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中西文化論戰

指数 中西文化論戰

中西文化論戰源於1962年2月1日,李敖在台灣《文星》雜誌以《給談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一文掀起中西文化論戰,与胡秋原、劉述先等人开始筆戰,参加论战者,支持李敖的有居浩然、许登源、洪成完、何秀煌、陈鼓应等人,支持胡秋原的有徐复观、郑学稼、任卓宣、徐高阮等人。這個話題後來分成兩個部份,一派討論胡適究竟有多大的學問,由任卓宣、鄭學稼與李敖對打,另一派討論“全盤西化”的問題,由胡秋原、劉述先與李敖對陣。.

目录

  1. 9 关系: 孟祥柯任卓宣全盤西化許登源胡秋原胡適郑学稼李敖文星

孟祥柯

孟祥柯,本名孟祥珂,因遷居台灣時戶政人員將「珂」字誤載為「柯」,便沿用此名。戶政單位亦將其農曆生日誤載為國曆,原生日應為1930年4月6日。其字福海,筆名孟絕子、蘇念秋、孟南柯、紅豆公主。籍貫遼寧省北鎮縣南鄕東孟窩堡村、孟家窩柵、孟家村。台灣作家、政治評論家、翻譯家、隱士、黨外運動成員。曾任臺灣大學外文系圖書館管理員、報社校對、記者,並曾於臺南神學院教授牧師中文。 孟祥柯早年與藝文界互有往來,同時也積極參與黨外運動,與黃春明為鄰,與李敖、陳若曦、白先勇、歐陽子等人交往。曾以紅豆公主之筆名著作過武俠小說《黑白旗》,以蘇念秋之筆名翻譯過包括赫塞名著《流浪者之歌》、《徬徨少年時》,以及曼特嘉莎《花畔》等外文文學作品。孟絕子則主要用來發表政治評論以及書籍,許多政論文章都發表在千秋評論或是萬歲評論之類的黨外雜誌,對當局多所批評。親近的友人親屬,多以「老孟」稱呼。 1956-65年任職於台大外文系圖書館,與朱乃長、白先勇、李渝、郭松棻、陳若曦等當時外文系學生交好。孟祥柯對學生親善,借書過期絕不催討,也因此造成書籍遺失,成了他日後去職的原因之一。 1962年李敖等人進行中西文化論戰期間,因李敖在台大附近的麵館中批評劉述先,遭孟祥柯潑了一碗麵,之後兩人結識,成為黨外運動時期的親密戰友。 1965-67年隱居於獅頭山元光寺福海塔,《黑白旗》一書即於此時期所著,書中有一重要角色名為孟絕子,也成為日後政論著作之主要筆名。 1970年與歐陽杏如結婚,育有三子女。 1971年4月5日因轉交泰源監獄政治犯名單給李敖,以涉嫌叛亂之罪名被捕,羈押訊問兩個月後以保外就醫之名獲釋。名單後來登在海外的《台灣青年》第120期上,李敖也因此被捕。1970-80年代為參加黨外運動較為密集的時期,與其過從甚密的黨外人士及學者,除了前述的李敖等人之外,也包括雷震  、陳鼓應、郭雨新、胡菊人、張俊宏、陳菊、林義雄、江鵬堅、康寧祥等。 1978年擔任陳婉真參選立法委員之名譽總幹事。 1979年8月6日《美麗島雜誌》創刊,共發行四期,孟祥柯曾擔任第二至第四期之社務委員。 1979年12月10日發生美麗島事件,事件前兩日12月8日孟祥柯參加美麗島雜誌社於屏東市仁愛國小所舉辦之演講會,並在開講前禱告:「主啊!如果時光可以倒流,請你把二顆原子彈投台灣,把中國國民黨丟到日本,這樣台灣和日本的命運就會對調了。」 1980年5月6日,與高信疆擔任李敖與胡茵夢兩人結婚之證婚人。同年8月28日將李敖簽好之離婚文件送交胡茵夢簽字。曾對李胡兩人的婚姻評論說:「在李敖的天地中,胡因夢找不到真善美。李敖的天地中不是沒有真善美,但那是董狐、司馬遷、文天祥那一類血淚染成的真善美,是『慷慨過鬧市,從容做楚囚』式的真善美,是悲壯而深沉的真善美,而不是胡因夢心目中的真善美。」 1983年參加增額立委選舉,主要政見為:「終身職的中央民代全體退休,全面重新選舉中央民代。停止遴選外國人來當中華民國的立監委」,並未當選。 黨外時期過後,退隱於北投故居,讀書寫字。.

查看 中西文化論戰和孟祥柯

任卓宣

任卓宣(),原名啟彰,筆名葉青,四川南充人。政治理論家。.

查看 中西文化論戰和任卓宣

全盤西化

全盤西化是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一種思潮,最早於1929年提出。自晚清被西方列強侵入以來,很多人認為是中國君主專制文化的問題,因此主張学习西方思想行为方式,將中國專制文化全盘抛弃。主要代表人物為陈序经、胡适等。胡適後來改全盤西化為「充份世界化」。.

查看 中西文化論戰和全盤西化

許登源

許登源()筆名何青,臺灣台南市人,中西文化論戰及保钓运動參與者 ,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海外台灣左派運動的先驅。.

查看 中西文化論戰和許登源

胡秋原

胡秋原()原名胡曾佑,筆名未明、石明、冰禪,湖北省黃陂人。中國國民黨黨員,曾任中華民國立法委員,《中華雜誌》發行人,中國統一聯盟名譽主席。.

查看 中西文化論戰和胡秋原

胡適

胡適,原名嗣穈,行名洪骍,字希彊,后改名適,字適之,笔名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長、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等職。胡适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紅學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主張少談主義,主張先疑後信,主張科學佐證,盡信書不如無書。.

查看 中西文化論戰和胡適

郑学稼

郑学稼(),福建长乐人,中華民国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传记作家。.

查看 中西文化論戰和郑学稼

李敖

李敖(),字敖之、幼名安辰,自稱李大師。台灣历史学家、文学家、作家、政治評論家、政治人物、文化批評者、中國近代史學者。生於满洲国时期的哈爾濱市,籍貫吉林扶餘,祖籍山東濰縣,李敖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肄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公開活動常身著一件自稱是价值12000元新台币的名牌紅色夾克,成為他的象徵。李敖情史非常豐富,也曾因此帶來個人爭議。 李敖成名於20世纪60年代,當時在《文星》雜誌上為胡適辯護,反對中國傳統文化,力主全盤西化,掀起中西文化論戰。早年少谈当代政治议题;後來才逐漸反對國民黨一黨專政;20世纪70年代走入政治運動,曾因捍衛言論自由,反抗國民黨對黨外異議人士的迫害,而成為政治犯,服刑5年8個月。解嚴後,多次參選,曾任立法委員,卸任後逐漸轉往中國大陸發展,除研究、寫作、教學外,積極從事評論。李敖有濃厚的自由主義、民族主義思想,自認反蔣、反日、反美、反台獨、反國民黨、反民進黨。晚年倾向于赞美中國共產黨,以及兩岸統一,但他曾批評和諷刺中國共產黨的言論自由問題。 2018年3月18日上午10時59分,李敖在台北市榮民總醫院因腦瘤病逝,享年83岁。.

查看 中西文化論戰和李敖

文星

《文星》雜誌是由臺灣臺北「文星書店」在1957年創辦的雜誌;在1960年代,曾對臺灣青年思想產生重要影响。 1952年,蕭孟能、朱婉堅夫婦於台北開設「文星書店」。1957年11月,文星書店創辦《文星》雜誌。《文星》雜誌標榜「思想的」、「生活的」及「藝術的」。1961年11月1日,作家李敖著〈老年人與棒子〉一文投稿至《文星》(當時《文星》主編為陳立峰),這篇文章引起了李敖與《中華雜誌》創辦人胡秋原的筆戰。 從1961年10月至1963年,李敖、胡秋原、徐復觀、居浩然等人於《文星》雜誌上展開中西文化論戰。 之後李敖名氣漸增。1963年7月8日,李敖接任《文星》主編。文星書店出版書目頗多,據李敖在其回憶錄中所言,1965年5月27日到1965年6月8日舉辦的香港書展,參展單位22間、2萬7千4百多冊中,文星書店就獨佔了2萬4535冊,將近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也因為文星書店受到國民黨當局的施壓,到了1966年的書展,文星書店負責人朱婉堅即被禁止出境;甚至到了1967年的書展,也禁止文星書店參加。1965年8月31日,《文星》雜誌第90期遭到警備總司令部以「(54)訓喚五九八四號」查禁,理由是「為匪宣傳」,而《文星》雜誌被迫停刊一年。8天後,警備總司令部以「(54)訓喚九三四五號」查禁《文星》雜誌第97期。1965年12月,《文星》雜誌第98期被封。1968年4月1日,文星書店走入歷史。.

查看 中西文化論戰和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