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湿婆

指数 湿婆

濕婆(梵文:शिव,),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與梵天、毗濕奴並稱。濕婆是毀滅之神,印度哲學中「毀滅」有「再生」的含義,故也担当创造(转化)的职能,由吠陀時代的天神樓陀羅演變而成。 是印度人最為敬畏的神之一,其教派(濕婆派)信徒奉其為最高神,有地、水、火、風、空、日、月、祭祀8種化身。 在印度教中,濕婆被視為世界最高位的神,是宇宙世界的創造者。 此神被吸收入佛教後,成為居住在色究竟天(Akanistha,阿迦膩吒天)的聖者,在大乘佛教中,更被視為是位居法雲地的聖者。有些佛經中稱其為大自在天(Maheśvara,摩--首羅),住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後來成為密教護法神之中的大黑天(Mahākāla,摩訶迦羅)。.

目录

  1. 177 关系: 加德满都谷地占婆卡拉 (梵文)印度历史印度宗教与哲学词汇列表印度世界遺產名錄印度眼鏡蛇印度教神话印度性史南迪古赫什瓦里庙吠陀宗教吴哥古迹吴哥窟吉祥天女塔羅闍塔瑪儂遺址夏克提大宝森节大麻 (藥用)大黑天大自在天天空戰記天狼星女王宫娑提娑提 (習俗)婆克朗加莱塔婆羅浮屠婆蘇吉室建陀宗教中的牛密續尚龐–巴瓦加德考古公園尼泊尔文化尼泊爾宗教尉迟乙僧峇里人崩密列巴基斯坦历史巴孔寺巴霍巴利王:磅礴終章巴肯寺巴普昂寺上帝不动明王帝釋天中國世界遺產列表主神希瓦納博士... 扩展索引 (127 更多) »

加德满都谷地

加德满都谷地(काठमाडौं उपत्यका)位于尼泊尔,此處自古為尼泊尔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古代文明交流要冲,有逾130处文化遗址,包括多处印度教和佛教圣地。谷地中主要有三座曾经的王城: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克塔普尔,代表了尼泊尔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1979年这里被列爲世界遺產。.

查看 湿婆和加德满都谷地

占婆

占婆(越南語:Chăm Pa;占語:Campadesa;天城文:चंपा),又稱占波,是占族人于今越南中部地區建立的古国。 该地在中国东汉时期属交州。137年(永和二年)東漢象林縣功曹區連率領占族數千人起兵,攻打象林縣,殺死縣令。隨後佔領了整個日南郡,自稱「林邑王」,该地称为「林邑」。到了中國的唐朝,出現過「占波」、「瞻波」等叫法。唐朝中期,該國改名「環王」。 到了9世紀以後,該國開始以「占城」之名,出現在中國和越南的史料之中。占城是梵文“占婆补罗”(Campapura)和“占婆那喝羅”(Campanagara)的简称,其中「pura」、「nagara」是梵文“邑”、“城”的意思。「占城」本是該國對國王居所的稱呼,後來成為中國和越南對該國的稱呼。14世紀時期,該國國勢一度十分強盛,占城國王制蓬峨曾三次率軍攻陷越南陳朝的首都昇龍。但在制蓬峨死後,旋即遭到了越南的反擊,國勢轉衰。1471年,越南後黎朝聖宗皇帝發兵討伐占婆,佔領占婆的首都毘闍耶。從此以後,占婆僅領有南部賓童龍地區,並於1697年成為越南屬下的一個土司。1832年,阮朝的明命帝下令「改土歸流」,正式兼併了賓童龍地區,從此以後,占婆正式滅亡。 占婆在早期大量接受印度文化,信仰以婆羅門教為主,13世紀前後該族人部份改信伊斯蘭教(占族穆斯林今分布在柬埔寨為主)。.

查看 湿婆和占婆

卡拉 (梵文)

卡拉(काल,,,國際音標:),又譯為嘎拉、迦羅,梵文單字,字面意思為時間。它也有黑色的意思,有時候會被當成是神明的名字。它也是閻摩與濕婆的名字之一。.

查看 湿婆和卡拉 (梵文)

印度历史

印度地区歷史悠久,是世界上较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而印度河是其古印度文明的發源地,在古印度文明滅亡後,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地區,在文化上并与当地人结合,创造了经典的吠陀文化。.

查看 湿婆和印度历史

印度宗教与哲学词汇列表

这是一份印度神话、宗教与哲学的词汇列表。其中给出了一些来自印度传统文化的重要概念。注意并非所有词汇都使用了IAST标准拼写。.

查看 湿婆和印度宗教与哲学词汇列表

印度世界遺產名錄

由於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越來越受到破壞威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於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舉行第十七屆會議,並於11月16日在法國巴黎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印度自1977年11月14日批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並在1983年開始有歷史遺蹟被列入世界遺產;截至2016年7月,印度已有35處世界遺產,其中27處為文化遺產,7處為自然遺產,1處為複合遺產。 1983年,世界遺產委員會第7屆會議在義大利舉行,印度的阿格拉堡與阿旃陀石窟在會議中入選《世界遺產名錄》,這2處同時是該國首先入選的世界遺產。目前印度有44處列入候選名單,而該國的文化遺跡以出色地石雕工藝為特徵,多數列入名錄的印度寺廟以石造建成,其中並未使用灰泥,立面常有豐富地石雕藝術。近期被入選的印度世界遺產有4處,其中3處為那爛陀寺考古遺跡、干城章嘉國家公園、勒·科比意的建築作品,這3處於2016年7月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0屆會議上入選。另1處為,該景點於2017年7月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1屆會議上入選。 目前在印度的世界遺產沒有任一處被列入危險名單,但是馬納斯野生動植物保護區與亨比遺蹟群落分別在1992年與1999年被列入危險名單內,但在近年加強保護下,兩處分別在2011年與2006年移除。.

查看 湿婆和印度世界遺產名錄

印度眼鏡蛇

印度眼鏡蛇(學名:Naja naja),是眼鏡蛇科眼鏡蛇屬的一種蛇,亦是眼鏡蛇屬中的重要代表種。印度眼鏡蛇是有毒蛇種,主要分布於印度次大陸,因此得名。此蛇種及整個眼鏡蛇屬的學名關鍵詞「Naja」,語源來自印度教中的蛇神「那伽」。.

查看 湿婆和印度眼鏡蛇

印度教神话

印度教神话的形成与其本身的历史关系密切。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印度河文明亦即哈拉帕文明,大約公元前2000年左右,自亞利安人南遷入印度後,经过无数次戰爭和文化融合, 逐漸取代原有印度河流域的文明並从印度河流域擴展至恒河流域以及整個印度次大陸, 最終形成今天的印度文明。 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左右,《吠陀经》问世,这是印欧语系诸民族中最为古老的一部文学著作,在其中,印度神话初次较有系统组合起来。吠陀神话裡所描述的最大的神是因陀罗,他是天帝,众神之首。据记载,因陀罗原本是带领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英雄,死后成为神,其神格化可以看作是吠陀诗人对于权力的一种附会。吠陀文化后期,印度产生了婆罗门教,而种姓制度的出现則是权力更为集中的体现。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在各方面快速发展的印度进入列国时代,这一时期,旧的神话不断被编辑,新的神话又不断产生,宗教方面,出现了佛教与耆那教,而这两大教派又各自繁衍着不同的神话。 公元前四世纪之前,印度最大的两部史诗出现——《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在这里,因陀罗等神的地位被削弱,印度神话基本回到最初的体系。.

查看 湿婆和印度教神话

印度性史

印度的性史是多元文化的印度根據其獨特的地區用自己獨特的文化不同地發展了對性的話語。印度文化是指在印度形成的关于性文化的事物。.

查看 湿婆和印度性史

南迪

南迪(नंदी / )為印度教體系中濕婆的坐騎,為濕婆最忠實的信徒,以及濕婆與喜瑪拉雅山的守門神,不僅是象徵歡喜的神祇,也是印度教四天王所率領的八種鬼神中的領袖。.

查看 湿婆和南迪

古赫什瓦里庙

古赫什瓦里庙(गुह्येश्वरी मन्दिर,拉丁化为Guhyeshwari Mandir,或写作Guheswari Mandir、Guhjeshwari Mandir),位于尼泊尔加德满都,是一座印度教神庙。.

查看 湿婆和古赫什瓦里庙

吠陀宗教

印度吠陀時期兴都教(約在前1500年至前500年間)為印度河流域當地人們的原始信仰,被稱為吠陀教(Vedism)、吠陀宗教、早期印度教(ancient Hinduism),英國人稱為婆羅門教(Brahmanism)、吠陀婆羅門教(Vedic Brahmanism),興盛了一千年之久。在中世紀後,婆羅門教又融合一些民間信仰成為印度教,19世紀後逐漸改革為新印度教。.

查看 湿婆和吠陀宗教

吴哥古迹

吴哥古蹟,又名吴哥考古园,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的柬埔寨西北方暹粒省,吳哥(Angkor)是高棉語「城市」的意思。古蹟群分布在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包括高棉王國从9世纪到15世纪歷代都城和寺庙,如吴哥窟、吳哥城、巴戎寺、女王宫等遗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2年將吳哥古蹟列為世界文化遗产。 2007年國際研究團隊發現在吳哥王朝鼎盛時期,吳哥地區面積近3,000平方公里,是工業革命前全球面積最大的城市。當時吳哥擁有50至100萬人口,為供應足夠糧食以及調節旱季與雨季,吳哥地區建立了一套精密灌溉系統,以完善的水渠與眾多的儲水用人工湖來發展農業。.

查看 湿婆和吴哥古迹

吴哥窟

吳哥窟()位於柬埔寨西北部,在暹粒市北5.5公里。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湿奴(遍入天)的神殿” 。中國元代古籍《岛夷志略》稱之為“桑香佛舍”。它是吳哥古跡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庙宇,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也是一座巨大的水上都市。 十二世紀的吳哥王朝國王苏利耶跋摩二世希望在平地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庙山,作為吳哥王朝的太庙。因此舉全國之力,花了大約35年建造。吴哥窟建成于14世纪前半。吴哥窟绝非供大群信徒朝拜的西式的教堂或东方寺院,而是一座宏伟的太庙,供奉化身为印度教之神的国王George Coedḕs Angkor An Introduction p32。 吴哥窟結合了高棉历代庙宇建筑的兩個基本的元素:立体庙山的多层方坛和平地庙宇的回廊Marilia Albanese p202。吴哥窟的庙山由三層長方形有回廊环绕的平台組成,层层高叠,形如金字塔,象征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庙山頂部矗立著按五點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徵须弥山的五座山峰。三道回廊象征须弥山所在地的土、水、风;庙山周边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鹹海Maurice Glaize,Monuments of Angkor,Part II, Angkor Wat p59Marilia Albanese p202。多年從事吳哥窟維修工作的法国远东学院古跡維修专家(Maurice Glaize)認為“吳哥窟是吳哥古跡中以造型之雄偉、佈局之平衡、比例之協調、線條之优美,威風赫赫,可比美世界上任何最杰出的建筑成就,而毫不遜色。”。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將吳哥古跡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各地来吴哥窟观光的游客一持续增加,从1993年不到一万人次,迄至2007年已达二百万人次,吴哥窟已成为旅游胜地。一百多年來,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資金在吳哥窟的維护工程上,以保护這份世界文化遗产。吳哥窟的造型,从1863年开始就已經成為柬埔寨國家的標誌,展現在柬埔寨国旗上。.

查看 湿婆和吴哥窟

吉祥天女

吉祥天女,音為拉克什米(天城体:लक्ष्मी, IAST: ),又譯為功德天女、財寶天女、寶藏天女等,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幸福与财富女神,传统上被认为是毗濕奴的妻子。她的別號極多,其中一个比较常见的是“室利”(Śrī)或“摩訶室利”(Mahāśrī,摩訶意為“大”),即“功德”、“吉祥”之義,故又稱大功德天或大吉祥天。吉祥天女有时与辩才天女相互混同;但多數時候,兩者都是不同的神靈。 印度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主要城市斯利那加即意为“吉祥天城”(斯利,吉祥天女之名;那加,是“那加拉”的简称,意为城市)。 吉祥天女也被佛教引為护法神,金光明经中有“大吉祥天女咒”(善女天咒),这也是佛教徒日课中,時常念诵的“十小咒”之一。.

查看 湿婆和吉祥天女

塔羅闍

塔羅闍(泰米爾文: "நடராசர்" or Kooththan கூத்தன்),又稱宇宙之舞,是印度教毁滅之神濕婆的一個狀態,祂作為一個舞者去完成祂的神舞以摧毁一個疲憊的宇宙,並為了創造之神梵天啟動創世過程而作出準備。.

查看 湿婆和塔羅闍

塔瑪儂遺址

塔瑪儂遺址()是吳哥古蹟中一座小而精緻的印度寺廟,坐落於柬埔寨吳哥城勝利門東側、週薩寺北側。1992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12世紀時,吳哥王朝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為信仰而修建了許多廟宇,其中便包括塔瑪儂寺及著名的吳哥窟等。塔瑪儂寺的供奉主神為濕婆與毗濕奴。.

查看 湿婆和塔瑪儂遺址

夏克提

夏克提(天城体:शक्ति,Shakti,),又译沙克蒂、沙克提、铄乞底,意为有力量、性力,或是给予力量(empowerment)。在印度教中,夏克提是宇宙初元的创造力量,也表示女神的生殖力,代表了推动整个宇宙的动能力量。为印度教性力派所崇拜的一种神祇和力量,代表性力派崇拜的一些女神(提毗)的活动力。性力有时会被人格化,成为一种十分类似于大神母,等同于摩诃提毗(所有的女神都被认为是摩诃提毗的化身)。有些学者怀疑,性力一词衍生自吠陀时代的主神因陀罗之妻舍脂之名。 印度教性力派认为,女神的活动力(或创造力)构成了宇宙能量,性力派信仰夏克提女神是宇宙的本源。包括雪山神女帕尔瓦蒂的化身迦梨、杜尔迦以及萨拉斯瓦蒂,拉克什米都来源于夏克提女神的显化。因此在性力派看来,性力就是宇宙的最高存在(梵或无上我)。但在非性力派的印度教徒看来,性力或女神力量是作为提毗的配偶的男性神祇们,如(湿婆,毗湿奴,梵天等等)的阴性能量,代表至高存在的女性部分。夏克提女神使用所有的武器,她的配偶是湿婆。.

查看 湿婆和夏克提

大宝森节

源自淡米爾人的節日,大寶森節 大宝森节(தைப்பூசம்)是淡米爾人所庆祝的一个印度教节日,每年在淡米爾曆的“泰月”(第十个月)满月时举行,时在公历的一月或二月。该节日是马来西亚五州兩地(槟城州、霹雳州、雪兰莪州、森美兰州、柔佛州、布城和吉隆坡)的法定假日之一。大宝森节庆祝湿婆和雪山女神的幼子战神穆鲁干(Murugan)的生日,在这一天他得到了雪山女神的馈赠——一支长矛,最终使其消灭了魔鬼Soorapadman。.

查看 湿婆和大宝森节

大麻 (藥用)

大麻(,,),或稱麻、大麻草,是以大麻屬植物,包括大麻、印度大麻等,製成的藥物及精神藥品。主要應用部位為雌性大麻的花與毛狀體,其主要作用于精神的成份為四氫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缩写THC),而大麻亦含有超過423種已知化合物,其中包括至少65种其他大麻素,例如大麻酚(cannabinol,簡稱CBN)、大麻二酚(cannabidiol,簡稱CBD),他們所產生的感官影響與四氫大麻酚所產生的精神影響有明顯的差異。Marijuana 一词是指草藥形式製成的大麻,包括成熟的雌株花、葉、莖,而Hashish則是指大麻樹脂,一種濃縮大麻的方式。 使用大麻后通常会产生多种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比如快感和兴奋感,感官意识变化,情绪欣快,食欲增强,在吸入数后分钟,食用后30至60分钟内起效,效果持续2至6小时。短期副作用可能包括:短期记忆力下降,口腔干燥,运动机能受损,红眼,产生偏执或焦虑感。长期副作用可能包括上瘾,自青少年时期开始长期使用可致心智能力降低,受孕期间长期服用可导致儿童行为问题。有研究发现使用大麻和患神经疾病风险有较强关联,但其因果关系仍有争议。 人類吸食大麻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三千年。大麻大多被用于娱乐或医疗用途,在2013年,有1.28亿至2.32亿人(占15到65岁全球人口的2.7%至4.9%)使用过大麻。自20世紀初,世界各国对大麻的司法监管和限制开始加强,擁有、使用和買賣大麻製品在全球大多数地区为非法活動。而医用处方大麻,在包括比利時、加拿大、捷克共和國、乌拉圭、荷蘭、以色列和美國23個州已經有可以有條件合法,或是非法但不執行的使用大麻的方式。.

查看 湿婆和大麻 (藥用)

大黑天

大黑天(Mahākāla,ནག་པོ་ཆེན་པོ།),又意译为大黑、大时、大黑神或大黑天神等,或者直接音译为摩诃迦罗、莫诃哥罗、玛哈嘎拉等名称。 该神本是婆罗门教湿婆(即大自在天)的化身,后为佛教吸收而成为佛教的护法神,特别是在密宗中大黑天是重要的护法神,是专治疾病之醫神與財富之神。.

查看 湿婆和大黑天

大自在天

大自在天(महेश्वर ),又譯為莫訶歌羅、摩醯首羅、摩醯濕伐涅、伊邪那天、商羯羅天,即濕婆神。原為印度教神明,後被佛教所吸納,成為護法神之一。佛教認為他居住在淨居天,為色界之頂點,能夠自在變化,故稱為自在天。大黑天即是他的化身之一。密宗十二天中的伊舍那天也是他的別名。 大乘佛教認為他是第十地菩薩,而密宗認為他是大日如來的化身。在釋迦牟尼時代,六師外道中,自在天外道就是以信奉大自在天為主。.

查看 湿婆和大自在天

天空戰記

《天空戰記》(天空戦記シュラト)是日本「龙之子制作公司」(タツノコプロ)公司製作的一套電視動畫,於1989年4月6日至1990年1月25日期間毎週四在東京電視台播放,全38話。另有OVA作品《創世前的暗鬥》(創世への暗闘)六集。 香港亞洲電視曾經播放本作TV版共36集。华语地区的其他电视台如中国大陆、台湾也分别播放过完整版本。但大陆和台湾虽同为国语地区,但播放的国语配音版本不同。大陆地区播放的国语配音版本来自香港,其人物名称和固有名词基本承袭香港亚视粤语配音版译法,在大陆国语配音版中献声的配音演员多为香港本土的资深国语配音员。随后大陆上海音像出版社发行的正版VCD亦首次同时包含国语和粤语两版配音。台湾版在翻译上与香港、大陆两版存在较大差异,如“湿婆”,台湾版直接译作“席瓦”,而香港、大陆两版本均译作“湿华”。.

查看 湿婆和天空戰記

天狼星

天狼星(Bd:α CMa)是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其視星等為-1.46,幾乎為第二亮恆星老人星的兩倍。它的英文名稱為Sirius,讀法為/sɪɹiəs/,源自古希臘語的Σείριος。天狼星根據拜耳命名法的名稱為大犬座α星。我們肉眼以爲是一顆恆星的天狼星,實際上是一個聯星系統,其中包括一顆光譜型A1V的白主序星和另一顆光譜型DA2的暗白矮星伴星天狼星B(Bd:α CMa B)。 天狼星如此之亮除了因爲其原本就很高的光度以外,還因爲它距離太陽很近。天狼星距離地球約2.6秒差距(約8.6光年),並是最近的恆星之一。天狼星A的質量為太陽的兩倍,而絕對星等為1.42等。它比太陽亮25倍,但光度明顯比其它亮星較暗,如對比老人星或參宿七。此雙星系統有約二億至三億年歷史,而初期是由兩顆藍色的亮星組成。更高質量的天狼星B耗盡了能源,成爲一顆紅巨星,然後又漸漸削去外層,約在一億二千萬年前坍塌成爲今天的白矮星狀態。 中國古代星象學說中,天狼星是「主侵略之兆」的惡星。屈原在《九歌·東君》中寫到:「舉長矢兮射天狼」,以天狼星比擬位於楚國西北的秦國;而蘇軾《江城子》中「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以天狼星比擬威脅北宋西北邊境的西夏。.

查看 湿婆和天狼星

女王宫

女王宮(,即「女人的城堡」之意),又譯為女皇宮、班蒂斯蕾,是位於柬埔寨大吳哥東北約21公里荔枝山(Phnom Dei)旁的一座印度教寺廟,供奉著婆羅門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濕婆。建於967年的羅貞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王朝,而於1002年的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王朝完成。 該寺以朱色砂岩構成,充滿精緻的浮雕,有「吳哥藝術寶石」之稱。規模與尺寸較其它吳哥古跡的建築為小,一般認為即是「女人的城堡」之名稱由來。.

查看 湿婆和女王宫

娑提

娑提(सती / Satī、或譯薩蒂),正式名稱為达刹约尼(दाक्षायनि / Dākshāyani),印度神話中女天神提毗的一員,司婚姻幸福及長壽,印度婦女經常供奉她,以求自己丈夫的長壽。 她是达刹的女兒,她愛上了不討她父親歡心的破壞神濕婆,並發展了一段印度神話中動人的戀愛故事。為向對其戀人濕婆不尊的父親達剎表達不滿而投火自盡,靈魂轉世為雪山神女並與濕婆再度結婚。.

查看 湿婆和娑提

娑提 (習俗)

娑提,原為印度教司婚姻幸福的女神达刹约尼的別名之一,因為傳說的關係成為了忠貞的代名詞。神話中的娑提為向侮辱其戀人濕婆的父親达刹表達不滿而投火自盡,她的靈魂轉世為雪山神女並與濕婆再度結婚。這段戀愛故事在印度與孟加拉的民間地區演變成习俗,即婦女在丈夫死後(一般是葬礼上)自焚殉夫以表達對先夫的忠貞。印度寡婦進行「娑提」的儀式一般都是自願的,但亦有文獻記錄或作畫顯示有的婦女是受到社會壓力,甚至是被他人強迫執行儀式的。 Robert L.

查看 湿婆和娑提 (習俗)

婆克朗加莱塔

婆克朗加萊塔()是古代占婆王國的一座寺廟,位於今日越南寧順省的首府潘郎-塔占(Phan Rang-Tháp Chàm)。在越南語中,「塔占」(Tháp Chàm)就是「占婆之塔」的意思,藩朗-塔占因這座塔而得名。 該塔位於昔日--婆王國首都賓童龍附近,其建築風格為占婆藝術中的曼塔式(Tháp Mẫm Style)。三塔一組,中間主塔的上部為木制,屋頂部分被有意拉長,兩頭呈鞍形翹起。相傳其鞍形的屋頂是為火焰之神Thang Chuh Yang Pui而建的。這組建築至今依舊保存完好,以其洗練的造型和簡樸的裝飾而出名。主塔前門處有一些濕婆神的浮雕,這些浮雕被當作曼塔式建築的傑出之作。其他建築在相比之下則顯得遜色。 關於該塔的建築時間則是個謎。根據占族的傳說,該塔由傳奇國王婆克朗加萊(1151年-1205年)所建。相傳婆克朗加萊是占婆的一位牧童,後成為一代明君。他在位期間,真臘入侵了占城。他與真臘人談判,建議以建立和平之塔,通過競技手段來結束兩國的爭端。結果真臘人同意了他的要求。於是國王建立了這座塔,真臘人也依據約定退出了占城。後來,婆克朗加萊被占族人當作了土地的保護神,這座塔也被命名為了婆克朗加萊塔。 13世紀初,占城國王闍耶僧伽跋摩三世(即《大越史記全書》中的制旻)對該塔進行了施工。一些學者認為婆克朗加萊塔是由闍耶僧伽跋摩三世創建的,然而,更早以前的一些石碑證明了闍耶僧伽跋摩三世可能僅僅只是重建了該塔並在原址增添了一些建築。而根據1050年的一些碑文記載,兩位占婆王子為了紀念自己對南賓童龍地區的勝利而修建了兩個林伽和一座凱旋紀念柱。 該塔最重要的穆卡林伽建於16世紀至17世紀之間。「穆卡林伽」指的是擁有人面造型的林伽。一般來說,林伽是婆羅門教濕婆神的象徵,然而在占婆建築中,林伽是婆克朗加萊的象徵。如今,婆克朗加萊塔依舊被作為占族人宗教祭典中的聖地使用。.

查看 湿婆和婆克朗加莱塔

婆羅浮屠

婆羅浮屠是一座位於印度尼西亞中爪哇省的一座大乘佛教佛塔遺跡,距離日惹市西北40公里,是9世紀當時世上最大型的佛教建築物。2012年6月底,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确认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佛寺。 婆羅浮屠大約於公元842年間,由當時統治爪哇島的夏连特拉王朝統治者興建。「婆羅浮屠」這個名字的意思很可能來自梵語「Vihara Buddha Ur」,意思就是「山頂的佛寺」。後來因為火山爆發,使這佛塔群下沉、並隱蓋於茂密的熱帶叢林中近千年,直到19世紀初才被清理出來,与中国的万里长城、印度的泰姬陵和柬埔寨的吴哥窟并稱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蹟」。.

查看 湿婆和婆羅浮屠

婆蘇吉

婆蘇吉(वासुकि、Vāsuki),又譯婆素雞、和修吉,是印度神話中的蛇神(龍神),也是八大龍王之一,地位跟千蛇之王舍沙相若,甚至被視為是同一化身。婆蘇吉是一眾龍神那伽的偉大領袖,頭上有一顆寶石名為「Nagamani」,有一名姊妹摩納娑,也是著名的女蛇神。.

查看 湿婆和婆蘇吉

室建陀

室建陀(स्कन्द,拉丁字母轉寫:Skanda),又稱塞建陀、鸠摩罗(意译童子)、迦絺吉夜(意译六面子)、善梵、穆如干(南印度的叫法),印度教的神祇,為濕婆神與雪山神女的兒子,是智慧之神財神象頭神的兄弟,形象是一名俊俏挺拔的少年,也是戰神。據說佛教的知名護法神韋馱天,原型即是室建陀。.

查看 湿婆和室建陀

宗教中的牛

家牛在世界上各種宗教,最主要是印度教,耆那教,拜火教,以及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宗教,被視為神聖的動物。特别是印度一些州和尼泊爾被禁止宰殺。.

查看 湿婆和宗教中的牛

密續

密續(Tantras),音譯為「怛特羅」,佛教術語,它原是怛特羅密教教典的一類,後來被秘密大乘佛教採用,作為密宗經典的名稱。印度教性力派的经典也叫怛特罗。.

查看 湿婆和密續

尚龐–巴瓦加德考古公園

尚庞–巴瓦加德考古公园坐落于印度古吉拉特邦的潘奇马哈斯县。该考古公园接近由古吉拉特兴建的古城尚庞,并由巴瓦加德山上的高地堡垒拱卫。考古公园内的遗迹包括青铜时代的史前遗址,早期印度都城的城堡, 16世纪时古吉拉特王国首都的遗址,以及8世纪至14世纪的宫殿,清真寺,陵墓,庙宇,和蓄水池。建立于巴瓦加德山丘上的,一直是印度教的圣地,常年吸引着大量的朝圣者。该遗址是莫卧儿王朝之前唯一一个完整的无变化的伊斯兰城市。 尚庞–巴瓦加德考古公园记录了从印度文化到伊斯兰文化的历史变迁,同时也保留了15世纪晚期到16世纪早期莫卧儿帝国以前的伊斯兰建筑。该考古公园于2004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查看 湿婆和尚龐–巴瓦加德考古公園

尼泊尔文化

2006年之前,尼泊爾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印度教王國,(现已被廢止),其文化也是典型的印度教文化。.

查看 湿婆和尼泊尔文化

尼泊爾宗教

尼泊爾是一個多元文化,多民族,多語言,多宗教信仰的國家。尼泊爾自古以來就存在著各種宗教,根據尼泊爾憲法,尼泊爾是一個世俗國家。尼泊爾憲法保障平等對待所有宗教。在2006年初民主運動和2008年國王賈南德拉被罷黜之前,尼泊爾都是印度教王國。印度教深刻地影響尼泊爾社會結構,而佛教(藏傳佛教)也受到印度教影響,並由一些民族(如內瓦爾人)所信奉的。克拉底人信奉了尼泊爾部落的原始信仰。伊斯蘭教,基督宗教,錫克教和耆那教在也有信徒。.

查看 湿婆和尼泊爾宗教

尉迟乙僧

尉迟乙僧(韋氏拼音:Yü4-ch'ih2 I3-sêng1;漢語拼音:Yùchí Yǐsēng;塞語名Viśa Īrasangä),唐朝画家。于阗国(今新疆和田)贵族。一说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人。其父尉迟跋质那以善画闻名于隋,人称“大尉迟”。他于贞观初至长安,任宿卫官,袭封郡公。活跃至景云年间,大慈恩寺、光宅寺、兴唐寺、安国寺都有他的画迹。师从其父,工画佛教人物、花鸟,采用阴影法,使所画人物有凹凸立体感,将于阗技法融入中原画技,被称为“身若出壁”,“堆起绢叔”,人称“小尉迟”。与阎立本并称。著名画家吴道子均受其影响。传世作品极少,宋徽宗时,内廷藏他的画作八幅,现有《朝僧图》、《番君图》、《龟兹舞女图》传世。传云清代端方旧藏《天王像》乃其作品。 尉迟乙僧的技法特点是「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用色则沉着浓重有明显凹凸感,凹凸法。擅长画佛像和外国人物画,铁线描,设色侧重于晕染,对唐代吸取西方画风有很大帮助。.

查看 湿婆和尉迟乙僧

峇里人

峇里人(Suku Bali)是一群住在印度尼西亞群島中的峇里島上的原住民族。大部分住在峇里島上,他們佔了峇里島上89%的人口。峇里人也分布在龍目島以及東端的爪哇島(如巴紐旺宣市)。.

查看 湿婆和峇里人

崩密列

崩密列(),是一座位于柬埔寨暹粒省的吴哥古迹寺庙风格的印度教寺庙。距离吴哥古迹群以东40公里,自暹粒沿公路有77公里。它是吴哥建筑群第一座完全用沙石建筑的庙。目前它依然被丛林严密包裹着,并且尚未大规模的修复。由于所处位置比较荒僻,所以许多浮雕和塑像已被掠夺。庙宇内遍布树木,以及许多石块倒至四处。.

查看 湿婆和崩密列

巴基斯坦历史

巴基斯坦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而今天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是南亚文明的發源地。.

查看 湿婆和巴基斯坦历史

巴孔寺

巴孔寺(Bakong)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中位于暹粒市西南15公里的一座供奉湿婆的印度教寺庙。此寺庙乃是881年吴哥国王因陀罗跋摩一世建立的国寺(当时的都国都在罗洛士(Rolous))。巴孔寺原为废墟,法国远东学院古迹维修专家从1936年开始修复,经过七年努力到1943年大致修复原貌。 巴孔寺是一座五层的方形金字坛,底层边长65米,各层的基点原有塔门,最顶层中心矗立一座宝塔。.

查看 湿婆和巴孔寺

巴霍巴利王:磅礴終章

《巴霍巴利王:磅礴終章》(Baahubali 2: The Conclusion)是一部2017年印度史詩歷史片,由S·S·拉傑摩利執導和編劇。本片同時包含了泰盧固語和坦米爾語並額外配音了印地語、馬拉雅拉姆語和法語。由普拉巴斯、拉納·達古巴提、安努舒卡·謝蒂和塔曼娜·巴提亞主演。.

查看 湿婆和巴霍巴利王:磅礴終章

巴肯寺

巴肯寺()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中供奉湿婆的印度教寺庙。它是9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耶输跋摩一世建都吴哥后在巴肯山上建立的寺庙。.

查看 湿婆和巴肯寺

巴普昂寺

巴普昂寺()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之一,位于吴哥城内,(巴戎寺)西北。巴普昂寺是11世纪中叶真腊国王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 建立的献给印度教湿婆神的国寺。巴普昂寺是一座须弥山寺,由三层须弥台构成,底层须弥台东西方向长120米,南北方向长100米。三层须弥台基总高度为34米。宋代泉州市舶司提举赵汝适著于1225年的《诸蕃志》真腊条记载:“西南隅铜台上列铜塔二十有四,镇以八铜象”。所指的铜台就是巴普昂寺。1296年至1297年元朝周达观奉命随使团前往真腊。回国著《真腊风土记》。周达观在书中写道“金塔之北可一里许,有铜塔一座,比金塔更高,望之郁然。其北一里许国主之庐也”。金塔指巴云寺塔。铜塔指当时巴普昂寺中心的铜塔,原先的24座铜塔,23座已不知去向。巴云寺中心塔高45米,巴普昂铜塔应高50米,今也不存。15世纪后期,巴普昂寺改为佛寺,在第二层台基西边修建了一尊个70多米长9米高的卧佛,铜塔可能因此被拆除。巴普昂台基原建立在沙土上,由于它体积庞大,在建立卧佛时可能已经大部分坍塌了。 到20世纪,巴普昂寺已大半坍塌。1960年开始的修复工程又遭逢红色高棉上台,而告中断,记录著石头位置的纪录也遗失无踪。自1995年开始,由一组法国考古家为首的考古队又开始修复工作,截至2005年, 工作仍然则继续。2006年5月巴普昂寺遗址部分开放,但修复工作可能还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完工。.

查看 湿婆和巴普昂寺

上帝

上帝,通常是指信仰系統中的至高神。 在华夏信仰中,上帝是天子、帝王、君主中的至上神,又称“帝”、“天”、“天帝”、「太一」、「皇天」、“昊天上帝”,和后土成對,並稱「皇天--土」。緯書又稱昊天上帝為天皇大帝,並增以五方上帝配屬五行及仁义礼智信。道教尊稱昊天上帝為玉皇,以五方上帝為「五方五老君」所化。受到基督教傳入的影響,上帝一詞在現代社會也用來指基督教的神。.

查看 湿婆和上帝

不动明王

不动明王亦称不动使者或不动尊(acalanātha),佛教密宗五大明王主尊、八大明王首座,毗盧遮那佛(大日如来)的教令轮身。在镇守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的五大明王中,为镇守中央方位的明王,也是著名的護法神。.

查看 湿婆和不动明王

帝釋天

帝釋天(शक्र,,Sakka),又稱天帝釋、帝釋,全名為釋提桓因陀羅(梵文:Śakro devānām indraḥ,巴利文:Sakko devānaṃ indo)或釋提桓因達羅,簡稱釋提桓因。原為印度教神明,即因陀罗(Indra),主管雷電與戰鬥,統領天界,後為佛教所吸收,成為佛教的護法神。 佛教認為他是忉利天之主,座騎為六牙白象。他經常率領天人,與阿修羅戰鬥。.

查看 湿婆和帝釋天

中國世界遺產列表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85年11月2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以来,截至2017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的世界遗产共有52项(包括自然遗产12项,文化遗产36项,双重遗产4项,含跨国项目1项),在数量上名列世界第二位(僅次於意大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均为4项),其中首都北京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邬宏,《中国世界遗产全记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ISBN 7-5438-3534-7。而苏州是至今唯一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2004年,第28届)。.

查看 湿婆和中國世界遺產列表

主神

在许多多神論系统中有种趋势:其中一个神(通常为男性)拥有主神或众神之王的卓越地位。这种趋势与人类历史上政治权力等级制度的增长相并行,在这种制度中君主拥有人事的最终决定权。神系中的其他神祇通常以家庭关系与之相连结。 从历史观点上说, 随后的社会事件,比如战争侵略或权力更迭,导致人们信仰的前任神王被新的神祇所取代。 主神被取代的例子.

查看 湿婆和主神

希瓦納博士

賽迪斯·博多格·希瓦納博士(Doctor Thaddeus Bodog Sivana)是一名DC漫畫旗下的虛構漫畫超級反派,由和所創作,該角首次登場於《》#2(1940年2月)。他時常作為驚奇隊長(或稱作沙贊)的大反派及出場頻率最高的宿敵之一。 2009年,希瓦納博士被IGN列為史上最偉大的漫畫反派中的第82名。貝克說,帕克透過將印度神濕婆(Siva)的名字與「涅槃(nirvana)」這個詞結合起來,而創造出「希瓦納(Sivana)」這個名字。.

查看 湿婆和希瓦納博士

布里哈迪希瓦拉神庙

布里哈迪希瓦拉神庙(Brihadiswara Temple,பெருவுடையார் கோயில்),一称罗阇罗阇希瓦拉神庙(Rajarajeshwara)是位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坦贾武尔地区的一座供奉湿婆的神庙,由朱罗王朝的国王羅茶羅乍建于1000年左右。是印度现存最高的神庙。1987年成为世界遗产。 神庙使用花岗岩砌成。主殿围在长方形庭院内,在方形二层主殿之上有13层角锥形悉卡罗,高61米,顶部盔帽形盖石重80吨。主殿内供奉有印度现存最大的石雕林伽,主殿第一层走廊上雕有湿婆的108种舞姿(其中27幅浮雕未完成)。主殿内部分墙壁有壁画,内容多与湿婆神话有关。.

查看 湿婆和布里哈迪希瓦拉神庙

帕舒帕蒂纳特庙

帕舒帕蒂纳特庙(पशुपतिनाथ मन्दिर,拉丁化:Pashupatinath Mandir),位於尼泊尔加德滿都东部巴格马蒂河畔,是一座印度教寺庙,也是印度次大陆四大供奉湿婆的寺庙之一,创建时间可追溯至公元400年。.

查看 湿婆和帕舒帕蒂纳特庙

三只眼

《三只眼》(3×3 EYES)為日本漫畫家高田裕三的代表作品,從1987年開始連載到2002年,歷時15年共40卷的長篇漫畫。以全球各民族神話中對不老不死之神術嚮往的通一性和傳說中或神或魔的妖物—三只眼民族為出發點,架構了一個發生在地球、聖地以及亞空間中帶有神話色彩的冒險奇幻故事。於2015年,全系列漫畫累計銷售部數已突破3300萬冊。.

查看 湿婆和三只眼

三叉

三叉(Trident、Leister或Gig),或作叉、三叉槍、三叉戟,是一種有三個叉的槍,外型與叉相同。用來叉魚,以前也被作軍事用途。三叉在神話、古代文化與現代文化中都有出現。.

查看 湿婆和三叉

三位一體 (消歧義)

三位一體,可能指:.

查看 湿婆和三位一體 (消歧義)

三神論

三神論(Tritheism),又稱三元論,一種宗教信條,認為宇宙中存在三個力量相等的神靈。它不同於一神論,也與二元論不同。 著名的三神論代表為印度教的三相神,即為濕婆、毗濕奴與梵天这三個至高神。道教的三清亦是如此。 在基督教中,三神論被認為是異端的一種,又稱三位三體說。它否定三位一體,認為聖父、聖子、聖靈是三個分離的神靈個體,並不是一體的。 Category:神學 Category:基督教术语.

查看 湿婆和三神論

三相神

三相神(梵文:त्रिमूर्तिः ),在梵文中原意為“有三種形式”,是印度教的一个概念,“将宇宙的创造、维持和毁灭的功能分别人性化为创造者梵天,维护者或保护者毗濕奴,以及毁灭者或转化者濕婆” 。这三位神灵被认为是“印度教的三合一(the Hindu triad)”或“伟大的三位一体”,或称为“梵天-毗濕奴-濕婆”。 印度哲學家(比如数论派)常用(Guna)來解釋三相神:.

查看 湿婆和三相神

三身

三身(梵文:),大乘佛教理論中佛具有的三種身:應身(變化身;梵文:,藏文:sprul sku)、報身(受用身;梵文:,藏文:long spyod rdzogs pa'i sku)、法身(自性身;梵文:,藏文:chos sku)。.

查看 湿婆和三身

亚当峰

亚当峰(Adam's Peak),僧伽罗语称Sri Padastanaya或Samanaliya,简称Sri Pada,泰米尔语称Shivanolipatha Malai或Shiva padam,均可译为“圣足山”,是斯里兰卡中部一座山峰,海拔2,243米。 该山位于斯里兰卡中央高原南端,其峰顶上有一座寺庙,庙内一块岩石上有一巨大足印,约1.8米长。对于这个足印的来历,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说法:.

查看 湿婆和亚当峰

亚瑟·M·赛克勒美术馆

亚瑟·M·赛克勒美术馆,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广场南侧,归属史密森尼学会管理运营。该美术馆与邻近的弗瑞尔美术馆共同组成了史密森尼博物馆中亚洲艺术部分,因此往往被统称为“弗瑞尔·赛克勒美术馆”。美术馆开放于1987年,其主体部分位于艾尼德·豪普特花园的地下。.

查看 湿婆和亚瑟·M·赛克勒美术馆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世界记忆名录

本列表列出了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世界记忆名录。 表中国家以其英文首字母排序,一个国家的不同项目则按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时间排序。.

查看 湿婆和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世界记忆名录

仙人 (印度神话)

仙人(天城体:ऋषि,IAST:ṛṣi)印度神话与宗教体系中的一类特殊人物。仙人位于天人、人和阿修罗的范畴之外,是介于神与人之间的一个群体。有些神(尤其是生主)也被称为仙人,还有一些仙人是历史人物被神化的结果。一些例子表明,凡人可以通过苦行等等修成仙人;不过更多例子指出仙人是世袭的。仙人大多是些精通吠陀的圣贤,拥有极大的法力神通,属于最招惹不起的人物。天神对仙人十分敬畏,时常有求于他们,有时还会遭到他们的惩罚和打击;连三大主神都要屈服于他们,毗湿奴就因为婆利古仙人的诅咒而在凡间转世了好几次。仙人最常见的神通莫过于诅咒,这些诅咒具有可以使天神遭殃的威力,而且一旦发出就必然会实现,连发出诅咒者本人也取消不了。 有关仙人的神话在印度文献中十分常见,从最早的吠陀到史诗,再到晚近的往世书。有些著名仙人在各种宗教和文学作品中都常常登场,也有些仙人只是在某本书里提到过名字。总而言之,仙人在印度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查看 湿婆和仙人 (印度神话)

伊舍那天

伊舍那天(Īśāna.),又作伊遮那天、伊邪那天、伊賒那天、伊沙天。意譯自在、眾生主。司配者之義。佛教神明,原為濕婆的別名。密宗認為他是他化自在天之主,天部神明,為十二天之一,十力護法神王之一,護世八方天之一,為東北方的守護神。 他最初是大自在天的別名,但隨著傳說不同,有時他與大自在天被視為是不同的神明。.

查看 湿婆和伊舍那天

伽摩

伽摩(Kamadeva),印度神话中爱神。意译“欲”。相当于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丘比特。伽摩面貌俊秀,有著綠色皮膚,天女围绕,以鹦鹉为座骑,手持弓和箭,他的弓是由甘蔗所造,弦是由蜜蜂腸所做,而他的箭頭用五種芬芳的鮮花裝飾著,這五朵花分別來自阿育王樹上的白色和藍色荷花、瑪麗卡樹(茉莉花)和芒果樹的花,以执心为羽,以希望为镞。 在显教中,未有相当之神名,密教中则有爱染明王与之相当,盖二者皆以弓箭为持物,二者在思想上似有关连,然未详其所据。《梨俱吠陀》谓其于原始唯一物中,以心芽而始生。《阿达婆吠陀》则谓其生于最初。诸天、仙及人间无可与之比拟者。 依《往事书》所述,湿婆修苦行时,雪山神女命伽摩以爱情迷惑湿婆,湿婆大怒,乃以额上眼火化伽摩为灰烬。及解怒后,复令伽摩为黑天与摩耶之子而再生,名曰普拉云那。另外一個傳說是他曾經被湿婆以神火焚燒,從此失去形體。 此外,《正法念处经》卷十七记有伽摩饿鬼,并注云(大正17.97c):“伽摩两卢波,魏言欲色。”此饿鬼或为美丈夫,或为美妇,若有起欲者,则与之交会。 Category:印度教神祇 Category:梵语词汇 Category:愛神.

查看 湿婆和伽摩

弗栗多

弗栗多(梵文/天城文:वृत्र,Vritra/Vrtra),於早期吠陀神話中就已經登場的阿修羅神族的巨蛇那伽(或巨龍),其名意為「掩蓋者」,是旱災的降臨者。经典吠陀中又被稱為「Ahi」,即「蛇」之意,傳說它擁有三個頭,是提婆族因陀羅的大敵之一。圍繞討伐弗栗多的故事隨著時間而產生了數個版本,亦見證了在三相神(梵天,毗湿奴及濕婆)信仰興起的同時因陀羅在改良後的婆羅門教中地位的下降。.

查看 湿婆和弗栗多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查看 湿婆和佛教

往世书

右 往世书(天城体:पुराण purāṇa,梵语原意为“古代的”或“古老的”)是一类古印度文献的总称。这类文献覆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宇宙论、神谱、帝王世系和宗教活动。它们通常为问答式诗歌体,其基本内容经常是不同人物联系起来的一些故事。 有许多文献都被称为往世书。现存的往世书非常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往世书和小往世书。这是狭义的往世书,以梵语写成。它们通常讲述宇宙和人类的产生、帝王和仙人的世系等内容,并包含故事、哲学和宗教话题。.

查看 湿婆和往世书

圣帕加维那雅加庙

圣帕加维那雅加庙(ஶ்ரீ செண்பக விநாயகர் ஆலயம்,Sri Senpaga Vinayagar Temple)位于新加坡如切锡兰路,是一座主供印度教神明伽内什的庙。.

查看 湿婆和圣帕加维那雅加庙

圣穆格宗教博物馆

圣穆格宗教博物馆(St Mungo Museum of Religious Life and Art)是苏格兰格拉斯哥的一所宗教博物馆。据称是全世界这一主题唯一的博物馆,但是圣彼得堡的国立宗教史博物馆 以及乌得勒支的加大肋纳修道院(Catharijneconvent).

查看 湿婆和圣穆格宗教博物馆

北卡什县

北卡什县是印度北阿坎德邦加瓦尔专区的一个县。总面积8,016 km2 (3,095 sq mi),其中的1451km2属于与中国有争议的桑、葱莎、波林三多,为中印中段边界四块领土争议区中的最大的一块。总人口295,013,人口密度37 /km2 (96 /sq mi)。县治的名称与县名相同,叫做乌徳尔格希或北迦尸,意为“神光照耀之地”,印度教的传说中,该地是6000年前由湿婆神创造的。该县西临德拉敦县,西北临喜马偕尔邦,东临杰莫利县,东北临中国,东南为鲁德拉普拉亚格县,南临特里加瓦尔县。恒河的两大源头之一帕吉勒提河发源于该县的根戈德里冰川;恒河的最大支流亞穆納河发源于该县的本德尔本杰山亚穆纳斯特里冰川(亚姆诺德里冰川)。.

查看 湿婆和北卡什县

北京世界公园

北京世界公园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大葆台,是一座以世界各地名胜古迹的微缩景观为特色的公园,被列为北京十大精品公园之一,也是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之一。 北京世界公园1992年4月5日奠基,经过一年多的施工,于1993年10月25日开放,共占地46.7公顷。公园按照世界五大洲划分景区,包括了一百余处世界名胜古迹的微缩景观(大多数按1:10比例仿造),此外还有如“童话世界”、“生肖园”等主题景点,并不定期举行各种世界各国民俗风情表演。.

查看 湿婆和北京世界公园

哪吒

哪吒(漢語拼音: nézhā ,注音:ㄋㄜˊ ㄓㄚˋ,又音ㄋㄨㄛˊ ㄓㄚˋ),亦作那吒,為中國神話、印度神話人物,考據係源於佛教護法神,融入中國文化,而後也興盛於道教與臺灣民間信仰。在佛教傳說中,哪吒是一名青少年天神(原型可能是古波斯的神靈),法力高強,擁護佛法,是毘沙門天王的後裔,也是釋迦佛的弟子,稱哪吒太子、那拏天等。 在道教中,哪吒姓李,父親是托塔李天王,上有二兄金吒、木吒,排行第三。哪吒係太乙天尊的高徒,也是玉皇大帝手下的主要將領之一,統帥五營神兵。道教的頭銜為太子元帥、中壇元帥、火轮天王、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等,民間一般尊稱太子爺、三太子,哪吒是華人崇敬的神靈,於很多民間故事中出現,也出現在《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多部文學作品中。 相傳哪吒割肉還母、削骨還父,後來被其恩師以蓮花化身復活,終於修成正果,香港科幻小說家衛斯理(倪匡)曾經這樣評價過哪吒:「常常羨慕哪吒三太子能夠削骨還父,割肉還母,了卻了血肉之軀,從此自由自在,再也不必受父母所生肉體的束縛。蓮花化身之後,便進入了生命的高級形態,以靈魂為主的生命形式,摒棄了百無一是的臭皮囊。.

查看 湿婆和哪吒

哈奴曼·多卡

哈奴曼·多卡(Hanuman Dhoka),位于尼泊尔加德满都王宫广场,是一组规模较大的建筑群,其中含有尼泊尔王国马拉王朝、沙阿王朝的王宫“哈奴曼·多卡王宫”,以及其他建筑。.

查看 湿婆和哈奴曼·多卡

冈底斯山脉

冈底斯山脉()中国西藏山脉。为一弧形山脉,全长1600公里。西北-东南走向,与喜马拉雅山平行,西起位于印度拉达克靠近班公湖的喀喇昆仑山脉东南部的萨色尔山,地理坐标为, 东至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邻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山体宽约60~70公里,由西向东山体渐宽,东段宽达1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冈底斯山脉最高峰罗波峰海拔7095米,著名佛教圣山冈仁波齐峰海拔6656米。 冈底斯山脉是青藏高原南北重要地理界线,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这一带有许多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和湖盆谷地,如拉萨河河谷平地。草场辽阔,耕地集中,为西藏自治区人口集中,农牧业发达的地域。其北侧为羌塘高原,气候严寒干燥。冈底斯山南北侧均为地震活动带,近40年间多次发生六级以上地震。.

查看 湿婆和冈底斯山脉

冈仁波齐峰

冈仁波齐峰也译冈仁波钦等等(藏语:,藏语拼音:),冈底斯山脉的第二高峰,海拔6,721米,位于中國西藏普兰县境内,南临玛旁雍错和拉昂错,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獅泉河的發源地。“岡”藏語發音為“扛”,意義為“雪”,「仁波齐」即「仁波切」的另一音譯,意為珍寶,總稱雪寶。梵语称为吉罗娑(垓拉瑟)山(कैलास पर्वत,),耆那教称为Aṣṭapāda(八足)。 相传苯教发源于该山;印度教认为该山为湿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认为该山是其祖师瑞斯哈巴那刹得道之处,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无量幸福,也是密勒日巴战胜苯教徒的地方。因此常年在此处转山的各地信徒不断。.

查看 湿婆和冈仁波齐峰

凱拉薩神廟

凱拉薩神廟(Kailasa temple)位於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埃洛拉,是世界上最大岩鑿印度教寺廟之一。由於其規模、建築、雕塑成就,凱拉薩神廟被認為是印度最著名的岩鑿寺廟。 凱拉薩神廟是埃洛拉石窟其中之一。凱拉薩神廟建造於公元8世紀羅濕陀羅拘陀克里希納一世,寺廟建築顯露出帕拉瓦風格。.

查看 湿婆和凱拉薩神廟

全知

全知(omniscience,),在宗教上,是指能夠了解一切事物知識的能力。在印度教與亞伯拉罕諸教中,將這個屬性歸給他們信仰中的最高神祇。.

查看 湿婆和全知

因陀羅

因陀罗(इन्द्र,Indra),又名帝釋天(Śakra),印度教神明,吠陀經籍所載眾神之首。本是古印度人共同尊奉的神明,在《梨俱吠陀》中是出现最多的神之一,出现次数仅次于阿耆尼,曾一度是諸神的領袖、雷神和戰神,空界的主宰。他的妻子在《梨俱吠陀》稱為舍脂。 遠古希臘的信仰從印度西北方流入,但人們對他的信仰在後吠陀時期逐漸地弱化,雷神的神祇地位因婆羅門教改良之後的梵天、濕婆、毗濕奴三神所取代。.

查看 湿婆和因陀羅

四面佛

四面神,華語則音帕剖樓麼(พระพรหม,Phra Phrom,源自परब्रह्म,Para Brahma),因為屬天神級,所以「四面佛」是其誤稱,源自印度教、婆羅門教神話,為三主神之一的梵天(ब्रह्मा,Brahmā),所以亦稱「大梵天王」,乃創造宇宙之神,梵文字母(婆罗米系字母)的创制者。在佛教经典中,则是请释迦牟尼住世说法的护法天神。在泰國信仰中,祂是財富之神,也會保護信徒的平安。受泰國影響,在香港、澳門及台灣,也有奉祠四面神的風氣。.

查看 湿婆和四面佛

Campione 弒神者!角色列表

此列表是《Campione 弒神者!》內的登場人物的介紹,中文譯名以台灣青文出版社之繁體中文版為準。 ※以下介紹中包含一部份原作輕小說與電視動畫劇情,請斟酌閱讀。.

查看 湿婆和Campione 弒神者!角色列表

火神往世书

火神往世书(天城体:अग्नि पुराण)印度教经典文献18部大往世书中的一部。传统上认为是火神阿耆尼吟颂给极裕仙人的,故得名为火神往世书。实际此书成书时间在笈多王朝之后,最早不过8世纪。 虽然被分类为暗往世书(主要敬湿婆的往世书),但火神往世书并不是以湿婆为唯一大神的,书中有大段文字讲述毗湿奴及其化身的事迹,特别是罗摩和黑天。 火神往世书全书共分为383章,还有6章附录。火神往世书的内容繁杂,接近于百科全书,里面不仅有历史传说,还包括了战争、祭祀、占星术、法律、语法学、医学和武术等等。该书更有一部分是专门论述文学和戏剧的,是现存比较早的印度文艺理论著作之一。在这些内容中,有一部分被发现与7世纪时的梵语作家檀丁所著的文学-修辞学著作《诗镜》相同,可能是从后者抄过来的。.

查看 湿婆和火神往世书

班加羅爾

班加罗尔(Bengaluru,卡纳达语:ಬೆಂಗಳೂರು,国际音标 /'),是印度卡纳塔克邦的首府,全國第三大城市。班加罗尔都會區人口约850万,為印度第5大都會區。班加羅爾位於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海拔超過三千英尺。 班加羅爾區域曾隸屬於古印度的西恆伽王朝、朱羅王朝與曷薩拉王朝,其後的毗奢耶那伽罗王朝封建地主在西元1537年正式建都並取名(卡納達語)班加魯魯(Bengaluru),Kempe Gowda 在此建立一座土城,其四周漸漸發展出商業市集,其後的都市與道路皆以此為軸心向外擴張。 1638年,印度教王朝馬拉地帝國佔領並統治班加羅爾,半世紀後蒙古民族的蒙兀兒帝國佔據其地,又將其轉售予毗奢耶那伽罗王朝下屬的邁索爾王國。十八世紀末,在英國於取得勝利後,班加羅爾也一併被英國東印度公司佔領,原先隸屬於邁索爾王國底下的諸侯傾向英國占領者,並得到了班加羅爾城的行政控制權,名義上為英屬印度政權底下的自治區。1947年印度脫離英國統治短暫地成立印度自治領,班加羅爾成為邁索爾邦(今日卡納塔克邦前身)首府,並在印度共和國建立後維持其卡納塔克邦首府的地位。班加羅爾市於2006年正名為卡納達語的「班加魯魯」。 自印度独立以后,班加罗尔发展成重工业(印度太空研究組織等)的中心。近10年来,高科技公司在班加罗尔的成功建立使其成为印度--科技的中心,俗称“印度的矽谷”;由於班加羅爾是印度首屈一指的IT產業重鎮,地位與台灣新竹科學園區、北京市中關村、江蘇崑山相近。班加罗尔的--科技公司任用印度电脑工程师的30%左右。另外班加羅爾與美國矽谷的時差將近半天,故可與美國IT產業進行接力工作:當美國矽谷的廠商下班後,可將技術文件及相關資料傳到班加羅爾的廠商接力製作,過了半天等印度廠商下班後,即可上傳回矽谷的廠商繼續製作。.

查看 湿婆和班加羅爾

,在不同語言中有不同的含義,常和宗教、神秘學、儀式性的習俗有關。其中一種含義是超自然體系中的至高者(The Most High),不受自然規律限制,反之卻高於自然規律,主宰宇宙萬物和整體世界(Holist World),能對物質相位(Material Phase)施加直接或間接干涉。在所有的人類社會中都存在這種概念化的偶像(Conceptualized Idol),但因各地文化風俗和宗教、信仰、意識形態有異,人們對神的認知完全分歧,導致法西斯思想、無理排他、種族主義、鎖國政策、軍國主義等充滿攻擊性的社會取向(Social Orientation)。.

查看 湿婆和神

神化

化或神格化(ἀποθέωσις,英文為Apotheosis或deification)是指把一個人高舉至神的地位。中國民間信仰也常常將歷史人物神化,朝廷也會順應民情給予認証,例如明朝萬曆帝敕封關公為關聖帝君,清朝康熙帝冊封媽祖為天后。包括古希臘和古羅馬在內的多神信仰地區都有將傑出人物封神的傳統。 很多歷史上著名的宗教家和哲學家都不以神自居,卻長期被其弟子們把其神化.

查看 湿婆和神化

空中宫殿

中宫殿(),原名金角山,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之一,位于吴哥城中巴云寺西北,巴普昂寺东北。空中宫殿最初是真腊国王罗贞陀罗跋摩二世(Rājendravarman II)在位时(941年—968年)在兴建王宫的同时,建造的湿婆庙,后为苏利耶跋摩一世改建成为须弥山式印度教寺庙。.

查看 湿婆和空中宫殿

第三眼

三隻眼(或稱內在眼、天眼)是東西方某些神秘主義與神祕學的概念,探討眉間輪的特殊潛能。第三隻眼被認為是通往深層內在與高層意識的門路。新紀元思想認為第三隻眼象徵著開悟或心像的深層靈性啟發。第三隻眼也代表著意義深長的心理現象。第三隻眼常與下列事物相關連:異象、透視(能透視脈輪與靈氣)、預知以及出體經驗。能夠運用這些能力的人便是「透視者」。.

查看 湿婆和第三眼

約尼

約尼,是相對於林伽的一個印度教崇拜符號,代表濕婆的妻子雪山神女。約尼的形狀象徵女子的陰部,與象徵男子陽具的林伽呼應,在形象上多呈四方形,有一伸出的引道。 Category:印度教 H Category:梵语词汇.

查看 湿婆和約尼

纳塔罗阇

纳塔羅闍(泰米爾文: "நடராசர்" or Kooththan கூத்தன்),又稱宇宙之舞,是印度教毁滅之神濕婆的一個狀態,祂作為一個舞者去完成祂的神舞以摧毁一個疲憊的宇宙,並為了創造之神梵天啟動創世過程而作出準備。.

查看 湿婆和纳塔罗阇

维拉马卡里拉曼庙

Sri Veeramakaliamman Temple (ஸ்ரீ வீரமாகாளியம்மன் கோவில்; 英文: Sri Veeramakaliamman Temple)是一間位於新加坡小印度市中心實龍崗路的一間印度教廟,主要是拜祭時母(濕婆妻子雪山神女的其中一個化身)。此廟始建於1881年,百年來條葺不斷。廟中主像時母旁之兩側,分別為時母的兒子象头神和室建陀。.

查看 湿婆和维拉马卡里拉曼庙

罗茶罗乍

羅茶羅乍一世(ராஜ ராஜ சோழன்),出生時姓名Arunmozhi Thevar(或稱Raja Kesari Varman Raja Raja Devar,敬稱Peruvudaiyar),一般叫大羅茶羅乍,印度淡米爾族的注辇国最傑出的帝王之一,他在公元985年到1014年間御宇近30年。羅茶羅乍在征服南印諸國之後,注輦國包含了南方的斯里蘭卡,東北的羯陵伽。他和北邊的遮娄其王朝以及南邊的潘地亞交兵數次。 在征服了位於哥達瓦里河流域的文耆王國(Vengi)之後,羅茶羅乍遂得以奠定晚期朱羅王朝的基礎。羅茶羅乍入侵了斯里蘭卡,並開始了對這個國家一個世紀的佔領。 通過將國家分割成若干地區,並系統化地丈量土地來標准化稅收,羅茶羅乍精簡了行政體制。作為濕婆的虔誠的信徒,羅茶羅乍在坦賈武爾興建了宏偉的布里哈迪希瓦拉神庙並通過神廟向他的臣民分配財富。羅茶羅乍的成功使得繼任者拉真陀罗一世能再開疆拓土下去。.

查看 湿婆和罗茶罗乍

罗波那

罗波那是印度史詩罗摩衍那中登場的反派,名字帶有「以暴力讓人痛泣」的含意,他是毗尸罗婆仙人和吉吉悉(罗刹王须摩里之女)之子,财神俱毗罗的兄弟。罗波那因為好女色而拐走悉多,悉多的丈夫罗摩因此前往楞伽岛(今斯里蘭卡)將罗波那殺死并救回妻子。儘管如此,對罗波那的描寫并非單純為一個魔王,他是有能的統治者、濕婆的忠心追隨者,經父親指導下熟讀經書吠陀和奧義書及通竅軍事,又能彈奏琴。 罗波那對梵天進行過歷時數年的激烈苦行,過程中因為憤怒於梵天的無視而將自己的頭切下來,但每次剛切下時都會從中生出新的頭出來,如此重覆10次後梵天終於顯靈,在他的肚臍注入不死甘露并賜予他不受凡人以外的神魔所傷的祝福,順手將全部被切下的頭都接駁回他的頸上。獲得神力的罗波那帶著外祖父的軍隊到楞伽岛,威脅同父異母的兄長俱毗罗要以武力奪取其政權,俱毗罗在父親的建議下選擇放棄而離開。但楞伽岛在罗波那的統治下富裕無比,百姓不知饑餓為何物。.

查看 湿婆和罗波那

罗湿陀罗拘陀

羅濕陀羅拘陀王朝(梵语:राष्ट्रकूट;英語:Rashtrakuta dynasty)8世纪~10世纪时存在于印度中部与南部的一个重要王国。.

查看 湿婆和罗湿陀罗拘陀

罗摩衍那

《罗摩衍那》(梵语:रामायण,,意思为“罗摩的历险经历”)是印度两大史诗之一、另一部是《摩訶婆羅多》。作者是诗人蚁垤,或譯跋彌(Valmiki),共分为七章,24,000对对句。内容主要讲述拘薩羅国王子罗摩(Rama)和他妻子悉多(Sita)的故事。罗摩衍那和另一部更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是印度文化的基础,对印度文学、宗教的发展有相当大的作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西游记》也受到它的影响。罗摩在印度文化中的地位甚至相当于耶稣在基督教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罗摩衍那最早成书於公元前300年(至西元三世紀定稿),第二章到第六章是原作,第一章和第七章可能是后来(不早于公元前200年)补充进去的,原作将罗摩描绘成一位理想的英雄,但后来补充的部分将罗摩说成是毗湿奴的化身,两部分的文笔也不一致。 原书依据吠陀体系推算,罗摩和罗刹魔王罗波那(Ravana)之间的战争发生在公元前878,142年,印度传统的历书都是根据这种推算编制的,但是并不为现代历史学家所接受。 印度传统认为罗摩是毗湿奴的化身,他杀死魔王罗波那,确立了人间的宗教和道德标准,神曾经答应蚁垤,只要山海还存在,人们就仍然需要阅读罗摩衍那。 20世紀70年代中國梵文學者季羨林、黃寶生翻譯《羅摩衍那》。.

查看 湿婆和罗摩衍那

美山聖地

美山聖地(),是由占婆一眾國王(越南占城)在公元4世紀和14世紀之間建造的一系列被遺棄和部分毀壞的印度教寺廟遺址。 寺廟是崇拜印度教神濕婆,以各種當地名義聞名,其中最著名的寺廟是巴德拉濕婆廟(Bhadreshvara)。 美山位于越南中部的廣南省濰川縣濰富社美山村附近,距離東南部的峴港69公里。而距離歷史悠久的茶嶠鎮()約有10公里。寺廟處於一個兩公里寬的山谷內,被兩個山脈包圍。 從公元四世紀到十四世紀,美山山谷是占婆歷任國王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也是王室和民族英雄的埋葬地。它與因陀羅補羅()和僧伽補羅(茶嶠)等附近的占婆城市密切相關。這個遺址包括七十多座寺廟以及梵文和占語的歷史上許多重要的碑文。 美山也許是印度支那中存在時間最長的考古遺址,但在越戰期間中遭到美軍一星期的地毯式轟炸後,造成人類文化史上很大的損失,70座寺廟及古塔中,只有20座倖免於難保存下來。 美山寺廟建築群被認為是東南亞最重要的印度寺廟建築群之一,是越南最重要的文化遺產。並經常與東南亞其他歷史寺廟建築群相比較,例如印尼瓜哇島的婆羅浮屠、柬埔寨的吳哥窟、緬甸的蒲甘以及泰國的阿瑜陀耶古城。在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美山寺廟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美山聖地被認為滿足世界遺產登錄基準中的以下基準而予以登錄:(ii)在某期間或某種文化圈裡對建築、技術、紀念性藝術、城鎮規劃、景觀設計之發展有巨大影響,促進人類價值的交流。(iii)呈現有關現存或者已經消失的文化傳統、文明的獨特或稀有之證據。以作為現在已經滅絕的亞洲文明的證據列入為世界遺產。.

查看 湿婆和美山聖地

爪哇史頌

《爪哇史頌》本書有多個譯名,此條目參考徐明月、劉志強編譯的中文譯本。(Nagarakretagama或Nagarakrtagama,中文譯名有納卡拉克達卡瑪梁立基《印度尼西亞文學史》(上冊),北京昆崙出版社,156頁。、納卡拉格爾達卡瑪薩努西·巴尼《印度尼西亞史》(上冊),吳世璜譯,香港商務印書館,187頁。、那加克塔加瑪,意思有「關於國家組織的學術」、「神聖的國家」、「按照神聖傳統建立的國家」或「國家建立史」),原名《王國錄》(Desawarnana),另外還有稱作《哈奄·武祿頌》《東南亞歷史辭典·「哈奄·武祿頌」條》,上海辭書出版社,313頁。),是滿者伯夷(又譯作麻喏巴歇)的宮廷詩人普臘班扎(又譯作普拉班扎、普拉潘查、勃拉班查、勃拉邦加)在1365年以寫成的史詩。本書採用(又譯格卡溫)詩體,全書共九十八章,內容描述13世紀初到14世紀中期新柯沙里國和滿者伯夷國的歷史,歌頌滿者伯夷國王(即普拉布·拉查沙納卡拉,1350-1380年在位)治下的王朝盛世,及其御駕巡遊的事跡。書中行文結構銜接緊密,具有相當的文學造詣;作者本人又曾跟隨哈奄·武祿巡遊,能親身蒐集和見證有關新柯沙里及滿者伯夷的歷史、宮廷、建築、佛教、人物、地理等方面的資料,因而使本書具有甚高的史料價值,被稱為當時爪哇地區的一部「百科全書」。.

查看 湿婆和爪哇史頌

生主

生主(天城体:प्रजापति,字面意思是“众生之主”)婆罗门教-印度教中的一个神祇名称。“生主”一词的含义非常复杂,有时它指一个、或一组具体的神,有时它只是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有时它又是一些神的别名或称号。在第一种情况下,其所指代的神祇也随着宗教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通常而言,这是一个对造物主的称谓,在此基础上,许多研究者认为生主是出现较晚的主神梵天的原型。.

查看 湿婆和生主

生肖纪年

生肖纪年法,分成三种类型生肖法 、纳音生肖法和阴阳五行生肖法。生肖法指以十二生肖作为12周期循环的纪年法,因其简单易用,在生肖纪年法中最被广泛运用,而五行(纳音)生肖法和阴阳五行生肖法为西北地区独特的60周期循环纪年法。李树辉 (2006), pg.

查看 湿婆和生肖纪年

白居寺

白居寺,藏语称“班廓曲德”(),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江孜镇,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夏鲁派、格鲁派共存的寺院。.

查看 湿婆和白居寺

难近母

难近母(梵語:दुर्गा,孟加拉語:দুর্গা,字面意思为“不可接近的”;曾音译为突伽),現代中文发音为杜尔噶,印度教女神,性力派的重要崇拜对象。传统上被认为是湿婆之妻雪山神女的两个凶相化身之一(另一个是时母)。.

查看 湿婆和难近母

銀河英雄傳說角色列表

以下內容,記述著田中芳樹所著作小說《銀河英雄傳說》故事中人物列表。.

查看 湿婆和銀河英雄傳說角色列表

遮娄其王朝

遮娄其王朝(卡纳达语:ಚಾಲುಕ್ಯ)是遮娄其人于6世纪到12世纪在印度中部和南部建立的王朝。实际上有三个遮娄其人国家,即遮婁其王朝也稱巴達米遮婁其或早遮婁其,和後來的西遮婁其王朝及東遮婁其王朝。.

查看 湿婆和遮娄其王朝

菲勒斯

菲勒斯(Phallus)是一個源自希臘語的詞語,指勃起的男性生殖器的圖騰,亦是父權的隱喻和象徵。它的代表物是一條勃起的陰莖。.

查看 湿婆和菲勒斯

風神列表

本表列出世界各地的神話中,代表或和風有關的神或女神。.

查看 湿婆和風神列表

马尼卡尼卡河坛

尼卡尼卡河坛(印地语: मणिकर्णिका घाट,Manikarnika Ghat)是瓦拉纳西最古老的河坛之一,也是印度教最神圣的火葬地点。许多印度人来此火葬,骨灰抛入恒河中,希望得到解脱。 河岸的井传说为毗湿奴所挖,以讨好湿婆,在他毁灭世界时,不要破坏这座圣城。湿婆在此洗澡时,他的耳环落入井中。马尼卡尼卡即意为耳环。.

查看 湿婆和马尼卡尼卡河坛

马嘶

嘶(अश्वत्थामा,Ashwatthama)或(अश्वत्थामन्,Ashwatthaman),又译作马勇,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人物。他是湿婆的化身,导师德罗纳的儿子,本是婆罗门种姓,却奉行刹帝利正法,在俱卢之战是属于俱卢族一方的大勇士,也是俱卢族唯一幸存的三人之一。在战争末期,马嘶出于愤怒与复仇趁夜偷袭了般度族的大营,杀光所有的般遮罗人,又在逃亡过程中释放法宝“梵天之首”攻击至上公主腹中的胎儿,因而受到奎师那诅咒,将痛苦地在大地上生存三千年。.

查看 湿婆和马嘶

羅(巴利文及Māra,藏文:bdud,မာရ်နတ်),又稱魔,佛教神話中的惡魔,指夺人生命,且障碍善事之恶鬼神。若梵汉并举则称为魔障。 在原始佛教中,魔是居住在天界的天人,他們的首領名叫波旬,出於嫉妒,曾經企圖阻止釋迦牟尼佛證悟成佛。在釋迦牟尼佛開始傳教之後,也曾經多次擾亂僧團弟子。 佛教認為,任何能夠阻擾修行的障礙,都可以稱為魔。因此,在內心中的不安、憤怒、貪心等煩惱,都能被稱為魔。.

查看 湿婆和魔

象头神

象神(梵语:गणेश,音译葛内舍;梵文拉丁转写:Gaṇeśa)印度教中的智慧之神,主神濕婆與雪山神女的兒子,戰爭之神室建陀的兄弟。由于象頭神负责统领众伽那(gaa,一群侍奉湿婆的、喜欢搞怪的小神),因此他又名群主(gaapati,意即伽那之主)。他的外形為斷去一邊象牙的象頭人身並長著四隻手臂,體色或紅或黃,坐骑是他的老友、一只狡狯的老鼠。在各種雕繪中,他一般是盤坐著或是翹起其中一邊的膝蓋。 对象頭神的崇拜非常廣泛,不侷限於原始的印度教與更早的婆羅門教;早期在佛陀時代,印度北方已經盛行原始密教,後原始佛教結合密教,出現最早的密宗,其中更演化出各大神祇的不同於當地教派思想、與修行之法,尤其在中原隋唐左右初期,印度高僧紛紛傳法向東遠播至中原隋唐朝,以及東瀛日本,向北則是由印度高僧有第二佛陀之稱的蓮華生大士傳播至西藏。 後中原密教經過滅佛行動,如今佛教中只剩西藏與日本仍保有象頭神的祭祀與修行之法,而中國各寺廟已不復見。.

查看 湿婆和象头神

象头神站像

象头神站像(英语:Standing Ganesha)是一个七世纪下半叶诞生于柬埔寨的雕像。象头神是主神湿婆与雪山神女的儿子,战争之神室建陀的兄弟,被信奉为印度教中的智慧之神。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信徒而言,日常存在是非常重要的,这便是象头神站像的诞生缘由。象头神站像由石头制成,高约43.8厘米,宽约26.9厘米,长约15.2厘米,目前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查看 湿婆和象头神站像

象岛 (印度)

象岛(Elephanta Island,古名Charapuri Island),是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孟买港区内的一座小岛,面积约16平方公里,人口约1200人,位于印度门东北11公里处。 该岛因岛上四座在岩石上雕刻出的印度教庙宇和7座石窟而闻名,其中最有名的是湿婆神庙。17世纪葡萄牙人在该岛登陆时,发现一只石雕大象,因而得名。 象岛除周一外,每天均向游客开放。.

查看 湿婆和象岛 (印度)

象洞

象洞 (印尼語:Goa Gajah;英語:Elephant Cave),位于烏布附近的的 巴厘岛 ,在 印度尼西亚的。象洞建於公元9世紀,原為一處佛教遺跡。.

查看 湿婆和象洞

貴霜帝國

貴霜帝国(梵语:कुषाण राजवंश;巴克特里亚语:;公元1世紀至3世紀)是曾存在于中亚的古代盛国,在其鼎盛时期(105年—250年)疆域从今日的塔吉克绵延至裡海、阿富汗及恆河流域。貴霜帝國在迦膩色伽一世和其承繼者統治之下達至鼎盛,曾擁有人口千萬,被認為是当时亞歐四大強國之一,與漢、羅馬、安息三個同一時期的帝國並列。.

查看 湿婆和貴霜帝國

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

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是一座位於越南河內市還劍郡的博物館。博物館所在的建築在1926年至1932年期間建設,由建築師歐內斯特·埃布拉德設計,在法國殖民時期曾經是法國遠東學院路易斯·菲诺博物馆的館址,至1958年由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政府接管,此時展覽範圍也從路易斯·菲诺博物馆時期的東方藝術品改為國家歷史。 博物館的展覽分為五大展區,突出了由史前時期(30至40萬年前)到1945年八月革命,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期間的越南歷史,並陳列了超過20萬件展品。.

查看 湿婆和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

跋伽

跋伽(),梵文中意為「神」或「守護神」,亦具有「財富」及「繁榮」之意。這個詞的同根見於古波斯語,即baga,都是「神」的意思。還有說法是斯拉夫語的神的名詞──бог(西里爾字母)及英語的god亦源於跋伽。吠陀時代的跋伽是阿底提耶众神之一,司財富與婚姻。梨俱吠陀中記載他將善意與命運分配給人類的監督者。濕婆創造的一個偉大武士Virabhadra曾將跋伽刺盲。Bhaga一詞在印度語中衍生出「Bhagaban」和「Bhagya」,分別表示神與命運。 B B.

查看 湿婆和跋伽

黑天

黑天神(天城体:कृष्ण;IAST:,Krishna,字面意思為黑色,黑暗,或深藍色),又譯為奎师那、克里希那,他还有许多名字如哥文达。最早出现于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是婆罗门教-印度教最重要的神祇之一,被很多印度教派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神,也是最具吸引力者。按照印度教的传统观念,他是主神毗湿奴或那羅延的化身。注意不要跟印度教另外一位神“大黑天”相混淆,“大黑天”是湿婆的化身而“黑天”是“那罗延”的化身。从20世纪60年代起奎师那信仰也在西方世界广为传播。.

查看 湿婆和黑天

辯才天女

辯才天女(天城體:सरस्वती,IAST:,དབྱངས་ཅན་མ།),簡稱辯才天,又稱妙音天女,音譯為薩拉斯瓦蒂、娑羅室伐底,是婆羅門教、印度教的一個重要女神,代表著醫療、子嗣、財富、智慧、美貌、音樂;傳統上她被認為是主神梵天的妻子。同時也是佛教重要的護法和本尊,在東亞地區,最早是由佛教介紹進入漢字文化圈。 而辯才天女與拜火教的水之女神阿娜希塔,被學者推定同源。辯才天女有时与財寶天女相互混同;但多數時候,兩者都是不同的神靈。.

查看 湿婆和辯才天女

达克希涅斯瓦寺

达克希涅斯瓦寺(孟加拉语: দক্ষিনেশ্বর কালী মন্দির Dokkhineshshôr Kali Mondir)是印度加尔各答的一座印度教寺庙,位于加尔各答附近的达克希涅斯瓦,胡格利河东岸,供奉时母。 p.11,由慈善家Rani Rashmoni兴建于1855年。该寺以19世纪孟加拉神秘主义者罗摩克里希而著称,罗摩克里希在此度过了他一生中的相当时日。 除了拥有9个尖塔的主寺,该寺周围还拥有相当大的庭院,沿围墙建有房屋。沿河岸有12个庙供奉时母的丈夫湿婆,1个庙供奉黑天和他的爱人拉达,一个洗浴用的码头,一个庙供奉 Rani Rashmoni。.

查看 湿婆和达克希涅斯瓦寺

达萨斯瓦梅朵河坛

达萨斯瓦梅朵河坛(Dashashwamedh Ghat,印地语: दशाश्वमेध घाट)是瓦拉納西恒河上主要的河坛,靠近Vishwanath 寺,可能是最壮观的河坛。有两个印度教神话与它相关联:其中一个称梵天创造了它以欢迎湿婆,另一个称梵天在火祭中奉献了十匹马。 靠近达萨斯瓦梅朵河坛,俯瞰恒河有一座天文台,由斋浦尔的斋·辛格建于1737年。 每天晚上,都有一群祭司在此举行拜火仪式,供奉湿婆、恒河 、太阳、火和整个宇宙。星期二和宗教节日举行特别仪式。 File:Preparation for incense aarti of Ganges, Varanasi Ghats.jpg| File:Ganga aarti at Varanasi.jpg| File:Ganga Aarti at Varanasi ghats.jpg| File:Evening aarti with incense at Ganga ghat, Varanasi.jpg| File:Incense aarti at Dashaswamedh ghat, Varanasi.jpg| File:Incense smoke Aarti, Ganges, Varanasi.jpg| File:Lamps in preparation for evening aarti, at Ganges Ghat, Varanasi.jpg| File:Multi-tiered aarti stand being lit, during Ganga Aarti, Varanasi.jpg| File:Evening Ganges aarti lamp, Varanasi.jpg| File:Aarti raised up during evening Ganga aarti, Varanasi.jpg| File:Evening Ganga Aarti, at Dashashwamedh ghat, Varanasi.jpg| File:Evening Aarti, at Dashashwamedh ghat, Varanasi.jpg| File:Aarti singers during evening Ganga aarti, Varanasi.jpg| 2010年12月7日,在此发生爆炸,造成2人死亡,37人受伤,包括6名外国游客,印度圣战者宣布对此负责。.

查看 湿婆和达萨斯瓦梅朵河坛

辛迪亚河坛

辛迪亚河坛(Scindia Ghat)是印度瓦拉纳西恒河岸边的一个河坛,以修建者辛迪亚命名。 河坛上方狭窄小巷的迷宫中,有一些瓦拉纳西最有影响力的寺庙。湿婆庙则因为河坛的重量过重,而部分淹没进恒河中。 印度教神话中的火神阿耆尼就出生在这里,为印度教信徒所崇拜。.

查看 湿婆和辛迪亚河坛

迦叶波

迦叶波(天城体:कश्यप,IAST:kaśyap;字面意思为“龟”)印度神话中一位极为重要的仙人。按照传统说法,迦葉波是参与创造世界的神,同时也是众生之父。一切天神、阿修罗、天女、龙蛇、鸟、妖魔(罗刹和毕舍遮)、小鬼(夜叉和紧那罗)以及人类本身都是他的后代。后来的神话把他列为生主之一。.

查看 湿婆和迦叶波

阿如那查拉山

阿如那查拉(Arunachala)是印度泰米爾納德邦蒂魯瓦納馬萊的一座山丘,巨石遍佈,當地方言意指紅色的聖山,國內有譯為聖炬山的,因此本文均簡稱為聖炬山;原文的別名繁多,有Arunagiri、Annamalai Hill、Arunachalam、Arunai、Sonagiri 和 Sonachalam。 聖炬山是南印度五個主要的濕婆聖地之一。 山腳下有一間濕婆神廟-。 每年一到的Karthigai月(十月到十一月),山頂上便會舉行燈節。 聖炬山也是拉瑪那·馬哈希信徒的重要據點,因山腳下座落著拉瑪那修道院。.

查看 湿婆和阿如那查拉山

阿低利

阿低利(天城体:अत्रि)印度神话中的伟大仙人,生主之一。.

查看 湿婆和阿低利

阿马尔纳特石窟

阿马尔纳特石窟是一处印度教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供奉湿婆。它位于印度查谟-克什米尔邦,距离首府斯利那加141公里,海拔高度3888米,,周围被雪山环绕。洞窟一年中大部分时间为积雪覆盖,只有夏季能向朝圣者开放。洞窟高130英尺,朝圣的目标为洞内的冰石笋,被视为湿婆林伽,在夏季逐渐融化。根据印度教的传说,湿婆在此洞窟解释生命和永恒的秘密,另外两块冰代表他的妻子雪山神女和儿子象头神。.

查看 湿婆和阿马尔纳特石窟

阿耆尼

阿耆尼(अग्नि,Agni),即火天,是吠陀教及印度教的火神,阿耆尼——अग्नि本身即是梵文「火焰」的名詞,與拉丁語的火焰—-「ignis」是同源詞(及與英文動詞著火「ignite」同根)。阿耆尼作為火的神格化象徵了火焰永恆不朽的奇蹟,古印度人就相信供奉給阿耆尼(火)的祭品會被淨化及傳達到其他神祇,亦令阿耆尼帶有淨化和送信者的角色。阿耆尼是典型經歷了三相神(梵天、毗湿奴及濕婆)信仰的興起,但對自然界信仰(原提婆族)仍然保留了一定知名度的神祇。現今印度教還存在的火祭司—-「Agnihotri」,其職責是負責監察其崇拜者。 A A A.

查看 湿婆和阿耆尼

阿波羅多特斯一世

阿波羅多特斯一世(救主)(希臘語: Απολλόδοτος ο Σωτήρ),印度-希臘王國國王。統治印度-希臘王國西部和南部,範圍從旁遮普的塔克西拉到信德,甚至可能到巴利加薩。.

查看 湿婆和阿波羅多特斯一世

蘇利耶跋摩二世

苏利耶跋摩二世(,又译苏耶跋摩二世,意译为日铠,),柬埔寨吴哥王朝国王(1113年—1150年在位)。他在位时是吴哥王朝疆域最广的时代。苏利耶跋摩二世曾与湄南河河谷地带的孟人国家作战(吴哥是高棉人的王朝),后来又与占婆进行战争。 苏利耶跋摩二世的国家是以印度教信仰为基础。苏利耶跋摩二世信奉婆罗门教的毗湿奴派(高棉帝国的国教为湿婆派),并为之修建很多庙宇,包括今天吴哥遗迹中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吴哥窟(或称吴哥寺)。 苏利耶跋摩二世的统治留下的最辉煌的成就是吴哥窟。苏利耶跋摩二世耗费30年来修建吴哥窟,活着时作为宫殿,死后又成了他的陵墓。后来由于柬埔寨的政治中心转移至金边,吴哥窟被人们遗忘了。1860年,法国探险家亨利·穆奥在雨林深处发现了这些壮丽的建筑。.

查看 湿婆和蘇利耶跋摩二世

閻摩

閻摩(यम,IAST:),又譯為琰魔、閻魔、夜摩、剡魔、焰摩,尊稱為閻魔羅闍(羅闍,即大王之意。天城體यमराज,IAST:)、閻魔大王、夜摩天王,印度神話中的死神,在《梨俱吠陀》中,他是第一個經歷死亡的人類,因此掌握了死亡的力量。稍後,他成為居住在天界的神明,掌管夜摩天,大乘佛教將他列為十二天之一。 根據吠陀的記載,閻摩是第一個死亡,到達天界樂土的凡人,因此,他成為亡靈的統治者,指引亡者靈魂到達天界。但是在之後的記載中,閰摩慢慢被認為是死亡之神。他也被認為是南方的守護神,掌管正義與法律。 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被認為是掌管地獄刑罰的神明,華人尊稱其為閻魔羅闍大王,簡稱閻羅王、閻王、閻君。其實「羅闍」即「大王」之意,應稱為閻魔大王才對。.

查看 湿婆和閻摩

苦行僧

苦行僧(Sadu)是印度宗教盛行的修練方式,流行於婆羅門教、耆那教等。今日多指居於山林刻苦修道的各種宗教修道士。漢語的「僧」,可以泛指各種出家修道士,並不一定是佛教僧人。時至今日,基督宗教的許多聖人也常被稱為苦行僧,如聖方濟各,聖瓦西里等。 「苦行僧」一詞容易被誤解,認為單指佛教在叢林隱修的頭陀。其實苦行、僧、頭陀、比丘等詞的出現,都比佛教的創始還早。.

查看 湿婆和苦行僧

雪山神女

雪山神女(梵语:पार्वती Pārvatī,字面意思是山的女儿;音為帕爾瓦蒂,又古名:umapati;音為烏摩缽底),又稱為烏摩天妃或大自在天妃,印度教女神,恆河女神的姐姐。主神濕婆的妻子。.

查看 湿婆和雪山神女

蛇是一类無足的爬蟲類動物,是蛇亚目(学名:Serpentes)的通称,属于爬行纲,另有其它無足的爬虫類如蚓蜥、蛇蜥等并不属于蛇亚目。 又有虵、虺、螣、蚦、蜧、蜦、长虫等別稱,根據種類也會有蝮、蚺、蟒、蝰等近義稱呼。正如所有爬蟲類有鱗目一樣,蛇類全身佈滿鱗片。所有蛇類都是肉食性動物。目前全球共有3,000多種蛇類,包括體型最短小的細盲蛇科以至最長的蟒科及蚺科。為了配合蛇類窄長的身體,成對的內臟(如肺、腎)會在蛇體前後排列,而非左右互對。 部分蛇類擁有毒性,能使被其咬擊的生物受傷、疼痛以至死亡。蛇的另一個特徵是顎部能作出廣角度的開合,因此能吞食比自己身型龐大的獵物。生物研究指蛇類大概於白堊紀時代由蜥蜴類衍生而成。現代蛇類的分類研究,大概可追溯至古新世時代。目前紀錄中最巨型的蛇類是活於古新世的泰坦巨蟒,長度達13米長,其化石被發現的年份是2009年;目前體型最細小的蛇類是卡拉細盲蛇,長度約只有10公分。 亚洲一些地区則认为他们有着魔力,因此将他们的肉用作传统药材。.

查看 湿婆和蛇

陪臚

陪臚(भैरव,,字面意思為可畏或恐怖),也譯為倍臚、陪縛羅,較接近梵文的漢音為排哈瓦,印度教神明,外型兇猛,相傳是濕婆神的化身,或是他的兒子。在印度教中,他有許多別名,例如在印度卡纳塔克邦,稱它為 Kāla Bhairava,Kal Bhairab,Annadhaani Bhairava,在拉贾斯坦邦,稱為Bhairo,Bhairon,Bhairadya或Bheruji,泰米爾人稱為Kaal Bhairava,Kaala Bhairavar(கால பைரவர்),或Vairavar。在拉賈斯坦邦,泰米尔纳德邦及尼泊爾,都很重視這位神明。他源自於印度神話,在印度教之外,佛教與耆那教也崇拜這位神明。.

查看 湿婆和陪臚

暴風神

暴風神(मरुत)是印度神話中的神祇之一,並無特指某一個,泛指一群控制風力的神,數量由7個至180個不等,一般認為是風神伐由之子或暴風雨神樓陀羅之子。暴風神是因陀羅打仗的前鋒,所以同者經常同一時間出現。另一個傳說指,阿修羅之母底提懷孕百年仍不願產子,因此因陀羅用雷電將這個孩劈成個團肉塊,雪山神女不忍,於是請求濕婆出手,於是濕婆造成長相差不多的暴風神。 CATEGORY:印度教神祇 CATEGORY:风神.

查看 湿婆和暴風神

柏威夏寺

柏威夏寺(,),是一座位于柬埔寨和泰国边境的古代高棉印度教寺庙,两国对此庙的归属有争议,目前该寺处于柬埔寨柏威夏省的实际管辖之下。2008年,该寺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引起了泰国和柬埔寨之间新一轮的主权争夺。.

查看 湿婆和柏威夏寺

柬埔寨

柬埔寨王国(ព្រះរាជាណាចក្រកម្ពុជា;Preăh Réachéanachâk Kâmpŭchéa),简称柬埔寨(កម្ពុជា,Kâmpŭchéa),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首都金邊,為联合国会员国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 柬埔寨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羅灣。柬埔寨领土为碟狀盆地,三面被丘陵與山脈環繞;中部為廣阔而富庶的平原,占全國面積四分之三以上。境内有湄公河和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又稱金邊湖)。.

查看 湿婆和柬埔寨

柯特拉维

柯特拉维(Kottravey),印度达罗毗荼人神话中的狩猎女神,毗湿奴之妹,主要在狩猎部落中受到崇拜,后来在印度教神话中逐渐与难近母(Durga)-湿婆(Siva)之妻结合为一体。柯特拉维性情嗜血残暴,她的形象是一位站立在水牛头上,头上插着蛇形月牙饰物,身披兽皮(象皮和虎皮),配戴贝壳、圆盘,手拿利剑的女人。祭祀她的仪式具有狂欢和自戕行为。.

查看 湿婆和柯特拉维

林伽

林伽(梵语:लिङ्गं ),在梵語裡是「標誌」的意思,象徵古印度吠陀宗教、印度教神祇濕婆,是寺廟裡膜拜濕婆的標誌Hinduism: Beliefs and Practices, by Jeanne Fowler, pgs.

查看 湿婆和林伽

恒河女神

恒河女神(梵语:गंगा)印度教女神,聖河恆河的人格化。.

查看 湿婆和恒河女神

搅乳海

搅乳海又稱搅拌乳海、乳海翻騰、乳海攪拌,是印度教著名的创世神话故事。可见于《摩诃婆罗多》、《往世书》、《罗摩衍那》。 印度神话中,神祇也有生老病死,众神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而众神所居住的宇宙中心,最高山须弥山四周被宇宙海乳海所包围,乳海中蕴藏着可让众神长生不老的甘露。 善神(提婆)們和恶神(阿修罗)們在一次激烈的争执后,约定一同搅拌乳海,取得长生不老的甘露,然后均分。毗湿奴让大家把草药投入乳海;以须弥山作为搅海的杵;毗湿奴自己化身为巨龟俱利摩沉入海底,作为承托搅杵的支点承受搅杵的重量;以巨蛇那伽(一说是龙王婆苏吉(Vasuki))的身体,作为缠绕在须弥山上搅杵的搅绳。九十二个阿修罗持蛇头,八十八个提婆持蛇尾,以轮流拨动巨蛇身体的方式,一起搅拌乳海。 经过千年的搅拌,在乳海翻腾的过程中,各种新的生命和宝物随之诞生,最后被众神瓜分。其中包括一隻香洁牝牛、谷酒女神沃鲁尼(Varuṇī)、乐园大香树、成为因陀罗坐騎的三頭神象(Airavata)、成为毗湿奴妻子的吉祥天女、魚、蝦、鱷魚、龍、蛇、龜等。靠近须弥山的生命,则因海水搅拌的剧烈而纷纷死亡。而巨蛇也因忍受不了翻搅的疼痛而口吐大量毒液。这毒液足以毁灭三界,情势危急。于是众神向湿婆求助。湿婆不忍众生受苦,只得硬生生将毒液吞入口中。而湿婆的妻子雪山女神扼住了湿婆的喉咙,阻止了毒液进入湿婆的身体。最终三界得以保存,但是湿婆的喉咙被毒液灼成了青紫色,因此湿婆又被称为青喉者(Nīlakaṇṭha)。 最后,甘露终于出现了,却出现在靠近阿修罗的这一边,被意图独占的阿修罗率先抢走。阿修罗刚要饮用,毗湿奴担心阿修罗喝了甘露后对诸善神不利,于是将乳海溅起的浪花化成无数飞天女神。这些飞天仙女有着曼妙的姿态,美丽的服饰,赤裸着上身,赤脚跳著诱人的舞蹈。阿修罗们看得魂不守舍,忘记了手中的甘露,提婆们趁机夺回甘露,一一服用,获得了长生不老。 一个神志较为清醒的阿修罗罗睺眼看甘露要被善神們喝完,于是偷偷变化成善神的模样,混在队中喝了一口甘露。他的行为被日神和月神发现,马上报告给毗湿奴。毗湿奴在甘露尚未经过罗睺喉咙的时候,将罗睺的头砍下。罗睺的身体马上死去,但他的头因喝过甘露得以长生不死。罗睺的头知道是日神苏利耶和月神(Candra)打的小报告,害他功亏一篑,为了报仇,他一直追着日神和月神。偶尔追上,就把日神和月神吞食入口中,造成日蝕和月蝕。而当日月从他没有身体敞开的喉咙跑出来时,蚀便完结。.

查看 湿婆和搅乳海

杜拜

杜拜(Dubayy;--)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中东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位於波斯湾東南岸。 作為迪拜酋长国首府,迪拜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并且是中东地区的商业聚集地,同时也是主要的乘客和货物枢纽。1960年代,迪拜经济开始依靠贸易,并且开始实施小規模的石油勘探。1966年发现石油,1969年起開始出口石油。石油收益加速了杜拜早期城市發展,但石油儲量有限且產量不高,目前經濟以資本投資和旅遊貿易、服務等驅動,石油收益佔比低於5%。 杜拜採行西方商業模式,經濟發展主要依賴、航空業、房地產及金融服務業。 (9 June 2007) Retrieved on 15 October 2007.

查看 湿婆和杜拜

桑珀尔盐湖

桑珀尔盐湖(Sambhar Salt Lake;सांभर झील)是印度西北部拉贾斯坦邦境内的一个季节性盐湖,面积约230平方公里,是印度最大的湖泊。地处阿拉瓦利岭(Arāvalli Range)一洼地内。每年汛期由河水带来含钠的化合物在河水蒸发后沉积在湖底,在干燥炎热的几个月里,远视如冰雪的盐盖覆盖在湖床上。传说桑珀尔盐湖是公元6世纪由女神 Shakambhari (湿婆之妻难近母的一个化身)所创造。湖东岸建有盐厂,是印度西北部主要的食盐生产基地。.

查看 湿婆和桑珀尔盐湖

梵天

梵天(梵文:ब्रह्मा,Brahmā),原為古印度的祈禱神,現印度教的創造之神,與毗濕奴、濕婆並稱三主神。他的坐騎為孔雀(或天鵝),配偶為智慧女神辯才天女,故梵天也常被認為是智慧之神。全印度幾萬座印度教寺廟中供奉梵天的寺廟卻極為少見,現存最有名的專門供奉梵天的地方位在拉賈斯坦邦城鎮普斯赫卡尔,其他各地印度教徒大多供奉濕婆和毗濕奴。 佛教也將梵天吸納為護法神之一,在南传佛教的東南亞,尤其泰國,得到很大的發揮,華人稱之為四面佛/四面神,據說有保佑人間富貴吉祥的功能,在東南亞有非常多信眾。.

查看 湿婆和梵天

楼陀罗

楼陀罗(梵文:रुद्र,Rudra),又譯為魯特羅,印度神話中司風暴、狩獵、死亡和自然界之神。他還擁有三目(Tryambaka)、獸主(Paśupati)、射手(Śarva)、大天(摩訶提婆,Mahādeva)、荒神(Ugradeva)、十一面荒神(Ekadaśa-Rudra)等稱號。 他的外型是褐色皮膚,著金色裝飾,有髮辮,手持弓箭,被視為破壞神濕婆的早期型態或別稱。他在暴怒時會濫傷人畜;他又擅長以草藥來給人治病。其名意為「狂吼」或「咆哮」。 楼陀罗为吠陀时代婆罗门教信奉的月亮神系诸神之一,在吠陀时代后期,楼陀罗改良成為湿婆,升格并取代月亮神系的神祇伐楼拿,成为主神之一。.

查看 湿婆和楼陀罗

殉葬

殉葬又稱陪葬,是指以器物、畜牲甚至活人陪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證死者亡魂的冥福。以活人陪葬,是古代喪葬常有的習俗。 另外,中國古代也有賜已死之人陪葬帝王、貴族、尊親屬等的風俗,這多半是一種褒揚死者的作法。.

查看 湿婆和殉葬

毁灭者

--(Destroyer)可以指:.

查看 湿婆和毁灭者

毘首羯磨

毘首羯磨(विश्वकर्मा,),又譯毘首羯摩天、毗守羯磨天、毗湿缚羯磨天、巧妙天、自在天王、工巧天,是印度神話中的神祇之一,精於製造神器及城池,在《梨俱吠陀》中被視為宇宙萬有的創作者。巧妙天的女兒薩拉由妮嫁給了太陽神蘇利耶,但薩拉由妮嫌棄蘇利耶面貌醜陋而離家修行,於是巧妙天動手改造蘇利耶,兩夫妻因此言歸於好。且時,巧妙天利用削下蘇利耶的光芒和身體部分,製成了濕婆的三叉戟、塞犍陀的長矛和毗濕奴的神盤。 佛教也將他視為保護神之一。.

查看 湿婆和毘首羯磨

毗湿奴

毗湿奴(梵文:विष्णु,IAST:Viṣṇu),也譯为毘紐笯、毘濕紐、維濕奴、維修奴,其他称号有诃利(Hari)、幻惑天王、那羅延,佛教称为那羅延天或遍入天,印度教三相神之一,梵天主管「創造」、濕婆主掌「毀滅」,而毗湿奴即是「維護」之神,印度教中被視為眾生的保護之神,其性格温和,对信仰虔诚的信徒施予恩惠,且常化身成各种形象拯救危难的世界,印度人大多信仰濕婆和毗湿奴,甚至說佛教的釋迦佛也是毗湿奴化身。在尼泊爾,尼泊爾國王也被認為是毗湿奴化身。.

查看 湿婆和毗湿奴

比爾人

比爾人(Bhils),是印度中部主要的部落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拉賈斯坦邦、古吉拉特邦、馬哈拉施特拉邦、中央邦,少部分分布於印度的南部和東部,例如,安得拉邦、卡納塔克邦、特里普拉邦。總共約一千多萬人,是印度的第三大部落民族。比爾人被認為是印度最早的本地人,他們不但比雅利安人早,甚至可能比達羅毗荼人還早。後來外人反客為主,比爾人被迫退到印度山區裡。.

查看 湿婆和比爾人

沙克達教

沙克達教(शाक्तं,;字面意义为“力量之教条”或“女神之教条”,也有能量之意),又譯為颯刻曇系、夏克提派、提毗派,是印度教的一个支派,专于崇拜沙克提或提毗——印度教的圣母——作为绝对的,终极的神格。该派别同湿婆派、毗湿奴派并立为印度教三大派。在漢語中,又被譯為性力派。 沙克達教认为提毗(字面意思为“女神”)是至高大梵天本身,“独一无二”,具有其他所有神的形式,无论其是女性或男性,都被认为是她的各种各样的显圣。在该派的哲学和实践的细节上,提毗派模仿了湿婆派。然而“沙克達教徒”(शक्त,),即提毗派的践行者,大多或全部专注于崇拜沙克提为至高之神的多变的女性一面。湿婆,神的男性一面,仅被认为是超越物质世界的,而其崇拜通常被降低到辅助角色。Subramuniyaswami, p.1211.

查看 湿婆和沙克達教

波跋利迦

波跋利迦(बर्बरीक,拉丁字母轉寫:Barbarika),又稱Khatushyam,半羅剎勇士瓶首與阿悉羅伐底之子 、怖軍之孫。他從小跟隨母親學習軍事技能,並成為了一名勇敢的戰士。蒙破壞神濕婆和火神阿耆尼的關照,其獲得了百發百中的濕婆三箭(Teen Baan)。 俱盧大戰爆發時,波跋利迦以自身強大的力量為後盾,選擇保持中立、協助弱勢一方,在戰場上擔任維持雙方戰力平衡的角色。在戰爭末期,波跋利迦應黑天的要求,以剎帝利的身份將自己的頭砍下來祭祀戰場,並請黑天將頭放在高山上,俯瞰整個戰事的發展,作為俱盧大戰最後的見證人。日後他前往雪山東部,成為吉羅陀國的始祖雅蘭伯王(Yalambar)。.

查看 湿婆和波跋利迦

泰國宗教

泰國憲法未規定泰國國教,而且保障所有泰國公民的宗教自由——但是國王一定要是佛教徒。2000年的調查結果顯示,94.6%的泰國人是信仰上座部佛教的佛教徒。穆斯林是泰國第二大宗教群體,占泰國人口的4.6%。 泰國最南端的府份——北大年府、惹拉府、陶公府以及宋卡府及春蓬府的部份地區——有著大量穆斯林人口,其中既有泰族也有馬來族。泰國南端主要是馬來人。基督徒(主要是天主教)占泰國人口的0.7%。錫克教徒和印度教徒人數較少,但也有一定影響力,他們居住在城市裡,主要從事零售業。 17世紀後,泰國有少量的猶太人。由2011年開始,穆斯林活動人士——泰國政府稱之為恐怖分子或分裂主義者——因腐敗及種族歧視與中央政府對抗。隸屬於文化部的泰國宗教局(Thailand's Department of Religion)負責該國宗教團體的註冊。它與泰國移民署的警察一起負責監管外國傳教士的傳教。.

查看 湿婆和泰國宗教

泰米尔纳德邦

泰米尔纳德邦(泰米尔语:தமிழ் நாடு,印地语:तमिलनाडु,拉丁字母转写:)是印度南部的一个邦,南临印度洋,东隔孟加拉湾与斯里兰卡相望,西与卡纳塔克邦、喀拉拉邦接壤,北接安得拉邦。面积13万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約7215万,居民主要是泰米尔族,官方语言是泰米尔语,首府是清奈。.

查看 湿婆和泰米尔纳德邦

湿婆头

湿婆头(英语:Head of Shiva)是一个诞生于占婆时期的砂岩雕塑艺术作品。湿婆头创作于10世纪左右的越南中部地区一带,使用砂岩制作。其高约40厘米,宽约21.9厘米,长约44.5厘米。由于湿婆是婆羅門三大主神之一,与梵天、毗湿奴并称三主神,被视为世界最高位的神,是创世三神之一,同时也是湿婆派信徒所信仰的地位最高的神,所以如湿婆头这种类型的砂岩雕塑是占婆时期位于越南中部和南部地区的印度教寺庙的一个常有的装饰。.

查看 湿婆和湿婆头

湿婆节

湿婆节(Maha Shivaratri),是一个印度教节日,每年举行,敬奉湿婆。.

查看 湿婆和湿婆节

湿婆金庙

湿婆金庙(Kashi Vishvanath Temple)是印度教最重要的寺庙之一,供奉湿婆,位于印度教最神圣的圣城,印度北方邦瓦拉纳西的恒河西岸。 该寺在印度教哲学中长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漫长的历史中曾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 File:Temple Of Vishveshwur Benares by James Prinsep 1834.jpg| File:Plan Of The Ancient Temple Of Vishveshvur by James Prinsep 1832.jpg| Elevation of Kashi Vishwanath Temple 1891.jpg| Kashi vishwanath temple street.jpg|.

查看 湿婆和湿婆金庙

濕婆 (樂團)

#重定向 湿婆.

查看 湿婆和濕婆 (樂團)

濕婆經

濕婆經(IAST:;天城文:शिवसूत्राणि)或大自在天經(;天城文:महेश्वराणि सूत्राणि)包含了用來組織波你尼梵語語法《八篇书》的音位標記系統。據傳說,這十四經句是濕婆傳授給波你尼的。然後他依據它們來編寫梵語語法。據傳說,這些聲音是濕婆舞蹈時候從他的手鼓中迸發出來的。這種類型的初始音標韻文采用了經方式的標準結構,它關注於建立編碼複雜規則的簡短、易記的韻文。.

查看 湿婆和濕婆經

濕婆隕石坑

濕婆隕石坑是位於印度洋洋底的一個大型地質構造,位置在孟買之西。由古生物學家薩克·查特吉(Sankar Chatterjee)以印度教中的破壞與再造之神-濕婆命名。 濕婆隕石坑形成的年代大約在6千500萬年前,與世上其他數個大型撞擊坑大致同期,可能與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有關。該構造長約600公里,寬約400公里,撞擊坑的外觀因海洋板塊運動而已不完整。距撞擊坑的規模來推斷,造成撞擊坑的小行星或彗星直徑可能達40公里。 在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發生時,印度大陸的位置約在印度洋上的,大量高熱的岩漿從地幔湧出,大片的玄武岩熔岩流覆蓋陸地,形成後來的德干高原。因此,鄰近的濕婆隕石坑構造也有可能並非是星體撞擊的產物,而是超大規模火山活動的遺跡。 濕婆隕石坑的肇因仍在爭論中。若造成濕婆坑確實是隕石撞擊遺跡,則尚有多重撞擊假說的疑慮待釐清。.

查看 湿婆和濕婆隕石坑

濕婆教

濕婆教(शैव पंथ,śaiva paṁtha,Shaivism,Shaivam),又稱濕婆派、希瓦派,原義是與濕婆合一,是印度教中四個最主要教派之一,尊崇濕婆為最高的神明。它的信徒被稱為希瓦(Shaivas,Saivas,Shaivites),他們相信,濕婆就是宇宙萬有,遍在一切之中。祂是萬物的創造者、毀滅者、與保護者,祂開啟一切也隱藏一切。在印度、尼泊爾與斯里蘭卡,濕婆教廣泛流行在民間。東南亞的馬來西亞、新加坡與印尼,也有廣大的信眾。 濕婆派在南亞有四大聖地,最有名的是帕舒帕蒂纳特庙。 Category:印度教.

查看 湿婆和濕婆教

最终幻想XIII

是由史克威尔艾尼克斯为PlayStation 3、Xbox 360和Windows开发并发行的游戏机角色扮演游戏(RPG)。游戏于2009年12月在日本首发,2010年3月在欧美發行,2010年5月在台湾和香港发行正体中文版,这是最终幻想系列的第13部本传游戏,也是系列发行23年来的首部官方中文版游戏。系列使用了快节奏战斗的新系统,通过“水晶盘”决定角色能力的发展,并使用了可定制的“阵式”系统来控制角色所使用的能力。《最终幻想XIII》使用了系列前作的一些元素,如召唤兽、陆行鸟和飞空艇。 游戏发生在一个名为茧的浮空世界,其政府(圣府)下令将可能接触到遥远下界“脉冲”的平民全數排除。原聖府軍中士的主角——雷霆,为了拯救被下界力量留下烙印而成为茧之敌人的妹妹,展开了和政府的衝突。雷霆很快和伙伴组成了一个团队,队伍中的成员皆有著來自下界的烙印。为避免因尚未明朗的使命執行失败而導致的「尸骸化」,他们开始寻找自己被赋予的任务,并和圣府展开对抗。 游戏于2004年开始开发,并在2006年E3游戏展上首次公布。《最终幻想XIII》是最终幻想游戏子系列新的水晶故事的旗舰作品,也是第一个使用史克威尔艾尼克斯水晶工具引擎开发的游戏。《最终幻想XIII》主要的正面评价為游戏的图象表现和战斗系统。游戏剧情則获得褒贬不一的评价,而和系列前作不同的线性属性则普遍受到批评。截至2017年,本作的PS3與Xbox 360版本的全球累計銷量超過750万套.

查看 湿婆和最终幻想XIII

最終幻想 零式

是一款由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第一開發部門所推出的最終幻想系列的電子遊戲,最初在2011年10月在日本PlayStation Portable平台发行。尔后于2015年3月推出高清重制版《最终幻想 零式 HD》,对应PlayStation 4、Xbox One平台。PC上的Windows平台,亦於同年8月发售。開發早期公佈的名稱為,其「Agito」是拉丁文,意思是「覺醒者」。儘管名稱已經沒有「XIII」,但仍是新的水晶故事 最終幻想計劃的第三作。.

查看 湿婆和最終幻想 零式

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

電子遊戲Final Fantasy系列中的召喚獸,是以會施展召喚魔法的召喚士(魔石)所具現化出來的各種生物,常用於輔助作戰或使出特殊效果,種類皆以精靈、魔物較多。其中以現實神話或傳說。是在《Final Fantasy III》初登場,是利用召喚魔法從遠離的異世界直接轉送而來,在《Final Fantasy IV》和《Final Fantasy VI》中則是稱呼為「幻獸」,在《Final Fantasy 零式》中召喚獸的異名為「軍神」。 《Final Fantasy X》、《Final Fantasy XI》召喚魔法雖然以動畫美麗而出名,優娜在戰鬥中使用召喚獸時、3個人物的攻擊和魔法使用等行動完全由召喚獸來執行。一般來講召喚獸比人物的値高、而且能抵禦幾乎所有的不利狀態、對付強大的怪物可以起到盾牌的作用。召喚獸可能有自己的絕技。.

查看 湿婆和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

最高雕像列表

本条目依照高度罗列了世界各地的雕像,高度數字是指雕像本身(即底座部分不計入).

查看 湿婆和最高雕像列表

惡魔倖存者2

《惡魔倖存者2》(デビルサバイバー2,Shin Megami Tensei: Devil Survivor 2)是日本會社Atlus為任天堂DS開發及發行的細規模戰棋角色扮演遊戲。日文的標題與前作《女神異聞錄:惡魔倖存者》不同,不再帶有「女神異聞錄」一詞。同是《女神轉生系列》的外傳,但與同公司開發的《女神異聞錄系列》屬於不同的支系列。遊戲繼承女神轉生系列及前作的主要元素:在不同立場間作出選擇以達到不同的故事結局、收集和召喚惡魔戰鬥、將兩匹惡魔合體以製作更強的惡魔使用。而以此款遊戲為基礎,並添增新元素、新劇情及新人物的任天堂3DS遊戲《惡魔倖存者2:紀錄突破(Devil Survivor 2: Break Record)》,原本預計2013年7月11日發售,但經歷多次延期,現時預定於2015年1月29日發售。 目前已宣布動畫化,於2013年4月播放。.

查看 湿婆和惡魔倖存者2

惡魔高校D×D角色列表

此列表是小說《惡魔高校D×D》內的登場人物的介紹,中文譯名以台灣角川書店之正體中文版為準。.

查看 湿婆和惡魔高校D×D角色列表

方位護法

方位護法( / दिक्पाल)是按印度教經典摩诃婆罗多排列多個座守不同方位的婆羅門護法神。傳統上方位護法都會繪於寺廟的牆壁及天花板上,亦有寺廟或其他建築物在外牆根據記載雕刻或安放對應位置的神像。其他的经典记载的版本如阿闼婆吠陀有微小的差别,但一般以摩诃婆罗多的版本最常见。.

查看 湿婆和方位護法

日本香巴拉化計畫

日本香巴拉化計畫(日本シャンバラ化計画),或譯為理想国計劃,是奧姆真理教所設想的,在利用恐怖攻擊顛覆國家、奪取日本統治權之後所要建立的政教合一專制国家藍圖。 日本公安調查廳將此計畫書作為奧姆真理教為恐怖組織的罪證。.

查看 湿婆和日本香巴拉化計畫

时母

--(天城体:काली,,音译为--或迦利,字面意思是“黑色的”)為印度教的一个重要女神。传统上她被认为是湿婆之妻雪山神女的化身之一,为威力强大的降魔相。迦梨一词也可解释为时间,故中文翻译为时母。在后期的信仰体系中,时母被认为与时间和变化有关,象征着强大和新生。 时母的造型通常为有四只手臂的凶恶女性,全身黑色,身穿兽皮(上身往往赤裸),舌头则伸出口外。她的脖子上挂着一串人头,腰间又系着一圈人手。四只手中有的持武器,有的提着被砍下的头颅。时母的脚下常常踩着她的丈夫湿婆。.

查看 湿婆和时母

摩诃婆罗多人物列表

这是印度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人物列表。.

查看 湿婆和摩诃婆罗多人物列表

悉多

悉多(सीता)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女主角,大神毗濕奴化身的羅摩的妻子,因此一般人亦認為悉多是吉祥天女的化身。悉多原是彌提羅國國王遮那加的公主,遮那加年邁無子,作祭祀求神賜子,祭典期間在大地中出現了一個女娃,便是悉多,遮那加認為是天神的恩賜,所以立誓要能拉開濕婆的神弓的人才能成為悉多的丈夫,結果只有羅摩成功拉開神弓,悉多就此成為拘薩羅國的太子妃。後來羅摩自願放逐,悉多跟隨,在放逐期間,羅剎女欲勾引羅摩,但羅摩都不為所動,因此羅剎女要求羅剎王羅波那消滅悉多。羅波那被悉多的美色吸引,希望收為妃子,但悉多不肯,羅波那藉機引開羅摩後擄走了悉多。在哈奴曼的協助下,羅摩在楞伽島之戰中擊敗了羅波那,拯救了悉多。悉多雖然獲救,卻被羅摩質疑她清白之身,於是悉多走入火堆中,向火神發願以證清白,最終由火神從火堆中帶出悉多,以證其清白之身。羅摩登基後,國民又質疑悉多,悉多只好躲到淨修林中誕下雙胞胎,雙胞胎兄弟俱舍及羅婆得到蟻垤仙人的照顧,變得文武全才。在一次機遇中,羅摩相認了兩兄弟,悉多再次向天神許願以證身,最終悉多得到天神的祝福,回到大地內。 File:Sitas_Exile_by_Raja_Ravi_Varma_(1848_-_1906).jpg|悉多的繪畫 File:Dhurandhar_Rama_Vivahah.jpg|悉多的婚禮 File:Ram-Sita.jpg|羅摩和悉多 File:Ravi_Varma-Ravana_Sita_Jathayu.jpg| CATEGORY:羅摩衍那角色.

查看 湿婆和悉多

敝衣仙人

敝衣仙人(天城体:दुर्वास,IAST:Durvāsa)印度神话中最著名的仙人之一,其形象表现为脾气古怪的老隐士。.

查看 湿婆和敝衣仙人

拔婆跋摩一世

拔婆跋摩一世 Bhavavarman I (活动时期6世纪末)柬埔寨真腊王国的建立者(?—598年以后)。他使真腊国家摆脱扶南的控制,并最终合并了扶南。 拔婆跋摩一世是名叫毗罗跋摩的真腊王公的儿子,据说他的祖父名叫萨婆跋摩。据中国史书隋书记载,拔婆跋摩一世的姓氏是刹利氏。拔婆跋摩一世的父亲是业已衰落的东南亚霸主国扶南的藩属之一。 在扶南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内讧后,拔婆跋摩一世与弟弟质多斯那(即摩诃因陀罗跋摩)发起反对扶南统治的活动,并要求得到扶南王位。他的弟弟质多斯那可能在这场运动中是实际的领导者和统帅。在获得王位后,拔婆跋摩一世与一位甘旁—弥拉王朝的公主结婚。 拔婆跋摩一世的名字意为“受湿婆保护的人”,从而表明了那个时代中南半岛普遍的婆罗门教信仰。已经发现了一座拔婆跋摩一世为纪念一处林伽的建成而树立的碑铭,上面的日期表明他至少统治到598年。 Category:柬埔寨君主.

查看 湿婆和拔婆跋摩一世

拉瑪克里斯納

拉瑪克里斯納或羅摩克里希那(本篇均簡稱拉瑪,孟加拉語: রামকৃষ্ণ পরমহংস,,),原名Gadadhar Chatterji或Gadadhar Chattopadhyay (Gôdadhor Chôṭṭopaddhae),是19世紀極富影響力的印度神秘家暨瑜伽士。他在青年時期就已有過神秘的狂喜經驗,曾就教於各種教派,包括時母女神、譚崔、毘濕奴,以及不二論等。 拉瑪的言行舉止受到孟加拉社會菁英認可,視之為典範,因而促成的成立,這個機構由其大弟子斯瓦米·維韋卡南達所創,該組織將印度教的現代教義傳揚到全世界。不二論繼承者為他起了Ramakrishna Paramahamsa之名。.

查看 湿婆和拉瑪克里斯納

拉瑪那·馬哈希

拉瑪那·馬哈希(Ramana Maharshi,;),是一位印度教上師。他誕生於南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本名是Venkataraman Iyer。1907年,他的一位初代信徒- 始以 Bhagavan Sri Ramana Maharshi 之名稱呼上師,Bhagavan(音譯「薄伽梵」)意指世尊、神;Sri(音譯室利)是對聖人的尊稱,梵文意思是「神聖的」;Ramana 為其本名 Venkataraman(讀作:溫克塔拉曼)的縮寫;而Maharshi的梵文意思則是「偉大的見道者、仙人」。這也是尊者較廣為世人所知的名號。 據聞,拉瑪那在16歲那年(1896年)就已永久消解掉他的了,日後他稱這個事件為開悟。六周之後,拉瑪那離開他在馬杜賴的家,並前往蒂魯瓦納馬萊的聖炬山,終其一生未曾離開Tiruvannamalai.

查看 湿婆和拉瑪那·馬哈希

拉賈斯坦人

拉賈斯坦人(英文:Rajasthani people;印度文:राजस्थाणी लोग),是指住在印度拉賈斯坦邦的拉傑普特人,總人口數大約七百萬人,主要使用語言為拉賈斯坦語和印地語,主要信仰為印度教。保留了許多過去的寺廟、宮殿等充滿特色的建築,並且其文學、繪畫、音樂、舞蹈等方面也相當發達。.

查看 湿婆和拉賈斯坦人

普兰巴南

普兰巴南(Candi Prambanan,或譯作巴兰班南、普蘭巴那)位于中爪哇,离日惹市约18公里,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印度教建筑,院內共有240座廟宇。.

查看 湿婆和普兰巴南

普賢王如來

西藏唐卡,普賢王如來繪像 普賢王如來(梵文:Samantabhadra rāja tathāgata,藏文:Kuntuzangpo),又稱法身普賢,密宗無上瑜伽部信仰的本初佛(藏文:Dang-po'i sangs-rgyas,或)、原始佛(Primordial Buddha)、最高佛,在藏傳寧瑪派與苯教之中極為盛行。寧瑪派认为他是本初佛,為法身佛,也是宇宙中第一個佛陀(象徵了一切眾生心中所具備的光明本性,即如來藏、清淨佛性)。金剛藏王菩薩(金剛薩埵)、普賢菩薩為報身佛,而大黑天為化身佛;寧瑪派認為大圓滿法即是源起於他,經蓮華生大師傳入西藏。 他的唐卡繪像,外形近似於印度教的濕婆神,一般以裸體出現,髮髻或全身藍色,與白色的明妃普賢王佛母交抱、本尊雙運,象徵智慧與方便的結合。衪也是時輪乘最信仰的佛。.

查看 湿婆和普賢王如來

108

108是107与109之间的自然数。.

查看 湿婆和108

3

3(三)是2与4之间的自然数,是第2個質數。3是自然數,亦是一個正整數。.

查看 湿婆和3

亦称为 濕婆神,摩哈得瓦。

布里哈迪希瓦拉神庙帕舒帕蒂纳特庙三只眼三叉三位一體 (消歧義)三神論三相神三身亚当峰亚瑟·M·赛克勒美术馆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世界记忆名录仙人 (印度神话)伊舍那天伽摩弗栗多佛教往世书圣帕加维那雅加庙圣穆格宗教博物馆北卡什县北京世界公园哪吒哈奴曼·多卡冈底斯山脉冈仁波齐峰凱拉薩神廟全知因陀羅四面佛Campione 弒神者!角色列表火神往世书班加羅爾神化空中宫殿第三眼約尼纳塔罗阇维拉马卡里拉曼庙罗茶罗乍罗波那罗湿陀罗拘陀罗摩衍那美山聖地爪哇史頌生主生肖纪年白居寺难近母銀河英雄傳說角色列表遮娄其王朝菲勒斯風神列表马尼卡尼卡河坛马嘶象头神象头神站像象岛 (印度)象洞貴霜帝國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跋伽黑天辯才天女达克希涅斯瓦寺达萨斯瓦梅朵河坛辛迪亚河坛迦叶波阿如那查拉山阿低利阿马尔纳特石窟阿耆尼阿波羅多特斯一世蘇利耶跋摩二世閻摩苦行僧雪山神女陪臚暴風神柏威夏寺柬埔寨柯特拉维林伽恒河女神搅乳海杜拜桑珀尔盐湖梵天楼陀罗殉葬毁灭者毘首羯磨毗湿奴比爾人沙克達教波跋利迦泰國宗教泰米尔纳德邦湿婆头湿婆节湿婆金庙濕婆 (樂團)濕婆經濕婆隕石坑濕婆教最终幻想XIII最終幻想 零式最終幻想系列中的召喚獸最高雕像列表惡魔倖存者2惡魔高校D×D角色列表方位護法日本香巴拉化計畫时母摩诃婆罗多人物列表悉多敝衣仙人拔婆跋摩一世拉瑪克里斯納拉瑪那·馬哈希拉賈斯坦人普兰巴南普賢王如來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