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越南战争

指数 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1955年-1975年),简称越戰,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其本质为受美国等民主主義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国)對抗受苏联等共產主義国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又稱越共)的一場战争。其发生在冷战时期的越南(主战场)、老挝、柬埔寨,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为深远的戰爭,最终美国在越南战争中遭受严重损失,综合国力随之削弱,冷战的优势逐渐为苏联占据。 最先开始援助南越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林登·约翰逊将战争扩大。在尼克松执政后期,迫于国内迭起不断的反战运动、前线战事的吃紧以及同苏联长期对抗的需要,遂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北越軍)和越共游擊隊最终于1975年占领南越首都西贡,南越政权垮台,一年后南北越统一。.

322 关系: A-4天鷹式攻擊機AK-47突击步枪加拿大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卢布南越南越第18師南越政府軍南沙反共主义反戰車飛彈古巴台中台灣吳廷琰吴廷琰之死吉米·卡特堑壕战大韓民國國軍大韓民國第9步兵師大韓民國陸軍大韓民國海軍陸戰隊大韓民國海軍陸戰隊第2師天與地 (美國電影)太平村屠殺奠邊府戰役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威廉·威斯特摩兰媒介孙德胜寮王國富國島專科學校岘港市工兵巴地頭頓省巴列维王朝巴特寮中將中东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美关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國軍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空軍中華民國駐越軍事顧問團中越战争...中苏交恶常風行動丹尼尔·艾尔斯伯格三年困难时期三和一少一次文献人民网人民战争二次文献五角大楼五角大楼文件以色列价值观他侬·吉滴卡宗佛朗哥时期德浪河谷战役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保加利亚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保大帝心理学俄亥俄州土地改革运动地缘政治学地雷匈牙利北越空軍北部湾事件北漏洞拉北朝鲜刺刀刃牙哈罗德·霍尔特再造战士冷战共产主义克雷頓·艾布蘭前江省勇士們固定翼飛機国家利益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石器時代现代启示录獨立宮理查德·尼克松社会主义国家福隆戰役种族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石油危机第一滴血第一滴血2第二次世界大战精英紅色高棉綏和市維也納纏鬥约翰·肯尼迪纽约时报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罗纳德·里根美國美國國民警衛隊美國駐西貢大使館美國海軍美國海軍陸戰隊使館警衛大隊美國憲法第二十六修正案美军美元美国美国军事援助越南司令部美国国务院美国国会美国国防部美国国旗美国空军美国驻越南军事援助司令部美国海军陆战队美国总统美萊村屠殺羅伯特·孟席斯羅馬尼亞瑞典瑞典-美國關係特種部隊直升機白宮芝加哥芝加哥論壇報韓國韓國出兵越南韓國總統韓國政府韓桑林联合国联合国难民署菲律宾落叶剂非政府组织革新開放青年黑傑克順化順化市順化-峴港戰役顺化战役行动主义血戰裴信西九龍中心西貢小姐西贡西柏林馬克斯維爾·泰勒香港香港越南船民問題駐越韓國軍駐越韓國軍司令部駐港英軍驱逐舰誓不低頭諾羅敦·西哈努克諾曼·梅勒诺姆·乔姆斯基贖罪日戰爭越南越南劳动党南方局越南南方共和国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越南中央高地越南人民军越南共产党越南共和國別動軍越南共和國軍越南共和國海軍越南共和国越南现代史年表越南獨立同盟會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越南華人越南船民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共越戰狂想曲越戰韓越混血兒越战主题电影越族跆拳道黎仲迅黎笋軍官軍事戰略軍用機場黄文太黄晋发茶平戰役范文同胡志明胡志明小道胡志明市胡志明战役胡璉郵報:密戰舰艇阮友壽阮高祺阮文灵阮文紹阮慶阿甘正传赫鲁晓夫蒙古人民共和国肯尼迪遇刺案肯特州立大學铁道兵蔡命新野战排 (电影)重见天日自动武器金棕榈奖腐败苏联苏联共产党苏联国防部雷达電子作戰通货膨胀老挝陳文香F-16戰隼戰鬥機F-4幽靈II戰鬥機F-5Library of CongressM113裝甲運兵車M16突擊步槍Penguin Books柏林柏林圍牆柬埔寨柬越戰爭柯蒂斯·李梅掃蕩林登·约翰逊捷克斯洛伐克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杰拉尔德·福特東南亞條約組織東德東方禿鷹核试验核战争楊文明機炮橙劑檳椥省正规军武元甲殖民地毛泽东民主民主柬埔寨民权決勝時刻:黑色行動河內市波尔布特波兰泰國皇家軍隊泰国法国法越战争洞海市深水埗軍營清泉崗機場湄公河溪生滚雷行动漢堡高地澳大利亚朝鲜半岛朝鲜战争朴正熙朗诺望后石戊申順化屠殺戰地風雲:越南战争战争罪战术战斗机戛纳电影节戀愛心曲星條旗報春祿戰役春節攻勢海外華人海防市新山一空軍基地文化文化大革命文进勇日本早安越南改革开放意識形態手榴弹曼谷思想1963年南越政变1965年430事件 扩展索引 (272 更多) »

A-4天鷹式攻擊機

1952年,美國道格拉斯飛行器公司贏得合約為美國海軍與陸戰隊製造一款新的輕型噴射戰機,A-4天鷹式攻擊機(A-4 Skyhawk)是一架攻擊機,原型機為A4D,最初被設計用來做為美國海軍航空母艦之艦載機。於1954年首次飛行,至今已過六十載,在越南戰爭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亦參加過福克蘭戰爭、中東戰爭贖罪日戰爭,目前在世界各地僅剩數百架左右的A-4攻擊機正在服役。.

新!!: 越南战争和A-4天鷹式攻擊機 · 查看更多 »

AK-47突击步枪

AK-47(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 образца 1947 года,意为 「卡拉什尼科夫1947年自動步槍」),是由前蘇聯槍械設計師米哈伊爾·季莫費耶維奇·卡拉什尼科夫設計的突击步枪。.

新!!: 越南战争和AK-47突击步枪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越南战争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华盛顿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 D.C.),是美国的首都,原稱哥伦比亚特区(District of Columbia,缩写为 D.C.),以及簡稱華盛頓(Washington)、特區(the District)等。中文通常簡稱華府。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是大多數美国聯邦政府機關、與的所在地,也是世界银行、國際貨幣基金、美洲国家组织等国际组织总部的所在地,並擁有為數眾多的博物館與文化史蹟。哥伦比亚特区是美国最富裕、財富高度集中的地区;該地區2015年的人均生产总值爲181,185美元,冠绝全美。 1776年美國獨立時的首都是費城,之後因獨立戰爭和國家新立而屢有變遷,到1785年開始紐約被定為美國的首都。1790年7月1日,国会通过《》,决定将首都从纽约迁至波多马克河和安那考斯迪亚河汇合处附近;但完成正式遷都前先由費城暫代首都。1800年,美國聯邦政府部門從權充十年首都的費城遷往建設完成的華盛頓,華盛頓開始作為美國首都正式運作至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实际上是由美国国会直接管辖的聯邦地區,因此不屬於美国的任何州份。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位於美國東岸的中大西洋地區,屬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的交界处,兩州界河波多马克河由西北向東南流貫特區,形成特区西面的天然界限。成立之初,哥伦比亚特区是一个边长10英里(16公里)的長方形区域,不仅包括了特区现在的全部范围,还包括波多马克河西岸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县,即今日的阿灵顿县以及亚历山德里亚市。特区成立后不久,西岸的居民就因为国会过度重视东岸以及蓄奴等问题,发起了回归弗吉尼亚的运动,經他们多次请愿,美国国会于1846年7月9日通过法案,并经弗吉尼亚人民大会批准,将波多马克河南岸的土地交还弗吉尼亚。特區設立早期,波多马克河北岸有喬治城鎮、华盛顿市及华盛顿县三個分開的行政區劃;其中建立於1791年的华盛顿市乃為彰顯喬治·華盛頓對美國建國的貢獻而命名,後來發展為特區中的核心城市。依據一項1871年的立法,前述三區於1878年合并为华盛顿市,而聯邦管轄的特區及華盛頓市地方政府從此轄區重疊,因此產生今日使用的「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合稱。.

新!!: 越南战争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 查看更多 »

卢布

卢布(p),货币单位,最初为俄罗斯帝国所使用,后来很多与俄国联系密切的东欧国家也曾使用,现在使用这一货币单位的国家有俄罗斯、白俄罗斯、德涅斯特河沿岸等国。每1卢布可以分为100戈比(p)。俄罗斯卢布的流通区域除了俄罗斯联邦之外,还包括不被广泛承认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国,在乌克兰东部自治的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也可以用来支付。 历史上,曾使用“卢布”的国家还包括莫斯科公国、俄罗斯沙皇国、立陶宛大公国、俄罗斯帝国、苏维埃俄国(1917年至1923年)、苏联(1923年至1991年)、拉脱维亚(1992年-1993年)和塔吉克斯坦(1995年-2000年)等国。.

新!!: 越南战争和卢布 · 查看更多 »

南越

南越可以指:.

新!!: 越南战争和南越 · 查看更多 »

南越第18師

#重定向 越南共和國第18步兵師.

新!!: 越南战争和南越第18師 · 查看更多 »

南越政府軍

#重定向 越南共和國軍.

新!!: 越南战争和南越政府軍 · 查看更多 »

南沙

南沙可以指:.

新!!: 越南战争和南沙 · 查看更多 »

反共主义

#重定向 反共主義.

新!!: 越南战争和反共主义 · 查看更多 »

反戰車飛彈

#重定向 反坦克导弹.

新!!: 越南战争和反戰車飛彈 · 查看更多 »

古巴

古巴共和国(República de Cuba),通称古巴(Cuba),是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一个群岛国家,位于北纬19°与24°,西经74°与85°之间。处在加勒比海北部,墨西哥湾入口处,西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隔尤卡坦海峡,南有牙买加和开曼群岛,东与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隔向风海峡,东北方有巴哈马群岛,与美国隔佛罗里达海峡相对,与佛罗里达州最南端的基韦斯特的陆地最短距离约为145公里。作为加勒比地区最大的和人口第二多的岛屿,古巴扼守巴拿马运河与美国东岸之间的海路要道。被形容为墨西哥湾的钥匙。领土包括古巴主岛及其附属群岛和青年岛。哈瓦那是古巴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圣地亚哥是第二大城市。 一般认为,“古巴”一名源自泰诺语“coabana”,意为“肥沃之地”或“好地方”。古巴是加勒比海地區少數以白人為主、混血為輔的國家,同時有少量的华裔,族群組成與美國類似,許多民眾有亲戚居住在美國。然而古巴是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美国长期的经济封锁,但凭借78.3岁的预期寿命、99.9%的识字率和接近1.8公顷的人均生态足迹,其人类发展指数多年来一直维持在高水平;在2014年,古巴更是首次迈入极高人类发展指数行列。古巴于2006年成为全球唯一符合世界自然基金會可持续发展定义的國家。目前古巴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已经展开,例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古巴的代表特奥多尔·弗里德里奇指出,古巴是目前拉美唯一完全消除了飢餓的國家。不過,古巴的審查制度、言論自由、人權等方面与其他一黨制國家一樣,存在由國家主導控制和鎮壓言論自由的傾向,而且有部分異見人士因為政治因素流亡國外。.

新!!: 越南战争和古巴 · 查看更多 »

台中

#重定向 臺中市.

新!!: 越南战争和台中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越南战争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吳廷琰

吳廷琰(,,),其他華文媒體亦曾譯為「吳廷炎」或「吳庭艷」,聖名若翰(Gioan Baotixita),是越南共和國第一任总统(1955年—1963年),因為他的支持者來自自由之路行動南遷的天主教徒,因而相對偏袒天主教,歧視大多數越南人口信奉的佛教,引發佛教徒危機,造成多名佛教徒示威者死亡,並因而失去美國支持。吳廷琰在1963年南越政變中被殺,不少人認為吳廷琰死後,南越再也沒有政治強人治理南越,間接造成美軍介入越戰。.

新!!: 越南战争和吳廷琰 · 查看更多 »

吴廷琰之死

吴廷琰之死,是越南共和国(南越)总统吴廷琰的死亡經過。起因於南越軍將領杨文明将军發動的1963年南越政變,參與政變的阮文戎少校殺死了总统吴廷琰與其胞弟吴廷瑈。.

新!!: 越南战争和吴廷琰之死 · 查看更多 »

吉米·卡特

小詹姆斯·厄尔·“吉米”·卡特(James Earl "Jimmy" Carter, Jr.,),是美国的第39任总统。他早年一直在军队中服役,曾任喬治亞州州长。1976年代表民主黨当选总统,在任期间,卡特創建了兩個新的內閣部門,能源部和教育部。外交方面,卡特积极调停以色列和埃及之间的战争,美国和共产主义国家的关係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並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卡特跟其他国家外交时注重人权保障,曾施壓當時由軍事強人朴正熙執政的韓國政府改善人权。任內面對持續性的“滯脹” ,高通膨,高失業率和經濟緩慢成長的組合,他为了阻止通货膨胀,曾将利息增加到最高20%,引起了部分民眾的反对。1979年他签署移交巴拿馬運河主權移議,同年蘇聯進兵阿富汗,卡特下令對蘇聯採取糧食禁運,抵制1980年莫斯科夏季奧運會,並撤銷雙方所簽署的限制戰略武器條約。1980年,伊朗霍梅尼政权绑架人质,卡特派遣部隊救援但失败,因此他同年在竞选連任时输给了罗纳德·里根,人質危機經444天後直至他卸任當天才解決。 卸任后,卡特積極參與调停各种战争及人質危機的斡旋工作,反对美国小布什政府攻打伊拉克。200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新!!: 越南战争和吉米·卡特 · 查看更多 »

堑壕战

堑壕战(又稱戰壕戰或壕溝戰)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戰壕進行作戰。参战双方都有固定的防线。当双方火力大大提高,移动力和通讯系统却没有多大改进时,堑壕战就会开始。美國南北戰爭(1861年至1865年)和日俄战争(1904年至1905年)都出现堑壕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线战场 的堑壕战造成了最多的伤亡。.

新!!: 越南战争和堑壕战 · 查看更多 »

大韓民國國軍

大韓民國國軍(,Republic of Korea Armed Forces),通常簡稱為韓軍或韓國軍,是大韓民國的國家軍隊,由大韓民國陸軍、大韓民國海軍、大韓民國海軍陸戰隊、大韓民國空軍构成,該國亦設有預備軍。 大韓民國國軍现役总兵力为69万,在世界上排名第六,其中陆军56万、海军6.7万(含海軍陸戰隊的2.8萬)、空军6.3万,另外尚有預備軍304万人,而美軍在韩国亦有约2.8万之驻軍。 軍隊的指揮系統分為平時與戰時兩種體制。平時的指揮架構是由大韩民国总统擔任最高統帥,國防部部長為文官,執掌軍事相關事項,聯合參謀本部議長與陸海空三軍參謀總長(軍種司令)為將官,擔當部隊指揮、監督任務。在戰時與駐韓美軍並肩作戰,美軍與韓軍均由「韓美聯合軍司令部」負責指揮。1953年5月16日簽定停戰協定後,韓戰結束,南北隔著38度線分治,三八線以南的韓國隨即在美國協助下重建,在1980年代後經濟獲得高度的發展。面對朝鲜人民軍威脅,大韓民國也投注龐大資源發展軍備。 韓國國軍的主要任務是國土防衛和特別是防禦朝鲜人民軍威脅,但人道救援和災害救濟亦是其任務之一。近年積極參加聯合國事務,曾在1993年派遣一批工兵部隊參加索馬利亞的聯合國維和任務,此外,非洲、東帝汶、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亦曾派駐兵力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

新!!: 越南战争和大韓民國國軍 · 查看更多 »

大韓民國第9步兵師

9步兵師(),是大韓民國陸軍的一個師級單位,在1952年白馬山戰役中擊敗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常稱「白馬部隊」(백마부대)或「白馬師」(백마사단),亦曾因參加越南戰爭而聲名大噪。目前該師由第28、第29及第30步兵團組成。.

新!!: 越南战争和大韓民國第9步兵師 · 查看更多 »

大韓民國陸軍

大韩民国陆军(대한민국 육군,Republic of Korea Army,ROKA),通稱韓國陸軍,為大韓民國國軍的陸上部隊,也是三軍中規模最大的軍種。 韓國陸軍是在1948年9月5日,由其前身「南朝鮮國防警備隊」(남조선국방경비대,South Korean Constabulary of Police Reserve)改編而成。.

新!!: 越南战争和大韓民國陸軍 · 查看更多 »

大韓民國海軍陸戰隊

大韓民國海軍陸戰隊(;Republic of Korea Marine Corps,簡稱ROKMC),是大韓民國國軍中的海軍陸戰隊,負責兩棲作戰、對敵偵察任務、海上反恐任務、首爾西側防禦 及離島防衛(如白翎島)。成立之初為獨立軍種,儘管在1973年後的海軍陸戰隊及其司令部在編制上改歸管轄,但實際運作上仍相當獨立,與大部分國家的海軍陸戰隊不同。 韓國海軍陸戰隊素以訓練嚴格艱苦、成員間向心力強而聞名。如「陸戰隊戰友會」(해병대전우회)等退伍陸戰隊員組成的民間團體在社會上具有相當的影響力。然而部隊中亦存在嚴密的不成文紀律規則和等級觀念,甚至進一步發展為高壓環境,或萌生霸凌等暴力行為,例如名為「期數列外」的特殊陋習。.

新!!: 越南战争和大韓民國海軍陸戰隊 · 查看更多 »

大韓民國海軍陸戰隊第2師

#重定向 大韓民國第2海軍陸戰師.

新!!: 越南战争和大韓民國海軍陸戰隊第2師 · 查看更多 »

天與地 (美國電影)

《天與地》(Heaven & Earth,又譯天地),是一部1993年的美國電影,奧利佛·史東導演,湯米·李·瓊斯、陈冲、吳漢潤及Hiep Thi Le主演。劇情改編自越裔美籍女子的傳記When Heaven and Earth Changed Places及Child of War, Woman of Peace,以越南戰爭(越戰)為背景。.

新!!: 越南战争和天與地 (美國電影) · 查看更多 »

太平村屠殺

太平村屠殺(;),是越南平定省的太平村於1966年2月大韓民國國軍猛虎部隊對太平村村民的屠杀,死者都是无武装的平民。越南戰爭期間,韓國軍屠殺的越南平民至少有9,000人之多。这一事件中,韩国陆军士兵屠杀了65名没有武器的平民,其中多数是妇女和儿童。.

新!!: 越南战争和太平村屠殺 · 查看更多 »

奠邊府戰役

奠边府战役(Bataille de Diên Biên Phu;Chiến dịch Điện Biên Phủ)是法越战争(1946年~1954年)中法国与越南间最后一场战役,該戰役发生於1954年。作战一方為武元甲手下的越盟军队,另一方為法国空降兵及法国外籍兵团。中共派出军事顾问团支援越方。战役发生於越南北部足以扭轉戰局的戰略重地奠边府村附近(奠边府村距離寮國僅16公里,法國為阻越盟自此進軍寮國,故派重兵於此)。 1954年3月13日,越南人民軍及越盟游擊隊以數倍於法軍的兵力對奠邊府進攻,越方投入四個步兵師和一個工兵師的部隊。法軍則採取“添油戰術”,不斷向奠邊府戰場空投傘兵,前後共達1.6萬人,以補充戰場上損失。由於越軍以中国援助的大量高射機槍和高射炮構成空中防禦網,造成法軍空投部隊損失慘重。此役越軍大勝,击毙法军2,293人,俘虏10,998人,法國兩位少將砲兵司令及傘兵司令先後飲彈自盡,他曾說過,敵人不可能帶著那麼多大砲穿越叢林。至此結束法國對越南自1884年中法戰爭以來70年的殖民統治。擊毀各型號飛機62架,繳獲重砲30門。5月7日,奠邊府法軍司令卡斯特里率部投降,並從此退出亞洲戰場。.

新!!: 越南战争和奠邊府戰役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Picture),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通过业内人士投票,颁给每年得票最高的电影,奥斯卡金像奖之一。此奖项起初被称为最佳作品奖(Best Production)。 奧斯卡第一屆時(1927-28年,於1929年頒發),「最佳影片獎」頒發了兩座,一座最佳作品獎(Best Production)頒給了史詩片《鐵翼雄風》,另一座傑出藝術作品獎(Unique and Artistic Production)則頒給了藝術片《日出》。這兩座獎都是授予當年度最傑出的影片,其表現手法兩異但同樣為優秀的電影。而事實上,評審和片廠老闆們卻以他們的影響力來改變了影片的獲獎。米高梅老闆Louis B. Mayer就因不喜歡自己公司的金·維多所拍的《群眾》的寫實手法,而無奈地將獎項頒給了《日出》。隔年,奧斯卡又改回單一的「最佳作品獎」,而《鐵翼雄風》總被誤作是頭一年度唯一的最佳影片(至1931年改稱為最佳影片)。 經過多年的發展,於1944年起,奧斯卡將最佳影片獎的提名數限制在五部,2010年起又将提名影片数扩大到10部。 有人認為,非英語系的電影只會入圍最佳外語片,也就是說,只有相當少數的非英語電影,能夠因為其藝術價值,而獲入圍最佳外語片以外的其他獎項。因此,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幾乎可稱作是「奧斯卡最佳『英語』片獎」。時至2012年止,僅有九部非英語電影獲得最佳影片獎的提名,分別是1938年的《大幻影》、1969年的《焦點新聞》、1972年的《大移民》、1973年的《哭泣與耳語》、1995年的《-zh-hans: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 zh-hant:郵差;-》、1998年的《-zh-hans:美丽人生;zh-hk:一個快樂的傳說;zh-tw:美麗人生;-》、2000年的《臥虎藏龍》、2006年的《-zh-hans:来自硫磺岛的信;zh-hk:琉璜島戰書;zh-tw:來自硫磺島的信;-》和2012年的《爱》。 本页所示,当年第一部电影为得奖影片,之后为提名影片。除有國旗標誌注明外,語言皆為英語,出品國不另標示。显示的年份为电影摄制年份,如1967年即意为1968年颁发的奥斯卡给1967年摄制的电影.

新!!: 越南战争和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 查看更多 »

威廉·威斯特摩兰

威廉·蔡尔兹·威斯特摩兰(William Childs Westmoreland,),美国陆军上将,1964年至1968年越南战争期间任驻越美军最高指挥官,随后又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新!!: 越南战争和威廉·威斯特摩兰 · 查看更多 »

媒介

媒介或媒体是传播渠道、手段或工具,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可以指:.

新!!: 越南战争和媒介 · 查看更多 »

孙德胜

孙德胜(Tôn Đức Thắng,),他是越南共产党、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繼胡志明後任越南國家主席。.

新!!: 越南战争和孙德胜 · 查看更多 »

寮王國

老挝王国()是於1946年在今老挝建立的一个君主制政权。1946年,法国保护国琅勃拉邦的君主西萨旺·冯在法国的支持下成为了全老挝的国王,并且获得自治权,從而得以组建老挝王国。1954年,老挝王国通过日内瓦会议脱离法蘭西聯盟和法屬印度支那正式独立。但是,内战很快爆发,老挝被视为越南战争的另一个战区。随着北越的胜利,共产主义组织巴特寮于1975年推翻君主制,并且成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持续至今。.

新!!: 越南战争和寮王國 · 查看更多 »

富國島

富國島(),又名玉島 (),柬埔寨稱爲国多岛(),是越南實際控制的最大島嶼,目前行政區劃上屬於越南堅江省富國島縣管轄。 越南與柬埔寨就富國島主權歸屬問題有糾紛。1982年,越南入侵柬埔寨之后,越南的傀儡政权柬埔寨人民共和国曾表面上与越南达成解决争端的协议,但后来并未正式签署。柬埔寨至今仍宣称对富国岛的拥有主权。.

新!!: 越南战争和富國島 · 查看更多 »

專科學校

專科學校是一種高等教育機構,著重於應用型的專業教育而不是通識教育。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专科学校包括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以及五年制高职等类型,供具有小学、初中和高中学历的毕业生报考。 在香港,專科學校也稱為“專上學院”,主要由香港職業訓練局開辦或大學成立附屬機構,或由個別團體以營利方式運作,一般而言具有公開考試成績的中學畢業生都可報讀。 在臺灣,專科學校畢業生可進一步攻讀二技,畢業後可取得學士學位,或滿足若干條件後,以同等學力直接報考研究所碩士班。一般而言「大學」多僅指大學或學院,若與專科學校合稱則為「大專院校」。.

新!!: 越南战争和專科學校 · 查看更多 »

岘港市

峴港市區航照影像 峴港市(,粵語:/jin6 gong2 si5/,讀作「現港市」),本名“沱㶞”,华文世界习作“峴港”或“蜆港”,位於越南中部,古都順化的附近,地理上屬南中部。峴港是越南第四大城市,僅次于胡志明市、河内市和海防市,是越南中部最大及重要的城市之一。峴港市瀕臨南中國海、下轄六郡兩縣;距離北方的河內市764公里、南方的胡志明市964公里。.

新!!: 越南战争和岘港市 · 查看更多 »

工兵

--,英語稱為Sapper、Pioneer或Combat engineer,是為地面作戰部隊提供支援的非前線部隊。主要負責開路、架橋、障礙排除、設置及災害搶修等工程性質任務,亦會參與民間維修及建設,是軍隊中的必需部隊。 現代化軍事戰術部隊中,有部分國家將工兵列為特種部隊或是特種技能,如英國,澳大利亞將戰鬥工兵作為部隊前鋒並配置反坦克飛彈,在美國將工兵技能則做為特種技能訓練,結訓後可以獲得工兵特種勳.

新!!: 越南战争和工兵 · 查看更多 »

巴地頭頓省

巴地頭頓省()位於越南東南部,與越胡志明市、同奈省和平順省相連,南部鄰海。全省面積有1979.33平方公里,人口88.5萬(2003年)。.

新!!: 越南战争和巴地頭頓省 · 查看更多 »

巴列维王朝

巴列維王朝(波斯文:دودمان پهلوی)是伊朗父子君王禮薩汗(1925年-1941年在位)和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1941年-1979年在位)的執政年代,其统治伊朗期间使用的国号为伊朗帝国(دولت شاهنشاهی ایران)。 卡扎爾王朝因為英蘇势力入侵波斯而變得衰弱,巴列維家族順勢推翻了卡扎爾王朝的最後一位君王艾哈邁德沙·卡扎爾,艾哈邁德沙·卡扎爾退位,移居法國。國會伊朗伊斯蘭會議在1925年12月12日召開制憲議會,宣佈禮薩汗為波斯帝國統治者。1935年,禮薩汗通知外國使節將國家名稱更改成為伊朗,伊朗為波斯之古地名。 1979年,宗教領袖阿亞圖拉·霍梅尼發動伊斯蘭革命,禮薩汗的兒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被迫流亡,巴列維王朝覆亡。.

新!!: 越南战争和巴列维王朝 · 查看更多 »

巴特寮

巴特寮(ປະເທດລາວ,意为老挝国),是一个1950年由印度支那共产党成立的老挝政治组织,它在1975年夺取了老挝的政权并建立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新!!: 越南战争和巴特寮 · 查看更多 »

中將

中將是許多國家軍隊中的職銜,介於少將和上將之間。這個職銜的來源可追溯至中世紀中,在戰場上接受上將的命令,再傳達下去的那個人。中文里的中将一词是来自于日本军制,日本军制中的中将来自于日本古代官职。 在美國等國,陸軍、空軍及陸戰隊的中将称为Lieutenant General,海军中将称为Vice Admiral;英国空军中将则特称为Air Marshal。 在中華民國國軍、中国人民解放军、俄羅斯聯邦軍及英国皇家海军(2001年后改为3星)等国中将的军衔标志为两颗星,在美国军队及韩国國軍、德國聯邦國防軍及日本自衛隊等受美军影响较深的軍隊中,中将級別的军衔标志通常為三颗星,而法国军队及其他前法属殖民地国家,中将军衔标志为四颗星。 中華民國國軍中将主要主要担任军长的职务,以及區域指揮官、司令官等。德國聯邦國防軍除了一般中將外,尚存在有「軍醫中將」此一特定軍銜名稱(陸、空軍軍醫中將稱Generaloberstabsarzt,海軍軍醫中將稱Admiraloberstabsarzt)。 在美國建國初期,中將為美國陸軍的最高軍銜。因為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生前所擔任的最高軍銜就是中將。.

新!!: 越南战争和中將 · 查看更多 »

中东战争

中东战争,或称阿以战争、以阿战争,是指以色列立國后与埃及、叙利亚等周围阿拉伯国家所进行的五次大规模战争。衝突至今尚未平息。.

新!!: 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的国家武装力量,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组成。解放军由中国共产党建立,自成立起坚持“党指挥枪”原则,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所领导,中央军委主席统率全军。 从其前身中国工农红军成立之时起,该军队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就发挥了重要影响,并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朝鲜战争、中越战争等历次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有兩百萬名现役軍人,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正规军队。同时,中国是世界上国防预算第二高的国家,年度官方軍事預算總額達152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約為美國的四分之一。此外,解放军还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陆军,军舰数量世界第一、吨位总数世界第三的海军以及规模庞大的空军,并拥有洲際彈道飛彈、彈道飛彈潛艇、战略轰炸机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2018年4月中旬其综合军事实力也位居世界第二超越俄罗斯,仅次於美国。.

新!!: 越南战争和中国人民解放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是中国共产党在1945年七大到1982年十二大召開前,最高负责人职务的正式职称,简称中共中央主席。党主席领导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工作,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上的最高决策者。 1945年6月19日,中共中央举行第七届一中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主席兼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在会上被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此后毛泽东终身担任中央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集中制被破坏,中共中央主席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对国家大小事务拥有最终决定权,成为事实上的独裁者。在国家主席和国防委员会被废除后,党主席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法律上的最高统帅。 1982年9月1日,中共召開十二大,为完善集体领导制度,决定修改中国共产党章程,不再设立中央委员会主席,只设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并规定,中共中央总书记职能为负责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工作。 中共八大党章中曾经表示,可以设立“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一职(設而未任);不过,当时任职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泽东最终没有出任中央委員會名誉主席,反而在中共七大、八大、九大、十大中连任四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直到逝世。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也成为毛泽东终身任职的职务。.

新!!: 越南战争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 查看更多 »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是指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双边关系,被称为是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美国建国之初。 1784年,刚获得独立不到半年的美国就派中國皇后號到中国进行贸易。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于1844年与美国签署了第一個條約《望廈條約》,此后又签了《中美天津條約》、《辛丑各國和約》等条约。1908年,美国根据《辛丑条约》退还了部分清政府的庚子赔款,该款项被用于留美预备学校的建立。1913年,美国正式承认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在1922年華盛頓會議上,美国促使日本归还山东主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援助国民政府进行抗战和内战。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退守臺湾后,因冷战继续受到美国的军事支持。而统治中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与美国长期处于对立与隔绝状态,甚至在朝鲜半岛及越南爆发战争。后出于共同对抗苏联的需要,中国大陆与美国关系逐渐“解冻”。1972年尼克松访问北京,1979年美国正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同时宣布与退守台湾的中华民国断交,终止与其签订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1982年八一七公报发表,与此前发表的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合称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成为中美关系的基础。90年代以来,由于苏联解体,中美关系进入一个充满摩擦与坎坷的时期。但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发展,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人文交流与地方合作以及国际事务等领域展开了广泛交流与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称其目的是使中国发展成为一个富裕、强大、统一的中国;而美国的目的是作为全球领袖,同时保持国家安全与全球军事、经济霸权地位。因此,即使中国大陆实现改革开放,美国从中得利,但中国共产党统治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依然存在。中国强大意味着中国模式的扩散,将会威胁美国的地位。美国希望通过利用朝鲜问题、钓鱼臺争议、臺湾问题、南海争议、藏南问题以至局部经济制裁(反倾销调查)、间谍黑客攻击等多方面遏制中国崛起。 当前,两国关系十分复杂,既非完全的敌人又非正式的伙伴,敌对与合作并存。多数人认为中美两国在历史上没有领土争议的包袱,美国在科技上具有全球领先地位,但政治上等原因对彼此的不同看法,总体讲,是合作多于冲突,共同利益远大于彼此分歧。2011年的《中美联合声明》确认中美双方将共同努力,建设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是中美双方对中美关系的新定位和表述。2012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双方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为主题,这一概念被高调推出。現時中國將兩國關係稱為“建設性戰略伙伴關係”,而中美两国则被部分西方学者称為两国集团(G2)或中美國。.

新!!: 越南战争和中美关系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越南战争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越南战争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軍

中華民國國軍是中華民國的國家武裝部隊,由中華民國國防部管轄,是目前臺澎金馬地區主要防衛力量。前身為孫中山與蔣中正等人於1924年6月16日所創立的「國民革命軍」,史稱黃埔建軍;1946年制憲國民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將國民革命軍編入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統領的“全國陸海空軍”,軍隊開始實行軍隊國家化並改為現名。 中華民國國軍主要是由陸軍、海軍、空軍等三大軍種所組成,戰時可納入海巡、 警察等執法機關為輔助戰力。近年實施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並大規模裁軍,由60萬人精簡至21.5萬人;將海軍陸戰隊戍守之東沙島、南沙太平島交予海巡管理。雖然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不是國軍下轄單位,但少部分軍人會被分發或借調到海巡服務。目前常備部隊大約18萬6千人;後備軍人大約300多萬人。 早些時候,中華民國是採用徵兵制,服役役期兩年。而軍官採志願制為主,僅招收少部分義務役男子,國家辦有預官考試,招考大學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軍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少尉軍官階級。士官國家辦有預士考試,招考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士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下士士官階級。隨著時代演進,服役役期被縮短。直至今日,志願役與義務役併用制成為全體士官兵所依循的兵役制度,逐漸走向徵兵與募兵雙軌制。.

新!!: 越南战争和中華民國國軍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防部

國防部為中華民國軍事及國防事務之最高主管機關,負責統轄中華民國國軍各部隊。除了國防部本部之外,下轄參謀本部、陸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空軍司令部、憲兵指揮部、後備指揮部、政治作戰局、主計局、軍備局、軍醫局等軍事機關/機構,以及所屬業務與學術單位。國防部是行政院下的所有部門裡唯一一個有設置副部長跟沒有設置政務次長的部門。.

新!!: 越南战争和中華民國國防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空軍

中華民國空軍(Republic of China Air Force,缩写为 ROCAF)是中華民國國軍的空中武裝部隊,隸屬國防部空軍司令部,下轄空軍作戰指揮部、空軍防空暨飛彈指揮部、空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空軍保修指揮部、空軍軍官學校,各作戰聯隊及基地指揮部等單位,員額約30,000人左右,是東亞地區重要航空部隊之一。 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之中指出中華民國空軍的任務是:「平時負責臺灣海峽偵巡、維護臺海空域安全,堅實戰備整備及部隊訓練任務,充實戰力完成戰備,主動協助災害防救;戰時全力爭取制空,並協同陸、海軍遂行各類型聯合作戰,以有效發揮空軍作戰之效能,擊滅進犯敵軍,確保國土安全。.

新!!: 越南战争和中華民國空軍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駐越軍事顧問團

中華民國駐越軍事顧問團(Republic of China Military Advisory Group, Vietnam,駐越美軍司令部文件中簡稱為「ROCMAGV」)係指中華民國於1960年-1975年間,因應越南戰爭派駐在越南共和國(南越)的軍事支援團,屬於中華民國援越單位其中之一。 中華民國的軍援越南可概分為四階段:「奎山軍官團」、「軍事顧問團」、「駐越軍援團」及「建設顧問團」;對越軍事援助之內容,可概分為政戰布建與訓練、武裝配備與製造、海軍勤務支援、空軍勤務援助,以及特戰部隊。 與當時其他援越國家相比,中華民國對於援越的態度可說是最為「積極」,但是受到美方的抑制也最大,因為當時中華民國提出的各項派兵軍事支援行動方案,都引起美方的戒心,高度提防蔣介石想利用越戰達到其借道東南亞以反攻大陸的願望,故而中華民國國軍在越戰中的影響是有限的。.

新!!: 越南战争和中華民國駐越軍事顧問團 · 查看更多 »

中越战争

#重定向 1979年中越战争.

新!!: 越南战争和中越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苏交恶

中苏交恶或称中苏分裂(Советско-китайский раскол)是指冷战期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发生的外交、军事关系上的疏远甚至對峙衝突。其分歧同时覆盖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層面。有鑑於兩者的軍事地理及歷史關係複雜,双方的矛盾本身就基本不可避免,开始于1950年代末,在1969年达到顶峰,其后续一直持续到1980年代中後蘇聯改革始有轉變,到1989年六四事件前关系才正常化,期间三十年的冷战時期幾乎都是分裂狀態,中蘇與其所屬社会主义陣營國家關係的改變也對世界政經局勢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新!!: 越南战争和中苏交恶 · 查看更多 »

常風行動

常風行動(Operation Frequent Wind)或譯頻風行動、急風行動,是1975年4月29日-4月30日間,美軍趁著越南人民軍(北越軍)及越共攻陷西貢之前,將在越美國公民、「處境危難」的越南共和國(南越)及其他國籍公民從該國首都西貢撤出的非戰鬥性任務,亦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直升機撤運行動,同時也代表著美國對越南戰爭的介入徹底終止。透過該行動離開越南的各國人員共計7,000人左右,且行動期間有大量的照片、錄影等各種形式的紀錄或新聞報導流傳至今。 在常風行動進行之前,美國各駐外使館就已經存在有撤退計之類的標準作業程序,該年3月上旬,即開始調動各類民用、軍用的定翼飛機從西貢的新山一國際機場把民間人士送出越南、前往鄰近的亞洲國家。到4月中旬時,有鑑於越南事態的惡化,在西貢的應急計劃及籌備工作均開始實施,以替可能的直升機疏散行動鋪路。當越南共和政權的倒台隨著越南共和國軍(南越軍)在1975年春季攻勢之下的節節敗退而日漸成為定局後,美國海軍(TF76)所屬的船艦開始向頭頓附近的南中國海水域集結,以協助直升機任務的進行、也準備在必要時提供出動海軍、空軍飛機提供空中密接支援,但已經勢如破竹、到達西貢首都圈內的北越人民軍,不願因為直接插手常風行動而導致美軍反擊,並沒有在29日及30日兩天內採取任何讓美方需要動用空中支援的行動。 直接促使常風行動實施的原因,是因為4月28日傍晚一次對新山一空軍基地發動的空襲及之後持續至隔天29日的地面砲火攻擊。飛機撤離行動完全終止,並在該日上午正式敲定了常風行動的展開,美國直升機從下午14:00開始大量出現在西貢的天空,而主要的起降區則是新山一機場旁邊的武官室館區(DAO Compound),該處的疏散行動到晚上宣告完成。原先被當成次要疏散點、主要供大使館相關雇員撤離的美國駐南越大使館館舍,卻因為最接近市中心,而從早晨開始就被待撤人員和爆量的越南市民包圍,直到夜間更成為常風行動在西貢唯一的主要直升機降落點。 美國的撤離行動在末架直升機於4月30日早晨7時53分從使館頂樓起飛後結束,但尚有400名其他國家的駐越人員還沒運出。而除了搭乘美國直升機逃出的人員之外,仍有大量隸屬於南越空軍的直升機(甚至一些定翼機)在南越宣布投降的前後幾個小時內,飛往美國海軍艦隊上空要求降落,迅速被塞滿的甲板必須將部分直升機推下海才能容納更多的直升機進入。 常風行動本身透過直升機疏散了美國公民1,373人,南越民眾與其他國人員5,595人Drury, p. 258.

新!!: 越南战争和常風行動 · 查看更多 »

丹尼尔·艾尔斯伯格

丹尼尔·艾尔斯伯格 (Daniel Ellsberg,)是前美国军方分析师,受雇于兰德公司,因1971年私自复制并向媒体提供五角大楼机密文件为世人所知。.

新!!: 越南战争和丹尼尔·艾尔斯伯格 · 查看更多 »

三年困难时期

三年困难时期,或称三年大饥荒,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国内,在农业集体化和大跃进运动之后,从1959年至1961年期间发生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大饑荒。与之类似的发生在共产主义国家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性大饥荒有朝鲜饥荒和1932年苏联大饥荒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1980年代以前称其为三年自然灾害,后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 部分大陸居民或农民称之为过苦日子、过粮食关、歉年,餓飯年、饥荒年、人饿,海外一些学者则称之为三年大饥荒或三年大災荒,也有部分西方学者称其为大跃进饑荒、中国大饥荒。 大饥荒所發生的時期有不同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认定是1959-1961年,、Basil Ashton、文貫中採用1958-1961年,楊繼繩、馮客及周遜的著作則採用1958-1962年。.

新!!: 越南战争和三年困难时期 · 查看更多 »

三和一少

三和一少,是1962年毛泽东批评王稼祥的对外工作观点的总结,称王的观点是「对帝国主义要和,对修正主义要和,对印度和各国反动派要和,对支持民族解放运动要少」。这一批评导致王稼祥遭到政治审查,并被撤销中联部部长职务。.

新!!: 越南战争和三和一少 · 查看更多 »

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又稱初級資料、首次資料、一級來源或稱第一手資料,是文獻學、圖書館學、地理學中指用來做為證據的引文資料, 寫作者將其來源方式可以區分成:.

新!!: 越南战争和一次文献 · 查看更多 »

人民网

人民網()是一家由中國共產黨黨報人民日报社所控股的媒体企业,以新聞報導為主。前身為《人民日報》網路版,于1997年1月1日正式進入互聯網。人民網有中文(簡體、繁體)、英文、日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韩文、蒙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 、朝鲜文、彝文、壮文共16種語言17个版本。 《人民網》在中國大陸有31間分公司,在韓國、日本、俄羅斯、英國、南非及美國等均設有海外分公司。2013年3月19日,《人民網》在香港開設分公司,總裁廖玒於成立大會上表示,進駐香港是為了「努力搭建好政府與民眾的溝通平台,促進社會和諧」。.

新!!: 越南战争和人民网 · 查看更多 »

人民战争

人民战争是毛澤東及中國共產黨主張的一种军事斗争策略和动员机制,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之一。 在中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朝鲜战争、越南獨立戰爭、越南战争、古巴革命、珍寶島戰役、中越戰爭以及格瓦拉的拉美游击战、尼泊尔共产党的游击战、安哥拉內戰中得到体现和实践,主要为争取人民,组织人民,武装人民,利用人民进行全民战争係最大程度的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进行军事化转变,利用後備軍人、游擊隊與民兵等非正規軍種對敵人發動不對稱戰爭配合正规作战。.

新!!: 越南战争和人民战争 · 查看更多 »

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也称二级來源、次級資料,它是将大量分散、零乱、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整理、浓缩、提炼,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加以编排存储,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检索利用。 其主要类型有目录、索引、文摘性数据库等,如《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化学文摘》等。二次文献具有明显的汇集性、系统性和可检索性,它的重要性在于使查找一次文献所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少。.

新!!: 越南战争和二次文献 · 查看更多 »

五角大楼

五角大楼(The Pentagon)是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位于华盛顿特区西南方的維珍尼亞州阿灵顿县。由于其特殊的职能,所以有时“五角大楼”一词不仅仅代表这座建筑本身,也常常用作美国国防部、甚至美國軍事當局的代名词。 五角大楼由美国建筑师(George Bergstrom,1876年-1955年)设计,来自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建筑商(John McShain)承建。五角大楼于1941年9月11日动土起建,1943年1月15日完成。工程项目负责人是将军(Brehon Somervell),而莱斯利·格罗夫斯上校(Leslie Groves)作为军方负责人全程监督了建设过程。 五角大楼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单体办公楼,其总建筑面积达650万平方英尺(合60.4万平方米),其中办公面积为370万平方英尺(合34.4万平方米) (2008年1月19日访问)。大约有23000名军方人士及文职人员在五角大楼工作,另外还有约3000名非国防志愿者在五角大楼服务。 五角大楼共有五个外立面,建筑分为地上五层,地下两层,每层由内至外共有5个环状走廊,走廊总长度达到17.5英里(合28.2公里)。在其中心建有一个总面积为5英亩(合20000平方米)的中央广场,中央广场也呈五边形,其非正式地被称为「原爆点」,此名称来源于冷战时期,当时曾假设苏联会对美国进行核打击,而五角大楼即为假定的打击目标之一。 2001年9月11日,刚好在五角大楼动土起建60年纪念日当天,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发生,遭到恐怖分子劫持的美国航空77号航班撞入五角大楼西侧坠毁,造成机上58名乘客(包括5名恐怖分子),6名机组人员,和地面125名五角大楼工作人员,共计189人丧生。.

新!!: 越南战争和五角大楼 · 查看更多 »

五角大楼文件

五角大楼文件,也稱五角大廈文件。'即《美国-越南关系,1945-1967:国防部的研究》是美国国防部对1945-1967年间美国在越南政治军事卷入评估的秘密报告。1971年该文件由丹尼尔·艾尔斯伯格前後泄漏给《纽约时报》與《華盛頓郵報》,被头版报道,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在1996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中称,五角大楼报告“说明在除其它一些事项外,约翰逊当局系统地撒谎,不仅对公众,对国会亦如此。”该文件在2011年6月向公众解密开放。.

新!!: 越南战争和五角大楼文件 · 查看更多 »

以色列

以色列(יִשְׂרָאֵל;),正式名称是以色列国(help;دَوْلَة إِسْرَائِيل),是位於西亚的主权国家,坐落於地中海东南岸及红海亚喀巴湾北岸,北靠黎巴嫩,东北邻叙利亚,东与约旦接壤,巴勒斯坦领土(巴勒斯坦国对其宣称主权,但局部为以色列所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各居东西,西南则为埃及。其领土范围不大,但地形和气候相当多样。以色列的金融及科技创新中心為特拉维夫,而耶路撒冷則为其法定首都(美國承認)、各政府机构所在地(国防部除外)及其轄下的第一大城市(特拉维夫都会圈人口最多)。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主权在国际上有爭議。美国東岸时间2017年12月6日下午1時,特朗普正式在白宫外交厅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建議在巴勒斯坦托管地推行分治方案。這一方案規定了新的阿拉伯和猶太國家的國界,並指定耶路撒冷及其周邊地區將為聯合國進行國際管理Harris, J. (1998) The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Textual Reasoning, Vol.

新!!: 越南战争和以色列 · 查看更多 »

价值观

#重定向 價值觀.

新!!: 越南战争和价值观 · 查看更多 »

他侬·吉滴卡宗

他侬·吉滴卡宗陆军元帅(,;)泰國陸軍將領和泰國總理、獨裁者。他侬拥有華裔血统,祖上本姓符。.

新!!: 越南战争和他侬·吉滴卡宗 · 查看更多 »

佛朗哥时期

佛朗哥时期(Era de Franco),指西班牙历史上自1939年至1975年间由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实行独裁统治的时期。该时期西班牙的正式国号为西班牙国(Estado Español)。 1931年建立的西班牙第二共和国于1936年陷入西班牙内战。内战一方是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支持的由佛朗哥将军率领的右翼反共和政府武装,另一方是苏联和墨西哥支持的左翼政府军及共产国际纵队。1939年4月1日,佛朗哥一方获得胜利,西班牙内战结束,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正式解体,佛朗哥成立独裁政权。在这段时期,西班牙在名义上恢复君主制但王位悬空,佛朗哥担任“摄政王”,王室仍获得特权及保护。 二战中,佛朗哥政府很少参与军事行动,尽量保持中立。但由于在二战前后和轴心国的种种联系,佛朗哥政府在战后受到了战胜国的排斥。但又因冷战的背景,以及佛朗哥的反共主义意识形态,为了让佛朗哥政权得以延续,西班牙试图向美国一方靠拢。佛朗哥时期禁止成立独立政党和工会。50年代末,关于经济政策的法案的颁布,为西班牙大规模的外国投资开辟了道路。 1969年10月30日,佛朗哥将军政大权交由指定接班人胡安·卡洛斯监督管理,但这个独裁体制大致上维持到1975年11月20日佛朗哥病逝。西班牙国会公告胡安·卡洛斯王子成为西班牙国王,是为胡安·卡洛斯一世,并于11月27日举行了受膏登基的仪式,成为西班牙国王。在佛朗哥生前,卡洛斯一世曾答应这个政权会持续下去,但他病逝后随即实行民主改革,解除维持36年的党禁,带领西班牙走向民主。西班牙进入民主转型期。1978年12月30日西班牙国会制定新宪法,统治西班牙四十年的独裁政权正式垮台,而胡安·卡洛斯一世直到2014年6月19日退位由其子費利佩六世繼位。.

新!!: 越南战争和佛朗哥时期 · 查看更多 »

德浪河谷战役

#重定向 德浪河谷戰役.

新!!: 越南战争和德浪河谷战役 · 查看更多 »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德怀特·大卫·艾森豪威尔(/ˈaɪzənˌhaʊ.ər/ EYE-zən-how-ər,Dwight David Eisenhower,),美國政治人物和陸軍將領。他曾在1953至1961年間任美國第34位總統,亦是美國歷史上的九位五星上將之一。 艾森豪威尔生於美國德克萨斯州丹尼森的一個德國移民後裔家庭,本名大卫·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avid Dwight Eisenhower),後來才改名為德怀特·大卫·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 艾森豪威尔曾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在歐洲的最高指揮官、以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部隊最高司令(195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擔任盟軍在歐洲的最高指揮官,軍中的士兵都稱呼他為艾克(Ike)。負責計劃和執行監督1944年至1945年間對维希法国和纳粹德国的進攻行動。1951年又出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部隊最高司令。.

新!!: 越南战争和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共和国(Република България)是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它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希腊和土耳其接壤,东部滨临黑海。.

新!!: 越南战争和保加利亚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Народна Pепублика България,Narodna Republika Balgariya)是1946年在保加利亚建立的一个社会主义政权,由保加利亚共产党一党专政,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之一,通常被视作苏联在东欧的一个卫星国。 1946年,在苏联的帮助下,保加利亚废除君主制,建立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宣布建设社会主义。保加利亚共产党长期处于执政党地位。保共总书记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当选为第一任部长会议主席。自1954年开始,托多尔·日夫科夫先后任保共中央第一书记、总书记、部长会议主席、国务委员会主席。 1989年,保加利亚政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11月,佩特尔·姆拉德诺夫取代日夫科夫出任保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务委员会主席(1990年4月改称总统)。1990年,保共决定实行多党制,保共也重组为保加利亚社会党。11月国民议会决定将国名改为保加利亚共和国。.

新!!: 越南战争和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保大帝

保大帝(,),名阮福永瑞(),在位期间名阮福晪(),是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阮朝第13任、也是末代君主,1926年至1945年在位。年號保大。其一生經歷深受時代政治格局變遷的影響,在位三十年間沒有多大的政治實權。 啓定十年(1925年),啟定帝逝世後,繼位为“大南皇帝”。保大二十年(1945年),日軍入侵印度支那之後,他發動政變,宣佈越南脫離法國獨立,改國號為越南帝國,稱“越南皇帝”。不久,日本戰敗投降,而胡志明所領導的越盟則發動八月革命,要求保大帝退位。如Stanley Karnow在“Vietnam - A History”中所述,保大帝自愿将象征天子地位的国玺和宝剑交給越盟代表,从而将权力和平地移交给胡志明,使得越盟和胡志明获得所急需的受人民认可为领导者身份的普遍合法性。没有保大的谦让,越盟和胡志明并不一定有足够的力量即刻统领越南。 不過,保大帝的政治生涯並未結束。他在1949年回到西貢(今胡志明市),成為越南国的臨時国家元首,控制越南南方。1955年,在首相吳廷琰私下操縱的公民投票中,越南的君主制被廢除,保大帝隨後流亡法國直至逝世。.

新!!: 越南战争和保大帝 · 查看更多 »

心理学

--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類以及其他动物的內在心理歷程、精神功能和外在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心理學研究涉及意識、感覺、知覺、認知、動機、情绪、人格、行為和人際關係等眾多領域,影響其他學科的發展,例如:教育學、管理學、傳播學、社會學、經濟學、精神病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以及文學等等。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体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行為。應用心理學家還有第五個目的——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這些目標構成了心理學事業的基礎。.

新!!: 越南战争和心理学 · 查看更多 »

俄亥俄州

俄亥俄州(State of Ohio)位于美國中东部,是五大湖地区的组成部分。俄亥俄州处于美国文化和地理的交叉口,州民来自新英格兰、美国中部、阿巴拉契亚和美国上南部等地区。 俄亥俄州是第一个依據《西北法令》加入聯邦的州,邮政编码“OH”(以前為“O”)。“俄亥俄”来源于当地土著易洛魁族语,意为“美好之河(Beautiful River)”。 为了表达敬意,美國海軍以“俄亥俄”命名過多艘軍艦。.

新!!: 越南战争和俄亥俄州 · 查看更多 »

土地改革运动

土地改革运动是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由中国共产党主导,在新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國共內戰时期对老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继续,基本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土改。土地改革运动将地主的土地没收后,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目的是将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提高农业生产力,为中国的迅速工业化作准备刘少奇:.

新!!: 越南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 · 查看更多 »

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Geopolitics、Geopolitik)是探討個人、組織或團體,因為空間分佈等的地理因素,經營政治的手段及方法。目前用於軍事、外交等戰略分析方面較多,通常以地理因素為基礎,分析其上的經濟、社會、軍事、外交、歷史、政治等。.

新!!: 越南战争和地缘政治学 · 查看更多 »

地雷

地雷是一種放置或埋在地下的爆裂物,經常被用來殺傷經過的敵方人員或車輛,是一種被動式的陸戰軍事武器。.

新!!: 越南战争和地雷 · 查看更多 »

匈牙利

匈牙利國(Magyarország),通称匈牙利,是一个位於中歐的內陸国家、但是長期和東歐、南歐歷史所有關聯。匈牙利與奧地利、斯洛伐克、乌克兰、罗马尼亞、塞尔維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接壤,人口约1,000万,首都為布达佩斯。官方語言為匈牙利語,這是歐洲最廣泛使用的非印歐語系語言。在歷史上匈牙利經常和遊牧民族與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奧地利和捷克、波蘭、當時統治南歐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緊密的聯係在一起,匈牙利為匈人帝國、哈布斯堡君主國和奧匈帝國的核心部分之一。.

新!!: 越南战争和匈牙利 · 查看更多 »

北越空軍

#重定向 越南人民軍空軍.

新!!: 越南战争和北越空軍 · 查看更多 »

北部湾事件

北部湾事件,也作东京湾事件,是1964年8月北越和美国之间在北部湾(东京湾)海上发生的武装冲突。该事件導致美国國會通過針对北越的,美軍開始對北越進行大规模战略轰炸,越战全面升级。 事件發生之後,當事雙方均指責對方挑起衝突。但近年來,美國方面公布的材料大多已承認,事件由美國挑起并夸大。.

新!!: 越南战争和北部湾事件 · 查看更多 »

北漏洞拉

#重定向 不漏洞拉.

新!!: 越南战争和北漏洞拉 · 查看更多 »

北朝鲜

#重定向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新!!: 越南战争和北朝鲜 · 查看更多 »

刺刀

刺刀,又稱銃劍、銃刀,为安裝或捆绑在枪管上的匕首、小刀式武器,作为远距武器的近距离防御使用。.

新!!: 越南战争和刺刀 · 查看更多 »

刃牙

《刃牙》是板垣惠介的格鬥漫畫作品,秋田書店出版,於《週刊少年Champion》刊載,第1部有推出OVA和電視動畫。作品有《刃牙》、《刃牙II》、《範馬刃牙》、《刃牙道》四部正傳作品及《刃牙外傳 疵面》、《刃牙外傳 創面》、《刃牙外傳 拳刃》 、 《刃牙豪仔》等外傳作品。.

新!!: 越南战争和刃牙 · 查看更多 »

哈罗德·霍尔特

哈罗德·--·霍尔特,CH(Harold Edward Holt,),第17任澳大利亚总理,澳大利亚自由党政治家。1966年起任自由党领袖和澳洲总理,1967年在维多利亚州波特西的切维厄特沙滩附近游泳时失踪,一般认为是溺水而死,尸体从未找到。 霍尔特在澳洲议会任职的时间长达32年,比前任总理罗伯特·孟席斯(18年)要长得多,但他任澳洲总理却只有22个月。霍尔特在担任移民部长期间放宽了白澳政策,解除了一些对移民和定居的法律限制。他在任财政部长期间,协助孟席斯政府进行一些重大财政改革,包括创立澳洲央行以及将澳币改为十进位系统等。 霍尔特支持将澳大利亚卷入越南战争,著名语录是“我们永远和约翰逊总统站在一起”("All the way with LBJ")。在他任总理期间曾举行1967年全民公决,以压倒多数的结果通过宪法修正案,决定为澳大利亚的土著立法,并将土著人口纳入人口统计之中。.

新!!: 越南战争和哈罗德·霍尔特 · 查看更多 »

再造战士

《再造战士》(Universal Soldier)是一部1992年美國科幻動作片,由羅蘭·艾默瑞奇执导。主要敘述擔任主角的尚-克勞德·范·達美和杜夫·朗格林在越戰時相互殺死對方,而被軍方改造成沒有自我思想的「再造戰士」。 本片為「魔鬼命令系列電影」的第一部電影。美國於1992年7月10日上映。續集《魔鬼命令:重返戰場》於1999年推出。.

新!!: 越南战争和再造战士 · 查看更多 »

冷战

冷戰(Cold War)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國及英國為首的--、與以蘇聯為首的--之間长达半世纪的政治對抗。一般认为,冷战始于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结束于1989年苏东剧变。在二戰結束後,原先結盟對抗納粹德國的美國及蘇聯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但兩國持有不同的經濟和政治體制:美國及其他北約成员国为資本主義陣營,而蘇聯及其他华约成员国則为社会主义阵营,兩方也因此展開了數十年的對立。冷戰的名稱來自於雙方從未正式交戰的特點,因為在冷戰期間,美蘇雙方所持有的大量核武器,為兩國帶來相互保證毀滅能力。 在數十年的冷戰中,雙方的關係和冷戰的激烈性也不斷變化。重大的幾次衝突事件包括了第二次國共內戰(1946年—1949年)、柏林封鎖(1948年—1949年)、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古巴飛彈危機(1962年)、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蘇聯-阿富汗戰爭(1979年—1989年)、蘇聯擊落大韓航空007號班機(1983年)、以及北約優秀射手演習(1983年)等等。他們透過軍事的結盟、戰略部隊的佈署、對第三國的支援、間諜和宣傳、科技競爭(如太空競賽)以及核武器和傳統武器的軍備競賽來進行非直接的對抗。美蘇兩方在許多第三世界的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政治和軍事的衝突,包括了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和東南亞地帶。為了減緩核戰爭的風險,兩方曾在1970年代試圖以緩和政策減緩軍事對立。 從1980年代開始美國就在總統隆納·雷根政府的執政下,對蘇聯發起了一系列外交、軍事和經濟上的攻勢和施壓,再加上社会主义阵营本身的經濟發展陷入了嚴重的停滯,因此,在1980年代中期,蘇聯在新任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的領導下,實施了經濟改革(1987年)和開放政策(1985年)。然而東歐國家從蘇聯獨立的傾向卻只增不減,尤其以波蘭的團結工聯最為突出。種種壓力累積之下,戈巴契夫在1989年停止了對東德的支援,導致了蘇聯旗下的衛星國,在數週內一一脫離,令蘇聯最後在1991年年底徹底解體,資本主義反共陣營取得勝利。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冷戰使當時無數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生活都發生重大改變,留下的影響更有不少存留至今。此外冷戰中的核戰爭和間諜戰、高科技軍備等成分也成為了大眾文化常見的題材。.

新!!: 越南战争和冷战 · 查看更多 »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communism;communismus)是一种共享經濟結合集體主義的政治思想,主張消滅生产资料私有制,並建立一個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進行集體生產),而且主张一种沒有階級制度、國家、政府和家庭的社会。在此一體系下,土地和資本財產為人民共同所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37~638页:“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一就是下面这个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因为这个原理是仅就狭义的消费而言——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在科學共產主義(馬克思主义以及其各流派)的理論中,它在发展上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即没收私有制财产为国有化并为公有制社会的起步铺垫基础;中期阶段是公有制社会战胜私有制世界的阶段,由于公有制社会体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优势,能够极大地吸引了私有制社会里的广大中下层人民,使得公有制社会能够在私有制世界的包围圈里得到蔓延与扩展,并不断的突破、战胜私有制世界后,最终公有制世界完全代替私有制世界;高级阶段是在公有制社会更加稳定、成熟的基础上开始步入自由发展的阶段,即迈入自由世界的阶段,当公有制世界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后,自由世界形成雏形,也就是世界上不再有阶级、国家和政府,政府的职能几乎被消耗到社会的各领域里。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的自由世界。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歷史唯物主義),资本主义必将为共產主义所取代,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因隨著工業革命後各種機械自動化生產所帶來的高生產力,長期而言經濟生產所需的人力將愈來愈少,在私有財產制度下絕大多數人口將會失業,因此社會若想繼續和平發展就必須進入共產主義,將愈來愈少的工作量分配給各工作人口,除了為興趣而自願長期工作的人之外,基本上多數人可減少許多工作時間后,每个人都有机会自我发展个人素质。共产主义思想在实行上,需要人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达到充分的发展和极度的发达。.

新!!: 越南战争和共产主义 · 查看更多 »

克雷頓·艾布蘭

小克雷頓·威廉姆斯·艾布拉姆斯(Creighton Williams Abrams, Jr.,),美国陆军上将,1968年至1972年越南战争期间任驻越美军最高指挥官,随后又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新!!: 越南战争和克雷頓·艾布蘭 · 查看更多 »

前江省

前江省()是越南的一個省,區屬湄公河三角洲,北與隆安省相鄰,南接檳椥省、永隆省,西鄰同塔省,東鄰胡志明市、南海。因前江流经此地而得名。.

新!!: 越南战争和前江省 · 查看更多 »

勇士們

《我们曾是战士》(We Were Soldiers),於2002年上映的美國電影,由梅爾·吉勃遜主演。這部電影改編自紀實回憶錄《越戰忠魂》,描述於1965年越戰中發生的德浪河谷戰役。這部回憶錄由當時在德浪河谷採訪的戰地記者(Joseph L. Galloway)與美國陸軍三星中將穆哈爾(Hal Moore)花10年時間寫成。.

新!!: 越南战争和勇士們 · 查看更多 »

固定翼飛機

固定翼飞机(Fixed-wing aeroplane或 aeroplane, airplane)簡稱飞机,是指由动力装置产生前进的推力或拉力,由机身的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在大气层内飞行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它是固定翼航空器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另一种固定翼航空器是滑翔机。飞机按照其使用的发动机类型又可被分为喷气飞机和螺旋桨飞机。.

新!!: 越南战争和固定翼飛機 · 查看更多 »

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军事或文化上的目标和抱负。这是一个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概念,而对国家利益的追求就是现实主义学派的基础。 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具有多个层面。首先是国家的生存和安全。同样重要的是对财富和经济增长与权利的追求。许多国家,特别是现代,把保持国家的文化也看得非常重要。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国家利益相对宗教或道德被认为是第二位的。要發起或參與战争,统治者需要证明开战在宗教或道德上具有充足的合法理由。尼可罗·马基亚维利是公认的倡导国家利益应为首位的第一位思想家。国家利益理论的第一次实践是三十年戰爭中的法国进行的,当时为了阻止神圣罗马帝国力量的增长,尽管法国属于天主教国家,却加入了新教一方。国家利益的观念很快便主宰了欧洲政治,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欧洲政治发生了猛烈的竞争。为了自身的利益,国家可以公然地发动战争。重商主义可以被看作是积极的追求国家利益的一个经济借口。 根据追求国家利益而调整的外交政策是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学派的基础。现实主义学派在维也纳会议时达到最高点,实行权利的均衡,就意味着在平衡几个主要和次要强国的国家利益。克萊門斯·梅特涅被誉为这种平衡的主要的艺术家和理论家,但是梅特涅只不过或多或少地完全按照他的前任考尼茨·里特伯格早已作过的做,根據以前傳統的哈布斯堡王朝聯盟,并在国家利益,而不是宗教和传统的基础上重建国际关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血腥灾难后,这些概念饱受批评,均势的概念为集体安全所取代,因此國際聯盟的所有成员应“视对一个国家的武装攻击为对缔约国全体的攻击”,这样可以永久地阻止使用暴力。國際聯盟并不奏效,部分原因是美国拒绝加入,部分原因是在实践中,阻止其他国家诉诸武力并不总是符合这些国家的国家利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导致了國際關係現實主義复兴,后来发展出新现实主义,因为国际关系理论家重新强调了权利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许多国际关系理想主义理论家批评國際聯盟理想主义(与國際關係現實主義形成对比)的弱点和在组织战争方面的低效,同时也批评重商主义的以邻为壑政策导致了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和意大利的产生。根据霸权稳定理论,美国的国家利益被扩充,包括维持海上航线的开放,包括维持自由贸易的不断扩大。 今天,国家利益的概念通常与政治现实主义者有关,现实主义者希望将他们的政策与理想主义者的政策有所区分;理想主义者追求将道德加到外交政策中,或推进基于多边制度的解决方案,而多边制度会削弱国家的独立性。在什么是国家利益,什么不是国家利益的问题上,每个国家都存在相当大的争论,这一术语既常常被用来证明孤立主义和和平主义的政策是正确的,也常常被用于证明干涉主义或好战的政策是正确的。 近来一个最著名的现实主义者是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它是克萊門斯·梅特涅的狂热爱好者。.

新!!: 越南战争和国家利益 · 查看更多 »

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

B-52“同温层堡垒”(英文:B-52 Stratofortress)是美国波音飞机公司研制的八引擎远程战略轰炸机,用于替换B-36和平締造者轟炸機执行战略轰炸任务。1948年提出设计方案,1952年第一架原型机首飞,1955年批量生产型开始交付使用,先后发展了B-52A、B、C、D、E、F、G、H等8种型别,1962年停止生产,总共生产了744架飞机。90年代是B-52轰炸机使用的鼎盛时期,有600多架B-52各型飞机在美国战略空军服役,以后大多数早期型号先后退役。 美國空軍現在預算讓B-52一直服役至2050年,屆時其服役時間將高達90年。考量到B-52是具有發射巡弋飛彈能力的美國戰略轟炸機中最物美价廉的機種,是美軍選擇讓B-52繼續服役的重要原因。.

新!!: 越南战争和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石器時代

石器時代,指人們以石頭作為工具使用的時代,這時因為科技不發達,人們只可以以石頭製造簡單的工具。而隨著時代的推進,人們對石器的研製也在不斷改進。而在時代劃分上,石器時代大致可分為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三個時代 。 石器由各种不同的石头做成。例如,燧石和角岩被削尖(或切成薄片)用来作为切东西的工具或武器,而玄武岩和沙岩则被用来制成石制磨具,比如手摇磨。木材、骨、贝壳、鹿角和其他的材料也被广泛地使用。在石器时代的后期,粘土等材质也被利用来制成陶器。一系列的冶金技术的革新则被用来描绘后来的年代紅铜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石器时代包含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第一次科技的大范围传播,以及人类从东非萨瓦纳地区向世界其他地区的扩张。随着农业、畜牧以及冶铜技术的发展,石器时代结束了。这段时期被称作史前时期,因为人类还没有开始书写传统意义上的历史。 “石器时代”的称呼被考古学家用来表示冶金时代以前的漫长时期,這段時間約占人類歷史的99%以上,在这段时期中各种石制工具的使用远比用其它(更软的)材料所制的工具多。在John Lubbock 1865所著的经典书籍《史前时代》(Pre-historic Times)中,石器时代是他的三時代系統(three-age system)中的第一级,它又被细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Palaeolithic, Mesolithic and Neolithic periods)。 事实上,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时代的更替彼此间有非常大的不同。而且,甚至在冶金时代中人类仍不断地向新的地区扩张,因此当被提及到时,并没有一个确定统一的“石器时代”.

新!!: 越南战争和石器時代 · 查看更多 »

现代启示录

《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是一部1979年的電影,由美国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執導,根据波蘭裔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中篇小说《黑暗之心》改编,但背景設置在越戰時期的越南。內容讲述戰爭期间,一名美军特种部队军官奉命去刺杀另外一名叛逃並據地為王的美軍上校。通过他在途中的种种经历,深刻地揭露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人性最深層的恐懼,並反映原始叢林文化和美軍的戰爭行為,對文明是否真有進步做出質疑。 片中第1騎兵師搭乘UH-1直升機,進行空中機動作戰的片段,導演法蘭西斯·柯波拉匠心獨具地配上了華格納歌劇配樂「女武神的飛行」,展現出了軍事行動的磅礡氣勢,卻又同時襯托出了畫面上戰爭進行的殘酷血腥,這也成了影史上的經典片段。 影片獲得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等獎項。2001年推出了该片的加长版《现代启示录重生版》(Apocalypse Now Redux),全长202分钟。.

新!!: 越南战争和现代启示录 · 查看更多 »

獨立宮

立宮可以指:.

新!!: 越南战争和獨立宮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尼克松

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是美国政治家,曾于1969年至1974年担任第37任美国总统,1974年时成为该国历史上首位在任期内辞职的总统,也是至今唯一辞职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曾于1953至1961年担任第36任美国副总统,还曾任加利福尼亚州联邦众议员和联邦参议员。 尼克松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约巴林达。他于1934年从惠提尔学院毕业,1937年从杜克大学法学院毕业,然后回到加利福尼亚州从事法律工作。1942年,他和夫人帕特·尼克松搬到哥伦比亚特区为联邦政府工作,随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加入美国海军服役。1946年,尼克松获选成为代表加利福尼亚州第十二国会选区的联邦众议员,又于1950年当选该州联邦参议员。阿尔杰·希斯伪证案让他成为反共主义的领导人物,也成为全国知名的政治家。尼克松在1952年美国总统选举中成为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竞选搭挡,获胜后当了8年副总统。1960年他参选总统,但以微弱劣势不敌约翰·F·肯尼迪,1962年竞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仍然落败。1968年,他再度参选总统并胜出。 尼克松起初加大美国对越南战争的参与力度,不过之后还是在1973年中止美国介入。1972年他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两国外交关系打开新的篇章,同年还与苏联签订反弹道导弹条约并实施缓和政策。国内政策方面,他领导的行政部门普遍重视州权,侧重将权力发放各州而不是向中央集中。尼克松还发起倡议向癌症和非法药物开战,实行工资和价格管制,在南方州学校中强制废除种族隔离,推行环境改革,还提出法案对医疗保险社会福利加以改革。他主持阿波罗11号登月计划,之后以航天飞机任务取代载人太空探索。1972年,他在总统选举中以压倒性优势获得连任。 尼克松的第二个总统任期期间,中东爆发赎罪日战争,导致石油禁运和中东和平进程的重启。国内政治方面,水门事件不断发酵,导致他失去大部分的政治支持。1974年8月9日,面临国会弹劾罪名几乎必然会成立导致撤职压力的尼克松宣布辞职。杰拉尔德·福特继任总统职位后宣布赦免尼克松的一切刑事责任。辞职后,尼克松编写九部著作,走访多个国家,一定程度上恢复自己的公众形象。1994年,尼克松因中风陷入昏迷,于4天後逝世,享年81岁。.

新!!: 越南战争和理查德·尼克松 · 查看更多 »

社会主义国家

会主义国家,就一般定义而言,就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或是采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家。政體均為共和制。其中那些长期实行共产党一党执政,并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衍生理论的国家又被称为“共产主义国家”。在这些国家范围内和其他认可这一制度的国家内被称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共产主义国家可以存在一些合法的政党,但国家的宪法只会把执政权赋予共产党。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与共产党的机构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目前,世界上共有14个社会主义国家(参见社会主义国家列表);其中4个以共产党为法定执政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古巴共和国。这些国家有的实行着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有的则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虽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仍宣称该国为社会主义共和国,鉴于该国已经删除了共产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因此在定義上不被列入狭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而中国官方的部分人士已承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因为朝鲜劳动党早在1980年已放弃马列主义而将主体思想确立为唯一指导思想。 ;但列宁死后的苏联日益官僚化,且斯大林建立起一党专政体制,并且成为后来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效仿的对象。罗莎·卢森堡、卡尔·科尔施和托洛茨基都曾批判过苏联布尔什维克的一党专政模式。 马克思主义主张普选和结社自由,普选包括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拥有,社会主义民主在理论上具有全民性。而在一党专政(党政合一)的体制下,国家最高领导人和地方最高领导人只能是当地的共产党党委书记,无党派人士和卫星党人士无法参选,这就相当于被剥夺了被选举权,与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有一些矛盾的。而人民不能自由组党,也违背了结社自由。当然,无党派人士和卫星党人士中也有人担任少数国家干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前部长陈竺),但基本上全部权力还是掌握在共产党手中。因此,中国、越南、老挝、古巴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政治制度不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而且,前两者的国内存在大量的私营经济,有许多本国的和外国的资本家在剥削工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能算作是第三位置主义的一种。 在今天的世界上,葡萄牙、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尼加拉瓜、厄瓜多尔、智利、乌拉圭、圭亚那、苏里南、希腊、东帝汶、尼泊尔等国有朝着社会主义不断接近的趋势,但还没有达到社会主义的严格要求。 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正如同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一样;真正的社会主义只能由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孕育,它必须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民主更自由的社会形态,而苏联、中国、朝鲜等国却反而是比当代资本主义更为落后的社会形态。民主社会主义者、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托洛茨基主义者都拒绝承认所谓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而认为它们是官僚工人国家或者“国家资本主义”甚至封建社会,因此人类历史上至今并未产生过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只凭一国也不可能完全建成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国家”这个提法也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上“共产主义社会”裏是不存在国家机器的。.

新!!: 越南战争和社会主义国家 · 查看更多 »

福隆戰役

福隆戰役,(Chiến dịch Đường 14 - Phước Long,Battle of Phuoc Long)是越南戰爭後期的一場戰鬥,北越在1974年12月,越南人民軍及越共對南越展開春季攻勢的一場戰鬥。 最終福隆省失守,此役為越南共和國淪亡揭開序幕。.

新!!: 越南战争和福隆戰役 · 查看更多 »

种族

#重定向 人種.

新!!: 越南战争和种族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越南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石油危机

一次石油危机從1973年延續至1974年,又称作1973年石油危机,由於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為了打擊對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宣佈石油禁運,暫停出口,造成油價上漲。当时原油价格曾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三美元涨到接近12美元,是20世纪下半叶三大石油危机之一。.

新!!: 越南战争和第一次石油危机 · 查看更多 »

第一滴血

《第一滴血》(First Blood)是一部1982年美國動作片,為執導。改編自在1972年出版的。為「」的第一部。由席維斯·史特龍擔任共同編劇和主演,而李察·克雷納與則擔任片中的配角。故事敘述一名士兵從越戰退伍後回歸平民,因無法適應生活且對戰爭的恐懼尚存而造成城鎮大亂。本片於1982年10月22日上映。 儘管早期的評價褒貶不一,但電影的票房則相當成功。自上映後,《第一滴血》被認為是一部遭低估的電影,對後世的邪典和動作片有著很深的影響力。之後電影又拍了三部續集,擔任共同編劇和主演皆為席維斯·史特龍,其中他也執導了第四部電影。 2008年,《第一滴血》被《帝國雜誌》的「任何時刻最偉大的500部電影」名單中排名253位。.

新!!: 越南战争和第一滴血 · 查看更多 »

第一滴血2

《第一滴血2》是一部于1985年上映的美国军事动作片,由意大利导演乔治·P·科斯马图斯执导,并继续由史泰龙出演约翰·兰博一角。影片虽然票房高,却获得了金酸梅奖。这一部讲述兰博参与美军营救越战战俘遭背叛后独自生存并完成使命的故事。.

新!!: 越南战争和第一滴血2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越南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精英

在社會學及政治學中,精英(elite),又作菁英、選良,是社會中的一小群人,他們擁有比一般人更優越的地位,控制了超過比例的財富以及政治權力。一般來說,精英是指具有強大社會力量的一個小群體。相對於社會中的其他人,精英群體中的成員,擁有更優秀的品質、能力、財富或是特權。在傳統社會中的貴族及專業人士就被視為是一種精英。.

新!!: 越南战争和精英 · 查看更多 »

紅色高棉

紅色--高棉(ខ្មែរក្រហម,罗马化:Khmer Kraham;Khmer Rouge),又译作赤--柬、赤色--高棉,是一个政治术语,由西哈努克亲王于1960年代提出,用以代指柬埔寨共产党及其后继者。 1970年朗诺等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了西哈努克。西哈努克在中国支持下和红色高棉结成柬埔寨民族統一阵线,进行了抗美救国战争,并于1975年推翻了美國資助的朗诺政权。取得政权后,柬埔寨共产党掌握了实权,宣称奉行毛泽东思想。趁中国文革之勢,在柬埔寨推行极左的社会工程政策,旨在实现所谓纯粹共产主义。极端的农业改革导致了大规模饑荒。不顾缺医少药而强调绝对自给自足,导致了数千人丧生于疟疾等可治愈疾病。甚至包含婚姻和家庭關係等都遭到解體。饑荒、苦役、肆意的处决以及疾病或迫害等非正常原因,使得其治下的柬埔寨有上百萬人死亡,被称为红色高棉大屠杀。据柬埔寨历史资料收集中心报告,他们在美国、澳大利亚、荷兰三国的协助下,在全柬170个县中的81个县进行了勘察,在9,138个坑葬点,发掘出近150万具骷髅。法国学者發明自我屠殺一词来形容紅色高棉。 从1977年起就和柬埔寨不断有边界冲突的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于1978年底对柬埔寨进行了大规模入侵,并于1979年初建立了韩桑林政权柬埔寨人民共和國。1981年12月,柬共迫於形勢宣布自行解散。原柬共势力新建立了民主柬埔寨党,并与西哈努克的争取柬埔寨独立、中立、和平与合作民族团结阵线和宋双的高棉人民解放全国阵线组成了抗越的民主柬埔寨三方联合政府并成立了联合政府。在美国和中國的支持下,红色高棉政权继续掌握着柬埔寨的聯合國席位作为柬埔寨在国际上的合法代表,直到1993年為止。 2007年,由联合国与柬埔寨共同组建的柬埔寨法院特别法庭陆续逮捕了农谢、英萨利及他的夫人英蒂丽以及乔森潘,加上已于1999年被捕的康克由,构成了特别法庭的主要被告。2009年2月18日,特别法庭开庭提审康克由,拉开审判前红色高棉成员及主要领导人的序幕。2010年7月26日,特別法庭以戰爭罪、反人類罪、酷刑和謀殺罪判處紅色高棉統治柬埔寨期間S-21集中营的監獄長康克由35年監禁。2012年2月3日,特別法庭驳回其上诉,改判为无期徒刑。 2014年8月7日,柬埔寨红色高棉前高官农谢、乔森潘因战争罪和反人類罪被判终身监禁。.

新!!: 越南战争和紅色高棉 · 查看更多 »

綏和市

绥和市()是越南中南部富安省的首府,主要由河流冲击而成。绥和市是一个旅游城市,山上拥有占婆时期的寺庙。.

新!!: 越南战争和綏和市 · 查看更多 »

維也納

維也納(Wien;奧地利德語:Wean)是奧地利共和國首都和維也納州首府,人口172.3萬人,都會區約240萬人,佔奧地利人口四分之一以上。維也納是歐洲著名的都會區之一,拥有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OPEC的總部也設於此。同時,維也納與美國紐約和瑞士日內瓦同為聯合國僅有的駐地城市。位於北緯48度12分5秒、東經16度22分38秒。具“世界音樂之都”美譽。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是領域曾遍及除德意志以外的中東歐大部分地區的奧匈帝國首都。按照市区人口,它是欧盟第七大城。在20世纪初以前,它是德語圈最大的城市,奥匈帝国分裂之前,該市已经擁有200萬人口。時至今日,它仍是德语圈第二大城市,僅次於柏林。該市位於奥地利東部,靠近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边界。其市中心古城區被列為世界遺產。.

新!!: 越南战争和維也納 · 查看更多 »

纏鬥

纏鬥(又名:空中格斗)是描述兩架軍用飛機在近距離戰鬥的型態,大多數的場合是描述兩架或者多架戰鬥飛機企圖擊落或者威脅對方的空中戰鬥作為。纏鬥的英文原文為Dogfight,有直接翻譯為狗鬥,此名詞的最早運用可能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兩架軍用飛機為了進入對方尾部的範圍,這種過程看起來很像兩條狗在互相追逐對方的尾巴。 纏鬥衍生的戰術與訓練開始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發展至巔峰。雖然進入了飛彈時代,許多空中戰爭利用雷達的協助,在相當遠的距離就能夠發現,並且攻擊其他軍用飛機,纏鬥仍然是一項很重要的訓練項目,而且纏鬥在意義上涵蓋的作戰距離也比較以前更高。.

新!!: 越南战争和纏鬥 · 查看更多 »

约翰·肯尼迪

约翰·費茲傑拉爾德·肯尼迪(英语:John Fitzgerald Kennedy,),通常被称作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JFK 或杰克·肯尼迪(Jack Kennedy),也译作--,美国第35任总统,是美国颇具影响力的肯尼迪政治家族成员,被视为美国自由派的代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擔任美軍軍官,曾在南太平洋英勇救助了落水海军船员,因而获颁紫心勋章,而後從政,1946年至1960年期间先后推任众议员和参议员,1960年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國首位,亦為唯一一位信奉羅馬天主教的總統。任期从1961年1月20日开始直到1963年11月22日在德克薩斯州达拉斯市遇刺身亡为止,任内的主要事件包括:試圖廢除聯邦儲備委員會、猪湾入侵、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圍牆的建立、太空競賽、越南战争以及美国民权运动。 由於在古巴危機高峰期間的應對沉著,以及在蘇聯人進入宇宙後全力支持科技競爭,他此後決定的政策方向日後引領NASA成功達成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壯舉,美國人也收穫大量的高科技優勢,在针对总统功绩的排名中,通常僅被史學家列在排名中上的位置,但他在大眾文化中的地位卻更高,一直被大多数美国人视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這和他在冷戰期間太空計畫的關鍵地位極有關連。此外,肯尼迪于1963年11月22日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遇刺身亡,官方在随后的调查报告表明,李·奥斯華是刺杀肯尼迪的凶手,但奥斯華亦隨即被另一位刺客傑克·魯比刺殺,使得案件真相撲朔迷離。肯尼迪遇刺案被视为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决定性影响的事件之一,因为这一事件在其后数十年中一直影响了美国政治的发展方向。.

新!!: 越南战争和约翰·肯尼迪 · 查看更多 »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新!!: 越南战争和纽约时报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麦克纳马拉

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t Strange McNamara,),美国商人及政治家,美国共和党人,曾任美国国防部长(1961年-1968年,為美國史上任期最久的國防部長)和世界银行行长(1968年-1981年)。.

新!!: 越南战争和罗伯特·麦克纳马拉 · 查看更多 »

罗纳德·里根

罗纳德·威尔逊·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美國政治家,第40任美国总统(1981年-1989年),第33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長(1967年-1975年)。踏入政壇前,雷根也曾擔任過運動廣播員、救生員、報社專欄作家、電影演員,他的演說風格高明而極具說服力,被媒體譽為“伟大的溝通者”,美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列根在1980年的選戰中擊敗了當時民主黨的總統吉米·卡特,共和黨也在同年選舉贏得了26年來首次在參議院過半數的席次。雷根推行的經濟政策為供應面經濟學,被人稱為雷根經濟學,將所得稅降低了25%、減少通貨膨脹、降低利率、擴大軍費開支、增加政府赤字和國債,排除稅賦規則的漏洞,繼續對商業行為撤銷管制,使美國經濟在歷經1981-1982年的急劇衰退後,於1982年開始了非常茁壯的經濟成長。他始終強調他對於聯邦政府在处理問題上的能力抱持著懷疑態度,尤其是在經濟問題方面。他的解決方式是撤回政府的干涉並減少稅率和商业管制,以此讓自由市場機制能自動修正所面臨的問題。他在就職典禮那天說道:“政府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問題所在。” 共和黨的支持者盛讚他振奮了美國人在1980年面臨的低落士氣和挫折感,並且讓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體制超越政府的管制。在對外政策上,他大幅度擴張軍備,對蘇聯的政策則由原本的圍堵改為直接的對抗。雷根在政治意識形態上貫徹了反共主义與民主资本主义。 許多的觀察家,尤其是美國的保守派,稱讚雷根是美國得以拖垮蘇聯的主要功臣。歷史學家對此還沒有達成共識,一些人認為雷根是促使蘇聯於1991年垮台的主要推手;一些人則認為蘇聯於他任內開始的轉變,只不過是時間上的巧合。雷根兩屆任期完滿結束後,其副總統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於1988年的選戰中,挾著雷根的高昂人氣而大獲全勝並於翌年上半年升為總統,實現世代交接。雷根的總統任期影響美國1980年代的文化,使得美國的80年代也常被稱為“雷根時代”,其右翼及保守派的思想哲學至今仍是美國保守派的標誌。另一方面,部分左派觀點認為雷根的政策為日後美國經濟失衡、貧富差距擴大埋下伏筆,甚至進一步影響21世紀的全球,基督教右派及新保守主義亦在此時取得影響力,改變共和黨日後的政治生態。.

新!!: 越南战争和罗纳德·里根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越南战争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國國民警衛隊

美國國民衛隊(United States National Guard),常簡稱為國民兵,是美國軍隊一支預備役軍事部隊,並非警察,因美國各州其實是國家的編制,只是主權與聯邦政府共享,所以州政府可設軍隊。不論有否轉為現役,均受聯邦政府認可。士兵皆為民兵,平常從事各行各業 Definitions (National Guard),旗下一分為二,有陆军国民卫队及空军国民卫队,分別是陸軍和空軍的預備隊。 國民衛隊由美國法典第十篇及創立,身為美國首層防線。它散駐各州和其他國土,聽命於州長或。遇有緊急狀態及災害如風災、洪水或地震,州長或民兵指揮官可下令召集國民衛隊,越戰時國民衛隊不需到國外服役,只需防守美國國內,越戰後美國實際上不實施徵兵制,軍隊全部改募兵制,進行海外戰爭時軍力不足,因此又修法讓國民衛隊出兵參與海外戰爭。 負責管理軍隊事務,並與國防部緊密溝通: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2008: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2008 full text,以使上令下達。軍局專門擬定具體訓練政策和要求、提供州陸,空軍國民衛隊訓練經費 Functions of National Guard Bureau: charter from Secretaries of the Army and Air Force﹑分配聯邦經費予軍隊,以及總理美國法典第十篇規定的一切行政事宜。軍局受領導,軍階位居四星陸軍或空軍上將。 美國陸軍多次裁減後,一些陸軍師轉為陸軍國民衛隊。所以有的國民衛隊師實際是小型的正規部隊而不是民兵,例如韓戰表現不佳的第24師就被降編為國民衛隊。.

新!!: 越南战争和美國國民警衛隊 · 查看更多 »

美國駐西貢大使館

#重定向 美国驻南越大使馆.

新!!: 越南战争和美國駐西貢大使館 · 查看更多 »

美國海軍

美國海軍(United States Navy,縮寫:USN或U.S. Navy),是美利坚合众国軍隊的一个軍種,負責管理所有与海軍有关的事务。其职责为:“配备、训练和武装一支有能力赢得战争、阻止入侵和保证海域自由的海军战斗部队。”美国海军除了目前有近500,000现役和预备役海軍军人、278艘现役大小军舰之外,海軍旗下甚至還有美國空軍以外的另一支空中部隊,多數為舰載飞机,數量達逾4,000架.

新!!: 越南战争和美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美國海軍陸戰隊使館警衛大隊

#重定向 美国海军陆战队使馆警卫队.

新!!: 越南战争和美國海軍陸戰隊使館警衛大隊 · 查看更多 »

美國憲法第二十六修正案

#重定向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

新!!: 越南战争和美國憲法第二十六修正案 · 查看更多 »

美军

美利坚合众国軍(United States Armed Forces),一般簡稱美軍,是美国的聯邦武裝部隊,为世界整體实力最強的军队,其規模和裝備均位於世界前列。美军分为五大军种,即美国陆军、美国海军、美国空军,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海岸警卫队。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核武器库,同時是世界唯一在实战中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二战时曾於日本广岛及长崎實戰應用)。美国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区部署海外駐軍,總計超過23萬人。目前,美国是世界上军费最多的国家,共7193亿(2012年),約佔全世界军费開銷总计的47%,其綜合軍事實力世界第一。.

新!!: 越南战争和美军 · 查看更多 »

美元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ISO 4217代码:USD),又稱美圓、美金,(美國)聯邦儲備票據,是美国作為存款債務的官方货币。它的出现是由于《1792年铸币法案》的通过。它同时也作为储备货币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广泛使用。目前美元的发行是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控制。美元通常可以使用符号“$”来表示,而用来表示美分的标志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美元取的ISO 4217标准代号为USD。.

新!!: 越南战争和美元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越南战争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美国军事援助越南司令部

美国军事援助越南司令部(Military Assistance Command, Vietnam,mack vee),简称为美国军援越南司令部或美军援越司令部,是越南战争期間,驻扎在越南共和国境內所有美軍部隊的指揮机构。1967年戰勢升級後的規模高峰期,美軍援越司令部在全南越下轄的美軍總數達到50萬人。.

新!!: 越南战争和美国军事援助越南司令部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务院

美国国务院(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有时亦称State Department),直译为美国国务部,是美國聯邦政府負責外交事務的行政部门,前身为美国外交部,目前亦相當於其他國家的外交部。美国国务院是美国最龐大的政府機構之一;其行政首長为国务卿,现任的国务卿是麦克·蓬佩奥。 美国国务院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雾谷地區C街2201号的杜鲁门大楼,离白宫只有几个街区距离。因此「霧谷」(Foggy Bottom)有時也作為國務院的代稱。 美国国务卿是美国内阁中仅次于副总统後的成员。如果总统无法有效行使总统权力能力或者意外死亡,按照美国总统继任顺序,国务卿排在第四位,即排在美国副总统、美国众议院议长和参议院临时议长之后。但由于副總統祇是充當總統的後備因而位高權不重,而参议院临时议长象征意義較大,美國政治權力當中,国务卿的真正實權相比副總統和参议院临时议长還要大,故国务卿的真正權力僅次於總統和美国众议院议长。.

新!!: 越南战争和美国国务院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会

美国国会(United States Congress)是《美国宪法》规定的立法机構,位於國會大廈。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其中立法权力归国会;行政权力归美国总统;司法权力归美国联邦法院。国会由經直接選舉產生的參議院议员與眾議院议员组成,每个议员代表其选区内的选民,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国会议员代表整个国家的选民,通过立法来规范政府與人民的行为。.

新!!: 越南战争和美国国会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防部

美国国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簡稱DOD或DoD)是美國聯邦行政部門之一,主要負責統合國防與陸海空軍(美軍),其總部大樓位於五角大楼(The Pentagon),因此人们也常用五角大楼作為美國國防部的代稱。国防部的行政首長是國防部長,依照美国法律由文官擔任。美國國防部設有三個軍事部門:陆军部、海军部與空軍部,涵蓋除海岸防衛隊外的所有美國軍隊。除此之外,美國國防部亦設有若干國防幕僚與研究單位,同時管轄各軍校。 1947年,美国政府將軍隊管理中央化,將軍事指揮權統一交由新成立的「國家軍事機構」(National Military Establishment),除了將陆军部與海军部交由其管轄之外,同时将美國陸軍航空軍升格为独立的美國空軍,建立一个直屬於該機構的空军部。至1949年8月10日,國家軍事機構才更名為國防部。美国国防部现在的组织是按照美国国会通过的1986年的《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Goldwater-Nichols Act of 1986)。按照这个法案,军事命令是从美国总统通过美国国防部长直接到美国战区司令官。參謀長聯席會議有责任管理美国武器和後备军人,参谋长聯席會議主席也担任总统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首席军事顾问,但是参联会没有指挥权。.

新!!: 越南战争和美国国防部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旗

美利坚合众国国旗旗面由13道红白相间的宽条构成,左上角还有一个包含了50颗白色小五角星的藍色長方形。50顆小星代表了美國的50個州,而13条間紋则象征着美国最早建国时的13個殖民地。紅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真理,蓝色則象征正义。 这面旗帜俗称“星条旗”(Stars and Stripes)、中文俗稱「花旗」,正式名稱「合众国旗」(The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它在正式成为美国国旗后曾经过26次修改。最早期的美国国旗只有13颗星,之后每一个州加入合众国就在国旗上加上一颗星,但是宽条的数目不变。根据1818年4月4日通过的《国旗法案》(Flag Act of 1818),只能在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一天对国旗作出更改。1959年8月21日夏威夷正式成为美国的一个州后,次年國慶日,国旗上的49顆星被改為50顆——這也是美國國旗距今最近的一次修改。 对美國人而言,国旗有多种意义。国旗是美国宪法以及权利法案所保障的所有自由的象征。大多数时候它还是个人自由的象征。.

新!!: 越南战争和美国国旗 · 查看更多 »

美国空军

美国空军(United States Air Force,缩写:USAF)是美国军队中的空军軍種。其任务是“通过空中、外太空和網絡空间中的武力保护美国及其利益”,它于1947年9月8日正式成立。 美国空军是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技术力量最为发达的空军。美国空军於2013會計年度開始之際,有510,900名人員,其中空軍現役部隊有332,800人,後備部隊有71,400人,空中國民兵有177,221人,以及185,500名民間雇員。 截至2016年11月13日,美国空军共装备无人驾驶飞机约793架,驾驶飞机5,468架(其中轰炸机178架,战斗机2,907架,直升机656架,侦察机1,593架、预警机486架,特种作战飞机1,073架,空中加油机299架,教练机1,382架,运输机543架),另有空军国民警卫队的1,858架,以及空军预备役的2,326架;5,281枚空基巡航导弹,以及3,194枚洲际弹道导弹。各式戰機之多,即使不需海軍航空兵的航母艦載機,與國民警衛隊的反潛偵測機來支援,光單單只計算美國空軍旗下飛機,依然也是世界最大規模的空中作戰力量。.

新!!: 越南战争和美国空军 · 查看更多 »

美国驻越南军事援助司令部

#重定向 美国军事援助越南司令部.

新!!: 越南战争和美国驻越南军事援助司令部 · 查看更多 »

美国海军陆战队

美國海軍陸戰隊(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縮寫为 USMC),又稱美國陸戰隊,是美利堅合眾國軍中的海軍陸戰隊及兩棲作戰部隊,其主要職責是運用美國海軍的艦隊(含航空兵),快速抵達全球各危機發生地執行戰鬥任務。美國海軍陸戰隊属于美国军队中的一个独立兵种,與美國海軍地位平行,同屬美國國防部下屬的美國海軍部,其軍階名稱與陸軍、空軍相同。負責美國駐外使館保安的警卫部队亦隸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

新!!: 越南战争和美国海军陆战队 · 查看更多 »

美国总统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缩写为POTUS;中文簡稱美國總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裝最高總司令,根据1787年通过的美国宪法而设立,行使宪法赋予的行政权,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于1789年4月30日就职,之后至1933的历任总统均为3月4日就职,而其後則於1月20日就職。1951年开始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二修正案规定总统每届任期4年,连选连任不得多于2次,也不能担任总统或执行总统职责超过2年后再當选为总统多于1次。 身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元首,美国总统亦号称“自由世界”的領導者及“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美国总统的妻子称为“第一夫人”,家庭称为“第一家庭”。美国建国以来,43位总统均为白人男性(主要为英格兰裔,爱尔兰裔6人、荷兰裔3人、德裔3人),第44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是首位非裔男性。 美国总统官邸为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的白宫。总统专用客机称为“空军一号”,专用直升机称为“海军陆战队一号”,官方的进行曲是《向统帅致敬》。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须年滿35岁,在美国居住14年以上,也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或者是在宪法通过时為美国公民(参见:美国宪法)。美国公职只有总统、副总统必须“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 現任總統為共和黨籍的唐納·川普。.

新!!: 越南战争和美国总统 · 查看更多 »

美萊村屠殺

美萊村屠殺()是越战期間,美軍第1營C連的官兵,于1968年3月16日在越南广義省的美莱村(My Lai)进行的屠杀。殺害者包括男女老幼,甚至嬰兒,亦有輪姦女性和肢解屍體。 屠杀事件掩盖了一年多,直到先后几个美国士兵写信反映自己所在部队的暴行,并提到这个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这件惨案推动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至于遇难者人数,不同的资料来源對於美莱村越南平民的实际死亡数目也各不相同。越南的官方报告则称住在村里的900名平民中,杀害了568名。而《纽约时报》的一条消息指出,双方政府私下同意,死亡数目在400人到500人之间。 美萊村屠殺的消息由美國陸軍封鎖了一年,後來由美國記者西莫·赫許所揭發,1969年11月12日《紐約客》雜誌刊出屠殺醜聞,導致美國境內反戰情緒高漲,國際社會譁然,一致以「道德破產」加以責難。記者西莫·赫許於1970年獲得普利茲國際報導獎。 1971年3月31日,美國軍事法庭因美國陸軍中尉威廉·凯利下令開火而判處其終生監禁,但後來只服刑軟禁三年半。另有25人面臨起訴,但全都無罪釋放。.

新!!: 越南战争和美萊村屠殺 · 查看更多 »

羅伯特·孟席斯

羅伯特·戈登·孟席斯爵士,KT,AK,CH,FRS,QC(Sir Robert Gordon Menzies,),澳洲政治家,是在任時間最長的澳洲總理,前後任職達18年半。孟席斯爵士早年屬於澳洲聯合黨,後來經歷過了一段艱難時期,再創立澳洲自由黨,此後仕途一帆風順,並對1950年代和1960年代的澳洲政壇起重要影響力。另外,不論在議會還是選舉場合,孟席斯爵士皆以雄辯滔滔著稱。.

新!!: 越南战争和羅伯特·孟席斯 · 查看更多 »

羅馬尼亞

罗马尼亞(România),位於東歐洲。羅馬尼亞國境西方分別為匈牙利與塞爾維亞接壤,保加利亞在南,北邊與东北則是乌克兰與摩尔多瓦共和國。羅馬尼亞有一小段位於黑海邊的海岸線,多瑙河幾乎佔了南邊與保加利亞之間的國界大半,並且從該國东邊海岸流入黑海的西岸。 羅馬尼亞的首都為布加勒斯特,位於該國南部多瑙河支流登博维察河所流經的平原地帶上,是羅馬尼亞第一大城與工商業城市。值得提到的是,羅馬尼亞的女子組體操曾经相當強,與美國、俄羅斯、中國並駕齊驅,到目前為止獲得過70個世界冠軍。.

新!!: 越南战争和羅馬尼亞 · 查看更多 »

瑞典

典王国(Konungariket Sverige)是一个位于斯堪地纳维亚半岛的北歐国家,首都为斯德哥尔摩。西鄰挪威,东北与芬兰接壤,西南濒临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東邊為波罗的海與波的尼亞灣。即瑞典和與丹麦、德国、波兰、俄罗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爱沙尼亚隔海相望,於西南通过厄勒海峽大桥与丹麦相连。瑞典於1995年加入欧洲联盟。 瑞典面积为449,964平方公里,为北歐第一大国家,人口1000万,第三页 - 于2007年7月10日查阅。。64%的國土由森林覆蓋,人口密度低,只有都會地區人口密度較高,84%的人口居住在只佔国土面积1.3%的城市裡。瑞典是一个現代、自由與民主的高度发达国家,其公民享有高质的生活,政府亦非常注重环保。 瑞典是传统的铁、铜和木材出口国,其水资源也很丰富,但是石油和煤矿十分匮乏。隨著運輸以及通訊的進步,這些自然資源也能夠更大規模地從各地開採,尤其是木材與鐵礦。經濟自由與教育普及而讓瑞典開始歷經快速的工業化,並從1890年代開始發展製造業。20世紀瑞典成為一個福利國家。 1397年,瑞典與丹麦和挪威一起所組成了卡爾馬聯合(芬兰此時還是瑞典王國的一部分)。瑞典於16世纪初脫離卡爾馬聯合,並且與鄰國進行了多年的戰爭,尤其是與俄羅斯以及從未完全承認瑞典已經離開了卡爾瑪聯合的丹麥-挪威聯合。17世纪時瑞典藉由戰爭擴張領土,成為了強權國家,其領土面积為目前的兩倍之大。1809年瑞典失去了芬蘭,也不再具有強權地位。之后,瑞典沒有再參與過戰爭。 現今,瑞典被視為極力追求人权和平等的国家之一。瑞典二戰後設立許多社會福利的制度,並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中通常名列前茅。.

新!!: 越南战争和瑞典 · 查看更多 »

瑞典-美國關係

典-美國關係,是指瑞典王國與美利堅合眾國之間的。兩者的聯繫起始於17世紀的瑞典在美殖民活動,美國獨立戰爭之後,瑞典是首批承認美國的國家之一Bureau of European and Eurasian Affairs |accessdate.

新!!: 越南战争和瑞典-美國關係 · 查看更多 »

特種部隊

特種部隊(Special Forces)普遍指向接受特別及高度強度訓練的軍事單位,專門執行特種作戰、偵察、滲透、狙擊及反恐等。在中文語境中,特種部隊一般不包括非軍事單位特種警察部隊。.

新!!: 越南战争和特種部隊 · 查看更多 »

直升機

没有描述。

新!!: 越南战争和直升機 · 查看更多 »

白宮

白宮(White House)是美國總統官邸與主要辦公場所,位於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西北區,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自1800年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入住以來,白宮就是美國歷任總統在位時的居所。 白宮由愛爾蘭裔建築師設計,工程期為1792年至1800年,建材使用白色的,風格則是新古典主義式樣。第三任總統湯瑪斯·傑佛遜於1801年搬入白宮後,他和建築師為了隱蔽白宮馬廄與儲藏室,而在白宮每側增添少許列柱。到了1814年,英軍在1812年戰爭中縱火摧毀華盛頓特區,白宮內部遭受火焚,外觀也被燒黑。待美軍收復華盛頓後,美國政府便立刻重建白宮,第五任總統詹姆斯·門羅於1817年10月搬進部分重建完成的白宮行政官邸。其後白宮建築工事仍持續進行,美國政府分別於1824年和1829年完成增建白宮南、北面的門廊。 隨著美國政府逐漸擴大,白宮作為辦公場所顯得越來越擁擠。第二十六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於1901年要求白宮內所有辦公室遷往新建成的白宮西廂辦公室,八年後第二十七任總統威廉·霍華·塔虎脫擴建西廂辦公室,並增建橢圓形辦公室作為總統辦公室之用。主建築部分,三樓原本用作閣樓,也在1927年轉為總統家庭的起居空間。至於與傑佛遜柱廊相連的,落成後便一直用作處理白宮的社交事務,接待訪客、民眾與外賓,並於1946年改建擴大辦公空間。1948年,美國政府發現白宮的外部承重牆與內部木樑並無效用。第三十三任總統哈瑞·S·杜魯門任內便拆除白宮所有房間,以鋼樑作為白宮新建築結構的承重建材;此工程完工後,白宮所有房間才再度重建。 今日的白宮建築群包括行政官邸、西廂、東廂、與布萊爾宮等建物。行政官邸共有五層,包括、大廳層、國家層、第二層與第三層。而一般語境下所稱的「白宮」,通常是對「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室」或總統行政與顧問團隊的轉喻,如「白宮宣布……」。此外,由於白宮是,其產權屬於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是「總統公園」的一部分。2007年,白宮獲美國建築師學會評選為美國最受喜愛的建築第二名。.

新!!: 越南战争和白宮 · 查看更多 »

芝加哥

芝加哥(Chicago)位于美国中西部,属伊利诺伊州,為库克县縣治,东临密歇根湖,辖区内人口约290万。芝加哥及其郊区组成的大芝加哥地区,人口超过900万,是美国仅次于紐約、洛杉矶的第三大都会区。芝加哥的奥黑尔国际机场也是美國第二繁忙的机场。芝加哥地处北美大陆的中心地带,為美国最重要的铁路、航空樞紐。芝加哥同時也是美国主要的金融、期货和商品交易中心之一。自1837年建市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都市之一。芝加哥常见的别名包括:“风城”等。 2014年全球城市排名中排名第7位。.

新!!: 越南战争和芝加哥 · 查看更多 »

芝加哥論壇報

《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美國銷量第5高的报纸。它以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為基地,是芝加哥地區和美國中西部的主要日報。原为帕特森-麦考密克报系(Patterson-Mccormick Newspapers)的两大报纸之一,现屬論壇公司(Tribune Company)所有,號稱自己為「世界上最好的報紙」(World's Greatest Newspaper)。.

新!!: 越南战争和芝加哥論壇報 · 查看更多 »

韓國

#重定向 大韩民国.

新!!: 越南战争和韓國 · 查看更多 »

韓國出兵越南

#重定向 韓國參戰越南戰爭.

新!!: 越南战争和韓國出兵越南 · 查看更多 »

韓國總統

#重定向 大韩民国总统.

新!!: 越南战争和韓國總統 · 查看更多 »

韓國政府

#重定向 韓國中央行政機關.

新!!: 越南战争和韓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韓桑林

韓桑林(;)又譯橫山林。是柬埔寨的共產主義政治人物之一,現任柬埔寨國民議會主席,前柬埔寨人民革命黨總書記。.

新!!: 越南战争和韓桑林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新!!: 越南战争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难民署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Le Haut Commissariat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es réfugiés; Office of the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縮寫为HCR; UNHCR),简称联合国难民署(Agence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es réfugiés; UN Refugee Agency)是一個負責保護和支持难民的聯合國機構,宗旨是领导和协调世界范围内保护难民和解决难民问题的国际行动。在當地政府或聯合國本身的要求下,难民署會向當地難民提供援助。本署的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並且是的成員。本署于1950年12月14日成立,並於1954年和1981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新!!: 越南战争和联合国难民署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

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ka ng Pilipinas;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通稱菲律賓,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北隔呂宋海峽與臺灣相望,南隔西里伯斯海與印度尼西亚相望,西隔中国南海與越南相望,東邊則為菲律宾海。作為一個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熱帶國家,菲律賓常年飽受地震與颱風侵襲,然而其氣候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菲律賓群島由7,641個島嶼組成,可分為呂宋島、-zh:米沙鄢群岛;zh-tw:維薩亞斯群島;zh-hk:維薩亞斯群島;zh-sg:米沙鄢群島;-和zh:棉兰老岛;zh-tw:民答那峨島;zh-hk:棉蘭老島;zh-sg:棉兰老岛;-三大島群。其國內人口約9,300萬,加上約1,100萬海外菲律賓人,2015年時總人口破億(世界第12名),成為東南亞第二個人口破億的國家。菲律賓群島上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該地區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的發展,各地分別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航海抵達此地,隨後西班牙人於1565年至1571年期間開始陸續佔領菲律賓群島,展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19世紀末期,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战争及美菲战争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被日本佔領,並在戰後獨立。美國在當地留下了英文的主導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獨立至今,菲律賓經歷過數次的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動盪、貪污問題及社會不安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此外,其國內還有嚴重的貧富差距。但是,近年來菲律賓的經濟有所改善,海外打工移民陸續歸國,特別是北部各島嶼、马尼拉的建設達到新興國家水平,該國並榮獲了亞洲四小虎的称号。.

新!!: 越南战争和菲律宾 · 查看更多 »

落叶剂

落葉劑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物質,它能夠促使植物的葉子提早脫落,有利於農業的機械化。例如氰氨化鈣等物质的粉塵可使棉花的葉子提早脫落。美国曾用于越南战争。.

新!!: 越南战争和落叶剂 · 查看更多 »

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缩写:NGO, Organisation Non Gouvernementale,缩写:ONG)是一类不属于任何政府、不由任何国家建立的组织,通常独立于国家政府。虽然从定义上包含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但该名词一般仅限于非商业化、合法的、与社会文化和环境相关的倡导群体。非政府组织通常是非营利组织,他们的基金至少有一部分来源于私人捐款。现在该名词的使用一般与联合国或由联合国指派的权威非政府组织相关。 由于各国文化、法律等的差异,不同国家对这个概念的指称所适用的对象范围也各不相同。美国一般称之为“非營利组织”、“独立组织”或“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英国称之为“志愿组织”(voluntary organization),还有许多国家则用“社团”称之。 由于认为“非政府组织”被滥用了,因为它可以涵盖一切非政府的组织,一些非政府组织倾向于使用“民间志愿”组织(Private voluntary organization,PVO)。 据一份1995年联合国关于全球管理的报告统计,有接近29000个国际非政府组织,国家级的更多。据估计,美国有两百万个非政府组织,大部分是过去30年成立的。俄罗斯至少有65000个。每天都有数十个非政府组织成立,光肯尼亚每年就有240个非政府组织新成立。.

新!!: 越南战争和非政府组织 · 查看更多 »

革新開放

革新开放(/𣌒𡤓)與中國的改革開放類似,是指1986年越南共產黨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所提出的政策,主要是經濟上和思想上的改革與開放。.

新!!: 越南战争和革新開放 · 查看更多 »

青年黑傑克

#重定向 青年怪醫黑傑克.

新!!: 越南战争和青年黑傑克 · 查看更多 »

順化

順化可以指:.

新!!: 越南战争和順化 · 查看更多 »

順化市

順化市(),是越南中部承天順化省的省會,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约34万。古称富春()。雖然漢語中翻譯為「順化」,實際上在越南語中順化今名「化」(),歷史上原为顺化()。 順化歷史上曾先後为西山朝(1778年-1802年)和阮朝(1802年-1945年)的京城,是越南的古都,以历史古蹟著称。1993年,顺化京城和顺化皇城(顺化历史建筑群)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新!!: 越南战争和順化市 · 查看更多 »

順化-峴港戰役

順化-峴港戰役,(Chiến dịch Huế - Đà Nẵng,Hue–Da Nang Campaign)是越南戰爭後期的一場戰鬥,北越在1975年3月,越南人民軍(北越軍)及越共對越南共和國(南越)控制區展開春季攻勢的一場戰鬥。 南越總統阮文紹於該年3月17日宣布南越放棄中央高地後,越南共和國軍(南越軍)各地部隊無秩序地撤退,通往綏和等地區的公路幹線也因為擠進40多萬名的難民而一片混亂,各大城市相继失守。南越第三大城及前王朝首都順化於3月25日遭到攻陷,數萬名南越逃兵夾雜在200萬多名難民間轉朝第二大城峴港蜂擁而入,北越軍砲彈也射入峴港的房屋區和碼頭區,使得塞滿大小船隻和避難人潮的峴港港口陷入恐慌,數人被急於逃離的南越兵或武裝平民開槍打死。當為數3萬人的北越部隊出現在峴港以南時,南越軍指揮部指示該地所有的南越部隊透過海路從峴港疏散,但在混亂中僅有少數得以逃出,而同樣的瘋狂場面也在上演,直到該市於3月31日被北越軍拿下為止。 順化和峴港失守後,北越軍迫近南越首都西貢週邊的隆慶和邊和。.

新!!: 越南战争和順化-峴港戰役 · 查看更多 »

顺化战役

顺化战役是越南战争中最为血腥与漫长的战斗之一。越南共和国军(南越軍)、美国陆军两个营以及三个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反攻并击败了超过一万名越南人民军与南越解放战线(又称越共)的游击部队。 至1968年1月30日越南农历新年进行的“春节攻势”开始为止,已有大批的美国常规军队在越南的土地上参与了三年的战斗。贯穿顺化市并跨越香江(此江把城市划分为北跟南两个区域)的一号公路,成为了联军从海岸城市岘港市向越南非军事区运输物资的重要补给线。顺化也同样是美国海军补给船的基地。考虑其价值与其跟越南非军事区的距离(仅五十公里),此城市本应得到良好的保护、巩固,并做好抵抗来自共军的攻击。 然而,这座城市仅有少量的加固工事,且防卫薄弱。在北越及越共军队违反“”進攻时,南越及美国联军完全没有迎战的准备。而且,越共及北越军队向南越全国数百个军事目标与人口中心进行了大规模攻击,其中之一就是顺化市。 北越军队迅速占领了市内的大片地区,但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他们在巷战中被美国海军陆战队逐渐驱离该市。最终,尽管联军在军事上获得胜利,但顺化市却遭到了致命性的破坏,超过5000名平民被杀,其中大多数是被北越军队跟越共枪毙。据估计有2800-6000名平民和战俘被北越军杀害埋尸,甚有活埋的。北越军队损失了估计2400到8000人,而联军则有668人死亡,3707人受伤。如此巨大的损失,使美国民众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产生负面影响,也使得对于这场战争的政治支持率下滑。.

新!!: 越南战争和顺化战役 · 查看更多 »

行动主义

行動主義(Activism),这个词的来源于「Active」(活跃),所以又可以翻译成活跃主义。这个词主要形容一个圈子 一个社会之中那些比较活跃的分子。经常带头或者主动的存在一个组织中去带领(或者不带领)一些活动或者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 但这个定义在应用中比较广泛。比如激进主义和行动主义在应用中就比较模糊。又比如政治行动主义 (Political Activism). 他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对当今的政治进行一些激进的批判 (Critique)。现在这些人主要活跃于网络上,但又不是一种反政府,而是犀利的批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表现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行动原则也常被称为行动主义。20世纪60年代,青年政治行动主义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1967-1968年间,美国、西德、法国、意大利等地的大学都爆发了各种示威活动,与警察的冲突也屡见不鲜。.

新!!: 越南战争和行动主义 · 查看更多 »

血戰

| 《血戰》(原名:BLOOD+)是2005年Production I.G制作的日本電視動畫。全劇共50話,放映時間為2005年10月8日到2006年9月23日,由日本TBS系列電視台播出。《BLOOD+》是2000年播出的剧场版动画《血戰:最後的吸血鬼》的续篇,但除了基本设定以外与前作没有任何联系,另外衍生作品有电影、游戏、輕小说及漫画等等。獲選為2005年第九回日本文部省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動畫部門推薦的作品。 香港由Animax於2006年9月24日先行播出第一集及第二集,並於2006年10月9日正式開始播放;台灣亦從2006年10月10日起在Animax播出。.

新!!: 越南战争和血戰 · 查看更多 »

裴信

裴信(Bùi Tín,)是一位參加過越南戰爭的越南人民軍退役大校,後來成為異見人士,旅居法國。.

新!!: 越南战争和裴信 · 查看更多 »

西九龍中心

西九龍中心(Dragon Centre)是香港的一座大型商場,位於九龍深水埗區深水埗欽州街37K,於1994年11月7日開幕。商場為全港第一座純商場建築,設有9層(不包括地下),商場總面積840,000平方英呎,第5及7層設有蘋果商場,場內主要售賣潮流物品及服裝等;第6層設有室內遊樂場——美國冒險樂園;第8層設有美食廣場及面積約17,000平方英呎的真雪溜冰場,第9層亦設有室內遊樂場——奇趣天地,及香港首座室內過山車(天龍過山車),其中過山車軌道架設於商場頂部,但基於安全問題,過山車已停用多年;另外更設有5層地庫停車場。 西九龍中心自開幕以後商場內外裝修風格和商店都沒太大的轉變。它更是全港首設「車仔檔」商店的商場,為目前香港難得一見的平民化商場。商場內的扶手電梯機件部分只被透明深綠色玻璃包圍,遊人可窺見內裏的機械運作;升降機亦採用開放式設計,教育電視《小六常識》節目甚至以本商場為示例向學生介紹齒輪和滑輪的機械原理。 根據發展商與持有者裕景興業(Eton Properties)網頁顯示,西九龍中心是其轄下旗襤物業,其他項目有銅鑼灣天后蘋果商場、赤柱蘋果商場(已於2014年7月30日結業)、銅鑼灣裕景商業中心、銅鑼灣利景酒店、銅鑼灣電業城、尖沙咀佐敦嘉文花園、大連裕景中心、瀋陽裕景中心等,創辦人為陳永栽。 商場多年來不時舉辦大型宣傳活動,邀請本地和亞洲巨星參與,也舉辦過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特首競選活動、亞洲電視停播倒數等,中庭又不時設置節日佈置。.

新!!: 越南战争和西九龍中心 · 查看更多 »

西貢小姐

《西贡小姐》(英语:Miss Saigon)是由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Claude-Michel Schönberg)与阿兰·鲍伯利(Alain Boublil)共同创作的一部音乐剧。该剧于1989年9月20日,在英国伦敦特鲁里街的皇家歌剧院(Theatre Royal, Drury Lane)首次公演,共演出4264场,于1999年10月30日才结束。在1991年4月11日《西贡小姐》在美国纽约百老汇歌剧院公演,于2001年1月28日结束,共演出4092场。"Internet Broadway Database" http://www.ibdb.com/production.asp?ID.

新!!: 越南战争和西貢小姐 · 查看更多 »

西贡

#重定向 西貢.

新!!: 越南战争和西贡 · 查看更多 »

西柏林

西柏林(West-Berlin;West Berlin;Berlin-Ouest)是对1949到1990年间柏林市西部地区的称呼。西柏林是自1945年二战结束后建立的美英法占领区,这一地区在此期间很大程度上与西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相结合,但是在法律上并不属于西德的一部分。相對於西柏林,柏林的苏联占领区被稱為东柏林,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將東柏林定為首都;但西方國家认为柏林在法律上仍为四国联合占领区,因此不承认东柏林的首都地位。1961年起修筑的柏林墙将西柏林完全与其相邻的东德和东柏林地区隔绝开来,直到冷战结束、柏林墙被拆毁为止。随着1990年兩德統一,西柏林作为一个特别地区的地位也就此消失,柏林重新成为统一后德国的首都。.

新!!: 越南战争和西柏林 · 查看更多 »

馬克斯維爾·泰勒

克斯維爾·達文波特·泰勒(Maxwell Davenport "Max" Taylor,),生於密苏里州,逝世于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美国陸軍上将。1922年於西點軍校畢業,是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战歐洲的戰場的美軍空降師長,曾提出過著名的靈活反應戰略。戰後擔任駐韓美軍司令(1953年-1955年),美國陸軍參謀長(1955年-1959年)及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1965年起轉任文職,任外交官。.

新!!: 越南战争和馬克斯維爾·泰勒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越南战争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越南船民問題

香港越南船民問題是一個困擾了香港達25年的問題,自1970年代至1980年代間,至2000年7月17日香港最後一個難民營結束時,香港共接收高達20萬名船民。大量船民雖然在經濟、治安上為香港帶來沉重負擔,但這亦是香港歷來最龐大的國際人道救援行動。.

新!!: 越南战争和香港越南船民問題 · 查看更多 »

駐越韓國軍

#重定向 駐越韓國軍司令部.

新!!: 越南战争和駐越韓國軍 · 查看更多 »

駐越韓國軍司令部

越韓國軍司令部(;,縮寫ROKFV),是越南戰爭爆發、韓國出兵越南後,根據「國防部一般命令第16號」(국방부 일반 명령 제16호),於1965年9月25日成立的聯合指揮部,統轄大韓民國國軍各軍種派遣至越南,與美軍、南越軍隊共同參戰的部隊,是韓國第一個因海外軍事行動組成的司令部。首任司令官由韓國陸軍首都機械化步兵師(猛虎師)師長蔡命新少將(後升為中將)出任。10月20日,該司令部正式部署至南越首都西貢,直至1973年3月7日為止。韓國自越南撤軍後,駐越司令部於1973年7月1日正式解散,剩餘組織人員在大邱改組為韓國陸軍第三野戰軍,原駐越司令李世鎬中將(后升为上将)轉任第三野戰軍首任司令官。 駐越韓軍司令部創設之初,韓國已赴越南的兵力約21,000人。至1967年11月,歸駐越韓軍司令部下轄的各部隊人數達到高峰,共計48,000人在越南。.

新!!: 越南战争和駐越韓國軍司令部 · 查看更多 »

駐港英軍

港英軍(British Forces Overseas Hong Kong)是駐紮在香港的英國陸軍、英國皇家海軍和英國皇家空軍單位。1997年7月1日,駐港英軍在香港主權移交後全部撤離香港。撤軍前,軍事費用由英國政府及香港政府各自承擔一半。.

新!!: 越南战争和駐港英軍 · 查看更多 »

驱逐舰

驱逐舰(destroyer)是一种多用途的军舰,1890年代至今海军最重要的船种之一。美規常用代號為DD。 從前是負責配合主力攻擊的戰艦與巡洋艦的支援工作,但自從二戰後航母開始流行後,無空優能力的戰艦就逐漸消失淘汰;巡洋艦艦種在模組化的反艦飛彈技術進步下,也顯得體型過大而笨重,使驅逐艦已經逐步在功能上取代了前兩者地位,而成為了海軍軍艦的頭把交椅,新型驅逐艦的火力和噸位也達到了近萬噸甚至万吨以上的巡洋艦級別。.

新!!: 越南战争和驱逐舰 · 查看更多 »

誓不低頭

誓不低頭可以指:.

新!!: 越南战争和誓不低頭 · 查看更多 »

諾羅敦·西哈努克

诺罗敦·西哈努克(;),柬埔寨王国前國王。1922年10月31日生于金边。是诺罗敦和西索瓦两大王族后裔。西哈努克其父诺罗敦一世是安东国王与一名福建后裔王妃所生之长子,有华人血统,1953年至1970年,他是柬埔寨的最高領導人。1941年4月23日继位,1955年退位,1960年任柬埔寨国家元首。 1970年后因政变长期流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直受到元首级礼遇,长期居住在东交民巷15号(晚年常在附近的卫生部北京医院治病)。1993年9月24日,柬埔寨恢复君主立宪制,西哈努克復辟。王后为诺罗敦·莫尼列·西哈努克。西哈努克于2004年10月7日正式宣布退位,被尊称为“王父”(中国官方则称其为“太皇”),2012年10月15日於中國卫生部北京医院逝世。.

新!!: 越南战争和諾羅敦·西哈努克 · 查看更多 »

諾曼·梅勒

諾曼·金斯萊·梅勒(Norman Kingsley Mailer,),新澤西州人,美國著名作家、小說家。作品主題多挖掘剖析美國社會及政治病態問題,風格以描述暴力及情欲著稱。代表作是他1948年出版的第一部著作、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之小說《》(The Naked and the Dead)。 一生結婚6次,子女9人。名言是:「支持我寫作的動力是對美國的愛與失望」。.

新!!: 越南战争和諾曼·梅勒 · 查看更多 »

诺姆·乔姆斯基

艾弗拉姆·诺姆·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或譯作“荷姆斯基”,美國哲學家、語言學家、認知學家、邏輯學家、政治評論家。乔姆斯基是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的荣誉退休教授,他的生成语法被认为是20世纪理论语言学研究上的重要贡献。他對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所著《口語行为》的評論,也有助於发动心理学的认知革命,挑战1950年代研究人類行為和语言方式中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主义。他所採用以自然為本來研究语言的方法也大大地影響了语言和心智的哲学研究。他的另一大成就是建立了乔姆斯基层级:根据文法生成力不同而对形式语言做的分类。乔姆斯基还因他对政治的热忱而著名,尤其是他对美国和其它国家政府的批评。從1960年評論越南戰爭以來,他的媒體和政治評論便越來越著名。一般认为他是活跃在美国政坛左派的主要知识分子。乔姆斯基把自己归为自由意志社會主義者,并且是无政府工团主义的同情者。据艺术和人文引文索引说,在1980年到1992年,乔姆斯基是被文献引用数最多的健在学者,并是有史以来被引用数第八多的學者。.

新!!: 越南战争和诺姆·乔姆斯基 · 查看更多 »

贖罪日戰爭

贖罪日戰爭(מלחמת יום הכיפורים;又稱第四次中東戰爭、齋月戰爭、十月戰爭)發生於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於埃及與敘利亞分別攻擊六年前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戰爭的頭一至兩日埃敘聯盟佔了上風,但此後戰況逆轉。至第二周,敘軍退出戈蘭高地。在西奈,以軍在兩軍之間攻擊,越過原來的停火線蘇伊士運河。直到聯合國停火令生效為止,已經殲滅了一隊埃及軍隊。 戰爭對多個國家有深遠的影響,相比六日戰爭埃敘約聯盟的慘敗,阿拉伯世界為戰爭早期的進展,心理上感到安慰。這種心態為未來的和平進程以及埃及的門戶開放政策舖路。《大衛營和約》令以埃關係正常化,埃及成为首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同時埃及幾乎完全脫離蘇聯的勢力範圍。.

新!!: 越南战争和贖罪日戰爭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越南战争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越南劳动党南方局

越南劳动党南方局(;英语: Central Office for South Vietnam,缩写为:COSVN,发音近似为「CŎS-vĭn」),分别在1951-1954年领导南越的抗法独立战争与1961-1975年领导南越抗美救国战争两度设立。在越南战争中,越共南方局领导着在南越的共产党的活动。 1961年1月23日,越南劳动党(即越南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3次会议决定设立南方局,领导南越的革命活动。为保密起见,使用B2战场、R战场的代号。南方局最初领导整个南越范围。1965年随着美军地面部队大规模参战,南方局负责的地区调整为北起第6军区(包括林同省、宁顺省、平顺省),南到越南最南端的金瓯省。而宁顺省以北到十七度线的地区由越南共产党中央直接领导。.

新!!: 越南战争和越南劳动党南方局 · 查看更多 »

越南南方共和国

#重定向 越南南方共和國.

新!!: 越南战争和越南南方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National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Southern Vietnam),西方及當時的南越習稱為“越共”(Viet Cong),是越南戰爭期間,越南劳动党在南越成立的反抗南越政权的统一战线组织。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在1960年12月20日成立并发布十点纲领,纲领号召成立的一支人民军队,目標是“推翻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在越南南方的反动统治,建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在南方实现独立民主、改善民生、和平中立,进而和平统一祖国”。 1961年2月15日,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把越南共和國境內各地的人民武装统一组成越南南方人民解放武装力量,從事游擊戰。1961年10月30日律师阮友寿从富安省绥和市越狱成功,11月抵达西宁省北部的越共根据地就任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主席。1975年4月30日推翻越南共和國後,成立“越南南方共和國”过渡政權,翌年併入北越,越南正式統一。 越共的兵力一直以來都是各方軍事家頗感興趣的議題,其中參與分子有平民、學生、前南越軍人等各種對南越政府不滿的人士;但由於成分相當複雜,戰爭的減員死亡與群眾的投奔加入,同時又擅長隱匿與游擊戰,其兵力是否真有此數,也是頗大的疑問。其所使用的武器種類繁雜,先進者有繳獲自美軍,也有蘇聯援助的,衣著輕裝,軍糧粗劣而少量。擅長夜襲、地道、叢林伏擊等戰術,常埋設陷阱與炸藥,並活用局部優勢,因此常給人好打人海戰術的印象。儘管越共在戰爭中犧牲巨大,兵力卻也愈打愈多,武器在越戰後期也有大幅改善。 雖與北越的越南人民军同由越南共产党領導,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在名義上是独立的。该组织幕后的直接领导机构是越南劳动党南方局。.

新!!: 越南战争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 · 查看更多 »

越南中央高地

#重定向 西原.

新!!: 越南战争和越南中央高地 · 查看更多 »

越南人民军

越南人民军()是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武装部隊。越南人民军是由陆军、海军、空军以及海岸警卫队组成。名义上的最高军事决策机关是由国家主席领导的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但实际上越南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才拥有全军最高统帅权,由越共中央总书记领导,通过国防部指挥全军。.

新!!: 越南战争和越南人民军 · 查看更多 »

越南共产党

越南共產黨()是目前越南的执政党和唯一合法政党。 1930年2月3日在香港成立时称越南共产党。1930年10月改名为印度支那共产党,1951年2月后,印支共一分为三:越南劳动党、老挝人民党、高棉人民革命党。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越南劳动党事实上仍然领导着其他两个党。1976年越南劳动党改称越南共产党。该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合法政党,越南人简称之为“党”(Đảng)。截至2011年,越共有近5.4万个基层党组织,党员360多万。越共组织机构包括中央、省委、县委和基层组织四级。 机关报:《人民报》(日报),1951年3月创刊;机关刊物:《共产主义》杂志(月刊),1955年创刊,原名《学习》杂志。 现任越共中央主要负责人是任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阮富仲。.

新!!: 越南战争和越南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越南共和國別動軍

越南共和國別動軍(越南语:Biêt Dông Quân)是指越南战争期间,越南共和國组建的反游击战特种部队。.

新!!: 越南战争和越南共和國別動軍 · 查看更多 »

越南共和國軍

越南共和國軍(,簡稱QLVNCH;Republic of Vietnam Military Forces,縮寫RVNMF)是越南共和國(南越)的國家軍隊,常稱作南越軍、南越政府軍,中華人民共和國曾稱其“南越伪军”。自1955年10月法國殖民時期結束、越南國成立而開始負責越南南部的防衛任務,直至1975年4月西貢陷落、越南戰爭結束後瓦解為止。.

新!!: 越南战争和越南共和國軍 · 查看更多 »

越南共和國海軍

越南共和國海軍(Hải quân Việt Nam Cộng hòa;縮寫HQVNCH),一般稱南越海軍,是越南共和國軍的海軍部門。英語中常簡稱「VNN」。首批艦艇自法國購入,隨著1955年成立越南共和國海軍部隊後,艦艇改由美國供應。隨著美國軍援和越南戰爭擴大,越南共和國海軍一度以官兵42,000名、兩棲艦船672艘、反水雷艦20艘、巡邏艦450艘、勤務船56艘和戎克船242艘的規模,成長為當時世界最龐大的海軍之一。.

新!!: 越南战争和越南共和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越南共和国

越南共和国()常简称为南越,是越南南方越南国政权通过1955年越南公民投票而改制建立的总统制共和国,首都为西贡(今胡志明市),首任总统为吴廷琰,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87个国家的外交承认。越南战争中,南越与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对立,1975年為北越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所滅。 越南在1887年成为法国殖民地,二战期间又受日本所支配。1945年,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建立共产主义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并与法国爆发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1949年,反共势力在越南南方扶持阮朝废帝保大帝成立越南国,与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对峙。1955年,首相吴廷琰通过1955年越南公民投票取代保大帝成为南越的国家元首,建立越南共和国。 1960年12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美国称之为“越共”)成立,号召推翻越南共和国政权,在南方乡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从事颠覆活动,北越政府则通过胡志明小道对其进行支援。南越逐渐失去了对乡村的控制,1961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因而决定在南越实施“特种战争”清剿越共。1963年11月1日南越军方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並槍殺了吳廷琰,新上台的军政府不甚稳定,南越政局一时陷入持续约一年半的混乱局面。期间的1964年发生北部湾事件,美国的林登·约翰逊总统派兵对北越作战,越战全面升级。直至1965年6月14日阮文绍上台执政,南越政局才有所缓和。 1973年美国、北越、南越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签署《巴黎和平协约》,不久后美军基本撤离越南,越战成为南北越双方的决战。1975年,越南人民军发动春季攻勢、攻占首都西贡,越南共和国灭亡。越共之后建立越南南方共和国临时革命政府,并改西贡为胡志明市。1976年,在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领导下,越南南方共和国与之合并,统一为如今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新!!: 越南战争和越南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越南现代史年表

越南现代史年表是1945年以后的越南历史年表。.

新!!: 越南战争和越南现代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越南獨立同盟會

越南獨立同盟會(Việt Nam Ðộc Lập Ðồng Minh Hội),簡稱越盟(Việt Minh),於1941年成立。 1941年5月10日,印度支那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高平省河广县北坡村召开,胡志明主持会议。会议决定发展游击战争,成立“越南独立同盟会”。該會的目的是要帶領越南脫離法國的殖民統治,以及抵抗入侵日軍。一些人或會把它與越南革命同盟會(越革)混淆,後者是由阮海臣(Nguyễn Hải Thần)及胡學覽(Hồ Học Lãm)創立,並於1946年加入越南國家聯軍。二戰期間,日軍佔據了法屬印度支那,越盟除與法國人交戰外,也發起對抗日軍的運動,並得到來自美國及中國的資助,共同抗日。 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胡志明領導的越盟控制整個越南,向法國宣佈獨立,並在美國的支持下,於同年9月2日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但自日軍被擊敗後,美國的援助減少,法國乘勢捲土重來,圖恢復越南的殖民統治,期間與越盟交戰的時間接近十年,當時美國為了防止共黨勢力在亞洲的擴張,便停止援助越盟,法國因此獲得美國在政治及經濟上的支持,重新執政而遭到武裝反抗,這場戰爭被稱為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法國將領Jean-Étienne Valluy计划把越盟一刀清掉,但不成功。他領導的武裝部隊經河內,逐家逐戶與越盟小隊交戰。但多天--,當法軍找出最後一名越盟狙擊手時,據越盟单方面聲稱法國已為此損失了多名法軍。其後法軍於1947年包圍越盟位於北越的基地,當時胡志明藏匿在地洞內,得以避過法軍的生擒,率領15,000多名法軍的Valluy圖殲滅為數達60,000多人的敵軍,但也不成功。 在1954年的奠邊府戰役後,法軍宣佈投降,並給予越南民主共和國更多在和平談判方面的好處。事隔不久,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日內瓦會議結果所達成的共識中,越南被分為北越和南越,並以北緯17度作界線,直至1956年的統一選舉為止。北越的民政於同年10月11日過渡至越盟,委任胡志明為北越總理,並將成為一社會主義國家。而南越方面則由保大出任該國皇帝,並委任吳廷琰為首相。 由於南越的支持國美國並未簽署1954年的協議及接受兩越統一選舉,因此獲得廣泛支持的胡志明得以為日後越戰的勝利奠定基礎。.

新!!: 越南战争和越南獨立同盟會 · 查看更多 »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

越南於第一届国会至第六届国会设立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在越南简称“国家主席”,作为名义上国家元首的职务。第七届国会至第八届国会不设国家主席职务,由国务委员会主席代表集体国家元首。第九届国会起恢复以前做法,继续设立国家主席职务。.

新!!: 越南战争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 · 查看更多 »

越南華人

2009年越南人口普查数据,华族为823,071人(占越南总人口0.96%);1999年越南人口普查数据,华族为862,371人(占越南总人口1.1%),十年间将近减少四万人。根据2009年越南人口普查数据数据,按各民族人口数量排名,华族是越南第八大民族。.

新!!: 越南战争和越南華人 · 查看更多 »

越南船民

越南船民()是指在越南勞動黨(今越南共產黨)的政權統一越南之後,出於對共產政權恐懼而乘船離開越南逃難的難民。難民曾經大量涌入香港,並一度造成了越南船民問題。 早期的船民主要是南越人,到1980年代來自共產越南的「經濟難民」開始湧現。 許多時船民即使成功離開越南海岸,在大海上仍需面對惡劣天氣、疾病、饑餓和海盜的威脅。联合国难民署曾估計約有20萬至40萬名逃離越南的船民死於海上。此外,在1970和80年代試圖逃離越南但是被越南政府捉回的人可被當成叛國者送入監牢。.

新!!: 越南战争和越南船民 · 查看更多 »

越南民主共和国

越南民主共和國()俗稱北越,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共產主義國家。北越建立於1945年,但直到1954年才開始獲得廣泛承認。1975年,北越擊敗南越贏得內戰。1976年7月2日,北越與其主導的越南南方共和國合併,改国名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完成了越南的統一。 1945年八月革命後,在同年9月2日,越南獨立同盟會領袖胡志明發表《獨立宣言》,宣佈越南從法國獨立及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成立。但法國仍然想維持在法屬印度支那的殖民統治,最終與越盟爆發武裝衝突,發展成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1951年,在印度支那共產黨分裂後,越盟中的共產主義者改組成立了越南勞動黨(),並開始在政府中將非共產主義者邊緣化。從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後期開始,越南勞動黨當局還開展了一系列諸如等政治運動,造成大量民眾被迫害致死或被處決。 1954年,在越盟於奠邊府戰役中取勝後,法國與越盟達成日內瓦協定,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以法國撤出越南告終,按照協議,越盟的越南民主共和國控制北緯十七度線以北的越南地區,因而此後也稱爲「北越」,而反共的越南國(後來的越南共和國,即南越)則控制北緯十七度線以南的越南。日內瓦協議規定的300天自由遷徙期中,法國和美國發起了自由之路行動,幫助大量居住在越南北部的基督徒和地主、商人等居民逃往南方。這些居民因擔心居住在北方會受到越南勞動黨主導的北越的迫害而逃離。 日內瓦協定後,南越和北越雙方武力衝突不斷擴大。1959年,北越當局開始放棄和平統一方針,開始謀求武力統一越南。1960年,越南勞動黨三大確立加強武力統一越南的方針。北越控制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從1960年開始大幅活躍,在南方進行破壞等遊擊活動。北部灣事件後,美國全力介入越南內戰,協助南越對抗北越,但最後卻深陷戰爭泥潭,國內反戰聲浪高漲,最後在1973年簽署巴黎和平協定,並於同年撤出越南。隨後,北越加強對南越攻勢,最終在1975年佔領西貢,並在1976年完成越南的統一,國名亦改爲延續至今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新!!: 越南战争和越南民主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越共

越共可以指的是:.

新!!: 越南战争和越共 · 查看更多 »

越戰狂想曲

《越戰狂想曲》(Cat shit One),或称《猫屎一号》,日文版採用《Cat Shit One》原名稱,英文版則譯成《Apocalypse Meow》(即“喵咪啟示錄”,其英文名稱是惡搞於同樣是以越戰為背景的美國電影《現代啟示錄》)。《越戰狂想曲》是為小林源文所編著繪製完成的日本漫畫,最早由日本Softbank Publishing於1998年出版,2007年在台湾由尖端出版发行单行本。在欧洲,本漫画在2004年由A.D. Vision於英國出版,2006年於波蘭與西班牙以同名出版。 自2008年開始,小林源文又推出續集作《越戰狂想曲80》(Cat Shit One'80),描述幾位主角在1980年代所參與的區域衝突。.

新!!: 越南战争和越戰狂想曲 · 查看更多 »

越戰韓越混血兒

越戰韓越混血兒(),是出生於越战期間,父为韩国人、母为越南人的混血兒。其父亲常是韓國出兵越南時,派到越南的韓國國軍士兵或技術工人。这些孩子通常被他们的父亲抛弃。 该名词的越南语中,“Lai”为贬义词汇,意思为“混血儿”,或者说“杂种”;「Đại Hàn」则为來自韓語的漢字詞「大韓」()的漢越詞形式。.

新!!: 越南战争和越戰韓越混血兒 · 查看更多 »

越战主题电影

越战主题电影,是以越南战争为背景或者直接描述越南战争的影片的统称。由于越南战争是二战以后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战争,因此对全球的政治格局与文化思想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电影上,也产生了一股反思越战的潮流。尤其以美国电影为主,其中诞生了不少著名影片,如猎鹿人、野战排等。除去綠扁帽等极少数影片外,多数作品对于越战持否定或者批判的态度。 越战影片的主要类型分为直接描述战争和描述战后退役士兵等两类。美国著名影星史泰隆主演的第一滴血就是一部典型的反映战后士兵精神状态及心理创伤的经典电影。该片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越南战争的任何画面,但是却让观众间接地感受到了越南战争的残酷性以及战后美国社会对于越战老兵的冷酷态度,引起了社会对这类问题的关注。.

新!!: 越南战争和越战主题电影 · 查看更多 »

越族

越族可能指:.

新!!: 越南战争和越族 · 查看更多 »

跆拳道

跆拳道(태권도,)是一種主要使用手及腳以進行格鬥或對抗的運動,揉合韓國古代搏擊防身技巧,以唐手、空手道以及民間少數的跆跟為主。跆拳道於1988年奧運會時為示範項目;於1992年的巴塞隆拿奧運會開始為試驗比賽項目;到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跆拳道是朝鮮族的國技,跆為運用腳來進行攻擊、防守及馬步等技術,拳為運用手來進行的攻擊及防守等技術,道為練武者對武術的心靈修養及修正。跆拳道既是一项能夠强身健體,又能夠於防身自衛的传统搏击武术,更是一项新兴的集健身、竞技及娱乐为一体的现代体育,集力学、兵学、哲学、医学及伦理学为一体,以技擊格鬥为基础,以修心养性为核心,以磨练人的意志、振奋人的内在精神气质、培训练习者良好的礼仪及道德为目標。.

新!!: 越南战争和跆拳道 · 查看更多 »

黎仲迅

黎仲迅(Lê Trọng Tấn,),越南國家和军队领导人。越南人民军大将,曾任越南国防部副部长、越南人民军总参谋长等职。.

新!!: 越南战争和黎仲迅 · 查看更多 »

黎笋

黎笋(Lê Duẩn,),越南共产党、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印度支那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統治越南(包括北越時期)長達十七年。.

新!!: 越南战争和黎笋 · 查看更多 »

軍官

軍官,本義為國家授權至軍中管理軍隊的官員,軍官往往象徵著國家軍隊的威權性,是軍隊最高的管理幹部,一般由尉級至將級的人員擔任,在軍中擔任領導軍隊,指揮領導或技術幕僚(或稱參謀)的職務,前者擔任的職務名稱有排長、連長、營長或旅長等,後者幕僚職則有人事官、訓練官或情報官等等,一般在現代國家的軍隊體制,軍人分為軍官、士官、士兵三大體系,各有其任務執掌,而軍官在位階上高於士官及士兵,擔任領導及幕僚的職務。 在古中國各個朝代,對軍官的稱呼不一,有武將、武官、武吏等稱呼,軍官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朝,《漢書·百官公卿表》載:「騪粟都尉,武帝軍官,不常置。」元朝, 官員分為民官、軍官。 在皇帝的詔、敕和公事行文中,對軍官的升、降、襲職、退休等已有規定。如,在邊界地區「鎮守三載無虞者,……軍官升一階”(《元史》卷二十四);“軍官有功而升职者,舊以其子弟襲職,陣亡者許令承襲,若罷去者,以有功者代之。.

新!!: 越南战争和軍官 · 查看更多 »

軍事戰略

克劳塞维茨將戰略定義為「如何使用戰爭手段以達成戰爭目的的學問」;李德哈特定義為「使用以及分配軍事工具以達成政策目標的藝術」。就以現代用法而言,戰略分為多種層次,傳統的戰略指軍事戰略(Military Strategy),亦即是戰爭的前置規劃、軍事行動的詳細計畫,武力的運動與處置等等。而加上了政治層面,亦即戰爭的指導,則被稱之為大戰略(grand Strategy),此外還有包含經濟、心理各層面的總體戰略(Total Strategy),以及野戰戰略(現在指為戰術Tactic)等較為低層面的說法,但大體來說戰略指的是具有「總體性」的規劃。.

新!!: 越南战争和軍事戰略 · 查看更多 »

軍用機場

軍用機場,是指一種由軍隊使用的飛行場,提供軍用航空器起降。在名稱上,依據機場之使用軍種,可分為空軍基地、陸軍航空基地及海軍航空基地等。.

新!!: 越南战争和軍用機場 · 查看更多 »

黄文太

文太 (Hoàng Văn Thái,)是一个越南的军人,政治家。他是越南人民军的第一总参谋长。最终,他是越南的14大将之一。.

新!!: 越南战争和黄文太 · 查看更多 »

黄晋发

黃晉發(;),越南共产党人。 黄晋发是美湫省平大縣(今屬檳椥省)人。青年時投身抵抗法國殖民統治的反抗運動,後來二戰時又參加對抗日本侵略的戰爭。二戰結束後為對抗親西方的南越政府,创建了越南南方民主黨,任总书记。1960年12月20日与其他党派、人民团体组成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当选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副主席兼秘书长,进行顛覆南越政府的武裝行動。 1969年,越南南方共和国临时革命政府成立,黄晋发任主席。1975年4月30日,黄晋发领导临时政府擊敗南越政府。1976年7月,越南统一后,黄晋发进入越南中央政府工作,担任副总理(1981年7月改称部长会议副主席)。1979年2月兼任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1982年6月改任国务委员会副主席(国家副主席)。1983年5月兼任越南祖国阵线中央主席。 1989年,黄晋发去世。 Category:越南共產黨黨員 H黃 Category:檳椥省人 Category:黃姓 Category:越南副总理.

新!!: 越南战争和黄晋发 · 查看更多 »

茶平戰役

#重定向 茶平戰鬥.

新!!: 越南战争和茶平戰役 · 查看更多 »

范文同

--文同(,,),越南共产党、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是胡志明得力助手,长期出任越南总理的职务,曾協助胡志明建立印度支那共产党。.

新!!: 越南战争和范文同 · 查看更多 »

胡志明

胡志明(Hồ Chí Minh,),越南共產主義革命家,本名阮必成,號愛國、秋翁,幼名生恭。胡志明是他在二次大戰時用以抗日的化名,因而沿用。他是越南共产党、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人民军的主要创立者和领导人。曾擔任越南劳动党主席和第一书记(后改稱總書記),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和政府总理。.

新!!: 越南战争和胡志明 · 查看更多 »

胡志明小道

胡志明小道()又稱胡志明小徑(Ho Chi Minh Trail),越南亦稱「長山道」()是1959年由北越國家主席胡志明下令开闢支援南方作战的通道,繞道老撾、柬埔寨境內,可從北部榮市經過中部非軍事區通往南方戰場,故稱為“胡志明小道”。这也使越战扩大至老撾、柬埔寨境內。 1959年6月10日,越南人民軍首次通过“胡志明小道”向南方运送武器装备。“胡志明小道”共有5条主路、29条支路,還有其它捷道、旁門左道,总长近2万公里。1960年美軍終於發現胡志明小道,調派T-28教练机展開偵察,1964年胡志明又對小道展開擴建工作,可以行驶卡车,還建立地下兵营、倉庫、油庫等。 1964年底美軍B-26轟炸机開始轟炸胡志明小道,並以UC-123飛机噴灑脫葉毒劑,一直持續到1965年几乎每天都有美方軍機往老挝進行轰炸,造成北越軍重大的傷亡。面对疯狂的空袭,“胡志明小道”的运输车必須夜间行驶。从1964年到1967年六年之間,美军總共出动战机18万多架次空袭“胡志明小道”,造成胡志明部队約4.6万车辆毁坏,但中國仍大量提供胡志明部隊軍需,使得美軍的轟炸終始無法奏效。在此期間共有132架美军战机被擊落。 1968年初,美軍在胡志明小道投下20多萬枚電子感測器,為美軍轟炸機提供了準確的資訊,北越軍開始以牛群、猩猩、猴子作為干擾,使得美國計劃再度落空。1971年“胡志明小道”每星期約有9000輛車次通過,1972年戰事已經接近尾聲,美國實施碘化銀人造雨,形成狂暴雨,小徑泥濘難行,通車數量降至900輛。1973年1月27日美越簽署停戰協定,一直到戰爭結束,美國始終無法根除胡志明小道的問題,使得北越軍的作戰物資始終源源不絕。.

新!!: 越南战争和胡志明小道 · 查看更多 »

胡志明市

胡志明市(),原名西貢(),曾是南越首都,現是越南最大的城市及其五个中央直辖市之一,為越南經濟、貿易、交通及文化中心。該市現名是為了紀念越南民主共和国建國領導人、越南劳动党主席兼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 都會區包括了胡志明市市區、平陽省土龍木市、以安市社、順安市社、同奈省邊和市和周邊城鎮,人口超過900萬人。是越南與前法屬印度支那最大的都會區。在胡志明市都會區,大都市區覆蓋大部分地區。東南部加前江和隆安省正在規劃一個面積達30平方公里,人口20萬居民的城區,到2020年根據在美世人力資源諮詢、經濟學人信息部和非洲國際經委會,胡志明市在世界上最昂貴的城市名單上排名132。.

新!!: 越南战争和胡志明市 · 查看更多 »

胡志明战役

#重定向 430事件.

新!!: 越南战争和胡志明战役 · 查看更多 »

胡璉

胡璉(),字伯玉,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陝西省華縣(今渭南市华州区)人,曾任中華民國駐越南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屬於蔣中正軍事上之嫡系,也屬於陳誠土木系。 國民政府統治大陸後期著名將領。胡璉自軍校畢業後,歷任第十一師、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各主要官職,參與第一次國共內戰、中原大戰、中國抗日戰爭及第二次國共內戰。與另一陝西籍國軍將領史恆豐同為華縣鄉黨,也參與八二三砲戰,亦尚有陝西籍劉恩蔭。.

新!!: 越南战争和胡璉 · 查看更多 »

郵報:密戰

《郵報:密戰》(The Post)是一部於2017年上映的美國劇情電影,由史蒂芬·史匹柏執導,莉茲·漢娜(Liz Hannah)與喬許·辛格編劇,並由梅莉·史翠普與湯姆·漢克斯等人主演。 該片的發展始於2016年10月,當時製片人獲得了莉茲·漢娜撰寫的電影劇本。該片的製片作業於2017年5月30日在紐約開始。《郵報:密戰》於2017年12月22日在美國發行。而巧合地,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不時打擊新聞自由,批評傳媒針對他,而當中亦曾提及到電影中所講述《華盛頓郵報》,一如電影情節。而導演史匹堡表示目前的政府作風與尼克遜時代極為相似,他希望藉此片喚起大眾關注新聞自由,站起來支持傳媒報道真相。.

新!!: 越南战争和郵報:密戰 · 查看更多 »

舰艇

舰艇可以指:.

新!!: 越南战争和舰艇 · 查看更多 »

阮友壽

阮友寿(Nguyễn Hữu Thọ,)是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越南共产党领导人、革命家。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主席。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副主席、代理主席。 1910年,阮友壽出生在南圻堤岸省中郡(今隆安省𤅶溧縣),是橡胶园总管之子。30年代在巴黎学习法律,大学毕业后回西贡从事律师工作,同时为越南南方解放积极奔走、活动。1960年12月被选为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1969年6月起兼任越南南方共和国临时政府顾问委员会主席。1975年4月越共統治南越后任越南南方共和國政府总理,到1976年7月统一后在中央工作。1980年至1981年曾代理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主席职务。 Category:越南律師 N阮 Category:隆安省人 H Category:越南國會主席.

新!!: 越南战争和阮友壽 · 查看更多 »

阮高祺

阮高祺(;)是越南政治人物,曾經擔任南越空軍司令,於1965年至1967年擔任越南共和國总理,於1967年至1971年擔任副总统。於2011年7月23日病逝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的一家醫院,享年80歲。梁東屏/曼谷廿三日電,"越南風流前總理阮高祺過世",中國時報,2011-07-24.

新!!: 越南战争和阮高祺 · 查看更多 »

阮文灵

阮文灵(Nguyễn Văn Linh,),又名阮文菊(Nguyễn Văn Cúc)、十菊(Mười Cúc)。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越南共产党前领导人、革命家,曾任越共中央总书记。.

新!!: 越南战争和阮文灵 · 查看更多 »

阮文紹

阮文紹(;)是南越的将军和前总统。.

新!!: 越南战争和阮文紹 · 查看更多 »

阮慶

阮慶(Nguyễn Khánh,),越南共和国(南越)政治人物。.

新!!: 越南战争和阮慶 · 查看更多 »

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Forrest Gump)是美國作家温斯顿·葛鲁姆於1986年出版的小說,1994年改編為同名电影,由罗伯特·泽米基斯导演,汤姆·汉克斯、羅蘋·萊特、盖瑞·辛尼兹、和莎莉·菲尔德主演。故事讲述了純真傻氣,卻也心地善良,有着惊人的运动天赋,在阿拉巴马州生活了几十年的阿甘,在某些事件的影响下,定义了20世纪下半叶美国的一些事件。更具体地说,是在阿甘出生的1944年和1982年之间。电影与温斯顿·葛鲁姆的小说有着很多的差别,包括阿甘的性格和几个事件的描绘。 主题拍摄于1993年下半年开始,主要是在佐治亚州、北卡罗来纳州和南卡罗来纳州取景。丰富的视觉效果,将主角嵌入历史画面,用以描绘其他场景。影片采用了全面的配乐,用音乐可以查明场景所描绘的特定时间段。原声带的商业发行,使其成为最畅销的配乐,全世界售出超过1200万份。 影片于1994年7月6日在美国上映,好评如潮,成为当年北美最卖座的电影,是商业上的成功,也是派拉蒙自年初将片场卖给维亚康姆后,第一次重大成功。影片上映期间,在全球赢得超过6.77亿美元票房。本片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罗伯特·泽米基斯荣获最佳导演,汤姆·汉克斯荣获最佳男演员,埃里克·罗斯荣获最佳改编剧本,还有最佳视效、最佳剪辑。本片还囊括多项提名和奖项,包括金球奖、人民选择奖和青年艺术家奖等等。自影片上映以来,对主角和政治象征意义有着不同的解释。1996年,电影中的巴布甘虾业公司开业,如今在扩展至全球多个地区。阿甘跑遍全美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是人们想尝试的壮举。201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以具有“最大文化、历史和美学价值”为由,将本片列入国家电影登记表 。.

新!!: 越南战争和阿甘正传 · 查看更多 »

赫鲁晓夫

#重定向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

新!!: 越南战争和赫鲁晓夫 · 查看更多 »

蒙古人民共和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1924年-1992年,喀尔喀蒙古语:Бvгд Найрамдах Монгол Ард Улс(БНМАУ),传统蒙古文:)是1924年至1992年存在于东亚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

新!!: 越南战争和蒙古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肯尼迪遇刺案

#重定向 约翰·F·肯尼迪遇刺案.

新!!: 越南战争和肯尼迪遇刺案 · 查看更多 »

肯特州立大學

肯特州立大學(Kent State University, Kent State, KSU)是美國一所公立大學,位於俄亥俄州東北部的肯特,成立於1910年。成立之初為肯特師範學院,之後於1930年代成為公立大學。目前是俄亥俄州所有大學中,僅次於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的第二大校。.

新!!: 越南战争和肯特州立大學 · 查看更多 »

铁道兵

铁道兵,可以指:.

新!!: 越南战争和铁道兵 · 查看更多 »

蔡命新

蔡命新(채명신,),大韓民國國軍退役將領、外交官。因為在韓戰與越戰中擔任過指揮官而聞名,也是駐越韓國軍司令部的第一任司令。卸下軍裝後亦赴任、駐希臘大使、,退出外交界後也擔任過數個組織的領導者,包括大韓跆手道協會(대한태수도협회,後為)第一屆會長。.

新!!: 越南战争和蔡命新 · 查看更多 »

野战排 (电影)

《野战排》(Platoon)是1986年美国拍摄的一部越战主题电影。由奥利弗·斯通担任编剧和导演,奥利弗·斯通本人曾参加过越战,在他从越南回来后便开始编写“野战排”的剧本,用来反对约翰·韦恩的赞美越战的作品《绿扁帽》(The Green Berets)。整部影片的故事大致上基于与他在越战中的经历。主要演员有湯姆·貝林傑、威廉·達佛(Willem Dafoe)、查理·辛和科華士·韋德加。 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4个奖项。.

新!!: 越南战争和野战排 (电影) · 查看更多 »

重见天日

《重见天日》(Rescue Dawn)是一部2006年韋納·荷索执导的美国战争剧情片,改编自1997年韋納·荷索导演的纪录片《Little Dieter Needs to Fly》。克里斯汀·貝爾饰演主角——德国裔美国海军飞行员Dieter Dengler,其他主演有Steve Zahn、Jeremy Davies、Pat Healy和Toby Huss。2005年8月在泰国取景拍摄。.

新!!: 越南战争和重见天日 · 查看更多 »

自动武器

#重定向 自動火器.

新!!: 越南战争和自动武器 · 查看更多 »

金棕榈奖

金棕榈奖(Palme d'Or)是法國戛纳电影节正式競賽項目的獎項之一,頒發給坎城影展的最佳電影,也是坎城影展的最高榮譽。金棕榈奖的獎杯是138克重純金棕櫚葉,共19片分葉,放在水晶基座底上,象徵坎城影展最佳影片獎項。.

新!!: 越南战争和金棕榈奖 · 查看更多 »

腐败

腐敗可以指:.

新!!: 越南战争和腐败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越南战争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苏联共产党

苏联共产党(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缩写为КПСС;拉丁化:)是原苏联的唯一合法执政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共产主义政党之一。 该党的前身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形成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派,但此时两派都没有建立自己独立的组织。1912年,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各自建立了自己的组织机构,但并未正式决裂。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正式独立建党,取名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1918年,布尔什维克党改称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1925年改称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1952年改称苏联共产党,简称苏共。 苏联共产党的历任实际最高领导人分别为:列宁、斯大林、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和戈尔巴乔夫。 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时任俄羅斯總統叶利钦下令停止该党活动,并没收其在俄罗斯境内的全部党产;在这以前,它一直是苏联的执政党。苏联解体之后,由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及独立後的加盟共和國共产党所继承。.

新!!: 越南战争和苏联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苏联国防部

苏联国防部,是苏联部长会议的组成部门,主管苏联武装力量与军事部门。 国防部大楼位于莫斯科市阿尔巴特广场,建于1940年代,1980年代加以改建。.

新!!: 越南战争和苏联国防部 · 查看更多 »

雷达

雷达(RADAR),是英文「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無線電偵測和定距)的縮寫及音譯。將電磁能量以定向方式發射至空間之中,藉由接收空間內存在物體所反射之電波,可以計算出該物體之方向,高度及速度,并且可以探测物体的形状。.

新!!: 越南战争和雷达 · 查看更多 »

電子作戰

電子作戰(以下簡稱電戰)泛指利用各種裝備與手段來控制與使用電磁波段(包含無線電、可見光、紅外線與紫外線波段)而進行的軍事行動,這些行動包含維持我方使用與控制的能力,與抵擋敵人阻礙我方使用的手段,以及妨礙敵人達到相同目的的方式。.

新!!: 越南战争和電子作戰 · 查看更多 »

通货膨胀

通货膨脹(inflation,在臺灣簡稱--,香港和中國大陆簡稱通--胀)本意為貨幣流通數量增加,但也指向因貨幣流通數量增加,而使得物價水準在某一時期內,連續性地以相當的幅度上漲,也就是物價上升,貨幣購買力下降的現象。「通貨」意指流通的貨幣,通貨膨胀指貨幣發行數量上升,而物價上漲是因需求增加或供給減少,兩者關聯為貨幣發行數量上升投入消費,「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商品」而使得物價上漲,而現在人們經常直接使用「通貨膨胀」一詞來表示「物價上升」的現象。而貨幣發行數量上升,不一定使物價上升,因為可能尚未投入消費,或是被更多的商品(服務)生產或科技進步所抵消,而某些情況,比如說,若新發行的貨幣是流向生產端擴充產能,反而可能造成供過於求,物價反而會下跌,形成貨幣發行數量增加但物價卻下跌,與常識相悖的經濟現象。 通货膨脹與貨幣貶值不同,整體通貨膨脹為特定經濟體內之貨幣購買力的下降,而貨幣貶値為貨幣在不同經濟體之間相對價値的降低。前者影響此貨幣在國內市場上的價値,而後者影響此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値,兩者之相關性為經濟學上的爭議之一。 因為不同物價影響不同人,通貨膨脹有許多不同的衡量方式,最常見兩種衡量指數為衡量帳面消費者物價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和衡量新出現的商品和服務的通貨膨脹的GDP平减指数。 主流經濟學家對於通貨膨脹起因的看法可大略分為兩派,「貨幣主義者」相信貨幣是通脹率數值最主要的影響,「凱因斯主義者」相信貨幣、利率和產出間的相互作用才是最主要的影響,凱因斯主義者也傾向除了一般標準消費性商品物價通脹外再另附上生產性商品(資本)通脹。其他理論,例如奧地利經濟學派,相信通膨是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給導致。簡單地說,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貨幣貶値,物價上升。 相關概念包括:.

新!!: 越南战争和通货膨胀 · 查看更多 »

老挝

寮人民民主共和國(,拉丁化:Sathalanalat Paxathipatai Paxaxon Lao;La 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Populaire Lao),簡稱寮國(ເມືອງລາວ,--),是東南亞國家中唯一的内陆国家。鄰國有西北部的緬甸、中國,東部的越南,南部的柬埔寨與西部的泰國。2015年10月人口約707萬人,首都永珍。 歷史上曾是真臘王国的一部分。14至18世纪是南掌王國,之后分裂成三個王國,並受暹罗和越南入侵。1893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45年日本佔領結束時曾短暫獨立,但不久即恢復法國統治。1949年獲得自治,1953年成為獨立國家。 寮國目前是聯合國會員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

新!!: 越南战争和老挝 · 查看更多 »

陳文香

陳文香(Trần Văn Hương,)是南越的政治人物,擔任過南越總理和副總統,也是越南統一前倒數第二任總統。.

新!!: 越南战争和陳文香 · 查看更多 »

F-16戰隼戰鬥機

F-16戰隼(F-16 Fighting Falcon)是由通用動力公司(現為洛克希德馬丁)所研製。原先設計為一款輕型戰鬥機,輔助美國空軍主流派心目中的主力戰機F-15,形成高低配置,後來演化為成功的多功能飛機。在战机世代上为第四代战机(美国标准为第三代战机)。 F-16戰隼的優異的性能是他在外銷市場成功的原因,現在於26個國家服役中。它是現役西方戰鬥機當中產量最大也可能是最重要的機種,已經製造超過4,500架。儘管美國空軍的訂單已經生產完畢,但是仍然繼續為外銷而生產。 据悉,戰隼的原始設計針對越戰的經驗並且強調視距內的纏鬥能力,許多設計像是第一次集中在這架飛機上,包括:側置操縱桿、傾斜座椅以及線傳飛控系統。也是美国第一种有能力进行9G过载机动的战斗机。F-16的官方名稱是「戰隼」,但飞行员以1970年代的電視劇《星際大爭霸》(Battlestar Galactica)中出現的毒蛇星際戰鬥機(Viper Starfighter)之名,為其取了「毒蛇」(Viper)的綽號。.

新!!: 越南战争和F-16戰隼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F-4幽靈II戰鬥機

F-4鬼怪II(F-4 Phantom II)是一種雙座雙發全天候遠程超音速截擊機/戰鬥轟炸機,最初是由美國麥克唐納飛行器公司為美國海軍研制的。由於受到當時美國國防部長期望海空軍採用共通機體的壓力,美國空軍在1961年同意測試之後與美國海軍陸戰隊和美國海軍同時採用,成為美國少見同時在海空軍服役的戰鬥機。越南戰爭期間,F-4除了作為海空軍的主要的制空戰鬥機以外,也在對地攻擊、戰術偵察與壓制敵方防空系統等任務方面也發揮了很大作用。 F-4於1960年服役,1970和1980年代成為美國空中力量的主力。取代F-4的是新一代的戰鬥機,如空軍的F-15「鷹」式戰鬥機、F-16「戰隼」式戰鬥機,海軍的F-14「雄貓」式戰鬥機,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F/A-18「大黃蜂」式戰鬥攻擊機。美國空軍使用的F-4G 野鼬機與RF-4C偵察機參加了波斯灣戰爭,稍後於1996年退役,一部分F-4在退役之後改裝為QF-4無人靶機。此外,F-4曾經出口到11個國家,以色列空軍的F-4參加了多次中東戰爭,伊朗空軍的F-4參加了兩伊戰爭。F-4目前仍在7個國家的空軍擔任一線作戰任務,。 F-4的生產從1958年一直到持續到1981年,總產量5,195架,在西方戰鬥機中僅次於F-86「軍刀」式戰鬥機(產量約10,000架)。.

新!!: 越南战争和F-4幽靈II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F-5

#重定向 F-5戰鬥機.

新!!: 越南战争和F-5 · 查看更多 »

Library of Congress

#重定向 國會圖書館 (美國).

新!!: 越南战争和Library of Congress · 查看更多 »

M113裝甲運兵車

M113是一種美國生產的裝甲運兵車,外銷世界上諸多國家,以便宜好用、改裝方便著稱於世,在近代軍事史有重要地位。 M113採用全履帶配置並有部分兩棲能力,也有越野能力,在公路上可以高速行駛。M113家族有極多的變型版可以擔任運輸到火力支援等等戰場角色,超過80,000輛的生產量遍佈世界。雖然它不是坦克但是也能設計成戰鬥載具,M113在越戰時期甚至是裝甲覆蓋最完全的載具,也使得後續的諸多裝甲步兵戰車從它獲得靈感,至今21世紀M113各種改型依然在服役,並且在最近被選為史上10大步兵戰車第一名。.

新!!: 越南战争和M113裝甲運兵車 · 查看更多 »

M16突擊步槍

M16是美国军方给由阿玛莱特AR-15发展而来的步枪家族所指定的代号,是一款突击步枪,使用北约标准的5.56毫米口径弹药。M16曾是1967年以来美国陆军使用的主要步兵轻武器,亦於北约15个国家使用,更是同口径枪械中生产最多的一个型号。 M16是一支轻巧的5.56毫米风冷气动弹匣供弹步枪,具有通过导气管由高压气体直接推动机框操作启动的转动式枪机,由钢,铝以及复合塑料制成。 M16主要分為三代。第一代是1960年代配備的M16和M16A1,使用美军M193/M196子弹,能以半自动或全自动模式射击。第二代是1980年代开始配發到軍中的M16A2,发射比利时SS109子弹(北约5.56毫米口径标准弹药,美军制式M855/M856子弹)。M16A2可半自动射击,也可以以最多3发连发的点射射击方式来射击。射击模式是由枪枝一侧的选择开关决定的。最後,M16A4成为21世纪初美伊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标准装备,也逐步取代了之前的M16A2。在美軍中,M16A4与M4卡宾枪的结合使用仍在逐步取代现有的M16A2。M16A4具有配备护木的四个皮可汀尼滑轨,可以使用光学瞄准镜,夜视镜,雷射瞄准器,前握把或戰術手電筒。 除了早期一些毛病之外,M16逐渐成为成熟而可靠的武器系统。它主要由柯尔特以及Fabrique Nationale制造,而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生产过其改型。其半自动版本AR-15,是由少数大生产商生产的,并加以许多细小的改进,从而成為美国流行的民用槍械之一。 M16的发展在1950年代由军方主导,1960年代在越南进行了一次很成功的实战测试。1964年M16正式在美国空军采用。许多M16的改进版本陆续进行了实战测试,成功产生了M16A1。M16A1仅仅是基于M16應軍方要求加上了一个复进助推器。它从1967年到1980年代一直都是美国陆军的主要步兵轻武器,直到被M16A2取代。M16A2如今反过来又由M16A4取代,后者采用了为M4卡宾枪开发的模組化“平顶”型机匣。该武器的最初版本仍然有库存,主要供留用,並给美國國民警衛隊以及空軍使用。M16A3是M16A2的改良型,主要在美國海軍使用。.

新!!: 越南战争和M16突擊步槍 · 查看更多 »

Penguin Books

#重定向 企鹅出版集团.

新!!: 越南战争和Penguin Books · 查看更多 »

柏林

柏林(Berlin,)是德国首都,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人。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柏林也是德国十六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僅有的三個城市州份。 柏林是欧盟區內人口第3多的城市(歐盟區人口最多的都市是法國的巴黎,其次是英國的倫敦)以及城市面积第8大的城市。它是柏林-勃兰登堡都会区的中心,有来自超过190个国家的5百万人口。地理上位于欧洲平原,受温带季节性气候影响。城市周围三分之一的土地由森林、公园、花园、河流和湖泊组成。据有关统数据统计,柏林总人口共有3,405,259人。 该根據考古发掘,柏林地區在八萬年前( 舊石器时代晚期市)已经有人類活動。該第一次有文字记载是在13世纪,柏林连续的成为以下这些国家的首都:普鲁士王国(1701年-1870年)、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納粹德國(1933年-1945年)。在1920年代,柏林是世界第3大自治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东柏林成为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飛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该市重新获得全德国首都的地位,驻有147个。 柏林无论是从文化、政治、传媒还是科学上讲都称的上是世界级城市。该市经济主要基于服务业,包括多种多样的创造性产业、传媒集团、议会举办地点。柏林扮演欧洲大陆上航空与铁路运输交通枢纽的角色,同时它也是欧盟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主要的产业包括信息技术、制药、生物工程、生物科技、光学电子、交通工程和可再生能源。 柏林都会区有知名大学、研究院、体育赛事、管弦乐队、博物馆和知名人士。城市的历史遗存使该市成为国际电影产品的交流中心。该市在节日活动、建筑的多样化、夜生活、当代艺术、公共交通网络以及高质量生活方面得到广泛认可。柏林已经发展成一个全球焦点城市,以崇尚自由生活方式和现代精神的年轻人和艺术家而闻名。.

新!!: 越南战争和柏林 · 查看更多 »

柏林圍牆

柏林圍牆(Berliner Mauer)是德国分裂期间,东德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全封闭的边防系统。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67.8公里,最初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東德政府稱此牆為“反法西斯防衛牆”(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或“强化边境”(Befestigte Staatsgrenze),其目的是阻止东德居民逃往西柏林以前往西德。由于柏林墙把西柏林地区如孤岛一般包围封锁在东德范围之内,因而也被称之为“自由世界的橱窗”(Schaufenster der freien Welt)。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也成为了分割东西欧的铁幕的一个象征。 柏林墙的建立是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之间冲突导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原德國首都柏林被分割為東柏林與西柏林;柏林墙修建之前,约有350万东德居民逃离苏联占领区以及之后的东德和东柏林地区,其中1949年到1961年间约260万人。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波兰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也把柏林视为通往西方的通道。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西柏林前往西德和其他西欧国家。柏林墙修建后在1961至1989年间这类逃亡被大幅限制下来,约有5000人在此期间尝试翻越柏林墙。1960年起《开枪射击令》生效,东德边防军允许对非法越境者开枪射击,此举于1982年甚至通过立法被合法化。据截止2009年的统计,被枪杀人数约在136至245人之间,确切死亡人数目则不得而知。 1989年东欧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变革,邻国波兰和匈牙利政府的政策也发生了变化。在数周的抗议活动后,1989年11月9日东德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西德以及西柏林,当晚柏林墙因故在东德居民的压力下被迫开放。随后数周中欣喜的人群凿下柏林墙作为纪念品,1990年6月东德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柏林墙的倒塌为结束东德共產党的独裁统治,东德政府的倒台以及两德统一铺平了道路,一年后的1990年10月3日两德最终统一。.

新!!: 越南战争和柏林圍牆 · 查看更多 »

柬埔寨

柬埔寨王国(ព្រះរាជាណាចក្រកម្ពុជា;Preăh Réachéanachâk Kâmpŭchéa),简称柬埔寨(កម្ពុជា,Kâmpŭchéa),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首都金邊,為联合国会员国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 柬埔寨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羅灣。柬埔寨领土为碟狀盆地,三面被丘陵與山脈環繞;中部為廣阔而富庶的平原,占全國面積四分之三以上。境内有湄公河和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又稱金邊湖)。.

新!!: 越南战争和柬埔寨 · 查看更多 »

柬越戰爭

柬越戰爭(Xung đột biên giới Việt Nam-Campuchia,សង្គ្រាមកម្ពុជា-វៀតណាម),或稱越柬戰爭,越南称越南西南边界反攻战役發生於1975年5月到1989年12月期間的一場戰爭。交戰雙方分別是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民主柬埔寨。1975年5月,红色高棉指挥的部队进入了富国岛,后被越南人民軍驱离。此后两国不断发生边境冲突。越南方面不断指责红色高棉当局入侵越南领土、屠杀在柬埔寨的越南公民。民主柬埔寨方面也指控越南侵犯了柬埔寨领土。.

新!!: 越南战争和柬越戰爭 · 查看更多 »

柯蒂斯·李梅

柯蒂斯·愛默森·李梅(Curtis Emerson LeMay,)是美國空軍四星上將,曾擔任美国空军参谋长。1968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擔任喬治·華萊士(美國獨立黨)副總統人選。.

新!!: 越南战争和柯蒂斯·李梅 · 查看更多 »

掃蕩

扫荡是一种军事行动。当一方的军事实力对另一方有压倒性优势时,处于弱势的一方就会利用地形优势采取游击战术,而优势一方采取封锁,围剿,隔离等扫荡手段来消灭另一方的残余兵力使自己的后方稳固。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对自己占领的区域就采取这种军事行动。日军扫荡最为酷烈的地区包括晋绥、晋冀鲁豫、晋察冀三个边区和山东区,也是中国军民敌后战场中最大的战略支点。 Category:军事学.

新!!: 越南战争和掃蕩 · 查看更多 »

林登·约翰逊

林登·贝恩斯·约翰逊(Lyndon Baines Johnson,,),时常缩写称LBJ,美国政治人物,1963年至1969年擔任第36任美国总统,1961年至1963年于约翰·肯尼迪任下为第37任美国副总统。约翰逊为民主党人,来自德克萨斯州,1937年至1949年任众议员,1949年至1961年任参议员。在参议院中他六年任多数党领袖,两年任少数党领袖,两年任多数党党鞭。 约翰逊于1960年参加美国总统选举,未获成功,但此后民主党候选人兼马萨诸塞州联邦参议员约翰·肯尼迪选定其为竞选伙伴。两人在大选中险胜共和党候选人理查德·尼克松,约翰逊亦于1961年1月20日就职为美国副总统。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身亡,约翰逊接任美国总统一职,并于1964年总统选举中横扫共和党候选人兼亚利桑那州参议员巴里·戈德华特,连任总统职位。约翰逊以其专横粗暴性格闻名,不时通过“约翰逊待遇”(Johnson treatment)迫使有权势的政客支持推动其立法。 约翰逊提出了“伟大社会”这一立法举措,推动维护民权、公共广播、联邦医保、、教育援助、艺术、城市及乡村发展、公共服务及“”。在约翰逊任内,向贫穷宣战政策及经济的发展使数百万美国人脱离了贫困阶层。约翰逊同时签署了一系列民权法案,禁止在公共设施、跨州贸易、工作场所及住房领域进行种族歧视,《选举权法案》则取缔了南方一些州对非裔美国人选举权进行的限制。《》则改革了美国的移民体系,以种族为尺度的移民配额制度终结,以国籍为尺度的制度开始实施。 在约翰逊任内,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参与程度逐渐升级。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赋予约翰逊在不经宣战许可的情况下即可在东南亚使用武力的权力。在越美国军事人员数量大幅度上升,自1963年的16,000名非战斗顾问增加至1968年年初的550,000人,大量军事人员直接参与战斗。美军损失数额亦大幅上升,和平进程逐渐陷入僵局,对于战事的不满情绪导致大规模反战运动在美国大学校园及海外地区集中爆发。 1965年起,多数大城市爆发夏季骚乱,犯罪率大幅提升,其政敌开始呼吁施行“法律与秩序”政策。约翰逊上任初期广受民众欢迎,但越南战争及国内社会不稳定导致其支持率逐渐下跌。1968年民主党内部发生分裂,其反战派系对约翰逊进行批判。1968年约翰逊在新罕布什尔州民主党总统初选中惨败,由此亦宣布放弃竞选连任。共和党候选人理查德·尼克松在大选中胜出,统治美国总统政治长达36年的新政联盟就此崩溃。1969年1月约翰逊离职,返回其德克萨斯州牧场度过余生,1973年1月22日因心脏病过世,享年64岁。 史学家称新政时期后的美国现代自由主义在约翰逊任内达到了顶峰。由于其在国内政绩优异,推动立法对民权、枪支管制、及社会保险等有重大影响,许多史学家对其评价仍旧颇为积极,在美国总统排名中依旧较为靠前。.

新!!: 越南战争和林登·约翰逊 · 查看更多 »

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文/斯洛伐克文:Československo),是一个存在於1918年至1992年的欧洲国家,解体後演變為两个独立國家──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

新!!: 越南战争和捷克斯洛伐克 · 查看更多 »

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

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USS Ticonderoga CV-14)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六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首艦。她是美軍第四艘以提康德羅加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獨立戰爭中民兵攻佔提康德羅加堡。 提康德羅加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艦名原為漢考克(Hancock),但在動工兩個月後與CV-19調換艦名,更名為提康德羅加。1944年提康德羅加號服役,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提康德羅加號退役停放,在韓戰時期進行SCB-27C現代化改建,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CVA-14)。改建完成後提康德羅加號重返現役,其時韓戰已經停火。稍後提康德羅加號再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然後轉到太平洋艦隊服役。 北部灣事件發生後,提康德羅加號與星座號率先派飛機空襲越南,為美軍全面介入越戰拉開序幕。接著提康德羅加號在越戰執行攻擊任務,直到1969年重編為反潛航母為止(舷號改為CVS-14)。此後提康德羅加號雖曾到西太平洋巡航,但再未參戰。退役前夕,提康德羅加號參與最後兩次太陽神計畫,回收了太陽神16號及太陽神17號的指揮艙。 提康德羅加號在1973年退役除籍,最終在1974年出售拆解。.

新!!: 越南战争和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杰拉尔德·福特

小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Gerald Rudolph Ford, Jr.,),生于美国內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美国政治人物,美国第40任副总统和第38任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於美国海军服役。他也是一名共濟會成員。 战后福特成为了一个坚定的“国际主义者”,他在共和党内击败了当时在职的党魁,被选举为代表密歇根-zh-hans:大急流村; zh-hant:大湍城;-地区的众议员。1963年他被选为美国众议院少数党领袖直到1973年。在水门事件高潮时期,当时的副总统斯皮罗·阿格纽辞职后,福特被理查德·尼克松任命为副总统(任期为1973年12月6日-1974年8月9日)。1974年8月9日理查德·尼克松辞职后福特继任美国总统。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未经选举就接任副总统以及总统的人。他与他的副总统纳尔逊·洛克菲勒是美国历史上僅有的两位并无经过选举就接任的总统和副总统。 福特执政期间,美国从越南撤军、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经济萧条。由于在美国国会内民主党占絕對多数,政府无法通過重要的法律。福特被迫用尽他的否决权。许多人对福特特赦尼克松也非常不满。在1976年大選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吉米·卡特以微弱优势击败了福特。.

新!!: 越南战争和杰拉尔德·福特 · 查看更多 »

東南亞條約組織

東南亞條約組織(Southeast Asia Treaty Organization, 缩写为SEATO, 又称东南亚公约组织,簡稱東約組織)是一個已經解散的國際組織。它是一個根據《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又稱為《馬尼拉條約》,在1954年9月簽訂)而於1955年2月19日在泰国曼谷正式成立的集體防衛組織,總部亦設於曼谷。東約組織曾有8個成員國。 東南亞條約組織成立的目的是牽制亞洲的共产主义勢力,不過組織內部的糾紛使它無法有效履行防務行動,使之未能介入老撾內戰和越南战争,因此该組織解散後有學者認為它是個失敗的国际组织;但另一方面,由這個組織撥款贊助的文教計劃亦在東南亞地区留下了深远的影響。東南亞條約組織最終隨著多個成員國無意繼續參與會務、陆续退出而於1977年6月30日解散。.

新!!: 越南战争和東南亞條約組織 · 查看更多 »

東德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简称「民主德国」(德語縮寫:DDR)、「東德」或「民德」,是存在于1949年到1990年的一个中欧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10月7日在德国苏占区成立,首都为东柏林。民主德国位于现今德国的东北部,面积为107,771平方公里,与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波兰接壤,北部为波罗的海。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时与西德合併。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被大多数人视作苏联的一个卫星国。1948年苏联占领当局将权力移交给德国的共产党领导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随后在1949年成立。东德人口的很大一部分都不认同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体制,1953年发生了六一七事件,苏联驻德部隊参与了镇压。东德成立初期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外逃问题,在1950年代有270万东德居民由于政治或经济因素非法越境到西德。除建立两德边境外,1961年东德政府沿西柏林边境修建了柏林墙以阻止东德居民通过西柏林逃往西方,并对越境者加以射杀。另外,东德的国家安全部——史塔西对整个社会的异见者和社会活动进行着严密的监控和压制。国家教育机构被要求按照马列主义的原则培养社会主义特性的人才。政治权力在1989年前由德国统一社会党掌握,其对各岗位的干部选拔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其他政党仅能通过统一社会党领导的国家阵线参与政治活动。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经济体制为计划经济,依照五年计划组织生产并分配消费品。其国民经济高度国有化,对先前的私有企业进行了强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以人民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贸易组织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等集体生产单位替代。东德建立了就业保障制度,且与西德相比具有较高的妇女就业率,东德也成为了当时东方阵营中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国家对日用消费品采取補貼措施以降低物价,然而国民经济无法满足居民对部分食品和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不得不通过从西方进口,同时增加了国家的债务。 政治上的不民主以及经济上的问题导致了东德居民的不满情绪,在昂纳克拒绝效仿苏联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后,东德的离境人数开始增加,并爆发了持续的抗议活动。1989年发生了一场非暴力的革命,当时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領導的苏联政府拒绝干涉这一事件。这场革命结束了统一社会党专制,次年举行了自由选举,随后--国际协商签订了《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最後东德于1990年10月3日併入西德成为一个统一的德国。.

新!!: 越南战争和東德 · 查看更多 »

東方禿鷹

,是1987年上映的越戰電影,導演洪金寶,並由洪金寶、元彪、高麗虹、午馬、秦祥林、林正英、夏志珍、吳漢潤主演。.

新!!: 越南战争和東方禿鷹 · 查看更多 »

核试验

核試驗(nuclear test),又稱核試爆,是为了军事研究和科学研究目的,對核爆炸装置或核子武器在预定条件下作出實際的爆破試驗。不少國家在20世紀均發展出核武並試驗,有關部門可透過這些試驗去瞭解這些武器如何運作。其主要目的是:鉴定核爆炸装置的威力及其他性能,验证理论计算和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为改进核武器设计或定型生产提供依据;在核爆炸环境下研究核爆炸现象学和各种杀伤破坏因素的变化规律;研究核爆炸的和平利用等。它是一项规模很大、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协同配合和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科学试验。然而在歷史上大部分的核試驗中,多半帶有政治上威嚇的意味。.

新!!: 越南战争和核试验 · 查看更多 »

核战争

核戰爭、核子戰爭,简称核战,是指使用核子武器作戰的战争。在核武器历史上,核武器實際在戰爭上使用,只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

新!!: 越南战争和核战争 · 查看更多 »

楊文明

楊文明(Dương Văn Minh,)是越南軍事和政治人物,也是越南共和國(南越)末任總統,俗稱「大明」(Big Minh,與綽號「小明」的區分),原是南越吳廷琰政府的陸軍首腦。.

新!!: 越南战争和楊文明 · 查看更多 »

槍或稱--,是一種桿端有尖刃的長柄武器,是相當早出现的武器之一,曾经长期在战场上使用,有「百兵之王」之稱。現代的中國武術中也有槍術。.

新!!: 越南战争和槍 · 查看更多 »

機炮

機炮(砲)主要是表示小口徑並可自动射擊的火炮(砲),即為「Autocannon」。.

新!!: 越南战争和機炮 · 查看更多 »

橙劑

橙劑(Agent Orange,或稱橘劑、落葉劑、枯葉劑、落葉橘),為美軍在越南戰爭時期通過除草作戰方案(Herbicidal warfare)與牧場手行動(Operation Ranch Hand),執行落葉計劃以對抗在叢林中活動的越共所使用的除草剂暨落葉劑,可使雙子葉植物樹葉掉落。於1962年至1971年的行動中用軍機大量噴灑在越南土地上。.

新!!: 越南战争和橙劑 · 查看更多 »

檳椥省

檳椥省(),中國大陸又譯作“檳知省”,越语中的意思是“竹埠”,位于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地區,接壤南海。檳椥省下轄七縣,省會位於檳椥市。 檳椥省原本是曠野,只有少許人定居,他們往往集中在地勢較高的地方搭建房屋以避免洪水。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湧進湄公河三角洲,檳椥省日益擁擠,於是伴隨著人口的增加,該地區的森林面積逐漸萎縮, Website thông tin Kinh tế - Xã hội tỉnh Bến Tre.

新!!: 越南战争和檳椥省 · 查看更多 »

正规军

正规军(regular army),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按照统一的体制编制、武器装备、制度和纪律、服装和标志等原则实施组织、管理、教育、训练、补充和供给的军队。 世界上第一支正規军由薩爾貢(在位期間約公元前2371年—約2316年)建立,約有5400人。 目前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正規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拥有近230万兵力。 已故美國無政府主義者伏爾泰琳·克蕾強烈反對正规軍隊的制度,她認為正规军的存在不但不會促進和平,反而更可能引發戰爭。她在1909年的論文"Anarchism and American Traditions"中,主張「所有和平的人們應該拒絕支援軍隊,並要求那些希望發動戰爭的人自行承擔成本和風險,和平的人們不會替這些將殺人當作買賣的人籌措資金或撫恤金。」 康德在他著名的《论永久和平》论文中,也主張透過鼓励缔结和平合约,藉此逐步使正规军失效,进而逐步完全废除常备军。.

新!!: 越南战争和正规军 · 查看更多 »

武元甲

武元甲(Võ Nguyên Giáp,)是越南共产党、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和越南人民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越南人民军大将,曾任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书记、越南政府副總理、越南國防部部長等職。參與指揮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和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及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功臣,曾被美国《时代》杂志称为「紅色拿破崙」。.

新!!: 越南战争和武元甲 · 查看更多 »

殖民地

殖民地(旧称植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力,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非宗主國本土的地区。广义的殖民地还包括虽然拥有行政机关、军队等国家机构,但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别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卫星国和保护国,以及委任统治地、托管地,以及殖民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海外领地”、“附属地”、“海外省”等。 殖民地的特色是宗主國的文化、經濟等綜合實力皆優於被殖民地的地區;宗主國通過向殖民地輸出文化、資本、技術,進行建設,控制殖民地区。因此宗主國不会把首都迁入殖民地内,亦不会為了統治被殖民地区更改宗主國的制度。而是針對殖民地區打造合適的管理制度,為宗主國獲取資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大多数远离宗主国本土的海外殖民地都获得独立,旧有的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不复存在。 从殖民地的性质上来说,大致可分为拓殖型殖民地、资源掠夺型殖民地和商业殖民地三种主要类型,这三种殖民地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而顺次出现的。.

新!!: 越南战争和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亦是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战略家和思想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终身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被尊称为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暨国防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暨名誉主席等职。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之一。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实践过程中,早先曾借鑑斯大林主義探索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後來其运用經驗和總結的成果被发展称作毛泽东思想,被後繼無產革命參考成為蘇共以外的另一重要左派思想。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他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游击战十六字诀和运动战战略、三个世界理论、矛盾论、实践论等,其核心内容为新民主主义和無產階級专政理论。此外,毛泽东在文學和书法方面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的专政統治和階級鬥爭備受批評,因主导或发动的反右运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等各类政治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而使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

新!!: 越南战争和毛泽东 · 查看更多 »

民主

民主(dìmokratía),其本义是“人民的统治”,即“主权在民”,是一种现代的国家制度,国家权力由公民直接或间接行使。民主有时被称为“多数的统治”,与極權統治、独裁统治或寡头政治相对立。狭义的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民主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有着统治行为存在的领域。平常所说的民主作风、民主原则、言論自由等民主权利,都从民主之含义派生而来。广义的民主应该是人民当家做主,既在一个完整的民主的社会里人们从一出生就平等,人们对社会负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建立起社会的法律法规以及对政权控制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等。 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指出,民主包括四个关键要素:(1)通过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产生政府; (2)作为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和公民生活; (3)保护所有公民的人权;(4)法律和程序同样适用于所有公民。.

新!!: 越南战争和民主 · 查看更多 »

民主柬埔寨

民主柬埔寨()是波爾布特領導下的柬埔寨共产党(通称紅色高棉,也称赤柬)從1975年至1979年期间在柬埔寨建立的共产主义政權名稱。柬埔寨王國民族聯合政府,即柬共與西哈努克親王的聯合政府,因击败朗諾将军领导的高棉共和国而建立民主柬埔寨,並在之後柬埔寨共产党更掌握大多數權力,實施三年的紅色恐怖統治,后又因越南入侵进而全面占领而迅速终止。 1979年,柬越戰爭爆發,在反柬共統治的柬埔寨民族团结救国阵线(KUFNS)和越南軍隊的联合入侵下,喪失了大多數領土,屠杀停止並被公布於眾。1979年1月7日,越南人民军攻克金邊,並扶植成立一個亲苏联的傀儡政權柬埔寨人民共和國,民主柬埔寨於西部叢林繼續苟延殘喘直到聯合國託管。不過实际上除了苏联和亲苏联的国家之外,包括中美等联合国成员国多数国家不承认“柬埔寨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性,此政權因而持續在聯合國代表柬埔寨。.

新!!: 越南战争和民主柬埔寨 · 查看更多 »

民权

民权可以指:.

新!!: 越南战争和民权 · 查看更多 »

決勝時刻:黑色行動

《決勝時刻:黑色行動》(Call of Duty: Black Ops)是一款由Treyarch製作並由美國動視發行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並於2010年11月9日正式發售,日文字幕版則11月18日發售,而日文配音版會在同年的12月16日發售。該作是決勝時刻系列的第七部作品(不包括資料片)。.

新!!: 越南战争和決勝時刻:黑色行動 · 查看更多 »

河內市

河內市(,)是越南的首都,古稱「大羅」、「古螺」、「龍編」、「昇龍」、「昇隆」、「東京」等,位於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西北部,红河右岸和红河与天德江的汇流处,因處红河與蘇瀝江()之間而得名“河內”。四周分別與北江省、北寧省、兴安省、河南省、和平省、富寿省、永福省和太原省接壤。 河內是越南的工業、文化中心,同時也是越南歷史上的古都,其擁有1000多年歷史,從西元11世紀起就是越南北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市區歷史文物豐富,名勝古跡遍佈。人口約為620萬,多為越族。.

新!!: 越南战争和河內市 · 查看更多 »

波尔布特

波爾布特(,取自Politique Potentielle,意为“强大政治”;),原名沙洛特萨(),柬埔寨华人后代, 红色高棉最高领导人、柬埔寨共产党总书记,1976年至1979年間出任民主柬埔寨總理與橡膠種植工人工會代表。因為其主張的反苏政策,他的政权曾受到中国、美國、泰國和一些西方国家的支持,但由于之后奉行极左政策和大屠杀,后又普遍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 波爾布特曾组织抵抗法国殖民與反西哈努克的运动,1975年带领发动红色高棉运动,推翻原来亲美国的朗诺政權,建立一党专政的独裁政府,试图仿效毛泽东的政策,实行全面人民公社。他在执政期间实行农业集体化,将所有城市居民强行驱赶到农村的集体农场劳动。在全国进行种族灭绝式大清洗,并下令屠杀持不同政见者。在他的统治下,货币被取消,但共产主义的理想并未实现,反而造成国家经济全面崩溃。在他統治期間,被处死或者饿死的人(包括共产党内的许多被怀疑对他不忠的领导人)約一百万到三百萬人,占當時約八百萬人口的四分之一。Heuveline, Patrick (2001).

新!!: 越南战争和波尔布特 · 查看更多 »

波兰

波兰共和国(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是位於中欧的共和制国家,北面濒临波罗的海,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十;人口約3,863萬人,位居歐洲第九。目前為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贸组织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新!!: 越南战争和波兰 · 查看更多 »

泰國皇家軍隊

#重定向 泰国皇家军队.

新!!: 越南战争和泰國皇家軍隊 · 查看更多 »

泰国

泰王國(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Ratcha-anachak Thai,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国(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Thailand),舊稱暹罗、暹邏(สยาม,Sayam,Siam),是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曼谷。泰国国土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和安达曼海,东南亚国家联盟創始國之一。.

新!!: 越南战争和泰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越南战争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越战争

#重定向 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新!!: 越南战争和法越战争 · 查看更多 »

洞海市

洞海市()為越南廣平省省會,人口13萬,面積154平方公里。交通有水路、陆路、火車站和洞海機場。世界遺產峰牙己榜國家公園也在这里。洞海市有白色沙的海灘。市北50公里有一处名为“跳舞石”的名勝,市南50公里有熱礦泉。主要的經濟活動是貿易和旅游。設有廣平大學。.

新!!: 越南战争和洞海市 · 查看更多 »

深水埗軍營

深水埗軍營是香港昔日一個英軍軍營,位於九龍深水埗近東京街一帶。 深水埗軍營建於1927年,在香港日佔時期曾被日軍用作囚禁戰俘的集中營,囚禁的戰俘包括英國、加拿大及印度人。二次世界大戰後,深水埗軍營重新被英軍使用,包括南京軍營與銀禧軍營。1977年南京軍營關閉,南京軍營用地被用作興建麗閣邨及深水埗公園,其餘部分(即銀禧軍營)繼續使用至八十年代,民安隊曾短暫使用,之後被改建為越南船民營,後於1989年關閉,其用地一部分建成麗安邨,另外一部分則建成西九龍中心,麗安邨於1993年落成,西九龍中心則於1994年11月落成開幕。.

新!!: 越南战争和深水埗軍營 · 查看更多 »

清泉崗機場

#重定向 臺中清泉崗機場.

新!!: 越南战争和清泉崗機場 · 查看更多 »

湄公河

湄公河(Mê Kông Sông;แม่น้ำโขง;ແມ່ນ້ຳຂອງ;ទន្លេមេគង្គ;မဲခေါင်မြစ်),干流全长4180公里,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世界第十二長河流New Comprehensive Atlas for Hong Kong, George Philip Ltd.

新!!: 越南战争和湄公河 · 查看更多 »

溪生

溪生(越:Khe Sanh/溪生),或音譯做「溪山」,是越南广治省向化县县府,位于东河市以西63公里。.

新!!: 越南战争和溪生 · 查看更多 »

滚雷行动

滚雷行动(Operation Rolling Thunder)是由美国空军第2航空师(即后来的美國第七航空隊)、美国海军和越南共和國空軍(南越空軍),于1965年3月2日至1968年11月1日对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进行的轰炸行动,此为越南战争的一部分。 滚雷行动有四个目标(这四个目标是随着行动的发展而制订的,并非一开始就决定好了的):增强南越西贡当局的低落士气;迫使北越放弃对南越境内共产主义暴动的支持;摧毁北越的运输系统,工业基地和空防系统;并且阻截由北越向南越境内开进的人员和物资。由于冷战的严峻形势,美国不敢放开手脚;又因为北越还从苏联和中国这两个社会主义盟国得到了援助,所以要达成这些目标并不容易。 这次行动是冷战时期进行的最激烈的空中/地面战斗,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轰炸之后,美国海空軍参与的最艰难的战斗。由於北越獲得盟国的援助,拥有了精良的空对空和地对空武器系统,使得美國的空中轟炸與地面攻擊皆十分困難。 美国一些对此行动的研究将它看作是典型的胜利,但也有一些研究将它看作是典型的失败。沒有国家之前发動过如此长久的空中战役,而且它确实阻碍了北越對南越的行动,但是许多美国军事专家都总结“滚雷行动”无疑為一次失败,因为這個行动没有达成任何一个任务目标。美国軍方吸取滚雷行动的教训,对训练和装备都作了重大改变,影響1990年代和2000年代的美國利用空中武力的效果,也大幅改變美國的空中战术。.

新!!: 越南战争和滚雷行动 · 查看更多 »

漢堡高地

《漢堡高地》(Hamburger Hill),是根據越戰1969年5月10日至20日美軍攻擊越南軍防守的越南、寮國邊界Dong Ap Bia高地史實改編為電影;在十天內美軍戰歿110人,越軍戰歿500人戰況激烈;屍體遍佈山陵殘缺不全,形同Hamburger肉屑,因此名之;導演是約翰·艾文(John Irvin),後於1998年又執導HBO家庭影院戰爭片 。.

新!!: 越南战争和漢堡高地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新!!: 越南战争和澳大利亚 · 查看更多 »

朝鲜半岛

朝鮮半島(),韩国称其为韩--半島(),是位於東北亞的一個半島,三面環海,有東亞橋梁之稱。朝鲜半岛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經长白山(又名“太白山”或“白头山”)与中国大陸相接,东南隔大韓海峽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西海”,大韓民國称“西海”)、大韓海峽、日本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東海”,大韓民國称“東海”)环绕。 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英中四国共同托管。此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苏联势力范围内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鮮)以及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大韓民國”(韓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因苏联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了联合国军支援韩国。联合国军支援的韩国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的朝鲜最终在1953年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政權,即今天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

新!!: 越南战争和朝鲜半岛 · 查看更多 »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与大韓民國之间,自1950年6月25日开战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的一场战爭,因未有和平協議,战争在理论上上仍未結束。 朝鲜半岛自1910年起被日本统治,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随后根据与美国协议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接受日本投降,占领朝鲜半岛。在1948年,南北两占领区内分别成立两个政府。南北双方均自认为全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时对整个朝鮮半島声称主权,拒绝承认以北纬38度线划分的苏美对日受降分界线为边界。在冷战初期的紧张国际形势背景下,南北双方都企圖武力統一朝鮮半島,沿三八线两边各自囤积大量军队,苏美占领军撤军后,自1949年1月起双方频繁發生小規模武装衝突,至朝鮮在充足准备后發動大规模攻势。它是冷战的第一场大規模“热战”。 朝鲜在1950年6月25日以反擊為理由越过三八线,一般以此為韩战(韩国内战)/朝鲜战争(朝鲜半岛战争,联合国当时用语)/朝韩内战(现今用语)之起点。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隨即介入,当时苏联、美国、中华民国为联合国成员,而朝鲜、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非联合国成员。联合国只承认美国支持的大韩民国为朝鲜半岛上唯一合法政府,不承认苏联支持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而认为是前者领土内的地方政治军事力量。25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蘇聯因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國席位問題而抵制出席會議,大韩民国向联合国控诉受到入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第82号决议,声明此举为北朝鲜部队对大韩民国的武装攻击,并敦促其立即停火。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第83號決議,要求北朝鲜军队撤回38度線,“建议联合国会员国给予大韩民国以击退北朝鲜武装攻击及恢复该区内国际和平与安全所需之援助”。随后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过第84号决议,由21个会员国组成“联合国军”参战,包括美国、英国等16个国家的军队,外加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5个国家派遣的医疗队或医疗船,其中美国提供88%的战斗人员,占据主导地位。这支部队不听命于秘书长,而是受美国统一指挥,联合国要求由美國提交戰鬥行動報告。由此,以保卫和平的名义,韓戰演变为捲入数十个国家的国际武力争端。随后苏联空軍开始秘密參戰,而中方則譴責、呼籲雙方停火并保持一定中立。 朝鲜人民军在战争首兩個月占尽优势,三日內攻陷韩国首都汉城,韩国国军遭受巨大损失,不断后撤。至8月,朝鲜军队已抵达釜山环形防御圈。美军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陸後迅速扭轉戰局,朝鲜军队後路被切斷,陷入不利地位,金日成向苏联集團請求協助,苏联也积极施压中国参战。随后,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出警告,指出若聯合国軍越過38度线侵入北方,其中立政策可能改變;还谴责美国飞机进入中国领空,抗议美国飞机轰炸中国丹东的文物市场。 10月初,聯合國軍逆轉戰情,向北開進,越過38度線,終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決定出兵介入。10月1日,韩国国軍越过三八線,美军则于10月8日正式越过三八线。10月19日,联合国军奪取包括平壤在内的朝鲜大部分地区,逼近中朝边境。同日晚,首批中国人民志願軍也秘密越過鴨綠江,開始激烈的攻防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参战后长驱直入,在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中连续击败联合国军,将战线推回三八线,并于1951年1月4日一举攻占韩国首都汉城。其后,1951年1月13日,联合国提出停战建议,但战争双方均未对此有进一步回应,战争继续进行。联合国军在此后的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中阻滞志愿军的进攻,使戰線在開戰一年後再次回到三八线并陷入胶着。蘇聯首先主張停火,而中、美双方均表贊同并开始停战谈判,但双方边打边谈,构筑堑壕,并在上甘岭和金城等地展开拉锯,双方皆有重大损失。 1953年7月27日,参战方三边——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鮮人民军、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宣布停战。协定建立朝韩非军事区作為緩衝區,并就战俘遣返问题作出安排。随后,朝韩双方仍继续保持外交冲突和军事对峙,持续至今。由于李承晚的反对,大韩民国国军并未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而以1950年7月李承晚将大韩民国国军指挥权交给联合国军为由,于金城战役后,在行动上遵守了朝鲜停战协定。因朝韩之间未直接签署停战协定或和平协议,韩国名义上自1953年后军队指挥权仍归联合国军而停止作战,所以理论上朝韩双方仍然处于战争状态,战争並未正式結束。至2018年4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与大韩民国总统文在寅,签署《为促进韩半岛和平、繁荣、统一的板门店宣言》,其中提出将在2018年年内宣布结束战争状态。 朝鲜战争結束后及中美關係正常化後,隨著冷戰緩和,各方重新考慮在朝鲜半岛的政策,联合国和大多数國家逐渐改变为同时承认以停战分界线划疆而治的朝鲜、韩国两个政权,而不介入双方的领土争端。联合国于1991年同时首次接纳朝韩为会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于1992年与韩国建交。.

新!!: 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 · 查看更多 »

朴正熙

朴正熙(;IPA:,),韩国第5至9届总统,是韩国宪政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统,亦是韩国第18届总统朴槿惠的父亲。 朴正熙1917年11月14日出生于庆尚北道善山郡龟尾面的一个贫苦佃农家庭,1937年从大邱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在闻庆公立小学教书,后在满洲军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毕业后成为满洲军少尉,韩国光复后成为韩国陆军军官。1961年,朴正熙发动五一六军事政变推翻韩国第二共和国,掌握大权,后统治韩国长达18年之久,直至1979年10.26事件被其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枪杀。 朴正熙是一位颇具争议性的韩国总统。在其执政期间,韩国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61年的82美元增加到1979年的1644美元。他因此被誉为“汉江奇迹的缔造者”。另一方面,他实行铁腕统治,通过牺牲民主的专制制度来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被称为独裁者。 朴正熙为人简朴。在其所著的《国家、革命和我》一书中,他说:“我一生的夙愿是创建一个以朴素、勤劳、正直和诚实的平民为社会基础的自主独立的韩国。用一句话来讲,我希望在平民中出生、成长、工作,并在平民认可中结束自己的一生。”.

新!!: 越南战争和朴正熙 · 查看更多 »

朗诺

朗诺(;),柬埔寨政治家、军人。1966年至1967年、1969年至1971年曾两度担任柬埔寨首相。 朗诺的父亲是下高棉人,母亲是华人。他早年从军,曾支持西哈努克国王的民族独立运动,1950年代成为西哈努克国王的主要军事助手,担任過三軍总参谋长、国防大臣、副首相。1966年10月、1969年8月两度出任内阁首相。1960年代后期,与西哈努克在内外问题上产生重大分歧,主张联合美国共同对抗东南亚共产党势力的渗透。1970年3月趁西哈努克出访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机会,联合柬政府和军队中的右翼势力发动军事政变,Mcmillan, Penelope, 1985,, Los Angeles Times, November 18.

新!!: 越南战争和朗诺 · 查看更多 »

望后石

望后石(Pillar Point,亦作Mong Hau Shek)是香港新界屯門區的地方,位於青山以南、蝴蝶灣以西、踏石角以東,目前主要用作工業用途。.

新!!: 越南战争和望后石 · 查看更多 »

戊申順化屠殺

戊申順化屠殺,是越南戰爭中1968年1月30日開始的「春節攻勢」期間,越共和北越軍隊在順化戰役對平民的大規模屠殺。被殺的平民包括男人、女人、兒童與嬰兒。事後挖出的屍體有2810具,死亡人數估計2800-6000人。 顺化战役后上任的越共司法部长意識到必须要安抚人民的恐惧,因为“大批的人被处决了”“战斗中的纪律非常地差”“人民知道我们处决了被俘的美国兵以及几个非战斗员的外国人”。北越第一副總理黃晉發聲稱屠殺不是北越的命令,而是當地越共指揮官的決定。.

新!!: 越南战争和戊申順化屠殺 · 查看更多 »

戰地風雲:越南

是一款以越戰為題材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也是繼戰地風雲1942後的第二套作品。該遊戲由Digital Illusions CE(简称DICE)開發,並由美商藝電(EA Games)發行,於2004年3月15日發售。 2005年3月15日,美国艺电发行了“Redux”版本,集成了1.0-1.2的补丁,加入了新的载具和地图,以及官方制作的一款二次世界大战模组。非Redux版用户将游戏版本更新至v1.10版或以上便可免费下载安装。.

新!!: 越南战争和戰地風雲:越南 · 查看更多 »

战争

戰爭是动物界普遍的行为,在人类社会,战争则与政治紧密关联,是多個組織和組織之間的有組織性的武裝衝突。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以武力为手段,目的是迫使一方服从另一方的意志(通常是政治意图),通过多次大规模对决使敌人失去抵抗的力量,这样的行为就是战争。兵法是在战争中作戰的方式,沒有战争的情形稱為和平。 一些学者不认同战争一定和政治有关,有些战争出现时间比政治、国家还要早。所以约翰·基根认为克劳塞维茨的定义有局限性,只适用于文明社会,他给出的定义是:「战争一向是文化的表现,往往是文化形态的一个决定因素,在某些社会是文化本身」。 若從開戰開始計算死亡人數,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約在6,000萬至8,500萬之間。若以人口比例來看,巴拉圭戰爭是近代歷史殺傷力最強的戰爭,殺死了巴拉圭60%以上的人口。依照史迪芬·平克的說法,理查德·斯莫利在2003年將戰爭列為接下來50年間人類10大問題中的第6個。.

新!!: 越南战争和战争 · 查看更多 »

战争罪

战争罪是“武裝衝突時违反战争法或國際人道法的行为”,包括“谋杀、虐待、或将被占领土上的平民居民驱逐至劳改营”,“谋杀或虐待战俘”,杀害人质、“肆意摧毁城镇和村庄,以及任何不具备正当军事或民事必要性的破坏。” 类似的概念,如背信弃义,已经作为文明国家间的习惯法存在多个世纪,但这些习惯法规则首次作为国际法写入法典是1899年和1907年的《海牙公约》。战争罪的现代理念在纽伦堡审判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以1945年8月8日《》中的定义为基础,成為纽伦堡原则。除了战争罪,《纽伦堡法庭宪章》还定义了和危害人类罪,这两种罪行也常常发生在战争期间并与战争罪同时出现。 《海牙第四公约》第22条(战争法: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1907年10月18日)规定“交战者在损害敌人的手段方面,并不拥有无限制的权利”,而且上个世纪,许多其他条约都引入了对交战者施加限制的明确法律规定(另见有关战争法的国际条约)。有些条款,例如海牙公约、日内瓦公约以及危害种族罪公约中的一些条款,被视为习惯国际法的一部分,对各方都具有约束力。其他条款只对部分人员具有约束力,条件是他们所属的交战国是施加限制的条约的缔约国。.

新!!: 越南战争和战争罪 · 查看更多 »

战术

戰術是指取得小規模勝利或實現小規模優化的技術。在戰爭、經濟、貿易、遊戲和協商中戰術經常被使用。具體而言戰術就是戰略的過程,即執行戰略的方法。單純的戰術上勝利往往未必能夠令戰爭成功,如姜維的劍閣山之戰中就是明顯的例子。即使能夠對敵陣造成大量傷亡,仍然無法逆轉戰略的失敗。.

新!!: 越南战争和战术 · 查看更多 »

战斗机

戰鬥機(Fighter aircraft)係一種空對空戰鬥用的軍用飛機,主要用以對抗敵方的航空器,攻擊空中目標,奪取、維護戰場上的制空權,故其設計著重於提升機動力與運動性能。戰鬥機通常也被視為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空中戰力。 史上第一款名義上的的戰鬥機是1913年法國的莫蘭-索尼耶L單翼機。法國人率先實現了在螺旋槳上安裝鋼鐵製子彈偏導片,使機槍子彈不會擊中螺旋槳。這個系統讓飛行員可專​​心駕駛飛機並進行射擊,同時也無須額外配置機槍手,但會使機槍的射速變慢。 過往的戰鬥機根據用途又細分為殲擊機與攔截機(Interceptor)。殲擊機即大眾熟知的傳統戰鬥機,用途是消滅敵方軍用飛機、控制空域,掌握制空權可避免己方地面受到攻擊,亦有利於己方攻擊敵方地面。由於殲擊機隨時可能進行空中纏鬥,對機動力、運動性能的要求遠高於其他機種。攔截機的用途則是在敵方轟炸機和偵察機進入己方空域前,以其速度和爬升能力爭取時間及高度優勢並將其摧毀。由於攔截機是針對飛行高度較高的轟炸機與偵察機,在設計上以爬升率和飛行速度為優先。二次大戰後,有鑑於原子彈的威脅,許多國家一度將攔截機視為與殲擊機同等重要的機種。不過由於飛彈科技的成熟,以及超音速巡航的出現,攔截機的功能已可通過殲擊機配備飛彈來滿足,成為現今趨勢之多用途戰機,不再發展專門的攔截機。.

新!!: 越南战争和战斗机 · 查看更多 »

戛纳电影节

戛纳电影节(Festival de Cannes)是一個由法國於1946年首度舉辦於該國南部城市坎城,於二戰戰後復興並於同地擴大舉辦的國際性電影展暨電影獎。它是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的世界三大影展之一(另二者為威尼斯电影节及柏林电影节),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影展之一,每年法國政府會輔助100萬至150萬美金可見其重視程度。 當前,坎城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週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

新!!: 越南战争和戛纳电影节 · 查看更多 »

戀愛心曲

《戀愛心曲》(Across the Universe)是在2007年上映歌舞片,榮獲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這套美國電影由Revolution Studios製作,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發行,Julie Taymor執導,Jim Sturgess、Evan Rachel Wood、Joe Anderson、T.V. Carpio主演,並大膽起用了Dana Fuchs和Martin Luther McCoy兩位新晉演員。.

新!!: 越南战争和戀愛心曲 · 查看更多 »

星條旗報

《星条旗报》(Stars and Stripes)是美国军方的一份报纸,由美国国防部所辦。.

新!!: 越南战争和星條旗報 · 查看更多 »

春祿戰役

春祿戰役,(Trận Xuân Lộc,Battle of Xuan Loc)是越南戰爭後期的最後一場戰鬥,在1975年4月,北越的越南人民軍對南越展開的春季攻勢其中一場重要戰鬥,也是越戰最後一場大規模戰役之一。該戰役是關乎南越命運的事件,因為欲向西貢進發的越南人民軍將春祿視為南越首都圈東邊的重要目標。南越的越南共和國軍第18師在師長黎明島率領下與人民軍進行了殊死搏鬥,而人民軍投入了超過3萬人和數次猛烈砲擊。在經過2週苦戰後,儘管北越軍在南越的頑強抵抗下損失了眾多士兵與坦克,但依然在南越軍撤退後佔領春祿。 春祿的失守象徵著通往邊和和西貢方向的道路從此門戶大開。而南越總統阮文紹也因首都圈的防衛漏洞而辭職下野,飛往台灣。.

新!!: 越南战争和春祿戰役 · 查看更多 »

春節攻勢

#重定向 新春攻勢.

新!!: 越南战争和春節攻勢 · 查看更多 »

海外華人

海外华人(或海外华裔)泛指自19世紀从中國移民到世界各地的华人及其后裔,或僑居海外的華人(华僑)。包括从明朝、清朝以来中国大陸、香港和澳門不同时期的移民及后代。.

新!!: 越南战争和海外華人 · 查看更多 »

海防市

海防市()是越南北部的中央直辖市,規模僅次於河內和胡志明市,是越南第三大城和越南北部的第二大工业中心Atlat Dia li Viet Nam (《越南地理图册》).

新!!: 越南战争和海防市 · 查看更多 »

新山一空軍基地

新山一空軍基地(、Tan Son Nhut Air Base)是一座位於越南胡志明市的軍用機場,1950年代建立當初是隸屬於越南共和國空軍(南越空軍)的設施,越南戰爭時期的1959年-1973年間更成為美國空軍在該國的大型基地之一,駐越美軍和越南共和國軍的軍事指揮部亦設在該處,美國陸軍、美國海軍、美國海軍陸戰隊亦於此駐有部隊。1975年4月30日北越佔領西貢之後,便成為越南人民軍空軍的空軍基地,劃入越南南部的第三作戰區內。.

新!!: 越南战争和新山一空軍基地 · 查看更多 »

文化

文化是由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首次使用拉丁文“cultura animi”定义,原意是“靈魂的培養”,由此衍生為生物在其發展过程中积累起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或經驗,使其适应自然或周围的環境,是一群共同生活在相同自然環境及經濟生產方式所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潛意識的外在表現。 对“文化”有各種各樣的定义,其中之一的意義是「相互通過學習人類思想與行為的精華來達到完美」;广义的文化包括文字、語言、建筑、饮食、工具、技能、知识、习俗、艺术等。大致上可以用一個民族的生活形式來指稱它的文化。 在考古学上“文化”则指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文化和文明有时在用法上混淆不清。 現今中文裡文化一詞的意思,借自於日文和製漢語中"文化"之義,其所表達的概念、集合與意涵和華夏古籍的原義相差甚遠,應避免望文生義。 網際網路成熟的發展使原先相對疏離的個人或組織可以很容易經由社群網站,建立許多新的基於價值觀、理想、觀念、商業、友誼、血緣等等非常錯綜複雜的聯繫,由此發展出特定社群意識的網路文化,這種網路文化聯繫瞬間的爆發力,對特定議題及選舉所造成的影響已經是新興不可忽視的力量。.

新!!: 越南战争和文化 · 查看更多 »

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通称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一场於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所发生的政治運動。文革是由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发动的階級鬥爭。在此期間以四大指導原則為藉口,普及的批鬥、抄家、告密等行为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整体经济受严重影响,受害人數以千萬計,亦有數不清的文物在1966年6月1日的破四旧中慘遭红卫兵的蹂躪。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十大元帥的彭德懷和賀龍等領導人被迫害致死,鄧小平、陳雲等黨內高層亦在此期間被下放。 1981年,这场运动遭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中共官方公開全盘否定。因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也随后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这场运动当时也影響了阿爾巴尼亞、北韓、法國、埃塞俄比亞和智利等世界上一系列左翼勢力強大的地區。 广义上,一般認為文革正式開始於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是毛澤東在1958年前后的三面紅旗的挫敗後、以及在反蘇修、反美帝等口號的情况下,以革命名義攻擊溫和派(當時衊稱走資派)並重回黨核心的嘗試,並在日後一兩年達到高潮,右派人物的影響力則多遭到剝奪,而當權派亦有內鬥,並導致了原定接班人林彪的死亡。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革结束及經過包括粉碎四人帮等一連串政治鬥爭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并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改革开放,逐渐消减毛泽东时代的极左派色彩;也由於藉毛澤東權勢推動文革的極左派多被整肅,使中國社會經濟復苏并順利地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場經濟。不過為了確保共產黨治理的一致性,文革平反後中共認為改革開放是完成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认为改革开放後中國直接步入长期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詞來擋駕路線變動。其允許資本再度开始活躍的做法,也令中國經濟回到了發展軌道上,讓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成為可能。1981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局针对1966年至1976年文革阶段给予的立场和态度是,将其定性為「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全面而嚴重的危害」。至今,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陆地区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中国官方和自由派人士认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自由派人士甚至认为毛泽东要对此负主要责任。但极左派仍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认为邓小平等“走资派”成功篡夺了党和国家权力,建立起了修正主义国家。.

新!!: 越南战争和文化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文进勇

文进勇(Văn Tiến Dũng;),越南國家和军队领导人。越南人民军大将,曾任越南国防部长、越南人民军总参谋长、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书记等职。 文进勇1917年生于河内一农民家庭,1937年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1939年和1944年因为组织罢工被法国殖民当局两次逮捕,但两次都越狱成功。1949年接受过中国军事顾问团短暂的军事训练。越南战争期间指挥了1971年九号公路战役(美方称“藍山719行動”)、1972年广治战役(美方称“复活节攻势”)、1975年西原战役,1975年4月30日率军攻陷西貢使越南战争结束。1980年接替武元甲担任越南国防部长,其任内中越边界军事冲突一直在持续。著有《春季大捷》一书。.

新!!: 越南战争和文进勇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越南战争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早安越南

《早安越南》(Good Morning, Vietnam)是1987年上映的美國戰爭喜劇片,由羅賓·威廉斯主演、擔任編劇、巴瑞·李文森執導。劇中以詼諧的方式詮釋了越南戰爭、諷刺了當時的新聞審查制度,背景設定在1965年的西貢,羅賓·威廉斯飾演一位美軍電台的主持人,因為節目風格風趣而受到士兵喜愛,但站內的上級卻視之為眼中釘。劇情也略為參考了越戰期間實際擔任過美軍電台DJ的的經驗 Retrieved 2012-04-17。 威廉斯在片中大部分的播報內容都是即興創作的,他也因為出演此片而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提名。而《早安越南》一片更列入AFI百年百大喜劇電影之中。.

新!!: 越南战争和早安越南 · 查看更多 »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78年12月开始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是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策。改革由邓小平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推动,在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提出。這一決策改变了中国大陆自1949年后经济上逐渐对外封闭的情况,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高速发展。 1978年前,中国大陆实行计划经济,由政府控制和管理社会资源。改革开放以两个阶段引进市场经济原则。第一阶段从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进行,主要涉及废除农业集体制度、对外资开放本地市场和允许本地企业家开创事业,但大部分工业仍然由国家拥有和营运。第二阶段于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进行,其政策包括国有企业私有化和国有企业承包制度,政府不再控制物价,并废除部分保护主义政策。尽管如此,国家仍然控制银行业和石油工业等基本行业。 改革开放使中国大陆的市场快速增长,2017年中国70%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自私募市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占世界经济1%到现在的15%,仅次于美国的21%,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全球第一;世界最大贸易国;第一大工业国家;现在中国每年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以上。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

新!!: 越南战争和改革开放 · 查看更多 »

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ἰδεολογία),意為「理念(Idee)或想像(Vorstellung)的學說」ἰδεο(形象)與λογία(學說)。中文也譯意識型態;周德偉譯作意理;中文早期曾經譯作意德沃羅基,屬音譯;林毓生主張音譯意譯合一,譯為意締牢結,以避免對意識形態望文生義的附會)有兩種具有本質性區別的涵義:.

新!!: 越南战争和意識形態 · 查看更多 »

手榴弹

手榴弹,又称手雷,是一种手投式的武器,具有爆炸功能。因為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的手雷外形和碎片都像石榴和菠蘿,由而得名,近年來由於FPS遊戲的流行,而在台灣有「芭樂」的俗稱。.

新!!: 越南战争和手榴弹 · 查看更多 »

曼谷

曼谷(บางกอก ,),官方名字估忒媽蛤那空(,,),泰國口語简称估忒(กรุงเทพ,RTGS:Krung Thep,,),是泰国首都與最大城市,在當地華人社區亦作泰京,為泰国政治、经济、贸易、交通、文化、科技、教育与各方面中心。位於昭披耶河東岸,近泰國灣。.

新!!: 越南战争和曼谷 · 查看更多 »

思想

思想可以指一般想法,或是在思考當中對各想法所作的組織。雖然思想是人類的基本活動,但對於思想是什麼構成,以及思想的產生方式,尚沒有一致的看法。簡單來說,思想可以視為自發的或是有意向的思考行為之產物或結果。 由於思想是許多人類行為和交互作用的基礎,因此對其物理和形而上學的起源、過程和效果的了解,一直以來都是多個學科的長期目標,包括心理學、神經科學、哲學、人工智能、生物學、社會學和認知科學等。 思考可以讓人類認知、詮釋、描述或模型化其體驗的周遭世界,並作出關於世界的預測。.

新!!: 越南战争和思想 · 查看更多 »

1963年南越政变

1963年南越政变()是发生于1963年11月1日越南共和国的一場政變,杨文明将军等军官們推翻了总统吴廷琰,他們反對吴廷琰的政策,包括力傳天主教,殺害比丘、佛教徒招致社會運動不斷而引爆佛教徒危机、以整肅共党的名义镇压民族主义团体的手段。11月2日,吴廷琰與其弟吳廷瑈遇刺。美国政府事前获悉了政变计划(但美方以為他們只會把吳廷琰驅逐),美国国务院向美国驻越南共和国大使小亨利·卡波特·洛奇拍发了243号电报,告诉他美国的政策是不要阻止政变。美国大使已经获悉政变企图,而中央情报局的Lucien Conein告诉政变策划者,美国不会--预政变,甚至提供资金给政变领袖。.

新!!: 越南战争和1963年南越政变 · 查看更多 »

1965年

没有描述。

新!!: 越南战争和1965年 · 查看更多 »

430事件

430事件(Sự kiện 30 tháng 4 năm 1975),亦稱西貢陷落或西貢解放,是指至1975年4月30日為止,越南共和國(南越)政權垮台、及其首都西貢由越南人民軍(北越軍)和越共攻下的過程。該事件標誌著越南戰爭的結束,並展開了一段由越共臨時政府——越南南方共和國統治南方的過渡時期。當該時期於1976年結束後,南北正式合併為統一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而西貢也在那年更為今名——胡志明市。 在該次事件中,自1975年初便一路順利南下的北越軍於4月開始對西貢展開攻勢,由陸軍大將文進勇擔任指揮官,南越方面則由第3軍司令阮文全中將負責首都周圍的防守兵力。在4月27日至29日間實施重砲轟炸和地面襲擊後,北越和越共部隊弭平越南共和國軍(南越軍)的抵抗並進入西貢市區、佔領了若干重要設施和據點,並在南越總統府獨立宮(今統一宮)升起越共的旗幟,而總統楊文明向北越宣布了無條件投降。 在4月30日北越進城掌控大局之前,數萬名的越南市民、數千名美國人和其他國家的旅越者就以西貢為中心展開了逃難,其中以美國海軍和陸戰隊為主力進行的「常風行動」成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直升機疏散行動。除了難民的出逃外,430事件後的越南政府也一度基於社會政策,而有計畫地順勢減少了更多的西貢人口。.

新!!: 越南战争和430事件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