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蝙蝠侠:阿卡姆之城和迪克·格雷森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蝙蝠侠:阿卡姆之城和迪克·格雷森之间的区别

蝙蝠侠:阿卡姆之城 vs. 迪克·格雷森

是一款根据DC漫畫的《蝙蝠俠》所改變的动作冒險潛入類遊戲,遊戲在Microsoft Windows、Mac OS X、PlayStation 3、Xbox 360和Wii U上發行。它由Rocksteady Studios开发,并由華納兄弟互動娛樂和Square Enix(負責日本地区)發行。遊戲於2011年10月18日從北美發行至全球,而Microsoft Windows版本則是在11月22日發行。 遊戲為《蝙蝠侠:阿卡漢瘋人院》的正統續作,由前作編劇、保羅·克羅克和合作編寫,故事背景靈感來源自《》和電影《紐約大逃亡》。這次劇情主要發生在前作的一年後,蝙蝠俠被囚禁在一座新建立的大型開放式監獄「阿卡漢城市」(Arkham City),由高譚市最老舊的街區所改建、並與新城市街區完全隔離的監獄。蝙蝠俠必須揭開邪惡科學家兼監獄主管雨果·史特蘭奇即將實施的「十號規程」(Protocol 10),並於期間再次和昔日的罪犯敵人們交戰。遊戲一部分配音演員都是曾為DC動畫宇宙配音,凱文·康羅伊和馬克·漢米爾繼續聲演蝙蝠俠和小丑。此遊戲繼續採用,讓玩家以操控蝙蝠俠本人形式來在遊戲裏作戰。而本作變更為版圖更大的開放式世界,升級蝙蝠俠的裝備和作戰模式以外,除了主線劇情以外還引進了其他支線任務。 遊戲發行後再次獲得全方面的讚賞,好評主要集中於遊戲的敘事、角色、音樂、配音、遊戲世界設計、作戰模式以及導航能力,為2011年評價最高的電子遊戲之一。在Metacritic的評論中,遊戲相繼獲得年度最佳遊戲、最佳動作冒險遊戲以及最佳原創遊戲音樂等成就。遊戲被列入「」之一,續作包括前傳遊戲《蝙蝠俠:阿卡漢起源》以及正統續作《蝙蝠俠:阿卡漢騎士》。. 查·約翰·「迪克」·格雷森(Richard John "Dick" Grayson)是一位出自DC漫畫的虛構的超级英雄人物,由鮑勃·凱恩及比爾·芬格創造,而傑利·羅賓森(Jerry Robinson)擔任人物設定。1940年4月他作為蝙蝠俠的助手,第一任羅賓第一次出場於《偵探漫畫》第38期。1984年7月在由编剧马尔夫·沃尔夫曼和画师乔治·佩雷斯所创作的《少年泰坦》第44期开始的故事《犹大契约》中放弃罗宾的身份成為夜翼。 迪克·格雷森是一个被称为“飞翔的格雷森”杂技家族中最年轻的成员,他看着一个叫托尼·祖可的黑手党头目想从雇佣他们的马戏团里勒索钱财被拒后杀死他的父母。在悲剧发生后,布鲁斯·韦恩成为了迪克的合法监护人(在某些版本中,迪克被为布鲁斯的养子),并训练迪克成为他的搭档罗宾。在许多作家笔下把迪克称为蝙蝠侠的第一个孩子。迪克不仅是蝙蝠侠的搭档,还是少年泰坦的领袖。长大后他发现他无法同时为蝙蝠侠和少年泰坦工作,于是他选择放弃了罗宾的身份,并成为了夜翼。成为夜翼后,他继续领导着少年泰坦以及之后的局外人。在他的独立连载《夜翼》第一卷中,他成为了布鲁海文的保护者,这是哥谭市的卫星城市,也是迪克的家乡。多年来,他还曾驻扎在纽约、芝加哥和哥谭市。 迪克·格雷森曾在一些故事中担任过蝙蝠侠的角色。《蝙蝠侠:骑士陨落》故事后蝙蝠侠背被贝恩打断,布鲁斯在恢复前希望迪克暂时担任蝙蝠侠,格雷森最初拒绝继承蝙蝠侠的披风,他觉得自己作为夜翼是一个独立的英雄,而不是蝙蝠侠的替补。但是之后在同年的大事件《零时》中,他接替了布鲁斯·韦恩成为了蝙蝠侠,从《罗宾》第0期开始,一直到1995年的《蝙蝠侠:浪子回头》结束。2008年在《蝙蝠侠:安息》和《最终危机》事件后,布鲁斯被认为死亡,迪克再次承担起蝙蝠侠的身份。随着成为蝙蝠侠,迪克搬到了哥谭市,与第五代罗宾达米安·韦恩搭档。在布鲁斯回归之后,两人共同担任着蝙蝠侠的身份。直到2011年,迪克在DC的闪点重启后在新52连载中重回夜翼的身份。在2014年大事件《邪恶永恒》中,迪克在电视上被揭露了自己的身份,被迫放弃了自己的身份假装死亡。之后开始了作为旋中谍特工的格雷森系列连载。随着格雷森系列的完结,以及他在最后一期的秘密身份的恢复,迪克作为2016年DC连载新计划DC宇宙:重生的一部分回归夜翼。 迪克·格雷森在1943年版连续剧中由道格拉斯·克罗夫特饰演,1949年版连续剧中由约翰尼·邓肯饰演,1966-1968版蝙蝠侠电视剧以电影由伯特·沃德饰演,1995年的电影《永远的蝙蝠侠》和1997年的续集《蝙蝠侠与罗宾》由克里斯•奥唐纳饰演。在即将在DC流媒体服务上播出的泰坦电视剧中由布兰顿·思怀兹饰演。洛伦·莱斯特曾为《蝙蝠侠:动画系列》中的罗宾及之后《蝙蝠侠新冒险》中的夜翼配音。 在2011年,IGN的前100名的漫画书英雄中迪克·格雷森排行第11位。而在2013年,迪克·格雷森以夜翼的身分被ComicsAlliance選為漫畫中最性感的男性角色的第一名。.

之间蝙蝠侠:阿卡姆之城和迪克·格雷森相似

蝙蝠侠:阿卡姆之城和迪克·格雷森有(在联盟百科)13共同点: 夜翼 (DC漫畫)傑森·托特羅賓 (漫畫)DC漫畫芭芭拉·高登蝙蝠侠 (动画影集)蝙蝠俠蝙蝠俠:阿卡漢蝙蝠俠:阿卡漢騎士蝙蝠俠:阿卡漢起源高譚市蒂姆·德雷克Game Informer

夜翼 (DC漫畫)

夜翼(Nightwing)是一位出自DC漫畫的虛構超級英雄,DC漫畫中曾有多名角色使用過此英雄名,現在使用該名號的是迪克·格雷森,第一任的羅賓,蝙蝠俠的前助手。.

夜翼 (DC漫畫)和蝙蝠侠:阿卡姆之城 · 夜翼 (DC漫畫)和迪克·格雷森 · 查看更多 »

傑森·托特

傑森·托特(Jason Todd),是一名在DC漫畫出版的漫畫中登場的虛構人物。由Gerry Conway和Don Newton所創作,初次登場於《蝙蝠俠》#357(1983年3月)。 傑森是蝙蝠俠的助手,第二代的羅賓,一度在故事中身亡,復活後以紅頭罩的身分回歸和蝙蝠俠作對,之後更以反英雄的立場開始伸張正義。 2013年,傑森被ComicsAlliance列為漫畫史上50位性感男性角色中的第23位。.

傑森·托特和蝙蝠侠:阿卡姆之城 · 傑森·托特和迪克·格雷森 · 查看更多 »

羅賓 (漫畫)

罗宾()是由美国DC漫画出版的漫画书中的超级英雄之一。这个角色由比尔·芬格、鲍勃·凯恩和所创造,作为超级英雄蝙蝠侠的年轻助手。 角色的第一个扮演者迪克·格雷森在《侦探漫画》第38期(1940年4月出版)中登场。作为吸引年轻读者的策略,罗宾这个角色得到了非常积极的评价,将蝙蝠侠系列漫画书的销量提升了一倍。 罗宾的早期冒险内容包括《》第65期到第130期(1947年-1952年),这也是该角色的首个个人故事。从1940年到1980年代初,罗宾定期出现在蝙蝠侠漫画书或其他DC漫画书中,直到迪克·格雷森抛弃罗宾这个角色而成为另一个超级英雄——夜翼。蝙蝠侠与罗宾这对超级英雄组合也通常被称为“披风斗士(Caped Crusaders)”或“活力双雄(Dynamic Duo)”。 罗宾的第二个扮演者是杰森·托特,而由他扮演的罗宾则是在《蝙蝠侠》第357期(1983年出版)中首次登场。杰森·托特版罗宾很快就成为《蝙蝠侠》漫画系列中的常驻角色,直至1988年这个角色在《》中被小丑杀死。但在一次现实变革事件之后,杰森·托德发现自己依旧活着,而他最后成为了红头罩。 首部罗宾漫画在1991年出版,而当中的罗宾则是由蒂姆·德雷克扮演。和前两代罗宾扮演者不同,蒂姆·德雷克是主动进行培训以期成为蝙蝠侠的义警搭档。在两部续期都取得成功之后,属于罗宾的《罗宾》月刊开始于1993年连载,直至2009年结束。这部漫画帮助蒂姆·德雷克从他自己的角度成为一个新的超级英雄——红罗宾。 在2004年的故事线中,在蒂姆·德雷克回归之前短暂取代他而成为第四代罗宾。而在2009年的故事线中,达米安·韦恩通过《》取代蒂姆·德雷克成为第五代罗宾。 从2011年开始,DC漫画开始持续性重启“新52”。在“新52”的DC漫画世界中,蒂姆·德雷克被设定为“红罗宾”;而杰森·托特被设定为“红头罩”,并正在缓慢修复他与蝙蝠侠的关系。而在2014年出版的《》中,迪克·格雷森恢复了他“夜翼”的称号,而也介绍了她的新绰号——“乱局者(Spoiler)”。 从2016年“”持续性重开连载之后,达米安·韦恩被设定为“罗宾”;蒂姆·德雷克被设定为“红罗宾”;杰森·托特被设定为“红头罩”;迪克·格雷森被设定为“夜翼”。 由于DC漫画长期推行“”,故而罗宾在其他平行宇宙中也有登场。例如:在原初版“”中,迪克·格雷森就从来没有使用过“夜翼”这个称号,而是作为罗宾直至成年;但在“新52”版的“地球2”中,罗宾却是由扮演,她是蝙蝠侠与猫女的女儿,后来成为“”。.

羅賓 (漫畫)和蝙蝠侠:阿卡姆之城 · 羅賓 (漫畫)和迪克·格雷森 · 查看更多 »

DC漫畫

DC漫画公司()是一家美国漫画书出版社,它是华纳兄弟娱乐公司(隶属于时代华纳集团)旗下DC娱乐的出版事业单位。 DC漫画公司是美国规模最大和资历最深的漫画出版社之一,其出版物中包括诸多极具文化特色和标志性的英雄人物,这其中包括:超人、蝙蝠侠、神奇女侠、绿灯侠、闪电侠、沼泽怪物、、原子侠、水行侠、、火星猎人、、夜翼、绿箭侠、、、黑金丝雀、扎坦娜和钢骨。他们的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虚构世界DC宇宙内,这其中还包括正义联盟、美国正义协会、自杀小队、少年泰坦等组织和一些臭名昭著的反派人物,例如:小丑、莱克斯·卢瑟、达克赛德、丧钟、哈莉·奎茵、猫女、、阿瑞斯、企鹅人、谜语人、拉斯·奥·古、稻草人、双面人、佐德将军、班恩、艾尔伯德·斯旺、塞尼斯托、毁灭日、和。 DC漫画公司也会发行一些和DC宇宙无关的作品,例如:守护者、V字仇杀队等。这些作品大部分会交给公司旗下的子品牌出版。 DC漫画公司名称中的“DC”源自该公司著名漫画系列书《侦探漫画》(Detective Comics)的首字母缩写。该系列以蝙蝠侠的首次登场为特色,随后成为该公司名称的一部分。 DC漫画公司办公室最初位于曼哈顿第四大道432号;随后迁往莱辛顿大道480号,后又搬迁至同大街的575号;此后DC漫画办公室又迁往过第三大道909号、洛克菲勒中心75号、第五大道666号和美洲大道1325号。现在DC漫画公司的总部位于纽约市曼哈顿中城百老汇大道1700号。但是在2013年10月,DC娱乐宣布其总部将在2015年4月从纽约市搬迁至加利福尼亚州的伯班克市。 Hoovers.

DC漫畫和蝙蝠侠:阿卡姆之城 · DC漫畫和迪克·格雷森 · 查看更多 »

芭芭拉·高登

#重定向 芭芭拉·戈登.

芭芭拉·高登和蝙蝠侠:阿卡姆之城 · 芭芭拉·高登和迪克·格雷森 · 查看更多 »

蝙蝠侠 (动画影集)

《蝙蝠侠:动画系列》(Batman: The Animated Series),动画片由美国华纳兄弟华纳兄弟动画公司制作,分4个版本,一个是此版本《蝙蝠侠:动画系列》(Batman: The Animated Series)即初代,一个是《蝙蝠俠新冒险》(蝙蝠侠新冒险) 和《未来蝙蝠侠》(Batman Beyond),第4個版本為2004年推出的《新蝙蝠俠》(The Batman),但以故事背景的世界觀來說,動畫系列、新冒險、未來蝙蝠俠是連續的,並在漫畫原著中正式確認此三部動畫影集世界觀為Earth-12,新蝙蝠俠為獨立世界觀,與前三作無任何關連性。中国大陆于1999年在上海电视台,四川电视台与广东电视台启播。.

蝙蝠侠 (动画影集)和蝙蝠侠:阿卡姆之城 · 蝙蝠侠 (动画影集)和迪克·格雷森 · 查看更多 »

蝙蝠俠

蝙蝠俠(Batman)是一名出現於DC漫畫的虛構超級英雄角色,由鲍勃·凱恩和比爾·芬格創作,角色首次登場於《偵探漫畫》第27期(1939年5月)。最初被稱為「蝙蝠人」Fleisher, Michael L. The Encyclopedia of Comic Book Heroes Volume 1 Batman Collier Books 1976 ISBN 978-0-02-080090-3 p. 31,後來還有「黑暗騎士」、「世界最偉大的偵探」等其他稱號。 蝙蝠俠的真實身份為布魯斯·韋恩(Bruce Wayne),是一位美國億萬富翁、花花公子、企業家和慈善家。十岁時目睹了雙親被歹徒殺害,使得他立下為向罪犯復仇的誓言。長大後,布鲁斯開始訓練自己的身體和智力,並開發了蝙蝠戰衣以打擊犯罪。蝙蝠俠主要在高譚市行動,並透過其他配角來協助他,如管家阿爾弗萊德·潘尼沃斯、搭檔羅賓、警察局長詹姆斯·高登 和蝙蝠女孩。蝙蝠俠常對付各種職業罪犯,如小丑、企鵝人、謎語人、猫女、急凍人、雙面人、拉斯·阿勒古尔、稻草人、毒藤女、喪鐘、泥面人以及班恩。蝙蝠俠和多數的超級英雄不同,他不擁有任何超能力,但常利用智力、偵探技能、科技裝備、財富、武術、百折不撓的毅力和恐嚇來對付敵人。 蝙蝠俠走紅後不久,DC便推出它的獨立作品《蝙蝠俠》(1940年),在几十年的连载中,在不同作者的创作下有著各種不同的塑造和背景。1960年代末,電視劇《蝙蝠俠》結束後人氣停滞了多年。在各创作者努力下,最终在弗兰克·米勒的1986年漫画《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阿兰·摩尔的《蝙蝠侠:致命玩笑》中回归他最初的黑暗风格。1989年的华纳兄弟的蝙蝠侠系列电影则将蝙蝠侠在流行文化中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成為了美國漫画的文化代表之一後,蝙蝠俠已改編成电视和電影,並發行了各種玩具與電子遊戲。其角色也成了許多精神科醫生和學者研究的對象。2011年5月,在IGN的前100名的漫畫書英雄中蝙蝠俠排行第二。2015年,時代公司旗下的網站FanSided將他列為「漫畫史上最偉大的50位超級英雄」的第一名。蝙蝠俠在影视媒体上已由演員路易斯·威爾遜、羅伯特·洛厄里、亞當·韋斯特、米高·基頓、凱文·康羅伊、方·基默、喬治·克隆尼、克里斯汀·貝爾和班·艾佛列克饰演過。.

蝙蝠侠:阿卡姆之城和蝙蝠俠 · 蝙蝠俠和迪克·格雷森 · 查看更多 »

蝙蝠俠:阿卡漢

是一款根據DC漫畫《蝙蝠俠》所改編的动作冒險潛入類遊戲系列,在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3和Xbox 360等遊戲機上發行。由Rocksteady Studios遊戲公司和開發,Eidos Interactive與華納兄弟互動娛樂合作发行。系列首座《蝙蝠俠:阿卡漢瘋人院》於2009年8月25日從北美發行至全球,發行後獲得了全方面的讚賞,遊戲的成功使得Rocksteady繼續開發更多阿卡漢遊戲系列作品,其他還包括動畫電影、漫畫等其他影視作品。 首作和續作的遊戲劇情由蝙蝠俠系列的歷年編劇所編寫,由多年蝙蝠俠系列劇情所改編。《阿卡漢瘋人院》劇情主要講述蝙蝠俠於阿卡漢精神病院裏獨自對抗多年死敵—小丑並制止其陰謀,《阿卡漢城市》設定於前集一年後,蝙蝠俠制止並揭開掌管大型監獄「阿卡漢城市」的邪惡科學家雨果·史特蘭奇,《阿卡漢起源》作為系列前傳遊戲,剛出道不久的蝙蝠俠對抗黑面具所雇用的八名最強刺客,而最終作《阿卡漢騎士》講述蝙蝠俠對抗昔日強敵稻草人與一名神秘的新敵人「阿卡漢騎士」和其武裝部隊。 遊戲大部分配音演員都是歷年為DC動畫宇宙配音的演員,其中包括凱文·康羅伊(蝙蝠俠)、馬克·漢米爾(小丑)、(哈莉·奎茵)。系列所有主要遊戲採用,讓玩家以操控蝙蝠俠本人形式來在遊戲裏作戰。系列最新作則是《蝙蝠俠:阿卡漢VR》,為系列裏首部以虛擬現實操作的遊戲。.

蝙蝠侠:阿卡姆之城和蝙蝠俠:阿卡漢 · 蝙蝠俠:阿卡漢和迪克·格雷森 · 查看更多 »

蝙蝠俠:阿卡漢騎士

《蝙蝠俠:阿卡漢騎士》(Batman: Arkham Knight)是一款已發行的動作冒險電子遊戲,由Rocksteady Studios開發製作,華納兄弟互動娛樂發行,支援PlayStation 4、Xbox One和Microsoft Windows平台。遊戲以DC漫畫超級英雄蝙蝠俠為主角,是2011年遊戲《蝙蝠俠:阿卡漢城市》之續作,也是《蝙蝠俠:阿卡漢》系列中第四部遊戲作品;本作原預計在2014年10月14日發售,不过后来大幅延期到2015年6月2日。最后又延期至6月23日。Microsoft Windows平台由於優化問題而無限期延期,最後於2015年10月28日重新上市。 劇情由、馬丁·蘭卡斯特和保羅·克魯克三人合作編寫,由多年蝙蝠俠系列劇情與一些原創故事所改編。這次故事發生於阿卡漢城市的一年後,蝙蝠俠這次對抗捲土重來的昔日強敵稻草人,其通過製造「恐懼」襲擊了高譚市,縱使全城市民疏散。而稻草人與一名神秘的新敵人「阿卡漢騎士」聯手,召集了所有蝙蝠俠的強大敵人們一起對抗他,意圖將徹底摧毀蝙蝠俠。此遊戲繼續採用,讓玩家以操控蝙蝠俠本人形式來在遊戲裏作戰。本作變更為版圖更大的開放式世界,擴張至整座高譚市,而除了操控蝙蝠俠以外,遊戲還首次將蝙蝠車作為可操控對象,方便玩家在遊戲世界裏自由活動。其他蝙蝠俠的部分裝備和作戰模式都經過調整和升級以外,還引進其他支線任務供玩家選擇。 遊戲家用版本發行後獲得大多數讚賞,好評主要集中於遊戲的敘事、畫面、玩法、作戰模式和遊戲世界設計,而差評主要集中於遊戲多數作戰部分“過於依賴”蝙蝠車。遊戲發行後成為了2015年度發售最快的電子遊戲,並也是阿卡漢遊戲系列裏發售最快的作品。.

蝙蝠侠:阿卡姆之城和蝙蝠俠:阿卡漢騎士 · 蝙蝠俠:阿卡漢騎士和迪克·格雷森 · 查看更多 »

蝙蝠俠:阿卡漢起源

#重定向 蝙蝠侠:阿卡姆起源.

蝙蝠侠:阿卡姆之城和蝙蝠俠:阿卡漢起源 · 蝙蝠俠:阿卡漢起源和迪克·格雷森 · 查看更多 »

高譚市

哥谭市(,,,缩写:哥谭)是美国DC漫画所出版漫画书中的一个虚构城市,因是蝙蝠侠所居住的城市而知名。哥谭市首次出现在《蝙蝠侠》第4期(1940年12月出版),并成为蝙蝠侠大多数故事的发生场景所在地。 哥谭市被设定成一座靠近大都会的城市,而绝大多数的DC漫画参考书籍都将哥谭市设置在新泽西州。Amazing World of DC Comics #14, March 1977.

蝙蝠侠:阿卡姆之城和高譚市 · 迪克·格雷森和高譚市 · 查看更多 »

蒂姆·德雷克

提莫西·傑克森·「提姆」·德雷克(Timothy Jackson "Tim" Drake),是DC漫畫出版的漫畫中登場的一名超級英雄,是蝙蝠俠的助手、第三代的羅賓,之後因蝙蝠俠被達克賽德的歐米茄光束「殺死」,在其他人都以為蝙蝠俠已死後仍堅信對方還活著,於是改用紅羅賓(Red Robin)身分去尋找其下落。 該角色初次登場是在《蝙蝠俠》#436 (1989年8月),由Marv Wolfman與Pat Broderick所創作。在IGN的漫畫史上100名超級英雄中排名第三十二名。.

蒂姆·德雷克和蝙蝠侠:阿卡姆之城 · 蒂姆·德雷克和迪克·格雷森 · 查看更多 »

Game Informer

《Game Informer》(GI)是美國的电子游戏月刊,由GameStop公司經營與發行,內容包含特色報導、遊戲新聞、遊戲攻略及評論。成立於1991年8月,當時只發行6頁的免費雜誌。今日,Game Informer已達到750萬訂戶,並在2011年底成為第4大雜誌。 2009年9月,也是12月即將出滿200期的前夕,《Game Informer》重新設計了雜誌和網頁。 慶祝200期的12月份雜誌裡,《薩爾達傳說》被評為有史以來最佳遊戲。 2012年11月8日,他們推出了第236期12月份雜誌,內容率先公布長達18頁(電子版23頁)的《俠盜獵車手V》的訊息,並以此當作鼓吹訂閱廣告。.

Game Informer和蝙蝠侠:阿卡姆之城 · Game Informer和迪克·格雷森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蝙蝠侠:阿卡姆之城和迪克·格雷森之间的比较

蝙蝠侠:阿卡姆之城有86个关系,而迪克·格雷森有4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3,杰卡德指数为9.70% = 13 / (86 + 48)。

参考

本文介绍蝙蝠侠:阿卡姆之城和迪克·格雷森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