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臺南市行政區劃和萬年縣 (臺灣)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臺南市行政區劃和萬年縣 (臺灣)之间的区别

臺南市行政區劃 vs. 萬年縣 (臺灣)

臺南市行政區劃歷經過多次的改變,目前的臺南市為2010年縣市合併原省轄臺南市、縣後,成立之直轄市。本條目以2010年後,即現今的臺南市37區為範圍,記述這些地區設置過的行政區劃的演變過程。. 萬年縣,臺灣明鄭時期兩個縣級行政區之一,鄭經統治之時將縣改制為散州。臺灣為清朝統治之後,原萬年縣轄區被分為臺灣府底下的臺灣縣與鳳山縣。而對於萬年縣治的所在地,歷來有臺南市仁德區二行里、高雄市左營區、高雄市湖內區太爺里三說,而臺南縣政府依據2004年4月30日舉辦的「明鄭時期萬年縣治考證座談會」與2007年8月22日的「萬年縣治座談會」,於2008年12月14日在臺南縣仁德鄉二行村(今臺南市仁德區二行里)的清王宮前方公園立「古萬年縣治紀念碑」。.

之间臺南市行政區劃和萬年縣 (臺灣)相似

臺南市行政區劃和萬年縣 (臺灣)有(在联盟百科)24共同点: 天興縣崇德里 (堡里)仁壽里 (高雄市堡里)仁德區仁德里 (堡里)仁和里 (堡里)依仁里嘉祥里維新里 (堡里)荷兰东印度公司諸羅縣赤崁樓鄭經臺南市臺灣府臺灣府城臺灣縣 (1684年-1887年)長治里東都永寧里 (堡里)明鄭時期新昌里 (堡里)文賢里 (堡里)承天府

天興縣

天興縣,臺灣明鄭時期時的兩個縣級行政區之一,鄭經統治時將縣改制為散州,臺灣為清朝統治後,原天興縣疆域被分成了臺灣府底下的諸羅縣與臺灣縣。另外臺南縣政府於1983年9月在其底下的佳里鎮佳里興(今佳里區佳里興)立有「古天興縣治紀念碑」,但天興縣治是否在佳里興仍有爭論。.

天興縣和臺南市行政區劃 · 天興縣和萬年縣 (臺灣) · 查看更多 »

崇德里 (堡里)

崇德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台南市的歸仁區南部及關廟區南部,以及高雄市的田寮區北部。 崇德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時期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南邊為嘉祥里、長治里,西邊為依仁里,北邊為仁德里、永豐里、新豐里,東邊為尚未納入管轄之地區。 崇德里後來分拆為崇德東里、崇德西里。.

崇德里 (堡里)和臺南市行政區劃 · 崇德里 (堡里)和萬年縣 (臺灣) · 查看更多 »

仁壽里 (高雄市堡里)

仁壽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高雄市的岡山區中部及西南部、永安區西部、彌陀區全部、梓官區全部、橋頭區大部分地區及楠梓區西部。 仁壽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時期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北邊為維新里,東北邊為嘉祥里,東邊及南邊為尚未納入管轄之地區,西邊為臺灣海峽。 仁壽里後來分拆為仁壽上里、仁壽下里。.

仁壽里 (高雄市堡里)和臺南市行政區劃 · 仁壽里 (高雄市堡里)和萬年縣 (臺灣) · 查看更多 »

仁德區

仁德區位於臺灣臺南市西南端,東鄰歸仁區,西鄰東區、南區,南隔二仁溪與高雄市湖內區、路竹區相鄰,北接永康區。除西面有一丘陵地之外(銜接臺南台地),全境地勢低平。.

仁德區和臺南市行政區劃 · 仁德區和萬年縣 (臺灣) · 查看更多 »

仁德里 (堡里)

仁德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台南市的仁德區中部。 仁德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時期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西邊為仁和里,北邊為永康里、長興里,東邊為歸仁里、永豐里,南邊為崇德里、依仁里、文賢里。 仁德里後來分拆為仁德北里、仁德南里。.

仁德里 (堡里)和臺南市行政區劃 · 仁德里 (堡里)和萬年縣 (臺灣) · 查看更多 »

仁和里 (堡里)

仁和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即今臺南市的東區南部、南區東北部及仁德區西北部。 仁和里北邊為臺南市、永康下里,東邊為仁德北里、仁德南里,南邊為文賢里,西邊為永寧里、新昌里。.

仁和里 (堡里)和臺南市行政區劃 · 仁和里 (堡里)和萬年縣 (臺灣) · 查看更多 »

依仁里

依仁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即今台南市的仁德區東南部。 依仁里西邊為文賢里,北邊為仁德南里,東邊為崇德西里,南邊為長治一圖里、長治二圖里。.

依仁里和臺南市行政區劃 · 依仁里和萬年縣 (臺灣) · 查看更多 »

嘉祥里

嘉祥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高雄市的田寮區中南部、阿蓮區全部及岡山區東北部。 嘉祥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時期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西南邊為仁壽里,西邊為維新里、長治里,北邊為崇德里,東邊及南邊為尚未納入管轄地區。 嘉祥里後來分拆為嘉祥內里、嘉祥外里。.

嘉祥里和臺南市行政區劃 · 嘉祥里和萬年縣 (臺灣) · 查看更多 »

維新里 (堡里)

維新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即今高雄市的路竹區中南部、岡山區西北部及永安區中東部。 維新里北邊為文賢里、長治二圖里、長治一圖里,東邊為嘉祥外里、仁壽下里,南邊及西邊為仁壽上里。.

維新里 (堡里)和臺南市行政區劃 · 維新里 (堡里)和萬年縣 (臺灣) · 查看更多 »

荷兰东印度公司

荷蘭東印度公司,正式名稱為聯合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簡稱VOC),是荷蘭歷史上為向亞洲發展而成立的特許公司,成立於1602年3月20日,1798年解散,是世界第一家跨國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指公開而非特權股份)。 其標幟以V串連O和C(上方的A為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縮寫,代表該船隻或設備是阿姆斯特丹所派出,若為米德爾堡市派出者則加註M字,依此類推。)。在其成立將近200年間,總共向海外派出1,772艘船,約有100萬人次的歐洲人搭乘4789航次的船班從荷蘭前往亞洲地區。平均每個海外據點有25,000名員工、12,000名船員。.

臺南市行政區劃和荷兰东印度公司 · 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萬年縣 (臺灣) · 查看更多 »

諸羅縣

諸羅縣(閩南語:Tsu-lô-Kuān)為臺灣清治時期之行政區劃,1683年明鄭滅亡,經施琅力陳,次年(1684年)4月正式設立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並將明鄭時期承天府、天興州、萬年州的行政區域略加調整,改為諸羅縣、臺灣縣、鳳山縣三縣。而諸羅縣承繼了原天興州的善化里、新化里、永定里、開化里等四里。 諸羅縣得名於平埔原住民洪雅族的諸羅山社(Tirosen),諸羅知縣署設於開化里之佳里興(今臺南市佳里區境內),轄區與明鄭時期的天興縣(州)相同,東至大龜佛山,西至大海,南至新港溪與臺灣縣交界,北至雞籠城。 1704年(康熙43年),縣治自佳里興遷移諸羅山,即今嘉義市。 1721年4月爆發朱一貴事件,事件平息後,有鑑於諸羅地方遼闊,鞭長莫及,1723年(雍正元年),割虎尾溪以北增設彰化縣、淡水廳。 1787年(乾隆52年),將諸羅縣改名嘉義縣,縣治諸羅山亦同時改名嘉義。.

臺南市行政區劃和諸羅縣 · 萬年縣 (臺灣)和諸羅縣 · 查看更多 »

赤崁樓

赤崁樓(Chia-Kam-Lâu),又作赤嵌樓,位於臺灣臺南市的中西區。前身為1653年荷治時期興建之歐式建築普羅民遮城(Provintia,亦稱省城、攝政城),紅毛樓,在地人稱為番仔樓(Hoan-á-lâu),曾為全島統治中心,至清代已倾圮,僅留部分殘蹟。 今日所見的赤崁樓,大部分是漢人在荷蘭城堡之上,陸續興建的儒、道教廟祠,包括海神廟、文昌閣。1960年,又由大南門城內遷來九座贔屭碑,終成今日樣貌。因此,所稱赤崁樓,是歐式普羅民遮城殘蹟,以及海神廟、文昌閣的混合體。今列為國定古蹟。.

臺南市行政區劃和赤崁樓 · 萬年縣 (臺灣)和赤崁樓 · 查看更多 »

鄭經

鄭經(tl;),福建泉州府南安人,明鄭王朝君主,一名錦,字賢之、元之,號式天,暱稱「錦舍」,鄭成功之嫡長子,與叔鄭襲爭位勝利後,在無大明皇帝的冊封之下,自行襲封了父王之延平王爵位,並封仁德將軍。於1663年至1681年在位,在位十九年,諡號文王。在英國商館的債務紀錄中,以本藩(Ponpoan;Pún-phoan)與臺灣國王(King of Tywan)稱呼鄭經。 鄭經對台灣的發展貢獻不小,在其在位掌政期間,在政治方面重用輔弼大臣陳永華,賜官諮議參軍與東寧總制以行宰相之職統領六官,將漢官制引入台灣;在教育方面,建文廟,除祭祀至聖孔子外,更是太學,將漢人之四書五經以及科舉制度攜入台灣,台灣也自此納入漢文化的範圍內。.

臺南市行政區劃和鄭經 · 萬年縣 (臺灣)和鄭經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臺南市和臺南市行政區劃 · 臺南市和萬年縣 (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

臺灣府於臺灣清治時期始設的府。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年)鄭成功設承天府,永曆三十七年(西元1683年)鄭克塽獻國歸順大清,翌年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84年)改承天府為臺灣府。1885年臺灣建省之前,臺灣府實為清治時期之臺灣地方行政的內政最高統治官署衙門,位於今天的臺南市,所以,台灣亦即是台南的舊名,時至今日,台南人還是以府城自居。 1875年設臺北府後,臺灣府縮小管轄範圍至中臺灣與南臺灣;1885年臺灣建省,1887年設臺南府後,臺灣府縮小管轄範圍至臺灣中部,並將其事務轉移至福建臺灣承宣布政使司。 臺灣府的主官為臺灣知府,建省前後分別受臺灣道、福建臺灣布政使及福建臺灣巡撫等官職制約。1895年,臺灣被清朝政府依照《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後,臺灣府不再設置。.

臺南市行政區劃和臺灣府 · 臺灣府和萬年縣 (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是臺灣歷史上清朝臺灣府的府城,1887年後因行政區改制而改稱臺南府城,又因為臺灣縣衙與後來的安平縣衙位於此城內,亦可視為1887年前的臺灣縣城與之後的安平縣城。該城始建於雍正年間1723年,初建木柵城,後改以三合土為材,共有城門十四座。臺灣割日後,城池逐漸傾毀,臺灣日治時期的市區改正期間有部分城牆拆毀後於原址闢建新式道路,到1917年左右已大致遭到拆除,歷時約194年,但仍有部分殘存至今。 臺灣府城的範疇主要為現今臺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以東的範圍以及附近的東、南、北區的小部分,而西門路以西至安平區舊聚落(一鯤鯓)之間則是昔日的臺江內海。.

臺南市行政區劃和臺灣府城 · 臺灣府城和萬年縣 (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縣 (1684年-1887年)

臺灣縣,1684年設立於今臺南市南部,為臺灣府首縣,隸屬福建省。1887年臺灣建省,另於臺灣中部新設臺灣縣,原臺灣縣改稱安平縣。1893年時人口約196,000人。.

臺南市行政區劃和臺灣縣 (1684年-1887年) · 臺灣縣 (1684年-1887年)和萬年縣 (臺灣) · 查看更多 »

長治里

長治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高雄市的路竹區東北部、西部,以及湖內區南部。 長治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時期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西北邊為文賢里,北邊為依仁里、崇德里,東邊為嘉祥里,南邊為維新里。 長治里後來分拆為長治一圖里、長治二圖里。.

臺南市行政區劃和長治里 · 萬年縣 (臺灣)和長治里 · 查看更多 »

東都

東都為複都制體系下「位于東方的都城」的意思。.

東都和臺南市行政區劃 · 東都和萬年縣 (臺灣) · 查看更多 »

永寧里 (堡里)

永寧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即今台南市的南區南部。 永寧里北邊為効忠里、新昌里,東邊為仁和里,南邊為文賢里。.

永寧里 (堡里)和臺南市行政區劃 · 永寧里 (堡里)和萬年縣 (臺灣) · 查看更多 »

明鄭時期

明鄭時期是指1662年-1683年間,由奉大明正朔的延平王鄭成功于南臺灣所建立之政權統治時期。明郑時期前後歷經鄭成功、鄭經及鄭克塽三世統治21年。 明末,战乱频起,内有流寇犯上作乱,外有满清虎视眈眈窥视中原。1644年,北京被李自成农民军占领,江南地区的明朝宗室建立南明政权。1645年,弘光政权瓦解,不久之后鄭芝龙家族在福建拥立隆武帝与清兵抗争。郑芝龙降清后,其子鄭成功高举反清复明大旗,继续斗争,后因北伐失利,退守东南沿海地区。随着清军的不断“围剿”,鄭成功的势力范围也逐步缩小,为了寻找反清复明的基地,1661年郑成功东征,佔领荷属台湾。 明鄭為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閩南民系)政權,鄭成功登陸臺灣後將該地改名為「東都」,仿照大陆的郡县制,将赤崁地方更名“东都明京”設置承天府為地方府治行政中心,作为臺灣最高的行政机构,效仿明朝中央官制,设六官;府城分为东安、西安、宋南、镇北四坊,各设首领,管理事务;府之下设二县,承天府以北叫天兴县、以南叫万年县,同时各种民生工作也逐步展开,例如:查户口、报田产、征劳力、纳税银等。鄭成功抵臺一年後即病逝,世子鄭經與其弟鄭世襲發生政爭戰役,其間鄭經於沒有皇帝的冊立之下,接受眾臣擁立為「世藩」。 鄭經嗣位之爭後,鄭經以「世藩」身分主政,改东都为「東寧」,建都安平鎮於熱蘭遮城,經過加以翻修稱之後稱為「王城」。对内奉南明永历帝正朔,对外与占据大陆的清朝互不统属,所谓“东宁建国,别立乾坤”,始有开国长治之想,经营成效斐然。明鄭政權的有效統治地區僅限於臺灣西南部地區,其他地方則有大肚王國、大龜文王國、瑪家王國等原住民政權管轄。 郑经去世后,明郑内部爆发权力之争,馮錫範借口监国郑克臧不是郑经亲生子,拥立自己的女婿郑克塽为延平王,聯合刘国轩發動東寧之變,殺害了郑克臧,最终大权旁落,民心涣散,明郑从此一蹶不振。1682年,施琅师法郑成功收台之法,攻克澎湖岛,於1683年占领台湾,明郑结束。為防止台灣的東寧遺民以東寧王室的名義反叛,康熙帝下令将鄭成功、鄭經等郑氏在台王室陵墓悉数崛起迁葬中国内陆。 鄭成功受封明朝爵位「延平王」,在正式文告中皆謹守藩王的身份,多自稱「本藩」(Pun Poin;Pumpuan;Pún-phoan),曆法上,始終奉南明永历帝的永曆年號為其正朔,因此,永曆帝死後亦持續使用;於現存對其他政權的諸多外交文書中皆以「大明招討大將軍」的官職與「延平王」的爵位(鄭經則稱世子)作為其官方身分号召恢复明朝,有人指出明郑应为南明的延续;亦禮遇眾多流寓明朝宗室,如寧靖王朱術桂、魯王世子朱弘桓等人,並於重要冊封儀式中邀請明朝宗室於旁觀禮以維持宗藩體統。 但實際上,明郑未再拥立明朝宗室為皇帝或监国,國家元首即是延平王,是一個獨立行政、以延平王為實際領導者的政治實體,即使對內、外遵行明朝體制禮法的鄭經也曾經自認東寧從來不內屬中土,而是另新闢的海外領土。明太祖祖訓曾提到不征之國,要求後世不可征服內容中的藩屬國,其中台灣列屬藩屬國中的小琉球。而清世宗雍正提到乃是其父將台灣拓入中國版圖等語。.

明鄭時期和臺南市行政區劃 · 明鄭時期和萬年縣 (臺灣) · 查看更多 »

新昌里 (堡里)

新昌里,是臺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即今臺南市的南區北部偏中。 新昌里北邊為臺南市,東邊為仁和里,南邊為永寧里,西邊為効忠里。.

新昌里 (堡里)和臺南市行政區劃 · 新昌里 (堡里)和萬年縣 (臺灣) · 查看更多 »

文賢里 (堡里)

文賢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即今台南市的仁德區西南部,以及高雄市的湖內區、茄萣區。 文賢里北邊為永寧里、仁和里,東邊為仁德南里、依仁里,東南邊為長治二圖里,南邊為維新里、仁壽上里。.

文賢里 (堡里)和臺南市行政區劃 · 文賢里 (堡里)和萬年縣 (臺灣) · 查看更多 »

承天府

承天府,可以指.

承天府和臺南市行政區劃 · 承天府和萬年縣 (臺灣)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臺南市行政區劃和萬年縣 (臺灣)之间的比较

臺南市行政區劃有291个关系,而萬年縣 (臺灣)有5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4,杰卡德指数为6.98% = 24 / (291 + 53)。

参考

本文介绍臺南市行政區劃和萬年縣 (臺灣)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