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十一月起义

指数 十一月起义

十一月起义(November Uprising,1830年至1831年),也作军校士官革命(Cadet Revolution),是俄罗斯波兰领地的一次武装起义,目的在于抗议俄罗斯帝国瓜分波蘭的行为。1830年11月29日,起义在华沙开始。 Category:俄罗斯历史 Category:波兰历史 Category:起义.

22 关系: 华沙华沙起义 (消歧义)叙事曲 (肖邦)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库鲁夫伊格纳齐·达申斯基俄罗斯波兰领地约佐夫·泽德利奇约阿希姆·莱莱韦尔约泽夫·波尼亚托夫斯基维尔纽斯華沙大學圖書館萨尔马提亚主义考那斯波兰历史波兰前东部领土波兰没有灭亡波蘭國旗波蘭立陶宛波蘭會議王國战争列表 (1800年-1899年)拉齐维乌家族

华沙

華沙(Warszawa )是波蘭首都及最大城市,位於維斯拉河兩岸,距波羅的海和喀爾巴阡山脈大約350公里。2008年人口數字爲1,707,983人,都市圈人口大約2,785,000人。城市面積512平方公里,都市圈面積12266平方公里。冷戰時期著名的華沙公約就是於此簽署的。 该市也是马佐夫舍省的省会,拥有许多工业企业(制造、钢铁、电气工程、自动工业),66所高等学府(包括华沙大学),和超过30家剧院。.

新!!: 十一月起义和华沙 · 查看更多 »

华沙起义 (消歧义)

华沙起义也许是指.

新!!: 十一月起义和华沙起义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叙事曲 (肖邦)

蕭邦共創作了四首敍事曲,皆為單樂章鋼琴獨奏,並需要較高彈奏技術。叙事曲在法文中原本是指謠曲,而蕭邦則是鋼琴敍事曲的首創者。這四首敍事曲被認為是受到亚当·密茨凯维奇詩作的啓發,但源於哪一篇則仍存爭議。雖然它們的結構和拍子(6/4或6/8)十分類近,它們的內容皆差異甚大。 雖敍事曲不同於奏鳴曲,但蕭邦的敍事曲似是奏鳴曲的變體,帶有特定的不同之處,如將兩段樂曲主題以相反的排列重奏。這種曲式吸引了其他作曲家使用,如弗朗茨·李斯特和约翰内斯·勃拉姆斯。而這四首曲也是蕭邦的作品中較著名和較常作表演用途的。.

新!!: 十一月起义和叙事曲 (肖邦) · 查看更多 »

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

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亲王(Adam Jerzy Czartoryski,)是波兰贵族、軍人、政治人物和作家。他是亚当·卡齐米日·恰尔托雷斯基和伊莎贝拉·恰尔托雷斯基之子(虽然有传言称,他是伊莎贝拉和俄罗斯驻波兰大使尼古拉·莱普宁的私生子)。 恰尔托雷斯基在俄罗斯因其俄罗斯帝国外交部长的身份而知名,有传言称,他是亚历山大一世的皇后——巴登的露易丝的情夫。 恰尔托雷斯基曾先后担任两个国家政府的首脑,並且都發揮出重大貢獻。他是“实际上的”俄罗斯帝国大臣会议主席和反抗俄罗斯帝国的十一月起义的波兰議會王國总统。.

新!!: 十一月起义和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 · 查看更多 »

库鲁夫

库鲁夫(波蘭語: Kurów, 國際音標: )是波蘭東南的一個村莊,位於普拉维(Puławy)和卢布林(Lublin)之間,坐落在库鲁夫卡河(Kurówka)畔。库鲁夫是库鲁夫行政區(Gmina Kurów)的首府,並且有2822位居民。.

新!!: 十一月起义和库鲁夫 · 查看更多 »

伊格纳齐·达申斯基

伊格纳齐·埃瓦雷斯特·达申斯基(Ignacy Ewaryst Daszyński,;1866年10月26日于兹巴拉日—1936年10月31日)是波兰政治家、记者与波兰卢布林政府(成立于1918年)的总理。 达申斯基与其他人一同成立波兰社会民主党(波兰语缩写:PPSD),该党后来更名为波兰社会党(PPS)。他还在1929年参与创建了中左翼阵线(Centrolew)。达申斯基尽管在1926年5月政变时支持约瑟夫·毕苏斯基,但后来加入了反毕苏斯基阵营。 身为记者与地下工作者,达申斯基曾使用过假名“达谢克”(Daszek)、“热戈塔”(Żegota)和“伊格尼斯”(Ignis)。.

新!!: 十一月起义和伊格纳齐·达申斯基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波兰领地

俄罗斯波兰领地指的是在18世纪末瓜分波兰的时候俄罗斯帝国向波兰立陶宛联邦的扩张所得到的土地。.

新!!: 十一月起义和俄罗斯波兰领地 · 查看更多 »

约佐夫·泽德利奇

约佐夫·泽德利奇(Józef Zeydlitz,他的名字也会被拼为Seydlitz或Zejdlicz)1755年3月19日-1835年4月1日)是一位波军司令和上校。 泽德利奇在1755年3月19日于卡利什附近的赫瓦普夫出生,他的父母是扬·泽德利奇和库内贡达·尼·比亚沃斯库尔斯卡。在1770年9月1日,他加入波军的学生军训队,并于1791年成为奥古斯特·苏乌科夫斯基领导的雷齐纳团的旗手。他晋升得很快,其中的部分依靠的是他家的财力。在1786年,他晋升为上尉。在1791年他涉及到他上司与一名外国人的冲突,并因诬陷外国人而被捕,并监禁半年。但是,在刑满后他回到他的部队并参与1792年波俄战争。 在1793年,他加入到革命协会,并将其目标升为他的同僚。在1794年爆发华沙起义后,他领导他的部队在市内作战,不久代替了过去的指挥官菲利普·豪曼。在5月20日他被提拔为上校,并成为他所在军团的司令。他带着自己的军团参与科希丘什科起义,在地位上与约泽夫·加扬切克将军的军团对抗。在赫乌姆战役后,他的军团掩护撤向华沙的波军。在马切约维茨战役中泽德利奇的部队勇猛地与在兵数上胜过他们的俄军作战,并留住了自己的阵地,但是这却以极大的损失为代价。军团几乎不复存在,而泽德利奇被俘。 在1797年重返自由后,他回到俄罗斯,定居于沃尔希连,在那里他成立了一个秘密抵抗组织,以将在瓜分波兰后驻扎在波兰大部分地区的俄军驱逐。但是,俄罗斯人发现了这个计划,泽德利奇被迫与齐普里安·戈德布斯基逃到萨克森。在德累斯顿他成为了罗穆阿德·盖德罗厄齐的同伴。在1798年5月20日扬·亨里克·冬布罗夫斯基任命他为第一军团第三营指挥官。他参与在法军在意大利的行动,但在翌年的5月18日,他的士兵不愿再与意大利自由战士相抗后便被开除。 在被派到卡罗尔·克尼亚杰维奇新建立的多瑙河兵团后,泽德维奇成为了该军团第三营指挥官,跟随法国第五师(5ème division militaire)。但是因为该军团并未完全成型,在该军团于1801年解散后,泽德利奇又来到了罗日涅茨基领导的骑兵团。他与部队回到意大利,在那个地方他参与了反对第三联盟的战斗。 在派到波兰后,他抵达华沙,在那里亲王约泽夫·波尼亚托夫斯基同意他回到改革过的波兰军队,来到加扬切克领导的新军团。他参与了很多次小冲突,以及几支骑兵部队的形成。在1808年5月12日元帅路易斯·尼古拉斯·达武将泽德利奇提拔为科斯特任卫兵司令(事实上的将军),并在翌年泽德利奇决定退役。但在波奥战争爆发后,他继续作为文奇察指挥官服役。在于1813年被奥地利人俘虏后,他于翌年释放并回到华沙。在那里他成为了老兵军团的指挥官,并组织从法国回来的波兰老兵。在1830年12月18日,他被授予纪念章,以纪念他服役50年,以及第一位波兰官员。但是,至于他的大部分服役生涯,他在主要战役中位置不定,而非一直在前线,他没有被授予任何高级军章。他继续作为老兵即因战致残者军团指挥官服役,甚至在十一月起义中和其后,他也在服役。他在1835年4月1日于华沙逝世。.

新!!: 十一月起义和约佐夫·泽德利奇 · 查看更多 »

约阿希姆·莱莱韦尔

约阿希姆·莱莱韦尔(Joachim Lelewel,),波兰历史学家、文献学家、语言学家、政治家。 莱莱韦尔出生于华沙,毕业于维尔纳帝国大学。1814年,莱莱韦尔成为母校的历史讲师。1818年-1821年,莱莱韦尔暂居华沙,并加入了华沙学习之友协会,其历史讲座引发了巨大的关注。1824年,在聆听了亚当·米茨凯维奇的几次演讲后,莱莱韦尔移居到了俄罗斯。 五年后,莱莱韦尔回到华沙,当选波兰议会王国国会代表。1830年,莱莱韦尔以极大热忱加入十一月起义,被沙皇尼古拉一世视为最危险的反叛分子之一。在起义受到镇压后,莱莱韦尔通过化妆逃到德国并于1831年来到巴黎。1833年,在俄国大使的请求下,路易-菲利普一世政府命令莱莱韦尔离开法国领土。于是,莱莱维尔来到布鲁塞尔,靠写作所得的微薄收入在此居住了近三十年。 1847年,莱莱韦尔与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道,成为全人类团结与友谊民主协会(Demokratische Gesellschaft zur Einigung und Verbrüderung aller Völker)的成员和副主席。无政府主义者米哈伊尔·巴枯宁对莱莱韦尔产生了极大影响。 1861年5月29日,莱莱韦尔在到达巴黎几天后逝世。遗体最初安葬在巴黎,后根据其意愿迁至维尔纽斯拉索斯公墓。.

新!!: 十一月起义和约阿希姆·莱莱韦尔 · 查看更多 »

约泽夫·波尼亚托夫斯基

约泽夫·安东尼·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Józef Antoni Poniatowski,1763年5月7日-1813年10月19日)是一位波兰领导人,将军,战争部长及军队首领,被赐予帝国元帅头衔。.

新!!: 十一月起义和约泽夫·波尼亚托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维尔纽斯

维尔纽斯(Vilnius),立陶宛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位於北緯54度41分、東經25度17分。2013年1月,该市人口为537,152人(整个维尔纽斯县的人口为806,308人)。其舊城在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維爾紐斯也是2009年的歐洲文化首都。.

新!!: 十一月起义和维尔纽斯 · 查看更多 »

華沙大學圖書館

華沙大學圖書館(Biblioteka Uniwersytecka w Warszawie)是華沙大學的圖書館。.

新!!: 十一月起义和華沙大學圖書館 · 查看更多 »

萨尔马提亚主义

萨尔马提亚主义(Sarmatyzm)是从16世纪到19世纪,波兰贵族占统治地位的生活方式、文化和思想。并与贵族民主制一起构成了联邦文化独一无二的一面。 这一主义的名称和文化可以在扬·赫雷佐斯托姆·帕塞克(Jan Chryzostom Pasek)的回忆录,或瓦茨瓦夫·波托茨基(Wacław Potocki)的诗之类的波兰现代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贵族穿着由毛皮修剪成的长袍(茹潘)和及臀的长筒靴,并配着马刀(szabla);蓄胡也很流行。他们力求达到的“萨尔马提亚式”形象是骑在马背上、享有均等的权利(“贵族民主制”)、让外国人感到不可战胜的理想。萨尔马提亚主义赞颂波兰军队过去的胜利,需要波兰贵族维持这种传统。他们不可分元的一件节日饰品是被称为“卡拉贝拉”的马刀(karabela)。 萨尔马提亚(波兰语:Sarmacja)是波兰富有诗意,带有传奇色彩的名字,这个名字在整个18世纪都很流行,其特点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广大疆域上的文化人息息相关。波兰贵族的文化、生活方式和思想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萨尔马提亚主义的影响。它是东西方与本土文化融合所构成的独一无二的产物。这个流行趋势对其他国家,譬如匈牙利、摩尔多瓦和斯拉夫地区的贵族文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后来,波兰文化继续深受萨尔马提亚传统的影响。在受到波兰启蒙运动的强烈批判的同时,萨尔马提亚主义也得到了同时代的波兰浪漫主义者平反昭雪。在经历了常识上的实证主义,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后,它通过波兰首位诺贝尔奖得主(1905年)显克微支所著的《三部曲》而得以成功回归。.

新!!: 十一月起义和萨尔马提亚主义 · 查看更多 »

考那斯

考那斯(立陶宛语:Kaunas)是立陶宛第二大城市和舊都(1922年-1940年)。人口361,274(2005年)。 位於立陶宛最大的两条河流尼曼河和涅里斯河匯流之處,毗邻立陶宛最大的水体考纳斯水库。.

新!!: 十一月起义和考那斯 · 查看更多 »

波兰历史

波兰位于东欧平原西斯拉夫人国家,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700年石器时代的斯拉夫人,不過,根據考古發掘,至少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已經有人類在波蘭活動,後來,其后斯拉夫人一支——西斯拉夫人在东欧平原活动,在原始部族的农耕和游牧中度过了漫长的原始公社社会。10世纪,波兰人开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其后的11~15世紀,波兰国势都非常的强盛,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成为抵禦金帳汗國入侵的歐洲之盾、並且成為歐洲面積最大的國家。16世紀是波蘭的黃金時代,波蘭身兼是歐洲大國和世界貿易大國的雙重身份、文化也得到長足的發展。但从17世纪中期开始,因為俄羅斯和普魯士的崛起使波蘭走向衰弱、大國地位明顯被削去。到18世纪时、古老的貴族民主制面對新興的專制君主制已經無以為繼,波蘭最终被邻国蚕食和瓜分。19世紀,波蘭在歐洲地圖上消失了12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結束后、波兰才得以复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苏联和納粹德国两个强大邻国夹缝中生存的波兰很快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再次亡国。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波兰的共产党建立了人民共和国、开始了共產主义建设;1989年,波兰的团结工会获得了政权,結束共產黨統治後开始民主化,转向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的剧烈转型带来了阵痛經濟衰退和加劇城鄉差距,1999年和2004年,波兰分别加入北约和欧盟。.

新!!: 十一月起义和波兰历史 · 查看更多 »

波兰前东部领土

波兰前东部领土(Kresy,本意为“边疆”,也指波兰立陶宛联邦历史上的东部边界)是指波兰东部历史边界附近的一片区域,该地区现属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立陶宛。波兰最后一次拥有这片土地是在波兰第二共和国时,是第二共和国1920年从乌克兰、白俄罗斯(在波苏战争后获得)和立陶宛(直接获得)得到的,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兰才失去这片领土。在波兰第二共和国时期,这些领土大体与寇松线以东的波兰领土相当。其中,寇松线是1919年12月由同名英国外交大臣寇松提出,作为波兰东部边界的,波兰人一开始接受该线,但随后又在波苏战争中越过该线。1939年9月,在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苏联占领了这些领土,并将其并入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立陶宛这三个苏维埃加盟共和国中。随后西方盟国在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中承认苏联拥有这些领土。苏联解体后,分到波兰原领土的三个国家获得独立,并依然保留这些土地。.

新!!: 十一月起义和波兰前东部领土 · 查看更多 »

波兰没有灭亡

《波兰没有灭亡》(波蘭文:Mazurek Dąbrowskiego,直译为“东布罗夫斯基玛祖卡”,也译为《波兰絕不灭亡》),是波兰的国歌,亦是波蘭非物質遺產,1797年由所作。原曲为《意大利波兰军团颂歌》(Anthem of the Polish Legions in Italy)。.

新!!: 十一月起义和波兰没有灭亡 · 查看更多 »

波蘭國旗

波兰国旗(下文国旗皆指波兰国旗,除非特别指明)由上白下红两条同宽的水平色条构成。波兰宪法将这红白两色规定为国家代表色。在白条中央嵌了国徽的国旗变体在法律上保留给官方于国外或海上使用。波兰人使用与变体旗类似、带燕尾旗的衍生版被作为海军旗。 波兰官方在1831年采用白色和红色为国家代表色。这两种颜色有着纹章学的血统并延伸自波兰立陶宛联邦两个政体国徽上的颜色(即波兰红底白鹰和立陶宛红底白马白骑士(Vytis、Pogoń)上的红和白)。在1831年之前,波兰士兵配戴各种颜色的帽徽。国旗在1919年被正式采用。自2004年起,每年5月2日定为波兰的国旗日。 国旗每天都要悬挂于议会和总统府之类的最高国家机构。很多波兰人和其他机构会在国定假日与其他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悬挂国旗。现行波兰法律规定只要不对国旗不敬,国旗的使用不会受到限制。 由于红白双色横条身为相当普遍的一种设计,许多旗帜与之类似但与它毫无关系,最著名的是捷克的波希米亚旗;有两种国旗——印度尼西亚国旗和摩纳哥国旗都将红条放在白条上面。在波兰,很多旗帜是根据国旗设计的,用色也以国家代表色为主。.

新!!: 十一月起义和波蘭國旗 · 查看更多 »

波蘭立陶宛

波蘭立陶宛(Rzeczpospolita),又稱波蘭立陶宛聯邦(Rzeczpospolita Obojga Narodów),是16至17世紀位於歐洲東部的共主邦聯,由波兰王国与立陶宛大公国在1569年结为联邦後成立,為當時歐洲面積較大、人口多的国家之一.于2006年查阅:“在波兰立陶宛联邦的鼎盛时期,它拥有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来自不同种族的1.1亿人口居住在这里。”若查看人口比较情况,请查阅这些地图:,.。它的许多特点体现出它在当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国家:整個聯邦的政治制度被称为波蘭選王制或金权自由制,法律与由眾議院贵族(音譯為施拉赤塔,原文為Szlachta,意思為眾議院的公民)控制的议会(音譯為瑟慕,原文為Sejm,意思為飲食)限制君主的权利,這種制度是现代民主制Maciej Janowski, Polish Liberal Thought, 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Press, 2001年, ISBN 978-963-9241-18-3, Google Print:, 、君主立宪制Paul W. Schroed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European Politics 1763–1848,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页, ISBN 978-0-19-820654-5, Rett R. Ludwikowski, Constitution-Mzaking in the Region of Former Soviet Dominance,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7年, ISBN 978-0-8223-1802-6, George Sanford, Democratic Government in Poland: Constitutional Politics Since 1989, Palgrave, 2002年, ISBN 978-0-333-77475-5,, 及联邦制 Aleksander Gella, Development of Class Structure in Eastern Europe: Poland and Her Southern Neighbors, SUNY Press, 1998年, ISBN 978-0-88706-833-1, 的先驱。该联邦的两个主体国家在原则上是平等的,而波兰王国是事实上的统治主体“原则上,波兰和立陶宛是截然不同的,同为联邦的组成部分……但是波兰占领了立陶宛的土地,但是波兰在议会上有更多的议席并且成为了统治主体。”。该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且呈现出一种宗教多样化,並以在当时欧洲少有的宗教自由而闻名Halina Stephan, Living in Translation: Polish Writers in America, Rodopi, 2003年, ISBN 978-90-420-1016-1,.

新!!: 十一月起义和波蘭立陶宛 · 查看更多 »

波蘭會議王國

波兰王国(Królestwo Polskie,Царство Польское),通常称为波兰会议王国(Kongresówka)、簡稱議會波蘭,又因為屬於奧地利、普魯士、俄羅斯瓜分波蘭三部分中的一個、也能被稱作俄属波兰。该国在1815年经由维也纳会议成立,在1915年被同盟国用另一个波兰王国取代。该国在本质上是俄国的共主邦联。虽然原则上,波兰王国获得了相当大的正式的政治上的主权,成为了独立国家,但沙皇总体上并不顾及这些限制他们权力的因素,且严格地说,在十一月起义和一月起义后,俄罗斯更是削弱了波兰议会王国的自主权,首先将该国变为俄国的总督区,随后又将该国划分为俄罗斯帝国的几个省。这样,波兰所谓的主权也就不复存在了。Nation without a State: Imagining Poland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by Agnieszka Barbara Nance,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page 169-188 波兰王国的领土大体上包括现在波兰的卢布林省、罗兹省、马佐夫舍省和圣十字省。.

新!!: 十一月起义和波蘭會議王國 · 查看更多 »

战争列表 (1800年-1899年)

本表收录了1800年-1899年期间新近爆发或仍在持续的世界各地武装冲突和战争。.

新!!: 十一月起义和战争列表 (1800年-1899年) · 查看更多 »

拉齐维乌家族

拉齐维乌家族(Radziwiłł;Радзівіл, Radzivił;Radziwill;Radvil;Radvila)是一个出身于立陶宛的国际性家族。其也是先在立陶宛大公国,随后在波兰立陶宛联邦和普鲁士家族享有很大特权的上等贵族家族。该家族在立陶宛、白俄罗斯、波兰、德国(主要在普鲁士)等国的,乃至整个欧洲历史及文化当中,名人如云。拉齐维乌家族从神圣罗马帝国得到“亲王”(Reichsfürst;książę;князь, kniaź;kunigaikštis)头衔。该家族自16世纪起到1939年为止建造的一系列建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 ,而白俄罗斯、芬兰、立陶宛、波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在2008年联合提出将拉齐维乌家族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而该家族档案在2009年被正式列入名录中。.

新!!: 十一月起义和拉齐维乌家族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