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克里斯多福·伊舍伍

指数 克里斯多福·伊舍伍

克里斯多福·伊舍伍(Christopher Isherwood,1904年8月26日-1986年1月4日)是一位著名英美小說家,作品多以同性戀為主題。代表作有《柏林故事》(The Berlin Stories)及《》(A Single Man),兩者均曾被搬上銀幕。.

14 关系: 奥尔德斯·赫胥黎威斯坦·休·奥登亨利·格林第二代朗達女子爵瑪格麗特·麥克沃思莫茨大街舍嫩贝格LGBT人物列表LGBT虛構角色列表歌厅 (音乐剧)歌廳 (電影)汤姆·福特摯愛無盡時代雜誌百大英文小說8月26日

奥尔德斯·赫胥黎

奧爾德斯·李安納德·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又译阿道司·赫胥黎,),英格兰作家,属于著名的赫胥黎家族。祖父是著名生物学家、演化论支持者托马斯·亨利·赫胥黎。 他下半生在美国生活,1937年移居洛杉矶,在那里生活到1963年去世。他以小说和大量散文作品闻名于世,也出版短篇小说、游记、电影故事和剧本。通过他的小说和散文,赫胥黎充当了社会道德、标准和理想的拷问人,有时候也是批评家。赫胥黎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但是在晚年也对通灵题目如超心理学和哲学和神秘主义感兴趣。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赫胥黎在一些学术圈被认为是现代思想的领导者,位列当时最杰出的知识分子行列。.

新!!: 克里斯多福·伊舍伍和奥尔德斯·赫胥黎 · 查看更多 »

威斯坦·休·奥登

威斯坦·休·奥登(Wystan Hugh Auden,,著作多以W.

新!!: 克里斯多福·伊舍伍和威斯坦·休·奥登 · 查看更多 »

亨利·格林

亨利·格林(Henry Green),是英国小说家亨利·文森特·约克(Henry Vincent Yorke,)的笔名。亨利·格林的主要作品有《生活》、《》和《》,其作品多用象征性事物和抒情手法刻画人物和场景,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的社会现实。他對當代英國作家的寫作風格產生了巨大影響,因而被稱為『作家之作家之作家』(writer's writer's writer)。.

新!!: 克里斯多福·伊舍伍和亨利·格林 · 查看更多 »

第二代朗達女子爵瑪格麗特·麥克沃思

格麗特·黑格·麥克沃思,第二代朗達女子爵,JP(Margaret Haig Mackworth, 2nd Viscountess Rhondda,),英國威爾斯女貴族,是20世紀活躍於兩戰期間的女權主義者和企業家,她在1920年創立女權周刊《時勢》,並在1926年至1958年間擔任周刊編輯。 朗達女子爵於1908年加入婦女社會及政治聯會,早年以激進手段為婦女爭取普選的權利。在1913年,她當眾焚燒一個郵筒以示抗議,事後被判入獄,結果在獄中絕食五天才獲得假釋。除了女權運動外,她還在1910年代開始接掌父親的煤業和報業業務,逐漸成為當時英國罕有的商界女性領袖人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她於1915年5月與父親從美國乘搭盧西塔尼亞號郵輪回國,郵輪中途被德軍潛艇擊沉,從海難獲救的經歷激發她在一戰後期參與不少公職,當中包括出任威爾斯的婦女軍事服務總監、首席婦女招募管制官以及婦女諮詢委員會委員等。 朗達女子爵在1920年代起醉心經營自己的《時勢》周刊,歷年來投放於周刊的資助金額高達25萬英鎊,並且耗用了她大部份的家財。晚年的她雖然身患胃癌,但到臨終前仍堅持親自打理業務,又透過發起募捐運動,使周刊得以繼續維持下去。另外,自1918年繼承父親的子爵爵位後,她多年來不斷爭取女性貴族在上議院議政的權利,但這個願望要到1958年她逝世的同一年才得以實現。.

新!!: 克里斯多福·伊舍伍和第二代朗達女子爵瑪格麗特·麥克沃思 · 查看更多 »

莫茨大街

莫茨大街(Motzstraße)是德国柏林舍嫩贝格区的一条街道,从诺伦多夫广场经过维多利亚-露伊丝广场到布拉格广场。街道得名于普鲁士财政部长阿道夫·冯·莫茨,开辟于1870年前后。 莫茨街介于诺伦多夫广场和马丁·路德·街之间的部分被认为是柏林一个同志村的中心,每年6月在此庆祝同志节日。20世纪初,围绕莫茨街的地区已经是一个对同性恋友好的社区。著名的皮斯卡托剧院(今戈雅俱乐部)​​,臭名昭著的埃尔多拉多酒吧和无数其他同性恋场所吸引大批的追随者。著名英美作家克里斯多福·伊舍伍住在诺伦多夫街转角,在此创作了一些畅销的书籍。 精心修复的维多利亚-露伊丝广场附近的部分是一个比较高档的街区,有一些不错的老建筑。.

新!!: 克里斯多福·伊舍伍和莫茨大街 · 查看更多 »

舍嫩贝格

舍恩贝格(德语:Schöneberg)是德国柏林的一个分区。2001年以前,它是柏林一个单独的区,包含Friedenau分区。2001年与滕佩尔霍夫合并成立新的滕佩尔霍夫-舍恩贝格区。.

新!!: 克里斯多福·伊舍伍和舍嫩贝格 · 查看更多 »

LGBT人物列表

本條目為身份公開或有可靠來源證實的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人物列表,由於「同性戀」這個詞彙以及「同性戀者」這個身份认同直至十九世紀才在歐洲出現,二十世紀初傳至日本、華人地區,因此本列表的收錄對象為十九世紀末以後的歐美人士、民國以後出生的華人和現代世界各地區的LGBT人物,在這之前的歷史人物請見LGBT歷史人物列表。 儘管同性之間的情-欲-和亲密关系亙古即存,然而性傾向和同性戀的定義隨時間有所改變,並且難以整合。總括而言大多數的定義都含有心理成份(例如,個體情--偏好的性別)、行為成份(例如,個體和伴侶的性行為)在內。過往的歷史人物性傾向是否為同性戀或雙性戀,性別認同是否為跨性別,只能依賴有限的文獻記載從行為或言詞紀錄加以推測。 社會對LGBT的態度會影響LGBT人物公開身份的意願。為了人身安全或避免不友善待遇等原因,不少人會隱瞞身份或保持低調,然而基於改變偏見和利於平等權利的推動,有些名人會主動公開身份。 某些同志運動團體(例如:)为政治原因訂有公开一些名人的政策。然而这种政策即使在同志社群也可能引發爭論,因為涉及了家人的人身安全、非公眾事務應保有個人自主的隱私權、以及受到攻擊性言論中傷的可能。.

新!!: 克里斯多福·伊舍伍和LGBT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LGBT虛構角色列表

本條目為LGBT虛構人物列表,收錄出現在電影、戲劇、動畫、漫畫、小說、電玩等虛構作品裡的LGBT角色。虛構是指憑空想像而非現實存在的人事物,許多創作者利用虛構手法,為作品構築獨特的世界觀及人事物,創造了不少藝術和娛樂價值。本列表收錄人物,以創作者明確表明或情節對話中有明示暗示者為主。創作者有可能不會表明人物角色的性傾向或性別認同,同人愛好者亦可能對原作人物進行二次創作,故在本列表之外閱聽人仍保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新!!: 克里斯多福·伊舍伍和LGBT虛構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歌厅 (音乐剧)

《歌厅》(Cabaret)是一部音乐剧,改编自约翰·范·德鲁顿(John Van Druten)的1951年话剧《我是一个相机》(I Am a Camera),该话剧改编自克里斯多福·伊舍伍的1939年的小说《柏林故事》(The Berlin Stories)。这部音乐剧由弗里德·埃布(Fred Ebb)作词,约翰·坎德(John Kander)作曲,于1966年11月在纽约百老汇首演。剧中故事以1931年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柏林为背景,围绕着美国小说作家克里夫·布莱德肖和19岁的英国卡巴萊歌手萨利·鲍尔斯之间的恋情展开。克里夫的房东施奈德小姐和她的追求者舒尔茨先生(一位卖水果的犹太老头)之间注定要失败的爱情是另一条故事线。见证了所有悲欢离合的是夜总会主持人。 该剧在首演后取得了巨大成功,在1967年托尼奖上斩获了8个奖项,包括最佳音乐剧和最佳音乐剧导演。伦敦西区和百老汇在之后都上演过重排版。它在1972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麗莎·明尼利扮演萨利,该片获得了8项奥斯卡奖。 Category:百老匯音樂劇 Category:LGBT相關音樂劇 Category:1931年背景作品 Category:倫敦西區音樂劇.

新!!: 克里斯多福·伊舍伍和歌厅 (音乐剧) · 查看更多 »

歌廳 (電影)

《歌廳》(Cabaret)是1972年美國的一部音樂電影,由鲍勃·福斯執導,麗莎·明尼利及主演。電影改編自1966年的同名音乐劇,而音樂劇則改編自克里斯多福·伊舍伍的1939年小說《》及其小說改編的1951年舞台劇《》。本片以1931年的魏瑪共和國為背景,描述一名美國女子在柏林歌廳表演時的遭遇,同時側寫德國怎樣漸漸被納粹黨侵佔。 電影取得了很好的評價,更入圍當屆奧斯卡10個獎項,並獲得8項,且選入了AFI百年百大電影。.

新!!: 克里斯多福·伊舍伍和歌廳 (電影) · 查看更多 »

汤姆·福特

湯瑪斯·卡萊爾·福特(Thomas Carlyle Ford,),是一名美國男时裝设计师和導演,在时尚界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新!!: 克里斯多福·伊舍伍和汤姆·福特 · 查看更多 »

摯愛無盡

《摯愛無盡》(A Single Man)是一套2009年首映的美國劇情片,由著名時裝設計師湯姆·福特導演,為他第一次執導的作品,主角由哥連·費夫扮演,而其餘主要演員則有茱莉安·摩爾、尼古拉斯·霍爾特及馬修·古德。 此片內容改編自英國作家克里斯多福·伊舍伍的同名小說,以1960年代初的美國南加州為背景,描述主人翁在同性伴侶因車禍死去幾個月後,下定決心自殺那天發生的事。.

新!!: 克里斯多福·伊舍伍和摯愛無盡 · 查看更多 »

時代雜誌百大英文小說

時代雜誌百大英文小說(The All-TIME 100 Greatest Novels)是2005年美國《時代雜誌》所提出的100部最佳英文長篇小說及10部最佳圖像小說書單。評選範圍是1923年該雜誌創刊之後才出版的英文長篇小說(所以1922年出版的《尤利西斯》不在榜上),評選者是時代雜誌社內兩位書評家拉卡尤(Richard Lacayo)與葛羅斯曼(Lev Grossman)。.

新!!: 克里斯多福·伊舍伍和時代雜誌百大英文小說 · 查看更多 »

8月26日

8月26日是阳历年的第238天(闰年是23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27天。.

新!!: 克里斯多福·伊舍伍和8月26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Christopher Isherwood克里斯多夫·依修伍德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克里斯托弗·依修伍德衣修午德,C.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