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羅馬尼亞和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羅馬尼亞和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之间的区别

羅馬尼亞 vs. 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

罗马尼亞(România),位於東歐洲。羅馬尼亞國境西方分別為匈牙利與塞爾維亞接壤,保加利亞在南,北邊與东北則是乌克兰與摩尔多瓦共和國。羅馬尼亞有一小段位於黑海邊的海岸線,多瑙河幾乎佔了南邊與保加利亞之間的國界大半,並且從該國东邊海岸流入黑海的西岸。 羅馬尼亞的首都為布加勒斯特,位於該國南部多瑙河支流登博维察河所流經的平原地帶上,是羅馬尼亞第一大城與工商業城市。值得提到的是,羅馬尼亞的女子組體操曾经相當強,與美國、俄羅斯、中國並駕齊驅,到目前為止獲得過70個世界冠軍。. 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Алексе́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Бруси́лов; ),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共和国、蘇聯将領。帝俄奥廖尔伯爵兼總參謀長;共和俄國軍隊總司令;蘇俄苏维埃联邦骑兵总监、工农红军总学院(今伏龙芝军事学院)教官、蘇共九大至十三大代表,在帝俄、共和俄國、蘇聯皆擔任國家級要職。 出生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父亲是俄国人,母亲是波兰人。布鲁西洛夫三代人都在沙皇的军队中担任军官。他的祖父在1812年曾参加拿破仑入侵防御作战。他父亲升至中尉军衔,1856年死于肺结核。母亲去世不久,年轻的勃鲁西洛夫在库塔伊西(Kutaisi)由亲戚抚养。 早年以骑兵军官身份在高加索服役,1877年至1878年的俄土战争中崭露头角,1906年升任将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率第8军在加利西亚战役(1914年)中取得光辉业绩。后俄国4个集团军向奥匈帝国军队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以在东方战线胜利地实施“布鲁西洛夫攻势”(又称布羅西洛夫突破)而享有盛名,并以此在关键时刻支援了西方盟国。到1916年8月,俘虏奥军37.5万人。主要由于这一胜利,罗马尼亚决定加入协约国,奥地利不得不放弃对意大利北部的攻击;德国被迫把确保在凡尔登战役中击败英法的部队调到东方战线。然而,布鲁西洛夫的进攻并未在东方战线产生决定性的后果。1917年6月4日至8月1日他任俄军总司令。1920年至1924年在布尔什维克政府中任军事顾问和骑兵总监。1924年70岁时退休。1926年在莫斯科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著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一个军人的笔记,1914—1918年》(A Soldier's Notebook, 1914–1918.)。.

之间羅馬尼亞和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相似

羅馬尼亞和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羅馬尼亞蘇聯苏联红军

奥匈帝国

奧匈帝國(Österreich-Ungarn;Ausztria-Magyarország)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立宪制二元君主国,由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其建立源於1867年奧匈折衷方案,1918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而灭亡。奥匈帝国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匈双方在法定意义上是平等的,两国在立法、行政、司法、稅收、海關、鑄幣等领域分别享有自主權,外交和國防事务統一由帝國的中央政府處理。奥匈帝国是当时世界列强之一,国土地跨东欧、中欧和南欧,面积为欧洲次于俄国的第二大国,人口总数居欧洲第三,次于俄国和德国。 1908年,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为帝国存续期间少有的领土扩张,酿成波斯尼亚危机",间接为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埋下祸根。事件中,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爾維亞黑手黨的激进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殺,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和德国同属同盟国一方,于1918年战败而解体,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和匈牙利王国成为奥匈帝国的法理继承国,而在奥匈帝国故土上建立起来的独立民族国家还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和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等;亦有部分领土被波兰第二共和国和罗马尼亚王国继承。 奧匈帝國是多民族国家,其內政事务常需要由其国土范围内12个民族代表共同商議决定。其存续期间欧洲民族主義思潮盛行,各地民族独立思想已趨至成熟,国内民族起事和民族纠纷不断,民族问题严重,由之产生的语言分歧也使得战时军队指挥效率低下。雖然奧匈帝國在民族問題上舉步維艱,但在它所存在的约50年间整个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实现了近代化,许多开明的改革得以施行。奥匈帝国保有世界规模第四大的机械制造业体系,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其家用电器、电力工业设备及发电厂发电装置的制造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三,次于美国和德国。.

奥匈帝国和羅馬尼亞 · 奥匈帝国和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羅馬尼亞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 · 查看更多 »

羅馬尼亞

罗马尼亞(România),位於東歐洲。羅馬尼亞國境西方分別為匈牙利與塞爾維亞接壤,保加利亞在南,北邊與东北則是乌克兰與摩尔多瓦共和國。羅馬尼亞有一小段位於黑海邊的海岸線,多瑙河幾乎佔了南邊與保加利亞之間的國界大半,並且從該國东邊海岸流入黑海的西岸。 羅馬尼亞的首都為布加勒斯特,位於該國南部多瑙河支流登博维察河所流經的平原地帶上,是羅馬尼亞第一大城與工商業城市。值得提到的是,羅馬尼亞的女子組體操曾经相當強,與美國、俄羅斯、中國並駕齊驅,到目前為止獲得過70個世界冠軍。.

羅馬尼亞和羅馬尼亞 · 羅馬尼亞和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羅馬尼亞和蘇聯 · 蘇聯和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 · 查看更多 »

苏联红军

工农红军(Рабо́че-крестья́нская 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РККА;简称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КА),通称苏联红军,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之后1922年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武装力量,其下包括陆军和空军。红军直接起源于1917年十月革命,俄国内战期间布尔什维克创立军队反击他们敌人的军事同盟(尤其是以白军之名组成的团体)。1946年2月起红军与苏联海军组成苏联武装力量(Вооруженные Силы СССР(ВС СССР)/Vooruzhennye Sily SSSR),它的官方名称改為蘇維埃陸軍(Советская Армия),直到1991年12月解体。 红军陆军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同盟国获胜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在德蘇战争的军事行动中,击败了战争中75%-80%的納粹德国(德意志國防軍及武装党卫队)部隊。.

羅馬尼亞和苏联红军 · 苏联红军和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羅馬尼亞和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之间的比较

羅馬尼亞有150个关系,而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有2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2.79% = 5 / (150 + 29)。

参考

本文介绍羅馬尼亞和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