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伊恩·史密斯

指数 伊恩·史密斯

伊恩·道格拉斯·史密斯,GCLM,ID(Ian Douglas Smith,),津巴布韋及前羅德西亞政治家,1964年4月至10月任南羅德西亞總理,1964年10月至1979年6月改任羅德西亞總理,任內於1965年11月11日發表《單方面獨立宣言》,宣告放棄英國自治殖民地的身份獨立,以設法維持白人少數管治,其後又在1970年宣佈成為共和國。史密斯單方面從英國獨立的行動未有得到國際承認,聯合國更對羅德西亞實行經濟制裁。 史密斯是在南羅德西亞土生土長的非洲白人,早年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從南非羅德茲大學畢業後返回南羅德西亞經營農場。他在1948年投身政壇,當選南羅德西亞立法議會議員,1953年起改任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立法議會議員,到1962年參與創立羅德西亞人陣線,並成功當選重返南羅德西亞立法議會,歷任財政部長等職。史密斯在1964年4月16日起取代溫斯頓·菲爾德出任南羅德西亞總理,是歷來首位出任總理的本土人士。 史密斯自1965年單方面宣佈獨立到1979年結束白人管治期間,由於絕大部份黑人都沒有投票權,他領導的羅德西亞陣線每次都得以在大選中勝出。在總理任內,史密斯大力鎮壓境內黑人民族主義者由1972年至1979年展開的羅德西亞游擊戰,最後面對戰爭、制裁,以及國際壓力的困擾,他在1978年達成了一份《內部解決方案》,促使黑人黨派聯合非洲民族議會的領袖埃布爾·穆佐雷瓦在1979年就任總理,並組成了由白人及黑人共治的聯合政府。 後來,隨著《蘭卡斯特府協定》在1979年的簽署、津巴布韋在1980年的立國,以及羅伯·穆加比當選首任津巴布韋總理,標誌著該國進入黑人多數管治的時代。至於史密斯則在津巴布韋立國後,一直擔任津巴布韋國會議員,到1987年遭穆加貝政權免去議員資格為止。此後他先後退居於津巴布韋和南非開普敦,對穆加貝的獨裁統治作出不少批評。 外界對史密斯毀譽參半,批評他的人指他推行種族隔離,透過剝奪黑人來維持白人在當地的利益;但也有支持者認為史密斯任內面對國際制裁,仍然能夠帶動羅德西亞錄得穩定的經濟增長,而且國家經濟、基建發展和國民教育水平等都屬於非洲國家前列,國家維持穩定的狀況,與1980年津巴布韋獨立後,在穆加貝獨裁腐敗統治下造成經濟崩潰、貨幣大幅貶值、民不聊生和國民生活大幅倒退的情況,形成強烈對比。.

31 关系: 埃布尔·穆佐雷瓦卡拉登男爵曉治·富特南羅德西亞坦贊鐵路奥林匹克运动会津巴布韦代表团巴尔萨泽·约翰内斯·沃斯特中國-津巴布韋關係一党优势制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亨利·基辛格伊恩·史密斯 (消歧義)強人 (政治)彼得·卡靈頓,第六代卡靈頓男爵哈羅德·威爾遜獨立宣言列表第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路易斯·蒙巴頓羅德西亞羅德西亞叢林戰爭羅德西亞駐葡萄牙代表處羅德西亞航空825號班機空難瓜分非洲辛巴威间谍游戏殖民地津巴布韦历史津巴布韦总理温斯顿·丘吉尔澳大利亞-辛巴威關係扬起罗德西亚的声音11月11日2007年11月逝世人物列表

埃布尔·穆佐雷瓦

埃布尔·滕德卡伊·穆佐雷瓦(英语:Abel Tendekayi Muzorewa,),津巴布韦政治家,曾在1978年与伊恩·史密斯的《内部解决》至1979年《兰开斯特宫协定》签订期间任津巴布韦罗得西亚总理,为期数月。.

新!!: 伊恩·史密斯和埃布尔·穆佐雷瓦 · 查看更多 »

卡拉登男爵曉治·富特

卡拉登男爵曉治·麥金托什·富特,GCMG,KCVO,OBE,PC(Hugh Mackintosh Foot, Baron Caradon,),英國殖民地官員、外交官、工黨政治家和外交關係學者,他在1964年晉爵前稱為曉治·富特爵士(Sir Hugh Foot),晉爵後成為卡拉登勳爵(Lord Caradon)。 卡拉登在1929年加入殖民地部,先後在中東、地中海、加勒比海和非洲各殖民地任職逾30年,期間於1947年出任尼日利亞布政司、1951年出任牙買加總督、以及在1957年出任塞浦路斯總督。深信自由主義的卡拉登為各殖民地推動憲制改革,並見證塞浦路斯在1960年正式獨立,成為塞浦路斯的末任總督。 卡拉登自1961年至1962年獲英政府指派到聯合國出任聯合國託管理事會代表,其後在1963年至1964年獲聯合國秘書處邀請出任聯合國特別基金顧問,繼續關注各殖民地的獨立進程。在1964年,他加入工黨政府出任外交部國務部長兼英國常駐聯合國代表,任內三度出任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輪任主席,並負責草擬《聯合國安理會242號決議》和《核不擴散條約》等重要文件。他在1970年退--後從事學術工作,於美國多間院校擔任訪問學人,主講不同的外交關係課題。 卡拉登出身自政治世家,父親曾任自由黨下議員,家中其中三名兄弟也投身政壇,其中五弟邁克爾·富特更嘗任工黨黨魁。卡拉登著有自傳A Start in Freedom,於1964年出版。.

新!!: 伊恩·史密斯和卡拉登男爵曉治·富特 · 查看更多 »

南羅德西亞

南羅德西亞(Southern Rhodesia),是英國在非洲南部的一個殖民地,位於林波波河及南非聯邦的北邊,即為現今之辛巴威共和國。.

新!!: 伊恩·史密斯和南羅德西亞 · 查看更多 »

坦贊鐵路

坦赞铁路(Tanzania Zambia Railway,简称 Tanzam Railway 或 TAZARA),又称 Uhuru Railway(自由铁路),是连结坦桑尼亚原首都和港口城市达累斯萨拉姆与赞比亚中部城市卡皮里姆波希的一条铁路,建于1970至1975年。铁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援建,以帮助盛產銅矿而又地处内陆的赞比亚的出口线路不必经过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南非、安哥拉。Thomas W. Robinson and David L. Shambaugh.

新!!: 伊恩·史密斯和坦贊鐵路 · 查看更多 »

奥林匹克运动会津巴布韦代表团

津巴布韦於1980年首次以當前名義參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並且參加此後的每一屆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此前曾以羅德西亞名義參加1928、1960和1964年奧運會。津巴布韦在2014年首次參加首次參加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當年的運動會在索契舉行。 津巴布韦一共獲得8面金牌,包括3面金牌,一面銀牌,四面銅牌。七面獎牌由游泳選手柯丝蒂·考文垂在她參加2004和2008年夏季奧運會獲得。另外一面由在1980年創下驚人勝利的女子國家曲棍球隊獲得。 辛巴威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於1934年成立並在1980年獲得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承認。.

新!!: 伊恩·史密斯和奥林匹克运动会津巴布韦代表团 · 查看更多 »

巴尔萨泽·约翰内斯·沃斯特

巴尔萨泽·约翰内斯·沃斯特(Balthazar Johannes Vorster)(),通常被称为约翰·沃斯特(John Vorster),南非国民党右翼政治家、南非共和国总理(1966—1978),1978年当选总统,翌年因政治丑闻被迫辞职。一个富裕的布尔人养羊业者的第13个孩子 ,在斯泰伦博斯大学学习,斯泰伦博斯大学被称为“南非白人民族主义的摇篮”,7个南非总理的6个出身于这所大学,沃斯特积极参与学生政治,并作为国民党学生领袖而受到重视.

新!!: 伊恩·史密斯和巴尔萨泽·约翰内斯·沃斯特 · 查看更多 »

中國-津巴布韋關係

中國-津巴布韋關係,是指歷史上的中國和津巴布韋(包括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津巴布韋共和國)之間的雙邊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曾支援推動津巴布韋立國的津巴布韋民族聯盟,在1980年4月18日與獨立後的津巴布韋共和國建立邦交;兩國在經貿和文化上俱有交流,中華人民共和國亦曾為津巴布韋援建設施。.

新!!: 伊恩·史密斯和中國-津巴布韋關係 · 查看更多 »

一党优势制

一党优势制(dominant-party system或one-party dominant system)是形容一個國家由某政黨透過民主之選舉制度下,勝出而得以達到穩固且長期執政情況下的政局情境。通常以共和制的--發生的情形居多。這樣的政黨通常在立法機關(國會)中連續數次取得大多數議席,又或贏得總統選舉。雖然一黨獨大(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與一党执政(如1991-1992年國會全面改選前的中華民國、建国以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在形式上有某些類似的特徵,但絕不應被混淆,因為後者不存在開放的選舉與公正的競選。一般而言,一黨獨大制是較具競爭性的,因為在攸關政權的中央選舉中會有數個政黨角逐權力及議席,但實際卻是由一個大政黨長期壟斷執政權。此外,一黨多元制(one-party pluralistic system)也被視為一党优势制的變體。.

新!!: 伊恩·史密斯和一党优势制 · 查看更多 »

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

亞歷山大·腓特烈·道格拉斯-休姆,夏塞爾的休姆男爵,KT,PC(Alexander Frederick Douglas-Home, Baron Home of the Hirsel,又譯作何謨,),早年曾先後名叫鄧格拉斯勳爵(Lord Dunglass)和第十四代休姆伯爵(14th Earl of Home),英國保守黨政治家,早於二戰前已開始參政,戰後自1960年至1963年任外相,1963年10月至1964年10月出任英國首相一職。在英國歷史上,他是迄今最後一位出身自上議院的首相、最後一位由英國君主指定委任的首相,首位在20世紀出生的首相,以及唯一一位透過放棄貴族爵位,再以補選途徑進入下議院的首相。他為出任首相而在1963年10月放棄包括伯爵爵位在內的六個貴族爵位,成為庶民,名稱亦改為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爵士(Sir Alec Douglas-Home)。 儘管如此,道格拉斯-休姆爵士任內未能有所作為,其任期僅僅維持約一年,就在1964年10月的大選中,以些微差距敗於工黨韋爾遜而下野。他隨後在1965年卸任黨魁一位,後於1970年至1974年返回內閣,第二度出任外相一職。退任外相及下院議員後,他獲封終身貴族,成為夏塞爾的休姆勳爵(Lord Home of the Hirsel),得以第二度晉身上議院議政。 除了政治活動外,道格拉斯-休姆早年曾活躍參與木球運動,並多次代表瑪麗勒本木球會(MCC)等會作賽,更是唯一一位參加過一級木球比賽的英國首相。.

新!!: 伊恩·史密斯和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 · 查看更多 »

亨利·基辛格

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本名海因茨·阿尔弗雷德·基辛尔(Heinz Alfred Kissinger),) ,是一位出生於德國的美國猶太裔外交官,与越南政治家黎德寿一同为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原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后担任尼克松政府的国务卿並在水门事件之后继续在福特政府中担任此职。作为一位现实政治的支持者,基辛格在1969年到1977年之间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发挥了中心作用。在这段时期内,他倡导缓和政策,使美苏之间紧张的关系得到缓解,並在1972年和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会谈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促成了中国的开放和新的战略性的反苏中美联盟的形成。 基辛格被公认为是国际政治学均势理论大师,其理论重点关注在美苏两级对抗的国际环境下如何运用国家外交手段,建立政治联盟,对抗苏联一极的压力;即在美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联合各种力量遏制苏联的强势状态,从而达到两极力量的相对的平衡。基辛格理论为西方在冷战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后来被广泛运用于国家外交活动中、作为国家对外关系的理论来源;典型的表现在美国总统尼克松和里根的外交政策之中。.

新!!: 伊恩·史密斯和亨利·基辛格 · 查看更多 »

伊恩·史密斯 (消歧義)

伊恩·史密斯(Ian Smith或Iain Smith)可能指:.

新!!: 伊恩·史密斯和伊恩·史密斯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強人 (政治)

在國際政治學當中,「強人」這個名詞是指一個在威權主義或極權主義政體中實行鐵腕統治的政治領袖。這個詞彙通常與西方世界學者口中的“獨裁者”互換抵觸,但其性質與“軍閥”不同,特別是在東歐和中亞一些國家,通常包含不好的含義。 強人不一定是該國是正式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有時候,會用這個詞彙來描述一個比當地憲法允許的對政府影響力更大的軍事或政治人物。例如,曼努埃爾·諾列加將軍經常被譽為“巴拿馬的強人”,因為他對巴拿馬行使的巨大政治權力,儘管他不是國家的正式總統或總理。在事實中,他的角色是獨裁者的角色。 同樣,並不是每一個關於“強而有力的領導”(或者是提供這樣的的所有承諾的設想)都是由一個強人來統治的。.

新!!: 伊恩·史密斯和強人 (政治) · 查看更多 »

彼得·卡靈頓,第六代卡靈頓男爵

彼得·亞歷山大·魯珀特·卡靈頓,第六代卡靈頓男爵,KG,GCMG,CH,MC,PC,DL(Peter Alexander Rupert Carington, 6th Baron Carrington,),英國保守黨政治家,曾自1979年至1982年任外務大臣,後自1984年至1988年擔任北約秘書長。.

新!!: 伊恩·史密斯和彼得·卡靈頓,第六代卡靈頓男爵 · 查看更多 »

哈羅德·威爾遜

詹姆士·哈羅德·威爾遜,里沃的威爾遜男爵,KG,OBE,FRS,PC(James Harold Wilson, Baron Wilson of Rievaulx,),英國政治家,兩任首相。他曾分別在1964年、1966年、1974年2月和10月的大選中勝出,雖然每次在大選只是險勝,但綜合而言,他在大選獲勝的次數,冠絕所有20世紀的其他首相。相較其他同時代的政客,他被普遍認為是一位知識型的政客。.

新!!: 伊恩·史密斯和哈羅德·威爾遜 · 查看更多 »

獨立宣言列表

立宣言是一個地區宣告獨立、成為主權國家的主張,通常是宣告脫離其他國家的部分或全體領土,或是自一個更大的國家中分離。 一些地區發表獨立宣言後,卻未能成功保持獨立,例如在原宗主國未同意的情況下宣告獨立,這些宣言又稱為「單方面獨立宣言」。根據國際法庭有關2008年科索沃獨立宣言的諮詢意見,宣告獨立並不違反國際法。.

新!!: 伊恩·史密斯和獨立宣言列表 · 查看更多 »

第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路易斯·蒙巴頓

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路易斯·弗朗西斯·阿尔伯特·维克托·尼古拉斯·蒙巴顿 KG GCB OM GCSI GCIE GCVO DSO PC FRS(Louis Francis Albert Victor Nicholas Mountbatten, 1st Earl Mountbatten of Burma,), 曾任英國皇家海军元帅、末任印度副王與印度总督。他同時是英国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的舅舅。1979年被爱尔兰共和军刺杀,享壽79岁。.

新!!: 伊恩·史密斯和第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路易斯·蒙巴頓 · 查看更多 »

羅德西亞

羅德西亞(Rhodesia)是南部非洲的英國殖民地——南羅德西亞在1965年11月11日後取的新名,沿用至1979年5月31日;布什戰爭結束後,新任總理埃布爾·穆佐雷瓦在1979年6月1日更改國名為,1980年4月18日再更名為津巴布韋(並獲國際普遍承認),沿用至今。國名源於創立不列顛南非公司的英格蘭政治家、商人塞西爾·羅茲。 羅德西亞是未被國際普遍承認的國家,1970年3月宣佈採用共和制,總統─克利福德·杜邦、約翰·拉索爾只是虛位元首,(唯一一位)總理伊恩·史密斯才握有實權。羅德西亞定都索爾茲伯里(今哈拉雷),以英語為官方語言,有6,930,000人口(1978年估計),佔地390,580平方公里,貨幣為鎊(1965-70)、元(1970-79)。.

新!!: 伊恩·史密斯和羅德西亞 · 查看更多 »

羅德西亞叢林戰爭

罗德西亚布什战争,或称第二次革命斗争原文: Second Chimurenga.

新!!: 伊恩·史密斯和羅德西亞叢林戰爭 · 查看更多 »

羅德西亞駐葡萄牙代表處

羅德西亞駐葡萄牙代表處(Rhodesian mission in Lisbon;Missão da Rodésia em Lisboa)是辛巴威前身——羅德西亞(或南羅德西亞)派駐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代表機構,存在於1965年9月至1975年5月之間。羅德西亞原為英國轄下的,1965年11月發表後成為未受承認的國家,此前的6月即把其欲開設駐葡代表處、領導館務,並讓該機關獨立於英國駐葡大使館之外的意向傳達給英國。儘管白廳的英國政府拒不支持該主意,但羅德西亞仍繼續行事,6月底就任命哈利·里德曼(Harry Reedman)為代表處長。此為羅德西亞首次單邊行動,英政府在此後數個月試圖攔阻,但未能成功。 代表處設置事件發生當時,適逢羅德西亞對英爭取主權獨立,但兩國對於獨立的條件爭執不下。白人佔絕大多數的羅德西亞政府堅持根據1961年英國批准的憲法取得國家地位,但英方堅稱,全面獨立實現之前須要先為黑人多數統治的引入制訂時間表。羅德西亞在此案上的立場使之於大英國協內更顯孤立,並自1964年起被逐出--內部大部分的機構,而羅德西亞軍方更遭主流的英國和美國供應商實施非正式禁運。 羅德西亞自1923年起即為自治殖民地,但對外事務的最終責任仍在英國手上。羅德西亞對立即落實黑人統治的堅決抗拒和對英理想幻滅,驅使其轉而傾向葡萄牙這個領有羅德西亞東西兩鄰——安哥拉和莫三比克的國家。羅德西亞為了證明獨立駐葡代表處的合法性,援引了授權殖民政府自行任命「外交代表、領事或貿易代表到願意接受之國家去」的英國法規,並藉此發起辯論。英方反對說法則指出,羅德西亞涉外事務的最終權限仍為白廳所有,建議將里德曼併為英國駐葡萄牙大使館下屬的羅德西亞領事,但羅德西亞回絕英方開給里德曼的職位,因為其比羅德西亞駐南非代表和駐莫三比克代表的位階還低。 為期數月的英羅對談宣告流產,以及英國經外交手段威嚇葡萄牙的意圖失敗之後,里德曼在1965年9月前往里斯本履新,以獨立於英國的姿態擔任羅德西亞代表處處長。儘管堅稱其在羅德西亞一事中保持中立,並謹慎避免激怒英方,還將「外交」字樣從其授予里德曼和代表處的銜稱中去除,但他們仍因接受了里德曼遞交的委任書而使英國大為惱怒。羅德西亞聲稱過去一直著手在里斯本增設獨立的外交代表處,因此視代表處的正式設立為一項勝利。里德曼上任代表處長兩個月後的1965年11月11日,羅德西亞便進一步單方宣布脫英獨立,辛巴威史暨羅德西亞史學家J·R·T·伍德博士(Dr J R T Wood)之後遂稱設館事件為「羅德西亞首次獨立和真正的單方行為——名副其實的風吹草動」。羅德西亞代表處一直運作至1975年,才因為此前一年在葡萄牙發生的康乃馨革命而閉館。.

新!!: 伊恩·史密斯和羅德西亞駐葡萄牙代表處 · 查看更多 »

羅德西亞航空825號班機空難

羅德西亞航空825號班機是一班在1978年9月3日的羅德西亞叢林戰爭中;被(ZIPRA)擊落的航班。該被擊落的航班由一架名為「胡尼亞尼號」的維克斯子爵飛行,當時正飛行經卡里巴至首都索爾茲伯里航線的最後一段,為的定期航班。 825號班機起飛後不久,一班ZIPRA的游擊隊向飛機發射了一枝蘇制箭-2型地對空紅外線導彈;直接擊中機身的右邊機翼,令機體嚴重受損後被迫。飛機嘗試於卡里巴以西的一片棉田進行機腹着陸;但因撞上一道不可見的溝而失敗,機體其後側翻並解體。機上52名乘客和4名機組人員中,38人死於空難中;其後叛軍進入殘骸中,圍捕10個他們見到的生還者並用自動步槍把他們射殺。三名乘客因藏身於周圍的灌木叢中而生還;另外有五人於叛軍到達前離開殘骸尋找水源而避過一劫。 ZIPRA的領導人在同日晚間於英國廣播公司電視台中為擊落「胡尼亞尼號」一事公開承認責任,並指該航班被用作軍事用途,但否認他的手下於地面射殺生還者。當時羅德西亞的民眾,包括白人和黑人均認為此舉動為恐怖主義的行為。 是次事件令羅德西亞的白人社會對察覺到的敵人有激烈的反彈,即使只有少數羅德西亞黑人支持此類攻擊,大多數的白人都因此而對黑人抱有強烈的憤懣和疑心。 一些國際期刊如「時代雜誌」均對事件作出負面的報告,但因羅德西亞政府的憤慨,海外政府對事件幾乎不為所知。 恩科莫和總理伊恩·史密斯的會談,雖然已經很有希望取得進展,卻被憤怒的羅德西亞人因此空難而即時中止,其後史密斯把恩科莫形容為「怪物」。 9月10日,史密斯宣布把戒嚴擴展至特定區域。於其後數個月對贊比亞和莫桑比克進行數次報復性攻擊,同時攻擊ZIPRA和其反抗者(ZANLA)。其對尤其ZIPRA的攻擊有極大的爭議,在報復行動中大部份被殺的都是在游擊隊陣地中扎營的難民。 五個月後,即1979年2月,ZIPRA再次將同是民航機的擊落,造成幾乎一樣的空難。.

新!!: 伊恩·史密斯和羅德西亞航空825號班機空難 · 查看更多 »

瓜分非洲

分非洲(Scramble for Africa),是指有關列強瓜分(Partition)非洲的事件,又稱非洲大獵。有關對非洲的殖民史可回溯到1880年代之前,包括迦太基和早期歐洲人的殖民。(參見非洲史、對非洲的殖民和殖民主義) 從188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是新帝國主義時代,由於歐洲各國對於非洲領土所有權的爭執,有關對非洲的殖民(或稱在非洲的競賽)的爭論白熱化。 19世紀末,可以看到這樣的轉變,從「非正式」的帝國主義控制到以武力和經濟優勢的直接控制。企圖調停這些競爭的,如柏林會議(1884年-1885年),與會的有英国、法国、德国,未能確實的建立競爭的主張。不間斷的紛爭迫使得同盟形式的建立——英法協約、三國協約、三國同盟——而且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新!!: 伊恩·史密斯和瓜分非洲 · 查看更多 »

辛巴威

津巴布韋共和國(Republic of Zimbabwe)是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家,地处赞比西河与林波波河之间,南接南非,西部和西南与博兹瓦纳接壤,西北与赞比亚接壤,东部和东北与莫桑比克相邻,尽管津巴布韦与纳米比亚无领土接壤,但是在赞比西河河岸两国仅相隔200余米相望。津巴布韦于1980年4月18日独立建国,面积39万平方公里,最大城市和首都为哈拉雷。 津巴布韦人口的組成在立國後變化巨大,獨立時總人口690萬,其中約30萬(當時約佔5.5%)是白人統治階級,但因為土地改革政策使白人大量移民他國後,目前白人僅剩不到數萬人,且多在歐美境外居留。由於黑人極高的生育力,津巴布韦人口暴增來到约1415万(2013年),黑人已經占总人口的99%以上,主要有绍纳族(占79%)和恩德贝莱族(占17%)两大民族。 津巴布韦有16种官方语言,其中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其他主要语言还有修纳语和恩德贝莱语。 津巴布韋原本是名為羅德西亞的由白人统治的國家,這个名字源自於替英國在這个地區建立殖民地的塞西尔·罗兹,進入20世紀後由伊安·史密斯領導,接受南非政權的援助,展開白人少數統治並抵抗共產游擊隊而知名。羅德西亞因天候宜人,當時的物產多以農產品為主,當時白人農場主因此地富饒,有「阿非利加麵包籃」美譽,並建立了歐洲式首都哈拉雷,原名索尔兹伯里,是羅德斯在1890年時建立的貿易集散城市,為非洲中部經濟大城之一。在1980年之後白人少數統治被推翻,進入了津巴布韦時代,但同時經濟卻遭遇嚴重通貨膨脹,產量已經下跌不足以供養國民,今改以從外國進口食品為主,官方則提到殖民是導致津巴布韦持續貧窮的主要原因。.

新!!: 伊恩·史密斯和辛巴威 · 查看更多 »

间谍游戏

《间谍游戏》(Spy Game)是一部在2001年上映的美国動作电影,由托尼·斯科特执导,罗伯特·雷德福和布莱德·彼特主演。這部電影在全球票房創下1.4亿美元的收入。.

新!!: 伊恩·史密斯和间谍游戏 · 查看更多 »

殖民地

殖民地(旧称植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力,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非宗主國本土的地区。广义的殖民地还包括虽然拥有行政机关、军队等国家机构,但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别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卫星国和保护国,以及委任统治地、托管地,以及殖民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海外领地”、“附属地”、“海外省”等。 殖民地的特色是宗主國的文化、經濟等綜合實力皆優於被殖民地的地區;宗主國通過向殖民地輸出文化、資本、技術,進行建設,控制殖民地区。因此宗主國不会把首都迁入殖民地内,亦不会為了統治被殖民地区更改宗主國的制度。而是針對殖民地區打造合適的管理制度,為宗主國獲取資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大多数远离宗主国本土的海外殖民地都获得独立,旧有的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不复存在。 从殖民地的性质上来说,大致可分为拓殖型殖民地、资源掠夺型殖民地和商业殖民地三种主要类型,这三种殖民地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而顺次出现的。.

新!!: 伊恩·史密斯和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津巴布韦历史

先于独立之前,津巴布韦国家的名称有很多:罗德西亚,南罗德西亚和津巴布韦罗德西亚。英国于1980年4月18日给予津巴布韦独立。21世纪以来,津巴布韦的经济持续恶化。.

新!!: 伊恩·史密斯和津巴布韦历史 · 查看更多 »

津巴布韦总理

津巴布韦总理(Prime Minister of Zimbabwe)是津巴布韦的政府首脑。 津巴布韦在1980年独立后設立总理一职,1987年,罗伯特·穆加贝成为津巴布韦总統后废除总理职位,改由总统直接领导津巴布韦政府。2009年,重新再次设立总理職位,改由总理直接领导津巴布韦政府。不過,在2013年,罗伯特·穆加贝重新再次废除总理职位,改由总统直接领导津巴布韦政府。.

新!!: 伊恩·史密斯和津巴布韦总理 · 查看更多 »

温斯顿·丘吉尔

溫斯頓·伦纳德·斯宾塞-邱吉尔爵士,KG,OM,CH,,,FRS,PC (Can),RA(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英國政治人物、演說家、軍事家和作家,曾於1940年至1945年首次出任英国首相,任期內领導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聯合美國等国家對抗德國,并取得了最终胜利,並自1951年至1955年再度出任英国首相。 邱吉爾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對英國乃至於世界均影響深遠。此外,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曾於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邱吉爾排在第一位。.

新!!: 伊恩·史密斯和温斯顿·丘吉尔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亞-辛巴威關係

澳洲-辛巴威關係指的是澳洲與辛巴威之間的雙邊關係。兩國目前在雙方的首都互設大使館。.

新!!: 伊恩·史密斯和澳大利亞-辛巴威關係 · 查看更多 »

扬起罗德西亚的声音

《扬起罗德西亚的声音》(Rise, O Voices of Rhodesia)又名《罗德西亚的声音》(Voices of Rhodesia),是未受普遍承认的国家——罗德西亚(1980年更名为津巴布韦)在1974至1979年的国歌。这首国歌采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樂章《欢乐颂》的旋律。1972年欧洲委员会(现为欧盟)通过的颂歌《歐洲之歌》也采用这一旋律。军乐队指挥肯·麦克唐纳上尉将其改编为十六小节的曲谱。歌词来自于官方填词竞赛,来自圭洛而在南非出生的玛丽·布隆的作品最终胜出成为国歌歌词。 索尔兹伯里方面于1965年11月11日单边宣布独立后,罗德西亚仍尊崇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国家元首,因此《天佑女王》仍为罗德西亚国歌。1970年罗德西亚修宪转变政体为共和国后,《天佑女王》和其他与君主制有关的事物均被移除。在1974年本国歌采用之前,罗德西亚共和国没有国歌。1979年12月,英国过渡机构重新掌握国家权力后,《扬起罗德西亚的声音》不再为法定国歌。5个月后津巴布韦宣布独立建国,并获国际承认。由于罗德西亚采用了贝多芬《欢乐颂》的旋律,在现今津巴布韦奏唱该旋律会造成很大争议。.

新!!: 伊恩·史密斯和扬起罗德西亚的声音 · 查看更多 »

11月11日

11月11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5天(闰年第31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0天。.

新!!: 伊恩·史密斯和11月11日 · 查看更多 »

2007年11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7年11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11月30日.

新!!: 伊恩·史密斯和2007年11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伊安·史密斯伊恩·史密夫伊恩·道格拉斯·史密斯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