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维生素B12

指数 维生素B12

維生素B12(Vitamin B12)为B族維生素之一,是一类含钴的复杂有机化合物。 分子结构是以钴离子为中心的咕啉环和5,6-二甲基苯并咪唑为碱基组成的核苷酸。化学式為C63H88O14N14PCo,分子量為1355.37 g/mol。.

74 关系: 叶酸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大豆威廉·莫菲小麥草丹貝康復力代谢仙人掌当归國立衛生研究院 (美國)味噌咕啉再生不良性貧血啤酒全合成琥珀酰CoA神经系统米糠糖类糙米納豆綠藻红血球维生素B维生素C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生素食主義甲基甲硫氨酸甲钴胺發酵癌症Doi螺旋藻靜脈注射食欲香菇記憶高半胱氨酸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豆瓣醬豆豉贫血辅酶肝硬化肝炎肝臟...脂肪膳食礦物質臭豆腐腐乳腺苷酵母英国蛋白质雛菊恶性贫血核磁共振氰化物氰钴胺泡菜注意澳洲有机合成海帶海藻海苔新西兰晶体结构 扩展索引 (24 更多) »

叶酸

叶酸(Folate、folic acid)也稱為维生素B9,屬於維生素B。葉酸可用於治療由葉酸缺乏症引起的貧血。葉酸也是孕婦的營養補充品。在新生兒的病例中,有超過一半認為是因為懷孕初期葉酸不足所造成。有超過50個國家利用加入葉酸的營養強化食品來減少神經管缺損的比例。長期補充葉酸和中風及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小幅下降有關。葉酸可以口服,也可以用注射的方式補充。 正常劑量下的葉酸不會造成副作用,還不確定長期的高劑量攝取是否有需要關注的問題。不過已知的是高劑量的葉酸攝取會讓维生素B12缺乏症的問題較不易檢查到。人體在製造DNA、RNA,以及製造细胞分裂需要的胺基酸代謝時,都必須要用到葉酸。因為人體無法自行製造葉酸,因此葉酸屬於人體必需的维生素。 葉酸攝取不足會造成葉酸缺乏症,會導致,症狀包括疲勞、心悸、呼吸困难、舌頭上的瘡,以及皮膚或髮色的變化,兒童若膳食攝入不足,一個月後會出現葉酸缺乏症。成人體內正常的葉酸總量在10,000–30,000µg,而血液中的濃度則為7 nmol/L(3 ng/mL)。 葉酸是在1931年至1943年之間所發現的,由米切尔(H.K.Mitchell,1941)及其同事首次从菠菜叶中提取纯化出来,命名为叶酸。葉酸列在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中,是基礎中所需,最有效及安全的藥物。2014年在開發中國家,每一劑的葉酸膳食補充品價格在0.001至0.005美金之間。葉酸的英文folic源自拉丁文的folium,意思就是葉子。在許多的食物中都含有葉酸,特別是深綠色的葉菜類以及肝。.

新!!: 维生素B12和叶酸 · 查看更多 »

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

#重定向 多萝西·霍奇金.

新!!: 维生素B12和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 · 查看更多 »

大豆

大豆(学名:Glycine max)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豆科植物,一般都指其种子而言。大豆是東亞的原生種植物,果實呈椭圆形、球形。種皮顏色有黄色、淡绿色、黑色,別名為黄豆、青豆(不是指豌豆)、黑豆,以黄豆最常見。毛豆即为尚未成熟的食用大豆(大豆在莢果種仁生長至八分熟時採收的鮮豆莢)。 大豆可以製成大豆油、豆豉,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分類中,甚至將大豆列為而不是豆類。無脂肪的豆粕是動物飼料中常見及廉價的蛋白質來源,像就在一些餐點中代替肉。每單位面積,種豆可以產生的蛋白質較其他利用方式都要高。 在東方有許多豆類製品,未醱酵的豆類製品有豆漿、豆腐、豆腐皮等,醱酵的豆類製品有醬油、豆瓣醬、醱酵豆醬、納豆、丹貝等也是用豆類製成調味料。大豆油有許多工業的應用,主要生產大豆的國家有美国(36%)、巴西(36%)、阿根廷(18%)、中国(5%)和印度(4%).

新!!: 维生素B12和大豆 · 查看更多 »

威廉·莫菲

威廉·莫菲(William Parry Murphy,)是一位美國醫學家,出生於威斯康辛州。由於關於貧血治療的研究,而在1934年與喬治·邁諾特(George Richards Minot)及喬治·惠普爾(George Hoyt Whipple)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Murphy, William.

新!!: 维生素B12和威廉·莫菲 · 查看更多 »

小麥草

小麥草 / 貓草 (Wheatgrass / Catgrass)是鵝觀草屬 (Agropyron),特別是雞冠鵝觀草 (Agropyron cristatum,小麥的同類)的幼芽。其嫩葉可以搾汁或晒乾磨粉。未經加工的植株含大量纖維素,難以為人消化。但其也含有葉綠素、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和酵素。 有些小麥草產品會用上普通小麥 (Triticum aestivum )。.

新!!: 维生素B12和小麥草 · 查看更多 »

丹貝

丹貝(tempeh)是一種發源於印尼爪哇的發酵食品,又名天培、天貝等。 傳統丹貝是接種根霉屬(Rhizopus spp.)真菌至煮過的脫皮大豆,再以香蕉葉包覆接種過的大豆,經過一至兩天發酵,所得到的白色餅狀食品。目前,已經有其他五穀雜糧被用為原料來製作丹貝。在衛生的考量下,發酵用的容器多改用塑膠材質或不銹鋼製品。成品也以冷藏或冷凍方式運送及保存。 由大豆為主原料製成之大豆丹貝,因含有豐富之蛋白質,可作為肉類的代用品,是素食人士攝取蛋白質的主要食品之一。 根霉屬真菌中的少孢根霉(Rhizopus oligosporus)為製作丹貝的主要菌種之一。.

新!!: 维生素B12和丹貝 · 查看更多 »

康復力

#重定向:聚合草.

新!!: 维生素B12和康復力 · 查看更多 »

代谢

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的化学反应总称。这些反应使得生物体能够生长和繁殖、保持它们的结构以及对环境作出反应。代谢通常被分为两类:分解代谢可以对大的分子进行分解以获得能量(如细胞呼吸);合成代谢则可以利用能量来合成细胞中的各个组分,如蛋白质和核酸等。代谢是生物体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一旦物质和能量交换停止,生物体的生命就會結束。 代谢中的化学反应可以归纳为代謝途徑,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将一种化学物质转化为另一种化学物质。酶对于代谢反應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酶可以通过一個熱力學上易於發生的反應來驅動另一個難以進行的反應,使之變得可行;例如,利用ATP的水解所产生的能量来驱动其他化学反应。一个生物体的代谢机制决定了哪些物质对于此生物体是有营养的,而哪些是有毒的。例如,一些原核生物利用硫化氢作为营养物质,但这种气体对于动物来说却是致命的。代谢速度,或者说代谢率,也影响了一个生物体对于食物的需求量。 代谢有一個特点:無論是任何大小的物种,基本代谢途径也是相似的。例如,羧酸,作为柠檬酸循环(又称为“三羧酸循环”)中的最为人们所知的中间产物,存在于所有的生物体,无论是微小的单细胞的细菌还是巨大的多细胞生物如大象。代谢中所存在的这样的相似性很可能是由于相关代谢途径的高效率以及这些途径在进化史早期就出现而形成的结果。.

新!!: 维生素B12和代谢 · 查看更多 »

仙人掌

仙人掌是石竹目仙人掌科(學名:Cactaceae)的植物總稱,別名為仙巴掌、仙人扇、霸王樹。仙人掌具有相當豐富的形状和大小,並擁有優良的保水适应力,多數生長於沙漠及半沙漠等乾燥少雨環境,在地球上所有沙漠也可以發現。仙人掌為多肉植物的一類,目前仙人掌科的植物有127属共189600种。 仙人掌用途廣泛,可作观赏植物、饲用或饲料,以及其他食物來源(特别是它们的果实​​)。 胭脂紅是來自於生活在某些仙人掌的胭脂虫之产物。.

新!!: 维生素B12和仙人掌 · 查看更多 »

当归

当归(学名:Angelica sinensis),属伞形科的一种植物。一般作为药用。.

新!!: 维生素B12和当归 · 查看更多 »

國立衛生研究院 (美國)

国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缩写为NIH),隸屬於美國衛生及人類服務部,是美國聯邦政府中首要的生物醫學研究机构。 2006年的資料顯示,此機構花費美國全國28%的年度生物醫學研究經費,約280億美元,其中多數來自產業界的支援, Neil Osterweil, MedPage Today, September 20, 2005.

新!!: 维生素B12和國立衛生研究院 (美國) · 查看更多 »

味噌

味噌(;噌,汉语拼音:cēng)、味増或麵豉,是一种有咸味的日本调味品,日本料理的主要配料之一。味噌的种类比较多,主要是原料的成分和比例的不同。用作制造味噌的原料有豆、米、麦等。其制作方法是将这些原料蒸熟后,再通过霉菌、酵母菌发酵而制成,是醱酵豆醬的日本文化。.

新!!: 维生素B12和味噌 · 查看更多 »

咕啉

咕啉(Corrin)是一种杂环分子。在内圈的十五元环里,有四个氮原子作为配体。 因为它在维生素B12中与Co(III)离子形成四个配位键,具有中心(Core)地位,故得名。.

新!!: 维生素B12和咕啉 · 查看更多 »

再生不良性貧血

再生不良性貧血(aplastic anemia/aplastic anaemia)也叫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指骨髓未能生產足夠或新的細胞來補充血液細胞的情況。一般來說,貧血是指低的紅血球統計,但患有再生不良性貧血的病人會在三種血液細胞種類(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均出現低統計的情況。.

新!!: 维生素B12和再生不良性貧血 · 查看更多 »

啤酒

啤酒(Bier,Beer,Cerveza,Bière), 又叫麥酒,雅稱為液體麵包,利用澱粉水解、發酵產生糖分後製成的酒精飲料。澱粉與水解酶經常由穀類作物製成麥芽後取得,因此啤酒最常見的原料是小麥與大麥(但是也有以玉米、高粱或稻米來製造的) 。 啤酒是世上历史最悠久,普及范围最广的酒精饮料之一。大多数的啤酒利用加入啤酒花的手段形成独特苦味并起到防腐作用,也有啤酒添加香草或水果等改变风味 。 最早在美索布達米亞壁畫上曾經發現,因古代啤酒中會殘留穀粒,因此畫中人物使用葦管從酒罈中吸取啤酒。很多古典文献也曾提及啤酒生产及配送,如《汉谟拉比法典》中就有提及啤酒及酒吧的法律,类似的还有《给女神宁卡西的圣歌》。 如今,啤酒酿造工业已是一个全球性的工业项目,从私人酒坊到跨国企业,无数大小规模的酿酒机构遍布全球。啤酒也成为了一种传统文化,如世界各地的啤酒节,啤酒酒吧文化等。.

新!!: 维生素B12和啤酒 · 查看更多 »

全合成

全合成是有机合成的一类,指用简单的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合成与分离步骤得到复杂的大分子,通常不使用生物合成技术。所用的原料都是实验室和商业上的常用试剂,如简单的烯烃、醛类等石化产品,或蔗糖等常见的天然产物。全合成的目标分子往往是有研究价值的复杂大分子,多数为天然产物,有药物活性或理论研究价值。改进已有的全合成路线也是有价值的工作。.

新!!: 维生素B12和全合成 · 查看更多 »

琥珀酰CoA

#重定向 琥珀酰辅酶A.

新!!: 维生素B12和琥珀酰CoA · 查看更多 »

神经系统

經系統是由神經元這種特化細胞的網路所構成的。其身體的不同部位間傳遞訊號。動物體藉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作用來應付環境的變化。動物的神經系統控制著肌肉的活動,协调各个组织和器官,建立和接受外来情报,并进行协调。神經系統是動物體最重要的連絡和控制系統,它能測知環境的變化,決定如何應付,並指示身體做出適當的反應,使動物體內能進行快速、短暫的訊息傳達來保護自己和生存。 神經組織最早是出現在五億到六億年前的埃迪卡拉生物群中。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分為二部份:分別是中樞神經系統(CNS)及周围神经系统(PNS)。 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及脊髓,周围神经系统主要是由神經構成,是由長神經纖維或是轴突組成,連接中樞神經系統及身體各部位。 傳送由大腦發出信號的神經稱為運動(motor)神經或是下行(efferent)神經,而將身體各部位產生信號傳送到中樞神經的神經稱為感覺(sensory)神經或是上行(afferent)神經。大部份的神經是雙向傳遞信號,稱為混合神經。 周围神经系统可分為軀體神經系統、自律神經系統及肠神经系统。軀體神經系統處理隨意運動,也就是依生物體意願而產生的運動,自律神經系統又可分為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是在緊急情形時驅動,而副交感神经是在器官呈休息狀態時驅動。 肠神经系统則控制消化道。自律神經系統及肠神经系统都會不隨意願的自主動作。從脑部發出的神经稱為脑神经,而從脊髓發出的神经稱為。 以細胞層面來看,神经系统是以一種稱為神經元的細胞組成。神經元有特殊的構造,可以快速且準確的傳送信號給其他細胞,傳送的是電化學信號,藉由稱為轴突的神經纖維傳輸。 在神經元發生衝動時時,會由突触釋放神經傳導物質。神經元之間的連結形成了神經迴路及,神经网络,控制了生物體的感知及其行為。神經系統除了神經元外,還有神經膠質細胞,提供支持及新陳代謝等機能。 大部份的多細胞生物皆有神經系統,但複雜度有很大的差異。多細胞生物中只有多孔动物门、扁盘动物门及中生動物門等結構非常簡單的生物完全沒有神經系統。 放射狀對稱的生物,包括栉水母及刺胞動物門(包括海葵、水螅、珊瑚及水母),其神經系統為發散狀的。 其他大部份的多細胞生物其神經系統都包括一個腦、一條脊髓(或二條脊髓平行排列)及由腦或脊髓發散到全身的神經,只有一些蠕蟲例外。神經系統的大小隨生物體而不同,最簡單的蠕蟲其神經系統由數百個細胞組成,非洲象的神經系統則有三千億個細胞。 中樞神經系統的功用是在身體全部位之間傳送信號,而接收反饋。神經系統的机能障碍可能是因為先天基因問題造成,也可能是因為外傷或是中毒導致的傷害,或是因為感染或是年老所產生。 神經內科研究有關神經系統的疾病,並尋找預防或治療的方式。周围神经系统最常見的問題是神經傳導不良,其原因有很多種,包括,或著是多发性硬化症及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脱髓鞘疾病。 神经科学是研究神經系統的科學。.

新!!: 维生素B12和神经系统 · 查看更多 »

米糠

米糠是稻米加工中碾米工序得到的一种黃色的皮層,是稻米果实的皮层,也称为米皮、清糠。入藥用的穀糠,多指米皮糠而言。一般中藥選用的是米皮糠的內衣,中醫稱為「杵頭糠」,又稱「穀白皮」。內服藥用一般以杵頭糠為主,穀糠外皮較少用。 稻穀在脱粒脱壳后得到糙米,糙米是完整的水稻果实。而我们通常所食用的稻米是指的是加工后的精米,它是水稻种子的胚乳部分。在从糙米到精米的过程中抛弃掉的部分就是米糠。 米糠包括稻米的外果皮、中果皮、交联层、种皮,有些地方还包括胚芽,而有些地方的称呼中包含颖壳(稻穀的壳)。 米糠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此外还含有维生素等成分。 米糠可以用于提取米糠油,还可以作为动物饲料。.

新!!: 维生素B12和米糠 · 查看更多 »

糖类

醣類(Carbohydrate)又称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一般由碳、氫與氧三種元素所組成,廣布于自然界。醣類的另一個名稱为“碳水化合物”,其由來是根据生物化学家先前發現一类物质可写成经验分子式:Cn(H2O)n,其氢与氧元素的比例始终为2:1,故以为醣類是碳和水的化合物;但后来的发现证明了许多糖类并不符合上述分子式,如:鼠李糖(C6H12O5);而有些物質符合上述分子式却不是糖类,如甲醛(CH2O)等。醣類為人體之重要的營養素,主要分成三大類:單醣、雙醣和多醣。在一般情況下,單醣和雙醣是較小的(低分子量)的碳水化合物,通常稱為--。例如,葡萄糖是單醣,蔗糖和乳糖是雙醣(見圖示)。 糖类在生物体上扮演著众多的角色,像多醣可作为儲存養分的物質,如澱粉和糖原;或作为動物外骨骼和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如:甲殼素和纖維素;另如五碳醛醣的核糖是構成各種輔因子的不可或缺失之物質,如ATP、FAD和NAD)也是一些遺傳物質分子的骨幹(如 DNA和 RNA)。醣類的眾多衍生物同時也與免疫系統、受精、預防疾病、血液凝固和生長等有極大的關聯。 在食品科學和其他非正式的場合中,碳水化合物通常是指:富有澱粉(如五穀類、麵包或麵食)或簡單的醣類的食物(如食糖)。.

新!!: 维生素B12和糖类 · 查看更多 »

糙米

糙米是稻米脱壳后的米,保留了粗糙的外层(包含皮層、糊粉層和胚芽),颜色较精制白米深。日本稱為玄米,英文称为brown rice(棕米)。糙米磨去外层可以制得白米,因为糙米保存完整的稻米營養,富含蛋白質、脂質、纖維及維生素B1等,所以是比白米更健康的食物。但口感较硬,對很多人來說味道不如白米,烹调也需要更久。.

新!!: 维生素B12和糙米 · 查看更多 »

納豆

納豆是日本常見的傳統發酵食品,由黃豆通過Bacillus subtilis natto(枯草桿菌亞種之一)藉由菌種發酵所釋放的酵素轉化蒸煮過黃豆的營養成分所製成的豆製品,气味浓烈,有黏性,不僅保有黃豆的營養價值、富含維生素K2、提高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更重要的是發酵過程產生了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具有溶解體內纖維蛋白及其他調節生理機能的保健作用。根據藤原明衡所著的新猿樂紀推算,日本人食用納豆至今已有超過一千年的歷史。.

新!!: 维生素B12和納豆 · 查看更多 »

綠藻

綠藻是一種真核細胞的微生物,可以在包括海水、淡水和汽水等所有的水中環境裡被找到。 綠藻是為有胚植物根源的藻類中的一大類群,本身是一個併系群,有時被歸在植物界,有時則又被歸在原生生物界裡。綠藻是單細胞或群集的鞭毛生物,一般一個細胞有兩個鞭毛,但也會有群集、粒狀和絲狀等不同的型式。車軸藻是最接近高等植物的近親,存在著完全分化的身體組織。綠藻約有6000個物種。Thomas, D. 2002.

新!!: 维生素B12和綠藻 · 查看更多 »

红血球

红血--球(Red blood cells (RBCs)),又称为红--细胞或血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球,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将氧气从肺或鰓运送到身体各个組织的最主要的媒介。破裂中的红血球或其碎片则称为裂红--细胞(schistocyte)。.

新!!: 维生素B12和红血球 · 查看更多 »

维生素B

維--生素B也作維--他命B,是B族维生素的总称,它们常常来自于相同的食物来源,如酵母等。維生素B是身體內新陳代謝必需的一環,每種維生素B都參與了關鍵的代謝反應,通常以輔酶的形式存在。 维生素B曾经被认为是像维生素C那样具有单一结构的有机化合物,但是后来的研究证明它其实是一组有着不同结构的化合物,于是它的成员有了独立的名称,如维生素B1,而維生素B成为了一个总称,有的时候也被称为維生素B群、維生素B族或維生素B复合群。.

新!!: 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 · 查看更多 »

维生素C

維生素C(Vitamin C/ascorbic acid,又稱L-抗壞血酸,又譯維他命C)是高等靈長類動物與其他少數生物的必需營養素。是一種存在於食物中的維他命,可作為營養補充品。維生素C在大多数生物體内可藉由新陳代謝製造出來,但是有许多例外,比如人類,缺乏維生素C會造成壞血病。 維他命C可作營養補充劑以預防或治療壞血病,目前並無證據顯示可預防感冒。維他命C可藉由口服或注射來攝取。 維生素C的藥效基團是抗壞血酸離子。在生物體內,維生素C是一種抗氧化劑,因為它能夠保護身體免於氧化劑的威脅,維生素C同時也是一種輔酶。 一般而言,維他命C的耐受性很好,大劑量服用可能導致腸胃不適、頭痛、睡眠困難以及肌膚泛紅。懷孕期間攝取正常劑量通常是安全無虞的,維他命C為一種基本營養成分,有助於組織修復。含有維他命C的食物包含柑橘類水果、番茄以及馬鈴薯。當它作為食品添加劑。 維生素C也是一種抗氧化劑和防腐劑的酸度調節劑。多個E字首的數字(E number)收錄維生素C,不同的數字取決於它的化學結構,像是E300是抗壞血酸,E301為抗壞血酸鈉鹽,E302為抗壞血酸鈣鹽,E303為抗壞血酸鉀鹽,E304為酯類抗壞血酸棕櫚和抗壞血酸硬脂酸,E315為異抗壞血酸除蟲菊酯。 維他命C最早發現於1912年,在1928年首次被分離出來,在1933年首次被製造出來,於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上名列有案,是建立照護系統時相當重要的必備基礎藥物之一。維他命C已經是通用名藥物,也是成藥。在發展中國家的批發價約在每月0.19到0.54美元之間,有些國家將抗壞血酸加入食物,像是營養麥片。3 g mol-1,熔点是190~192℃。在1 M水溶液中的旋光性是20.5-21.5度。pK1是4.17,pK2是11.57。在5mg/ml的水溶液中,pH值是3。氧化还原电位是0.166V(pH.

新!!: 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

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Robert Burns Woodward,),美国有机化学家,对现代有机合成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合成和具有复杂结构的天然有机分子结构阐明方面。由於「在有机物合成方面的成就」,伍德沃德榮获1965年诺贝尔化学奖。与其同事罗尔德·霍夫曼共同研究了化学反应的理论问题。后者也获得了198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新!!: 维生素B12和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 · 查看更多 »

生素食主義

生素食主義(Raw veganism),又稱為生機素食,香港部份有簡稱它為「食生」。 生機來自未經煮熟烹死的植物是有生命的食物(Living food),本身有生命力的天然營養和酵素。 顧名思義為結合了素食主義及生食主義的飲食概念,因此不包含了取自動物肉類,以及不包含以攝氏47度以上(118華氏度以上)煮過的食物。 一般的生素食舉例來說像是生的蔬菜、水果、果仁/堅果、豆芽、發芽種子、穀物、純植物油(如初搾純橄欖油、初搾純椰子油)、海藻、藥草(甚至可食用的花)、可食用蔬菜根莖(蕃薯、蘿蔔、山藥之類)等等。 主張盡量吃當地出產,吃當季出產食物,吃有機耕作農產品,吃常溫室溫食物(冷藏急凍食品保存後須先放至室溫才吃)。 大部份植物已能提供大部份人體所須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礦物質、澱粉質/碳水化合物等。未經煮熟植物更含有熟食所欠的有益的酵素(enzyme)。(酵素於攝氏47度以上被破壞) 但是亦有較嚴的概念如果食主義(Fruitarianism)、果汁主義(Juicearianism),出芽種子果實主義(Sproutarianism)等。 並無規定要執行100%生機素食,也有部份人士是循序漸進增加比例。也有像是只要飲食包含75%生蔬食即可的概念存在。.

新!!: 维生素B12和生素食主義 · 查看更多 »

甲基

基(Methyl group),为化學名词,指一种和甲烷對應的疏水性烷基官能團,化學式為-CH3,常簡寫做-Me。甲基常見於許多的有機化合物中,多半是相當穩定的官能團。甲基多半是較大化學分子中的一部份,不過偶爾也會以以下三種形式出現:陰離子、陽離子及自由基。其陽離子有八個價電子,陰離子有十個價電子,這三種形式都非常不穩定,很容易和其他化學物質反應。.

新!!: 维生素B12和甲基 · 查看更多 »

甲硫氨酸

硫氨酸(Methionine,又稱蛋胺酸),在所有後生動物中它是一種必需氨基酸。與半胱氨酸一起,甲硫氨酸是兩個含硫蛋白原氨基酸之一。對人而言是唯一的含硫必需氨基酸,有L型及D型兩種,與生物體內各種含硫化合物(如:蛋白質)的代謝密切相關。是体内活性甲基和硫的主要来源。 DL-蛋氨酸可利用化學法生產。蛋氨酸是強肝解毒劑、促進發育劑,當缺乏甲硫氨酸時,會引起食慾減退。甲硫氨酸廣泛應用於營養補充與畜產飼料,由於甲硫氨酸容易被雞吸收而轉變為雞肉蛋白,在雞飼料中添加甲硫氨酸,可少耗飼料,並使雞肉生長健全。目前甲硫氨酸主要有四類:固體甲硫氨酸、液態羥基甲硫氨酸(MHA)、液體甲硫氨酸鈉和固體羥基甲硫氨酸鈣,其中固體甲硫氨酸的市場最大。但在美國甲硫氨酸市場,液態羥基甲硫氨酸(MHA)為第一大。 甲硫胺酸在人體中由mRNA上的起始密碼子(含氮鹼基序列AUG)經核糖體轉譯後生成。.

新!!: 维生素B12和甲硫氨酸 · 查看更多 »

甲钴胺

#重定向 维生素B12.

新!!: 维生素B12和甲钴胺 · 查看更多 »

發酵

#重定向 发酵.

新!!: 维生素B12和發酵 · 查看更多 »

癌症

症(英語:Cancer)又名為腫瘤(英語:Malignant tumor),指的是細胞不正常增生,且這些增生的細胞可能侵犯身體的其他部分;中医学中称岩,為由控制細胞分裂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分裂失控外,还会週遭正常組織甚至經由体内循環系統或淋巴系統转移到身體其他部分。不是所有的腫瘤都會癌化,有些細胞增生不會侵犯身體其他部分,稱為良性腫瘤。癌症常見的徵象與症狀包括新發生的腫塊、異常的出血、慢性咳嗽、無法解釋的體重減輕、以及腸胃蠕動的改變等等,但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這些症狀,因此發現這些症狀並不一定表示得了癌症。在人類身上,目前已知的癌症超過一百種。 癌症有許多類型,因吸菸而罹癌者佔了癌症死者中的22%,肥胖、飲食不佳、運動不足、飲酒則共佔了10%。其他可能造成癌症的因素還包括某些感染、暴露於游離輻射、以及環境汙染因子。在發展中國家約有20%的癌症是由於感染症(如B型肝炎、C型肝炎、以及人類乳突病毒等)造成。致癌因子通常是透過改變細胞中的遺傳物質運作,通常許多這類遺傳物質的變化是癌症產生所必要的。約5-10%的癌症是由於遺傳自雙親的基因異常。癌症可以由症狀和徵候或透過的方式發現,然後再以影像檢查和切片檢查來確診。癌細胞持續生長而不受外在訊息調控,可能是原本正常的原癌基因被激活,将细胞引入到癌变状态,但主要还是因为一些与控制細胞分裂有关的蛋白质出现異常,如腫瘤抑制基因的功能失常。导致这种局面,可能是为该蛋白编码的DNA因突变而出现了损伤,轉译而出的蛋白质因此也出现错误。要將一個正常細胞轉化成一個惡性腫瘤細胞通常需要許多次突變,或是基因轉譯為蛋白質的过程受到干扰。引起基因突變的物质被稱為致癌物質,又以其造成基因損傷的方式可分為化學性致癌物與物理性致癌物。例如接觸放射性物質,或是一些環境因子,例如,香煙、輻射、酒精。还有一些病毒可將本身的基因插入細胞的基因裡,激活癌基因。但突变也会自然產生,所以即使避免接觸上述的致癌因子,仍然無法完全預防癌症的產生。发生在生殖细胞的突变有可能傳至下一代。 許多癌症都可以預防,預防的方式包括戒烟、不要攝取太多酒精、多吃蔬菜水果及類食品、減少紅肉與速食(包含)的攝取、維持健康體重、多運動、減少陽光曝曬、以及施打疫苗預防某些感染症等等。透過篩檢早期發現,對於部分的癌症(包括大腸直腸癌和子宮頸癌等)有用,但乳癌篩檢的價值則有爭議性。對癌症的治療方式通常結合化學療法、放射療法、手術以及標靶治療等。疼痛控制與症狀控制是癌症治療中重要的一環,而安寧緩和醫療對於癌症晚期的病人來說相當重要。癌症病人的存活率端看癌症的種類與開始治療時的疾病狀況。在已開發國家兒童癌症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平均高達80%,在美國的成年癌症病人的平均五年存活率則有66%。而病症的嚴重程度取決於癌細胞所在部位以及惡性生長的程度。多數癌症根據其類型、所處的部位和發展的階段可以治療甚至治癒。一旦診斷確定,癌症通常以結合手術、化療和放射療法的方式進行治療。隨著科學研究的進步,開發出許多針對特定類型癌症的藥物,也增進治療上的效果。如果癌症未經治療,通常最終結果將導致死亡,也有出現因癌症未及時治療或是改用另類療法而延誤正規治療,因此影響病情的情形。 在2012年,大約有1,410萬人得到癌症,並且造成820萬人身亡(相當於全年總死亡人數的14.6%)。男性身上最常見的癌症包括肺癌、前列腺癌(攝護腺癌)、大腸直腸癌、以及胃癌;在女性身上最常見的則是乳癌、大腸直腸癌、肺癌和子宮頸癌。兒童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和腦瘤最常見,不過非洲除外,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在那裡更常見。2012年,大約16.5萬個15歲以下的兒童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有可能產生癌症,由於DNA的損傷會隨著年齡而累積增加,罹癌的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同時有數種癌症在已開發國家較常見。美国每年逝世的5个人当中有一人是因癌症致死,这一数字在世界范围则是100-350/100000。癌症在发达国家中已成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台灣則是長年位居十大死因之首。隨著人類越來越長壽及開發中國家生活習慣的改變,全球的罹癌率整體而言在上升中。.

新!!: 维生素B12和癌症 · 查看更多 »

Doi

#重定向 DOI.

新!!: 维生素B12和Doi · 查看更多 »

螺旋藻

螺旋藻通常是指兩種供人類及動物食用的節螺藻屬的藍藻——極大節螺藻(學名Arthrospira maxima)及鈍頂節螺藻(學名Arthrospira platensis)的通稱。這兩個品種原先被分入螺旋藻屬(學名Spirulina),後被分入節螺藻屬,但習慣上仍被稱作“螺旋藻”。螺旋藻在世界各地都有廣泛培植及用作膳食補充劑,通常為藥丸狀、片狀及粉狀。牠亦在水產業、水族箱及家禽中被用作飼料的補充劑。.

新!!: 维生素B12和螺旋藻 · 查看更多 »

靜脈注射

脈注射是一種醫療方法,即把血液、藥液、營養液等液體物質直接注射到靜脈中。靜脈注射可分短暫性與連續性,短暫性的靜脈注射多以針筒直接注入靜脈,即一般常見的「打針」。 連續性的靜脈注射則施以靜脈滴注,連接軟喉的藥水樽會倒掛於架上,俗稱「(打)吊點滴」、「(打)吊针」、「输液」、「(打)吊瓶」、「输水」(中國大陸俗稱「掛水」,香港俗稱「吊鹽水」),為將留置針插入靜脈後固定,然後接上可更換或補充的瓶裝或袋裝醫療液體。 如果短暫性靜脈注射的液體多於50毫升的話也會使用點滴的方式注入。也有吸毒者使用靜脈注射來吸食毒品。静脉注射也是死刑的行刑方式之一。.

新!!: 维生素B12和靜脈注射 · 查看更多 »

食欲

食欲(Appetite)是指一个人对于食物進食的渴望,有時可能是因為饥饿所造成,不過具吸引力的食物可能會讓人在不饥饿時仍然有食欲。食欲可以調節能量的攝取,以維持身體代谢所需的量,其調節方式是透過消化道、脂肪組織及腦部的紧密相互作用來调节。食欲好的人,对于食物的需求十分多以及频繁;食欲不好的人,则只会吃很少的食物,同时不太容易感觉到饿。食欲跟一个人肠胃的消化吸收以及运动消耗有很大关系。 食欲和每個個體的行為都有關係。食欲和其完備行為(consummatory behaviours)是唯一影響能量攝取的過程,而所有人類其他的行為都會影響能量的消耗。若食欲提昇,會增加食物攝取的量,若食欲減少,稱為食欲不振,而多食癥是指食慾增加的情形。食欲调节不良和神经性厌食症、神經性暴食症、惡病體質、及過胖暴食症有關。.

新!!: 维生素B12和食欲 · 查看更多 »

香菇

香菇(学名:Lentinula edodes)又叫做冬菇、北菇、香蕈、厚菇、薄菇、花菇、椎茸,为小皮伞科香菇属的物种,是一种食用菇類。 一般食用的成員為,鲜香菇脱水即成乾香菇,便于运输保存,是一种重要的南北货。中菜广泛使用乾/鲜香菇。烹饪时需将乾香菇先行泡水发制。素三鲜中,香菇往往作为其中的一鲜出现。在斋食中,香菇亦为重要原料之一。.

新!!: 维生素B12和香菇 · 查看更多 »

記憶

記憶(Memory)是神经系统存储过往经验的能力,关于记忆的研究屬於心理學或腦部科學的範疇。記憶代表著一個人對過去活動、感受、經驗的印象累積,有相當多種分類,主要因環境、時間和知覺來分。 基于现在我们对于记忆形成机制的认识,广为接受的模型将记忆过程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新!!: 维生素B12和記憶 · 查看更多 »

高半胱氨酸

半胱氨酸(Homocysteine,或稱為同型半胱氨酸或同半胱氨酸)是氨基酸半胱氨酸的異種,在旁鏈部份硫醇基(-SH)前包含一個額外的亞甲基(-CH2-)。.

新!!: 维生素B12和高半胱氨酸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Nobelpriset i fysiologi eller medicin)由诺贝尔基金会管理,该奖项每年颁发一次,用于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作出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它是五项诺贝尔奖中的一项,诺贝尔奖是根据硝酸甘油炸药的发明者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愿于1895年设立的。诺贝尔本人对实验生理学很感兴趣,并想为那些通过在实验室的科学发现而取得的新进展设立奖项。诺贝尔奖于每年12月10日的颁奖典礼上授予获奖者,这一天是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获奖者将被授予获奖证书及奖金证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的正面与物理学、化学及文学奖奖章相同,都镌刻着诺贝尔的浮雕像;但奖章的背面是独特的。 截至2015年,106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了208名男性以及12名女性。第一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1901年授予德国生理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用于表彰他在血清疗法及白喉疫苗等方面所做的贡献。格蒂·科里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她于1947年获得该奖,因其阐释了葡萄糖的代谢作用,这对治疗糖尿病以及解决众多医学问题有重要作用。 一些奖项至今仍有争议。包括1949年因提出前脑叶白质切除术而授予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的奖章,尽管这一做法受到了医疗机构的抗议。其他争议是由于对获奖人员的分歧而引起的。1952年,获奖者赛尔曼·瓦克斯曼被起诉至法庭,最终一半的专利权被赋予了其共同发现者之一但并未获得诺奖认同的艾伯特·沙茨。1962年这一奖项被授予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表彰其在DNA的结构与性质方面所做的工作,但并未承认其他人的贡献,如在提名时已经逝世的奥斯瓦尔德·埃弗里和罗莎琳·富兰克林。因为诺贝尔奖的规则禁止提名死者,长寿也成为获奖的资产,有一项研究在长达50年之后才获得此奖。同时诺贝尔奖也禁止同一奖项的获奖者超过3人,鉴于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越来越倾向于团队合作,这一制度也导致了一些争议。.

新!!: 维生素B12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查看更多 »

豆瓣醬

豆瓣醬是由各種微生物相互作用豆製品,產生複雜生化反應,而釀造出來的一種發酵紅褐色調味料,它是以黃豆或是蚕豆和麵粉為主要生產原料,同時,又根據消費者的習慣不同,在生產豆瓣醬中配製了香油、豆油、味精、辣椒等原料,而增加了豆瓣醬的品種。 豆瓣酱是四川菜的必备佐料,四川以临江寺所产乾隆御赐豆瓣酱和郫縣豆瓣醬最为正宗。其中郫县豆瓣的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 维生素B12和豆瓣醬 · 查看更多 »

豆豉

豆豉,是一种豆製品又稱為大苦、蔭豉、幽菽、嗜,方言名称有豆豉颗(贵阳)、豆发(雷州)、豆鹹/荫豉(厦门)等。.

新!!: 维生素B12和豆豉 · 查看更多 »

贫血

貧血(anemia, anaemia,anæmia)通常定義為血液中紅血球或血紅素總數量下降的情形;也可以被定義為血液攜帶氧氣能力下降的情況。當貧血慢性發作時,其症狀往往不明顯,可能包含疲倦、虛弱、呼吸困難或活動能力下降;有時急性發作,就會出現較為強烈的症狀,可能包含、感覺將要昏倒以及想喝更多水。在一個人得很明顯之前,就已經有顯著的貧血狀況了。依據不同病因,可能會出現額外的症狀。 貧血的原因總共分為三種主要類型:一為失血;二為紅血球製造數量下降;三為紅血球細胞分解增加。失血可能是由於創傷以及消化道出血等;紅血球製造減少的原因包括鐵質缺乏、維生素B12缺乏症、地中海型貧血、以及各種等等。造成紅血球分解增加的原因包括基因上的異常(例如鐮刀型貧血)、感染(例如瘧疾)、以及自體免疫性疾病。貧血也可以依紅血球的大小及每個紅血球中的血紅素量進行分類。如果紅血球較正常小,則稱為 (microcytic anemia);如果較正常大則是(macrocytic anemia);如果大小在正常範圍內則屬於(normocytic anemia)。 貧血診斷標準可根據血紅素量(Hemoglobin)或血容比(血細胞壓積)(Hematocrit; Hct)。 在男性血紅素正常是130-140 g/L(13-14 g/dL),但女性正常是120-130 g/L(12-13 g/dL)。在男性血容比正常是41-50%,但女性血容比正常是36-44%。至於貧血的真正原因則需要更進一步的測試才能知道病因。 因红细胞容量测定复杂,临床常以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血容比(血细胞压积)(Hct)等指标替代,这就可能造成:.

新!!: 维生素B12和贫血 · 查看更多 »

麦可以指:.

新!!: 维生素B12和麦 · 查看更多 »

辅酶

輔酶是有機非蛋白小分子,其用途為在酵素(酶)內載運化學基。許多輔酶是磷化水溶性維他命。但非維他命物質也可能是輔助,如ATP-磷酸基的生化載具。 輔酶被消耗在其幫助的反應上,如NADH輔酶被氧化還原反應轉化至NAD+。但輔酶是會再產生的,且其在細胞內的濃度會維持在一穩定的程度。 輔酶的一特殊子集為輔基。其輔因子(或稱輔助因子)會緊緊黏在酵素上,且不會在反應中被消耗。輔基包含有鉬蝶呤、硫辛胺和生物素。 酶蛋白與輔酶單獨存在時,一般無催化能力,只有二者結合成完整的分子時,才具有活性 ,此完整的酶分子稱為全酶。.

新!!: 维生素B12和辅酶 · 查看更多 »

钴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Co,原子序数27,属过渡金属,铁系元素之一,具有磁性。鈷礦主要為砷化物、氧化物和硫化物。此外,放射性的鈷-60同位素可進行癌症治療。.

新!!: 维生素B12和钴 · 查看更多 »

肝硬化

肝硬化(Zirrhose,cirrhose,cirrosis,cirrhosis,)指的是肝臟因長期受到傷害,導致最後無法正常運作。肝硬化是漫長的過程,在早期通常沒有症狀,隨著疾病的發展,患者可能開始感到容易疲倦、虛弱、下肢水腫、皮膚泛黃、容易瘀青、產生腹水、或是在皮膚上見到等等。腹水一旦發生就可能發生。其他與肝硬化相關的疾病與症狀還有、由於破裂而造成的吐血、肝肾综合症、以及肝癌等。肝腦病變可能造成患者意識混亂甚至陷入昏迷。 肝硬化最常見的原因包括酒精、B型肝炎、C型肝炎、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一般而言,連續數年每日飲酒超過2-3杯,就可能會造成肝硬化,而非酒精性脂肪肝則有許多原因,包括:體重過重、糖尿病、高脂血症與高血壓。其他較不常見造成肝硬化的原因還有、、血色沉著病、藥物影響與膽結石。病理上,肝硬化的病人的肝臟組織會被疤痕組織取代而無法正常工作,造成肝功能的喪失。肝硬化的診斷需要抽血檢驗、影像學檢查或肝臟切片檢查。 部分肝硬化病因如B型肝炎等,可以靠疫苗接種預防。肝硬化的治療依其原因而不同,但其治療目標大多是減緩疾病惡化的速度,並減少併發症的發生。一般會建議肝硬化病人戒酒,而B型或C型肝炎患者可能能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自體免疫性肝炎可以用類固醇治療。膽烷酸可能對膽管阻塞造成的肝硬化有幫助。藥物治療也對肝硬化的常見併發症有幫助,如水腫、肝腦病變、食道靜脈曲張等。嚴重的肝硬化病人可能可以接受。 肝硬化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數,自1990年的80萬人攀升到2013年的120萬人,120萬人當中有38.4萬人是由於酒精造成、35.8萬人是由於患有C型肝炎,而B型肝炎則造成了31.7萬人喪生。在美國患有肝硬化的男性多於女性。最早關於肝硬化的可考證記載,是由希波克拉底於前5世紀所描述。肝硬化為一種新詞,其字源由希臘文的「黃色(κιρρός)」與「狀況(-ωσις)」組成。.

新!!: 维生素B12和肝硬化 · 查看更多 »

肝炎

肝炎(Hepatitis)是描述肝臟發炎的現象。有些人沒有症狀,有些人則有黄疸、食慾不振、呕吐、疲倦、腹痛,或腹瀉的現象。肝炎可依病期長短分成兩期,六個月以下稱為急性,反之則稱為慢性。急性肝炎可能會,也可能發展為慢性肝炎。在某些情形下甚至會導致。病程過久會演變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 目前全球最常見的肝炎病因為病毒性肝炎,其他可能的因素還有酗酒、服用特定藥物、毒素、其他感染、自體免疫性疾病,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肝炎病毒分為五型:A、B、C、D,以及E型 -->。A型及E型通常藉由食物及水傳染 -->,B型肝炎則主要由性行為轉染,但也可能是母親在妊娠或分娩的過程中, -->。B型和C型可以經血液傳染,常見途徑包含 -->。D型肝炎只能感染已經感染B型肝炎的患者。 A、B,及D型可藉由。藥物可以用於治療慢性肝炎。目前仍沒有治療NASH的方法,但可以藉由運動、均衡飲食,以及減肥等調整生活型態方式來維持健康。可以藉由免疫抑制藥物治療。當病情到一定程度時,則可以考慮。 2015年,全球罹患A型肝炎者約有1.14億人,慢性B型肝炎約3.43億人,慢性C型肝炎則約1.42億人。在美國,罹患NASH約有1100萬人,而患者則約有500萬人。全球每年死於肝炎者逾100萬人,大多死於肝硬化或肝炎的併發症。在美國,每年有2500人感染A型肝炎,約有75人會因此死亡。肝炎的原文「Hepatitis」源自於古希臘語,「hêpar」(ἧπαρ)代表「肝臟」,「 -itis」(-ῖτις)代表「發炎」。.

新!!: 维生素B12和肝炎 · 查看更多 »

肝臟

Labeled human liver 肝脏(英語:liver)為脊椎動物體內的一種器官,以代謝功能為主,並扮演著除去毒素,儲存醣原(肝醣),分泌性蛋白質合成等角色。肝臟也會製造膽汁。在醫學用字上,常以拉丁語字首hepato-或hepatic來描述肝臟。.

新!!: 维生素B12和肝臟 · 查看更多 »

脂肪

脂肪(Fat)是室温下呈固态的油脂(室溫下呈液態的油脂稱作油),多来源于人和动物体内的脂肪组织,是一種羧酸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與醣類不同,脂肪所含的碳、氫的比例較高,而氧的比例較低,所以發熱量比醣類高。脂肪最後產生物是膽固醇(形成血栓)。脂肪組織是絕大多數脊椎動物特有的構造,可以使之一段時間不進食,而不會能量耗竭而死;脂肪體則為昆蟲特有,主代謝類似脊椎動物的肝。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的三酰甘油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較簡單,而脂肪酸的種類和長短卻不相同,包括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 食用脂肪是人可直接食用或烹调的油脂,主要成分是三酸甘油酯,也就是中性脂肪。脂肪是常見的食物營養素之一,亦是三種提供能量的營養之一。 食物中的脂肪在腸胃中消化,吸收後大部分又再度轉變為脂肪。它主要分佈在人體皮下組織、大網膜、腸繫膜和腎臟周圍等處。體內脂肪的含量常隨營養狀況、能量消耗等因素而變動。 過多的脂肪讓我們行動不便,而且血液中過高的血脂,很可能是誘發高血壓和心臟病的主要因素。.

新!!: 维生素B12和脂肪 · 查看更多 »

膳食礦物質

物質,又稱為無機鹽及膳食礦物質,除了碳、氫、氮和氧之外,也是生物必需的化學元素之一,也是構成人體組織、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謝等生命活動的主要元素,約佔人體體重的4.4%。它們可以是巨量礦物質(需求相對比較大)或微量礦物質(需求較小)。他們可以自然地存在於食物中,或是元素或礦物形式地被加入,例如碳酸鈣或氯化鈉。有部份這些添加物來自自然來源,例如地下的牡蠣殼。有時礦物質會被加入食物以外的飲食裡,因為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和在食土病裡,稱為「異食癖」或「食土症」。 適當地吸取一定程度的每種食用礦物質是有必要持續去維持身體的健康。而過量吸取食用礦物質可能會導致直接或間接的病症,歸咎於身體裡礦物質程度之間的競爭特性。例如,大量的鋅並不有害於它自己,但卻會導致銅的不足(除非補償,按照老年眼疾研究計劃裡指出)。有媒體報導稱,物體接觸礦物質含量過高的井水後,會在物體表面形成薄膜,經長時間暴曬,薄膜會變成堅硬的外殼,即「石化」。 不同地理學地區的土壤含有不同數量的礦物質。.

新!!: 维生素B12和膳食礦物質 · 查看更多 »

臭豆腐

臭豆腐是中國特色豆製品小吃之一,由豆腐發酵製作而來,流傳世界其它地方。在各地的製作方式、食用方法均有相當大的差異。臭豆腐的衍生品包括「臭豆腐乾」和「臭豆腐乳」兩種,其中「臭豆腐乳」相傳於清代被作為御膳小菜而送往宮廷,受到慈禧太-后-的喜爱,並賜名「御青方」。臭豆腐乳在中国各地制作方法和风味差异很大。.

新!!: 维生素B12和臭豆腐 · 查看更多 »

腎(Kidney)是脊椎动物體內的一種器官,屬於泌尿系統的一部分,负责過濾血液中的雜質、維持體液和電解質的平衡,最後產生尿液經由後續管道排出體外;同時也具備內分泌的功能以調節血壓。在正常成人人体中,具備兩枚腎臟,位於腰部兩側後方,因此又稱為腰子,狀似拳頭大小的扁豆子,儘管尺寸不大,通過腎臟的血流卻佔有總血量的四分之一。在生理上,腎臟主要可影響血流量、血液組成、血壓調節、骨骼發育,並帶有部分重要的代謝功能,因此若有相關病變可引起發育異常、水腫或脫水、免疫系統的破壞,甚至可導致死亡。.

新!!: 维生素B12和腎 · 查看更多 »

腐乳

腐乳或豆腐乳,又因地而異稱為乳腐、南乳、貓乳、豆乳、霉豆腐、酱豆腐、糟豆腐(形如酒糟醃漬),是一種將豆腐利用黴菌發酵﹑醃製、並二次加工的豆製品,為東亞飲食的常見佐料。腐乳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琉球及東南亞均有生產,但色澤與味道因地方做法不同而有所差異。如蘇州的豆腐乳呈黃白色,口味相對細膩;北京的腐乳呈紅色,偏甜;廣東的南乳也呈紅色,然而口味偏鹹和微辣;至於四川的腐乳,其辛辣程度大多比較高。 李日華《蓬櫳夜話》記載:“黟縣(今安徽黃山市黟縣)人喜於夏秋間醢腐,令變色生毛隨拭去之,俟稍乾投沸油中灼過,如製饊法漉出,以他物筆烹之,……然余曾一染指,直臭腐耳,未睹其神奇也。”腐乳通常用毛黴菌發酵,包括腐乳毛黴(Mucor sufu)、魯氏毛黴(Mucor Rouxianus)、總状毛黴(Mucor racemosus),还有根黴菌,如華根黴(Rhizopus chinensis)等,但克東腐乳是由微球菌發酵的,武漢腐乳是用枯草桿菌發酵的。.

新!!: 维生素B12和腐乳 · 查看更多 »

腺苷

腺苷(Adenosine)是核苷的一種,由核糖(呋喃核糖)與腺嘌呤的一部分組成,中間由β-N9-配糖鍵(β-N9-glycosidic bond)連結。 腺苷在生物化學上扮演重要角色,包括以腺苷三磷酸(ATP)或腺苷雙磷酸(ADP)形式轉移能量,或是以環狀腺苷單磷酸(cAMP)進行信號傳遞等。此外腺苷也是一種抑制性神經傳導物(inhibitory neurotransmitter),可能會促進睡眠。.

新!!: 维生素B12和腺苷 · 查看更多 »

酵母

酵母(拼音:中國大陆:jiàomǔ、台灣:xiàomǔ;台語:kànn-bó;注音:中國大陆:ㄐㄧㄠˋ ㄇㄨˇ、台灣:ㄒㄧㄠˋ ㄇㄨˇ;德文: Hefen;英文:Yeast)是非分类学术语,泛指能发酵糖類的各种单细胞真菌,不同的酵母菌在进化和分类地位上有异源性。酵母菌种类很多,已知的约有56属500多种。一些酵母菌能夠通過出芽的方式進行無性生殖,也可以通過形成孢子的形式進行有性生殖。酵母經常被用於酒精釀造或者麵包烘培行業。目前已知有1500多種酵母,大部分被分類到子囊菌門。酵母菌屬兼性厭氧菌。.

新!!: 维生素B12和酵母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维生素B12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蛋白质

蛋白质(protein,旧称“朊”)是大型生物分子,或高分子,它由一个或多个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长链条组成。氨基酸分子呈线性排列,相邻氨基酸残基的羧基和氨基通过肽键连接在一起。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由对应基因所编码。除了遗传密码所编码的20种“标准”氨基酸,在蛋白质中,某些氨基酸残基还可以被改變原子的排序而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从而对蛋白质进行激活或调控。多个蛋白质可以一起,往往是通过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蛋白质复合物,发挥某一特定功能。 与其他生物大分子(如多糖和核酸)一样,蛋白质是地球上生物体中的必要组成成分,参与了细胞生命活动的每一个进程。酶是最常见的一类蛋白质,它们催化生物化学反应,尤其对于生物体的代谢至关重要。除了酶之外,还有许多结构性或机械性蛋白质,如肌肉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以及细胞骨架中的微管蛋白(参与形成细胞内的支撑网络以维持细胞外形)。另外一些蛋白质则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免疫反应、细胞黏附和细胞周期调控等。同时,蛋白质也是动物饮食中必需的营养物质,这是因为动物自身无法合成所有氨基酸,动物需要和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必需氨基酸。通过消化过程将蛋白质降解为自由氨基酸,动物就可以将它们用于自身的代谢。.

新!!: 维生素B12和蛋白质 · 查看更多 »

雛菊

雛菊(學名:Bellis perennis)是菊科植物的一種,別名長命菊、延命菊,原產於歐洲,原種被視為叢生的雜草,開花期在春季。 雛菊在原產地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學名的種加詞perennis也含有「多年生的」的意思,但在日本由於夏季炎熱,雛菊多半活不過夏季,通常被當作秋天播種的一年生植物。雛菊在能夠渡夏的寒冷地區可以進行分枝繁殖。.

新!!: 维生素B12和雛菊 · 查看更多 »

恶性贫血

恶性贫血,也稱為维生素B12缺乏贫血,是指因為缺乏维生素B12而造成紅血球不足的疾病。常見的症狀是容易疲倦 -->,其他症狀有呼吸困难、皮膚蒼白、胸痛、手腳麻木、平衡感變差、舌頭平滑發紅、反射變差等。若沒有適當治療,有些症狀可能會轉變為持續出現的症狀。.

新!!: 维生素B12和恶性贫血 · 查看更多 »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是基於原子尺度的量子磁物理性質。具有奇數質子或中子的核子,具有內在的性質:核自旋,自旋角動量。核自旋產生磁矩。NMR觀測原子的方法,是將樣品置於外加強大的磁場下,現代的儀器通常採用低溫超導磁鐵。核自旋本身的磁場,在外加磁場下重新排列,大多數核自旋會處於低能態。我們額外施加電磁場來干涉低能態的核自旋轉向高能態,再回到平衡態便會釋放出射頻,這就是NMR訊號。利用這樣的過程,可以進行分子科學的研究,如分子結構、動態等。.

新!!: 维生素B12和核磁共振 · 查看更多 »

氰(Cyanogen),也称氰气,化学式为(CN),是碳和氮的化合物(N≡C—C≡N)。可用于有机合成,也用作消毒、杀虫的熏蒸剂。 氰在标准状况下是无色气体,带苦杏仁气味。燃烧时呈桃红色火焰,边缘侧带蓝色。氰溶于水、乙醇、乙醚。 氰的化学性质与卤素很相似,是拟卤素(或类卤素)的一种。氰气会被还原为毒性极强的氰化物。氰在高温下与氢气反应生成氰化氢。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氰化钾和氰酸钾。氰加热至400°C以上聚合成不溶性的白色固体(CN)x。 氰是草酰胺的脱水产物,是草酸衍生的腈:.

新!!: 维生素B12和氰 · 查看更多 »

氰化物

--是特指带有氰离子(CN−)或氰基(-CN)的化合物,其中的碳原子和氮原子通过參键相连接。这一參键给予氰基以相当高的稳定性,使之在通常的化学反应中都以一个整体存在。因该基团具有和卤素类似的化学性质,常被称为拟卤素。通常为人所了解的氰化物都是无机氰化物,俗稱山奈或山埃(來自英語音譯“Cyanide”),是指包含有氰根离子(CN−)的无机盐,可认为是氢氰酸(HCN)的盐,常见的有氰化钾和氰化钠。它们多有剧毒,故而为世人熟知。另有有机氰化物,是由氰基通过单键与另外的碳原子结合而成。视结合方式的不同,有机氰化物可分类为腈(-CN)和异腈(-NC),相应的,氰基可被称为腈基(-CN)或异腈基(-NC)。.

新!!: 维生素B12和氰化物 · 查看更多 »

氰钴胺

#重定向 维生素B12.

新!!: 维生素B12和氰钴胺 · 查看更多 »

泡菜

泡菜古稱葅(ㄗㄨ),是指為了利於長時間存放而經過發酵的蔬菜。一般來說,只要是纖維豐富的蔬菜或水果,都可以被製成泡菜;像是卷心菜、大白菜、紅蘿蔔、白蘿蔔、大蒜、青蔥、小黃瓜、洋蔥、辣椒等。蔬菜在經過醃漬及調味之後,有種特殊的風味,許多人會當作是一種常見的配菜食用。所以現代人在食材取得無虞的生活環境中,還是會製做泡菜,用來宴請客人。世界各地都有泡菜的影子,風味也因各地做法不同而有異。已製妥的泡菜有豐富的乳酸菌,可幫助消化。若是誤食遭到污染的泡菜,容易食物中毒。.

新!!: 维生素B12和泡菜 · 查看更多 »

注意

注意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属于认知过程的一部分,是一种导致局部刺激的意识水平提高的知觉的选择性的集中。例如侧耳倾听某人的说话,而忽略房间内其他人的交谈;或者在驾驶汽车时接听手机。注意是心理学中研究最热门的题目之一。 在与人类意识有关的许多认知过程(决策、记忆、情绪等)中,注意被认为是最具体的,由于它与知觉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样,它也是其他认知的入门。 注意表现为对某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因此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

新!!: 维生素B12和注意 · 查看更多 »

澳洲

#重定向 澳大利亚.

新!!: 维生素B12和澳洲 · 查看更多 »

有机合成

有機合成是合成化學的一個分支,主要是經由各式各樣的有機反應來建構有機分子。和無機分子相比,有機分子通常在結構上複雜許多,包括官能基、立體化學、多環構造等結構性細節。現今有機合成已經發展成為有機化學一個十分重要的分支,也是製藥、生醫、材料等產業重要的基礎。有機合成中有兩個主要的領域:全合成與合成方法的研究。.

新!!: 维生素B12和有机合成 · 查看更多 »

海帶

廣泛而言,海帶可以指所有生物分類上為海帶目(Laminariales)的物種。狹義來說,海帶可限指是所有為海帶屬(Laminaria)的物種。更狹義來說可以專指Laminaria japonica該物種。 若以最狹義來論,海帶、昆布(學名:2006前Laminaria japonica,2006後Saccharina japonica)是褐藻門海帶屬的一种可食用的藻類,真核多細胞。 海帶原产东北亚地区,包括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日本和朝鮮北部沿海,後在中国辽东半岛和山東沿岸的海洋裏生長,今天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帶生產國。海帶孢子分為固著器、柄和帶片三部分。在自然環境中生長期為兩年,在栽種環境下養殖期是2年。.

新!!: 维生素B12和海帶 · 查看更多 »

海藻

海藻泛指所有在海裡生長的肉眼可見大小多細胞藻類生物。有時,亦包括一些其他近似,但不同種屬的生物。 藻類涵蓋了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界和植物界。原核生物界中的藻類有藍綠藻和一些生活在無機動物中的原核綠藻。屬於原生生物界中的藻類有裸藻門、甲藻門(或稱渦鞭毛藻)、隱藻門、金黃藻門(包括矽藻等浮游藻)、紅藻門、綠藻門和褐藻門。而生殖構造複雜的輪藻門則屬於植物界。屬於大型藻者一般僅有紅藻門、綠藻門和褐藻門等為大型肉眼可顯而易見之固著性藻類。此類大型藻幾乎99%以上之種類棲息於海水環境中,故大型藻多以海藻稱之。另外,有些肉眼可見的固著性藍綠藻和少數之矽藻嚴格而言應該亦屬於大型藻的範圍。.

新!!: 维生素B12和海藻 · 查看更多 »

海苔

--,別名--,是海中互生藻類生物的統稱。 紫菜一般生活在距離潮間帶數十米的海底,外表通常呈綠色,偶爾呈紅色。泰国有很长的海海岸线,有非常适合海苔的生长环境和优质的海苔生长水域。大型海苔則多生长在寒冷地带。.

新!!: 维生素B12和海苔 · 查看更多 »

新西兰

新西兰(New Zealand),又譯--,又称奥特亚罗瓦(Aotearoa),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国家,首都为惠灵顿,但最大的城市为奥克兰都会区。新西兰主要由兩大島嶼组成,即北岛(Te Ika-a-Māui)和南岛(Te Waipounamu),两岛以庫克海峽分隔,首都惠灵顿即位于北岛末端处,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一些其他小的岛屿。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隔塔斯曼海相望,距離澳大利亚東海岸約1500公里,与南太平洋群岛的新喀里多尼亚、汤加和斐济相隔大约1000公里,所以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新西兰成为最后几个被人类聚居的地区之一,也因為人口都是以歐洲裔移民為主,是少數不位於歐洲的白人國家。野生生物由於長時間的與世隔離,新西兰发展出了与众不同且具有多样性的生態環境。由於陆地构造隆升(Tectonic uplift)及火山噴發,新西兰地形多變,南阿爾卑斯山脈縱貫南島中西部。新西兰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旅遊勝地遍佈。在2014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佈的人類發展指數報告中,新西兰排名全球第7位。.

新!!: 维生素B12和新西兰 · 查看更多 »

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是指晶体的周期性结构。固体材料可以分为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三大类,其中,晶体内部原子的排列具有周期性,外部具有规则外形,比如钻石(图)。 Hauy最早提出晶体的規則外型是因为晶體内部原子分子呈規則排列,比如鑽石所具有的完美外形和優良光学性質就可以歸結為其内部原子的規則排列。20世紀初期,勞厄發明X射線衍射法,從此人們可以使用X射线來研究晶體内部的原子排列,其研究结果進而證實了Hauy的判斷。 晶體内部原子排列的具体形式一般稱之为晶格,不同的晶体内部原子排列稱為具有不同的晶格結構。各種晶格結構又可以歸納為七大晶系,各種晶系分别与十四種空間格(稱作布拉维晶格)相對應,在宏观上又可以归结为三十二种空间点群,在微观上可进一步细分为230个空间群。 对于晶体结构的研究是研究固体材料的宏观性质及各种微观过程的基础。專門研究分子結晶結構的科學稱為晶體學,經常應用在化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新!!: 维生素B12和晶体结构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