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塞琉古帝国

指数 塞琉古帝国

塞琉古帝國(Αυτοκρατορία των Σελευκιδών),又稱塞琉古王朝或塞流卡斯王朝,古代中國又稱之為條支。它由亞歷山大大帝部將塞琉古一世所創建,是以叙利亞为中心,包括伊朗和美索不達米亞在内(初期还包括印度的一部分)的希臘化國家。塞琉古帝國是希臘化时期最主要的國家之一。.

347 关系: 加拉太戰爭培琉喜阿姆戰役埃托利亞的狄奧多圖斯埃托利亞的斯科帕斯埃托利亞戰爭埃拉西斯特拉图斯卡帕多細亞的斯特拉托妮可卡帕多细亚卡里亚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亚细亚提库斯印度-希臘王國印度历史印度君主列表反犹太主义反纳比斯战争古希腊古典时代古罗马年表史记叙利亚叙利亚历史吕基亚吉蘭省塞琉古塞琉古帝国塞琉古三世塞琉古一世塞琉古二世塞琉古五世塞琉古六世塞琉古四世塞琉古紀年塞琉西亞塞留孤塞諾塔斯塞諾恩 (將軍)塞鲁瑟地王朝塔吉克斯坦历史塔巴里斯坦夥友騎兵大宛大帝大秦大益大西庇阿大马士革奥斯若恩妮薩 (法爾奈克一世之妻)宾头娑罗宗教迫害...宗教自由安努安卡拉戰役 (前239年)安德羅馬庫斯安德里斯库斯安德拉戈拉斯安息帝國安息的羅多古娜安提柯二世安条克 (消歧义)安条克七世安条克三世安条克一世安条克九世安条克二世安条克五世安条克八世安条克四世安條克 (塞琉古一世之父)安條克十世安條克十一世安條克十二世安條克·伊厄拉斯安條克一世 (科馬基尼)安條克六世安條克四世 (科馬基尼)宙克西斯 (將軍)尼卡爾科斯 (將軍)尼科美德一世已不存在国家列表巴克特里亞巴勒斯坦巴連弗邑巴比伦巽伽王朝帝国列表丝绸之路中希关系中亚历史希俄斯島戰役希臘化文明希臘化時代希臘化時代的希臘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希腊历史世界史年表 (公元前)帕加马帕尼人帕尼翁戰役幸军王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里亚奉献亚实基伦亚细亚 (罗马行省)亚美尼亚历史亚美尼亚君主列表亚洲亚洲历史亞美尼亞亞美尼亞王國亞歷山大 (總督)亞歷山大·巴拉斯庫爾德斯坦庫魯佩迪安戰役库尔德历史以色列历史伊朗伊朗君主列表伊朗阿塞拜疆伊朗-以色列关系伊朗歷史伊斯法罕伊拉克伊拉克历史伊拉克库尔德斯坦伊普蘇斯戰役佩特拉彼得那戰役德米特里 (美男子)德米特里一世 (塞琉古帝国)德米特里一世 (巴克特里亞)德米特里二世 (塞琉古帝國)土库曼斯坦地震列表利西馬其亞利西馬科斯列強喻尼呂西阿斯 (大臣)哈特拉哈斯蒙尼王朝凯撒大帝III全覆裝甲騎兵全軍破敵:羅馬II光明节光明节灯台克娄巴特拉·塞勒涅一世克娄巴特拉二世克利奥帕特拉一世克莱奥帕特拉克里特战争前141年前142年前150年前153年前161年前164年前166年前167年前175年前185年前187年前188年前190年前190年代前191年前198年前1世纪前203年前217年前22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前223年前241年前260年前261年前271年前274年前281年前2世纪前312年前3世纪前63年前64年勞迪絲 (米特里達梯五世之妻)勞迪絲三世勞迪絲一世勞迪絲二世皮西迪亚皮洛士犹太历史大事年表犹太人犹太人流散科律克索戰役科馬基尼王國科斯島戰役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第二圣殿时期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米利都的提馬克斯米特里達梯一世米特里達梯二世 (本都)米特里達梯五世米特里达梯一世 (帕提亚)粟特納巴泰人索西比烏斯約拿單·亞腓斯繼業者纪年纳比斯线性插值罗马:全面战争美索不达米亚羅馬-敘利亞戰爭羅馬史 (阿庇安)猶大·馬加比猶太 (羅馬行省)特里菲娜独立公园 (耶路撒冷)狄奧多圖斯·厄彌歐利俄斯狄奧多特·特里豐狄奧多特一世狄奧多特二世狄迪墨婭 (塞琉古一世的姊妹)芝普特斯一世銅盾兵銀盾兵莫倫 (總督)菲萊泰羅斯菲拉 (塞琉古一世之女)菲拉 (安提帕特之女)非利士人青铜武士俑 (新疆博物馆)被神化的人列表馬加比家族馬加比三書馬加比一書馬加比二書馬其頓安提柯王朝陸軍馬其頓的勞迪絲馬其頓的斯特拉托妮可馬其頓王國馬格尼西亞戰役馬格斯 (昔蘭尼)马加比起义马其顿战争高爾吉亞 (將軍)魏略貝勒尼基 (塞琉古帝國)貝勒尼基四世贝鲁特胡齊斯坦省阿加托克利斯 (巴克特里亞)阿塞拜疆阿塞拜疆历史阿塞拜疆族阿塔罗斯一世阿塔罗斯二世阿塔羅斯王國阿塔馬尼亞的阿密南德阿富汗历史阿富汗君主列表阿富汗宗教阿富汗佛教阿尔沙克一世阿帕米亞和約阿帕瑪阿利烏河戰役阿凱夫斯阿凱夫斯 (塞琉古一世之子)阿克拉堡壘阿勒颇阿爾西諾伊三世阿爾西諾伊二世阿爾沙克二世阿特羅帕特尼王國阿育王阿里阿拉特三世阿里阿拉特二世阿波羅多特斯一世阿波羅尼亞戰役阿拉尼亚阿拉霍西亞阿拉霍西亞的亞歷山卓蘇薩赫卡通皮洛斯赫米亞斯赫拉克利亞戰役赫拉特薩里沙長矛薛西斯薛西斯 (亞美尼亞)邁加洛波利斯的腓力邁昂尼蘇斯戰役腓力一世 (塞琉古王國)老加图耶路撒冷历史大事年表Ϸ押沙龙墓柯里敘利亞提馬克斯提格兰二世条枝歐利米登戰役 (前190年)歐克拉提德一世歐西德莫斯一世歐邁尼斯一世歐邁尼斯二世汉尼拔汉朝汉朝地方政权君主列表波呂克塞尼達斯波斯波斯人波斯園林泰尔法利赛人洛阳历史洛阳市溫泉關戰役 (前191年)潘地亚本都王国戰象戈蘭高地昆仑山 (神话)海军都统斯巴达克斯起义旃陀罗笈多 (孔雀王朝)摩苏尔攸努斯政治统一敘利亞的斯特拉托妮可敘利亞戰爭托勒密厄斯托勒密三世托勒密一世托勒密二世托勒密五世托勒密八世托勒密六世托勒密王國拉哥拉斯拉菲亞戰役普魯西阿斯一世0 A.D.13世紀以前條約列表6月22日 扩展索引 (297 更多) »

加拉太戰爭

加拉太戰爭(Galatian War),是前189年羅馬共和國和盟友帕加馬王國進攻加拉太高盧人的一場戰爭。戰場發生在小亞細亞中部的加拉太,今日土耳其境內。 前190年,羅馬人剛在羅馬-敘利亞戰爭擊敗塞琉古帝國,並迫使他們簽定和約。也因為羅馬與塞琉古帝國的戰爭相當成功,他們開始把矛頭轉向加拉太部落的高盧人身上,這些高盧人遷入小亞細亞將近100年時間了。前189年,羅馬執政官格奈烏斯·曼利烏斯·烏爾索個人以加拉太人在先前戰爭提供部隊支援塞琉古帝國一事為藉口,朝加拉太進軍,然而,發動戰爭的決定並沒有經過羅馬元老院任何授權。羅馬軍隊與盟國帕加馬合軍後,深入內陸攻擊加拉太人,並在奧林匹斯山戰役擊敗加拉太軍,隨後又在安卡拉附近擊敗另一支大軍。 這些戰爭失利讓加拉太人不得不向羅馬求和,終使羅馬人退回小亞細亞沿岸,當格奈烏斯·曼利烏斯·烏爾索回到羅馬,他被控訴有破壞羅馬和塞琉古帝國之間的和平嫌疑,最後他無罪,還擁有一場元老院批准的凱旋式。.

新!!: 塞琉古帝国和加拉太戰爭 · 查看更多 »

培琉喜阿姆戰役

培琉喜阿姆戰役(Battle of Pelusium),發生在前170年11月,是塞琉古帝國與托勒密王國在第六次敘利亞戰爭的一場重要戰役。托勒密埃及托勒密六世兩位攝政企圖發動戰爭奪取第五次敘利亞戰爭中喪失的領土,但大軍自埃及的門戶培琉喜阿姆開出不遠,即遭遇塞琉古安條克四世的軍隊。兩軍就地展開一場會戰,此戰埃及軍隊大敗,戰後不久培琉喜阿姆城也失守,安條克四世成功入侵埃及。.

新!!: 塞琉古帝国和培琉喜阿姆戰役 · 查看更多 »

埃托利亞的狄奧多圖斯

奧多圖斯(希臘語: Θεoδoτoς; 前三世紀人物),埃托利亞人,他是個相當有能力的將領。 他原在托勒密埃及的托勒密四世時服役,當塞琉古帝國安條克三世即位不久與托勒密王朝開戰,那時狄奧多圖斯負責防守重要的柯里敘利亞一帶,他成功且輕易擊敗安條克三世的入侵,阻止塞琉古軍的進犯。立下顯赫戰功的他,不僅未得到應有的獎賞,還被召回亞歷山卓,在托勒密四世的佞臣設計下狄奧多圖斯被陷害。經過這樣不平的對待,和厭惡托勒密四世的惡行和奢侈,一當狄奧多圖斯再度復歸原職,回到柯里敘利亞的防區,狄奧多圖斯開始籌畫帶著這塊地區叛離托勒密王國轉交給塞琉古的安條克三世,他帶著旗下的軍隊和兩座相當重要的城塞泰爾、托勒邁斯投降安條克,對此安條克非常歡迎,並給予他很高的地位。 然而,另一位托勒密的將軍尼古拉斯阻止狄奧多圖斯的一部分計畫,使一部分的柯里敘利亞保留在效忠托勒密的軍隊手上 。在前217年對托勒密的爭戰中,安條克讓狄奧多圖斯率領一萬名精銳的銀盾兵,在拉菲亞戰役前夕,勇敢大膽的他帶著兩名部下摸黑到埃及軍的軍營,企圖刺殺托勒密四世,但在搞錯埃及國王的營帳下,錯殺了托勒密四世的御醫,儘管如此,他還能越過戒備,安然返回塞琉古軍營。 前215年,當安條克三世攻打叛亂的阿凱夫斯根據地薩第斯時,狄奧多圖斯再度展現他的英勇,他協助拉哥拉斯(Lagoras)的大膽攀爬上城牆的計畫,這個計畫會成功似乎是在測量時靠狄奧多圖斯優異的能力和技能。.

新!!: 塞琉古帝国和埃托利亞的狄奧多圖斯 · 查看更多 »

埃托利亞的斯科帕斯

斯科帕斯(Σκόπας;?—前196年),為希臘化時代將軍,起初擔任家鄉埃托利亞同盟的軍官,並導致同盟者戰爭爆發,並被任命為全埃托利亞統帥。後來他受到托勒密埃及僱請,出任對抗塞琉古軍隊的統帥,但他卻在帕尼翁戰役戰敗。後來於前196年,斯科帕斯因為企圖奪權在亞歷山卓而被處死。.

新!!: 塞琉古帝国和埃托利亞的斯科帕斯 · 查看更多 »

埃托利亞戰爭

埃托利亞戰爭(Aetolian War),發生在前191年~前189年,是一場由羅馬共和國、亞該亞同盟、馬其頓王國等對抗埃托利亞同盟、阿塔馬尼亞王國的戰爭,埃托利亞同盟起初把塞琉古帝國安條克三世的軍隊引入希臘與羅馬作戰,但之後塞琉古軍被迫退回小亞細亞,留下埃托利亞同盟、阿塔馬尼亞王國在沒有其他外援下與羅馬人作戰,而羅馬和其盟友趁著安條克三世退出歐洲後開始入侵埃托利亞,在一年多的戰爭後羅馬擊敗了埃托利亞人,並強迫他們賠償1,000塔蘭同銀幣。.

新!!: 塞琉古帝国和埃托利亞戰爭 · 查看更多 »

埃拉西斯特拉图斯

埃拉西斯特拉图斯(Erasistratus),()。古希腊解剖学家和塞琉古王国君主塞琉古一世的御用医生。曾在塞琉古王国凭借高超的医术而闻名遐迩。他在埃及亚历山大港创立了解剖学校,在此进行解剖学研究工作。他倡导原子对于人体的重要价值,为首位对人体的大脑和小脑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此外,他还探讨了人体的心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关系。他的著述亦十分丰富。.

新!!: 塞琉古帝国和埃拉西斯特拉图斯 · 查看更多 »

卡帕多細亞的斯特拉托妮可

斯特拉托妮可(希臘語:Στρατoνικη,前三世紀人物),是塞琉古帝國君主的女儿,她是安條克二世和勞迪絲一世其中一個女兒,她的兄弟是塞琉古二世和安條克·伊厄拉斯。 前255年的卡帕多細亞,尚與父親共治的阿里阿拉特三世宣布他是卡帕多細亞國王,但直到前250年前某刻才使安條克二世承認卡帕多細亞不再是帝國的屬國,已是一個獨立王國。後來安條克二世安排與阿里阿拉特三世聯姻,把斯特拉托妮可嫁給他。 透過這段婚姻,斯特拉托妮可成為卡帕多細亞第一位王后,她與阿里阿拉特三世有一個兒子,即後來的阿里阿拉特四世,.

新!!: 塞琉古帝国和卡帕多細亞的斯特拉托妮可 · 查看更多 »

卡帕多细亚

卡帕多细亚(also Capadocia; Kapadokya, Καππαδοκία Kappadokía,辭源: Katpatuka)),又稱為卡帕達奇亚,亚洲历史上的一个地区名,大致位于歷歷史上安纳托利亚地區中部,現今土耳其內夫謝希爾、開塞利、阿克薩賴、尼代。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时代,卡帕多细亚包括了从托罗斯山脉至黑海之间的广大地域。 如此定义的卡帕多细亚,其南面以托罗斯山脉为界,东抵幼发拉底河,北面与本都接壤,西面与中央盐碱荒原相接。具体的范围之广度则很难予以确定。斯特拉波是唯一的专门记述过这一地区情况的古典作家,但是他夸大了卡帕多细亚的面积;人们现在知道,卡帕多细亚东西大约为400公里,而南北只有240公里。.

新!!: 塞琉古帝国和卡帕多细亚 · 查看更多 »

卡里亚

卡里亚(古希腊语:Καρία)安纳托利亚历史上的一个地区,在今土耳其境内。 卡里亚位于伊奥尼亚以南,弗里吉亚和吕基亚以西。希腊人把当地的原住民称为“卡里亚人”。远在希腊人到达之前,与“卡里亚”这个名字相当的地名可能就已经出现在许多中东古国的记载中了,如赫梯人所说的“卡尔基亚”,巴比伦人所说的“卡尔萨”和波斯人所说的“库尔卡”。另一些文献则称,该地区原来被叫作“腓尼基亚”,因为当地在很早的时候曾有一个腓尼基人的殖民地。至于“卡里亚”这个名字的由来,据说与神话传说中的腓尼基国王卡耳有关。荷马在《伊利亚特》中写到,在特洛伊战争时米利都城属于卡里亚人,并且是特洛伊一方的盟友。 在赫梯帝国崩溃后,卡里亚是安纳托利亚地区众多的独立小国之一。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崛起使卡里亚被并入波斯帝国,并成为帝国的一个省(约在前545年)。该地区最主要的城市是哈利卡尔纳苏斯,为总督的驻节地。其他的大城市包括赫拉克利亚,迈安德河畔安条克,密都斯,劳迪基亚,阿林达和阿拉班达。 卡里亚省的首府哈利卡尔纳苏斯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摩索拉斯王陵墓的所在地。摩索拉斯是波斯帝国驻卡里亚的总督,该陵墓係由其妻子阿耳忒弥西亚所建。 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卡里亚。亚历山大死后,该地区先后属于利西马古、塞琉古帝国和罗马。罗马帝国后期,卡里亚成为一个独立的行省。.

新!!: 塞琉古帝国和卡里亚 · 查看更多 »

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亚细亚提库斯

(征服亚洲的)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拉丁语:Lucius Cornelius Scipio Asiaticus,死于前183年以后)古罗马政治家,大西庇阿的兄弟,公元前190年的执政官。.

新!!: 塞琉古帝国和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亚细亚提库斯 · 查看更多 »

印度-希臘王國

印度-希臘王國(Indo-Greek Kingdom)有時又稱希臘-印度王國。 於公元前180年到公元10年間,建立在古印度西北部和北部的諸多国家,起源於希臘-巴克特里亞國王德米特里一世在公元前二世纪初年入侵印度北部,之後巴克特里亞王國的印度部分與王國分裂,建立許多鬆散的且不同王朝的小國,並統稱希臘-印度王國。疆域橫跨今日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各一部分,而像是旁遮普的呾叉始羅、今日的錫亞爾科特和查薩達 (Pushkalavati) 皆為當時的重要都市,印度-希臘王國歷任30多位希臘化君主,並且經常相互交戰。 經歷兩世紀的統治,印度-希臘王國在語言、符號、宗教藝術和建築上把古印度、古希臘兩個豐富文化融合一起,之後再擴散影響其他地區,時至今日仍可以感受到這種印度-希臘式文化,尤其在佛教藝術上。.

新!!: 塞琉古帝国和印度-希臘王國 · 查看更多 »

印度历史

印度地区歷史悠久,是世界上较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而印度河是其古印度文明的發源地,在古印度文明滅亡後,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地區,在文化上并与当地人结合,创造了经典的吠陀文化。.

新!!: 塞琉古帝国和印度历史 · 查看更多 »

印度君主列表

这是一份印度统治者的列表。该表中列出的君主包括印度次大陆上的主要政权。.

新!!: 塞琉古帝国和印度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反犹太主义

反犹太主义是一種意識型態,對於对仇恨犹太人或犹太教的思想与行为的总称,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动机和表现形式。反犹太主义在世界各地有犹太人生活的地方皆存在,在歐洲、亞洲及阿拉伯也有。 「反猶太主義」的原文(Antisemitism、Anti-Semitism 或 anti-semitism)直譯為反閃族主義。在字面意義上,反閃族主義是對於所有閃族的反感情緒,虽然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同属闪米特人,但是這個名詞在歐洲特指對於猶太人的仇恨情緒。這個名詞在1873年首次在德國出現,同義詞是「仇恨猶太人者」(Judenhass,Jew-hatred)。.

新!!: 塞琉古帝国和反犹太主义 · 查看更多 »

反纳比斯战争

反纳比斯战争,或曰拉科尼亚战争,发生于公元前195年,乃是希腊城邦斯巴达与一个由罗马、亚该亚同盟、帕加马、罗得岛和马其顿组成的联盟所對陣。 在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公元前200年-前196年)期间,马其顿曾给予斯巴达阿尔戈斯、一座伯罗奔尼撒半岛爱琴海沿岸的重要城市的控制权。战争结束后斯巴达以此为借口继续占有阿戈斯,使得罗马及其盟国向斯巴达宣战。反斯巴达联军包围了阿尔戈斯,夺取了斯巴达位于吉雄的海军基地,很快包围了斯巴达城并对其进行军事封锁。最终的谈判带来了和平,由于罗马提出的条款,阿尔戈斯和拉科尼亚的沿海城镇被从斯巴达的统治中解放出来,而斯巴达人在随后的八年中被迫付给罗马人战争赔偿。阿尔戈斯加入了亚该亚同盟,拉科尼亚诸城被置于亚该亚的保护之中。 作为战争的结果,斯巴达丧失了其作为希腊主要势力的地位。斯巴达人随后的所有弥补损失的努力都失败了;而斯巴达最后的君主纳比斯最終被弑。不久之后,斯巴达被迫沦为其从前对手亚该亚同盟的附庸,结束了其数百年强盛的政治独立局面。.

新!!: 塞琉古帝国和反纳比斯战争 · 查看更多 »

古希腊

位于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给女神雅典娜而建。它是古希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共和国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 在雅典的领导下,在兩次的波希战争取胜之后,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也就是在波希戰爭結束後至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前的這段時期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馬其頓國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扩散。 古希腊人在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工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由于古希腊文明对罗马帝国有过重大影响,后者将前者的文明吸收并带到环地中海和欧洲的许多地区。因此一般认为古希腊文明为西方文明打下了基础。.

新!!: 塞琉古帝国和古希腊 · 查看更多 »

古典时代

古典时代(或称为古典时期、古典古代、古风时期,Classical antiquity)是对(以地中海为中心,包括古希腊和古罗马等一系列文明)的长期文化史的一个广义称谓。在这个时期中,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十分繁荣,对欧洲、北非、中东等地施加巨大的影响。 通常认为古典时代起始于古希腊最早的文字记录,即公元前8-7世纪荷马史诗,一直延伸至以及罗马帝国的衰落。古典时代的结束伴随着古典时代晚期(公元300-600年)古典文化的崩溃,欧洲历史随后进入中世纪前期(公元600-1000年)。这段历史时期涵盖广袤的领土、多种不同的文化与历史分期。后世爱伦·坡的一句诗很好的诠释“古典时代”一词的含义:“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受到古代东方文明影响的古希腊文化,以其艺术、哲学、社会、教育思想,一直影响着整个古典时代。这些思想被古罗马人继承和效仿。这些来自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底蕴对现代社会的语言、政治、教育系统、哲学、科学、艺术、建筑有巨大的影响:从当时现存的古典时代残片中,一场巨大的复兴运动在14世纪的欧洲逐渐成形,这场运动后来被称作文艺复兴,各种领域的新古典主义风潮也在18-19世纪兴起。.

新!!: 塞琉古帝国和古典时代 · 查看更多 »

古罗马年表

古罗马年表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列举古罗马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跨度从古罗马建立至拜占庭帝国最后试图收复罗马。.

新!!: 塞琉古帝国和古罗马年表 · 查看更多 »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史记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al-Jumhūrīyah al-ʻArabīyah as-Sūrīyah),通称叙利亚(Sūriyā),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属于中东阿拉伯国家,首都大马士革。叙国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同黎巴嫩和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1944年1月1日宣布独立,1946年4月7日被联合国及世界各国认可为正式独立国家,现任总统為巴沙尔·阿萨德。.

新!!: 塞琉古帝国和叙利亚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历史

叙利亚是世界最古老文明发源地之一。7世纪以前,叙利亚是基督教的发祥地和传播中心;伊斯兰教在中东地区的扩张,7世纪到16世纪初叶一直是伊斯兰教传播中心之一;由于土耳其和十字军的东征,到1516年成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18世纪法国侵入,法国宣称其为保护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由法国委任统治;1944年从维希法国宣布独立,但直到1946年正式独立前一直有外国军队驻扎。.

新!!: 塞琉古帝国和叙利亚历史 · 查看更多 »

吕基亚

吕基亚(古希腊语:Λυκία)安纳托利亚历史上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土耳其安塔利亚省境内。在罗马帝国时期,这里曾是帝国在亚洲的一个行省。.

新!!: 塞琉古帝国和吕基亚 · 查看更多 »

吉蘭省

吉蘭省(波斯語:گیلان)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13,952平方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29。人口約2,410,253(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拉什特市。.

新!!: 塞琉古帝国和吉蘭省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

#重定向 塞琉古帝国.

新!!: 塞琉古帝国和塞琉古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帝国

塞琉古帝國(Αυτοκρατορία των Σελευκιδών),又稱塞琉古王朝或塞流卡斯王朝,古代中國又稱之為條支。它由亞歷山大大帝部將塞琉古一世所創建,是以叙利亞为中心,包括伊朗和美索不達米亞在内(初期还包括印度的一部分)的希臘化國家。塞琉古帝國是希臘化时期最主要的國家之一。.

新!!: 塞琉古帝国和塞琉古帝国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三世

塞琉古三世(閃電)Σέλευκος ὁ Κεραυνός,塞琉西王朝的叙利亚国王(前225年—前223年在位)。塞琉古二世之子,安条克三世(大帝)之兄。 公元前223年,塞琉古三世在与帕加马的战争中被暗殺,安条克三世继承王位。 Category:塞琉古國王.

新!!: 塞琉古帝国和塞琉古三世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一世

塞琉古一世(勝利者),或譯為塞流卡斯一世(希臘語:Σέλευκος Νικάτωρ,),他起初是亞歷山大大帝的軍官,亞歷山大逝世後成為繼業者之一,在繼業者戰爭中塞琉古占領亞歷山大帝國東部的領土,並自立為國王,建立塞琉古帝國,領土包含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小亞細亞一帶。他所開創的國家從亞歷山大帝國崩潰直到羅馬併吞為止,共249年之久。塞琉古一世的稱號Νικάτωρ,即「勝利者」。 在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後,塞琉古於前320年被任命為巴比倫總督,之後另一位繼業者安提柯迫使塞琉古逃離他的領地巴比倫,他只好尋求埃及總督托勒密幫助,並於前311年重返巴比倫。塞琉古在之後的幾年內征服原先亞歷山大帝國的東部行省份如波斯、米底亞等,並與新興的印度孔雀王朝結盟。塞琉古於前305年正式使用國王頭銜,定都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塞琉西亞,實際建立了獨立的帝國。前301年,塞琉古一世聯同利西馬科斯在伊普蘇斯戰役打敗安提柯一世,前281年又於庫魯佩迪安戰役擊敗利西馬科斯,正當準備入主馬其頓時,塞琉古一世遭到托勒密·克勞諾斯刺殺。他的王位由其子安條克一世繼承。 塞琉古一世相當熱衷於東方建立城市,並招納許多馬其頓和希臘人前來殖民,他所建立的城市以安條克和塞琉西亞最為知名。.

新!!: 塞琉古帝国和塞琉古一世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二世

塞琉古二世(凱旋者) Σέλευκος ο Καλλίνικος 塞琉西王朝的叙利亚国王(前246年—前226年在位)。安条克二世(“神”)之子。安條克二世逝世後,由母親勞迪絲一世扶持登上王位,並立即殺了托勒密二世之女貝勒尼基和她的兒子,引發與埃及國王托勒密三世的第三次叙利亚战争。 托勒密三世在敘利亞及安那托利亞對付塞琉古時得到重大勝利,曾短暫地佔領了安條克城,從楔形文字的最近發現中證實,他甚至進軍至巴比倫,短暫占領塞琉西王国東部一些省份。而此時,他那跋扈的母親要求他給予弟弟安條克·伊厄拉斯共同攝政權以及塞琉古領土中安那托利亞的管治權。隨後,安條克立即宣告獨立,這一舉動危及到及塞琉古抵擋托勒密的努力。最終,塞琉古與托勒密議和並割讓敘利亞北岸沿海地区。 約前239年,在安卡拉戰役中被反叛的弟弟擊敗,失去了塔爾索和安那托利亞和其他地區,接著塞琉古二世在與帕提亚(安息)国王阿尔沙克一世的战争中議和,但有些資料卻顯示塞琉古曾被安息國王囚禁幾年。約前228 年,帕加馬國王阿塔羅斯一世脫離塞琉西王朝,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 塞琉古二世因從座騎跌落而逝世,王位由塞琉古三世繼承。 Category:塞琉古國王.

新!!: 塞琉古帝国和塞琉古二世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五世

塞琉古五世(篤愛母親者)(Σέλευκος Φιλομήτωρ,),是塞琉古王國國王,他是德米特里二世和克麗奧佩脫拉·特亞的長子。統治期間約在前126年-約前125年。他的稱號「篤愛母親者」,這個稱號常被希臘化時代君主使用,經常代表他的母親是其共治者。 前126年,德米特里二世因被他的王后克麗奧佩脫拉·特亞所害而身亡,塞琉古五世繼承王位,但大權掌握在其母克麗奧佩脫拉·特亞手上。然而,克麗奧佩脫拉·特亞不久便殺了塞琉古五世。關於此事傳統上有兩種說法,其一為塞琉古五世不願再受克麗奧佩脫拉擺布,另外一種說法是克麗奧佩脫拉擔心塞琉古五世會為了報父仇而謀害她 。.

新!!: 塞琉古帝国和塞琉古五世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六世

塞琉古六世(神選的·勝利者)(),希臘化時代塞琉古王國北方王系的國王,是安條克八世的長子。 前96年,塞琉古六世為了父親之死報仇,繼承其王位並與南方王系繼續內戰,他在戰場上擊敗有一半血緣關係的叔叔安條克九世,安條克九世於這次戰役中戰死,但安條克九世之子安條克十世繼承南方王系王位,內戰尚未結束。前95年,戰局逆轉,塞琉古六世被安條克十世擊敗,被迫撤離敘利亞,他退入奇里乞亞的摩普綏提亞(Mopsuestia),在那重新建立政權,據傳他在那的生活方式很奢侈。 然而當地的居民因受海盜之害所苦,無力承受塞琉古六世的揮霍,加上塞琉古六世致力於組建一支新的大軍,更使稅務沉重。終於叛亂爆發,塞琉古六世被包圍在競賽場內,最後塞琉古六世和他的人馬在競賽場內被燒死。 塞琉古六世還有四個兄弟,有安條克十一世、腓力一世、德米特里三世和安條克十二世,他們之後繼續與安條克十世進行內戰外,兄弟間也爆發戰爭。.

新!!: 塞琉古帝国和塞琉古六世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四世

塞琉古四世(笃爱父亲者)(希腊语:Σέλευκος Φιλοπάτωρ,?~前175年)希臘化塞琉西帝國的統治者,於前187年-前175年在位,領土包括叙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巴比倫尼亞和伊朗的米底及波斯皆為其領土,也包括奇里乞亞與巴勒斯坦。 塞琉古任內主要是措籌償還安條克大帝欠下給羅馬的戰爭賠償金,他因此而要實施急進的政策。他後來被首相赫利奥多罗斯(Heliodorus)刺殺。 塞琉古的兒子德米特里是他的指定繼位人,德米特里於其父在位期間一直在羅馬當人質。前175年塞琉古去世後,其弟安條克利用德米特里不在國內之機奪取了王位。雖然塞琉古另有一個幼子(名字也叫安條克)當了數年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安條克最終將他殺害了。 Category:前175年逝世 Category:塞琉古國王 Category:旧约经外书人物 分类:公元前二世纪圣经中的统治者.

新!!: 塞琉古帝国和塞琉古四世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紀年

塞琉古紀年,是一套塞琉古帝國以及之後受希臘化文明影響的古代國家所採用的紀年方式。這種紀年方式以塞琉古一世前往埃及避難後,於前311年回到巴比倫作為塞琉古紀年的元年開始,這一年被塞琉古和之後的塞琉古王室認為建立塞琉古帝國的標誌。而這種紀年法在巴比倫編年史中的繼業者編年史提起。 關於塞琉古紀年有兩種不同的計算方式.

新!!: 塞琉古帝国和塞琉古紀年 · 查看更多 »

塞琉西亞

塞琉西亞或稱為底格里斯河畔塞琉西亞 (Σελεύκεια),是希臘化時代和羅馬時代時的一座大城市,坐落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底格里斯河畔,與俄庇斯(日後的泰西封)對望。.

新!!: 塞琉古帝国和塞琉西亞 · 查看更多 »

塞留孤

#重定向 塞琉古帝国.

新!!: 塞琉古帝国和塞留孤 · 查看更多 »

塞諾塔斯

塞諾塔斯 (Ξενoιτας,),阿該亞人,為塞琉古帝國國王安條克三世的將軍。 前221年,塞諾塔斯被權臣赫米亞斯派去平定米底總督莫倫的叛亂,這破例的任令讓塞諾塔斯開始得意忘形,並在朋友面前有高傲的舉動,行事也獨斷專行,在軍事上更有輕率指令。塞諾塔斯率領大軍渡過底格里斯河後,被誘入莫倫的詭計,莫倫在佯裝撤退後暗自返回,並突然對塞諾塔斯襲擊,在慌亂中塞諾塔斯的大軍遭到重擊,塞諾塔斯本人也在混亂中喪生。.

新!!: 塞琉古帝国和塞諾塔斯 · 查看更多 »

塞諾恩 (將軍)

塞諾恩 (希臘語:Ξενων),是塞琉古帝國安條克三世的將軍。前221年,他和狄奧多圖斯·厄彌歐利俄斯被派去對付莫倫的叛亂,但莫倫軍逼近時他們不敵,並退入城牆內。.

新!!: 塞琉古帝国和塞諾恩 (將軍) · 查看更多 »

塞鲁瑟地王朝

#重定向 塞琉古帝国.

新!!: 塞琉古帝国和塞鲁瑟地王朝 · 查看更多 »

塔吉克斯坦历史

塔吉克人是中亚国家一个古老的民族。公元前6世纪到前4世纪,先后被波斯、马其顿和塞琉古帝国统治。.

新!!: 塞琉古帝国和塔吉克斯坦历史 · 查看更多 »

塔巴里斯坦

塔巴里斯坦(现代波斯语:تاریخ تبرستان),又譯泰百里斯坦,是伊朗历史上的一个地区,为里海南岸厄尔布尔士山脉的南北山麓,大致相当于今马赞德兰省,但也包括吉兰省、戈勒斯坦省及塞姆南省的部分土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塔巴里斯坦 · 查看更多 »

夥友騎兵

夥友騎兵(古希臘語:ἑταῖροι;hetairoi),又譯夥伴騎兵或馬其頓禁衛騎兵,夥友騎兵是馬其頓軍隊中的精銳騎兵,源於馬其頓王國的國王騎兵衛隊,在腓力二世的擴充改良下,成為馬其頓軍最重要的突擊主力,在當時古代西方世界可說是最精銳的騎兵,它也被認為是第一個能夠發起有效衝鋒的騎兵。而馬其頓國王的近身護衛官也從夥友騎兵中精選。.

新!!: 塞琉古帝国和夥友騎兵 · 查看更多 »

大宛

大宛,是西汉时,泛指在中亚費爾干納區域居住的國家和居民,大宛國大概在今日費爾干納盆地。 前130年左右,漢朝大使張騫出使西域時曾來過此地,並於中國《史記》、《漢書》都有記載。中國史書中記載,大宛擁有相當規模的城市文明,當地居民五官多有高加索人種的特徵,並居住在城牆環繞的都市中,風俗與南方大夏相同。 有學者認為大宛名稱可能是亞歷山大大帝來到費爾干纳邊境後,因殖民於此地的希臘人後裔關係所取的,名稱上“宛”(yuān)很可能是從巴利語的耶婆那(Yavana)轉譯而來。耶婆那在當時中亞泛稱希臘人,從愛奧尼亞人轉譯而來,故此,“大宛”在字義上很可能是“大愛奧尼亞”。大宛在希臘化的塞琉古帝國和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統治下逐漸興盛繁榮,直到前160年遭到大月氏遷徙的影響,與希臘世界隔離。 在歷史上,大宛與中國之間的交流代表西方印歐民族文明首次大規模與中國文明接觸。此後,從前2世紀末直到13世紀初年,東方與西方世界靠者絲綢之路持續交流接觸。.

新!!: 塞琉古帝国和大宛 · 查看更多 »

大帝

大帝一詞起源有:.

新!!: 塞琉古帝国和大帝 · 查看更多 »

大秦

大秦是古代中國對羅馬帝國的稱呼。「大秦」一詞亦可指近東地區,特別是敘利亞。 歷史學家約翰·福斯特將之界定為「……羅馬帝國,或其僅被中國所知之部分,敘利亞。.

新!!: 塞琉古帝国和大秦 · 查看更多 »

大益

大益(;; Dáoi, Dáai, Dai, Dasai; Dasa)(p. 19. 是生活在中亚的一个古代族群。由三个部落组成:帕尼人、鲜提(Xanthii)和毕苏里(Pissuri) 。大益活动的区域大致在现今土库曼斯坦境内,因此这个地区也被称为Dahestan, Dahistan 或 Dihistan。 大益人的生活方式鲜为人知。根据伊朗研究学家比瓦尔的说法,大益首都的所在位置仍无法确定。. 前1千纪晚期,大益瓦解。 一部分大益人融入了波斯、南亚或其他中亚地区,大益的土地如今生活着土库曼人。然而,历史学家珀西·塞克斯提出了一个大益人在土库曼斯坦,成了土库曼人中的一个小部落的说法。不过由于年代久远,这个说法可信性並不高。.

新!!: 塞琉古帝国和大益 · 查看更多 »

大西庇阿

大西庇阿,全名为(征服非洲的)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Africanus)(P·CORNELIVS·P·F·L·N·SCIPIO·AFRICANVS;)古罗马统帅和政治家。他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罗马方面的主要将领之一,以在扎马战役中打败迦太基统帅汉尼拔而著称于世。由于西庇阿的胜利,罗马人以绝对有利的条件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西庇阿因此得到他那著名的绰号:“征服非洲者”(Africanus)。在伊里帕之役(the Batlle of Ilipa)中,时年30岁的西庇阿就已经展示了他过人的战术素养。.

新!!: 塞琉古帝国和大西庇阿 · 查看更多 »

大马士革

大马士革(دمشق;非正式的名称:沙姆大马士革,有时被直称为沙姆;在中文和合本《聖經》中則翻為大馬色;阿拉米语:ܕܪܡܣܘܩ)是亚洲国家叙利亚的首都,也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有人持续居住城市(建城至今4000多年,而有人居時間更長達一萬年之久)。其在《回回館譯語》中被称為敵米石。.

新!!: 塞琉古帝国和大马士革 · 查看更多 »

奥斯若恩

奥斯若恩(Osroene),是位于幼发拉底河上游的一古国,前132年于塞琉古帝国崩溃后建立,114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属国,244年被彻底并入罗马帝国,成为其一个行省。 奥斯若恩的主要居民是亚述人。201年,奥斯若恩宣布基督教为其国教,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正式以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其首都是埃德萨(今土耳其桑尼乌法)。 Category:已不存在的亞洲國家 Category:罗马帝国行省 Category:土耳其歷史 Category:基督教国家.

新!!: 塞琉古帝国和奥斯若恩 · 查看更多 »

妮薩 (法爾奈克一世之妻)

妮薩(Νύσα 或Νύσσα ;前二世紀人物),是塞琉古帝國王族,塞琉古帝國共治王安條克的女兒。妮薩後來嫁到本都王國,成為法爾奈克一世的王后。.

新!!: 塞琉古帝国和妮薩 (法爾奈克一世之妻) · 查看更多 »

宾头娑罗

宾头娑罗(梵语:बिन्दुसार,IAST:Bindusāra,或译为賓頭沙羅、频头娑罗,意译为适实王;?~前272年)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二位國王(约前297年~前272年在位)。 关于宾头娑罗,现代研究者掌握的资料十分有限。他是孔雀王朝建立者旃陀罗笈多的儿子,一些文献说他的母亲叫杜陀罗。旃陀罗笈多在晚年时成了一名耆那教徒,因之放弃王位到南印迈索尔一带去修行;他将王位传给了宾头娑罗,时在约前297年。据说旃陀罗笈多后来按照耆那教的习俗绝食而死。 据一些希腊古典作家模糊不清的记载,宾头娑罗承繼了父親的擴張政策,为帝国增添许多领土。希腊文献称宾头娑罗为“阿利特罗卡得斯”(Αλλιτροχαδες),这个词来自梵语“阿密多罗揭多”,意为“杀敌者”,这说明他一定有过战功。他可能曾经对印度南部用兵,攻占了温迪亚山脈以南、直到本内尔河的广大地区。 宾头娑罗与各希腊化国家维持良好關係。他曾经接待过塞琉古帝国国王(可能是安条克一世)派来的使节代马库斯。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也曾向他派出过使节。 与父亲不同,宾头娑罗青睐正命论(“邪命外道”)学派的哲学。正命论者也受到宾头娑罗的妻子达摩王后的恩宠,并在她怀孕时预言了将有一个伟大的儿子(显然是指阿育)诞生。 宾头娑罗去世于前272年。在他死后,他的两个儿子阿育和修私摩展开了争夺继承权的斗争,最后阿育获胜。.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宾头娑罗 · 查看更多 »

宗教迫害

宗教迫害是一種歧視政策及作為,以針對某種特定的宗教信仰,或是缺乏此類信仰為理由,對於某個人或是團體,系統性的採取一系列行動,例如取消部份或全部的公民權、虐待以至於謀殺或屠殺。這通常被視為是一種缺乏人權的作為。 這也可能是因為政治原因所造成,例如:罗马帝国曾經长期迫害基督教;天主教與基督新教在歐洲互相爭戰迫害引發宗教戰爭;豐臣秀吉與清聖祖(康熙帝)曾經禁止天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大革命時期红卫兵消灭宗教;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打壓巴哈伊信仰、蘇菲派及基督徒等。.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宗教迫害 · 查看更多 »

宗教自由

宗教自由是指一个人可以在一个社会中自由选择其宗教信仰和在这个社会中公开参加这个宗教信仰的仪式和传统,或者选择不信仰任何宗教,而不必担心受社会的迫害或歧视。 宗教自由也包括根据自己的判断放弃或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的自由。宗教自由的范围更广,还包含獨自或與他人一道、公開或私下敬拜的權利,以及參加宗教儀式、宗教活動和宗教傳道而無需擔心遭受政府或社會其他團體迫害的權利。.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宗教自由 · 查看更多 »

安努

安努 (阿卡德語:/da-nu),或稱安(蘇美爾語:/an),是美索不達米亞神話中的天神。他通常被視為諸神之中最古老的一代神,常常與王權相聯繫,與恩利勒、恩基同為三大神之一。安努的象征物是有角的王冠,象征動物為公牛,早期最重要的崇拜中心是烏魯克。.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安努 · 查看更多 »

安卡拉戰役 (前239年)

安卡拉戰役(Battle of Ancyra)發生約在前239年,也可能在前240年,是塞琉古帝國內戰-兄弟戰爭的一場決定性戰役。 當塞琉古國王塞琉古二世與托勒密王朝結束第三次敘利亞戰爭,一場內戰緊接著在塞琉古帝國爆發,塞琉古二世的母親勞迪絲要求他給予弟弟安條克·伊厄拉斯共同攝政權以及塞琉古領土中安那托利亞的管治權,安條克企圖掌握整個帝國,便向塞琉古二世宣戰,爆發兄弟戰爭。占據小亞細亞的安條克向附近的本都王國國王米特里達梯二世、卡帕多細亞王國國王阿里阿拉特三世和加拉太人同盟。 對於安條克·伊厄拉斯的叛亂,塞琉古二世立即入侵安那托利亞,並在初期的軍事行動中都有進展,並把矛頭轉向米特里達梯二世,而安條克率領一支包含許多加拉太 人的大軍來對抗,兩軍在Ancyra(安卡拉舊稱)附近交戰。戰役結果塞琉古二世大敗,損失了20,000名兵馬且僅僅勉強逃脫。之後,戰爭仍維持幾年,雙方似乎簽定和約,塞琉古二世失去了帝國安那托利亞部分和塔爾索西部。 Category:塞琉古戰爭.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安卡拉戰役 (前239年) · 查看更多 »

安德羅馬庫斯

安德羅馬庫斯(古希臘語:Aνδρoμαχoς;前三世紀人物),是塞琉古帝國建立者塞琉古一世的孫子,阿凱夫斯的兒子,同時也是塞琉古二世王后勞迪絲二世的兄弟,安德羅馬庫斯他有一子也叫阿凱夫斯。 在塞琉古帝國與托勒密王國托勒密三世作戰期間,他被俘擄。當托勒密三世於前221年逝世時,他還在埃及當俘虜,自從他的兒子阿凱夫斯展現出他相當擔憂他父親的安危後,使托勒密四世的大臣索西比烏斯認為安德羅馬庫斯很有政治上的價值。索西比烏斯很可能在阿凱夫斯還未叛離塞琉古帝國前,就以安德羅馬庫斯為籌碼,要阿凱夫斯叛離他的國王。然而,在阿凱夫斯尚未與托勒密王國定下協定前,阿凱夫斯就因其他因素發動叛變,這讓埃及更沒有理由放掉安德羅馬庫斯。 約於前220年,羅德島人代表阿凱夫斯開始積極施壓托勒密王國釋放安德羅馬庫斯,使這個情況開始改變。羅德島人並不是因為好心而介入此事,這是因為羅德島當時正與拜占庭交惡,而拜占庭希望阿凱夫斯可以支持他們對抗羅德島和其盟友,羅德島為了阻止拜占庭的計畫,而企圖利用安德羅馬庫斯釋放一事來獲取阿凱夫斯的友好。儘管之前羅德島人就曾經跟托勒密王國建議釋放安德羅馬庫斯,但並沒有強烈施壓,然而這次他們堅持要求釋放。起初托勒密王國拒絕釋放安德羅馬庫斯,在思量後,釋放了安德羅馬庫斯,藉由羅德島人的幫助下,安德羅馬庫斯與他兒子阿凱夫斯團聚,在這之後安德羅馬庫斯便沒出現在史書中了。.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安德羅馬庫斯 · 查看更多 »

安德里斯库斯

安德里斯库斯(Andriscus),阿德拉穆提乌姆人(Adramyttium),自稱馬其頓國王珀爾修斯与王后勞迪絲之子,约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48年夺取马其顿王位。 塞琉古王朝国王德米特里一世把其送交罗马,但他逃脱,入主马其顿,即位後改名为“腓力”,后败于罗马人,被处死。.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安德里斯库斯 · 查看更多 »

安德拉戈拉斯

安德拉戈拉斯(Andragoras,),在塞琉古帝國國王安條克一世到安條克二世期間為帕提亞的總督。 前250年左右,當塞琉古帝國陷入與托勒密王朝一連串衝突和內部危機時,安德拉戈拉斯宣布從帝國中獨立,發行自己穿戴王室服裝的肖像和自己名字的錢幣。而東邊的巴克特里亞總督狄奧多特一世差不多同時宣布獨立,建立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可能與安德拉戈拉斯建立同盟。 安德拉戈拉斯統治僅僅幾年,差不多於前238年北方帕尼的遊牧部落首領阿爾沙克一世大舉入侵帕提亞,安德拉戈拉在戰場上遭到殺害,而阿爾沙克一世成功在帕提亞建立安息。 Category:塞琉古帝國總督.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安德拉戈拉斯 · 查看更多 »

安息帝國

安息帝國(波斯語:امپراتوری اشکانی,Emperâturi Ashkâniân;公元前247年-224年),又称阿薩息斯王朝(Arsacid)、帕提亞帝國(Parthian)、波斯第二帝国,是古波斯地区古典时期的一个王朝。阿薩息斯王朝一名出自帕尼部落領袖阿尔沙克一世,他趁著一名波斯總督起兵抵抗塞琉古帝国而征服了伊朗東北部的帕提亞地區,阿爾沙克一世在公元前三世紀中葉建立安息帝國。全盛時期的安息帝國疆域西達小亚细亚東南的幼发拉底河,東抵阿姆河。安息帝國座落在地中海的羅馬帝國與汉朝之間的貿易路線丝绸之路之上,使帝國成為了商貿中心。 安息帝國是一個由不同文化組成的國家,它在很大程度上吸納了包括波斯文化、希臘文化及地區文化的藝術、建築、宗教信仰及皇室標記。在安息帝國的前半段統治時期,雖然宮廷履行伊朗的傳統習俗,但也採納了希臘文化的一些元素。安息帝國的統治者以萬王之王為銜頭,自稱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後裔,他們仿傚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做法接納一方霸主成為附庸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會由中央任命這些自治的總督。安息帝國也會任命一些總督,這些總督主要統領伊朗以外的地區,但他們的轄地較少,權力也不如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總督。隨著安息帝國的擴張,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也沿著底格里斯河由尼薩遷往泰西封,其他多個城市也曾經成為首都。 在最初,塞琉古帝國是安息帝國在西線的敵人,斯基泰人則盤據在東面。不過,隨著安息帝國向西擴張,帝國也先後與亞美尼亞王國及羅馬帝國爆發衝突。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互相爭奪,爭取將亞美尼亞君主成為他們的附庸。前53年安息人在卡雷戰役徹底擊敗克拉苏統領的羅馬軍隊。到前40年至39年,除了泰尔外,羅馬人控制的累范特地區被安息人攻陷。羅馬軍官马克·安东尼對安息帝國進行反擊,多名羅馬將領也入侵美索不達米亞策應,塞琉西亞及泰西封的控制權數度易手,羅馬人始終不能牢固地控制這些地區。与对外战争相比,争夺王位而频繁爆发的内战对安息帝国危害更大,法爾斯伊什塔克爾的統治者阿尔达希尔一世叛變,他在224年殺害了安息帝國最後一位統治者阿爾達班五世。阿爾達希爾一世建立了萨珊王朝,直至七世紀被穆斯林征服前一直統治著伊朗和近東大部分地區,安息帝國的分支阿薩息斯王朝則仍在亞美尼亞繼續其統治。 相對薩珊王朝甚至是更早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以安息語、希腊语及其他語言記載的本土安息文獻較稀少。除了一些凌散的楔形文字簡、殘缺的陶器碎片、石刻、德拉克马硬幣、殘存的羊皮紙文獻,安息帝國的歷史只能透過外來的資料而得知,這些外來資料主要是希臘和羅馬史學,也包括中國貨品在安息帝國流通而形成的中國史學。安息帝國的藝術品被史學家視為了解安息帝國社會和文化的有效來源,而關於這一方面的文獻資料卻匱乏。.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安息帝國 · 查看更多 »

安息的羅多古娜

羅多古娜()是安息帝國是米特里達梯一世的女兒,也是弗拉特斯二世的姐妹。.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安息的羅多古娜 · 查看更多 »

安提柯二世

安提柯二世(戈努斯人)(Αντίγονος B΄ Γονατᾶς,),是安提柯王朝國王,時間在前283年~前239年間。他擊敗入侵希臘的高盧人,於前276年入主馬其頓,獲得馬其頓王位。他被認為是馬其頓安提柯王朝的真正創建者。.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安提柯二世 · 查看更多 »

安条克 (消歧义)

安条克(古希腊语:Ἀντίoχoς或Ἀντιόχεια)一词可能有以下含义:.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安条克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安条克七世

安条克七世(来自信德的人)Antiochus VII Sidetes ,塞琉西王朝的叙利亚国王(前138年—前129年在位)。德米特-里-二世之弟。在其兄被帕提亚(安息)俘虏后即位。 安条克七世再次征服了帝国境内的犹太人,这些犹太人在反对安条克四世的斗争后一度获得独立。 安条克七世继续与帕提亚进行斗争。前129年,他在与帕提亚的战争中阵亡。此后塞琉西王朝的版图更为缩小(失去美索不达米亚以东的全部属地)。 category:塞琉古國王 A.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安条克七世 · 查看更多 »

安条克三世

安條克三世(大帝), (希臘語:; 前241年-前187年, 統治期間 前223年-前187年),塞琉古二世的小兒子。前223年時,安條克三世以18歲年齡即位為塞琉古帝國第六位國王,雖然年紀輕輕就即位,但安條克三世充滿雄心壯志。雖然在與托勒密王國的戰爭失利,但隨後的爭戰中,安條克三世証明自己是從開國的塞琉古一世之後,歷屆塞琉古國王中最優秀的君主,他傳統稱號大帝可能是在東部征服行動結束後獲得綽號,安條克三世似乎還有一個頭銜Βασιλεύς Μέγας(英:Basileus),即波斯傳統稱號大王的意思,可能在征服柯里敘利亞之後採用。.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安条克三世 · 查看更多 »

安条克一世

安条克一世(救主)(希腊语:Αντίοχος ό Σωτήρ,),塞琉古帝国国王,前294年至前261年在位。 安条克一世是塞琉古帝国的建立者“胜利者”塞琉古一世和王后阿帕瑪的儿子。约从前294年至前281年,他与父亲共同统治帝国,前281年父亲去世后开始独自统治,安条克一世在位期間,帝國接連陷入與馬其頓王國安提柯二世的戰爭、安那托利亞的獨立、托勒密王朝的敘利亞戰爭、加拉太人入侵和敘利亞境內叛亂,使安条克不得安寧。 安条克一世即位後,小亞細亞和敘利亞境內接連發生叛亂,安条克不得不停止與殺父仇人托勒密·克勞諾斯作戰,被迫放棄色雷斯等地,也無法掌控對比提尼亚和卡帕多細亞波斯王公的控制。 安条克一世致力發展東方貿易,曾派遣地理學家勘查裡海周圍地區,並继续执行使东方希腊化的帝國政策,在叙利亚等地建立了大批城市。當遊牧民族掠奪帝國東方領地後,安条克修復被入侵者破壞的設施,重建了三座都市。安条克一世与印度王公们保持和平,对孔雀王朝统治中亚予以默认;他(或者是其父塞琉古)曾向印度派出一位名叫代马库斯的使节,受到印度人的友好接待(接待这位使节的孔雀朝国王大概是宾头娑罗)。 前279年,東歐的凯尔特人(也许是来自高卢)。開始入侵希臘,安条克一世隨與凯尔特人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但兩年後兩萬名凯尔特人進入小亞細亞,騷擾塞琉古帝國,前275年,安条克一世在戰場上最終在印度戰象投入下,才打败了侵入亚洲的凯尔特人(稱之為“加拉太人”,使愛奧尼亞的希臘城邦免於加拉太人的侵犯,而得到"救主"的稱號。當加拉太人入侵時,他鼓勵希臘人遷入帝國內,並在小亞細亞修建許多新城市,也在中亞修建城市(今梅爾夫),重新命名為安条克,來防禦帕提亚對帝國東部的威脅。 前279年,埃及托勒密王朝托勒密二世侵占小亞細亞的米利都,前276年又入侵敘利亞北部,之後安条克一世把入侵者逐出,在托勒密二世與阿爾西諾伊二世結婚後,從前274年至前271年,托勒密王朝再與安條克一世作戰,即所谓第一次敘利亞戰爭。结果安條克一世被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打败。安条克一世被迫割让柯里敘利亞,塞琉古帝国因此失去了米利都和腓尼基。安条克一世企图吞并比提尼亚的计划也没有成功。 从前263年起,安条克一世与拍加马王國国王欧迈尼斯一世为争夺安纳托利亚而长期征战。而安條克一世本人則在前261年病逝。.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安条克一世 · 查看更多 »

安条克九世

安条克九世(敬神者)Αντιοχος ο Ευσεβης(?—前96年)是塞琉西王朝的叙利亚国王(前114年—前96年在位)。他是安条克七世之子,德米特里二世之侄。他的母亲是克利奥帕特拉·特亞。 在安条克七世死于和帕提亚帝国的战争后,安条克九世的母亲把他送往库齐库斯,这使他得到了“库齐库斯的”这个外号。安条克九世最终于前116年返回叙利亚,与异母兄安条克八世瓜分了帝国。前96年,他在与安条克八世之子塞琉古六世的战斗中被杀。 Category:塞琉古國王 A.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安条克九世 · 查看更多 »

安条克二世

安条克二世(“神”)Αντιοχος ο Θεος(前286年—前246年)塞琉西王朝的国王(前261年—前246年在位)。安条克一世(救主)之子。 安条克二世进行反对拜占庭、盖拉克利亚、色雷斯的战争,结果在东方失去大片领土。他与印度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保持良好关系,并准许在塞琉西王国境内传播佛教。 安条克二世联合马其顿向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发动第二次敘利亞戰爭(前261年—前255年),奪回安那托利亞大部分失土,包括米利都、以弗所和腓尼基沿岸。前258年,安条克二世收復米利都後,推翻了残酷的米利都僭主提馬克斯。米利都人因此送给他以Θεος的称号,意即“神”。 前248年,他与托勒密二世之女贝勒尼基结婚,並與前妻勞迪絲一世(Laodice I)繼絕了關係,並給予她頗大的領地,实现了塞琉古王朝与托勒密王朝的休战。但這兩個王后在他死後引發帝國內戰和第三次敘利亞戰爭。 Category:塞琉古國王.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安条克二世 · 查看更多 »

安条克五世

安條克五世(父貴者)(約),是希臘化的塞琉古帝國,於前164年至前162年在位。他在其父親安條克四世死於波斯時登上王位,他登基時才只九歲。呂西阿斯是這個小國王的攝政,他原是安條克四世任命的叙利亞總督,因此受到其他地方將領的質疑。而更糟的是,羅馬元老院仍扣留着德米特里一世為人質。德米特里是塞琉古四世的兒子及王位的合法承繼人,只要以釋放德米特里為要脅,元老院便可較易控制着塞琉古政府。 塞琉古軍隊雖然在鎮壓猶太人的戰爭得到軍事勝利,但對猶太人的叛亂只以一個軟弱的妥協而告終。羅馬趁著塞琉古帝國衰弱之時,派遣大使在叙利亞各城市,強迫塞琉古政府繼續遵守前188年的阿帕米亞和約,這條約在安條克四世時早已被廢除。塞琉古的戰船因此被鐅沉、戰象被挑斷了脚筋,癱瘓了塞琉古的軍隊。因呂西阿斯對羅馬唯命是從,他的卑躬屈膝令敘利亞臣民感到憤慨,因而於162年在勞廸基亞(拉塔基亞港)刺殺羅馬使者(Gnaeus Octavius,前165年的羅馬執政官)。在這關頭,德米特里自行逃出了羅馬,返回國內並被擁為新的國王。而安條克五世及他的攝政者皆被處死。 Category:塞琉古國王.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安条克五世 · 查看更多 »

安条克八世

安条克八世(Antiochus VIII Grypus),(),德米特里二世与“女神”克利奧帕特拉之子,公元前125年—公元前96年为塞琉古王朝国王。公元前123年,他夺回“沽名者”亞歷山大二世僭居的王位(公元前128年—公元前123年),但却要面对一系列反叛。从公元前114年起,其同母异父兄弟安条克九世煽动反叛持续数年,他最终为侍从所杀。.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安条克八世 · 查看更多 »

安条克四世

安条克四世(神顯者)或譯安提約古四世(希臘語:Αντιοχος ο Επιφανης;約),是塞琉古帝國国王(前175年—前164年在位)。他是安条克三世第三子,原名米特里達梯,登基後改名為安條克。 安條克四世任內最著名的兩件事分别是:他差點征服埃及,卻在羅馬干涉下不得不撤退,此事亦是西方諺語“在沙地劃下底線”(Line in the sand)的典故;另外,安條克四世對猶太人推行希臘化政策,導致後來馬加比起義。 安條克是首任在錢幣上使用神性稱號(divine epithets)的塞琉古國王,这或许是仿效早先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希臘化君主推行的类似政策,也可能是受到其父安條克三世已在帝國境內所建立的統治者崇拜的鼓舞。安條克四世的稱號包含Θεὸς Ἐπιφανής(「顯現的神」)及擊敗埃及後的稱號Νικηφόρος(「勝利擁有者」)。另外,安條克也試圖展現他親民的風格,并积极與民眾接觸:他曾出現在公眾澡堂,亦曾尝試擔任新創的市政官。這些舉動讓他的臣民難以適應,甚至覺得相當古怪,又因安條克時有任性行為,因而也有厭惡他的人把他的稱號Επιφανης改念成Επιμανης(「瘋子」)。.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安条克四世 · 查看更多 »

安條克 (塞琉古一世之父)

安條克(希臘語: Αντίοχος, 約四世紀人物),與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同個時期。安條克出身馬其頓的奧勒提斯,來自高階貴族家庭,父親可能叫做塞琉古,也可能有個兄弟叫托勒密,或許還有個叫塞琉古的侄子。 安條克可能是腓力二世麾下的將軍,是個卓越的軍官。安條克與勞迪絲,並大概於前358年生下塞琉古一世,他日後成為亞歷山大大帝的將軍,最後自立為王,建立塞琉古帝國。傳說安條克還有一個叫做狄迪墨婭的女兒,但這可能是塞琉古一世宣稱他是阿波羅之子以後,才出現的虛幻人物。 當塞琉古一世成為國王後,他建立了16個城市並以他父親的名字「安條克」命名,其中包含奧龍特斯河畔安條克、皮西迪亞的安條克等等。.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安條克 (塞琉古一世之父) · 查看更多 »

安條克十世

安條克十世(敬神的·篤愛父親者)(拉丁文轉寫: Antiochou Eusebes Philopator ),希臘化時代塞琉古王國後期陷入王室內戰的其中一位國王,是安條克九世的兒子。 安條克九世在在戰場被塞琉古六世的軍隊所殺後,安條克十世於前95年繼承其父親的王位,並與繼母克麗奧佩脫拉·塞勒涅一世結婚,他即位後第一件成就就是擊敗有血緣關係的塞琉古六世,為父之死報仇。他的稱號Eusebes Philopator也顯示這個事件,Eusebes是他父親安條克九世的稱號,而Philopator為「篤愛父親者」之意。安條克十世僅統治王國首都安條克和周圍鄰近地區,並與塞琉古六世的其他兄弟不斷內戰,同時也不停與安息、納巴泰王國對抗。 安條克十世與其他王室不斷內戰,約在前92年王國首都安條克落入腓力一世手中,但安條克十世仍保有一些領地,安條克十世何時結束統治不清楚,弗拉維奧·約瑟夫斯估計他大約在前90年與安息作戰時被殺,然而,阿庇安卻說安條克十世一直存活到前83年,當時亞美尼亞王國提格蘭二世擊敗了安條克十世,對於這兩個時間之間並沒有更多有關安條克十世的紀錄。 在羅馬將軍龐培把提格蘭二世逐出敘利亞後,他立安條克十世之子安條克十三世為塞琉古國王,成為羅馬的屬國。.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安條克十世 · 查看更多 »

安條克十一世

安條克十一世(神選的·篤愛父親者)(Ἀντίoχoς Ἐπιφανής Φιλοπάτωρ, ),希臘化時代塞琉古王國後期陷入王室內戰的其中一位國王,是安條克八世的兒子,母親是特里菲娜(Cleopatra Tryphaena)。他也是塞琉古六世的弟弟。 昔日光輝過的塞琉古帝國,這時的勢力僅限小小的敘利亞,王室還陷入內戰中,安條克十一世就是其中一位後期國王,但他的勢力比其他王室的勢力還小,勢力範圍在敘利亞北部,另外他的一對雙胞胎弟弟腓力和德米特里在敘利亞南方建立勢力。前95年,他的哥哥被安條克十世擊敗,安條克十一世率軍反擊,並包圍王國首都安條克城,在前93年奪下首都,但又隨即失去。前92年,這次軍事行動最終被安條克十世擊退,安條克十一世於撤退過程中,橫渡奧倫梯河時從馬上摔落下來,溺死。 安條克十一世的錢幣上,正面是他的肖像。背面中間是雅典娜女神,手上棲著尼刻並扶著盾牌,另一手持長槍,兩側以希臘銘文分別寫著BAΣΙΛΕΩΣ ANTIOXOV 和EΠΙΦΑΝΟVΣ ΦΙΛΑΔΕΛΦOV,即國王「國王安條克·神選的·篤愛父親者的」之意。.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安條克十一世 · 查看更多 »

安條克十二世

安條克十二世(酒神)(Αντιοχος, ),希臘化時代塞琉古王國後期陷入王室內戰的其中一位國王,是安條克八世的第五子,也是塞琉古六世的弟弟,統治時間從前87年到前84年。他的稱號「酒神」 外,還有「神顯者」、「篤愛父親者」,「凱旋者」,後期塞琉古王室在錢幣中多擁有數種稱號。 安條克起初受到托勒密埃及的軍力扶持,並在大馬士革建立自己的勢力,他的領地不大,僅擁有敘利亞南部一部份地區。他與他的兄長腓力一世爆發內戰外,也襲擊猶太哈希芒王朝的領土,並且還試圖壓制納巴泰的阿拉伯人。在一次對付納巴泰人的戰爭中,他最初獲的良好的進展,直到在戰場混戰時他被一位阿拉伯士兵所殺,國王戰死導致軍隊崩潰並逃逸至沙漠中,很快的大馬士革便落到托勒密之手。.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安條克十二世 · 查看更多 »

安條克·伊厄拉斯

安條克(獵鷹)(希臘語:Aντιoχoς Ιεραξ;公元前226年被殺),因他的貪婪和充滿野心的性格而得名,是希臘化塞琉古帝國的分離主義統治者、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二世與勞廸絲一世的幼子。他自立為王。.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安條克·伊厄拉斯 · 查看更多 »

安條克一世 (科馬基尼)

安條克一世(希臘語:о Αντίοχος Θεός Δίκαιος Επιφανής Φιλορωμαίος Φιλέλλην, 約, 前70年-前38年在位),是科馬基尼王國(位於現今土耳其東南部)最著名的國王。.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安條克一世 (科馬基尼) · 查看更多 »

安條克六世

安條克六世(神顯者)或稱安條克六世(酒神)( ),,是希臘化時期塞琉古帝國國王,父親是亞歷山大·巴拉斯,母親是托勒密埃及公主克麗奧佩脫拉·特亞,統治時間前145年-前142年。 安條克六世實際上並沒有實權,他只是將軍狄奧多特·特里豐的傀儡,狄奧多特·特里豐藉由扶持安條克六世登上王位來反對德米特里二世的統治。在前142年,狄奧多特·特里豐把安條克六世廢位,並宣稱安條克六世因病無法朝政,狄奧多特推測可能以此為藉口得到王位,並在幾年後才殺了他。.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安條克六世 · 查看更多 »

安條克四世 (科馬基尼)

安條克四世(希臘語: ο Αντίοχος Επιφανής),是科馬基尼王國最後一任國王(38年、41年-72年)、羅馬帝國對付帕提亞的盟友及塞琉西帝國國王塞琉古一世的後裔。.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安條克四世 (科馬基尼) · 查看更多 »

宙克西斯 (將軍)

宙克西斯 (希臘語: Zευξις),為一位塞琉古帝國安條克三世的將軍。 原先宙克西斯擔任塞琉西亞的守將,前221年帝國東部的米底亞總督莫倫叛變,帝國派遣將軍塞諾塔斯率均阻止莫倫渡過底格里斯河,而宙克西斯也前去會合。到了那裡,宙克西斯被命負責守衛營地,但塞諾塔斯的大軍遭到莫倫軍的伏擊而大敗,宙克西斯手上的兵力也無法對抗莫倫,在莫倫軍逼近之時他被迫撤離,讓莫倫在無阻礙下渡過底格里斯河。當年輕的安條克三世決定親征叛軍,宙克西斯力勸國王渡過底格里斯河與敵軍決戰,並在阿波羅尼亞戰役率領一部分的左翼部隊,接著宙克西斯參與塞琉西亞圍城戰。 他很有可能跟另一位同名的塞琉古小亞細亞統帥是同一人。在克里特戰爭期間,馬其頓腓力五世與帕加馬阿塔羅斯一世交戰,當時宙克西斯提供穀物給腓力五世的軍隊補給。之後,羅馬-塞琉古戰爭中的決定性的馬格尼西亞戰役發生時,宙克西斯也參與其中,並率領一支部隊。在安條克三世戰敗後,他是其中一位被派去與羅馬大西庇阿、西庇阿·亞細亞提庫斯協談和約的大使之一,接著他繼續前往羅馬城進行協商。.

新!!: 塞琉古帝国和宙克西斯 (將軍) · 查看更多 »

尼卡爾科斯 (將軍)

尼卡爾科斯 (希臘語: Nίκαρχoς; 前三世紀人物),是塞琉古帝國安條克三世的將軍。 在與托勒密埃及爭奪柯里敘利亞的第四次敘利亞戰爭中,他和狄奧多圖斯負責督導拉巴特安蒙圍城戰,之後他們倆在前217年的拉菲亞戰役中共同率領步兵方陣。.

新!!: 塞琉古帝国和尼卡爾科斯 (將軍) · 查看更多 »

尼科美德一世

尼科美德一世(希臘語 Nικoμήδης ,),比提尼亞王國國王,是芝普特斯一世的大兒子。統治期間約在前278年-約前255年。.

新!!: 塞琉古帝国和尼科美德一世 · 查看更多 »

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在历史上,许多民族、国家及政权都灭亡,此為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另外參见:国家列表、中国朝代及ISO 3166-3等。.

新!!: 塞琉古帝国和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巴克特里亞

巴克特里亞是一個中亚古地名,希臘語為,波斯語稱為 بـلـخ ,古希腊人在此地建立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中国史籍称之为大夏,此地一說為吐火羅。主要指阿姆河以南,兴都库什以北地区。.

新!!: 塞琉古帝国和巴克特里亞 · 查看更多 »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國(دولة فلسطين)是一個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約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帶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國家,2007年6月因內部兩大勢力嚴重不和而形成分裂局面,其中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即「哈馬斯」)佔有加沙地帶,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即「法塔赫」)主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則管治約旦河西岸,受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監督。 1967年,巴勒斯坦阿拉伯区面积6242平方公里,包括约旦河西岸地区5879平方公里(其中死海面积220平方公里),及加沙地区363平方公里。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巴勒斯坦解放组織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在國際承認巴解下,該國已與世界上多數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2011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投票表決,接納巴勒斯坦為該組織正式會員,這是巴勒斯坦以正式成員國的身份加入的首個聯合國機構。 2012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表決巴勒斯坦國升格為「非會員觀察國」的提案时,雖然美國和以色列強烈反對,仍以138票支持,41票棄權、9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67/19号决议。截至2015年9月,已经有136个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占联合国会员国总数的70.5%)承认巴勒斯坦國为一个獨立國家。.

新!!: 塞琉古帝国和巴勒斯坦 · 查看更多 »

巴連弗邑

孔雀王朝時期一座大殿的柱石 巴連弗邑(天城文:पाटलिपुत्र,),又稱波吒釐、華氏城,印度古地名,位於恆河河岸,即今天印度巴特那。前490年,阿闍世王在恆河邊興建小型城堡(梵文:Pāṭaligrāma),之後巴連弗邑逐步發展為大城。稍後,它成為十六大國中摩揭陀國的首都,取代了原有首都王舍城。.

新!!: 塞琉古帝国和巴連弗邑 · 查看更多 »

巴比伦

巴比伦(阿拉伯语: بابل, Bābil; 阿卡德语: Bābili(m); 苏美尔语语标符号: KÁ.DINGIR.RAKI; 希伯来语: בָּבֶל, Bāḇel; 古希腊语: Βαβυλών Babylṓn)原本是一个闪语族阿卡德人的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四千三百年前的阿卡德帝国。 它起初是一个低级行政中心。公元前1894年在由移民者建立的阿摩利人王朝的手里巴比伦才成为一个独立的城邦。巴比伦人在他们的历史上相对更多地被其它移民王朝统治,例如加喜特人、阿拉米人、埃兰人与迦勒底人。两河流域的同胞亚述人也统治过巴比伦。 巴比伦城市遗址在今天伊拉克巴比伦省的希拉被发现,位于巴格达以南约八十五公里处。这个举世闻名城市的遗址地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现在仅留存着由破损的土砖建筑物构成的大型土墩和碎片。城市沿着幼发拉底河建造,被左、右河岸平分成两部分,配有陡峭的河堤来抵御季节性的洪水。 现存的历史资料显示,巴比伦最初是一个小城镇,在公元前二千年初变得兴盛。在阿摩利人巴比伦第一王朝于公元前1894年兴起时它作为一个小城邦获得独立。巴比伦宣称自己是苏美尔-阿卡德城邦——埃利都的继承者。尽管在那时候它还是一个小城市,但是它让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圣城”尼普尔黯然失色。大约也是这个时候,也就是公元前十八世纪左右,一个名叫汉谟拉比的亚摩利人国王第一次建立了一个短命的巴比伦帝国。从这时候开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南部被人称作巴比倫尼亞,巴比伦城市的规模日益膨胀,变得越来越雄伟。 巴比伦帝国随着灭亡而快速瓦解。之后,巴比伦在亚述人、加喜特人和埃兰人的统治下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在被亚述人毁灭并重建后,巴比伦于公元前608年到公元前539年之间成为新巴比伦王国的所在地。这个帝国由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南角的迦勒底人建立。新巴比伦帝国最后一个国王是一个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的亚述人。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巴比伦在衰落后又被阿契美尼德帝国、塞琉古王朝、帕提亚帝国、罗马帝国和萨珊王朝统治。.

新!!: 塞琉古帝国和巴比伦 · 查看更多 »

巽伽王朝

巽伽王朝(शुंग राजवंश)是古印度摩揭陀王國的一個王朝。建於前185年,亡於前73年。其主要范围包括印度東北部恆河下游地區。巽伽王朝共歷10帝,首都位於華氏城。 前185年,孔雀王朝最後一任國君坚车王(或译为巨车)為手下將軍华友(或译为差友)刺殺,孔雀王朝被巽伽王朝取代。王朝初,华友壓制佛教,致力復興婆羅門教。另外,他亦一改孔雀王朝的親塞琉古帝国立場。巽伽王朝的统治范围远远小于孔雀王朝,而且据说孔雀王朝仍然有后代在摩揭陀作为藩王留存下来。在玄奘访问印度的时代(627年—645年),摩揭陀地区有一个叫满胄王的小王公据说就是孔雀王朝的末裔,虽然可信度很低(因为当时有许多王公都冒充孔雀家族后代)。 前73年,巽伽王朝為甘婆王朝取代。.

新!!: 塞琉古帝国和巽伽王朝 · 查看更多 »

帝国列表

这是按地理区域排列的帝国列表,这些帝国影响远远超越自身地理和文化限制并支配着世界的其他地区。本列表包括在文化和经济领域有影响的「廣義帝国」,而非局限于狹義帝國(君主必須為皇帝或國號為帝國的国家)。一些历史学家可能把以下列出的一些帝国用「朝代」的概念代替。.

新!!: 塞琉古帝国和帝国列表 · 查看更多 »

丝绸之路

,常簡稱為絲路,此词最早来自于德意志帝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男爵於1877年出版的一套五卷本的地图集。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張騫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但实际上,丝绸之路并非是一条 “路”,而是一个穿越山川沙漠且没有标识的道路网络,并且丝绸也只是货物中的一种。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约於前5世紀形成的草原絲綢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宋初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君主制国家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西汉的張騫在前138—前126年和前119年曾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与国外,外国由此信之”,称赞其开通西域的作用。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傳教士等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大伊朗、累范特、阿拉伯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朝鮮、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2014年6月22日,在杜哈举行的第38届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丝绸之路同京杭大运河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新!!: 塞琉古帝国和丝绸之路 · 查看更多 »

中希关系

中希关系是指歷史上的中國与希臘、以至現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希臘共和國之间的雙邊关系。中希關係最早的記載始於公元前5世紀希臘歷史學家克特西亞斯對賽里斯的記載。而中華民國則在1947年開始在希臘首都雅典建立大使館。其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亦於1972年6月5日與希臘建立外交關係。由2006年1月起,兩國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至2013年更有所加強。 中国在希腊雅典设有大使馆;希腊在北京设有大使馆,在广州、上海、香港设有领事馆。.

新!!: 塞琉古帝国和中希关系 · 查看更多 »

中亚历史

中亚历史深受中亚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特点的制约。由于干旱,该地区很难进行农业生产,而由于远离海洋,也使得该地区难以进行贸易。因此,该地区少有大城市,数千年来,都被草原上游牧的马背民族所主宰。 草原的游牧民族和中亚周边的定居民族之间,长期相互冲突。游牧的生活方式很适合于打仗,中亚草原的骑兵成为世界上军事力量最为强大的势力,但由于其内部不统一,其战斗力受到了很大限制。每过一段时期,由于强势领袖的出现,或者其他情况的变化,都会把各部落统一起来,並建立一个几乎难以阻挡的强权。例如匈人对欧洲的入侵、五胡乱华,以及最为著名的蒙古对欧亚大陆的征服活动。 16世纪的时候,定居民族学会使用火器,游牧民族对中亚的统治便开始走向衰亡。俄国、中国以及其他列强向该地区扩张,並在19世纪获得了对该地区的控制。 俄国革命之后,中亚的大部分地区被并入苏联,只有蒙古保持名义上的独立,但也实际上是苏联的卫星国。苏联对中亚地区的统治,带来了工业化和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也伴随着对地方文化的压制,集体化项目的失败导致很多人死亡,长期以来,该地区的民族关系都很紧张,也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 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中亚五国获得了独立,在所有的新兴独立国家,前共产党官员都继续得以保持权力。.

新!!: 塞琉古帝国和中亚历史 · 查看更多 »

希俄斯島戰役

希俄斯島戰役(Battle of Chios),可能發生在公元前201年,是馬其頓王國艦隊與羅德島、帕加馬、基濟科斯和拜占庭的聯合艦隊在克里特戰爭中的一場海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希俄斯島戰役 · 查看更多 »

希臘化文明

公元前4世紀下半頁,馬其頓的腓力二世統一了整個希臘,其後後繼者亞歷山大大帝在帝國擴張的過程中將希臘文明傳播至東方。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2世纪,稱希臘文化(Hellenistic civilization)。希臘語漸漸成為“世界語言”。《聖經》的“七十士譯本”即是在公元前三世紀被譯為希臘文。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駕崩之後,其帝國分裂成四大部分,各自獨立,有馬其頓安提哥那王朝、小亞細亞的阿塔羅斯王朝、敘利亞的塞琉古王朝、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猶太人聚居的以色列地區在塞琉古王朝境内。塞琉古王朝在前238年東部的安息(帕提亞)和大夏(巴克特里亞)獨立之後,東部被安息帝國所擾,西面又面臨羅馬帝國的擴張,最終被羅馬帝國和安息瓜分。公元前168年,馬其頓安提哥那王朝被羅馬共和國所滅。 埃及托勒密王朝的亞歷山卓圖書館,此處展示一位藝術家對它的描繪,這是一座偉大並且具重大意義的古代世界圖書館。Cosmos: A Personal Voyage, Sagan, C 198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

新!!: 塞琉古帝国和希臘化文明 · 查看更多 »

希臘化時代

希臘化時代(Hellenistic period)在亞歷山大征服波斯帝國之後不久開始。通常起始點視為亞歷山大大帝於公元前323年逝世開始,並結束於羅馬共和國在前146年征服希臘本土,或前30年最後的繼業者王國——托勒密王國滅亡為止Green, Alexander The Great and the Hellenistic Age p. xiii.

新!!: 塞琉古帝国和希臘化時代 · 查看更多 »

希臘化時代的希臘

希臘化時代的希臘是指古希臘核心—希臘半島在希臘化的時期,起始點從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到前146年被羅馬併吞為止,儘管之後被羅馬占領,古希臘的文學、藝術、建築、文化甚至希臘化的社會和科學的連續性並未因此中斷,希臘文化本質上一直持續到基督教文化到來為止,但羅馬的統治標誌著古希臘城邦的終結,結束了希臘政治上的獨立性。 在希臘化時期,希臘本土在希臘語世界中的重要性急劇下降。這段期間,希臘化文明的中心分別轉移到托勒密王國的首都亞歷山卓和塞琉古帝國的安條克,而其他城市如帕加馬、以弗所、羅德島和塞琉西亞也相當重要,東地中海的城市文明提高是這段時期的特徵。.

新!!: 塞琉古帝国和希臘化時代的希臘 · 查看更多 »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希腊语:Ελληνικό βασίλειο της Βακτριανής,Greco-Bactrian Kingdom),是一个古代位于中亚巴克特里亞的希臘化国家欧亚学研究“”。於前三世紀中,塞琉古帝國巴克特里亞總督狄奥多特一世獨立自立為王,歷經120餘年至被北方游牧民族——以塞人为核心种众的大月氏滅亡為止,希臘-巴克特里亚王国是中亞一個重要的希臘化文明中心。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是否是汉朝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的张骞出使西域时所遇见的大夏,目前東西方学术界尚有爭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 · 查看更多 »

希腊历史

希腊历史传统上包括对于希腊人民,对于他们统治的地域,以及今天希腊国土内地区的历史研究。這是由於古希臘史的信史和野史嚴重不足,也難以和實地發掘交相印證。另一方面,是與古希臘相關的事物以雅典為最多,而對其他城邦幾乎一無所知,經濟和社會方面的史料更是匱乏中的匱乏。另外,希腊人的居住范围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变动,因此希腊历史所牽涉的地域具有相当弹性,每一个时期都有自己的地域范围。 公元前3000年,希臘地區發展出高度的愛琴文明,前1500年,古希腊人的其中一支多利安人入侵希臘,進而吸收邁錫尼文明,前1200年,多利安人將其摧毀,原居克里特島的希臘人為了躲避多利安人的侵襲,分別遷往阿提加半島、小亞細亞等地,這段戰亂紛起的時代被稱為黑暗時期,造就希臘城邦政治的發展的基礎,波希戰爭後,古希臘政治、經濟與文化發展達到巔峰,但也由於諸邦林立,彼此互相攻伐,導致希臘城邦普遍衰敗的景況,馬其頓趁勢崛起,希臘便在馬其頓的統治之下。亞歷山大南征北討,領土曾擴張到歐亞非三洲。希臘文明傳播至埃及和兴都库什等地區。之后,大量的希腊族裔散落在这片廣大的土地上,包括土耳其、意大利、利比亚、黎凡特等。 亞歷山大去世後,帝國分裂成三大王國,古羅馬共和國則先後吞併三大王國,希臘也被羅馬併吞。自此古希臘滅亡成為羅馬的一部分。後來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以拜占庭為中心,孕育出東方色彩的希臘文化。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滅亡拜占庭帝國,之後,希臘進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時期。直到1832年,希臘才正式宣布獨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希臘與同盟國交戰,獲得愛琴海地區的部分領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意兩國輪番侵略,希臘雖有反擊,終究抵擋不住德軍的攻勢,曾一度遭到德軍佔領。二戰後,希臘則開始國家的新建設,1967年,則發生政變,實權落入軍人手中,1974年,希臘政治又做了一次大變革,軍人政府改為民選政府,召開國民會議,廢除君主制,成立新的共和政體。 希腊移民已经广泛融入全球各种不同的社会。不过,今天大多数希腊人还是居住在现代的希臘共和國(独立于1821年)以及塞浦路斯(独立于1960年)。.

新!!: 塞琉古帝国和希腊历史 · 查看更多 »

世界史年表 (公元前)

* 約300、400萬年前:人類在地球上出現。.

新!!: 塞琉古帝国和世界史年表 (公元前) · 查看更多 »

帕加马

别迦摩(希腊语:Πέργαμος;现代土耳其语:Bergama)是安纳托利亚古国,现在是土耳其境内貝爾加馬的一处历史遗迹。 别迦摩原是密细亚(安纳托利亚西北部)的一座古希腊殖民城邦,距爱琴海约26公里。城市本身坐落在巴克尔河北岸的一个海角上。在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之后,地中海地区进入了所谓希腊化时代,别迦摩则在继业者战争之后变成了一个由独立王公统治的王国。在阿塔罗斯王朝(前282年~前129年)统治下,别迦摩一度成为一个相當强盛的国家。.

新!!: 塞琉古帝国和帕加马 · 查看更多 »

帕尼人

帕尼人(英語:Parni;希臘語:Πάρνοι Parnoi)是黑海東南哈里河河谷的東伊朗語語系民族,帕尼人是大益三個部落的其中一個。 約公元前三世紀,帕尼人入侵帕提亞,「趕走了希臘總督,並獲得了獨立,建立了新王朝」,即是安息帝國。.

新!!: 塞琉古帝国和帕尼人 · 查看更多 »

帕尼翁戰役

帕尼翁戰役或譯巴尼亞戰役(Battle of Panion 或 Battle of Panium),發生在前200年,是塞琉古帝國與托勒密王國在第五次敘利亞戰爭的一場重要戰役,最後以塞琉古安條克三世獲勝。托勒密王國失去柯里敘利亞、腓尼基和巴勒斯坦等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帕尼翁戰役 · 查看更多 »

幸军王

幸军王(Sophagasenos,拟还原为梵语Subhāgasena,意译为“幸军”)古希腊文献中所记载的塞琉古王朝安条克大帝东征进入印度时所遇到的一个西北印度统治者。 关于幸军王,只有在波利比阿的著作《历史》中提到过一次(当时安条克大帝征服了脱离塞琉古帝国已久的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进入喀布尔河谷): 可见,这位印度统治者与安条克大帝“重申友好”,并且提供给他一些大象。 关于这位幸军王对应于印度历史上的什么人物,尚未形成一致结论。他或许是孔雀王朝驻扎在犍陀罗的一位总督或王子,也可能是当地完全独立的统治者。,安条克会见幸军王一事是后来中亚希腊人大举入侵西北印度的先声;孔雀帝国的军事能力由于阿育王基于佛教思想的不切实际的和平主义而被大大降低了。.

新!!: 塞琉古帝国和幸军王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大帝

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Ἀλέξανδρος Γ' ὁ Μακεδών,其名字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守护者()”;),世称亚历山大大帝( 或 ),古希臘北部馬其頓國王。生於佩拉,到16歲為止一直由亞里士多德任其導師。30歲時,已經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军事統帥之一。 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6年繼其父腓力二世王位成為馬其頓國王,并掌握王國的實際權力,因此有能力實現其父的擴土計劃。公元前334年,他向波斯帝國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發起進攻,開始長達十年的東征。他擊破波斯,并推翻大流士三世,征服整個波斯帝國。 為了尋找并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但最終應軍隊要求不得不撤軍。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巴比倫,沒能來得及實現他入侵阿拉伯的計劃。在他死後,由於無繼承人,他的將領們互相不服,最終引發內戰,亞歷山大帝國也就迅速瓦解,分裂成四個國家。亞歷山大死後,部將卡山德為了稱王,謀殺了亞歷山大的兒子亞歷山大四世,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克力斯,澈底斷絕了亞歷山大的血脈 亞歷山大的遺產包括他擴張領土導致的文化融合。他建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他將希臘文化一直向東傳播,導致希臘化時代的到來,直到15世紀仍然能在拜占庭帝國中發現這些痕跡。他以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為偶像,最終自己也成為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後世有許多軍事領導人和軍校都參照過他的戰術。.

新!!: 塞琉古帝国和亚历山大大帝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里亚奉献

亚历山大里亚奉献(英语:The Donations of Alexandria,法语:Les Donations d’Alexandrie)是一个历史名词,它描述的是公元前34年罗马共和国后三头之一的马克·安东尼在亚历山大里亚(今埃及亚历山大港)宣布把共和国东方的大片领土赠送给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和她的子女这一历史事件。.

新!!: 塞琉古帝国和亚历山大里亚奉献 · 查看更多 »

亚实基伦

亚实基伦(אַשְׁקְלוֹן;عسقلان;拉丁语: Ascalon),又译为阿什凯隆或阿什克隆。是以色列南部区內蓋夫西部的一个城市,人口大约为 117,000。在现代亚实基伦的附近,有古代亚实基伦海港的遗迹,自从青铜时代起就相当繁荣,曾经先后被迦南人、非利士人、腓尼基、迦勒底王国、古波斯、马其顿帝国和塞琉古帝国、罗马人、穆斯林和十字军所统治。最终在1191年被埃及阿尤布王朝的萨拉丁摧毁。最迟在16世纪,形成了阿拉伯城镇al-Majdal。1950年代,现代城市创建于al-Majdal以外。.

新!!: 塞琉古帝国和亚实基伦 · 查看更多 »

亚细亚 (罗马行省)

亚细亚省(Ασιανή),拜占庭时代称作弗里吉亚,是罗马共和国晚期并入的行省。是一个由资深执政官统治的元老院行省。 今日“亚细亚洲”的名稱即是從该省的名稱而來。.

新!!: 塞琉古帝国和亚细亚 (罗马行省) · 查看更多 »

亚美尼亚历史

亚美尼亚位于由亞拉臘山环绕的高地。亚美尼亚国家最初的名字是哈伊克,之后为Hayastan,意为哈伊克人的土地。亚美尼亚--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传统上亚美尼亚的疆域在今天的高加索地区和土耳其东部广大区域。.

新!!: 塞琉古帝国和亚美尼亚历史 · 查看更多 »

亚美尼亚君主列表

根據莫夫希斯·寇倫納西所著的《亞美尼亞歷史》一書,公元前2107年,傳說中的神射手海克率眾擊敗亞西利安國王貝勒斯的軍隊,建立了第一個亞美尼亞王國。公元前1824年,亞美尼亞各王儲領地統一並歸屬於同一個政府之下,自此地理上和政治上的亞美尼亞概念因而誕生。.

新!!: 塞琉古帝国和亚美尼亚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新!!: 塞琉古帝国和亚洲 · 查看更多 »

亚洲历史

亚洲历史描述一个由欧亚草原连接的几个不同海岸地区(东亚、南亚和西亚)的集合体的历史。 这几个海岸地区是世界上最早诞生文明的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文明和華夏文明具有相似的技术和想法,诸如车轮和算术。.

新!!: 塞琉古帝国和亚洲历史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共和國(Հայաստանի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ISO 9985轉寫:Hayastani Hanrapetutyun),通稱亞美尼亞,是一個位於西亞或外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制國家,有時也會被視為是東歐的一部分。行政疆界上,亞美尼亞位於黑海與裏海之間,西鄰土耳其,北鄰喬治亞,東為阿塞拜疆,南接伊朗和阿塞拜疆的飛地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以埃里溫為首都。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亞美尼亞曾经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 目前,亞美尼亞與鄰國阿塞拜疆之間存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領土爭議問題,並曾在2016年4月雙方因此問題在邊境發生軍事衝突,亞美尼亞也因为1915年奧斯曼帝國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發動的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歷史認知問題與土耳其之間有外交上和對大屠殺事件承認問題上存在爭議,但是近年亞土雙方已透過元首互訪等方式逐漸修復關係、重建溝通對話。不過,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的外交關係仍較不穩定。亚美尼亚是欧洲委员会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一员。亚美尼亚也宣稱擁有在1991年宣布独立但為未被普遍承認的國家的阿爾扎赫共和國的主权。.

新!!: 塞琉古帝国和亞美尼亞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王國

亞美尼亞王國(Kingdom of Armenia)是一個存在於公元前321年至428年的王國,除了提格蘭二世於公元前83-66年獨立外,其餘時間都是羅馬帝國與波斯的從屬地區,最大疆域從裡海伸延到東地中海的敘利亞。.

新!!: 塞琉古帝国和亞美尼亞王國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 (總督)

亞歷山大 (希臘語 Αλέξανδρος; )為塞琉古帝國國王安條克三世在位時的將軍,並被任命為波西斯總督。當前223年安條克三世即位,他分別任命亞歷山大和亞歷山大的兄弟莫倫為帝國重要行省的總督,但亞歷山大他們相當厭惡安條克的重臣赫米亞斯,赫米亞斯善耍陰謀使人相當忌憚,且在當時權貴一時。兩人因而聯手發動叛亂。 赫米亞斯似乎暗自希望安條克三世陷入許多危機,向安條克三世推薦無能的將軍平亂,使叛亂擴大以至於失去整個巴比倫尼亞和美索不達米亞。安條克三世被迫親自率軍平亂,並在阿波羅尼亞戰役中擊敗莫倫和兄弟涅歐勞斯(Neolaus),而莫倫在戰場上自殺,倖存的涅歐勞斯逃至波斯亞歷山大處後,未免族人落入安條克三世手中,把母親與莫倫孩子殺掉後,並勸亞歷山大也跟著自己自殺,俱亡。.

新!!: 塞琉古帝国和亞歷山大 (總督)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巴拉斯

亞歷山大·巴拉斯(希臘語:Ἀλέξανδρoς Bάλας; ),他原是出身士麥那的低下階級,後來宣稱是安條克四世的兒子,篡奪塞琉古帝國王位,統治時間前150年—前145年。 赫拉克利德斯是提馬克斯的兄弟,他曾是安條克四世的臣子,他的哥哥提馬克斯原來是米底亞總督,提馬克斯後來反叛,失利後被德米特里一世處死。亞歷山大與姊姊勞迪絲一同被赫拉克利德斯「發掘」,他的王位繼承權後來受到羅馬元老院、托勒密六世,及其他諸王所承認。 亞歷山大與托勒密王室的克麗奧佩脫拉·特亞(Cleopatra Thea)結婚,雖然起初與德米特里一世作戰失利,但最終在前150年徹底擊敗德米特里一世,篡奪了王位。亞歷山大·巴拉斯被認為生活放蕩不檢點。無論如何,他的統治基礎深深依靠托勒密埃及支持,甚至錢幣上模仿托勒密一世錢幣的特色。 後來亞歷山大·巴拉斯的岳父托勒密六世不再支持他,改支持德米特里一世的兒子德米特里二世,於是德米特里二世乘這個機會企圖奪回塞琉古帝國王位。托勒密六世在敘利亞的安條克戰役擊敗亞歷山大·巴拉斯。 亞歷山大·巴拉斯後來前去投靠納巴泰的王公,但被納巴泰的王公所殺,他頭顱被呈交給中了致命傷的托勒密六世。 另外,他有一套錢幣,背面上以希臘文寫著BAΣIΛEΩΣ AΛEΞANΔPOY ΘEOΠATOPOΣ EYEPΓETOY,即「國王亞歷山大·神之父·施惠者的」之意。.

新!!: 塞琉古帝国和亞歷山大·巴拉斯 · 查看更多 »

庫爾德斯坦

庫爾德斯坦(库尔德语:كوردستان, Kurdistan,意为“库尔德人的土地”)是一個橫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敘利亞四國山區的地區,自古以来一直都是庫爾德人聚居的地方,如今庫爾德斯坦被這四個現代國家所分割。庫爾德人一直爭取在庫爾德斯坦地區建國,但一直受到四國政府的鎮壓,尤其是受到土耳其政府的屠殺和迫害。时任政府在2017年9月25日发起咨询性质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独立公投,28日宣布支持独立的票数达到近93%。另外,库尔德斯坦地区还居住着一些亚述人和亞美尼亞人等其他少數民族。.

新!!: 塞琉古帝国和庫爾德斯坦 · 查看更多 »

庫魯佩迪安戰役

庫魯佩迪安戰役(公元前281年)是亞歷山大大帝的敵對繼業者—之間最後的一場戰役。戰役的兩方是利西馬科斯與塞琉古一世。利西馬科斯統治色雷斯十多年及在伊普蘇斯戰役後統治小亞細亞西部,又在這次戰役前沒多久終於得到馬其頓。塞琉古統治著東小亞細亞、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及波斯。除了兩個年邁的國王單打獨鬥及塞琉古打勝了外,我們幾乎對該戰役一無所知。 雖然這次勝利讓塞琉古名義上控制了亞歷山大帝國除了埃及以外的每一處地方,但勝利並無改變甚麼。塞琉古沒多久便被托勒密·克勞諾斯暗殺,而馬其頓迅即被托勒密·克勞諾斯奪取。這是那個年代兩個已經年老的前伙伴及前盟友,最終互相戰死的一個典型。亞歷山大的大部份將軍過著爭鬥的生活,亦死於爭鬥,隻除了少數如托勒密一世平靜地死於亞歷山卓。 Category:繼業者戰爭 Category:塞琉古戰爭 Category:馬其頓王國戰爭.

新!!: 塞琉古帝国和庫魯佩迪安戰役 · 查看更多 »

库尔德历史

库尔德斯坦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尼安德特人.

新!!: 塞琉古帝国和库尔德历史 · 查看更多 »

以色列历史

以色列人的先祖是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哈蘭地區的閃族人,後來因神要求亞伯蘭(后改名为亞伯拉罕)遷至「应许之地」的原故,遷居至迦南(Canaan),並結合當地的遊牧文化,定居至約旦河西岸,即今希伯崙一帶。 約前1050年掃羅王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以色列。西元前931年是以色列的紀年开始。当年它分裂成南北兩個王國,南國猶大有兩個部族,以較為強大的部族猶大來命名;而北國以色列則有10個部族,仍然保持著以色列的名稱。因此,居住在南部猶大地區的人,被稱作猶太人;而居住在北部以色列地區的人,便保持以色列人的稱號,從而使猶太人與以色列人一樣,都具有種族和民族,乃至國家的多重意義。.

新!!: 塞琉古帝国和以色列历史 · 查看更多 »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转写: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简称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1501年之前很长一段历史时间称波斯,位于亚洲西南部,為中东國家,其中北部紧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以及國際上屬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为1,648,195平方公里,国土主要位于伊朗高原上,气候较为干燥,伊朗人口约7868万人,为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约占总人口的66%(2011年),其余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宗(信众超过全国人口的90%)为伊朗国教,宪法承认的其余教派有伊斯兰教逊尼派、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首都為德黑兰。 伊朗古称波斯,在公元前28世纪建立的古埃兰王国和之后建立的米底王国是伊朗高原文明的发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波斯帝国。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的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东地区开始伊斯兰化,而曾占统治地位的祆教则日渐式微。近代,波斯逐渐沦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后,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逐渐摆脱英、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奉行亲美政策,国家经济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在中东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1979年初,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爆发,王朝政权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底发生美国驻伊使馆人质事件,伊朗轉為反美的先鋒,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恶。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霍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赛义德阿里·侯赛尼·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伊朗是亚洲和中东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85.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石油产业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的货币名称为里亚尔,主要的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同時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新!!: 塞琉古帝国和伊朗 · 查看更多 »

伊朗君主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伊朗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伊朗阿塞拜疆

伊朗阿塞拜疆(波斯語:آذربایجان ایران、Āzarbāijān-e Irān)是伊朗西北部的一個地區,古代阿特羅帕特尼王國的所在地。許多阿塞拜疆人將這個地區稱之為南阿塞拜疆。不過,一些學家及資料認為這個稱呼帶有民族統一主義和政治動機。.

新!!: 塞琉古帝国和伊朗阿塞拜疆 · 查看更多 »

伊朗-以色列关系

伊朗-以色列关系,是指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和以色列国的双边关系,广义上也包括历史上波斯民族与犹太民族间的关系。波斯人与犹太人同属中东地区古老民族,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关系,伊朗帝国曾经是穆斯林世界中第二个承认以色列的国家。然而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两国双边关系急剧恶化,伊朗拒絕承认以色列国的存在,当前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与以色列国之间无正式外交关系。.

新!!: 塞琉古帝国和伊朗-以色列关系 · 查看更多 »

伊朗歷史

伊朗历史與大片地域的歷史糾纏在一起,該地域西起底格里斯河,東至印度河及錫爾河,北起高加索、裡海及鹹海,南及波斯灣、阿曼灣與埃及。 伊朗高原的埃蘭自青銅時代初期起便是古代近東歷史的一部份。嚴格來說,波斯帝國是從鐵器時代開始的,伴隨著伊朗人的影響,他們建立了米底、阿契美尼德帝國、帕提亞以及古典時代的薩珊帝國。 自從其成為超級大國的一部份時起, 波斯便一直擁有此稱呼,其領域範圍及佔有者數世紀來一直在變化。儘管她先後為希臘人, 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等入侵并佔領并常常捲入更加強大的國家的事務中,波斯卻一直保持其國家認同,并形成了一個獨立的政治及文化實體。 伊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的故鄉,其歷史及聚居點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 retrieved 1 October 2007 米底在公元前625年將伊朗統一為一個國家,并成為了一個帝國。http://www.britannica.com/ebc/article-9371723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Concise Encyclopedia Article: Media 阿契美尼德帝國(前550–330)是伊朗人首次統治中東及中亞。之後由塞琉古帝國、帕提亞帝國及薩珊王朝繼承,其時間跨度約達千年。 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633–656)及薩珊帝國的滅亡是伊朗歷史的一個轉折點。伊朗的伊斯蘭化發生於八至十世紀,導致了祆教在波斯的最終衰退。然而,之前的波斯文化傳統並沒有失去,而是被新的伊斯蘭政權及其文明大量吸收。 在經歷了數個世紀的異族統治及短命的地方王朝之後,伊朗于1501年為薩非王朝所再次統一,再次成為一個獨立國家。該王朝將什葉派作為國教,R.M. Savory, Safavids, Encyclopedia of Islam, 2nd edition是為伊斯蘭歷史最重要的轉折點。, retrieved 1 October 2007伊朗由沙王或皇帝統治,該制度幾乎無間斷地延續至了1979年四月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該革命將伊朗政體改為伊斯蘭共和國。 23 January 2008.

新!!: 塞琉古帝国和伊朗歷史 · 查看更多 »

伊斯法罕

伊斯法罕(Esfahān)為伊朗第三大城市,是伊斯法罕省的省會。據2006年統計,有人口1,583,609人。 伊斯法罕早在瑪代王國時已存在。在公元前六世紀中叶时成为居鲁士二世的阿契美尼德帝國治下的一个大城市。在前330年的马其顿王国军队入侵时遭受破坏,后被修复,并在塞琉古帝国、阿尔沙克王朝及薩珊王朝時期為一重要城鎮。公元640年阿拉伯帝国佔據伊斯法罕时也遭受毁坏,后被修复;穆斯林式的建築亦隨之出現,并开始了伊斯兰时代的繁荣和辉煌。伊斯法罕曾在1051年至1118年為塞爾柱帝国的都城。在1387年時被當時的帖木儿攻佔及蹂躏,一共屠杀了7万人。其後在1453年,伊斯法罕重新被建立,其光輝在17世纪的薩法維王朝達至高峰,更一度成為首都,人口最高达到60万人,更第二次成為伊朗的國都。現今的伊斯法罕為伊朗一文化古都,城內的伊玛目广场亦被列入世界遺產之內。.

新!!: 塞琉古帝国和伊斯法罕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简称伊拉克(العراق‎),位于亚洲西南部中东地区的国家。伊拉克与南方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的土耳其,西北的叙利亚,东方的伊朗和西方的约旦接壤。伊拉克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新!!: 塞琉古帝国和伊拉克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历史

伊拉克历史悠久,伊拉克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两河流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雖然巴比伦現已消失,但其影響(尤其宗教方面)卻很多流存至今。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實在當之無愧。 巴比伦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达城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以古亚述城为中心,称为西里西亚,或简称亚述;南部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称为巴比伦尼亚,意思为“巴比伦的国土”。巴比伦尼亚又分为两个地区,南部靠近波斯湾口的地区为苏美尔,苏美尔以北地区为阿卡德,两地居民分别被称为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初就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出来的。.

新!!: 塞琉古帝国和伊拉克历史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库尔德斯坦

伊拉克庫德斯坦(庫德語:ههريمى كوردستان,阿拉伯語:إقليم كردستان العراق ),伊拉克北部的庫德族自治地區,正式名称是库尔德斯坦地区,中文媒体常称之为“库尔德自治区”(简称“库区”)。该地区包括埃尔比勒、苏莱曼尼亚、杜胡克及哈拉卜贾四省,东邻伊朗,西邻叙利亚,北接土耳其,南接伊拉克其他地区,位于整个库尔德斯坦地区的南部。该地区由管辖,首府設在最大城市埃尔比勒。 自治区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70年3月在历经了之后伊拉克政府与库尔德斯坦民主党达成的。该协议最终未能实施,1974年伊拉克北部又陷入了伊拉克政府与库尔德人的新一轮血腥冲突之中。而且1980年代的两伊战争和伊拉克军队的“”也对伊拉克北部地区的人口与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1991年爆发的北方库尔德人及南方什叶派反抗萨达姆·侯赛因的后,库尔德民兵组织“自由斗士”成功地将伊拉克主力部队赶出了北部地区。尽管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并引发了伊朗、土耳其边境地区的难民危机,但自由斗士的胜利和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后北部禁飞区的设立,给库尔德自治与难民返乡创造了条件。由于库尔德人与政府军之间持续的战争,1991年10月伊拉克政府军撤出了库尔德地区,使库尔德获得了事实上的自治。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伊拉克萨达姆政权被推翻。2005年,伊拉克新宪法颁布实施,新宪法规定库尔德斯坦作为联邦制的一部分存在,使用阿拉伯语和库尔德语两种官方语言。 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实行议会制,议会共设有111个席位,其中11个席位固定分配给少数族群。伊拉克库尔德斯坦现任总统为库尔德斯坦民主党的领导人马苏德·巴尔扎尼,政府总理为。.

新!!: 塞琉古帝国和伊拉克库尔德斯坦 · 查看更多 »

伊普蘇斯戰役

伊普蘇斯戰役(Ἱψός),為亞歷山大大帝諸繼業者於前301年在小亞細亞的弗里吉亞展開的一場決定性戰役,因戰場所鄰近的當地村莊伊普蘇斯而得名。此戰中,安提柯一世與其子德米特里一世的王國對上聯合起來的另外三名亞歷山大舊將勢力,即馬其頓的卡山德、色雷斯的利西馬科斯、與巴比倫的塞琉古一世。 該戰役規模在繼業者戰爭中空前絕後,雙方動員的部隊總計16萬以上,有四位國王同時在戰場上。儘管安提柯軍的德米特里一世所率的騎兵擊敗聯軍騎兵,但因追擊過遠,使得聯軍有時間派出戰象陣來阻撓德米特里返回戰場,註定了安提柯軍的失敗,也決定了這場戰役的結果。伊普蘇斯戰役是亞歷山大繼業者戰爭中的最高潮,此戰中,最為強大的繼業者安提柯一世戰死,他的失敗決定亞歷山大帝國無法重建,帝国的分崩离析成为既成事实。.

新!!: 塞琉古帝国和伊普蘇斯戰役 · 查看更多 »

佩特拉

佩特拉(希腊语:Πέτρα,阿拉伯语:)是约旦的一座古城,位于安曼南250公里处,隐藏在阿拉伯谷东侧的一条狭窄的峡谷内。佩特拉一词源于希腊文“岩石”(petrus)。 很可能《旧约全书》中称的“西拉”(意义也是岩石)。阿拉伯傳統認為摩西出埃及后“点石出水”的地方,就是佩特拉。但也有学者认为《旧约》中的塞拉只是指石头,而不是一个城市的名字。Josephus認為死海古卷中,佩特拉就是被称为“Rekem”。.

新!!: 塞琉古帝国和佩特拉 · 查看更多 »

彼得那戰役

彼得那戰役(Battle of Pydna),發生在前168年的馬其頓,是馬其頓王國與羅馬在第三次馬其頓戰爭的一場決定性戰役。這場戰役中,盧基烏斯·埃米利烏斯·保盧斯所率領的羅馬軍擊敗馬其頓珀爾修斯,結束第三次馬其頓戰爭。此次戰役結果導致馬其頓王國覆亡,安提柯王朝因此斷絕,此戰確定羅馬將君臨希臘世界。 學者Paul K. Davis指出這場戰役決定了亞歷山大繼業者王國的命運,並使羅馬的權勢開始影響近東地區。.

新!!: 塞琉古帝国和彼得那戰役 · 查看更多 »

德米特里 (美男子)

德米特里(美男子)(希腊語:Δημήτριος ο Καλός,)在現代的古代史研究中又稱為昔蘭尼的德米特里,他是一位安提柯王朝的馬其頓王子,之後成為昔蘭尼的國王。.

新!!: 塞琉古帝国和德米特里 (美男子) · 查看更多 »

德米特里一世 (塞琉古帝国)

德米特里一世(救主)(希腊语:Δημήτριος ό Σωτηρ,?~前150年)塞琉古帝国国王(前162年~前150年在位)。 德米特里一世为塞琉古四世(笃爱父亲者)之子。他在其父在位时期一直在罗马当人质。前175年塞琉古四世去世后,其弟安条克四世(德米特里一世的叔叔)利用德米特里不在国内之机夺取了王位。然而在前162年,德米特里一世从罗马逃出,并在谋杀了他的侄子安条克五世(安条克四世之子)之后登上了江河日下的塞琉古帝国的王位。 德米特里一世的绰号“救主”是巴比伦人赠给他的,因为他帮助他们摆脱了米底亚总督提馬克斯的残酷统治。提馬克斯实际上是塞琉古帝国的地方官员,他利用帝国王室不断内讧之机企图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并将军队派进了巴比伦。但是德米特里一世在前160年打败并杀死了提馬克斯,使已经四分五裂的帝国暂时恢复了稳定。 德米特里一世在犹太人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曾与在残暴的安条克四世统治时期发动起义并最终得以使犹太地区脱离塞琉古帝国的马加比人发生过冲突。 德米特里一世死于政治阴谋。提馬克斯的一个兄弟赫拉克利德斯决心为提馬克斯复仇,他赞助了一个自称是安条克四世的私生子的人亞歷山大·巴拉斯(意为“領主”)发动反对德米特里一世的叛乱。赫拉克利德斯游说罗马元老院反对德米特里;罗马人乐于见到塞琉古帝国继续衰落,于是支持他的计划。德米特里一世在前150年戰死。在这次事件发生后,塞琉古帝国进一步走向灭亡。.

新!!: 塞琉古帝国和德米特里一世 (塞琉古帝国) · 查看更多 »

德米特里一世 (巴克特里亞)

德米特里一世(不敗者)(Δημήτριος ;約前222年—約前185年),是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國王。他是歐西德莫斯一世之子,約在前200年時繼承王位,之後他征服廣大的地區,包括橫跨今日東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並把希臘文化帶到離希臘本土很遠的印度,亦可視為印度-希臘王國的開拓者。德米特里在戰場上可能從未吃過敗戰,過世後在後來的君主阿加托克利斯時冠上「不敗者」(希臘語:ANIKETOS)的稱號。.

新!!: 塞琉古帝国和德米特里一世 (巴克特里亞) · 查看更多 »

德米特里二世 (塞琉古帝國)

德米特里二世(勝利者)(希臘語:Δημήτριος Β Νικάτωρ; ),是塞琉古帝國國王。他是德米特里一世和勞迪絲五世的兒子,並有一個弟弟是安條克七世。德米特里二世的第一次統治因被安息王國俘虜而中斷,數年後他又一度當上國王。.

新!!: 塞琉古帝国和德米特里二世 (塞琉古帝國) · 查看更多 »

土库曼斯坦

--(Türkmenistan/Түркменистан/تۆركمنيستآن)是一個中亞國家,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蘇聯時期的名稱為土库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91年從蘇聯獨立。.

新!!: 塞琉古帝国和土库曼斯坦 · 查看更多 »

地震列表

地震列表,列表為世界重大地震的概要。.

新!!: 塞琉古帝国和地震列表 · 查看更多 »

利西馬其亞

利西馬其亞 (Λυσιμάχια 或 Λυσιμάχεια) 在希臘化時代是一座重要城鎮,坐落在色雷斯切索尼斯(今日的蓋利博盧半島)西北方,靠近沙羅斯灣,為今土耳其在歐洲的部分。.

新!!: 塞琉古帝国和利西馬其亞 · 查看更多 »

利西馬科斯

利西馬科斯(希臘文:Λυσίμαχος,)是馬其頓亞歷山大帝的七位近身護衛官之一,後來亦是「繼業者」,及後在前304年在色雷斯自立為王,鼎盛時期統治色雷斯、小亞細亞及馬其頓本土。.

新!!: 塞琉古帝国和利西馬科斯 · 查看更多 »

列強

列強,又稱一流大國、一流強權,是指在國際社會體系中,在權力資源上擁有顯著優勢的國家。權力資源,也稱「綜合國力」,包括一國對他國施加影響所必備的物質性權力,如軍事能力、經濟實力;以及非物質性權力,如目前廣泛使用的概念—「軟國力」所包含的文化、價值觀、制度、生活方式的吸引力。 軍事力量的強弱常常是西方理論家判定国家强弱的標準,现今经济力量也成为判定国家强弱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即便如此,各種提出的定義(如与意识形态相关等)仍不免主觀而受批評。.

新!!: 塞琉古帝国和列強 · 查看更多 »

喻尼

喻尼國(Yona),或稱葉筏那國(Yavana),部分文獻將其列入古印度十六大國,一般認為喻尼(Yona)或葉筏那(Yavana)是古印度人對愛奧尼亞(Ionians)的音譯,用來稱呼進入印度的希臘人,或希臘人在印度旁遮普地區建立的一系列希臘化國家,如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印度-希臘王國。.

新!!: 塞琉古帝国和喻尼 · 查看更多 »

呂西阿斯 (大臣)

呂西阿斯 (希臘語:Λυσίας; ),塞琉古帝國將領,敘利亞的總督,後來成為安條克五世的攝政。 呂西阿斯出身高貴,擁有皇家血統。前166年,安條克四世準備親征波斯一帶,意圖藉由掠奪來籌備不足的經費,安條克四世命呂西阿斯為敘利亞總督,並且監護他的兒子。在安條克四世遠征期間,猶大地區的以色列人起義不斷,呂西阿斯率領大軍,其部將有托勒密、尼卡諾爾、高爾吉亞等,來對抗猶大·馬加比(Judas Maccabeus)的起義軍。然而猶大·馬加比在兩場靠近以馬忤斯(Emmaus)的戰役中分別擊敗尼卡諾爾和高爾吉亞,並在前164年伯夙戰役擊敗呂西阿斯的軍隊,呂西阿斯被迫退回安條克,終讓猶大·馬加比收復的耶路撒冷聖殿。 前164年,安條克四世在遠征期間於巴比倫過世,臨終前命自己的夥友腓力為攝政 ,但呂西阿斯聞安條克四世已經逝世,擁立尚是孩兒的安條克五世為王,並讓自己成為攝政。之後呂西阿斯再度糾結軍隊,帶著安條克五世繼續進攻猶大地區,並收復伯夙(Beth Zur),包圍耶路撒冷。當呂西阿斯聽聞另一位攝政腓力率領歸途的遠征軍已經攻陷首都安條克時,他連忙與猶大·馬加比講和並撤軍,回頭擊敗腓力。 幾年後,另外一位塞琉古王位繼承人德米特里一世回到塞琉古帝國境內,呂西阿斯的軍隊譁變,把呂西阿斯和安條克五世逮捕,交給德米特里一世處死。.

新!!: 塞琉古帝国和呂西阿斯 (大臣) · 查看更多 »

哈特拉

哈特拉(الحضر )是位于今伊拉克尼尼微省的一座古城,位于美索不达米亚贾兹拉地區,旧时也曾为大波斯一省的省会。哈特拉在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西北290公里,摩苏尔西南110公里处。 2015年3月8日,一名官員宣稱該遺址遭到控制當地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軍隊以炸藥和推土機摧毀。2017年4月26日,伊拉克親政府民兵人民動員宣佈已從伊斯蘭國手上收復哈特拉。.

新!!: 塞琉古帝国和哈特拉 · 查看更多 »

哈斯蒙尼王朝

哈斯蒙尼王朝(英语发音:/ˌhæzməˈniːən/;; 羅馬字母轉寫:Ḥashmona'im)是古典时代(希腊化时期)统治犹地亚及其附近地区的王朝。从c.140-  BCE,哈斯蒙尼王朝在塞琉古帝国下,半自治的统治犹地亚。 前110年,随着塞琉古帝国的解体,哈斯蒙尼王朝完全取得独立,并向撒玛利亚、加利利、、和以东扩张,并获得“basileus”的称号。一些现代学者将哈斯蒙尼王朝时期视为一个独立的以色列王国。 前63年,哈斯蒙尼王国被罗马共和国占领,罗马人将其瓜分,变为附庸国。哈斯蒙尼王朝在被希律王朝取代之前,维持了103年。 即使在希律王朝取代哈斯蒙尼王朝后,大希律王仍然试图通过娶哈斯蒙尼公主米利暗来强化其统治合法性,并策划在其耶利哥王宫淹死哈斯蒙尼王朝的最后男性继承人。  在犹大马加比(יהודה המכבי,"Y'hudhah HaMakabi")发动马加比起义,打败塞琉古帝国的军队二十年后,西门·马加比建立了哈斯蒙尼王朝。根据历史资料,包括马加比一书和马加比二书和犹太历史学家弗拉維奧·約瑟夫斯的《犹太战争》第一卷, 安条克四世对埃及托勒密王朝入侵的成功,遭到罗马共和国的干预后,安条克四世条转而对塞琉古帝国控制的柯里叙利亚和腓尼基施加更严厉的统治、洗劫了耶路撒冷及其圣殿、制止犹太人和撒马利亚人的宗教和文化的纪念活动,并强制推行希腊文化。随之而来的犹太人大起义(167公元前)开始的一个犹太人的独立时期,犹太人的独立因新兴的罗马共和国和安息帝国 对塞琉古帝国的入侵而得到强化。 公元前37年,大希律王 (以东人)登上王位,标志着哈斯蒙尼王朝结束,以色列成为罗马 附庸国。公元6年,罗马将 犹太, 撒马利亚 和Idumea(圣经的 以东)合并为 犹地亚(罗马行省)。 公元44年,罗马任命了总督和希律王朝的国王们一同统治 (Agrippa I 41-44年和 Agrippa II 50-100年)。.

新!!: 塞琉古帝国和哈斯蒙尼王朝 · 查看更多 »

凯撒大帝III

《凯撒大帝III》是一个由印象遊戲公司开发以及由雪乐山娱乐公司于1998年10月出版发行的电子游戏,是凯撒大帝系列的第三版,也属于雪乐山公司所发行的城市建造游戏。此游戏在中国大陆由第三波软件公司引进并汉化。.

新!!: 塞琉古帝国和凯撒大帝III · 查看更多 »

全覆裝甲騎兵

鐵甲騎兵(κριβαναριος)是裝甲化的重騎兵類型,運用在西歐亞大陸與歐亞草原的許多民族之中。 鐵甲騎兵一詞源於希臘語 κατάφρακτος(或作 κατάφρακτοι),字面上的意思是「完全覆蓋裝甲」。歷史上鐵甲騎兵是種全裝甲騎兵,騎馬者與坐騎皆從頭到腳穿掛鱗甲,一般裝備騎槍或騎矛(kontos)作為武器。 鐵甲騎兵為許多帝國與民族當成精銳騎兵或突襲戰力,最初用於突破步兵陣列的衝鋒。他們據信出現在上古到中古許多西方歷史學家的編年著作中,通常與歐洲封建時期的騎士與聖騎士相提並論,此乃與東羅馬帝國接觸的結果Nell, Grant S. (1995) The Savaran: The Original Knights.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一些著名的傳說故事在特定的歷史情境中,包括西徐亞、亞述、薩爾馬提亞、安息王朝、阿契美尼德王朝、薩卡、亞美尼亞、塞琉古帝國、帕加馬、高句麗、薩珊王朝、羅馬帝國與東羅馬帝國,會安排鐵甲騎兵出現。在西方世界中,追求重裝甲羅馬騎兵的潮流似乎是回應波斯安息王朝與薩珊王朝等東方世界在小亞細亞之類地區的戰役,尤其是無數由在歐亞草原穿梭的鐵甲騎兵帶頭打下的勝仗,如卡萊戰役(Battle of Carrhae)。但傳統上,羅馬騎兵既不配重裝甲也沒如此彰顯的用處:羅馬騎士軍團主要由配備長矛和劍的輕裝騎兵組成,用來追擊脫隊落伍者和攪亂敵軍陣列。鐵甲騎兵式的騎兵類型主要在三世紀後半至四世紀的羅馬晚期軍隊才成為主流,羅馬皇帝加里恩努斯(西元253年–268年)與他的將領兼預謀篡位者奧勒良(Aureolus)對此要負起將羅馬鐵甲騎兵部隊制度化的主要責任。.

新!!: 塞琉古帝国和全覆裝甲騎兵 · 查看更多 »

全軍破敵:羅馬II

是一款由Creative Assembly開發,並由世嘉發行的戰略遊戲。遊戲在2013年9月3日在Windowshttp://www.joystiq.com/2012/07/02/total-war- rome-2-marches-to-pc-in-2013/平台上發布。這是全面戰爭系列的第8代獨立遊戲,也是第3代作品《羅馬:全面戰爭》的續作。這遊戲是一個商業上的成功,它在銷售量和發布當天的線上玩家人數都超越全軍破敵系列的其他遊戲http:/ /www.vg247.com/2013/09/03/total-war-rome-2-concurrent-players-peak-at-three-times-that-of-shogun-2/http://www.steamcharts.com/app/214950#7dhttp://www.pcgamesn.com/ totalwar/total-war-rome-ii-trumps-shogun-ii-s-peak-number-players-three-times-over。 遊戲的背景設定在古典時代的歐洲,相對於《羅馬:全軍破敵》的遊戲背景幾乎完全集中在羅馬共和國和它的政治不同,羅馬II盡可能準確和深入地刻畫出在那時代的每一個文明。玩家在遊戲中扮演其中一個可玩派系,而玩家想取得勝利便要比敵人更快建立一個帝國。單人遊戲模式開始於公元前272年,並持續300多年。然而,玩家可以繼續進行遊戲,因為在羅馬II中沒有時間勝利條件。 Linux (SteamOS)版本的遊戲正在開發中。.

新!!: 塞琉古帝国和全軍破敵:羅馬II · 查看更多 »

光明节

光明节(希伯来语:חֲנֻכָּה 或 חנוכה,提比里安转写:),又称修殿节、献殿节、烛光节、哈努卡节、马加比节等,是一个猶太教的節日。該節日乃紀念猶太人在馬加比家族的領導下,從敘利亞塞琉古王朝國王安條克四世手上奪回耶路撒冷,並重新將耶路撒冷第二聖殿獻給。 該節日自西元前165年開始為猶太教所信守,節期為猶太曆的基斯流月。.

新!!: 塞琉古帝国和光明节 · 查看更多 »

光明节灯台

光明节燈臺(מנורת חנוכה,转写:M'noraht Khanukkah,Menorot)是瑪喀比成功領導猶太人反抗塞琉西王朝統治而慶祝再獻聖殿節的九燈燭臺。根據塔木德記載,勝利後猶太人發現剩下的純淨橄欖油只夠燈臺無休止燒一天,但燈油神奇地持續燒了八天,直到獲得新橄欖油供應。.

新!!: 塞琉古帝国和光明节灯台 · 查看更多 »

克娄巴特拉·塞勒涅一世

克娄巴特拉·塞勒涅一世(希腊语:Κλεοπάτρα Σελήνη Α’,拉丁化:Kleōpátra Selḗnē I,又被一些學者稱為克利奥帕特拉五世,约前130年-前69年)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国王(法老)托勒密八世与女王(女法老)克娄巴特拉三世的小女儿,是埃及法老托勒密九世的小妹和第二任妻子并可能生下女儿贝勒尼基三世(后来成为埃及女王),可能短暂地做过二哥托勒密十世的第一任王后并生下托勒密十一世,后母亲命她来到叙利亚,先后成为塞琉古帝国的三任国王安条克八世、安条克九世和安条克十世的王后,安条克十世死后成为儿子安条克十三世的摄政,最后被征服叙利亚的亚美尼亚国王提格兰二世(大帝)所杀。.

新!!: 塞琉古帝国和克娄巴特拉·塞勒涅一世 · 查看更多 »

克娄巴特拉二世

克利奥帕特拉二世(篤愛母親的·救主)(希腊语:Κλεοπάτρα,约前185年~前116年)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王后和女王。.

新!!: 塞琉古帝国和克娄巴特拉二世 · 查看更多 »

克利奥帕特拉一世

克利奥帕特拉一世·忒娅·埃庇法内娅·叙拉(希腊语:Κλεοπάτρα Α' Θεά Επιφανεία η Σύρα,拉丁化:Kleopátra I Theá Epiphaneía ē Sýra;约前215年—约前176年),希腊化时代的叙利亚塞琉古王朝的公主、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共治王后或女王(女法老,约前193年起在位至逝世)、摄政女王或太后(前180年起在位至逝世),叙利亚国王安条克三世(大帝)与王后拉俄狄刻三世的女儿,埃及国王(法老)托勒密五世的妻子,国王托勒密六世和托勒密八世的母亲,也可能是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二世的母亲。她是托勒密王朝第一位以国王母亲的身份统治埃及的女王,也是继阿尔西诺伊一世以后第二位外来的女王,并且是第一位握有实权的女王。.

新!!: 塞琉古帝国和克利奥帕特拉一世 · 查看更多 »

克莱奥帕特拉

克莱奥帕特拉(希腊语:Κλεοπάτρα,拉丁化:Kleopátra),或译为「克娄巴特拉」、「克利奥帕特拉」或「克麗奧佩特拉」等,是一个起源于希腊语的女性名字,意为“父亲的荣耀”,为希腊化时代一些著名女性所常用,主要集中在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相对的,其男性形式为克莱奥帕特罗斯(希腊语:Κλεόπατρος,拉丁化:Kleópatros)。在希腊语中,Κλέος意为“荣耀”,Πατρός是Πατήρ(父亲)的属格,意为“父亲的”,两词拼在一起即为“父亲的荣耀”。.

新!!: 塞琉古帝国和克莱奥帕特拉 · 查看更多 »

克里特战争

克里特战争(公元前205年–公元前200年),是马其顿的国王腓力五世、埃托利亚同盟,一些克里特岛城邦如俄勞斯(Olous)和耶拉派特拉,以及斯巴达海盗組成同盟,對抗罗得岛军队、稍后帕加马的阿塔罗斯一世、拜占庭、基濟科斯、雅典和克诺索斯之間的戰爭。 马其顿人刚刚结束了第一次马其顿战争,而腓力看到了打败罗得岛人的机会,他与埃托利亚同盟和斯巴达海盗结盟,开始袭击罗得岛船只。腓力同时也与几个罗得岛城邦结盟,比方耶拉派特拉和俄勞斯。Detorakis, A History of Crete由于罗得岛的海上貿易遭到海盗掠夺,造成经济沉重損害,腓力相信他最終压垮罗得岛的機會即將到来。为了达成他的目标,他与塞琉古帝国国王安条克三世缔结了同盟,共同反对埃及的托勒密五世(塞琉古帝国和埃及是另外两个继业者国家)。腓力开始襲擊色雷斯和馬摩拉海的托勒密领土和罗得岛的同盟。 公元前202年,罗得岛和他们的盟国帕加马、基濟科斯和拜占庭組成他们的聯合舰队,并在基俄斯岛海战中打败了腓力。仅仅数月之后,腓力的舰队在莱德岛海战打败了罗得岛人。当腓力劫掠帕加马的领土并袭击卡里亞的城市时,阿塔罗斯一世前往雅典以图與雅典聯合,企圖在那裏建立一個新戰線來牽制馬其頓軍。他成功与雅典人缔结了联盟,雅典人立即向马其顿宣战。腓力五世無法對此保持沉默,他率領海军和一些步兵袭击了雅典。這結果導致罗马人向馬其頓發出警告,要么腓力撤军,要么面对与罗马的战争。在被罗得岛和帕加马舰队打败后,腓力撤離雅典,然而不久後腓力袭击了赫勒斯滂沿岸城市阿彼多斯(Abydos)。阿彼多斯經獲长时间的围城戰后陷落了,它的大部分居民自杀。罗马再度向馬其頓發出最後通牒,要腓力停止袭击希腊城市,但這次腓力拒絕了,罗马便向马其顿宣战。第二次馬其頓戰爭爆發導致馬其頓無法再有效支援克里特的同盟,这使得那些城邦陷于孤立無援,就連克里特最大的城邦克诺索斯也加入了罗得岛人一方。面对这个联盟耶拉派特拉(Hierapynta)和俄勞斯(Olous)被迫投降,並且被迫签订了一个对罗得岛和克诺索斯有利的条约。.

新!!: 塞琉古帝国和克里特战争 · 查看更多 »

前141年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141年 · 查看更多 »

前142年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142年 · 查看更多 »

前150年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150年 · 查看更多 »

前153年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153年 · 查看更多 »

前161年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161年 · 查看更多 »

前164年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164年 · 查看更多 »

前166年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166年 · 查看更多 »

前167年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167年 · 查看更多 »

前175年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175年 · 查看更多 »

前185年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185年 · 查看更多 »

前187年

孔雀王朝為巽伽王朝所取代。.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187年 · 查看更多 »

前188年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188年 · 查看更多 »

前190年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190年 · 查看更多 »

前190年代

前190年代從前199年1月1日開始,於前19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19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191年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191年 · 查看更多 »

前198年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198年 · 查看更多 »

前1世纪

公元前100年1月1日至前1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1世纪。.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1世纪 · 查看更多 »

前203年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203年 · 查看更多 »

前217年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217年 · 查看更多 »

前22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Category:前221年 Category:历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221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前223年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223年 · 查看更多 »

前241年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241年 · 查看更多 »

前260年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260年 · 查看更多 »

前261年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261年 · 查看更多 »

前271年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271年 · 查看更多 »

前274年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274年 · 查看更多 »

前281年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281年 · 查看更多 »

前2世纪

前200年至前1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2世纪。.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2世纪 · 查看更多 »

前312年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312年 · 查看更多 »

前3世纪

前300年至前2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3世纪。 秦始皇統一中國,制定度量衡標準,統一文字,對中國文化影嚮深遠。與此同時,匈奴勢力亦達至高峰,與中國之間的衝突亦隨之升級,引致日後的民族大遷徙,影響達數個世紀。阿育王提倡佛教,對印度以至整個亞洲影響深遠。在歐洲,雖然亞歷山大大帝的繼業者在帝國內互相爭奪,但希臘文明持續影嚮帝國內各民族。兩次布匿戰爭奠定了羅馬崛起的基礎。.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3世纪 · 查看更多 »

前63年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63年 · 查看更多 »

前64年

没有描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前64年 · 查看更多 »

勞迪絲 (米特里達梯五世之妻)

勞迪絲(古希臘語:Λαοδίκη, ),是塞琉古帝國公主,後來嫁到本都王國,成為米特里達梯五世的王后。.

新!!: 塞琉古帝国和勞迪絲 (米特里達梯五世之妻) · 查看更多 »

勞迪絲三世

勞迪絲三世(古希臘語:Λαοδίκη),是塞琉古帝國安條克三世的王后。父親是本都王國的米特里達梯二世,母親是塞琉古二世的姊妹勞迪絲。 當安條克三世即位不久,就約在前222年安條克前往遠征叛亂的莫倫軍前夕與勞迪絲三世宣布結婚,當勞迪絲三世第一個孩子安條克誕生之時,安條克三世尚在征途中。此外,勞迪絲三世還有另外七個孩子,著名的女兒有克麗奧佩脫拉一世和勞迪絲四世。.

新!!: 塞琉古帝国和勞迪絲三世 · 查看更多 »

勞迪絲一世

勞迪絲一世(古希臘語:Λαοδίκη Α')生活在前三世紀左右,前236年以後去世。她是小亞細亞貴族,是塞琉古帝國安條克二世的第一任王后。 前248年安條克二世與托勒密二世之女貝勒尼基結婚後,安條克宣告與前妻勞迪絲一世和其子女繼絕了關係,並將以貝勒尼基長子為繼承人。當托勒密二世於前246年逝世,安條克二世來到勞迪絲一世處後驟然過世。此時貝勒尼基的兒子還不到5歲,勞迪絲一世宣稱安條克二世臨終時指定了她的兒子塞琉古為繼承人,之後可能謀殺了貝勒尼基和她的孩子。貝勒尼基的的兄弟托勒密三世於是在前246年向勞迪絲剛加冕的兒子塞琉古二世宣戰,引發第三次敘利亞戰爭。之後,勞迪絲一世又引發了塞琉古帝國內戰。.

新!!: 塞琉古帝国和勞迪絲一世 · 查看更多 »

勞迪絲二世

勞迪絲二世(古希臘語:Λαοδίκη)生活在前三世紀左右,是塞琉古帝國塞琉古二世的王后。 根據波利比烏斯一些記載,勞迪絲二世是安德羅馬庫斯的姊妹,也是阿凱夫斯的姑姑。勞迪絲二世生下塞琉古三世和安條克三世。.

新!!: 塞琉古帝国和勞迪絲二世 · 查看更多 »

皮西迪亚

西迪亚(拉丁语:Pisidia)安纳托利亚历史上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土耳其安塔利亚省。其地理位置在吕基亚以北,与卡里亚、吕底亚、弗里吉亚、潘菲利亚等地区交界。在古代,这里的主要居民点是忒耳墨索斯,塞尔革,克瑞谟那,萨伽拉索斯,安条克,奈阿波利斯和菲洛墨利乌姆。.

新!!: 塞琉古帝国和皮西迪亚 · 查看更多 »

皮洛士

洛士(希腊语:Πύρρος;拉丁语:Pyrrhus;),摩羅西亞國王,出身埃阿喀得斯家族,也是希臘伊庇魯斯聯盟統帥(前306年–前302年, 前297–272年)普魯塔克. Parallel Lives, "".,後來成為敘拉古國王(前278年–前275年)及馬其頓國王(前288年–前284年),他也是希臘化時代著名的將軍和政治家..。皮洛士是早期羅馬共和國稱霸義大利半島的最強大的對手之一,在對抗羅馬的一些戰役中儘管獲得勝利,但也付出慘重的代價,西方諺語「皮洛士式勝利」源自於他。.

新!!: 塞琉古帝国和皮洛士 · 查看更多 »

犹太历史大事年表

这是犹太民族和犹太教发展的历史大事年表。所有日期采用西元纪年,而不是希伯来历。.

新!!: 塞琉古帝国和犹太历史大事年表 · 查看更多 »

犹太人

犹太人(יְהוּדִים,),又称犹太民族,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族群。根据犹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宗教意义)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種族意义)都属于犹太人。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犹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犹太教是维系全体犹太人之间认同感的传统宗教。犹太教不欢迎外族皈依,要皈依犹太教的外族人必须通过考验才可以,虽然如此历史上世界各地仍有小部分不同肤色的人群通过皈依犹太宗教而成为犹太族群的一部分,而犹太人也由此从阿拉伯半岛的一个遊牧民族,发展成为遍布全球的世界性族群之一。 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32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 based on 。根据其他组织的统计,美国国内的犹太人人数则达到650万人或美国人口的2%。上述数据也包含了自认为是犹太人但没有归属于任何犹太社团组织的人群,但事实上,全球犹太人的总人口数很难得到准确统计,因为犹太人的定义存在多种标准和界定方式,导致统计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新!!: 塞琉古帝国和犹太人 · 查看更多 »

犹太人流散

犹太人流散史,(希伯来语:Tfutza,תְּפוּצָה)或流亡(希伯来语:Galut,גָּלוּת;意第緒語:Golus)是指以色列人、犹大族人(Judahites)和随后的犹太人离开祖先的故土(以色列地),随后在世界各个角落定居。 根据希伯来文圣经,“流亡”一词是指公元前8世纪从以色列王国流亡出来的以色列人的命运,也指公元6世从猶大王國(Judah)流放出来的犹太族人(Judahites)的命运。在流亡中,人们将犹太族人(Judahites)称为“犹太人”(יְהוּדִים,或Yehudim)——以斯帖記中的“犹太人末底改”是圣经中第一次提到犹太人这个词语。 第一次大流散是亚述流亡(Assyrian exile),公元前733年亚述的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将犹太人从以色列王國(後期)驱逐出去,公元前722年(这是萨尔玛那萨尔五世在以色列王国进行了三年围困之后),当萨尔贡二世摧毁了以色列王国后,这次流亡结束了。 公元前597年,在巴比伦囚虏(巴比伦流亡)中,猶大王國的一部分犹太继续流亡出去。圣经的以斯拉記包括两个文本,据说是新巴比倫王國的征服者居鲁士二世的法令,这两个文本允许被驱逐出境的犹太人在几十年后中返回祖国,并命令重建圣殿。这两个法令在内容和语调上存在差异,一个用希伯来语写成,一个用亞拉姆語写成,这让一些学者质疑它们的真实性。居魯士文書(又译居鲁士圆柱或居鲁士铭筒)是一个古代泥制圆筒,以居鲁士大帝的名义用古代阿卡德语楔形文字所写成,其中提到了重建圣殿,让流亡人民重新归国,人们经常认为这能够证明圣经中居鲁士法令的真实性,但是其他学者则指出,这个圆筒的文本针对的是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没有提到犹大王国(Judah)或耶路撒冷。 Lester L Grabbe教授认为,关于犹大王国(Judah)“所谓的居鲁士的法令”不能被认为是真实的,但是,确实存在“允许被驱逐出境者返回和重建敬拜地点的一般政策”。他还表示,考古学表明,流亡人的回归是几十年中“慢慢流入”,而不是一次性发生的事件。在公元前63年耶路撒冷被占领后,哈斯蒙尼王朝成为罗马的附庸国,在公元6年,被列为犹太(罗马行省)。犹太人在公元66年期间反抗罗马征服者,历史称为犹太战争,它最终导致了公元70年耶路撒冷被摧毁。在侵占期间,罗马人摧毁了第二圣殿和耶路撒冷的大部分地区。这个事件标志着犹太人从罗马流亡的开始,也被称为以东流亡。犹太领袖和精英从土地上流亡出来、被杀、或被带到罗马做奴隶。 公元前132年,剩下的犹太人在巴尔·科赫巴的领导下反抗哈德良。公元135年,哈德良的军队击败了犹太军队,犹太人从此失去了独立。作为惩罚,哈德良流放了更多的犹太人,将他们作为奴隶出售,将耶路撒冷的名字改名为Aelia Capitolina(爱利亚加比多连),将其变成一个罗马的异教城市,并禁止犹太人居住在那里。哈德良将犹地亚和和撒馬利亞命名为Syria Palaestina,这是根据亚述人和非利士人而命名的,其目的是为了侮辱犹太人,以抹除这片土地的犹太特征。Mor, M. The Second Jewish Revolt: The Bar Kokhba War, 132-136 CE.

新!!: 塞琉古帝国和犹太人流散 · 查看更多 »

科律克索戰役

科律克索戰役(Battle of Corycus),是前191年羅馬共和國和他的盟邦在羅馬-敘利亞戰爭中第一場與塞琉古帝國爭奪愛琴海一系列海戰。.

新!!: 塞琉古帝国和科律克索戰役 · 查看更多 »

科馬基尼王國

科馬基尼王國(前163年-72年),是位於安那托利亞接近安條克的一個希臘化王國,原為塞琉西帝國的一個部落省,其後在前163年成為獨立王國,最終在72年被羅馬吞併。.

新!!: 塞琉古帝国和科馬基尼王國 · 查看更多 »

科斯島戰役

科斯島戰役(Battle of Cos),發生在公元前258年,是馬其頓王國與托勒密王國在愛琴海的一場海戰。 在爆發第二次敘利亞戰爭後,馬其頓國王安提柯二世與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二世決議成為同盟,一同對付托勒密王國的托勒密二世。此時,托勒密埃及的海上勢力幾乎籠罩愛琴海各島嶼,擁有當時愛琴海的制海權,還擁有一支約300艘且主要由腓尼基人所組成的艦隊,同時也和海軍強國羅德島同盟。托勒密的艦隊先前在第一次敘利亞戰爭發揮很大的作用,在克里莫尼迪茲戰爭時,托勒密的艦隊還封鎖安提柯二世的沿岸。 為此,安提柯二世在科林斯重新建造一支艦隊。科林斯向來以建造大型戰艦著名,安提柯二世在那建造許多的大型戰艦,並在船隻設計上強化登艦作戰的能力,命名為「科林斯艦」。安提柯二世還與安條克二世成功說服羅德島轉變立場,一同對抗托勒密二世。然而托勒密的艦隊仍是相當強大,儘管於公元前259年,羅德島的艦隊曾在以弗所附近擊敗一支埃及海軍分隊。 因為大部份關於第二次敘利亞戰爭的資料均已遺失,對科斯島戰役發生的年代不是很確定。時間主要是從戰役當年曾舉辦地峽運動會所推得出來的。兩軍相遇在東愛琴海的科斯島附近,戰爭詳細不清楚,已知安提柯二世親自率領馬其頓艦隊,且埃及的艦隊幾乎是他的兩倍。儘管如此,在安提柯付出慘烈的代價後嬴得這場勝利。 戰後,安提柯在許多方法慶祝這場勝利,更在愛琴海的新領土建造紀念物。此戰使托勒密王朝喪失許多愛琴海島嶼,使第一次敘利亞戰爭所獲得的疆土幾乎喪失,削弱了托勒密的海上軍力。.

新!!: 塞琉古帝国和科斯島戰役 · 查看更多 »

第三次马其顿战争

三次馬其頓戰爭(Third Macedonian War,前171年─前168年)是羅馬共和國與馬其頓安提柯王朝國王珀爾修斯之間的戰爭。前179年,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逝世,他天才及有野心的兒子珀爾修斯繼承王位。珀爾修斯與亞洲塞琉古帝國塞琉古四世的女兒勞迪科(Laodike)結婚,並且增加他軍隊的規模。他也與伊庇魯斯及伊利里亞與色雷斯的一些部族結為同盟。這些部落則是與如阿布魯普里士(Abrupolis)統治的撒帕伊亞(Sapaei)等等與羅馬同盟的色雷斯部族為敵。他恢復過去與一些希臘城邦之間的連結。珀爾修斯國王宣稱他將會帶起希臘的革新並回復過去的強盛與繁榮。 羅馬人開始擔心珀爾修斯會破壞羅馬在希臘地區的政治控制力,並且恢復過去馬其頓帝國對希臘城邦的統治權。討厭馬其頓的帕加馬國王歐邁尼斯二世指責珀爾修斯企圖破壞其他城邦的法律,並且破壞馬其頓與羅馬之間的和平狀態。羅馬人擔心希臘的權力平衡被破壞,於是向馬其頓宣戰。珀爾修斯於在拉里薩面對普布利烏斯·李錫尼·克拉蘇(Publius Licinius Crassus)的軍隊。這第一場戰鬥,即卡利基努斯戰役,由珀爾修斯獲得勝利。珀爾修斯並沒有趁勝追擊。相反的,他向羅馬提出訂定和平條約的請求,但是被羅馬拒絕了。羅馬軍隊長期都有訓練上的問題,羅馬的指揮官無法成功地帶軍進入馬其頓的國土內。 在此同時,珀爾修斯在伊利里亞對抗另一支羅馬軍隊。馬其頓國王想要爭取帕加馬國王歐邁尼斯二世與亞洲塞琉古帝國安條克四世的支持,但是他失敗了。前169年,執政官昆圖斯·馬爾基烏斯·菲利普斯(Quintus Marcius Phillipus)穿過奧林匹斯山成功進入馬其頓。然而他的軍隊卻在接下來首次與敵軍會面的時候因為太累而無法戰鬥。最終,珀爾修斯於前168年6月22日的彼得那戰役(Battle of Pydna)被羅馬執政官盧基烏斯·埃米利烏斯·保盧斯·馬其頓尼庫斯的軍隊打敗。珀爾修斯的王位被廢,並被帶至羅馬。馬其頓被分成四個羅馬附屬的共和國。這些附屬共和國必須交稅給羅馬,但是不用交過去珀爾修斯時代那樣多的稅收。馬其頓與希臘城邦之間經濟與政治的聯繫被裁減了。此外,羅馬從馬其頓領導人家庭中,帶走了數百名成員當作囚犯,其中包括歷史學家波利比奧斯。這也是希臘化的馬其頓與安提柯王朝政體的結束,雖然羅馬在前146年再度回到馬其頓來象徵性地毀滅科林斯(見第四次馬其頓戰爭),就如同他們在第三次布匿戰爭那樣毀滅迦太基一樣。.

新!!: 塞琉古帝国和第三次马其顿战争 · 查看更多 »

第二圣殿时期

二圣殿时期指的是自公元前530年至公元70年,耶路撒冷的第二圣殿存在的时期。犹太教内几大派别,法利赛人、撒都该人、艾赛尼人和、奋锐党人在这一时期形成。第二圣殿时期以第一次犹太–罗马战争和罗马人摧毁耶路撒冷和第二圣殿告终。 第二圣殿时期的犹太教可以被看为三大危机塑造的产物,不同群体的犹太人对这三大危机有不同的回应。首先,公元前587/6 年,南国犹大国被巴比伦灭国,犹太人失去了独立国家、君主制度、圣城和第一圣殿,许多人被流放到巴比伦。犹太人因而面临关于上帝本质、权柄、良善的神学危机;巴比伦之囚期间,犹太人和异族共同生活,文化、血缘、宗教仪式都受到冲击。在他们最感到需要支持和指引的时候,缺乏受认可的先知使得犹太人感到没有方向。, Wheaton College, Previously published in Archaeology of the Biblical World, 1/2 (1991), pp.

新!!: 塞琉古帝国和第二圣殿时期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马其顿战争

二次馬其頓戰爭發生於公元前200年–前196年,羅馬和帕加馬王國和羅德島聯合起來與馬其頓腓力五世交戰。戰爭結果腓力五世遭受到大敗,馬其頓失去在希臘半島、小亞細亞和色雷斯所有領土,而羅馬宣布所有的希臘城邦將獲得自由。這場戰爭標誌著羅馬開始大幅干涉東地中海事務,甚至最終征服整個區域。.

新!!: 塞琉古帝国和第二次马其顿战争 · 查看更多 »

米利都的提馬克斯

提馬克斯 (前三世紀人物),是小亞細亞米利都的僭主。 前259年,提馬克斯和托勒密發動叛亂對抗托勒密埃及托勒密二世。隔年,塞琉古帝國安條克二世因第二次敘利亞戰爭進攻托勒密屬地米利都,提馬克斯被殺。米利都市民歡天喜地,給解放城市的安條克二世「神」的稱號。.

新!!: 塞琉古帝国和米利都的提馬克斯 · 查看更多 »

米特里達梯一世

米特里達梯一世(希臘語ο ΜιΘριδάτης Кαλλίνικος ;公元前109年-前70年在位),科馬基尼王國第三任國王,是薩姆斯二世之王子及繼承人。 在公元前109年繼承王位之前,米特里達梯與敘利亞的希臘公主勞迪絲七世(Laodice VII Thea)結婚,作為和平結盟的手段。勞迪絲的父親正是塞琉古王朝國王安條克八世。米特里達梯欣然接受希臘文化。勞廸斯為他生下一個王子,就是後來的 安條克一世(約公元前86年-前38年)。 米特里達梯卒於公元前70年,其王位由安條克繼承。.

新!!: 塞琉古帝国和米特里達梯一世 · 查看更多 »

米特里達梯二世 (本都)

米特里達梯二世(希臘語:Mιθριδάτης), 本都王國第三任國王,阿里奧巴爾贊的兒子及繼承人。.

新!!: 塞琉古帝国和米特里達梯二世 (本都) · 查看更多 »

米特里達梯五世

米特里達梯五世(施惠者)(希臘語:Μιθριδάτης ὁ εὐεργέτης,),本都王國第七任國王,統治期間為約前150年-前120年。他的父母是法爾奈克一世和其王后妮薩,並有一個姊妹也名為妮薩。他的母親妮薩被認為在分娩時去世,很可能是在生米特里達梯或是生妮薩之時。米特里達梯他在本都國內長大,並繼承其叔叔米特里達梯四世的王位,他準確的登基時間不確定。.

新!!: 塞琉古帝国和米特里達梯五世 · 查看更多 »

米特里达梯一世 (帕提亚)

米特里达梯一世(Μιθριδατης A,?-约前132年)是帕提亚(安息)国王,在前165年-前132年在位)。按照帕提亚王朝的传统,他的另一个名字是阿尔萨克六世。米特里达梯一世继承了兄长弗拉特斯一世的王位。他对虚弱的塞琉古王朝展开一系列军事行动,把帕提亚帝国的疆域向西大大扩展,远达美索不达米亚北部。 米特里达梯一世趁塞琉古王朝内部混乱之际蚕食它的东方行省,包括米底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约前141年,米特里达梯一世侵入巴比伦,驱逐塞琉古王朝总督,宣布自己为巴比伦国王。前139年,帕提亚军队在战斗中俘获叙利亚国王德米特里二世。米特里达梯一世进而征服埃里迈达、培尔西达和巴克特里亚,后者当时正遭到大月氏人的入侵。连亚美尼亚也处于米特里达梯一世影响之下。 由于米特里达梯一世的武功,帕提亚崛起为国际舞台上的头等大国。 Category:安息国王.

新!!: 塞琉古帝国和米特里达梯一世 (帕提亚) · 查看更多 »

粟特

粟特(古波斯语:Suguda-),或譯窣利、索格特,為中亞古代民族,屬於歐羅巴人種中的伊朗人種,中國人稱之為昭武九姓、九姓胡、雜種胡,粟特原本生活在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澤拉夫善河流域,通稱索格底亞那(Sogdiana),今屬烏茲別克,部份在塔吉克和吉爾吉斯。粟特由大小不一的綠洲國家組成,常臣屬於外族,屬於商業民族,控制了絲綢之路上的貿易,散居遠方。.

新!!: 塞琉古帝国和粟特 · 查看更多 »

納巴泰人

納巴泰人(阿拉伯文:;英文:Nabataeans。又譯納巴提人), 是在約旦、迦南的南部和阿拉伯北部營商的古代商人。弗拉維奧·約瑟夫斯把敘利亞和阿拉伯的邊界、幼發拉底河至紅海的地命名為「納巴泰」,也就是他們位於綠洲的居住地和名字來源。 他們寬鬆的貿易管理網絡以一串綠洲為中心點,但中心點沒有足夠範圍作集体農業,而綠洲間的通路在荒漠周遭毫無防線。在106年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征服納巴泰並併入羅馬帝國,令到其文化尤其是罐裝著色陶器業分散,最後永久失落。.

新!!: 塞琉古帝国和納巴泰人 · 查看更多 »

索西比烏斯

索西比烏斯(希臘語:Σωσιβιoς),生活於西元前三世紀,是埃及托勒密王朝托勒密四世的重臣。 關於索西比烏斯的家世沒有詳細記載,有可能是托勒密二世期間的索西比烏斯之子,也缺乏關於索西比烏斯從政經歷的描述,但可知他對年輕的托勒密四世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並實際掌握政務。根據波利比烏斯的描敘,索西比烏斯利用巧妙的政治手腕,在不用直接煽動托勒密四世的情形下,使 托勒密四世的叔叔利西馬科斯、兄弟馬格斯、母親貝勒尼基二世接連遭到處死。而當時流亡到托勒密王朝的斯巴達國王克里昂米尼三世可能會影響索西比烏斯所掌握傭兵的部隊,索西比烏斯因而利用當時的局勢使克里昂米尼三世遭到軟禁。 在托勒密四世沉迷於享樂不理朝政之後,王國的實權逐漸落到索西比烏斯的手中,使國家的財政和軍事防衛衰敗,鄰近的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三世趁機發動第四次敘利亞戰爭,隨即占領柯里敘利亞等地。索西比烏斯利用精湛的外交協商使安條克三世的征服行動延誤,讓埃及有足夠時間招募傭兵和訓練部隊,索西比烏斯更從本土埃及裔中招募士兵,並依馬其頓方陣的戰術來訓練,彌補托勒密軍中希臘裔的缺乏。在前217年,索西比烏斯陪同托勒密四世進軍巴勒斯坦,於拉菲亞戰役擊敗安條克三世獲得戰爭勝利,之後,托勒密四世派索西比烏斯與安條克交涉一個相當滿意的和約。 之後托勒密四世的期間索西比烏斯依然握有大權,但某種程度上與阿加托克利斯分享權力,對於隨後的過程不是很清楚,可確定索西比烏斯和阿加托克利斯策劃謀殺了阿爾西諾伊三世。 索西比烏斯後來可能遭到反對派處死或被撤職,然而關於這些詳細史料都已散失,因而不是很確定。 Category:希臘化時代埃及人 Category:托勒密王國將軍.

新!!: 塞琉古帝国和索西比烏斯 · 查看更多 »

約拿單·亞腓斯

約拿單·亞腓斯,或譯約納堂·阿弗斯(希伯來語:יונתן הוופסי;古希臘語:Ἰωνάθαν Ἀπφοῦς,),是猶太馬加比軍領導者,後臣屬於塞琉古帝國,統治時間從前161年到前143年。「亞腓斯」(Ἀπφοῦς)是他的綽號,意思可能是「虛偽者」、「謹慎者」或是「通權達變者」,綽號展現他的人格特質。.

新!!: 塞琉古帝国和約拿單·亞腓斯 · 查看更多 »

繼業者

繼業者(希臘語:),泛指承繼人。在泛希臘歷史中,專指亞歷山大大帝死後,他的繼業者和繼業者的兒子()們為爭奪亞歷山大所留下的廣大領土而陷入一連串紛爭的時期,而從前323年亞歷山大逝世開始,到皮洛士前272年逝世為止又稱為繼業者時代。另外,這段時期也是古希臘歷史中希臘化時期的開始。.

新!!: 塞琉古帝国和繼業者 · 查看更多 »

纪年

纪年,或称纪元,是指历法中的年份命名体系,例如格里曆(公历)所使用的基督纪年(公元),中国农历使用的干支纪年等。世界各地曾存在过各种不同的纪年方法,其中一些至今仍在使用。.

新!!: 塞琉古帝国和纪年 · 查看更多 »

纳比斯

納比斯(Νάβις,),是前207年至前199年的斯巴達攝政,在前199年至前192年篡位成為斯巴達國王,在他任內期間爆發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馬其頓戰爭以及反納比斯戰爭。他處死合法的小國王,自己登上王位,並重振了斯巴達的國力。在第二次馬期頓戰爭期間,他加入馬期頓國王腓力五世的陣營,作為回報他得到了阿爾戈斯。然而當戰爭變得馬其頓不利時,他改投奔羅馬陣營。戰爭之後,羅馬與亞該亞同盟攻打了納比斯並將其擊敗。前192年他被埃托利亞同盟的軍官刺殺,納比斯死後斯巴達失去了獨立地位,他被認為最後一位獨立的斯巴達統治者,也是斯巴達改革運動中最後一位改革者。.

新!!: 塞琉古帝国和纳比斯 · 查看更多 »

线性插值

线性插值是数学、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简单插值方法。.

新!!: 塞琉古帝国和线性插值 · 查看更多 »

罗马:全面战争

是一款由Creative Assembly开发的回合制即时战术游戏,游戏背景设定为公元前270年开始的罗马共和国时期。游戏发布於2004年9月22日。 游戏以全景式战场表现著称,因3D引擎性能提升,游戏最多可於一战斗场景中显示三万名以上士兵。另游戏要求玩家运用综合性策略技巧,亦赢得好评。.

新!!: 塞琉古帝国和罗马:全面战争 · 查看更多 »

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阿拉米语:ܒܝܬ ܢܗܪܝܢ,Μεσοποταμία,بلاد الرافدين,Mesopotamia)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意为“(两条)河流之间的地方”,这两条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产生和发展的古文明称为两河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它大体位于现今的伊拉克,其存在时间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最早的文明。由于这两条河流每年的氾滥,所以下游土壤肥沃,富含有机物和矿物质,但同时该地气候干旱缺水,所以当地人公元前4000年就开始运用灌溉技术,灌溉为当地带来大规模的人力协作和农业丰产。经过数千年的演化,美索不达米亚于公元前2900年左右形成成熟文字、众多城市及周围的农业社会。 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处平原,而且周围缺少天然屏障,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多个民族在此经历接触、入侵、融合的过程,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埃兰人、喀西特人、胡里特人、迦勒底人等其他民族先后进入美索不达米亚,他们先经历史前的欧贝德、早期的乌鲁克、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后来又建立起先进的古巴比伦和庞大的亚述帝国。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将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推向鼎盛时期。但随着波斯人和希腊人的先后崛起和征服,已经辉煌几千年的文字和城市逐步被荒废,接着渐渐为沙尘掩埋,最后被人们所遗忘。直到19世纪中期,伴随考古发掘的开始和亚述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实物被出土,同时楔形文字逐渐被破解,尘封18个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才慢慢呈现在当今世人面前。 苏美尔人于公元前3200年左右发明的楔形文字、公元前2100年左右尼普尔的书吏学校、三四千年前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文学作品、2600多年前藏有2.4万块泥板书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有前言和后记及282条条文构成的《汉谟拉比法典》、有重达30多吨的人面带翼神兽守卫的亚述君王宫殿、古巴比伦人关于三角的代数的运算、公元前747年巴比伦人对日食和月蚀的准确预测、用琉璃砖装饰的新巴比伦城和传说中的巴别塔和巴比伦空中花园,以及各时期的雕塑和艺术品,这些成就都属于美索不达米亚这个古老的文明。.

新!!: 塞琉古帝国和美索不达米亚 · 查看更多 »

羅馬-敘利亞戰爭

羅馬-敘利亞戰爭(前192年-前188年),也被稱為安條克戰爭或敘利亞戰爭,主要是羅馬和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三世在希臘、愛琴海和小亞細亞間的軍事衝突。 隨著馬其頓王國在第二次馬其頓戰爭敗於羅馬,使羅馬把影響力擴張到希臘本土,同時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三世擊敗托勒密埃及後,勢力也擴張到小亞細亞和色雷斯。從前196年起,這兩大勢力逐漸相互在檯面下摩擦,最終引發羅馬-敘利亞戰爭。 戰爭的最後由羅馬獲得徹底的勝利,安條克三世被迫簽下阿帕米亞和約,使塞琉古帝國割讓小亞細亞給羅馬的盟國,也進一步確認羅馬在希臘的霸權,更使羅馬成為地中海唯一的一等強國。.

新!!: 塞琉古帝国和羅馬-敘利亞戰爭 · 查看更多 »

羅馬史 (阿庇安)

阿庇安所撰的《羅馬史》(希臘語:Ρωμαϊκά),古羅馬史書,於公元2世紀以希臘語寫成。原書二十四卷,內容為從羅馬王政時代起,歷經羅馬共和國,至公元2世紀阿庇安身處的時期,當中涉及古羅馬的對外戰爭(包括對伊比利亞半島、迦太基、馬其頓、本都等地的征伐),和羅馬共和時期的內爭(包括革拉古兄弟改革、馬略與蘇拉的內戰、同盟戰爭、斯巴達克起義、前三頭同盟、後三頭同盟等等),對於研究古羅馬國家的發展及地中海沿岸各地的歷史,具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原書當中有十一卷完整保存至今,其餘部份或全佚,或有殘篇遺留下來。.

新!!: 塞琉古帝国和羅馬史 (阿庇安) · 查看更多 »

猶大·馬加比

大·馬加比,或譯猶大·瑪加伯(希伯來語:יהודה המכבי, 即「鐵鎚」猶大),是古以色列人祭司長亞倫的後裔,父親是猶太祭司瑪他提亞,猶大·馬加比是第三個兒子。猶大·馬加比繼承父親對抗塞琉古帝國的統帥職位,他也是猶太人歷史中與約書亞、基甸、大衛齊名的英勇戰士。 猶太人的馬加比節,就是記念猶大·馬加比在前165年收復耶路撒冷的聖殿,並驅逐聖殿內的非猶太教信仰。.

新!!: 塞琉古帝国和猶大·馬加比 · 查看更多 »

猶太 (羅馬行省)

猶太(יהודה/,يهودا,Ἰουδαία,IVDAEA),中國大陸的出版經常依其英語發音音譯作「朱迪亞」,是羅馬帝國東部的一個行省,傳統以來都是猶太人生活聚居的地方。 据《圣经》记载,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大卫占领了耶路撒冷,建立以色列王国。大卫王死后,其子所罗门即位。所罗门王死后,王国一分为二,北为以色列地,南为犹太山地。公元前722年,亚述人消灭了以色列。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人占领了犹太山地,将大批犹太人虏至巴比伦。公元前538年巴比伦被波斯消灭。之后波斯王居鲁士允许被虏的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 公元前281年,亚历山大大帝部将所建立的塞琉古帝国统治了耶路撒冷,推行希腊文化。公元前168年至前143年,马卡比大起义爆發,犹太人建立了独立的哈斯蒙尼王朝。公元前63年,耶路撒冷被羅馬帝國的格奈烏斯·龐培占领,设犹太行省。保留犹太人国王,作为傀儡,由罗马方面设置总督。 公元66年和132年,為了反抗羅馬帝國統治,當地猶太人發起了猶太戰爭以及巴爾柯赫巴起義,但均遭到罗马军队的镇压。公元135年,罗马拆除耶路撒冷圣殿,并把所有犹太人驱逐出犹太行省,同時将該地重新命名為「巴勒斯坦」(Palestine)。 J R.

新!!: 塞琉古帝国和猶太 (羅馬行省) · 查看更多 »

特里菲娜

特里菲娜(Τρύφαινα, ),現代一些學者認為她也名為克麗奧佩脫拉,故稱為克麗奧佩脫拉·特里菲娜,但沒有證據顯示她擁有克麗奧佩脫拉之名。特里菲娜是希臘化時代托勒密埃及的公主,後來嫁給塞琉古王國安條克八世,成為王后。.

新!!: 塞琉古帝国和特里菲娜 · 查看更多 »

独立公园 (耶路撒冷)

立公园(גן העצמאות,Gan HaAtzma'ut)是以色列耶路撒冷的一个公园,四周是阿格隆街、乔治王街、希勒尔街和门纳什本以色列街。它是耶路撒冷第二大公园。 该公园有狮子洞穴。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教的传说都认为,他们信徒的遗体被埋葬在那里,上帝派狮子在那里守卫死人。犹太人的传统规定,被塞琉古帝国希腊人所啥的犹太人葬在那里。穆斯林认为真主将遗体从附近墓地转移到该洞以逃离火灾。基督徒相信 洞穴里埋葬的是614年波斯萨珊王朝围攻耶路撒冷时修士们的遗体。。 该公园也是在耶路撒冷同性恋活跃的地区之一,已成为许多LGBT活动的焦点,包括每年的同性恋游行。.

新!!: 塞琉古帝国和独立公园 (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狄奧多圖斯·厄彌歐利俄斯

奧多圖斯·厄彌歐利俄斯 (希臘語: Θεoδoτoς Hμιoλιoς; 前三世紀人物),是塞琉古帝國安條克三世的將軍。 前222年,他與塞諾恩被派往帝國東部對付反亂的米底亞總督莫倫,但他們無力擊敗叛軍,只能退入城中堅守,並使叛軍可以長驅直路帝國境內。在安條克三世親征並於阿波羅尼亞戰役擊敗莫倫後,國王率軍圍攻塞琉西亞,而狄奧多圖斯·厄彌歐利俄斯被派往柯里敘利亞負責防務,然而這段期間不清楚他做了什麼。 前219年,當安條克三世率軍對付托勒密埃及時,狄奧多圖斯·厄彌歐利俄斯在國王帳下,並與尼卡爾科斯共事下,在對抗托勒密四世的將領尼古拉斯,以及拉巴特安蒙(Rabbatamana)圍城戰皆有良好表現。最後在前217年,決定性的拉菲亞戰役中,他再度與尼卡爾科斯共同率領步兵方陣。在慘遭大敗後,他是負責前去求和的使者之一。.

新!!: 塞琉古帝国和狄奧多圖斯·厄彌歐利俄斯 · 查看更多 »

狄奧多特·特里豐

奧多特·特里豐(統領) (希臘語:Διόδοτος Τρύφων 是希臘化時代塞琉古帝國的篡位者,他可能謀殺安條克六世,自立為王,統治年間從前142年–前138年,後兵敗被殺。 他本名「狄奧多特」,是帝國的一位將軍,在前145年擁立還很年幼的亞歷山大·巴拉斯之子安條克六世為王,與不得民心的德米特里二世內戰,並且一度拿下帝國首都安條克城。 因為帝國內戰陷入僵局,安條克六世陣營的實際領導人狄奧多特迫切尋找更多盟友來打贏內戰,在給於許多利益交換下,朱迪亞猶太領導人約拿單·亞腓斯從德米特里二世陣營叛變,加入了狄奧多特這方。約拿單·亞腓斯隨後擊敗德米特里二世的軍隊,並且率兵攻下許多效忠德米特里的城市,使得約拿單聲威大振,這威脅到狄奧多特的地位。因此,狄奧多特設計引誘約拿單來托勒邁斯一趟,騙說要把該城交給他。當約拿單一來,狄奧多特便把他抓住,不久就殺了。 前142年,傀儡小國王安條克六世突然去世,狄奧多特宣稱是病死,但很可能是狄奧多特自己下了毒手,他之後更名為「特里豐」,自立為王。當上國王的特里豐失去了正統,內戰局勢對他漸漸不利。前138年德米特里二世被安息國王米特里達梯一世俘虜,特里豐試圖重振力量,但德米特里二世的弟弟安條克七世隨後接替德米特里二世的王位。安條克七世統治深受歡迎,且能力卓越,這讓特里豐被迫採取防禦,他多次被安條克擊敗,最後兵敗自殺。.

新!!: 塞琉古帝国和狄奧多特·特里豐 · 查看更多 »

狄奧多特一世

奧多特一世(救主)(Διόδοτος Α' ὁ Σωτήρ;約前285年 – 約前239年),原為塞琉古帝國巴克特里亞總督,可能在安條克二世逝世後,於前255年或前246年間叛離塞琉古帝國,宣布獨立,建立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他可能死於前239年。 狄奧多特一世似乎把疆土擴張到其他塞琉古行省,此外他還與另一位自立為王的塞琉古帕提亞總督安德拉戈拉斯結盟,他們倆可能是差不多時間宣布獨立。.

新!!: 塞琉古帝国和狄奧多特一世 · 查看更多 »

狄奧多特二世

奧多特二世(古希臘語:Διόδοτος;),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國王,狄奧多特一世之子。 他因與安息締結停戰和約並聯盟與塞琉西帝國對抗而為人所知。 古罗马历史学家查士丁记载说: 大約在公元前230年,狄奧多特二世遭歐西德莫斯篡位並被謀殺。.

新!!: 塞琉古帝国和狄奧多特二世 · 查看更多 »

狄迪墨婭 (塞琉古一世的姊妹)

迪墨婭(希臘語:Δηιδάμεια, 約四世紀人物),她出身馬其頓王國上馬其頓貴族,父親是腓力二世的軍官安條克,母親是勞迪絲。狄迪墨婭的兄弟塞琉古一世是亞歷山大大帝的繼業者,日後建立塞琉古帝國。可能有一個叔叔叫做托勒密。 約翰·馬拉拉斯(John Malalas)透露狄迪墨婭嫁給一個不知名的希臘貴族,分別有兩個兒子稱為尼卡諾爾和尼科美德,然而這兩個希臘名字在約翰·馬拉拉斯年代相當常見。狄迪墨婭的存在相當令人質疑,可能與塞琉古宣稱他是太陽神阿波羅之子的神話有關,狄丹墨婭這個名字很可能是以米利都附近的狄迪瑪(Didyma)而來,當地有個很大的阿波羅神廟,另外狄迪墨婭的故事在當地很盛行。.

新!!: 塞琉古帝国和狄迪墨婭 (塞琉古一世的姊妹) · 查看更多 »

芝普特斯一世

芝普特斯一世(希臘語:Zιπoίτης 或 Zιβoίτης ,),是比提尼亞的統治者,他自立為國王,統治期間約在前326年-前278年。 芝普特斯在前326年繼承父親巴斯(Bas)的位置,並統治比提尼亞48個年頭,這期間他成功抵擋住利西馬科斯和塞琉古帝國安條克一世的進攻 。在前315年時,他與阿斯塔科斯(Astakos)、卡爾西頓(Chalcedon)進行戰爭,但因安提柯一世派出援兵幫助敵方而失敗 。芝普特斯曾經在利珀德戎(Lypedron)山腳下建造一座城市,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為芝普提翁(Zipoition),但有關這座城市和那座山的位置今日不清楚。另外,他是第一個比提尼亞統治者採用巴西列斯(國王)頭銜,時間約在前297年以前。 他活到76歲才逝世,並留有四個孩子,並由長子尼科美德一世繼承王位 。.

新!!: 塞琉古帝国和芝普特斯一世 · 查看更多 »

銅盾兵

銅盾兵(Χαλκάσπιδες),是組成希臘化時代馬其頓安提柯王朝的步兵兵團,它可能與白盾兵一同組成馬其頓的重裝方陣。 銅盾兵在前220年代安提柯三世對付斯巴達克里昂米尼三世時而聞名。並在前168年的彼得那戰役也出現在戰場上。 後來的本都王國和塞琉古帝國也有同名的部隊。.

新!!: 塞琉古帝国和銅盾兵 · 查看更多 »

銀盾兵

銀盾兵(希臘語:Ἀργυράσπιδες )字義為攜帶銀盾的,為當年跟隨亞歷山大大帝南征北討的馬其頓老兵,因手持銀盾而得名。 銀盾兵以馬其頓方陣陣型作戰,成員主要來自亞歷山大時的持盾衛隊老兵,帕曼紐之子尼卡諾爾曾擔任過持盾衛隊的指揮官。亞歷山大逝世後,在第二次繼業者之戰中他們跟隨歐邁尼斯與安提柯作戰,此時他們至少六十多歲,但多年來的征戰經驗使他們在戰場幾乎無敵。銀盾兵對亞歷山大大帝相當愛戴,當時,歐邁尼斯需拿出亞歷山大的名號才能駕馭它們。 在伽比埃奈戰役中,雖然銀盾兵擊退安提柯的步兵,但營帳卻遭到安提柯騎兵的洗劫,因而失去了銀盾兵的所有行囊。這些行囊累積三十多年來的戰利品。戰利品中不但有黃金寶石,還有希臘婦女及小孩。安提柯要求銀盾兵交出歐邁尼斯,便可換回全部行囊,銀盾兵隨即反叛,並把歐邁尼斯繳給安提柯。然而,安提柯相當厭惡銀盾兵這種不齒的行為,且銀盾兵自視甚高難以統御,安提柯把其中一些人派遣到邊境阿拉霍西亞那,在分割成小隊後,執行對付蠻族的危險任務。使銀盾兵逐漸被消滅。.

新!!: 塞琉古帝国和銀盾兵 · 查看更多 »

莫倫 (總督)

莫倫 (希臘語 Moλων; )為塞琉古帝國國王安條克三世在位時的將軍,並被任命為米底總督。當前223年安條克三世即位,他分別任命莫倫和莫倫的兄弟亞歷山大為帝國重要行省的總督,但莫倫他們相當厭惡安條克的權臣赫米亞斯,而聯手發動叛亂,莫倫還自立為國王。 起初,安條克三世派遣兩位將軍去討伐叛軍,但無力阻止叛亂擴大。莫倫建立一支龐大的大軍,進一步掌控底格里斯河以東的地區,雖然在渡河西進的計畫中遭到挫敗,但莫倫成功對來討伐的將軍塞諾塔斯設下圈套,徹底擊敗塞諾塔斯急進的大軍。如此一來莫倫成功渡河占領塞琉西亞,並奪取整個巴比倫尼亞和美索不達米亞,迫使安條克三世不得不親自率領大軍平亂。安條克在努賽賓過冬後,於前220年渡過底格里斯河,而莫倫和亞歷山大從巴比倫出發前往交戰,安條克三世在阿波羅尼亞戰役中成功突破莫倫軍左翼,而獲得決定性勝利。 自知失敗的莫倫為免遭受敵人的羞辱,自己結束生命,但安條克三世或可能是赫米亞斯仍命令把莫倫的屍首釘在十字架上。.

新!!: 塞琉古帝国和莫倫 (總督) · 查看更多 »

菲萊泰羅斯

菲萊泰羅斯(希腊語:,約),原先為安提柯的手下,後來轉為利西馬科斯的守將,統治帕加馬。菲萊泰羅斯開啟阿塔羅斯家族對帕加馬城的統治,雖然在他在世時仍臣服於塞琉古帝國,但終究其家族後代自塞琉古帝國獨立,並建立帕加馬王國。.

新!!: 塞琉古帝国和菲萊泰羅斯 · 查看更多 »

菲拉 (塞琉古一世之女)

菲拉(希臘語:Φίλα),為塞琉古帝國塞琉古一世與王后敘利亞的斯特拉托妮可的女兒,她之後嫁給馬其頓國王安提柯二世,並生下德米特里二世。.

新!!: 塞琉古帝国和菲拉 (塞琉古一世之女) · 查看更多 »

菲拉 (安提帕特之女)

菲拉(Φίλα, ),馬其頓攝政安提帕特的女兒,後來成為德米特里的王后,也是希臘化時代第一位獲得巴賽麗莎(Basilissa)頭銜的女性。 菲拉在她那個時代就已是一位聞名的女性,以她的德行和高貴在當時的女性無人能及。她在早年時就已經展露出她的智慧和卓越的判斷力,以至於她的父親安提帕特經常詢問她有關政治上的事務。根據安東尼·第歐根尼(Antonius Diogenes)記載,菲拉可能在前332年以後嫁給一位名叫巴拉克魯斯的人,他可能就是擔任奇里乞亞總督的巴拉克魯斯。在前322年,她的父親為了感謝克拉特魯斯於拉米亞戰爭時幫助他,把菲拉嫁給了克拉特魯斯,並有一個兒子也命名為克拉特魯斯。當克拉特魯斯戰死後,菲拉又嫁給比她年輕的安提柯之子德米特里,這次婚姻可能在前319年到前315年之間開始。 儘管她與德米特里的年齡有一段差距,菲拉仍對她年輕的丈夫有很大的影響力,德米特里也對她非常敬重,儘管德米特里性格風流且有許多其他妻妾,他們倆人仍十分恩愛。德米特里後來於四處南征北討之時,菲拉似乎主要居住於賽普勒斯,如德米特里圍攻羅德島的那段時間,她就曾從賽普勒斯寫信給德米特里,並送他許多貴重的物品。德米特里在伊普蘇斯戰役戰敗後,菲拉與德米特里會合。她丈夫派她前往馬其頓與她兄弟卡山德和解並談和約,結束此事後菲拉似乎又回到賽普勒斯居住,於前295年時,埃及托勒密一世率軍奪取德米特里的賽普勒斯,並包圍菲拉所在的薩拉米斯。薩拉米斯最終被迫投降,托勒密一世以最高規格的方式對待菲拉,並且把她和她子女送還給德米特里。 馬其頓國王卡山德逝世後,國內王室陷入紛爭,加上馬其頓人對安提帕特的女兒菲拉素有好感,德米特里趁著這個機會奪下馬其頓王位,成為馬其頓的國王。菲拉這時與她丈夫命運與共,且很注重人民對王室的愛戴。但在前287年,其他繼業者各國聯手德米特里,促使馬其頓軍隊譁變,德米特里幾乎喪失所以地位,他和他的家室逃到卡山德里亞,這時菲拉已經對未來絕望,承受不了這種命運下服毒自殺,結束生命。 菲拉與德米特里生有兩個孩子,安提柯二世和斯特拉托妮可。她的兒子安提柯後來成為馬其頓國王,而女兒斯特拉托妮可嫁給塞琉古國王塞琉古一世,後來改嫁給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一世。.

新!!: 塞琉古帝国和菲拉 (安提帕特之女) · 查看更多 »

非利士人

非利士人(Philistines,希伯來語פלשתים, plishtim),天主教譯名為培肋舍特人,又譯菲力斯丁、菲力斯丁人,是居住在迦南南部海岸的古民族,其領土位於今日加薩走廊及以北一帶,並在後來的文獻中被稱為「非利士地」。非利士人的起源,現代考古學認為與希臘之南愛琴海的邁錫尼文化的早期有文化聯結。在非利士人留下任何文字資料之前,他們已採用迦南當地的文化和語言。非利士語的辭匯中,有許多證據證明他們起源於印歐語系。.

新!!: 塞琉古帝国和非利士人 · 查看更多 »

青铜武士俑 (新疆博物馆)

新疆博物馆的青铜武士俑是一个著名的古代艺术作品。这个作品体现了古代时期在欧亚大陆内的人流和文化交流。发掘地在于天山山脉北方、伊犁河谷东部的新源县71团(43.51N-83.27E)。青铜武士俑的真正的性质还是学界议论的对象。 据新疆博物馆的解释: "青铜武士俑【距今约2500年】,斯基泰文化特征,高40厘米,1981年新源县71团鱼塘遗址出土。武士头戴高筒尖顶弯钩宽沿帽,上体裸露,腰系短裙,大眼高鼻。原形象是生活在今伊犁地区的古代塞种人。塞人是欧罗巴人种的游牧民族,被认为是今哈萨克族等突厥语系的民族祖先之一。" 然而,有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这个青铜武士俑的原形却可能是古代时期来到东方的希腊武士。根据这些学家武士的上体裸露,腰系短裙,大眼高鼻等特征是最适合古希腊武士的。而且他戴的头盔非常相似古希腊创造的青铜弗里吉亚头盔。相反地,塞种人常戴的只是软皮革制的高筒尖顶帽子,而不是这种青铜头盔。这个武士可能是来自希腊化世界,比如塞琉古帝国还是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 最近,在不远的地方考古学家发掘另一个同风格的青铜塑像。在博物馆内,这个新的塑像站在青铜武士俑旁边。.

新!!: 塞琉古帝国和青铜武士俑 (新疆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被神化的人列表

被神化的人列表列出了一些被自己或其他人神化的名人,並且区分了是在生前已被神化或是死後才被崇拜.

新!!: 塞琉古帝国和被神化的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馬加比家族

加比家族(希伯來文:)是猶太教世襲祭司長的家族。 於公元前167年,猶太祭司瑪他提亞(Mattathias)領導猶太人對抗塞琉古王朝。瑪他提亞於公元前166年卒,猶大·馬加比繼承父志並奪回耶路撒冷的第二聖殿。其後,馬加比家族成員猶大·馬加比之弟約拿單及西門繼續進行其抗爭,建立了哈希芒王朝(Hasmonean Dynasty)。.

新!!: 塞琉古帝国和馬加比家族 · 查看更多 »

馬加比三書

加比三書是東正教聖經中的一部次經,大多數新教和天主教教派認為這這是一部經外書Harris, Stephen L., Understanding the Bible.

新!!: 塞琉古帝国和馬加比三書 · 查看更多 »

馬加比一書

加比一書(1 Maccabees, ΜΑΚΚΑΒΑΙΩΝ Α),天主教思高版聖經譯為瑪加伯上,(而由香港聖公會在2008年出版並由香港聖經公會印刷的附次經新標點和合本中,此書卷則譯作瑪咯比傳上卷),是一部描述猶太人在前2世紀努力復國故事的書籍,此書雖然本來是以希伯來語寫成的,但是最原始的希伯來語版本已經逸失,現存最重要的版本為希臘語著就的七十士譯本。羅馬天主教、東正教和科普特教會認為此書是聖經正典,但是新教持反對意見,認為馬加比一書只是經外書。在現代的猶太教中,此書雖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但不被认为是神应用神迹直接干预,而是通过军事天才达成目的,因此並不被當做宗教經典。 马加比מכבי在希伯来语中意为“锤子”,作为名字用在起义首领瑪他提亞家的三子猶大·馬加比身上颇为合适。另说取自出埃及记15:11“耶和华啊,众神之中,谁能象你?”( מי כמוכה באלים י'ה)一句的前四个字母。 此書所描述的年代在猶太山地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後一個世紀,當時亞歷山大的帝國已經分崩離析,埃及則由塞琉古帝國統治。塞琉古帝國時任皇帝安條克四世試圖廢止哈拉卡,因而遭到猶太人的反抗。馬加比一書描述的是著整個事件的經過,時間段為前175至前134年。其中強調了瑪他提亞家族,尤其是猶大·馬加比、約拿單·亞腓斯、西門·太西和西門的兒子约翰·许尔堪的貢獻。此書中還給出了當時猶太人在地中海的一系列殖民地的列表。.

新!!: 塞琉古帝国和馬加比一書 · 查看更多 »

馬加比二書

加比二書(2 Maccabees, ΜΑΚΚΑΒΑΙΩΝ Β),是一部關於猶太人反抗安條克四世的次經。天主教思高版聖經譯為瑪加伯下,而由香港聖公會在2008年出版並由香港聖經公會印刷的附次經新標點和合本中此書卷則譯作瑪咯比傳下卷。書中記述了猶太人英雄猶大·馬加比擊敗塞琉古帝國將軍尼卡諾爾的經過。 與馬加比一書不同,馬加比二書採用通用希臘語寫作,地點可能是前124年左右的埃及亞歷山德里亞Harris, Stephen L., Understanding the Bible.

新!!: 塞琉古帝国和馬加比二書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安提柯王朝陸軍

其頓安提柯王朝陸軍,是馬其頓王國於安提柯王朝時期的陸上武裝力量,存在時間從前276年到前168年。它是希臘化時期希臘最強大的陸軍,維持到前168年彼得那戰役戰敗為止,並被解散。然而,在前150年到前148年安德里斯庫斯自立為馬其頓國王這段短暫的時間它被重新組建。 在前270年代安提柯二世時,它僅是一支不大並以傭兵為主的軍隊,以此為基礎,它最後發展成為希臘化時期希臘半島上最強大的軍隊。它參與許多戰爭,先後與許多不同的國家對抗過,如伊庇魯斯、亞該亞同盟、雅典、斯巴達、埃托利亞同盟以及羅馬共和國,更不用說威脅馬其頓北方邊界的無數個色雷斯和塞爾特部落。 馬其頓安提柯王朝陸軍以亞歷山大大帝的馬其頓陸軍結構為基礎,步兵以馬其頓方陣為主幹,這種方陣的士兵有著較小的盾牌且手持非常長的薩里沙長矛。作戰時無數的馬其頓小方陣組成整條陣列,在一場戰爭中通常馬其頓方陣占了全部軍隊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不等。在安提柯的馬其頓方陣的側翼旁,還會安置精銳部隊輕盾兵、數量龐大的同盟和雇傭步兵和其他附屬部隊,以及為數不少的馬其頓騎兵和同盟騎兵。.

新!!: 塞琉古帝国和馬其頓安提柯王朝陸軍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的勞迪絲

勞迪絲(希臘語: Λαοδίκη, 約四世紀人物),她是馬其頓貴族安條克的妻子,丈夫是腓力二世的軍官。勞迪絲之後與安條克生下塞琉古一世,他日後建立塞琉古帝國。勞迪絲可能還有一個女兒狄迪墨婭,但這可能是塞琉古一世宣稱他是太陽神阿波羅之子以後,才出現的虛幻人物。塞琉古一世宣稱母親勞迪絲告訴他,自己是阿波羅之子。並說勞迪絲夢裡,阿波羅給了勞迪絲一個刻著船錨圖形的戒指,夢醒後也在床上找到的這個戒指。之後塞琉古誕生時,塞琉古也有一個船錨似的胎記,而且據說塞琉古的後代子孫也有這個胎記。 當塞琉古一世成為國王後,他建立了6個城市並以他母親的名字命名為「勞迪基婭」,例如敘利亞的勞迪基亞、勞迪基亞·刻考墨涅(Laodikeia Katakekaumenê)等等。.

新!!: 塞琉古帝国和馬其頓的勞迪絲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的斯特拉托妮可

斯特拉托妮可(希臘語:Στρατoνικη, 前三世紀人物),是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一世與王后敘利亞的斯特拉托妮可所生的女兒。 她嫁給馬其頓國王德米特里二世,並生下一位女兒命名為阿帕瑪。這段婚姻起始和結束的時間不清楚,她一直留在馬其頓直到前239年德米特里二世迎娶第二任妻子佛提雅,因厭惡德米特里二世才離開馬其頓,回到塞琉古帝國。斯特拉托妮可企圖誘使姪子塞琉古二世向馬其頓開戰,來為自己被羞辱復仇,但塞琉古二世沒有接受此項要求。之後斯特拉托妮可與塞琉古二世訂婚,然而因為塞琉古二世忙於戰事而沒空舉行婚禮。當塞琉古二世外出遠征來收復巴比倫尼亞和東方高地行省之刻,斯特拉托妮可趁著這個國王不在的機會發動叛亂,占據了首都安條克。一當塞琉古二世率軍返回,斯特拉托妮可輕易就被逐出,她逃到塞琉西亞,並遭到王軍圍攻,最後她被俘擄,被處死 。.

新!!: 塞琉古帝国和馬其頓的斯特拉托妮可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王國

其頓王國(古希臘語:Μακεδονία)是古希臘西北部的王國。其史上最輝煌的時刻,也就是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帝國),是由亞歷山大大帝開創。 亞歷山大帝國是历史上继波斯帝国之后第二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其疆域东自费尔干纳盆地及印度河平原,西抵巴尔干半岛,北从中亚细亚、裏海和黑海起,南达印度洋和非洲北部。.

新!!: 塞琉古帝国和馬其頓王國 · 查看更多 »

馬格尼西亞戰役

格尼西亞戰役(Battle of Magnesia),發生在公元前190年,是塞琉古帝國與羅馬在羅馬-敘利亞戰爭的一場決定性戰役,戰場在馬格尼西亞附近,羅馬和他的同盟帕加馬擊敗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三世,確認了羅馬在東地中海的霸權。.

新!!: 塞琉古帝国和馬格尼西亞戰役 · 查看更多 »

馬格斯 (昔蘭尼)

格斯,昔蘭尼的國王(統治期間:前276年-前250年),昔蘭尼在今天的利比亞境內。他是貝勒尼基一世在第一次婚姻中與馬其頓貴族腓力所生的兒子,他還有一個姊妹安提戈涅嫁給伊庇魯斯的皮洛士為妻。之後貝勒尼基與托勒密一世結婚,馬格斯作為托勒密的繼子統治昔蘭尼。他同母異父的兄弟托勒密二世統治期間,馬格斯為了昔蘭尼的獨立與埃及托勒密王朝對抗。.

新!!: 塞琉古帝国和馬格斯 (昔蘭尼) · 查看更多 »

马加比起义

加比起义(;)是公元前167-160年,马加比家族领导的,反抗塞琉古帝国统治和希腊文化渗透的一次犹太人大起义。.

新!!: 塞琉古帝国和马加比起义 · 查看更多 »

马其顿战争

罗马,马其顿和塞硫古战争是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与之后由罗马在地中海东部,亚得里亚海,爱琴海发动的战争。与布匿战争一起,它们使罗马控制并影响了整个地中海。.

新!!: 塞琉古帝国和马其顿战争 · 查看更多 »

高爾吉亞 (將軍)

吉亞,前二世紀人物,是塞琉古帝國安條克四世時的將軍。他曾經被派到朱迪亞一帶鎮壓猶大·馬加比的猶太人反抗軍。.

新!!: 塞琉古帝国和高爾吉亞 (將軍) · 查看更多 »

魏略

《魏略》,共50卷,魏郎中魚豢私撰,為中國三國時代中記載魏國的史書。一般認為《典略》也是此書中的一部分所構成的,《三國志注》多引用《魏略》的內容來注釋。 本書原卷數,各史記載相異,如《隋書·經籍志二》載「《典略》(疑《魏略》之誤)八十九卷」,《舊唐書·經籍志上》載「《魏略》三十八卷;《典略》五十卷」,《新唐書·藝文志二》載「《魏略》五十卷」。有的學者認為《典略》及《魏略》為同一書,有則認為是二書。 此書久佚,現今僅存佚文。其內容分別由《後漢書》、《翰苑》、《北戶錄》、《三國志》、《法苑珠林》、《太平御覽》等書所引用。清代時史家王仁俊、張鵬一分別為此書作了輯佚工作,其中以張鵬一輯本為佳,輯有25卷並附遺文6條。.

新!!: 塞琉古帝国和魏略 · 查看更多 »

貝勒尼基 (塞琉古帝國)

貝勒尼基(帶來嫁妝者)(希臘語:Βερενίκη Φερνοφορος)或稱貝勒尼基·敘利亞人,她是托勒密二世和阿爾西諾伊一世的女兒。 前253年,托勒密王國與塞琉古帝國在第二次敘利亞戰爭中簽定協議,貝勒尼基於是嫁給塞琉古安條克二世,安條克二世因此拋棄他前任妻子勞迪絲一世。在前248年安條克二世宣布以他與貝勒尼基的孩子安條克為繼承人。 當前246年托勒密二世逝世,安條克二世再度接納勞迪絲一世,但不久安條克二世可能因毒殺而逝世,勞迪絲宣稱安條克臨終時指定了她的兒子為繼承人,但貝勒尼基辨稱她不到四歲的兒子才是合法繼承人。 貝勒尼基要求她剛剛當上國王的兄弟托勒密三世到安條克城及扶助她兒子登基。但當托勒密抵達時,貝勒尼基和她的孩子已遭勞迪絲一世毒殺了。 於是托勒密三世以復仇名義發動第三次敘利亞戰爭。.

新!!: 塞琉古帝国和貝勒尼基 (塞琉古帝國) · 查看更多 »

貝勒尼基四世

貝勒尼基四世(神選的·女神)或稱克麗奧佩脫拉·貝勒尼基 (希臘語:Κλεοπάτρα Βερενίκη; ),托勒密埃及女王,統治時間在前58年—前55年,她出生和逝世都在亞歷山卓。她的父親是托勒密十二世,母親可能是克麗奧佩脫拉六世,同父異母妹妹日後是鼎鼎大名的埃及豔后克麗奧佩脫拉七世。貝勒尼基以美艷與殘忍而聞名於世,因為與父親托勒密十二世爭位,被托勒密十二世斬首。.

新!!: 塞琉古帝国和貝勒尼基四世 · 查看更多 »

贝鲁特

贝鲁特(بيروت ;Պէյրութ Peyrut’ Βηρυτός Bērytós;拉丁語:Berytus;希伯來語:בְּאֵרוֹת Be’erot;阿拉姆語:Birot בירות;Beirut;Beyrouth;Beyrut)是黎巴嫩的首都,位於贝鲁特省的地中海沿岸,是該國最大的海港。因為最近一直沒有進行人口普查,故其具體人口未知。2007年時估計有100萬到200萬之間。該地名首次出現於古埃及的阿馬爾奈文書中,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5世紀,并一直有人類居住,與鄰國敘利亞的大馬士革並列為世界最古老城市之一。 貝魯特不僅是黎巴嫩政府所在地,同時對黎巴嫩經濟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貝魯特中央區、哈姆拉街、阿什拉斐葉區等地有眾多公司與銀行。此外還有許多著名出版社、劇院,夜生活豐富,因此也成爲了區域內的文化中心。20世紀末期因黎巴嫩內戰被毀,經歷了大重建。 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網絡將貝魯特評定為Beta級全球城市。 2009年被《紐約時報》評為最佳旅遊城市, 同年孤獨星球將其評為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根據美世諮詢2010年的研究,貝魯特是中東消費水平第四高的城市,在中上等收入國家中排第15位。 2011年,萬事達指出貝魯特是中東和非洲旅遊消費第二高的城市。.

新!!: 塞琉古帝国和贝鲁特 · 查看更多 »

胡齊斯坦省

胡齊斯坦省(خوزستان)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63,213平方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9。人口約4,345,607(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阿瓦士市。.

新!!: 塞琉古帝国和胡齊斯坦省 · 查看更多 »

阿加托克利斯 (巴克特里亞)

阿加托克利斯(公正者),(古希腊语:)印度-希臘王國國王。 阿加托克利斯統治期間約為公元前185年到公元前175年間,統治在印度到巴克特利亞間的帕洛帕米薩達(Paropamisade)省。阿加托克利斯或許是德米特里一世之子亦可能只是個副王,甚至可能是個篡奪者。統治期間與潘達雷昂同期或可能繼承他的王位。關於他的史料很少,大多從錢幣得來。 阿加托克利斯曾發行一套有關王朝家譜的錢幣,把它與從亞歷山大大帝到Antiochus "Nikator"(可能指的是塞琉古安條克一世)到巴克特利亞王國開創者狄奧多特一世、狄奧多特二世、歐西德莫斯一世、德米特里一世到潘達雷昂連結一起,來強調他的正統性。而有一說阿加托克利斯其實可能是個篡奪者,因為很顯然的狄奧多特血緣上與歐西德莫斯一點關連都沒有,甚至還推翻掉它的王朝。 就像同期的潘達雷昂和歐西德莫斯二世一樣,他曾發行白銅合金的錢幣,但此技術之前僅中國持有。 最終阿加托克利斯似乎遭受已篡奪巴克特利亞的歐克拉提德一世攻擊而被殺。 參考Osmund Bopearachchi的世系分類.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加托克利斯 (巴克特里亞) · 查看更多 »

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共和国(Azərbaycan Respublikası),简称阿塞拜疆(Azərbaycan,发音:),是一个位于外高加索东部的跨大陆的总统制、宪法共和制的国家,所处地区是连接东欧和西亚的十字路口,东临裏海,南接伊朗,西边和亚美尼亚、土耳其及格鲁吉亚为邻,北界俄罗斯。阿塞拜疆的一块飞地: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与土耳其东北部有小段接壤。国名来自于古波斯語,意为“火的国家”。該國以地理位置而言屬於亞洲,但對外一般自稱歐洲國家。 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于1918年正式宣布独立,成为第一个以穆斯林占绝大多数的世俗化民主共和国,也是第一个有歌剧和戏剧院和现代大学的穆斯林国家。阿塞拜疆于1920年并入苏联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阿塞拜疆在苏联解体前的1991年8月30日独立。1991年9月,阿塞拜疆境內具有争议、以亚美尼亚人为主体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区域,重申了它们自愿想要独立建国的宣言,即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自1991年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爆发以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才正式独立运作,之前在法理上被国际广泛认作是阿塞拜疆的领土,直到战事结束,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推动下,就其地位经过终谈判已经解决,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在实际上取得独立。 阿塞拜疆现为欧洲委员会、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PfP)的成员国,以及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也是世界贸易组织观察员国身份和国际电信联盟的成员国。阿塞拜疆是由6个独立国家组成的突厥语族政权之一,以及是突厥议会和突厥文化国际组织较为活跃的成员国和独联体 (CIS)、古阿姆民主和经济发展组织 (GUAM) 创始成员国之一。阿塞拜疆于1992年加入联合国,在2006年5月9日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阿塞拜疆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理事国(任期从2006年6月19日开始)。阿塞拜疆现在与世界上的15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加入了38个国际组织。 阿塞拜疆的宪法中未指明国教,且国家的大多数政治力量都是世俗主义者,但大部分的国民以及国内一些敌对势力都为什叶派人士。阿塞拜疆的人类发展指数较高,与大多数东欧国家相当。阿塞拜疆也有较高的识字率和较低的失业率。然而阿塞拜疆的贪污现象也很普遍,特别是在公共服务业上。 在中,国民议会废除了总统任期限制。现在的执政党新阿塞拜疆党执政以来,就阿塞拜疆人权和政党的集权主义遭到指责。.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塞拜疆 · 查看更多 »

阿塞拜疆历史

阿塞拜疆是一个位于欧洲和亚洲交界区域之一的高加索地区国家。她东部至里海,北面至俄罗斯达吉斯坦地区,西北部至格鲁吉亚,西南部至亚美尼亚和土耳其,南部为伊朗。阿塞拜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大部分是阿塞拜疆族。它是一个具有900万人口突厥族群。.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塞拜疆历史 · 查看更多 »

阿塞拜疆族

阿塞拜疆族(Azərilər آذریلر 或 Azəri türkləri,آذری ها 或 آذربایجانیStephan Thernstrom、Ann Orlov、Oscar Handlin。,引言:「在他們的家鄉,阿塞拜疆族被稱做『Azerbaijanis』或『Azeri Turks』……」)是阿塞拜疆共和國的主體民族。主要分布於阿塞拜疆共和國與伊朗西北部,從高加索至伊朗高原的四周國家,如吉爾吉斯、塔吉克、格魯吉亞共和国、伊朗、阿富汗等,也有零星分布。絕大多數的阿塞拜疆族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其文化傳統融合了伊朗、高加索民族與突厥等周边诸多元素。 尽管自1813年《古利斯坦条约》和1828年《土库曼恰伊条约》签订后分居于国境线两边,但是伊朗还是将自己北部的来自阿塞拜疆一单一民族的领土割让给了俄罗斯帝国,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塞拜疆族 · 查看更多 »

阿塔罗斯一世

阿塔羅斯一世(救主)(希腊語:,約)帕加馬王國國王,統治時間前241年-前197年,他統治的帕加馬城是愛奧尼亞的一座希臘城邦。阿塔羅斯的生父也名為阿塔羅斯,母親是安條尼絲,阿塔羅斯之後過繼給堂叔歐邁尼斯一世,成為他的養子,繼承歐邁尼斯一世之位,他起初一開始只是世襲的統治者,在前238年阿塔羅斯一世正式採用國王頭銜,阿塔羅斯王朝的名字就是以其得名。 當時塞爾特人部落從色雷斯遷移到加拉太,稱為加拉太人,加拉太人將近一個世代的時間肆無忌憚般掠奪小亞細亞鄰近的城市和地區,並向他們收取沉重的貢金。但在阿塔羅斯一世在位時,阿塔羅斯從加拉太人手中贏得一場重要勝利,因此在帕加馬舉行慶祝這場勝利的活動,並立了一些紀念物,其中最令後世知名的就是《垂死的高盧人》雕像。這次勝利也代表著小亞細亞的居民脫離加拉太人的恐懼,使阿塔羅斯贏得「救主」以及巴西列斯(國王)的稱號。 在軍事上,他是一位具備勇氣和軍事才能,任內王國成為羅馬共和國堅貞的盟友,他參予第一次馬其頓戰爭和第二次馬其頓戰爭對抗馬其頓的腓力五世並佔有重要的地位。與馬其頓戰爭中,他指揮多場海上行動,成功阻止馬其頓朝愛琴海周圍進犯,並贏得許多榮譽和戰利品,他也為王國取得一些愛琴海的島嶼,如第一次馬其頓戰爭中獲得埃伊納島(Aegina),第二次獲得安德羅斯島(Andros)。另外阿塔羅斯一世也從腓力五世手中幸運地死裡逃生兩次。 阿塔羅斯一世在位期間是小亞細亞希臘城邦的保護者,還視自己對抗蠻族的捍衞者。在東方希臘人勢力中,他治下的帕加馬國力強盛。前197年,差不多第二次馬其頓戰爭要結束之時,阿塔羅斯逝世,享年72歲,先前阿塔羅斯曾在波奧蒂亞(Boeotia)議會中發表演說時明顯有中風的徵狀。王位傳給其子歐邁尼斯二世繼任。.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塔罗斯一世 · 查看更多 »

阿塔罗斯二世

阿塔罗斯二世(篤愛兄長者)Άτταλος ο Φιλάδελφος(前220年—前138年)帕加马国王(前159年—前138年在位)。阿塔罗斯二世是拍加马国王阿塔罗斯一世(救主)的次子。前160年,阿塔羅斯二世被生病的兄長歐邁尼斯二世任命為共同執政者,在兄长歐邁尼斯二世去世后继承王位,並娶守寡的王后斯特拉托妮可為妻。 在即位前,阿塔罗斯二世作为一名杰出指挥官活跃在地中海世界:前190年率领拍加马军队击退塞琉古王朝的入侵和和前189年時在加拉太戰爭與羅馬並肩作戰,之後在前182年再一次擊敗入侵的塞琉古軍隊,並與本都的法爾奈克一世交手,最後於前171年率领一支不大的队伍参加罗马为推翻马其顿国王珀爾修斯 (馬其頓)而发动的第三次马其顿战争。 阿塔羅斯二世經常與羅馬有外交上的來往,並獲得羅馬的尊重,儘管有一次羅馬曾企圖扶持阿塔羅斯為國王來推翻歐邁尼斯二世,但此事被他婉拒了。阿塔罗斯二世在當上拍加马国王之后依然為罗马人的忠实盟友,羅馬更在前156年—前154年間,帮助他粉碎了比提尼亚国王普魯西阿斯二世的入侵。在前150年,阿塔罗斯二世协助亞歷山大·巴拉斯(“領主”)推翻德米特里一世夺取塞琉古帝国的政权時,羅馬與帕加馬站在一塊。 阿塔羅斯二世在他的好友卡帕多細亞國王阿里阿拉特五世幫助下擴張許多疆土,並建立安塔利亞和非拉鐵非(今阿拉謝希爾)。阿塔羅斯二世也因提倡科學和藝術而聞名,更曾發明新種的刺繡法,在他晚年,依靠他的首席大臣斐洛波門幫助管理國家。.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塔罗斯二世 · 查看更多 »

阿塔羅斯王國

阿塔羅斯王國,或稱阿塔羅斯王朝、帕加馬王國為小亞細亞一個希臘化王國在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之后,地中海地區進入了所謂的希腊化时代,帕加馬則在繼業者戰爭之後變成了一個由獨立王公統治的地方勢力,由阿塔羅斯一世於帕加馬正式稱王。。在阿塔羅斯王朝(前283年~前129年)統治下,王國一度成为一個相當強盛的國家。.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塔羅斯王國 · 查看更多 »

阿塔馬尼亞的阿密南德

阿密南德,前三世紀初人物,是伊庇魯斯南部阿塔馬尼亞的國王。 羅馬共和國在第一次馬其頓戰爭中與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對抗,前208年戰爭中,阿密南德首次出現在歷史舞台,他充當中間人試圖調解雙方糾紛。 當第二次馬其頓戰爭即將爆發之刻,羅馬告知阿密南德羅馬的企圖,於是阿密南得親自來到羅馬軍營並承諾會協助羅馬這一方,他還受到羅馬人委託協助與埃托利亞同盟結盟。前198年,阿密南德占領了玻卡(Phoca)、貢斐(Gomphi)並掠奪劫掠色薩利。之後,他出席腓力五世和羅馬提圖斯·昆克蒂烏斯·弗拉米寧的會議,並在這段短暫的停戰期,弗拉米寧派他前去羅馬城。在庫諾斯克法萊戰役後,阿密南德再度出席和談會議,和約中阿密南德可以保留從腓力五世手中奪來的城鎮。 然而,當羅馬逐漸與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三世關係惡化,阿密南德卻受到邁加洛波利斯的腓力勸誘,加入了塞琉古陣營。羅馬-敘利亞戰爭爆發,前191年阿塔馬尼亞王國遭到羅馬盟友馬其頓腓力五世攻擊,阿密南德帶著妻小被迫流亡,並逃至埃托利亞同盟安布拉基亞避難。羅馬要求埃托利亞同盟交出阿密南德,但此條件最終埃托利亞人沒有接受。有了埃托利亞人的協助,阿密南德得以收復他的王國。最後阿密南德派使者去見當前在小亞細亞的大西庇阿,希望能與羅馬和談,大西庇阿接受這項提議,阿密南德後來還勸告安布拉基亞人投降羅馬。關於他逝世的情形沒有任何記載。 阿密南德的妻子名為阿帕瑪,她是邁加洛波利斯的亞歷山大之女。.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塔馬尼亞的阿密南德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历史

阿富汗历史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至約公元前500年的阿契美尼德王朝,而考古證據顯示公元前3000年至2000年間已有城鎮文化出現。亞歷山大大帝及其馬其頓軍隊在公元前330年征服波斯帝國後,征服了阿富汗。阿富汗曾是不少強大帝國的首都所在地,包括大夏、貴霜帝國、贵霜-萨珊王朝、喀布爾-夏希王朝、薩法爾王朝、薩曼王朝、伽色尼王國、古爾王朝、卡爾提德王朝、帖木兒帝國、蒙兀兒帝國、漢達基王朝和杜蘭尼王朝。阿富汗位於許多移民和貿易路線上,因此被稱為「中亚绕道」,那些路線從兩河流域經伊朗高原,從印度河流域通過興都庫什山脈,從遠東到塔里木盆地和從毗鄰的歐亞草原。 中亞人被認為是從公元前20世紀抵達阿富汗,放棄原本的語言並組成新的普什圖語和達利語 。中東地區影響了阿富汗文化,印度教、祆教、馬其頓和佛教都在阿富汗消失了。有為的統治者使中世紀的阿富汗不但是一個軍事強國,還是一個文化強國,產生許多著名學者如伊本·西那和比魯尼等標誌性人物。 在18世紀初,艾哈邁德沙·杜蘭尼效法米尔维斯·霍塔克,統一了阿富汗各部落並建立最後一個杜蘭尼王朝"" Omrani, Bijan, published in Asian Affairs, Volume 38, Issue 2, 2007, pp.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富汗历史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君主列表

18世纪前,现代阿富汗国家所控制的区域是分裂的,多数地区是被的印度的德里苏丹国统治。西部的赫拉特属于波斯的萨非王朝,北部的马扎里沙里夫属于布哈拉汗国。南部的坎大哈是莫卧儿帝国和萨非王朝的争夺区。被压迫的现代阿富汗人(普什图族)多次寻求独立,都没能成功。 1709年,Mirwais Hotak在坎大哈带领阿富汗人脱离了波斯的统治。 Mirwais建立城堡将坎大哈作为国家的首都。一系列战争后,阿富汗在1747年由艾哈迈德沙·杜兰尼建立杜兰尼王朝。 艾哈迈德沙·杜兰尼被视为阿富汗的国父,,穆罕默德·查希尔沙是末代国王。;阿富汗地区自古以来的控制势力.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富汗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宗教

阿富汗是一個伊斯蘭共和國,穆斯林佔阿富汗人口的 99.7%。大約90%的阿富汗穆斯林是遜尼派穆斯林,剩餘的是什葉派穆斯林。除了穆斯林外,阿富汗也有少數錫克教徒和印度教徒。.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富汗宗教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佛教

佛教,是阿富汗在阿拉伯人穆斯林入侵之前的主要宗教之一。在公元前305年塞琉西帝國與印度的孔雀王朝時廣泛流傳的興都庫什山以南。在七世纪後开始衰落,十一世纪古爾王朝時消失。.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富汗佛教 · 查看更多 »

阿尔沙克一世

阿尔沙克一世(波斯语:ارشک;希腊语:Αρσακης,?~前211年)安息(帕提亚)王国的创建者。 阿尔沙克一世是一个被称为“帕尼人”的部落的酋长,该部落是斯基泰(或大益)游牧民族的一支。帕尼部落的语言属于伊朗语支,他们在前3世纪游牧于里海东部一带。古希腊历史学家阿里安记载说,阿尔沙克和他的兄弟梯里达底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国王阿塔薛西斯二世的后代。这种说法没有任何根据,也可能只是阿尔沙克为争取伊朗人的支持而作的宣传。 前250年,塞琉古王朝的巴克特里亞总督狄奧多特一世使自己的辖区独立,不再听从叙利亚方面的号令。狄奧多特的行动很可能对帕尼部落的迁徙起了推动作用。在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独立之后不久,统治帕提亚和希尔卡尼亚地区的总督安德拉戈拉斯也叛离了。于是约在前247年,阿尔沙克带领大批民众侵入帕提亚。他们在前238年打败并杀死了安德拉戈拉斯,建立了帕提亚王国。如果根据阿里安的记载,则阿尔沙克在侵入帕提亚之后不久就战死了,其弟梯里达底一世继承王位,杀死安德拉戈拉斯一事也被归于梯里达底;但现代历史学家根据考古学发现认为阿尔沙克一直统治到了前211年,继承者是他的儿子阿爾沙克二世,或稱阿尔达班一世。 在狄奧多特一世去世不久,阿尔沙克一世与他的继承者狄奧多特二世签署了一份著名的联盟条约,共同反对塞琉古王朝。在此之前,帕提亚与巴克特里亞两国完全是敌对的。古罗马历史学家查士丁记载说: 在阿尔沙克一世死后,所有的帕提亚统治者在公开场合都只使用“阿尔沙克”这个名字;据说这个名字是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阿塔薛西斯二世的本名。在帕提亚诸王发行的钱币上大多也只铸有这个名字的希腊语属格形式ΑΡΣΑΚΟΥ(意为“阿尔沙克发行的钱币”)。 古代中国文献称帕提亚王国为“安息”。现在广泛接受这是对“阿尔沙克”一词的音译,因为在古汉语中“安息”读为Arsǝk或Ansek。在中国,最早报告安息情况的是汉武帝的使节张骞,他大概是在巴克特里亞获知了有关帕提亚王国的信息。.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尔沙克一世 · 查看更多 »

阿帕米亞和約

阿帕米亞和約是公元前188年塞琉古帝國統治者安條克三世(安條克大帝)與羅馬共和國之間的和約。條約是在羅馬贏得溫泉關之役(前191年)及馬格尼西亞之役(前190年)、以及羅馬與羅德島海軍戰勝了塞琉古海軍後簽訂的。 根據阿庇安的記載,在協議中,「安條克三世必須完全放棄歐洲及托羅斯山脈以西的亞洲地方、交出他所有的大象、以及只能擁有12艘戰船作為國民治安之用,然而在受到攻擊時他可以有多一些戰船。他不可以在羅馬的領土上招募僱佣兵或者款待逃犯。安條克要提供20名人質,人選由執政官挑選,除了安條克的兒子之外,人質每三年更換一次。以後他不能擁有大象,並且要為這次戰爭先支付500優卑亞塔蘭同,當元老院確認條約時再支付2,500塔蘭同,並在之後十二年分期支付12,000塔蘭同,每年一期送交到羅馬。他亦需要將所有戰俘及逃犯交回給我們,及將所有與歐邁尼斯的父親阿塔羅斯的協議中所得到而剩下的一切交回給歐邁尼斯。假如安條克如實地接受條款,我們將在元老院確認下給予他和平及友誼。」 羅馬將安那托利亞大部地區的控制權交給帕加馬──羅馬在戰役中的戰友及由羅馬指派的國王統治的國家,安條克則保留安那托利亞的龐非利亞及奇里乞亞地區。為了名聲,希臘化的國王一般都終其一生信守自己所簽過的條約。但在另一方面,他們的承繼人却不認為被先人所簽下的條約所束縛是一種光榮。雖然其他條款得到遵守,但海事條款似乎是中止了。 阿帕米亞條款在弗里吉亞的阿帕米亞正式簽訂,條約使羅馬的政治霸權得以擴張到地中海東部,但這時候羅馬的勢力仍然是簡接的,是倚賴本身的地位與二線勢力結盟。.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帕米亞和約 · 查看更多 »

阿帕瑪

阿帕瑪 (Ἀπάμα),為巴克特利亞人斯皮塔米尼斯的女兒,塞琉古帝國建立者塞琉古一世的王后,他們在前324年的蘇薩集體婚禮中奉亞歷山大大帝之命結婚。 阿帕瑪和塞琉古一世有兩個兒子,長子安條克一世和阿凱夫斯。以及兩個女兒,分別為阿帕瑪和勞迪絲。塞琉古相當深愛他的妻子,在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後,當初大部分在蘇薩婚禮中迎娶東方妻子的馬其頓顯貴紛紛拋棄她們,但塞琉古依舊與阿帕瑪在一起,並且建立許多城市以阿帕瑪為名,命名為阿帕米亞。 古羅馬普魯塔克記載,兩人關係一直到阿帕瑪逝世後才結束,之後塞琉古一世迎娶德米特里一世的女兒斯特拉托妮可。.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帕瑪 · 查看更多 »

阿利烏河戰役

阿利烏河戰役(Battle of the Arius River),發生在前209年,是塞琉古帝國與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在阿利烏河河岸的一場戰役Jeffrey D. Lerner,p.48,最後以塞琉古安條克三世獲勝。這場戰役後,塞琉古軍毫無阻礙下前進至巴克特里亞王國首都薄知(Bactria)城下。.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利烏河戰役 · 查看更多 »

阿凱夫斯

阿凱夫斯(;),為塞琉古帝國的一位將軍,後來自立為國王,企圖從塞琉古帝國獨立。勞迪絲二世的兄弟安德羅馬庫斯是他的父親,阿凱夫斯娶了本都王國米特里達梯二世的女兒勞迪絲。 阿凱夫斯曾跟隨塞琉古三世越過托魯斯山脈遠征帕加馬王國阿塔羅斯一世,並為塞琉古三世遭到暗殺這事報仇。雖然阿凱夫斯的身份可以輕易獲得王位,但他依舊效忠皇家。塞琉古三世的繼任者安條克三世於前223年任命阿凱夫斯總管托魯斯山脈以西的小亞細亞地區,隨後阿凱夫斯奪回被阿塔羅斯一世占領小亞細亞的失土,迫使帕加馬王國領土僅剩帕加馬周圍的地區。然而,安條克三世的大臣赫米亞斯誣陷阿凱夫斯謀反,為了自保阿凱夫斯占據托魯斯山脈以西的小亞細亞地區並自立為國王。由於安條克三世此刻正與埃及托勒密四世交戰,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沒討伐阿凱夫斯,直到安條克三世與托勒密王國締結和約後才越過托魯斯山脈,聯合帕加馬阿塔羅斯一世進攻阿凱夫斯的領地,並圍攻阿凱夫斯的根據地薩第斯。 在經過長達兩年的圍攻,薩第斯於前213年陷落,托勒密大臣索西比烏斯的屬下玻利斯(Bolis)向阿凱夫斯保證人身安全,但玻利斯卻把阿凱夫斯交給安條克三世,而安條克三世立即處死阿凱夫斯。.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凱夫斯 · 查看更多 »

阿凱夫斯 (塞琉古一世之子)

阿凱夫斯(古希臘語:Ἀχαιός;前三世紀人物),是塞琉古帝國王族,還是帝國建立者塞琉古一世和王后阿帕瑪的次子,因此他具有東方血統。阿凱夫斯有三個兄弟姊妹,哥哥是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一世,兩個姊妹是阿帕瑪和勞迪絲。 阿凱夫斯因為他的王族身份使他很有錢且在安那托利亞擁有大筆地產。而在安條克一世統治期間凱爾特人大舉來襲,阿凱夫斯資助人們抵抗蠻族,而當人們因為幫助安條克一世和阿凱夫斯抵抗而被蠻族俘虜時,阿凱夫斯為他們付出贖金。最終安條克一世在大象戰役(elephant battle)擊敗凱爾特人,獲得勝利。 那些受到阿凱夫斯幫助的人們為他的善行立了石碑,並把它立在巴巴科墨(Babakome)的宙斯神殿和奇狄俄科墨(Kiddioukome)的阿波羅神殿中,而那些被阿凱夫斯解救的後代將在以後的公開節日為他獻上榮譽之位,並每年為阿凱夫斯在宙斯神殿上獻祭一隻公牛。 阿凱夫斯娶了一位不知其名的希臘婦女,他們生下四個孩子,分別為兒子亞歷山大、安德羅馬庫斯。女兒勞迪絲一世和安條尼絲。.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凱夫斯 (塞琉古一世之子) · 查看更多 »

阿克拉堡壘

阿克拉堡壘(ACRA,希伯來語:חקרא或חקרה,希臘文:Aκρα),興建於西元前168年,地點位於耶路撒冷,興建者是塞琉古帝國的統治者安提阿哥伊.皮法尼斯。在歷次與哈斯蒙尼王國爭戰與瑪卡比起義爭戰中,該堡壘發揮了防衛的確切功能,惟後來仍毀於戰火中。 1968年-1978年,考古學家挖掘了堡壘的部分遺跡。但是因為時代久遠,堡壘的中心位置及規模大小,均仍無法確定。 Category:耶路撒冷旧城.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克拉堡壘 · 查看更多 »

阿勒颇

--颇(حلب;阿拉米语:ܚܠܒ )又譯作阿勒--,是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省的首府。 叙利亚内战前,阿勒颇拥有逾200万人口,是叙利亚的第一大城市。从历史上看,阿勒颇是人类最古老的定居点之一,考古学发现在公元前5000年时这里就有人居住。古希腊人称这座城市为“贝罗埃亚”。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这里称为哈勒普。阿勒颇的名字在法国托管时期才开始官方使用。 阿勒颇占据了幼发拉底河和地中海之间的关键位置,是古代商路上的一个重要地点。开始时它只是建在一些小山丘上的小城,后来发展成大型城市。以阿勒颇为中心形成的阿勒颇省占据了1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拥有约370万人口。 敘利亞內戰在2011年爆發後,2012年開始的阿勒颇之战在市內造成嚴重破壞。.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勒颇 · 查看更多 »

阿爾西諾伊三世

阿爾西諾伊三世(篤愛父親者)(希腊语:Αρσινόη ,前246年或245年–前204年),是托勒密三世及其第四任妻子貝勒尼基二世的女儿。她成为埃及国王托勒密四世(同父同母弟)的妻子。 西元前217年,阿爾西諾伊三世伴隨托勒密四世到巴勒斯坦的拉菲亞戰役,在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帝國交戰時,她鼓勵埃及軍隊的士氣。戰後不久,與托勒密四世結婚。約西元前210年托勒密五世誕生,此後她被打入冷宮。西元前205年,托勒密四世逝世後,兩名大臣謀殺了阿爾西諾伊三世,但因為阿爾西諾伊深受埃及民眾愛戴,當消息傳開後,暴動發生不斷,亞歷山卓的市民驅逐了這兩個陰謀者。然而另一群有野心的大臣成為托勒密五世的攝政,這幾乎使上埃及陷入無政府狀態。.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爾西諾伊三世 · 查看更多 »

阿爾西諾伊二世

阿爾西諾伊二世(與弟弟戀愛者)(希腊语:Αρσινόη B,),是托勒密一世及其第四任妻子贝勒尼基一世的女儿。她先后成为色雷斯国王利西馬科斯,托勒密·克勞諾斯(同父异母兄弟)及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同父同母弟)的妻子。.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爾西諾伊二世 · 查看更多 »

阿爾沙克二世

阿爾沙克二世(?-前185年)是帕提亚(安息)国王(前211年-前185年在位)。本名阿爾達班,他是帕提亚的第二或第三位國王(这取决于是否承认梯里达底一世的存在)。按照王朝的传统,他的另一个名字是阿爾沙克(与王朝创立者阿尔沙克一世同名),今天这个名字在西方历史学界中比其本名“阿爾達班”还常见。 一般认为,阿爾沙克二世是阿尔沙克一世之子,在前211年继承王位。他统治时期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塞琉古帝国国王安条克三世的大举东侵。这次冲突似乎是阿爾沙克二世引起的,他利用塞琉古王朝的米底总督亚该乌斯于前213年叛变,导致米底地区形势混乱的机会,企图趁火打劫。但安条克三世很快作出反应,并亲率大军前来讨伐,于前209年攻入帕提亚。战斗结果表明阿爾沙克二世完全不是安条克的对手。塞琉古军队攻占了当时帕提亚王国的首都赫卡托姆皮洛斯,接着迅速推进到今达姆甘地区;阿爾沙克二世被迫退入山区,但又在山中被安条克三世打败。不久安条克三世进入了希尔卡尼亚。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阿爾沙克二世被迫向安条克三世求和。结果他成功地说服了安条克承认帕提亚的独立,并与之结成同盟。阿爾沙克二世并且诱使安条克三世掉转矛头去进攻大夏的统治者歐西德莫斯一世,因为从塞琉古王朝的角度看,歐西德莫斯无异于叛匪。 前185年阿爾沙克二世去世,其堂兄弟弗里亚帕蒂乌斯继承了王位。.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爾沙克二世 · 查看更多 »

阿特羅帕特尼王國

阿特羅帕特尼或米底·阿特羅帕特尼(Ατροπατήνη),為建立於前四世紀的古王國,約在今日的伊朗庫德斯坦和伊朗亞塞拜然間,王國首都在甘扎克。亞塞拜然被認為是根據阿特羅帕特尼所命名的。.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特羅帕特尼王國 · 查看更多 »

阿育王

阿輸柯·孔雀(,IAST:,约),常被簡稱為阿育王(अशोक,,音译阿输迦,意译无忧,故又称无忧王)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是频头娑罗王之子。他是一位佛教徒,也帶來佛教的繁榮,后世稱为佛教护法。 阿育王是印度偉大的國王之一。在100次的戰爭之後,阿育王在西元前269年至232年的期間統治了印度次大陸大部份的土地。王朝的版图擴張到現在的阿富汗及今天的孟加拉,也可能達到伊朗的東部,東邊則到印度的阿萨姆邦,南方則到喀拉拉邦及安得拉邦的北部。王國的首都是塔克西拉、鄔闍衍那及巴連弗邑。.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育王 · 查看更多 »

阿里阿拉特三世

阿里阿拉特三世 Ariarathes III (Ariaráthēs) ()独立的卡帕多细亚的第一个国王(前255年~前220年在位)。 阿里阿拉特三世为卡帕多细亚总督阿里阿拉內斯二世之子。他的父亲在波斯帝国灭亡后,实际上是当地独立的王公。 阿里阿拉特与塞琉西帝国国王安条克二世(“神”)的女儿斯特拉托妮可结婚,以争取亚洲大国的支持。前250年,阿里阿拉特三世开始使用国王的称号。 阿里阿拉特三世在塞琉西帝国内战中支持安條克·伊厄拉斯与塞琉古二世争夺王位。.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里阿拉特三世 · 查看更多 »

阿里阿拉特二世

阿里亚拉塞斯二世(公元前301年—公元前280年在位)卡帕多西亚君主。公元前322年,他逃到亞美尼亞,但在公元前301年后收复卡帕多西亚(尽管本都除外),但仍为塞琉古王朝的附庸。.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里阿拉特二世 · 查看更多 »

阿波羅多特斯一世

阿波羅多特斯一世(救主)(希臘語: Απολλόδοτος ο Σωτήρ),印度-希臘王國國王。統治印度-希臘王國西部和南部,範圍從旁遮普的塔克西拉到信德,甚至可能到巴利加薩。.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波羅多特斯一世 · 查看更多 »

阿波羅尼亞戰役

阿波羅尼亞戰役(Battle of Apollonia),是前220年塞琉古帝國安條克三世平定東方叛亂省份中一場決定性的戰役,戰場在米底西部的阿波羅尼亞附近。.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波羅尼亞戰役 · 查看更多 »

阿拉尼亚

阿拉尼亚(土耳其语:Alanya)是土耳其安塔利亚省的一座旅游城市,位于地中海沿岸,距离省府安塔利亚约166公里。城市人口近25万,几乎全部是安纳托利亚血统,此外还有约1万左右的欧洲人居住在此。 阿拉尼亚位于托罗斯山脉下面的一个小半岛,延伸到地中海,天然的战略地位重要,因此一直是许多地中海帝国的据点,包括托勒密,塞琉古,罗马、拜占庭和奥斯曼帝国。阿拉尼亚最重要的政治地位体现在中世纪,凯库巴德一世统治鲁姆苏丹国时期,很多该时期建造的建筑成为城市地标,包括克孜尔库勒(红楼)、造船厂和阿兰亚城堡。 地中海气候、自然景观和历史遗产,使阿拉尼亚成为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旅游业自1958年以来已上升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导致城市人口相应增加。.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拉尼亚 · 查看更多 »

阿拉霍西亞

阿拉霍西亞(Arachosia)是古代阿契美尼德帝國、塞琉西帝國、孔雀王朝及帕提亞帝國的一個行省的希臘名稱,它包括現今阿富汗東南部及巴基斯坦和印度的部份地區。赫爾曼德河(Helmand River)流經阿拉霍西亞並提供南阿富汗最肥沃的土地。當中最大的城市坎大哈,據說是由亞歷山大大帝建立及命名。 阿拉霍西亞在巴克特里亞正南方,以興都庫什山脈為界。南面是格德羅西亞(即現今俾路支省)、西面是德蘭吉安納(現今錫斯坦),而東面則是印度河。西北地區有Pactyans,一個古印度–依朗部族(梨俱吠陀的Pakthas),他們可能是現今普什圖族的祖先。南及東南區有Rhoplutae人(據信是印度的羅布拉人Rohilla、拉傑普特人Rajputs及阿富汗人Afghans的祖先)和Eoritae(阿臘塔人Arattas或Aroras)。 阿拉霍西亞的北面及西北面部份屬於米底王國的領土。公元前六世紀,居魯士二世征服阿拉霍西亞其餘地區,將阿契美尼德帝國的疆界推进至印度河。公元前325年,马其顿帝国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整个波斯帝国,直至印度河。其後,先後成為塞琉西帝國及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Greco-Bactrian Kingdom)的辖区。南及東南地區保留着佛教及印度教文化,直至公元7世紀中后期阿拉伯帝国的入侵。 Category:印度歷史 Category:伊朗歷史 Category:敘利亞歷史.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拉霍西亞 · 查看更多 »

阿拉霍西亞的亞歷山卓

阿拉霍西亞的亞歷山卓為亞歷山大大帝在今日阿富汗東南部及部分巴基斯坦,古時希臘人稱作阿拉霍西亞的地區所建立的城市,阿拉霍西亞是古代阿契美尼德帝國、塞琉西帝國、孔雀王朝及安息的一個行省的希臘名稱。阿拉霍西亞的亞歷山卓為當時阿拉霍西亞首府,位置在今日阿富汗的坎大哈,坎大哈的名字就來自亞歷山卓演變過來。 根據一世紀卡拉克斯的伊西多爾的《帕提亞驛程志》中描述,亞歷山卓是阿拉霍西亞最大的城市,並且在當時還有一些希臘人居住在那裏,接受安息的統治。 Category:希腊化殖民地 Category:古代希腊城市 Category:亞歷山大大帝所建立的城市 es: Alejandría de Aracosia.

新!!: 塞琉古帝国和阿拉霍西亞的亞歷山卓 · 查看更多 »

蘇薩

蘇薩(英語作 Susa,波斯語作:شوش、Shush,中国大陆译作苏撒,天主教思高聖經譯作穌撒)是位於伊朗的胡齊斯坦省的城市。2005年的人口數約為64960人。公元1901年,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現存於法國羅浮宮)在此出土。.

新!!: 塞琉古帝国和蘇薩 · 查看更多 »

赫卡通皮洛斯

赫卡通皮洛斯,或譯赫卡托姆皮洛斯,(波斯語:‏شهرقومس),於伊朗大呼羅珊的古代城市,在前238年左右成為安息的首都。今日古城稱為“Šahr-e Qumis”,坐落在塞姆南省達姆甘和塞姆南市的中間。可能是中國史書中的《漢書》的番兜城和《後漢書》的和櫝城。古希臘語轉譯為Hecatompylos,雖然字義為“百門之城”,但僅僅表示此城的城門數超過傳統上的四個城門,代表“很多城門”的意思。 亞歷山大大帝在前330年把赫卡通皮洛斯納入疆域,在繼業者戰爭後,歸為塞琉古帝國的領土。前238年左右,中亚的帕尼人的游牧部落入侵帕提亞建立安息,並以赫卡通皮洛斯為王國前期首都,雖然安息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首都,但許多古代作家包括斯特拉波、老普林尼、托勒密等等,記載赫卡通皮洛斯為安息的皇家城市。估計赫卡托姆皮洛斯极盛時人口達几萬人,占地28平方公里。.

新!!: 塞琉古帝国和赫卡通皮洛斯 · 查看更多 »

赫米亞斯

赫米亞斯 -Hermeias (希臘語: Eρμειας或Eρμιας; ),出身於卡里亞,為塞琉古帝國塞琉古三世和安條克三世時期的首相,因陰謀對安條克三世不利而遭到暗殺。 赫米亞斯是塞琉古三世的寵臣並作到首相,當塞琉古三世率軍越過托魯斯山脈與帕加馬王國作戰時,赫米亞斯留在敘利亞處理國事。當塞琉古三世於前223年於征途中喪生,赫米亞斯因輔佐年僅15歲的年輕新任國王安條克三世而權傾一時。赫米亞斯對權力相當貪婪,只要有可能威脅到他的權位的競爭者存在,他都會想盡辦法來排除。當帝國東部的米底總督莫倫和波西斯總督亞歷山大兩兄弟發動叛亂,安條克三世對此相當在意,但赫米亞斯勸說安條克三世委任將軍塞諾恩和狄奧多圖斯·厄彌歐利俄斯去征討即可,並且慫恿國王親自入侵托勒密王國的猶太。結果安條克三世遭受到托勒密軍隊擊退,而派遣去對付莫倫兄弟的將軍們也受到慘重損失,使叛軍進一步控制底格里斯河數個省份。 赫米亞斯此時仍反對安條克三世親自東征,但遭到國王駁回,前220年春天,安條克三世親自上陣討伐叛軍。赫米亞斯利用安條克三世身旁的寵臣,誣陷赫米亞斯的反對派主要人物伊壁琴尼(Epigenes)有陰謀,藉此除掉他。赫米亞斯跟隨安條克三世親自討伐叛軍,並在軍事事務上無所積極作為。然而,安條克三世採納另一個赫米亞斯反對派將軍宙克西斯的意見,在阿波羅尼亞戰役擊敗莫倫並收復許多失土。當大軍在圍攻塞琉西亞後,赫米亞斯不顧安條克三世的反對意見而殘殺城中敵人,讓安條克三世的名聲留下汙點。 遠征期間,傳來安條克三世的王后勞迪絲三世生下一個兒子安條克,這使得野心勃勃的赫米亞斯認為這是除去國王安條克三世的時機,因為若國王逝世,這個小嬰兒將會繼位,而自己就可以成為攝政,攬上更多權力。但安條克三世因為相當厭惡赫米亞斯,所以早就注意他的舉動,因此這邪惡的企圖及時被安條克所知。安條克很樂意除去赫米亞斯,於是在一些朋友和醫生阿波羅法奈斯(Apollophanes)的幫助下刺殺了赫米亞斯。 波利比烏斯是唯一記錄這些事的史家,在他的描述下赫米亞斯是個相當邪惡的角色,並使人認為赫米亞斯的死是罪有因得,但他還認為比起赫米亞斯的罪行,這還太便宜他。.

新!!: 塞琉古帝国和赫米亞斯 · 查看更多 »

赫拉克利亞戰役

赫拉克利亞戰役(Battle of Heraclea)發生在前280年7月,是皮洛士戰爭的第一場戰役,伊庇魯斯統帥皮洛士所率領的大希臘城邦和當地部族共有塔蘭托、梅塔蓬圖姆、圖利和赫拉克利亞的聯軍,並在赫拉克利亞附近擊敗羅馬執政官布利烏斯·瓦萊里烏斯·拉埃維努斯所帶領的羅馬軍團。.

新!!: 塞琉古帝国和赫拉克利亞戰役 · 查看更多 »

赫拉特

赫拉特(هرات),中亚古城,又称哈烈、黑鲁、海里、哈利,是阿富汗西部哈里河流域赫拉特省的一个城市。位于赫里河中游右岸。人口约35万,居民以波斯人、塔吉克人为主。在11世纪—1220年之间,赫拉特发展成为中西亚的金属品制造业的中心,尤以镶金银的铜器闻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现为赫拉特省首府。是中亚与西南亚、南亚交流的重要枢纽。.

新!!: 塞琉古帝国和赫拉特 · 查看更多 »

薩里沙長矛

薩里沙(希臘語:σάρισα)長約3.6到6.4米(12-21英尺)。其經由腓力二世引入馬其頓方陣,來取代先前的希臘長槍(Dory)。薩里沙長矛光是槍尖的部份即約有50公分,其尾部裝有銅釘使重心後移保持平衡,當槍尖折斷時,可迅速用槍尾繼續作戰。又因薩里沙長矛相當長,需要一個金屬環把兩根普通長槍相接而成。薩里沙這個名詞到了拜占庭時期也被使用,指步兵所持的長矛。 在馬其頓騎兵中也配屬類似薩里沙長矛的騎槍,稱之為緒斯同(Xyston)。.

新!!: 塞琉古帝国和薩里沙長矛 · 查看更多 »

薛西斯

薛西斯(希腊文:Ξέρξης、拉丁文:Xerxes、现代波斯语:خشایارشا,均来源于古波斯语)或译泽尔士、泽克西斯等,一般指的是两位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皇帝或国王(沙赫)兼埃及法老,他们是:.

新!!: 塞琉古帝国和薛西斯 · 查看更多 »

薛西斯 (亞美尼亞)

薛西斯(公元前228年-前212年在任),是亞美尼亞王國國王阿薩姆斯一世之子,他統治索菲尼、科馬基尼一帶。塞琉古帝國安條克三世在前212年進攻南亞美尼亞,薛西斯被迫臣服,成為屬國。安條克三世把自己姐姐安條基絲嫁給薛西斯,之後薛西斯被王后安條尼絲謀殺。可能由其子阿拜迪薩勒斯(Abdissares)繼承王位。.

新!!: 塞琉古帝国和薛西斯 (亞美尼亞) · 查看更多 »

邁加洛波利斯的腓力

腓力,前三世紀人物,是邁加洛波利斯的亞歷山大之子 他的父親亞歷山大謊稱是亞歷山大大帝的子孫,使得腓力利用這個藉口來開拓自己的野心。當他的妹妹阿帕瑪嫁給阿塔馬尼亞國王阿密南德之時,腓力進入阿密南德宮廷並獲得了阿密南德的信任,還對國王有很大的影響力。阿密南德派他為扎金索斯的督撫,在管理事務上給他很大的決斷空間。 前192年,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三世進軍希臘,安條克三世意圖扶持腓力登上馬其頓王位,藉此讓自己掌控整個馬其頓,加上與腓力親善也可以緊密阿密南德的關係。當安條克三世來到庫諾斯克法萊戰役後的戰場,看到許多希臘和馬其頓士兵遺體尚未埋葬,他選擇腓力來主持這場戰葬禮,藉此獲得馬其頓人的人心。之後,安條克三世派腓力駐軍Pellinaeum,但腓力很快的在羅馬軍攻擊下投降,當他被俘虜時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偶然情況下看到腓力,腓力五世以戲謔的口氣並以皇室的稱號稱呼腓力。最後腓力以俘擄身分押到羅馬。.

新!!: 塞琉古帝国和邁加洛波利斯的腓力 · 查看更多 »

邁昂尼蘇斯戰役

邁昂尼蘇斯戰役(Battle of Myonessus),是羅馬-敘利亞戰爭中決定性的海戰,羅馬和羅德島的聯合艦隊在這場戰役摧毀殘餘的塞琉古海軍主力。.

新!!: 塞琉古帝国和邁昂尼蘇斯戰役 · 查看更多 »

腓力一世 (塞琉古王國)

腓力一世(篤愛兄弟者)(Φίλιππος Α' ὁ Φιλάδελφος, ),希臘化時代塞琉古王國後期陷入王室內戰的其中一位國王,是安條克八世的三子,也是塞琉古六世的弟弟。 前95年,他的大哥塞琉古六世被安條克十世擊敗後,腓力一世與他另一位弟弟德米特里三世後來在敘利亞南部建立勢力,一同成為國王。後來安條克十世被安息人所殺之後,他與德米特里三世瓜分了安條克十世的領地,腓力一世勢力在於敘利亞西南部。然而占據王都安條克的德米特里三世企圖單獨統治這個王國,與腓力一世爆發內戰,並把腓力包圍於貝羅伊(Beroea)。在危急中腓力請求安息介入這場內戰,於是前87年安息派軍隊前來對付德米特里三世,並在戰場上俘虜他,最後德米特里以戰俘的身份過世,腓力進軍安條克。 腓力尚未穩固他的王權之時,他又面臨新的對手,他的兄弟安條克十二世趁著德米特里失去權位之後,於大馬士革自立為王,內戰再度爆發。儘管腓力短暫占領大馬士革,但又被奪走。前83年,納巴泰人入侵大馬士革,殺了安條克十二世。差不多同時,安條克的市民引進亞美尼亞國王提格蘭二世的軍隊,可能是市民不滿腓力的統治,或是腓力的統治早些時日就已結束,總之他大約在那個時間點消失在歷史舞台上。然而,他的錢幣在後來羅馬人時還在發行。.

新!!: 塞琉古帝国和腓力一世 (塞琉古王國) · 查看更多 »

老加图

尔库斯·波尔基乌斯·加图(Marcus Porcius Cato,)通称为老加图(Cato Maior)或监察官加图(Cato Censorius)以与其曾孙小加图区别,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家、国务活动家、演说家,前195年的执政官。他也是罗马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拉丁语散文作家。.

新!!: 塞琉古帝国和老加图 · 查看更多 »

耶路撒冷历史大事年表

以下为耶路撒冷历史大事年表。在这座城市漫长的历史中,耶路撒冷两次被摧毁,23次被围攻,52次受攻击,44次被占领或重新夺回。 .

新!!: 塞琉古帝国和耶路撒冷历史大事年表 · 查看更多 »

Ϸ

Sho(大写、小写)是一個用來記錄巴克特里亞語的特殊希腊字母,用來表示 這個音。它的外型與古英语拉丁字母和冰岛语字母的Þ很相像,但二者并无同源关系。 當時巴克特里亞君主迦膩色伽一世()的名字用到了這個字母。曾有学者认为ϸ源自ρ,但證據不足。 巴克特里亞人即中國所稱的大夏國人,他們主要在阿姆河以南、興都庫什山以北地區生活。在古波斯帝國、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的帝國及塞琉古帝國時代,大夏都是其所屬行省。(公元前255年-前130年)亡於大月氏之手。.

新!!: 塞琉古帝国和Ϸ · 查看更多 »

押沙龙墓

押沙龙墓(, Yad Avshalom)是一座以色列古代墓葬,位于耶路撒冷的汲沦谷,拥有圆锥形的屋顶,高约20米。传统认为该墓的主人是大卫王的反叛儿子押沙龙(约公元前1000年),但最近的学术研究将其年代确定为公元前1世纪。 该墓的外观设计采用了古希腊的多立克柱式和爱奥尼柱式。这些建筑风格在塞琉古帝国时期传入犹大,是在押沙龙死后几百年。通过建筑风格的分析表明该墓建于公元1世纪。2013年,Gabriel Barkay教授认为它可能是大希律王的孙子希律阿格里帕墓。 许多世纪以来有一个风俗,经过的路人会在此投掷石块。耶路撒冷的居民会带他们的顽劣孩子来到这里。.

新!!: 塞琉古帝国和押沙龙墓 · 查看更多 »

柯里敘利亞

柯里敘利亞(Coele-Syria, Coele Syria, Coelesyria),字面的意思是敘利亞山谷,是塞琉古王朝與托勒密王朝爭奪的南敍利亞地區。嚴格來說,即是黎巴嫩的貝卡谷地,但亦經常用作代表包括猶太的整個南Nahr al-Kabir河地區。 亞歷山大大帝的將領托勒密首先在前318年佔領柯里敘利亞。當托勒密在前313年加入對抗安提柯的陣營時,他因歐邁尼斯來襲迅速撤出柯里敘利亞。托勒密於前312年在加薩戰役擊敗安提柯的兒子德米特-里-後,托勒密再次佔據柯里敘利亞。雖然數月後他因旗下將領被德米特里打敗,托勒密再次撤出柯里敍利亞,安提柯武力進入並全面佔據敘利亞,但卻讓塞琉古得以粉碎巴比倫尼亞並對之穩固地控制著。前302年,托勒密加入新聯盟對抗安提柯及再次佔據柯里敘利亞,但在收到一個安提柯戰勝的假消息後,他馬上又撤退了,直至安提柯在前301年伊普蘇斯戰役被殺後才返回柯里敘利亞。雖然從以往戰績來說,托勒密似乎不大願意為保衛柯里敘利亞而戰,但塞琉古仍默許讓他佔領,也許因為塞琉古記得托密勒是如何幫助他取回巴比倫尼亞,或因為準備還未充裕。後來的塞琉古國王對此卻不太明白,導致托勒密王國與塞琉古帝國之間一世紀之久的敘利亞戰爭。 Category:敘利亞歷史 Category:馬其頓歷史 Category:托勒密王朝 分類:塞琉古帝國.

新!!: 塞琉古帝国和柯里敘利亞 · 查看更多 »

提馬克斯

提馬克斯 ( ),可能出身小亞細亞米利都的貴族,擔任塞琉古帝國米底亞的總督,後來發動叛亂並自立為國王,最後兵敗被殺。稱王時間前162年—前160年。 提馬克斯貴族出身,是塞琉古王子安條克四世在羅馬作人質時的好友。在前175年安條克四世即位後,命他為帝國西部重要行省米底亞的總督,他的兄弟赫拉克利德斯則成為皇室的財政部長。當時米底亞受到安息王國的侵擾,提馬克斯可能花了許多時間增強當地的防禦,當時帝國的邊界可能遠至今日德黑蘭一帶。.

新!!: 塞琉古帝国和提馬克斯 · 查看更多 »

提格兰二世

提格兰二世(大帝)(亚美尼亚语:;希腊语:Τιγράνης ο Μέγας;拉丁语:Tigranes Magnus,?-前56年)(约前95年-前56年在位)。在他执政时期,古代亚美尼亚王国达到极盛,一度成为实力足以与罗马相抗衡的国家。.

新!!: 塞琉古帝国和提格兰二世 · 查看更多 »

条枝

#重定向 塞琉古帝国.

新!!: 塞琉古帝国和条枝 · 查看更多 »

歐利米登戰役 (前190年)

歐利米登戰役(Battle of Eurymedon),也被稱為錫德戰役,是羅德島和塞琉古海軍在小亞細亞海域,臨近歐里梅敦河出海口,的一場海戰,塞琉古艦隊指揮官是鼎鼎大名的迦太基名將漢尼拔,這場海戰羅德島的勝利是雙方海軍勢力的重要轉折。.

新!!: 塞琉古帝国和歐利米登戰役 (前190年) · 查看更多 »

歐克拉提德一世

歐克拉提德一世(大帝), (希臘語:Ευκρατιδου ο Μέγας),是最為重要的巴克特里亞國王之一。統治期間約為約前170年 - 約前145年間,歐克拉提德篡奪歐西德莫斯王朝成為巴克特里亞國王,開創歐克拉提德王朝。他曾經與希臘化世界中最遙遠的印度-希臘王國國王們作戰,並把勢力短暫伸入北印度,直到他最後被擊敗並撤回巴克特里亞。歐克拉提德曾發行一枚名聲遠播的大金幣,它是古典時代中所發現最大的金幣,因此被認為相當有地位的君主。.

新!!: 塞琉古帝国和歐克拉提德一世 · 查看更多 »

歐西德莫斯一世

歐西德莫斯一世(神)(古希臘語:Ευθύδημος Θεος;約前260年-前200年或前195年間),可能是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總督,後來推翻狄奧多特王朝,自立為國王,建立歐西德莫斯王朝。.

新!!: 塞琉古帝国和歐西德莫斯一世 · 查看更多 »

歐邁尼斯一世

歐邁尼斯一世,(约)是小亞細亞的帕加馬統治者(前263年—前241年在位)。父親是歐邁尼斯,而奠定帕加馬阿塔羅斯王朝的菲萊泰羅斯是他父親的兄弟,無子的菲萊泰羅斯把歐邁尼斯一世過繼在自己名下,並認定他為繼承者。 儘管帕加馬在菲萊泰羅斯時名義上屬於塞琉古帝國統治,卻享有高度自治。在歐邁尼斯一世統治時,可能受到托勒密王朝托勒密二世的搧動,當時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帝國發生敘利亞戰爭,帕加馬趁機對塞琉古的反叛。前261年,歐邁尼斯一世更在呂底亞的首府薩第斯附近擊敗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一世,使帕加馬從帝國獨立出來,更擴大不少領地。歐邁尼斯一世在伊達山北方的山腳下建造一個要塞,命名為菲萊泰羅利亞來紀念他的養父,在推雅推喇西北方萊克斯河源頭附近建造另一個要塞,命名為安塔利亞來紀念他的祖父,往南擴展到卡伊科斯河Cyme那。歐邁尼斯還自行發行錢幣,上有菲萊泰羅斯的肖像,這成為帕加馬獨立的證據之一。 在帕加馬發生對塞琉西的反叛之後,並沒有歷史記載帕加馬之後在歐邁尼斯的統治期有無戰爭發生,儘管托勒密王朝和塞琉西帝國持續在戰爭,而加拉太塞爾特人在小亞細亞四處劫掠,如果帕加馬沒有受到塞爾特人侵擾,那歐邁尼斯可能付出不少貢品。雖然歐邁尼斯從未自立為國王,但他許多行為仿效其他希臘化國王的作為。 不確定歐邁尼斯是否有兒子,一些資訊透露他可能有一個兒子菲萊泰羅斯,但死於歐邁尼斯一世逝世前。最後歐邁尼斯收養了年輕的堂姪阿塔羅斯一世,認定他為繼承者。 category:帕加馬君主.

新!!: 塞琉古帝国和歐邁尼斯一世 · 查看更多 »

歐邁尼斯二世

歐邁尼斯二世(Εὐμένης Β' τῆς Περγάμου),(约)是小亞細亞的帕加馬王國阿塔羅斯王朝統治者(前197年—前159年在位)。阿塔羅斯一世和王后阿波羅妮亞之子。.

新!!: 塞琉古帝国和歐邁尼斯二世 · 查看更多 »

汉尼拔

漢尼拔·巴卡(Hannibal Barca;布匿語: ;Ἁννίβας;),北非古国迦太基著名军事家,出生在巴卡家族。其生長的時代正逢羅馬共和國勢力的崛起。少時隨父哈米爾卡進軍西班牙,並向父親立下要終身與羅馬為敵的誓言。阿庇安 《罗马史》第七卷第一节他自小接受嚴格和艱苦的軍事锻炼,在軍事及外交活動上有卓越表現,現今仍為許多軍事學家所研究之重要軍事戰略家之一。 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率領軍隊從西班牙翻越庇里牛斯山和阿爾卑斯山,损失了大量傭兵,進入義大利北部,在特雷比亚河战役(前218年)、特拉西美諾湖戰役(前217年)和坎尼戰役(又稱康奈大戰,前216年)中巧妙運用計策(地形、兵種及天氣變化)引誘並擊潰羅馬人,進入羅馬國境的途中因眼疾而有一眼失明。坎尼戰役之後,羅馬人深感此人之軍事威脅,特別是情報搜集、行軍佈陣及外交分化羅馬聯盟上,於是減少與漢尼拔的軍團發生正面衝突,加強同羅馬聯盟之間的關係,施行焦土戰略,阻斷其軍需物資的補給,發行國債,增加軍團,從漢尼拔身上學會及改用游擊戰略,才逐漸奪回義大利南部的要塞。前204年,羅馬人在大西庇阿的率領下入侵迦太基本土,迫使漢尼拔回到非洲。前202年,大西庇阿於扎馬戰役擊敗漢尼拔。 戰後漢尼拔成為迦太基的行政官,以幫助迦太基從戰爭的瘡痍中恢復。前195年,在羅馬人的施壓下,漢尼拔出走東方,流亡到塞琉西王國,直到公元前189年,羅馬打敗安条克三世,並要求引渡漢尼拔,漢尼拔逃到小亞細亞北部的比提尼亞王國。即使如此,羅馬人仍然不放心漢尼拔,一直爭取把他引渡到羅馬受審,終於逼迫漢尼拔在前183年服毒自盡。.

新!!: 塞琉古帝国和汉尼拔 · 查看更多 »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新!!: 塞琉古帝国和汉朝 · 查看更多 »

汉朝地方政权君主列表

Category:中国君主列表.

新!!: 塞琉古帝国和汉朝地方政权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波呂克塞尼達斯

波呂克塞尼達斯 (生存於前四世紀),是塞琉古帝國安條克三世時的將領,他出身於羅德島,但後來被家鄉放逐,而服役於塞琉古帝國。 波呂克塞尼達斯於前209年首度站上歷史舞台,當時他率領一部分克里特傭兵跟隨安條克三世遠征希爾卡尼亞(Hyrcania)。前192年,當塞琉古國王決定要與羅馬共和國開戰,並著手橫渡愛琴海,安條克三世便命他為艦隊司令。之後,波呂克塞尼達斯在冬季返回亞洲組建另一支部隊,但這段期間以後不清楚他做了甚麼,直到前191年安條克三世在溫泉關戰役遭受大敗,波呂克塞尼達再度率領艦隊主力於愛奧尼亞海岸巡弋,當得知羅馬裁判官蓋烏斯·李維·薩利納托爾(Gaius Livius Salinator)率領羅馬艦隊抵達提洛島,波呂克塞尼達斯強烈勸說安條克三世允許他即刻就前去對抗,要趁著羅馬艦隊與帕加馬歐邁尼斯二世、羅德島的艦隊會合前就先擊敗羅馬艦隊,雖然安條克三世採納他的意見,但已經為時已晚,羅馬艦隊與帕加馬艦隊已經會合,波呂克塞尼達斯依舊要與羅馬聯合艦隊作戰,因羅馬聯合艦隊有數量上的優勢,使他在科律克索戰役慘遭大敗,這場戰役中13艘塞琉古船艦被俘虜,10艘被擊沉,波呂克塞尼達斯戰後倖存,率領殘餘的艦隊逃至以弗所的港口避難。 他在以弗所花了整個冬季重新組建艦隊,並最早在隔年,即前190年聽聞羅德島艦隊已經出現在海上,他決定要在羅德島艦隊與羅馬聯合艦隊會合前,先突襲羅德島艦隊,於是他偽裝要與羅德島艦隊司令庇西特拉圖斯(Pausistratus)談判,討論有關叛逃的塞琉古船隻落在羅德島手上的議題,藉著這個假像讓庇西特拉圖斯認為自身相當安全,波呂克塞尼達斯就趁著他們沒有防備下突襲羅德島艦隊,並摧毀大部分的羅德島船艦。在這次勝利後,他率艦隊駛向薩摩斯島,準備要再與羅馬聯合艦隊一決雌雄,但一場風暴阻止了他的計畫,波呂克塞尼達斯只好先返回薩摩斯島。不久,羅馬李維的艦隊再度與另一支歐德孟斯率領所率領的20艘羅德島艦隊會合,並試圖要與塞琉古艦隊決戰,但這次波呂克塞尼達斯拒絕了。 不久,羅馬新任裁判官盧基烏斯·埃米利烏斯·勒吉魯斯(Lucius Aemilius Regillus)前來接替李維的職務,埃米利烏斯也試圖讓塞琉古艦隊從薩摩斯島的港口出來決戰,但還是失敗。在後來一段時間,歐邁尼斯二世的帕加馬艦隊離開聯合艦隊,前去達達尼爾海峽支援陸軍渡海,而一大部分的羅德島艦隊也去呂基亞巡弋,波呂克塞尼達斯決定趁機與剩下的聯合艦隊決戰,邁昂尼蘇斯戰役的戰場靠近提奧斯(Teos),戰役結果是塞琉古艦隊大敗,並損失42艘船艦,殘餘的艦隊倉皇退入以弗所。 波呂克塞尼達斯一直待在以弗所,直到他聽到馬格尼西亞戰役戰敗的消息,他便率殘餘艦隊駛向呂基亞的巴塔拉(Patara),並登陸前於敘利亞與安條克三世會合,之後波呂克塞尼達斯就沒再出現於史書中了。.

新!!: 塞琉古帝国和波呂克塞尼達斯 · 查看更多 »

波斯

在的伊朗在世界上的位置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是伊朗歷史的一部份。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時期領土東至印度河平原,西北至小亚细亚、欧洲的马其顿、希腊半岛、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或也门。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新!!: 塞琉古帝国和波斯 · 查看更多 »

波斯人

波斯人是指以波斯語作為母語的人們,波斯人一詞具有超族群的意義,他們在歷史上屬於伊朗人的一部分。波斯人的來源可追溯至古代雅利安人,他們在公元前2000年至1500年抵達大伊朗地區。約公元前550年,古波斯人在伊朗南部波西斯地區(包含今法爾斯省)透過征服及同化當地的伊朗人及非伊朗人族群來向伊朗高原散播他們的語言及文化。即使面對马其顿、阿拉伯、蒙古、突厥等勢力的入侵,同化依舊持續進行,直至伊朗伊斯蘭化。 隨著時日的推移,大量的方言及區域性特性湧現,二十世紀的伊朗及阿富汗以波斯人自居,反映出後奧斯曼土耳其、歐洲、高加索及阿拉伯世界的演化。最後的波斯帝國阿夫沙爾王朝、赞德王朝及卡札爾王朝瓦解後,高加索地區及中亞或獨立,或併入俄羅斯帝國。 波斯人是不拘一格的民族,以波斯語為共同的傳統。中亞的許多人種如哈扎拉族仍殘留下其蒙古祖先的影子。波斯語是伊朗高原的通用語言,因此被許多民族視為第二語言,如突厥人及阿拉伯人。伊朗的大部分波斯人信奉什葉派,東部則有遜尼派的追隨者(除了法爾西萬人(Farsiwans)及大部分哈扎拉族人),另有少數波斯人信奉巴哈伊信仰、瑣羅亞斯德教、基督教及猶太教。 西方堅稱波斯人是一個種族分類,但波斯人在大體上是泛民族族群,包括那裡很少自稱為「波斯人」、有時以「伊朗人」自居的人們。波斯人及伊朗人二詞共通的用法已延續了多個世紀,縱使伊朗人實際上帶有不同的意思,伊朗人包括了那些使用不同語言但帶有關係的族群。作為泛民族族群,將波斯人定位為一個民族可帶來問題,因波斯人實際上是多樣性的族群。.

新!!: 塞琉古帝国和波斯人 · 查看更多 »

波斯園林

波斯园林(باغ ایرانی)是一种源于波斯的园林设计风格。从安达卢西亚到印度,许多园林设计的风格都深受其印象。阿尔罕布拉宫的园林景观体现了自安达卢斯时期至西班牙以来波斯园林对摩尔式宫殿景观的影响。构建于莫卧儿帝国时期的胡马雍陵和泰姬陵外的园林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波斯园林之二。.

新!!: 塞琉古帝国和波斯園林 · 查看更多 »

泰尔

--(صور ;腓利基語: ;צור Tzor;提比里安希伯来语:, 阿卡德語:, Τύρος),又譯--、提洛、提爾,位於地中海東部沿岸,為古代海洋貿易的中心,今屬黎巴嫩。基督教的和合本《圣经》譯本翻译为“推羅”。 泰爾城延伸突出於地中海上,在以色列阿卡北方二十三英里(約37公里),西頓城南二十英里(約32公里)處,現有居民117,100人。“泰爾”本意為岩石。 該城是古代腓尼基人的要邑,現在則位列黎巴嫩的第四大城,也是該國主要的港口之一。由於擁有許多遺跡,也是熱門的觀光景點;其中的羅馬競技場已在1979年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中。.

新!!: 塞琉古帝国和泰尔 · 查看更多 »

法利赛人

法利賽人(;פְּרוּשׁין;Pharisees),又譯法利塞人,是第二聖殿时期 (前536年–70年)的一个政党、社会运动和犹太人中间的思想流派。法利赛人是当时犹太教的四大派别之一,另外三大派别为撒都该人(Sadducess)、艾賽尼派(Essenes)和奋锐党(Zealots)。 「法利賽」這個名詞源於希伯來語的“”(prushim;字根: parush),意思是「分离」,指一些為保持純潔而與俗世保持距離的人,與撒都該人追求俗世的權力及物慾相對。法利賽人大約在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的時候就已出現;到第二圣殿被毁以后,法利赛教派重新建立為拉比犹太教── 並成為了日後傳統猶太教的典範、今日猶太教所有教派的根本。在某程度上,強調「以《聖經》為根本」的迦來特派亦是建基於法利賽教派的思想之上。 法利赛与撒都该教派之争在犹太历史上时间长久,从巴比伦流放开始,到罗马征服上爆发。其中一个因素是阶级,就是贫富分化。撒都该代表了祭司和贵族。另一个是文化,即同意与反对希腊化。第三个是犹太宗教,即强调第二圣殿、祭祀仪式与服务,相对于强调摩西的其它律法和先知预见。第四个冲突,特别是在宗教上对于律法书的解释,及其如何影响日常生活的应用。撒都该只接受成文律法,反对口传律法及复活。法利赛人約瑟夫斯(公元37-100年)认为相对于撒都该精英来说,法利赛人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法利赛人认为他们是先知与摩西律法解释的权威,而撒都该人代表的是祭司权威,以及所罗门时期大祭司撒都(有争议,见撒都该)所遗传的特权。約瑟夫斯的说法“普通人”强调将犹太人分离出来,将他们作为礼拜的独立人群。《新约》也常谈到犹太身份在族群中的独立于独特。在《腓立比书信》中,大数的保罗虽然宣称在国外犹太人的礼拜仪式有所改变,但是仍然将自己定义为“犹太的”或“希伯来”,“作为犹太人,第八天受到割礼,便雅悯族人,希伯来中的希伯来人;就律法而言,我是法利赛人”但是大数的保罗与犹太教地位之争仍然存在。在公元70年第二圣殿被毁后,法利赛信条成为拉比犹太教的礼拜与仪式的基础,并最终成为传统正宗犹太教中各种形式派系的来源, 圣经派迦来特犹太教除外。在犹太历史与经文之外,法利赛主要被《新约》引述为与施洗约翰与耶稣产生冲突。《新约》中大数的扫罗也是个法利赛人。早期基督教与法利赛并非十分敌视,比如迦瑪列就被称为同情基督徒的法利赛领袖。基督教文化也广泛传播对法利赛的认识。.

新!!: 塞琉古帝国和法利赛人 · 查看更多 »

洛阳历史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核心发祥地,华夏、中华、中土、中国、中原、中州等称谓均源自于古老的洛阳城和河洛文明。元代以前,洛阳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的天然法定都城,大一统的王朝多以洛阳为首都或陪都,割据政权也均以进入洛阳作为逐鹿的目标和自身正统性的象征,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承载了中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元代以后因战乱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洛阳地位有所下降,退化为中部地区一个普通县的水平,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折射了中国各地方在农业社会晚期的普遍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洛阳人口数量、城市规模和工商业发展都有较大的飞跃,成为以重工业制造和历史文化旅游闻名的重要城市,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反映了一个内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历程。.

新!!: 塞琉古帝国和洛阳历史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塞琉古帝国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溫泉關戰役 (前191年)

溫泉關戰役(Battle of Thermopylae),是前191年羅馬共和國在羅馬-敘利亞戰爭中與塞琉古帝國交戰的一場戰役,此戰的結果結束在希臘半島的戰事。.

新!!: 塞琉古帝国和溫泉關戰役 (前191年) · 查看更多 »

潘地亚

潘地亞王朝(泰米尔语:பாண்டியர்)古代印度南部长期存在的一个泰米尔人国家。.

新!!: 塞琉古帝国和潘地亚 · 查看更多 »

本都王国

本都王国(Πόντος),又称本都帝国,是公元前3世纪至至公元后1世纪期间一个以安那托利亚地区为中心的希腊化国家。其君主是希腊化的波斯人,自称是阿契美尼德王朝君主大流士一世的后裔。 本都一词在希腊语中意思是“海”。本都原本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附属国,其根据地位于克泽尔河一带。继业者战争期间从属于安提柯王朝。安提柯一世战死之后,米特拉达梯一世于前281年宣布独立,定都阿马西亚,建立本都王国。 本都土地肥沃,谷物繁多,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因此迅速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本都与马其顿的安提柯王朝、帕加马的阿塔罗斯王朝长期争雄。法尔纳克一世在位期间征服锡诺普,迁都于此。 在本都王国的晚期,马其顿的安提柯王朝、帕加马的阿塔罗斯王朝先后为罗马共和国所吞并,塞琉古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都衰退,本都直接面临来自古罗马的威胁。 米特拉达梯六世在位期间,本都势力达到全盛,科尔基斯和博斯普鲁斯王国都被本都征服,称霸黑海沿岸。还侵略罗马的属国比提尼亚和卡帕多细亚。这引发了本都与罗马之间的战争。这场所谓的米特拉达梯战争最终以本都的战败告终。本都的大部分领土于前64年被罗马占领。米特拉达梯六世逃往博斯普鲁斯,在博斯普鲁斯继续称王,但于前63年被迫自杀。 其子法尔纳克二世向罗马投降,被罗马人当作盟友,仍旧为称本都国王兼博斯普鲁斯国王,但其统治区域只有博斯普鲁斯之地。但法尔纳克仍旧希望夺回本都之地,于前48年趁罗马内战之机进军安纳托利亚,结果在泽拉城(今土耳其境内)附近被凯撒彻底击败。本都王国仍旧被作为罗马的附属国而保留,直到公元64年被罗马皇帝尼禄废除。.

新!!: 塞琉古帝国和本都王国 · 查看更多 »

戰象

戰象是經人類馴服和訓練後用於作戰用途的大象。在战场上主要用于冲散敌军的阵列、踐踏敵人以及利用高聳的象背向敵方施放投射兵器。士兵也可騎在象背上,形成象兵。战象通常是雄性,因为公象相對母象更加强健而凶猛。.

新!!: 塞琉古帝国和戰象 · 查看更多 »

戈蘭高地

戈兰高地(Hadhbat al-Jaulan,Ramat HaGolan)南北长71公里,中部最宽处约43公里,面积1800平方公里(其中以色列控制1200平方公里)。位于叙利亚西南部,约旦河谷地东侧。东到鲁卡德河、南到亚尔木克河、北到赫尔蒙山东坡,其西南临约旦河上游的太巴列湖,具有丰富的水资源。最高处海拔黑門山2814米。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被以色列占领至今,聯合國在邊界設置緩衝區。國際上承認戈兰高地為叙利亚的領土。 戈兰高地南部为农耕区,北部的谢赫山麓为林木和灌丛所覆盖的牧场。居民约15,000人,大多是德鲁兹派穆斯林,大部分人拒绝加入以色列国籍而保留叙利亚国籍。 戈兰高地西面與以色列接壤,居高临下,是叙利亚西南边陲的战略要地,从戈兰高地可以俯瞰以色列加利利谷地。高地上公路交通网密布,库奈特拉为此地重镇,有公路直通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只有60公里路程。.

新!!: 塞琉古帝国和戈蘭高地 · 查看更多 »

昆仑山 (神话)

崑崙山(又寫作昆侖山)為漢族神話中象徵和世外仙鄉的處所,位於漢地西北邊緣。傳說中的崑崙山,有城高一萬一千里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其下有不能浮起羽毛的弱水,外圍還有持續燃燒不滅的的炎火山。崑崙山是天帝下都,有開明獸守其城門。 古代漢族神話認為崑崙山中居住著一位神仙“西王母”,由三足烏侍奉,其宮闕十分富麗壯觀,有「閬風巔」、「天墉城」、「碧玉堂」、「瓊華宮」、「紫翠丹房」、「懸圃宮」、「昆侖宮」,為真官仙靈之所宗。道教傳說又為西王母配上一位“東王公”,後世的小說,將此形象轉變為瑤池金母與玉皇大帝。.

新!!: 塞琉古帝国和昆仑山 (神话) · 查看更多 »

海军都统

海军都统,是赋予古希腊指挥军舰的军官的称号。它的古希腊语名为,源于(“船”)和(“指挥”)。在斯巴达,这是一个重要的官衔,可以指挥整只舰队。雅典也有同样称呼的军官。在马其顿和希腊化时期的各个王国,比如塞琉古王朝和托勒密王朝中,该职即为海军司令。例如在围攻提尔的时候,亚历山大大帝的称号就是马其顿舰队的海军都统。在古罗马时代,海军都统是海军一个连的指挥。 同这些称号不尽相同的是,在如俄瑞特利亚(Eretria)等城邦中,一个祭祀艾西斯(Isis)和其他埃及神祇的海事礼拜活动的主持也叫“”。.

新!!: 塞琉古帝国和海军都统 · 查看更多 »

斯巴达克斯起义

斯巴达克斯起义(又称“第三次奴隶战争”,拉丁语:Tertium Bellum Servile),是罗马共和国末期(前73年-前71年)由斯巴达克斯领导的大规模角斗士奴隶起义,也是古罗马三次奴隶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公元前73年,70多名角斗士和奴隶在斯巴达克斯的率领下逃离卡普亚的角斗士训练所并发动起义,随着各地奴隶和贫民的加入,起义军迅速扩大到约12万人。起义军四处袭击罗马各地庄园城镇,多次击败罗马军民兵和执政官率领的罗马军团。后世的历史学家普鲁塔克认为当时逃亡奴隶的主要目的是从山南高卢(现在的北意大利)翻越阿尔卑斯山,回到自己的家园。但阿庇安和弗罗鲁斯等学者则认为叛乱者的目标是进军罗马城。 面对一系列的失败,罗马元老院在惊恐之余授权克拉苏组织8个罗马军团,全力镇压起义。公元前71年,斯巴达克斯的军队被克拉苏率军围困在意大利半岛最南端的卡拉布里亚。被困的斯巴达克斯得知罗马元老院已派遣庞培和卢库鲁斯率军支援克拉苏,于是集合全体力量背水一战,向克拉苏发起决战,最终战败,全军覆灭。 普鲁塔克的《比较列传》和阿庇安的《罗马史》记述了本次起义的经过,此外弗罗鲁斯、弗朗提努斯、李维和撒路斯提乌斯等人的著作中也有关于本次起义的记载。 近代以来,伏尔泰、马克思和列宁等思想家和革命家给予斯巴达克斯起义极高的评价,称之为“正义的战争”,并将起义领袖斯巴达克斯视为带领劳动者阶层反抗压迫寻求解放的英雄人物。.

新!!: 塞琉古帝国和斯巴达克斯起义 · 查看更多 »

旃陀罗笈多 (孔雀王朝)

旃陀羅笈多·孔雀(चन्द्रगुप्त मौर्य,,古希腊文:Sandrokottos,),又称月护王、旃陀羅崛多,是印度孔雀王朝开国君主,首次將印度次大陸大部分地區統一於一個政權之下。他于前320年至前298年间在位。,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其孫阿育王促成佛教從印度向外傳播。.

新!!: 塞琉古帝国和旃陀罗笈多 (孔雀王朝) · 查看更多 »

摩苏尔

摩苏尔(الموصل ,阿拉米语:ܡܘܨܠ,中文古称毛夕里),是伊拉克北部城市,位于巴格达西北396公里,为尼尼微省首府,市区跨底格里斯河两岸。细平布(Muslin)是摩苏尔的特产,因此地而得名,另外,摩苏尔的大理石也很有名。.

新!!: 塞琉古帝国和摩苏尔 · 查看更多 »

攸努斯

攸努斯(英文名:Eunus,?-前132年)是敘利亞籍奴隸,自稱先知,被奴隸推舉為王,與克里昂領導西西里奴隸起義,反抗羅馬共和國,並建立新敘利亞王國,最後死於羅馬。.

新!!: 塞琉古帝国和攸努斯 · 查看更多 »

政治统一

政治统一是指两个或以上国家统一於一个政治实体下,在不同的场景下也可以称为“民族统一”或者“国家统一”。 统一的方式包括:.

新!!: 塞琉古帝国和政治统一 · 查看更多 »

敘利亞的斯特拉托妮可

斯特拉托妮可(希臘語:Στρατoνικη),為馬其頓安提柯王朝國王德米特里一世與安提帕特女兒菲拉所生的女兒。之後成為塞琉古帝國王后。 在前299年斯特拉托妮可在尚未年滿17歲時,塞琉古帝國國王塞琉古一世希望德米特里一世能把斯特拉托妮可嫁給他,因此德米特里一世護送斯特拉托妮可前往奇里乞亞海岸的羅蘇斯(Rhosus),並在那裡受到塞琉古一世隆重歡迎。雖然斯特拉托妮可與年邁的塞琉古一世年齡相差很大,但婚姻關係相當融洽,斯特拉托妮可幾年後還為塞琉古一世生下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菲拉。 塞琉古一世和第一任王后阿帕瑪所生的王子安条克此時對於這位年輕的新王后相當愛戀,但對於身份上這種不倫之戀相當掙扎,在深感相思痛苦和自責下食不下咽,讓身體漸漸衰弱,甚至有殉情的態度。照料安条克的御医埃拉西斯特拉圖斯很快就查覺此病情是愛情引起的,於是暗自在觀察宮廷的麗人在探望安條克時,觀察他的神情變化。當斯特拉托妮可單獨來探望或是與塞琉古一世一同前來時,這位王子都出現臉紅心跳等戀愛徵象。如此一來埃拉西斯特拉圖斯得知王子的愛戀對象是王后後,向塞琉古一世報告此事。塞琉古一世為了解救兒子的性命,於前294年讓斯特拉托妮可與安條克成親,並且同時宣布安條克為帝國東部的國王。 之後有關斯特拉托妮可的歷史描述相當稀少,斯特拉托妮可與安條克一世生下五個子女:塞琉古(後來因謀反而被處決)、勞迪絲、安條克二世、阿帕瑪(後來嫁給昔蘭尼國王馬格斯)、斯特拉托妮可。 在卡里亞的斯特拉托妮基亞據信是安條克一世以斯特拉托妮可的名字來命名的。.

新!!: 塞琉古帝国和敘利亞的斯特拉托妮可 · 查看更多 »

敘利亞戰爭

敘利亞戰爭是指在公元前3世紀及前1世紀,塞琉古帝國與托勒密王朝為爭奪通往埃及的數條大道之一的柯里敘利亞地區的多次戰爭。這些衝突使參與的雙方國力空虛,最終導致他們毁於羅馬和帕提亞之手。.

新!!: 塞琉古帝国和敘利亞戰爭 · 查看更多 »

托勒密厄斯

托勒密厄斯(),他在公元前201年-前163年任科馬基尼總督,公元前163年-前130年任科馬基尼國王。 他是塞琉西帝國轄下的科馬基尼行省的最後一任總督(Satrap),曾仕事於安條克三世、塞琉古四世 、安條克四世及安條克五世四位敍利亞君主。 公元前163年,當塞琉西帝國快將瓦解時,托勒密厄斯決定叛離塞琉西,讓科馬基尼成為獨立王國,定都撒摩撒他(Samosata)。撒摩撒他原是科馬基尼行省時的首府。 托密勒厄斯事實上是帕提亞國王米特-里-達梯一世的親戚,與帕提亞王朝有關係。根據內姆魯特達格陵墓的銘文碎片,考古學家發現托勒密厄斯是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的後裔。 托勒密厄斯卒於公元前130年,妻子名字不詳,他的兒子及繼承人名叫薩姆斯二世。.

新!!: 塞琉古帝国和托勒密厄斯 · 查看更多 »

托勒密三世

托勒密三世(施惠者一世) Πτολεμαίος ο Ευεργέτης(约前276年—前222年),埃及托勒密王朝法老(前246年—公元前222年在位)。他是托勒密二世与阿爾西諾伊一世之子。 托勒密三世执政时期,希腊化埃及的国力达到顶峰。托勒密三世並在第三次叙利亚战争中打败塞琉古王朝,一度占领其首都安条克,並占領小亞細亞沿岸的島嶼,但由于埃及本土可能爆发反对托勒密王朝的叛乱,不得不自叙利亚退兵回国。他在第三次叙利亚战争中的战果是夺取了叙利亚与小亚细亚西南部的海岸地带。 托勒密三世接纳在塞拉西亚战役中失败后逃亡的斯巴达国王克里昂米尼三世在埃及避难,并予以庇护。但他的继承人托勒密四世(笃爱父亲的人)一上台就逮捕了克里昂米尼。.

新!!: 塞琉古帝国和托勒密三世 · 查看更多 »

托勒密一世

托勒密一世(救主)(Πτολεμαίος ο Σωτηρ;公元前367年—前283年),埃及托勒密王朝创建者,亦是亞歷山大的繼業者之一。托勒密是馬其頓王國亚历山大大帝的好友兼部将,曾跟隨大軍一同遠征波斯。前323年在亚历山大的帝国分裂时,托勒密分到埃及成為他的領地。前320年他击退帝国摄政佩爾狄卡斯的进攻,使埃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裡。公元前304年,他效仿其他继业者宣布自己为王,建都亞歷山卓,建立一個希臘化風格的王國。.

新!!: 塞琉古帝国和托勒密一世 · 查看更多 »

托勒密二世

托勒密二世(与姐姐恋爱者) Πτολεμαίος ο Φιλάδελφος(前308年—前246年),埃及托勒密王朝的第二位法老(公元前285年—公元前246年在位)。托勒密一世(救主)之子,母亲为贝勒尼基一世。在前288年—前285年,他已经与父母共同治理埃及。 托勒密二世的外号是得自于他与自己的姐姐阿西诺亚二世结婚(这符合埃及自法老时代以来的惯例)。 托勒密二世原来的妻子是色雷斯公主阿西诺亚一世。但是,在阿西诺亚二世(她是阿西诺亚一世的后母)从色雷斯返回之后,也许是为了迎合埃及人的想法,托勒密二世抛弃了原配的王后并以企图谋杀丈夫的罪名将其流放。随后他与姐姐结婚并使他成为自己的共治者。 托勒密二世利用宗教和希腊统治者埃及化巩固了托勒密王朝的统治。他在法尤姆绿洲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并设立法尤姆省。 托勒密二世执行积极的外交政策:同已脱离埃及的昔兰尼加开战,并干涉希腊事务。为争夺地中海东岸地区,托勒密与塞琉古王朝进行第一次叙利亚战争和第二次叙利亚战争。托勒密二世在第一次叙利亚战争中打败了安条克一世(救主),夺取塞琉古王朝的属国米利都、腓尼基等地。前266年,托勒密二世煽动雅典和斯巴达反对马其顿国王安提柯二世。但当雅典等城邦遭安提柯二世报复性打击时,托勒密二世并未出力救援。前258年,托勒密二世的舰队在科斯島海战中败于马其顿舰队,结果埃及失去基克拉澤斯群島。 托勒密二世最终与安条克二世(“神”)签定了和约,该和约使埃及版图扩展至小亚细亚。.

新!!: 塞琉古帝国和托勒密二世 · 查看更多 »

托勒密五世

托勒密五世(神顯者)(希腊语:Πτολεμαίος ο Επιφανής, ),是 托勒密埃及國王,於前204年—前181年在位。他是托勒密四世和王后阿爾西諾伊三世的兒子。年僅五歲就登上王位,在一連串政爭中,政局頻繁更替,加上塞琉古帝國入侵和埃及人反叛,王國逐漸衰退。.

新!!: 塞琉古帝国和托勒密五世 · 查看更多 »

托勒密八世

托勒密八世·費斯康(施惠者二世)Πτολεμαίος Η' Ευεργέτης Β' ή Φύσκων(约前182年—前116年6月26日)埃及托勒密王朝國王(前170年—前163年,前145年—前116年)。“費斯康”是他的外號,意思是“啤酒肚”。.

新!!: 塞琉古帝国和托勒密八世 · 查看更多 »

托勒密六世

托勒密六世(笃爱母亲者)Πτολεμαίος ο Φιλομήτωρ(约前186年—前145年),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国王(前181年—前145年在位)。托勒密五世之子。在他统治期间,埃及继续与叙利亚的塞琉古王朝进行混战。 托勒密六世在其父去世时尚是一个孩子。在前176年之前,埃及的实际统治者是托勒密六世的母亲克利奥帕特拉一世。前176年克利奥帕特拉一世去世后,托勒密六世与自己的妹妹克利奥帕特拉二世结婚,他们共同统治埃及。 托勒密六世与其前任一样,深深卷入与塞琉古王朝为争夺地盘而进行的无休止的争斗,尽管此时的塞琉古王朝已是日薄西山。前170年,塞琉古国王安条克四世对埃及发动了第六次叙利亚战争。至前168年,安条克四世準備圍攻托勒密王朝的首都亚历山大,托勒密六世不得不向罗马求援。在罗马--预下,安条克四世被迫退出埃及。 从前169年开始,埃及实际上由托勒密六世、其妻克利奥帕特拉二世和其弟托勒密八世(克利奥帕特拉一世的幼子)共同统治。三头政体并不成功:前165年,亚历山大的埃及士兵在狄奥尼修斯领导下发动叛乱。前164年,托勒密八世赶走托勒密六世企图独自统治,但后者在亞歷山卓公民援助之下很快又夺回了政权。 前150年,塞琉古国王德米特里一世被杀,一个出身模糊的人亚历山大·巴拉斯夺取了王位。托勒密六世侵入叙利亚,支持德米特里一世之子德米特里二世为合法的国王。前145年,托勒密六世在与亚历山大·巴拉斯的战斗中傷重身亡。.

新!!: 塞琉古帝国和托勒密六世 · 查看更多 »

托勒密王國

托勒密王國(Πτολεμαϊκὴ βασιλεία)或稱托勒密埃及,是亞歷山大大帝逝世之後,統治埃及和周圍地區的一個希臘化王國。王國建立者為亞歷山大大帝的將領托勒密一世,他在公元前304年自立為國王並宣稱自己是埃及法老。托勒密王朝統治埃及直到公元前30年埃及女王克麗奧佩脫拉七世兵败自杀為止,歷經274年。王國疆域最鼎盛時包含埃及、昔蘭尼、安那托利亞南部、敘利亞南部和一些愛琴海島嶼,領土最南時可達努比亞。亞歷山卓是托勒密王國的首都,也是當時是希臘化世界的重要文明中心以及貿易樞紐。 埃及托勒密王朝一裔中兄妹或姊弟通婚很多。男性後裔常稱托勒密,女性的名稱常有克利奥帕特拉、贝勒尼基和阿尔西诺伊。其中最後的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是最爲後世所知的。托勒密王國因內部王室紛爭、境內埃及人叛亂、以及外國入侵等等種種原因逐漸衰弱,最終被羅馬共和國占領。但所留下的希臘化文明一直延續到埃及被穆斯林征服為止。.

新!!: 塞琉古帝国和托勒密王國 · 查看更多 »

拉哥拉斯

拉哥拉斯(希臘語: Λαγoρας; 前三世紀人物),克里特人,原是傭兵軍官。 前219年,他在托勒密埃及的托勒密四世時服役,當塞琉古帝國與托勒密王朝爆發第四次敘利亞戰爭時,埃及將領尼古拉斯派遣他守衛貝魯特附近黎巴嫩山頭,來阻止安條克三世朝托勒邁斯前進。但他遭到塞琉古軍擊退,後來兵敗投降,成為塞琉古帝國的軍官。 前215年,安條克三世進軍小亞細亞對抗自立為王的阿凱夫斯,並把他包圍在薩第斯。拉哥拉斯發現薩第斯有一段險地防衛不夠嚴密,於是安條克便讓拉哥拉斯和精銳部隊去強行突破,由此攻入薩第斯。.

新!!: 塞琉古帝国和拉哥拉斯 · 查看更多 »

拉菲亞戰役

拉菲亞戰役(Battle of Raphia),發生在公元前217年,是塞琉古帝國與托勒密王國在第四次敘利亞戰爭的一場決定性戰役,也是希臘化時代規模相當龐大的戰役之一。.

新!!: 塞琉古帝国和拉菲亞戰役 · 查看更多 »

普魯西阿斯一世

普魯西阿斯一世(跛腳)(希臘語 Προυσίας Α' ὁ Χωλός,),是比提尼亞王國國王,基阿埃拉斯的兒子。統治期間約在前228年-約前182年。 普魯西阿斯一世與馬其頓王國國王德米特里二世聯姻,娶德米特里二世的女兒阿帕瑪,並與馬其頓同盟。前220年,普魯西阿斯與拜占庭交戰,然後擊敗之前尼科美德一世引進小亞細亞的高盧人,並在一連串戰爭中,從帕加馬國王阿塔羅斯一世和黑海的赫拉克利亞·潘提卡手中奪得許多領土。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在前202年贈與他基俄斯和邁爾里兩個港口,分別命名為普魯西亞斯和阿帕米亞。 當羅馬共和國與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三世爆發羅馬-敘利亞戰爭時,普魯西阿斯一世抱持中立,但之後願對迦太基將軍漢尼拔提供庇護,讓漢尼拔幫他與帕加馬對抗。 普魯西阿斯一世逝世後,王位由其子普魯西阿斯二世繼承。 Category:比提尼亞君主.

新!!: 塞琉古帝国和普魯西阿斯一世 · 查看更多 »

0 A.D.

《0 A.D.》是跨平台的历史题材自由及开放源代码3D即时战略游戏,风格类似于世紀帝國系列遊戲。遊戲的題材著重於西元前500年到西元后500年的歷史,支援Windows、OS X和Linux。遊戲的開發精神是完全免費而且開放源始碼,在GPL 2+條款下授權遊戲引擎,CC-BY-SA條款下授權遊戲美術內容。.

新!!: 塞琉古帝国和0 A.D. · 查看更多 »

13世紀以前條約列表

以下是13世紀以前國際上的條約、歷史協議、和約、敕令、公約等等的年表:.

新!!: 塞琉古帝国和13世紀以前條約列表 · 查看更多 »

6月22日

6月2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73天(闰年第174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92天。.

新!!: 塞琉古帝国和6月22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塞流卡斯王國塞流卡斯王朝塞流息得王國塞流息得王朝塞琉古帝國塞琉古王国塞琉古王朝塞琉西帝國塞琉西帝国塞琉西国王塞琉西王國塞琉西王朝條支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