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对毛泽东的评价

指数 对毛泽东的评价

对毛泽东的评价是关于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评价。直至今日,毛泽东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争议极大,评价褒贬不一。.

225 关系: 加拿大博卡萨一世华东地区华国锋华盛顿卡尔·马克思卫星国古拉格史達林司马南大公报大跃进委内瑞拉总统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宗法宋江對孫中山的評價對周恩來的評價對袁世凱的評價對蔣中正的評價小資產階級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左舜生巴基斯坦总理巴基斯坦总统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南地区中央文化革命小组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國國民黨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皇帝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西南地区中国抗日战争中国民主同盟...中条山战役东京东北人民解放军三年困难时期一胎化政策习近平平津战役乌托邦乔治·华盛顿亚历山大大帝庐山会议 (1959年)亨利·基辛格康生康正果人民网人民日报延安市张全景张玉凤传统张闻天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彭德怀余英時徐涛德国修正主义 (马克思主义)俄罗斯北京市僧侣刘亚楼刘晓波列宁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周恩来傅斯年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出版社哈佛大學冷遹內閣總理大臣兩個不能否定共產主義黑皮書关东军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克格勃剧画国共内战四个现代化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社会主义神话秦始皇科学社会主义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章伯钧第三国际納粹红旗 (杂志)纽约时报罗荣桓罗斯·特里尔美国国务卿美国国防部美国总统羅家倫習近平猶太人大屠殺烏戈·查維茲生活 (雜誌)畢蘭德拉白求恩隋炀帝韶山市莫里斯·迈斯纳道家联合国荷兰菲力普·肖特菲律宾总统菅直人褚辅成馮客马寅初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库魯道夫·拉梅爾費正清資產階級贝基尔·巴卢库费迪南德·马科斯麻省理工学院黄炎培边缘性人格障碍辽沈战役迷信迈克尔·H·哈特迈克·泰森胡平 (作家)胡绳胡錦濤胡锦涛阶级斗争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阿道夫·希特勒赫鲁晓夫藤子不二雄Ⓐ邓小平蔣中正重庆市重慶談判自由亚洲电台自戀臭老九臺灣地區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苏联红军英国陳奎德陳布雷陳銘樞陈云陈伯达陆定一柯庆施林彪林克恩維爾·霍查李志绥李维汉李锐 (1917年)李捷 (中国共产党)李敦白杨奎松杰拉尔德·福特歇斯底里殖民主义比利时毛主席语录毛泽东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毛泽东生平毛泽东思想民主集中制江澤民汪东兴波尔布特淮海战役混世魔王渡江战役滴虫病朱元璋戚本禹戰士斯大林斯大林主义斯图尔特·施拉姆斯诺新宿站新帝国主义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大革命日本日本漫畫家改革开放政治经济学意識形態拿破仑一世曹操性伙伴普林斯顿大学時代雜誌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 扩展索引 (175 更多) »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博卡萨一世

#重定向 让-贝德尔·博卡萨.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博卡萨一世 · 查看更多 »

华东地区

华东或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与经济上东部地区并不等同),中国地理大区之一。现行意义上的华东地区即为“华东六省一市”,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和上海。台灣在地理区域上被中国官方視為華東地區(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为台湾省),但由於兩岸分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從未實際管轄控制過臺澎金馬。.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华东地区 · 查看更多 »

华国锋

华国锋(),原名苏铸,字成九,山西省交城县人,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等。华国锋在周恩来和毛泽东逝世后,先后继承两人的职务,是1949年以来唯一同时出任党、政、军最高领导职务的领导人,在2008年去世。 华国锋早年参加抗日战争,并任中共交城县委书记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当选中共湖南湘阴县、湘潭县委书记,后升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快速晋升,先后任中共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直至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兼总理。毛泽东指定其为自己的接班人,并留下遗言“你办事,我放心”。毛泽东死后,华国锋与汪东兴、叶剑英等合手逮捕了四人帮,結束文化大革命,成为党政军最高领导人。他被普遍認為是“两个凡是”的提出人 ,而与邓小平在政治路线上相左,被迫退出中共核心领导集团。2008年8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华国锋 · 查看更多 »

华盛顿

华盛顿(Washington)通常是指:.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华盛顿 · 查看更多 »

卡尔·马克思

卡爾·馬克思(;),早期在中國被譯為麥喀士,是猶太裔德國哲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革命理論家、新聞從業員、歷史學者、革命社會主義者。馬克思在經濟學上的工作解釋絕大多數工人和資本家間的關係,並且奠定後來諸多經濟思想的基礎。馬克思亦是社會學與社會科學的鼻祖之一,在卡爾·马克思的一生中出版过大量理论著作,其中最著名和具备超强影响力的两部作品分別有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和1867年至1894年出版的《資本論》。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出生在普魯士萊茵省特里爾,一個相对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1835年10月就讀于德國波昂大學和柏林洪堡大學期間的马克思,開始對青年黑格爾派的哲學觀點產生興趣。大學畢業以後,馬克思為科隆地区的一家持有激進观点的報紙供稿,與此同時,其自身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思想萌芽,開始渐渐成形。1843年時馬克思移居法國巴黎後,马克思繼續在其他持有激進觀點的相关報社,从事专栏寫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克思遇見了後來的重要朋友和支持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49年,馬克思遭流放後便與妻兒一起遷居到英國倫敦。他到達倫敦後依然繼續從事寫作工作,同時也開始構建他關於社會經濟活動的理論。馬克思還積極參與社會主義運動,並很快在第一國際中成為重要人物。 馬克思關於社會、經濟與政治的理論被統稱為馬克思主義,主張人類社會是在控制生產資料的統治階級與提供勞動生產的勞動階級間不斷的階級鬥爭中發展而成。馬克思認為國家是為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而運轉,而這又常常被視為大眾的公共意志。他同時也預言如之前存在過的社會經濟體系一樣,資本主義的內部矛盾會導致它自身的滅亡,並會被新的社會主義社會形態所取代;而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存在的矛盾,將會由工人階級奪取政治權力而終結,最終建立工人所管理、形成无任何階級制度的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積極地實踐他的理論,指出工人階級應該有組織地發動革命,推翻資本主義以改變社會經濟體制。 馬克思由于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創始人,长期以来广泛受到許多人的讚美和批評,因此马克思也被人们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卡爾·馬克思与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并列為新哲學學說的奠基者;他還与法國社會學家艾彌爾·涂爾幹、德國政治經濟學家馬克斯·韋伯並列為現代社會科學建立者。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也在国际领域,极其强烈地影響着越来越多的知識分子、工會和政黨,並且以馬克思的想法為核心基礎而延伸出许许多多的不同派別、学术体系。.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卡尔·马克思 · 查看更多 »

卫星国

卫星国,是指一个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受外国很大影响及支配的独立国家,是從屬國的一類。“卫星国”一词在冷战期间主要指在中欧和东欧,受苏联影响的共产主义国家,另外,东亚的蒙古人民共和国(1924-1990)也包括在内。冷战时期,这个词在西方盟国也意味着苏联霸权下的“卫星”。在某些情况下,这个词也被用来指代冷战期间其他处于苏联势力范围内的共产主义国家,例如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尤其是在朝鲜战争时)、古巴共和国(尤其是在1972年古巴加入经互会时)等。在西方盟国,这个词汇除了上述国家外已经很少用来指代他国。《牛津英语词典》指出“Satellite state”(卫星国)词汇的出现,最早至少要追溯到1916年。 在战争或政治对抗期间,卫星国有时会被当做是敌国和己方宗主国之间的缓冲国。“卫星国”一词也是用来表示一国“从属于”另一国的词汇之一,其他的近义词有傀儡政权、新殖民地和附庸国等。但是它们之间仍有些许区别,例如“卫星国”用来表示一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受另一个霸权国家深刻影响,而“傀儡政权”意味着完全依赖,“新殖民地”则是指经济上的依赖。.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卫星国 · 查看更多 »

古拉格

古拉格(ru-Gulag.ogg)是前蘇聯政府的一个机构,負責管理全國的劳改营。其俄語全稱為“Глав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Исправительно—Трудовых Лагерей и колоний”,簡稱“ГУЛАГ”,意思为「勞改營管理總局」。根據的著作《古拉格:一段歷史》中之敘述,「古拉格」是蘇聯的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內務人民委員部的分支部門,執行勞改、扣留等職務。這些營房被囚人士中包括不同類型的罪犯,日後成為鎮壓反對蘇聯異見人士的工具,被囚禁人士數以百萬計。 1973年,「古拉格」一詞透過亞歷山大·索忍尼辛发表的著作《古拉格群島》傳到西方,“古拉格”一词在西方开始指苏联的劳改营和所有形式的蘇聯政治迫害。 在1917年之前,俄罗斯就有劳改营的存在,这些劳改营被称为“卡托加”,后来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和捷尔仁斯基曾在卡托加服过苦役。 公历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十月革命爆发,布尔什维克夺取了俄罗斯的权力。1918年Applebaum, Anne (2003) Gulag: A History. Doubleday.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古拉格 · 查看更多 »

史達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史達林 · 查看更多 »

司马南

司马南,本名--,祖籍山东,毕业于哈尔滨商业大学,中国共产党党员,学者、作家、教授、主持人、演员。司马南在20世纪末因反伪科学和揭露伪气功、假神医而闻名;21世纪初,活跃于政治评论领域,引发强烈争议。.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司马南 · 查看更多 »

大公报

《大公报》(Ta Kung Pao)是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之一,創刊於1902年的天津法租界,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是最具影響力的报纸之一。1949年後,在中共港澳工委(今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的领导下,《大公報》在香港出版发行,其立場被指親中和有特殊的政治背景。 《大公報》與《文匯報》、《香港商報》和《香港經濟導報》並稱為香港「四大左報」, 香港電台。.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大公报 · 查看更多 »

大跃进

大躍進是於1958年至1962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生的試圖利用本土充裕勞動力和蓬勃的群眾熱情在工業和農業上不切实际地增产(即「躍進」)的社會主義建設運動。有人口统计学學家估计,於大躍進非戰爭期間,死亡人數在1,800万至3,250万之间。历史学家冯客声称“胁迫、恐吓、系统性暴力构筑了大跃进的基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的大屠杀”。 由於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1957年又完成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等高層發動了「大躍進」運動。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式提出“大跃进”口号。1958年5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为大跃进正式制定任务和目标,成为发动“大跃进”运动的一次重要会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提出1958年钢的产量要比1957年增加一倍,达到1,070万吨;并且决定在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 脱离实际的“大炼钢铁”运动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而人民公社化运动也严重地伤害了农业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无法保证,人民生產意願降低,導致連年饑荒。为保证农产品达标,农村开始虚报粮食产量,“大放卫星”现象蔓延开来。但是中国对于粮食的征购却按照虚报产量制定标准。大跃进运动浮夸的现象和很快暴露的问题也招致党内外大量的质疑之声。苏联对人民公社的质疑加深了两国嫌隙,而党内的意见分歧甚至分裂集中反映在庐山会议“彭德怀反党集团”事件上,彭德怀因在与会期间批评大跃进政策而遭到毛泽东整肃,支持彭德怀意见的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一批中共元老人物受到牵连,全国范围内一大批中共干部和相关人士以“反右倾”而被整肃,造成“跃进”在政策上并未及时刹车,进一步助长了“跃进”风潮,而领会毛泽东意图的林彪则从此在政治上崛起。此后,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刘少奇对政策的批评引起党主席毛泽东不满,最终导致党内高层意见出现分歧。 大跃进的后果使得这场运动最终难以为继,钢、铁合格率低下,大量资源遭到浪费,劳动力的转移带来产业结构畸形和农业生产的不足,加之人民公社刮起“一平二调”的“共产风”,高指标引发的“浮夸风”,以及脱离实际的生产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和干部特殊化风“五风”和公共食堂的浪费,與贪污腐化、强征强搶强佔,導致無权势的农民百姓大量死傷受害 ,最终酿成全国大饥荒的悲剧。从1960年冬开始,这场脱离实际的运动逐渐被当局叫停。.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大跃进 · 查看更多 »

委内瑞拉总统

#重定向 委內瑞拉總統列表.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委内瑞拉总统 · 查看更多 »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英語: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位于美国威斯康辛州首府麦迪逊市,是威斯康辛大学系统的旗帜性学校。它是美国最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之一。 在2015年上海交通大學大學學術排名評比為全球第24名,在2017年U.S. News & World Report 世界大學評比全球第31名,學校亦有「公立常春藤」之稱,是美國知名的十大联盟和美國大學協會的創始成员。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是北美洲規模最大的大學之一,在政治學、經濟學、社会學、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等各大领域皆享負盛名,當中社會學於2013年至2016年期間更與普林斯頓大學及柏克萊大學並列全美國排名第一。諾貝爾獎得主21位 ,40座圖書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實際面積有一萬零六百四十九英畝,共有八百五十棟建築物。.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 查看更多 »

宗法

宗法是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这种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这种制度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宗法 · 查看更多 »

宋江

宋江是北宋宣和年间的淮南農民軍首领,史書上說他「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後來投降宋朝。 宋江的故事後來被章回小說《水滸傳》發揮了一番,在小說中,宋江是梁山泊義軍之首,為天罡地煞排名第一位的天魁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又号及时雨。為人重義,名揚江湖,受各地草莽仰慕。.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宋江 · 查看更多 »

對孫中山的評價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家,近代中國革命之興中會、中國同盟會及中國國民黨之主要領導人。孫早年創立三民主義,為革命運動制定綱領。国共两党的宣传称,1911年,孫領導辛亥革命,廢除封建帝制,創立中華民國。晚年復吸納新思想,賦予三民主義以新解釋,推動國民革命發展。策劃反清起義,策動反袁、護法,致力打倒北洋軍閥和帝國主義,為爭取中國獨立、自由和統一而奮鬥。各界對他評價不一。.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對孫中山的評價 · 查看更多 »

對周恩來的評價

周恩來是中國共產黨與其武裝力量創立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之一,建國後一直擔任總理職務。周恩來對中國近現代史影響極其重要,有卓越行政管理才能和折衷調停外交手腕,顧全大局,任勞任怨,是一位才能卓越之務實主義者。因其擅於折衷調停,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重要領導者之一。主流政治、媒體及民眾對其評價正面,亦有人對其持不同見解,认为周需要为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量冤假错案以及中国经济在1970年代的“濒临崩溃”负责。.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對周恩來的評價 · 查看更多 »

對袁世凱的評價

以下内容为对袁世凯的评价。.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對袁世凱的評價 · 查看更多 »

對蔣中正的評價

前中國國民黨總裁、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字介石),曾任黃埔軍官學校校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張玉法:〈民國歷任元首的性格特質(1912-1988)〉,刊呂芳上主編:《論民國時期領導精英》,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12月。蔣中正帶領中國在中國抗日戰爭中勝出,是中國的民族英雄,並在國共內戰落敗後,領導中華民國政府遷移到臺澎金馬,堅決反共對保存中華文化及捍衛中華民族利益發揮重大貢獻。另一方面,有人則認為蔣中正在中國大陸軍事失利失去政權到臺灣後,以反共為名實行威權體制。蔣中正是20世紀最為重要的領導人之一,世界各國對蔣中正的評價非常歧異,除了蔣中正因戰敗失去政權而備受日後建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批評之外,在全世界依然有不同的評價。.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對蔣中正的評價 · 查看更多 »

小資產階級

小资產階級在馬克思主义學說中是指介乎資產階級/資本家及無產階級者,例如小商人、小手工業者,既不剝削人亦不受剝削。.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小資產階級 · 查看更多 »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重定向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 查看更多 »

左舜生

左舜生(),湖南长沙人,谱名学训,别号仲平。字舜生,以字行,政治活动家,历史学家。.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左舜生 · 查看更多 »

巴基斯坦总理

巴基斯坦总理(乌尔都语:وزیر اعظم,意思是“总长” ),是巴基斯坦的政府首脑。 总理由国民大会全體議員选出,国民大会成员又是由人民投票选出的。得票最多的政党或联盟的领导人成为总理,总理负责任命及組建内阁。总统有权解除总理职务,并解散议会,以重新进行选举。第十七宪法修正案规定,最高法院拥有复核的权利,并可以否决总统的决定。 在巴基斯坦历史上,总理職位曾被撤销。1958年-1973年、1977年-1985年及1999年-2002年由於实行軍事戒严令,总统拥有了总理的权利,成为了國家政府的首脑,擁有無限權力。1990年後,總理的權力有所加強。1999年10月12日,穆沙拉夫发动軍事政变,自任命为首席執行官,实际执行的就是总理的职能,直至2002年。2008年穆沙拉夫下台後,恢復憲法民主體制,總理重新成為國家政府的主導性代表。.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巴基斯坦总理 · 查看更多 »

巴基斯坦总统

“巴基斯坦”源自波斯文,意为“圣洁的土地”或“清真之国”。1947年6月,印巴根据《蒙巴顿方案》实行分治。同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布独立。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正式成立。现任总统是马姆努恩·侯赛因,他自2013年9月9日就任。.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巴基斯坦总统 · 查看更多 »

不平等条约

不平等条约是指在签订条约的国家多方中,一方(或多方)以武力或政治施压等手段,胁迫另外一方(或多方)签署的条约,由于缔约双方的谈判地位不对等,导致最后缔结的条约不平等,因此条约通常都会对某一方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产生侵害。不平等条约通常是停战的条件和结果,为了结束战争而签订的条约即为和平条约。.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不平等条约 · 查看更多 »

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一种政治主张或实践,主要内容是通过一個國家夺取其他國家的领土和奴役被占领土国家的人民,建立经济及政治霸权,而凌驾于别国之上。帝国主义可能衍生殖民主义、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帝國主義一詞帶貶意。帝國主義一般是視為負面的,因為在被佔領的國家中,大多數人受到剝削,只有極少數的人從中得利。 帝国主义是「一個國家的政策,藉由殖民、軍事或其他手段擴張其國力及其影響力」Oxford Dictionaries: (5th ed.). Wiley-Blackwell.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帝国主义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内主管外交事務的组成部门,負責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與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及政府間国际组织的外交事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于1954年9月,其前身是1949年10月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 查看更多 »

中南地区

中南地区是指中国地理上位于中国中南部区域,由华中地区部分省级行政单位与华南地区组成。.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中南地区 · 查看更多 »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1966年5月设立的一个机构,隶属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简称中央文革小组。设立它的初衷是领导文化大革命。但在文革推进过程中,它很快就成为权力极大的机构。1969年中共九大后自动撤去,之后四人帮通过1970年成立的中央组织宣传组继续发挥影响。此时,它的紧跟毛泽东的成员都进入中央政治局。他们是:江青、陈伯达、康生、张春桥、姚文元。主要成員都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被告人。陈、康为五人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成员(另三人为毛泽东、林彪、周恩来)。.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 查看更多 »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是一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社,位于北京市西四北大街前毛家湾1号。.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中央文献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党校

中共中央党校(简称中央党校)為正部級中共中央直屬機構,位于北京市,是中共中央主办的“轮训培训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最高学府”,也是国家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8年起,國家行政學院納入中央党校,為一個機構兩塊牌子。.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中共中央党校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是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已不存在的办事机构,是中共中央的工作部门,也是具有研究机构性质的部门,是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的国家武装力量,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组成。解放军由中国共产党建立,自成立起坚持“党指挥枪”原则,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所领导,中央军委主席统率全军。 从其前身中国工农红军成立之时起,该军队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就发挥了重要影响,并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朝鲜战争、中越战争等历次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有兩百萬名现役軍人,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正规军队。同时,中国是世界上国防预算第二高的国家,年度官方軍事預算總額達152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約為美國的四分之一。此外,解放军还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陆军,军舰数量世界第一、吨位总数世界第三的海军以及规模庞大的空军,并拥有洲際彈道飛彈、彈道飛彈潛艇、战略轰炸机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2018年4月中旬其综合军事实力也位居世界第二超越俄罗斯,仅次於美国。.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中国人民解放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在中國大陸常簡稱為党,目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執政黨。该党创立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由陳獨秀和李大釗於1921年7月组织成立,初期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援助,并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後,两黨进行了長達10年的军事斗争。1940年代起,中國共產黨逐渐摆脱外國勢力的影響,改由以毛泽东为首的本土派掌权。在抗日战争期间,与国民黨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擊敗中華民國國軍,進而取得大陸地區及其絕大多數沿海島嶼的統治權,於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80年代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排除意識形態問題和许多非共產主義的政黨建立关系。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加强和其它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交流,並且繼續維持和世界各地非執政黨的共產黨聯繫。 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架構主要基於民主集中制,主張應共同維護已獲得共識的政策。中國共產黨最高機構是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中央委員會作為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核心權力機構,通常1年召開1次會議。因此,多數職權和日常工作都由中央政治局和其常務委員會掌握。中央主要負責人自1993年開始會同時擔任負責黨內和民間事務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負責軍事事務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和具外交禮儀性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而其能有效掌握三個職位時常被外界稱作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自2012年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至今担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共有8956.4萬名黨員、基层党组织則有457.2万个,其中女性占26.7%,少數民族占7.3%。 中國共產黨始終宣稱其理想與目標是社會主義,并將自身視為代表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和統一戰線的政黨。其中《中國共產黨章程》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意识形态,並將中國共產黨表述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社會。」不過在毛澤東建立的計劃經濟體制被認為效率低下的情況下,中國官方在政治理念的執行層面仍然從務實出發的,但在思想上為了確保路線一致不變動,鄧小平等人遂提出在國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條件下,應該先以逐步摸索的方式,來建設共產主義社會較為實際,利用此理由嘗試引入经济改革,來發展,於是中國大陸得以透過設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爲綱的操作方式,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口號而在20世紀末期順利轉型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中国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簡稱中共中央,在中共党内和中国境内也简称“黨中央”或“中央”)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产生的中共核心权力机构。该机构自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起设置,取代此前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现有委員204人,中央委員主要身份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共中央直属机构主要负责人;国务院组成部门正部级主要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大军区级主要领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書記及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各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等。 中央委員都有權提名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的成員。另外尚有候補委員172人,他們也可参与中央委員會,但只有發言權而無表決權。當中央委員因故出缺時,候補委員可以依得票數的高低來遞補中央委員。.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是中国共产党在1945年七大到1982年十二大召開前,最高负责人职务的正式职称,简称中共中央主席。党主席领导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工作,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上的最高决策者。 1945年6月19日,中共中央举行第七届一中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主席兼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在会上被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此后毛泽东终身担任中央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集中制被破坏,中共中央主席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对国家大小事务拥有最终决定权,成为事实上的独裁者。在国家主席和国防委员会被废除后,党主席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法律上的最高统帅。 1982年9月1日,中共召開十二大,为完善集体领导制度,决定修改中国共产党章程,不再设立中央委员会主席,只设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并规定,中共中央总书记职能为负责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工作。 中共八大党章中曾经表示,可以设立“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一职(設而未任);不过,当时任职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泽东最终没有出任中央委員會名誉主席,反而在中共七大、八大、九大、十大中连任四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直到逝世。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也成为毛泽东终身任职的职务。.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简称中共中央纪委、中央纪委或中纪委)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纪律检查机关,具有维护党纪、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职能,实行书记负责制。 1993年2月,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与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办公,机构列入国务院序列,编制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国家预防腐败局列入国务院直属机构序列,在监察部加挂牌子。1993年起,地方各级行政监察机关与同级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简称“中央纪委书记”或“中纪委书记”,是中国共产党负责党风、党纪和反腐职能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最高负责人,由中央纪委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批准,现任是赵乐际。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设书记一人作为最高负责人,实行“书记负责制”,在书记下面设有副书记、常务委员会委员、委员。中央纪委书记一职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一般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担任,位列党和国家领导人。 在1955年这个职务曾经改为“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在1978年至1987年之间称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簡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是中国共产党最高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由中央委员会全體會議選舉產生。其成員(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簡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領導层。目前中央政治局常委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由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七位常委组成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其中习近平和李克强在2007年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上首次当选,另外五人在2017年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当选常委。.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七大”)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大会确定了中共总书记胡锦涛為党内核心位置,并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为主流指导思想。大會選舉產生中央委員會委員204名、中央候補委員167名以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27名。 会议举行前,中国共产党共选举代表2,213人,代表全国当年的7336.3万名党员。大会特邀代表57人。.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出席會議的代表2,268人,特邀代表57人,代表當時全國8,260萬名黨員。.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國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排名第一的民主党派。该党也是现时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内的第四大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立于1948年,后又与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和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合并。该党早期党员多来自国民党左派人士和中華民國國軍投奔、被俘的高级军政人员。宋庆龄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来自该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目前,其党员主要来自同原中國國民黨黨員有关系,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皇帝

中国历史上的君主最初被称为--、帝、皇、王、天子等。皇帝称号则始创于秦始皇,他以自己一統海內的功绩为傲,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古往今来的统治者无人能及,宜用新的称号来标志自己的尊贵身份,于是创号“皇帝”,自己称“始皇帝”,规定后世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千秋万世;与“皇帝”称号相对应的,秦始皇还创立并推行了一整套中央直接统治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帝政治權力的国家机制。这一整套体制在秦朝被民乱和战国诸侯后裔推翻后,被汉朝承袭并加以巩固,并随“皇帝”的称号流传后世。自秦始皇创制“皇帝”称号以来,中国后世王朝的最高君主纷纷以“皇帝”为号;而秦始皇创制的以“皇帝”为最高、最权威统治者的国家体制,也被称为帝制。 对皇帝的尊称历代不同,当面称呼皇帝有“陛下”、“圣上”或“万岁”等尊称,私下提及皇帝则需使用「至尊」、「聖人」、「官家」、「上」等尊称。 中国历史上在同一时期被公认为“皇帝”正统的只能是一个“大一统”政权的君主,该政权必须统治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并取得周围地区名义上的臣服,如此才能被肯定为“正统”。“正统”政权往往被称为“某朝”、“某代”,而不称为“某国”。历史上某些政权统治区域相对较小,其君主也在自己的国内称皇帝,却一般不被二十四史体系认同为真正的“皇帝”,实际仅相当于“国王”,如历史上越南地区的南越国,其开国君主对内称皇帝,对汉称臣。此类政權的称谓仅仅是“某国”,而不能称“某朝代”。在某些大分裂时期,中国没有公认正统的皇帝,如南北朝时与五代十国时期,同时有两个或数个中型王朝并立,这些中型王朝的实力超过了一般的“国”,各自称“皇帝”,并质疑对方的“正统性”,却始终没能实现一统海内的功绩。三國時期時,魏、蜀、吳三国国君也曾相继称帝;然而短暂地并存之后,由西晋完成了统一,成为了继汉朝而来的正统王朝。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统朝代的标志之一是夏朝大禹制作的九鼎,传至周代,到秦朝末年失传;自秦始皇创制皇帝称号以来,正统朝代的标志则变成了始皇帝传国玉玺,然而该玉玺几经失传、后世所谓重新发现者又多是伪作,故而自晋以后已经基本丧失了其标志性地位。 中国皇帝一直延续到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至此中国皇帝制结束,共和制建立。中華民國成立後,雖有袁世凯自称中华帝国皇帝、張勳又擁溥儀復辟、日本在中國東北扶植滿洲國之傀儡政權皇帝溥仪,但都以失敗告終。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历代中国的皇帝中,寿命最长的皇帝为清高宗弘历(乾隆帝),享年89岁;寿命最短的皇帝是东汉殇帝刘隆,2岁即驾崩。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圣祖玄烨(康熙皇帝),在位近62年;在位时间最短的是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仅半天。 在中国历史上,仅有一位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是为唐朝时唐太宗宫人、唐高宗皇后,篡唐建「周」(史称武周),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即后世谓“武则天”者,其晚年退位将政权复归于自己的兒子,恢复了唐朝宗室,死后仍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合葬于乾陵。唐朝之後雖然有多位太后臨朝聽政,具有皇帝的實權,但僅是有實無名,未再出現真正登基、享有皇帝称号的女帝政权出现。.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中国皇帝 · 查看更多 »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縮寫為CAS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最高的和最全面的国家级学术机构与综合研究中心。成立于1977年5月,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後哲学社会科学部行政階級提升等同中國科學院,並在改組後正式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排名全球第31名,為中國排名最高的智庫。.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中国社会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西南地区

在中国地理概念中,西南地区涵盖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主要包括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南部地区。 在中国行政区划概念中,狭义的西南地区(亦称为大西南),即指传统的“西南三省”:川(四川省)、滇(云南省)、黔(贵州省)。其中,这里四川省在地理上的范围为中华民国时期的省域,不包括原西康省之辖域(含今雅安市、攀枝花市、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但包括今重庆市之辖域。 而行政区划中广义的西南地区则有“西南四省(区)”、“西南五省(区、市)”和“西南六省(区、市)”三个版本,其中后两种说法常出现在如今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活动之中。.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中国西南地区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中国抗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原称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排名第二的民主党派。同时,该党也是现时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内仅次于中国共产党的第二大党。 民盟创立于1941年,成员最多时由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后改称中國民主社會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后改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乡村建设协会、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六个政治团体组成,形成“三党三派”的格局。1946年中国青年党、中國民主社會党参加制宪国民大会而被开除出联盟。其后中国农工民主党也脱离联盟成为独立党派。1944年9月10日改为现名并延续至今。 其早期盟员多来自学者和民主人士。目前,其盟员主要来自以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人士。截至2016年6月,民盟共有盟员27.4万人,是中国内地党员人数第二多的政党和最大民主党派。.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中国民主同盟 · 查看更多 »

中条山战役

#重定向 中條山會戰.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中条山战役 · 查看更多 »

东京

東京()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的都市,狹義上指東京都、或東京都區部(即東京市區),亦可泛指東京都及周邊衛星都市群相連而成的「首都圈」(東京都會區)。目前(2017年8月)東京都區部人口數達946萬,首都圈的人口數則達3千6百萬,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都會區,亦為亞洲最重要的世界級城市。東京是传统上的全球四大世界級城市之一,在2016年GDP達9472.7億美元,超越紐約(9006.8億)成為全球第一,同時全球城市指數排名中排名第三。 東京古稱江戶,自德川幕府時代以來開始成為日本主要都市之一,明治維新時期改為現名後,更發展為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眾多領域的樞紐中心。經過二戰後的繼續發展,東京不僅成為世界商業金融、流行文化與時尚重鎮,亦為世界經濟發展度與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此外,東京還有目前全球最複雜、最密集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中東京的地鐵系統每日平均運量達880萬人次,繁忙程度居全球地鐵第三位。 在正式的行政區劃定義上,東京僅限於東京都,與道、府、縣同為日本的一級行政區,轄區包含東京都區部、多摩地方與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離島;其中,東京都區部為日本中央政府所在地。東京都同時也囊括了日本最南端(沖之鳥礁)和最東端(南鳥島)等地理極點,擁有日本各都道府縣中最多的人口數,同時也是日本人口密度最高的都道府縣。.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东京 · 查看更多 »

东北人民解放军

东北人民解放军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位于中国东北的一支军队。自1945年成军,至1948年底,通过三年的战争,攻占中国东北全境,为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基础。 部队最早可追溯至,1945年9、10月间,由当地游击队和进入东北的关内解放区部队整合而成的东北人民自卫军。1946年1月,更名为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区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两部,为一个总部领导。1948年3月后,将中华民国政府在东北的控制区压缩于长春、沈阳、锦州等数座孤城。当时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达75万人。其中东北野战军54个师75万人,包括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同年8月,东北野战军设立了独立的领导机关。9月12日,开始辽沈战役。最终,东北人民解放军击败中华民国国军在东北境内的大部分部队,占领了东北全境。其后,东北野战军进入山海关内作战,于1949年3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东北军区则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的大军区之一,后演变为沈阳军区、内蒙古军区。.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东北人民解放军 · 查看更多 »

三年困难时期

三年困难时期,或称三年大饥荒,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国内,在农业集体化和大跃进运动之后,从1959年至1961年期间发生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大饑荒。与之类似的发生在共产主义国家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性大饥荒有朝鲜饥荒和1932年苏联大饥荒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1980年代以前称其为三年自然灾害,后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 部分大陸居民或农民称之为过苦日子、过粮食关、歉年,餓飯年、饥荒年、人饿,海外一些学者则称之为三年大饥荒或三年大災荒,也有部分西方学者称其为大跃进饑荒、中国大饥荒。 大饥荒所發生的時期有不同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认定是1959-1961年,、Basil Ashton、文貫中採用1958-1961年,楊繼繩、馮客及周遜的著作則採用1958-1962年。.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三年困难时期 · 查看更多 »

一胎化政策

#重定向 一孩政策.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一胎化政策 · 查看更多 »

习近平

习近平(),祖籍河南邓州,籍贯陝西富平,生于北京。2012年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代最高领导人,现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自2007年起开始出任中共第十七、十八、十九届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习近平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79年至1985年,他曾分别任职于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和河北省正定县。并于1985年至2002年在福建省任职,时间长达17年。在调离福建省后,他先后主政浙江省和上海市。2007年,他进入中央,并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同时先后兼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在2012年11月的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于2013年3月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于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全票连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于2018年3月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票连任国家主席和国家军委主席。.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习近平 · 查看更多 »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國民黨稱平津會戰是中国近代史中的第二次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國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進攻,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華民國國軍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52.1万人,控制北平、天津等华北大片地区。.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平津战役 · 查看更多 »

乌托邦

烏托邦(utopia,国际音标:/juˈtoʊpiə/)也稱「理想鄉」(和製漢語,曾為魯迅《華蓋集》中使用),「無何有鄉」(無何有之鄉、此句出自《莊子》逍遙遊篇),是一个理想的群体和社会的构想,名字由托马斯·摩尔的《烏托邦》一书中所写的完全理想的共和国“乌托邦”而来。意指理想完美的境界,特別是用於表示法律、政府及社會情況。托马斯·摩尔在书中虚构了一个大西洋上的小岛,小岛上的国家拥有完美的社会、政治和法制体系。这个词用来描述一种被称为“意向社群”的理想社会和文学虚构的社会。这个概念也引申出了其他的概念,最突出的概念就是反乌托邦。.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乌托邦 · 查看更多 »

乔治·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美国国父,1775年至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時的殖民地軍總司令,1789年成為美國第一任总统(其同時也成為全世界第一位以“總統”為稱號的國家元首),在接連兩次選舉中都獲得全體選舉團無異議支持,一直擔任總統直到1797年。他也是一名共濟會成員。 華盛頓早年在法國印第安人戰爭中曾擔任支持大英帝國一方的殖民軍軍官。之後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率領大陸軍團贏得美國獨立,他拒絕一些同僚希望他領導軍事政權的提議,在1783年回到他在維農山的莊園恢復平民生活。 1787年,华盛顿主持制憲會議。会议制定現在的美國憲法。1789年,他經過全體選舉團無異議的支持而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他在兩屆的任期中設立許多持續到今天的政策和傳統。在兩屆任期結束後,他自願放棄權力不再谋求續任。 由於他扮演美國獨立戰爭和建國中最重要的角色,華盛頓通常被稱為美國國父。作为大奴隶主,华盛顿同样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曾蓄黑奴316人)。故有人对其评价为“一个不完美的神”。 在美國在線于2005年舉辦的票選活動《最偉大的美國人》中,華盛頓被選為美國最偉大的人物第4位。.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乔治·华盛顿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大帝

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Ἀλέξανδρος Γ' ὁ Μακεδών,其名字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守护者()”;),世称亚历山大大帝( 或 ),古希臘北部馬其頓國王。生於佩拉,到16歲為止一直由亞里士多德任其導師。30歲時,已經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军事統帥之一。 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6年繼其父腓力二世王位成為馬其頓國王,并掌握王國的實際權力,因此有能力實現其父的擴土計劃。公元前334年,他向波斯帝國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發起進攻,開始長達十年的東征。他擊破波斯,并推翻大流士三世,征服整個波斯帝國。 為了尋找并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但最終應軍隊要求不得不撤軍。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巴比倫,沒能來得及實現他入侵阿拉伯的計劃。在他死後,由於無繼承人,他的將領們互相不服,最終引發內戰,亞歷山大帝國也就迅速瓦解,分裂成四個國家。亞歷山大死後,部將卡山德為了稱王,謀殺了亞歷山大的兒子亞歷山大四世,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克力斯,澈底斷絕了亞歷山大的血脈 亞歷山大的遺產包括他擴張領土導致的文化融合。他建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他將希臘文化一直向東傳播,導致希臘化時代的到來,直到15世紀仍然能在拜占庭帝國中發現這些痕跡。他以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為偶像,最終自己也成為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後世有許多軍事領導人和軍校都參照過他的戰術。.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亚历山大大帝 · 查看更多 »

庐山会议 (1959年)

庐山会议是指1959年7月2日到8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在江西庐山召开的擴大會議,以及緊接著於8月2日到16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会议前期的议题是总结经验,纠正错误。7月14日,彭德怀针对当时客观存在的问题,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陈述他对1958年以来左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的意见。会议后期,开展了对所谓“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的斗争。随后召集的八届八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的决议、《关于撤销黄克诚同志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决定》、《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决议》和八届八中全会公报。.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庐山会议 (1959年) · 查看更多 »

亨利·基辛格

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本名海因茨·阿尔弗雷德·基辛尔(Heinz Alfred Kissinger),) ,是一位出生於德國的美國猶太裔外交官,与越南政治家黎德寿一同为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原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后担任尼克松政府的国务卿並在水门事件之后继续在福特政府中担任此职。作为一位现实政治的支持者,基辛格在1969年到1977年之间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发挥了中心作用。在这段时期内,他倡导缓和政策,使美苏之间紧张的关系得到缓解,並在1972年和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会谈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促成了中国的开放和新的战略性的反苏中美联盟的形成。 基辛格被公认为是国际政治学均势理论大师,其理论重点关注在美苏两级对抗的国际环境下如何运用国家外交手段,建立政治联盟,对抗苏联一极的压力;即在美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联合各种力量遏制苏联的强势状态,从而达到两极力量的相对的平衡。基辛格理论为西方在冷战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后来被广泛运用于国家外交活动中、作为国家对外关系的理论来源;典型的表现在美国总统尼克松和里根的外交政策之中。.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亨利·基辛格 · 查看更多 »

康生

康生(),原名张宗可,字少卿,乳名張旺,曾化名趙容、張溶,笔名鲁赤水,是一位出身山東諸城的政治人物。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曾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務。他也是助紂為虐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關鍵人物,後被列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康生 · 查看更多 »

康正果

康正果,1944年7月2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祖籍陕西临潼,美籍华人,现居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北港,中文教师、作家、文史研究者。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曾执教西安交通大学,美国耶鲁大学。评论随笔散见大陆、港台和北美报刊。曾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公共知识分子。.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康正果 · 查看更多 »

人民网

人民網()是一家由中國共產黨黨報人民日报社所控股的媒体企业,以新聞報導為主。前身為《人民日報》網路版,于1997年1月1日正式進入互聯網。人民網有中文(簡體、繁體)、英文、日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韩文、蒙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 、朝鲜文、彝文、壮文共16種語言17个版本。 《人民網》在中國大陸有31間分公司,在韓國、日本、俄羅斯、英國、南非及美國等均設有海外分公司。2013年3月19日,《人民網》在香港開設分公司,總裁廖玒於成立大會上表示,進駐香港是為了「努力搭建好政府與民眾的溝通平台,促進社會和諧」。.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人民网 · 查看更多 »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與新華社及中國中央電視台並列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三大传媒機構,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大报,有广泛影响力。 《人民日报》于1946年5月15日起发行,最初是中共中央晋冀鲁豫局的机关报,风格较为严肃,内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官方立场。該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人民日报 · 查看更多 »

延安市

延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终点,及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至1948年的根据地,是中共革命圣地。主要景点宝塔及窑洞等,多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旧址,附近有黄帝陵及黄河壶口瀑布等人文自然景观。.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延安市 · 查看更多 »

张全景

張全景(),山东省平原县人。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委、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张全景 · 查看更多 »

张玉凤

张玉凤(),女,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人,毛泽东晚年的机要秘书。.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张玉凤 · 查看更多 »

传统

传统指历史沿传而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英文的“Tradition”(传统)一词源自拉丁语的「Traditio」,为「传承」之意。它有下列含义:.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传统 · 查看更多 »

张闻天

张闻天(),原名张应皋(也作张荫皋),字闻天,曾經长期使用化名洛甫,江苏省南汇县(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人。 张闻天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前往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红色教授学院学习、任教,是当时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张闻天1930年回国,1933年1月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遵义会议后,张闻天被推举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到达陕北之后,随着毛泽东权力的扩大,张闻天的地位逐渐下降。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张闻天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马列学院院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张闻天任中共合江省委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部长、中共辽东省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张闻天主要从事外交工作,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第一副部长等职务。1959年,张闻天被划为“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受到批判,改而从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研究。张闻天于“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文革”结束前病逝。.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张闻天 · 查看更多 »

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

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烏爾都語:ذوالفقار علی بھٹو,Zulfikar Ali Bhutto,),巴基斯坦政治人物,巴基斯坦政治家,曾任总理及总统。巴基斯坦人民黨的創黨領袖。.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 · 查看更多 »

彭德怀

彭德怀(),名清宗,后改德怀,字得華,號石穿,小名鍾伢子、石穿,湖南湘潭人,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畢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彭德怀早年供职于湘军,于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建立红五军,任军长。此后,彭德怀与毛泽东、朱德等共同开辟江西根据地,并担任红三军团军团长,参与长征。长征结束后,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抗日战争中,彭德怀任八路军副总司令,发动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彭德怀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西北野战军(后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攻占西北五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德怀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1950年,彭德怀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领导抗美援朝。1954年,彭德怀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第一任國防部部長、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任内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大制度(征兵制、薪金制、军衔制、勋章奖章制度)的确立。彭德怀於1959年庐山会议上致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道出大跃进中的问题和弊病及根源,而被打擊为“彭、黄、张、周反党集团”之首,后被撤销国防部长等职务,移居北京郊外吴家花园。1965年被任命为西南“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文革”爆发后被押送回北京,遭到残酷迫害。身患结肠癌,于1974年11月29日14时52分含恨辞世。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宣布,为彭德怀平反,并恢复其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切名誉。.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彭德怀 · 查看更多 »

余英時

--英時(),天津人,祖籍安徽潛山,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會院士,引領中華民國思想史研究數十年,他的大部分職業生涯都在美國,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首屆唐獎「漢學獎」得主。 余的研究範圍縱橫三千年中國思想史,是一位「追求純粹的學人」,以史學家的敏銳透射現實,儘管「一生禍盡文字出」,他仍堅守傳統知識份子一種「單純的倔強」。他自稱對政治僅只「遙遠的興趣」,但時常發文評論時政、文化,積極聲援兩岸民主運動及中國人權,包括香港、台灣的公民抗命,他認為中國共產黨將「很快」垮台。 唐獎的頒獎理由形容余氏「深入探究中國歷史、思想、政治與文化,以現代知識人的身份從事中國思想傳統的詮釋工作,闡發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論述宏闊、見解深刻,學界久已推為海內外治中國思想、文化史之泰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為傳統學者治史之宗旨,余先生以其研究撰述與人生實踐,對此語做了最佳的現代詮釋。.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余英時 · 查看更多 »

徐涛

徐涛(),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担任民革中央委员、吉林省委副主委、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分入第三组。2018年1月,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徐涛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修正主义 (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运动中,修正主义被用来指代各种各样的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显著修正的理论。.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修正主义 (马克思主义)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僧侣

僧侶可以指:.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僧侣 · 查看更多 »

刘亚楼

刘亚楼(),原名刘振东,曾用名王松、萨沙(Лю Ялоу),福建武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空军上将军衔。 刘亚楼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任闽西游击队排长,红四军随营学校学员班长,红十二军连长、营长兼营政治委员,红四军第三纵队八支队政治委员,第十二师三十五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师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委员,第一师师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副司令员,红一军团第二师师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1939年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东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十四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终身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负责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空中力量。此外,他还兼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职。.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刘亚楼 · 查看更多 »

刘晓波

刘晓波,吉林长春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家、文学评论家、人权運動家、《零八宪章》的主要起草人之一、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刘晓波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本科,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博士,曾担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独立中文笔会第二届及第三届会长、《民主中国》网刊主编,曾经参与六四事件,后被捕入狱。他毕生致力於宣傳政治改革及參與旨在終結中國共產黨的一黨專政的運動而多次被拘捕判刑。 2010年,刘晓波获得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成为首位或第二位(如果算上第十四世达赖喇嘛)获得该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也是继纳粹德国的卡尔·冯·奥西茨基(1935年)之后,第二例在服刑期间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刘晓波也是诺贝尔奖历史上唯一一位从获奖至辞世始终未能得到任何人身自由的诺贝尔奖得主。 2017年6月,刘晓波因确诊肝癌晚期而获准保外就医,其後於沈阳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与外界隔离的状态下接受治疗。7月13日17:35,医院当局宣布劉曉波病情恶化并因多重器官衰竭,经抢救无效病逝,終年61歲。 他的遺體在2017年7月15日約6時30分(格林威治時間2017年7月14日晚上10時30分)火化,當天中午海葬。2017年9月2日,刘晓波逝世以来外界第一次与刘霞取得了联系,随后联系又陷于中断。.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刘晓波 · 查看更多 »

列宁

#重定向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列宁 · 查看更多 »

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

《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文告,用於正式公布最高領導人逝世的消息,規格比一般政治家、社會知名人士更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曾分別於1976年9月9日和1997年2月19日兩次以《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的形式,正式公布最高領導人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死訊。 《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先由新华社發出新聞稿,然後再由“中央三台”(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国中央电视台)播送,翌日在各大報紙刊載。.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 · 查看更多 »

周恩来

没有描述。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周恩来 · 查看更多 »

傅斯年

傅斯年(),字孟真,山東聊城人。祖籍江西永丰,先祖傅以渐生于山东聊城,是清兵入關以後的首任状元。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五四運動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創辦者。曾任國立北京大學代理校长、國立臺灣大學校長。他提出“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之原則影响深远。 傅斯年為人性格耿直,嫉惡如仇,而且文章見解深入,眼光銳利獨到,即使在抗日戰爭期間踏入政壇,成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仍不改其志,甚至在任內搜集證據,在1944年以「美金公债案」公開炮轟當時的「皇親國戚」孔祥熙,將孔趕下台;後於1947年的「搶購黃金風潮」中,炮轟時任行政院長,有發國難財之嫌的宋子文,再將宋趕下台,時人稱其為「傅大炮」。 縱觀傅斯年一生,儘管對國民黨時有批評,但他並沒有像聞一多等文人般,受到國民黨的政治逼害,究其原因可能是他仍然懷有「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傳統思想。即使傅斯年曾將孔宋兩位「皇親國戚」趕下台,但他的文章很少以推翻國民政府的統治為目標。另一方面,傅斯年崇高的學術地位,深厚的愛國熱情,以及旗幟鮮明的反共反俄色彩,亦令他贏得蔣介石的信任。因此將傅斯年其人比喻為民國時期的魏徵,亦相當符合他的形象。.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傅斯年 · 查看更多 »

哈佛大学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為一所本部坐落於-zh-hans:麻省; zh-tw:麻薩諸塞州; zh-cn:马萨诸塞州; zh-hk:麻省-劍橋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其因歷史、學術影響力、財富等因素而獲評為世上最享負盛名的學府之一。 哈佛於1636年由當地的殖民地立法機關立案成立,迄今為全美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並擁有北美最古老的校董委員會。 其最初稱之為「新學院」,該機構為了感謝一名年輕的牧師約翰·哈佛所作出的捐贈,而改名為「哈佛學院」。雖然從沒有與任何宗教派別有正式的聯繫,但早期的學院還是以培養公理會及一位論派神職者為主要職責。可是自18世紀起,其課程與學生群體的宗教性質漸漸淡化,而19世紀的哈佛則進一步成為了的文化起源地。美國南北戰爭後,當時的校長查爾斯·艾略特將哈佛各個學術機構綜合成了一所研究型大學,並增添了小班授課以及入學考試,而這些模式同時也影響了國家的中高等教育政策。此校亦為美國大學協會其中一個原始成員,並在經濟大蕭條及二次大戰後進一步修改了課程及收生政策。後與拉德克利夫學院合併成為了男女校。 校方目前共有十所學院及一所高等研究院。這些單位偏佈鄰近各區:其本部位於劍橋的;醫學、公共衛生及牙醫學院位於波士頓的長木醫學區;而包括哈佛體育場在內的大學體育設施以及商學院則在。哈佛同時擁有龐大的資產,每年所收到的捐款回贈數目長期位列全球教育機構之首。 哈佛大學為全美最難入讀的學府之一。 學校的研究生課程較為多元化,而本科教育則主要集中在文理學範疇。校方在2007年起實行了財政援助政策,家庭年收入低於一定數目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學費豁免。 哈佛擁有全美最古老的圖書館系統,這同時也是全球最具規模的私立及大學圖書館系統,館藏量逾1600萬冊。 其為常春藤盟校成員之一,現共有42支參與不同運動競賽的代表隊,屬全美大學體育協會甲組。除了體育,學生的課外生活還包括各個學會所舉辦的活動。哈佛校友涵蓋8名美國總統及多國領袖與政治要員;其亦培養了62名富豪企業家及335位羅德學者,人數均為全美最多;另也有150多名諾貝爾獎得主現在或曾經在哈佛學習或工作。.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哈佛大学 · 查看更多 »

哈佛大学出版社

哈佛大学出版社(Harvard University Press)创建于1913年1月13日,此出版社隶属于哈佛大学,是具有很高学术声誉的出版社。在2005年,此出版社已經出版超過200本書籍。它主要出版学术性书籍。.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哈佛大学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哈佛大學

#重定向 哈佛大学.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哈佛大學 · 查看更多 »

冷遹

冷遹(),本名晓岚,字御秋,别署雨秋,江苏省丹徒县黄墟镇人。中国近代政治人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冷遹逝世,人民日报1959年8月20日,第4.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冷遹 · 查看更多 »

內閣總理大臣

“內閣總理大臣”(简称总理或通称首相)可指以下官職:.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內閣總理大臣 · 查看更多 »

兩個不能否定

兩個不能否定,即“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歷史否定改革开放前的歷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歷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歷史时期”,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於2013年1月5日在中共中央党校“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講話中提出。海疆在线 2013/05/26針對的是中國大陸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關係。 ETtoday新聞雲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中國大陸官媒《人民日報》刊登長篇文章,重申這一論述。 BBC中文網 2013年11月10日.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兩個不能否定 · 查看更多 »

共產主義黑皮書

《共產主義黑皮書:罪行、恐怖、鎮壓》(The Black Book of Communism: Crimes, Terror, Repression,Le Livre noir du communisme: Crimes, terreur, répression),是一本講述共產主義政權實施的政治迫害歷史,包括、放逐,以及書中認為因實施共產主義政策所造成的人為饑荒等。該書於1997年在法國由首度出版,在美國則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其德文版由出版,包括了后来成为德国总统的约阿希姆·高克所寫的一章。.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共產主義黑皮書 · 查看更多 »

关东军

東軍是1919年至1945年大日本帝國駐紮在中华民国东北地区(1932年至1945年间为滿洲國)的部隊。.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关东军 · 查看更多 »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簡稱《历史问题决议》,是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的一项决议。该决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主要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官方总结,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的功过作出了官方评价。 这篇1981年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45年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两个最为重要、权威的内部历史文献,都起到了对有争议的党内历史问题做出结论、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统一全党思想、对未来发展提供指导理论等一系列重大作用。.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查看更多 »

克格勃

#重定向 國家安全委員會 (蘇聯).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克格勃 · 查看更多 »

剧画

剧画是由日本漫画家辰巳ヨシヒロ和其他一些严肃的漫画家所创造的名詞,他们不希望被打上“漫画”或者“不负责任的图像”的标签,这个行为跟Will Eisner称其作品为視覺文學(graphic novels)而非“漫画”,是一个道理。.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剧画 · 查看更多 »

国共内战

國共內戰,又稱國共戰爭,是1927年开始,中国境内爆发的内战。内战的一方为1947年行宪之前,为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行宪之后,为民选的中华民国政府 ,另一方为中国共产党所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戰爭可分为两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27年至1937年間之第一次國共內戰,第二階段則是1945年至1950年大致结束之第二次國共內戰。其為中國現代史的重大轉折點,共產黨透過這兩次內戰,最終取得大陸地區絕大部分區域的統治權,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取代原有的中華民國國家體制,造成現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與中華民國相隔台灣海峽兩岸政治分立與軍事對峙的局面。兩個政權自1979年1月1日起停火,也恢復民間和部分官方的交流活動,但仍未簽署任何形式的停戰協定或和平協議方式正式結束戰爭。 1925年,主张聯俄容共的國民黨領袖孙中山去世后,共產黨人在國民黨內的勢力迅速擴大,導致國共兩黨的合作關係出現裂痕。國民黨建立國民政府發動北伐期間,两党矛盾激化,導致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於1927年4月12日在南京宣布清党;同年7月,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宣布分共,國共兩黨正式決裂。1927年8月1日,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事,開始武裝夺权,並先後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及數處革命根据地,與定都南京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分庭抗禮。1928年12月,國民政府完成北伐、形式上統一中國後,自1930年起先後5次圍攻共產黨在南方之根據地。1934年,在第五次圍剿戰爭中,国軍攻佔當時中共中央所在的中央苏区,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被迫展開逃亡,於1935年抵达陕北。1936年12月发生西安事变後,國共雙方同意停止內戰,达成合作抗日协议,中国工农红军編入國民革命軍,共產黨統治的陝甘寧邊區則在名義上由國民政府直轄。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發後,國民政府将大量地方军阀武装推上抗战前线,而胡宗南等國民政府中央军精锐则包围陕甘宁边区;共产党則以游击战为主,建立大量敌后根据地。国共双方皆指责对方抗战不力,並多次军事冲突。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国共之间的矛盾因裁軍、行憲與聯合政府等議題再度凸顯,導致雙方在1946年全面開戰。共產黨將其掌握的武裝力量命名為中国人民解放军;經過辽沈、-zh-hans:淮海; zh-hant:徐蚌-、平津等三大战役後,共產黨在東北與北方取得軍事上絕對優勢,至1949年初已控制长江以北所有省份。另一方面,國民政府在1947年結束訓政、頒行憲法、將以黨治國的國民政府改組為行憲之中華民國政府、將國民革命軍改組為國軍,並以推行金圓券等金融改革措施提振當時尚處戰後疲弱的中國經濟,尝试以改革換取社會菁英與中產階級的支持,但改革失敗反使國民黨民心盡失。1949年4月,國共雙方在北平進行停火談判但告失敗,中國人民解放軍隨即發起渡江战役,佔領首都南京、第一大城上海,並漸次奪取絕大部分的中國疆域。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更名後的北京成立,而隨著國軍在戰爭中節節敗退,中華民國政府輾轉於1949年12月撤退至臺灣地區。自1955年大陳島撤退後,中華民國政府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諸島。1950年後,國共雙方仍有數次小規模交戰,至1979年雙方自行停戰後大致維持相隔的臺灣海峽分治的統治格局。.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四个现代化

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簡稱四化,是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代至1960年代提出的国家战略目标。.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四个现代化 · 查看更多 »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英語: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簡稱:SOAS),全稱為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研究學院,是一所位在英格蘭倫敦的研究型大學,倫敦大學的學院之一。亞非學院以英國唯一一所專門研究亞洲、非洲與中東的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機構,於世界享負盛名,同時也是英國頂尖大學之一。亞非學院成立於1916年,培養了多位國家元首,政府首長,大使,外交官,大法官,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及為數眾多的各領域領袖。 亞非學院位於倫敦市中心之布盧姆茨伯里,專精於亞洲、非洲與中東的人文學、語言學與社會科學,提供約350種大學學位與100多種教學型碩士學位,並授予各學門之研究型碩士與博士學位。.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 查看更多 »

社会主义

會主義(Socialism)是一系列经济体系,,其特点为、民主控制的生产资料(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这个词也指代与这类体系相关的政治理论。"2.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社会主义 · 查看更多 »

神话

在民俗学上,神话是指关于人类和世界变迁的神圣故事。Dundes, Introduction, p. 1在广义上,“神话”可以指任何古老传说, 藉由故事的形式來表達民族的意识形态。 神话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通过推理和想象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但是由于这时的知識水準非常低下,因此经常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神话是人们借助于幻想企图征服自然的表现。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 许多民族的原始社会的历史,都是从神话故事开头的。神话中的人物大多来自原始人类的自身形象。狩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神话中的英雄也以刀斧、弓箭为武器。从神话中,可以看到先民的一些事迹。 不论是世界文明发生最早地区的原始社会民族,还是当今世界上还处在原始社会的民族,他们流传的许多神话故事都大同小异。 神话也是文学的先河,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例如《庄子·應帝王》中说:“泰氏,其卧徐徐,具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 神话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区域性,不同的文明或者民族都有自己所理解的神话含义。.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神话 · 查看更多 »

秦始皇

始皇()嬴政,趙氏,時稱秦王政和始皇帝,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邯鄲市),是秦莊襄王之子【史記索隱】莊襄王者,孝文王之中子,昭襄王之孫也,名子楚。按:戰國策本名子異,後爲華陽夫人嗣,夫人楚人,因改名子楚也。,商朝重臣惡來的第35世孫。出土《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第三卷中稱其為趙正。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引述《世本》稱其為趙政。曹植《文帝诔》最早称始皇帝为嬴政,後世通稱嬴政,亦被某些文學作品稱為「祖龍」。他是中國戰國末期秦國君主,十三歲即位,先後鏟除嫪毐與呂不韋,並重用李斯、尉繚,三十九歲時滅亡六國建立秦朝,自稱「始皇帝」,五十歲出巡時駕崩,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帝是中國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統一天下後,秦始皇繼承了商鞅變法的郡縣制度和中央集權,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及典章法制,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之專制政治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但另一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間亦進行多項大型工程,包括修築長城、阿房宮、驪山陵等,施政急躁,令人民徭役過重,是秦朝在他死後3年速亡之一原因。.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秦始皇 · 查看更多 »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Scientific socialism)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乌托邦社会主义中的合理因素而发展的理论。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和为此进行奋斗的阶级组织方式——共产党,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为“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被命名为科学,一方面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区别,更重要的是为了表明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研究、可以修改的。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序言》中说道:“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科学社会主义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

罕默德-礼萨沙·巴列维(محمد رضا شاه پهلوی;)是伊朗的沙王,1941年9月16日即位,1979年2月11日被伊朗伊斯蘭革命推翻。他是礼萨汗的长子,巴勒維王朝的第二位君主,也是伊朗的最後一位沙王。他的称号是“万王之王”(Šâhanšāh),他的其他称号有“雅利安人之光”(Aryamehr),“战士的首领”(Bozorge Arteštārān)等,通称巴列维国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礼萨汗暗中支持納粹德國,英苏入侵伊朗后强迫其父亲礼萨汗禪讓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巴列维在位期间,伊朗的石油工业在民选总理穆罕默德·摩萨台的领导下基本完成了國有化,但美国支持的1953年伊朗政變推翻了摩萨台,外国石油公司重新进入伊朗。巴列维也主持举办了庆祝居鲁士二世建立波斯帝国的波斯帝国成立2500周年庆典。他领导了伊朗的白色革命,促成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改革,并称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国有化若干产业和给予妇女参政权以使伊朗进一步现代化并成为世界强权之一。 作为一个世俗主义的穆斯林,由于巴列维推行的现代化、世俗化的政策与传统巴扎商人(bazaari)阶层的冲突,对以色列的承认以及皇室及领导阶层的腐败丑闻,巴列维逐渐失去了伊朗什叶派教士和劳动阶层的支持。他随后推行了若干富有争议的政策,如查禁共产主义的伊朗杜德黨和建立镇压政治异议者的情报机构——萨瓦克等。根据官方统计,伊朗在1978年有2,200名以上的政治犯,这一数字因革命而快速增加 巴列维与伊斯兰主义者的冲突、英美对他的支持以及国内共产主义者的活动加剧了伊朗境内若干人群对他的反对情绪。1979年伊朗的政治动荡转变为一场革命,这导致他在1月17日被迫离开伊朗,随后伊朗皇室被正式废除,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建立了伊斯兰共和国。由于巴列维回到伊朗后很可能被处决,埃及总统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给予他庇護權,使他得以流亡并逝世于埃及。穆罕默德-礼萨沙·巴列维常被称为“伊朗末代沙阿”或是“沙阿”。.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 · 查看更多 »

章伯钧

伯钧(),安徽桐城人,是中国政治家,反右运动时中国头号大右派,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长,《光明日报》社社长。.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章伯钧 · 查看更多 »

第三国际

共产国际(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缩写为Коминтерн),通称第三国际(Третий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是一个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1919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成立,总部设于蘇聯莫斯科。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并于5月25日公开宣布《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声言这是为了适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便于各国共产党独立处理问题。.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第三国际 · 查看更多 »

納粹

-- 納粹可泛指下列有關條目:.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納粹 · 查看更多 »

红旗 (杂志)

《红旗》是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杂志,半月刊,1958年6月1日于北京创刊,1988年6月停刊,易名为《求是》杂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红旗》是官方的重要宣传阵地,被称为两报一刊之一。 文化大革命時期,由於其他新聞媒體主管都被打倒,《人民日報》和《紅旗》由中央文革小組組長陳伯達為首工作組領導。.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红旗 (杂志) · 查看更多 »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纽约时报 · 查看更多 »

罗荣桓

罗荣桓(),原名慎镇,字雅怀。湖南省衡山县南湾村(今属衡东)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罗荣桓1927年在武昌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的前身)读书,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鄂南暴动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上井岡山。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他先后担任特务连党代表、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营党代表、第二纵队党代表。曾参加古田会议。历任红军第四军军委书记兼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动员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参加过长征。1936年入红军大学学习。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代理师长,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开辟山东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东北军区第一副政委,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同林彪指挥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攻占东北全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荣桓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和总干部部长、政治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罗荣桓从1942年起经常带病指挥作战,1946年曾切除一侧肾脏,以后长期抱病工作。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员、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员。1963年12月16日在北京病逝。.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罗荣桓 · 查看更多 »

罗斯·特里尔

羅斯·特里爾,中文名譚若思(Ross Terrill,),生於澳大利亞墨爾本的歷史學家和記者,現居美國。特里爾是中國專家,專長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他曾多次在美國國會作證,撰寫了許多文章,出版了九本書。他多年來一直在美國哈佛大學的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最近在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以及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擔任客座教授。.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罗斯·特里尔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务卿

美國國務卿(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State),直译为国务部长,是美國國務院的首長,同時為美國內閣成员,主管美国外交事务,相当于美国外交部长,但是其地位要比其他内阁部长高,是所有內閣成員中的首席。.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美国国务卿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防部

美国国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簡稱DOD或DoD)是美國聯邦行政部門之一,主要負責統合國防與陸海空軍(美軍),其總部大樓位於五角大楼(The Pentagon),因此人们也常用五角大楼作為美國國防部的代稱。国防部的行政首長是國防部長,依照美国法律由文官擔任。美國國防部設有三個軍事部門:陆军部、海军部與空軍部,涵蓋除海岸防衛隊外的所有美國軍隊。除此之外,美國國防部亦設有若干國防幕僚與研究單位,同時管轄各軍校。 1947年,美国政府將軍隊管理中央化,將軍事指揮權統一交由新成立的「國家軍事機構」(National Military Establishment),除了將陆军部與海军部交由其管轄之外,同时将美國陸軍航空軍升格为独立的美國空軍,建立一个直屬於該機構的空军部。至1949年8月10日,國家軍事機構才更名為國防部。美国国防部现在的组织是按照美国国会通过的1986年的《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Goldwater-Nichols Act of 1986)。按照这个法案,军事命令是从美国总统通过美国国防部长直接到美国战区司令官。參謀長聯席會議有责任管理美国武器和後备军人,参谋长聯席會議主席也担任总统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首席军事顾问,但是参联会没有指挥权。.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美国国防部 · 查看更多 »

美国总统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缩写为POTUS;中文簡稱美國總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裝最高總司令,根据1787年通过的美国宪法而设立,行使宪法赋予的行政权,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于1789年4月30日就职,之后至1933的历任总统均为3月4日就职,而其後則於1月20日就職。1951年开始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二修正案规定总统每届任期4年,连选连任不得多于2次,也不能担任总统或执行总统职责超过2年后再當选为总统多于1次。 身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元首,美国总统亦号称“自由世界”的領導者及“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美国总统的妻子称为“第一夫人”,家庭称为“第一家庭”。美国建国以来,43位总统均为白人男性(主要为英格兰裔,爱尔兰裔6人、荷兰裔3人、德裔3人),第44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是首位非裔男性。 美国总统官邸为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的白宫。总统专用客机称为“空军一号”,专用直升机称为“海军陆战队一号”,官方的进行曲是《向统帅致敬》。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须年滿35岁,在美国居住14年以上,也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或者是在宪法通过时為美国公民(参见:美国宪法)。美国公职只有总统、副总统必须“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 現任總統為共和黨籍的唐納·川普。.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美国总统 · 查看更多 »

羅家倫

罗家伦(),字志希,籍貫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教育家,历史学家,“五四运动”的命名者。.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羅家倫 · 查看更多 »

習近平

#重定向 习近平.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習近平 · 查看更多 »

猶太人大屠殺

犹太人大屠杀(Holocaust;השואה,Shoah;חורבן,Hurban)指的是纳粹德国及其协作国对近600万犹太人进行的种族灭绝行动。当时欧洲共有近900万犹太人,其中近三分之二被害,包括近150万儿童。一些学者称大屠杀亦当涵盖近500万非犹太遇难者,由此总受害人数将达到近1,100万人。屠杀发生于纳粹德国、德佔欧洲地区及纳粹德国盟国所控区域。 1941年至1945年,纳粹对欧洲诸种族及政治群体展开迫害,犹太人遭到广泛系统性屠杀,其规模为史上最大。。在纳粹党领导及党卫队协调之下,德国所有政府部门均参与了大屠杀的相关事宜。其他受害的非犹太群体包括波兰人、其他斯拉夫人、苏联平民及苏联战俘、罗姆人、共产党人、同性恋者、共济会成员、耶和华见证人及身心障碍者。德国与德国占领区有近42,500个设施用于集中关押受害者,将其作为奴隶劳工使用,对其进行屠杀或其他反人权活动。参与执行大屠杀的总人数估计超过200,000人。 迫害与屠杀分阶段进行,最终发展为所谓的“犹太人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对欧洲犹太人进行集体灭绝。最初德国政府通过法案(如《1935年纽伦堡法案》)以将犹太人自社会中排除出去。1933年起纳粹开始建立一系列集中营,而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开始建立犹太区。1941年,德国在东欧开始广泛获取新领土,别动队在这些区域屠杀了近两百万犹太人、游击队员及其他群体,手段普遍为大规模射杀。至1942年年末,受害者普遍乘火车前往灭绝营,若能在旅途中幸存,则将于毒气室中遭系统性杀害。这一状况一直持续至1945年4月至5月欧洲战场尾声阶段。 犹太武装抵抗运动规模相对有限。最大规模的抵抗运动为1943年的华沙犹太区起义,数千武装贫乏的犹太人抵御武装党卫队时间长达四周。在东欧,约20,000至30,000犹太游击队员同纳粹及其协作者展开斗争。法国犹太人加入法国抵抗运动行列,对纳粹及维希法国政权开展游击战。战争期间犹太武装起义超过一百次, accessed 22 December 2013.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猶太人大屠殺 · 查看更多 »

烏戈·查維茲

乌戈·拉斐尔·查韦斯·弗里亚斯(Hugo Rafael Chávez Frías;) ,前任委內瑞拉總統,左翼政治人物,任內以強烈的反美主義及推行社會主義經濟政策聞名於世;但因為他四次皆是以民主選舉當選,其激進的社會主義政策,以及壓制反對派、通過修憲公投擴大總統權力等,使他成為近当代全世界最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之一。 2013年3月5日下午,委内瑞拉副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在军医院宣佈,查韦斯于当地时间16時25分去世,终年58岁。.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烏戈·查維茲 · 查看更多 »

生活 (雜誌)

《生活》(Life)是一本在美國發行的老牌周刊雜誌,可說是在美國家喻戶曉,地位與《時代》(Time)相差不遠。其前身是1883年在紐約市曼哈頓發行的幽默週刊,發行社就叫做生活出版社(Life Publishing Company),當時這本週刊因漫畫《海報女郎》(Pin Up Girl)與豐富的影劇資料而大受歡迎。 1936年,時代雜誌的擁有人亨利·盧斯(Henry Luce)將《生活雜誌》收購,並將之重新定位為新聞攝影紀實雜誌,第一期發行日是1936年11月23日。創刊宗旨是「看見生活、看見世界」(To see life; see the world)。 《时代杂志》在1920年代虽远无今天的影响,但已经取得成功。当《生活杂志》取得巨大成功后,使得《时代杂志》从中受益匪浅。 出版巨头时代华纳在2007年3月26日正式宣布,从下月开始停止发行旗下《生活》杂志的印刷版,将内容全部转移到互联网上。这是该杂志自1936年创办以来第三次停刊。.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生活 (雜誌) · 查看更多 »

畢蘭德拉

蘭德拉·比爾·比克拉姆·沙阿(尼泊尔语:वीरेन्द्र वीर विक्रम शाह देव,IAST:;),--,是尼泊爾沙阿王朝的第十一任國王(1972年—2001年在位),深得國民喜愛。死于枪击事件。有人怀疑他的胞弟,末代國王賈南德拉,篡位杀害了畢蘭德拉與他的繼任兒子狄潘德拉。 畢蘭德拉早年曾留學日本東京大學,因此,他的政策被指為比較偏向日本與中國,而在他的介紹下,不少日本學生都愛揹起背包前往尼泊爾山區徒步旅行。 1990年,在中國六四事件的影響下,尼泊爾國民要求更大的民主空間。畢蘭德拉於是引入多黨制,推動國內的民主改革。不過,這項改革在賈南德拉繼任後又再被廢除。.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畢蘭德拉 · 查看更多 »

白求恩

亨利·诺尔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是一位加拿大著名胸外科医师、医疗创新者及人道主义者、加拿大共产党党员。.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白求恩 · 查看更多 »

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一名英,小字阿。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獨孤伽羅的次子,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恭帝杨侑諡杨广为炀帝;夏王窦建德諡杨广为闵帝;皇泰主杨侗諡杨广为明帝,庙号世祖。炀帝十三岁被封为晋王,兼任并州主管。 隋炀帝於604年8月21日由楊素協助登基,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但他好大喜功、穷奢极欲,据研究仅从公元604年至608年短短4年间就动用了近540万民力修建大运河(开凿通济渠、永济渠),长城和洛阳城。又西巡张掖、“亲征”吐谷浑、以厚利诱使西域商贾至洛阳,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引发民众乃至贵族大规模的起义——隋末民变,更于大业八年(612年)征集三十万军队攻打高句丽(不包括后勤100多万民力),几乎动用了举国之力,618年杨广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隋炀帝在位期間,将科举制度(科举制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正式归为国家政策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而隋朝大运河在其后大部分河段失去了通航功能,被元世祖忽必烈所修的京杭大运河取代。其他功绩如讨伐吐谷浑(隋炀帝609年攻灭吐谷浑,但到了615年吐谷浑可汗伏允在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复国),讨占城(隋炀帝605年攻占城,随着军队班师后,占城王商菩跋摩遂在比景、海阴、林邑三郡故地复国。此战隋军死者什四、五,指揮官刘方也病死于班师途中),讨高句丽(三战均以失败告终)则对后世影响较小。 隋炀帝即位后几乎每年征发重役。仁寿四年十一月,他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次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自大业元年至六年,开发了各段运河,先后调发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诸郡的农民和士兵三百多万人;大业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以东修长城,两次调发男丁一百二十万,役死者过半。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隋炀帝年年远出巡游,曾三游江都,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都大肆营造离宫,扰掠地方,浪掷人力物力财力,社会生产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隋炀帝 · 查看更多 »

韶山市

韶山市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湘潭、宁乡、湘乡3县市交界处,是湘潭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韶山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毛泽东的家乡。.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韶山市 · 查看更多 »

莫里斯·迈斯纳

莫里斯·邁斯納(Maurice Jerome Meisner),,漢名馬思樂。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歷史的美國學者。馬思樂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如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來研究第二次國共內戰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他從研究中國馬克思主義奠基人李大釗開始,他寫的《毛澤東的中國及其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已經成為學術經典。歷任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教授、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客座教授。 邁斯納於1931年生於密西根州底特律的猶太裔東歐移民家庭,2012年於威斯康辛州麥迪遜的家中去世。.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莫里斯·迈斯纳 · 查看更多 »

道家

道家是中国诸子百家中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 西汉建立後,漢高祖、漢惠帝、呂后等漢朝領導人,張良、蕭何、曹參、陳平等大臣,都支持以道家思想治国,減少傜役、賦稅,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汉文帝、汉景帝奉行道家的黃老治術達到極致,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國家富裕,百姓安樂。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宋朝以後程朱理學、陸王心學興起,道家思想被混入理學,獨立的道家思想基本上不復存在。 道家虽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揉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中國的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老庄的启发。.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道家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菲力普·肖特

#重定向 菲利普·肖特.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菲力普·肖特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总统

菲律賓總統是菲律賓共和國的國家元首兼任政府首腦,負責領導菲律賓政府,包括內閣在內的行政部門,同時也是菲律賓軍隊的最高統帥。現任菲律賓總統是杜特蒂。.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菲律宾总统 · 查看更多 »

菅直人

菅直人(,)是日本政治家,第94任內閣總理大臣及民主黨常任幹事會代表(黨首)。目前是立憲民主黨黨員。 菅直人在1970年代後期參選日本眾議院議員,惟三次敗北而在1980年才首次當選。菅直人於1996年出任厚生大臣,期間公開厚生省刻意隱瞞的文件而震驚日本並令他一舉成名。2009年9月,民主黨首次成為日本的執政黨,菅直人出任副總理外,並兼任經濟財政政策大臣等多項職務。2010年1月7日,菅直人兼任財務大臣職務;6月4日,菅直人當選為民主黨第8任代表及第94任日本首相。2011年任內發生東日本大震災,在福島核災問題上處理失當,使得支持率急跌,民主党在接下來的選舉接連敗北。2011年8月26日,菅直人宣佈辭去民主黨代表(黨首)職務,執政時間共15個月,是從小泉純一郎卸任以來第一位在任超過一年的首相。.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菅直人 · 查看更多 »

褚辅成

褚辅成(),字慧僧,浙江秀水县(今嘉兴)人,九三学社发起人之一,近代爱国人士。.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褚辅成 · 查看更多 »

馮客

馮客(Frank Dikötter,),荷蘭學者,中國歷史學家。現任香港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教授中國近代史。 2011年以《毛澤東的大饑荒——1958-1962年的中國浩劫史》榮獲塞繆爾·約翰遜獎。.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馮客 · 查看更多 »

马寅初

寅初()名元善,字寅初,以字行。族籍尚有争议,一说回族,一说汉族,浙江省紹興府嵊县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 汪仁泽「馬寅初.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马寅初 · 查看更多 »

马克思主义

克思主義(Marxismus)是一種以唯物主義解釋歷史、辯證法、和對資本主義批判所發展而出的經濟、政治和社會世界觀。在19世紀中後期,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建構出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架構。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根基或方法論的寫作對現代的政治哲學和社會運動產生重大而廣泛的影響,包含了其独特的哲學、社會學、政治經濟學、以及革命意識形態。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並沒有一套統一的定義,也因此它在眾多的領域和題材上出現多元的發展,導致其門下包含眾多明顯對立甚至互相衝突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哲学以唯物主義的立場檢視社會的發展,認為人類社會是架構在其賴以为生的經濟活動上。經濟組織的架構和生產模式被視為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政治、法律、和道德關係的根本來源(或至少發揮了主要的影響),這些社會關係進而構成了馬克思所謂的上層建築。隨著生產模式的進步,既有的社會組織和關係變得沒有效率並且與經濟活動產生衝突,這種衝突進而發展為階級鬥爭Comparing Economic System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2003, by Gregory and Stuart.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马克思主义 · 查看更多 »

马克思主义文库

克思主义文库(Marxists Internet Archive,缩写为MIA),也译作马克思主义者互联网文库,是一个由志愿者建立的非营利性质的网络公共图书馆。该组织所维护的文库中包含马克思主义作家或相关左翼作家(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等)纂写的多语言文献。该网站建立于1990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作家文库,许多资料有英语、俄语、德语、意大利语、法语、希腊语、中文等版本。2006年,文库网站月访问量为110万次,月文件下载量为1550万份,访问人数比2005年增加25%、比2000年增加380%。.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马克思主义文库 · 查看更多 »

魯道夫·拉梅爾

魯道夫·約瑟夫·拉梅爾(Rudolph Joseph Rummel,)是夏威夷大學榮譽退休的政治學教授。他将自己的大半生用于收集並研究人類近代的集體暴力歷史。拉梅爾也是發展民主和平論的重要學者之一,他主張民主政府是最不會隨意殘殺其人民的政府形式,同時民主國家之間也從來不會(或幾乎不會)互相爭戰。 拉梅爾著作豐富,寫下了24本學術書籍,並且在1975-1981年間出版的《認識衝突與戰爭》(Understanding Conflict and War)中記載了他研究的主要成果。他在接下來15年裡埋頭於建構民主和平的理論,不斷加入各種新的資料和數據測試,對比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並對許多單獨的戰爭案例進行研究。1997年出版的《權力屠殺》(Power Kills)一書總結了拉梅爾的研究,其他重要的作品還包括了《》(1990)、《》(1991)、《》(1992)、《》(1994)、以及《》(1997)。拉梅爾同時也將他眾多著作中的各種圖表、摘要、和表格刊登在自己的網站上,包括他收集的參考文獻和各種統計上的資料。拉梅爾早年也曾發表過《》(1970)和《》(1976)。 拉梅爾還撰寫了《》一系列的架空歷史小說,由一個神祕的組織派遣兩名戀人傳送重回1906年,透過現代的武器和科技改變人類歷史,以將20世紀改寫為一個和平的世紀。拉梅爾在他的網站有一串廣泛的FAQ問答集,回答各種對於民主和平理論及大滅絕的問題及批評。.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魯道夫·拉梅爾 · 查看更多 »

費正清

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美國漢學家、歷史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的創始人。.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費正清 · 查看更多 »

資產階級

資產階級(bourgeoisie,直譯布爾喬亞)是根據一些西方经济学思想學派,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為资本主义社会所做的階級劃分當中的階級之一。.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資產階級 · 查看更多 »

贝基尔·巴卢库

贝基尔·巴卢库(Beqir Balluku )阿尔巴尼亚政治家、军事领导人,阿尔巴尼亚前国防部长。1956年,巴卢库协助霍查在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内进行清洗。1974年,巴卢库与许多其他阿尔巴尼亚政府成员被霍查指控试图发动政变,同年被处决。 Category:阿尔巴尼亚政治家 Category:被處決的阿爾巴尼亞人.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贝基尔·巴卢库 · 查看更多 »

费迪南德·马科斯

费迪南德·埃曼努埃爾·埃德拉林·马科斯(Ferdinand Emmanuel Edralin Marcos,),菲律賓政治人物、独裁者,1965年至1986年統治菲律賓長達20年。馬可仕當初因主张经济和社会改革而上台,但馬可仕本人卻於稍後在任期间,以實行腐败的裙带资本主义,和政治打压的威权主义统治而闻名于世。1983年其政敌贝尼格诺·阿基诺自美國回国却在馬尼拉國際機場(今尼諾伊·阿基諾國際機場)被刺身亡,马科斯被疑幕后指使。1986年因选举舞弊,导致群众大规模抗议(人民力量革命),而被迫流亡美國夏威夷州,並於1989年死於檀香山。1993年其遺體運回北伊羅戈省,放置玻璃棺內未下葬,直到2016年11月18日安葬馬尼拉的國家英雄墓園。.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费迪南德·马科斯 · 查看更多 »

麻省理工学院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縮寫為MIT)是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成立於1861年,當時目的是為了響應。學校採用了辦學,早期著力於應用科學與工程學的實驗教學。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員在二戰及冷戰期間,致力開發電腦、雷達及慣性導航系統技術;戰後的防禦性科技研究使學校得以進一步發展,教職員人數及校園面積在的帶領下有所上升。大學於1916年遷往現在位於查爾斯河北岸的校址,沿岸伸延逾,佔地。 擁有6間學術學院、32個學系部門的麻省理工學院常獲納入全球最佳學府之列。學校一直聞名於物理科學與工程學的教研,但在近代亦大力發展諸如生命科學、經濟學、管理學、語言學等其他學術範疇。別名「工程師」的麻省理工體育校隊合計31支,涵蓋不同項目,學生因此可參與不同類型的跨校體育聯賽。 ,著名麻省理工師生、校友或研究人員包括了91位諾貝爾獎得主、52位國家科學獎章獲獎者、45位羅德學者、38名麥克阿瑟獎得主、6名菲爾茲獎獲獎者、25位图灵奖得主。此校同時具很強的創業文化,由其校友所創辦的公司利潤總值相當於全球第十一大經濟體。.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麻省理工学院 · 查看更多 »

黄炎培

培(),字任之,号楚南,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人。中國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中國民主同盟、中華職業教育社主要發起人之一。.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黄炎培 · 查看更多 »

边缘性人格障碍

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縮寫:BPD)又稱情緒不穩定人格障礙 (EUPD),簡稱邊緣人格ICD-10,是一種B型人格疾患。患者出現長期的不正常行為,例如不穩定人際關係,不穩定自我認知及不穩定情緒。它的主要特徵是精神上,行為上的極端對立表現的同時出現。邊緣人格因介於健康、憂鬱症、精神官能症、精神病這四者之間的邊緣,故稱為邊緣人格。他們和一般人一樣擁有健康的部分,因容易遇到一點小事就感到受傷,無法控制衝動的欲望,作出自我傷害、傷害他人……等破壞性的行為,且這些行為會反覆出現。 其他症狀可能包括當面臨著一個時間有限的分離情況,會出現強烈的被拋棄恐懼感、絕望和不恰當的憤怒。 邊緣性人格的患者經常理想化或貶低治療師,對他們的感覺經常在高關注和異於尋常的失望下交替擺盪。自殘和自殺在此疾患上是常見的,故可能需要住院接受精神照護。《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認為只有超過18歲的成人會患此疾病,而第五版則修訂為成年早期開始。然而,有些人說這些症狀也有可能在兒童與青少年中發現。物質的濫用,抑鬱及進食障礙都與邊緣性人格疾患有關。如果不進行治療,症狀可能會惡化,近一成的患者更出現自殺行為。 關於此疾病的稱呼,此類患者的社會對立派為了瓦解其顛覆性理念而往往冠之以帶有歧視意味的「邊緣」一詞,而他們自身並不願意接受這類極易引發正常人誤解和排斥的貶意標籤,故其確切名稱仍在討論中。ICD-10手冊將情緒不穩定人格疾病以及相似診斷條件歸類於此。有相關的消息指出BPD患者被暗示人格具有缺陷,而此結論對於BPD患者帶有歧視的。目前精神醫學的各學派仍對此疾患的確切特質、原因與療法有所爭議,但此疾患已被公認為一項重大的心理問題。.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边缘性人格障碍 · 查看更多 »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國國民黨称之为遼西--会战,又作遼瀋會戰。 中共將領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中國東北地区向被分割于沈阳、长春、锦州等地的中華民國國軍发起进攻,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收编国军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衛立煌所率领的1个剿匪总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部、旅部團部不計,共47.2万人,并攻占了东北全境。东北人民解放军获得完全胜利,辽沈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中华民国国军。.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辽沈战役 · 查看更多 »

迷信

迷信(Superstition)是对某一些事物迷惘而不知其究竟,但又盲目地相信其说。Encarta百科全书上对“迷信”的定义是:非理性地相信某种行为或仪规具有神奇的效力。 “迷信”的本質是對事理的陳述不抱懷疑態度,就像科學家說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若只信其陳述,而不加考證,這就是一種對科學權威的迷信。破除迷信必須經過科學的考證步驟,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科学本身与迷信、信仰或宗教有着重要区别。科学在本质上要求怀疑主义,并在实践中公开倡导怀疑主义。怀疑主义要求分析型思维以及批评型思维,要求怀疑一切,即不相信任何未经证实的事物。对已经证实的事物,也要怀疑其时空的局限性及观察的准确性。未经证实的理论称作假说或猜想,而假说或猜想完全有可能被证明是錯誤的。錯誤的假说或猜想必须被抛弃。 廣義而言,所有的宗教信仰都包含著迷信成分,因其往往用一些難以考證的上古事件,或是阻止信徒質疑教義與神,沒有提出證據卻要求盲目相信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許多科學家認為,舉證神靈或超自然力量「存在」的責任應在宗教人士,而不是要求科學證明其「不存在」,而宗教在過去千年來一直被認為是阻礙科學進步的阻力。.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迷信 · 查看更多 »

迈克尔·H·哈特

迈克尔·H·哈特(1932年4月28日-)出生在紐約市,是一位天体物理学家,写了三本历史书,以及好些关于各种主题的有争议的文章。哈特认为自己是个杰斐逊自由派,而他的批评者称他是保守派和种族分离主义者。.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迈克尔·H·哈特 · 查看更多 »

迈克·泰森

迈克尔·--·“麥克”·泰森(Michael Gerard "Mike" Tyson,),生于美国纽约市,前职业拳击手,曾获世界重量级冠军,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重量级拳击手之一。在其全盛时期,他以毁灭性的风格多次击败了著名的对手,一度是最具威脅性的拳击手之一。但其事業前途卻因个人问题、缺乏訓練和两次收押而中斷。在監獄他曾企图恢复職業生涯,但在与知名对手比赛中卻沒有獲勝。2005年6月11日泰森与拳击手凯文·麦克布莱德打了最后一场比賽,但亦以失敗收場,因此他决定永远从拳坛退休。.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迈克·泰森 · 查看更多 »

胡平 (作家)

胡平(),生于中国北京,现居美国纽约,《北京之春》杂志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持不同政见者。 胡平七岁随母亲到四川成都。1966年高中毕业,适逢文革,参加文革两年半,曾自办小报转载遇罗克文章;1969年下乡于渡口市(现名攀枝花)郊区插队五年。1973年底返回成都,又当了五年临时工。1978年秋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主修西方哲学史,获哲学硕士学位。 1979年投入西单民主墙运动,于民间刊物《沃土》上发表《论言论自由》长文。1980年参加地方人大代表选举,当选为北京大学海淀区人大代表。他毕业后两年未分配工作,1983年分到北京出版社,1985年转至北京市社会科学院,1987年1月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1988—1991年当选中国民主团结联盟主席,先後在《中国之春》和《北京之春》杂志主持笔政。2015年現任《北京之春》榮譽主編,中国人权执行理事,独立中文作家笔会荣誉理事。.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胡平 (作家) · 查看更多 »

胡绳

胡绳(),原名项志逖、笔名蒲韧、卜人、李念青、沈友谷等,中国著名哲学家、近代史专家,祖籍浙江钱塘县,出生于江苏苏州。.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胡绳 · 查看更多 »

胡錦濤

#重定向 胡锦涛.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胡錦濤 · 查看更多 »

胡锦涛

胡锦涛() ,祖籍安徽绩溪,出生于江苏省泰縣(今属泰州市),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前最高领导人,是2002年至2012年间中国共产党第四代领导人,第十四届至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十四和十五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六届、第十七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在胡锦涛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期间,中共中央领导集体被称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在2003年至2013年期间,胡锦涛还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务,还兼任中央国家安全领导小组、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与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1993年至2003年期间,担任过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胡锦涛 · 查看更多 »

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在马克思主义、自由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看来,是指阶级冲突。 对马克思和恩格斯而言,迄今为止所有存在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马克思所说的阶级概念和血缘沒有關係,也和上、中、下的社会阶层无关,而是指「经济地位」。他认为阶级归属是由自己和生产手段的关系决定。 阶级斗争理论也是毛泽东的主要思想观点,他把中国人划分成人民与阶级敌人两大阵营。他说:“人民是什么? 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压迫这些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如要乱说乱动,立即取缔,予以制裁。”.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阶级斗争 · 查看更多 »

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Republika e Shqipërisë)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南部的国家。阿尔巴尼亚西隔亚得里亚海和奥特朗托海峡与意大利相望,南面则与希腊接壤,东临馬其頓,东北是科索沃,北接蒙特內哥羅。首都是地拉那,其國際代碼為AL。在冷战时期,阿尔巴尼亚是社會主義國家。阿爾巴尼亞為歐洲中最不發達和收入較低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但在近年已有顯著的改進。在2009年阿爾巴尼亞正式加入北約。在2014年6月,欧盟已接纳阿尔巴尼亚为欧盟候选国,而在2018年4月歐盟已批准阿爾巴尼亞在2018年6月展開入盟談判。 阿爾巴尼亞國旗上繪有一隻黑色的雙頭雄鷹,沿自15世紀抵抗鄂圖曼帝國入侵的領袖斯坎德培的印章,所以雄鷹是民族英雄斯坎德的象徵,故此阿爾巴尼亞也有“山鷹之國”之稱。.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阿尔巴尼亚 · 查看更多 »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阿尔巴尼亚语:Partia e Punës e Shqipërisë),简称阿劳(PPSH),成立于1941年11月8日,是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 该党成立时取名为阿尔巴尼亚共产党,1948年更名为阿尔巴尼亚劳动党。 1991年初,东欧剧变的浪潮席捲至阿爾巴尼亞。隨著阿爾巴尼亞民主化運動進行,人民對民主的訴求呼聲不斷。1991年6月12日,時任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一书记、阿爾巴尼亞總統拉米兹·阿利雅應反对派要求將劳动党改组为阿尔巴尼亚社会党,而部分忠于霍查主义的黨員也因此集體退黨,另组阿尔巴尼亚共产党。 该党的党报是《》。该党的下属青年组织是阿尔巴尼亚劳动青年联盟,下属先锋组织是恩维尔先锋队。该党还领导有群众性政治组织阿尔巴尼亚民主阵线。.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阿尔巴尼亚劳动党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德国政治人物,纳粹党领袖,1933年至1945年担任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亦任纳粹德国元首。其于1939年9月发动波兰战役,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并为纳粹大屠杀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希特勒生于时属奥匈帝国的奥地利地区,在林茨长大。1913年他迁往德国,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陆军服役並受勳。1919年希特勒加入纳粹党前身德国工人党,并于1921年成为纳粹党领袖。1923年他在慕尼黑发动政变,试图夺取权力,但最终失败并被监禁。在监禁期间希特勒撰写了其自传及政治宣言《我的奮鬥》的第一册。1924年被释放后,希特勒對凡爾赛条约进行批判,宣扬泛日耳曼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共主义,以其个人魅力、演说才能及政治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同时他频繁宣称国际资本主义及共产主义为犹太人反德意志民族的阴谋。 1933年纳粹党成为魏玛共和国国会第一大党,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此后其执政联盟再次在选举中获胜,并在国会中通过《授权法》,逐渐将魏玛共和国转变为一党专制、纳粹、极权及独裁统治的纳粹德国。希特勒借口抵御一战后由英国和法国主导的不公国际秩序,试图将犹太人从德国清除,建立其理想秩序。在其当政的前六年内,德国迅速自大萧条中复苏,打破一战后欧洲各国对其作出的各种限制,吞并数个德意志民族所居住的他国领土,由此获得了相当一些德意志民族人民的支持。 希特勒试图为德意志民族获取在其他民族之上的特别“生存空间”,在外交上主张施行侵略与吞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的首要原因。他领导大规模武装扩军,并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打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使得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1941年6月,希特勒下令入侵苏联。至1941年年末,德国及其欧洲轴心国盟友已侵略占领欧洲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后来与苏联战事的不利局面及美国的加入导致德国由攻转守,并屡遭战略失败。在战争尾声阶段,1945年柏林战役期间,希特勒与其长期女友爱娃·布劳恩成婚。在他们成婚两日后(1945年4月30日),为避免被开坦克进城的苏联红军俘获,希特勒与布劳恩自杀身亡,其尸体被焚毁并被苏联红军找到。 在希特勒和其种族主义政治形态领导之下,纳粹政权屠杀了至少550万包括犹太人和身心障礙者在内的被视为劣等或不受欢迎的少数族裔。希特勒和纳粹政权亦在战争期间屠杀了近1,930万平民和战俘。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军事行动还造成了2930万军人及平民的死亡,其中平民的死亡数量为人类战争史上最高,使二战成为人类历史上死亡数量最高的战争。.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阿道夫·希特勒 · 查看更多 »

赫鲁晓夫

#重定向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赫鲁晓夫 · 查看更多 »

藤子不二雄Ⓐ

藤子不二雄Ⓐ(),本名安孫子素雄(),男性,血型A型,日本漫画家,是一位素食者。曾经与藤本弘(笔名藤子·F·不二雄)长期共用藤子不二雄这一笔名发表作品。1996年,在藤子·F·不二雄的葬禮上,藤子不二雄Ⓐ被許多記者詢問「是否會接續《哆啦A夢》的執筆?」,藤子不二雄Ⓐ的回應是:「那是我所無法畫出的作品類型。」其後在2008年獲頒旭日雙光章。.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藤子不二雄Ⓐ · 查看更多 »

邓小平

邓小平(),原名邓先圣,后由啟蒙老師改名邓希贤。中国四川省广安州协兴乡(今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人,祖籍江西吉水,在法国勤工儉讀期间参加了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後留學蘇聯並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經過多年的努力,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1977年,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后,复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认领导地位。1978年至1983年,任全国政协主席;1981年至1989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82年至1987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1983年至1990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邓小平一生未担任中国国家元首、中国政府首脑,或中共党内最高领导职务,但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9年11月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一职前,普遍认为他是实际的最高领导人,并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予以确认。直到今天他定下的政治及經濟路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仍保持巨大的影响力。官方评价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中国共产党称他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称以其部分政治理念为核心的政治理论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部分。具体来说,他的提议包括“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一国两制”;其政策影响到了20世纪后期每个中国人,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他推动的改革还缔造了新兴超大城市深圳市。他于1978年和1985年两次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年度风云人物”。.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邓小平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蔣中正 · 查看更多 »

重庆市

重庆市,简称巴、渝,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首批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内陆开放高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中国著名三大火炉城市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1000多年,是巴渝文化属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重庆同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一道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挥中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重庆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恢复设立重庆直辖市,6月18日正式挂牌。 重庆市地跨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的青藏高原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渝东接湖北、东南接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接四川,渝北接陕西,辖区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宽约450公里,辖区总面积8.2403万平方公里。重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的组团式城市,其中主城区建成面积为877.78平方公里。 位于重庆主城区嘉陵江和长江以北的两江新区是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重庆拥有渝新欧铁路、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部地区第二座实行72小时免签的城市。.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重庆市 · 查看更多 »

重慶談判

重慶談判,指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在中国重庆举行的,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一次谈判。这次谈判是政治协商会议的序曲,虽然它本身并未解决具体的实质问题,但国共双方达成了用政治协商的手段解决争端的初步意向,为后来几个月政协会议的召开制造了必要的和平气氛。 虽然该谈判期间国共最高领导人会晤,但主要工作由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和中共代表周恩来完成,其最高领导人并未参加具体谈判;重庆谈判仅为第二次国共内战前双方谈判的开端而非全部;此后国共谈判逐渐转入具体问题,并围绕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较量。直到1947年3月,内战前的国共谈判才以失败告终。 此次谈判是以国民政府与中共的方式进行的。后来政治协商会议时,国共两党以党派对等方式进行。.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重慶談判 · 查看更多 »

自由亚洲电台

自由亚洲电台(Radio Free Asia,RFA)成立于1996年3月,是根据1994年通过的美国《》授權美国政府设立和资助的,面向亚洲听众播放新闻以及资讯的非营利私营公司,但并非美国政府机构。自由亚洲电台的员工也不是联邦或政府的雇员。.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自由亚洲电台 · 查看更多 »

自戀

自戀(narcissism),形容自我陶醉的行為或習慣,可被視為是一種性格,或是一種集體行為造成的現象。嚴格來說,可被觀察到自戀現象的人物應區分為三種類型:潛意識產生的自戀、與社會角色伴生的自戀、和自戀型人格障礙,造就這三者的原因差距甚大。 自戀的英文名詞來自希臘神話。那耳喀索斯(希腊语:Νάρκισσος,拉丁化:Narcissus)是一名俊美的希臘青年,他拒絕了女神厄科(意譯:回聲,是一名有漂亮嗓子的女神)的求愛。他注定會愛上他自己在湖中的倒影,作為懲罰。因為沒法令他的愛變得完滿,他日益消瘦,最後變成了一朵以他命名的花——水仙。 自戀這個字眼通常帶有貶義,代表誇張、自滿、自負、自我或自私。.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自戀 · 查看更多 »

臭老九

臭老九是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對知識分子的貶稱。對於此說法的緣起是毛泽东提出来,還是历史形成的民间说法有爭議。.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臭老九 · 查看更多 »

臺灣地區

臺灣地區,《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歷次版本中稱為自由地區,亦称臺澎金馬地區、臺澎金馬、臺閩地區,是指自1955年大陳島撤退之後迄今,中華民國有效管理的領土,與1949年國共內戰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治的「大陸地區」相對。涵蓋範圍包括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群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嶼、東沙群島、南沙群島之太平島與中洲礁、以及存有主權爭議的釣魚臺列嶼,全由島嶼構成。由於臺灣為最主要的組成領土,因此得名。.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臺灣地區 · 查看更多 »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Agnes Smedley;)美国著名左派记者,以对中共革命的报道著称。她支持女权、支持印度独立、亦支持中国共产党,她著有8本书。.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 查看更多 »

苏联红军

工农红军(Рабо́че-крестья́нская 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РККА;简称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КА),通称苏联红军,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之后1922年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武装力量,其下包括陆军和空军。红军直接起源于1917年十月革命,俄国内战期间布尔什维克创立军队反击他们敌人的军事同盟(尤其是以白军之名组成的团体)。1946年2月起红军与苏联海军组成苏联武装力量(Вооруженные Силы СССР(ВС СССР)/Vooruzhennye Sily SSSR),它的官方名称改為蘇維埃陸軍(Советская Армия),直到1991年12月解体。 红军陆军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同盟国获胜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在德蘇战争的军事行动中,击败了战争中75%-80%的納粹德国(德意志國防軍及武装党卫队)部隊。.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苏联红军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陳奎德

陳奎德(),生於江蘇南京,中国异议人士。.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陳奎德 · 查看更多 »

陳布雷

布雷(),原名陈训恩,字彦及,笔名布雷,畏垒。其為民国时期著名评论家,后受蔣中正赏识,弃文从政。被称为「蔣中正之文胆」。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在原籍浙江省慈谿县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自杀。.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陳布雷 · 查看更多 »

陳銘樞

陳銘樞(),字真如,廣東合浦(今属广西)客家人。中华民国上将,民革的创始人之一。曾任代理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军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广东省政府主席,京沪卫戍总司令官,兼代理淞沪警备司令,国民革命军右翼集团军总司令。.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陳銘樞 · 查看更多 »

陈云

云(),曾用名廖陈云,江蘇省青浦县(今上海市青浦区)人。政治家、经济管理家。陈云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改革开放以后继续担任党内重要职务。 陈云早年领导上海工人运动,随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随部参加长征,相继担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随后赴东北,任东北局副书记。随后担任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领导银元之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云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负责全国经济恢复工作与制定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0年接替病逝的任弼时增补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位列五大书记之一,地位仅次于毛刘周朱四人。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之后恢复原职,出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1987年,接替邓小平当选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被认为是当时主政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陈云 · 查看更多 »

陈伯达

伯达(),原名陈建相,字尚友,福建惠安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理论家。 陈伯达曾是中共中央重要文胆,长期担任《红旗杂志》主编、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后来担任中宣部副部长、国家计委副主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五一六”小组组长,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仅次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的中共“第四号人物”,是中共九届政治局五位常委之一。在毛众多秘书当中,陈伯达是担任秘书时间最长的一个,前后共达31年。1970年在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后失势并失去人身自由,1972年7月陈伯达被打倒。1981年,被中国共产党列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之一,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 陈伯达是中共“理论家”、“笔杆子”,他著有《人民公敌蒋介石》、《中国四大家族》、《评〈中国之命运〉》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著有《论毛泽东思想》、《斯大林和中国革命》,参与起草《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决议》、关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二十三条》、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六条》等。.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陈伯达 · 查看更多 »

陆定一

陆定一(),江苏无锡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作家和文化人物。 陆定一毕业于南洋大学(铁道部交通大学前身),早年供职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后又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与长征。抗日战争与第二次国共内战时,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副主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等职务,发表过一系列反映第一次国共战争、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共产党军队生活的文学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主要负责文化、宣传工作,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宣理论的奠基人。最高担当过国务院副总理,在反右运动前曾明确鼓励知识分子提出建议和意见。此后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动乱结束后被平反,不过之后近二十年内并不再担任任何有实权的政治职务。.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陆定一 · 查看更多 »

柯庆施

柯庆施(),安徽歙县人,1950年代、1960年代中国共产党高层领导人之一。.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柯庆施 · 查看更多 »

林彪

林彪(),原名育蓉,字阳春,一字祚大 ,號育容、育榮、雨融、毓蓉、尤勇,乳名春儿。湖北黄冈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林彪早年投考黄埔军校第四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8月,他参加南昌起義,随后转战井冈山,先后担任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等职,参加历次反围剿战争及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师长,参加平型关战役,随后赴苏联养伤。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指挥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作战,平定东北、中南战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等职务。文化大革命爆发後,他成为中共二号人物,曾作为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接班人被破天荒地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及1970年宪法草案,但1970年第三次庐山会议上,陷入与江青等人的权力斗争,加上因主张设立国家主席而与毛泽东的关系破裂,旋即失势。1971年发生“九一三事件”,林彪和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被绑架和迫害,,所乘256号专机坠毁于蒙古境内,机上全员身亡。 他短暂参与的抗日战争及苏德战争中均有出色表现。林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开国功臣,他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从中国最北端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黑龙江一直打到最南端三十多摄氏度的海南岛,歼敌数量多于西北野战军及华北军区野战部队。.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林彪 · 查看更多 »

林克

林克可以指:.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林克 · 查看更多 »

恩維爾·霍查

恩維爾·霍查(Enver Hoxha;),阿爾巴尼亞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獨裁者,曾任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第一書記和部长会议主席,掌權长達40年之久。 霍查是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阿尔巴尼亚抵抗者先后打败了法西斯意大利占领军和纳粹德国占领军,后领导阿尔巴尼亚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阿尔巴尼亚这一落后贫穷的巴尔干小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变革。 霍查以在国内残酷清洗政治异己(打倒多个“反党集团”,清洗大批党政军干部)、在国际上和盟友(南斯拉夫、苏联、中国)决裂并攻击各国各党领导人著称。 霍查的一系列政治观点和主张被称为霍查主义,该理论继承斯大林主义的衣钵,猛烈抨击“帝国主义”以及各种“修正主义”(尤其是被其称之为“披着反修外衣的新修正主义”的毛主义),其影响持续至今。在国际共运中奉行霍查主义意识形态的政党、组织和个人被称为“霍查派”,他们成立了国际组织马列主义政党和组织国际会议 (团结和斗争)。 霍查于执政后期,主持制定了阿尔巴尼亚1976年宪法,宣布消灭国内一切宗教、税收和内外债,还宣称阿尔巴尼亚为“世界上第一个无神论国家”和“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恩維爾·霍查 · 查看更多 »

李志绥

李志绥(),生於中國北京,医生世家,其曾祖父李德立是满清同治年间的御医,其父系国民党政府高级官僚。毕业于四川成都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從1954-1976年擔任毛澤東的保健醫生,1988年移民美國,1994年出版《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李志绥 · 查看更多 »

李维汉

李维汉(),原名厚儒,字和笙,曾用名罗迈,湖南省长沙县高桥镇学仕桥村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 李维汉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毛泽东、蔡和森等结识,并创建新民学会。1919年赴法国留学,后参与中国共产党欧洲支部的筹建工作。八七会议后,李维汉一度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后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担任陕北公学副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担任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担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后在文化大革命时遭受迫害。文革结束后,起用为中顾委副主任。.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李维汉 · 查看更多 »

李锐 (1917年)

李锐(),生于北京,祖籍湖南平江。著名中共党史专家。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水电部副部长,毛泽东兼职秘书。.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李锐 (1917年) · 查看更多 »

李捷 (中国共产党)

李捷(),山东平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学者。1979年2月至1983年3月于北京师范大学一分校历史系学习。其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研究组等任职研究员、教员至主任。 早年担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2012年,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毛泽东思想。2013年,撰文称《晚年周恩来》严重丑化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引发争论。 2014年4月30日,李捷任《求是》杂志社社长。.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李捷 (中国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李敦白

李敦白(Sidney Rittenberg;),美国学者,1944年—1979年期间曾長居在中国,是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美国人。曾在延安工作,得以近距离观察中共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因先后牵涉苏联间谍案和“白求恩-延安造反团”而两次入狱。1993年出版了《The Man Who Stayed Behind》一书。.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李敦白 · 查看更多 »

杨奎松

杨奎松(),生于北京,籍貫重庆,中共党史研究专家。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兼职教授。.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杨奎松 · 查看更多 »

杰拉尔德·福特

小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Gerald Rudolph Ford, Jr.,),生于美国內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美国政治人物,美国第40任副总统和第38任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於美国海军服役。他也是一名共濟會成員。 战后福特成为了一个坚定的“国际主义者”,他在共和党内击败了当时在职的党魁,被选举为代表密歇根-zh-hans:大急流村; zh-hant:大湍城;-地区的众议员。1963年他被选为美国众议院少数党领袖直到1973年。在水门事件高潮时期,当时的副总统斯皮罗·阿格纽辞职后,福特被理查德·尼克松任命为副总统(任期为1973年12月6日-1974年8月9日)。1974年8月9日理查德·尼克松辞职后福特继任美国总统。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未经选举就接任副总统以及总统的人。他与他的副总统纳尔逊·洛克菲勒是美国历史上僅有的两位并无经过选举就接任的总统和副总统。 福特执政期间,美国从越南撤军、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经济萧条。由于在美国国会内民主党占絕對多数,政府无法通過重要的法律。福特被迫用尽他的否决权。许多人对福特特赦尼克松也非常不满。在1976年大選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吉米·卡特以微弱优势击败了福特。.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杰拉尔德·福特 · 查看更多 »

歇斯底里

歇斯底里(Hysteria)指无法控制的情感发泄。在过去是一种精神疾病的名称,又被称为癔病或癔症。症状是由于未知恐惧等原因而情绪失控,或幻想身体某部位不舒服,却无法被医学检查出来。现在医学界已逐渐停止使用该词,转而使用更精确的词汇描述不同症状,如转换障碍和分离障碍。.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歇斯底里 · 查看更多 »

殖民主义

殖民主義是指一個國家寻求或取得另外一地或其人民的行政权力的一种政策。殖民主义通常包含了殖民者与殖民地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而往往这些各种不平等关系的建立,是由于被殖民者对现代社会组织和架构的无知造成的。殖民主义这个词通常是指殖民者与未开发文明的土著人民之间的关系。.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殖民主义 · 查看更多 »

比利时

比利時王國(Koninkrijk België;法語:Royaume de Belgique;德語:Königreich Belgien),是一個西歐國家。它是歐洲聯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首都布魯塞爾是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大型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比利時自北起順時針分別與荷蘭、德國、盧森堡和法國接壤,西面則濱臨北海。 比利時的名稱,源自羅馬時代,當時此地稱為比利時高盧(Gallia Belgica),字面意為貝爾蓋人的高盧。「比利時」這個中文譯名,源自1849年徐繼畬所編纂的《瀛寰志略》。.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比利时 · 查看更多 »

毛主席语录

《毛主席语录》(又稱《毛澤東語錄》,簡稱《毛語錄》)是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著作中一些語句的选编本,因为最流行的版本用红色封面包装,又是中国共產黨领袖的经典言论,所以文化大革命中被紅衛兵普遍称为「红宝书」。.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毛主席语录 · 查看更多 »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亦是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战略家和思想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终身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被尊称为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暨国防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暨名誉主席等职。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之一。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实践过程中,早先曾借鑑斯大林主義探索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後來其运用經驗和總結的成果被发展称作毛泽东思想,被後繼無產革命參考成為蘇共以外的另一重要左派思想。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他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游击战十六字诀和运动战战略、三个世界理论、矛盾论、实践论等,其核心内容为新民主主义和無產階級专政理论。此外,毛泽东在文學和书法方面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的专政統治和階級鬥爭備受批評,因主导或发动的反右运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等各类政治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而使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毛泽东 · 查看更多 »

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

《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為時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醫療小組主要成员李志绥所寫的回憶錄。回忆录详细地记录了李志绥從1954年作为毛泽东的私人医生开始,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时的资料。书中指出毛泽东的私生活极为荒唐,以及描绘出一些中国共产党前领导人的负面形象。非中共的媒體與學者一般認為,本書內容與已知史實一致,應當可信。同时期与李志綏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數位人士对该书内容作出批驳,认为书中充满伪造、扭曲的虚假内容和观点。 本书原稿是中文,由前底特律大學政治學系主任戴鴻超英譯,由中国问题专家黎安友作序,石文安(Anne F. Thurston)助理編輯,1994年由蓝灯书屋出版英文版。在《李志绥:毛泽东的私人医生回忆录》的英文版封面上,石文安的身份是助理编辑,但是,她自己认为这是她的再创造,助理编辑不符合她对本书的贡献,她也因此与原作者李志绥发生争执。石文安与李志绥因为书的关系,接触了四年。虽然对李志绥有些认识上的保留,但是她说,她相信回忆录的真实性。 中文版從英文版翻譯,1994年由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因為内容极为敏感,所以在中国大陆一直被禁。.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 · 查看更多 »

毛泽东生平

今天在长沙,保存的毛泽东曾经历过的地方还有很多。.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毛泽东生平 · 查看更多 »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Mao Zedong Thought)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2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一般认为其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认为毛泽东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理论。在中國以外广泛称之为毛主义(Maoism),然而中国官方从未使用过这个词。 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毛泽东担任党主席时,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及军事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中比较突出的内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十六字方针”、“群众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文艺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三个世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等等。在19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定义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毛派(Maoist)有时也称毛主义者,自称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或马列毛主义),且反对修正主义。.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毛泽东思想 · 查看更多 »

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democratic centralism)是列宁提倡的一种进行决策的组织原则。冷战时期,曾经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中广泛实行。.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民主集中制 · 查看更多 »

江澤民

#重定向 江泽民.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江澤民 · 查看更多 »

汪东兴

汪东兴(),江西弋阳人,中国共产党前高级领导人,文化大革命时期重要政治人物。 汪东兴于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按得票数排名末位);曾长期兼任中央警卫局局长,负责党主席毛泽东的警卫安全;是抓捕四人帮行动懷仁堂事變的决策人之一。1978年邓小平等中共元老掌权後被迫辞职下台。.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汪东兴 · 查看更多 »

波尔布特

波爾布特(,取自Politique Potentielle,意为“强大政治”;),原名沙洛特萨(),柬埔寨华人后代, 红色高棉最高领导人、柬埔寨共产党总书记,1976年至1979年間出任民主柬埔寨總理與橡膠種植工人工會代表。因為其主張的反苏政策,他的政权曾受到中国、美國、泰國和一些西方国家的支持,但由于之后奉行极左政策和大屠杀,后又普遍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 波爾布特曾组织抵抗法国殖民與反西哈努克的运动,1975年带领发动红色高棉运动,推翻原来亲美国的朗诺政權,建立一党专政的独裁政府,试图仿效毛泽东的政策,实行全面人民公社。他在执政期间实行农业集体化,将所有城市居民强行驱赶到农村的集体农场劳动。在全国进行种族灭绝式大清洗,并下令屠杀持不同政见者。在他的统治下,货币被取消,但共产主义的理想并未实现,反而造成国家经济全面崩溃。在他統治期間,被处死或者饿死的人(包括共产党内的许多被怀疑对他不忠的领导人)約一百万到三百萬人,占當時約八百萬人口的四分之一。Heuveline, Patrick (2001).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波尔布特 · 查看更多 »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的“三大战役”之一,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中華民國國軍徐州剿匪總司令部防區。由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時期,解放軍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对國軍一次战略性进攻戰役。 戰役历时65天,解放軍殲滅國軍5个兵团和1個綏靖區部隊,計22个军56个师,共55.5万人(其中俘虏32万余人,毙伤17万余人,投降3.5万余人,變節改编2.8万人;国军将领被俘124人,阵亡6人,投降22人,叛變8人。被消灭国军统计中还不包括溃散和逃亡人数),此外還击退由蚌埠方面屢次北援之第六、八兩個兵團。國軍方面,由徐州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刘峙及副總司令杜聿明指揮,造成解放軍伤亡13.4万人。此战役被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方面称为「徐蚌--会战」(徐州、蚌埠),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称为「淮海--战役」(淮阴、海州)。.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淮海战役 · 查看更多 »

混世魔王

混世魔王,传说中的妖怪。也用于形容一个人神通广大,无法无天,让人头疼。曾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出现。劉曉波曾稱毛澤東為混世.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混世魔王 · 查看更多 »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又称京沪杭战役,是1949年4月21日至6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占领当时中华民国处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政治、经济中心,强渡长江并向中华民国国军发起大规模战略进攻的战役。最终,解放军佔領中華民國首都南京,以及全国經濟中心上海,國軍敗局已定。.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渡江战役 · 查看更多 »

滴虫病

#重定向 滴虫性阴道炎.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滴虫病 · 查看更多 »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或稱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漢族,朱姓,讳元璋。曾名朱兴宗、朱重八,投军被郭子兴取名元璋,字国瑞,生於濠州钟离县 。廟號「太祖」,谥號「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統稱「太祖高皇帝」。在位三十一年,因年号洪武也俗稱洪武帝。太祖之後的皇帝除明英宗(二度在位)、清太宗(改國號)外,皆實行一世一元制。 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为僧据说法号如净。 25岁(1352年)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先後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起义军,统一南方,後北伐灭元,建立大一統的皇朝,国号“大明”。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興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賦稅。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同时立《大明律》,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禁止百姓自由迁徙,严厉打击官吏的贪污腐败,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清洗权贵势力及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威脅的人、並废中书省,由皇帝直領各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驾崩後传位于嫡长孙朱允炆為明惠宗。 太祖的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在南京的皇宮內,沒有設立“御花園”,只有“御菜園”,其中種滿蔬菜,使得皇宮自給自足。.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朱元璋 · 查看更多 »

戚本禹

戚本禹(),山东威海人,政治人物,历史学家。1949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科科长,《紅旗》杂志副总编辑,中央文革小组成员、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副局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代主任。.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戚本禹 · 查看更多 »

戰士

戰士是專門從事戰鬥或進行戰爭的人。除了是一種角色或職業,在某些社會中也是階級或種性。在國家形成之前的社會就已經有戰士存在。.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戰士 · 查看更多 »

斯大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斯大林 · 查看更多 »

斯大林主义

斯大林主義(Сталинизм)狭义上是指一套以苏联1929-1953年间最高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命名的政治和经济理论体系以及按照他的思想理论在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体制、运行机制。其主要包括了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广泛的政治宣传手段,建立起围绕某一领导人的个人崇拜政治氛围,并以此来保持政府对全国人民的政治引导。斯大林主义的国家模式是二十世纪社会主义阵营普遍采用的一种发展方式,曾被认为是正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反斯大林主义的路线就是修正主义路线。苏联直至戈尔巴乔夫改革前基本上保持的仍是已经失去动力机制的斯大林模式。 名词“斯大林主义”最早由拉扎尔·卡冈诺维奇提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自居的斯大林本人从未使用过这个词汇。 列夫·托洛茨基称斯大林主义体--为独裁政策,这个解释被反对斯大林主義的评论家们广泛运用。 斯大林主义还经常被反共主义者称为“红色法西斯主义”,该称呼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1945年后的美国使用尤其普遍。所以在广义上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被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并且延续约70年。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公开性和民主化的口号下,掀起了重评斯大林的活动。戈尔巴乔夫为了克服危机,认为“必须粉碎斯大林主义的意识形态以及有关的一切东西”,同“斯大林主义的一切形式彻底决裂”。但戈尔巴乔夫倡导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失败,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斯大林主义 · 查看更多 »

斯图尔特·施拉姆

斯圖爾特·施拉姆(Stuart Reynolds Schram,),美國物理學家,政治學家和漢學家,專門研究現代中國政治,他因研究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著作而聞名,《大英百科全書》的毛澤東條目由他撰寫。.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斯图尔特·施拉姆 · 查看更多 »

斯诺

Snow(斯诺),是很多人的姓氏,包括:.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斯诺 · 查看更多 »

新宿站

新宿站()是位於日本東京新宿的鐵路車站,站區橫跨東京都的新宿區與澀谷區,共有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京王電鐵、小田急電鐵、東京地下鐵、東京都交通局(都營地下鐵)等5家鐵路業者使用,為東京都內的鐵路總站之一。.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新宿站 · 查看更多 »

新帝国主义

新帝國主義(New Imperialism)是十九世紀晚期至二十世紀初世界強權,主要是大英帝國、俄羅斯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大日本帝國及意大利王國,以其軍事力量積極對外拓展殖民地及政治勢力。在1870年普法戰爭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四十多年間,是新帝國主義的全盛時期。.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新帝国主义 · 查看更多 »

新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或新三民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泽东提出依清黨前国民党所主張聯俄、容共、扶助工農「三大政策」下的再進化,他對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理论,曾經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毛澤東當時認為在實行共产主義之前,必須先經過新民主主義這一過渡性的階段,这一理论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9日陕甘宁边区)一文中有充分论述。《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不仅标志着毛泽东创立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而且创立了全新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2月20日毛泽东在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成立大会上《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中否定“由一党一派一阶级来专政”。以后,他在《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中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发挥使其更加系统和完整。然而1953年毛泽东批判劉少奇提出“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資本主義傾向觀點。.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新民主主义 · 查看更多 »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创造的一个历史阶段概念,指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一段时间内,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针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也就是俗称的“三座大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 查看更多 »

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通称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一场於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所发生的政治運動。文革是由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发动的階級鬥爭。在此期間以四大指導原則為藉口,普及的批鬥、抄家、告密等行为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整体经济受严重影响,受害人數以千萬計,亦有數不清的文物在1966年6月1日的破四旧中慘遭红卫兵的蹂躪。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十大元帥的彭德懷和賀龍等領導人被迫害致死,鄧小平、陳雲等黨內高層亦在此期間被下放。 1981年,这场运动遭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中共官方公開全盘否定。因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也随后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这场运动当时也影響了阿爾巴尼亞、北韓、法國、埃塞俄比亞和智利等世界上一系列左翼勢力強大的地區。 广义上,一般認為文革正式開始於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是毛澤東在1958年前后的三面紅旗的挫敗後、以及在反蘇修、反美帝等口號的情况下,以革命名義攻擊溫和派(當時衊稱走資派)並重回黨核心的嘗試,並在日後一兩年達到高潮,右派人物的影響力則多遭到剝奪,而當權派亦有內鬥,並導致了原定接班人林彪的死亡。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革结束及經過包括粉碎四人帮等一連串政治鬥爭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并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改革开放,逐渐消减毛泽东时代的极左派色彩;也由於藉毛澤東權勢推動文革的極左派多被整肅,使中國社會經濟復苏并順利地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場經濟。不過為了確保共產黨治理的一致性,文革平反後中共認為改革開放是完成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认为改革开放後中國直接步入长期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詞來擋駕路線變動。其允許資本再度开始活躍的做法,也令中國經濟回到了發展軌道上,讓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成為可能。1981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局针对1966年至1976年文革阶段给予的立场和态度是,将其定性為「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全面而嚴重的危害」。至今,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陆地区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中国官方和自由派人士认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自由派人士甚至认为毛泽东要对此负主要责任。但极左派仍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认为邓小平等“走资派”成功篡夺了党和国家权力,建立起了修正主义国家。.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文化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漫畫家

日本漫畫家(日本の漫画家)指日本國內製作漫畫的漫畫家,與負責腳本及漫畫作畫助理不同,擔任主要作畫任務。日本國內目前有超過3,000位職業漫畫家。 一些日本漫畫家在成為職業漫畫家之前會先進入漫畫學校或藝術大學就讀,但也有一些人直接擔任主要作畫,沒有作畫助理經驗,例如武内直子及手塚治虫。.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日本漫畫家 · 查看更多 »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78年12月开始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是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策。改革由邓小平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推动,在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提出。這一決策改变了中国大陆自1949年后经济上逐渐对外封闭的情况,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高速发展。 1978年前,中国大陆实行计划经济,由政府控制和管理社会资源。改革开放以两个阶段引进市场经济原则。第一阶段从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进行,主要涉及废除农业集体制度、对外资开放本地市场和允许本地企业家开创事业,但大部分工业仍然由国家拥有和营运。第二阶段于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进行,其政策包括国有企业私有化和国有企业承包制度,政府不再控制物价,并废除部分保护主义政策。尽管如此,国家仍然控制银行业和石油工业等基本行业。 改革开放使中国大陆的市场快速增长,2017年中国70%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自私募市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占世界经济1%到现在的15%,仅次于美国的21%,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全球第一;世界最大贸易国;第一大工业国家;现在中国每年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以上。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改革开放 · 查看更多 »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ics),广义地说,是研究一個社会生产、资本、流通、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第一个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个词语的人是法国的安托萬·德·蒙克萊田,他于1615年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亚当·斯密认为是研究“国民财富的产生和分配”的科学,目前国际普遍用宏观经济学这个词来代替。 古老的重农主义认为,土地是一切财富的根本来源; 相形之下,政治经济学提出的是劳动价值论,即财富来源于劳动。这一理论最早由约翰·洛克提出,后来被亚当·斯密和马克思进一步完善。政治经济学也使人注意到,技术进步在经济和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在19世纪末期,政治经济学常常用做经济学的代名词。这个领域的学者趋于用数学手段研究经济问题,而非生产和消费的结构关系。 现代政治经济学是指用多种不同而又相关的方法,研究经济行为,将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用不同的基本假设挑战正统的经济学思想:.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政治经济学 · 查看更多 »

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ἰδεολογία),意為「理念(Idee)或想像(Vorstellung)的學說」ἰδεο(形象)與λογία(學說)。中文也譯意識型態;周德偉譯作意理;中文早期曾經譯作意德沃羅基,屬音譯;林毓生主張音譯意譯合一,譯為意締牢結,以避免對意識形態望文生義的附會)有兩種具有本質性區別的涵義:.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意識形態 · 查看更多 »

拿破仑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Napoleone Buonaparte;),法國軍事家、政治家與法學家,在法国大革命末期和法国大革命战争中达到权力巅峰。 作为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er),他在1804至1815年间在位,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胖子查理(881年-887年在位)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他推动司法改革,颁布《拿破仑法典》,而这一法典也对世界范围内的民法制订产生重要的影响。拿破仑最为人所知的功绩是带领法国对抗一系列的反法同盟,即所谓的拿破仑战争。他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同时创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过去旧制度中的一些体制。拿破仑在他所参加的这些战争中屡获胜利,以少胜多的案例屡见不鲜,由此他也被认为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優秀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战略也为全球的军事学院所研究和学习。 拿破仑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他的家庭是意大利的贵族,自16世纪便定居于科西嘉岛。科西嘉岛割讓,他家族也變成法國國籍,他在法国本土接受炮兵训练,并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成名,先后领军挫败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同时成功入侵意大利半岛。 1799年拿破仑策划并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五年后经过,官方公佈的數據為99.93%的同意票,他被参议院拥戴,因而稱帝。在1800年代,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与欧洲反法同盟对抗,史称拿破仑战争,将所有欧洲列强都卷入其中。在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之后,法国在欧洲大陆取得主导地位,拿破仑也通过缔结联盟和安排亲友统治附庸来维持法国的势力范围。 半岛战争和1812年对俄国的入侵成为拿破仑运势的转折点,他的大军在與俄羅斯帝國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并再也没能恢复元气。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莱比锡中击败拿破仑,并于次年攻入法国,迫使拿破仑退位并将他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此后不满一年,拿破仑逃离地中海的厄尔巴岛后卷土重来,但在1815年6月的滑铁卢战役中再次兵败,被流放到位於西非沿岸的圣赫勒拿岛,在英国的软禁之下度过生命的最后六年。尸检报告表明他死于胃癌,但对他的真正死因存在一些质疑,其中一些学者认为他也許死于砷中毒(砒霜)。被懷疑為當時的英國政府所為。.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拿破仑一世 · 查看更多 »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篡位稱帝後,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曹操 · 查看更多 »

性伙伴

性伙伴(英:Friend With Benefit),或稱為床伴(亦作床友,英:pillow friend)、--友(或--友),指非戀愛或婚姻關係但具有性關係的朋友,其目的主要為雙方解決性慾,並不一定尋求穩定發展只想保持性愛自由的生活 ,而關係多半從一夜情開始。炮友之間稱「非正式性行為、習慣性行為」(苟合,英:casual sexual behavior、)。此外,在語境上亦可稱為SP(Sex Partner的簡稱,但用法是專指非情侶關係的性伴侶)。 炮友一詞在20世紀後出現。部份宗教團體基於反對婚前性行為和抑制性病傳播的立場,視為違反道德問題,而哈佛大學2012年一項研究指出:男性與炮友進行性行為時,使用保險套的比率和比傳統伴侶做愛要高,原因可能是因為非單一性伴侶。 找尋炮友的過程可稱為「約炮」,與性交易不同之處在於此行為不涉及金錢或其它對價關係,雙方皆僅欲從對方身上得到性的滿足。.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性伙伴 · 查看更多 »

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又译普林斯敦大学,常被直接称为普林斯顿,是一所位於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私立研究型大学,现为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 普林斯顿历史悠久。它成立于1746年,是九所在美国革命前成立的殖民地学院之一,同时也是美国第四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其在1747年移至纽瓦克,最终在1756年搬到了现在的普林斯顿,并于1896年正式改名为“普林斯顿大学”。虽然其旧校名是“新泽西学院”,但它与今天位于邻近的尤因镇(Ewing Township)的“新泽西学院”没有任何关联。此外虽然它最初是长老制的教育机构,但学校从没有跟任何宗教机构有直接的联系,而现在对学生亦无任何宗教上的要求。 普林斯顿现提供各种有关人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工程学的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它并没有医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及商学院,但能在政治及工程上提供专业课程。大学也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及普林斯顿宗教学校有联谊。至今,已经有63位诺贝尔奖得主、17名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14名菲尔兹奖得主,13名图灵奖得主,及3名美国国家人文奖章夺得人曾经或现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生或教职员。另外,普林斯顿也是获得最多捐款的学术机构之一。.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普林斯顿大学 · 查看更多 »

時代雜誌

《時代》(Time,注册商标为大写的TIME),(又譯《時代週刊》、《時代雜誌》等),是一份於1923年開始在美國出版的新聞雜誌。現今的《時代》共有四種版本,包括了美國主版、歐洲版、亞洲版、南太平洋版。歐洲版(Time Europe,舊稱Time Atlantic)出版於倫敦,亦涵蓋了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事件。亞洲版(Time Asia)出版於香港。南太平洋版出版於悉尼,涵蓋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群岛。《時代》之前曾发行过加拿大版(内容与美国版相同,广告刊登的是加拿大本地广告),自2008年12月起,终止发行加拿大版,目前在加拿大发行的版本均为美国版。.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時代雜誌 · 查看更多 »

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

2010年10月8日,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中国持不同政见者刘晓波,以表彰他“長期以來以非暴力方式在中國爭取基本人權”。.

新!!: 对毛泽东的评价和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