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喬治·斯蒂格勒

指数 喬治·斯蒂格勒

喬治·約瑟夫·斯蒂格勒(George Joseph Stigler,),生於美國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市,經濟學家、經濟學史家、芝加哥大學教授及198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被認為是芝加哥經濟學派的一員,立場屬於新古典主義經濟學。.

目录

  1. 21 关系: 史蒂芬·史蒂格勒對馬克思主義的批評工資鐵律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哥倫比亞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商学院公共選擇理論科斯定理米爾頓·佛利民经济学美國經濟學會芝加哥經濟學派西北大学 (伊利诺伊州)諾貝爾獎得主列表資訊經濟學迈伦·舒尔兹资本主义法蘭克·奈特明尼蘇達大學校友1982年1月17日

史蒂芬·史蒂格勒

史蒂芬·史蒂格勒(Stephen Stigler)是芝加哥大學統計系歐內斯特·德威特·伯頓傑出服務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集中於統計理論的穩健估計量和統計史,提出管制俘虜理論。他的父親是經濟學家喬治·斯蒂格勒。.

查看 喬治·斯蒂格勒和史蒂芬·史蒂格勒

對馬克思主義的批評

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來自众多政治意識形態和學術領域。.

查看 喬治·斯蒂格勒和對馬克思主義的批評

工資鐵律

工資鐵律是一條關於勞動市場的經濟學定律,它聲稱實物工資處於長期將永遠傾向接近於僅可維持工人生活所需的最低工資額,因此這理論也稱爲工資的最低生存說。這個理論由19世紀中德國的工人運動活動家斐迪南·拉薩爾命名,理論的文獻記載最早見於英國經濟學家托馬斯·馬爾薩斯的著作《人口論》和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根據拉薩爾的觀點,工資不可能下降至可供生存的水平以下,因爲勞動者不能在未滿足生存所需的情況下工作。勞動者之間的就業競爭會驅使工資水平下滑至僅能糊口的最低水平。這觀點建基於馬爾薩斯的人口論,按照馬爾薩斯所言:人口數量的增加發生於整體勞動者工資高於“生存工資額”之上,並且工資下跌時人口就停止增加,甚至減少。假設對勞動的需求是一個已知的實物工資率的單調遞減函數,於是馬爾薩斯預測勞動市場長期的均衡,即是勞動(古典政治經濟學家通常暗示勞動者等同總人口)的供給將在最低的生存工資額等於勞動的需求。造成這種均衡背後的原因是較高的工資會令到勞動的供給相對需求增加,從而創造超額供給抑制市場實物工資水平;倘若工資較低,勞動供給下降便增加市場實物工資水平。這種市場的“作用力”創造一個動態收斂使“生存工資額”和固定人口互相均衡。 一如李嘉圖所意識到工資鐵律理論的結構性問題,只要新投資、新科技或者其他因素導致勞動的需求以快於人口增長的速度增加,這個依靠馬爾薩斯人口論的推導不會發生——在這情況,實物工資和人口兩者都將同時隨時間增加。人口結構轉型(工業化國家人口由高出生率及死亡率過渡到低出生率和死亡率)改變大部分已發展國家的這種動態變化,所以工資遠高於生存額度。即使某些國家仍然有快速的人口擴張,對技術性勞工的強烈需求導致工資率快於人口增長。.

查看 喬治·斯蒂格勒和工資鐵律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CH(又譯為--,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是奥地利出生的英國知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學家。以坚持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反对社会主义、凱恩斯主義和集體主義而著称。 哈耶克是20世紀的主要政治思想家,他所提出的價格信號在協助經濟裡的個體協調經濟活動上的角色一理論,被認為是經濟學的重大突破。哈耶克被廣泛視為是奧地利經濟學派最重要的成員之一,他對於法学、系統思維、思想史、认知科学領域也有相當重要的貢獻。 哈耶克在1974年和他理論的對手贡纳尔·默达尔一同獲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揚他們在货币政策和商業週期上的開創性研究,以及他們對於經濟、社會和制度互動影響的敏銳分析。」在1991年,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頒給哈耶克美國總統自由勛章,以表揚他「終身的高瞻遠矚」。.

查看 喬治·斯蒂格勒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哥倫比亞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諾貝爾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瑞典學院、卡羅琳學院和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每年頒發一次,分別授予在化學、物理學、文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和經濟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士。每個獎都是由獨立的委員會頒發,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獎物理學、化學和經濟學獎,瑞典學院頒獎文學獎,卡羅琳學院頒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頒獎和平獎。 截至2017年,根據哥倫比亞大學的統計,共有83位諾貝爾獎得主與該校存在某種程度的關聯;根據該校的官方定義,這些人包括該校的畢業生、教師(包括兼職教師)、研究人員和行政人員。19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時任美國總統狄奧多·羅斯福曾在哥倫比亞法學院就讀,也是與該校相關的首位諾貝爾獎得主。有13位哥倫比亞大學的諾貝爾獎得主共同分享了六座獎項,他們分別是:波利卡普·庫施與威利斯·蘭姆共同獲得195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茲與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共同獲得195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奧格·波耳與利奧·雷恩沃特共同獲得197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與丹尼爾·卡爾頓·蓋杜謝克共同獲得197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利昂·萊德曼、梅爾文·施瓦茨與傑克·施泰因貝格爾共同獲得198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理察·阿克塞爾與琳達·巴克共同獲得200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有27位哥倫比亞大學諾貝爾獎得主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在數量上超過任何其他獎項;1976年,該校有四人獲得了三項不同的諾貝爾獎,為歷年最多。.

查看 喬治·斯蒂格勒和哥倫比亞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商学院

商学院(business school)是一种能授予工商管理学位的高等教育學校,現時也有使用管理学院名稱的學校。所屬学科一般有:会计、統計、國際貿易、財政、稅務、财务、銀行、金融、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企业管理、经营、策略、人力资源管理等。.

查看 喬治·斯蒂格勒和商学院

公共選擇理論

公共選擇理論(Public choice theory)是一種以現代經濟學分析民主立憲制政府的各種問題的學科,傳統上是屬於政治學的範疇(對此更為普遍的稱呼則是「政治經濟學」,但應該注意這不可和馬克思主義對這詞的定義混為一談)。公共選擇理論研究選民、政治人物、以及政府官員們的行為,假設他們都是出於私利而採取行動的個人,以此研究他們在民主體制或其他類似的社會體制下進行的互動。公共選擇理論也採用許多不同的研究工具進行研究,包括了研究對效用最大化的侷限、博弈論、或決策論。公共選擇理論的分析方式很大一部分是根基於實證分析的方法上(「這是甚麼」);但卻是將此作為研究規範(「這應該是甚麼」)的工具,以探索問題的所在點、並研究如何在憲政體制內改善這些問題。公共選擇理論提出的主要基础之一是理性選擇理論(Rational choice),假設人們的行為都是出自從有限的可用手段裏挑選達成目標的途徑。另一個研究目標不同、但卻有相同研究基础的學科則是實證政治理論(Positive political theory)。而社會選擇理論(Social choice theory)也是一個相關聯的研究領域。.

查看 喬治·斯蒂格勒和公共選擇理論

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描敍一個經濟體系內部的資源配置與產出,在外部性存在的情形下,其經濟效率所可能受到的影響。這個理論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在1960年代的論文中提出。喬治·斯蒂格勒在1966年出版的經濟學教科書中,首次將他的見解進行歸納,並稱為科斯定理。 其核心思想是交易成本。《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词典》中由罗伯特·D.库特对“科斯定理”的解释。他写道:“从强调交易成本解释的角度说,科斯定理可以描述如下:只要交易成本等于零,法定权利(即产权)的初始配置并不影响效率。”.

查看 喬治·斯蒂格勒和科斯定理

米爾頓·佛利民

米爾頓·佛利民(Milton Friedman,)是美國經濟學家,以研究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經濟史、統計學、及主張自由放任資本主義而聞名。1976年取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揚他在消費分析、貨幣供應理論及歷史、和穩定政策複雜性等範疇的貢獻,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學家之一。 佛利民是《資本主義與自由》一書的作者,在1962年出版,提倡將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以讓自由市場運作,以此維持政治和社會自由。他的政治哲學強調自由市場經濟的優點,並反對政府的干預。他的理論成了自由意志主義的主要經濟根據之一,並且對1980年代開始美國的罗纳德·里根以及許多其他國家的經濟及貨幣政策有極大影響。.

查看 喬治·斯蒂格勒和米爾頓·佛利民

经济学

經濟學是一門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进行研究的社會科學。西方语言中的“经济学”一词源於古希臘的Marshall, Alfred, and Mary Paley Marshall (1879).

查看 喬治·斯蒂格勒和经济学

美國經濟學會

美國經濟學會(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簡稱AEA),美國經濟學者所組成的學會,建立於1885年,被認為是經濟學界最重要的組織之一。它的成員主要是美國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它們所發行的學術期刊-《美國經濟評論》,在經濟學界極負盛名。.

查看 喬治·斯蒂格勒和美國經濟學會

芝加哥經濟學派

芝加哥經濟學派是一個柔性的經濟學論述集團,其成員以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的師生所組成,其學派捍衛的核心價值是經濟學的新古典派经济学,相信市場機制跟自由放任,反對任何形式的干預,反對社會主義計劃經濟與凱恩斯主義。 二十世紀的1950年代起因為芝加哥學派採用計量經濟學的方式企圖證明凱恩斯學說的錯謬而一舉成名。一時之間,該學派成為經濟學界抵抗凱恩斯主義的前哨站。但這場爭論延續了很長的時間,且雙方都認為自己贏得了這場論戰的勝利。.

查看 喬治·斯蒂格勒和芝加哥經濟學派

西北大学 (伊利诺伊州)

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是美國一間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學。2018年度位居世界大學綜合排名第20名,美國大學綜合排名第11名,是美國歷史悠久的知名學府。這所私人學府的主校园位於伊利諾州的埃文斯顿市,临近芝加哥,面积240公顷,就在密歇根湖畔。在芝加哥市中心也有校园。 西北大學於1851年創立,一开始是为西北領地的人服务,当时在密歇根湖畔的379公顷农地被划给大学作为校园使用。西北大学是全國大學體育協會十大联盟高校的創會成員,並一直是唯一的私立大學成員。.

查看 喬治·斯蒂格勒和西北大学 (伊利诺伊州)

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諾貝爾獎(Nobelpriset,Nobelprisen)是一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瑞典學院、卡羅琳學院和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頒發給對化學、物理、文學、和平和生理及醫學這五方面有著傑出貢獻的人士或組織的獎項。諾貝爾獎是根據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並由諾貝爾基金會管理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產及諾貝爾獎的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則是由瑞典中央銀行於1968年設立的,以表揚在經濟方面作出貢獻的人士。每個獎項都由不同的委員會負責頒發:化學獎、物理學獎和經濟學獎經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文學獎經由瑞典學院頒發,生理及醫學獎經由卡羅琳學院頒發,和平獎經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頒發。每名諾貝爾獎得主都會獲得獎章、證書和獎金。1901年,首名諾貝爾獎得主獲得了150,782瑞典克朗,這筆獎金在2007年12月已相等於7,731,004瑞典克朗。2008年,諾貝爾獎得主獲得大約10,000,000瑞典克朗。每年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死忌,物理学、化学、生理及医学、文学和经济学獎項會在斯德哥爾摩頒發,而和平奖则会在奥斯陆颁发。 截至2014年10月6日,已有881人士和56個組織獲得諾貝爾獎,包括74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諾貝爾獎得主中,有5名得主所屬的政府拒絕讓他們前往領獎,阿道夫·希特拉禁止其中3位德國得主,分別是里夏德·庫恩(1938年化學獎得主)、阿道夫·布特南特(1939年化學獎得主)和格哈德·多馬克(1939年生理及醫學獎得主),另二位則是因為受到蘇聯政府施壓而拒絕領獎的鮑里斯·巴斯特納克(1958年文學獎得主)以及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禁而無法領獎的劉曉波(2010年和平獎得主)。1964年文學獎得主尚-保羅·薩特和1973年和平獎得主黎德壽是目前仅有的兩名拒絕領獎的得主;尚-保羅·薩特拒絕獎項的原因是他拒絕所有官方獎項,黎德壽拒絕的原因則是當時越南仍陷入戰亂之中。有6名得主曾多次獲得諾貝爾獎,其中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曾三奪諾貝爾和平獎,是獲獎次數最多的得主。在881位諾貝爾獎得主中,有46位是女性,而第一位女性諾貝爾獎得主是瑪麗·居禮(1903年物理學獎得主)。某些由於外圍因素或缺乏提名而沒有頒發諾貝爾獎的年份中原本的獎金會回撥到基金用作其他相關獎項。在1940年至1942年之間,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諾貝爾獎停止頒發。.

查看 喬治·斯蒂格勒和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資訊經濟學

資訊經濟學(Information economics),微观经济学中的分支。由美國經濟學家喬治·斯蒂格勒在1961年率先提出,他個人認為:產品資訊的內容會對經濟活動及消費者購買決策產生某部份的影響。 我們以最基本的產品價格資訊來看,市場上各家零售商對產品的價格不一,所以消費者為了追求最便宜的價格,會逐一比較各家的價格,以得出一個最低價格,而這個比價的動作我們稱為「搜尋」。消費者搜尋時,勢必會額外付出較多的時間及精力,因此消費者不會無限制的搜尋,而是到消費成本超過所預期獲得的利益(指最低價格的價差)時就會停止下來。當然消費者在進行搜尋的動作時,會付出額外的時間、精力及金錢,當消費者搜尋到一個程度時,我們稱為「邊際成本=期望邊際效益」,這時消費者就不再繼續搜尋。搜尋過程的成本支出,對應所得到的資訊,檢測是否符合降低採購風險,提升採購的正確性,這就叫做「效益」,而邊際成本=期望邊際效益則就是成本效益的損益平衡點。.

查看 喬治·斯蒂格勒和資訊經濟學

迈伦·舒尔兹

迈伦·舒尔兹(Myron Scholes,;,)是一位美國經濟學家,主要的成就是與費雪·布萊克(Fischer Black)發展出計算金融衍生工具的布萊克-休斯模型,並因此獲得199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布萊克-休斯模型提供人們計算選擇權價值的基本概念,並且已經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標準模型。.

查看 喬治·斯蒂格勒和迈伦·舒尔兹

资本主义

資本主義(capitalism),亦稱自由市场经济或者自由企業經濟,是人類協作的擴展秩序。其特色是私人擁有資本財產(生產工具),且投資活動是由個人決策左右,而非由國家所控制,經濟行為則以尋求利潤為目標 。藉著僱傭或勞動的手段以生產工具創造利潤。商品和服务藉由貨幣在自由市場裡流通。投資的決定由私人進行,生产和銷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並互相競爭。一般普遍認為資本主義在西方世界的封建制度崩壞之後成為了最主要的經濟模式。 「資本主義」一詞也被許多人用在形容歷史上不同的人、時、地、物,而除了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以外,也有福利資本主義、国家资本主义等打著資本主義稱號的經濟模式。在對於資本主義的解釋上,支持自由放任的經濟學家反對政府對於市場的干預並且強調財產權利的重要性。而有人則主張政府管制的必要性以避免垄断和景氣循環的負面作用。絕大多數的政治經濟學家都將私人產權視為資本主義的最重要特色,而對於資本主義下的僱傭關係、經濟權力、階級、以及歷史發展等則有不同看法。市場的自由程度、以及私人財產的法規,則是政治和政策上爭論的主要議題。现在大多數國家都被視為「混合經濟」,在這種體制下政府以不同程度的計畫政策干預市場的自由運作Stilwell, Frank.

查看 喬治·斯蒂格勒和资本主义

法蘭克·奈特

法蘭克·海克曼·奈特(Frank Hyneman Knight,),生於美國伊利諾州麥克萊恩縣,經濟學家,曾提出奈特氏不確定性。芝加哥大學教授,為芝加哥學派的先驅與建立者之一。.

查看 喬治·斯蒂格勒和法蘭克·奈特

明尼蘇達大學校友

此表列出明尼蘇達大學的校友:.

查看 喬治·斯蒂格勒和明尼蘇達大學校友

1982年

天龙八部 (1982年电视剧).

查看 喬治·斯蒂格勒和1982年

1月17日

1月17日是公历年的第17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48天(闰年是349天)。.

查看 喬治·斯蒂格勒和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