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英国和迈克尔·柯林斯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英国和迈克尔·柯林斯之间的区别

英国 vs. 迈克尔·柯林斯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迈克尔·约翰·“米克”·柯林斯(英语:Michael John "Mick" Collins,爱尔兰语名:Mícheál Seán Ó Coileáin;1890年10月16日—1922年8月22日)是爱尔兰革命领导人,爱尔兰共和国财政部长,爱尔兰共和军情报首長,英爱条约谈判爱尔兰代表团成员,爱尔兰临时政府主席和爱尔兰国民军总司令。他在1922年8月于爱尔兰内战中被枪击身亡。大多数爱尔兰政治党派都承认他对现代爱尔兰国家的建立做出的贡献,政治党派“爱尔兰统一党”(Fine Gael)的成员和支持者们特别将其作为运动的创始人来纪念;该党原名“盖尔联盟”(Cumann na nGaedhael))。.

之间英国和迈克尔·柯林斯相似

英国和迈克尔·柯林斯有(在联盟百科)11共同点: 伦敦国王学院北爱尔兰爱尔兰爱尔兰独立战争爱尔兰自由邦英國國會英爱条约英语温斯顿·丘吉尔新芬黨愛爾蘭語

伦敦国王学院

倫敦國王學院(英文:King's College London,縮寫:King's或KCL),又譯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是倫敦大學的創校學院之一,2016 QS世界排名第19,實屬英國頂尖名校。倫敦國王學院1829年由英王喬治四世和首相威靈頓公爵於倫敦泰晤士河畔精華地帶所創建,是英國金三角名校和羅素大學集團的知名學院,培養出許多諾貝爾獎得主。2005年《衛報》曾盛讚倫敦國王學院、倫敦政經學院、倫敦帝國學院和倫敦大學學院是倫敦大學四大學院,譽其在英國學術聲望可與牛津、劍橋相比擬。 伦敦国王学院是一所以研究为导向的大学,也是英国第四古老的学校。此外,伦敦国王学院还是英国金三角名校和罗素大学集团的成员,享有世界性的学术声誉。学院的校友及教员中共诞生了12位诺贝尔奖得主,文豪托马斯·哈代、诗人约翰·济慈,以及理论物理学巨擘彼得·希格斯皆是国王学院的毕业生。 國王學院於1829年由英王喬治四世和首相威靈頓公爵創立,同年取得皇家特許狀,故按理說是英格蘭第三古老的大學(倫敦大學學院於1836年取得特許狀),惟官方則自稱為英格蘭第四所大學。國王學院的教學醫院聖托馬斯醫院是歐洲最大的醫療訓練設施,醫院歷史可追溯自1173年,而其醫學院於1550年建立。1836年,國王學院成為聯邦制倫敦大學的建校成員,;後來於1985年與伊麗莎白女王學院和切爾西科技學院合併,於1997年與倫敦精神病學研究院合併,以及於1998年與蓋伊及聖托馬斯醫院聯合醫學和牙醫學院及南丁格尔护理学和助产教育院合併,令國王學院成為更大規模的大學。 國王學院的主要校園位於倫敦西敏市河岸街,其餘三個校園位於泰晤士河畔,亦於南倫敦丹麥山擁有校區。國王學院共設9所學術學院,其中再分為眾多部門、中心和研究所;學院亦擁有歐洲最大的研究生醫術教育和研究中心,當中包括6所研究中心,國王醫療科學合作夥伴聯盟的創辦成員。國王學院目前擁有約25,000名學生及6,113名職員,在2013/14年度的收入合共6.04億英鎊,其中1.72億為研究經費和合約。.

伦敦国王学院和英国 · 伦敦国王学院和迈克尔·柯林斯 · 查看更多 »

北爱尔兰

北爱尔兰(Northern Ireland;Tuaisceart Éireann;Norlin Airlann)是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政治实体之一,位于爱尔兰岛东北部,面积14,139平方公里,首府是贝尔法斯特。.

北爱尔兰和英国 · 北爱尔兰和迈克尔·柯林斯 · 查看更多 »

爱尔兰

爱尔兰(Ireland;Éire),通称愛爾蘭共和國(Republic of Ireland;Poblacht na hÉireann),是一个西欧国家,欧盟成员国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海岸外的爱尔兰岛,约占该岛南部的5/6面积。剩餘东北部的1/6面积属于英国,称北爱尔兰。首都位於愛爾蘭島東部的都柏林。愛爾蘭在2011年共計有458萬人口,是一個議會共和制國家。此外愛爾蘭也是歐洲聯盟、歐洲理事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等国际組織的成員。 愛爾蘭共和國成立於1922年的愛爾蘭自由邦,結束了大英帝國的統治,愛爾蘭獨立戰爭後簽訂了英愛條約,愛爾蘭獨立,但東北方的領土繼續留在聯合王國內,形成了北愛爾蘭。.

爱尔兰和英国 · 爱尔兰和迈克尔·柯林斯 · 查看更多 »

爱尔兰独立战争

爱尔兰独立战争(英语:Irish War of Independence;爱尔兰语:Cogadh na Saoirse)又称英爱战争(英语:Anglo-Irish War;爱尔兰语:Cogadh Angla-Éireannach),是一场爱尔兰共和军在爱尔兰发动的游击战,以反对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对爱尔兰的统治。战争理由起因於1918年由大多数爱尔兰籍英国国会议员建立的第一届爱尔兰国会的合法性之質疑。战争从1919年1月21日始,自1921年7月11日休战协议止。 参加这场战争的爱尔兰共和军经常被称作“”(英语:Old IRA),以区别于之后使用同样名称的其他组织。.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英国 · 爱尔兰独立战争和迈克尔·柯林斯 · 查看更多 »

爱尔兰自由邦

爱尔兰自由邦(Irish Free State,Saorstát Éireann)()是由爱尔兰32郡中由英国和爱尔兰共和国代表于1921年12月6日在伦敦签署的《爱尔兰自由邦协定》(或《英愛條約》)规定的从英國分裂出来的26郡组成的国家。爱尔兰自由邦从1922年12月6日产生,取代两个同时并存但名义上又敌对的国家:由1920年爱尔兰政府法规定的,1922年一月起由一个叫做迈克尔·柯林斯领导的临时政府统治的,“法理上”的南愛爾蘭;以及一个由爱尔兰国会在1919年建立的,由爱尔兰国会议长亚瑟·格利菲斯领导的“事实上的”爱尔兰共和国。(1922年8月,两个国家由于各自领导人的死亡合并生效;两个头衔同时被W.T.科斯格雷夫拥有。).

爱尔兰自由邦和英国 · 爱尔兰自由邦和迈克尔·柯林斯 · 查看更多 »

英國國會

#重定向 英国议会.

英国和英國國會 · 英國國會和迈克尔·柯林斯 · 查看更多 »

英爱条约

《英爱条约》(英語:Anglo-Irish Treaty;愛爾蘭語:An Conradh Angla-Éireannach),是英国与爱尔兰代表于1921年签订的划分爱尔兰岛归属的条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属英国的爱尔兰争取独立的斗争更加高涨。新芬党在都柏林召开国民议会,发表独立宣言,宣布成立共和国,并开展游击战争。1921年夏,英国自由党的大衛·勞合·喬治政府被迫与爱尔兰签订停战协定。1921年7月双方在伦敦开始谈判,与新芬党谈判代表阿瑟·格里菲斯和迈克尔·柯林斯于12月6日签订此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把原先统一的爱尔兰岛分割为两部分,南部26郡,成立爱尔兰自由邦;北部6郡(现北爱尔兰),则划归英国。自由邦名义上享有自治自决的全权。但其对外政策和一部分内政仍置于英国监督之下。自由邦必须效忠英王,议会通过的法律,需经英国总督批准方能生效。 此外,英国藉口防务需要,继续控制某些港口。1922年1月7日,爱尔兰国民议会以64票对57票通过,1月14日,予以正式批准。据此条约,在爱尔兰南部实现有限的自治,基本结束了长达700年的英国殖民统治。但是北爱尔兰被人为地分割出去。 爱尔兰南北分裂后,自治政府军与共和军之间爆发内战,即為愛爾蘭內戰,后来英军加入战争。 Category:20世纪爱尔兰 Category:1920年代英國 Category:英國條約 Category:愛爾蘭條約 Category:20世纪和约 Category:1921年条约 Category:愛爾蘭-英國關係 Category:1921年12月.

英国和英爱条约 · 英爱条约和迈克尔·柯林斯 · 查看更多 »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英国和英语 · 英语和迈克尔·柯林斯 · 查看更多 »

温斯顿·丘吉尔

溫斯頓·伦纳德·斯宾塞-邱吉尔爵士,KG,OM,CH,,,FRS,PC (Can),RA(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英國政治人物、演說家、軍事家和作家,曾於1940年至1945年首次出任英国首相,任期內领導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聯合美國等国家對抗德國,并取得了最终胜利,並自1951年至1955年再度出任英国首相。 邱吉爾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對英國乃至於世界均影響深遠。此外,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曾於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邱吉爾排在第一位。.

温斯顿·丘吉尔和英国 · 温斯顿·丘吉尔和迈克尔·柯林斯 · 查看更多 »

新芬黨

新芬黨(Sinn Féin,中文意譯為“我們”),是一個愛爾蘭(北愛爾蘭和愛爾蘭共和國)政黨,由前愛爾蘭總統阿瑟·格里菲斯在1905年建立。 新芬黨也是愛爾蘭共和軍的官方政治組織,主張建立一個囊括整个愛爾蘭島的共和国,包括北愛爾蘭和目前的愛爾蘭共和國。.

新芬黨和英国 · 新芬黨和迈克尔·柯林斯 · 查看更多 »

愛爾蘭語

愛爾蘭語(Gaeilge na hÉireann),在英語中也稱為Irish、Gaelic、Irish Gaelic或Erse(此語彙係借用自蘇格蘭語),因此在漢語中愛爾蘭語也有「蓋德爾語」、「蓋爾語」、或「愛爾蘭蓋爾語」等其他譯名。愛爾蘭語在語言分類上屬於印歐語系的凱爾特語族,和同屬該語族的布列塔尼語、威爾斯語、以及蘇格蘭蓋爾語有相當密切的關係。 雖然愛爾蘭語是愛爾蘭共和國的官方語言,同時也是北愛爾蘭官方承認的區域語言,而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但是英語卻為絕大多數愛爾蘭人的母語,愛爾蘭語作為主要語言的通行範圍限於西海岸的一些地區。 在語言學者關於母語運動的討論中,最常提到的兩個語言是希伯來語和愛爾蘭語。不過,前者因為以色列建國,以希伯來語作為官方語言,通常被視為是少數成功的母語運動之一,而後者的母語運動,則被不少學者認為是一個失敗的例子。.

愛爾蘭語和英国 · 愛爾蘭語和迈克尔·柯林斯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英国和迈克尔·柯林斯之间的比较

英国有433个关系,而迈克尔·柯林斯有4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1,杰卡德指数为2.32% = 11 / (433 + 41)。

参考

本文介绍英国和迈克尔·柯林斯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