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哈菲兹·阿萨德

指数 哈菲兹·阿萨德

哈菲兹·阿萨德(حافظ الأسد,)敘利亞政治家,前敘利亞总统、獨裁者、空軍司令及國防部長,阿塞德1970年發動軍事政變掌權,統治敘利亞長達三十年。相對其子,人稱老阿薩德。.

目录

  1. 75 关系: 加齐·卡纳安努尔丁·阿塔西叙利亚叙利亚反对派叙利亚内战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1月-2011年4月)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2年5月-2012年8月)叙利亚共产党叙利亚穆斯林兄弟会叙利亚陆军第3装甲师叙利亚总理叙利亚总统大屠杀列表家族獨裁巴塞勒·阿萨德巴塞勒·阿萨德国际机场巴沙尔·阿萨德中国共产党布莎拉·阿萨德布赛娜·沙班亨利·基辛格伊塞克阿塔区伊莱·科恩伯翰·加利昂強人 (政治)地中海运动会國家元首利雅得·赛义夫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哈立德·巴格达什哈菲兹·马赫卢夫哈马大屠杀勃列日涅夫之死第三次中东战争第五次中东战争米歇尔·阿弗拉克男爵酒店难民营战争革命家马希尔·阿萨德谢赫·艾哈迈德·莫阿兹·哈提卜贾米勒·阿萨德贖罪日戰爭黎巴嫩山战争黎巴嫩內戰胡拉大屠杀阿塞夫·肖卡特阿兹米·比沙拉阿勒颇阿萨德家族... 扩展索引 (25 更多) »

加齐·卡纳安

加齐·卡纳安(غازي كنعان),别号阿布·雅鲁卜(),是叙利亚前内政部长,曾长期担任叙利亚驻黎巴嫩军事情报机构负责人。他在国际社会调查黎巴嫩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遇刺案期间突然自杀身亡,引起了广泛关注。.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加齐·卡纳安

努尔丁·阿塔西

努尔丁·穆斯塔法·阿里·阿塔西(Noureddin Mustafa Ali al-Atassi,阿拉伯语: نور الدين بن محمد علي الأتاسي Nūr ad-Dīn Muṣṭafā al-'Atasī,),曾在1966年2月到1970年11月担任叙利亚总统。.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努尔丁·阿塔西

叙利亚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al-Jumhūrīyah al-ʻArabīyah as-Sūrīyah),通称叙利亚(Sūriyā),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属于中东阿拉伯国家,首都大马士革。叙国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同黎巴嫩和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1944年1月1日宣布独立,1946年4月7日被联合国及世界各国认可为正式独立国家,现任总统為巴沙尔·阿萨德。.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叙利亚

叙利亚反对派

叙利亚反对派(المعارضة السورية)是反对什葉派分支阿拉维派主导的叙利亚政府及其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要求叙利亚政权更迭的叙利亚遜尼派政党和团体的总称(此总称也可包括遜尼派聖戰組織、蓋達組織、塔利班等恐怖份子在叙利亚的分支,但通常并不把它们包括在内)。叙利亚反对派组织在2011年出现了新的转折,叙利亚内战后他们联合起来组成了“叙利亚国家理事会”,已经设法得到了西方社会支持和承认為对话伙伴。2012年11月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建立,这个组织被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和阿拉伯国家联盟承认并且视为“叙利亚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 1963年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叙利亚地区政变夺取政权之后,叙利亚处于紧急状态。1971年以来,叙利亚国家元首一直由阿萨德家族的成员擔任。哈菲兹·阿萨德出任叙利亚总统的时间里,反对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政权被禁止;五个主要安全服务机构主要是为了监督政治异议而建立;在紧急状态下,可以不尊重人权或绕过正当程序启动军事程序和戒严;囚犯被羁押在恶劣的环境中並遭受折磨和殴打。2000年6月哈菲兹·阿萨德的儿子巴沙尔·阿萨德出任叙利亚总统,继承了家族独裁统治。当阿拉伯之春爆发后,叙利亚抗议者开始加入和巩固反对派委员会。.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叙利亚反对派

叙利亚内战

敘利亞內戰是指從2011年年初持續至今的敘利亞政府與敘利亞反對派之間的衝突。受阿拉伯之春影響,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於2011年1月26日開始並於3月15日升級,隨後反政府示威活動演變成了武裝衝突。 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很快蔓延至全國多地,示威者與安全部隊的衝突逐漸升級。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和遜尼派國家協助下,要求阿拉維派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下台的敘利亞反對派迅速壯大並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反政府衝突最終演變成內戰,並一直持續至今。 聯合國報告稱敘利亞政府軍及敘利亞反對派均犯下了包括謀殺、法外處決、酷刑等侵權行為在内的戰爭罪行。 叙利亚反对派的代表性政治组织为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和叙利亚临时政府,叙利亚反对派的主要武装组织为自由叙利亚军。阿拉伯聯盟和海湾组织以及57国伊斯兰世界组织相继开除阿萨德政权成员资格,并承认叙利亚反对派为合法代表。另一方面,宗教色彩強烈的伊斯蘭主義武裝組織、包括伊斯兰国在內的伊斯蘭恐怖組織以及尋求擺脫外族統治的庫德族武裝組織也趁機在敘利亞崛起。據2013年12月報道,相信有多達1,000個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團體存在。部分反政府武裝團體之間不時發生武裝衝突,讓敘利亞局勢更加混亂。 反對派武裝力量獲得國外大量援助的同時,伊朗和俄羅斯則大力支援敘利亞政府,讓敘利亞內戰成為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以及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角力場。其后更演变为美俄直接参与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俄军从2015年9月30日开始向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展开空袭。美国方面则于2014年9月宣布空袭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并多次轰炸叙利亚政府军事设施,但事后以误炸或直接否认来搪塞。2017年4月7日(2017年沙伊拉特打击行动)和2018年4月14日美国等国家则直接宣布并攻击叙利亚政府军事设施。.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叙利亚内战

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1月-2011年4月)

本页面记述2011年1月至4月叙利亚内战的主要事件。.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1月-2011年4月)

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2年5月-2012年8月)

本页面记述2012年5月至8月叙利亚内战的主要事件。.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2年5月-2012年8月)

叙利亚共产党

叙利亚共产党(,Al-Hizb Al-Shuyū'ī Al-Sūrī)是叙利亚过去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成立於1944年。於1972年成为敘利亞全國進步陣線成员。1973年年底因政治路線不同分為以總書記哈立德·巴格達什為首和以政治局委員亞德·圖爾克為首的兩派。1980年5月通過新的黨綱。1986年,该党分裂为叙利亚共产党 (巴格达什派)和叙利亚共产党 (费萨尔派)。.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叙利亚共产党

叙利亚穆斯林兄弟会

敘利亞穆斯林兄弟會(الاخوانالمسلمونفيسوريا;拉丁化:Al-Ikhwan Al-Muslimun fi Suriya)可視為伊斯蘭遜尼派穆斯林兄弟會的一個分支機構,與埃及穆斯林兄弟會有微弱的從屬關係。該會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成立时间。该组织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酝酿之后,于1945年至1946年间统一成为穆斯林兄弟会。 敘利亞穆斯林兄弟會將他們的活動型態定義為溫和的,並在2012年4月時發布宣言承諾“尊重個人權利”、“促進民主與多元文化的並存”,甚至是不提及“伊斯蘭”一詞Khaled Yacoub Oweis Reuters (6 May 2012).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叙利亚穆斯林兄弟会

叙利亚陆军第3装甲师

叙利亚陆军第3装甲师是叙利亚陆军的精锐部队之一,它现在被部署在古泰费地区Joseph Hallida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 February 2013, p.9,负责保卫大马士革的北方。.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叙利亚陆军第3装甲师

叙利亚总理

叙利亚总理或译国务院总理,是叙利亚阿拉伯共和国的政府首脑,现任总理瓦埃勒·哈勒吉于2012年8月9日就任。下列是叙利亚自1920年后的政府首脑列表:.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叙利亚总理

叙利亚总统

叙利亚总统是叙利亚的国家元首,叙利亚从奥斯曼帝国独立以后,于1918年实行君主制,1920年被法国委任统治。1946年,独立实行共和制。 政党.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叙利亚总统

大屠杀列表

本列表按照发生年代的先后顺序列举世界历史上发生的大屠杀。.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大屠杀列表

家族獨裁

家族獨裁(family dictatorship),又稱世襲專政(hereditary dictatorship),是一種獨裁政體的形式,实行这种政体的国家在名義上採取共和制,但是选举或任命国家元首的運作方式類似於君主制與獨裁政體,國家獨裁者的位置以血緣世襲方式掌握國家權力,傳承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最高領導人的位置,通常以威權主義方式來統治。 它與君主專制主要的不同點,君主專制是一種已形成的傳統,但是世襲專政則是純粹透過政治安排而建立的,背後不具備歷史傳統。世襲專政通常不認為他們的元首為君主,但類似於君主立憲制,這類國家可能會通過某些特別法,或是經由受限制的選舉及控制選舉等,讓統治者可以世襲,世襲的統治者繼續保有獨裁權力。在軍政、军事执政团、軍事獨裁或威權主義國家中,很容易出現這種政治安排。.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家族獨裁

巴塞勒·阿萨德

巴塞勒·阿萨德(باسل الأسد,)是叙利亚军事和政治人物,是已故前总统哈菲兹·阿萨德的长子,现任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哥哥,已在一场恐襲中罹难。他生前已被广泛认为是其父的接班人,但由于早逝,接班人的地位传给了弟弟巴沙尔。.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巴塞勒·阿萨德

巴塞勒·阿萨德国际机场

巴塞勒·阿萨德国际机场(阿拉伯文:;)是叙利亚共和国最大港口城市拉塔基亚的国际机场,原名拉塔基亚国际机场(阿拉伯文:),后为了纪念因车祸身亡的该国前总统哈菲兹·阿萨德的长子、现任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长兄巴塞勒·阿萨德而改今名。.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巴塞勒·阿萨德国际机场

巴沙尔·阿萨德

巴沙尔·阿萨德(阿拉伯语: ,),现任叙利亚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叙利亚复兴党总书记、元帅军衔、已故前总统哈菲兹·阿萨德之次子。2000年、2007年和2014年三次當選總統。.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巴沙尔·阿萨德

中国共产党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在中國大陸常簡稱為党,目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執政黨。该党创立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由陳獨秀和李大釗於1921年7月组织成立,初期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援助,并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後,两黨进行了長達10年的军事斗争。1940年代起,中國共產黨逐渐摆脱外國勢力的影響,改由以毛泽东为首的本土派掌权。在抗日战争期间,与国民黨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擊敗中華民國國軍,進而取得大陸地區及其絕大多數沿海島嶼的統治權,於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80年代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排除意識形態問題和许多非共產主義的政黨建立关系。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加强和其它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交流,並且繼續維持和世界各地非執政黨的共產黨聯繫。 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架構主要基於民主集中制,主張應共同維護已獲得共識的政策。中國共產黨最高機構是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中央委員會作為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核心權力機構,通常1年召開1次會議。因此,多數職權和日常工作都由中央政治局和其常務委員會掌握。中央主要負責人自1993年開始會同時擔任負責黨內和民間事務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負責軍事事務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和具外交禮儀性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而其能有效掌握三個職位時常被外界稱作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自2012年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至今担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共有8956.4萬名黨員、基层党组织則有457.2万个,其中女性占26.7%,少數民族占7.3%。 中國共產黨始終宣稱其理想與目標是社會主義,并將自身視為代表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和統一戰線的政黨。其中《中國共產黨章程》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意识形态,並將中國共產黨表述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社會。」不過在毛澤東建立的計劃經濟體制被認為效率低下的情況下,中國官方在政治理念的執行層面仍然從務實出發的,但在思想上為了確保路線一致不變動,鄧小平等人遂提出在國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條件下,應該先以逐步摸索的方式,來建設共產主義社會較為實際,利用此理由嘗試引入经济改革,來發展,於是中國大陸得以透過設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爲綱的操作方式,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口號而在20世紀末期順利轉型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中国共产党

布莎拉·阿萨德

布莎拉·阿萨德(Bushra al-Assad,1960年10月-)是叙利亚前总统哈菲兹·阿萨德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唯一的女儿。是现任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姐姐。她的丈夫是阿塞夫·肖卡特,他是前任副总参谋长和国防部副部长;2012年7月18日,沙乌卡特在针对国家安全总部的自杀式爆炸袭击中被炸身亡。 据报道,她与她父亲的关系很好,并且她还指证他叔叔里法特·阿萨德对于他父亲的背叛。 1982年她毕业于大马士革大学的药剂学专业。大学时的好友布赛娜·沙班目前在叙利亚政府中任职(她于2002到2008年任侨民部部长,现任叙利亚总统的政治和媒体顾问) 。有报道称是沙班介绍她与当时比她大10岁的军官阿瑟夫·沙乌卡特认识的。尽管遭到家人的反对,但是两人于1995年早期最终私奔并结婚。 自从他弟弟巴塞勒·阿萨德死于1994年的车祸后,她就在政治中增强了影响力。报道说她在叙利亚制药工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得益于她的贡献,使得她丈夫在军队和政治上的权力不断得到增强。到了1990年代后期,她丈夫已经成为军事情报部门的重要主管。 也有报道指出她与巴沙尔·阿萨德的妻子,即第一夫人阿斯玛·阿萨德存在一些矛盾和紧张关系。自从阿斯玛于2000年成为第一夫人后,阿斯玛就频繁出席一些社会活动并被媒体广泛报道,而据报道称布舒拉并不赞成阿斯玛参加公共活动。.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布莎拉·阿萨德

布赛娜·沙班

布赛娜·沙班(بثينة شعبان,)是叙利亚女性学者、作家暨政治人物,现任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政治和新闻顾问。她从2003年至2008年出任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首任侨民事务部长,被誉为叙利亚“政权对外的门面”。.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布赛娜·沙班

亨利·基辛格

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本名海因茨·阿尔弗雷德·基辛尔(Heinz Alfred Kissinger),) ,是一位出生於德國的美國猶太裔外交官,与越南政治家黎德寿一同为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原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后担任尼克松政府的国务卿並在水门事件之后继续在福特政府中担任此职。作为一位现实政治的支持者,基辛格在1969年到1977年之间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发挥了中心作用。在这段时期内,他倡导缓和政策,使美苏之间紧张的关系得到缓解,並在1972年和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会谈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促成了中国的开放和新的战略性的反苏中美联盟的形成。 基辛格被公认为是国际政治学均势理论大师,其理论重点关注在美苏两级对抗的国际环境下如何运用国家外交手段,建立政治联盟,对抗苏联一极的压力;即在美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联合各种力量遏制苏联的强势状态,从而达到两极力量的相对的平衡。基辛格理论为西方在冷战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后来被广泛运用于国家外交活动中、作为国家对外关系的理论来源;典型的表现在美国总统尼克松和里根的外交政策之中。.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亨利·基辛格

伊塞克阿塔区

伊塞克阿塔区(Ысык-Ата району,Ysyk-Ata District)是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州份楚河州的一个区。该区面积为,2009年常住人口为132,759人。该区行政中心位于坎特,因此过去也称为坎特区。该区坐落于楚河南岸,位于首都比什凯克和前州府托克马克中间。 1941年,在该区成立了苏联空军基地和飞行员培训学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1507名军事飞行员在这里接受训练。自1956年起,该校也培训外国飞行员;其毕业生中既有埃及前总统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和叙利亚总统哈菲兹·阿萨德。.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伊塞克阿塔区

伊莱·科恩

伊莱·科恩(אֱלִיָּהוּ בֵּן שָׁאוּל כֹּהֵן,),埃及出生的猶太人,著名以色列間諜,1961至1965年間在敘利亞替以色列情報特務局(俗稱摩薩德)從事間諜活動,並成功接觸敘利亞高層人物。他在1965年被控以間諜罪,縱使得到多國的求情,敘利亞仍決定將他以絞刑處死。 2005年,以色列新聞網站Ynet舉辦的以色列200大偉人評選中,他被公眾評為第26大偉人。.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伊莱·科恩

伯翰·加利昂

伯翰·加利昂(阿拉伯语: برهان غليون),叙利亚裔法国政治学教授兼作家,任教于巴黎第三大学,2011年8月29日担任叙利亚全国委员会主席。他于2012年5月下旬由于受到批评而宣布辞职,同年6月10日叙利亚库尔德人阿卜杜·巴塞特·希达当选新任主席。.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伯翰·加利昂

強人 (政治)

在國際政治學當中,「強人」這個名詞是指一個在威權主義或極權主義政體中實行鐵腕統治的政治領袖。這個詞彙通常與西方世界學者口中的“獨裁者”互換抵觸,但其性質與“軍閥”不同,特別是在東歐和中亞一些國家,通常包含不好的含義。 強人不一定是該國是正式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有時候,會用這個詞彙來描述一個比當地憲法允許的對政府影響力更大的軍事或政治人物。例如,曼努埃爾·諾列加將軍經常被譽為“巴拿馬的強人”,因為他對巴拿馬行使的巨大政治權力,儘管他不是國家的正式總統或總理。在事實中,他的角色是獨裁者的角色。 同樣,並不是每一個關於“強而有力的領導”(或者是提供這樣的的所有承諾的設想)都是由一個強人來統治的。.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強人 (政治)

地中海运动会

地中海运动会(英語:Mediterranean Games;法語:les Jeux Méditerranéens)是由地中海运动会国际委员会组办的一地中海沿岸亚非欧地区性的综合运动会。此运动会也是地中海沿海地区性的最大的运动会,常常被称为“地中海奥林匹克”。因地中海沿海地区的气候温暖,再加上运动会的小规模,夏冬季不单分出独立的运动会,多数届次都是在七至十月的夏秋季举行。1983年第九届运动会在地中海南岸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城市面对着大西洋而非地中海。但除此之外,历届地中海运动会均是在面对着地中海的海滨城市举行。.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地中海运动会

國家元首

國家元首是國家的最高代表者,是國家的象徵,履行宪法賦予的權力和義務,視乎國家的政治體制,國家元首未必有行政權。君主立憲制下,國家元首是君主,稱號包括國王、女王、蘇丹等。共和制下,國家元首通常的称号是總統,亦有其他稱號,例如部分社會主義國家名義上的元首被稱作國家主席或國務委員會主席。也有以國會議長作為國家元首的情況,例如文革時期廢除國家主席的中國,1998年修憲取消國家主席的朝鮮和實行總統制前的蘇聯等。 除總統制的國家元首外,不少國家元首只是位高權不重的名譽職務,只具有象徵意義,不掌握實權,例如日本天皇(君主立憲制)、德國總統(議會內閣制)、中國國家主席(社會主義國家)等。 國家元首大致可分為以下四種:.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國家元首

利雅得·赛义夫

利雅得·赛义夫(رياض سيف,)是叙利亚政治异见人士、商人、全国对话论坛建立者。1994年和1998年,赛义夫当选为叙利亚国会的议员,他在叙利亚有阿迪达斯商业。 Wright, Dreams and Shadows, 2008, p.218.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利雅得·赛义夫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列昂尼德·伊里奇·布里茲涅夫(Леони́д Ильи́ч Бре́жнев,Леоні́д Іллі́ч Бре́жнєв,),苏联领导人、苏联元帅,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64至66年间为第一书记)、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國家元首),掌權共18年。.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哈立德·巴格达什

哈立德·巴格达什(,Khalid Bagdash,)敘利亞政治人物,阿拉伯人,18岁时就是大马士革大学共产主义成员,在法国占领叙利亚后活跃于学生运动。1930年加入甫創立的敘利亞共產黨(SCP),1934年前往莫斯科的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进修,1936年回国擔任叙利亚和黎巴嫩共产党书记,直至過世為止。他亦被稱為阿拉伯共產黨的元老。1954年成为阿拉伯地区第一位当选议会议员的共产党人,被成为“阿拉伯共产主义校长”。 1970年,叙利亚复兴社会党总书记哈菲兹·阿萨德上台后表示,在可控的政治环境下实现多元化的人民民主。在这种情况下,1972年成立了统一战线性质的叙利亚全国进步阵线。巴格达什决定叙共加入该政治联盟。1973年底,叙利亚共产党因政见不同而分裂为两个主要派别:一派以总书记哈立德·巴格达什同志为首,认为叙利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政权是民族进步政权,主张与之合作;另一派以中央政治局委员亚德·图尔克为首,指责巴格达什专权和搞个人崇拜,反对一切听命于苏共。此外还有以穆拉德·尤素福为首的基层组织派等几个较小派别。 20世纪80年代初,叙利亚政府宣布了对叙利亚共产党的禁令。该党许多活动受到限制并被安全部门严密监视,叙利亚共产党出版的《人民斗争》和《光明》刊物受到严重影响。1986年,由于叙利亚政府与苏联的良好关系,对叙利亚共产党的禁令解除。 1986年,叙利亚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巴格达什和副书记优素福·费萨尔就苏联最高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开放政策产生了严重分歧,叙利亚共产党分裂为叙利亚共产党(巴格达什派)和叙利亚共产党(费萨尔派)。分裂的两党仍以叙利亚共产党名称加入叙利亚全国进步阵线。 1995年哈立德·巴格达什在大马士革去世,享年83岁。他的遗孀维萨尔·法尔哈·巴格达什(Wisal Farha Bakdash)接续他为总书记。.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哈立德·巴格达什

哈菲兹·马赫卢夫

哈菲兹·马赫卢夫 (حافظ مخلوف,)是叙利亚军事和政治人物,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表弟,现任叙利亚国家安全总局大马士革分局局长,上校军衔。.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哈菲兹·马赫卢夫

哈马大屠杀

哈马大屠杀(مجزرة حماة)是1982年2月发生于叙利亚哈马的大屠杀事件,当时叙利亚军队在总统哈菲兹·阿萨德的命令下,对哈马实行焦土政策,以镇压逊尼派伊斯兰分子的反政府暴动Fisk 2010。屠杀事件由哈菲兹·阿萨德的弟弟利法特·阿萨德亲自指挥,結束自1976年开始的逊尼派人士的反政府活动。 起初西方国家的外交官报道说有1,000人死亡。后来估计至少有10,000名叙利亚人被杀。其他数字有20,000(英国)和40,000(叙利亚人权委员会)Syrian Human Rights Committee, 2005MEMRI 2002。大约1,000名政府士兵在行动中死亡,哈马旧城的大部分被毁。这次事件被描述为“在现代中东国家历史中阿拉伯政府对本国人民实施的最致命的一次行动”Wright 2008: 243-244,因为死者大多数是无辜平民。 一些叙利亚媒体和反对派人士表示“我们的朋友在家中睡觉时遭到安全部队的突然袭击,无论是妇女还是儿童都遭到无情的杀害,死者的尸体像被野狗一样在大街上被肢解和虐待”。.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哈马大屠杀

勃列日涅夫之死

1982年11月10日,苏联共产党第三任总书记、苏联第五位最高领导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在多年痼疾之后死于心脏病,享年75岁。11月11日,官方正式通过苏联的电台和电视台发布他的死讯。经过5天的全国哀悼后,苏联官方为其举行国葬,并将之葬于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接替勃列日涅夫出任总书记的尤里·安德罗波夫被任命为勃列日涅夫治丧委员会主席。勃列日涅夫的葬礼于11月15日在莫斯科举行。 葬礼邀请了32位国家元首、15位政府首脑、14位外国使节和4位王子出席。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拒绝参加,但派遣了时任副总统乔治·老布什出席。安德罗波夫、德米特里·乌斯季诺夫、阿纳托利·亚历山德罗夫和一位工人代表在葬礼上发表了演讲。.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勃列日涅夫之死

第三次中东战争

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方面称六日战争,阿拉伯国家方面称六月戰爭,亦称六·五战争、六天战争,发生在1967年6月初,是「先发制人」战争的一个典范。它发生在以色列国和毗鄰的埃及、叙利亚及約旦等阿拉伯国家之间。战争从6月5日开始,共进行了六天,结果埃及、约旦和叙利亚联军被以色列彻底打败,是20世纪军事史上最具有壓倒性结局的战争之一。.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第三次中东战争

第五次中东战争

五次中东战争,又称黎巴嫩戰爭,爆发於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在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槍手槍撃重傷後,出动陆海空军100,000多名部队,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叙利亚军队发动了大规模的進攻,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南半部。 这次战争是巴勒斯坦问题的延續,以色列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消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企图在黎巴嫩建立一个亲以政权,赶走叙利亚在黎驻军。.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第五次中东战争

米歇尔·阿弗拉克

米歇尔·阿弗拉克(ميشيل عفلق,)是一位叙利亚哲学家、社会学家和阿拉伯民族主义者。他的理论对复兴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政治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被部分复兴社会主义者视为复兴社会主义学说的首要创始人。他生前出版了一些著作,主要有《为了复兴》、《唯一的归宿之战》和《反对扭曲阿拉伯革命运动的斗争》等。 阿弗拉克出生于叙利亚大马士革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巴黎索邦求学时,他遇见了未来的政治伙伴萨拉赫丁·比塔尔,并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产生兴趣。1932年他回国任教,并开始了政治生涯。他最初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活动分子,却在叙利亚-黎巴嫩共产党支持法国殖民政策的情况下与共产主义运动一刀两断。后来在1940年,阿弗拉克与比塔尔创建了阿拉伯复兴运动(后来参照了扎基·阿尔苏齐领导的“阿拉伯复兴”,把“复兴”一词的阿拉伯文由改为)。该运动很成功,在1947年与阿尔苏齐的“阿拉伯复兴”组织合并,成立阿拉伯复兴党。阿弗拉克进入党的执行委员会并被选为主席(阿拉伯文:,意为党的领袖)。 1952年阿拉伯复兴党与阿克拉姆·胡拉尼领导的阿拉伯社会党合并,成立阿拉伯复兴社会党;阿弗拉克于1954年当选党的民族领导机构总书记。1950年代中到后期,复兴党与埃及总统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开展合作,并最终促成埃及与叙利亚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阿联成立后,纳赛尔迫使阿弗拉克解散复兴党,阿弗拉克在未与其他党员协商的情况下被迫执行。阿联解体后不久,复兴党恢复活动,阿弗拉克又重新被选举为党的民族领导机构总书记。1963年叙利亚政变后,虽然复兴党夺取了政权,阿弗拉克本人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却被削弱,他不得不于1965年辞去领导职务。1966年叙利亚政变后,阿弗拉克被流放,此举也造成了复兴党的分裂。他先是流亡到黎巴嫩,后来去了伊拉克。1968年阿弗拉克被选举为复兴党分裂后的伊拉克领导分支的民族领导机构总书记,却没有实权。此后他一直担任这一象征性职务直到于1989年6月23日在巴黎去世。 阿弗拉克关于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理论被统称为复兴社会主义,他主张阿拉伯世界各国团结起来,为实现阿拉伯祖国的统一和强盛而奋斗。他对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持批判态度,尤其批判卡尔·马克思关于辩证唯物主义是唯一真理的观点。复兴社会主义学说的重点是自由与阿拉伯社会主义——一种有阿拉伯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不是西方界定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阿弗拉克信仰政教分离,他是世俗化的坚定信徒,却反对无神论。虽然他是一名基督徒,却相信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天才”的证明。1966年复兴党分裂后,党的叙利亚领导分支指责阿弗拉克剽窃了阿尔苏齐的理论,称他为“小偷”,党的伊拉克领导分支则拒绝这一指控,并不承认阿尔苏齐对于复兴社会主义学说的贡献。.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米歇尔·阿弗拉克

男爵酒店

男爵酒店(Baron Hotel)是叙利亚最古老的酒店,位于阿勒颇市中心 Aziziyeh 区的男爵街,毗邻阿勒颇国家博物馆。.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男爵酒店

难民营战争

难民营战争是黎巴嫩内战期间第四阶段的一系列大规模冲突,在冲突中由多个巴勒斯坦难民营遭到什叶派组织“阿迈勒运动”围困和攻击。 有些资料显示这场冲突对阵双方是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事实上黎巴嫩内战是一场全方位的冲突,而难民营战争的对阵双方的确来自同一宗教信仰的群体。.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难民营战争

革命家

革命家是指发起或参与了革命的人。通常用于政治领域,偶尔在科学、艺术领域使用。 社会学家詹姆斯·邱宁·戴维斯(James Chowning Davies)认为,政治革命家的分类有两种方式:.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革命家

马希尔·阿萨德

希尔·哈菲兹·阿萨德(ماهر حافظ الأسد)是叙利亚军事和政治人物,是叙已故前总统哈菲兹·阿萨德的小儿子、现任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弟弟,担任叙利亚共和国卫队司令、第四装甲师师长,以及秘密警察部队首长。他是巴沙尔政权的核心成员之一,被认为是叙国内仅次于巴沙尔的第二位最有权势的人物。.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马希尔·阿萨德

谢赫·艾哈迈德·莫阿兹·哈提卜

谢赫·艾哈迈德·莫阿兹·哈提卜(أحمد معاذ الخطيب,)是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总裁,是叙利亚大马士革倭马亚大清真寺前大阿訇。 哈提卜最初是物理学学者和工程师,是“叙利亚地质学会”和“叙利亚心理学学会”成员。此外,他曾任伊斯兰城市化学会主席,现为荣誉主席。.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谢赫·艾哈迈德·莫阿兹·哈提卜

贾米勒·阿萨德

贾米勒·阿萨德(جميل الأسد)是叙利亚前总统哈菲兹·阿萨德的二弟、现任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二叔。他从1971年开始成为叙利亚人民议会议员直到去世。他也是一个民兵组织的指挥官。.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贾米勒·阿萨德

贖罪日戰爭

贖罪日戰爭(מלחמת יום הכיפורים;又稱第四次中東戰爭、齋月戰爭、十月戰爭)發生於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於埃及與敘利亞分別攻擊六年前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戰爭的頭一至兩日埃敘聯盟佔了上風,但此後戰況逆轉。至第二周,敘軍退出戈蘭高地。在西奈,以軍在兩軍之間攻擊,越過原來的停火線蘇伊士運河。直到聯合國停火令生效為止,已經殲滅了一隊埃及軍隊。 戰爭對多個國家有深遠的影響,相比六日戰爭埃敘約聯盟的慘敗,阿拉伯世界為戰爭早期的進展,心理上感到安慰。這種心態為未來的和平進程以及埃及的門戶開放政策舖路。《大衛營和約》令以埃關係正常化,埃及成为首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同時埃及幾乎完全脫離蘇聯的勢力範圍。.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贖罪日戰爭

黎巴嫩山战争

黎巴嫩山战争是黎巴嫩内战第三阶段(1982年至1983年)和第四阶段(1984年至1989年)期间的一场大规模冲突。冲突发生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东南多山的乔福区。.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黎巴嫩山战争

黎巴嫩內戰

黎巴嫩内战(الحرب الأهلية اللبنانية;Lebanese Civil War)是一场持续自1975年至1990年期间的一场全面内战。这场内战总共导致了大约120,000人丧生,至今在黎巴嫩国内仍有76,000人依旧因这场内战流离失所,还有大约100万人因这场内战逃离至国外。 在内战之前黎巴嫩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在地中海沿岸逊尼派占多数,在黎巴嫩南部什叶派占主导地位,而黎巴嫩政府则由马龙派基督徒占主导。在1920年至1943年法属叙利亚托管地时期,各党派和教派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但是,在黎巴嫩有大量的穆斯林人口以及许多泛阿拉伯主义分子和左翼派别,这些人反对亲西方政府。以色列的建国以及大约十万名巴勒斯坦难民涌入黎巴嫩使得黎巴嫩国内的政治平衡被打破,穆斯林群体的力量得到加强,冷战对黎巴嫩产生了巨大的分裂性影响。在1958年黎巴嫩政治危机期间,各派的力量进一步对立。马龙派基督教势力站在西方国家阵营,而泛阿拉伯团体及左翼阵营站在与苏联结盟的阿拉伯国家阵营。 巴解组织在黑色九月事件之后被约旦驱逐到黎巴嫩,使得巴勒斯坦难民群体开始军事化。这引发了黎巴嫩各政治派别之间的军备竞赛,并且为黎巴嫩长期陷入地区冲突创造了条件。马龙派基督教团体和巴勒斯坦武装派别在1975年爆发武装冲突,之后左翼团体、泛阿拉伯团体和穆斯林团体与巴勒斯坦人结盟。在冲突中各联盟之间频繁且突然地转变着:到战争结束时,几乎每个党派都已经相互结盟并最终互相背叛过一次。此外外国势力,例如叙利亚和以色列在内战爆发后加入了进来并且与不同派别并肩作战。维和部队,例如多国驻黎部队和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也都曾在黎巴嫩驻扎过。 1976年经阿拉伯联盟的调解,有过短暂的停火,但内战又迅速再次展开;战火集中在黎巴嫩南部,那里自1969年起由巴解控制,后来南部由以色列占领,北部由叙利亚控制。1980年代前景越发灰暗,贝鲁特的大部份地方在以色列入侵并驱逐巴解武装人员时被破坏了。战争更演变成民族和宗教的屠杀。1983年贝鲁特发生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299名美国和法国的维和部队士兵被炸死。 1989年塔伊夫协定的制定标志着黎巴嫩内战开始进入尾声。但此时以色列仍然占据黎巴嫩南部,扶植南黎巴嫩军,将该地区作为一个防范反以色列武装袭击的缓冲区。以色列军终在2000年撤离,南黎巴嫩军随即瓦解。直至2005年黎巴嫩反对派和有力的外交干涉(美、法、联合国)连手以逼走叙利亚,叙利亚那时候才从黎国撤军。 1989年1月一个有阿盟指派的委员会开始着实制定结束冲突的方案。1991年3月黎巴嫩议会通过了一项大赦法案,赦免了法案通过之前黎巴嫩国内所有的政治犯。1991年5月除了黎巴嫩真主党以外的各民兵武装都被解散,黎巴嫩政府军开始重建为一支黎巴嫩国内唯一的不属于任何党派的武装力量。但黎巴嫩内战结束之后,黎国内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关系依旧紧张。.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黎巴嫩內戰

胡拉大屠杀

胡拉大屠杀是叙利亚起义中发生于2012年5月25日,叙政府军与沙比哈针对霍姆斯省胡拉镇(霍姆斯以北)两个村庄的民众实施的一场杀戮事件。联合国监督员证实至少有108个平民遇难,其中有49个儿童。.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胡拉大屠杀

阿塞夫·肖卡特

阿塞夫·肖卡特中将(العماد آصف شوكت)是已故叙利亚军事和政治人物。他是现任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姐夫,妻子是巴沙尔的姐姐布莎拉·阿萨德,曾任叙陆军副参谋长、叙国防部副部长,他被认为是巴沙尔·阿萨德政权的核心成员和高级军官之一。自从达乌德·拉吉哈担任国防部部长以来,即使巴沙尔的弟弟马希尔·阿萨德控制着军队的实权,肖卡特作为副部长也依然是其中的一名重要军官。他已在一起爆炸事件中遇难。.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阿塞夫·肖卡特

阿兹米·比沙拉

阿兹米·比沙拉(阿拉伯语:;希伯来语:,)是一个拥有以色列公民身份的巴勒斯坦基督徒,1996年至2007年4月期间代表阿拉伯政党巴拉德黨任以色列国会议员,他也是该政党的领袖。 当报导指以色列有关部门对他作出一系列“严重”但“未具体说明”的指控,他宣布辞职, 后来发现这些罪名是叛国和间谍罪。 辞职后,比沙拉失去作为国会议会的刑事豁免权,并选择留在国外,但他表示有返国的打算。.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阿兹米·比沙拉

阿勒颇

--颇(حلب;阿拉米语:ܚܠܒ )又譯作阿勒--,是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省的首府。 叙利亚内战前,阿勒颇拥有逾200万人口,是叙利亚的第一大城市。从历史上看,阿勒颇是人类最古老的定居点之一,考古学发现在公元前5000年时这里就有人居住。古希腊人称这座城市为“贝罗埃亚”。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这里称为哈勒普。阿勒颇的名字在法国托管时期才开始官方使用。 阿勒颇占据了幼发拉底河和地中海之间的关键位置,是古代商路上的一个重要地点。开始时它只是建在一些小山丘上的小城,后来发展成大型城市。以阿勒颇为中心形成的阿勒颇省占据了1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拥有约370万人口。 敘利亞內戰在2011年爆發後,2012年開始的阿勒颇之战在市內造成嚴重破壞。.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阿勒颇

阿萨德家族

阿萨德家族(b)自哈菲兹·阿萨德于1970年發動軍事政變取得政權成为总统后就一直是叙利亚的统治者。哈菲兹儿子巴沙尔·阿萨德于2000年继承总统至今。 家族发源地位于叙利亚西北部拉塔基亚的Qardaha。他们是属于少数教派阿拉维派的一个分支,隶属于Kalbiyya部落。家族可以追溯到Ali Sulayman(1875-1963年),他于1927年将姓名改为阿萨德(Al Assad,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狮子”)。目前所有的家族成员都是Ali Sulayman 和他第二任妻子Naissa(她出自一个An-Nusayriyah Mountains地区的阿拉维派家庭)的后代Martin Stäheli: Die syrische Außenpolitik unter Hafiz Assad, Franz Steiner Verlag, Stuttgart 2001, ISBN 3-515-07867-3; S.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阿萨德家族

阿里夫·达里拉

阿里夫·达里拉(عارف دليلة,)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是叙利亚经济学家和前大马士革大学的教授,2002年,他因“试图推翻宪法,煽动武装叛乱和散布虚假信息”被判刑10年监禁,他曾参加大马士革之春,2008年被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赦免。.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阿里夫·达里拉

阿里·阿斯兰

阿里·阿斯兰(علي أصلان,)是叙利亚军事人物,曾任叙利亚陆军参谋长,是叙利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密友。他也是已故总统哈菲兹·阿萨德核心圈子中有权势的一员。.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阿里·阿斯兰

阿拉伯叙利亚王国

阿拉伯叙利亚王国是中东一个短暂存在的政权。叙利亚王国以费萨尔为国王,在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奥斯曼帝国衰落的背景下依托英国支持而建立,其目标是在大叙利亚地区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叙利亚王国并未有效控制所有领土,加之当地人与法国、英国矛盾激化,叙利亚最终由法国和英国占领。.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阿拉伯叙利亚王国

阿拉伯堡

阿拉伯堡(برج العرب),為埃及亞歷山大港的一個工業城市及旅遊勝地,同時被視為亞歷山大港城市的伸延。.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阿拉伯堡

阿拉伯社会主义

阿拉伯社会主义(الاشتراكية العربية),是一种基于泛阿拉伯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 1944年米歇尔·阿弗拉克(Michel 'Aflaq)与萨拉赫丁·比塔尔(Salah al-Din al-Bitar)在《阿拉伯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的态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阿拉伯社会主义”这一概念。自此之后,虽然阿拉伯社会主义演伸出了不同的流派(如伊拉克与叙利亚的复兴党社会主义、埃及前总统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的纳赛尔主义、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的第三世界理论等),但仍保有其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包括以伊斯兰教教义为基础,以阿拉伯民族统一为目标,以及平等、均富的社会主义理想等。.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阿拉伯社会主义

蘇維埃帝國

蘇維埃帝國(Soviet Empire)是冷戰時一個非正式用語,用以形容蘇聯對一些較小國家的操控,這些國家雖然名義上獨立,但若它們嘗試擺脫蘇聯操控,則會遭到軍事入侵(如1956年匈牙利革命、1968年布拉格之春、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政變)。随着1990年代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苏维埃帝国由此成为历史名词。 縱然蘇聯不受皇帝統治,並自稱反帝國主義,但有論者提出它和歷史上帝國的行徑相近。一些學者認為蘇聯是一個包含多民族帝國和民族國家的混合政體,也有學者認為蘇聯和其他帝國主義列強一樣奉行殖民主義。有的人认为,苏联帝国的称呼源自于苏联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蘇維埃帝國

蘇聯或俄羅斯支持的威權政體列表

本列表列举出了苏联或俄罗斯曾经或正在支持的威权政体。苏联或俄罗斯虽然主要采取“亲俄罗斯”和共产主义、民族主义的外交政策,推广俄罗斯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等意识形态的同時也支持、扶植了不少被歸類為暴政据点、流氓政權以及未被普遍承认的国家(被排斥的国家),但出于自身利益也在军事、科技等领域支持了许多威权政体。.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蘇聯或俄羅斯支持的威權政體列表

肖像

肖像是一种表現人類形象並以真實描繪為目的之藝術,在攝影技術出現前,肖像都是繪畫而成,稱為肖像畫,東亞很早就已經有肖像畫,通常是作為或慎終追遠、緬懷先賢等宗教用途的容像。西方的肖像畫发展自文艺复兴时期,通常是作為人面輪廓美感藝術欣賞的用途。 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肖像也进入了摄影领域。其主体内容通常是单个的人物画像,通常大頭照形式的肖像照都以脸部為表现的焦点,对五官进行细致刻画。全身或肖像照中的人物通常正襟危坐,並沒有太多姿勢或動作。.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肖像

里巴尔·阿萨德

里巴尔·阿萨德(Ribal Al-Assad )是叙利亚人权、政治活动家。他是里法特·阿萨德和莉娜·阿哈耶尔的儿子,妻子是乔安娜·阿萨德。他的兄弟包括法国小说《À coeur perdu》的作者斯维尔·阿萨德,以及于1997年创立阿拉伯新闻网络电视频道A.N.N.和阿拉伯人民党的索马·阿萨德。他也是現任總統巴沙尔·阿萨德的堂弟。 里巴尔是叙利亚自由与民主组织(ODFS)的创始人和主管,以及伊曼基金会的主席和创始人,该基金会致力于促进宗教间和文化间对话并挑战极端主义。 里巴尔·阿萨德在童年时被政府逐出叙利亚,自那时起,他为祖国向自由、民主和人权和平过渡而奋斗了十余年。2010年,他接受了独立报的历史学家罗伯特·菲斯克的采访,在阿拉伯之春之前,他就表达了对全新叙利亚的憧憬。 尽管自2011年冲突开始以来暴力不断加剧,他依然坚信政治解决叙利亚冲突是唯一的解决办法。里巴尔·阿萨德是叙利亚普遍民主权利的倡导者,也始终在明确反对宗教政治团体和神权政体,并曾公开批评包括穆斯林兄弟会、真主党、努斯拉、伊斯兰国、哈马斯以及伊朗政府在内的团体。他还始终对叙利亚全国委员会及其由土耳其和卡塔尔非民主选举的成员(其中大多数是穆斯林兄弟会的成员)持批评态度。同样,他对自由叙利亚军加入伊斯兰极端主义团体,及其最高军事委员会仅由萨拉菲极端主义团体组成持批评态度。自2010年以来,他一直在呼吁国际社会联合起来,以确保叙利亚的和平与稳定。里巴尔·阿萨德热衷于数个慈善和商业活动,能讲流利的阿拉伯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英语。.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里巴尔·阿萨德

里法特·阿萨德

里法特·阿萨德(رفعت علي الأسد;)叙利亚政治、军事人物,为前总统哈菲兹·阿萨德的弟弟、现任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叔叔。他生于拉塔基亚的Qardaha村,也是一名阿拉维派伊斯蘭教的信徒。 他因负责实施1982年的哈马大屠杀而知名,其後與哈菲兹·阿萨德權力鬥爭失敗,未能取而代之,被迫流亡海外。目前居住在伦敦的梅费尔。.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里法特·阿萨德

艾因阿拉伯

艾因阿拉伯(عين العرب,ʿAyn al-ʿArab)库尔德语称科巴尼(Kobanê),是由敘利亞阿勒頗省管轄的城鎮,位於該國北部,距離首府阿勒頗150公里,毗鄰與土耳其接壤的邊境,海拔高度520米,2007年人口54,681。叙利亚内战之后,该处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艾因阿拉伯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苏联

柯爾特蟒蛇左輪手槍

柯特蟒蛇(,以下簡稱為“蟒蛇”)是一把由美国康乃狄克州哈特福的製造的左輪手槍,發射.357 Magnum麥格農、.38 Special、(.38/200)等子彈。蟒蛇的目標是取得來自左輪手槍業務方面的市場。蟒蛇在1955年首次推出,與史密斯威森製造的S&W M29.44麥格農於同一年推出。它有時被稱為“戰鬥麥格農”。Dougherty, Martin Small Arms: From the Civil War to the Present Day, New York City: Fall River Press, 2005, page 48.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柯爾特蟒蛇左輪手槍

極權主義

極權主義(Totalitarianism,也譯作极权政体、全能政体、总体统治、全体主义)或極權國家(Totalitarian state),是一種政治學上的術語,用來描述一個對社會有著絕對權威并儘一切可能謀求控制公眾與私人生活的國家之政治制度。 極權主義之概念在形成之初有著積極的含義,由威瑪德國法學家、納粹學者卡爾·施米特與一些在1920年代提出。施米特在其有關全能(all-powerful,即統治一切)政府之合法性的、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作品中使用了「Totalstaat」一詞。 冷戰時期,這一概念在西方反共政治論述中尤為著名,通常被用以強調納粹德國、法西斯主義國家與蘇聯共產黨之間的相似性。 其它運動與政府組織亦會被定性為極權主義。歷史上一個叫做的保守主義運動之領袖就曾經宣告其目的是「為西班牙帶來真正的統一、全新的靈魂、極權的政體」,並且稱「民主不是終結,而是一個新的國家征戰四方的手段。當時機來臨,要麼國會屈服,要麼我們將消滅國會。.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極權主義

沙比哈

沙比哈(,转写:、 或 ;词根:,转写:,意义:“魔鬼”;单数:,转写:),是一个阿拉伯语词语,尤其主要用于叙利亚,意思是暴徒或魔鬼。在2011年叙利亚示威和起义中该组织被国际社会所了解:其成员都是身穿平民服装的武装分子,其中一些成员来自于安全部队,主要攻击反对巴沙尔·阿萨德的抗议者。因此该组织被认为是巴沙尔·阿萨德的民间雇佣兵。 该组织被描述为“负责保卫巴沙尔政权的一个阿拉维派准军事组织”;“效忠巴沙尔的歹徒”;“亲当局的犯罪黑帮组织”.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沙比哈

法鲁克·沙雷

法鲁克·沙雷(فاروق الشرع),also known as Farouq al-Sharaa 是一名叙利亚政治人物和外交官。从1984年到2006年,他一直担任外交部长,自2006年2月至今担任副总统。.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法鲁克·沙雷

春 (政治術語)

春,作為一個政治術語,常用於表示一段政治寬鬆時期或政治自由化趨勢。 按時間順序,有以下的事例稱為「XX之春」:.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春 (政治術語)

敘利亞人權

敘利亞的人權狀況一直都廣爲國際組織所批評。, pg.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敘利亞人權

扎赫勒战役

扎赫勒战役发生于1980年12月至1981年6月之间。在这七个月的时间内,扎赫勒遭受了很多政治上和军事上的磨难。这场战斗有两个关键的对手。一方是黎巴嫩力量,他们得到了Zahlawi镇居民的帮助。而另一方是打着“阿拉伯威慑部队”旗号的叙利亚军队,他们得到了一些巴解组织派别的帮助。 从人口上来说,Zahleh是黎巴嫩国内以基督教徒为主的城镇中最大的一座城镇之一。扎赫勒郊外毗邻的贝卡谷地基本涵盖了整个叙黎边境。由于扎赫勒紧邻贝卡谷地,叙利亚军队担心以色列和黎巴嫩力量会联合起来对付叙利亚。这个潜在的联盟不仅会威胁到驻扎在贝卡谷地的叙利亚军队,从叙利亚政府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对叙利亚国家安全的重大安全,因为扎赫勒紧邻通往大马士革的高速公路。 因此,作为一个威慑战略,叙利亚军队控制了通往该市的主要道路,并加强了在贝卡谷地的军队部署。大约在1980年12月,驻扎在Zahlawi镇的“黎巴嫩力量”和拥有叙利亚支持的左翼民兵武装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从1981年4月至6月,在这4个月的时间内,一些黎巴嫩力量的成员在Zahlawi当地抵抗力量的帮助下抵抗叙利亚军队并保卫该城免受叙利亚军队的袭扰及潜在的入侵。.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扎赫勒战役

拉卡戰鬥

拉卡战斗(Battle of Raqqa)是叙利亚内战其中一場战斗,反对派与叙利亚政府军互相对抗,目的是为了争夺叙利亚北部的城市拉卡。2013年3月上旬,反对派发动军事行动,并在3月5日宣称“已经接近控制全城”,意味着在内战中,第一次有省会城市落入反对派手中。在此次战斗中,反对派主要由恐怖組織努斯拉陣線所领导。.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拉卡戰鬥

拉塔基亚战役 (2013年)

2013年拉塔基亚战役(2013 Latakia offensive)也被叙利亚自由军及其支持者称为解放海岸行动,是叙利亚内战期间的一场战役,由拉塔基亚省的萨拉菲派以及圣战者反对派发动。反对派声称这场攻势的目的是占领Al-Haffah城,但政府支持者则认为反对派真正的目的是想攻占Nabi Younes山区。而一个被认为是有目的的负面效应是通过攻击阿拉维派教徒占多数的地区以挑起更多的教派冲突。 这场攻势开始于2013年8月初。在战役中,反对派攻占了十余个村庄。但是在8月中旬,政府军开始反击并夺回了所有先前被反对派夺取的地盘。.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拉塔基亚战役 (2013年)

拉米·马赫卢夫

拉米·马赫卢夫(رامي مخلوف,)是一位富有的叙利亚商人,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表弟。他被认为是叙国内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根据叙利亚分析人士的说法,没有他的同意和帮助,外国公司别想在叙利亚开展业务。他是巴沙尔政权的核心人物之一。.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拉米·马赫卢夫

10月6日

10月6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79天(闰年第28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86天。.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10月6日

11月13日

11月13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7天(闰年第318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8天。.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11月13日

6月10日

6月1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61天(闰年第162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04天。.

查看 哈菲兹·阿萨德和6月10日

亦称为 Hafez Assad,Hafez al-Assad,حافظ الأسد,阿塞德。

阿里夫·达里拉阿里·阿斯兰阿拉伯叙利亚王国阿拉伯堡阿拉伯社会主义蘇維埃帝國蘇聯或俄羅斯支持的威權政體列表肖像里巴尔·阿萨德里法特·阿萨德艾因阿拉伯苏联柯爾特蟒蛇左輪手槍極權主義沙比哈法鲁克·沙雷春 (政治術語)敘利亞人權扎赫勒战役拉卡戰鬥拉塔基亚战役 (2013年)拉米·马赫卢夫10月6日11月13日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