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73 关系: 博白县,卢循,南北朝行政區劃,南越国,吴川市,合州 (广东),合浦 (消歧义),合浦县,吕岱,士徽,士䵋,士燮 (三国),孟尝 (东汉),孟幹,孫吳,孫吳行政區劃,孫寵,孫恩盧循之亂,孙皓,东汉行政区划,东晋行政区划,三亚市,三国行政区划,广州市,广西历史,交州,交阯之亂,廉州 (唐朝),張津 (東漢),徵氏姐妹,傅晏,唐朝行政区划,玉林市,王章 (漢朝),珠官县,珠官郡,珠崖郡,珠崖郡 (廣東),百越,隋朝行政区划,衛姬,西汉行政区划,西晉交州行政區劃,高凉县 (西汉),高凉郡 (东汉),譙國桓氏,越南第一次北屬時期,越南第二次北屬時期,越州 (广西),茂名市,... 扩展索引 (23 更多) »
博白县
博白县(邮政式拼音:Pokpak),古称白州。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屬於玉林市。博白县也是广西肉类生产第一大、中国第十四大县市。东接广东省湛江市,南依北海市,西邻钦州市,北邻福绵区。 地处东经109°38′-110°17′北纬21°38′-22°28′.属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9℃,年均降雨量为1756毫米,全年无霜期一般长达350天以上。商品农业、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初具规模,名牌产品有编织工艺品、优质米、桂圆、荔枝、香蕉、博白蕹菜、瘦肉型猪、三黄鸡、速生丰产林、剑麻等。.
查看 合浦郡和博白县
卢循
盧循(),字--先 ,小名元龍,范阳涿人(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是西晋司空從事中郎盧諶的曾孫。東晉末年孫恩以五斗米道起事,敗死。盧循統孫恩餘眾繼續反抗晉廷,世稱「孫恩卢循之亂」。終為交州刺史杜慧度所破,自殺死。.
查看 合浦郡和卢循
南北朝行政區劃
南北朝行政区划,南北朝行政区划都实行州、郡、县三级区划,和东晋一样,南北朝政权将自己没有统治的州郡也常常在境内设置。南朝将东晋的侨州郡县实施土断,使其州郡领有实地,户籍和赋役与一般州郡县相同。在6世纪南梁和北魏设置州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州的实质与汉晋时代的郡基本相同。最终隋朝改州、郡、县三级区划,为州(郡)、县两级区划。.
查看 合浦郡和南北朝行政區劃
南越国
南越国,又称为南越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或南粤班固:《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在越南又称为赵朝,是约前204年至前112年《史记》和《汉书》记载的时间为元鼎六年冬,元鼎六年换算成公元纪年应为前111年,但由于汉朝以十月为岁首,冬为一年开始,《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載為「元鼎六年冬十月,行东,将幸缑氏,至左邑桐乡,闻南越破,以为闻喜县。」依《新编中国三千年历日检索表》,元鼎六年冬十月是儒略曆公元前112年11月14日—12月13日。存在于岭南地区的一个国家,国都位于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疆域包括今天中国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福建的一小部分地区,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广东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广东百科全书》,第101页。王赓武主编:《香港史新编》(上),第28页。肖一亭:《珠海、澳门史前史的重建》,《东南文化》1998年第4期,第108页。。南越国是秦朝将灭亡时,由南海郡尉赵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后于约前204年建立。前196年,赵佗向西汉皇帝刘邦称臣,南越国成为西汉的一个“外臣”。约前183年,南越国与西汉交恶,赵佗开始称帝,其后,闽越、夜郎、同师等国皆臣属于南越国,南越国的势力影响范围扩张至顶峰。前179年,南越国与西汉修好,赵佗再次向西汉皇帝汉文帝称臣。前113年,南越国第四代君主赵兴因向西汉请求“内属”,而和丞相吕嘉发生争议。吕嘉杀死赵兴,立其兄赵建德为新君主,并与西汉对峙。前112年,西汉君主汉武帝出兵10万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并在同年将南越国灭亡。南越国共存在93年,历经五代君主。 南越国的建立保证了秦末乱世时岭南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使岭南免遭战乱之苦。来源于秦朝中原地区的统治者,带来了中原发达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使岭南落后于中原的政治、经济现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南越国君主推行“和集百越”的政策,促进了中原移民和南越国各土著部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使中原文化和汉字得以传入岭南地区,使岭南文化既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又得到了发展。.
查看 合浦郡和南越国
吴川市
吴川市(邮政式拼音:Ngchün),是中国广东省湛江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南海之滨。.
查看 合浦郡和吴川市
合州 (广东)
合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南朝梁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年)分越州置合州,治所在徐闻县(今广东省雷州市)。辖境约当今广东省雷州半岛。太清元年(547年)改为南合州。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南陈,又改南合州为合州,置海康县。大业初年,废州,为合浦郡地。唐朝武德四年(621年)設置南合州,改称東合州。貞观八年(634年),東合州改称雷州。.
查看 合浦郡和合州 (广东)
合浦 (消歧义)
合浦可以指:.
查看 合浦郡和合浦 (消歧义)
合浦县
合浦(邮政式拼音:Hoppo),舊稱廉州(邮政式拼音:Limchow),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东南部与广东省廉江接壤,东北部与博白县相邻,南部东西临海,中部与北海市毗邻,西接钦州市,北部与浦北县交界。总面积2380平方公里,人口930,914(2003年),以汉族为主,有少量壮、苗等少数民族。 “合浦”意为江河汇集入海之处。而成語「珠还合浦」中「合浦」也是出自此縣。.
查看 合浦郡和合浦县
吕岱
呂岱(),字定公,中國漢末三國時吳國人物,徐州廣陵郡海陵人,本為郡縣吏,因避中原之亂而南渡。受孫權賞識,在其手下做事。有子吕凯。.
查看 合浦郡和吕岱
士徽
士徽(粵語:Si6 Fai1,越南語:Sĩ Huy;)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代交州政權的君主。為蒼梧郡廣信人,是士燮的第三子。 226年,其父士燮病死,士徽繼任統治交趾。孫權認為交趾路途險遠,於是分合浦郡以北設立廣州,并任命呂岱為廣州刺史;交趾以南為交州,戴良為交州刺史。士徽被罷免交趾太守一職,改任安遠將軍領九真郡太守;取代士徽的則是孫權的親信陳時。此事引起了士徽的不滿,於是發兵阻止戴良和陳時赴任。 有一个士徽的官吏叫做桓邻,叩头告诉士徽应该迎接戴良,却被士徽发怒笞杀。桓邻的哥哥的儿子桓发派亲族军队攻击,几个月没能攻下,于是双方约定和亲作罢。 与此同时,孫權派呂岱前往诛杀士徽等人。呂岱透過士徽的堂弟士匡告訴士徽,欺騙他說,若他投降,孫權將予以赦免。士徽見守城無望,在兄長士祗的勸說下開城投降,兄弟等六人赤裸出降。呂岱令他们穿上衣服,第二天設宴招待士氏一族,當眾宣讀孫權的詔書,历数士徽的罪过。兵士就將士氏一族全部拉出斬首,并把首级送往武昌。士壹和士䵋被赦免,然而与士燮的儿子士廞都被免为庶人。过了几年之后,士壹和士䵋也因犯法被诛杀了。士廞因病身亡,没有留下子嗣。.
查看 合浦郡和士徽
士䵋
士䵋,䵋(hui),東漢蒼梧郡廣信人,士燮、士壹的弟弟。 士䵋原为徐闻县县令,交州刺史朱符被殺,州郡擾亂。士燮任命士壹為合浦郡太守,任命士䵋领九真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归附孙权。依然领九真郡。黄龙五年(226年),士燮去世,士燮子士徽与孙吴对抗,兵败被杀。士䵋归降,孙权原谅其罪,和士燮质子士廞,都被免为庶人。几年后,士壹、士䵋坐法被诛。.
查看 合浦郡和士䵋
士燮 (三国)
士燮(;),字威彥,漢末三國初期割據交州的軍閥。.
查看 合浦郡和士燮 (三国)
孟尝 (东汉)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东汉时期地方官,生卒年份不详。 孟尝先后任会稽郡户曹吏、合浦郡太守等职务,为官清廉,深得百姓拥戴。.
查看 合浦郡和孟尝 (东汉)
孟幹
孟幹 (),蜀漢至西晉初期將領。.
查看 合浦郡和孟幹
孫吳
吴(222年-280年5月1日,史称孙吴或东吴)是中国三国时期由孫策奠基、孙权建立的政权。孙权以其地古为吴国,且受封为“吴王”,定國號為“吳”。所统治地区古称江东,因此又称为“东吴”,以皇室姓孙,又名“孙吴”。 在三国之中,东吴水軍最強,佔領扬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东吴亦是三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于280年亡于西晋。.
查看 合浦郡和孫吳
孫吳行政區劃
孫吳行政區劃,大體上沿習了東漢以來的州、郡及縣政區制度。孫吳的疆域北至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西與蜀漢相鄰於長江三峽;東及南至東海、南海,其中最南達現在越南的中部。.
查看 合浦郡和孫吳行政區劃
孫寵
孙宠,西汉长安县(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人。 孙宠早年以游说显名,汉成帝时做过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上蔡县西南)太守,后来因事被免职。汉哀帝即位后,孙宠和正在伺机寻求政治发迹、与傅皇后父亲傅晏友善的息夫躬相结,他们乘汉哀帝患病与自然灾异之机,上书言事告发东平王,汉哀帝诛杀东平王刘云及王后、王后的舅舅伍宏。孙宠被擢升为南阳郡太守,封方阳侯。后来息夫躬被董贤说坏话,孙宠也因为贪酷被免官,贬谪合浦郡。.
查看 合浦郡和孫寵
孫恩盧循之亂
孫恩盧循之亂,簡稱孫盧之亂,是東晉末年發生的一次民變事件,爆發於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結束於晉安帝義熙七年(411年),歷時約十一年。這次民變有五斗米道的背景,但實際起因是人民不滿東晉朝廷的統治,讓領導者可以乘時而起。事件可因領導者而劃分為「孫恩之亂」(399年-402年)及「盧循之亂」(403年-411年),盧循是孫恩的妹夫。兩次起事均曾威脅東晉京師建康(今江蘇南京市)。.
查看 合浦郡和孫恩盧循之亂
孙皓
吴末帝孙皓(),字元宗,幼名彭祖,又字皓宗,《三国志》原名为孫晧。為廢太子孫和之子,吳大帝孫權之孫,在位十七年(264年—280年),是三国時期孫吴的第四位,同時也是最後一位皇帝。 吳景帝孙休逝世時,太子孫𩅦非常年幼。因當時吳國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大臣們便合議改立較年長的孫皓即位。孫皓即位後,初期雖然英明施政並多行善舉,在西陵之戰一度挽回吳國的厄運,但中後期實行暴政並過度役使民力,加深了亡國危機。最終,吳國於280年被晉王朝征服,三國時代也因此終結。 孫皓並無廟號與謚號,後世史書中多將孫皓稱為吳後主、吳末帝,也有用他即位前的封號烏程侯,或是歸晉後的封號歸命侯來指代他。.
查看 合浦郡和孙皓
东汉行政区划
东汉行政区划,在汉光武帝时确定,基本沿用西汉行政区划的郡县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体制,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刺史部。与西汉的主要区别是正式将司隶校尉部与其余十二州并列,将北方的朔方刺史部并入并州,将南方的交趾刺史部改名为交州。.
查看 合浦郡和东汉行政区划
东晋行政区划
東晉政區襲承西晉,也是實行州郡縣三級制。其特點是州郡越分越多,轄區縮小。西晉末年,大量流民南渡。東晉朝廷為了安撫僑民及僑姓世族,以原籍州郡縣名寄治別處,而無實地,此即僑州郡縣。等到安定後實施土斷,使其州郡領有實地,戶籍和賦役與一般州郡縣相同。 東晉政區隨其疆域的變化而有增減。由於外族入侵與晉軍北伐,北疆時常變動;四川先後出現成漢、譙蜀等國;東南疆域大致固定。晉元帝時期,石勒入侵,北疆只剩淮南江陵一帶。成漢佔據四川,於347年被桓溫滅。桓溫發動三次北伐,一度收復山東及河南地區,後敗於前燕而止。前秦屢次入侵東晉領土,此時東晉僅剩揚、荊、江、廣、交、豫、徐、兗、益、寧七州,及兗、青、冀、司、幽、--、益等僑州,共十五州。383年淝水之戰,前秦慘敗。隔年謝玄北伐,成功收復黃河、秦嶺以南地區。之後東晉內亂,桓玄篡位,譙蜀獨立,疆域萎縮。劉裕崛起後攻滅譙蜀並發動兩次北伐,收復四川、山東、河南及關中地區。然而劉裕因故返京,將領內亂,夏人入侵,關中得而復失。此時東晉領有揚、北徐、豫、江、北青、司、荊、北雍、東益、寧、交、廣、北--、北冀、梁、徐、北兗等十七州,及幽、冀、東秦、青、--、兗、秦、雍等僑州,共二十五州。.
查看 合浦郡和东晋行政区划
三亚市
三亚市,古称崖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海南岛的最南端,為海南島著名的热带海滨旅游城市和海港。.
查看 合浦郡和三亚市
三国行政区划
三国行政区划,大体上保留了东汉末年形成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
查看 合浦郡和三国行政区划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查看 合浦郡和广州市
广西历史
广西距今5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就有柳江人、白莲洞人活动。广西最早的人类在史书中称百越或百粤。古代百越部族中的西瓯和雒越族群,是广西最早居住的居民。.
查看 合浦郡和广西历史
交州
交州是古地名,其范围在其近八百年的历史中常有变化,通常包括現在的越南北、中部和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部分。有时还包括現在的中国广东省、海南省。.
查看 合浦郡和交州
交阯之亂
交阯之亂,又稱作「晉吳交阯之爭」,是三國末期在交州發生的一次事件。該事件因吳交阯郡吏呂興在永安六年(263年,魏景元四年)起事反抗吳國統治而起,適逢蜀漢為曹魏所滅,於是其向曹魏投誠,而引起魏國以及其後的晉朝介入。該事件持續了近十年之久,波及吳國交、廣兩州多地(今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大部及越南北部),直至建衡三年(271年,晋泰始七年)才被吳國集結重兵平定。交、廣分置也因這一事件成為定制並被後世沿用,今越南北部地區開始成為獨立的行政區域。.
查看 合浦郡和交阯之亂
廉州 (唐朝)
廉州,唐朝时设置的州,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境。 贞观八年(634年),改越州置,治所在合浦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旧州)。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北海市二县市。天宝元年(742年),改合浦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廉州。北宋开宝(968年—976年)年间,移治今合浦县。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废,咸平元年(998年)复置。 元朝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廉州路。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廉州府,旋又改州。洪武十四年(1381年),仍改廉州府。 中華民國時期(1911年-1949年),合浦縣先後隸屬於廣東省欽廉道、南區綏靖公署和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51年5月10日將合浦縣下轄的北海東鎮、西鎮、高德鄉、潿洲鄉劃出設北海市。1952年劃歸廣西省。1955年劃歸廣東省。1965年再次劃歸廣西僮族自治區,隸屬於欽州專區。1987年7月合浦縣改由北海市管轄。.
查看 合浦郡和廉州 (唐朝)
張津 (東漢)
張津(),字子雲,出身於荊州南陽郡的東漢末期官員,官至交州牧《三國志•蜀書八•許麋孫簡伊秦傳•許靖》裴松之--:「子雲名津,南陽人,為交州刺史。」。靈帝駕崩之後,在京城生活的他,成為讓何進和袁紹在未來規劃除掉宦官過程的關鍵人物。接著,受遣到京城以外地帶,先後擔任交阯刺史和交州牧。最後,被部領殺害而死。關於正史記載方面,《三國志》和《後漢書》皆描述其生平,卻無單篇為他而撰的傳記。.
查看 合浦郡和張津 (東漢)
徵氏姐妹
徵氏姊妹,又稱二徵夫人(,),是1世紀在今天的越南北部武裝反抗中國東漢政權的兩個姐妹,徵側()和徵貳()。.
查看 合浦郡和徵氏姐妹
傅晏
傅晏,中国汉朝政治人物。汉哀帝祖母傅太后的叔叔傅中叔之子。汉哀帝开始以傅晏伯父傅子孟的儿子傅喜为大司马,他被封为孔乡侯。傅晏的女儿为皇后。前2年,为大司马、卫将军。前1年,傅晏因乱妻妾之位,免职,迁徙到合浦郡。.
查看 合浦郡和傅晏
唐朝行政区划
唐朝行政区划,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中比较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较长时期内,唐朝采用了“道州县”三级制,但是“道”的实际权限相互间差异很大,变革繁多,而且其基础往往是节度使的实际权力膨胀,所以这一体系常被称为“虚三级”。而且唐朝疆域经历了显著的扩张到鼎盛到缩减的过程,后期逐渐趋向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行政区划的记载已经非常不完整。但是唐初始设的“道”的概念,仍然影响了之后的宋朝,并成为“路”的原形。.
查看 合浦郡和唐朝行政区划
玉林市
玉林市(邮政式拼音:Watlam,粤语拼音:juk6 lam4)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南部。西界钦州市,西南连北海市,南接广东省湛江市,东毗广东省茂名市,东北邻梧州市,北通贵港市。地处桂东南丘陵区,北部为大容山,西部为六万大山,东部为云开大山,中部为盆地。南流江、九洲江、北流河皆发源于境内。总面积1.28万平方公里,人口570.72万。玉林是广西最大、全国著名的侨乡,有华侨及台港等移民100多万人。.
查看 合浦郡和玉林市
王章 (漢朝)
王章(),字仲卿,泰山郡巨平县(今山东省泰安市南)人,西漢大臣。 早年家境贫困,在長安求學,連棉被都沒有,因病卧牛衣中,自料必死,對著妻子哭泣。少以文学为官,后迁至谏大夫。汉元帝初,升为左曹中郎将。为中书令石显所构陷,免官。汉成帝立,征为谏大夫,以敢直言聞名。迁司隶校尉,后为京兆尹。 王鳳專權,王章上表諫帝疏遠王鳳,妻子勸他說:“人當知足,猶不念牛衣中涕泣時耶?”,後被王鳳構陷下獄死,时在阳朔元年冬。王章死后,妻儿流放合浦,至王商辅政时,方回泰山郡故里。五代刘兼有詩《中春登楼》:“王章莫耻牛衣泪,潘岳休惊鹤鬓霜”。.
查看 合浦郡和王章 (漢朝)
珠官县
珠官县,古县名。珠,又作朱。三国吴赤乌五年(242年)置,治所在今广东省徐闻县南。为珠崖郡治。晋朝及南朝宋属合浦郡。南朝齐废。 Category:东吴县份 Category:晋朝县份 Category:刘宋县份 Category:南齐县份 Category:广东古代县份 Category:湛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徐闻县.
查看 合浦郡和珠官县
珠官郡
珠官郡,三国孙吴设置的郡。 黄武七年(228年)以合浦郡改名,治所在合浦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西南旧州)。辖境相当今钦江、南流江流域。孙亮时复名合浦郡。 Category:东吴的郡 Category:广西的郡 Category:钦州行政区划史.
查看 合浦郡和珠官郡
珠崖郡
崖郡,古代行政區,今中國海南省一部份,郡治位于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
查看 合浦郡和珠崖郡
珠崖郡 (廣東)
三國孫吳在赤烏五年(242年),於今广东省雷州半島復置珠崖郡,下轄原合浦郡的徐聞縣(今廣東省徐聞縣南)、珠官縣(242年由徐聞縣分立,今廣東省徐聞縣南),晉滅吳後併入合浦郡中。 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復立珠崖郡,治徐聞,不久又廢。以珠官、朱盧屬越州。.
查看 合浦郡和珠崖郡 (廣東)
百越
越部落从夏、商、西周时期开始就是一个他称。是指使用“戉”这种生产工具(或兵器)的南方部落。由于内部“各有种姓”。广泛分布于亚洲大陆南部大江大河的下游。故战国时将之称为“百越”。王文光:《百越民族史整体研究论述》,《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第75页。.
查看 合浦郡和百越
隋朝行政区划
隋朝行政区划,在该朝短暂的历史中仍发生两次重大变化。隋文帝杨坚基本统一天下后,鉴于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州郡县三级制已经混乱不堪,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从形式上恢复到了秦朝时的架构。.
查看 合浦郡和隋朝行政区划
衛姬
衛姬,或稱中山衛姬(?-?),中國西漢時期皇族女性,出身中山盧奴,父衛子豪,姑母是漢宣帝衛婕妤,姊姊衛氏是漢元帝婕妤。為中山孝王劉興妾、漢平帝生母。.
查看 合浦郡和衛姬
西汉行政区划
西汉行政区划,由于社会文化和民俗等背景和政治形势;不同于秦帝国的郡县二级的建制。而且汉武帝刘彻首创的以州刺史部为监察区的做法,发展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第一次出现了古代中国史上的州郡县三级建制,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查看 合浦郡和西汉行政区划
西晉交州行政區劃
孫吳舊州,太康元年(280年)平吳來屬,州治所在龍編縣(今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河內市東天德江北岸)。其範圍相當於今廣東雷州半島、廣西南部的防城港、欽州、北海及越南北部。.
查看 合浦郡和西晉交州行政區劃
高凉县 (西汉)
高凉县,中国古县名。 西汉置,治所在今广东省阳东县西北。以境内高凉山为名。两汉属合浦郡。三国吴属高凉郡。南朝宋废,南梁大通中又改安宁县置,移治今阳江市西,为高州及高凉郡治。唐朝武德五年(622年),改为西平县。 Category:汉朝县份 Category:东吴县份 Category:刘宋县份 Category:南梁县份 Category:南陈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广东古代县份 Category:阳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阳东县 Category:62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合浦郡和高凉县 (西汉)
高凉郡 (东汉)
高凉郡,中国古代的郡。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孙权分合浦郡置,治所在恩平县(今广东省恩平市北)。辖境相当今广东省电白、阳江、恩平、阳春、茂名等地。西晋时,移治安宁县(今广东省阳江市西)。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大业及唐朝天宝、至德时又曾改高州为高凉郡。 南朝末,保障岭外数州安宁的冼夫人,即本郡的俚族首领。 Category:东汉的郡 Category:东吴的郡 Category:晋朝的郡 Category:南朝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广东的郡 Category:江门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阳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茂名行政区划史.
查看 合浦郡和高凉郡 (东汉)
譙國桓氏
譙國桓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桓姓士族,祖籍譙國(今安徽懷遠),有自东汉至东晋一直活跃于政治舞台,有譙國龍亢桓氏和谯国銍县桓氏两个支族。在東晉前期,譙國龍亢桓氏與另一士族陳郡謝氏一直處於分庭抗禮的狀態。.
查看 合浦郡和譙國桓氏
越南第一次北屬時期
越南第一次北屬時期(前207年或前111年-39年,)是越南歷史上被中國統治的一個時期,是越南北屬時期的一部分。 前111年,西漢攻滅南越國後,設南越舊地為交州,並置九個郡縣:南海郡、合浦郡、蒼梧郡、鬱林郡、珠崖郡、儋耳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 為了便於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貿易,漢廷非常關注在肥沃的紅河三角洲的統治。在前1世紀時,漢朝在交州的統治十分寬鬆,雒越的君長在自己的部族裡依舊保持著他們世襲的權力。然而在公元1世紀後,漢朝執行同化政策,鼓勵越人與漢人通婚,並加強了稅收,將越南直接置於漢朝統治之下。公元40年(東漢建武十六年),交州爆發了由徵氏姐妹領導的越南人大起義,第一次北屬時期結束。.
越南第二次北屬時期
越南第二次北屬時期(43年-544年,)是越南歷史上一段被中國統治的時期,是越南北屬時期的一部分。 公元40年,在徵氏姐妹的領導下,交州爆發了反漢的起義。43年,漢伏波將軍馬援領兵平叛,殺死二徵。交州重歸漢朝管轄,第二次北屬時期開始。 在這一時期,今越南地區曾先後被置於東漢、交州士氏政權、東吳、曹魏、晉朝、劉宋、南齊、南梁的統治之下。541年,交州爆發了李賁起義。544年,李賁稱帝,建立萬春國政權,標誌著第二北屬時期的結束。.
越州 (广西)
越州,中国古代的州,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 刘宋泰始七年(471年)置越州,治所在临漳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旧州东)。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灵山县以南,合浦以东,广东省茂名市以西及雷州半岛地。隋炀帝大业初年,改名禄州、合州。后又改为合浦郡。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改合浦郡为越州,辖境仅有广西合浦、浦北等县地。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又改为廉州。.
查看 合浦郡和越州 (广西)
茂名市
茂名市(邮政式拼音:Mowming),別称南方油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游,东毗阳江,西临湛江,北连云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临南海。全市陆地总面积1.1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6.4%;海域面积75平方公里。茂名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石化基地,广东省重要的能源物流基地和特色现代农业基地。全市户籍人口747.17万人(2010年末),常住人口681.78万(2010年11月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其中市辖区常住总人口121.77万人,城市人口61.16万人,通用粤语、普通话,黎话、客家话为部分地区通用语,是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
查看 合浦郡和茂名市
薛珝
薛珝(),沛郡竹邑(今安徽省宿州市北)人,薛綜長子,三國时期孫吳後期將領。.
查看 合浦郡和薛珝
董恭
董恭,字君孟,西汉云阳(今陕西淳化县西北)人,董贤之父。 董恭开始担任御史,作为御史大夫孔光的属吏。他的儿子董贤受到汉哀帝宠幸,他被擢升为少府,赐爵关内侯,给食邑,转任卫尉。他的女儿也被选入立为昭仪,受到的赏赐以千万数。董氏的亲属都被任为侍中、诸曹、奉朝请。汉哀帝死後,董贤被逼自杀,他受株连免官,举家贬谪到合浦郡。.
查看 合浦郡和董恭
钦州市
钦州市(邮政式拼音:Yamchow、Yen Chow)位于廣東西端,广西南部,北部湾沿岸。西界防城港市,北接南宁市,东邻玉林市,南临北海市及北部湾。前身是廣東下四府八鄉之一的欽縣。1965年後被當局劃廣西管轄,現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的地级市,地处桂南台地丘陵区,北有罗阳山,东北为六万大山,西北为十万大山。钦江自东北向西南流经市区后出北部湾。总面积1.09万平方公里,人口320.93万。钦州为区内重要交通枢纽,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城市,南防铁路、钦北铁路和钦防铁路于市区交汇,钦州港为北部湾重要港口。.
查看 合浦郡和钦州市
铁杷县
铁杷县,中国古县名。 隋朝开皇十年(590年)置,治所在今广东省湛江市西南。属合浦郡。唐朝天宝元年(742年),改遂溪县。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广东古代县份 Category:湛江行政区划史.
查看 合浦郡和铁杷县
苍梧郡
蒼梧郡,中國古郡名。《漢書》載為漢武帝滅南越國而置。但傳世秦代官印中有「蒼梧侯丞」之文,可知蒼梧郡實為秦代始置。.
查看 合浦郡和苍梧郡
恩姓
恩姓是一個華人的姓氏,郡望為合浦郡。依照戶籍調查成果,今日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尚有恩姓人士一千人以上。.
查看 合浦郡和恩姓
李勖
李勖(),表字與籍貫不詳,三國時期孫吳官員,在孫皓時官至少府。 建衡元年(269年,晉泰始五年),孫皓令李勖以監軍使者身份,與徐存率軍從建安海路出發,預期與由監軍虞汜、威南將軍薛珝、蒼梧太守陶璜率領的軍隊在合浦(郡治今廣西省合浦縣東北)會合後,共同剿滅交阯叛軍。但李勖部因道路受阻無法進軍,最後他處死了作為嚮導的馮斐後,於次年率軍返回。 此前,孫皓的寵臣何定曾向李勖提親,希望李勖可以將女兒嫁給自己的兒子,結果被李勖拒絕,何定一直懷恨在心。因此便趁此機會,以錯殺馮斐,擅自撤軍為由向孫皓檢舉李勖。於是,李勖全家被處死,他本人的屍體也被焚毀。在李勖死後,陸抗曾上表痛惋,稱李勖與樓玄、王蕃“皆當世秀穎,一時顯器”,如今“悔亦靡及”。.
查看 合浦郡和李勖
桓郁
桓郁,字仲恩,沛國龍亢人,東漢官員,儒學名士太常桓榮之子。.
查看 合浦郡和桓郁
桓曄
桓曄,字文林,沛郡龍亢人,本名桓嚴,東漢名士。議郎桓鸞之子。.
查看 合浦郡和桓曄
横县
横县(邮政式拼音:Henghsien)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郁江横贯,具有2100多年历史。横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东经108°48’~109°37’,北纬22°08’~23°30’之间。.
查看 合浦郡和横县
毋将隆
毋将隆,姓毋将,字君房,西汉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南)人。 汉成帝时毋将隆為谏大夫,历任冀州牧、颍川郡太守。汉哀帝即位,担任京兆尹、执金吾,上书请求汉哀帝不要把武库兵器给宠臣董贤。因此被降为沛郡都尉,王莽执政,毋将隆不依附王莽,免官流放到合浦郡。.
查看 合浦郡和毋将隆
汉平南越之战
漢平南越之戰是西漢時期,漢朝滅南越国的戰爭。.
查看 合浦郡和汉平南越之战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查看 合浦郡和汉朝
涠洲岛
涠洲岛是一座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南方北部湾海域的海岛,是中国最大、地质年龄最轻的火山岛。该岛位于北部湾中部,北临广西北海市,东望雷州半岛,东南与斜阳岛毗邻,南与海南岛隔海相望,西面面向越南。 涠洲岛目前由北海市海城区管辖,设涠洲镇。.
查看 合浦郡和涠洲岛
朱儁
朱儁(),字公偉,會稽郡上虞人(今浙江上虞)。中國東漢末年名將。曾領兵平定東漢末交趾的民變以及黃巾之亂。後曾試圖討伐董卓但失敗,董卓死後應朝廷徵召,到李傕等董卓餘部控制下的東漢朝廷,意圖藉李傕等人相爭的機會從眾將手中奪回朝權,但在李、郭二將相爭期間卻被郭汜逼留為人質,憤而發病而死。.
查看 合浦郡和朱儁
朱符
朱符,东汉末年官员,朱儁之子。弟弟是被笮融杀害的豫章太守朱晧。 朱符在汉灵帝后期到漢獻帝初年任交趾(包括今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越南北部)刺史,被当地夷人所杀,交趾刺史部所属郡县扰乱。另有一说是朱符对百姓横征暴敛,导致百姓和山贼造反,朱符逃入海而亡。交阯郡太守士燮表奏弟弟士壹领合浦郡太守,次弟徐闻令士䵋领九真郡太守,士䵋弟士武,领南海郡太守。朱符死后,东汉朝廷派遣张津为交州刺史,并把交趾刺史部改为交州刺史部。张津后又被他的属将区景所杀。.
查看 合浦郡和朱符
海南省
海南省,简称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海南省位於中國的最南端,包括海南島、中沙、西沙、南沙群島及其周圍的海域,全省陸地總面積3.54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島陸地面積3.39萬平方公里,面積與台灣島相近35,882.6258 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是中国海洋面积最大、陆地面积最小的省,也是中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以及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其常住人口867.15万人,省会为海口市。.
查看 合浦郡和海南省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延伸,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形成主因是因為中國東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內部往來不易,因此自古許多人便積極向海上發展。又為了解決陸路的不便性,因為陸路受地形影響,前往西域會經過許多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又中國東岸夏、冬兩季有季風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歐陸的方便性。尤其於兩宋年間,遊牧民族盤據華北地方導致絲路斷流,令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更加蓬勃。在古代中國即有此項交流,尤其是中國東南沿海的居民而言,更是顯著。 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 但是海上絲綢之路到底存不存还有问题,《汉书》记载中国人所乘之船为当时的“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利用这些停留在广西、广东港口的外国船只进行转送到南海和印度。唐宋时的广州港很繁荣,港口大船云集,最多的时候,每年有四千多艘大食船,当时还发生了千名大食、波斯穆斯林劫掠广州的事件。最早利用海上絲綢之路的则是罗马商队与使者,于公元166年抵达中国;而迄今东南亚出土的最早沉船和中国瓷器也属于西亚的阿拉伯帆船,年代为公元830年的晚唐。.
查看 合浦郡和海上丝绸之路
海康县
海康县,中国古旧县名。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置,治所在今广东省雷州市,为合州治。大业初年,属合浦郡。唐朝、宋朝时为雷州治。元朝时,为雷州路治。明朝、清朝时为雷州府治。1911年裁府留县。1959年撤销,以南渡河为界,北部并入雷北县,南部并入雷南县。1960年雷北县改名雷州县,雷南县改名徐闻县。1961年撤销雷州县,复置海康县。1994年改设雷州市。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宋朝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明朝县份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中华民国广东省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县份 Category:湛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雷州市 Category:徐闻县 Category:199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合浦郡和海康县
新兴县
新兴县在中國廣東省中部偏西,是雲浮市下辖的一个縣,鄰近罗定市。 新興縣內有龍山,龙山上建有国恩寺。是禪宗六祖惠能法師的家鄉。 新兴县东邻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肇慶市高要、佛山市高明、鹤山、开平、恩平等市,西北與雲浮市云安区接壤,西南邻阳春市。 辖14个镇、196个村(居)委会、1113个自然村;有华侨、港澳台同胞15万多人。鎮政府設於新城鎮。.
查看 合浦郡和新兴县
日南郡
日南郡(Nhật Nam),中國古郡名。西漢始置,南朝時沒入林邑國。隋朝於漢代九真郡、晉代九德郡故地復置日南郡。隋煬帝滅林邑後,收復漢代日南郡故地,分置比景郡、海陰郡、林邑郡三郡。 該地秦時屬於象郡,漢滅南越國(前111年),將原來的南越國屬地設置了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與象郡共十個郡,属交趾刺史部,而日南郡下轄硃吾縣、比景縣、西捲縣《漢書 地理志第八下》、盧容縣和象林縣。西漢時有1萬4千餘戶,人口約6萬9千人。新朝日南郡改稱之為日南亭,東漢時復名日南郡,當地土著曾多次反叛攻擊焚燒官寺。 東漢末年,林邑人區連叛漢,殺象林縣令,在象林縣建立林邑國。三國吳時,林邑一度攻佔盧容縣,隨後被西晉收復。南朝梁以後,林邑國向北佔據了原日南郡治西卷縣及其餘諸縣。隋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發兵滅林邑,取得了日南郡舊地,置蕩州、農州、沖州三州。大業三年(607年)改州為郡,以驩州(晉九德郡)為日南郡。.
查看 合浦郡和日南郡
扇沙县
扇沙县,中国古县名。 南朝梁置,治所在今广东省遂溪县西北。属合浦郡。隋初属越州,后又属合浦郡。唐朝武德初年废。 Category:南梁县份 Category:南陈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广东古代县份 Category:湛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遂溪县 Category:6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1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合浦郡和扇沙县
晉朝行政區劃
晉朝承襲曹魏領土,統一後領有孫吳疆域。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肅、雲南,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 西晉政區制度承襲東漢末期的制度,為州郡縣三級制。於三國曹魏時期有司、豫、兗、青、徐、冀、幽、--、雍、涼、荊、揚十二州,滅蜀漢後分益州置梁州。265年西晉代曹魏後,分雍、涼、梁三州之地設秦州,後分益州地設寧州,後分幽州地設平州。280年滅孫吳後得荊、揚、交、廣四州,並將荊、揚兩州與原曹魏荊、揚兩州合併,共十九州。秦州、寧州曾經廢止,後來復置。291年分荊、揚州地設江州,307年分荊、江州地設湘州,至此共二十一州。州以下分郡、王國。晉武帝防止野心世族篡位,制定分封制,依人口多寡封國諸王,有大國、次國、小國三種類型(詳見晉朝藩王列表)。但諸王僅得租稅,王國如同郡縣。諸王的軍權,主要來自鎮守之地。郡、王國以下為縣。縣大者置令,小者置長。至於公國、侯國,其地位同縣。 東晉政區襲承西晉,也是實行州郡縣三級制。但是其州郡越分越多,轄區縮小。西晉末年,大量流民南渡。東晉朝廷為了安撫僑民及僑姓世族,以原籍州郡縣名寄治別處,而無實地,此即僑州郡縣。等到安定後實施土斷,使其州郡領有實地,戶籍和賦役與一般州郡縣相同。 東晉政區隨其疆域的變化而有增減。由於外族入侵與晉軍北伐,北疆時常變動;四川先後出現成漢、譙蜀等國;東南疆域大致固定。晉元帝時期,石勒入侵,北疆只剩淮南江陵一帶。成漢佔據四川,於347年被桓溫滅。桓溫發動三次北伐,一度收復山東及河南地區,後敗於前燕而止。前秦屢次入侵東晉領土,此時東晉僅剩揚、荊、江、廣、交、豫、徐、兗、益、寧七州,及兗、青、冀、司、幽、--、益等僑州,共十五州。383年淝水之戰,前秦慘敗。隔年謝玄北伐,成功收復黃河、秦嶺以南地區。之後東晉內亂,桓玄篡位,譙蜀獨立,疆域萎縮。劉裕崛起後攻滅譙蜀並發動兩次北伐,收復四川、山東、河南及關中地區。然而劉裕因故返京,將領內亂,夏人入侵,關中得而復失。此時東晉領有揚、北徐、豫、江、北青、司、荊、北雍、東益、寧、交、廣、北--、北冀、梁、徐、北兗等十七州,及幽、冀、東秦、青、--、兗、秦、雍等僑州,共二十五州。.
查看 合浦郡和晉朝行政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