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羅馬帝國和马克·安东尼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羅馬帝國和马克·安东尼之间的区别

羅馬帝國 vs. 马克·安东尼

羅馬帝國(Imperium Rōmānum,;通用希腊语和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转写:)是上古時期的一個文明帝國,承接着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或「扶菻」。 前44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凯撒成爲終身獨裁官,象征着共和制的結束;至前27年,屋大維成爲奧古斯都,象征着羅馬帝國的開端。其首府羅馬城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400年這段時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至公元500年其遷都至拜占庭(又稱君士坦丁堡、新羅馬),該城才隨之取代羅馬城成爲世界最大城市,帝國人口亦增長到五千至九千萬,大約是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约20% 罗马帝国可分为前期(前27年—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395年—1204年/1453年〕三个阶段。 羅馬共和國末年,政局由于一連串的內戰和政治角力變得非常不穩定。公元前44年,共和國將領凯撒被元老院封爲終身獨裁官後不久,便遭到刺殺身亡。直至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亚克兴角战役擊敗對手马克·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吞并埃及托勒密王国後,共和國的政局仍然不明朗。至公元前27年,元老院放棄共和制,賜君權及奧古斯都頭銜予屋大維,這象征着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這時元老院仍然存在,但大權已掌握在屋大維手中。最初幾位皇帝都以「第一公民」自居。 屋大維征战的勝利擴張了帝国的領土。立國之初的兩個世紀,帝國的政局有着前所未見的穩定,這段時期被稱爲「羅馬治世」。直到公元41年,帝国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被刺身亡後,元老院曾经考虑恢復共和政制,但罗马禁卫军架空元老院,遂立克劳狄一世爲帝。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間,帝国繼屋大維後首次征战不列颠尼亞。公元68年,克劳狄一世的繼位者尼祿在兵變中自殺身亡,帝国遭遇一連串短暫的內戰,同時猶太地區更爆发第一次起義,這段時期曾经有四位軍團將領稱帝。維斯帕先在公元69年戰勝其他將領,建立弗拉维王朝。其繼位者提图斯,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发後開放斗兽场。提图斯只短暫在位两年,便由其兄弟图密善繼位爲帝国第11位皇帝。图密善最后亦遭到刺殺身亡。元老院後來封涅尔瓦爲皇帝,這亦是羅馬五贤帝之首,開辟一段長達八十多年的政局穩定時期。罗马第13位皇帝图拉真是羅馬五贤帝之中的第二位,他在位時見證帝國的最大版圖。 康茂德在位時,帝国開始出现衰退之兆。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刺殺身亡,觸發五帝之年,有五人同時稱帝,分别是佩蒂纳克斯、尤利安努斯、奈哲尔、阿尔拜努斯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事件最後由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取得勝利。公元235年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刺殺身亡,導致三世纪危机,這段時期短短50年之內有26人被元老院封爲皇帝。直至戴克里先在位時創立四帝共治,帝國才全面恢复穩定,這段時期一共有四位皇帝共同統治羅馬帝国。這種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很快便招致內戰。內戰最終由君士坦丁一世勝出,成爲帝国的唯一統治者。後來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拜占庭,並命名為新羅馬,但史家更喜歡以其名字―君士坦丁稱之爲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自此之後一直是帝國的首都,一直到其終結。君士坦丁一世亦于313年將基督教(后成為天主教会)合法化,並由狄奧西亞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基督教從而成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這時的羅馬帝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權,並與其東面安息帝国的繼承者波斯帝國互相抗衡,持續着一個世紀的紛爭。狄奥多西一世是最後一位統治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後帝國的領土因濫權、內戰、野蛮人入侵、軍事改革和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被日益蚕食,這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已完全分裂成東西兩部份,自此之後再没有被統一過。公元410年及公元455年,西面的羅馬城相繼被西哥德人和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奥多亚塞废黜,這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終結。但是,由於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從未被東罗马帝国所承认,所以嚴格上來説,只有在西罗马帝国上一位皇帝尼波斯在公元480年去世後,才可以正式爲罗马帝国在西歐的統治劃上句號。而東罗马帝国則一直存在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爲止。史学家會称东罗马帝国爲拜占庭帝国。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帝國,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上的成就都達到很高的水平。羅馬帝國存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帝国的疆域在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達到全盛,控制着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着七千萬的人口,這相當於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羅馬帝國幅原遼闊,而且國祚長久,使拉丁希腊的语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歐洲在整個中世纪時期,有數次對羅馬帝國的復辟,這包括拉丁帝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文艺复兴而後的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更使希腊、羅馬、猶太和基督教的文化向全世界傳播開去,對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着重要影响。. 克·安东尼(Marcus Antonius,约前83年1月14日出生于罗马,逝世于前30年8月1日)是一位古罗马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凯撒最重要的军队指挥官和管理人员之一。凯撒被刺后,他与屋大维和雷必达一起组成了后三头同盟。前33年后三头同盟分裂,前30年马克·安东尼与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先後自杀身亡。.

之间羅馬帝國和马克·安东尼相似

羅馬帝國和马克·安东尼有(在联盟百科)14共同点: 古罗马安息帝國尤利烏斯·凱撒屋大维希腊亚历山大港克娄巴特拉七世罗马罗马军团罗马共和国羅馬帝國羅馬元老院骑兵高卢

古罗马

古羅馬文明通常是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意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Senātus Populus Que Rōmānus),缩写为SPQR。傳說在公元前754年-753年,羅穆盧斯在台伯河畔建羅馬城,開創了王政時代。公元前509年或前510年,古羅馬王政時代(羅馬王國)結束,選舉兩名執政官,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的羅馬共和國。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為期1年;管理國家的主要機構為元老院、高級長官及公民大會,而掌握國家實權的則是元老院。隨著貴族與平民之間對立的加深,貴族承認了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前451年,頒佈了十二銅表法,明定了平民與貴族不能通婚的限制,這也標誌著羅馬法的誕生。 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羅馬又發動了3次布匿克戰爭,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並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前215年-前168年發動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大部分伊利里亚、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羅馬-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於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洲、非洲稱霸地中海的龐大羅馬帝國。 到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則在1453年被鄂圖曼帝國所滅。.

古罗马和羅馬帝國 · 古罗马和马克·安东尼 · 查看更多 »

安息帝國

安息帝國(波斯語:امپراتوری اشکانی,Emperâturi Ashkâniân;公元前247年-224年),又称阿薩息斯王朝(Arsacid)、帕提亞帝國(Parthian)、波斯第二帝国,是古波斯地区古典时期的一个王朝。阿薩息斯王朝一名出自帕尼部落領袖阿尔沙克一世,他趁著一名波斯總督起兵抵抗塞琉古帝国而征服了伊朗東北部的帕提亞地區,阿爾沙克一世在公元前三世紀中葉建立安息帝國。全盛時期的安息帝國疆域西達小亚细亚東南的幼发拉底河,東抵阿姆河。安息帝國座落在地中海的羅馬帝國與汉朝之間的貿易路線丝绸之路之上,使帝國成為了商貿中心。 安息帝國是一個由不同文化組成的國家,它在很大程度上吸納了包括波斯文化、希臘文化及地區文化的藝術、建築、宗教信仰及皇室標記。在安息帝國的前半段統治時期,雖然宮廷履行伊朗的傳統習俗,但也採納了希臘文化的一些元素。安息帝國的統治者以萬王之王為銜頭,自稱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後裔,他們仿傚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做法接納一方霸主成為附庸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會由中央任命這些自治的總督。安息帝國也會任命一些總督,這些總督主要統領伊朗以外的地區,但他們的轄地較少,權力也不如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總督。隨著安息帝國的擴張,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也沿著底格里斯河由尼薩遷往泰西封,其他多個城市也曾經成為首都。 在最初,塞琉古帝國是安息帝國在西線的敵人,斯基泰人則盤據在東面。不過,隨著安息帝國向西擴張,帝國也先後與亞美尼亞王國及羅馬帝國爆發衝突。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互相爭奪,爭取將亞美尼亞君主成為他們的附庸。前53年安息人在卡雷戰役徹底擊敗克拉苏統領的羅馬軍隊。到前40年至39年,除了泰尔外,羅馬人控制的累范特地區被安息人攻陷。羅馬軍官马克·安东尼對安息帝國進行反擊,多名羅馬將領也入侵美索不達米亞策應,塞琉西亞及泰西封的控制權數度易手,羅馬人始終不能牢固地控制這些地區。与对外战争相比,争夺王位而频繁爆发的内战对安息帝国危害更大,法爾斯伊什塔克爾的統治者阿尔达希尔一世叛變,他在224年殺害了安息帝國最後一位統治者阿爾達班五世。阿爾達希爾一世建立了萨珊王朝,直至七世紀被穆斯林征服前一直統治著伊朗和近東大部分地區,安息帝國的分支阿薩息斯王朝則仍在亞美尼亞繼續其統治。 相對薩珊王朝甚至是更早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以安息語、希腊语及其他語言記載的本土安息文獻較稀少。除了一些凌散的楔形文字簡、殘缺的陶器碎片、石刻、德拉克马硬幣、殘存的羊皮紙文獻,安息帝國的歷史只能透過外來的資料而得知,這些外來資料主要是希臘和羅馬史學,也包括中國貨品在安息帝國流通而形成的中國史學。安息帝國的藝術品被史學家視為了解安息帝國社會和文化的有效來源,而關於這一方面的文獻資料卻匱乏。.

安息帝國和羅馬帝國 · 安息帝國和马克·安东尼 · 查看更多 »

尤利烏斯·凱撒

乌斯·尤利乌斯·凱撒¹(拉丁文:Gaius Julius Caesar²,),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军事统帅、政治家,為羅馬尤利乌斯家族成员。 凱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大祭司、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用了8年時間征服高卢全境(现在的法国),亦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西元前49年,他率军佔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 前44年,凱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凱撒身后,其甥孫及養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且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Imperator)。.

尤利烏斯·凱撒和羅馬帝國 · 尤利烏斯·凱撒和马克·安东尼 · 查看更多 »

屋大维

#重定向 奥古斯都.

屋大维和羅馬帝國 · 屋大维和马克·安东尼 · 查看更多 »

希腊

希腊(Ελλάδα,),官方名称为希腊共和国(希腊语: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位于欧洲东南部的跨大洲国家。2015年其人口约为1,090万。雅典为希腊首都及最大城市,塞萨洛尼基为第二大城市。 希腊位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重要。其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西北邻阿尔巴尼亚,北部邻马其顿共和国和保加利亚,东北邻土耳其。希腊分为九个地区:马其顿、中希腊、伯罗奔尼撒、色萨利、伊庇鲁斯、爱琴海诸岛(包括十二群岛及基克拉泽斯)、色雷斯、克里特和伊奥尼亚群岛。爱琴海位于希腊本土东侧,爱奥尼亚海位于西侧,克里特海和地中海位于南侧。希腊海岸线长达,为地中海盆地国家中最长,世界第11长。希腊拥有大量岛屿,其中227个岛屿有人居住。其百分之八十区域为山地,奥林波斯山为全境最高峰,海拔。 希腊为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自公元前270,000年起即有人居住。其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为民主制度、西方哲学、奥林匹克运动会、西方文学、史学、政治学、重要科学及数学原理、西方戏剧(悲剧及喜剧)的发源地。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腓力二世首先统一了希腊。其子亚历山大大帝迅速征服了古代世界的大片地区,将希腊文化和科学自东地中海地区传播至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世纪希腊为罗马所吞并,成为罗马帝国及其继承国拜占庭帝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后者为希腊语言及文化所主导。公元1世纪希腊正教会建立起来,塑造了现代希腊的文化认同,并将希腊传统传播至正教世界。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希腊地区。1830年,在经历独立战争后,希腊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希腊的文化遗产由其18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数可见一斑,这一数目在欧洲及世界均居前列。 希腊为民主制国家,发达国家及高收入经济体,其生活质量较高,及人类发展指数为极高。希腊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为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第十个成员国,并自2001年以来为欧元区成员国。其亦为诸多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包括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希腊的独特文化地位、旅游业、船运业及战略地位使其被归为一中等强国。其为巴尔干地区最大规模经济体,并为这一区域重要的投资者之一。.

希腊和羅馬帝國 · 希腊和马克·安东尼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港

亚历山大港(Αλεξάνδρεια;科普特语:Ⲣⲁⲕⲟⲧⲉ(Rakote);الإسكندرية),又譯亞歷山卓,埃及第二大城市、亚历山大省省会,地中海岸的港口、非洲重要的海港。其地理位置是北纬31°12',东经29°15',离开罗西北208千米。尼罗河多支的、现已干枯的入海口位于亚历山大港东19千米处,古城卡诺珀斯的遗蹟就在那裡。今天亚历山大港有约334万居民。 亚历山大港是按其奠基人亚历山大大帝命名的,它是托勒密王朝的首都,很快就成为古希腊文化中最大的城市。在西方古代史中其规模和财富仅次于罗马。雖然埃及的伊斯兰教统治者在奠定了开罗为埃及的新首都后亚历山大港的地位不断下降。但在十九世紀末期,亞歷山大港躍升為世界主要的船運及交易中心之一,蓬勃的棉花業與連接紅海和地中海地區的優越地理位置帶給這個城市豐厚的利潤。 今天的亞歷山大港靠著從蘇伊士來的天然氣和石油運輸管線成為埃及的重要工業中心。這個城市同時也有著蓬勃的觀光業。.

亚历山大港和羅馬帝國 · 亚历山大港和马克·安东尼 · 查看更多 »

克娄巴特拉七世

克麗奧佩脫拉七世(篤愛父親者)(Κλεοπάτρα Φιλοπάτωρ,又譯克婁巴特拉七世、克利歐佩特拉七世、克麗奧佩特拉七世;Walker, p. 129.

克娄巴特拉七世和羅馬帝國 · 克娄巴特拉七世和马克·安东尼 · 查看更多 »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罗马和羅馬帝國 · 罗马和马克·安东尼 · 查看更多 »

罗马军团

罗马军团(Roman legion,源自legio,意為軍階)為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时期的正规军队,以其高效的适应性及机动性--服了地中海沿岸地区。 按照古罗马传统,一旦有战争爆发,执政官就需要担负起从合格的公民中临时征集起一支军队的职责。而后,两名执政官中的一个,就需要率领这支主要由志愿者组成的军队开赴战场。 直到前2世纪的最后几年,除了少数特别情况外,罗马大体上仍然在实行这种传统的兵农合一的公民兵制度,所有的士兵都必须符合:必须达到户口调查的第15等级或以上。至少拥有3,000塞斯特尔提乌斯的财产。能够自行购置所属兵种等级对应的武器装备等严格条件。 自蓋烏斯·馬略當選前107年的執政官後,對羅馬進行了一系列軍事改革。馬略的軍事改革對羅馬歷史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改革擴大了兵源,增強了軍隊戰鬥力,但同時也使軍隊性質逐漸發生變化,為日後的軍閥出現以及軍事獨裁的建立奠定了基礎,馬略一就任,就立即着手開始進行軍事改革。他一反舊制,對已經不符合當時實際情況的做法進行變更,並把之前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就已經出現的一些臨時性的,但卻行之有效的應急措施從法律上予以固定。 這些措施包括以募兵制代替徵兵制。馬略放棄了早就難以為繼的財產資格限制,規定凡是自愿且符合條件的羅馬公民,包括無財產者都可以應募入伍。這樣就解決了困擾羅馬多年的因符合服役資格者不足而導致的兵源匱乏問題。而且也延長服役年限,明確軍餉報酬,軍隊能夠進行長期的正規訓練,有利於戰鬥力的提高。馬略規定,士兵一旦入伍,必須服役滿16年。士兵退伍後,還能在被征服地區分得屬於自己的土地或一次性退休金,大多士兵會選擇後者,因為大多分得的土地是比較荒涼遠無人煙的地方。然後在改編羅馬軍團編制,戰鬥隊形則變得更加多樣,作戰的靈活性和指揮效能得到加強,統一武器裝備規格、樣式,而便于軍隊補給。.

罗马军团和羅馬帝國 · 罗马军团和马克·安东尼 · 查看更多 »

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是古罗马在前509年到前27年之间的政体,其正式名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也有观点主张尤利乌斯·恺撒担任终身独裁官的前44年作为共和国的结束时间。.

罗马共和国和羅馬帝國 · 罗马共和国和马克·安东尼 · 查看更多 »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Imperium Rōmānum,;通用希腊语和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转写:)是上古時期的一個文明帝國,承接着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或「扶菻」。 前44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凯撒成爲終身獨裁官,象征着共和制的結束;至前27年,屋大維成爲奧古斯都,象征着羅馬帝國的開端。其首府羅馬城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400年這段時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至公元500年其遷都至拜占庭(又稱君士坦丁堡、新羅馬),該城才隨之取代羅馬城成爲世界最大城市,帝國人口亦增長到五千至九千萬,大約是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约20% 罗马帝国可分为前期(前27年—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395年—1204年/1453年〕三个阶段。 羅馬共和國末年,政局由于一連串的內戰和政治角力變得非常不穩定。公元前44年,共和國將領凯撒被元老院封爲終身獨裁官後不久,便遭到刺殺身亡。直至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亚克兴角战役擊敗對手马克·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吞并埃及托勒密王国後,共和國的政局仍然不明朗。至公元前27年,元老院放棄共和制,賜君權及奧古斯都頭銜予屋大維,這象征着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這時元老院仍然存在,但大權已掌握在屋大維手中。最初幾位皇帝都以「第一公民」自居。 屋大維征战的勝利擴張了帝国的領土。立國之初的兩個世紀,帝國的政局有着前所未見的穩定,這段時期被稱爲「羅馬治世」。直到公元41年,帝国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被刺身亡後,元老院曾经考虑恢復共和政制,但罗马禁卫军架空元老院,遂立克劳狄一世爲帝。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間,帝国繼屋大維後首次征战不列颠尼亞。公元68年,克劳狄一世的繼位者尼祿在兵變中自殺身亡,帝国遭遇一連串短暫的內戰,同時猶太地區更爆发第一次起義,這段時期曾经有四位軍團將領稱帝。維斯帕先在公元69年戰勝其他將領,建立弗拉维王朝。其繼位者提图斯,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发後開放斗兽场。提图斯只短暫在位两年,便由其兄弟图密善繼位爲帝国第11位皇帝。图密善最后亦遭到刺殺身亡。元老院後來封涅尔瓦爲皇帝,這亦是羅馬五贤帝之首,開辟一段長達八十多年的政局穩定時期。罗马第13位皇帝图拉真是羅馬五贤帝之中的第二位,他在位時見證帝國的最大版圖。 康茂德在位時,帝国開始出现衰退之兆。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刺殺身亡,觸發五帝之年,有五人同時稱帝,分别是佩蒂纳克斯、尤利安努斯、奈哲尔、阿尔拜努斯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事件最後由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取得勝利。公元235年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刺殺身亡,導致三世纪危机,這段時期短短50年之內有26人被元老院封爲皇帝。直至戴克里先在位時創立四帝共治,帝國才全面恢复穩定,這段時期一共有四位皇帝共同統治羅馬帝国。這種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很快便招致內戰。內戰最終由君士坦丁一世勝出,成爲帝国的唯一統治者。後來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拜占庭,並命名為新羅馬,但史家更喜歡以其名字―君士坦丁稱之爲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自此之後一直是帝國的首都,一直到其終結。君士坦丁一世亦于313年將基督教(后成為天主教会)合法化,並由狄奧西亞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基督教從而成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這時的羅馬帝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權,並與其東面安息帝国的繼承者波斯帝國互相抗衡,持續着一個世紀的紛爭。狄奥多西一世是最後一位統治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後帝國的領土因濫權、內戰、野蛮人入侵、軍事改革和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被日益蚕食,這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已完全分裂成東西兩部份,自此之後再没有被統一過。公元410年及公元455年,西面的羅馬城相繼被西哥德人和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奥多亚塞废黜,這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終結。但是,由於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從未被東罗马帝国所承认,所以嚴格上來説,只有在西罗马帝国上一位皇帝尼波斯在公元480年去世後,才可以正式爲罗马帝国在西歐的統治劃上句號。而東罗马帝国則一直存在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爲止。史学家會称东罗马帝国爲拜占庭帝国。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帝國,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上的成就都達到很高的水平。羅馬帝國存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帝国的疆域在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達到全盛,控制着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着七千萬的人口,這相當於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羅馬帝國幅原遼闊,而且國祚長久,使拉丁希腊的语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歐洲在整個中世纪時期,有數次對羅馬帝國的復辟,這包括拉丁帝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文艺复兴而後的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更使希腊、羅馬、猶太和基督教的文化向全世界傳播開去,對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着重要影响。.

羅馬帝國和羅馬帝國 · 羅馬帝國和马克·安东尼 · 查看更多 »

羅馬元老院

羅馬元老院(Senatus)是一個審議的團體,它在羅馬共和国與羅馬帝國的政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羅馬元老院和羅馬帝國 · 羅馬元老院和马克·安东尼 · 查看更多 »

骑兵

騎兵是陸軍當中,騎乘動物作為移動手段的兵種。并不是只有使用马匹的军种称为骑兵,也有騎乘其他動物,例如戰象或駱駝;有些步兵如龙骑兵使用马匹移动,但下马作战。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野戰最重要的主力兵种,殺傷力極大,中外戰史皆常見以少量騎兵牽制大量步兵。 在現代陸軍中雖然已經甚少使用動物,但使用機械化交通工具移動的部隊仍可稱作騎兵。.

羅馬帝國和骑兵 · 马克·安东尼和骑兵 · 查看更多 »

高卢

高卢(法语:Gaule;拉丁语:Gallia),古罗马人把居住在现今西欧的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北部、荷兰南部、瑞士西部和德国南部莱茵河西岸一带的凯尔特人统称为高卢人。在后来的英语中,「Gaul」这个词(Gaulois)也可能是指住在那一带的人民。不过更多时候这个词是指曾经广泛分布于中欧的多瑙河中游平原、西欧、东南欧的多瑙河下游平原;甚至在前285—前277年间扩张至安纳托利亚中部的使用高卢语(凯尔特语族的一个分支)的那些人。高卢的古罗马语就是「Gallia」。 从哈尔施塔特文化到前3世纪初期时的高卢人曾经广阔地分布在欧洲并分成了两族,除了住在今天法兰西的高卢人,还有一部分居住在亚平宁半岛北部的平原,其他的高卢人移民到今日的伊比利亚半岛和不列颠群岛一帶。 对于罗马的统治,高卢的部落首脑韦森盖托里克斯曾经帶领高卢起义,后被凱撒击败,投降后被判绞刑。 * Category:法国历史 Category:凯尔特人 分類:羅馬帝國行省.

羅馬帝國和高卢 · 马克·安东尼和高卢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羅馬帝國和马克·安东尼之间的比较

羅馬帝國有217个关系,而马克·安东尼有5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4,杰卡德指数为5.20% = 14 / (217 + 52)。

参考

本文介绍羅馬帝國和马克·安东尼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