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纳斯卡板块和胡安·斐南迪茲板塊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纳斯卡板块和胡安·斐南迪茲板塊之间的区别

纳斯卡板块 vs. 胡安·斐南迪茲板塊

纳斯卡板块,或译纳兹卡板块,以秘鲁南部的纳斯卡地区命名。它是南美洲西岸以外东太平洋中的一个大洋板块。在1968年勒皮雄首次提出的六大板块中,它是南极洲板块的一部分。 纳斯卡板块的东界为一会聚边界消减带,俯冲于南美洲板块和安第斯山脉之下,形成秘鲁-智利海沟。其南界与南极洲板块形成离散边界,即智利海隆,在该处因为海底扩张,岩浆得以溢出。其西界与太平洋板块形成离散边界,即东太平洋海隆。其北界则与科科斯板块形成离散边界,即加拉帕戈斯海隆。在纳斯卡板块的西北角,哥伦比亚海岸以外的太平洋中,它和科科斯板块、太平洋板块形成一个三联点。另一个三联点位于其西南角,智利海岸以外的太平洋中,是纳斯卡、太平洋和南极洲板块相会之处。在这两个三联点处,各存在一个罕见的微板块,即北边的加拉帕戈斯微板块和南边的胡安·费尔南德斯微板块。复活节岛微板块则是又一个微板块,位于胡安·费尔南德斯微板块以北不远处,即复活节岛西边不远处。 还有一个三联点位于纳斯卡、南极洲和南美洲板块相会处。这个三联点被认为和1960年的一次9.5级大逆冲地震——智利大地震——有关。 幸运的是,几乎没什么岛屿因为这些三联点的复杂运动而时常遭受地震灾难。但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是个例外。 卡内基海岭是纳斯卡板块北部的一处特征地貌,它长1350公里,宽300公里,加拉帕戈斯群岛即位于其西部末端。它和纳斯卡板块的其余部分都消减于南美洲之下。 纳斯卡板块的绝对运动速度,经校准,为3.7厘米/年,方向为偏东(88°),在所有板块中是绝对运动速度最快的之一。纳斯卡板块的消减是少见的平板消减,在发生消减的时候,变形和撕裂同时发生(Barzangi and Isacks),并持续不断地形成具有火山的安第斯山脉。纳斯卡板块的变形甚至还影响到了远在其东部的玻利维亚的地理(Tinker et al.)。 纳斯卡板块和它北部科科斯板块的前身是法拉龙板块,在大约2280万年前的晚渐新世分裂,这一地质时间是通过对磁异常的解释而获知的。. 胡安·斐南迪茲板塊(Juan Fernandez Plate)是太平洋的小型板塊,位於納斯卡板塊、南極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之間的三向聯結構造(triple junction),以順時針方向移動,智利的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不在這個板塊上。.

之间纳斯卡板块和胡安·斐南迪茲板塊相似

纳斯卡板块和胡安·斐南迪茲板塊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太平洋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板块构造论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太平洋和纳斯卡板块 · 太平洋和胡安·斐南迪茲板塊 · 查看更多 »

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

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Archipiélago Juan Fernández)是南太平洋上的一個火山島群島。由3個島嶼組成。主要由魯賓遜克魯索島、马斯阿富埃拉岛和圣克拉拉岛3岛组成。总面积约185平方公里。島上人口2012年調查有900人,主要產業為旅游業和漁業。居民大部分集中在坎伯兰湾鲁宾逊村,人口516。距離智利本土大約有667公里。與復活節島并為智利在南太平洋的兩個屬地。該群島是名作魯賓遜漂流記的故事原型發生地。 2011年9月2日晚间,智利军方一架CASA-C212运输机试图在此岛机场降落时与控制台失去联系。机上21名乘客全部遇难,其中5人是智利国家电视台震后重建摄制组人员,包括智利著名电视主持人费利佩.坎米罗阿噶。出事前飞机曾两次试图在胡安·费尔南德斯机场降落均未成功,随后控制塔与飞机失去联系。 Category:太平洋群島 Category:火山島 Category:智利島嶼 Category:瓦爾帕萊索大區.

纳斯卡板块和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 · 胡安·斐南迪茲板塊和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 · 查看更多 »

板块构造论

板块构造论(又稱板块构造假说、板块构造学说或板块构造学,總稱「板塊飄移」)是为了解释大陆漂移现象而发展出的一种地质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现今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1968年法国勒皮雄划分),海洋和陆地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根据这种理论,地球内部构造的最外层分为两部分:外层的岩石圈和内层的软流圈。这种理论基于两种独立的地质观测结果:海底擴張和大陆漂移。 岩石圈可以分為大板塊及小板塊,兩板塊相接觸的部份則可依其相對運動來分為分離板塊邊緣、聚合板塊邊緣及轉形斷層。在板塊邊緣常會出現地震、火山、造山運動及海沟。现今每年的相對運動距離約在0至150 mm不等。 板塊可以分為海洋板塊及較厚的陸地板塊,兩者都有各自的地殼。在聚合板塊邊緣會有隱沒帶,會將板塊沉降至地幔,使岩石圈質量減少,而分離板塊邊緣因海底擴張形成的新地殼,這種對板塊的預測稱為輸送帶原理。較早期的理論認為地球會漸漸膨脹或是漸漸收縮,也都還有一些人支持。 板塊可以移動的原因是因為岩石圈的強度比下方的軟流圈要大,地幔密度的變化造成了。一般認為板塊運動是由海底遠離擴張脊的運動(因為地形及地殼的變化,造成地球引力的差異)、阻力及隱沒帶向下的吸力等影響組合而成。另一種解釋則是考慮地球旋轉的受力差異,以及太陽及月亮的潮汐力。這些因素之間的相對重要性及其關係還不清楚,目前也還有許多爭議。.

板块构造论和纳斯卡板块 · 板块构造论和胡安·斐南迪茲板塊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纳斯卡板块和胡安·斐南迪茲板塊之间的比较

纳斯卡板块有26个关系,而胡安·斐南迪茲板塊有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8.57% = 3 / (26 + 9)。

参考

本文介绍纳斯卡板块和胡安·斐南迪茲板塊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