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聯合王國歷史和馬丁·路德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聯合王國歷史和馬丁·路德之间的区别

聯合王國歷史 vs. 馬丁·路德

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縮寫:UK,全名: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歷史,其發展以英格蘭王國為核心,逐次併入威爾斯公國、蘇格蘭王國和愛爾蘭王國。目前聯合王國的領土包含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和北愛爾蘭。 1535年,英格蘭王國以《聯合法案公章》合併威爾斯公國,再以《1707年聯合法案》合併蘇格蘭王國成為大不列顛王國,再以《1800年聯合法案》合併愛爾蘭王國成為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1922年,愛爾蘭自由邦(今為愛爾蘭共和國)脫離聯合王國,但北愛爾蘭留下。1927年,英國國名正式改為今日的名稱(愛爾蘭字樣改為北愛爾蘭)。. 丁·路德(Martin Luther,),德國教會司鐸兼神學教授,於十六世紀初發動了德意志宗教改革,最終是全歐洲的宗教改革 促成基督新教的興起。路德強烈質疑羅馬教廷關於藉金錢換取上帝赦罪(即贖罪券)的教導。1517年,路德在諸聖堂門前貼出了《關於贖罪券效能的辯論》(即《九十五條論綱》),提出討論教會腐敗問題。路德分別於1520年和1521年,拒絕教宗利奧十世與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要求他撤回相關文件的命令,此舉最後導致路德被教廷判處破門律,也被神聖羅馬帝國定罪。 路德指出,救恩是上帝的恩典,是祂白白給予人類的禮物。他認為,這救贖並不是透過善功,而是單單藉信靠耶穌基督作為救贖者而獲得的。路德的神學教導《聖經》是上帝啟示的唯一來源, 這無疑是挑戰羅馬天主教教皇權威,他更指出天主教會強調的等級制度(即聖統制)明顯違反了《新約聖經》中「信徒皆祭司」的教義。 接受路德神學思想的人普遍被稱為路德宗信徒。 路德將拉丁語《聖經》翻譯成平民慣用的德意志方言,使之更淺白易明,此舉對教會和德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德語版《聖經》也促進了標準德語的發展,為當時翻譯學帶來多項貢獻, 更影響了後來英語《詹姆士王聖經》的刊行。 路德的詩歌著作亦影響了教會歌唱的發展。 另外,他與卡塔琳娜·馮·博拉的婚姻為當時社會樹立了榜樣,重申教會牧者同樣享有婚姻自由。 部分學者認為,路德在晚年的著作中嚴詞批評猶太人,明顯具反猶傾向,但亦有學者指出,路德所批判的是猶太人的宗教信仰,而不是血統。到現時為止,相關的議題仍然極具爭議。.

之间聯合王國歷史和馬丁·路德相似

聯合王國歷史和馬丁·路德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天主教宗教改革新教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天主教和聯合王國歷史 · 天主教和馬丁·路德 · 查看更多 »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Protestant Reformation)是指基督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的教派分裂及改革運動,也是新教形成的開端,由馬丁·路德、喀爾文、慈運理等神學家,以及其他早期新教徒发起。1517年,路德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的开始,即德意志宗教改革。改革者反对当时天主教會的教条、仪式、领导和教会组织结构。在他们的努力下,成立了新的国家性的改革派教會。早期的一些发生在欧洲的事件(如黑死病的蔓延和天主教會大分裂)侵蚀了人们对天主教会和教宗的信仰,但教義上的歧見才是引发宗教改革的關鍵。其他一些因素(如文艺复兴思想的传播、印刷术的传播、东罗马帝国的灭亡)也都促成了新教的创立。虽然先于路德就已经有一些较大的改革运动,但大多数人认为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结束于1648年签订西發里亚和约结束三十年戰爭。 早先批評天主教會的有識之士為約翰·威克里夫、扬·胡斯等先驅,第一个新教教会是15世纪扬·胡斯创立的弟兄合一会(或波西米亚弟兄会)。最大的新教教会是路德会(主要在德国、波罗的海国家和斯堪的纳维亚)和加尔文的跟隨者(主要在德国,法国,瑞士,荷兰和苏格兰)。除这两大陣營外,还有一些较小的改革團體存在。 天主教會在特倫托會議召開後发起了被後世稱為「反宗教改革」的自省運動,做為對宗教改革的回應及自省,而在這時期成立的耶穌會更是此自省运动的先锋。一般而言,北欧国家转为新教,南欧国家仍旧信仰天主教,教廷联合法國、西班牙及奥地利王室加以壓制新教徒,中欧则成为双方激烈冲突的场所,甚至升级为全面的宗教战争。.

宗教改革和聯合王國歷史 · 宗教改革和馬丁·路德 · 查看更多 »

新教

新教(Protestantism),又稱基督新教,是西方基督教中不屬於天主教體系的宗派之統稱,源於16世紀神學家馬丁·路德等人所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與天主教、東正教並列為基督宗教三大分支。一些既不屬於天主教,亦與歐洲宗教改革沒有歷史淵源的教會,例如無宗派教會,也被視為新教,Pew Research Center,2011。新教強調「因信稱義」,認為人要得到上帝拯救,唯獨憑藉信心曾祖漢,,全國宗教資訊網,「新教有別於天主教,可以從新教在某些教義和神學的前提上看得出來,馬丁·路德在公元1517年開始宗教改革的運動,他的神學思想起點源於個人的經歷,到底面對公義的神時,人要如何才能夠被接納呢?「因信稱義」(Justification through faith)是路德也是新教的關鍵教義,意思是因著信心的緣故,神把人當作義人(稱義),不是人本身有什麼值得討神喜悅的,而是公義的神在審判的時候不再看人的不完全,而只看到信心的對象,即耶穌基督,雖然世人都無法過一個完美的一生在神面前被稱為義,但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過了完美的一生得著了「義」的地位,信徒只要藉著信靠耶穌基督,這個耶穌基督的義就被轉撥到我們身上,因此,神是因著耶穌基督的緣故,稱那些相信之人為義人。」而不是靠善行南亞路德會,《信仰立場》,頁7:「人藉著信心(相信和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便可得著這救恩。『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WELS Topical Q&A: 。新教以《聖經》為信仰之唯一依據,反對天主教聖統制WELS Topical Q&A: Jenkins, Paul (2014), 約翰•加爾文:《基督教要義》(卷三),頁149,更相信所有信徒都具有祭司的職分。新教各宗派在聖餐觀等神學問題持不同看法,但普遍以「五個唯獨」為信仰核心思想。 對新教的稱呼,源自拉丁文「protestatio」,意為「抗議」,源於1529年神聖羅馬帝國宣布馬丁·路德為異端之後所引起的強烈抗議。其實在馬丁·路德之前已經有多位宗教改革家嘗試改革甚至脫離天主教會,但最後直至路德才獲得成功。16世紀路德宗信仰由德國傳入丹麥、挪威、瑞典、芬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冰島,另一位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的思想亦傳入匈牙利,荷蘭,蘇格蘭,瑞士和法國。同時期,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帶領當地教會脫離天主教會獨立,亦開展了英國宗教改革運動。 新教成功發展出其獨特文化,為人類在教育、人文 、科學、政治和社會秩序、經濟、藝術等領域帶來重大貢獻。Karl Heussi, Kompendium der Kirchengeschichte, 11.

新教和聯合王國歷史 · 新教和馬丁·路德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聯合王國歷史和馬丁·路德之间的比较

聯合王國歷史有90个关系,而馬丁·路德有16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1.20% = 3 / (90 + 160)。

参考

本文介绍聯合王國歷史和馬丁·路德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