拿那克出生在今巴基斯坦,靠近拉合尔的Talwandi村(今Nankana Sahib)。他父母Kalu Mehta 和Matta Tripat是属于婆罗门族的印度教徒。小时候,拿那克一直深深的被宗教所吸引,他探索生命的奥秘的欲望最终使他离家出走。 拿那克娶了Batala市的Sulkhni,他们生了两个儿子Sri Chand和 Lakhmi Das。他的姐夫在Sultanpur城为他找到了国家粮仓管理的职位。 他28岁的时候,一天早上,他跟平时一样往河流去洗涤和修行。他失踪了3天。当他回来的时候,充斥着上帝的精神,他说了一句名言:「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是不存在的,那既然如此,我该跟从那条道路呢?神的。神既不是印度教徒也不是穆斯林所以我跟从的道路是神的」。从此以后,他就开始了他的传教事业。 据说他进行过四次大旅程,往印度各地,阿拉伯地区和波斯,朝觐麦加,经过巴格达。他在印度教徒、耆那教徒、佛教徒、祆教徒、穆斯林之前作过演讲,在各种寺庙发言。 在这个时候,拿那克认识了卡比尔(1441年-1518年),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共同崇拜的一名圣人。 Category:宗教創始人 Category:印度人 Category:巴基斯坦人 Category:锡克教.

新!!: 巴格达和拿那克 · 查看更多 »

拜巴尔一世

拜巴尔一世(胜利王、豹子一樣的國王;全名为:马利克·扎希尔·鲁克-丁·拜巴尔,)埃及苏丹,马木留克王朝最伟大的统治者(1260年-1277年在位)。他是一个强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拜巴尔一世生于哈薩克阿特勞州的一个欽察突厥人家庭,逃亡克里米亞,被蒙古人抓获后作为奴隶卖到叙利亚。他的第一个主人惊异于他的强健体格,把他卖给了一个埃及的马木留克弩炮队军官,因此又名拜巴尔·班度克達里,只是用了800第納爾。但因其中一隻眼有白內障,因此被退貨,後被阿尤布王朝的蘇丹所救。他先是充当阿尤布王朝最后一代苏丹萨利赫的侍卫,不久成为马木路克领袖艾伯克麾下的将领。艾伯克在混乱中推翻了阿尤布王朝,成为埃及的第一位马木路克苏丹。1249年,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率领的第七次十字军入侵埃及。1250年,拜巴尔领导了马木路克打败路易九世的著名战役。他在这场战役中将路易九世生擒。 当时正是蒙古人入侵西亚的高潮时期,1258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攻陷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之后屠杀城中居民,震惊了整个穆斯林世界。旭烈兀随之命令将领怯的不花入侵叙利亚。在这种紧急的形势下,拜巴尔在苏丹忽秃斯领导下,于1260年9月3日率领马木路克骑兵在阿音札鲁特战役中打败了蒙古先锋部队,从此终结了蒙古人向西方的扩张。西方历史学家十分重视这一战的意义,认为它挽救了整个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文明。拜巴尔一世在击退蒙古人和占领叙利亚后杀害了忽秃斯,自立为埃及苏丹。 1261年,拜巴尔的一名阿蘭商人勸金帐汗国別兒哥改宗伊斯蘭教,這使埃及可以定期到南俄購買新的欽察年輕人補充馬木留克軍,也可牵制旭烈兀,使之停止向叙利亚進軍。 拜巴尔一世致力于消灭巴勒斯坦的各十字军国家,与之常年作战。他在1263年围攻阿克未能获胜;在阿苏夫、海法和恺撒里亚等地则获得了胜利。但最主要的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仍未能攻下。然而,1266年拜巴尔一世打败了安条克公国在西亚仅有的同盟亚美尼亚。在失去盟军援助后,经过数月围攻,安条克于1268年5月18日陷落。安条克公爵博希蒙德六世弃城逃走,城中居民大多被贝巴儿思一世卖为奴隶。十字军失去了在圣地的重要基地,在击退1271年的第九次十字军東征后,拜巴尔一世对埃及和叙利亚实现了稳固的统治。1277年,拜巴尔一世在叙利亚去世。他是因為誤飲為人準備的毒馬奶酒而死。 Category:钦察人 Category:埃及君主.

新!!: 巴格达和拜巴尔一世 · 查看更多 »

拜伊吉

拜伊吉是伊拉克的城市,位於該國北部,由薩拉赫丁省負責管轄,距離首都巴格達約200公里,是該國最大的工業中心之一,煉油能力居伊拉克近25%,鎮上有煉油廠、化工廠和軍器廠,人口約200,000。.

新!!: 巴格达和拜伊吉 · 查看更多 »

拜住 (伊儿汗国)

拜住,蒙古帝国别速惕氏,第二任波斯镇戍军统帅。 拜住以千户职从搠里蛮(绰儿马罕)西征攻灭札兰丁,并留镇西方波斯。1242年,搠里蛮死后,他继任统领镇戍军。1243年古茲達格戰役大败罗姆苏丹国,使之降服。罗马教皇曾遣使者至其营帐。贵由大汗继位后,于1247年派野里知吉带统兵西征穆斯林,取代其统帅地位。蒙哥大汗即位后,杀野里知吉带,遣旭烈兀出镇波斯,领其军,任拜住为万户。1258年,奉命会攻报达(今伊拉克巴格达)。次年,率右翼军从旭烈兀攻叙利亚。后被旭烈兀处死。.

新!!: 巴格达和拜住 (伊儿汗国) · 查看更多 »

拜拉祖里

拜拉祖里(Ahmad ibn Yahya al Baladhuri,Al Baladhuri,阿拉伯文:أحمد بن يحيى بن جابر البلاذري),九世紀的知名波斯歷史學者。長期旅行於伊拉克、巴格達等地的他,在當時的穆斯林王朝頗具影響力,身後所留下著作今多仍被研究該年代的中東歷史所引用參考。 Category:892年逝世 Category:伊朗歷史學家 Category:中世紀伊斯蘭教鍊金術士.

新!!: 巴格达和拜拉祖里 · 查看更多 »

拆彈部隊

是一部於2008年上映的美國戰爭電影,為凱薩琳·畢格羅執導,编剧马克·鲍尔于2004年以战地记者身份在伊拉克战场上的见闻所创作。以及由傑瑞米·雷納、安東尼·麥基及布萊恩·格拉格提等擔任演出。電影的劇情背景為美伊戰爭,描述美國陸軍拆彈部隊的成員。 電影在2010年的第82届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六項大獎,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及最佳原著劇本;導演凱薩琳·畢格羅亦因此片成為首位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女導演。.

新!!: 巴格达和拆彈部隊 · 查看更多 »

拉希德街

拉希德街(阿拉伯语: شارع الرشيد)是伊拉克巴格达市中心的重要街道之一。 这条街起源于奥斯曼帝国时期。当时,全城唯一知名公共街道是河街(Naher),沿底格里斯河东岸绵延数里。 1916年4月29日,英国人在巴格达以南被奥斯曼军队击败,数万英印士兵死伤,数千人当了俘虏,其中包括他们的指挥官查尔斯·汤森爵士。总督哈利勒帕夏下令修筑巴格达第一条“真正的”街道,以纪念这次胜利。工程开始于1916年5月。1916年7月23日,这条街向市民开放。哈利勒帕夏将其命名为“Jadde Si”,陶瓷路牌安放在苏丹阿里清真寺的墙上,一直保留到1950年代中期。 1917年,拉希德街成为巴格达城第一条使用电气照明的街道。.

新!!: 巴格达和拉希德街 · 查看更多 »

拉班·扫马

拉班·扫马(叙利亚语:ܪܒܢ ܒܪ ܨܘܡܐ;Rabban Sauma,),或称巴·扫马(Bar Sauma),13世纪景教教士,著名旅行家,其足迹东起北京,西至巴黎。据叙利亚文献记载,扫马系畏兀儿人(今譯维吾尔),而据中国史书记载,扫马是汪古人。他实际名为扫马,拉班是叙利亚文“教师”一词的音译。.

新!!: 巴格达和拉班·扫马 · 查看更多 »

拉馬迪

拉馬迪(الرمادي;Ar Ramādī)是伊拉克中部的城市,位於首都巴格達以西110公里(68英哩)肥沃的沖積平原上,是安巴爾省的首府,2004年聯合國的數據顯示人口為483,209。1869年,鄂圖曼帝國創建拉馬迪,作為管治和與區內的阿拉伯部族溝通的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軍隊在1917年11月打敗城內剩餘的鄂圖曼軍隊勢力,佔領拉馬迪。.

新!!: 巴格达和拉馬迪 · 查看更多 »

怯的不花

怯的不花(;),蒙古帝国那颜,旭烈兀麾下大将。他是乃蛮人。 元宪宗二年(1252年),怯的不花奉命率领1万2千人蒙古军队自和林出发西征,经过五年的征战,于1257年基本征服波斯。此后蒙古军队进一步入侵阿拉伯帝国,次年二月十三,蒙古攻占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1259年,怯的不花随旭烈兀渡过幼发拉底河,进军叙利亚。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蒙古军队攻占阿勒颇,叙利亚统治者纳昔尔放弃大马士革,逃入埃及求救。 此时,蒙哥死讯传来,旭烈兀被迫回师波斯,以支持忽必烈同阿里不哥争夺蒙古大汗之位,仅留下怯的不花率各部族军队2万人(其中蒙古军队约5000人)负责继续征服叙利亚。埃及苏丹忽秃斯闻讯即进军巴勒斯坦。此时,怯的不花又与诸十字军国家交恶,正率军攻打西顿,自大的怯的不花发函要求埃及军队即刻投降,但遭到拒绝。9月3日,失去了十字军国家支持的蒙古军队和埃及军队在阿音札鲁特战役中交战,怯的不花先勝後敗在失败后拒绝逃跑,最后被杀,其亲族全部被埃及人俘虏。 据埃及史书记载,怯的不花是一个景教教徒。 蒙古帝國人物 Category:阵亡军人.

新!!: 巴格达和怯的不花 · 查看更多 »

总统府

总统府(或總統宮)是指总统等共和制國家元首的官邸或辦公室所在地,通常被視為一個國家的政治權力象徵。.

新!!: 巴格达和总统府 · 查看更多 »

景教

景教,即唐代正式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聶斯脫里派,也就是現今的東方亞述教會。景教起源於今日敘利亞,由敘利亞教士君士坦丁堡牧首聶斯脫里於公元428-431年之間創立,在波斯建立教會。景教被視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基督教派,成為漢學研究一個活躍的領域。唐朝時曾一度在長安興盛,並在全國都建有“十字寺”。.

新!!: 巴格达和景教 · 查看更多 »

智慧之家

智慧之家(阿拉伯語:بيت الحكمة、Bait al-Hikma),多译作「智慧宫」,是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時期伊拉克巴格達的一所圖書館及翻譯機構。它是翻譯運動裡的重要機構,被視為伊斯蘭黃金時代的一個主要學術中心。智慧之家由阿拔斯王朝哈里發哈倫·拉希德創立,在其子馬蒙時最為鼎盛,馬蒙在公元813年至833年間當政,因智慧之家而備受讚揚。在九世紀至十三世紀,許多博學的穆斯林學者都是這所教育研究機構的一部分。 智慧之家一詞是薩珊王朝對圖書館稱呼的直譯。它仿照了薩珊王朝的圖書館,以翻譯波斯文書籍到阿拉伯文及保存譯本為目的。 在馬蒙治下,天文台被建立起來,智慧之家是研習人文科學及科學的中心,包括數學、天文學、醫學、化學、動物學及地理。學者們借鑒波斯、印度及希臘的文獻,包括畢達哥拉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希波克拉底、歐幾里得、普羅提諾、蓋倫、蘇胥如塔、沙落迦、阿耶波多、蘇格拉底及婆羅摩笈多的著作,他們積累了世界上的各種知識,並根據他們的發現再加以擴展。巴格達是當時世上最富庶的城市,並且是學術發展的中心,人口超過百萬人,為當時之冠。代數之父花剌子密也是智慧之家的學者。.

新!!: 巴格达和智慧之家 · 查看更多 »

1055年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1055年 · 查看更多 »

12月30日

12月3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64天(闰年第36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天。.

新!!: 巴格达和12月30日 · 查看更多 »

1410年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1410年 · 查看更多 »

1468年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1468年 · 查看更多 »

1933年8月21日日食

1933年8月21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33年8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意属利比亚、埃及、巴勒斯坦託管地、法屬敘利亞託管地、伊拉克、波斯、阿富汗、英屬印度、暹羅、荷屬東印度、北婆羅洲、澳大利亚,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的大部分、澳大利亚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巴格达和1933年8月2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60年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1960年 · 查看更多 »

1986年亚洲运动会

十届亚洲运动会于1986年9月20日至10月5日在韩国汉城(今首爾)举行,会期为16天,而亞運會亦是東道主韓國在88奧運會的前哨戰。本屆亞運會共有27個國家和地區的4839名運動員參與25個項目的比賽。韩国的奖牌数首次超过日本跃居第二位,而韓國於2年後舉行奧運大會。.

新!!: 巴格达和1986年亚洲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1986年亞洲球會錦標賽

1986年亞洲球會錦標賽是第 6 屆亞洲球會的頂級盃賽賽事,亦是第 2 屆全新的亞洲球會錦標賽。本屆賽事決賽圈於1986年內舉行,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德舉行。 古河電工成為首支日本球隊,贏得亞洲頂級賽事冠軍。.

新!!: 巴格达和1986年亞洲球會錦標賽 · 查看更多 »

1988–89年亞洲球會錦標賽

1988–89年亞洲球會錦標賽是第 8 屆亞洲球會的頂級盃賽賽事,亦是第 4 屆全新的亞洲球會錦標賽。艾薩德成為第一支卡塔爾球隊,贏得亞洲頂級賽事冠軍。.

新!!: 巴格达和1988–89年亞洲球會錦標賽 · 查看更多 »

1990–91年亞洲球會錦標賽

1990–91年亞洲球會錦標賽是第 10 屆亞洲球會的頂級盃賽賽事,亦是第 6 屆全新的亞洲球會錦標賽。艾斯迪格拿成為繼特拉維夫馬卡比後,再有球隊能第二次奪得錦標。而上屆冠軍的遼寧,是首支球隊連續兩年闖進決賽,雖然於決賽落敗僅奪亞軍,但已成為歷來成績最好的衛冕球隊。.

新!!: 巴格达和1990–91年亞洲球會錦標賽 · 查看更多 »

1993年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1993年 · 查看更多 »

1993年世界貿易中心爆炸案

1993年世界貿易中心爆炸案發生於1993年2月26日,一輛停在世界貿易中心北座地庫停車場,被放置了重1500磅(680公斤)尿素硝酸鹽氫炸藥的汽車發生猛烈爆炸, 引致6人死亡,1042人受傷。 這次襲擊是由拉米茲·尤塞夫、马哈茂德·阿布哈利马(Mahmud Abouhalima)、默罕默德·沙拉门(Mohammad Salameh)、尼达尔·阿雅德(Nidal Ayyad)、阿卜杜勒·拉赫曼(Abdul Rahman)及艾哈迈德·阿贾杰(Ahmad Ajaj)策劃的,他們獲得哈立德·谢赫·默罕默德·阿里·法登(Khaled Shaikh Mohammed Ali Fadden,尤塞夫的舅父)的資助。 1994年3月,阿布哈利马、阿贾杰、阿雅德及沙拉门被控策動襲擊、以爆炸方式破壞他人財物和協助運送爆炸物品等罪名。1997年11月,尤塞夫和伊雅德·艾莫尔(Eyad Ismoil)被控告駕駛貨車運送炸彈罪。.

新!!: 巴格达和1993年世界貿易中心爆炸案 · 查看更多 »

1998–99年亞洲球會錦標賽

1998–99年亞洲球會錦標賽是第 18 屆亞洲球會的頂級盃賽賽事,亦是第 14 屆的亞洲球會錦標賽。 今屆賽事由來自日本的磐田山葉首次奪得冠軍,是日本球隊事隔 12 年後,再次奪得亞洲最高榮耀錦標賽。.

新!!: 巴格达和1998–99年亞洲球會錦標賽 · 查看更多 »

2003年11月

2003年11月的新闻事件: 请参看:.

新!!: 巴格达和2003年11月 · 查看更多 »

2003年12月

2003年12月的新闻事件: 请参看:.

新!!: 巴格达和2003年12月 · 查看更多 »

2003年2月15日全球反戰行動

2003年2月15日全球反戰行動是反對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的聯合行動,各國反戰人士約定於同一天發起抗爭。據BBC估計有超過60個國家,共約6百萬至一千萬人參與抗爭,其它方面的估計則達8百萬至3千萬人之譜。 規模最大的示威發生在歐洲。大約有3百萬人參加了在羅馬的抗爭,此紀錄被2004年金氏世界紀錄大全列為史上最大的反戰遊行。反戰情緒在中東地區達到高峰,但其示威規模較小。在華人世界,香港的示威據估計有1千人左右,澳門也有小規模的遊行,中國大陸未發生任何示威;台灣對集會遊行的規定雖然較鬆,卻只有500餘人在美國在台協會旁示威,多數民眾仍對反戰運動冷感。.

新!!: 巴格达和2003年2月15日全球反戰行動 · 查看更多 »

2003年3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3年3月 · 查看更多 »

2003年4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3年4月 · 查看更多 »

2003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3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03年7月

2003年7月的新闻事件: 请参看:.

新!!: 巴格达和2003年7月 · 查看更多 »

2004年12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4年12月 · 查看更多 »

2004年1月

2004年1月的新闻事件: 请参看:.

新!!: 巴格达和2004年1月 · 查看更多 »

2004年2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4年2月 · 查看更多 »

2005年10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5年10月 · 查看更多 »

2005年11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5年11月 · 查看更多 »

2005年1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5年1月 · 查看更多 »

2005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5年1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日期不詳.

新!!: 巴格达和2005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05年4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5年4月 · 查看更多 »

2005年5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5年5月 · 查看更多 »

2005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5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05年8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5年8月 · 查看更多 »

2005年9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5年9月 · 查看更多 »

2005年英國皇家空軍C-130運輸機擊落事件

2005年英國皇家空軍C-130運輸機擊落事件是2005年1月30日時1架飛機序號為XV179的英國皇家空軍C-130K C3型運輸機遭到疑似遜尼派叛亂份子的攻擊而擊落,飛機上搭載的10人全數罹難,這次事故也成為當時英國發起特里克行動(Operation Telic)後所遇到損失最為嚴重的單一軍事任務。 2005年12月,調查委員會就此事件做出結論,認為飛機上缺乏完善的火災抑制系統是導致其墜毀的主因。2006年9月時,英國Channel 4 News更進一步發表文章批評英國國防部只在1架C-130運輸機安裝泡沫滅火抑制系統。而英國皇家空軍則在事件之後表示為避免再度發生如XV179機組人員喪生的事故,已經決定將所有第一線服役的C-130運輸機改裝相關系統以作因應。.

新!!: 巴格达和2005年英國皇家空軍C-130運輸機擊落事件 · 查看更多 »

2006年10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6年10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11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6年11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3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6年3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4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6年4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5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6年5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6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7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6年7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8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6年8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9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6年9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亚洲运动会

十五届亚洲运动会於2006年12月1日至15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進行,会期为15天。这是西亞国家继伊朗后第二次举办亚运会,也是亞運會誕生以來首次在阿拉伯国家舉行。这届亚运会同時可能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 本屆亞運會共有45個國家和地區的9,520名運動員參與39比賽項目的競爭,伊拉克闊別20年後重返亞運會。 由於阿拉伯半島夏季炙熱(高溫超過攝氏40度),幾乎所有在卡達(如:2022年世界盃足球賽)及鄰近的巴林(如:巴林大獎賽)的主要比賽都在11月至次年3月舉行。.

新!!: 巴格达和2006年亚洲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2007年1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7年1月 · 查看更多 »

2007年3月

;3月31日.

新!!: 巴格达和2007年3月 · 查看更多 »

2007年5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7年5月 · 查看更多 »

2007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7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07年7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7年7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2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8年2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3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8年3月 · 查看更多 »

2009年10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9年10月 · 查看更多 »

2009年12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9年12月 · 查看更多 »

2009年1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9年1月 · 查看更多 »

2009年4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9年4月 · 查看更多 »

2009年4月23日伊拉克自杀式袭击

2009年4月23日伊拉克自杀式袭击是2009年4月23日同一天在伊拉克共和国首都巴格达和迪亚拉省小城米格达迪耶分别发生的两起自杀式袭击,至少76人在袭击中丧生,包括一些从伊朗来伊拉克境内朝圣的什叶派穆斯林。《洛杉矶时报》则报道说共有79人死亡。.

新!!: 巴格达和2009年4月23日伊拉克自杀式袭击 · 查看更多 »

2009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9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09年8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09年8月 · 查看更多 »

2010年11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10年11月 · 查看更多 »

2010年3月3日巴古拜爆炸事件

2010年3月3日巴古拜爆炸事件是2010年3月3日发生在伊拉克巴古拜的3颗炸弹连环爆炸事件,目前为止已造成至少33人死亡,55人受伤。巴古拜是一座什叶派和逊尼派共同居住的城市,是迪亚拉省的首府,离巴格达大约40英里(64千米)。 爆炸发生在2010年3月7日将举行的议会选举的筹备阶段。 当地时间上午9:45,第一枚汽车炸弹在该城西区的一警察局门口被引爆;过了一会儿,距离第一次爆炸现场约100码(91米)的迪亚拉省政府大楼装置好的一枚汽车炸弹也被引爆;后来,一名自杀式袭击者在一医院引爆炸弹,并炸伤一名警察,被救护车送往另一医院接受治疗。第四枚炸弹在医院附近被发现并及时拆除。 爆炸发生后,巴古拜市进行了全面宵禁,甚至禁止行人上街。爆炸中的死者包括10名警察和迪亚拉省卫生部门负责人阿里·提米米。 爆炸肇事者尚未查明,但伊拉克基地组织之前承诺要破坏在3月7日举行的选举。尽管如此,选举的早期投票已按计划在3月4日上午已经举行。.

新!!: 巴格达和2010年3月3日巴古拜爆炸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0年4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10年4月 · 查看更多 »

2010年8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10年8月 · 查看更多 »

2011年12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11年12月 · 查看更多 »

2011年12月22日巴格达连环爆炸案

2011年巴格达连环爆炸案发生在2011年12月22日,是发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生的一系列炸弹袭击事件,导致72人死亡和196人受伤。.

新!!: 巴格达和2011年12月22日巴格达连环爆炸案 · 查看更多 »

2013年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13年 · 查看更多 »

2013年10月

; 武裝衝突.

新!!: 巴格达和2013年10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11月

; 武裝衝突.

新!!: 巴格达和2013年11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12月

; 科學技術.

新!!: 巴格达和2013年12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4月伊拉克炸彈攻擊

2013年4月伊拉克炸彈攻擊是於2013年4月15日在伊拉克各地所發生的一連串爆炸與槍擊事件,造成至少75人死亡、逾350人受傷。於同月20日預定舉辦,這次選舉也是美國軍隊於2011年4月20日撤出伊拉克以來首次進行的省級選舉。.

新!!: 巴格达和2013年4月伊拉克炸彈攻擊 · 查看更多 »

2013年5月

; 武裝衝突.

新!!: 巴格达和2013年5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6月

; 武裝衝突.

新!!: 巴格达和2013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7月

; 武裝衝突.

新!!: 巴格达和2013年7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8月

; 武裝衝突.

新!!: 巴格达和2013年8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9月

; 武裝衝突.

新!!: 巴格达和2013年9月 · 查看更多 »

2014年5月

; 政治選舉.

新!!: 巴格达和2014年5月 · 查看更多 »

2014年6月

; 災害事故.

新!!: 巴格达和2014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14年伊拉克北部內戰

2014年伊拉克北部內戰 ,是2014年6月在伊拉克的武裝組織伊斯蘭國和伊拉克政府在北部地區爆發的衝突,是為2003年薩達姆政權被推翻以來當地局勢所出現的最大變局,廣受國際關注,目前此衝突仍在進行中。武裝組織屠殺當地政府軍,並攻佔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

新!!: 巴格达和2014年伊拉克北部內戰 · 查看更多 »

2015年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15年 · 查看更多 »

2015年2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15年2月 · 查看更多 »

2015年8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15年8月 · 查看更多 »

2015年8月巴格達汽車炸彈爆炸事件

2015年8月巴格達汽車炸彈爆炸事件,是指2015年一宗由伊斯蘭國發動、對象為什葉派武裝分子的恐怖主義襲擊事件,有汽車炸彈在一所批發市場爆炸,造成76人死亡、212人受傷。.

新!!: 巴格达和2015年8月巴格達汽車炸彈爆炸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5年卡利斯鎮越獄事件

2015年卡利斯鎮越獄事件是指于2015年5月8日发生在伊拉克卡利斯镇的越狱案,超过50名在押犯人逃脱,包括9名被控以恐怖分子罪名的嫌犯。据估计,另有50名犯人和12名警察在事件中遇害。.

新!!: 巴格达和2015年卡利斯鎮越獄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6年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16年 · 查看更多 »

2016年1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16年1月 · 查看更多 »

2016年1月伊拉克連環恐怖襲擊

2016年1月伊拉克連環恐怖襲擊,是指2016年1月11日發生在伊拉克巴格達、米格達迪耶及的一連串恐怖主義襲擊事件,由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發動,襲擊形式包括枪杀路人、挾持人質、自殺攻擊及炸彈襲擊。.

新!!: 巴格达和2016年1月伊拉克連環恐怖襲擊 · 查看更多 »

2016年5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16年5月 · 查看更多 »

2016年7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16年7月 · 查看更多 »

2016年7月巴格达恐怖袭击事件

2016年7月巴格达恐怖袭击事件,是2016年7月3日发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炸彈襲擊。其中在南部卡拉达区一处繁忙的购物区發生的自杀炸弹恐怖袭击事件,袭击者使用自杀式卡车爆炸袭击,造成超過200人喪生,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巴格达當地所发生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恐怖袭击之一,也是至今最嚴重的伊拉克恐怖攻擊事件。.

新!!: 巴格达和2016年7月巴格达恐怖袭击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6年伊斯坎德里耶炸弹袭击

2016年伊斯坎德里耶炸弹袭击是指2016年3月25日在伊拉克巴比伦省伊斯坎德里耶发生的炸弹袭击事件,事件已造成41人死亡,105人受伤。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宣称策划并实施了这次袭击,这也是该组织继布鲁塞尔连环爆炸案之后,三天内发动的第二起袭击事件。.

新!!: 巴格达和2016年伊斯坎德里耶炸弹袭击 · 查看更多 »

2017年

2017年經联合国大会指定为国际可持续旅游发展年,也是俄國十月革命100週年。.

新!!: 巴格达和2017年 · 查看更多 »

2017年5月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2017年5月 · 查看更多 »

2018年伊拉克議會選舉

2018年伊拉克議會選舉定於5月12日舉行,選出伊拉克国民议会全部329名議員。.

新!!: 巴格达和2018年伊拉克議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71

271是270與272之間的自然數。.

新!!: 巴格达和271 · 查看更多 »

2月10日

2月1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41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24天(闰年则还有325天)。.

新!!: 巴格达和2月10日 · 查看更多 »

2月13日

2月13日在公历当中是第44天,距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21天(闰年则是322天)。.

新!!: 巴格达和2月13日 · 查看更多 »

4月21日

4月2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11天(闰年第112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54天。.

新!!: 巴格达和4月21日 · 查看更多 »

4月30日

4月3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20天(闰年第12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45天。.

新!!: 巴格达和4月30日 · 查看更多 »

4月9日

4月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99天(闰年第10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66天。.

新!!: 巴格达和4月9日 · 查看更多 »

6月27日

6月2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78天(闰年第17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87天。.

新!!: 巴格达和6月27日 · 查看更多 »

76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760年代 · 查看更多 »

762年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762年 · 查看更多 »

7月16日

7月16日是阳历年的第197天(闰年是19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68天。.

新!!: 巴格达和7月16日 · 查看更多 »

813年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813年 · 查看更多 »

828年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828年 · 查看更多 »

84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840年代 · 查看更多 »

841年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841年 · 查看更多 »

866年

没有描述。

新!!: 巴格达和866年 · 查看更多 »

88號特遣部隊

88號特遣部隊()是美國的特戰單位,它在911襲擊之後成立,並由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和英國特種部隊的士兵組成。基於其任務性質,該單位經常並描述成“獵殺小隊”(Hunter-Killer Team),其核心成員大多來自美國陸軍第一特種部隊分遣隊、第75遊騎兵團、美國空軍第24特種戰術中隊以及美國海軍特種作戰研究大隊。88號特遣部隊曾於2008年10月從伊拉克入侵敘利亞,並造成8人死亡,當中包括前基地組織領導人阿布·扎迪亞,他們也曾在非洲之角執行過數次針對基地組織的行動。.

新!!: 巴格达和88號特遣部隊 · 查看更多 »

8月31日

8月31日是阳历年的第243天(闰年是24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22天。.

新!!: 巴格达和8月31日 · 查看更多 »

9月10日

9月10日是阳历年的第253天(闰年是25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2天。 在英國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10日。.

新!!: 巴格达和9月10日 · 查看更多 »

9月14日

9月14日是阳历年的第257天(闰年是25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08天。 在大多數天主教國家以及英國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9月14日的前一天為9月2日。.

新!!: 巴格达和9月14日 · 查看更多 »

9月16日

9月16日是阳历年的第259天(闰年是26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06天。.

新!!: 巴格达和9月16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巴格達报达白达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