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莫斯科戰役和菲利普·戈利科夫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莫斯科戰役和菲利普·戈利科夫之间的区别

莫斯科戰役 vs. 菲利普·戈利科夫

莫斯科会戰(Битва под Москвой,Schlacht um Moskau)是蘇聯军事史學家給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爭中长达600公里地區進行的重要戰略性戰事的名称,戰役從1941年10月1日一直到1942年1月7日以及持续的攻势直至4月底,以12月5日为界分为防御阶段与反攻阶段。 起因是阿道夫·希特勒认为苏联的首都及最大城市莫斯科是轴心国入侵苏联的最重要的戰略性目標及政治目标。德國的戰略性進攻代號為颱風行動,它包括了兩個鉗形攻勢:一個由德國第3裝甲集團及第4裝甲集團攻擊在莫斯科北面的加里寧方面軍,最終切斷莫斯科列寧格勒的鐵路線;另一個由德國第2裝甲軍團攻擊在莫斯科州南面、圖拉以南的西方面軍;同時德國第4軍團直接從正西面向莫斯科的莫扎伊斯克和纳罗-福明斯克方向前進。此外德軍另有一個獨立的計劃,代號為當弗坦行動,它被包括在德軍最後階段的进攻战役計劃中。 最初蘇軍在莫斯科州通過構築了3道防禦地帶,以及部署了新近編成的戰略預備隊和從西伯利亞與遠東軍區抽調而来的部隊。之後由於德軍的进攻战役被阻,蘇聯實施戰略性反攻及小規模进攻战役把德軍逐回热泽夫、瑟切夫卡、维亚济马一线并于1942年1月8日-1943年3月22日在这里发生了热泽夫—瑟切夫卡—维亚济马战役造成重大伤亡,不过也在過程中包圍了3個德國軍團(参见:德米扬斯克进攻战役、柳班进攻战役、托洛佩特茨—霍尔姆进攻战役、波尔科夫进攻战役、巴尔文科沃—罗泽瓦利亚进攻战役)。 在蘇聯的軍事歷史中,莫斯科戰役被認為是蘇軍首次大获全胜的进攻战役,雖然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但卻達到了真正標誌性的目標,即解除了德軍對己方首都莫斯科的威脅。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個重要的時刻,最終導致了希特勒及納粹德國的戰敗。 每个阶段又是由一系列战役组成:. 菲利普·伊万诺维奇·戈利科夫(Филипп Иванович Голиков;),蘇聯軍隊指揮官,1961年成為蘇聯元帥。.

之间莫斯科戰役和菲利普·戈利科夫相似

莫斯科戰役和菲利普·戈利科夫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布良斯克方面军莫斯科戰役西南方面军西部方面军苏德战争苏联共产党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海因茨·古德里安斯大林格勒战役

布良斯克方面军

布良斯克方面军(Бря́нский фронт)是苏德战争中苏联的战役战略集团。 1941年8月16日第一次组建,曾编入该方面军的部队有第13、第50、第3和第21集团军,方面军司令先后为叶廖缅科中将(1941年8至10月)和扎哈罗夫少将(1941年10至11月),参加过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11月10日被撤销,所部被分别编入西南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 1941年12月24日第二次组建,曾编入该方面军的部队有第61、第3、第13、第40、第48和第38集团军以及第2、第5坦克集团军,空军第2、第15集团军。方面军司令先后为切列维琴科上将(1941年12月至1942年4月)、菲利普·戈利科夫中将(1942年4至7月)、吉比科夫中将(1942年7月7日至1942年7月13日)、罗科索夫斯基中将(1942年7至9月)、列伊捷尔中将(1942年9月至1943年3月),参加过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战役。1943年3月12日被撤销,所部被分别编入中央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 1943年3月28日第三次组建,曾编入该方面军的部队有第3、第61、第63、第50、第11集团军、近卫第11集团军和近卫第3、第4坦克集团军以及空军第15集团军。方面军司令先后为列伊捷尔中将(1943年3月至6月)、波波夫上将(1943年6至10月)。参加过库尔斯克会战、斯摩棱斯克战役、布良斯克战役,1943年10月10日被撤销,在其基础上组建了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

布良斯克方面军和莫斯科戰役 · 布良斯克方面军和菲利普·戈利科夫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戰役

莫斯科会戰(Битва под Москвой,Schlacht um Moskau)是蘇聯军事史學家給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爭中长达600公里地區進行的重要戰略性戰事的名称,戰役從1941年10月1日一直到1942年1月7日以及持续的攻势直至4月底,以12月5日为界分为防御阶段与反攻阶段。 起因是阿道夫·希特勒认为苏联的首都及最大城市莫斯科是轴心国入侵苏联的最重要的戰略性目標及政治目标。德國的戰略性進攻代號為颱風行動,它包括了兩個鉗形攻勢:一個由德國第3裝甲集團及第4裝甲集團攻擊在莫斯科北面的加里寧方面軍,最終切斷莫斯科列寧格勒的鐵路線;另一個由德國第2裝甲軍團攻擊在莫斯科州南面、圖拉以南的西方面軍;同時德國第4軍團直接從正西面向莫斯科的莫扎伊斯克和纳罗-福明斯克方向前進。此外德軍另有一個獨立的計劃,代號為當弗坦行動,它被包括在德軍最後階段的进攻战役計劃中。 最初蘇軍在莫斯科州通過構築了3道防禦地帶,以及部署了新近編成的戰略預備隊和從西伯利亞與遠東軍區抽調而来的部隊。之後由於德軍的进攻战役被阻,蘇聯實施戰略性反攻及小規模进攻战役把德軍逐回热泽夫、瑟切夫卡、维亚济马一线并于1942年1月8日-1943年3月22日在这里发生了热泽夫—瑟切夫卡—维亚济马战役造成重大伤亡,不过也在過程中包圍了3個德國軍團(参见:德米扬斯克进攻战役、柳班进攻战役、托洛佩特茨—霍尔姆进攻战役、波尔科夫进攻战役、巴尔文科沃—罗泽瓦利亚进攻战役)。 在蘇聯的軍事歷史中,莫斯科戰役被認為是蘇軍首次大获全胜的进攻战役,雖然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但卻達到了真正標誌性的目標,即解除了德軍對己方首都莫斯科的威脅。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個重要的時刻,最終導致了希特勒及納粹德國的戰敗。 每个阶段又是由一系列战役组成:.

莫斯科戰役和莫斯科戰役 · 莫斯科戰役和菲利普·戈利科夫 · 查看更多 »

西南方面军

西南方面军是苏德战争时的苏联战役战略集团。 1920年1月,在苏联国内战争其间,曾组建西南方面军,1920年12月被撤销。 1941年6月22日,基辅特别军区被改编为西南方面军,曾编入该方面军的部队有第5、第6、第12、第26、第3、第9、第13、第21、第28、第37、第38、第40、第57、第61集团军和空军第8集团军。方面军司令先后为基尔波诺斯上将(1941年6月-9月)、铁木辛哥元帅(1941年9月-12月)、科斯坚科中将(1941年12月-1942年4月),1941年9月至1942年7月赫鲁晓夫曾任该方面军军事委员。参加过基輔戰役、叶列茨战役、哈尔科夫战役。1942年7月12日被撤销,在其基础上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1942年10月22日第二次组建西南方面军,曾编入该方面军的部队有第21、第63、第6、第12、第46、第57、第62集团军,第5、第3坦克集团军和空军第17、第2集团军。方面军司令先后为米哈伊爾·彼得羅維奇·基爾波諾斯上将(1941年6月22日-1941年9月20日)、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元帅(1941年9月20日-1941年12月)、费奥多尔·雅科夫列维奇·科斯坚科中将(1941年12月-1942年4月)、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元帅(1942年4月-6月)、瓦图京中将(1942年10月—1943年3月)、羅季翁·雅科夫列維奇·馬利諾夫斯基上将(1943年3—10月)。参加过斯大林格勒战役、顿巴斯战役等。1943年10月20日,西南方面军改称乌克兰第3方面军。.

莫斯科戰役和西南方面军 · 菲利普·戈利科夫和西南方面军 · 查看更多 »

西部方面军

西部方面军是苏德战争时的苏联战役战略集团。 1919年,在苏联国内战争其间,曾组建西方方面军,1924年撤销。 1941年6月22日西部特别军区被改编为西部方面军,曾编入该方面军的部队有第3、第4、第10、第13、第5、第11、第16、第19、第20、第21、第22、第28、第29、第30、第31、第32、第33、第39、第43、第49、第50、第61、第68集团军,第1突击集团军,第10、第11近卫集团军,第3、第4坦克集团军和空军第1、第4集团军。方面军司令先后为巴甫洛夫大将(1941年6月)、铁木辛哥元帅(1941年7—9月)、科涅夫中将(1941年9至10月和1942年8月至1943年2月)、朱可夫大将(1941年10月至1942年8月)、索科洛夫斯基上将(1943年2月至1944年4月)、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上将(1944年4月)。参加过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战役、莫斯科会战、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勒热夫—维亚济马战役、库尔斯克会战、斯帕斯—杰缅斯克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1944年4月24日被撤销,所部编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

莫斯科戰役和西部方面军 · 菲利普·戈利科夫和西部方面军 · 查看更多 »

苏德战争

蘇德戰爭(德國方面稱為東方戰線,die Ostfront;蘇聯方面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而「衛國戰爭」本指1812年的俄法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与納粹德國及雙方盟國之間發生的戰爭,時間從1941年6月22日德國開始進攻蘇聯、至1945年5月9日德國向苏联投降為止。.

苏德战争和莫斯科戰役 · 苏德战争和菲利普·戈利科夫 · 查看更多 »

苏联共产党

苏联共产党(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缩写为КПСС;拉丁化:)是原苏联的唯一合法执政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共产主义政党之一。 该党的前身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形成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派,但此时两派都没有建立自己独立的组织。1912年,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各自建立了自己的组织机构,但并未正式决裂。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正式独立建党,取名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1918年,布尔什维克党改称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1925年改称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1952年改称苏联共产党,简称苏共。 苏联共产党的历任实际最高领导人分别为:列宁、斯大林、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和戈尔巴乔夫。 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时任俄羅斯總統叶利钦下令停止该党活动,并没收其在俄罗斯境内的全部党产;在这以前,它一直是苏联的执政党。苏联解体之后,由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及独立後的加盟共和國共产党所继承。.

苏联共产党和莫斯科戰役 · 苏联共产党和菲利普·戈利科夫 · 查看更多 »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俄文: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儒略曆)苏联军事家,苏联元帅,因其在德蘇战争上的卓越功勋,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成为仅有的4次荣获苏联英雄的两人之一,另外一人是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和莫斯科戰役 ·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和菲利普·戈利科夫 · 查看更多 »

海因茨·古德里安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位著名的德國陸軍將領,最高軍階為上將。古德里安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提倡坦克與機械化部隊使用於現代化戰爭的重要推動者,在他組織與推動理論下,德國建立了一支當時作戰最具效率的裝甲部隊,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以新型戰爭型態:「閃擊戰」並屢屢擊敗敵軍,古德里安也是聯合兵種作戰和前線指揮等戰爭型態發展的推動者。 古德里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擔任了裝甲部隊的指揮官,在波蘭戰役期間指揮了第19裝甲軍進行快速的突穿攻勢,與蘇聯軍隊會師。在1940年的西線戰役中,古德里安擔任A集團軍第19裝甲軍軍長,為西線主攻的裝甲兵力矛頭之一。攻勢發起後,古德里安指揮部隊通過了被盟軍認為戰車難以橫越的阿登森林,直駛英吉利海峽,將困於比利時的盟軍包圍消滅,這次軍事行動的成功令德國乃至全世界體會到裝甲部隊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1941年6月德國發動「巴巴羅薩作戰」入侵蘇聯,古德里安出任中央集團軍的第2裝甲兵團司令,指揮德軍裝甲師完成多次包圍殲滅戰,直趨蘇聯首都莫斯科,但在阿道夫·希特勒命令下,古德里安放棄其原先的目標,轉而率軍南下進行史上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基輔戰役」,這場戰役雖然以德軍的勝利結束,但因為延誤的時間而使德軍必須在極不利的冬季狀態下進攻莫斯科,古德里安也因此被免職。1943年德國於「史達林格勒戰役」中慘敗後,古德里安復出成為了裝甲兵總監,進行重建裝甲部隊的工作,進而發動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裝甲戰鬥「庫尔斯克會戰」,雖然德軍在戰場上佔盡優勢,將3倍人數於德軍的蘇軍打敗,但是由於美軍在西西里島登陸使得希特勒下令德軍回防。1944年7月古德里安出任陸軍參謀長,這是他所晉升到的最高職位,但於戰爭結束前不久被免職。 古德里安現今成為了德國發展裝甲兵力的代表人物,被歷史學家稱作「閃擊戰之父」和「世界裝甲車之父」 ,同時也因為其急躁和直爽的個性而被部下取了個「急速海因茨」(Schneller Heinz)的綽號。.

海因茨·古德里安和莫斯科戰役 · 海因茨·古德里安和菲利普·戈利科夫 · 查看更多 »

斯大林格勒战役

史達林格勒戰役(Сталинградская битва,Schlacht von Stalingrad)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及其盟國对争夺蘇聯南部城市史達林格勒而進行的戰役,時間自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為止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9.

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莫斯科戰役 · 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菲利普·戈利科夫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莫斯科戰役和菲利普·戈利科夫之间的比较

莫斯科戰役有117个关系,而菲利普·戈利科夫有1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6.67% = 9 / (117 + 18)。

参考

本文介绍莫斯科戰役和菲利普·戈利科夫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