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澎湖

指数 澎湖

#重定向 澎湖縣.

567 关系: A-Line Radio劉國軒劉益宏劉銘傳劉棠瑞埔里地區歷史年表原味的夏天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南居益南部地区南藔澚反共義士反共抗俄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反转拟猿头蛤台大合唱團台客劇場台灣基督教台灣大專院校學生數列表台灣天主教台灣天主教主教列表台灣宅配通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台灣已消失島嶼台灣地基主信仰台灣災難列表台灣獨立運動台灣獨立黨台灣經濟史台灣特有種列表台灣道教台灣鳥類列表台灣軍事台灣與法國關係史台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台灣歷史年表台灣文學史台灣日治時期台灣政治台灣書院列表台湾海峡隧道叶泉志吳宏洛吳其樑吳珈慶吳達澎吕瀚吉貝澚吉星文...境内與境外多田綱輔大偏口蛤大同戲院 (臺東市)大坌坑文化大安之役大中華地區島嶼列表大員大国大稻埕大稻埕圓環防空蓄水池大稻埕辜宅大陳島撤退天興縣天若有情 (2015年電視劇)太平洋战争姚法唐孤拔安平古堡安平盧經堂厝安平港安托紐思·亨布魯克宋朝寶來證券對蔣中正的評價岛夷志略崇武镇两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列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中國中国历史中国公民签证要求中国统一中国行政区划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中華鱟中華航空中華航空825號班機空難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歷史年表中華民國國民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中華民國疆域中華民國燈塔列表中華民國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入出境許可證中華民國陸軍中華民國陸軍101兩棲偵察營中華民國憲兵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中都唐榮磚窯廠中都開王殿中TONE中法战争中法新约东乡平八郎七美嶼燈塔七美鄉 (台灣)七股潟湖一府二鹿三艋舺一八九五一国两区一江山岛战役九龍大榕公平地水庫海淡廠义务教育亚洲国家和地区列表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二二八事件亂都之戀五妃廟仙人掌冰強烈熱帶風暴康妮 (2013年)張埰張保仔張其光張百萬張雨生張木成張我軍張敏之彭于晏彭佳嶼何器何義士何顯榮何恩廷徐三泰復興航空復興航空222號班機空難後豐港俞鴻保羅·特羅登紐斯地標医疗卫生國光計畫國立中正大學校友列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刺螺列強嘉義之役嵵裡澚喬傑周志華 (配樂家)周全斌周振邦唐贊袞唐景崧冬至冼義哲凃光明商周祚內地 (大日本帝國)內惟公司寮漁港六氏先生元朝前金扶風殿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军皱纹蛤属王尚義王仁 (台灣)王仁 (消歧義)王令麟王得祿王祖慶王福東王芝生王鶚王文燮灰黑钟螺琉球琉球历史硓𥑮石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福建分巡臺灣廈門道福建臺灣省福建水师福建水师提督立榮航空第10方面軍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列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第四屆黑豹旗全國高中棒球大賽節理簡·皮特斯佐恩·科恩納豆 (藝人)紅唇厚大蛤紅毛城 (消歧義)綠島發電廠網垵澚續修臺灣縣志罗恕人美屬台灣群島方案美國軍事政府台灣旗美軍顧問團 (中華民國)義軍 (臺灣客家人)烈嶼鄉炸棗炸𩵚魠魚瓦硐澚瓜分中國田川氏 (鄭成功母)甲午战争無碼的世界熱帶風暴莎莉嘉 (2011年)熱帶風暴海棠 (2017年)熱帶性低氣壓特報番杏牛头伯劳牛稠子遺址盧若騰白寶珠白帶魚白腹沙丁鱼百萬森林計劃花笠舟螺隘門沙灘芒种莊朱玉女鎮海澚螺旋白彫螺遠東航空聯合國大會505號決議聯合國會員國列表荷兰东印度公司荷治台灣歷史年表華信航空華航四年大限萬年縣 (臺灣)顏天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風茹茶風櫃來的人颱風珍珠 (2006年)颱風芭瑪 (2009年)颱風韋恩 (1986年)颱風麥德姆 (2014年)颱風蘇迪羅 (2015年)颱風杜鵑 (2015年)风暴战区褐蓝子鱼西嶼西臺西嶼澚西仔反馬偕馬祖列島馬江海戰馮錫圭香瓜茄香港人在外地遇難事故列表許心素許文錚高中原創畢業歌合輯高雄85金典超越巔峰國際登高賽高雄市文武聖殿高雄市旅遊景點列表高雄國際機場謝長廷謝掙強魔鬼蓑鮋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象鼻法螺越南歷史趕繒船趙學煌軍事糾察黃偉晟黃玉珊 (導演)黃蟪蛄黃良驥黃桂蘭黃澂黑糖糕黑草席钟螺黄水茄鼎灣澚龍骨海鹿龍景惇農民黨辛姓辛晚教胡宗南胡騰鳳胡格郭駿傑舊金山和約阮朝阿爾及利亞航空5017號班機空難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赤崁樓赤崁澚閩南裔臺灣人閩南文化開羅會議藍霄藤田丰八闽南民系闽台关系闽语葡荷澳門戰役葉仁昌葉俊麟邱寶仁邓世昌蔡廷蘭蔡旨禪蔣鏞脊鸟蛤鄭同僚鄭奎聚鄭經鄭經嗣位之爭鄭芝龍鄭襲 (明鄭)鄭陳桃鄭清和議鄭成功脆壳全海笋臺南市臺南市歷史臺南府糧捕海防通判臺南機場臺北郵局臺灣臺灣 (消歧義)臺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臺灣古蹟列表臺灣對東日本大震災之援助及各界反應臺灣巡撫衙門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臺灣三字經臺灣之最列表臺灣人臺灣人口臺灣府城臺灣府臺灣縣澎湖巡檢臺灣國旗臺灣動物特有種列表臺灣縣 (1684年-1887年)臺灣版畫臺灣銀行臺灣荷蘭統治時期臺灣西班牙統治時期臺灣首都臺灣話臺灣軍事史臺灣與美國關係史臺灣與越南關係史臺灣與日本關係史臺灣桃園國際機場重要事件年表臺灣機場臺灣歷史臺灣民主國臺灣民主國大總統臺灣民主國國旗臺灣清治時期臺灣戰後時期臺灣海峽兩岸關係史臺灣政治史臺灣憲法史臺灣教育臺華輪臺東人臺海現狀金學曾金澎釋心培蕭贊廷雲林大屠殺雄鎮北門雄風三型反艦飛彈誤射事件通梁澚耿瑚這些年那些事陳奇雲陳亞蘭陳仁和陳佩琪陳國星 (臺灣)陳唐山陳光復陳皆興陳衷紀陳邕陳步梯陳滄江陳昇陳景峻陸鶴陸鑑陽字號驅逐艦陽光正藍F-CK-1經國號戰鬥機护照柯震東林偉 (演員)林半仙林久遠林道乾林開彥林投澚林正杰林朝棟林政 (清朝)李媽兜李庥李经方李行李鴻章李恕權李準 (清朝)李振宗李惟果李春榮李旦 (海盜)李慧仁東西澚東方比利杜姸村山等安桶盤嶼梁樟棟軍棘黍螺楊琪 (清朝)樹林十三公抗日事件欽差行臺歸仁潁川家廟毛興毛扭法螺水垵澚水下三十米永久居留權永興航空公司C404飛機事故民主進步黨黨旗江銘鈞事件汪大猷汪天來汪紳文沈姓波音747意外事件列表泥海蜷注音符號泉州港洪宗楷洪全瑞洪詩婷洪根深洪旭淫祀清光緒臺協三營鐵炮清水祖師清朝清朝外交清朝统一战争清朝柔遠記清末新政漢光演習漢餅潮汐潘文鳳澎金馬澎湖寨巡檢司澎湖七一三事件澎湖廳長澎湖石滬澎湖縣歷史澎湖群島澎湖鎮澎湖菜宅澎湖鹹餅澎湖機場澎湖水師協澎湖水道澎湖海战濟南基督長老教會濱剪刀股朱一貴朱唯彰朱元宏朱縉 (清朝)朱術桂朱致遠朱桂楨指南针成功水庫明史佛郎機呂宋和蘭意大里亞四傳注釋明鄭台灣歷史年表明鄭時期流求國海底電纜海研五號海芙蓉海道针经海草海蝕平臺海鱺科新春施姓施琅施肩吾 (唐朝)斜纹心蛤斑马玉螺斑鳳蝶日军战争罪行日治台灣歷史年表日本船舶艦艇命名慣例愛情來了,請打卡應氏盃世界青少年圍棋錦標賽教育階段承天府 (臺灣)招安招潮蟹屬曹顯庚1281年1563年1604年1622年1624年1900年1900年臺灣1900年日本1949年1949年中國1950年代臺灣1958年1986年臺灣1991年臺灣1994年台湾海峡地震1996年臺灣2002年2002年臺灣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2005年臺灣2006年8月2008年4月逝世人物列表2008年臺灣入聯公民投票2008年臺灣返聯公民投票2010年8月臺灣2012年10月臺灣2012年啟豐二號船員登上釣魚島事件2014年2014年10月臺灣2014年7月2014年臺灣2015年1月臺灣2016年7月臺灣4月28日5月25日7月13日7月15日921大地震 扩展索引 (517 更多) »

A-Line Radio

A-Line Radio聯播網,原名"Apple Line蘋果線上"(於2016年11月1日零時起更名),位於台灣南部的廣播電台,於2002年開播,歸屬於陽光聯播網, 口號是「最舒服的電臺」。提供給收聽族群的是「舒服好聲音,音樂隨時聽」。 而在中華電信的HiChannel收聽A-LINE Radio聯播網 電台 因不同訊號系統播放 ,僅線上播出A-Line Radio 網路音樂台 與 一般頻率廣播電台有所不同。 2016年10月 中部地區FM89.1太陽電台與A Line Radio結盟 正式加入A Line Radio聯播網旗下電台 2017年3月15日: 因合作聯播電台政策異動,(其實市場傳出該中部電台經營不善的消息出現) 故將與此電台合作聯播的"FM89.1太陽電台 不再與A-Line Radio 聯播網旗下範圍 ,因此A-Line Radio 聯播網 僅餘自家旗下電台有(青春電台FM98.7與正港電台FM98.9)持續播出。 2017年6月6日起青春廣播電台全新推出A-Line APP服務 聽眾們可利用智慧型手機下載收聽a-line radio聯播網與青春線上聯播網電台兩個頻道 , 同步提升高音質服務。 2017年7月1日起因某些考量 曾與a-line radio聯播網與青春線上聯播網合作電台(太陽電台與最愛正義電台(最愛生活頻道))終止合作不再聯播服務, 合作聯播至2017年6月30日晚間11點59分59秒止結束,而原本的FM89.1太陽電台回歸自家的 太陽聯播網 旗下 同日與 微微笑廣播電台 聯播銀髮族台語廣播電台服務.

新!!: 澎湖和A-Line Radio · 查看更多 »

劉國軒

劉國軒(),字觀光,福建汀州長汀人,另一說為武平人,為鄭氏王朝重要的軍事領袖,活躍於對抗清朝的戰爭。劉國軒善於利用間諜,掌握敵軍的詳細動向,因此經常戰勝,才有「劉怪子」這綽號的產生彭孫貽,《靖海志》,頁89。在澎湖海戰擔任統帥,卻被施琅擊敗。戰後不但反對出兵攻佔呂宋延續東寧國祚,甚至力主舉國投降於滿清,幼主鄭克塽最終從之,鄭氏王朝從此滅亡。後來,台灣日治時期的連橫撰寫《台灣通史》時,將其立於《列傳一》中。.

新!!: 澎湖和劉國軒 · 查看更多 »

劉益宏

刘益宏(1949-),是台湾名嘴、記者。生于澎湖,东吴大学法律系毕业,曾任《中国时报》记者、主笔、副总编辑,《時報周刊》社副社長和中國電視公司董事。 劉益宏长期任社会记者,2002年把在报纸发表的有关专栏文章辑成《江湖一本正經》出版。著有《江湖一本正经》(2002)和《新闻一本正经》(2013)两书。.

新!!: 澎湖和劉益宏 · 查看更多 »

劉銘傳

劉銘傳(),字省三,室號盤亭、大潛山房,諡號壯肅,是一位出身安徽合肥的淮軍將領和臺湾巡撫。 他是淮軍的領導者之一,並在中法戰爭中於臺灣地區率軍擊退法軍,又在隨後被任命為臺灣建省後首任巡撫,復積極於當地推行各種現代化建設並為其奠定相關基礎。.

新!!: 澎湖和劉銘傳 · 查看更多 »

劉棠瑞

劉棠瑞,生物學家、植物學家、森林學研究者,1911年 。(一說1910年,cached in 2011-5-16.

新!!: 澎湖和劉棠瑞 · 查看更多 »

埔里地區歷史年表

埔里地區之地理位置位在臺灣本島之中央,東側為中央山脈,西側有國姓之深谷,南邊憑日月潭為界,北邊倚關刀山為屏障,地形十分險要,加上四季溫和,其豐富的自然環境提供了人類生存的重要條件。距離今約三千年前,已有人類陸續在埔里盆地周邊臺地地區建立家園;從其史前遺址所發現的石器、陶器,可發現該時期之文化內涵相當豐富;但不知原因為何,這些史前人類又像謎一樣的消失。直到很久以後,才有埔社布農人與眉社泰雅人各自分別居住在埔里的南北兩側,成為埔里近代歷史之最早主角。 漢人大量進入埔里的最早紀錄是在1815年;當時,一千多名墾戶在郭百年等人率領下強行進入埔里。由於這次的移民行動沒有經過官府准許,再加上隨意殺害埔社及眉社原住民,終於引來當局關注;隔年,漢人被澈底驅逐,郭百年等墾首被依法懲治。埔社與眉社的原住民因此遭受重大損失,對漢人因而產生不好的觀感;但也正因經過這些衝擊,他們才更加了解漢人的社會文化,激起其放棄狩獵並從事農耕的想法。 1825年,分散居住在臺灣中部的巴布薩、洪雅、拍瀑拉、道卡斯、巴宰海平埔族人在他們的原居地因遭受漢人於經濟上的掠奪,導致其耕地大量流失,生活日漸窘迫,而不得另尋發展;當時,埔里正好提供其絕佳機會,於是,在互相招引之下,他們在接下來的八年中陸續進入埔里。 平埔族族群進入埔里後,一開始以埔社與眉社的佃田為生,後來依恃其農耕技術較當地族群進步,逐漸獲得當地大多土地,當地原居民因此逐漸撤往山區居住。後來,漢人也隨著逐漸鬆弛廢除的內山開墾禁令陸續前來開墾居住。1875年,埔里地區之開發大致完成。 沙連堡成立於清朝乾隆年間,其範圍包括今部份水里鄉、魚池鄉、國姓鄉、埔里鎮及仁愛鄉一帶;而埔里正是水沙連六社的重要地區,當初稱為蛤美蘭社,亦稱埔裡社(埔裏社)。道光年間,平埔族遷居至該地,並建立三十多個部落。光緒年間,總兵吳光亮建立大埔城。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政府在此設立隸屬南投縣之埔里鎮,位於臺灣省的地理中心一帶及南投縣轄境之北,其東側為仁愛鄉,西側為國姓鄉,南面魚池鄉,西距草屯鎮38公里,西北距臺中58公里,南距日月潭約17公里,是通往臺灣中部各主要風景區的重要交通樞紐。鎮內所轄面積約162.227平方公尺,人口約87,000人,包含泰雅族、平埔族、閩南人、客家人及外省人各族群;除商業活動之外,居民大多從事農林業,全區沒有大型工廠。.

新!!: 澎湖和埔里地區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原味的夏天

《原味的夏天》是2003年台灣偶像劇,由邱澤、楊丞琳、楊千霈以及資深藝人午馬領銜主演,全劇環繞在澎湖險礁嶼拍攝,播出後劇中場景在當地也成為熱門景點。.

新!!: 澎湖和原味的夏天 · 查看更多 »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IATA: ???, ICAO: ZS??),是厦门正在规划,于2013年抽取廈門附近沿海沙地填海造陸,于2020年开工建设航站樓、预计于2025年投入使用的一座4F級民用機場,位于厦门翔安区大小嶝岛之间。機場用地大部分将由抽砂填海造陸獲得,目前(2013年11月)填海工程已經獲准開始。機場一期預計佔地31平方公里,其中26平方公里由填海造陸獲得。將擁有兩條3800*60米跑道。航站樓建築面積53萬平方米,設計年旅客運輸量4500萬左右,總投資400億人民幣。全部建成后將有4條3800*60米跑道,佔地50平方公里左右,設計年旅客運輸量8000萬人次左右,飛行區等級4F。 建成后,厦门翔安机场将成為滿足厦泉漳大都市区航空運輸需求同時輻射福建全省,浙南,贛南,粵東乃至臺灣的門戶型枢纽机场。屆時厦门高崎机场的国际航线與大部份國內幹線航線将搬到新机场,而高崎機場則改為主要承擔貨運,支線客運,包機,飛機維修以及重要任務專機等任務的專用機場。.

新!!: 澎湖和厦门翔安国际机场 · 查看更多 »

縣,在汉语中为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在中国先秦时代作为地名出现,至春秋战国时演变为行政区名称,并沿用至今。成为漢字文化圈传统意义上和法律地位上的地方行政單位名稱,歷史悠久。不過在今日的日本,縣是國家最高等級行政區。.

新!!: 澎湖和县 · 查看更多 »

南居益

南居益(),字思受,號二太,陕西渭南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澎湖和南居益 · 查看更多 »

南部地区

南部地區指的可能是:.

新!!: 澎湖和南部地区 · 查看更多 »

南藔澚

南藔澚,是澎湖自清治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即今澎湖縣的湖西鄉東北部。 南藔澚北邊及東邊瀕海,南邊及西邊為林投澚。.

新!!: 澎湖和南藔澚 · 查看更多 »

反共義士

反共義士是中華民國遷往臺灣後使用的一个历史名词,指以特定方式脫離中華人民共和國投奔中華民國的軍人或者平民。.

新!!: 澎湖和反共義士 · 查看更多 »

反共抗俄

反共抗俄為1950年-1960年中華民國政府在台澎金馬(自由地區)所施行的重要基本國策及政治宣傳。其中,共指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俄則指蘇聯(蘇俄)。該國策基準為首先認定蘇俄為侵略者,其次指出靠蘇俄幫助的中共為漢奸,並以國家民族生存為诉求,對所轄台灣民眾大力宣傳以深植人心。 當時主導反共抗俄國策的國民政府為因國共內戰撤退至台灣。該國策歷經總統蔣中正(五任)、嚴家淦及蔣經國任內,直到1980年代初期,才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國策取代。.

新!!: 澎湖和反共抗俄 · 查看更多 »

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

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或反黑箱課綱運動,是一場在2015年5月24日由臺灣多所高級中學及高級職業學校學生發起、以反對高中課綱微調為目的之學生運動。.

新!!: 澎湖和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 · 查看更多 »

反转拟猿头蛤

反转拟猿头蛤(学名:Pseudochama retroversa),又名反轉偏口蛤,是偏口蛤科拟猿头蛤属的一种。.

新!!: 澎湖和反转拟猿头蛤 · 查看更多 »

台大合唱團

台大合唱團(NTU Chorus)為台灣合唱界中較為活躍的學生團體之一,也是目前台灣大專院校學生合唱團中規模最大者,近年來參與公演之團員數量皆逾百人。除了混聲合唱演出方式之外,亦常有男聲合唱、女聲合唱、室內團等不同編制的演出。近年來更積極委託台灣新銳作曲家創作,勇於嘗試多元曲風,並在演出形式上力求創新,搭配不同的舞台、燈光效果等,並以豐富的肢體動作著稱。 成立宗旨為集合台大校園中眾多優秀的合唱者,藉著豐富的演出經驗,以塑造學生合唱團多元的表演形式和豐富的音樂觸角,並培養團員厚實的音樂根基與表演技巧,以不斷自我超越為目標,開創「非音樂系學生合唱團」的新氣象。除此之外,更結合藝文活動或社會公益,期能徹底實踐以「以音樂服務社會」的理想,為台灣的合唱音樂文化發展奉獻心力。 台大合唱團曾多次獲得台灣區音樂比賽及全國大專合唱比賽優等獎,2006年三月在連芳貝老師帶領下榮獲「第十一屆中山盃金嗓獎合唱比賽」大專組冠軍。2012年在100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中,榮獲大專團體B組混聲合唱特優第一、女聲合唱優等第一、男聲合唱優等第一。2013年在101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中,榮獲大專團體B組混聲合唱特優第一、女聲合唱優等第一、男聲合唱優等第一。2014年在102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中,榮獲大專團體B組混聲合唱優等第一、女聲合唱優等第一、男聲合唱特優第一。 現任音樂指導老師為連芳貝老師,行政指導老師為連韻文老師。.

新!!: 澎湖和台大合唱團 · 查看更多 »

台客劇場

台客劇場或者台客劇場 TKstory是一個由編導製作人林冠廷創建的YouTube科普頻道。影片的靈感來自台灣生活議題。話題範例是:環境問題、社會教化意義。 在2017年6月1日台客劇場記錄垃圾在澎湖的海邊。 在2017年7月台客劇場頻道觀看次數突破千萬。 每支影片终点,經常附上一句未註明出處的聖經經文。.

新!!: 澎湖和台客劇場 · 查看更多 »

台灣基督教

基督教在臺灣的發展歷史始於17世紀中期的荷西入殖,但全面性的發展則起始於19世紀中期臺灣開港之後。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基督教三大宗派在臺灣都有教會,但「基督教」一詞在臺灣通常專指新教,與其他中文地區的情形相同。新教由於宣教較為活躍,是三大宗派中在臺信仰人口最多的。 臺灣的基督徒人口約170萬,其中新教徒146萬人、天主教徒24萬人,雖然在整體臺灣人口中居於少數(逾7%),遠少於道教、佛教等傳統宗教,但在商界、政界等社會中堅及公眾人物階層的比例較高,使基督教在臺灣社會仍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而相對於漢族,幾乎所有的原住民族以基督宗教為主要信仰(大約70%是長老會,其餘大部分是天主教或其他新教宗派),此為二戰後新教與天主教在原住民族地區的積極宣教、以及措施所致。.

新!!: 澎湖和台灣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台灣大專院校學生數列表

台灣大專院校學生數列表,列出中華民國自由地區(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及所有附屬島嶼)各大專院校學生數(2017年)。.

新!!: 澎湖和台灣大專院校學生數列表 · 查看更多 »

台灣天主教

台灣信仰天主教的人口逾24萬人 ,派別屬於羅馬公教,其中包括神父6百多人、修士與修女各約1百人與1千8百人,分佈在8百個教堂及各種教會機構;此外共有14位主教,並設有主教團做為最高領導機構。雖然天主教的信仰人口僅佔台灣總人口的百分之1,但天主教會在台灣的社會服務、醫療與文教等公益方面的貢獻上,有著相當高的影響力。.

新!!: 澎湖和台灣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台灣天主教主教列表

本表列出台灣歷任的天主教主教。除了教區主教之外,輔理主教、助理主教,以及監牧區時代的各任監牧也一併列出。 天主教於台灣開教始於1859年,但遲至日治中期的1913年才獨立設置教會管區,而主教制度在台灣則是於1952年聖統制建立之後才開始實行,迄今已有7個教區、1個宗座署理區。本表以1949年海峽兩岸分治為時間點,1949年之前的涵蓋區域為台灣及澎湖,之後則是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台澎金馬)。.

新!!: 澎湖和台灣天主教主教列表 · 查看更多 »

台灣宅配通

台灣宅配通」是台灣一家宅配公司。.

新!!: 澎湖和台灣宅配通 · 查看更多 »

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

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俗稱臺胞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根據《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颁发給台灣居民來往中國大陸的通行证件。 2015年7月1日起改為免簽注、2015年7月6日起于福建省试行电子卡式台胞证,2015年9月21日正式停止签发本式台胞证并全面启用电子台胞证。.

新!!: 澎湖和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 · 查看更多 »

台灣已消失島嶼

本列表係指台澎與附屬島嶼,因為填海工程及興建港口而成為陸地或港口的一部分:;臺灣.

新!!: 澎湖和台灣已消失島嶼 · 查看更多 »

台灣地基主信仰

臺灣地基主信仰是臺灣祭拜地基主(民間偶爾寫為地祇主或地居主)的民間信仰,又稱地主神、地主公、地靈公、厝宅公等,是住宅、房舍的守護靈,是一種民間信仰。多在除、清、盂、九等節慶設置香案,以菜餚、紙錢祭拜地基主。有許多人在作牙祭拜土地神、或者祭灶神時,一併祭拜地基主。但地基主並不是灶神,亦不等同土地神(或稱土地公、福德正神),目前普遍認為管轄範圍境主(或稱「統境王」、「統境公」,市鎮或廟宇轄區的守護神,類似城隍)大於土地神,土地神又大於地基主。 地基主信仰在臺灣的普遍性極高,不只自用住宅會祭拜地基主,許多公司行號,甚至公家機關也往往會加以祭拜。許多臺灣人,遷居搬家時也會祭拜新宅、舊宅的地基主:與舊宅地基主話別是感謝其辛勞;與新宅地基主溝通則希望其保祐。.

新!!: 澎湖和台灣地基主信仰 · 查看更多 »

台灣災難列表

此處列出台灣史上(含歷史上屬於福建的金門和馬祖)造成多人死亡與受傷的各種災難,由於同一事件可能兼具二種以上的災難,而在不同列表會重複列示。.

新!!: 澎湖和台灣災難列表 · 查看更多 »

台灣獨立運動

台灣獨立運動,簡稱台獨,是台灣的政治思想之一,其主要目標是透過制定新憲法等方式,建立一個屬於台灣住民的獨立主權國家,與謀求兩岸統一的「統派」相對。實際上依照理論與目標的不同,還可細分為傳統台獨、華獨、台獨左派等流派。 台灣獨立運動面臨著種種的政治現實與國際角力,外部除須與美日兩大盟邦建立互信的軍事同盟關係,還須克服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力干涉與經濟施壓,而如何解決台灣內部在國家認同與意識形態上的多元與矛盾(統派)也是另一項難題。台灣獨立運動也透過台灣民族主義、台灣本土化運動、台灣正名運動、去中国化、強調台灣主體性等方式表現。.

新!!: 澎湖和台灣獨立運動 · 查看更多 »

台灣獨立黨

台灣獨立黨是中華民國第273個注册政黨,成立於2015年5月8日,主席為陳兆銘,其目標是為了台灣獨立,認為生長在台灣土地的人,有權建立自己的國家。為了建立幸福台灣國,推出多位候選人參選2016年立法委員選舉,目的宣揚台灣獨立的重要性。.

新!!: 澎湖和台灣獨立黨 · 查看更多 »

台灣經濟史

台灣經濟史的記載與發展起自大航海時代。17世紀起,台灣即因為優越戰略地點,成為西歐海權國家競相角逐的場所,不久更成為西方國家對中國、日本、南洋等地的經貿轉繼站。1630年-1945年年間,歷經台灣荷西殖民時期、鄭氏王朝、清治時期、日治時期的台灣歷史,實以經濟為主軸,而該經貿經濟活動,也與台灣農業經濟有密切結合與關係。另外,也涉及台灣較為特殊的土地經濟活動、地租關係。 經過1950年代,因國共內戰因素,從中國大陸遷徙至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對台灣實施資本節制的土地經濟政策。在政府的適度干預與計劃下,1960年代確認的客廳即工廠經濟政策,締造了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經濟方向與理念,農業出產與貿易結合的生產型態被輕工業取代。從1966年-1980年,台灣財政漸趨穩健,加工出口區、十大建設、十二大建設奠定經濟快速發展的礎石。1980年代後,政府主管投資和逐漸減少的國外投資引導的動態的資本主義經濟體,成為台灣經濟的主軸。中華民國政府於經濟中的角色越來越小,很多大型的國有銀行及企業逐漸私有化,這些政策,讓台灣在1975年後,平均年均經濟增長達到8%,並以出口導向獲得的資金,做為台灣工業化的保證。.

新!!: 澎湖和台灣經濟史 · 查看更多 »

台灣特有種列表

臺灣特有種列表包括臺灣的特有種與特有亞種,地域上的分布包括臺灣本島、離島(綠島、蘭嶼、澎湖、金門、馬祖)。 臺灣特有種動物在臺灣動物物種中所占的比例:.

新!!: 澎湖和台灣特有種列表 · 查看更多 »

台灣道教

台灣道教信仰人口以及影響力相當深遠,因此中華民國為亞洲區道教最興盛的國家之一。.

新!!: 澎湖和台灣道教 · 查看更多 »

台灣鳥類列表

台灣在世界動物地理分區上屬於東洋區和舊北區的交會地帶,有87科653種鳥類曾被記錄,其中有27種為台灣特有種。 台澎地區和金馬地區的鳥類生態有相當程度的差異,請另見金門鳥類列表和馬祖鳥類列表。.

新!!: 澎湖和台灣鳥類列表 · 查看更多 »

台灣軍事

臺灣的軍事編制或建制於歷史上,除少部分時間之外,大都以防衛為主,也與歷來統治臺灣之政權:荷西時期、明鄭時期、大清、日本、中華民國息息相關。 今臺灣軍事建制與成員,除了金門、馬祖合計不到三百平方公里的兩離島軍事部隊配置之外,與中華民國軍事幾乎重疊。而依《中華民國憲法》第36條的規定,中華民國總統統率陸海空三軍,行使統帥權指揮軍隊,直接責成國防部部長,由部長命令參謀總長指揮執行之。 臺灣今採行志願役與義務役併用制,下士(除少部分考選義務役預士外)、中士、上士、士官長、軍官(除少部分考選義務役預官(少尉)外)則採志願役,總編制兵力員額21.5萬,常態性維持兵力約18.6萬。其中中華民國陸軍員額18萬、中華民國海軍4萬、中華民國空軍3.5萬、中華民國憲兵1.5萬;平時由陸軍(含陸軍航空特戰,即傘兵)、海軍(含海軍陸戰隊)、空軍、憲兵組成,戰時可納入海岸巡防署、警政署等司法兵力和後備軍人輔助戰力。預備軍人大約350萬人。在戰略上,今臺灣軍事戰略重點在反登陸為主的全島性實兵防衛,假想敵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新!!: 澎湖和台灣軍事 · 查看更多 »

台灣與法國關係史

台灣與法國關係史是指台灣有信史以來至今與法國雙方在歷史上不同階段的關係。随着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后,实际上與其国家外交关系重疊。.

新!!: 澎湖和台灣與法國關係史 · 查看更多 »

台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

台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Victims of Investment in China Association, VICA)是一個由高為邦、林志昇等曾前往中國大陆投資的臺灣企業人士,於2003年在臺北市所自發成立的組織。該協會成員多認為在其投資過程中受害,如:權益受到非法侵占、人身安全遭受威脅迫害等慘痛經歷。在據理力爭反而可能入獄或遭殺害的情況下,無法討回公道。因此,協會成立後整理報導台商受害案例,提供平常媒體較少報導消息,供有意前往中國大陆投資的台商為鑑。並希望台商能藉由此團體的力量,討回公道。成立大會上,時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委的劉德勳也出席該場大會,並表示將藉由過去處理的相關案例,提供協會類似經驗。.

新!!: 澎湖和台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 · 查看更多 »

台灣歷史年表

這是和臺灣歷史有關的年表。 台灣歷史簡表:.

新!!: 澎湖和台灣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台灣文學史

台灣文學史長期因為政治、地緣因素,呈現間歇性斷層的現象。這現象產生的主因來自台灣文學常被以漢人為主的大中國主義視為邊陲文學,而且其書寫系統多元。除了純文學之外,台灣通俗文學也在多語言與多變化的過程中,持續於臺灣主體性與中國文化和南島文化間的夾縫中發展。.

新!!: 澎湖和台灣文學史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新!!: 澎湖和台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台灣政治

台灣政治涵蓋的政府型態、統治者或行政區劃體制,今普遍與中華民國政治相同。事實上,於中華民國統治台灣之前,台灣具有政治雛形有文字脈落可尋者可遠自1624年荷蘭據臺後算起,期間歷經鄭氏王朝、台灣清治時期、台灣日治時期與中華民國時期。在此尚不包含台灣近代之前未經證實的平埔族統治的相關政治型態(如:大肚王國)。.

新!!: 澎湖和台灣政治 · 查看更多 »

台灣書院列表

台灣書院列表列出台灣自清治時期至今所有曾經出現過的書院,按照設置年代先後排列。.

新!!: 澎湖和台灣書院列表 · 查看更多 »

台湾海峡隧道

臺灣海峽隧道或臺湾海峡橋隧是一项無任何实质工程的工程设想,計劃跨越臺灣海峽连接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与臺灣本島。中國大陸已完成相關評估並逕行列入實際規劃,但兩岸分治,目前實現的可能性極低。而一般多半認為該工程施行難度極大,因為頻繁出沒的強烈低氣壓活動及頻繁的地殼活動,即使竣工也得面對難度極高且花費甚鉅的保養維修問題。 根據目前規劃,每條隧道全長約125公里至150公里,並可能配合跨海大橋等等,單條路線估計造價4000億到5000億元人民幣,最終會鋪設一條雙向高速公路(京台高速)、兩條高速鐵路(京台、昆台高鐵),每個工程都是世界上最长、建设难度最大的海底隧道,甚至比大多數隧道(如:日韓海底隧道、渤海海峽跨海通道)還長,是史無前例的浩大建設。.

新!!: 澎湖和台湾海峡隧道 · 查看更多 »

叶泉志

葉泉志(),中國中山大学大氣科學系畢業,現為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後研究員。知名天文学家,曾透過美國太空總署各項計畫之等影像數據庫發現多顆小行星,並於2007年与台灣国立中央大学的林啟生合作发现第一顆完全在台灣觀測及發現的彗星鹿林彗星(编号C/2007 N3)。 S. J. Bus 將他1981年3月2日在澳洲賽丁泉天文台發現,編號 10280 的小行星以葉泉志命名.

新!!: 澎湖和叶泉志 · 查看更多 »

吳宏洛

吳宏洛(),字瑞生,安徽廬州府合肥縣人,清朝官員。 行伍出身,同治二年(1863年),任千總、守備銜、都司。通知三年,以遊擊儘先補用,后加副將銜。同治五年(1866年),加總兵。同治六年(1867年),任淮軍銘字營營官。同治八年(1869年),統帶銘字左軍六營。光緒十年(1884年),統帶宏字五營。光緒十三年(1887年),任福建澎湖鎮總兵,同年重修澎湖天南鎖鑰簡易砲台成為馬公金龜頭砲台,也是澎湖當時防守戰力最強的砲台。光緒二十年(1894年),統帶宏字六營。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任直隸正定鎮總兵、直隸通永鎮總兵,兼統帶直隸通永鎮練軍。.

新!!: 澎湖和吳宏洛 · 查看更多 »

吳其樑

吳其樑(),中華民國陸軍中將,本省人、客家人,生於日治臺灣高雄美濃,籍貫臺灣,也是高雄美濃出身的第一位本省客家人將領,畢業於陸軍官校33期,現任中華民國退伍軍人協會副理事長;曾任陸軍澎湖168師砲指部指揮官、陸軍高雄101師師長、陸軍八軍團參謀長、副司令、陸軍成功嶺指揮官、軍管區副司令、海巡部副司令、行政院退輔會主任秘書、常務副主任委員、欣桃公司董事長。2016年6月8日任職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委員。.

新!!: 澎湖和吳其樑 · 查看更多 »

吳珈慶

吳珈慶,出身臺灣新北市泰山區,現落戶於廣東省深圳市,--运动员,現已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綽號「泰山神童」,中國文化大學體育學系肄業,2005年世界花式--錦標賽及-zh-hant:世界八號球錦標賽;zh-cn:世界8球锦标赛-雙料冠軍。和史上最年輕世界冠軍吳珈慶同為國手的柯秉逸、吳育綸,被譽為「撞壇三小龍」。 他是第一個入籍中國大陸的台灣運動員,也是中華民國史上,第一個事實上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而入中華民國國軍服役的軍人。.

新!!: 澎湖和吳珈慶 · 查看更多 »

吳達澎

吳達澎(),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生於澎湖縣馬公市,籍貫山東省菏澤縣,畢業於馬公高中、陸軍官校41期步兵科,是澎湖出身的第一位上將,也是陸軍官校41期唯二的上將(另一位為楊天嘯上將)。.

新!!: 澎湖和吳達澎 · 查看更多 »

吕瀚

吕瀚,清朝广东鹤山人。 同治六年(1867年)6月,沈葆桢到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任职。开办法文教学的制造学堂(制造轮船,前学堂);英文教学的驾驶管轮学堂(驾驶轮船,后学堂)。此时,吕瀚15岁,刚刚毕业于上海英华书院。船政第一次招考,从广东招来学过英语且基础较好的学生,包括叶富、邓世昌、吕瀚等十余人。吕瀚选入船政学堂驾驶专业第一届,同治十年(1871年)吕瀚毕业。同治十二年(1873年)9月,晋升长胜舰舰长,调任振威舰舰长,驻守澎湖。光绪元年(1875年)授守备(五品),加都司衔,因保卫台湾有功,升为都司(四品)。光绪二年(1876年),任飞云舰舰长,光绪三年(1877年),任威远舰舰长兼实习教官,升游击(从三品)。光绪七年(1881年),赴天津北洋水师任职,授参将,戴蓝翎。光绪十年(1884年),回船政学堂任驾驶教官。7月,中法战争,法国舰队侵驻马尾,严重威胁福建水师。吕瀚被委任统带福胜、建胜两舰,驻节建胜舰。8月23日,爆发马江海战。建胜舰中敌弹,身碎舰沉,吕瀚阵亡,年仅32岁。死后,入祀昭忠祠。.

新!!: 澎湖和吕瀚 · 查看更多 »

吉貝澚

吉貝澚,是澎湖自清治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即今澎湖縣白沙鄉北部的吉貝嶼及臨近小島。 吉貝澚四邊瀕海,最近者為南邊隸屬赤崁澚的金嶼。.

新!!: 澎湖和吉貝澚 · 查看更多 »

吉星文

吉星文(),字紹武,河南扶溝人,祖籍陕西韩城县西原村吉家巷。國民革命軍中將(後追晉為上將),中華民國抗日戰爭名將。在八二三炮战中负伤身亡。.

新!!: 澎湖和吉星文 · 查看更多 »

境内與境外

境内,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管辖边界之内的区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用语中,“中國境内”指中国海关关境以内的区域,相当于除去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两个非直接管轄的特别行政区之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实际统辖区域;“中國境外”指中国关境以外的國家與地區,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未实际统辖的爭議領土,如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稱臺灣地區)和釣魚台列嶼。 雖然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間,也會簡單地以「中國」稱呼中國大陸,此情況在臺灣尤為常見,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令和黨政軍會談等等,如涉及到香港、澳門和中華民國,不可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要以大陸、內地或國內稱呼,如無法避免中華民人民共和國與中國,需加注「」或--,表示不承認,但不否認事實存在。 因為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代表著香港與澳門脫離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 中華民國的法令也不稱呼中國大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國,因為依照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即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和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等等法令,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國家,當然也不承認其代表中國。.

新!!: 澎湖和境内與境外 · 查看更多 »

多田綱輔

多田綱輔(Tsunasuke Tada,生卒年不詳)為19世紀末日本動物學研究學者。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簡易科動物部的他,也是首位有系統地於台灣研究及採集動物的日籍人士,另外,亦是以先進科學方法針對台灣動物製造標本及發表相關論文的先鋒。 除了1896年-1897年前往台灣所締造的台灣動物採集成就之外,多田綱輔日後並未於動物學領域或其他學術方面有更多突出表現。不過正因他於1896年-1899年期間的台灣動物學深入研究與所製作的多--標本,點燃開啟了日治時期的日籍學者之台灣動物學風潮。因此被稱為「被遺忘的日籍台灣動物學者」的頭號人物。.

新!!: 澎湖和多田綱輔 · 查看更多 »

大偏口蛤

大偏口蛤(学名:Chama ambigua),又名迷樣偏口蛤,是帘蛤目偏口蛤科偏口蛤属的一种。.

新!!: 澎湖和大偏口蛤 · 查看更多 »

大同戲院 (臺東市)

大同戲院,是位於臺灣臺東縣台東市大同里的電影院,曾為台東地區唯一的戲院,也是該地一些國、高中學校畢業典禮等活動的舉辦場所,2009年因火災關閉,讓台東有近四年無電影院。.

新!!: 澎湖和大同戲院 (臺東市) · 查看更多 »

大坌坑文化

大坌坑文化是台灣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文化中最早的一層,名稱來自大坌坑遺址。該文化的分佈地區,包括台灣本島與澎湖。從各遺址或研究所得的推測年代不一,大致上約於7,000年前-5000年前左右。.

新!!: 澎湖和大坌坑文化 · 查看更多 »

大安之役

一次鴉片戰爭期間,英國運輸船「吶爾不噠」號 及三桅船「阿吶」號先後在臺灣雞籠(今基隆) 及大安出現,並與地方人員發生接觸。 臺灣地方政府就此兩度上奏捷報及俘獲近300名夷人。有稱之為臺灣之役(雞籠之役、大安之役)。 但據英方文獻及生還俘虜所述,該兩英船實皆遇風觸礁而倖存船員卻被拘禁及處斬(見「吶爾不噠」號事件)。.

新!!: 澎湖和大安之役 · 查看更多 »

大中華地區島嶼列表

此處所指“大中華地區”为地理及文化意义上的大中华地区两岸四地,包括中國大陸、台湾、香港和澳门,非政治上之中华民国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實際主權的区域。 根据中華人民共和国官方於1988年至1995年进行的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表明,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36个,总面积达8万平方公里,岛屿的海岸线总长达14217.8公里,其中有居民居住的岛有450个。此后,由于围垦造成一部分岛屿连陆,海岛的数量有所减少。 大中華地區的岛屿主要有四种类型:大陆岛、冲积岛、火山岛、珊瑚岛。.

新!!: 澎湖和大中華地區島嶼列表 · 查看更多 »

大員

大員是一個古地名,位於臺南市安平區臺江內海,也稱作「一鯤鯓」,由臺灣大武壠族大灣社或台窩灣社之名轉化而來,不同時期被轉譯成臺員、大灣等不同稱呼。17世紀荷蘭人曾在此建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河洛人早走水聚集並且延伸至魍港一帶活動,德國史學家 Ludwig Riess 研究荷蘭史料時亦曾如此表示,後來之荷蘭人與平埔住民亦乃經過早已來做貿易之河洛先民通譯而溝通,大員後轉寫為大灣。 亦為最早出現在中文文獻上的“臺灣”原始文字的前身。.

新!!: 澎湖和大員 · 查看更多 »

大国

大國(Great power),又稱強權、強國,是指在國際體系中,在權力資源上擁有較高優勢的國家及被認為具有施加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的能力和專長。大國特有的具有軍事和經濟實力,以及外交和軟實力的影響力,這可能導致中或小的國家採取自己的行動之前考慮大國的意見。「綜合國力」,包括一國對他國施加影響所必備的物質性權力,如軍事能力、經濟實力;以及非物質性權力,如目前廣泛使用的概念——「軟國力」所包含的文化、價值觀、制度、生活方式的吸引力。 大國(強權)也可以分成幾種,常見的分類有二:「主要大國」(major great power)及「超級大國」(superpower),超級大國指「主要大國」中具有同時擊敗兩個以上其他同級強權實力者。另有地域大國(Regional power)的用法,指在某個洲或地區中,權力資源最具優勢的國家,但這些國家未必是整個國際體系的「主要大國」,例如阿根廷、伊朗。.

新!!: 澎湖和大国 · 查看更多 »

大稻埕

大稻埕(Tōa-tiū-tiâⁿ,Twatutia或Dadaocheng),雅稱稻江、稻津,是臺北市大同區西南部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因具有大片曬稻穀的空地(稻埕)而得名。咸豐元年(1851年)泉州府同安縣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洗劫,自雞籠(今基隆)遷至大稻埕經商並開設店鋪,開始此地的商業活動。三年(1853年)三邑人與同安人為艋舺碼頭的泊船權利,發生頂下郊拚分類械鬥事件,下郊的同安人無力抵抗,於是帶著自身信仰的霞海城隍敗逃至大稻埕,大稻埕旁淡水河的碼頭交易逐漸興起。十年(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成為臺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以茶葉與布料的貿易為主。大稻埕的茶葉貿易在洋行的帶領下,不僅市場擴大,更造就驚人的財富與繁榮。進入日治時期後日商抵制洋行勢力,轉而以日本與東南亞為主要市場。戰後大稻埕因淡水河淤淺逐漸失去河港功能,且臺產茶葉不敵錫蘭紅茶的競爭而逐漸沒落。後在臺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中人口大量外移,成為臺北市外圍的老舊市區。.

新!!: 澎湖和大稻埕 · 查看更多 »

大稻埕圓環防空蓄水池

大稻埕圓環防空蓄水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爭(日本稱之為大東亞戰爭)時期的防空設施,位於臺北州臺北市建成町、日新町與下奎府町交界處(今台北市大同區建功里臺北圓環內)。昭和十八年(1943年)太平洋戰爭期間,同盟國軍對臺北市進行空襲,總督府特別在臺北市中心建造防空壕與蓄水池,用以儲存消防用水與避難之用。蓄水池本體為紅磚疊造而成,為目前台北市出土最大的防空蓄水池。戰後蓄水池被填平,其上建立起著名的圓環夜市,蓄水池則逐漸被遺忘,直到2001年美食館工程開挖地面時被意外發現,為此美食館變更建築設計,延長工期至2003年才落成啟用。水池建造的年代雖不久遠,卻可見證戰時台北市民的生活,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在2003年其指定為市定古蹟。.

新!!: 澎湖和大稻埕圓環防空蓄水池 · 查看更多 »

大稻埕辜宅

大稻埕辜宅為位於台灣台北市大同區大稻埕鬧區的一處市定古蹟,本身面積約900平方公尺,包含腹地則達千餘平方公尺以上。辜宅正式完工於1920年,持有者與委建者則為辜顯榮,而此建築呈現了中國閩式與西方折衷主義交會的風格。該宅於日治時期本作為官鹽經銷辦公場所,獨占全台灣鹽務事業,因此亦稱為鹽館。1945年,日治時期結束,鹽館業務雖予以廢除,但此建築仍是鹿港辜家住宅,辜振甫長期居住於此。1963年,辜宅成為辜家主辦之榮星幼稚園場所,並使用至今。.

新!!: 澎湖和大稻埕辜宅 · 查看更多 »

大陳島撤退

大陳島撤退是發生在1955年(民國四十四年)2月8日-24日,中華民國政府在美國第七艦隊護航下將目前屬於浙江省台州列島的大陳島上的2.8万余名居民(居民包含上下大陳島、漁山列島與南麂列島等)全部撤退到台灣的作戰計畫,這批「移民」登陸後,因「義無反顧」、「摧家毀舍」,選擇追隨中華民國國軍遷台,故被稱為「大陳義胞」。.

新!!: 澎湖和大陳島撤退 · 查看更多 »

天興縣

天興縣,臺灣明鄭時期時的兩個縣級行政區之一,鄭經統治時將縣改制為散州,臺灣為清朝統治後,原天興縣疆域被分成了臺灣府底下的諸羅縣與臺灣縣。另外臺南縣政府於1983年9月在其底下的佳里鎮佳里興(今佳里區佳里興)立有「古天興縣治紀念碑」,但天興縣治是否在佳里興仍有爭論。.

新!!: 澎湖和天興縣 · 查看更多 »

天若有情 (2015年電視劇)

《天若有情》,2015年台視八點檔。由黃騰浩、李佳豫、潘柏希、林逸欣、苗可麗、陳文山、羅時豐、阿本、何紫妍領銜主演。於2015年2月24日在台視開鏡,6月3日在開鏡記者會,台視主頻於7月22日上檔。.

新!!: 澎湖和天若有情 (2015年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戰爭(Pacific War,太平洋戦争;另有大東亞戰爭之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大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但與歐洲戰場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源自更早的中國抗日戰爭、以及日本與其他前一戰协约国國家的衝突,爆發的原因不太相同。 1937年,日本為應付對中國的戰爭的需求,戰略物資持續消耗,戰況卻陷入膠着,加上日本與一戰协约国國家的關係已疏远,美、英等國為了调停中日戰爭,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斷絕其重要戰略物資的輸入,前者提出恢復貿易的條件為自中國撤軍。日本在發動全面戰爭與撤兵間選擇了前者,並計劃奪取東南亞的殖民地。 1941年12月7日大日本帝國海軍向美國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戰,同時在西太平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緬甸和菲律賓等地發動攻擊。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向日本宣戰,而與日本同盟的歐洲軸心國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亦向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歐亞兩大戰場合流。在戰爭初期日軍就已佔領了太平洋約25%的地域,一直到中途島海戰時喪失四艘航空母艦而失去了太平洋主動權。接著日軍又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上消耗甚多戰力,而美國則重組軍隊反擊,於太平洋兩線進攻。 1945年美軍收復了菲律賓並佔領了日本列島周圍的島嶼,開始以龐大規模的轟炸機群與海軍轟炸與封鎖日本,但日本堅不投降。最終美國於8月6日和9日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於廣島和長崎,同時蘇聯亦宣佈廢除1941年簽署的《蘇日中立條約》並於蘇日戰爭中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簽署投降書,太平洋戰爭和二戰結束。 太平洋戰爭對亞洲未來發展影響至深。日本失去了自1894年以來所有征服的土地(琉球除外,但此前已吞併,並於1894年成為事實),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日後成為美國反共主義的亞洲根據地。太平洋戰爭也使亞洲殖民地走向「非殖民化」,並開啟了反共主義傳播的道路,促使許多亞洲國家興起獨立運動(如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或陷入戰爭中(如中國),但卻致使了多數的亞洲國家及地區變成美國的盟友,以美國的政策是從(如日本,南韓,中華民國,菲律賓等)。.

新!!: 澎湖和太平洋战争 · 查看更多 »

姚法唐

姚法唐,本籍河南祥符,吏員出身,是中國清朝官員,於1684年上任澎湖巡檢,隸屬於台灣道台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澎湖之管理事務。.

新!!: 澎湖和姚法唐 · 查看更多 »

孤拔

孤拔(Anatole-Amédée-Prosper Courbet,直譯阿納托爾-阿梅代-龐斯柏·库尔贝,),越南史料称之姑陂,是一名法國的海軍將領。他曾任法國殖民地新喀里多尼亞行政長官;後率領遠征軍出兵越南阮朝、促成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的建立;又出任遠東艦隊司令,於中法戰爭期間擊敗清帝國南洋水師、一度攻佔台灣基隆,並封鎖台灣海峽及中國東南沿岸,最後攻佔並將所部由台灣方面轉移至澎湖。1885年6月,在《中法新約》簽訂的两天後,病逝於澎湖媽宮(現澎湖縣馬公市)。.

新!!: 澎湖和孤拔 · 查看更多 »

安平古堡

安平古堡,又稱奧倫治城(Orange)、熱蘭遮城(Zeelandia)、王城(Ông-siâⁿ)《臺灣通史》,卷16,城池志:「永曆十五年,延平郡王克台灣,就荷蘭城以居,改建內府,台人謂之王城。」、安平城、臺灣城,是一座曾經存在於臺灣臺南市的堡壘。最初建於1624年,是臺灣最早的要塞建築。自建城以來,曾是荷蘭人統治臺灣的中樞,也曾是鄭氏王朝統治者的住處。 安平古堡有兩處遺跡:「台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及「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兩處遺跡都被列為國定古蹟,而瞭望臺則是於1970年代由日治時期燈塔改建而成,列為文化資產。 古堡建築屋舍純用紅色磚瓦,於黃昏時與落日互相煇映之景「安平夕照」。在1953年,獲臺灣省政府選為臺灣八景之一。《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勝蹟篇,第九頁.

新!!: 澎湖和安平古堡 · 查看更多 »

安平盧經堂厝

安平盧經堂厝,即是王城西盧宅。為清末、日治初、中期安平富商盧經堂之宅,2006年7月市政府完成規劃設計,其建築形式有別於澎湖、金門、安平地區一般民宅平頂構造形式,於台灣傳統建築史上為重要史料,現為盧經堂之後代擁有。安平地區有俚語「有躼旗富,無躼旗厝」來形容此宅之大,而「躼旗」一詞是因盧經堂身材高大而有的稱呼。.

新!!: 澎湖和安平盧經堂厝 · 查看更多 »

安平港

安平港(An-pêng-káng)位於臺灣臺南市,分為商港及漁港。.

新!!: 澎湖和安平港 · 查看更多 »

安托紐思·亨布魯克

安托紐思·亨布魯克(Anthonius Hambroek,臺語:范無如區,),是一位生於荷蘭的基督教傳教牧師。1648年,他偕妻女前往臺灣傳教。1661年,鄭成功率軍攻擊臺南臺江時,他被鄭軍俘虜,其妻女亦遭挾作人質;為此,他前往熱蘭遮城招降荷屬東印度公司守城軍隊。後來,他雖依要求進入城內,但反而激勵守軍繼續對抗鄭成功的軍隊,並於出城後遭鄭成功誅殺。.

新!!: 澎湖和安托紐思·亨布魯克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新!!: 澎湖和宋朝 · 查看更多 »

寶來證券

寶來證券(Polaris Securitites,原股票代號:2854)是過去曾經存在於台灣的證券公司,已經於2012年4月與元大證券合併為元大寶來證券。.

新!!: 澎湖和寶來證券 · 查看更多 »

對蔣中正的評價

前中國國民黨總裁、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字介石),曾任黃埔軍官學校校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張玉法:〈民國歷任元首的性格特質(1912-1988)〉,刊呂芳上主編:《論民國時期領導精英》,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12月。蔣中正帶領中國在中國抗日戰爭中勝出,是中國的民族英雄,並在國共內戰落敗後,領導中華民國政府遷移到臺澎金馬,堅決反共對保存中華文化及捍衛中華民族利益發揮重大貢獻。另一方面,有人則認為蔣中正在中國大陸軍事失利失去政權到臺灣後,以反共為名實行威權體制。蔣中正是20世紀最為重要的領導人之一,世界各國對蔣中正的評價非常歧異,除了蔣中正因戰敗失去政權而備受日後建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批評之外,在全世界依然有不同的評價。.

新!!: 澎湖和對蔣中正的評價 · 查看更多 »

岛夷志略

《岛夷誌略》原称《岛夷誌》是由元代航海家汪大渊于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年)为当时市舶司所在地清源县(今天泉州)的县志(《清源续志》)所著的附录。后来汪大渊将《岛夷志》简化名为《岛夷志略》,在他的故乡江西南昌刻印刻单行本。《岛夷誌略》记述汪大渊在1330年和1337年二度飘洋过海亲身经历的南洋和西洋二百多个地方的地理、风土、物产,是一部重要的中外交通史文献。 《岛夷誌略》记述澎湖、琉求國、三岛、麻逸、无枝拔、龙涎屿、交趾、占城、民多郎、宾童龙、真腊、丹马令、日丽、麻里鲁、遐来忽、彭坑、吉兰丹、丁家卢、戎、罗卫、罗斛、东冲古剌、苏洛鬲、针路、八都马、淡邈、尖山、八节那间、三佛齐、啸喷、浡泥、明家罗、暹、爪哇、重迦罗、都督岸、文诞、苏禄、龙牙犀角、苏门傍、旧港、龙牙菩提、毗舍耶、班卒、蒲奔、假里马打、文老古、古里地闷、龙牙门、东西竺、急水湾、花面、淡洋、须文答剌、僧加剌、勾栏山、特番里、班达里、曼佗郎、喃诬哩、北溜、下里、高郎步、沙里八丹、金塔、东淡邈、大八丹、加里那、土塔、第三港、华罗、麻那里、加将门里、波斯离、挞吉那、千里马、大佛山、须文那、万里石塘、小埧喃、古里佛、朋加剌、巴南巴西、放拜、大乌爹、万年港、马八儿屿、阿里思、哩伽塔、天堂、天竺、层摇罗、马鲁涧、甘埋里、麻呵斯离、罗婆斯、乌爹 等地,共一百篇二百多个地区。.

新!!: 澎湖和岛夷志略 · 查看更多 »

崇武镇

崇武镇是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下辖的一个镇,位于惠安县东南部的崇武半岛。崇武镇以当地的崇武古城及惠安女著称。.

新!!: 澎湖和崇武镇 · 查看更多 »

两个中国

兩个中國是一種近現代描述兩岸關係或者國共關係的政治用語,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政治現实上作为两个主权国家或政治实体。.

新!!: 澎湖和两个中国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列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现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2018年2月16日造訪。.

新!!: 澎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2000年11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在中国大陆地区进行的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得出全国共计12.9533亿人。普查还涉及人口增长、家庭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民族构成、受教育程度、城乡人口等七方面。.

新!!: 澎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为中国政府在2010年举行的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距上次普查相隔10年时间,与前五次人口普查只调查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境内常住的人口相比,此次普查首次将中国境内的境外人员纳入普查对象。此次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进行登记调查,于2010年11月10日结束。根据2011年4月28日发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显示全国总人口共计13.7053亿人,普查还涉及人口增长、家庭户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民族构成、受教育程度、城乡人口、人口的流动性等八方面。.

新!!: 澎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主张的领土面积达960多万平方公里,實際統治領土則約957萬平方公里,兩者均居全球第三位,其中领陆面积为世界第二位;主张领海面积为473万平方公里。陆界长22,457公里,從東北部到南部,与以下14国依次接壤: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大陆海岸线18,000公里,沿海岛屿有5400多个,总面积3.87万平方公里。根据官方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领陆疆域图呈“雄鸡”形状,若加上领海则呈“火炬”形状。.

新!!: 澎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澎湖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新!!: 澎湖和中国历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公民签证要求

中国公民签证要求是指世界各国家和地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签证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入境时,会因为持有护照种类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签证要求。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与137个国家针对不同类型的护照有互免签证协定,但这些协议并不都对持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适用,持非普通护照出境的中国公民在出境时,即使前往免签证国家也须出示由拥有外事审批权的部门出具的因公出国任务批件方可被放行,回国后需要交还护照。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证持有者可随船免签某些国家,若不随船同行,则仍需遵守其原有签证规定。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公务普通护照、海员证、APEC商务旅行卡和特区护照等证件持有者的签证要求与普通护照持有者的不同,本条目仅列出对普通护照持有者(无APEC商务旅行卡)的签证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领事司和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5月31日,为持有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提供各类签证优惠待遇的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如下: 根据外交部领事司于2018年6月18日发布的“中国与外国互免签证协定一览表”(不包含单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开放免签的15个国家),持外交护照者免签证前往137个国家,持公务护照者可免签证前往115个国家,持公务普通护照者可免签证前往5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者可以免签前往11个国家。 2018年,Henley & Partners顾问公司所作的研究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持有者的亨氏签证受限指数为70,在100个档次的国家中排第68名。 此外,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持有者同时拥有第三国签证或者居留证件(如申根签证或美国永久居民卡),则可以免签证前往更多国家。 Fil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iometric passport.jpg File:PRC passport (Diplomatic).png File:PRC passport (Service).png File:PRC passport (for Public Affairs).png.

新!!: 澎湖和中国公民签证要求 · 查看更多 »

中国统一

中國統一,是指將中國人居住地區构成一个統一国家的概念。这个概念各地中国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理解。歷史上中國政權的統一,多數是北方政權統一南方政權。現今主要的「中國統一」意即将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的中國大陸地區和港澳地區,與中華民國統治的台澎金馬地區(個別管制領域)統合成一个統一的主權國家和國家政權,即中國,結束自1946-1949年國共內戰及1949年中共建政造成的海峽兩岸分治局面。.

新!!: 澎湖和中国统一 · 查看更多 »

中国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历代多有所变更。而且除了中原王朝外,往往还同时存在着許多边疆民族建立的政权,其行政区划制度各不相同。.

新!!: 澎湖和中国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Sino-American Mutual Defense Treaty),正式名稱是《中華民國與美利堅合眾國間共同防禦條約》(Mutual Defense Treaty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又稱《中美互防條約》,中共方面称之为“美蒋共同防御条约”或“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是中華民國與美國在1954年12月3日簽訂的國際條約。該條約以軍事為基礎,包含政治、經濟、社會等合作條約。1979年1月1日,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時發布聲明時,依第十條規定,美國國務院正式通知中華民國,《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將於1980年1月1日終止。隨後,美國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取代。.

新!!: 澎湖和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 查看更多 »

中華鱟

中華鱟(学名:Tachypleus tridentatus),又名三棘鱟、小海鱟或東方鱟,是全世界4種馬蹄蟹之一,為蜘蛛與蠍子的遠親。.

新!!: 澎湖和中華鱟 · 查看更多 »

中華航空

中華航空(China Airlines,),簡稱華航,是中華民國的國家航空公司,也是臺灣規模最大的民用航空業者,為華航集團的核心企業。其主要轉運中心為桃園國際機場,總部則設於緊臨桃園國際機場的華航園區。目前以經營國際航線以及兩岸航線為主(包含客運與貨運),航點遍佈30個國家地區。華航在成立之初亦有經營國內航線,惟考量企業內部資源及營運重心整合,自1998年全部轉由子公司華信航空經營。旗下還擁有低成本航空公司臺灣虎航,以搶攻臺灣出發或轉運的低成本航空市場。 華航在1959年由中華民國政府為首出資創辦,目前以間接持股方式擁有多數股權。華航是臺灣航空業共享代碼合作的先驅業者,目前與22家國際航空業者合作經營多條共享代碼航線。而為了使航網效益極大化,華航於2011年9月28日加入天合聯盟,是首間加入國際航空聯盟的台灣籍航空公司。.

新!!: 澎湖和中華航空 · 查看更多 »

中華航空825號班機空難

中華航空825號班機空難發生於1971年11月20日,一架卡拉維爾客機在由台北松山機場飛往香港啟德機場途中發生爆炸,在澎湖上空解體,導致機上25人全部遇難。.

新!!: 澎湖和中華航空825號班機空難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歷史年表

中華民國於1912年至1949年期間統治中国大陆地區,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接管满洲国及台湾澎湖,1949年之後退出中國大陸,實際管轄台灣、澎湖、金門、馬祖及東沙群島和南沙太平島等島嶼。.

新!!: 澎湖和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民

中華民國國民,指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的人民。目前包含設籍於臺澎金馬的所有人民,以及符合資格領取中華民國護照的無戶籍國民。.

新!!: 澎湖和中華民國國民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

李登輝於1988年1月繼任中華民國總統後,蔣家執政時代結束,臺灣人首次出任國家元首,臺灣社會要求政治民主化呼聲日益高漲。1990年,第1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總統時引發三月學運,中華民國政府在1991和1992年完成國會議員全面改選後,民主進步黨與李登輝總統即開始推動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但因國民黨內保守派阻撓而未能實現。幾經折衝後,為避免於1994年12月即將首度民選的「臺灣省省長」引發葉爾辛效應,乃於1994年7月修改並凍結部分憲法,而於選舉總統和副總統時適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一改先前由國民大會代表間接選舉的方式,亦使直選總統與行政院長之權責關係類似法國第五共和之雙首長制。1996年3月23日,於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即臺灣、澎湖、金門、與馬祖)舉行總統之首次直接選舉。, 條目撰稿人:政大歷史系薛化元教授, 台灣大百科全書,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台灣光華雜誌, 2000.6.

新!!: 澎湖和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疆域

中華民國的疆域曾有多次變化,建國時繼承自清朝,以中國本土為疆域的核心;但經過國共內戰後,憲法中的中國大陸地區已經被中共佔領控制,現今實際的有效管轄範圍僅涵蓋臺灣、澎湖群島、福建的金門、馬祖與部分南海諸島,即「臺灣地區」。另一方面,中華民國政府文書中還存有所謂「法定領土」,例如《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但並未明文定義其範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大陸地區是臺灣地區以外的中華民國領土。.

新!!: 澎湖和中華民國疆域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燈塔列表

中華民國台澎金馬地區共有35座燈塔,其中臺灣本島有19座,福建省之金門、馬祖及臺灣離島共有16座。這些燈塔原為財政部關稅總局所管理,已於2013年1月轉交由交通部航港局管轄。.

新!!: 澎湖和中華民國燈塔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中華民國否認有任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目前無直接證據顯示中華民國政府擁有任何核子武器,但曾有兩度研發核武的計畫。.

新!!: 澎湖和中華民國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入出境許可證

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入出境許可證,俗稱「入臺證」,是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發給中國大陸及港澳居民,用以出入臺灣的證件,持有有效中華民國護照及外國護照或旅行證件者不可申請。入臺證有單次證、逐次證、一年多次證、三年多次證之分。旧版入臺證的機讀區(Machine Readable Zone)代碼中,第一個符號(表示證件型式[Type])為「H」或「M」,與用於表示護照的「P」和表示簽證的「V」不同。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允許多次進出臺灣的入臺證稱為「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多次入出境證」,外表為一本粉藍色簿,封面印上中華民國國旗,後來即稱為「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入出境許可證」,外表為深藍色簿,沒有中華民國國旗,持證人可持憑有效經核可旅行證件配合入臺證多次入出境臺灣。而現時之入台許可證,皆為A4大小的紙張,樣式也均類似。 中華民國護照持有人不得申請入臺證,或持入台證入境臺灣。惟若於海外遺失中華民國護照未及補辦新照而須返台者,可於繳驗證件確認身分無誤後先行由航空或船運公司搭載回台,並於入境口岸由移民署製發單次入境許可,該許可亦使用此入台證規格樣式。 最初時,申请入臺证,必須到香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或澳门台北经济文化辦事處申请。如今,來臺的香港及澳門居民可透過互聯網申請入臺證,出入境時須持憑查驗。.

新!!: 澎湖和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入出境許可證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陸軍

中華民國陸軍(The Republic of China Army,缩写为 ROCA)是中華民國國軍的陸上武裝部隊,隸屬國防部陸軍司令部,現有3個軍團、4個防衛指揮部、4個地區指揮部、4個裝甲旅、3個機械化步兵旅、3個砲兵指揮部、1個砲兵群、2個航空旅、1個特戰指揮部,约10萬人,是陸海空三軍之中人数最多的。 2011年出版的《中華民國一百年國防報告書》指出中華民國陸軍的任務是:「平時戍守本島、外島各地,以建置基本戰力與整備應變作戰能力為主,執行應急戰備任務,協力維護重要目標安全,並依令支援反恐行動及主動協助地區災害防救;戰時各作戰區(防衛部)及所屬部隊,受國軍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指揮,聯合海軍、空軍地面兵力,遂行聯合作戰,擊滅進犯敵軍,確保國土安全。.

新!!: 澎湖和中華民國陸軍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陸軍101兩棲偵察營

中華民國陸軍101兩棲偵察營(Army 101st Amphibious Reconnaissance Battalion,簡稱ARB-101),俗稱中華民國海龍蛙兵、水鬼,是中華民國陸軍特種部隊之一,駐紮於金門、馬祖、澎湖等地區,主要執行海域巡弋、漁船驅離、水文偵察、運補護航、海上救難等任務。 海龍蛙兵於金門有兩個連(營部連-料羅灣儲訓隊、偵一連),澎湖西嶼偵二連、馬祖南竿偵三連、營部駐紮於金門。.

新!!: 澎湖和中華民國陸軍101兩棲偵察營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憲兵

中華民國憲兵為中華民國國軍中具有軍法、司法警察權的執法部隊,軍種屬陸軍。因具有執法權,並擁有獨立的指揮、人事及後勤補給系統,故不隸屬於國防部陸軍司令部,其地位類似於古代之禁衛軍,主要任務之一是保護中華民國總統。管轄機關原為直屬中華民國國防部憲兵司令部;之後憲兵司令部改編為直屬國防部的憲兵指揮部。.

新!!: 澎湖和中華民國憲兵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憲法

《中華民國憲法》是中華民國的根本法,擁有最高位階的法律權力。民國35年(1946年)12月25日由制憲國民大會於南京議決通過,民國36年(1947年)1月1日由國民政府公布、同年12月25日施行。全文共14章、175條,主要特色為彰顯三民主義與主權在民的理念,明定人民自由權利的保障,規定五權分立的中央政府體制及地方自治制度,明示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採取均權制度,並明列基本國策等。 該憲法制定時, 國共內戰已全面爆發,國民大會因而在民國37年(1948年)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做為戰時的憲法附屬條款;但隨著中華民國在民國38年(1949年)後因國共內戰失去對中國大陸的治權、以及有效統治區域限縮至臺澎金馬,該條款的適用時間不斷被延長,而致憲政的實施有名無實。至民國80年(1991年),國民大會始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同時在憲法本文之外再另增訂《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以及凍結部分憲法本文,以因應當前國情,現已經過七次修訂。 中華民國憲法及其增修條文的核心價值為:民主制度、法治規範、自由與人權保障、政府機關相互制衡、關懷婦女與弱勢及少數族群、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福利與救助、義務教育實施、農業與科技及經濟發展。.

新!!: 澎湖和中華民國憲法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簡稱憲法增修條文)是中華民國政府為回應台灣民主化的呼聲與本土化等政治情勢而新增的《中華民國憲法》條文。增修條文與憲法本文分開,在不變更原有憲法架構的原則下,修改並凍結部分憲法條文。自民國80年(1991年)首次修訂以來,目前為第七次增修版本(2005年修訂)。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制定,在中華民國歷史上有著重大意義。其序言載明增修憲法之目的,係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條文中也未對省制、領土變更等涉及法統的內容予以大幅度的修改或凍結;但其中將台澎金馬等實際管轄領土稱為「自由地區」、省虛級化、正副總統直選、中央公職人員僅由自由地區之國民選出等條文,使中華民國憲法定義在自由地區順利運行。.

新!!: 澎湖和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 查看更多 »

中都唐榮磚窯廠

中都唐榮磚窯廠位於高雄市三民區愛河旁,前身為「台灣煉瓦會社打狗工場」,先於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4月16日公告為高雄市市定古蹟,後於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3月11日公告為國定古蹟,此外在工廠東北方的倒焰窯則在民國九十三年(2004年)2月25日被公告為歷史建築。另外在附近還有一間紅磚辦公室。.

新!!: 澎湖和中都唐榮磚窯廠 · 查看更多 »

中都開王殿

中都開王殿位於臺灣高雄市三民區,是昔日磚仔窯地區的信仰中心,供奉觀音佛祖與五府千歲等神。其歷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是從澎湖移民到高雄磚仔窯工作的澎湖人在工寮附近所蓋的寺廟,於1947年遷移到現址。廟內保有昭和九年(1934年)的香爐與神轎。 在磚仔窯——中都唐榮磚窯廠——被指定為古蹟後,周邊土地進行都市重劃,原有的工寮聚落於2009年遭到拆遷,中都開王殿一度也有要被拆遷之議,後暫緩拆除,直到2013年時廟宇仍保留於原址。.

新!!: 澎湖和中都開王殿 · 查看更多 »

中TONE

没有描述。

新!!: 澎湖和中TONE · 查看更多 »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Guerre Franco-Chinoise),又称清法戰爭()、中法越南戰爭,发生在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间(即清光绪十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间),是清朝为了保护越南而與法國发生的戰爭。戰事除在越南境內展開外,法國尚派遣部隊攻打雲南邊界,並由法國海軍上將孤拔統率遠東艦隊,擊敗清朝福建水師、南洋水師兩艦隊,取得臺灣海峽制海權,並先後佔領臺灣基隆和澎湖兩處。 戰爭過程中,法軍的陸海二軍雖於多數戰役佔上風,但未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並一度攻佔基隆、澎湖等地,卻因於滬尾(今新北市淡水區)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臺灣全島的戰略目的;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導致由恭親王奕訢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枢,又稱為「甲申朝局之變」),但後期勉強在臺灣形成僵局,且有馮子才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给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并成功夺回谅山,導致茹费里政權垮台。以此為契機,兩國重啟和談,結果訂定《中法新約》,中國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兩國重開貿易。受此戰的影響,清廷推動了臺灣建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

新!!: 澎湖和中法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法新约

《中法新约》(Traité de Tianjin),全称为《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款》(Traité de Paix, d'amitié et de commerce entre la Chine et la France),是清朝政府和法国为结束中法战争而于1885年6月9日(光绪十一年四月廿七)在天津签订的和约,签字者为李鸿章和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正本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寄存於國立故宮博物院恆溫恆濕的庫房保存。.

新!!: 澎湖和中法新约 · 查看更多 »

东乡平八郎

东乡平八郎(,,即弘化4年12月22日-昭和9年),讳名实良,大日本帝国元帥,海军大将,從一位大勲位功一級侯爵。 在對馬海峽海戰中率領日本海軍大破沙俄海軍。 由于他和大山巖同藩,所以时人称颂“陆上大山海上东乡”。.

新!!: 澎湖和东乡平八郎 · 查看更多 »

七美嶼燈塔

七美嶼燈塔,又稱七美燈塔或南滬燈塔,是一座位於澎湖群島七美嶼上的燈塔,興建於1939年,為澎湖地區所有燈塔中最後興建者。該燈塔高8.3公尺,亮度8000燭光,光程達19浬。.

新!!: 澎湖和七美嶼燈塔 · 查看更多 »

七美鄉 (台灣)

七美鄉是台灣澎湖縣最南端的一個鄉,全鄉均在七美嶼一個島嶼上,約在縣治馬公市南南西方29海浬(36公里)處。.

新!!: 澎湖和七美鄉 (台灣) · 查看更多 »

七股潟湖

七股潟湖,位於臺灣臺南市七股區境內,由於曾文溪的四次改道而造成今日的潟湖景觀,為臺灣第一大潟湖,當地人稱為「內海仔」或「海仔」。2009年台江國家公園成立,成為國家公園的一部分。北起陸連沙洲青山港汕、南至頂頭額汕,西以離島沙洲網仔寮汕與臺灣海峽相隔。計三個沙洲、二個出海口。其水域面積因漲退潮而有差異,面積約1,100公頃以上。.

新!!: 澎湖和七股潟湖 · 查看更多 »

一府二鹿三艋舺

一府二鹿三艋舺,或做一府二鹿三艋(英文:Fucheng, Lugang and Manka)為一句台灣諺語,描述清領時期全島三大港市的盛況。一府為今台南市中西區與安平區,二鹿為今彰化縣鹿港鎮,艋舺則為今台北市萬華區。此句反應台灣的由南至北的開墾史,以及各城仰賴海上貿易的情況。.

新!!: 澎湖和一府二鹿三艋舺 · 查看更多 »

一八九五

《一八九五》,又名《一八九五乙未》,官方英文名Blue Brave: The Legend of Formosa in 1895,是一部2008年的台灣電影,斥資新台幣6000萬預算拍攝,為近年臺灣首部以臺灣客家語為主要語言的電影(1973年由劉師坊導演的《茶山情歌》為台灣最早之客語電影)。電影改編自知名作家李喬作品《情歸大地》,描述1895年乙未戰爭中客家村莊所發生的故事。 《一八九五》由洪智育執導,溫昇豪、楊謹華主演。電影在2008年11月7日於全台上映,由美商福斯影業發行。.

新!!: 澎湖和一八九五 · 查看更多 »

一国两区

一個中国,兩個地區,簡稱一国两区,為2012年由中國國民黨提出,對於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的一個定位。「兩區」指的是大陸地區和臺灣地區。 2012年3月,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中國大陸參與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會談時,將一國兩區解釋為一個國家,兩個地區。此論述認為海峽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兩者之間並不是特殊國與國關係,而是一種特殊的地區對地區的關係。吳伯雄最初的發言中,沒有明確定義一國是指哪一國。國台辦發言人宣稱這代表台灣也認同一個中國原則。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國共論壇上回應,海峽兩岸確認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是兩岸互信新起點。 在台灣,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總統就職演說中,明確將一國兩區表述為「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參與相關會議時,中國國民黨代表則未在公開場合明確聲明其中的「一國」即是指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主張這可以被視為是九二共識與憲法一中的延伸。中國國民黨認為,這是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的一個架構,中華民國在當前可以被分隔為「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中華民國擁有這兩個區域的主權,但是治權只及於自由地區,也就是台澎金馬。根據民進黨與部分媒體的數據,臺灣約六成民意反對此說。, 自由時報, 2012-4-15, 民主進步黨, 2012-03-29, 台灣日報, 20120329, Nownews, 2012年3月29日對這樣的結果,國民黨認為是民進黨在做民調時,故意曲解馬英九立場所導致。而美國在台協會前主席白樂琦也對此說表示疑慮。.

新!!: 澎湖和一国两区 · 查看更多 »

一江山岛战役

一江山島戰役是1955年1月18日上午7時許,中国人民解放军與中華民國國軍於第一次台灣海峽危機中在浙江省一江山島進行的戰役。解放軍華東軍區部隊发动攻岛作战,此为解放軍首次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大舉進攻大陳島門戶一江山島。戰鬥历时两天,至1月19日2時,解放軍佔領該島。国军一江山島指揮官王生明阵亡,副指揮官王輔弼被俘,其餘守軍阵亡500多人,遭俘500多人。.

新!!: 澎湖和一江山岛战役 · 查看更多 »

九龍大榕公

九龍大榕公,是位於臺灣彰化縣竹塘鄉田頭村濁水溪堤岸旁的榕樹,樹冠約有三千多平方公尺以上,形成一大片樹林,被當地人視為神樹。.

新!!: 澎湖和九龍大榕公 · 查看更多 »

平地水庫海淡廠

平地水庫海水淡化廠,是臺灣新十大建設計畫之一,2003年11月行政院長游錫堃宣佈並於2005年6月立法院通過。.

新!!: 澎湖和平地水庫海淡廠 · 查看更多 »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指政府有义务运用公共资源保障所有适龄儿童接受的教育。義務教育的三個基本原則是強制、普遍與免費。凡是适龄儿童都應強制接受教育的义务,並且教育對象沒有階級或是出身的限制,此外還必須是免納學費的。1717年,普魯士王國開始實施義務國民教育,是全世界第一個實施義務教育的國家。《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第一款指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如此。初级教育应属义务性质。」現代大部份的國家和地區都有實施義務教育,但年數和成效不一。 在日常生活中,強制教育、普遍教育及免費教育均與義務教育通用,但嚴格來說,這些字詞只提及了義務教育的部份基本原則。.

新!!: 澎湖和义务教育 · 查看更多 »

亚洲国家和地区列表

这是一个亚洲国家或地区的列表,包括主权国家及属地。.

新!!: 澎湖和亚洲国家和地区列表 · 查看更多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中文簡稱中央氣象局或氣象局,英文簡稱CWB)是中華民國政府的氣象專責機構,負責氣象觀測及預報業務,包括天氣(含氣候)、地震、海象、天文等地球科學項目,除了向公眾發布氣象預報、與地震報告之外,也是災害性天氣預報(颱風警報、豪雨特報、強風特報、低溫特報等)發布,以及中華民國《氣象法》法定氣象事業督導之機關。.

新!!: 澎湖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 查看更多 »

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於1947年2月27日至5月16日發生的事件。1947年2月27日,因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查緝私煙時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死傷,引起28(次)日的陳抗傷亡,更擴及後續臺灣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與攻佔官署。事件中,臺灣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與攻擊官署,當地人對外省人的報復攻擊,國民政府派遣軍隊逮捕與鎮壓殺害臺灣民眾,事件造成民眾大量的傷亡,然而傷亡數字眾說紛紜,由數百人至數萬人不等。 此事件亦稱作「二二八大屠殺」、「二二八革命」、「二二八起義」、「二二八事變」、「二二八慘案」、「二二八民變」等。 1945年,國民政府接替日本開始統治臺灣,然而來自中國大陸的軍政人員,甫經歷中日戰爭,對舉目皆是日本風格的臺灣生起排斥與歧視的心態,並時常對臺灣人抱持著優越感,以征服者、勝利者自居,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出版,2004-10,李筱峰,世新大學教授,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01-02-28,蘇瑤崇,國史館學術集刊 第4期,20040901,對待人民驕縱專橫。而長期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人民,對於相對落後的中國社會現況、普及教育、法治觀念、衛生條件、生活習慣等缺乏瞭解,導致由原本的滿懷期望轉變成深感失望。許多來自中國大陸的軍人毫無軍紀可言,例如乘車、用餐不付款、低價強購、賒借不認帳,乃至有偷竊、搶劫、恐嚇、詐欺、調戲婦女、強姦、開槍殺人等非法情事發生,與臺灣日治時期日籍軍政人員的軍紀嚴明、高行政效率形成強烈對比,也使得臺灣人民愈來愈敵視國民黨與長官公署,反而感到日治時期下的臺灣比較良善。 當時統治臺灣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治台政策錯誤、官民關係惡劣、軍隊紀律不良、官員貪污腐敗。在經濟方面,政府一手壟斷並管制物資買賣、濫印鈔票,並掏空民生物資運往中國大陸支援國共內戰,導致嚴重通貨膨脹、大量民眾失業,臺灣經濟因而巨幅倒退,終至民不聊生。由於政府的種種倒行逆施,加上掌握資源控制權的人士對臺灣人民的種種歧視與打壓,使得台灣人民深受其害,因而不滿的情緒不斷累積,最終導致龐大民怨能量總爆發。 1947年2月27日,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天馬茶房前查緝私菸,因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一死一傷,成為事件導火線。隔天民眾前往行政長官公署前廣場示威請願,但遭公署衛兵開槍掃射,使原先的請願運動轉變成為反抗政府行動,臺灣在各地發生軍民衝突後,至3月6日已蔓延到除了澎湖外的全台灣,外省人受波及遭臺籍民眾攻擊傷亡.大紀元.2014-02-28.

新!!: 澎湖和二二八事件 · 查看更多 »

亂都之戀

《亂都之戀》,是張我軍創作的新詩集,1925年12月出版,是台灣文學第一部新詩集。該書在台灣長期絕版,1987年由中國大陆的遼寧大學出版社重新整理出版。收錄的詩有〈對月狂歌〉、〈無情的雨〉10首、〈遊中央公園雜詩〉6首、〈煩悶〉4首、〈秋風又起了〉6首、〈前途〉、〈我願〉 3首、〈危難的前途〉、〈亂都之戀〉15首、〈哥德又來勾引我的苦惱〉、〈春意〉。所謂亂都是指1923年前後的北平。當時正值奉直軍閥開戰,北平城內外人心惶惶,故曰亂都。那時,張我軍在北平高等師範學校辦的補習班裡學習。在這期間,與同班同學羅文淑發生了愛情。兩人相愛至深,但遭到了羅文淑父母的堅決反對。女方家長強迫羅文淑與張我軍斷絕關係,另嫁他人。羅文淑離開父母,離開家鄉,和張我軍雙雙從北平私奔到 台灣,終成夫妻。張我軍創作的這一組詩反映了他們當時與追求婚姻自主的精神。 張我軍的詩內容充實,感情真摯,行文明白流暢。但是過於散文化,有的作品幾乎就是散文的分行排列。表達的外露也損害了詩的耐讀性。不過還是有些作品取得了內容和形式的較好的結合,例如附錄中的〈弱者的悲鳴〉,張我軍在詩中從大自然中攝取了兩個形象——黃鶯和白云作為弱者的代表和象徵,然後將詩人的意願和感情通過它們傳達給讀者,讀者從這兩個形象聯想開去,便能想起當時處於日本蹂躪下的台灣人,詩意濃烈。.

新!!: 澎湖和亂都之戀 · 查看更多 »

五妃廟

五妃廟,昔稱五烈墓、寧靖王從死五妃墓,位於今臺灣臺南市中西區,五妃是指明寧靖王朱術桂從死之五位妃妾:袁氏、王氏、秀姑、梅姐及荷姐。五妃廟乃坐西南朝東北,為一座單進兩護龍式的古建築,最早建於1683年。由1683年迄今有三百餘年,墓傍有一小祠,為義靈君墓,係當年殉死二侍埋骨之處。 今為中華民國文化部所頒訂之國定古蹟,目前由臺南市政府文化觀光處所管理,紀念廟周圍清幽猶如公園般,設有紀念碑、解說牌等。.

新!!: 澎湖和五妃廟 · 查看更多 »

仙人掌冰

仙人掌冰是一種澎湖當地發展的特色冰品,以仙人掌的紅色果實原汁作為冰品佐料。澎湖食用仙人掌的學名為「Crab Cactus」。1645年由荷蘭人引進栽植於澎湖的歸化種植物,原產於墨西哥至西印度一帶,為多肉植物類,莖的形狀為橢圓形多刺,開黃花,成熟果實裡外是紅色的,另類稱「澎湖紅蘋果」。.

新!!: 澎湖和仙人掌冰 · 查看更多 »

強烈熱帶風暴康妮 (2013年)

強烈熱帶風暴康妮(Severe Tropical Storm Kong-rey,國際編號:131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42013,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Nando)為2013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3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康妮」(កង្រី)一名由柬埔寨提供,是柬埔寨民間傳說中一位漂亮少女(亦是一個山名)。 康妮的殘餘雲系受到較往年提早報到的鋒面影響,被認為與數日內強烈熱帶風暴桃芝的形成有關,該颱風的原型為冷心結構的溫帶氣旋變性為暖心而成。.

新!!: 澎湖和強烈熱帶風暴康妮 (2013年) · 查看更多 »

張埰

張埰,是中國清朝磁州人,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上任台灣澎湖通判,是貢生出身。范咸主修的《重修臺灣府志》中有他的記載。.

新!!: 澎湖和張埰 · 查看更多 »

張保仔

張保仔()原名張保,新會縣江門鎮水南鄉人,1810年以前廣東沿海著名華南海盜,至今為人所熟悉的香港歷史人物。.

新!!: 澎湖和張保仔 · 查看更多 »

張其光

張其光,又名信千,字奎垣,廣東新會人,為中國清朝武官官員。1873年(同治12年)奉旨接任林宜華擔任台灣鎮總兵。是台灣清治時期此期間,受台灣道制約的台灣地區最高軍事首長。 1893年(光緒19年),他再於台灣澎湖地區擔任澎湖水師鎮總兵,也是該官職的首位赴任。而從澎湖水師協升格的澎湖水師鎮亦為扼守台灣海峽的重要軍事單位。.

新!!: 澎湖和張其光 · 查看更多 »

張百萬

張百萬,原名張隱,字莘庵,號引治,澎湖人稱張百萬,又稱江鳥隱,福建漳州府漳浦縣灶山埭頭(今漳浦县深土镇埭头村)人,明清之交時的澎湖白沙鄉商人,發富過程具有民間傳說色彩。.

新!!: 澎湖和張百萬 · 查看更多 »

張雨生

張雨生(),生於澎湖,父為外省軍人,母為泰雅族人。台灣創作歌手、作詞人、作曲家、音樂製作人,以聲音高亢著稱,成名曲為《我的未來不是夢》,其音樂創作風格多變,故有「音樂魔術師」之稱。 1997年10月20日凌晨,在臺北縣淡水鎮(今新北市淡水區)因疲勞駕駛發生車禍,昏迷24天後,於11月12日逝世,享年31歲。2017年,張雨生榮獲第28屆金曲獎追頒特別貢獻獎。.

新!!: 澎湖和張雨生 · 查看更多 »

張木成

張木成(),福建惠安縣淨峰鄉五群村人,廟宇石匠師,作品常見於臺灣傳統廟宇,對日後臺灣打石業技藝影響深遠,人稱「木成司」。.

新!!: 澎湖和張木成 · 查看更多 »

張我軍

張我軍(),作家,臺灣臺北板橋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原名張清榮。筆名一郎、劍華、以齋、四光、大勝、廢兵、野馬、M.S.、老童生等。 他是台灣日治時期新舊文學論戰的導火線引燃者。張我軍與當時旅居燕京的臺籍菁英連震東、洪炎秋、蘇薌雨等並稱「四劍客」,作家龍瑛宗讚譽張我軍為「高舉五四火把回臺的先覺者」。張我軍始終反對運用方言於白話文寫作,曾指出:「我們日常所用的話,十分差不多佔九分沒有相當的文字。那是因為我們的話是土話,是沒有文字的下級話,是大多數佔了不合理的話啦。所以沒有文學的價值,已是無可疑的了。」 張我軍育有4子:張光正、張光直(已去世)、張光誠(已去世)、張光樸。大兒子張光正參加中國共產革命未回臺灣,其他3個兒子在臺灣完成學業後,都留學美國,次子張光直教授為世界知名考古學家,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及曾任教於美國耶魯大學與哈佛大學。四子張光樸教授任教於美國芝加哥醫學院,已退休,留居美國。.

新!!: 澎湖和張我軍 · 查看更多 »

張敏之

张敏之(),清國北方人,生於山东牟平,中華民國知名教育家,臺灣白色恐怖大案澎湖七一三事件受難人,是忠貞中國國民黨員,也是被国民党迫害的1949年赴臺外省人。.

新!!: 澎湖和張敏之 · 查看更多 »

彭于晏

彭于晏(),知名男演員,出生於臺灣澎湖,13歲和家人移民到加拿大,進入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主修經濟學。大二暑假外婆過世,他回台奔喪,被導演邀請參加甄選演出偶像劇《愛情白皮書》。彭于晏回憶說:「我抱持打工的心情去嘗試,當時也沒簽任何合約就去拍戲的。」因進入演藝圈而休學專心拍片。.

新!!: 澎湖和彭于晏 · 查看更多 »

彭佳嶼

彭佳嶼,又名草萊嶼、大峙山嶼,當地漁民也稱之為大嶼,是臺灣附屬島嶼之一,也是中華民國北方三島中唯一有派員駐在的島嶼。彭佳嶼距離臺灣北部基隆港約56公里,航程約2.5小時;距離釣魚臺約140公里。行政上隸屬於中華民國基隆市中正區管轄。目前彭佳嶼仍然是軍事管制區,尚未開放一般人登島觀光。中華民國內政部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計畫把彭佳嶼、棉花嶼及花瓶嶼(北方三島)附近海域劃為「海洋國家公園」。 2005年8月10日,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巡視北方三島的彭佳嶼,為島上「海疆屏障」碑石主持揭碑儀式,並且發表重要談話,以實際行動宣示中華民國擁有釣魚臺列嶼的主權。陳水扁成為首位登上彭佳嶼的中華民國總統。 2012年9月7日,為了宣示中華民國對釣魚臺列嶼的主權,馬英九總統一行登上彭佳嶼,除宣慰島上官兵,並與駐紮於東沙及南沙的海巡署部隊視訊連線。 2016年4月9日,在彭佳嶼氣象站設立和平東海紀念碑。.

新!!: 澎湖和彭佳嶼 · 查看更多 »

何器

何器,清朝江西豐城人,監生出身,選福寧府通判。乾隆十四年(1749年)上任台灣澎湖通判。范咸主修的《重修臺灣府志》中有他的記載。.

新!!: 澎湖和何器 · 查看更多 »

何義士

何義士修士(Bro.

新!!: 澎湖和何義士 · 查看更多 »

何顯榮

何顯榮(),台灣飛碟學家。以幽浮、古文明等研究著稱。.

新!!: 澎湖和何顯榮 · 查看更多 »

何恩廷

何恩廷(),河北省正定縣人,享壽91歲,隨國民政府移居臺灣的軍人,為國軍將領中少有能橫跨軍、警與情治三大系統者。.

新!!: 澎湖和何恩廷 · 查看更多 »

徐三泰

徐三泰(),生於台灣,企業家,創辦戲智科技公司,任董事長。生前曾涉入詐騙案。.

新!!: 澎湖和徐三泰 · 查看更多 »

復興航空

復興航空(TransAsia Airways,簡稱復航、興航 )是中華民國與臺灣第一家民營航空公司,創立於1951年5月21日,1983年由國產實業集團接手經營。主要經營國內航線以及區域國際航線。樞紐機場在桃園國際機場及臺北松山機場,提供客運和地勤代理的服務。曾經於2014年成立經營低成本航空子公司威航,但在2016年10月1日停止威航營運並併回復興航空。 2016年11月22日,復興航空無預警停止所有航線營運,最後一個航班是21日上海浦東往桃園的GE303,於23時55分抵達,22日召開的臨時董事會決議解散公司,提交長期停航申請。行政院指示自2016年12月1日,中華航空及旗下子公司華信航空接手復興航空國際線與國内線(金門-馬公航線則轉交給立榮航空)。.

新!!: 澎湖和復興航空 · 查看更多 »

復興航空222號班機空難

復興航空222號班機空難,又稱澎湖空難、馬公空難,發生在2014年7月23日下午19時(UTC+8),復興航空222號班機在執飛中華民國臺灣高雄國際機場飛往澎湖馬公機場航線時,疑因颱風麥德姆風雨過大造成飛機降落不順利,重飛失敗,於澎湖縣湖西鄉西溪村墜落,起火燃燒,造成機上人員48人死亡,10人重傷。另外波及11棟民宅,5人輕傷,當時有很多傷者未能在飛機大爆炸前離開,因此死亡。該次空難亦為台灣歷來死亡人數第7多及自2002年中華航空611號班機空難後傷亡最慘重的空難。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於2016年1月29日舉行記者會,事故原因是因為機長在降落時沒有控制飛機保持最低重飛高度330尺,之後又只顧找跑道導致飛機下降至離地92尺,而且越來越偏離降落航線,當機長有意識要重飛時,已經晚了,飛機首先撞擊樹林造成受損,之後其中一輪起落架撞擊一座住宅,再撞斷機翼,之後墜毀。,並發布事故調查報告。.

新!!: 澎湖和復興航空222號班機空難 · 查看更多 »

後豐港

後豐港,又作「--」,古稱「洪門港」,為金門西岸的小漁村。位處水頭之北,夏墅(或作「下市」)之南,賢厝之西。行政劃分上隸屬金門縣金城鎮--,全村現有五十多戶居民,總人口約三、五百人。.

新!!: 澎湖和後豐港 · 查看更多 »

俞鴻

俞鴻,字偉臣,本籍中國浙江,清朝官員。他於1890年奉旨擔任台南府糧捕海防通判。為清朝治臺後期,作為澎湖地方政府的主官。 1895年,臺灣被清廷割讓給日本。隨後,台灣民主國建國,他則以安平知縣奉台灣民主國總統之令,就任台北府知府。之後,乙未戰爭初期,台北城旋即被日軍攻下,俞鴻也是1879年台北正式建府之後的末任知府。.

新!!: 澎湖和俞鴻 · 查看更多 »

保羅·特羅登紐斯

保羅·特羅登紐斯(Paulus Traudenius;),又譯保羅·杜拉弟紐司,荷蘭豪達人,曾於1640年至1643年期間擔任荷屬台灣第6任台灣長官。 特羅登紐斯是豪達當地教師的後裔。他的祖父,亦名為保羅·特羅登紐斯,於1573年,宗教改革之後,成為當地拉丁語學校的首任校長;並將其原本的姓氏「Trudens」改為拉丁化的「Traudenius」。1630年,他登記成為荷蘭東印度公司於台灣大員的商人。1633年,他成為交趾支那的首席商人,且仍活躍於澎湖及台灣。他有兩次婚姻,1633年在巴達維亞與來自鹿特丹的伊麗莎白·德·梅斯特(Elisabeth de Meester)結婚,於1641年再與前任台灣長官約翰·范·德·勃爾格的寡婦阿德里安娜·奎娜(Adriana Quina)於熱蘭遮城結婚。1643年,他從台灣調回巴達維亞,不久後逝世。.

新!!: 澎湖和保羅·特羅登紐斯 · 查看更多 »

地標

地標是指某地方具有獨特地理特色的建築物或者自然景觀地形,遊客或其他一般人可以看圖而認出自己所在之處,例如摩天大樓、購物中心、會議中心、飯店、娛樂場所、體育館、劇院、學校、博物館、紀念碑、廣場、鐘樓、市政廳、教堂、寺廟、清真寺、雕像、車站、機場、發電廠、天線、煙囪、水壩、水塔、燈塔、橋樑等公共建設。.

新!!: 澎湖和地標 · 查看更多 »

医疗卫生

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包括该国家内所有保障和提高国家人民的健康、治疗疾病和受伤的人员、组织、系统、规则和过程。.

新!!: 澎湖和医疗卫生 · 查看更多 »

國光計畫

國光計劃即已故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為反攻大陸,於195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中期積極籌措的祕密作戰計畫,最後並未執行。 國光計畫其作為第二次國共內戰之後中華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預定假想的大規模反攻行動,該計劃的執行者中華民國國軍企圖在金門向對面廈門開砲誘發雙方砲戰,數日後依靠海空軍優勢渡海登陸對岸的大陸福建沿海地區,爾後利用東南丘陵山地的複雜地形用以延緩遲滯解放軍的增援。整個登陸行動預計動用五十個師左右的陸軍兵力,前期直接參與行動的進攻部隊將投入至少二十個師。而與此遙相呼應的是內戰之後退守中緬邊境的國軍小股部隊將作為游擊隊進行襲擾和突擊作戰,來分散和吸引西南方向解放軍的注意力,配合國軍的登陸作戰。國光計劃以台澎金馬為反攻據點,其複雜性要求各路國軍能夠密切配合,支援正面作戰,所以該計劃召集了當時主要的陸海空三軍精英在極其秘密情況下制定,然而國際政治和軍事因素均不支持中華民國政府實施這等用兵行動,最後擱置國光計劃。.

新!!: 澎湖和國光計畫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正大學校友列表

國立中正大學校友列表是國立中正大學的校友的集合資料。各表格均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新!!: 澎湖和國立中正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簡稱科博館,是位於臺灣臺中市北區的公立科學博物館,是中華民國國家十二項建設文化建設項下興建的首座科學博物館。本館館區由科學中心、太空劇場、生命科學廳、人類文化廳、地球環境廳與植物園所共同組成。每年參觀人數居臺灣博物館第二(僅次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平均三百萬人次左右。另有臺中市霧峰區的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南投縣鹿谷鄉的鳳凰谷鳥園及竹山鎮的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為科博館館外園區。.

新!!: 澎湖和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刺螺

刺螺(学名:Guildfordia triumphans),舊名星螺,是原始腹足目蝾螺科刺螺屬的一种。.

新!!: 澎湖和刺螺 · 查看更多 »

列強

列強,又稱一流大國、一流強權,是指在國際社會體系中,在權力資源上擁有顯著優勢的國家。權力資源,也稱「綜合國力」,包括一國對他國施加影響所必備的物質性權力,如軍事能力、經濟實力;以及非物質性權力,如目前廣泛使用的概念—「軟國力」所包含的文化、價值觀、制度、生活方式的吸引力。 軍事力量的強弱常常是西方理論家判定国家强弱的標準,现今经济力量也成为判定国家强弱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即便如此,各種提出的定義(如与意识形态相关等)仍不免主觀而受批評。.

新!!: 澎湖和列強 · 查看更多 »

嘉義之役

嘉義之役(英文:Battle of Chiayi)發生於1895年10月9日,是乙未戰爭中發生在現今臺灣嘉義縣一場重要的抗日戰役,該戰役最後由日方取得勝利。.

新!!: 澎湖和嘉義之役 · 查看更多 »

嵵裡澚

嵵裡澚,是澎湖自清治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即今澎湖縣的馬公市南部。 嵵裡澚被林投澚分隔成兩部分,南部面積較大者為嵵裡澚本部地區,其北、西、南三邊均瀕海,僅東北邊與林投澚相連;北部面積較小者為嵵裡澚之飛地,其南邊瀕海,西邊與北邊為東西澚,東邊為林投澚。.

新!!: 澎湖和嵵裡澚 · 查看更多 »

喬傑

喬傑,本籍順天,吏員出身,是中國清朝官員,於1713年上任澎湖巡檢,隸屬於台灣道台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澎湖之管理事務。.

新!!: 澎湖和喬傑 · 查看更多 »

周志華 (配樂家)

周志華(),台灣配樂家,現任 華亞國際音樂有限公司 音樂總監。 台灣澎湖人,從小自學吉他。1981年到台北,在朋友家中見到了甫發明不久的MIDI器材,產生了極大的興趣。1987年進功學社銷售YAMAHA MIDI樂器,1989年度獲選為最佳業務員 晚上在鋼琴酒吧彈電BASS。1992年轉至利達數位影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始製作廣告配樂的職業生涯。 上海,台北 聲動錄音室 特約作曲、日本YAMAHA流行音樂學校MIDI講師、經濟部工業局數位內容學院課程評審,專業廣告、戲劇、電玩、動畫、流行音樂唱片之作曲、編曲、配樂。作品有1000支電視廣告、100部電視劇、6部日本NHK紀錄片作曲、100台 Slots老虎機拉霸 音樂設計。.

新!!: 澎湖和周志華 (配樂家) · 查看更多 »

周全斌

周全斌(?—1670),字邦憲。曾於漳州任官,後於南明永曆五年(1651年)歸附鄭成功。西元1661年,跟隨延平王鄭成功攻佔台灣,總督東都承天府南北諸路。 1662年,世子鄭經與其五弟之乳母陳昭娘私通,鄭成功十分氣憤,下令斬殺世子與其母董王妃。周全斌至思明後,訛傳他奉有王之密諭將殺董妃與世子,遂遭洪旭捉拿,幸好受到董妃救護而得免一死。同年六月,鄭成功薨逝,黃昭、蕭拱宸等人擁立王弟鄭襲登基;十月,世子命周全斌督理五軍戎務,率軍取下臺灣,史稱鄭經克臺。 1663年,清國與荷蘭組成聯軍,鄭經在失去金廈二島後,撤返東都,命周全斌防範後方追兵;然而,周全斌顧及與洪旭的嫌隙,因而投降清國。1665年,隨施琅領兵犯東寧,水師至澎湖遭遇颱風,無功而返。事後,受召入京,編入漢軍正黃旗,封承恩伯。1670年,逝世,諡恪順。兩年後以其子周公仁,襲其爵位。.

新!!: 澎湖和周全斌 · 查看更多 »

周振邦

周振邦為中國清朝官員,本籍廣東。周振邦於1874年(同治13年)接任台灣水師協,他亦在此職位擔任至1884年左右,1893年(光緒19年),他再從溫州總兵調至台灣澎湖地區擔任澎湖水師鎮總兵,而從澎湖水師協升格的澎湖水師鎮亦為扼守台灣海峽的重要軍事單位。 1895年5月甲午戰爭末期,日本廣島支隊派軍攻打澎湖。周振邦以「坐視不救,先行逃避」,被清朝下令派員押解福建,並被判「斬監候」。.

新!!: 澎湖和周振邦 · 查看更多 »

唐贊袞

唐贊袞,字韡之,湖南善化人,清朝政治人物,举人出身。 光绪十四年(1888年)接替徐震耀任邵武府知府一职,後由叶绍章接任。光緒十七年(1891年)奉旨擔任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為台灣清治時期這階段受台灣巡撫與台灣布政使制約的地方官員,之後又兼任台南府知府。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農曆三月,因坐視日軍進攻澎湖,被以「當軍務吃緊之時輒托故請開缺卸任實屬規避」之由,奉旨著即革職。.

新!!: 澎湖和唐贊袞 · 查看更多 »

唐景崧

唐景崧(),字維卿,中國清朝政治人物,廣西省桂林府灌陽縣人。同治年間以進士入詞林,改吏部主事。中法戰爭期間,請纓南下越南,招撫黑旗軍劉永福,且領軍與法軍激戰有功,歷升道員、布政使,署末代臺灣巡撫。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臺灣割讓予日本後,曾出任短暫存在的臺灣民主國大总统。.

新!!: 澎湖和唐景崧 · 查看更多 »

冬至

冬至(英文: Winter Solstice Festival),又稱冬節、賀冬,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反。冬至在太阳到达黃经270°时开始,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曆12月21日到12月23日之間,農曆則在十一月。.

新!!: 澎湖和冬至 · 查看更多 »

冼義哲

冼義哲 ()澎湖馬公人,青年佔領政治發起人,曾任樹黨第1、2屆中央執行委員,從事環保運動、反賭運動,參選2016年中華民國澎湖縣立法委員選舉。2016年擔任樹黨黨主席,於2017年卸任。。.

新!!: 澎湖和冼義哲 · 查看更多 »

凃光明

凃光明(),原名凃順義,臺灣澎湖白沙大赤崁人,曾擔任過高雄市政府日產清查室主任,於二二八事件中曾與高雄市長黃仲圖等人去找壽山要塞司令部司令彭孟緝談判,後遭彭孟緝下令與范滄榕、曾豐明一同槍決。據林曙光的說法,凃光明「可能」是協助郭國基私刑處決日治時期指揮偵辦東港事件等事件的前高雄州特別高等警察課課長仲井清一的人。.

新!!: 澎湖和凃光明 · 查看更多 »

商周祚

商周祚,字明兼,号等轩,绍兴会稽人。明朝官員。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中举人,二十九年(1601年)中进士,授邵武县令。入京,累官太仆寺少卿,萬曆四十八年,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任內不征民间一钱,抗击倭寇,擒斩盜賊。1622年,荷蘭人佔據澎湖,商周祚私下答應荷蘭舰队司令雷约兹(Cornelis Rijersz Schoonhoffman),只要撤出澎湖,就允許他們在台灣貿易。最後商周祚命令南路副總兵張嘉策強行要求荷蘭人撤返,“但师行粮从,无饷则无兵。”张嘉策被朝廷革职查办,改由俞咨皋接任。天启三年二月,朝廷以南居益取代商周祚出任福建巡抚。天启五年(1625年),任兵部右侍郎,两广总督。次年升任兵部尚书,以母年老,請求归养,鄉居十载。崇祯十年(1637年),复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不久因屢違聖意被革職,返歸故里。南明弘光政權時擔任吏部尚書,於1646年(清順治三年,明隆武二年、魯監國元年)六月降清。女兒商景蘭嫁祁彪佳。.

新!!: 澎湖和商周祚 · 查看更多 »

內地 (大日本帝國)

内地()是日本戰前(即大日本帝國時期)使用的專有名詞,意指本土區域,等同於現今的日本列島。其對應詞為外地。出生於內地者為日本國民,或稱「內地人」;反之,出生於外地者則不一定為日本國「國民」,而為「臣民」。內地使用的規定以法律形式發布,外地使用的規定以勅令發布。換言之,內地與外地所使用的法令及其效力在當時並不盡相同。日本投降後,放棄一切非本土領地的任何權利主張,自然已無內地外地的地域區隔,故法律上的實際效力已經喪失,因為日本已無海外領地。.

新!!: 澎湖和內地 (大日本帝國) · 查看更多 »

內惟

內惟,是臺灣高雄市鼓山區的一個老地名,名稱源自清代的「內圍社」、「內圍庄」,其範圍包括今日內惟、前峰、民族、光榮、建國、忠正、自強、龍井等里。當地居民大多來自福建的安溪、龍溪、漳州、泉州等地,以曾、吳、謝、陳、李、林為大姓。 另外,在內惟地區也有不少來自澎湖、台南和屏東的移民。.

新!!: 澎湖和內惟 · 查看更多 »

公司寮漁港

公司寮漁港,位於苗栗縣後龍鎮龍津--,地理位置為後龍溪口之南岸;屬於第二類漁港,為典型河口港。從事於近沿海之一支釣漁業為主,次為流刺網與其他漁業。漁獲為鰆、烏魚、花枝、白口、白魚、金線、午仔等;雖漁獲物不多,但均屬高級魚類。唯目前亦因淤積嚴重,僅有孤筏十餘艘停泊或出海作業,年產量下降僅約有28公噸,價值新台幣280萬元。.

新!!: 澎湖和公司寮漁港 · 查看更多 »

六氏先生

六氏先生是指1896年1月1日於台北市芝山岩附近遭土匪殺害的六位日本籍小學老師,先生於日語即為「老師」的意思。此事件震撼全台灣甚至全日本,不但造成任職的芝山巖學堂停課三個月,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親自擬碑文悼念,也於1929年興建芝山巖神社祭祀該六位老師,並於每年二月一日舉行祭典。.

新!!: 澎湖和六氏先生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澎湖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前金扶風殿

前金扶風殿,是高雄市前金區的一座王爺廟,位於台灣高雄市前金區瑞源路167號,主奉萬府千歲、薛府千歲、池府千歲、金府千歲和關聖帝君。.

新!!: 澎湖和前金扶風殿 · 查看更多 »

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军

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二軍,素有國軍第六大主力之稱。.

新!!: 澎湖和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军 · 查看更多 »

皱纹蛤属

皱纹蛤属(學名:Periglypta)為簾蛤科之下的一個雙殼綱軟體動物的屬。.

新!!: 澎湖和皱纹蛤属 · 查看更多 »

王尚義

王尚義(),臺灣作家,河南汜水人。.

新!!: 澎湖和王尚義 · 查看更多 »

王仁 (台灣)

王仁,字子芳,號松亭,順天府大興縣人(今北京人),清朝官員。 吏員考授經歷。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任漳州府通判。雍正六年(1728年)任台灣澎湖通判。范咸主修的《重修臺灣府志》中有他的記載,他亦為該官職的首任清朝官員。.

新!!: 澎湖和王仁 (台灣) · 查看更多 »

王仁 (消歧義)

王仁可以指:.

新!!: 澎湖和王仁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王令麟

王令麟,出生於台灣台北市,籍貫湖南長沙,其父為王又曾,母為王又曾二房陈佩芳。.

新!!: 澎湖和王令麟 · 查看更多 »

王得祿

王得祿(),字百遒,号玉峯,一号慎齋,諡果毅。福建省臺灣府諸羅縣溝尾(今嘉義縣太保市)人,清治時期著名將領,協助平定林爽文事件,擊潰朱濆、蔡牽等海盜勢力,並於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協防澎湖。王得祿生前為官至浙江提督,加太子太保銜。死後追封伯爵,並加太子太師銜,為清治時期官位最高的臺籍官員(再次為福建陸路提督林文察,霧峰林家成員)。另外,王得祿墓是全臺最大的私人墓園,也是目前嘉義縣內僅有的兩處國定古蹟之一(另一處為笨港水仙宮)。.

新!!: 澎湖和王得祿 · 查看更多 »

王祖慶

王祖慶,清江蘇華亭人,監生出身,捐漳州府通判,乾隆十八年(1753年)調台灣澎湖通判。范咸主修的《重修臺灣府志》中有他的記載。.

新!!: 澎湖和王祖慶 · 查看更多 »

王福東

王福東,臺灣澎湖人,臺灣當代藝術研究學者,藝術家。曾任臺灣《雄獅美術》月刊、美洲《大地雜誌》月刊、南藝大《藝術觀點》季刊、台北《大趨勢》季刊等藝術雜誌主編與總編等職。.

新!!: 澎湖和王福東 · 查看更多 »

王芝生

王芝生為中國清朝官員,本籍安徽。王芝生於1892年(光緒18年),於台灣澎湖地區擔任澎湖水師鎮總兵,而澎湖水師鎮則是扼守台灣海峽的重要軍事單位。.

新!!: 澎湖和王芝生 · 查看更多 »

王鶚

王鶚,字藥巖,號瞻飛,江蘇崑山人,中國清朝官員。 王鶚為監生出身,經加捐,授泉州府通判。乾隆五年(1740年)十月任澎湖通判,兩年後任滿。乾隆十六年(1751年)接替俞唐,任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乾隆十八年(1753年)以同知身份攝理彰化縣知縣職務,任內主持首度重修彰化孔廟,卻資金不足僅重修櫺星門。.

新!!: 澎湖和王鶚 · 查看更多 »

王文燮

王文燮(),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生於山東省日照縣,現居臺灣新北市新店區,曾任陸軍八軍團司令、聯勤總司令、國防部副部長。是澎湖七一三事件受害者之一。中國國民黨籍,曾任黃復興黨部主任委員。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臺灣山東旅台同鄉聯誼總會長、中華戰略學會理事長。.

新!!: 澎湖和王文燮 · 查看更多 »

灰黑钟螺

黑钟螺(学名:Euchelus atratus),又名 黑強齒螺(学名:Angaria atrata),是一個海螺物種 舊屬棘冠螺科棘冠螺屬下的或原始腹足目钟螺科Euchelus,今屬family Chilodontidae。.

新!!: 澎湖和灰黑钟螺 · 查看更多 »

琉球

琉球(rm|kukuzi.

新!!: 澎湖和琉球 · 查看更多 »

琉球历史

琉球群島歷史是指琉球群島範圍内的歷史。.

新!!: 澎湖和琉球历史 · 查看更多 »

硓𥑮石

硓石(coral stone),指的是珊瑚礁岩體(珊瑚礁石灰岩)或其表面十分粗糙、尖銳的岩塊。又作「咾咕石」、「咕咾石」、「硓石」等。.

新!!: 澎湖和硓𥑮石 · 查看更多 »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是位於日本福島縣海濱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因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東日本大震災所引起的一系列設備損毀、爐心熔毀、輻射釋放等核能災害事件,為全球自1986年車諾比核電廠事故以來最嚴重的核能事故,也是第二起在國際核事件分級表中被評為第7級(最嚴重等級)的核電廠事故。但事故後無人因輻射曝露而死亡。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事件後出生的胎兒出現流產、死胎、身體及精神疾病的機率不會增加。約1300人在地震後因為病情惡化或身體狀況變差而死去。.

新!!: 澎湖和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 查看更多 »

福建分巡臺灣廈門道

福建分巡台灣廈門道為1684年-1727年;台灣道的正式官職名稱,為台灣地區的實際統治者;清治時期初期的這階段,台灣西部為福建省所管轄,按照清朝官員迴避本籍的制度,各地主官皆為外地輪調。.

新!!: 澎湖和福建分巡臺灣廈門道 · 查看更多 »

福建臺灣省

福建臺灣省(v)為大清帝國在1885年至1895年間存在的一個行省,管轄原福建省的臺灣府和臺北府,一般以「臺灣省」俗稱,史稱「臺灣建省」。這是第一個專為臺灣設置的省級行政區。.

新!!: 澎湖和福建臺灣省 · 查看更多 »

福建水师

福建水师亦称闽洋水师,是中國清代晚期的一支現代化海軍艦隊,由福州船政局規劃、駐防福建沿海。 1860年代,洋務運動展開,1866年福州船政局成立,福建地方官員便開始向英、法、德、美等國採購及製造小型戰艦用作巡洋緝私;後成立福建水師,負責守衛福建、台灣周邊海域。1871年54名因船難漂流到台灣的琉球人被原住民殺害,1874年日本以「保衛琉球僑民」為名派兵登陸台灣番地,引起清廷對海防的警惕,致有「海防大籌議」;直隸總督李鴻章以「數千年未有之變局」,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強敵」為論據上書,獲清廷採納,於是每年撥四百萬兩為經費建設新式海軍(儘管實際用在購置軍艦的款項僅為每年約一百萬兩)——其中福建水師最盛期擁有11艘戰艦。 中法戰爭期間,孤拔率領法國遠東艦隊突襲福建水師,以鱼雷擊中旗艦揚武號,使其擱淺;是役全軍共被擊沉9艘戰艦,幾乎全軍覆沒。戰後,福建水師只添補了兩艘軍艦。1891年以後,清廷緊縮開支,停止添購海軍軍械;福建水師在缺乏艦艇及經費的窘境下,已難成軍。1909年,清政府將福建水師與廣東水師、北洋水師以及南洋水師,合併重編為巡洋艦隊和巡江艦隊;獨立的福建水師就此解散。.

新!!: 澎湖和福建水师 · 查看更多 »

福建水师提督

福建水师提督,是清朝的一個軍事官職。.

新!!: 澎湖和福建水师提督 · 查看更多 »

(又稱税赋、稅負、稅捐、租稅等)是指政府(或与政府等价的实体,如教会、部落首领)向纳税人(个人或企業法人)强制征收的貨幣或資源。税由法律强制力保证,抗拒或延遲纳税的人会受到法律惩罚。税收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或所得稅和財產稅和消費稅,税收的形式可以是货币或劳动。少數國家完全不用納稅,像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依稅法繳納的金額稱為「稅金」。依據不同課稅對象、或是不同法律授權、或是不同納稅人可劃分為不同的分類,稱為税种或稅目。政府依法對民間收取稅收的行為稱為課稅;個人或企業向政府繳納稅金的行為稱為納稅。政府要求納稅人在繳稅期限後繳足應納稅金稱為補稅,政府退還溢收稅金稱為退稅。.

新!!: 澎湖和稅 · 查看更多 »

立榮航空

立榮航空(UNI Air)是一間台灣的航空公司,於1996年成立,與長榮航空同屬長榮集團旗下,以經營國內航線、兩岸航線與區域國際航線為主。 立榮未隨長榮航空公司一同加入星空聯盟,因此不屬於星空聯盟成員。.

新!!: 澎湖和立榮航空 · 查看更多 »

第10方面軍

10方面軍為大日本帝國陸軍之一方面軍。1944年(昭和19年)9月22日由台灣軍改編成立,擔當沖繩、台灣、澎湖的防衛任務。1945年(昭和20年)2月1日起,由第10方面軍司令官(參謀長、參謀副長也同様)兼任台灣軍管區司令官。所轄第32軍(沖繩守備隊)後來於美軍登陸沖繩島戰役時全滅。.

新!!: 澎湖和第10方面軍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列表

二次世界大戰參戰國是指一切直接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事或受戰事影響的國家及地區。.

新!!: 澎湖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列表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1945年9月9日9时,在中華民國南京市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现南京军区大礼堂)举行,大日本帝國陸軍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將签署投降书,向同盟国代表、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總司令何应钦表示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书中日文各一份,仪式历时15分钟。.

新!!: 澎湖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 查看更多 »

第四屆黑豹旗全國高中棒球大賽

四屆黑豹旗全國高中棒球大賽,是從2016年10月8日起,在臺灣新北市立大都會公園中央棒球場、疏洪重新棒球場、疏洪中山棒球場、國立體育大學棒球場、龍潭棒球場、台中棒球場、臺中市洲際棒球場、斗六棒球場、嘉義縣大同技術學院、嘉義縣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台南市南英商工、台南小北球場A球場舉行的高中棒球賽事。 本屆共有190所學校報名參賽,創歷屆新高。.

新!!: 澎湖和第四屆黑豹旗全國高中棒球大賽 · 查看更多 »

節理

节理()是地質學名詞。當岩層受力而變形、斷裂,會產生破裂面。若破裂面兩側的岩块,沒有明显沿着破裂面发生位移,稱為节理;若有明顯位移,則稱為斷層。.

新!!: 澎湖和節理 · 查看更多 »

簡·皮特斯佐恩·科恩

簡·皮特斯佐恩·科恩(Jan Pieterszoon Coen,),17世紀时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在印尼的總督,並於1619年-1623年及1627年-1629年間兩度擔任總督,並致力荷蘭國力的增強。他雖被荷蘭視為英雄,但在荷蘭殖民地區的亞非國家卻不受歡迎;在近現代,他更視為種族滅絕的典型人物。 科恩在荷屬東印度總督任內以嚴峻高壓的統治以及專橫獨斷的行事作風著稱,對下屬嚴苛,對敵人更是絲毫不仁慈;但也因為他的戰略宏圖和旺盛的企圖心,才有之後荷蘭佔領台灣的38年。.

新!!: 澎湖和簡·皮特斯佐恩·科恩 · 查看更多 »

納豆 (藝人)

林郁智(),藝名納豆,台灣男演員、主持人。金星娛樂旗下簽約藝人。 2013年9月26日和主持搭檔任家萱(Selina)以《小宇宙33號》首次入圍第48屆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2016年以公路電影《一路順風》入圍第53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奬。 飲料手搖店品牌《良辰吉時》創始人及老闆之一、韓式燒肉餐廳店品牌《滋滋咕嚕》創始人及老闆之一。 前內政部警政署署長、前新北市政府副市長侯友宜為其表舅。.

新!!: 澎湖和納豆 (藝人) · 查看更多 »

紅唇厚大蛤

紅唇厚大蛤(学名:Codakia paytenorum),又名紅唇满月蛤、佩特厚大蛤,是满月蛤科厚大蛤屬的一种。.

新!!: 澎湖和紅唇厚大蛤 · 查看更多 »

紅毛城 (消歧義)

紅毛城可能是指以下建築:.

新!!: 澎湖和紅毛城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綠島發電廠

綠島發電廠為一座位於臺灣臺東縣綠島鄉的小型火力發電廠,並且,綠島發電廠為該島嶼上唯一的一座發電廠,並供給全島需使用的電力。目前綠島發電廠由台灣電力公司進行營運商轉與維護。.

新!!: 澎湖和綠島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網垵澚

網垵澚,又名網按澚,是澎湖自清治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即今澎湖縣的望安鄉南部及七美鄉全部。 網垵澚北邊為水垵澚,其餘各邊瀕海。.

新!!: 澎湖和網垵澚 · 查看更多 »

續修臺灣縣志

《續修臺灣縣志》是承繼乾隆年間成書的《重修臺灣縣志》而編纂的臺灣縣方--,該書成書於嘉慶十二年(1807年),由時任臺灣縣知縣薛志亮主修、嘉義縣學教諭謝金鑾與臺灣縣學教諭鄭兼才總纂。全書共有八卷以及卷首一卷。.

新!!: 澎湖和續修臺灣縣志 · 查看更多 »

罗恕人

罗恕人()湖南益阳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胡宗南的嫡系。.

新!!: 澎湖和罗恕人 · 查看更多 »

美屬台灣群島方案

由於行事風格及其理論頗受爭議,統派、獨派都有人反對。2009年2月12日,台灣平民政府籌備會中央委員會發佈公告,定名為屬美建國派。不過2009年10月美國最高法院駁回林志昇控美案上訴之後,林志昇等人為求政治生命之延續,改弦易轍開始宣傳日屬美佔台灣自治方案;並於2009年12月林志昇發表〈台灣切割中國之後(2)〉一文,正式開始使用日屬美佔一詞。 另外在「台灣心蕃茄情 TaiwanHeart」網站,前台灣民政府國安參謀委員櫻川武藏對林志昇的反反復復亂變一通且完全違反國際法規定的荒謬“理論”、林志昇相關的事實真相、與林志昇的行事風格,作了非常詳盡與系統的介紹。.

新!!: 澎湖和美屬台灣群島方案 · 查看更多 »

美國軍事政府台灣旗

美國軍事政府台灣旗(Flag for USMG in Taiwan)乃林志昇、何瑞元美屬台灣群島方案中自稱代表美國軍事政府(USMG)軍事佔領台灣的識別旗幟,以1960年7月4日正式啟用的五十州美國國旗為基礎;綠色台灣為標示,台灣中央星星的四道白色光芒分別代表自由、民主、平等、人權;由鄧芬慧設計發表。.

新!!: 澎湖和美國軍事政府台灣旗 · 查看更多 »

美軍顧問團 (中華民國)

美軍顧問團(Military Assistance Advisory Group,縮寫「MAAG」,即「美國軍事援助技術團」),為美軍派駐在中華民國境內訓練中華民國國軍的軍事顧問團。今日一般所指的美軍顧問團是1950年代於台灣成立的「駐台軍事援助顧問團」,為一個以性質正式派駐於台灣的美國軍事組織,也是駐台美軍當中歷史最悠久的單位美國在台協會,2011,《1950-1980 美國人在臺灣的足跡 American footsteps in Taiwan》,台北。該顧問團與1947年成立的日本軍事顧問團(白團)及1963年成立的德國軍事顧問團,並列國民政府遷台後的三大外國軍事顧問團。.

新!!: 澎湖和美軍顧問團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義軍 (臺灣客家人)

義軍,或稱義勇軍,為清朝時期臺灣客家人主要防衛力量。1895年台灣民主國成立,納入太平軍、棟軍、新楚軍、六堆等軍以及各地民勇,和台灣原住民勇士,改稱「義軍」或「義勇軍」。奉台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命令,由李秉瑞任軍務大臣、李惟義任正規軍總兵、吳湯興任義民大統領,曾因參加乙未戰爭聲勢受挫。.

新!!: 澎湖和義軍 (臺灣客家人) · 查看更多 »

烈嶼鄉

嶼鄉,又稱小金門,位於金門本島西南西方,居於金廈兩門之間,位處於福建省東南隅的九龍江口外、廈門灣內,並包括大膽島、二膽島、三膽島、四膽島、五膽島、復興嶼、猛虎嶼、獅嶼等諸小島。屬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管轄。距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島嶼僅0.5公里,在戰略位置上是「外島中的外島,前線中的前線」。 山多平地少的烈嶼,總面積為14.8536平方公里,山巒多分布於東北方,地勢東北寬而高聳,西南狹而平緩,宛若「彪顧猛虎」之勢,再加上「扼制閩海,屏障金門」的地理位置,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烈嶼鄉共劃分為五村,分別為林湖村、上岐村、西口村、黃埔村、上林村,到2016年7月,現有登記戶籍人口約為一萬兩千多人。.

新!!: 澎湖和烈嶼鄉 · 查看更多 »

炸棗

炸棗(Traditional Peng Hu fried wedding cake)是在台灣澎湖的一種油炸民間小吃,外層有一些芝麻,每種色系的芝麻則代表著不同的內餡,黑芝麻裡包的是紅豆,而白芝麻包的則是花生泥。 對於澎湖人而言,炸棗是吉祥及喜氣和祝福的象徵。澎湖當地有個習俗,只要有人娶媳婦或是廟會及新居落成等特定日子時,就會訂做大量的炸棗分送給親朋好友。 Category:台灣小吃 Category:澎湖縣文化.

新!!: 澎湖和炸棗 · 查看更多 »

炸𩵚魠魚

魚是1990年代後普及於台灣市集及澎湖販售的海鮮食品,大眾化小吃。.

新!!: 澎湖和炸𩵚魠魚 · 查看更多 »

瓦硐澚

澚,是澎湖自清治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即今澎湖縣的白沙鄉南部及中北部。 瓦硐澚被鎮海澚分隔成兩部分。南半部飛地的南邊東、西兩邊瀕海,其南邊以淺灘與橋樑與鼎灣澚相連,北邊與鎮海澚相連。北半部澚本部地區的北邊與南邊瀕海,其東邊為赤崁澚、鎮海澚,西邊為通梁澚。.

新!!: 澎湖和瓦硐澚 · 查看更多 »

瓜分中國

分中國又称瓜分清朝、瓜分風潮,是指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取得特權與租界的一連串事件。1896年沙俄以迫日歸還遼東半島有功,誘迫清政府簽《中俄密約》,內有將東三省的鐵路(東清鐵路中東線)修築和經營權給俄國、戰時開放使用港口等條件,在此之後引發列強爭相迫使清朝劃出勢力範圍、租界與租借地的事件,但因美國的疑慮,引發列強之間矛盾而終止。.

新!!: 澎湖和瓜分中國 · 查看更多 »

田川氏 (鄭成功母)

川氏日本九州江戶時代肥前國平戶藩川內浦人。不詳其名(平戶傳說,名「松」)。她是平戶藩士田川七左衛門之女,後來母親改嫁給從中國福建泉州移民到平戶的華僑鐵匠翁翊皇,她也成為翁翊皇的繼女,因而亦作翁氏、翁太妃。.

新!!: 澎湖和田川氏 (鄭成功母) · 查看更多 »

甲午战争

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稱清日戰爭,國際通稱First Sino-Japanese War,是大清和日本在朝鲜半岛、辽东、山東半島及黃海等地进行的一場戰爭。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按照中国干支紀年,時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战争。丰岛海战是戰爭爆發的標誌。最終大清戰敗,並於1895年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新!!: 澎湖和甲午战争 · 查看更多 »

無碼的世界

《無碼的世界》是臺灣的一個以國際新聞深度報導為主的節目。曾在年代新聞台播出。現於壹電視新聞台播出。播出時段曾經多次變動,現播出時間為每周六上午十點至十一點播出。於每周日下午四點至五點重播。現任主持人蕭子新。.

新!!: 澎湖和無碼的世界 · 查看更多 »

熱帶風暴莎莉嘉 (2011年)

熱帶風暴莎莉嘉(Tropical Storm Sarika,JTWC編號: WP052011),莎莉嘉是由柬埔寨提供的名稱。莎莉嘉是2011年第五個生成的熱帶氣旋。.

新!!: 澎湖和熱帶風暴莎莉嘉 (2011年) · 查看更多 »

熱帶風暴海棠 (2017年)

熱帶風暴海棠(Tropical Storm Haitang,國際編號:1710,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22017,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Huaning,菲律賓華語譯名:環寧)是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0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海棠」(國際音標:)一名乃由中國大陸所提供,是薔--薇科苹果属多種植物的統稱。此名稱為第三次使用,前兩次分別於2005年及2011年。該風暴是2017年侵襲臺灣的第2個颱風,也是繼2004年颱風南瑪都之後,13年以來首個登陸臺灣西半部陸地的颱風。.

新!!: 澎湖和熱帶風暴海棠 (2017年) · 查看更多 »

熱帶性低氣壓特報

熱帶性低氣壓特報是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的天氣預警系統之一,當有熱帶性低氣壓強度之熱帶氣旋逐漸接近臺灣、澎湖、金門、馬祖近海或在其近海生成,對臺灣、澎湖、金門、馬祖構成威脅時,發布熱帶性低氣壓特報;離開或消散即解除。.

新!!: 澎湖和熱帶性低氣壓特報 · 查看更多 »

番杏

杏(学名:Tetragonia tetragonoides (Pall.) Ktze.

新!!: 澎湖和番杏 · 查看更多 »

牛头伯劳

牛头伯劳(学名:)为伯劳科伯劳属的一种,俗名--。日本有「百舌、百舌鳥、鵙」等稱謂。、322-323頁.

新!!: 澎湖和牛头伯劳 · 查看更多 »

牛稠子遺址

牛稠子遺址是臺灣南部重要的遺址之一,該遺址位於臺南臺地東南側、臺糖虎山農場虎子山四週,恰在原虎山路、文華路二段交會處四週之區域。現今隸屬於臺南市仁德區成功里(朱正宜2012:4)。該文化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牛稠子文化晚期類型。.

新!!: 澎湖和牛稠子遺址 · 查看更多 »

盧若騰

盧若騰,字闲之,一字海运,号牧洲,福建金门贤聚人。明末官員。 祖父盧一桂,父盧道炳。若腾早年三试未中,崇祯九年(1636年)丙子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舉進士,授兵部武庫清吏司主事,再遷郎中,兼統京衛武學,官至浙江布政使左参议,分司宁绍巡海道。有“卢菩萨”之称。隆武元年(顺治二年,1645年)九月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巡撫浙東溫、處、台、寧四州。次年年七月浙江失守,為靖海營水師救出,偕同賀君堯等逃抵甌江,再奔福建長泰組織抗清。 隆武四年(順治五年,1648年),盧若騰等人來歸,鄭成功蓄積實力後再次出擊,攻克同安縣。永历十八年(康熙三年,1664年)三月十九日,卒於澎湖。葬于太武山南。.

新!!: 澎湖和盧若騰 · 查看更多 »

白寶珠

白寶珠(英語:Marjorie Ingeleiv Bly,),人稱白姑娘或白阿姨,是一位美國籍傳教士及護士。她曾在臺灣及澎湖地區長年專為痲瘋病患者及其家庭服務。.

新!!: 澎湖和白寶珠 · 查看更多 »

白帶魚

白帶魚(學名:),中國大陸名「高鰭帶魚」,亦称为鱽鱼、刀鱼、白魚、裙帶、肥帶、油帶、天竺帶魚、日本带鱼、黃稜油帶,分佈於全球各個大洋及河口、近海沿岸,為帶魚屬的一個種。.

新!!: 澎湖和白帶魚 · 查看更多 »

白腹沙丁鱼

白腹沙丁鱼(学名:Amblygaster clupeoides)又名勃氏鈍腹鯡,台灣俗名:白腹小砂丁、青鱗仔、鰮仔、沙丁魚、扁仔、扁鰮,大陸名:白腹小沙丁魚,为鲱科沙丁鱼属的鱼类。.

新!!: 澎湖和白腹沙丁鱼 · 查看更多 »

百萬森林計劃

萬森林植樹計劃,部分地區亦稱作百萬樹木計劃,百萬植樹計劃或百萬種樹計劃,(法語:Projet et réseau mondial de million d'arbres,西班牙語:Proyecto y la red global de un millón de árboles,德語: Millionen Bäume Projekt und Netzwerk,英語:Million Trees / Forest Project & Network),是一個最初由聯合國環境署(法語: Programme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 Environnement, PNUE / 英語: UNEP -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為首於2009年建立的全球公益網路,計劃主要目標為防沙漠化、植林綠化、建立綠洲、環境可持續發展教育等範疇,藉著這些項目以減緩地球暖化所帶來的環境問題。百萬森林植樹計劃是 十億樹木行動 在2006年推行後的另一個演化, 而 地球植林計劃 則是在繼 百萬森林植樹計劃 後於2011-12年間建立的後續單位; 上述三個項目均由聯合國環境署分別於2006年,2009年及2011年發起至今。 國際百萬森林計劃的其中一個核心目標是:"植樹雖然重要,植樹雖然也是生態保育,降低溫室效應中最重要的行動之一;但是,植樹並不直接等於完成了生態保育,因為生態保育的首要任務是維護生物多樣性,而不僅僅是綠化。" 聯合國環境署在2006-2011年間分別發動了 "十億樹木行動 (法語: La campagne pour un milliard d'arbres; 英語: Billion Trees Campaign)","百萬森林計劃 (法語: Projet de million d'arbres; 英語: Million Trees / Forest Project)" ,"地球植林計劃 (法語: Plantons-pour-la-planète; 英語: Plant-for-the-planet)" 等,至今在世界不同地區開展植林綠化,抗沙漠化,保護濕地及農地等工作,獲得顯著的成效。.

新!!: 澎湖和百萬森林計劃 · 查看更多 »

花笠舟螺

花笠舟螺(学名:Calyptraea morbida)是舟螺科舟螺属的一种。 有其他文獻認為本物種為笠舟螺(Calyptraea extinctorium)的亞種或異名。.

新!!: 澎湖和花笠舟螺 · 查看更多 »

隘門沙灘

沙灘位於馬公機場附近。然而隨著澎湖當地盜採砂石業者的入侵,怪手和砂石車來去之間,貝殼沙灘成了裸露的岩層,蔚藍的海灣成了成堆的垃圾山,隘門沙灘改變了,變得連隘門人也遺忘了它。近年來,隘門村村長李天育及社區熱心人士每逢冬季以攔沙網保護沙灘。隘門沙灘是當地居民合力整建的海濱休閒遊戲區,也因為社區人士共同的努力,澎湖當地居民與台灣遊客年年激增。隘門沙攤與林投公園海岸連成一氣,最具潛力的遊憩區。.

新!!: 澎湖和隘門沙灘 · 查看更多 »

芒种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落在6月6日前后(5日-7日)。在該日,太阳到达黄经75度。芒種一詞之意,是黃河流域地區在此時稻子已結實成「種」,而結實的稻子榖粒上長出了細芒。芒種也是農作物種植時間的分界點。到了此時,華南地區的梅雨季節即將結束,轉變為午後雷陣雨。天氣也會逐漸轉為乾熱,使得不適合夏日栽種的農作物的生長率、存活率相對降低。而长江中下游以及日本南部地区則在此時进入梅雨季节。而太陽也在芒種當天直射澳門地區。.

新!!: 澎湖和芒种 · 查看更多 »

莊朱玉女

莊朱玉女,本名朱玉女,臺灣慈善家。其長年在高雄市公園陸橋下賣新臺幣10元價格的愛心自助餐,有「窮人的守護神」之美名。.

新!!: 澎湖和莊朱玉女 · 查看更多 »

鎮海澚

鎮海澚,是澎湖自清治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即今澎湖縣的白沙鄉中部偏東南。 鎮海澚的東、西兩邊瀕海,南邊為瓦硐澚飛地,北邊為赤崁澚,西北邊為瓦硐澚本部地區。.

新!!: 澎湖和鎮海澚 · 查看更多 »

螺旋白彫螺

螺旋白彫螺(学名:Vanikoro helicoidea)为白彫螺科白彫螺屬下的一个种。.

新!!: 澎湖和螺旋白彫螺 · 查看更多 »

遠東航空

遠東航空(英文名:Far Eastern Air Transport、FAT,簡稱遠航,上櫃,會計簽證(國富浩華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是一家台湾的航空公司。過去曾為臺灣內陸及離島航線的龍頭,航點遍佈各大城市、離島,並持有不少國際航線之航權。2008年5月13日因財務危機暫停營業,經聲請法院准予重整後,於2009年10月5日,由重整人富理門公司蔡慧玲律師與樺福集團張綱維董事長議定投資協議,引進樺福集團資金,2011年4月18日正式復航。2015年10月1日經台北地方法院裁定完成重整,並於2015年10月16日確定。現今遠東航空主要經營國內航線、兩岸航線以及區域國際航線。.

新!!: 澎湖和遠東航空 · 查看更多 »

聯合國大會505號決議

聯合國大會505號決議案的標題是《蘇聯違反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聯合國憲章以致威脅中國政治獨立與領土完整及遠東和平案》。中華民國向聯合國控告蘇聯後,聯合國大會第六屆會議在1952年2月1日通過此決議案。.

新!!: 澎湖和聯合國大會505號決議 · 查看更多 »

聯合國會員國列表

聯合國一共有193個會員國。所有聯合國會員國都是聯合國大會的正式成員。 原則上,只有主權國家可以成為聯合國會員國,今日聯合國所有193個成員國全部皆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過,在聯合國初創時,菲律賓、印度這2個創始會員國尚未從他們的殖民母國獨立,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为苏联加盟共和国。而美国在联合国成立之初也争取到了与苏联对等的增加两个席位的权利,却因无法在当时的48个州(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当时还未升级为州)中选出两个州而搁置此事。如今,美国国务院网站在介绍联合国的创建过程时,依然声称“美国至今仍保留在适当时候增加两个联合国代表席位的权利”。再者,由於所有欲申請成為會員的國家必需通過安全理事會和大會的批准,部份依照《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可視為主權國家的政治實體,因為聯合國不承認他們的主權、缺乏國際普遍承認、或是遭受特定成員國的反對,導致這些國家沒有辦法成為聯合國的會員。 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以及那些主權地位沒有明確定義的政治實體,只能成為聯合國大會觀察員。觀察員可以在大會上發言,但是不能參與投票。.

新!!: 澎湖和聯合國會員國列表 · 查看更多 »

荷兰东印度公司

荷蘭東印度公司,正式名稱為聯合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簡稱VOC),是荷蘭歷史上為向亞洲發展而成立的特許公司,成立於1602年3月20日,1798年解散,是世界第一家跨國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指公開而非特權股份)。 其標幟以V串連O和C(上方的A為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縮寫,代表該船隻或設備是阿姆斯特丹所派出,若為米德爾堡市派出者則加註M字,依此類推。)。在其成立將近200年間,總共向海外派出1,772艘船,約有100萬人次的歐洲人搭乘4789航次的船班從荷蘭前往亞洲地區。平均每個海外據點有25,000名員工、12,000名船員。.

新!!: 澎湖和荷兰东印度公司 · 查看更多 »

荷治台灣歷史年表

*1604年(明萬曆33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韋麻郎占領澎湖,但被沈有容擊退。.

新!!: 澎湖和荷治台灣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華信航空

華信航空(Mandarin Airlines;)是一間中華民國臺灣的航空公司,為中華航空旗下子公司之一,同時為臺灣第四大民用航空業者。原以經營與中華民國政治關係較特殊國家的長程國際客運航線為主,1999年與國華航空合併後,同時接收國華航空與中華航空的國內航線,也將原經營之長程國際航線轉予中華航空,因此現今主力經營國內、兩岸與區域國際航線,並定位為中型區域航空公司。基地與主要轉運中心設在臺中國際機場,重點機場則是桃園國際機場、台北松山機場與高雄國際機場。 華信航空機隊和母公司華航機隊均可自由互相調度,因此華信航空在部分的高載客率航線是採用華航的波音737、空中巴士A330甚至波音747。華信航空也經營臺中國際機場、松山國際機場、花蓮機場及馬公機場的地面代理、航空貨運、空中廚房、飛機維修、機內免稅品販售等周邊事業。.

新!!: 澎湖和華信航空 · 查看更多 »

華航四年大限

華航四年大限(或稱「四年魔咒」)是臺灣在2002年中華航空611號班機空難事件後開始流傳的一個都市傳說,內容是推測:「每隔四年中華航空的客機就可能發生全機數百人喪生的重大空難。」 在2002年的空難之前,華航於1994和1998年也發生過200人以上喪生的重大空難,由於3次恰好皆相隔4年,因此航空業界及民間便傳出「華航四年大限」的謠言,並有人預言下一個大限年是2006年,然而事實上2006年華航並未發生空難,此傳說也不攻自破。.

新!!: 澎湖和華航四年大限 · 查看更多 »

萬年縣 (臺灣)

萬年縣,臺灣明鄭時期兩個縣級行政區之一,鄭經統治之時將縣改制為散州。臺灣為清朝統治之後,原萬年縣轄區被分為臺灣府底下的臺灣縣與鳳山縣。而對於萬年縣治的所在地,歷來有臺南市仁德區二行里、高雄市左營區、高雄市湖內區太爺里三說,而臺南縣政府依據2004年4月30日舉辦的「明鄭時期萬年縣治考證座談會」與2007年8月22日的「萬年縣治座談會」,於2008年12月14日在臺南縣仁德鄉二行村(今臺南市仁德區二行里)的清王宮前方公園立「古萬年縣治紀念碑」。.

新!!: 澎湖和萬年縣 (臺灣) · 查看更多 »

顏天佑

顏天佑(),臺灣澎湖人,教育家、戲曲學者、長於史記研究。 顏天佑高中以前皆在澎湖求學,畢業於馬公中學後,即考上政大中文系,並一路循政大體系進修深造,最後學歷為國立政治大學博士。其夫人於就讀政大時認識,為政大歷史系的學妹,兩人婚後育有一子一女。顏天佑早期曾短暫任教於中等學校、專科學校,並於博士畢業後,先後正式任教於靜宜大學、政治大學,最後因健康與家庭因素,落腳於彰化師範大學,直至退休。.

新!!: 澎湖和顏天佑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簡稱畜試所),成立於1940年,位於臺南市新化區。並設有新竹、宜蘭等7處分所、場,負責臺灣畜產試驗研究工作。未來隨農業部成立後將更名為農業部畜產試驗所。.

新!!: 澎湖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 · 查看更多 »

風茹茶

茹茶,一種草本茶,使用風茹草(Glossogyne tenuifolia,又稱香茹草)製成。 風茹草為雙子葉植物、菊科、向日葵族、香茹屬。澎湖原生蔓藤宿根性草本植物,具有耐旱、耐風、耐鹽、耐貧瘠等逆境成長的能力,適合在台灣離島的澎湖生長,因此也素有「澎湖青草茶」之稱。內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及精油,具消暑解渴、活血化瘀、治療中暑、降肝火等功效。風茹茶品茗分三種,野生風茹茶最香濃入味,種植風茹茶味稍淡,茶包型味更淡。 目前雖然由經濟部重點輔導產業,且主管中醫藥的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表示:「風茹茶當然是食品,怎麼會是藥品?」但仍受食品藥物管理署以全球僅澎湖飲用風茹茶不符合《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9款規定,風茹茶從未在國內供作飲食、而且未經證明無害人體健康,故將其視為未於國內供作飲食的農作物。因此目前禁止販售。 為挽救澎湖風茹產業,高雄場黃場長指示所屬同仁,積極協助農民及業者。首先彙整風茹已發表的各項科學文獻、安全評估報告及食用歷史等資料,填報完成衛福部要求提送的資料,終於在102年11月爭取成功風茹屬於「傳統性食品材料」,使風茹產品得以重新上架販售。 並且另外再彙整出風茹病蟲害的種類,同時提出安全有效的防治藥劑,請農委會核准公告供農民選用,經多方努力,終使澎湖風茹產業逐步漸漸恢復正軌,備受澎湖各界人士的肯定。 資料來源: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51903/.

新!!: 澎湖和風茹茶 · 查看更多 »

風櫃來的人

1983年由侯孝賢導演,是一部描述三個青少年在澎湖風櫃漁村間過著遊手好閒到處遊蕩的日子,離鄉背井到高雄大都市討生活,卻仍然徬徨無措沒有方向。.

新!!: 澎湖和風櫃來的人 · 查看更多 »

颱風珍珠 (2006年)

颱風珍珠(Typhoon Chanchu,國際編號:0601,聯合颱風警報中心:02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Caloy)是200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一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珍珠」是由澳門所提供的颱風名稱,是一種由軟體動物(主要是牡蠣)生產的硬的、圓滑的產物。珍珠一般被用在首飾和珍寶行業中,在中國也是藥材之一。 由於珍珠侵襲菲律賓、越南及中國南部等處,造成不少嚴重災情,2006年12月4日至9日舉行的第39次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中遂決定把珍珠這個名字退役。2007年2月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舉辦熱帶氣旋命名比賽以取代珍珠,於3月23日公佈5個候選名字:東望洋(Guia)、奧美高(Amigo)、三巴(Sanba)、沙度娜(Serradura)、醉龍(Zui-Long)。最後由「三巴」入選取代珍珠原先的命名順位。.

新!!: 澎湖和颱風珍珠 (2006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芭瑪 (2009年)

颱風芭瑪(英語:Typhoon Parma,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Pepeng,國際編號:0917,JTWC:19W)是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個熱帶氣旋。「芭瑪」是澳門提供的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名字,2000年開始生效,2003年首次使用。芭瑪意指一款混合火腿、雞肝及草菇的澳門本土菜式,常見於澳門葡國餐廳內。但由於颱風芭瑪單在菲律賓就已經創下600多人死傷的記錄,是菲律賓在2009年繼颱風凱莎娜以來第二多,更是菲律賓於同年吹襲該地最強的熱帶氣旋,故日本氣象廳已於2010年把「芭瑪」於熱帶氣旋名稱中除名,由新名稱「煙花」取代。 芭瑪的路徑是近年來罕見,亦是藤原效應中的一個典形例子。芭瑪曾三度吹襲呂宋,經歷五次減弱後再增強及五度登陸。它初時向西北移動靠近呂宋,期間先吸收了附近的熱帶低氣壓18W,橫過呂宋海峽後進入南海時在鞍型場中滯留並稍為減弱,隨後與東面的颱風茉莉發生藤原效應轉向東南移動,這時亦再次增強,並第2次登陸呂宋並減弱。然後芭瑪進入西北太平洋,稍為增強,但又再折返呂宋,作第3次登陸呂宋,又再次減弱。隨後它進入南海北部並逐漸增強,然後登陸海南島,期間稍為減弱,進入北部灣後再次增強,及後登陸越南而逐漸消散。.

新!!: 澎湖和颱風芭瑪 (2009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韋恩 (1986年)

颱風韋恩西太平洋自1979年至1989年間共有4個名為韋恩(Wayne)的熱帶氣旋,本文僅指於1986年生成者。(Typhoon Wayne,國際編號:8614,臺灣編號:8612,中國大陸編號:8616,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3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Miding)為198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3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韋恩到目前為止是西北太平洋第二長壽的熱帶氣旋,僅次於1972年超強颱風麗妲的25天紀錄。 韋恩活躍於南海北部及菲律賓海西部,生命期長達23天。在此期間,韋恩登陸臺灣二次,臺灣中央氣象局一共發布3次海上、陸上颱風警報,多達42次的警報單(每六小時一報);其路徑錯綜複雜,甚至可拆開看成3個圓圈和1個數字「8」;更奇特的是,韋恩甚至曾一度在熱帶洋--上減弱為熱帶低氣壓,其後起死回生,再度發展成為颱風 。綜合而言,韋恩是一個在各方面都相當與眾不同的熱帶氣旋。 在臺灣氣象史上,韋恩是中臺灣歷年來颱風,首例創下直接侵襲彰雲一帶的紀錄,因此造成當地繼1959年的八七水災之後最為慘重的災情。 由於其路徑詭譎,因此台灣中央氣象局也將之與1991年颱風耐特、2001年颱風納莉、2012年颱風天秤並列為台灣「侵台四大怪颱」之一。《台灣的氣候》「--建翊、余嘉裕、周佳」合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6年1版4刷.

新!!: 澎湖和颱風韋恩 (1986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麥德姆 (2014年)

颱風麥德姆(Typhoon Matmo,國際編號:1410,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02014,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Henry)為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個被命名的風暴。「麥德姆」一名是由美國提供,是關島查莫羅語的大雨。.

新!!: 澎湖和颱風麥德姆 (2014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蘇迪羅 (2015年)

颱風蘇迪羅(Typhoon Soudelor,國際編號:151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32015,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Hanna)為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2個命名的風暴。「蘇迪羅」一名是由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所提供,是波納佩島傳說中的酋長。 蘇迪羅是2015年西北太平洋地區的最強風暴,大多數官方部門均評定蘇迪羅比同年3月至4月的颱風美莎克及5月颱風紅霞更強,是日本氣象廳年內第3個評定達「猛烈的」程度的颱風,亦是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年內第6個超級颱風,以及香港天文台於年內第7個超強颱風。其生命史內兩度發展「雙重眼壁」,對近年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而言甚為罕見。根據數位颱風網資料顯示,蘇迪羅是繼1983年颱風艾比後,首個於8月份經日本氣象廳評估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達115節以上的熱帶氣旋。蘇迪羅橫掃塞班島及臺灣期間造成嚴重破壞,而隨後登陸中國福建省時亦為當地及鄰近的浙江省帶來破紀錄雨量;與此同時,港澳地區受蘇迪羅外圍的下沉氣流影響,令本已持續數日的熱浪加劇,香港更出現破紀錄的酷熱天氣。由于苏迪罗在北馬里亞納群島、臺灣和中國大陸造成严重伤亡及破壞,因此在第48屆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中永久退役,並於翌年的第49屆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中由「沙德爾」取代。.

新!!: 澎湖和颱風蘇迪羅 (2015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杜鵑 (2015年)

颱風杜鵑 (Typhoon Dujuan,國際編號:1521,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12015,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Jenny)是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9個被命名的風暴。「杜鵑」由中國所提供,指杜鵑花。此名稱為第3次使用,對上兩次使用分別是在2003年和2009年,當中2003年颱--風杜鵑曾肆虐華南並造成嚴重破壞。 杜鵑形成初期的發展非常遲緩,結構惡劣之餘更一度出現高低層分離的現象,但杜鵑在徘徊西北太平洋的同時重整環流,之後逐步發展成一個成熟的颱風,更是年內第10個達到香港天文台之超強颱風分級、第4個達到日本氣象廳颱風分級之「猛烈的」程度的熱帶氣旋。而杜鵑形成後不久,各個官方氣象部門均預測杜鵑轉向北上,移至日本以南海域,詎料不消多久各大電腦數值預報模式的預測便告翻盤,最終杜鵑以西北至西北偏西的移動路線直撲臺灣及中國東南部,並成為繼2008年颱風薔薇後,首個以臺灣中央氣象局之強烈颱風等級登陸臺灣的風暴。杜鵑橫掃臺灣及福建的路徑與同年8月的颱風蘇迪羅非常接近,但減弱速度卻遠超預期,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在杜鵑登陸福建後3小時內便把杜鵑連降兩級。.

新!!: 澎湖和颱風杜鵑 (2015年) · 查看更多 »

风暴战区

《风暴战区》(-)原名《特种部队2》(스페셜포스 2,Special Force 2)--乃《特种部队Online》的第2代作品,亦是一款采用虚幻3引擎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游戏内的光效是采用技术模拟制作的。 本作的亮点之一是游戏之中的部分枪械的射击音效是游戏制作团队与好莱坞的声效工作室合作前往美国拉斯维加斯的沙漠之中录制真实枪械子弹出膛声音制成的。.

新!!: 澎湖和风暴战区 · 查看更多 »

褐蓝子鱼

褐蓝子鱼(学名:Siganus fuscescens,俗名臭肚魚(「肚」又作「都」)、象魚、雉魚、羊嬰、娘唉、黎猛、泥鯭)为蓝子鱼科蓝子鱼属的鱼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

新!!: 澎湖和褐蓝子鱼 · 查看更多 »

西嶼西臺

西嶼西臺又稱作西嶼古堡、西嶼西炮臺,是位於台灣澎湖縣西嶼鄉的一個清代的的軍事建築,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 該地於明鄭末年即設置炮台,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加以改建,光緒九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後,澎湖通判李嘉棠再次改建,次年完工。後台灣建省,劉銘傳於光緒11年請德國人鮑恩士再次改建,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完工,即為現今(2017年)所遺存的砲台。因其為台灣少數保存完整的古炮台,具歷史價值,於1983年被指定為一級古蹟。西嶼鄉西嶼砲台,在光緒13年(1887年)由總兵吳宏洛所建,架設四門英製阿姆斯壯大砲,已在民國72年(1983年)被列為一級古蹟,現稱為國定古蹟。當年的古砲在台灣由中華民國國軍接管後,疑已被當做廢鐵賣掉。 整個軍佔地8公頃多,建築包括外堡門、外土垣、內壕溝、內堡門及內土垣、砲座、甬道、兵房、內校場,其有6及12吋口徑之阿姆斯特朗大砲各一門、10吋同型砲二門及銅砲二門。.

新!!: 澎湖和西嶼西臺 · 查看更多 »

西嶼澚

西嶼澚,是澎湖自清治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即今澎湖縣的西嶼鄉。 西嶼澚四邊瀕海,最近者為東北邊隸屬通梁澚的流連礁。.

新!!: 澎湖和西嶼澚 · 查看更多 »

西仔反

西仔反戰役,又稱基隆戰役、淡水戰役、澎湖戰役,是指1884年8月5日至1885年6月13日中法戰爭期間,法國與清軍在臺灣北部與澎湖之間發生的戰役總稱。 「西仔」指法蘭西;「反」通「叛」是戰爭動亂的總稱。.

新!!: 澎湖和西仔反 · 查看更多 »

馬偕

喬治·萊斯里·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醫師與長老教會牧師,於19世紀末期至台灣傳教與行醫,與馬雅各齊名。漢名叫偕叡理,在臺灣,一般人皆稱為「馬偕博士」或「偕牧師」。「寧願燒盡,不願朽壞」(Rather burn out, than rust out)讚賞馬偕的一生,他的座右銘為「攏是為基督」(All for Christ)。.

新!!: 澎湖和馬偕 · 查看更多 »

馬祖列島

列島(閩東語平話字:Mā-cū Liĕk-dō̤)是隸屬中華民國的群島,位於臺灣海峽正北方,面臨閩江口、連江口和羅源灣,與中國大陸僅一水之隔,距中國大陸最近點約9.25公里。主要由南竿島(馬祖島)、北竿島、高登島、亮島、東莒島(東犬島)、西莒島(西犬島)、東引島、西引島及其附屬小島共計36個島嶼、礁嶼組成,面积29.6平方公里,居民人口約12,900多人。 1999年以馬祖列島為範圍的馬祖國家風景區成立,隸屬於交通部觀光局管理。除了地形地貌和人文特色外,因地理位置關係而成為多種候鳥過境或渡冬的區域,2000年成立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主要針對白眉燕鷗、紅燕鷗、蒼燕鷗、鳳頭燕鷗、黑尾鷗、岩鷺、插尾雨燕等7種鳥類。2000年6月曾在此發現在世界鳥類紅皮書中被列為臨絕種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共4對,每年的最佳賞燕鷗季為5月到8月台灣的國家風景區 陳永森;林孟龍/著 ISBN 9867630211 2004年2月出版。 馬祖除通用國語之外,還通用操長樂口音的閩東語,當地稱為「平話」、「馬祖話」或「福州話」,官方則稱之為「福州語」。.

新!!: 澎湖和馬祖列島 · 查看更多 »

馬江海戰

江海戰(又稱馬尾海戰)是中法战争中的一場海上戰役。該戰起於法國為控制台灣海峽,命远东艦隊中国海分艦隊司令孤拔率領艦隊突襲位在福州馬尾的福建水師,殲滅福建水師半數戰艦,並摧毀馬尾造船廠、沿岸砲臺等海防設施,徹底癱瘓福建沿海的海上武力,順利達成法軍預定的戰略目標。.

新!!: 澎湖和馬江海戰 · 查看更多 »

馮錫圭

馮錫圭(Pâng Sek-kui,),福建晉江人,台灣明鄭時期的政治人物。工官馮澄世三子、忠誠伯馮錫範之弟。1674年(永曆二十八年),馮錫圭從王鄭經跨海西征滿清,督理漳州鹽務、徵收雜糧。1679年,隨鄭經敗返東寧承天。陳永華逝世後,其侄陳繩武隨之失勢,馮錫圭繼任兵官之職。1683年,曾兩度奉鄭克塽降表前往澎湖向清朝水師提督施琅納款。降清後,編入漢軍正白旗管束。.

新!!: 澎湖和馮錫圭 · 查看更多 »

香瓜茄

left 香瓜茄,是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的一种水果。香瓜茄屬於茄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新!!: 澎湖和香瓜茄 · 查看更多 »

香港人在外地遇難事故列表

此處列出香港人在外地(香港境外)遇難造成最少3人死亡的事故:.

新!!: 澎湖和香港人在外地遇難事故列表 · 查看更多 »

許心素

許心素(-1628),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充龍鄉(今屬漳州市龍海市角美鎮)人,明朝末年知名海商,原為海盜甲必丹李旦的部下,李旦死後,許心素加入明軍,對抗李旦的繼承者鄭芝龍,被鄭俘斬。.

新!!: 澎湖和許心素 · 查看更多 »

許文錚

許文錚(),外號為「一分鐘」(類似其名字的台語發音),為台灣澎湖出身的棒球投手,採下勾與低肩姿勢投球。 其於2010年底的季末選秀中被興農牛隊以第三輪第11順位選中,而在隔年的代訓生涯中於短短一年內吃下177.1局,共2758顆球的投球量,使其於2012年9月動韌帶置換(Tommy John)手術,且自此之後即少在一軍登板。2016年11月29日遭到接手義大犀牛的富邦悍將宣布戰力外通告。.

新!!: 澎湖和許文錚 · 查看更多 »

高中原創畢業歌合輯

中原創畢業歌合輯收錄來自台灣各地高中的畢業歌精選,是台灣首個高中畢業歌精選專輯。自2012年起有推出專輯,後續在每年六月畢業季時,也會推出以該年度專輯合唱曲為名的同名專輯。.

新!!: 澎湖和高中原創畢業歌合輯 · 查看更多 »

高雄85金典超越巔峰國際登高賽

85金典超越巔峰國際登高賽(Kaohsiung Tuntex 85 Sky Tower "Over the Top" Run Up),是2003年3月22日在台灣高雄市,為了配合第23屆高雄市體育季,而由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高雄85大樓管理委員會主辦,中華民國路跑協會、高雄市立體育場承辦的比賽,地點位在高雄85大樓的1─75樓。而因為該樓層恰巧位於高雄金典酒店的範圍,故得此名。 雖然本項登高比賽有進行分組,不設置報名的名額限制,但主辦單位為了安全起見,仍然會要求參與75樓比賽的競賽組選手,必須進行心肺功能檢驗,合格者才能正式獲得參賽資格,而該項活動共吸引了1963位民眾參與。.

新!!: 澎湖和高雄85金典超越巔峰國際登高賽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文武聖殿

文武聖殿,俗稱鹽埕聖帝廟,是高雄市知名的關帝廟,位於台灣高雄市鹽埕區富野路170號,主奉文衡聖帝(武聖關帝君)與孔子(文聖)。.

新!!: 澎湖和高雄市文武聖殿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旅遊景點列表

市旅遊景點列表主要介紹臺灣高雄市重要自然景觀、公共設施、大型公園、體育設施、寺廟、百貨公司、商圈、觀光工廠、古蹟及知名夜市、五星級飯店、名產與其他景點。.

新!!: 澎湖和高雄市旅遊景點列表 · 查看更多 »

高雄國際機場

國際機場(英文:Kaohsiung International Airport;)是位於臺灣高雄市小港區的一座民用機場,因其所在位置而又常被稱為小港機場或高雄小港機場,為南臺灣的主要聯外國際機場、以及國際客運出入吞吐地,也是臺灣第二大國際機場。機場總面積為。其管理及營運單位為中華民國交通部民用航空局高雄國際航空站。場區緊鄰高雄市區,亦是臺灣第一個設有-zh:聯外捷運系統;zh-hans:机场铁路;zh-hk:機場鐵路;zh-tw:聯外捷運系統;-的民用機場。高雄機場於2016年共服務了641萬6681旅客人次,2017年共服務了647萬9183旅客人次,位居全臺第二,次於桃園國際機場。.

新!!: 澎湖和高雄國際機場 · 查看更多 »

謝長廷

謝長廷(),臺灣政治人物、律師、外交官。生於臺北市延平區打鐵街(今大同區赤峰街,屬大稻埕)人,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民主進步黨的創黨十人小組之一,也是民主進步黨黨名命名者、黨綱起草人。現任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法律上的官銜為中華民國駐日本大使)。曾任臺北市議員、立法委員、高雄市市長與行政院院長。 根據謝家族譜,謝長廷的祖籍是漳州府詔安縣,和陳水扁、李應元等人為同鄉。而謝長廷有幾位女性祖輩,族譜上載明出生地是「番社」,因此推斷謝長廷有臺灣原住民族的血統郭瓊俐,《》(台北,布克文化,2005),p48~49。 2007年擔任民進黨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的總統候選人,2008年總統大選中敗選後,隨即宣佈退出政壇界,並創設成立台灣維新基金會。謝長廷在兩岸關係上認為,中華民國憲法為一個中國,不能迴避這個憲法各表的問題,行政院院長任內也提出「和解共生」的理念。。.

新!!: 澎湖和謝長廷 · 查看更多 »

謝掙強

謝掙強(),字子培,本名謝朱沛。出生於今台灣澎湖,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曾两度出任中華民國高雄市(省轄市)市長,於1951年,當選高雄市(省轄市)的首屆民選市長,於1954年,成功連任。為高雄政治派系「澎湖派」領導人之一。.

新!!: 澎湖和謝掙強 · 查看更多 »

魔鬼蓑鮋

--蓑鮋又名翱翔--蓑鮋(鮋音同由),是蓑鮋亞科蓑鮋屬的一種珊瑚礁魚,和多種蓑鮋亞科魚類常因其特殊外型一同被稱作獅子魚(但與獅子魚科之魚種並非近緣)、蝴蝶魚、紅鬚魚。.

新!!: 澎湖和魔鬼蓑鮋 · 查看更多 »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豊太閤の高山国勧降状),為日本戰國時代文祿2年(1593年),豐臣秀吉派遣使者原田孫七郎前往臺灣(當時日本人稱為高山國)要求納貢所攜帶的諭令文書,但是因為使者找不到可以傳遞文書給高山國的人而不得要領。該文書現藏於加賀前田家之尊經閣文庫。.

新!!: 澎湖和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 · 查看更多 »

象鼻法螺

象鼻法螺(学名:Lotoria lotoria)是法螺科梭法螺属的一個大型海螺貝殼物種。舊屬梭法螺属的一种,今屬象鼻法螺屬。.

新!!: 澎湖和象鼻法螺 · 查看更多 »

越南歷史

越南歷史悠久,據考古資料顯示,越南在舊石器時期已有先民活動,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出現東山文化,較重要的民族有雒越人。越南神話傳說提到約四千年前出現最早的王朝鴻龐氏。中國秦漢時期接觸並征服北部(紅河三角洲)及中部後,越南情況乃有可靠的文獻記載。從公元前3世紀晚期至10世紀前期,越南處於中國統治之下,中國文化大量輸入。現時的越南中、南部地區,曾有占婆國存在(2至15世紀),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一帶曾為扶南、真臘(柬埔寨)等國的領土。 938年,吳權在白藤江之戰打敗中國南漢軍隊,是次戰役為越南獨立過程中的重要一步。968年丁部领建立大瞿越国,越南正式独立建国。其後越南進入封建時期,經歷丁朝、前黎朝、李朝、陳朝、胡朝各朝的發展,15世紀初一度被中國明朝所佔(即屬明時期),不久復國,並在後黎朝前期達至封建時代興盛時期,其後長時間處於分裂及戰亂,有莫朝(與後黎朝合稱南北朝)、鄭主、阮主、西山朝等王朝和政權,到19世紀初期阮朝重新統一全國。越南歷朝曾使用的國號有「大瞿越」「大越」「大虞」「大南」等等,對外被稱為「交趾」「安南」,19世紀初始稱「越南」。在封建時代各朝,統治者採用中國式的制度治國,文化方面融合了儒、佛、道三教。本土文化亦有所發展,本國文字「喃字」得以應用。對外多次進行戰爭,以維護獨立和擴張領土,曾抵禦北方的中國及蒙古等國,在印支半島逐步征服占婆國,入侵老撾,與真臘、暹羅(泰國)爭雄。 19世紀中晚期,法國漸次吞併越南,進行殖民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受日本所支配。1945年越南共產黨(時稱印度支那共產黨)發動八月革命,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即北越),統治北方,獲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共產國家支持,南方亦先後有西方陣營支持的保大帝政權及越南共和國(即南越),南北分裂,美國介入越南政局,支持南越,演成越戰。1975年北越統一全國,1976年改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統一後的越南政府曾染指鄰國老撾、柬埔寨,又與中、美等交惡,外交形勢曲折。1986年以後,越南政府推動革新開放,促進經濟,1990年代又與中、美及世界各國改善關係。.

新!!: 澎湖和越南歷史 · 查看更多 »

趕繒船

趕繒船,是一種中國大型的福船,可以用作戰船、捕魚和運送木材。因船底為防藤壺等海蟲腐蝕而經常塗上白灰或白漆,所以又稱「白底船」。其中大赶缯船船长36米多, 宽7米左右,24个船舱,可载重1500石。每船配水手、船工30余人,水兵80人。中赶缯船 长23米,宽6米,深2米,配水手、船工20多人,水兵60人。大、中赶缯船均是双桅、双舵 、双铁锚。.

新!!: 澎湖和趕繒船 · 查看更多 »

趙學煌

趙學煌(),澎湖人,曾演出過多齣電視連續劇,如中視的花系列與瓊瑤的鬼丈夫等。2000年因車禍致使胸部以下癱瘓迄今,他的藝人好友是梁修身。.

新!!: 澎湖和趙學煌 · 查看更多 »

軍事糾察

軍事糾察(或稱軍紀糾察隊,簡稱軍糾)是一種軍隊職務,大多負責糾舉部隊違紀人員,以肅軍風。.

新!!: 澎湖和軍事糾察 · 查看更多 »

黃偉晟

黃偉晟(Wei Cheng Huang,)原名黃瑋,外號為「小澎湖」,臺灣棒球選手,曾經效力於美國職棒大聯盟勇士隊小聯盟系統。目前效力於中華職棒Lamigo桃猿隊,守備位置為投手。 2008年與勇士隊簽約,成為澎湖首位旅外球員,可惜旅美期間多在傷痛度過,因此於2011年被釋出。2012年底的中華職棒選秀會上,由義大犀牛以第三輪第九順位選進,然而一年後就被釋出,不過當年推薦參與選秀會的Lamigo桃猿此時決定與其簽約,黃偉晟也用2.35自責分率的好成績,幫助桃猿拿下2014年的總冠軍,也幫自己獲得了200%的大幅加薪機會。然而2015年表現較為起伏,投球狀況不穩,一度被虧為「油罐車」,甚至繼2013年後首次被降到二軍調整。.

新!!: 澎湖和黃偉晟 · 查看更多 »

黃玉珊 (導演)

黃玉珊(),台灣導演兼教授。是台灣南方影展創辦人。.

新!!: 澎湖和黃玉珊 (導演) · 查看更多 »

黃蟪蛄

黃蟪蛄(学名:),小型蟬,體色多為淡褐黃色及有金黃色鱗毛,公蟲體長約,母蟲體長約,常見於木麻黃等防風林。.

新!!: 澎湖和黃蟪蛄 · 查看更多 »

黃良驥

黃良驥(),台灣明鄭時期的軍事將領。1664年,隨鄭經來台,起初擔任土武鎮,後升任建威中鎮。1674年,從王鄭經西征閩南漳、泉、興化等地。1679年,戰敗返回東寧,並曾與鄭經宴樂圍射於洲仔尾。1680年,前往雞籠山守城。1683年,清水師提督施琅率領大軍進犯澎湖,並於澎湖海戰中擊敗了劉國軒,劉國軒敗逃東寧。鄭克塽聞訊後,召集文武大臣商討應對之策。黃良驥進諫攻取呂宋再戰,得到了中書舍人鄭得瀟、提督中鎮洪邦柱等人的贊同,國舅馮錫範亦啟奏克塽接納此計。然而,卻在劉國軒的強力阻止下作罷,降清,黃良驥亦西渡大清國。.

新!!: 澎湖和黃良驥 · 查看更多 »

黃桂蘭

黃桂蘭可以指以下人物:.

新!!: 澎湖和黃桂蘭 · 查看更多 »

黃澂

黃澂(),字敏功,湖南長沙人,中華民國(台灣)已故教育家。.

新!!: 澎湖和黃澂 · 查看更多 »

黑糖糕

黑糖糕為台灣澎湖特有的糕點,主要原料為黑糖、水、低筋麵粉、樹薯粉、泡打粉、小蘇打、沙拉油、白芝麻等。黑糖糕原始名是發糕,是一种供品。日本沖繩的黑糖一向知名,黑糖副產品也相當多樣。日治時,不少沖繩人移民到澎湖定居並做生意,現今黑糖糕就是由當時一位「丸八」琉球糕餅師父於其「水月堂」糕餅店推出的產品。在当时,黑糖糕是秤斤秤兩賣,許多人认为口味不錯,紛紛学习制作這種添加黑糖的發糕。除自己吃,主要也用來拜拜。 Category:台灣糕點 分類:澎湖縣文化.

新!!: 澎湖和黑糖糕 · 查看更多 »

黑草席钟螺

黑草席钟螺(学名:Monodonta neritoides),又名黑蜑馬蹄螺或拟蜒单齿螺,是一個海螺的物種,屬於鐘螺目鐘螺科的海洋腹足綱軟體動物。.

新!!: 澎湖和黑草席钟螺 · 查看更多 »

黄水茄

水茄(学名:Solanum incanum),又名野茄、苦茄,俗稱「黃金茄子」、「白絨毛茄」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为茄科茄属下的一个种,是食用茄子的野生祖先。.

新!!: 澎湖和黄水茄 · 查看更多 »

鼎灣澚

鼎灣澚,是澎湖自清治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即今澎湖縣的湖西鄉西北部。 鼎灣澚東西兩邊瀕海,西南邊為東西澚,東南邊為林投澚,北邊以淺灘與橋樑與瓦硐澚相連。.

新!!: 澎湖和鼎灣澚 · 查看更多 »

龍骨海鹿

龍骨海鹿(学名:Dolabella auricularia),又名截尾海兔或陳氏海兔,是一種大型的海蛞蝓,为海鹿科黃花瓣螺屬下的一个後鰓類腹足綱軟體動物的物種。.

新!!: 澎湖和龍骨海鹿 · 查看更多 »

龍景惇

龍景惇,中國清朝官員,於1888年奉旨擔任台灣府糧捕海防通判,為台灣清治時期後期的澎湖地方政府主官。前身為台灣府糧捕海防通判的該職位,駐守於澎湖地方,主管政經軍事,官職品等為正六品。.

新!!: 澎湖和龍景惇 · 查看更多 »

農民黨

農民黨(Peasant Party) 是中華民國的一個政黨,創立於1989年2月3日,主張爭取農民權益與農業發展,為農民服務,並不爭取執政權。但只有黨主席張銘顯於2005年中華民國任務型國代選舉中踏入政治舞台。張銘顯曾任台灣民政府廉政大臣,聲稱農民黨有超過6000名黨員。在統獨議題上,農民黨傾向於台灣獨立。.

新!!: 澎湖和農民黨 · 查看更多 »

辛姓

辛姓,是中国的一个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379位。.

新!!: 澎湖和辛姓 · 查看更多 »

辛晚教

辛晚教,為台灣都市計畫學者,是台灣規劃界與都市計畫界重要人物,長期致力於台灣都市計劃制度之擬議、國土規劃制度之開創、土地問題與政策建言、文化生活圈與文化環境規劃之學術研究與社會實踐。辛晚教亦為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創辦人之一,擔任該研究所教授前後達28年半(1975-2004),期間擔任該所所長9年(1975-1981、1994-1997),並參與台北大學特定區與國立台北大學三峽校區之整體規劃,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曾擔任內政部營建署副署長、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委員、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理事長等,此外也長期擔任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古蹟審議委員、台北市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透過文資保存、都市計劃、環境共容的合宜並進方式,致力提升台北城市文化內涵素養。 育有三子女,其一為導演辛建宗。.

新!!: 澎湖和辛晚教 · 查看更多 »

胡宗南

胡宗南 ,原名琴齋、字壽山,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曾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及總統府戰略顧問等職位,蔣中正的心腹之一,民國初期被時人稱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

新!!: 澎湖和胡宗南 · 查看更多 »

胡騰鳳

胡騰鳳,一作胡廷鳳,本籍江南含山,吏員出身,是中國清朝官員,於1693年上任澎湖巡檢,隸屬於台灣道台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澎湖之管理事務。.

新!!: 澎湖和胡騰鳳 · 查看更多 »

胡格

胡格,字壽平,號勗夫,湖廣江夏人,清朝政治人物。 举人出身,乾隆三年(1738年)赴澎擔任通判,乾隆四年(1739年)建澎湖三官殿。 曾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接替徐士俊任建宁府知府一职,乾隆十五年(1750年)由史曾期接任。.

新!!: 澎湖和胡格 · 查看更多 »

郭駿傑

郭駿傑(),綽號為「澎湖仔」、「大澎湖」,為台灣的棒球選手之一,曾經效力於中華職棒Lamigo桃猿隊,守備位置為投手。澎湖當地有名,美食節目亦採訪過的「郭家賜福」牡蠣就是他們家開的。 2014年6月19日桃猿主場上半季封關戰,郭駿傑面對義大犀牛主投五局失四分,最後辛苦拿下四年來職棒生涯首勝,也使該年上半季桃猿主場戰績來到23勝7敗。下半季桃猿在主場對義大犀牛一度八連敗,在洋投大爆炸的情況下,郭駿傑在八月繳出兩次優質先發的好表現,然無法取勝甚為可惜。 2015年由於腳傷,在一軍名單消失近一年後,郭駿傑於2016年以中繼身分重回一軍戰場,同年球季結束後,因要接家中事業的關係,宣布退休。.

新!!: 澎湖和郭駿傑 · 查看更多 »

舊金山和約

《對日和平條約》,簡稱《對日和約》,通稱舊金山和平條約或舊金山和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部份同盟國成員與日本簽訂的和平条约,1951年9月8日由包括日本在内的49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的戰爭紀念歌劇院簽訂,並於1952年4月28日正式生效。起草人為日後擔任美國國務卿的约翰·福斯特·杜勒斯,正文以英語書寫,另有法語、西班牙語、日語等3種語言之正式譯本。 舊金山和約的目的是解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投降的政治地位、以及釐清戰爭責任所衍生的國際法律問題。和約第二條聲明日本承認朝鮮獨立、放棄臺灣、澎湖、千島群島、庫頁島南部、南沙群島、西沙群島等地之主權。和約第三條中,日本同意美國對於琉球群島等島嶼交付聯合國託管。這些規定造成後來南千島群島、以及臺灣法律歸屬的主權爭議。 日本在和約前言的部分,請求加入聯合國並遵守《聯合國憲章》。隨着这份和约的正式生效,日本結束長達七年的盟軍佔領時期,並恢復正常國家地位。1956年12月12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一致決定向聯合國大會推薦日本為聯合國會員國;12月18日,經聯合國45個成員國提案、51個成員國附署,聯合國接納日本成為第80個會員國。 《旧金山和约》是身为战败国的日本确立战后再次崛起和确立国家走向的决定性合约。.

新!!: 澎湖和舊金山和約 · 查看更多 »

阮朝

阮朝()是越南历史上最后的朝代,1802年至1804年使用南越国号(阮世祖朝贡之时自称“南越国长”),1804年至1839年使用国号越南()、大越南(),1839年,明命帝阮福晈将国号改为大南()。 阮朝前身為郑阮纷争时的阮氏广南国,存在於1558年至1777年,而後於1802年,滅西山朝正式建國统一越南,直至1945年最後一位皇帝保大帝退位,王朝正式结束。阮朝的历史是越南历史上较动荡的一段时期,此时期的历史与中国清朝的衰落和法国在中南半島的崛起紧密相关。 阮朝的历史可被分为两段时期,独立时期与殖民时期。独立时期(1802年-1883年),阮朝对越南有着绝对的统治权,但是法国在印度支那的势力逐渐崛起,威胁到了阮朝的统治,在独立时期末,阮朝被划分为三个部分,即交趾支那(南圻)、东京(北圻)和安南(中圻),其中交趾成为法国殖民地、安南和东京则成为法国的保护国,阮朝朝廷的权力随之减弱。殖民时期(1883年-1945年),法国殖民势力逐渐取得越南的统治权,阮朝朝廷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法属印度支那政府。在这段时期的越南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越南一度被日本占领。.

新!!: 澎湖和阮朝 · 查看更多 »

阿爾及利亞航空5017號班機空難

阿尔及利亚航空5017号班機空難是发生在2014年7月24日的一次空难。由布基納法索瓦加杜古飛往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的阿尔及利亚航空5017号班机在起飛後50分鐘失去聯絡,後證實飛機已經墜毀,機上116人全數罹難。 這是七天內全球第三宗民航機墜毀事故。7月17日,馬來西亞航空17號班機在烏克蘭東部被地對空導彈擊落,在此空難事發前一天,復興航空222號班機ATR-72飛機在臺灣澎湖重飛失敗墜毀。.

新!!: 澎湖和阿爾及利亞航空5017號班機空難 · 查看更多 »

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

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發生於2001年1月的公害事件,污染範圍位於臺灣墾丁國家公園境內的龍坑生態保護區。事件為保護區的生態帶來浩劫。2003年,環保署向挪威法院提出賠償訴訟,這成為臺灣首宗跨國訴訟的油污事件。.

新!!: 澎湖和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 · 查看更多 »

赤崁樓

赤崁樓(Chia-Kam-Lâu),又作赤嵌樓,位於臺灣臺南市的中西區。前身為1653年荷治時期興建之歐式建築普羅民遮城(Provintia,亦稱省城、攝政城),紅毛樓,在地人稱為番仔樓(Hoan-á-lâu),曾為全島統治中心,至清代已倾圮,僅留部分殘蹟。 今日所見的赤崁樓,大部分是漢人在荷蘭城堡之上,陸續興建的儒、道教廟祠,包括海神廟、文昌閣。1960年,又由大南門城內遷來九座贔屭碑,終成今日樣貌。因此,所稱赤崁樓,是歐式普羅民遮城殘蹟,以及海神廟、文昌閣的混合體。今列為國定古蹟。.

新!!: 澎湖和赤崁樓 · 查看更多 »

赤崁澚

赤崁澚,是澎湖自清治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即今澎湖縣的白沙鄉東北部。 赤崁澚的北邊及東邊瀕海,南邊為鎮海澚,西邊為瓦硐澚本部地區。.

新!!: 澎湖和赤崁澚 · 查看更多 »

閩南裔臺灣人

閩南裔臺灣人(Hoklo Taiwanese)是臺灣最大的族群,泛指擁有漢族閩南人血統並承襲且認同閩南文化的漢族臺灣人,其所使用的主要語言為中華民國國語及臺灣閩南語。在臺灣人的組成中,祖籍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以及漳州的人數超過四分之三,其餘為廣東省海陸豐的海陸豐人以及潮汕移民後裔。 由於閩南語讀寫方法、文化認同與意識形態的不同,對於自我族群和使用語言的稱呼也有所不同。今日的臺灣閩南人若以中華民國國語自稱,多慣用「臺灣人」、「閩南人」、「本省人」等用法。桃園市政府使用閩南人一詞,並舉辦桃園閩南文化節。若以臺灣話自稱時,多以臺灣儂(Tâi-uân-lâng)、河老儂(Hô-ló-lâng)或本省儂(Pún-síng-lâng)自稱。儘管如此,隨著族群對立的消弭以及台灣本土意識的發展,無論國語或閩南語,走向自我認同為「臺灣人」的趨勢愈漸主流。至於語言方面,多數臺灣人多以臺語(Tâi-gí/Tâi-gú)或臺灣話(Tâi-uân-uē)自稱,在國語意境裡也會以閩南語稱呼之。 一般而言,在提及臺灣閩南人或閩南裔等這類詞語時,所指的通常是在1949年以前移民來台的閩南人後裔;相對地,1949年以後的閩南移民後裔,通常歸類在外省人的行列中,如文學家林語堂等;不過,廣義而言,後者也是閩南裔的臺灣人。.

新!!: 澎湖和閩南裔臺灣人 · 查看更多 »

閩南文化

閩南文化(白話字:;臺羅:)為閩南人自古不斷發展至今的民族內涵、思想與習俗,亦作閩臺文化、臺閩文化、福佬文化或河洛文化(),主要分布於中國大陸(福建閩南、廣東潮汕、广东海陆丰)、臺灣、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閩南文化有其特殊性質,且內涵豐富,歷史上曾經先後融合了閩越文化、華夏文化、伊斯蘭文化、南洋文化、西洋文化以及日本文化。十七世紀開始,閩南文化開始隨著閩南人往海外移民發展,並成為東亞極具影響力的一種文化,至今為臺灣與新加坡的主要文化。閩南文化的內涵主要包含了閩南語言,閩南民間風俗,閩南口傳文學,閩南民間藝術,閩南民間工藝,閩南民間醫藥,閩南家族制度,及閩南小吃文化。.

新!!: 澎湖和閩南文化 · 查看更多 »

開羅會議

開羅會議(Cairo Conference),代號「六分儀」會議,亦稱第一次開羅會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4次高峰會議之一,會期為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由中國、英國、美國在埃及首都開羅召開,三國領袖中国国民政府主席蔣中正委員長、英國首相邱吉爾、美國總統羅斯福出席,商討反攻日本的戰略及戰後國際局勢的安排,制定盟軍合作反攻緬甸的戰略及援華方案,會後公佈開羅宣言,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歸還一切侵佔的土地,塑造戰後東亞的新局勢。開羅會議確立中國成為世界四強的地位,對中國政治上意義重大;戰略方面,雖然會上決議和承諾許多未予實行,行動計劃一再延期和更改,最終仍達成中、英、美三國聯手反攻緬甸的目的。.

新!!: 澎湖和開羅會議 · 查看更多 »

藍霄

藍霄,1967年生,台灣澎湖人,推理小說作家、評論家及婦產科醫師。 本名藍國忠,高雄中學、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後改名為中國醫藥大學)、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畢業,現正攻讀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高中時閱讀社會派大師松本清張的《砂之器》而啟蒙;醫學院時期,閱讀新本格派的理論文章而動念寫推理小說,以尋求台灣推理小說的表達形式與精神為自我的寫作目標。 藍霄的處女作為刊載在推理雜誌第 14 期的〈屠刀〉(1985.12),當時尚為高中生的青澀之作,筆風甚至透露著作者耽讀武俠小說的習慣。但其為人所注意的系列創作「秦博士探案」要到第 72 期的〈迎新舞會殺人事件〉(1990.10),該文中首度揭露了日後作者創作不輟的系列偵探秦博士與配角們。大體而言,推雜時期的短篇時代,藍霄推理小說趨於本格推理小說的趣味,而在日後出社會出版長篇時,則夾帶著濃厚的現實性,可說是其風格明顯的轉變。 短篇小說〈醫院殺人〉曾獲第二屆林佛兒推理小說獎第三名;而〈自殺的屍體〉更被推理雜誌讀者票選為當年推理雜誌刊載所有華文短篇推理小說的第一名,以 536 點大幅領先第二名 351 點胡軍的〈花街之女〉。.

新!!: 澎湖和藍霄 · 查看更多 »

藤田丰八

藤田丰八(),號劍峰,日本德岛县人,東洋史学家、文学家,他也是最早考證樓鑰《攻媿集》中的「平湖」即為今之「澎湖」的學者。曾在中國江蘇創辦師範學堂,擔任過京師大學堂教習,也擔任過其著作有《中等教育東洋史》、《東西交涉史之研究(東西交渉史の研究)》等等,他所收藏的1700多部漢籍在他去世後寄贈給東洋文庫,被整理為貴重資料「藤田文庫」。.

新!!: 澎湖和藤田丰八 · 查看更多 »

闽南民系

閩南民系,簡稱閩南人,客家稱河老(Hô-ló),又稱福佬(Hok-ló)、學佬(Ha̍k-láu),是漢族七大民系中閩民系的分支之一。閩南裔人主要分佈於臺灣、福建、廣東、浙江、海南以及東南亞等華裔聚居地,若加上世界華僑總和則人口超過1億。狹義的閩南人指的是中國福建閩南地區使用泉漳片者,約為今日的福建南部沿海、廣東與香港、澳門、臺灣、東南亞與歐美以及世界各地的閩南移民;廣義的閩南人則包括了潮汕人、海陸豐話、浙南閩語、龙岩话、大田话、雷州话、海南話、中山閩語的使用者。在中國大陆福建省、臺灣各縣市(除了南桃園地區、新竹縣、苗栗縣)、东南亚国家例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地,閩南裔人口大多是當地優勢族群。 今日在臺灣的泉漳後裔若以國語自稱,慣用詞多為「臺灣人」、「本省人」、「閩南人」,若以母語臺灣話自稱則有臺灣人、河洛人、本省人等稱法。臺灣史教科書使用閩南人一詞。桃園市政府使用河洛人一詞,並舉辦桃園河洛文化節。而東南亞各國閩南裔則常以「福建人」做自稱。因臺灣人並非由單一族群及使用單一語言所組成,在需國語情境細分所屬族群時,亦會依來臺祖使用臺灣河洛人一詞。.

新!!: 澎湖和闽南民系 · 查看更多 »

闽台关系

闽臺關係,亦称臺閩關係,是指位居中國大陸的福建與隔著臺灣海峡相望的臺灣之間的關係。由于台湾海峡平均宽度180公里,最窄处只有130公里,因此闽台两地位置相邻、气候相似、环境相近。尽管台闽关系随历史发展而变换,但两地在人员、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现今,台湾居民多是中国大陆移民,其中又以閩南族群为主,约占台湾人口总数的73.5%。而在文化方面,闽台两地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也多有相似之处。 另一方面,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成立自由中国之声、中央广播电台大陆广播组等对大陆播音,中華人民共和國则在福建省福州市設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廣播電台對台湾進行廣播,台海心戰直到1990年才正式結束。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包括福建在內的東南沿海佈署可隨時候命攻擊台灣本土的飛彈,並在1995年到1996年在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前,在臺灣外海試射飛彈。另据不完全统计,自1989年至2013年,中華民國军警在台湾海峡大陆一侧拦截抓扣大陆作业渔船达223艘、渔民3160人;在1990年两次遣返大陆人员时,闷死、撞船淹死大陆人员计46人,其中25名福建渔民被闷死的重大惨案称为907事件,但中華民國政府對此仅表示遗憾,未追究责任。.

新!!: 澎湖和闽台关系 · 查看更多 »

闽语

閩語(Mìng-ngṳ̄;Bân-gú;Máng-gṳ̂;Mâing-ngṳ̌),在中国大陆俗称福建话(Hók-gióng-uâ;Hok-kiàn-ōe),即汉藏语系汉语族閩語支,為傳統的「漢語族七大语言」架構中的語言(漢語方言)之一。閩語實質上是一群相互關聯的聲調語言,主要分布地为中国大陆的福建、海南、浙江南部、广东東南部和南部,以及臺湾、新加坡、馬來西亞、海外閩台裔人群。閩語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再加上閩語內部分歧無法互通,視閩語為獨立一語支的話,其下再分為沿山閩語與沿海閩語兩語群,兩語群下則有數支閩語的語言。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閩語是它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片。 閩語在閩南人口最多的台灣有相當大數量的使用者,影響力僅次於官話(現代標準漢語)。閩語在其他国家華人居住地区也有相當規模的影响力。在海外華人社群中,闽南语影響力僅次於粵語。截止至2002年,以各种闽语为母语的總人口數大約在7500萬以上,比粵語使用人口多,但在海外的分佈範圍不如粵語廣。 閩語(包括其下的各支閩語言)也是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闽语的形成是多源流的。其中存在闽越语(閩越人的語言)的底層詞彙,上古時期吳語和楚語(湘語)的詞彙也有留存。後來在六朝和唐末五代時期,先後由中原移民帶來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中原汉语因素,逐漸形成定型的系統。侯精一主編,《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08~209頁闽语也是汉语族中保留上古汉语特色较多的一个语言。 閩語被看作是汉语族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支;尤其是在福建中部的山区,方言分布极为复杂,素有“十里不同音”之称。1955年,中国大陆学术界将闽语作为一个语支,下分闽南、闽北两语;1963年则合而为一,下分闽南、闽东、闽北、闽中、莆仙五种语言。 福建是闽语的中心地带。后来因闽南人移民到海南、臺灣、广东南部以及浙江东南部沿海,使用闽语范围随之扩张。后来因为福建人的大量对外移民,在东南亚與北美地區也有相當多華人使用各种闽语。其中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等东南亚国家的華人就屬闽南人移民数量最多,当地所稱的福建話指閩南語的泉漳片。.

新!!: 澎湖和闽语 · 查看更多 »

葡荷澳門戰役

葡荷澳門戰役是發生在1622年(明天啟二年)6月22日至6月24日間,由荷蘭提督賴啫臣(Cornelis Reyerszoon)統率的荷蘭海軍,入侵由葡萄牙帝國管治的澳門,是葡荷戰爭中發生於遠東的其中一場戰役。是次澳門葡軍獲得了完全的勝利,此後荷蘭打消佔領澳門的念頭,轉而佔領台灣。.

新!!: 澎湖和葡荷澳門戰役 · 查看更多 »

葉仁昌

葉仁昌(1957年-)筆名Solo-Man,台灣澎湖人,目前住在木柵的山邊。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博士,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系教授。 曾於《曠野》、《校園》、《新新生命》與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期刊》等雜誌期刊,以及《自立晚報》與《自由時報》發表有關宗教與社會之文章。 曾獲「中國政治學會」傑出博士論文獎。 專長為政治思想史、政教關係、宗教社會學、財富與經濟倫理。.

新!!: 澎湖和葉仁昌 · 查看更多 »

葉俊麟

葉俊麟()是台灣歌謠作詞家,本名鴻卿,別名應麟,臺北州基隆人。〈舊情綿綿〉、〈思慕的人〉入選1995年《文訊》舉辦「五十年來流行歌曲票選活動」的前二十名歌曲,作品頗受歡迎。.

新!!: 澎湖和葉俊麟 · 查看更多 »

邱寶仁

邱寶仁(),字彪臣,福建省閩侯縣人。 同治六年(1867年),考入福建船政學堂,為該學堂第一屆駕駛班學生。 同治十年(1871年)夏,經大考合格,堂課畢業。旋登建威號練習艦實習,先後巡歷北洋、香港、新加坡、檳榔嶼各口岸,閱歷大增。 光緒元年(1875年),復上揚威號練習艦赴新加坡、菲律賓、日本各海口巡歷。 光緒二年(1876年),北洋在英國訂購蚊炮船「龍驤號」、「虎威號」來華,邱寶仁管帶「虎威」,並會同來華的英國官兵將炮船駛至福建船政局,募選管輪、管炮、舵勇、水手。 光緒三年(1877年),率「虎威」隨「龍驤」赴澎湖駐防。 光緒五年(1879年),南洋水師在英國訂購 「鎮東號」;「鎮西號」、「鎮南號」、「鎮北號」4艘蚊炮船來華,李鴻章將此4船留歸北洋,而將「虎威」等4艘舊船劃歸南洋。邱寶仁奉命調管「鎮東」號,積功擢守備。 光緒六年(1880年)夏,「鎮東」等4炮船巡遊黃海,至海洋島。「鎮南號」不慎觸礁,旋即脫險。事後,邱寶仁因「救援不力」,被「撤革摘頂,以示懲戒」。.

新!!: 澎湖和邱寶仁 · 查看更多 »

邓世昌

邓世昌(),原名永昌,字正卿,谥壮节,广东番禺龙导尾人(今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龙珠直街龙延里2号),中国北洋水师将领,甲午戰爭時陣亡,追贈太子少保,入祀昭忠祠,被譽為民族英雄。.

新!!: 澎湖和邓世昌 · 查看更多 »

蔡廷蘭

蔡廷蘭,原名崇文,字仲章、後改名廷蘭、更字香祖,號郁圓,學者稱秋園先生,臺灣府澎湖廳林投澳雙頭跨社(今馬公市興仁里)人,清朝政治人物,為澎湖唯一的進士。.

新!!: 澎湖和蔡廷蘭 · 查看更多 »

蔡旨禪

蔡旨禪(),本名罔甘,道號明慧,臺灣澎湖人。為活躍於日治時期的女性漢文詩人、澎湖有史以來首位女性漢文先生,為一名虔誠的佛教與先天道信徒。她於大正十二年(1923)至昭和十年(1935)年間,積極從事擊缽徵詩、齋堂教師以及作品發表等。其事蹟屢屢刊登在《臺南新報》、《臺灣日日新報》、《詩報》、《藻香文藝》以及《南瀛佛教》等報章雜誌,更名列於《澎湖縣志》、《新竹市志》與《文化志》等地方志當中。.

新!!: 澎湖和蔡旨禪 · 查看更多 »

蔣鏞

蔣鏞,中國清朝官員,字聲永,湖北黃梅縣人。 嘉庆七年(1802年)壬戌科進士。道光三年(1823年)任澎湖通判、道光九年(1829年)接替王衍慶,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全台灣船政治安業務及台灣南路之台灣原住民事務,相當於副知府。.

新!!: 澎湖和蔣鏞 · 查看更多 »

脊鸟蛤

脊鸟蛤(学名:Fragum fragum),又名白莓鳥尾蛤,是鸟尾蛤科心形鳥尾蛤亞科脊鸟蛤属的一個海洋腹足綱軟體動物物種。舊屬帘蛤目,今屬鳥蛤目。本物種是脊鳥蛤屬的模式種,分佈於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

新!!: 澎湖和脊鸟蛤 · 查看更多 »

鄭同僚

鄭同僚,臺灣澎湖人,現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曾任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長。長年關心偏鄉教育和教育改革,並實際參與實驗教育。2012年創辦同心華得福,2016年創辦台北市影視因實驗教育機構。2015年起,因擔心小校被廢,偏鄉孩子受教權受害,並擔任政大偏鄉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推動混齡教育,以協助小校轉型。.

新!!: 澎湖和鄭同僚 · 查看更多 »

鄭奎聚

鄭奎聚,本籍直隸通州,吏員出身,是中國清朝官員,於1726年上任澎湖巡檢,隸屬於台灣道台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澎湖之管理事務。 鄭奎聚於1726年「以劾去。」。.

新!!: 澎湖和鄭奎聚 · 查看更多 »

鄭經

鄭經(tl;),福建泉州府南安人,明鄭王朝君主,一名錦,字賢之、元之,號式天,暱稱「錦舍」,鄭成功之嫡長子,與叔鄭襲爭位勝利後,在無大明皇帝的冊封之下,自行襲封了父王之延平王爵位,並封仁德將軍。於1663年至1681年在位,在位十九年,諡號文王。在英國商館的債務紀錄中,以本藩(Ponpoan;Pún-phoan)與臺灣國王(King of Tywan)稱呼鄭經。 鄭經對台灣的發展貢獻不小,在其在位掌政期間,在政治方面重用輔弼大臣陳永華,賜官諮議參軍與東寧總制以行宰相之職統領六官,將漢官制引入台灣;在教育方面,建文廟,除祭祀至聖孔子外,更是太學,將漢人之四書五經以及科舉制度攜入台灣,台灣也自此納入漢文化的範圍內。.

新!!: 澎湖和鄭經 · 查看更多 »

鄭經嗣位之爭

鄭經嗣位之爭,又稱鄭經克臺或鄭經靖難,是西元1662年(永曆十六年)5月至11月,首代延平王鄭成功病薨後,王世子鄭經與其叔父鄭襲各自為了爭奪王位,展開一場長達約半年的內部政治、軍事鬥爭。鄭經由思明(今福建廈門)親自東征東都承天府(今臺灣臺南)而獲勝,嗣位登基。.

新!!: 澎湖和鄭經嗣位之爭 · 查看更多 »

鄭芝龍

鄭芝龍,字飛黃,小名一官(閩南語:It-kuan;荷蘭書寫Iquan),喀爾文教教名尼可拉斯(Nicholas)(),福建省南安縣人,在17世紀世界海權勃興的時代與明朝封閉海疆的背景下,以民間之力建立水師(海盜),周旋於東洋及西洋勢力之間,並且在台灣海峽抗擊及成功擊敗西方海上勢力的第一人。 鄭芝龍為中國明朝末年以華南、臺灣及日本等地為活躍舞臺的商人、軍人、官員兼且倭寇,以其經營的武裝海商集團著稱,發跡於日本平戶,為明鄭勢力的濫觴。在歐洲文獻中,則以「Iquan」(一官)聞名於世「Quon」、「Iquon」、「Iquam」、「Equan」所指均為其人。 1628年,身為海盜的鄭芝龍受到明廷招撫,官至都督同知。於1646年投降清朝後,被軟禁北京;清朝多次招降其子鄭成功不成,遂於1655年入獄;於1661年被殺。 鄭芝龍對歷史的影響,主要是作為先於荷蘭人的先驅漢人,繼承李旦和顏思齊等人及部眾開發福爾摩沙(臺灣),他在臺灣西南海岸魍港建立基礎,為漢人移台的主要據點。雖然明朝政府從未管轄過臺灣的土地,但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後來於攻臺之役驅逐荷蘭人,並引渡大量漢人進入臺灣社會。.

新!!: 澎湖和鄭芝龍 · 查看更多 »

鄭襲 (明鄭)

郑襲(tl;),字世襲,齋號葵庵。明末清初福建泉州泉安人,鄭氏王朝宗室,鄭芝龍第五子,鄭成功幼弟。鄭芝龍降清時,鄭襲跟隨鄭成功,後隨之來臺。因與鄭經爭位,被流放廈門,後降清。.

新!!: 澎湖和鄭襲 (明鄭) · 查看更多 »

鄭陳桃

小桃阿嬤,本名鄭陳桃,冠夫姓,臺灣台北市大同區人,臺籍慰安妇。.

新!!: 澎湖和鄭陳桃 · 查看更多 »

鄭清和議

鄭清和議或稱鄭清談判,是台灣鄭氏王朝(東寧王國)與清帝國在1662年到1683年之間的10次和議。.

新!!: 澎湖和鄭清和議 · 查看更多 »

鄭成功

鄭成功(),原名鄭森,字明儼、大木,幼名福松,為南明政权的将领。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Koxinga)、鄭賜姓、鄭國姓、朱成功。因受永历帝敕封為延平王,而稱鄭延平。其孫鄭克塽追諡為潮武王,後世則多尊稱延平郡王、開台尊王、開台聖王、開山王、東寧王等。 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曾為海盜,後為南明水師將領,出身明朝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安平鎮(现分屬中國福建省泉州市轄下的晋江市安海镇及南安市石井镇),母田川氏出身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今日本長崎縣平戶市)。鄭成功生於平戶,六歲時回到閩南故鄉,及長被送往金陵求學,成為監生。后继承发展父业,曾垄断福建和东洋的贸易,凡福建商船出海均需向郑氏纳税,因此与荷兰人的远东利益冲突(见台湾荷兰统治时期)。在明朝尚存时,尚与佔據台灣西南部的荷兰人和睦共处。而在南明政权陷落后,郑成功的基地僅剩廈門、金門,为其大軍覓得其它據点,正好此時何斌向鄭成功建議攻取臺灣,驅逐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控制,以建立反清復明基地,鄭成功遂禁止福建商船与荷兰人贸易,断其殖民利益大半,最终成功驱逐荷兰人在台灣西南部的殖民勢力,以台湾西南隅为基地建立明鄭政權。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乃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海島廈門、金門。永曆十五年(1661年)率軍約2萬5千人自金門料羅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臺南市境內)的駐軍,開啟南明延平郡王在台灣澎湖的統治,但不久即病死。鄭成功死後,臺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

新!!: 澎湖和鄭成功 · 查看更多 »

脆壳全海笋

脆壳全海笋(学名:Barnea manilensis),又名長全海笋、馬尼拉鷗蛤,是海螂目鸥蛤科全海笋属的一种。.

新!!: 澎湖和脆壳全海笋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新!!: 澎湖和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歷史

台灣歷史:.

新!!: 澎湖和臺南市歷史 · 查看更多 »

臺南府糧捕海防通判

台南府糧捕海防通判為台灣清治時期後期的澎湖地方政府主官,前身為台灣府糧捕海防通判,該改制為台灣巡撫劉銘傳建省施政計劃中的台灣行政區劃變動之一。1887年-1895年,該官職駐守於澎湖地方,主管政經軍事,官職品等為正六品。.

新!!: 澎湖和臺南府糧捕海防通判 · 查看更多 »

臺南機場

臺南航空站()或稱為臺南機場、臺南空軍基地,位於臺灣臺南市,是雲嘉南地區最大的國際機場,不僅是臺南主要的聯外國際機場。也是軍民合用飛機場,也是雲嘉南地區第一座聯外機場。場站目前由軍方管理,包含了軍用的中華民國空軍臺南基地和民用的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臺南航空站(Tainan Airport),同時也是航空器維修商亞洲航空總部與維修基地。航空場站區域主要位於臺南市的南區的東南部以及仁德區西北部的交界地帶。 臺南機場緊臨臺南市南區、高雄市北端,到臺南市中心的火車站周邊僅6公里。現民用航空方面,有立榮航空、中華航空、越捷航空等提供往返澎湖、金門、香港、日本大阪、越南胡志明市等地航班。 另外台灣目前現有桃園國際機場、台北松山機場、高雄國際機場與台中國際機場等4座國際機場,而民航局已於2011年5月正式將台南機場升格為國際機場,但因台南機場不在兩岸航空協議內,所以僅可開放直航包機或定期包機業務,無法開航兩岸定期航班。.

新!!: 澎湖和臺南機場 · 查看更多 »

臺北郵局

台北郵局是中華郵政在臺灣臺北市設置的特等郵局,也是中華郵政的23個責任中心局之一,成立於1895年。其廳舍位於臺北府城北門附近(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114號),是直轄市定古蹟。該建築共有四層,兩大一小開面建物,連同排面後方空地達8000平方公尺。 台北郵局的位置相當靠近台北車站,面向街道處設有臺北北門郵局(臺北郵局901支局)提供業務窗口服務,後方則有三棟大樓(非古蹟),為負責督導全台北市、新北市部分地區(深坑區、石碇區、平溪區)及金門、馬祖地區共177所支局之行政管理中心及郵件處理、投遞之作業中心。.

新!!: 澎湖和臺北郵局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澎湖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 (消歧義)

臺灣最主要指的是位於東亞中國大陸東南海岸外的一個島嶼,自1945年起由臺灣戰後時期中華民國政府遷至台灣。「臺灣」也可以指地理範圍、文化領域或行政區劃等名稱。.

新!!: 澎湖和臺灣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臺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

台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又稱做台灣南部地區政黨版圖、台灣南部地區政治版圖、台灣南部地區選民結構,是社會地理學及政治地理學的一部分,用以對一個國家各區域的選民素質、選情推定、民意測驗等進行統計分析為主的研究,探討選民對政情反應、社會輿論傾向、選舉制度差異、選區劃分等問題。 依據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所擬訂之「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中華民國南部地區包括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澎湖縣等六個縣市。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後,中華民國媒體開始提出「北藍南綠」的說法,意指中華民國南部地區政治情勢泛綠陣營佔有絕對優勢。.

新!!: 澎湖和臺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 · 查看更多 »

臺灣古蹟列表

根據中華民國法律《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7條,古蹟依其主管機關區分為「國定」、「直轄市定」、「縣(市)定」三類,由各級主管機關審查指定後辦理公告;直轄市定、縣(市)定者,並應報中央主管機關備查。未被指定為古蹟,但具有歷史價值者,得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審查登錄後,辦理公告,成為歷史建築或聚落。 1982年5月《文化資產保存法》制定之初,係將古蹟區分為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三種,分別由內政部、省(市)政府民政廳(局)、縣(市)政府為其主管機關。1997年4月第二次修法時,改依主管機關區分為國定、省(市)定、縣(市)定三類,分別由內政部、省(市)政府及縣(市)政府審查指定之。2000年1月第三次修法時,配合精省政策而將省(市)定古蹟簡化為直轄市定古蹟;並在隨後修訂的施行細則中將原有省定古蹟「升格」為國定古蹟。 由於臺灣本島的城鎮發展由台南(臺灣府城)、彰化鹿港及台北(艋舺)開始,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謂,所以古蹟眾多,其中曾為臺灣統治中心的台南和台北兩地的古蹟數量均超過百處。而外島的金門以及澎湖(平湖)開發比臺灣本島早,皆為海峽船隻往來的必經地,於是有燈塔碉堡等建築。基隆(雞籠)、淡水(滬尾)與都長期是商貿鼎盛的港口。新竹(竹塹)則曾是清代淡水廳的廳治。.

新!!: 澎湖和臺灣古蹟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灣對東日本大震災之援助及各界反應

台灣在日本於2011年3月11日下午2時46分發生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矩震級9.0, 所釋放能量約為矩震級7.6之1999年南投集集921大地震的126倍)後,即針對海嘯進行預警疏散、迅速派遣救難隊赴日、提供金錢援助、並協助臺灣僑民與上百名他國政府人員及僑民撤至臺灣。中央政府、各地方政府、主要政黨、企業界、影視圈、慈善與宗教等民間團體亦踴躍響應捐助金錢物資,並親赴災區賑濟和協助短中長期重建。依參與之廣、時間之久、金額之高,此次對「東日本大震災」之援助堪稱臺灣史上最大規模的國民外交。臺灣政府與臺灣人民捐助至少日圓200億元(外交部報告數字為新臺幣68.4億,因捐助管道有別且各時期匯率差異而有66至73億元等不同估算),居世界第一,且超過有捐款的其他93個國家總額。由台灣寄出的救援物資保守估計亦超過上千公噸。日本政府及日本傳播媒體對此向台灣表達感謝之意。, 立法院, 2012/3/17 ,中華民國外交部,101.2.29。 針對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等處之持續性事故,除各相關政府部門採取因應措施,主要政黨、環保團體、學術界等公民社會亦重新檢討能源與工業政策。此一發生於鄰邦之「複合式災難」,對於台灣的防災預警思維、救災動員措施、推動非核家園,以及增進臺灣和日本兩國關係,均有重要影響。.

新!!: 澎湖和臺灣對東日本大震災之援助及各界反應 · 查看更多 »

臺灣巡撫衙門

臺灣巡撫衙門為清朝-zh-cn:台; zh-tw:臺-灣地位最高的衙署,與鄰近的欽差行臺遙遙相望。原址位於今中山堂左側、孫中山銅像後方、臺北市政府警察局附近設有「清--灣巡撫衙門舊址」石碑。.

新!!: 澎湖和臺灣巡撫衙門 · 查看更多 »

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是指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評選出的具備登錄世界遺產條件的世界遺產潛力點,它們分別處於台灣本島、金門、馬祖與澎湖之上。在2002年第一期評估有12處,到2009年新增5個潛力點,到2010年底,台灣的世界遺產潛力點調整並增至為18處。2012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升格為「文化部」後,世界遺產潛力點業務轉由「文化資產局」(Bureau of Cultural Heritage)負責。.

新!!: 澎湖和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 查看更多 »

臺灣三字經

《臺灣三字經》出版於1900年台灣日治時期,為漢文作品。該本以漢字著作的作品,作者為台灣新竹人士王石鵬。《臺灣三字經》的著作對象是台灣童蒙學子,目的在以口頭熟讀捷經來介紹台灣歷史與台灣地理。不過,於經文內文中,卻表達了台灣總督府治理台灣初期,台灣人在異族統治下極力避免本族文字斷絕的「遺民心聲」。 經過作者註解後,夾有韻語的《臺灣三字經》成為內容豐富,易於介紹台灣風光的工具書,因此有人稱該書為臺人自製的「臺灣小百科全書」 。另外,該書亦可使用台語八聲七調來詠朗誦吟唱,並更有抑、揚、頓、挫的效果。.

新!!: 澎湖和臺灣三字經 · 查看更多 »

臺灣之最列表

臺灣之最是指在台灣各領域中最頂尖的事物。這裡列舉了一些臺灣之最。 粗體字表示該紀錄同時成為世界之最,斜体字表示該紀錄曾經為世界之最。.

新!!: 澎湖和臺灣之最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灣人

臺灣人是由多數族群所構成,包含原居台灣的台湾原住民族,後依時期有17世紀左右漢族移民的閩南裔和客家裔,戰後時期移民的外省裔,以及1990年代後移民的臺灣新住民等族群,其中漢族閩南裔人數為大宗,約占七成。 17世紀前葉,葡萄牙、西班牙及荷蘭等西歐海權國家普遍以福爾摩沙之名稱呼臺灣本島,而居住於島上的人民則被歐洲人稱為福爾摩沙人(Formosan),此稱呼本指涉為原住民族,後隨移民族群加入與在地認同而成為臺灣人的自稱,並在至戰後時期之前,一直被國際社會所使用。直至解嚴之後,臺灣主體意識逐漸高漲,則逐漸以臺灣人自稱。.

新!!: 澎湖和臺灣人 · 查看更多 »

臺灣人口

臺灣人口為23,572,415人(2018年5月官方統計),人口總增加率為1.22‰,人口之絕對多數的民族為漢族,約占總人口95%,新住民佔3.1%,16族的臺灣原住民佔2.37%,另外1%包括來自中國大陸地區的少數民族及已設戶籍之中國大陸港澳地區配偶及外籍配偶(又稱臺灣新住民)。其中漢族可再依據族群、遷移來源與風土民情而概分為同時來臺的閩南人(約70%)及客家人(約15%)參見臺灣客家。人、第二次國共內戰後來臺的外省人(約13%)三大族群。而近年來臺灣人與歐美、越南、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地人民通婚,日益增加,亦有新住民之稱,長期居住已經入籍.

新!!: 澎湖和臺灣人口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是臺灣歷史上清朝臺灣府的府城,1887年後因行政區改制而改稱臺南府城,又因為臺灣縣衙與後來的安平縣衙位於此城內,亦可視為1887年前的臺灣縣城與之後的安平縣城。該城始建於雍正年間1723年,初建木柵城,後改以三合土為材,共有城門十四座。臺灣割日後,城池逐漸傾毀,臺灣日治時期的市區改正期間有部分城牆拆毀後於原址闢建新式道路,到1917年左右已大致遭到拆除,歷時約194年,但仍有部分殘存至今。 臺灣府城的範疇主要為現今臺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以東的範圍以及附近的東、南、北區的小部分,而西門路以西至安平區舊聚落(一鯤鯓)之間則是昔日的臺江內海。.

新!!: 澎湖和臺灣府城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臺灣縣澎湖巡檢

臺灣府臺灣縣澎湖巡檢始設置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雍正五年(1727年)時因設立澎湖通判一職而裁撤。該官職隸屬臺廈道臺灣府,為臺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主管澎湖地區,歷十二任。.

新!!: 澎湖和臺灣府臺灣縣澎湖巡檢 · 查看更多 »

臺灣國旗

臺灣國旗可能指以下的旗幟:.

新!!: 澎湖和臺灣國旗 · 查看更多 »

臺灣動物特有種列表

本列表中的物種包括台灣特有種及台灣特有亞種,地域上的分布包括台灣、綠島、蘭嶼、澎湖、金門、馬祖。.

新!!: 澎湖和臺灣動物特有種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灣縣 (1684年-1887年)

臺灣縣,1684年設立於今臺南市南部,為臺灣府首縣,隸屬福建省。1887年臺灣建省,另於臺灣中部新設臺灣縣,原臺灣縣改稱安平縣。1893年時人口約196,000人。.

新!!: 澎湖和臺灣縣 (1684年-1887年) · 查看更多 »

臺灣版畫

臺灣版畫是源於中國版畫的刻印,而臺灣的版畫一直到清代中期後才開始有明顯的進展,因反清復明的鄭成功率軍來臺,趕走當時佔領台灣的荷蘭人及西班牙人,使漢人在臺人數漸多,於移民過程中將民間的傳統版畫帶入臺灣,並且逐步發展了三〇年代的木刻版畫、五〇年代的現代版畫及其後的數位版畫等。.

新!!: 澎湖和臺灣版畫 · 查看更多 »

臺灣銀行

臺灣銀行(簡稱臺銀)是中華民國銀行之一,也是臺灣第一家銀行,創立於1899年,全球分行計有176間。其在1949年至2000年間,受中華民國中央銀行委託發行在臺灣地區通用的法定貨幣——新臺幣。 2007年7月1日,配合中華民國政府金融改革政策,中央信託局與臺銀合併,臺銀為存續銀行;而在2008年1月1日,中華民國政府成立臺灣金融控股公司,臺銀成為其旗下的主要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初,日資的臺灣銀行曾於大清國廣州英租界,以及中華民國上海外灘設有分行。.

新!!: 澎湖和臺灣銀行 · 查看更多 »

臺灣荷蘭統治時期

荷蘭統治臺灣時期為1624至1662年間,荷蘭人與荷蘭東印度公司於南臺灣歷時38年的殖民統治,影響力遍及整個臺灣西部。若將澎湖群島與臺灣本島兩者視為一體,則可視1622年荷蘭人建風櫃尾城堡為本時期的開端。 此時正逢地理大發現,歐洲強權紛紛前來東亞貿易,並建立殖民地,而荷蘭人為建立能與明朝、日本貿易的據點,遂於1624年佔領臺灣。在荷蘭人據臺以前,臺灣本島未有嚴格定義的漢人移民,大多數皆為短期僑居的漢人。荷蘭殖民當局為了開墾土地而急需勞動力,又缺乏本國移民發展殖民地,便招引大量漢人移民臺灣。當時荷蘭人為漢人建立了適合移居的環境,漢人雖然最多不過萬人,但也提供了經濟發展所需的勞動力,而臺灣經濟就在荷漢相互依賴之下快速成長,因此有學者稱其為共構殖民。 在原住民的統治方面,起先荷蘭人以發展貿易為重,無力擴張。等到1635年起,荷蘭殖民當局對外貿易開始穩定,才發起征服行動,與麻豆社原住民部落訂定麻豆協約,確立荷蘭人為領主、原住民為封臣的封建關係。荷蘭人透過定期召開的地方會議(landdag),維繫雙方的封建關係,並任命原住民首長,確立原住民社會的正式領袖,以協助荷蘭人推行政令。透過地方會議,荷蘭人也將原本以個別村社為政治實體、彼此攻伐的原住民部落,統合成互相聯盟的聯合村(Verenigde Dorpen),置於荷蘭主權之下。荷蘭人便藉由攻擊聯合村的敵對部落,讓原住民出草,使得雙方的關係更為緊密歐陽泰 2007,頁359-362。 1640年代以後,臺灣殖民地的行政支出不斷地暴漲,收入也逐漸從轉口貿易轉移到本地稅收。為此,荷蘭人開始新增各種稅收,加上1650年後許多農民賴以維生的甘蔗業開始衰退,漢人對於荷蘭人的統治越來越不滿,引爆了郭懷一事件。事件平息之後,荷蘭人並沒有更改整個殖民地的結構,依然以剝削漢人勞力為經濟發展基礎。然而鄭成功崛起於福建沿海,為荷蘭人創建的荷漢殖民地帶來新的變數,鄭成功於1661年進攻臺灣,翌年荷蘭人為其所擊敗,退出臺灣。.

新!!: 澎湖和臺灣荷蘭統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臺灣西班牙統治時期

臺灣西班牙統治時期為1626至1642年間,西班牙人於北台灣歷時16年的殖民統治。行政上屬於新西班牙菲律賓都督府。雖然台灣很靠近已是西班牙帝國版圖的呂宋島,西班牙人卻沒有佔領台灣,反而讓荷蘭人奪得先機。直到1626年,為了突破荷蘭人對馬尼拉的貿易封鎖,才出兵雞籠,並逐步征服北台灣。可是西班牙人無力驅逐荷蘭人,也無法賺取足夠的利潤來維持駐軍的花費,反而要靠馬尼拉補助北台灣的經營。因此馬尼拉經濟衰退以後,西班牙人就縮減駐軍,給了荷蘭人可乘之機。最後在1642年荷蘭人攻陷雞籠,結束西班牙人的統治。.

新!!: 澎湖和臺灣西班牙統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臺灣首都

臺灣首都,是指以臺灣為主要管轄、治理、領土疆域範圍之政府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或首要政治與行政中心之稱呼。 由於福爾摩沙(美麗島)之名传至国际遠早於臺灣,而歐美國家曾長期普遍使用福爾摩沙之稱呼至二十世紀下半葉,因而福爾摩沙首都(capital of Formosa, Formosan capital, Formosa's capital city, de hoofdstad van Formosa, capital de Formosa 等)一詞亦常見於相關文獻和媒體,現今亦不乏以此為稱呼者。 從臺灣島史之觀點出發,歷來曾為臺灣首都/福爾摩沙首都之地有臺中大肚區、臺南、與臺北等。臺北市自1949年12月8日起即成為遷往臺灣之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的實際首都,迄今已有。國家元首所在之總統府、國會立法院、最高行政機關行政院、具終審權之最高法院及最高行政法院與負責違憲審查的司法院憲法法庭等重要政府機關均設於臺北市。.

新!!: 澎湖和臺灣首都 · 查看更多 »

臺灣話

臺灣話(方音),又稱為臺灣閩南語,是指在臺灣通行的閩南語,為閩南語泉漳片之變體,主流腔調與福建省之廈門話和漳州話相近。近代以來常以臺語(方音)稱之,日治時期稱為臺灣語(),並出版了許多與日語對譯之作品。一般英語稱之為Taiwanese或Taiwanese Hokkien。以其為母語的閩南裔臺灣人是臺灣第一大族群。 自明鄭與清治時期起,特别是渡臺禁令開放後,大量中國大陸移民進入臺灣,其中以福建南部(閩南)的泉州府和漳州府的居民佔多數;其所帶來的閩南語逐漸在各地演變分化,並融入荷蘭語、日語及原住民語言等語言於其中,使得臺灣話與福建的閩南語在詞彙使用及腔調上存在有不少差異。隨著漳泉移民(閩南裔台灣人)的居住範圍擴及臺灣各地,其語言逐漸成為臺灣本島最主要的通行語言之一;雖然日治時期、戰後時期時,官方先後推行日語與國語(華語),臺灣話現今依然於臺灣普遍可聞。根據2009年所發表的《臺灣年鑑》,臺灣民眾約有73%能夠說臺灣話。戰後初期,小學是可以臺灣話來教漢文的,但在歷經數十年的講國語政策後,目前的教育體制,用臺灣話教學授課遠不及華語的使用量,且對於臺灣話書寫的規定也未盡完善,使得臺灣話人口後代的年輕族群已無法流暢使用該語言。若無出現新的強力政策轉捩點,三十年內臺灣話因政策和教育不彰將可能在年輕世代上斷送。 總體上說,臺灣話在北部為偏泉混合腔,中南部平原偏內埔腔,西部沿海偏海口腔。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帶、北部沿海地區及蘭陽平原,被稱為內埔腔;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區、臺北盆地,被稱為海口腔,南部則為泉漳混合區。而「泉州人居住在海濱,漳州人居住在內陸平原」的說法,僅在中部符合此一分布。.

新!!: 澎湖和臺灣話 · 查看更多 »

臺灣軍事史

臺灣軍事在历史上除少部分時間之外,大都以防衛為主,也與歷來統治臺灣政權:臺灣荷西殖民時期、鄭氏王朝、臺灣清領時期、臺灣日治時期、臺灣戰後時期(中華民國)息息相關。.

新!!: 澎湖和臺灣軍事史 · 查看更多 »

臺灣與美國關係史

臺灣與美國關係史(台美關係史)是指台灣有信史以來至今與美利堅合眾國雙方在歷史上不同階段的關係。随着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后,实际上與其国家外交关系重疊。.

新!!: 澎湖和臺灣與美國關係史 · 查看更多 »

臺灣與越南關係史

臺灣與越南關係史()是指台灣有信史以來至今與越南雙方在歷史上不同階段的關係。随着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后,实际上與其国家外交关系重疊。.

新!!: 澎湖和臺灣與越南關係史 · 查看更多 »

臺灣與日本關係史

台灣與日本關係史是指台灣歷代與日本歷代在歷史上不同階段的關係。雙方自十六世紀即有相互來往,并建構了各式各样的关系。台日關係可分为几个阶段:1895年前明鄭與清朝统治下台湾与日本的关系、1895至1945年臺灣做為日本殖民地与日本内地之间的关系、1945年後中華民國统治下的關係。.

新!!: 澎湖和臺灣與日本關係史 · 查看更多 »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重要事件年表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重要事件年表是一份收錄桃園國際機場發展及遭遇的重大事件的列表。.

新!!: 澎湖和臺灣桃園國際機場重要事件年表 · 查看更多 »

臺灣機場

以下列出臺灣的各座機場,包含民用和軍用機場。 民用機場在法律上,分為「航空站」和不提供飛機起降的「飛行場」,除桃園國際機場以國營事業形式直隸於交通部外,其他機場皆由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直接管理。軍用機場方面,大部分為國防部空軍司令部管理的「空軍基地」,少數由國防部陸軍司令部及國防部海軍司令部管理。.

新!!: 澎湖和臺灣機場 · 查看更多 »

臺灣歷史

臺灣歷史,目前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目前可上溯至1582年7月一場因風擱淺於福爾摩沙的船難後分別由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所寫關於在臺灣75天見聞的三篇文字記錄。至於臺灣本地的信史則大約從1624年荷兰進佔臺灣開始。但在文獻記載之前,臺灣早已有人類活動。距今3萬年前的臺東長濱文化是考古所知的臺灣最古文化。而較晚近的新石器時代,則有較多的考古遺跡,這些遺跡屬於南島語系民族。同時,臺灣因在南島語族活動範圍的最北邊,也被認為是南島民族在語言及遺傳上可能的發源地之一,亦是分布區域的最北端。 臺灣的地理位置介於中國大陸、日本與東南亞間,是各國船隻的停泊與貨物轉運站。在17世紀;臺灣中部有一超部落的大肚王國。而荷蘭及西班牙則分別在臺灣西南部及西北部進行殖民統治。之後荷蘭人將西班牙人驅逐,統治臺灣西部的大部分。1661年4月,鄭成功率兩萬五千名將士及數百艘戰艦進軍臺灣,迫使荷蘭在1662年2月1日簽約投降,南臺灣進入鄭式時期。在此期間漢人開始大量移入臺灣。1683年,鄭克塽歸順清朝,臺灣進入清治時期。 1894年,由於清日甲午戰爭的爆發。1895年大清帝國和日本在日本下關簽訂《马关条约》,將臺灣割讓予日本。之後,日本人以“殖民統治與資源開發”為開發臺灣之導向,同時進行如衛生、教育、法治、工商、基礎建設在內的多項建設。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日本簽署的《降伏文書》中接受盟國的《波茨坦宣言》,等同於間接接受《開羅宣言》,而《開羅宣言》要求將臺灣、澎湖、滿州歸還予中華民國.

新!!: 澎湖和臺灣歷史 · 查看更多 »

臺灣民主國

臺灣民主國是1895年短暫存在於臺灣的共和制政權,亦稱為福爾摩沙共和國(Republic of Formosa)。中國清朝在甲午戰爭戰敗後,被迫於該年4月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澎湖與周邊島嶼割讓予日本,遭到臺灣住民強烈反對,臺灣部分仕紳因而鼓動前清臺灣巡撫唐景崧在該年5月25日宣布建國,並由唐景崧擔任首任大總統。然而在隨後因日方接收臺灣而起的乙未戰爭中,其中部分民兵首先叛變,臺北遭到佔領,唐景崧不久後便逃亡廈門,第一共和迅速瓦解。該年6月下旬,劉永福被選出任第二任大總統,以臺南為基地建立第二共和,並以大天后宮為總統府。但劉永福亦於該年10月19日西渡中國大陸,兩日後臺南遭日軍攻陷,臺灣民主國滅亡,歷時僅150天。連雅堂,《台灣通史》卷四,獨立紀,118頁儘管台日軍隊有數場激戰,日軍傷亡以病死者多。 臺灣民主國是臺灣住民為了引起國際社會牽制日本統治而建立的,由年號定為「永清」便可看出其本質上奉清朝為宗主,並於獨立時闡明事成後(驅逐日本人)將回歸清朝統治。台湾民主国的合法性并没有得到任何国家承认,另有一種說法是:連清廷方面也不支持臺灣民主國,並曾跟唐景崧警告過他不要節外生枝。.

新!!: 澎湖和臺灣民主國 · 查看更多 »

臺灣民主國大總統

臺灣民主國大總統是1895年短暫存在的臺灣民主國之最高領導人,前後共有兩位。.

新!!: 澎湖和臺灣民主國大總統 · 查看更多 »

臺灣民主國國旗

臺灣民主國國旗,為1895年5月23日至10月期間於臺灣建立的臺灣民主國所使用的國旗,因其樣式為藍地黃虎,又稱「藍地黃虎旗」,同日,唐景崧發表「臺灣民主國獨立宣言」。過去一直被認為只有單面,國立臺灣博物館經過1年半的考證修復,2012年確定黃虎旗原來是雙面。正反2面的老虎眼睛分別為白晝、闇暝與太極陰陽,象徵「日夜護國」。.

新!!: 澎湖和臺灣民主國國旗 · 查看更多 »

臺灣清治時期

臺灣清治時期是指臺灣及澎湖由清朝統治的時期,在台灣歷史上又稱作清領時期、清據時期,從1683年清廷派施琅發兵攻滅南明勢力明鄭王朝起,至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為止,共212年,為台灣歷史到目前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分期。 清朝初期繼承明朝的觀念,視台灣為化外之地,未入版圖,明鄭王朝末任君主鄭克塽降清以後,康熙對台灣棄守問題詢問朝中官員;而朝中官員對於台灣是否收入版圖,分成兩派。反對收入版圖的官員認為:台灣遠在海外,人口稀少,防守不易,不如放棄台灣,只保留澎湖做為東南諸省的軍事屏障,把台灣島上的移民全部遷回中國大陸;贊成收入版圖官員中,以征台將領施琅的意見最為有力,認為:台灣土地肥沃,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可以擔負起防衛東南各省的戰略位置,避免台灣再度成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即使需耗用國家經費,也應保住台灣。1684年,康熙在統整思考兩派意見後,接受施琅等贊成派官員意見,決定將台灣納入版圖。 清朝將台灣納為領土後,最初劃為福建省的一部分,對台灣並不積極治理,導致台灣作為法外之地,動亂頻仍;清朝禁止人民移民台灣,然而偷渡者絡繹不絕,也禁止原漢通婚,但對平埔族人採取強制漢化的政策。平埔族人若不接受漢化,除了課以重稅之外,每年還必須強制勞役。在這種殖民政策之下,經過大約一世紀的1770年代,平埔族幾乎全部被漢化了,失去了自己的語言與文字,成為今日台灣人的祖先之一。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後,使清廷體認到台灣的重要性,自此開始進行增設府縣、經濟現代化等積極建設,並於1885年將台灣建省。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清廷在1895年4月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歷經臺灣民主國的短暫抵抗後,台灣在同年6月進入五十年的日本統治時期。.

新!!: 澎湖和臺灣清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臺灣戰後時期

臺灣戰後時期,是指臺灣歷史上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迄今、由中華民國管轄的時期,也稱為中華民國時期及國民政府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依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元帥發佈的軍事命令《一般命令第一號》第一條甲項規定,於1945年10月25日在臺北公會堂以在臺日軍主官身分,接受蔣中正的代表何應欽委派的臺灣地區受降主官陳儀將軍發布的《署部第一號命令》並簽署受領文件,此舉為中華民國政府官方所謂的「臺灣光復」,自此臺灣由中華民國政府統治迄今。 1945年8月15日至10月25日之間,因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仍在中國大陸及其它戰區處理戰後事宜(國共戰爭),官派接管臺灣的專責人員則需要一段行政流程與等待命令的作業時間,同時大日本帝國在臺灣駐警、駐軍及所有日籍人員則是於1945年9月之後,才開始分批被遣回日本(日方稱引揚歸國),這使得臺灣在這段時期既不屬於日方治理,又無中華民國接管,臺灣處於無政府狀態,但因戰事已於1945年8月15日結束,使得這段兩個月的空窗期在臺灣歷史上也被納入「臺灣戰後時期」。.

新!!: 澎湖和臺灣戰後時期 · 查看更多 »

臺灣海峽兩岸關係史

海峽兩岸關係史介绍了有史以来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的历史变迁。中国历史上疑似关于台湾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志》中提到的夷洲或《隋书》中提到的流求。在宋元时期,海峡两岸已有贸易往来,1281年元世祖设立了澎湖寨巡檢司,开始对澎湖实行行政管辖。1349年汪大淵在《島夷志略》中记载澎湖属泉州晉江縣,而琉球为海外诸国之一。明朝陳第写的《東番記》描绘了台湾西南地区原住民的风土人情。自17世纪20年代起,海峡两岸关系受荷兰人、西班牙人、汉人、满人、日本人的影响,中国大陆与台湾或统一,或分离,直到1945年中华民国接管台湾。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以来,兩岸關係随着国内、国际局勢的變化而曲折发展。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国民党被共产党打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逐步控制整个中国大陆。而中华民国则退居台澎金马等岛屿,两岸开始军事对峙,并发生多次武裝衝突。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後,中華民國的外交空間受到限縮。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建交的同时,单方面宣布停火。1987年中华民国開放兩岸探親後,两岸关系一度緩和。但1995年李登辉總統访美之后,两岸关系又趋紧张。进入21世纪后,海峽兩岸经济关系已相當緊密。2008年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后,两岸关系趋于缓和。2015年海峽兩岸最高領導人在新加坡會面,被视为兩岸关系史上的重大突破。而2016年蔡英文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又趋紧张。.

新!!: 澎湖和臺灣海峽兩岸關係史 · 查看更多 »

臺灣政治史

台灣政治史起始可遠自17世紀中期的大肚王國,期間歷經荷西時期、鄭氏王朝、台灣清治時期、台灣日治時期與中華民國時期。.

新!!: 澎湖和臺灣政治史 · 查看更多 »

臺灣憲法史

台灣憲法是指適用於台灣的憲制性文件,並不是單指一部特定的法律。台灣首次有成文性的憲制性文件是在19世紀末,日治時期在大日本帝國憲法下所制定的《六三法》。而至今則是以大陸法系的《中華民國憲法》與1990年代之後增修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另外,台灣民間自日治時期始一直有倡議訂定異於官方現行根本法的台灣憲法的各種制憲運動。.

新!!: 澎湖和臺灣憲法史 · 查看更多 »

臺灣教育

台灣教育,歷經自荷西時期的宗教跟語文教育,之後明鄭時期建設孔廟太學、清治時期建設書院、日治時期成立學校制度、戰後的戒嚴時期教育和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直到解嚴後的教育改革。.

新!!: 澎湖和臺灣教育 · 查看更多 »

臺華輪

臺華輪是台灣本島與澎湖之間的交通船,固定航線是高雄港和馬公港,營運者是台灣航業。除了固定航班以外,但近年來臺華輪也行駛高雄再經由馬公通往廈門和小三通以及其他包船的航行路線。.

新!!: 澎湖和臺華輪 · 查看更多 »

臺東人

《臺東人》是一首知名臺語歌曲,曲調近於民謠,為臺灣知名詞曲作家呂金守的作品。該曲描述的是一個臺東縣年輕人翻山越嶺到了屏東縣工作,與風塵女郎墜入情網,雖然度過了一段羅曼蒂克的時光,終究隻身返鄉。.

新!!: 澎湖和臺東人 · 查看更多 »

臺海現狀

臺海現狀意指當前海峽兩岸的政治地位與狀態,即臺灣與中國大陆分屬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統治的現狀。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停止對金門砲擊之後,兩岸處於實質性停火狀態。中華民國政府於1991年宣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後,單方面結束兩岸敵對狀態。 以中國大陸方面為首的觀點認為,兩岸並無簽訂任何停火或停戰協議,依舊處於敵對狀態,並在政治、軍事、外交、意識形態等領域上仍有敵對心態。 「维持台海现状」被认为是目前暂时缓和海峽两岸关系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兩岸均具有廣泛民意支持,但是中國大陆、臺灣和國際社會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和看法不盡相同。.

新!!: 澎湖和臺海現狀 · 查看更多 »

金學曾

金學曾(),字子魯,號省吾,浙江錢塘人,明朝政治人物,隆慶戊辰進士,官至福建巡撫。.

新!!: 澎湖和金學曾 · 查看更多 »

金澎

金澎(),本名陳聰仁,台灣男藝人,出生於屏東縣,因祖父是金門人、父母是澎湖人,故以金澎為藝名。民國54年入伍服兵役,加入中華民國陸軍--城藝工隊,就開始以歌舞才藝縱橫舞台。退伍後曾加入林松義的太陽合唱團和楊小萍的統一現代舞蹈團。1969年至1970年間加入佳佳合唱團擔任主唱,並與星野隆先生學習舞台表演。因為參加歌舞劇表演,演出劇本裡的“小黑人”一角,從此後便以“小黑人”為名號走紅,並且開始活躍於電視節目中 。 1973年(民國62年),於麗風唱片灌錄第一張唱片。1973年至1976年間都於國外進行巡迴演出。1977年,先後和張小燕、張鳳霞主持台視電視節目《綿繡年華》中的歌舞時段。1980年,與華怡保主持台視電視節目《華怡保時間》,和華怡保一同演出。 金澎曾經在40歲之年,隻身前往美國學習爵士舞。歸國後,原本熱衷西洋音樂的金澎,反而開始表演起台灣民謠和台灣老歌為主。他認為因為學習了國外的表演後,更加發現國外的東西再怎麼好也比不上自己家鄉的,反而轉向將學習到的國外表演模式和精神帶入台灣歌謠的表演,讓他的表演更具本土藝術性也更不同。 金澎能歌善舞,在歌唱圈中曾與多位女藝人搭檔表演,除了上述幾位,尚有靜婷、姚蘇蓉、吳秀珠、鳳飛飛、崔苔菁、甄妮、陳淑樺、楊小萍等人。很多同期藝人都早已退出舞台,而他卻依然活躍。經歷數十年的演藝事業,活力十足的金澎現在也有「歌壇活字典」的稱號,對很多台灣經典老歌可以如數家珍的道出。 金澎熱心參與宣慰僑胞等活動,多次受邀至美國表演。.

新!!: 澎湖和金澎 · 查看更多 »

釋心培

釋心培(),號慧瀚,一九六七年生,台灣澎湖人。為臨濟宗第四十九代弟子。曾任佛光山佛光山第七.八任住持及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第七.八任宗長,現任國際佛光會理事,佛光山慈悲基金會董事長。 一九九○年出家,歷任佛光山叢林學院北海男眾學部教務助理、糾察、佛光山男眾禪學堂學務、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學務長、輔導長、副主任、佛光山總本山齋堂糾察、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佛光山宗委主席、佛光山第七,八任住持、佛光山修持中心堂頭和尚、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籌建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佛光山文化院院長。 秉承星雲大師對佛教「制度化,現代化,人間化,國際化」的發展理念,致力推動人間佛教弘法事業。善於梵唄唱誦,多次擔綱「佛光山梵唄讚頌團」主唱及副團長等職,並帶領至世界各地弘法演出。 於佛光山禪堂、淨業林、抄經堂等開示修行法要。 著作有: 書類: 《花開了,禪心笑了》一書, 《禪七講話》系列叢書:〈道在哪裏〉、〈禪是甚麼〉 《佛七講話》套書系列:〈佛是甚麼〉、〈如何念佛〉、 《歡喜抄經》 CD: 《人間生活禪》 《人間般若》 《無盡願》 《光無邊》 《人間菩提 》 《無盡悲願》 《醒悟》 Category:1967年出生 Category:佛光山 Category:台灣佛教出家眾 X Category:澎湖人.

新!!: 澎湖和釋心培 · 查看更多 »

蕭贊廷

蕭贊廷,中國清朝官員,於1892年奉旨台灣府糧捕海防通判,為台灣清治時期後期的澎湖地方政府主官。前身為台灣府糧捕海防通判的該職位,駐守於澎湖地方,主管政經軍事,官職品等為正六品。.

新!!: 澎湖和蕭贊廷 · 查看更多 »

雲林大屠殺

雲林大屠殺是台灣日據時期發生的一起屠殺事件,1896年6月10日,簡義、柯鐵等人獲悉日軍駐守斗六街,於是率領六百餘名義軍襲擊斗六街,日軍死傷慘重。日軍憤怒之下於斗六街及附近地區展開報復性的屠殺與焚燒。至於犧牲人數,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指出有6000人遇害,當時的雲林支廳主記今村平藏日誌《雲煙瘴雨日誌》則記載56村4947戶,一萬餘人遇害,近人劉枝萬推估約三萬餘。.

新!!: 澎湖和雲林大屠殺 · 查看更多 »

雄鎮北門

鎮北門是位於台灣高雄市的城門古蹟。最初建於東寧鄭氏王國時期,清治時期繼續修築,城牆為三合土及紅磚砌成,是旗后的鎮北門戶,扼控海疆險要,位於哨船頭往西子灣中山大學的馬路邊小山丘上,也是清代從旗后往鳳山舊城的交通要衝,目前大砲已不存在,只剩弧型砲座,是打狗港區僅存的唯一肇建於東寧鄭氏時期城門,被台灣列為三級古蹟。.

新!!: 澎湖和雄鎮北門 · 查看更多 »

雄風三型反艦飛彈誤射事件

-- 雄風三型反艦飛彈誤射事件是一起中華民國軍事事件,發生於2016年7月1日。中華民國海軍原先規劃在左營軍港水星碼頭內對500噸級金江號巡邏艦進行年度甲類操演驗收,但在進行系統檢查時,由於人為因素導致錯誤發射一枚雄風三型反艦飛彈,最後飛彈進入澎湖縣望安鄉東吉嶼的東南方海域,並追蹤貫穿一艘正於中華民國領海內作業的高雄籍漁船駕駛艙,造成船上人員一死三傷,飛彈在澎湖群島東側、距離臺灣海峽中線仅有66海里之遠。對此國防部海軍司令部參謀長梅家樹中將召開緊急記者會,初步認定誤射事件是因為人員違規操作所造成,並派遣直升機和船艦前往飛彈墜落海域搜查殘骸,參謀總長嚴德發上將則親率國防部參謀本部的調查小組南下。.

新!!: 澎湖和雄風三型反艦飛彈誤射事件 · 查看更多 »

通梁澚

通梁澚,是澎湖自清治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即今澎湖縣的白沙鄉西北部。 通梁澚的北、西、南邊瀕海,東邊為瓦硐澚本部地區。.

新!!: 澎湖和通梁澚 · 查看更多 »

耿瑚

耿胡,本籍河南柘城,承差出身,是中國清朝官員,於1706年上任澎湖巡檢,隸屬於台灣道台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澎湖之管理事務。.

新!!: 澎湖和耿瑚 · 查看更多 »

這些年那些事

《這些年,那些事》(Never Forget Then),2017年臺灣電視劇,為中國電視公司、中天電視自製八點檔,豐禾多媒體製作,安俊朋、宇珊、沈建宏、金凱德領銜主演。於2016年11月29日定裝,2016年12月21日開鏡,2017年2月28日殺青,中視主頻、中天綜合台於2017年3月28日上檔。以民國60年代眷村為背景。.

新!!: 澎湖和這些年那些事 · 查看更多 »

陳奇雲

陳奇雲()澎湖人,台灣日治時期诗人。其與張我軍、楊雲萍是日治時期少數能夠出版新詩詩集的台灣人。.

新!!: 澎湖和陳奇雲 · 查看更多 »

陳亞蘭

陳亞蘭(),本名陳文翠,出生於台灣澎湖,為歌仔戲演員、電視節目主持人、電視劇演員,是台灣知名歌仔戲巨星楊麗花的得意門生,其藝名亞蘭便是師傅楊麗花所取的名字,緣起於師傅所欣賞的法国演员亞蘭·德倫。.

新!!: 澎湖和陳亞蘭 · 查看更多 »

陳仁和

陳仁和(),台灣建築師,澎湖吉貝人,是屏東驛前大和旅社創建人陳量的長子。.

新!!: 澎湖和陳仁和 · 查看更多 »

陳佩琪

陳佩琪(Peggy,),澎湖出身, 澎湖時報, 2013-8-21,臺灣醫師,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專長領域包括:新生兒科、一般小兒科、小兒神經內科、兒童急救加護等。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專任主治醫師兼主任,其夫為现任臺北市長柯文哲。.

新!!: 澎湖和陳佩琪 · 查看更多 »

陳國星 (臺灣)

陳國星,又名陳星,出生於澎湖,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畢業,曾就讀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夜間部)及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肄業)。陳為台灣高級中學國文補教名師,在台灣補教界有“北吳岳、南陳星”之称。.

新!!: 澎湖和陳國星 (臺灣) · 查看更多 »

陳唐山

陳唐山(Mark Chen Tang-shan;白話字:Tân Tông-san,),生於日治臺灣臺南州鹽水街(今臺南市鹽水區),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氣象學家,民主進步黨籍,曾任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研究員、外交部部長、國安會秘書長、總統府秘書長、立法委員等。 其於1975年至2007年期間任職於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從事氣象學研究,曾投入研發靜止環境觀測衛星SMS-1,乃全球首批投入氣象衛星的研究人員之一,並透過偵測南極臭氧层空洞等。留學期間,同時參與黨外運動,推動台灣民主化,為臺灣獨立運動的主要參與者。在國民黨獨裁戒嚴時代長期列名海外黑名單中,乃至雙親過世時仍無法返回台灣。1992年當選僑選立法委員,1993年當選台南縣長到2001年卸任。2004年到2006年出任外交部長。2012年立委選舉中,陳唐山獲民進黨徵召參選臺南市第五選區立委,擊敗對手李全教當選立委。也是第8屆立委中年紀最大者。.

新!!: 澎湖和陳唐山 · 查看更多 »

陳光復

陳光復(Chen Kuang-fu,),臺灣澎湖人,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現任澎湖縣縣長。.

新!!: 澎湖和陳光復 · 查看更多 »

陳皆興

陳皆興(),字可亭。臺灣詩人、政治人物。曾任臺灣省議員、第三屆高雄縣縣長。.

新!!: 澎湖和陳皆興 · 查看更多 »

陳衷紀

陳衷紀,中國福建漳州府海澄人。明朝末年活躍於福建沿海的海盜,顏思齊集團的成員,後被鄭芝龍所殺。.

新!!: 澎湖和陳衷紀 · 查看更多 »

陳邕

陳邕(),字崇福,號南山,唐朝人,為漳州陳姓南院派(又稱太傅派)開基祖。原籍京兆府萬年縣(今陝西省)洪固鄉冑桂里,後遷至河南光州固始縣。開元二十四年(737年)因與李林甫不和,遭貶入閩。貶謫時期,曾於漳州南驛路南廂山(今福建雲霄縣)建漳州南院,卻因此宅第規模宏大而被人誣告意圖謀反,最後只好聽從其女金花建議將宅第捐作「南山寺」,女兒金花亦削髮為尼來解決,而陳邕全家也在這件事之後搬至海澄(今龍海市)三都後水頭(今鎮頭宮水潮社)。陳邕於唐肅宗乾元三年(760年)逝世後葬於三都鎮內海澄水頭社,諡忠順王。.

新!!: 澎湖和陳邕 · 查看更多 »

陳步梯

陳步梯,字子岳,中國廣東大埔人,清朝政府官員,他於1893年前往台灣澎湖就任台南府糧捕海防通判,官職為正六品通判,總管澎湖之軍事政經。.

新!!: 澎湖和陳步梯 · 查看更多 »

陳滄江

陳滄江(1955年6月10日-),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福建省金門縣金寧鄉人,淡江大學管理科學博士。現任民主進步黨金門縣黨部主任委員、金門縣議員(為民主進步黨於金門縣的首位民意代表)、國立金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金門縣漫畫家。暱稱「江哥」、「小板凳」議員。2016年代表民主進步黨參選金門第九屆立法委員失利。.

新!!: 澎湖和陳滄江 · 查看更多 »

陳昇

陳昇(Bobby Chen,),本名陳志昇,臺灣省彰化縣溪州鄉出生,台灣創作歌手及音樂製作人,畢業於師大附工汽車修護科,有台灣的桑田佳祐之稱。 國小曾擔任學校合唱團唯一的男生參加比賽,小時候志願是當畫家,後來走上音樂創作之路。在畢業隔天即北上台北發展,在出道前從事過各種工作(修車、電梯維護、美術設計、酒廊吧台、廣告公司沖照片及唱片業務人員等)。曾經三度投考唱片公司未錄取,改名後即考入綜一股份有限公司(綜一唱片)。1982年開始幕後製作,擔任劉家昌的助理,後擔任齊秦、馬尚仁、楊林的唱片製作人。數年後,開始想嘗試自己作音樂。後來透過麗風錄音室老闆徐崇憲進入滾石唱片,1988年時發表第一張個人專輯《擁擠的樂園》。 1992年開始,與黃連煜以新寶島康樂隊二人團體,創作與演唱台語及客家語創作曲。新寶島康樂隊於第四張專輯時加入新成員——來自屏東的阿VON(本名陳世隆,排灣族原住民)。2010年,新寶島康樂隊成員為陳昇和阿VON。2011年,黃連煜回到新寶島康樂隊。 陳昇曾為多位歌手(劉若英、金城武、任賢齊、馬尚仁等)創作歌曲及擔任製作人,並且撰寫雜誌專欄,出版個人散文小說、音樂書,自行操刀擔任導演MTV等等,也常代言環保生態公益活動,個人創作不輟至今。 從2009年起至今,陳昇與張宇、黃品源組成三個好男人一起在世界各地舉行多場演唱會,獲得一致好評。.

新!!: 澎湖和陳昇 · 查看更多 »

陳景峻

陳景峻(Chen Chin-jun,),台灣雲林縣人,民進黨籍政治人物,現為臺北市副市長兼臺北農產公司董事長。 政治生涯自台北縣三重市(今新北市三重區)起步,原為三重的里長,視已故民進黨立委盧修一為師,繼承其白鷺鷥宣言「乾淨、清白、為民除害」之精神。加入民進黨,轉戰三重市市長,而後先後擔任三屆立法委員。陳水扁政府時代加入內閣,交通部政務次長與行政院秘書長(同時兼任福建省政府主席)。2016年進入柯文哲市府擔任臺北市副市長一職。.

新!!: 澎湖和陳景峻 · 查看更多 »

陸鶴

(),字西溟,號敬齋,浙江海鹽縣人,清朝官員。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丁酉科舉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任臺灣府諸羅縣知縣,任內曾環城栽種刺竹,以加強城池防衛。因丁憂離職。乾隆八年(1743年)任台灣澎湖通判。范咸主修的《重修臺灣府志》中有他的記載。.

新!!: 澎湖和陸鶴 · 查看更多 »

陸鑑

鑑,本籍順天,吏員出身,是中國清朝官員,於1708年上任澎湖巡檢,隸屬於台灣道台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澎湖之管理事務。.

新!!: 澎湖和陸鑑 · 查看更多 »

陽字號驅逐艦

陽字號軍艦是中華民國海軍於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取的驅逐艦的級別通稱,因為每艘驅逐艦的艦名當中都會有一個「陽」字。最早使用這種通稱的軍艦是來自於接收前大日本帝國海軍的驅逐艦,於1948年10月18日,國防部修訂海軍艦艇命名原則,明訂驅逐艦以陽字縣名命名。1962年9月再次修頒海軍艦艇船舶命名原則,驅逐艦以中華民國尾字為陽之縣市命名。在此之後的驅逐艦都是來自於美國在二次大戰時期下水的各類驅逐艦,有些艦艇不僅僅參加過太平洋戰爭,甚至還有因戰事受損後修復。部分陽字號亦參加過韓戰、越戰。最後一艘二次大戰時期的陽字號飛彈驅逐艦瀋陽艦已於2005年11月26日舉辦除役典禮,其除役令正式生效日期實為2006年1月1日。.

新!!: 澎湖和陽字號驅逐艦 · 查看更多 »

陽光正藍

,2012年台灣偶像劇,三群製作事業有限公司製作,由陳博正、張瓊姿、梁赫群、白歆惠、趙駿亞、趙世蓉、是元介主演。2012年4月28日開拍,2012年7月15日殺青。全劇於澎湖拍攝。本劇劇情敘述老船長反對博弈產業進入澎湖的故事。2012年10月1日於台視上檔,為該台首部高畫質播出的八點檔。.

新!!: 澎湖和陽光正藍 · 查看更多 »

F-CK-1經國號戰鬥機

F-CK-1戰鬥機(AIDC F-CK-1 Ching-kuo)是中華民國在美國技術協助下設計、開發的一種輕型超音速多用途噴射戰鬥機,具備視距外作戰能力及冷艙起動快速等特點;在中華民國空軍的規劃下,自製F-CK-1戰鬥機與向法國採購的幻象2000-5及向美國採購的F-16A/B戰鬥機,構成国军防衛台海制空權的主力,其中F-CK-1型戰鬥機負責中低空防禦及部分對地攻擊任務。 1980年代,在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的指示下,中華民國國軍在美國的幫助及技術移轉下展開「自製防禦戰機」(Indigenous Defense Fighter,IDF)的研發,以取代逐漸老化的F-5自由鬥士戰鬥機作為空軍的新一代主力機,於是產生了中華民國建軍史上最大的自製武器開發計劃——「鷹揚計劃」。1988年12月10日第一架「IDF」原型機出廠,1992年成軍服役;該戰機型號為「F-CK-1」,其中「CK」代表「經國」二字威妥瑪拼音「Ching-kuo」的縮寫,並命名為「經國號戰機」,以紀念蔣經國。 當航發中心開始生產F-CK-1後,2001年中華民國軍方展開「翔昇計畫」,以提升「經國號戰機」(F-CK-1A/B)的性能,漢翔時期對F-CK-1的升級方案進行探討以應付對岸共軍日益增加的空防威脅,經研析後把升級計畫分為航電系統與武器系統兩大部分。2006年,第一架「翔昇機」試飛成功,2007年3月27日,F-CK-1C/D型戰鬥機正式公開,並命名為「雄鷹號戰機」。.

新!!: 澎湖和F-CK-1經國號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护照

護照或護證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政府发放給本國公民或國民的一種旅行证件,用於證明持有人的身分與國籍,以便其出入本國及在外國旅行,同時亦用於請求有關外國當局給予持照人通行便利及保護。 護照關係到在國外所受合法保護的權利與進入本籍國的權利。护照上通常有持有者的照片、签名、出生日期、国籍和其它个人身分的证明。许多国家正在開發將生物识别技术用於護照,以便能够更精确地确认护照的使用者是其合法持有人。 如今国际间旅行通常要求出示护照,但也有例外的情况。护照实际上仅仅是一种国际认可的用来对旅行者身份鉴定的手段。而这样的鉴定要求在很多情况下或针对某些旅行者可以免除。例如现在美国公民凭驾照即可进入墨西哥,而欧盟国民在欧盟内部旅行也不需要护照。 同样的,护照在一个国家内部也可以被当成身份证件而使用。 國際民航組織已经就护照的标准格式和特点给出了指导文件。 最近有许多关于在护照中采用生物识别技术以改进身份识别安全的讨论,美国在911事件后已经针对27个免签证国家要求启用含有此种技术的护照,它是通过一张RFID卡片来儲存生物信息。.

新!!: 澎湖和护照 · 查看更多 »

柯震東

柯震東(Kai Ko,),臺灣知名男藝人,本名柯家凱。出生於臺灣澎湖,成長於臺北市。2011年飾演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獲得第48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與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人奖。2012年起参演郭敬明执导的《小时代》、《小時代:青木時代》、《小時代:刺金時代》、《小時代:靈魂盡頭》。.

新!!: 澎湖和柯震東 · 查看更多 »

林偉 (演員)

林偉(,),香港男演員及模特兒,現為香港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藝員,亦是香港明星足球隊隊員。.

新!!: 澎湖和林偉 (演員) · 查看更多 »

林半仙

林半仙,據說名喚林鎮,尊稱為林鎮仙,是清朝時南臺灣一名傳說中的堪輿師,與台灣北部的林瑯仙、中部的蝨母仙齊名,其故事經常被拍成電視劇,民間流傳其墓地在高雄市林園區。.

新!!: 澎湖和林半仙 · 查看更多 »

林久遠

林久遠(1854年-1900年),通稱林久,或林阿九,台灣抗日--士,祖籍泉州安溪。 1895年4月,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簽下了馬關條約,將台灣、澎湖割讓給日本。日軍於當年5月29日登陸澳底,6月11日進駐台北。林久遠與林金井聚集族人及鄉民千餘人起而抗日,擔任三角湧義民營分統。 7月12日,日本近衛師團特務曹長櫻井茂夫率領運糧船隊至三角湧隆恩埔。林久遠與陳小埤各領義軍伏擊成功,殲滅全部39員日軍(一說有4人逃逸),史稱「隆恩埔戰役」。 7月13日,日軍少佐坊城後章率軍894名於分水崙遭到義勇軍包圍伏擊,傷亡慘重。7月16日,支隊本隊少將山根信成率援軍趕到解圍。其後日軍山根少將率混成支隊全力攻陷三角湧街,而林久遠仍舉族密援義勇軍。 1897年冬季,林久遠內渡至大陸。1900年返回台灣,圖謀再舉,但因事機洩漏而被捕,遂殉難,卒年47歲。.

新!!: 澎湖和林久遠 · 查看更多 »

林道乾

林道乾(Lîm Tō-khiân,Tok Kayan,ลิ้มโต๊ะเคี่ยม,),明代的海盜,後來北大年王國拉圖·比魯(Ratu Biru)女王在位時代的華人高官。.

新!!: 澎湖和林道乾 · 查看更多 »

林開彥

林開彥,本籍直隸撫寧,吏員出身,是中國清朝官員,於1696年上任澎湖巡檢,隸屬於台灣道台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澎湖之管理事務。.

新!!: 澎湖和林開彥 · 查看更多 »

林投澚

林投澚,是澎湖自清治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即今澎湖縣的馬公市東部及湖西鄉南部。 林投澚西南邊為嵵裡澚(澚本部地區與飛地間有一段瀕海)、西邊為東西澚,西北邊為鼎灣澚,北邊為南藔澚,東邊及南邊瀕海。.

新!!: 澎湖和林投澚 · 查看更多 »

林正杰

林正杰(),生於台灣雲林縣,籍貫中國福建漳州東山縣。政治人物,早期曾為中國國民黨籍,參與「黨外運動」,為民主進步黨創始黨員之一,有「街頭小霸王」之稱。後於1990年退出民主進步黨。2016年恢復中國國民黨籍。 曾經擔任台北市議員,任內與陳水扁、謝長廷被稱為「黨外三劍客」。後出任新竹市副市長、中華民國立法委員、中華統一促進黨主席、紅衫軍自主公民協會第一任理事長。.

新!!: 澎湖和林正杰 · 查看更多 »

林朝棟

林朝棟(),字蔭堂,號又密,幼名松,綽號稱「目仔少爺」,台灣府彰化縣阿罩霧人(今台中市霧峰區),台灣清治時期將領,棟軍主帥,霧峰林家第六代,曾參與中法戰爭的台灣戰事,協助劉銘傳在台灣辦理新政,以及平定施九緞事件,官至二品頂戴道員,賞黃馬褂。甲午戰爭後,支持籌組台灣民主國。但乙未戰爭卻令他心灰意冷,於是舉家遷至廈門,最後病死上海。.

新!!: 澎湖和林朝棟 · 查看更多 »

林政 (清朝)

林政,字叶山,福建晋江人。清朝軍事將領。.

新!!: 澎湖和林政 (清朝) · 查看更多 »

李媽兜

李媽兜(),是一位出身臺南大內的社會運動參與者及中國共產黨黨員,也是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的受難者之一。.

新!!: 澎湖和李媽兜 · 查看更多 »

李庥

李庥(Hugh Ritchie,),是一位畢生在臺灣傳道的基督長老教會牧師,也是該教會第一位前去臺東宣教的牧師。.

新!!: 澎湖和李庥 · 查看更多 »

李经方

李经方(),字伯行,号端甫,安徽合肥磨店(今属肥东县)人。經方為李鴻章姪子,後過繼予李鸿章為嗣子,長期任李鴻章祕書翻譯等職。著有《李袭侯遗集》、《安徽全省铁路图说》等。 甲午戰爭後,李經方隨鴻章赴日本山口縣赤馬關議和,1895年4月13日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島與澎湖群島,同年6月2日,任「割臺專使」的李經方選在基隆外海的日本軍艦上辦理交割主權,避開民怨熾鋒。.

新!!: 澎湖和李经方 · 查看更多 »

李行

李行(),本名李子達,祖籍江蘇武進,出生於上海市,台灣知名電影導演,其電影風格也深入台灣電影界。父親為天帝教復興第一代首任首席使者李玉階。他获得过三次金马奖最佳导演,他执导的作品有七部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剧情片。.

新!!: 澎湖和李行 · 查看更多 »

李鴻章

李鴻章(),字子黻、漸甫,號少荃、儀叟、省心,謚文忠,人稱李中堂、李傅相。清朝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建立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因其盡忠輔清,才幹了得而聞名。官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追贈太傅,追晉侯爵。中国近代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历经太平天国、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著作收於《李文忠公全集》。在经济上与英国的大财阀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私人来往,李鸿章曾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有研究认为李鸿章属于亲大英帝国的派别牟安世《洋务运动》 上海人民出版社。李鴻章與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新!!: 澎湖和李鴻章 · 查看更多 »

李恕權

李恕權(David Lee,),台灣男歌手,台灣澎湖出生,十三歲時移民美國。曾在NASA服務,1980年在美國發行首張專輯《Take Me There》,1983年以《迴》一曲在台灣成名宛家.

新!!: 澎湖和李恕權 · 查看更多 »

李準 (清朝)

李--(),四川省邻水县太安鄉太安里柑子舖李家壩人(今柑子乡活水沟桅子湾人)。 原名繼武,派名新業,亦名木,字直繩,又字志萊,號恒齋、默齋,別號任庵、平叔。同治十年(1871年)二月初六日子时生。是百年來維護南海諸島主權最力的海軍高級將領。 李--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李徵庸(人称李铁船)是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進士,官至钦差督办四川矿务商务大臣,头品顶戴,三品卿衔。李--17岁时前往父亲在广东的任所,但两次应试均不第。1895年,其父捐其为监生、同知衔候补道员。 1895年冬,李--奉张之洞委派,前往湖北赈捐,受其赏识,被保以知府补用。1898年,实任广东钱局提调,次年兼任海防善后局提调和广东省厘金局总办。1902年,李--为两广总督岑春煊赏识,由文入武,任广东巡防营统领,兼巡各江水师,镇压洪全福起事,捕获巨盗林瓜泗。因此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被授予南澳镇总兵一职,赏头品顶戴和“果勇巴图鲁”称号。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四月十五日,光緒皇帝及慈禧太后召见李--,升任广东水师提督。 李在广东水师提督任内,先后率舰巡查东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再次宣示了中国对该两处群岛的主权,为纪念他的功绩,今日南沙群岛内尚命名有李準滩。 李由于长期率部在广东镇压革命党起事,深为革命党所恨,数次遭到刺杀,先后两次重伤。1911年,革命党发动黄花岗起义,李--率部镇压之,但旋即遭到两广总督张鸣岐猜忌,遂转而靠近革命党,与胡汉民秘密联络。辛亥革命爆发后,李--率部响应,迎接胡汉民前往广州就任都督。 1912年,李--应袁世凯邀请,前往北京出任高等军事顾问,後由段祺瑞政府封直威将军。二次革命后,李被任命为广东宣慰使,前往调停广东局势,1916年去职,其后隐居天津,以研习书法、撰写剧本度日。晚年成为书法名家,曾为《大公报》题写报名。民國二十五年十一月初九日(1936年11月22日) 病逝于天津。 李--所著《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至今仍是中国政府用以证明其对东沙、西沙等海岛主权的重要文献。.

新!!: 澎湖和李準 (清朝) · 查看更多 »

李振宗

李振宗,本籍江南江都,吏員出身,是中國清朝官員,於1719年上任澎湖巡檢,隸屬於台灣道台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澎湖之管理事務。.

新!!: 澎湖和李振宗 · 查看更多 »

李惟果

李惟果()四川省南充县人(一说四川省成都人吴宓日记: 1925-1927,生活・讀書・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第218页),祖籍贵州省开阳县城关镇松林村 ,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澎湖和李惟果 · 查看更多 »

李春榮

李春榮,中國清朝官員,於1887年奉旨台灣府糧捕海防通判,為台灣清治時期後期的澎湖地方政府主官。前身為台灣府糧捕海防通判的該職位,駐守於澎湖地方,主管政經軍事,官職品等為正六品。.

新!!: 澎湖和李春榮 · 查看更多 »

李旦 (海盜)

李旦(),小名習舍,天主教洗礼名Andrea Dittis,綽號為「Captain China」或「China Captain」。明末福建省泉州府人,根據翁佳音在《十七世紀的福佬海商》一文的考証,應是同安縣一帶的人,17世紀中國東南沿海知名的海盜、倭寇商人,擁有武裝海商集團船隊的他,於明帝國、台灣、日本、東南亞等輻輳航線同時進行國際貿易與船隻搶劫,傳聞李旦為鄭芝龍為天主教的教父。李旦兒子李國助,繼承父業,也是當時著名大海商。.

新!!: 澎湖和李旦 (海盜) · 查看更多 »

李慧仁

李慧仁,本籍直隸安肅,吏員出身,是中國清朝官員,於1702年上任澎湖巡檢,隸屬於台灣道台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澎湖之管理事務。.

新!!: 澎湖和李慧仁 · 查看更多 »

東西澚

東西澚,是澎湖自清治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即今澎湖縣的馬公市中北部。 東西澚之西南、西、北邊瀕海,東北邊為鼎灣澚,東邊為林投澚,東南邊為嵵裡澚飛地。.

新!!: 澎湖和東西澚 · 查看更多 »

東方比利

東方比利(英文名:Billy Wang,),原名汪中成,祖籍浙江省永嘉縣,生於台灣澎湖,成長於台灣,復興商工美工科畢業,為新加坡癌症互助協會(365防癌教育協會)創辦人,「比利的家」運動飲食生活規律工作室負責人。.

新!!: 澎湖和東方比利 · 查看更多 »

杜姸

張瑋庭(Bebe Chang,),藝名杜姸,舊藝名BeBe(2013年11月之前),新生代女藝人,四分之一美國血統,畢業於天母國中、淡江高中。在2008年參加Channel V《無敵青春克》選拔,入選後表現亮眼,在一百零一位水水之中脫穎而出,為該節目注目焦點,為該節目第九名。雖然在無敵青春克並未得冠,但曾獲無名人氣水水冠軍、戀愛系水水冠軍、機智水水第二名、高校美女第二名、Cosplay女王第三名 表現也十分優秀。 2010年起參與《全民最大黨》Show Girl工作,及後成為固定班底之一,以甜美外型及自然不做作演技令人印象深刻。在節目中表現亮眼網路上更擁有高人氣,活躍於綜藝節目、廣告代言、活動、音樂錄影帶以及雜誌平面拍攝等。現積極朝戲劇、主持全方位發展,並參與演出電影《甜蜜殺機》。.

新!!: 澎湖和杜姸 · 查看更多 »

村山等安

村山等安(),日本人,為天主教徒(吉利支丹),於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之間在日本長崎擔任過代官一職。文獻上也有記載為「東安」「東庵」「等庵」等名。日本元和年間,曾派軍打算進攻高砂國(臺灣),途中遭遇暴雨未成,但其船隊卻改去侵擾了明朝東南海域。.

新!!: 澎湖和村山等安 · 查看更多 »

桶盤嶼

桶盤嶼位於澎湖本島西南方,面積約0.4平方公里,行政區劃屬馬公市。在馬公市中心西南方約七公里處,約20分鐘船程。.

新!!: 澎湖和桶盤嶼 · 查看更多 »

梁樟

梁樟,字子章,號駁菴,陝西咸寧人,清朝官員。 康熙六十年(1721年)辛丑科進士。即用知縣,歷任福建長泰縣、長汀縣知縣。雍正九年(1731年)正月,任台灣澎湖通判。范咸主修的《重修臺灣府志》中有他的記載。.

新!!: 澎湖和梁樟 · 查看更多 »

棟軍

棟軍,或作「棟」字營,清朝時期由林朝棟統領的清軍地方軍團,曾參與中法戰爭、施九緞事件等大小戰役,規模隨林朝棟屢建功勳而日漸擴充,至1895年全盛時期共有十營,為臺灣中部最具戰力的部隊。甲午戰爭後台灣因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棟軍曾因林朝棟內渡後解散,但因其妹林篤順召集,又重新組織並編入其餘臺勇,成為乙未戰爭主力之一。.

新!!: 澎湖和棟軍 · 查看更多 »

棘黍螺

棘黍螺(学名:Tectarius spinulosus),玉黍螺科的物種,原本屬於棘黍螺属(Echininus),現屬於塔玉黍螺屬(Tectarius)。.

新!!: 澎湖和棘黍螺 · 查看更多 »

楊琪 (清朝)

楊琪(),清朝漢軍鑲藍旗人,吏部筆帖式出身。乾隆十三年(1748年)上任台灣澎湖通判,次年六月病故。范咸主修的《重修臺灣府志》中有他的記載。.

新!!: 澎湖和楊琪 (清朝) · 查看更多 »

樹林十三公抗日事件

樹林十三公抗日事件是曾經發生於新北市樹林區的歷史事件,屬於反抗外來統治者的英勇事件,至今在樹林區仍廣為流傳,屬最早期台灣抗日運動事件之一,為乙未戰爭的最初戰鬥。.

新!!: 澎湖和樹林十三公抗日事件 · 查看更多 »

欽差行臺

欽差行臺,是清德宗光緒18年(1892年)福建臺灣巡撫邵友濂為接待抵-zh-cn:台; zh-tw:臺-灣視察的中央高級官員而興建的行館,鄰近於臺灣巡撫衙門。臺灣民主國大總統唐景崧改為「籌防局」。日治時期前期充作「臺灣總督府」,現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林業文物館。原址位於今臺北市中山堂附近,設有「清布政使司衙門舊址」紀念石碑一座,部分建築於1932年遷至中正區南海路-zh-cn:台; zh-tw:臺-北植物園內西側,是全臺灣僅存的衙門建築,現為直轄市定古蹟。.

新!!: 澎湖和欽差行臺 · 查看更多 »

歸仁潁川家廟

歸仁潁川家廟位於臺南市歸仁區,俗稱「大學陳家祖厝」,供奉天上聖母、土地公與忠順聖王,於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5月27日經當時的臺南縣政府公告為歷史建築。.

新!!: 澎湖和歸仁潁川家廟 · 查看更多 »

毛興

毛興(?-1683年)是東寧王朝末期的武將。公元1676年,延平王鄭經西征參與清國三藩之役之際,任命毛興為女宿鎮。1680年,毛興隨鄭經兵敗返回東寧,為監國世子鄭克臧的親隨總鎮。翌年,延平王鄭經薨二日後,世子克臧遭外戚馮錫範與東寧宗室謀害,毛興等人保護不及,世子因而遭害。公元1683年,毛興參與澎湖海戰,陣亡。.

新!!: 澎湖和毛興 · 查看更多 »

毛扭法螺

毛扭法螺(学名:Distorsio reticularis),又名网纹扭螺(学名:Distorsio reticulata),是一種中型的海螺物種,屬於扭法螺科扭法螺属的一種腹足綱軟體動物。.

新!!: 澎湖和毛扭法螺 · 查看更多 »

水垵澚

水垵澚,又名水按澚,是澎湖自清治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即今澎湖縣的望安鄉北部。 水垵澚南邊為網垵澚,其餘各邊瀕海。.

新!!: 澎湖和水垵澚 · 查看更多 »

水下三十米

《水下三十米》(英語:Under Water 30 Meters),由主持人李霈瑜(Patty Lee)主持的旅遊外景行腳節目。台灣時間2016年9月17日開始,每周六晚間十點在非凡電視台播出。 第二季於2017年10月1日開始,每週日晚間六點在緯來綜合台播出。.

新!!: 澎湖和水下三十米 · 查看更多 »

永久居留權

永久居留權指個人得到許可永久居留於某地的權利,但不一定享有公民權。擁有永久居留權的人稱作「永久居民」。由于美国永久居民的身份证称为「綠卡」,故绿卡在不少地區成為永久居留許可證的代名詞。.

新!!: 澎湖和永久居留權 · 查看更多 »

永興航空公司C404飛機事故

永興航空公司C404型飛機事故,或稱草衙空難,台灣一架永興航空(後更名國華航空,現已併入中華航空子公司華信航空)所屬的型,編號B-122061的小型客機,於1989年6月27日上午9時02分由高雄機場起飛,預計飛往澎湖,但4分鐘後失事墜毀於前鎮區佛公路36巷附近一棟興建中之七層樓公寓,迅速起火燃燒,造成12人死亡,1人重傷。.

新!!: 澎湖和永興航空公司C404飛機事故 · 查看更多 »

民主進步黨黨旗

民主進步黨黨旗是台灣政黨民主進步黨的代表旗幟,設計者為藝術家歐秀雄(筆名「官不為」)。《民主進步黨黨章》第一章第二條規定:「本黨黨旗定為綠底白十字,中間鑲以綠色台灣圖案。」1986年民進黨成立後即沿用為黨旗至今。.

新!!: 澎湖和民主進步黨黨旗 · 查看更多 »

江銘鈞事件

江銘鈞事件是指1999年4月13日,中華民國陸軍澎湖防衛司令部工兵少尉預官江銘鈞離奇死亡的經過。.

新!!: 澎湖和江銘鈞事件 · 查看更多 »

汪大猷

汪大猷(),南宋政治外交人物,曾出使过金国。字仲嘉,号适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父亲汪思温,北宋政和年间进士,曾为朝官。.

新!!: 澎湖和汪大猷 · 查看更多 »

汪天來

汪天來,字溯潢,江南碭山人,清朝官員。 監生出身,加授福州府通判。乾隆十年(1745年)任台灣澎湖通判。乾隆十三年(1748年)。他則接替張若霳,升任台灣府海防補盜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船政治安業務,相當於副知府。.

新!!: 澎湖和汪天來 · 查看更多 »

汪紳文

汪紳文,中國清朝官員,浙江歸安人。 汪紳文爲貢生出身,任漳浦縣知縣。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灣府爆發朱一貴事件,諸羅縣知縣朱夔棄城逃往澎湖。清軍克服諸羅縣後,由汪紳文署任知縣。.

新!!: 澎湖和汪紳文 · 查看更多 »

沈姓

沈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4。其讀音因不同的來源而有別,分別為「審」音和「真」音。讀「審」音的沈姓,是黃帝的後代。《姓纂》上說:「周文王第十子晡季食采於沈,因氏焉。今汝南、平輿、沈亭,即沈子國也。」讀「真」音的沈,是顓頊帝的後代。宋人在《新唐書》編纂時誤將葉姓的前身沈尹氏與姬姓沈氏混為一談,造成民間有沈葉同宗之訛傳。.

新!!: 澎湖和沈姓 · 查看更多 »

波音747意外事件列表

本列表收錄了各版本的波音747自啟用以來所曾經牽涉到的航空意外事件。 由於生產數量多,也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主力長程客機,牽涉到波音747的航空意外數量繁多,機身與人員損傷的總數也最多。雖然如此,大部分的747意外大都起因於人為疏失或外部因素,真正與飛機設計瑕疵有關的事件只有幾宗,例如1989年的聯合航空811號班機事件,與1996年的美國環球航空800號班機事件等。 截至2007年5月為止,共有45架747型機因為意外而損毀報銷,牽涉到3,707條人命損失。 以下為各宗事故依照年份排列整理而成的列表:.

新!!: 澎湖和波音747意外事件列表 · 查看更多 »

泥海蜷

泥海蜷(学名:Terebralia palustris),又名齒海蜷螺,是海蜷科泥海蜷属的一种。.

新!!: 澎湖和泥海蜷 · 查看更多 »

注音符號

注音符號,原名注音字母,簡稱注音,是標準漢語標音系統之一,以章太炎編創的「紐文」、「韻文」為藍本,1912年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制定、1918年正式發佈,1930年改為現名。經過百年演變,現有37個字母(聲母21個、介音3個及韻母13個)。中華民國以此為國語(現代標準漢語)的主要拼讀工具,也是小學國語教育必修內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58年在中國大陸推行漢語拼音方案後停止使用注音,《新華字典》等標準漢語工具書虽然也会使用注音符号进行標音,不過基本上仍以汉语拼音为主流。.

新!!: 澎湖和注音符號 · 查看更多 »

泉州港

泉州港,又稱“刺桐港”,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沿海港口,由福建省泉州市港口管理區管理。.

新!!: 澎湖和泉州港 · 查看更多 »

洪宗楷

洪宗楷(),臺灣澎湖人,生於高雄,為民主進步黨籍,現任臺東縣議會縣議員,為當屆唯一一位民進黨籍議員。 祖父母皆為澎湖人。大學因就讀台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後留在台東任教發展。大學期間曾擔任學生會會長,因表現傑出,被民進黨募為青年軍東區執行長。2014年當選為台東縣議會議員,是該屆三十席議員中唯一的民進黨籍議員。.

新!!: 澎湖和洪宗楷 · 查看更多 »

洪全瑞

洪全瑞(),台灣工藝家,以製作木造船技術聞名,出生於台灣屏東縣。.

新!!: 澎湖和洪全瑞 · 查看更多 »

洪詩婷

洪詩婷(Hung Shih-Ting,)為電影導演,第35屆學生奧斯卡得獎者,出生於台灣台北市,澎湖人,馬公高級中學畢業後進入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就讀,2003年至美國洛杉磯深造,攻讀南加州大學喬治盧卡斯電影學院動畫學系研究所。.

新!!: 澎湖和洪詩婷 · 查看更多 »

洪根深

洪根深(1946年10月24日出生)是台灣當代畫家,任教於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創作以現代水墨為主。洪根深出生於澎湖,1972年後移居高雄。他是「砂島畫會聯展」、「心象畫會」與「高雄市現代畫學會」等藝術家社群的共同創立者。,同時也曾是美術雜誌《藝術界》的發行人。.

新!!: 澎湖和洪根深 · 查看更多 »

洪旭

洪旭,原名忠珠;後改名諱旭、字弘藎、號念衷(另號九峰),明朝末年的武將,明鄭時期官至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傅兼太子太師兵官,授封忠振侯。.

新!!: 澎湖和洪旭 · 查看更多 »

淫祀

淫祀指不合適的祭祀或祭祀不在國家祀典當中的神明。古代中國為了維護社會秩序,以“禮”作為維繫道德倫理之準則,希望人民能因為禮的教化而建立良好的道德觀,為了避免百姓道德倫理的價值觀發生錯亂,規定了各種禁止之行為。這種觀念也見於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 關於宗教信仰之部份則為禁止人民進行各種“淫祀”。《禮記·曲禮》謂:「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無福。」“敦孝悌以重人倫,篤宗族以昭雍睦,和鄉黨以息爭訟,重農桑以足衣食,尚節儉以息財用,隆學校以端士習,黜異端以崇正學,講法律以儆愚頑,明禮讓以厚風俗,務本業以定民志,訓子弟以禁非為,息誣告以全善良,誡窩逃以免株連,完錢糧以省催科。” 清人孫希旦注稱:“非所祭而祭之,謂非所當祭之鬼而祭之也;淫,過也,或其神不在祀典,如宋襄公祭次睢之社,或越分而祭,如魯季氏之旅泰山,皆淫祀也。淫祀本以求福,不知淫昏之鬼不能福人,而非禮之祭,明神不歆也。”.

新!!: 澎湖和淫祀 · 查看更多 »

清光緒臺協三營鐵炮

1984年一家設籍在台灣基隆市的民間打撈公司挖泥船,在台灣澎湖馬公海域打撈出水撈起這古砲,砲體上刻有「光緒二年奉憲鑄造台協三營大砲重捌佰觔」等字樣,業者以基隆扶輪社名義捐贈給基隆市政府,安置在和平島公園並立碑紀念。2013年9月18日由基隆市文物古物審查委員會為一般古物,加以保存;是繼中正公園「阿姆斯托朗8吋炮」和靈泉禪寺的「靈泉寺雲板」後,第三件登錄的古物。.

新!!: 澎湖和清光緒臺協三營鐵炮 · 查看更多 »

清水祖師

清水祖師,法號普足,俗名陳昭應(一說為陳榮祖、陳昭或陳應,),本籍福建永春,是北宋時代福建泉州安溪的高僧。由於在蓬萊山(今屬安溪縣蓬萊鎮)清水巖修道,鋪橋造路,廣施醫藥,被尊稱為清水祖師,又稱蓬萊祖師、麻章上人,俗稱「祖師公」,圓寂後,求雨驅蟲,屢禱屢靈,南宋宋孝宗時成為朝廷封賜的神靈,直到宋寧宗追封為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原屬於佛教禪宗的清水祖師,逐漸民間化、道教化(道教信徒稱之為「黑帝化身清水真人」),被安溪人視為地方最重要的守護神,是安溪諸聖之首。許多安溪人以種茶為業,再加上清水祖師以求雨聞名,也被視為安溪鐵觀音的保護神。另外,許多安溪人信奉的神祇,如保儀尊王、保儀大夫、清水祖師、法主真君都被視為有保護茶葉種植的職能。在閩南,清水祖師是重要的鄉土神靈,是應惠靈天之一。隨著安溪移民來臺,清水祖師的信仰在臺灣也蓬勃發展,在臺灣,1994年時有清水祖師為主神的廟宇有98座,大臺北就有63座,尤其是大文山地區。大臺北地區可說是清水祖師信仰最盛之地,三峽長福巖祖師廟、艋舺清水巖、淡水清水巖、瑞芳祖師廟,號稱「大臺北四大祖師廟」。.

新!!: 澎湖和清水祖師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澎湖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清朝外交

清朝初期,清朝政府与俄罗斯沙皇国政府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该条约中国称为平等条约,俄罗斯(含苏联时期)称为不平等条约(俄罗斯人认为《瑷珲条约》中收回了被中国人强占的失地)。有人认为,这一条约象征着中国正常化外交的开始,但实际上,直到总理衙门成立前,清朝都是以藩属的概念来处理与外国的事务,并且在交往中竭力要求外国臣服(如马戛尔尼),与现代意义上的外交并不相同。 随着清朝国家的衰落和政府的腐败,以及外国的侵略,以《南京条约》为开端,清朝开始与外国签署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或要求割地,或要求赔款,使得清朝由一个强大的东方帝国逐步走向了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在多次的打擊下,最终導致清朝被推翻的命運。 清朝前前后后共和五十多个国家签订了近二百个条约。虽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丧权辱国条约(如:《中英天津条约》),但也有国家辉煌时签订的弘扬国家尊严的条约(如:《尼布楚条约》)。但自始至终,清朝政府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天朝大国”的威仪。即使签署一些不平等条约时,也依旧不忘摆摆架子,把自己视为天朝,把对方视为被天朝道德与尊严所感化,向天朝朝贡的小国。.

新!!: 澎湖和清朝外交 · 查看更多 »

清朝统一战争

清朝统一战争,是指来自满洲(今中国东北)的清朝政权进入山海关之后,为获得整个中国的统治权及取得更多疆域而發動的一系列战争。顺治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明朝首都北京,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向清朝投降。清朝势力正式入主中原,随后先后攻破各路农民军和南明政权的势力。1661年,攻取云南,中国本部全部归于清朝统治之下。清朝在三藩之乱中巩固了其在华南的统治地位,并在1683年攻取台湾,消灭南明最后一支势力。清朝又相继出兵蒙古、新疆、青藏高原等地,将它们归于自己统治之下,今日中国的版图大致在清朝时期形成。.

新!!: 澎湖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清朝柔遠記

《清朝柔遠記》,原名《國朝柔遠記》,亦稱《國朝通商始末記》或《中外通商始末記》,中國晚清時期官員王之春於1879年左右寫成,為有關清朝外交的專著。全書二十卷,前十八卷為正編以編年體形式,記述滿清自1644年至1874年二百多年間的中外交涉史;後兩卷為附編,包括中國沿海地區地圖,以及有關中國外交策略的議論文。本書取材豐富,包括官書文書、外國圖誌等等,而且介紹了外國的歷史地理的概況,對研究中外關係史有相當價值。.

新!!: 澎湖和清朝柔遠記 · 查看更多 »

清末新政

晚清改革,又稱庚子新政、庚子後新政,是因1900年(庚子年)義和團與八國聯軍亂後,慈禧太后為反省縱容義和團與八國聯軍之亂,而展開的第三波的政治變革(之後中華民國称其為「遮羞變法」,香港称晚清改革,日本称光绪新政)。這是清朝末年的一场政治体制和经济改革运动,也是中國千年專制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 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八国联军入侵首都北京並攻入紫禁城,慈禧太后率光緒皇帝等百位皇親在忠臣隨扈下出宮避禍。回鑾之後,滿清政府接受八国联军提出的《辛丑和約》,此舉對中國打擊甚大。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主導下,清朝政府进行第三次變革,改革比1898年的戊戌變法更廣更深,還涉及廢除千年仕宦之道的科舉制度。.

新!!: 澎湖和清末新政 · 查看更多 »

漢光演習

漢光演習為中華民國以全國性防衛作戰的軍事演習,假想敵一般認為是中國大陸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漢光演習於1984年首度舉行,代號為「漢光一號演習」,由時任參謀總長郝柏村上將主持;之後年年舉行,僅號次有所更動。 為建立全民防衛動員體系,落實全民國防理念,實施動員準備,保障人民權益,中華民國政府於2001年11月14日頒定《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作為建構全民防衛動員機制的法源依據。.

新!!: 澎湖和漢光演習 · 查看更多 »

漢餅

漢餅,為華人傳統飲食的一種,相傳源於漢朝,當時將麵食通稱為餅,經歷兩千餘年的演進,現今多指以麵粉製成的點心,甚至加入奶油,衍生出中西合璧的滋味。外觀從初始圓形至長方形、花形等,餅皮製法大致可分為台式、港式,其上的花紋也隱含了吉祥寓意,內餡更是豐富多樣。漢餅用途也從充飢果腹,至婚俗、年節送禮、歲時祭典都不可少,於台灣甚至發展出各樣在地化餅類。 漢餅衍生至今,已然乘載了華人飲食、生活文化之縮影,成為日常物質精神所必須。.

新!!: 澎湖和漢餅 · 查看更多 »

潮汐

漲潮是地球上的海洋表面受到太陽和月球的万有引力(潮汐力)作用引起的漲落現象。潮汐的變化與地球、太陽和月球的相對位置有關,並且會與地球自轉的效應耦合和海洋的海水深度、大湖及河口。在其它引力場的時間和空間系統內也会發生类似潮汐的現象。 在淺海和港灣實際發生的海平面變化,不僅受到天文的潮汐力影響,還會受到氣象(風和氣壓)的強烈影響,例如風暴潮。潮汐造成海洋和港灣口積水深度的改變,並且形成震盪的潮汐流,因此製作沿海地區潮汐流的預測在航海上是很重要的。在漲潮時會埋在海水中,而在退潮時會裸露出來的潮間帶,是潮汐造成的重要海洋生態。.

新!!: 澎湖和潮汐 · 查看更多 »

潘文鳳

潘文鳳,中國清朝官員,同治六年(1867年)署福清县。於1892年奉旨台灣府糧捕海防通判,為台灣清治時期後期的澎湖地方政府主官。前身為台灣府糧捕海防通判的該職位,駐守於澎湖地方,主管政經軍事,官職品等為正六品。.

新!!: 澎湖和潘文鳳 · 查看更多 »

澎金馬

澎金馬為中華民國之澎湖、金門、馬祖三地的合稱,也稱「金馬澎」。三地各為三個離島縣,分別為澎湖縣、金門縣及連江縣(馬祖),相對於台灣島,故也統稱為「離島地區」或「外島地區」。.

新!!: 澎湖和澎金馬 · 查看更多 »

澎湖寨巡檢司

澎湖寨巡檢司,或稱澎湖巡檢司,設置於澎湖群島。設治時間以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的考證最為早,也就是根據一般史書及《元史》、《新元史》,考定:「蒙元世祖遠征日本因風失敗,迂迴台灣,道經澎湖設治澎湖,企圖進取台灣,作為征日本之準備。」 該地方區劃隸屬於元朝福建行省泉州府,主官為澎湖寨巡檢。隨後擊敗元朝取得中原政權的明朝仍依循前例於澎湖設置該官署,直至1384年因為實施封海政策,予以廢除。1563年,考量沿海治安等因素,明朝復設澎湖寨巡檢司。此官署直至1622年,荷蘭進取澎湖為止。.

新!!: 澎湖和澎湖寨巡檢司 · 查看更多 »

澎湖七一三事件

山東流亡學校煙台聯合中學匪諜案,又稱山東學生流亡案,一般稱之為澎湖七一三事件、澎湖七一三冤案,是發生在1949年7月13日澎湖的軍事冤案事件。。.

新!!: 澎湖和澎湖七一三事件 · 查看更多 »

澎湖廳長

澎湖廳長是台灣日治時期明治30年(1897年)-大正9年(1920年)以及大正15年(1926年)-昭和20年(1945年)間澎湖廳(今澎湖地區)的地方首長。本項包括轄域與澎湖廳相同的澎湖列島行政廳、澎湖島廳和高雄州澎湖郡之地方首長。.

新!!: 澎湖和澎湖廳長 · 查看更多 »

澎湖石滬

石滬為澎湖的一種人與大海相互依存的捕魚方法,因有兩座心狀石滬而得雙心石滬美名。原理為利用潮汐起落,在潮間帶堆砌兩道長圓弧形堤岸,從淺水處一路延長至深水處,在深水處盡頭向內做成彎鉤狀。漲潮時,魚群順著海水進入石滬中覓食海藻;退潮後,石堤已高於海面,魚迴游至捲曲處被阻,困於滬內,漁民藉此捕捉漁獲。 全世界石滬約不到六百口,在澳洲、夏威夷、密克羅尼西亞、芬蘭等都有文獻。亞洲則日本、台灣、泰國等太平洋諸島都有石滬的分佈。澎湖縣現有五百七十四口以上石滬,白沙鄉吉貝村佔了102座,為世界密度最高。台灣本島則以桃園市新屋區沿海擁有最多的石滬群.

新!!: 澎湖和澎湖石滬 · 查看更多 »

澎湖縣歷史

澎湖,古稱「平湖」或「彭湖」。史前時期,有粗繩紋陶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存在,證明澎湖至少在五千年前已有先住民生活。連雅堂在1920年台灣通史稱:「澎湖之有居人,尤遠在秦和漢之際,或曰楚滅越,越之子孫遷於閩,流落海上,或居於澎湖。」而史籍可考的最早歷史史學家的看法不一,在隋代以前,並無任何文獻資料可供參考,一些學者認為最早見於文獻上的記載為《隋書流求國傳》,其中記載隋煬帝三次派兵伐流求。而元初馬端臨的《文獻通考》曾記載:“琉求國在泉州之東,有島曰澎湖。煙火相望,水行五日而至”是較早期有關澎湖的紀錄。.

新!!: 澎湖和澎湖縣歷史 · 查看更多 »

澎湖群島

澎湖群島,亦稱澎湖列島,是位於臺灣海峽上的一組群島,東距臺灣本島約50公里,西離歐亞大陸約140公里,由90個大小島嶼組成,總面積約為128平方公里,全境均隸屬中華民國臺灣省澎湖縣管轄,為中華民國實際管轄區域第一大離島群。16世紀時葡萄牙殖民者來到東方,發現澎湖海域魚產豐富,在島上住著許多漁民,因此稱呼澎湖為漁翁島(Pescadores)。澎湖群島多漁港,夜間萬點漁火流動,忽明忽滅,與水中映射之星--互相煇映,1953年臺灣省政府將「澎湖漁火」選定作為臺灣八景之一。《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勝蹟篇,第十五至十六頁觀光遊憩是現今澎湖群島的重要產業之一,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也在1995年於澎湖群島設立「澎湖國家風景區」。.

新!!: 澎湖和澎湖群島 · 查看更多 »

澎湖鎮

澎湖鎮又名澎湖水師鎮為台灣清治時期之台灣建省後,於1886年建立的台灣澎湖地區最高軍事單位,其主官為澎湖鎮總兵官(或稱澎湖鎮總兵、澎湖水師鎮總兵)。澎湖鎮的建立與中法戰爭中,俗稱西仔反的台灣相關戰事有極大關係。因為在此戰役末期中,法國將領孤拔輕易攻佔澎湖。 前身為澎湖水師協;為了加強台灣海峽兵力而升格的澎湖水師鎮,約共配置有步兵12營,砲兵2營,海軍1營,兵力大約在四千名至五千名上下,1887年興建完竣的鎮衙門則設於馬公城內。而1886年起,至1895年5月乙未戰爭爆發;日本廣島混成支隊攻下澎湖為止,澎湖總兵共歷任了吳宏洛、王芝生、張其光與周振邦等四人 事實上,早於1721年,清朝政府因應朱一貴事件,也曾於台灣澎湖設澎湖鎮之軍事專責單位,並由藍廷珍擔任總兵一職。不過該官職或衙門旋即於翌年取消,藍廷珍則改敘台灣鎮總兵.

新!!: 澎湖和澎湖鎮 · 查看更多 »

澎湖菜宅

澎湖菜宅又稱「宅內」,是一種遮蔽與擋風的石牆,用以保護田地內的農作物。在農業上,靠近住家以左「石」右「古」石堆砌而成稱為「圍仔」;遠離聚落,不一定使用硓石做防風牆的稱為「園仔」。.

新!!: 澎湖和澎湖菜宅 · 查看更多 »

澎湖鹹餅

澎湖鹹餅起源來自澎湖,是澎湖名產之一形狀是長方形的,吃起來的口感酥脆,蔥丁和豬油的香味和胡椒的嗆辣味搭配在一起,會有種特別的口感。適合搭配茶食用。.

新!!: 澎湖和澎湖鹹餅 · 查看更多 »

澎湖機場

澎湖機場(),正式名稱為馬公航空站,是一座位在於臺灣澎湖縣湖西鄉隘門村的機場,為澎湖縣的主要聯外機場。.

新!!: 澎湖和澎湖機場 · 查看更多 »

澎湖水師協

澎湖水師協為台灣清治時期甫開始;1684年即於台灣澎湖境內設置的軍事單位。其原因是在清軍攻下台灣與擊潰明鄭水師過程中,認識到澎湖群島其實是台灣本島和福建漳泉的門戶。而設置此水師協,也就是為了扼住台灣海峽之戰略位置。 隸屬於台灣鎮的澎湖水師協,其水師協內的最高長官為副將,共轄有左右兩營兵士,兵力達2000人。1886年,中法戰爭於台灣發生俗稱西仔反相關戰事,戰事過程中,孤拔所屬法國艦隊輕易攻佔澎湖,因此,清朝政府將澎湖水師協升格為澎湖水師鎮,直接受台灣巡撫或之下的台灣道制約。不過從水師協升格後水師鎮的的此清朝軍事單位於1895年的甲午戰爭末期,遭日軍擊敗。並在台灣日治時期開始後,加以裁撤。.

新!!: 澎湖和澎湖水師協 · 查看更多 »

澎湖水道

澎湖水道,又稱澎湖海溝,是臺灣與澎湖之間,由一條狹長狀的海谷地形所構成的海域。水道东面是台湾的雲林、嘉義二縣,西面是澎湖縣。水道最宽15.75海里,位于查母屿和外傘頂洲之间。 澎湖水道為早期臺灣移民橫渡所稱「黑水溝」之一。由於這裡的海域水色深暗,有強勁海流快速流過,海象惡劣,常有船難,有著「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之俗諺,形容了臺灣早期移民橫渡澎湖水道所歷經險惡的海象。 目前,他国船舶通过澎湖水道,可能被视为“无害通过”,但相关法律尚待厘清。.

新!!: 澎湖和澎湖水道 · 查看更多 »

澎湖海战

澎湖海戰,又称施琅攻台,清朝消滅鄭氏王朝之戰爭,澎湖四大戰役之一。1683年(康熙22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在澎湖海域與東寧水軍對戰,清軍先敗而後勝,東寧統帥劉國軒集潰勇從澎湖吼門水道逃竄。劉國軒戰敗消息一出,鄭氏王朝內部無心抵抗清軍,未久延平郡王鄭克塽率眾薙髮降清,南明東寧王國自此覆亡,結束在台灣22年統治。.

新!!: 澎湖和澎湖海战 · 查看更多 »

濟南基督長老教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原名臺北幸町教會,於1916年落成在臺北市幸町,設計者井手薰。 教堂因為其宗教性,其特色與井手薰其他作品略有不同。外觀方面,井手薰採用哥德式建築的小尖塔、塔樓,誇張線條設計,石雕百葉窗。其中唭哩岸石所砌成的拱門,尤為特色。不過在另一方面,用清水磚刻意造成的紅磚裸露與仍由唭哩岸石搭配的丁掛外表,則又較為接近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磚造小教堂風格。除此,接連於該教堂後方的主日學教室,也一併採磚造的歐風平房建築。另外,該教堂坐東朝西,西側仍配置基督新教教堂特有的幾何型玻璃裝飾,內部採鋼骨挑高骨架,將木樑架在鋼骨衍架上,且在屋頂舖設原木木板與瓦片,呈現了空曠且莊嚴的傳道會場。.

新!!: 澎湖和濟南基督長老教會 · 查看更多 »

濱剪刀股

濱剪刀股(學名:Ixeris repens)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科屬,別名有濱苦菜、沙苦苣,莖長匍匐於沙中,葉互生,具有長柄,長約莫2.5到8.5公分,厚質光滑,3到5角狀心形,屬全緣或是呈現鋸齒狀。分佈於台灣北部海岸、澎湖及綠島。.

新!!: 澎湖和濱剪刀股 · 查看更多 »

朱一貴

朱一貴(),小名祖,福建漳州長泰人,是台灣清治時期首位大型武裝起義舉事者、清治三大民變朱一貴事件的發動人。舉事期間,定國號為「大明」,建元永和,並受眾人擁戴為中興王,自稱義王,世人俗稱鴨母王、鴨母皇帝。.

新!!: 澎湖和朱一貴 · 查看更多 »

朱唯彰

朱唯彰,一作朱唯章,本籍順天宛平,供事出身,是中國清朝官員,於1723年上任澎湖巡檢,隸屬於台灣道台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澎湖之管理事務。 朱唯彰於1726年卸任。.

新!!: 澎湖和朱唯彰 · 查看更多 »

朱元宏

朱元宏,台灣南投縣人,為中華民國(臺灣)的法界人物與政治人物,泰雅族,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曾擔任台中、澎湖、雲林與嘉義地院法官,也是台灣首位擔任過法官的台灣原住民族,後轉任律師,2007年因司法黃牛案遭台中地院依詐欺罪判刑3年10月;2014年9月投入臺中市市議員選舉中的山地原住民選舉區以第二高票落選,2016年1月7日原當選的山地原住民市議員林榮進因賄選遭台中地院判當選無效定讞,2016年1月26日由朱元宏遞補宣誓就職台中市議員。.

新!!: 澎湖和朱元宏 · 查看更多 »

朱縉 (清朝)

朱縉,本籍浙江錢塘,吏員出身,是中國清朝官員,於1688年上任澎湖巡檢,隸屬於台灣道台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澎湖之管理事務。.

新!!: 澎湖和朱縉 (清朝) · 查看更多 »

朱術桂

朱術桂(),字天球,號一元子,遼簡王朱植八世孫,長陽王朱憲煥嫡二子,湖廣荊州(今湖北)人,祖籍直隸鳳陽(今安徽),明朝宗室、郡王。.

新!!: 澎湖和朱術桂 · 查看更多 »

朱致遠

朱致遠(),安徽阜陽人,曾任第十三任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校長、陸軍副總司令、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陸軍軍官學校十六期畢業。當時分校班主任胡宗南,學生總隊隊長劉安祺。 二次大戰後,駐守北平,參與國共內戰,傅作義投降中共時,奔赴青島。爾後又赴海南島作戰。後到臺灣,又調福建金門、馬祖。 1960年代晉升為陸軍五十八師(首都衛戌師)師長。後任澎湖防衛司令、成功嶺大專集訓中心班主任、政戰學校校長、陸軍官校校長、陸軍八軍團司令、陸軍總司令部首席副總司令、中將退伍後任退輔會副主委。 Category:台灣軍事人物 Category:阜阳人 Category:中華民國陸軍中將 Category: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校長 Category:台灣戰後安徽移民 z.

新!!: 澎湖和朱致遠 · 查看更多 »

朱桂楨

朱桂楨(),字幹臣,號樸庵,晚年號覺修。江蘇省江寧府上元縣(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清朝政治人物。諡莊恪。.

新!!: 澎湖和朱桂楨 · 查看更多 »

指南针

指南针,又稱羅盤或司南,是一种用于指示方向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種方向判讀,譬如航海、野外探险、城市道路、地圖閱讀等领域。 指南針可分為依靠磁力與不依靠磁力兩類。依靠磁力的指南針又可再細分為兩類:一是根据地球磁场的有极性制作的地磁指南针,但这种指南针指示的南北方向与真正的南北方向不同,存在磁偏角;二是电子指南针,采用磁场传感器的磁阻(MR)技术,可很好地修正磁偏角的问题,现已大量用于衛星定位装置中。至於不依靠磁力的則純粹依靠器件內部的物理方法指示方向,如指南車或慣性導航系統。 指南針又稱指北針,因為當代指向針常在指向北方的一端漆上顏色標記,以便使用者尋找北方。.

新!!: 澎湖和指南针 · 查看更多 »

成功水庫

成功水庫,是澎湖群島上的一座水庫,位於澎湖縣湖西鄉,於1972年興建,有效容量約為121萬立方公尺,是澎湖最大的水庫,同時也是最早興建的水庫,主要功能是用來解決馬公市與湖西鄉夏季缺水的問題。成功水庫水壩被列為歷史建築,水庫周圍集水地也是良好的賞鳥地點。.

新!!: 澎湖和成功水庫 · 查看更多 »

明史佛郎機呂宋和蘭意大里亞四傳注釋

《明史佛郎機呂宋和蘭意大里亞四傳注釋》,作者張維華,哈佛燕京學社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六月出版。 该書分為四卷:為明史佛朗機、呂宋、和蘭、意大里亞四傳的本文,即明代時對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義大利四國的記載。另外作者對明史正文的進行腳注或補正文之缺或刊正文之誤,如作者於序所言,乃仿效裴松之三國志體裁。明史初稿成於清初尤西堂,後來萬季野對尤西堂的初稿做了補充、釐定,最後的定稿,即今天的明史佛郎機、呂宋、和蘭、意大里亞四傳為張廷玉修明史時確立。作者寫作的動機是因為覺得明史對這些史事的記載太過簡略及與西方人記載不符,而且我們可以發現這本書的注釋部份遠較明史本文為多。 作者認為該書能較前人的研究詳細正確,有三個原因:.

新!!: 澎湖和明史佛郎機呂宋和蘭意大里亞四傳注釋 · 查看更多 »

明鄭台灣歷史年表

1662年1月25日,鄭森擊敗以揆一為首的荷蘭駐台灣軍隊,鄭氏開始統治南台灣。 1683年9月,末代國主鄭克塽投降清國,台灣進入清治時期,也結束了東寧王朝對台灣的統治。.

新!!: 澎湖和明鄭台灣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明鄭時期

明鄭時期是指1662年-1683年間,由奉大明正朔的延平王鄭成功于南臺灣所建立之政權統治時期。明郑時期前後歷經鄭成功、鄭經及鄭克塽三世統治21年。 明末,战乱频起,内有流寇犯上作乱,外有满清虎视眈眈窥视中原。1644年,北京被李自成农民军占领,江南地区的明朝宗室建立南明政权。1645年,弘光政权瓦解,不久之后鄭芝龙家族在福建拥立隆武帝与清兵抗争。郑芝龙降清后,其子鄭成功高举反清复明大旗,继续斗争,后因北伐失利,退守东南沿海地区。随着清军的不断“围剿”,鄭成功的势力范围也逐步缩小,为了寻找反清复明的基地,1661年郑成功东征,佔领荷属台湾。 明鄭為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閩南民系)政權,鄭成功登陸臺灣後將該地改名為「東都」,仿照大陆的郡县制,将赤崁地方更名“东都明京”設置承天府為地方府治行政中心,作为臺灣最高的行政机构,效仿明朝中央官制,设六官;府城分为东安、西安、宋南、镇北四坊,各设首领,管理事务;府之下设二县,承天府以北叫天兴县、以南叫万年县,同时各种民生工作也逐步展开,例如:查户口、报田产、征劳力、纳税银等。鄭成功抵臺一年後即病逝,世子鄭經與其弟鄭世襲發生政爭戰役,其間鄭經於沒有皇帝的冊立之下,接受眾臣擁立為「世藩」。 鄭經嗣位之爭後,鄭經以「世藩」身分主政,改东都为「東寧」,建都安平鎮於熱蘭遮城,經過加以翻修稱之後稱為「王城」。对内奉南明永历帝正朔,对外与占据大陆的清朝互不统属,所谓“东宁建国,别立乾坤”,始有开国长治之想,经营成效斐然。明鄭政權的有效統治地區僅限於臺灣西南部地區,其他地方則有大肚王國、大龜文王國、瑪家王國等原住民政權管轄。 郑经去世后,明郑内部爆发权力之争,馮錫範借口监国郑克臧不是郑经亲生子,拥立自己的女婿郑克塽为延平王,聯合刘国轩發動東寧之變,殺害了郑克臧,最终大权旁落,民心涣散,明郑从此一蹶不振。1682年,施琅师法郑成功收台之法,攻克澎湖岛,於1683年占领台湾,明郑结束。為防止台灣的東寧遺民以東寧王室的名義反叛,康熙帝下令将鄭成功、鄭經等郑氏在台王室陵墓悉数崛起迁葬中国内陆。 鄭成功受封明朝爵位「延平王」,在正式文告中皆謹守藩王的身份,多自稱「本藩」(Pun Poin;Pumpuan;Pún-phoan),曆法上,始終奉南明永历帝的永曆年號為其正朔,因此,永曆帝死後亦持續使用;於現存對其他政權的諸多外交文書中皆以「大明招討大將軍」的官職與「延平王」的爵位(鄭經則稱世子)作為其官方身分号召恢复明朝,有人指出明郑应为南明的延续;亦禮遇眾多流寓明朝宗室,如寧靖王朱術桂、魯王世子朱弘桓等人,並於重要冊封儀式中邀請明朝宗室於旁觀禮以維持宗藩體統。 但實際上,明郑未再拥立明朝宗室為皇帝或监国,國家元首即是延平王,是一個獨立行政、以延平王為實際領導者的政治實體,即使對內、外遵行明朝體制禮法的鄭經也曾經自認東寧從來不內屬中土,而是另新闢的海外領土。明太祖祖訓曾提到不征之國,要求後世不可征服內容中的藩屬國,其中台灣列屬藩屬國中的小琉球。而清世宗雍正提到乃是其父將台灣拓入中國版圖等語。.

新!!: 澎湖和明鄭時期 · 查看更多 »

流求國

流求國或稱琉求,是中國唐代史家魏徵和令狐德棻等在《隋書·流求國》和《隋書·陳稜傳》中所提到的一個在東方海上的島國。根據該史料的記載,在公元7世紀初(大業年間),隋煬帝派遣兩名武將數次到達流求國,殺其國王歡斯渴刺兜,將其住民及數千名不馴服的男女捕回隋。1874年,法國學者圣第尼認為這個流求國就是今天的臺灣,可能是依循《元史·琉求》的記載「在南海之東。漳泉興福四界內彭湖諸島,與琉求相對」。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曾遣使自澎湖巡檢司出发宣撫流求,渡海遇到一个「山长而低者」的地方,使臣認定到達琉求,但跟當地人語言不通,登陸的兩百餘人中有三人遭到殺害,無功而返。元成宗元贞三年,福建省平章政事高兴言:「今立省泉州,距琉求为近,可伺其消息,或宜招宜伐,不必它调兵力,兴请就近试之。」九月,高兴遣省都镇抚张浩、福州新军万户张进赴琉求国,生擒一百三十余人而返。第二年正月,又将所俘留求人放回,要他们歸顺元朝,此後不了了之。元代汪大淵的《島夷志略》則稱琉求,文中提及「自彭湖望之甚近」,對於琉求峙山的描述被認為是指今高雄的壽山,並略述其地的物產(其中硫磺與臺灣早期的物產相對應)和原住民的獵頭之類習俗。 梁嘉彬在1958年發表〈吳志孫權傳夷洲亶洲考證〉,以東洋針路、季風、洋流等佐證質疑吳國發現臺灣的說法,提出隋代的流求應是指今天的琉球群島,這是最早提出來的反對觀點。另有史明等認為,當時隋代的流求應該是泛指琉球群島及台灣等,中國以東海中的一連串島嶼。.

新!!: 澎湖和流求國 · 查看更多 »

海底電纜

海底电缆,又稱海底通讯电缆,是用絕緣材料包裹的导线,铺设在海底,用於设立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电信或电力传输。 首批海底通讯电缆提供电报通讯,后来開始引入电话通讯,以及互联网通讯。现代的电缆还使用了光纤技术,并且设立更先进的电话通讯、互联网与私人数据通讯,被称为海底光缆。海底光纜對比通訊衛星來傳輸數據有著壓倒性的優勢。雖然人造衛星的方案看似容易不少,但是通信衛星均部屬在3.5萬公里高的地球同步軌道或甚至更遠的閃電軌道上,封包來回花費的時間與海底光纜相比會長很多,通訊品質和速度也無法相比。 截至2005年时,除南极洲之外,海底电缆已经覆盖可联通地球上所有洲。.

新!!: 澎湖和海底電纜 · 查看更多 »

海研五號

海研五號(RV Ocean Researcher 5)是台灣第四艘海洋研究船,為2,700噸級,全長72.6公尺,寬15.4公尺,最大航速12節,續航力達50天,航程可達1萬3000浬。全船由台灣設計建造,其建造經費達新台幣17.9億元,有18名船員及30名研究員,是台灣擁有噸數僅次於中華民國海軍達觀號海洋測量艦之次大噸位研究船,隸屬於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 2011年舉行下水典禮,開始執行研究任務。2014年10月10日在澎湖外海因觸礁沉沒。.

新!!: 澎湖和海研五號 · 查看更多 »

海芙蓉

海芙蓉(学名:Limonium wrightii),为白花丹科补血草属下的一个植物变种。.

新!!: 澎湖和海芙蓉 · 查看更多 »

海道针经

海道针经是明代航海导航手册,包括每一条航线的罗盘导航、天文导航和地文、水文记录。.

新!!: 澎湖和海道针经 · 查看更多 »

海草

海草指分屬四個植物科(波喜盪草科、大葉藻科、水鱉科以及絲粉藻科),生長在海洋和完全鹽水環境的一類開花植物。.

新!!: 澎湖和海草 · 查看更多 »

海蝕平臺

海蝕平臺,又稱浪蝕臺,或稱波蝕棚(Wave-cut bench),是海邊懸崖下或是大湖岸邊的一個狹扁的平臺。 平台形成的時間長久,過程可參見右側圖示,一開始海崖受到海浪沖刷,在海面高低潮線的位置向岩壁侵蝕(海蝕),形成凹洞。之後,凹洞會漸漸形成較深的洞穴,在海水的持續沖刷下,洞穴無法承受上方海崖的重量而崩落,崩落後的石塊也因海水沖刷碎成小石塊,被海水帶走,最後才形成平臺。 海蚀平台一般向海倾斜,其宽度与波浪作用的强度有关,波浪作用强的地方海蚀平台宽度大,其表面并不平坦,有时有海蚀留下的海蚀柱、礁石、浪蚀沟等。 藉由觀察古時形成的平臺,地質學家們可得知當時的海面或湖面高度,另外再藉由科學鑑定方法或檢定海洋化石,他們能確定平臺形成的時間。英國的地質學家就是利用此方法來估算陸地上升的速度。.

新!!: 澎湖和海蝕平臺 · 查看更多 »

海鱺科

海鱺科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的其中一科,其下僅有一屬一種,即海鱺,又稱軍曹魚、海麗仔、懵仔魚、魚仲、懵仲。.

新!!: 澎湖和海鱺科 · 查看更多 »

新春

新春是指汉字文化圈的新年,傳統上以農曆計算,又稱農曆新年,另有歲首、正旦、新正等名稱。相傳始自舜帝立正月、蠻夷率服。這一日中國以夏曆正月為歲首是儒家的“行夏之時”的治國要義和神道設教的深意,依夏正(孟春正月)為一年的開始,可謂傳承先聖之天時要義。 中國新年指農曆正月初一至初四, 正月初一為送舊歲(古稱元旦、正旦),被視為一年的開始。從明朝開始,新年節慶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之後才結束,有些地方的新年慶祝活動甚至到整個正月結束為止。 日本陰陽曆天保曆在明治六年(1873年)1月1日起停用,改用西曆計日,稱原有天保曆為「舊曆」,新春日期也隨之改為西曆元旦起之三日,並定為國定假日,但琉球(沖繩縣與奄美諸島)等地區仍有依農曆日期的慶祝活動。漢字文化圈的國家如韓國、朝鮮及越南,即使二戰后官方曆法改用了西曆,官方及民間仍然依照農曆慶祝新春。現時除了漢字文化圈之外,新春在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有眾多華人聚居的東南亞國家都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舊曆新春在中國大陸、港、澳、臺、新、馬、印、韓、越、菲等地皆是法定假期。.

新!!: 澎湖和新春 · 查看更多 »

施姓

施姓在《百家姓》中排第23位。施字的歷史起源有組織生產工作的意思,進而形成了「施姓」。.

新!!: 澎湖和施姓 · 查看更多 »

施琅

施琅(Sego、Secoe;),字尊侯,號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軍事家,武術家,明鄭降清將領,封一等靖海公,諡襄庄,贈太子太傅。其長子施世綸,曾任漕運總督,次子施世驃統領清兵到臺灣平定朱一貴民變。.

新!!: 澎湖和施琅 · 查看更多 »

施肩吾 (唐朝)

施肩吾(),字希聖,號東齋,睦州分水(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人。 少年修習佛學,与徐凝在安隐寺(龙门寺)读书,博学经史。元和十五年(820年)登庚子进士。未授官即告歸,张籍有《送施肩吾东归》诗送之。 后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属今江西新建县)。据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与苗善时《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记载,施肩吾初得仙人许逊五种内丹诀及神丹诸方,后再遇吕洞宾传授内炼金液还丹大道,于是隐居西山。 晚年曾率領族人移居澎湖。咸通二年(861年)在澎湖去世。 著有《养生辨疑诀》、《真仙传道集》二卷、《太白经》、《西山群仙会真记》五卷、《华阳真人秘诀》、《黄帝阴符经解》、《钟吕传道集》等,另尚有诗集《西山集》10卷存世。.

新!!: 澎湖和施肩吾 (唐朝) · 查看更多 »

斜纹心蛤

斜纹心蛤(学名:Cardita leana),又名灰算盤蛤,是算盘蛤科算盘蛤属的一种。這個物種的學名是由Dunker於1860年首次發表的。.

新!!: 澎湖和斜纹心蛤 · 查看更多 »

斑马玉螺

斑马玉螺(学名:Tanea undulata),又名波形玉螺,是玉螺科玉螺亚科長玉螺属的一种。.

新!!: 澎湖和斑马玉螺 · 查看更多 »

斑鳳蝶

斑鳳蝶(學名:Chilasa clytia),又名擬斑鳳蝶、大斑鳳蝶、黃邊鳳蝶、黃緣鳳蝶,是斑鳳蝶屬下的一種蝴蝶,主要分布於金門、中國南部及南亞地區。.

新!!: 澎湖和斑鳳蝶 · 查看更多 »

日军战争罪行

日本战争罪行列出大日本帝国武装力量從军事扩张、到二战投降期间,在亞洲各地的戰爭罪行。.

新!!: 澎湖和日军战争罪行 · 查看更多 »

日治台灣歷史年表

西元1895年4月17日,清日兩國簽訂《馬關條約》,甲午戰爭戰敗的清帝國放棄臺灣與澎湖之主權,並讓予日本帝國。同年11月18日,日軍正式消滅臺灣民主國,臺灣正式進入日治時代。西元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並且簽署《終戰詔書》,中華民國政府於同年10月25日代表太平洋戰區盟軍接收臺灣,50年日治時期正式結束。.

新!!: 澎湖和日治台灣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日本船舶艦艇命名慣例

日本船舶艦艇的命名慣例與西方國家有所不同。舉例而言,日本的戰艦從未以人名命名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船艦的命名慣例經歷了多次修正才被確定。.

新!!: 澎湖和日本船舶艦艇命名慣例 · 查看更多 »

愛情來了,請打卡

,2012年台灣偶像劇,東映製作有限公司、雅晨傳播有限公司製作,由六月、李運慶、紀亞文、方志友主演。本劇於高雄、澎湖兩地拍攝。公視HD台於10月15日上檔。.

新!!: 澎湖和愛情來了,請打卡 · 查看更多 »

應氏盃世界青少年圍棋錦標賽

應氏盃世界青少年圍棋錦標賽由台灣應昌期圍棋教育基金會主办,1984年开始每年舉行一届。前5屆只設少年組,自第6屆開始分設青年組(U16)和少年組(U12)。比賽採用應氏围棋規則。.

新!!: 澎湖和應氏盃世界青少年圍棋錦標賽 · 查看更多 »

教育階段

学历阶段是一系列的教育阶段,例如学前班,小学,中学和大学等等。世界各地的教育制度都不同,并不是每一个人将参加同样的阶段。少数国家近年来描述不同的阶段,而其他国家使用一个系统级的水平。每个学历阶段都有些年级。.

新!!: 澎湖和教育階段 · 查看更多 »

承天府 (臺灣)

承天府(1661年-1683年)是台灣明鄭時期的行政單位,由南明延平王鄭成功打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後所設立。承天府衙門置於赤崁樓,主官為承天府府尹。1683年台灣鄭氏投降清朝後,清朝廢除承天府,改臺灣府。.

新!!: 澎湖和承天府 (臺灣) · 查看更多 »

招安

招安,又稱招撫。是指一個國家的合法政權對不合法的地方或地下民間組織的一種安置行為。通常不外乎給予聽任政府的條件,讓組織有機會重新成為合法組織。如水滸傳中宋朝廷對梁山好漢的招安。被招安有時也只是緩兵之計,如唐朝末年的黃巢、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和張獻忠多次請求招安。.

新!!: 澎湖和招安 · 查看更多 »

招潮蟹屬

招潮蟹屬(學名:Uca),又名招潮屬、提琴手蟹英文為:fiddler crab,属中包含95个種。其最大的特徵是雄蟹擁有一大一小相差懸殊的一對螯。.

新!!: 澎湖和招潮蟹屬 · 查看更多 »

曹顯庚

曹顯庚,字西長,號星哉,浙江嘉興人,清朝官員。 監生出身,考授州同知,加捐泉州府通判。乾隆元年(1736年)任台灣澎湖廳通判。范咸主修的《重修臺灣府志》中有他的記載。乾隆八年(1743年)接替曾日瑛任兴化府知府一职,後由萧掞接任。.

新!!: 澎湖和曹顯庚 · 查看更多 »

1281年

没有描述。

新!!: 澎湖和1281年 · 查看更多 »

1563年

没有描述。

新!!: 澎湖和1563年 · 查看更多 »

1604年

没有描述。

新!!: 澎湖和1604年 · 查看更多 »

1622年

没有描述。

新!!: 澎湖和1622年 · 查看更多 »

1624年

没有描述。

新!!: 澎湖和1624年 · 查看更多 »

1900年

根據閏年的规则,由於年分逢為100的倍數但非400的倍數為平年,故1900年為平年。.

新!!: 澎湖和1900年 · 查看更多 »

1900年臺灣

1900年臺灣的臺東廳增設了出張所.

新!!: 澎湖和1900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00年日本

没有描述。

新!!: 澎湖和1900年日本 · 查看更多 »

1949年

没有描述。

新!!: 澎湖和1949年 · 查看更多 »

1949年中國

没有描述。

新!!: 澎湖和1949年中國 · 查看更多 »

1950年代臺灣

1950年代臺灣在國共內戰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的背景下展開,為臺灣經濟初步復甦,政治充滿白色恐怖的年代,也是臺灣海峽兩岸軍事對峙最嚴峻的時期。經濟上,因美國實行對中華民國援外法案(Foreign Assistance Act);對在臺中華民國政府提供經濟與軍事援助而讓台灣獲得從國共內戰後重建機會。1951年之後,加上美軍顧問團來臺,軍事獲得防衛力量的臺灣,經濟更獲穩固。獲此機會,臺灣中央與地方政府趁機配合推行土地改革,穩定農業並扶植工業及中小企業。歷年以來美國不斷加強對台灣軍事援助。美國對台灣之經濟援助,至1956年增至12,000萬美元。蔣氏政權領導下之臺灣於各方面都有建設;影響深遠者有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之推行,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此外,亦有推行農業機械化及農業技術改良,發展遠洋漁業,興建新型工廠,興建國民住宅、大型水庫、跨海和跨河大橋以及各地公路,並實施縣市長與省議員選舉及舉行各地之村里民大會。 1950年-195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是臺灣戰後時期地方自治的開始,不少這次選舉的當選人與參選人成了各縣市地方派系形成的代表人物。臺灣在各項建設之突飛猛進,不僅為三民主義之模範省,其國民教育之全面普及,可為世界上其他國家所師法;臺灣開始經濟建設,目標在增加農業、工業生產。 在政治上,在臺灣的國民黨政府一方面確立「以黨領政」的發展方向,一方面在檢討國共內戰失敗原因後,於社會力行如政工制度、警總制度、軍統局的政治思想箝制。而在此政經不協調影響下,雖然造成台灣經濟根底得以建立,也相對陸續發生如「匪諜案」或雷震事件等政治迫害事件。.

新!!: 澎湖和1950年代臺灣 · 查看更多 »

1958年

请参看:.

新!!: 澎湖和1958年 · 查看更多 »

1986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澎湖和1986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91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澎湖和1991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94年台湾海峡地震

1994年台湾海峡地震是1994年9月16日协调世界时6时20分(即中原標準時間14时20分)发生于台湾海峡南部震级7.3级的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2°36',东经118°41',距离中国大陆约150至180公里,距離台灣西南部約150公里,震源深度10至20公里,大陆沿海最高烈度为Ⅵ度,是台湾海峡南部海域继1918年南澳大地震后发生的最强烈的一次地震。.

新!!: 澎湖和1994年台湾海峡地震 · 查看更多 »

1996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澎湖和1996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2年

二十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于2002年2月27日公布提名名单,于同年4月21日星期日晚上于香港文化中心颁发,一共颁发了19个奖项。颁奖典礼司仪为曾志伟、叶童、张达明和彭晴;典礼由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取得播映权。.

新!!: 澎湖和2002年 · 查看更多 »

2002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澎湖和2002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2004年12月11日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全面改選,本屆的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由台、澎、金、馬居民及海外僑民共同選出第6屆立法委員。這場選舉是泛綠與泛藍於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以後首次對決,引起許多人的關注。 第6屆立委參選登記於2004年10月12日登記截止,區域部分共387人登記,角逐包括原住民席次在內的176個席次,其中1人未通過資格審查。民主進步黨推薦129人;中國國民黨推薦103人(其中7人自新黨併入);親民黨推薦65人;台灣團結聯盟推薦40人;無黨團結聯盟推薦32人;建國黨4人;新黨推薦1人;台灣慧行志工黨1人;工教聯盟1人;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共116人。全國不分區部分,民進黨登記31人;國民黨24人;親民黨19人;台聯10人(其中一人資格不符遭撤);無盟5人。僑選部分民進黨登記6人;國民黨5人;親民黨5人;台聯1人;無盟1人。 區域部份(包括原住民選區),民主進步黨當選70席,中國國民黨61席,親民黨27席,台灣團結聯盟7席,無盟6席,新黨1席,獨立參選4席。不分區部份,民進黨16席,國民黨15席,親民黨6席,台聯4席。僑選部份,民進黨與國民黨各3席,親民黨及台聯各1席。 從政黨聯盟來看,最後選舉結果,泛藍陣營獲114席,佔總席次225席的50.67%;泛綠陣營獲101席,佔總席次44.89%;其他黨派獲10席,佔總席次4.44%。.

新!!: 澎湖和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5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澎湖和2005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6年8月

没有描述。

新!!: 澎湖和2006年8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4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8年4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4月30日.

新!!: 澎湖和2008年4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08年臺灣入聯公民投票

2008年臺灣入聯公投(即中華民國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第5案,簡稱入聯公投,選票繕印之正式簡稱則為臺灣入聯合國)是指臺灣在過去連續13年未能以「中華民國」或「臺灣」名義成功成為聯合國會員國,而於2008年總統大選同日同時進行的公民投票。目的是希望以公投結果向聯合國及國際社會證明,臺灣人民堅決支持臺灣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在2008年3月22日舉行的與聯合國有關的公民投票共兩項:一案是由民主進步黨提案的「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全國性公民投票案」,俗稱「入聯公投」;另一案是由中國國民黨提案的「推動我國以務實、有彈性的策略重返聯合國及加入其它國際組織全國性公民投票案」,俗稱「返聯公投」。但兩項公投案均因投票率未達50%而宣告失敗。 與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同日同時舉行的該公民投票,是由民主進步黨於2007年2月開始規劃,由游錫堃領銜提出,配合中華民國政府所規劃的公民投票案,涵蓋臺澎金馬的中華民國實際統轄區域。 性質定義為諮詢性公投的該公民投票案,雖於2007年6月29日遭行政院公民投票審議委員會否決,但是隨即於7月獲得訴願成功、准予提案。隨後透過民進黨、中華民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戶政機關連署,在11月28日將收集到的2,726,499份連署書送交中央選舉委員會審查(法定公投成案門檻為825,359人)。中選會在2008年2月1日宣佈此案和務實返聯公投案成立,分別為第5案與第6案,並將與總統選舉同時同日舉行。.

新!!: 澎湖和2008年臺灣入聯公民投票 · 查看更多 »

2008年臺灣返聯公民投票

2008年台灣返聯公民投票,正式稱為「推動我國以務實、有彈性的策略重返聯合國及加入其它國際組織」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簡稱返聯公投案,選票上的標示為務實返聯公投),即中華民國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第6案,為中華民國於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實際管轄區域的諮詢性公民投票案。該公投案提案人為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中中國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蕭萬長於2007年8月1日所提,並隨即獲得該黨支持。其中,「我國」指的是實際管轄領土位於台灣(台澎金馬)的中華民國。而有彈性策略,是指考量使用的返聯名稱可以是「中華民國」、「台灣」、「中華台北」(奧會模式)等,以返回聯合國為首要目標。馬英九否認用「中國臺北」名稱返聯。 2008年3月22日,該公投案因未達50%投票率而宣告失敗。.

新!!: 澎湖和2008年臺灣返聯公民投票 · 查看更多 »

2010年8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澎湖和2010年8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2年10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澎湖和2012年10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2年啟豐二號船員登上釣魚島事件

2012年啟豐二號船員登上釣魚島事件發生於2012年8月,由保釣行動委員會的保釣人士聯同鳳凰衛視記者共14人乘坐漁船啟豐二號,到中國和日本有主權爭議的釣魚台列嶼宣示主權,成功在8月15日突破日本海上保安廳船隻封鎖,7名保釣人士登上釣魚台,在島上插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及中華民國國旗,其後全船14人均被日本警方拘捕。在中方交涉下,日方把14人遞解出境,分別乘坐飛機及啟豐二號返港。 事件引發中日兩國的外交關係緊張,日本與美國舉行聯合海上演習,而中國發生的大規模反日示威活動,亦促使日本政府出資購買釣魚台完成「國有化」。.

新!!: 澎湖和2012年啟豐二號船員登上釣魚島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4年

没有描述。

新!!: 澎湖和2014年 · 查看更多 »

2014年10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澎湖和2014年10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4年7月

; 商業經濟.

新!!: 澎湖和2014年7月 · 查看更多 »

2014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澎湖和2014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5年1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澎湖和2015年1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6年7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澎湖和2016年7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4月28日

4月2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18天(闰年第119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47天。.

新!!: 澎湖和4月28日 · 查看更多 »

5月25日

5月2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45天(闰年第14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20天。.

新!!: 澎湖和5月25日 · 查看更多 »

7月13日

7月13日是阳历年的第194天(闰年是19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71天。.

新!!: 澎湖和7月13日 · 查看更多 »

7月15日

7月15日是阳历年的第196天(闰年是197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69天。.

新!!: 澎湖和7月15日 · 查看更多 »

921大地震

921大地震,又稱集集大地震,是1999年9月21日上午1時47分15.9秒(當地時間)發生於臺灣中部山區的逆斷層型地震,造成臺灣全島均感受到嚴重搖晃,共持續约102秒,乃臺灣自二戰後傷亡損失最大的自然災害。震央位于北緯23.85度、東經120.82度,处于南投縣集集鎮境內,震源深度约8.0公里,芮氏規模7.3级(美國地質調查局測得矩震級7.6-7.7级)。該地震肇因於車籠埔斷層的錯動,並在地表造成長達85公里的破裂帶,另外也有學者認為是由車籠埔斷層及大茅埔-雙冬斷層兩條活動斷層同時再次活動所引起。 此地震造成2,415人死亡,29人失蹤,11,305人受傷,51,711間房屋全倒,53,768間房屋半倒。不但人員傷亡慘重,也震毀許多道路與橋樑等交通設施、堰壩及堤防等水利設施,以及電力設備、維生管線、工業設施、醫院設施、學校等公共設施,更引發大規模的山崩與土壤液化災害,其中又以台灣中部受災最為嚴重。台鐵西部幹線一度全面停駛,亦有多數客運公司暫時停駛。 為悼念地震逝去的民眾與警惕自然災害的威脅,中央政府於2000年訂立每年9月21日為「國家防災日」,並舉行地震演習,以求災害來臨時能做好防護措施,將傷亡的可能降至最低。.

新!!: 澎湖和921大地震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