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2 关系: 卡洛·費利切,亨利·本篤·斯圖亞特,玛利亚·比阿特丽斯 (萨伏伊),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一世,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三世,萨伏依王朝,詹姆斯党王位继承者列表,英格蘭王室對法國王位的主張,查尔斯·爱德华·斯图亚特,斯图亚特王朝,撒丁统治者列表,拿破仑时代。
卡洛·費利切
卡洛·腓力切(義大利語:Carlo Felice Giuseppe Maria,1765年-1831年)薩丁尼亞-皮埃蒙特王國國王(1821-1831)。薩伏伊王朝第六任國王。第三任國王維托里奧·阿梅迪奧三世及其妻子西班牙的瑪麗亞·安東尼婭·費迪南德的第五子。第四及第五任國王卡洛·艾曼努爾四世及維托里奧·艾曼努爾一世之弟。 查理·費利切出生於都靈。因其兩位兄長遜位時皆沒有男性子嗣,維托里奧·艾曼努爾一世於1821 年遜位時,將王位傳給查理·費利切。查理·費利切在位十年後逝世,因他沒有留下子嗣,由薩伏伊-卡林尼亞諾分支的遠親查理·阿爾貝特繼位。 Category:義大利君主 F F Category:意大利王室.
亨利·本篤·斯圖亞特
亨利·本篤·托马斯·爱德华·玛利亚·克莱门特·弗朗西斯·哈维尔·斯图亚特,枢机主教约克公爵()出身斯圖亞特家族,是一位罗马天主教会樞機主教,也是詹姆斯党的第四任和最后一任英格兰、苏格兰、法兰西和爱尔兰王位觊觎者。和父亲詹姆斯和兄长查理不同的是,亨利从未采取任何措施谋求王位。查理于1788年1月去世后,教宗国不承认亨利为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的合法统治者,而是称他为“樞機主教约克公爵”。 他在教皇国生活,长期在罗马公教会擔任神父,直至領枢机长和奥斯蒂亚和韦勒特里枢机主教職為止。他一生为罗马公教会工作直到過世,是侍奉时间最长的樞機主教之一。 亨利年轻时,他的父亲詹姆斯根据詹姆斯党贵族制度封他为“约克公爵”,这也成为他后来最主要的头衔。1788年亨利的兄长查理死后,詹姆斯党乃至亨利的随从人员称他为“英格兰和爱尔兰国王亨利九世、苏格兰国王亨利一世”,而亨利在公众场合仍自称“樞機主教约克公爵”。.
玛利亚·比阿特丽斯 (萨伏伊)
玛丽亚·比阿特丽斯(玛丽亚·比阿特丽斯·维多利亚·久塞皮娜)(),萨伏伊公主和摩德纳公爵夫人。.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一世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一世(Vittorio Emanuele I,),萨伏伊公爵和撒丁尼亚國王(1802-1821)。1819年成为詹姆斯党王位继承人。.
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三世
維托里奧·阿梅迪奧三世(Vittorio Amadeo Maria,),撒丁尼亞國王(1773~1796)。薩伏伊王朝第三任國王。是薩伏伊王朝的始創者維克托·阿瑪迪斯二世之孫、第二任國王卡洛·埃曼努埃萊三世及其第二任妻子的長子。繼後的三任國王卡洛·艾曼努爾四世、維托里奧·艾曼努爾一世及卡洛·腓力切皆是其兒子。 1773年繼位後,維托里奧·阿梅迪奧三世致力整頓官僚及軍事兩方面。法國大革命爆發後,與法軍對抗了四年,終於在1796年被拿破崙帶領的法軍接連在、及蒙多維戰役中打敗。撒丁尼亞王國被迫簽署巴黎條約及退出第一次反法同盟。巴黎條約亦令撒丁尼亞王國失去在意大利西北的薩伏依公國及尼斯。 同年維托里奧·阿梅迪奧三世因病逝世,由長子卡洛·艾曼努爾四世繼承王位。 A.
萨伏依王朝
薩伏依王朝(Casa Savoia),是歐洲的一个王朝,曾于1861年至1946年統治義大利。其建立者為擁有薩伏依、萊茵河以東及日內瓦湖南部地區的亨伯特一世(卒於1048年?)。中世紀時期,他的繼承人,包括阿梅迪奥六世在內,將法國、義大利和瑞士交界的阿爾卑斯山西部併入了版圖。1416年該家族被提升為神圣罗马帝国的公爵,但此後直到16世紀晚期一直處於衰敗的狀態。雖然它在17世紀歸義大利統治,但該家族在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時代獲得了義大利東北部的領土並奪得了國王的頭銜,先是西西里國王(1713),後改為薩丁尼亞國王(1720)。薩伏依王室在復興運動時期很強盛,在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一世和卡洛·阿尔贝托領導下對19世紀義大利統一作出了貢獻。它後來失去了其主導地位,其君主翁貝托一世和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只是名義上的國王,1946年的公投通過廢黜王室,從而結束了薩伏依王室的統治。.
詹姆斯党王位继承者列表
詹姆斯黨王位繼承者列出了自光榮革命罷黜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國王詹姆斯二世及七世以來的王位覬覦者。傳統上,詹姆斯與其詹姆斯黨後裔被冠以「水上的國王」(The King over the Water)之稱。假如英國沒發生光榮革命,那麼相對於到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世系而言,詹姆斯黨所屬的一支查理一世後裔更有權利優先傳承自威廉一世的世系及其王位。.
英格蘭王室對法國王位的主張
英格蘭王室對法國王位的主張是始於1340年,歷任英王自稱擁有法國王位繼承權的歷史事件,而該主張直至1801年才告落幕。除了1360至1369年和1420至1422年間,歷任英格蘭君主,包括《1707年联合法案》通過後的大不列顛王國君主,都宣稱自己擁有「法蘭西國王」或「法蘭西女王」的稱號。.
查尔斯·爱德华·斯图亚特
查尔斯·爱德华·路易斯·约翰·卡西米尔·西尔维斯特·塞弗里诺·马里亚·斯图亚特(Charles Edward Louis John Casimir Silvester Severino Maria Stuart;),生前在不列颠被称为小王位觊觎者、小僭王(The Young Pretender)、小骑士(The Young Chevalier),在其它一些记录中又被称为英俊王子查理(Bonnie Prince Charlie),是老王位觊觎者詹姆斯的长子,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二世之孙,是第二位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查理三世”)的詹姆斯党王位觊觎者。查尔斯因身为1745年失败的起事者而知名,他领导的意在为家族复辟大不列颠王国王位的起事以在卡洛登战役失败而告终,也事实上终结了詹姆斯党夺取王位的行动。詹姆斯党支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是希图得到对天主教的宽容和信仰君权神授说。后来人对他事败后逃离苏格兰的经历进行的一些描述赋予他浪漫的失败英雄的形象。1759年,查尔斯又参与法国方面入侵不列颠的计划,但因不列颠海军获胜而作罢。.
斯图亚特王朝
斯图亚特王朝(英語: The House of Stuart/ 蓋爾語: Siol Na Stiubhartaich),「斯图亞特」一詞最初的拼寫為"Stewart",是1371年至1714年間統治蘇格蘭和1603年至1714年間統治英格蘭和愛爾蘭的王朝。其王室成員的祖先可以追溯至公元11世紀法國布列塔尼的地方貴族。斯圖亞特是第一個成功統治整個不列顛群島的王室。但統治權實際上不太穩定,經歷數次革命,兩位君主被革命所推翻。同時由於斯圖亞特王室的羅馬天主教背景,導致基督新教徒為主的英格蘭民眾經常質疑君主的宗教傾向,令不列顛群島的不穩定因素增加不少。不過,這些因素促使英國議會權力愈來愈大,使英國最早成為議會制國家,也使英國的民主步伐領先於歐陸諸國。.
撒丁统治者列表
本条目列出了撒丁岛各统治者的名单。.
拿破仑时代
拿破仑时代是欧洲和法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体涵盖了法国大革命的第四和最后一个阶段(法国大革命的第一阶段是国民大会时期,第二阶段是国民立法议会时期,第三阶段是督政府时期)。其大致始于拿破仑·波拿巴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建立法国执政府,终于百日王朝期间的滑铁卢战役。此后维也纳会议即召开,欧洲版图又恢复到大革命之前。拿破仑带领法国走出革命和战争的焦土,重新实现了政治稳定;其与罗马天主教廷达成和解,废除了国民公会制定的许多激进宗教政策,并在1804年颁布了《民法典》——这部法典确认所有男性成年公民的政治和法律地位平等,并且建立起个人不再依靠出身而是更多依靠自身教育、职业的努力来取得成功的一个唯才是举的社会。民法典还承认了国民大会的许多温和的政策,撤回了由过度激进的国民公会通过的政策。但法典也承认了家长制,这使得妇女和儿童都成为其男性家长的从属。 拿破仑在积极整顿国内事务的同时,也试图在整个欧洲范围建立起自己的权威:他的军队征服了意大利和西班牙,占领了许多岛屿,并且迫使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与法国结盟,后者也被迫接受了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但英国从始至终反对法国的霸权,未曾屈服于拿破仑。 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解体于1812年,当时拿破仑决意入侵俄国,但却低估了其部队可能遭遇的挑战。拿破仑确信沙皇正在与英国密谋,因此亲自率领 60 万大军远征莫斯科,并在莫斯科近郊的博罗季诺击败了俄军。但沙皇早已撤离并烧毁了莫斯科,这使得拿破仑的庞大军队既得不到充分的补给,也没有躲避寒冬的营地。拿破仑只得下令撤退,但俄罗斯的严冬和俄军无休止的骚扰击垮了他的军队,最后只有3万人的部队成功回到法国。各国重新结成反法同盟,终于在1814年攻克巴黎迫使拿破仑退位。1815年拿破仑复辟,反法同盟旋即重新成立,拿破仑又在滑铁卢被以英国为首的联军部队最终击败。.
亦称为 卡洛·埃马努埃莱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