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简化字

指数 简化字

化字(simplified Hanzi《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二版),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指大陆地區的汉字简化过程中已经被简化了的汉字。目前《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收录的简化字是大陆地區最新的简化字规范。 《简化字总表》中收录的简化字大约有两千二百余个,《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大约有简化字两千五百左右。 大多数汉字并没有被简化,被称为傳承字。 在不同的语言背景之下,简化字有时会被不精确的称为殘体字、简笔字或者俗体字。 简化字的字形一些是古來有之,如「--」與「--」本義相同,是異體字的關係,並主要來自于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許多偏旁等來自草書,其類推簡化字也因而來自草書。 自1976年起,新加坡教育部发布的简体字表与大陆的简化字完全相同。.

156 关系: 厚朴厂部偏旁假名 (日文)假借字十三幺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卜姓台州市史记司馬相如同音词大五碼天台山天干夸克夸父契丹文姜姓字形宋元以來俗字譜山海经上古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民国中國中國國民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國語中華民國教育部布姓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气象组织万俟姓并州广部于姓人民日报二简字价川市传承字异体字余姓復辟俗字地支...北斗七星喃字周姓周恩来周朝唐德宗党姓党項六書元宝枫兀术回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语国际单位制词头倪匡环球时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現代標準漢語种姓 (姓氏)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第一批简体字表简体中文简化字简化字总表簡筆字糸部繁体字繁體字红楼梦美国片假名牛宿白术芸香联合国草书行书行政院食部规范汉字言部马来西亚语素文字说文解字诗经谷姓软件范姓范阳郁姓胡姓胡乔木胡人钱玄同金庸金部苎麻属苍术通假字通用规范汉字表虫部GB 18030GB 2312GBKUTF-8桤木桓齮梁姓死刑汉字汉字字汇汉字简化汉字简化方案汉语汉语水平考试沈姓涂姓港台俗字游姓漢字簡化爭論漢語朝鮮朝鮮漢字朮赤朱姓朴姓朴刀朴樹戴季陶昆虫新加坡新加坡漢字新字形新青年方言於姓斗宿日本汉字日本新字体扬雄曲姓普通话 扩展索引 (106 更多) »

厚朴

厚朴,又稱作川朴、赤朴、赤樸、厚朴、朴仝、厚皮、烈朴,是中藥材的一種,指木蘭屬樹木的樹皮。 根據現代醫學研究顯示,厚朴的藥用功效包括抗潰瘍、鬆弛肌肉及鎮靜中樞神經,可以用作治療傷寒、中風、食積氣滯及感冒等毛病。 另有研究顯示,厚朴能有效消滅在口腔引致腐臭的細菌,因此箭牌準備於2008年夏季推出含有厚朴的香口膠及薄荷糖。 中药药剂五積散、平胃散含有此药材。.

新!!: 简化字和厚朴 · 查看更多 »

厂部

--,就漢字索引來說,是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二十七個(兩劃的則為第二十一個)。簡體字將--字簡化為--,兩字同形。--部歸於兩劃部首。--部通常是從左上方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部。.

新!!: 简化字和厂部 · 查看更多 »

偏旁

偏旁,又稱偏旁冠腳,是漢字要素作為漢字一部分的稱呼。合体字的各偏旁中多半有一个是其部首。為口頭溝通文字方便,偏旁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名稱。 同一个部首可能有多个变体,在不同位置名称也不尽相同,如部首“心部”,作为左偏旁时为豎心旁“忄”,在下面时,可能为心字旁(如“志”)和恭字底“⺗”(如“慕”),這些變化都不妨礙其歸入「心部」。这是由於最早將漢字以部首加以分類的《説文解字》是以小篆為標準字樣的,「心」、「忄」與「⺗」在小篆中相同形狀,它们的字型差異都在小篆轉變為隸書的隸變过程中出现的。多數字典還是承襲原來的部首分類,如部首目錄中「心部」通常為「心 忄⺗同」或「心(忄⺗)」。 又,有些部首原先外觀不同,后来却變得酷似甚至相同,如「阜部」、「邑部」作為偏旁時都寫成「阝」,但阜部固定在左,邑部固定在右,通稱「左阜右邑」;又如「胴」「胸」「胃」的「⺼」字旁酷似四劃的「月部」,但歸在六劃的「肉部」。 根據日本漢學家古時雄所發表的《從漢字形要素構成率看漢字概念》一文中,漢字字形的結構爲.

新!!: 简化字和偏旁 · 查看更多 »

假名 (日文)

#重定向 日語假名.

新!!: 简化字和假名 (日文) · 查看更多 »

假借字

假借字是漢字中的一類用字法,屬於六書之一。其产生是书写者只考虑语音因素而未考虑形体因素造成的。汉字的数量有限,而语言中的词汇无穷,要用有限的文字纪录无穷的词汇,文字的表词范围就不断地扩大,不仅仅用于记录本义或相关意思(引申义)的词,而且也以读音为媒介用于与本义毫不相关的词。凡是古文献的用字,如果它所记录的词汇不是该字的本义或引申义,这个字就是假借字。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假借,有些字在不同時代被假借爲不同的意思,有些假借有了後起字已廢,有些假借用法在現代漢語仍成立。本條目所列舉假借多爲現代漢語仍成立的假借。 假借字有两种情形:本无其字的假借、有其字的假借。.

新!!: 简化字和假借字 · 查看更多 »

十三幺

十三幺是麻将的一种和牌形式,在日本麻将中叫做“国士無双”,是役满。由十三种幺九牌每种一张和其中任意一种的第二张组成。在国标麻将中是88番。 十三幺於英語又稱作「十三孤兒(thirteen orphans)」,因為其十三面聽牌型即為十三張單張牌。.

新!!: 简化字和十三幺 · 查看更多 »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中國大陸於1965年出版字表,共收6196字,統一規定當時印刷宋體字形標準,以簡化字為主(《簡化字總表》1964年發佈),附以對應之繁體字。 所謂的「新字形」即由此表而來,在這之前通用的字形則稱為「舊字形」;表中用字主要從簡從俗,如「--」、「--」等很多時會被誤為简化字(注意此「新舊字形」也和異體字屬兩個標準,而「新字形」也適用於印刷繁體字)。以下舉出幾個範例:;「--」在新字形成為「--」;從「--」改從「--」;將折省寫為點;「--」在新字形成為「--」;「--」在新字形成為「--」;其他 官方說法其字形標準功能在1988年由新出之《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代替;但2009年《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稿仍根據此表字形原則對44個字作了修訂。 值得一提是表中特別註明十五個「繁體字」:--(注意--兩字的偏旁被简化,變成--,此外「--」「--」也和現在台港澳慣用的「--」「--」不同)「作为人名地名及引用文言文的时候仍有需要」。.

新!!: 简化字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 查看更多 »

卜姓

卜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2位。.

新!!: 简化字和卜姓 · 查看更多 »

台州市

州市(台州话发音:/Tʰɛ-tɕi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市中心处北纬28度,东经122度,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全市土地面积10,044.4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591.30平方公里,海涂面积453.16平方公里。浅海面积8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745公里,占浙江省的28%。有6个县市区濒临东海。人口604.9万,99%为汉族。 市区由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组成一个组团式城市,辖临海、温岭、玉环3个县级市及天台、仙居、三门3个县。1994年以前政府驻地为临海。.

新!!: 简化字和台州市 · 查看更多 »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新!!: 简化字和史记 · 查看更多 »

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约),本名犬子,因慕藺相如之人,故更名相如。字长卿,蜀郡(今四川省)成都人,一说为四川蓬安县人。西汉大辞赋家。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上林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他与卓文君的私奔也广为流传。.

新!!: 简化字和司馬相如 · 查看更多 »

同音词

同音词(Homonym)是指语言中读音相同,但是意义不同的词汇。在汉语,由于汉字的特殊性,因此还有同音字,也就是读音相同,但是意义不同的汉字。, Random House Unabridged Dictionary at dictionary.com 由于文字的书写形式问题,有人还把同音词分成两种:.

新!!: 简化字和同音词 · 查看更多 »

大五碼

Big5,又稱為大五碼或五大碼,是使用繁体中文(正--體中文)社群中最常用的電腦漢字字符集標準,共收錄13,060個漢字。 中文碼分為內碼及交換碼兩類,Big5屬中文內碼,知名的中文交換碼有CCCII、CNS11643。 Big5雖普及於台灣、香港與澳門等繁體中文通行區,但長期以來並非當地的國家/地區標準或官方標準,而只是業界標準。倚天中文系統、Windows繁體中文版等主要系統的字符集都是以Big5為基準,但廠商又各自增加不同的造字與造字區,衍生成多種不同版本。 2003年,Big5收錄到CNS11643中文標準交換碼的附錄當中,取得了較正式的地位。這個最新版本稱為Big5-2003。.

新!!: 简化字和大五碼 · 查看更多 »

天台山

天台(--)山可以指:.

新!!: 简化字和天台山 · 查看更多 »

天干

天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计序符号,共10个字: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循环使用。 中国等漢字文化圈國家古代常以之来命名、排序、纪时。.

新!!: 简化字和天干 · 查看更多 »

夸克

夸克(quark,又譯“层子”或「虧子」)是一種基本粒子,也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單元。夸克互相結合,形成一種複合粒子,叫強子,強子中最穩定的是質子和中子,它們是構成原子核的單元。由於一種叫“夸克禁閉”的現象,夸克不能夠直接被觀測到,或是被分離出來;只能夠在強子裏面找到夸克 。因為這個原因,人類對夸克的所知大都是來自對強子的觀測。 夸克有六種“味”,分別是上、下、-zh-tw:魅;zh-cn:粲-、奇、底及頂 。上及下夸克的質量是所有夸克中最低的。較重的夸克會通過一個叫粒子衰變的過程,來迅速地變成上或下夸克。粒子衰變是一個從高質量態變成低質量態的過程。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上及下夸克一般來說很穩定,所以它們在宇宙中很常見,而奇、--、頂及底則只能經由高能粒子的碰撞產生(例如宇宙射線及粒子加速器)。 夸克有着多種不同的內在特性,包括電荷、色荷、自旋及質量等。在標準模型中,夸克是唯一一種能經受全部四種基本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基本相互作用有時會被稱為“基本力”(電磁相互作用力、萬有引力、強相互作用力及弱相互作用力)。夸克同時是現時已知唯一一種基本電荷非整數的粒子。夸克每一種味都有一種對應的反粒子,叫反夸克,它跟夸克的不同之處,只在於它的一些特性跟夸克大小一樣但正負不同。 夸克模型分別由默里·蓋爾曼與喬治·茨威格於1964年獨立地提出 。引入夸克這一概念,是為了能更好地整理各種強子,而當時並沒有甚麼能證實夸克存在的物理證據,直到1968年SLAC開發出實驗為止 。夸克的六種味已經全部被加速器實驗所觀測到;而於1995年在費米實驗室被觀測到的頂夸克,是最後發現的一種。.

新!!: 简化字和夸克 · 查看更多 »

夸父

夸父,中国神话人物。 關於《山海經》記載夸父事蹟有眾多版本,甚至是相互矛盾。 成語.

新!!: 简化字和夸父 · 查看更多 »

契丹文

契丹文是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的統稱,是書寫契丹語的兩种文字,在契丹族建立的遼國有官方文字地位。大字和小字都有表意和表音的成分,小字的表音成分比大字多。大字和小字都没有完全解读出来,小字的研究比大字更加充分。 女真族建立不久就参考契丹文创制了女真文。但是金国取代辽国之後的一段時間裏,契丹文仍然流通,直至金章宗明昌二年十二月十一日(1191年12月28日)颁发诏令废除契丹字方正式退出历史。此後耶律楚材(1190年—1244年)向西遼人學習了契丹文,可能是历史记载中会契丹文的最后一人。.

新!!: 简化字和契丹文 · 查看更多 »

姜姓

姜姓为中文姓氏及韓國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排第32,中国大陆第53大姓。.

新!!: 简化字和姜姓 · 查看更多 »

字形

字形(glyph),又稱字圖或書形,是指字的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6964《信息技术·字型信息交换》中定义字形为“一个可以辨认的抽象的图形符号,它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设计”。在語言學中,字(character)是語意的最基本單位,即語素;字形是指為了表達這個意義的具體表達。同一字可以有不同的字形,而不影響其表達的意思,例如拉丁字母第一個字母可以寫作a或ɑ,漢字中的“--”、“--”。.

新!!: 简化字和字形 · 查看更多 »

宋元以來俗字譜

《宋元以來俗字譜》是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於1930年出版的一部异体字字典,由劉復、李家瑞主編。 本書將《古列女傳》、《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京本通俗小說》、《古今雜劇三十種》、《全相三國志平話》、《朝野新声太平樂府》、《嬌紅記》、《薛仁貴跨海征東白袍記》、《岳飛破虜東窗記》、《目連記彈詞》、《金瓶梅奇書前後部》、《嶺南逸史》共12作品的刊本中使用的簡體字集合成了一覽表,是對字體研究重要的資料之一。 本書收載的漢字中有不少與今日的中文简化字、日本新字体一致,從中可窺見俗字的来歷。 Category:汉语字典 Category:1930年中国书籍 Category:漢字簡化.

新!!: 简化字和宋元以來俗字譜 · 查看更多 »

山海经

《山海经》,中国先秦古籍,是一本載有怪奇悠謬之說,薈萃珍奇博物的地理風俗志。鲁迅认为《山海经》是“古之巫书”,記載上古巫師祭神厭鬼的方術儀典,又或者當作遠古的神話,寄託了華夏先民奇幻瑰麗的想像。一般认为該書涉及了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及民族各個方面的内容。 《山海經》記載許多民間傳說的妖怪,詭異的怪獸以及光怪陸離的傳說,長期被認為是一部語怪之書,有人認定本書所記之事,荒誕不經不可輕信,但也有人認肯其價值,用來考證奇物異俗,山川形勢。當代有些学者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的探勘紀錄,其中包括一些遠古氏族譜系,祭祀神名,是一本具有歷史价值的著作。 《山海經》原本有圖,但古圖已亡佚不存,六朝張僧繇繪製、宋代舒雅重繪的十卷本《山海經圖》也沒有流傳下來。現今所能見到的最早山海經圖本,則來自於明朝的胡文煥本、蔣應鎬本這兩種。.

新!!: 简化字和山海经 · 查看更多 »

上古时代

一般上古时代是指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对世界各地上古时代的定义也因此不同。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在两河流域和埃及一般指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历史时代。因为上古时代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带有神话色彩。 根據上述定義,中国上古时代传说的帝王有: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帝挚、尧和舜。 近代以來,中國史學界常統稱先秦史為上古史,而將夏代以前的傳疑時代概稱為「遠古」,因此目前一般提到中國上古時代,多指整個先秦時期。.

新!!: 简化字和上古时代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简化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下简称国务院)即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施后的中央人民政府,前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也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实行总理负责制。.

新!!: 简化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Standard Spoken and Written Chinese Languag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此法律于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新!!: 简化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新!!: 简化字和中华民国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简化字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简化字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縮寫為CAS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最高的和最全面的国家级学术机构与综合研究中心。成立于1977年5月,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後哲学社会科学部行政階級提升等同中國科學院,並在改組後正式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排名全球第31名,為中國排名最高的智庫。.

新!!: 简化字和中国社会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药

中藥,是中華民族傳統藥物的總稱,是根據中醫理論指導下應用的药物。由於其來源以植物性藥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自古相沿把藥學稱為「本草」,古代眾多典藉和文獻資料均以本草命名,如明代李時珍編撰的《本草纲目》。中藥涵義廣泛,主要分為中药材(包含中草藥和中藥飲片)和中藥製劑(包含傳統臨床製劑(丸、散、膏、丹、湯等)、中成藥、供配伍用中藥顆粒等)。中藥傳統稱為本草、生藥等;日治時代稱漢藥,至今日韓等地區仍稱中藥為漢藥或漢方藥。国际医学期刊科學轉化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影响因子(16.796)发表文章指出中草药中的危险元素。台湾学者研究发现,部分中草药中含有的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可能跟肝癌的发生有关联。.

新!!: 简化字和中药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简化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語

中華民國國語,是指由中華民國政府規範與管理的標準漢語,主要以北京官話為標準,文字則使用正體中文,一般通稱為國語、國文,主管機構為中華民國教育部。雖然名為「國語」,但僅為事實上的官方語言及文字,並在部分法律提及其地位,例如「法院為審判時應用國語」。大眾運輸工具播音時,國語、閩南語、客家語法定地位並列,監獄人員工作時原則應用國語。原本的使用範圍為中國全境,但隨著1949年海峽兩岸的分治分立而縮限至中華民國實際統治的臺澎金馬使用;經過半世紀以上的演化,使得中華民國國語已與其發源地中國大陸現今使用的標準漢語(即普通話)有些微不同。而香港亦慣常用「國語」來形容這個語言。而臺灣民間在國語的口語使用上,會與政府之規範存有部分差異,為了與其他地區的標準漢語區別,有時會被以「臺灣華語」稱之;而帶有閩南語音韻的「臺灣國語」其定義則為具有臺語腔調之國語。 中華民國從1912年建國開始,在語言政策上主要的國語運動發展「國語統一籌備會」明確國音應當以實際存在的口語語音作為標準,根據北京官話語音為國語標準音的基礎,刪除了不利拉丁化的北京話讀書音後形成,並訂注音符號等標準,並自1920年代的白話文運動,國語蓬勃發展持續推動至1940年代。在小學國語科課程標準設立方面,承續自1902年(清光緒28年)的國語文獨立設科,至1920年(民國9年)定名「國語」,1968年(民國57年)確立國語科課程標準的組織架構。政治思想的要求自1936年加入,1948年刪除。歷年來國語科佔小學教學科目總時數的平均百分比為30%,而其中讀書最多。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1945年接管臺灣後,隨著政權的轉移,使得原來使用所屬族群母語與舊有官方語言日語為主的臺灣人需要學習國語。經過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的常年推行,國語已成為現今臺灣最常使用的共同語言。相對於國語的強勢流通,臺灣本土語言則日漸式微。臺灣解嚴後,相對於北京官話為主的白話文,臺灣語文運動興起。之後隨著若干縣市相繼推行鄉土及母語教學,國語推行委員會整合各種母語的拼音、用字問題,内容包括臺灣閩南語(臺語)、客家語、福州語(馬祖話)及原住民語等敎學。.

新!!: 简化字和中華民國國語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教育部

教育部為中華民國有關教育學術、體育及青年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並監督各地方政府的教育行政機關。.

新!!: 简化字和中華民國教育部 · 查看更多 »

布姓

布姓,一個中國姓氏,分佈較廣,但人數較少。.

新!!: 简化字和布姓 · 查看更多 »

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英文縮寫为 WHO;中文簡稱:世衛組織或世衛)是聯合國专门机构之一,國際最大的公共衛生組織,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机构。根據《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世界衛生組織的宗旨是使世界各地的人们盡可能獲得高水平的健康。該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為“身體,精神及社會生活中的完美狀態”。世界衛生組織的主要職能包括:促進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進公共衛生,疾病醫療和有關事項的教學與訓練;推動確定生物製品的國際標準。截至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組織共有194個成員國。.

新!!: 简化字和世界卫生组织 · 查看更多 »

世界气象组织

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縮寫:WMO;L'Organisation météorologique mondiale,縮寫:OMM;Monda Organizaĵo pri Meteologio,縮寫:MOM)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其前身为(International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縮寫:IMO)。.

新!!: 简化字和世界气象组织 · 查看更多 »

万俟姓

--姓(,「--」不是簡體字,不應轉寫為「--俟」),為漢字複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09位。原為鮮卑部落名,後成為姓氏。万俟這個姓是在五胡亂華時期所出現的,當時鮮卑人大舉南下中原,其中万俟部落的人便以其部落名為姓,便成了万俟姓。而後,進一步地漢化,許多万俟姓者改姓為「萬」或者「莫」。.

新!!: 简化字和万俟姓 · 查看更多 »

并州

--州(),為古代地名。 《史記》五帝本紀中講:“舜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相传禹治洪水,劃分域內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 --州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市和河北省保定市一带地区。汉武帝时,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刺史部之一,约当今山西省大部,河北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地。.

新!!: 简化字和并州 · 查看更多 »

广部

--,為漢字索引裡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五十三個(三劃的則為第二十四個)。就繁體和簡體中文中,--部歸於三劃部首。--部通常是從左上方均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部。.

新!!: 简化字和广部 · 查看更多 »

于姓

于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排第82位,中國大陸第38大姓(2006年統計)。.

新!!: 简化字和于姓 · 查看更多 »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與新華社及中國中央電視台並列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三大传媒機構,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大报,有广泛影响力。 《人民日报》于1946年5月15日起发行,最初是中共中央晋冀鲁豫局的机关报,风格较为严肃,内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官方立场。該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

新!!: 简化字和人民日报 · 查看更多 »

二简字

二简字,是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继1950年代提出的《汉字简化方案》后,于1977年12月20日提出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汉字。二简方案分为两个表:第一表收录了248个简化字,推出后直接实行;第二表收录了605个简化字,推出后仅供讨论,没有直接实行。方案推出后饱受争议,最终于1986年6月24日被废除。 一般认为这个方案把一些不应该简化的字简化了,并且字被简化得过于简单,简化过头的生造简化字甚至失去汉字原有结构意义,社会上使用的“二简字”很多过于混乱。当时学者普遍认为:相比第一次简化的汉字,二简草案大多采取了通行于一种行业、一个地区的新简化字,约未全定,俗未全成,造成了二简字不能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并且当时受极左思想统治,人们认为汉字是为工农兵服务的,知识分子是“臭老九”,所以简化汉字时并没有征求知识分子的意见,甚至没有经过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表决,事实上不能算是“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認为“二简字”的简化不成功,於是废止了这个方案,并指出了“今后对汉字的改革要持谨慎态度,使汉字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社会应用”。.

新!!: 简化字和二简字 · 查看更多 »

价川市

价川市()位於朝鮮平安南道,其地理坐標為。 水利資源較為豐富,幾個朝鮮中大型水庫均位於此。畜牧業、園藝業和採礦業也較為發達。還有著名的松巖洞窟,以及1966年發現的帶有星座坑的支石墓。 另外,該市的价川集中營備受爭議,容納有六千餘政治犯。.

新!!: 简化字和价川市 · 查看更多 »

传承字

传承字(traditional Hanzi《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二版)),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主要是隸變之後的楷書字體)沿用至今的漢字,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汉字简化过程中,传承字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沿用至今,未加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字。这些传承字既不属于简化字,也不属于繁体字。中国大陆目前使用的规范汉字主要包括简化字和未经简化的传承字。在某些时候,未被简化的传承字和繁体字会被笼统的称为“繁体字”,传承字和简化字会被笼统的称为“简化字”。 大部分的汉字都是传承字。GB 2312中的传承字有四千多个,约占2/3。而《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收录的8105个字中有不到六千个传承字,超过2/3。 中国大陆目前主要使用的规范汉字使用新字形。.

新!!: 简化字和传承字 · 查看更多 »

异体字

异体字(亦稱又體、或體,《說文解字》中稱為重文)是指读音、意思相同,但字形不同的漢字。異體字又可分為兩種:在任何情況下讀音和意義都一樣的異體字(下稱「完全異體字」)和只在某些情況下才相通的異體字(下稱「部分異體字」)。 有时候,异体字特指与官方正体字相对应的规范外的异体字,因而随着各中文地区对正体字的不同认定,哪些字是另一些字的异体字,甚至完全相反。例如:在台湾,「--」是「--」的異體字(完全異體字),「--」是「--」的異體字,但在中国大陆卻恰恰相反。.

新!!: 简化字和异体字 · 查看更多 »

余姓

-- --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0位。据2010年中国人民共和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余姓人口约460余万约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38%,排名第51位。人口分布主要以湖北、安徽、福建、广东、浙江、江西等南方省份居多。余姓发源地据考起源于现陕西凤翔一带,可考据的得姓始祖以姬姓余氏为多。.

新!!: 简化字和余姓 · 查看更多 »

復辟

復辟(辟,音「壁」),可以指原本失去君位的君主,再次登基為君。即重祚。 或指曾經是君主制國家,在改行共和(Republic)政體後,原先有歷史來源的前朝君主制君主(皇帝、國王、親王等)再次成為國家元首的政治現象。 辟,意為君主。如唐代元稹的《遷廟議》:「中宗復辟中興,當為百代不遷之廟。.

新!!: 简化字和復辟 · 查看更多 »

俗字

俗字,又稱俗寫,指流行於民間,寫法有別於正字的另一種字體。.

新!!: 简化字和俗字 · 查看更多 »

地支

地支是指木星轨道被分成的十二个部分,記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木星的公转周期大约为十二年,所以中国古代用木星来纪年,故而称为“岁星”。后来又将这十二个部分命名,这就是“地支”。.

新!!: 简化字和地支 · 查看更多 »

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是由大熊座的七顆明亮的恆星組成。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因為這七顆星較易被觀星者辨認出來,所以常被用作指示方向和認識星座的重要標誌,是一個重要的星群。 北斗七星之名始見於漢代緯書《春秋运斗枢》:“第一天枢,第二天璇,第三天璣,第四天權,第五玉衡,第六开阳,第七瑤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标,合而为斗。”。北斗七星的中國星名由--口至斗杓連線順序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和瑤光。前四顆稱「斗魁」,有稱「璇璣」;後三顆稱「斗杓」。現代星名則命名為大熊座α、大熊座β、大熊座γ、大熊座δ、大熊座ε、大熊座ζ和大熊座η。通過--口的兩顆星連線,朝--口方向延長5倍可以找到北極星,這兩顆也稱作「指極星」。 中國古代十分重視北斗七星,《甘石星經》:「北斗星謂之七政,天之諸侯,亦為帝車。」皇帝坐著北斗七星視察四方,定四時,分寒暑。把北斗星斗柄方向的變化作為判斷季節的標誌之一。古籍《鶡冠子》記載:「斗杓東指,天下皆春;斗杓南指,天下皆夏;斗杓西指,天下皆秋;斗杓北指,天下皆冬。」古代視北極星為皇帝的象徵,而北斗則是皇帝出巡天下所駕的御輦,一年由春開始,而此時北斗在東,所以上帝從東方開始巡視,故《易。傳》:「帝出乎震」,震卦在東。.

新!!: 简化字和北斗七星 · 查看更多 »

喃字

喃字(字喃),或称为「字喃」,是一種過去在越南通行,以汉字为素材,运用形聲、會意、假借等造字方式来表达越南语的文字,其在越南古代文字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與朝鮮諺文、日語假名相同,都被用來表示本民族固有詞彙,而漢字則用來表示從古漢語中引入的漢字詞。 喃字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在10至20世纪初形成发展起来的。在這段時間裡,喃字是记录民族历史、文化的纯粹越南的唯一工具。 越族人创造喃字,用来为越语、岱依語和瑶语记音,造成越喃字(喃字)、岱喃字、瑶喃字。起初,喃字常用来记录人名、地名,后来逐渐普及,进入国家的文化生活。14世纪胡朝、18世纪西山朝年间,出现了在行政文书中用喃字的倾向。单就越南文学领域而言,喃字对于营造延续多世纪的辉煌文学起到了特别重要作用。 喃字的構字大部分爲一個漢字表音,一個字表意而組合在一起。 如「(左「--」右「字」)」,就是一個形聲字,借漢字「--」(--)表音,借漢字「--」表意而合成在一起。 喃字寫法沒有標準,通常一個國語字對應幾個喃字,如「Chữ」就有「」或「」等多種寫法,而「Chữ」最常用的對應的喃字就是「」,這同「」字既能表音又能表意有關。.

新!!: 简化字和喃字 · 查看更多 »

周姓

周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根據户籍管理部門的“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周姓在是第七大姓。由元朝至今,周姓是中國十大姓氏之一。.

新!!: 简化字和周姓 · 查看更多 »

周恩来

没有描述。

新!!: 简化字和周恩来 · 查看更多 »

周朝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王朝,也是最後一個完全施行封建制度的世襲王朝,分為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從周武王滅殷商建國並定都镐京(宗周)起,至周幽王亡國止,是中華文明的全盛時期之一。該時期的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皆深刻地影響着後世(2007年):《西周史與西周文明》〈引言〉,第1頁。。東周都城為洛邑(今河南洛陽),其時代又可分為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與戰國時期(前476年-前221年)。前256年秦昭襄王廢黜周赧王,東周亡。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各國,建秦朝(2007年):《春秋史與春秋文明》〈引言〉,第1頁。(2007年):《戰國史與戰國文明》〈引言〉,第1頁。。 周人崛起於周原,在鞏固國力後於武王伐紂滅商朝建立西周。三監之亂的危機,於周公東征後平定,並且藉由大量分封諸侯來穩定東土。西周國力於成康之治時達到顛峰,在昭穆時期持平。共懿孝夷時期國勢漸衰,最後發生國人暴動與共和行政。宣王中興只是西周的迴光返照,宣王後期周室混亂,最後於周幽王發生犬戎之禍,西周亡。東周時,平王東遷使周室核心以成周為主,周室與諸侯作戰失敗使「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已經一去不返。春秋時期的尊王攘夷運動產生出春秋五霸等霸主。到戰國時期以下克上事件不斷,戰國七雄彼此合縱連橫。周室最後被秦國廢除,七雄最後也由秦所統一。 周朝的中央權力為王權,周王是周室的最高權力者,也是諸周族的宗主。由上至下縱切為君臣關係的封建制度,由尖至錐的橫切為血源關係的宗法制度,再以禮樂制度與井田制鞏固整個尖錐,維繫周王與諸侯國、官員、國人、野人的關係。春秋中葉後禮樂崩壞,典章制度逐漸瓦解。思想逐漸走向諸子百家。 周朝是以周族為代表和主體的華夏族語周邊諸族交往、融合的重要時期。自西周實行分封制後,中原華夏族文化同四周的方國文化相互交流與融合,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地區性文化。周朝從文字產生到春秋中葉,書面文學逐漸形成,古代散文由句而篇,由簡而繁的過程。詩經中的作品顯示四言詩日漸成熟。西周青銅器具有樸素、寫實的風格,聞名的有《毛公鼎》、《宗周鐘》、《散氏盤》、《大盂鼎》、《大克鼎》與《虢季子白盤》等等。.

新!!: 简化字和周朝 · 查看更多 »

平假名ゑ和片假名ヱ是日语的假名之一,由一个音节组成。在日语五十音图中排第10行第4个(わ行え段)的位置。現代假名遣中已經棄用。.

新!!: 简化字和ゑ · 查看更多 »

唐德宗

唐德宗李适()(),唐代宗與睿真皇后所生的长子,唐朝第12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在位,在位26年,享壽62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

新!!: 简化字和唐德宗 · 查看更多 »

党姓

--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91位,另有罕见姓氏「--」,明代有--。「--」與「--」為二個不同姓氏,中國大陸將「--」視為「--」的繁体字廢除、「--」兩姓合为“--”,而台灣方面亦將「--」視為「--」的簡體字,所以「--」与「--」兩姓多以「--」姓稱之。.

新!!: 简化字和党姓 · 查看更多 »

党項

--項(西夏文:𘚜𗧻)是中國古代西北的一個民族,其語言西夏語屬於藏緬語族。在唐、宋時代,被漢人認為是古羌族的一支,又稱作党項羌,是西夏王朝的建立者。吐蕃人稱其為彌藥(),在蒙古帝國時代,稱其為唐兀(),唐兀惕或唐忽惕,被歸屬於色目人。.

新!!: 简化字和党項 · 查看更多 »

六書

六書是由漢代的學者把漢字的構成和使用方式歸納成的六種類型。六書說是最早的關於漢字構造的系統理論。漢字的形體構造分為內部結構和外形結構兩部分。內部結構指漢字的構造方法,或稱造字方法,傳統叫做六書:.

新!!: 简化字和六書 · 查看更多 »

元宝枫

元宝枫(学名:Acer truncatum)为无患子科楓属下的一个种。.

新!!: 简化字和元宝枫 · 查看更多 »

兀术

完顏宗弼(),女真名完顏兀朮,一作完顏乌珠,汉姓王,名宗弼(民间常称为金兀朮)。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四子。.

新!!: 简化字和兀术 · 查看更多 »

回族

回族(小儿经:;轉寫:khui khui),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至1953年的民族识别过程中官方确认的一个少数民族。回族一词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民族”的另一常用简称是“回民”。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目前在中国大陆人口数目为10,586,087人,人数现列中国第三。回族以散居为主,大部分省份均有回族。.

新!!: 简化字和回族 · 查看更多 »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国家语委)为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全国性语言文字工作机构,主要任务是对全境语言文字包括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及贯彻执行国务院对语言文字的政策和法令。.

新!!: 简化字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国语

#重定向 國家語言.

新!!: 简化字和国语 · 查看更多 »

国际单位制词头

国际单位制词头表示单位的倍数和分数,目前有20个词头,大多数是千的整數次冪。.

新!!: 简化字和国际单位制词头 · 查看更多 »

倪匡

倪匡(),原名亦明,后改名为聰,祖籍中華民國浙江宁波鎮海,生于上海,華東人民革命大學肄業,知名的香港作家、編劇、節目主持人,被喻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亦是女作家亦舒的兄長,先後使用過的筆名包括:衛斯理、沙翁、岳川、魏力、衣其、洪新、危龍。1957年由中國大陸來到香港,1986年改奉基督教,1992年移居美國舊金山,2007年返回香港。 倪匡寫作範圍甚廣,除最主要的科幻小說系列外,亦曾寫作不少的靈異故事,與少量武俠小說與偵探小說。作品包括《衛斯理系列》 、《原振俠系列》、《女黑俠木蘭花系列》等。此外,倪匡也創作了超過三百多個電影劇本。另外亦曾在1989年至1990年間,與黃霑和蔡瀾合作主持亞洲電視清談節目《今夜不設防》。.

新!!: 简化字和倪匡 · 查看更多 »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社出版的报纸,于1993年1月在北京创办,分中英文版,在中国大陆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是一份國際新聞類的综合型报。 跟《南方都市报》等自由派报纸的立场相对应,《环球时报》主要持民族主义立场,它最初被称作《環球文萃》,1997年改为现名。.

新!!: 简化字和环球时报 · 查看更多 »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重定向 現代漢語通用字表.

新!!: 简化字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 查看更多 »

現代標準漢語

代標準漢語,或標準現代漢語、漢語標準語、標準漢語,是指現代的漢語標準語,以北京官話为基础音、官話白話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與書面文體。其廣泛通行於華人地區,但在各地有不同標準,於中华人民共和国稱為“普通話”、中華民國稱為“國語”、马来西亚、新加坡稱為“標準華語”,港澳地區前兩者通用。 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基於現代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1932年經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國音常用字匯》後,被採納為中國的官方語言,當前在中國大陸、新加坡等國家均作為官方語言之一,在台灣為政府及多數人民主要使用語言,也是东南亚及其他海外華人群体廣泛採用的共通口語或書面語;且作為聯合國六種官方工作語言之一,成為國際人士學習漢语的主要參照。 中国大陸的「普通話」、臺灣的「國語」與東南亞地區的「標準華語」在語音與詞彙上存在一些差別。現代標準漢語在世界各地的口语中出現许多的腔調變體,如臺灣國語(臺式國語,受臺灣話音調影響)和新馬華語(受閩南語、粵語、馬來語及英语影響)等;而身為漢語起源地的中國内部更出现更多腔調變體,衍生出各种带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普通話」。.

新!!: 简化字和現代標準漢語 · 查看更多 »

种姓 (姓氏)

--姓(读作崇,chóng)是中國少有的姓氏,出自仲姓,因避仇家而改姓。 《通志·氏族略》载:“--,本仲氏,以避难改载仲为--,望出河南。” 胡之仪的《北海三考·师承考》稱:“按--者,九谷始播之称也,故名--字兴先,名字相辅也。疑元先即兴先,是改字,盖种匿于闾甄氏时,避乱而改耳,字仍称其旧字,故异也。” “--姓”的“--”不能写成“--”,它并非简化字所简化的“--”字。.

新!!: 简化字和种姓 (姓氏) · 查看更多 »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簡稱《一异表》,此表虽名为“第一批”但至今未出台“第二批异体字整理表”,下詳),是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规范字选字表,原有810組,淘汰異體字1,055個(但“--”、“--”二字分別出現了兩次),於1956年2月1日開始實施,但用作姓氏的可以不加改变,像“邱”姓可以不改为“丘”。 《一异表》從同音(不一定完全同義)的“異體字”中選出一字,當规范字,其中一些選用字習慣上被看作簡化字,例如:布、痴、挂、哄、迹、杰、泪、厘、脉、猫、栖、弃、笋、席、凶、异、涌、岳、韵、灾、札、扎、占、周、注等。《一异表》經過多次调整(例如:1988年收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骼”、“薰”、“黏”、“愣”等15个字成为规范字,也不再作为淘汰的异体字,据此,“骨骼”不能再写成“骨胳”,“黏膜”不应再写成“粘膜”),于2013年被《通用規範漢字表》取代。 1955年版的《一異表》將常用字形「兔」列為異體字廢除,選用節省一筆的「--」,但是1965年的《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用「兔」為標準;與此相類,上方字形近似「兔」的「--」字,在1956年的《漢字簡化方案》中,簡化偏旁定為與「--」相似的,直到1959年推行簡化偏旁,才更改為「--」。 1955年版的《一異表》中選用「--」字,廢除異體字「--」。但是1964年《簡化字總表》,把「--」定為可作類推簡化字後出了問題,過了一年後就把原來「--」旁字都去掉豎鉤。(《總表》只把原「--」字改作「--」,沒處理其他帶「--」旁字。)於是「--」字被廢除,而本來廢除了的「--」變相成為選用字。.

新!!: 简化字和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 查看更多 »

第一批简体字表

1934年1月,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第29次常委會通過了錢玄同的《搜採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呈請教育部施行。經教育部批准同意後,委托錢玄同主持編選《簡體字譜》。因为有争议,1936年2月,《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 1935年8月21日,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收簡體字324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要廢止同一個漢字的“繁體字”、淘汰“异体字”、合并汉字有所不同。《第一批简体字表》明确说明: 不過,此次簡化卻引起了軒然大波。考試院院長戴季陶尤為反對。1936年2月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訓令“簡體字應暫緩推行”。这批简体字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化字总表》有所不同,例如「--」簡化为「--」而不是「--」。.

新!!: 简化字和第一批简体字表 · 查看更多 »

简体中文

体中文(Simplified Chinese,網頁語言代碼:zh-Hans),传统上使用GB2312、GBK或GB18030编码(但亦有使用UTF-8等编码),作为计算机术语在计算机媒介上被广泛使用,如各种软件操作界面或文档的“简体中文版”。而“繁体中文版”(又称“正体中文版”,通常使用“BIG5编码”)是另一个独立中文版本,跟简体中文版互不相容。 「簡體字」是中華民國《第一批简体字表》所用的名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的稱呼上一向是「簡化字」,參考《简化字总表》)。由於使用簡體中文软件的主要是针对中国大陆用户,故而这里的“簡體中文”事实上等同于“GB2312编码”或“GB18030编码”,意即絕大部份軟件的“簡體中文版”采用中国普通话的汉字编码,特别是IT术语的翻譯,与海外之简体中文也不尽相同。 中国大陸官方标准「汉字」的正式稱呼是「規範漢字」(包括簡化字和传承字),目前简化字主要在中国大陆、新加坡以及少部分东南亚的华人社区中使用。至于马来西亚,当地各大华文报刊和官方文字采取“简繁并用”(即标题繁体,内容简体),而当地华校则教授简体中文。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大陆官方将简化之前的本字称作“繁体字”。由于人们对“简化字”、“简体字”与“简体中文”等术语的混淆,简体中文也常被泛指以「規範漢字」书写的现代标准汉语。在这种情况下,“簡體中文”與“繁體中文”都没有需要遵从任何一个地方的语文规范。而在现代标准汉语的规范下,只能视作个人的用字用语习惯不同,而非作为两种语文标准。 在中國大陸,仍有一些漢字並未被簡化而继续沿用,這些與繁體中文共通的漢字被称为传承字。.

新!!: 简化字和简体中文 · 查看更多 »

简化字

化字(simplified Hanzi《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二版),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指大陆地區的汉字简化过程中已经被简化了的汉字。目前《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收录的简化字是大陆地區最新的简化字规范。 《简化字总表》中收录的简化字大约有两千二百余个,《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大约有简化字两千五百左右。 大多数汉字并没有被简化,被称为傳承字。 在不同的语言背景之下,简化字有时会被不精确的称为殘体字、简笔字或者俗体字。 简化字的字形一些是古來有之,如「--」與「--」本義相同,是異體字的關係,並主要來自于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許多偏旁等來自草書,其類推簡化字也因而來自草書。 自1976年起,新加坡教育部发布的简体字表与大陆的简化字完全相同。.

新!!: 简化字和简化字 · 查看更多 »

简化字总表

《簡化字總表》是首個系統化的簡化字標準,於2013年由《通用規範漢字表》(基本沿襲《簡化字總表》之標準,但没有提及字表以外的汉字是否類推簡化)取代。 《簡化字總表》最初在1964年發表,是為了修補1956年公佈的《漢字簡化方案》的缺漏。《簡化字總表》改進了《漢字簡化方案》欠缺系統及不作說明,導致了社會上用字混亂的问题。後於1977年二簡字草案公佈,試行了一段時間後中止,1980年起再行修訂,但是二簡字修訂草案最後不被採用,二簡字被廢除,因此1986年再次發佈《簡化字總表》。《簡化字總表》的最終版本是1986年修訂版,共收2,274個簡化字及14個簡化偏旁:第一表收不可用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350個,第二表收可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132個及讠、饣、纟、钅、呙等14個简化偏旁,第三表收类推简化字1,753個,《附錄》收习惯被看作简化字的規範漢字39個,其《說明》裡有提到表外字「凡用第二表的简化字或简化偏旁作为偏旁的,一般应该同样简化」。.

新!!: 简化字和简化字总表 · 查看更多 »

簡筆字

#重定向 简笔字.

新!!: 简化字和簡筆字 · 查看更多 »

糸部

糸部,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一百二十個(六劃的則為第三個)。俗稱絞絲旁、絞絲底、繞絲旁等。就繁體和簡體中文中,糸部歸於六劃部首。糸部通常從左、下方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糸部。.

新!!: 简化字和糸部 · 查看更多 »

繁体字

本文介绍的是与简化字对应的汉字字汇。 繁体字(unsimplified Hanzi《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二版),un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与简化字相对,指已有简化字代替的通常笔画较多的汉字。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77页在实际生活中谈到的繁体字,实际上是指繁体字和传承字的集合。 ,或作傳統中文,與簡體中文(Simplified Chinese)相對,是使用繁體字作为書寫的最基本單元的文字系统。.

新!!: 简化字和繁体字 · 查看更多 »

繁體字

#重定向 繁体字.

新!!: 简化字和繁體字 · 查看更多 »

红楼梦

《紅樓夢》,中國古典長篇章回小說,是中國四大小說名著之一。《红楼梦》书内提及的別名,还有《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緣》;故事是從女媧補天時所剩下的一塊石頭講起,因此又名《石頭記》。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题为《红楼梦》(甲辰梦序抄本)。1791年在第一次活字印刷(程甲本)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成为通行的书名。 原本前80回尚存。全本回數問题有兩说:据脂砚斋批语,應少于114回;而据高鶚、程偉元的版本,共120回。後來高鶚、程偉元取得后40回稿,並整理印行,即為目前較通行的120回全本。 程偉元稱,自己經過多年收集,重金購得《紅樓夢》後四十回殘稿,並對不連貫的地方進行補綴。於1791年和1792年印行一百二十回《紅樓夢》。一百多年間,《紅樓夢》以此流傳,受到讀者歡迎。 從1920年代開始,胡適「大膽假設」,認為後四十回非曹雪芹著,並提出高鹗续書後四十回。 人民文学出版社认为後四十回是无名氏续,高鹗、程伟元整理。另外周汝昌则认为《红楼梦》原著共108回,现存78回,后30回迷失。 《红楼梦》被评为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在20世紀,《紅樓夢》是中國最受重視的一部文學作品。因为其不完整,加上作者曹氏已亡故,所述內容又鉅細靡遺,結局設定更是超乎尋常,留下许多谜团引人探究,也构成了一门学問——红学。自胡适作《红楼梦考证》以来,一般认为曹雪芹以其家族的命运投射在《红楼梦》一书。.

新!!: 简化字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简化字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片假名

片假名(),是日语中表音符号(音节文字)的一种。与平假名、万叶假名等合称作假名。“片假名”一词在使用时常用“カタカナ”表示。签名时如果要表记假名,也一般使用片假名书写。.

新!!: 简化字和片假名 · 查看更多 »

牛宿

牛宿,牛金牛,二十八宿之一,北方七宿第二宿。.

新!!: 简化字和牛宿 · 查看更多 »

白术

白朮(学名: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是菊科苍朮属的一种植物,单葉、狭长,花紫色,头状花序,以根茎入药,别名朮、冬朮、浙朮、种朮、祁朮、于朮、夏朮、白土朮、炒白朮、焦白朮、製白朮、山薑。昔为中国浙江特产,现安徽、河北、福建、湖南、華南、江西等省都有栽培。.

新!!: 简化字和白术 · 查看更多 »

芸香

芸香(學名:Ruta graveolens),別稱芸香草、小葉草、小香草、小葉香、雞鬼草、百應草、香草、臭草、臭艾、臭節草 、臭芙蓉、荆芥七及心臟草等,為芸香科芸香屬植物。本種種加詞 graveolens 意為「有強烈氣味的 」。葉片的圓形裂片為扑克牌梅花圖案的來源。.

新!!: 简化字和芸香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新!!: 简化字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草书

草书(別稱:藁書)是汉字书法中的一种手写字体风格,因字跡潦草而得名。.

新!!: 简化字和草书 · 查看更多 »

行书

行書,分為行楷及行草,是汉字书法中的一种手写字体风格,相傳是在東漢年間劉德升所創。唐朝張懷瓘《書斷》對行書的來源有如此看法:「行書即正書(楷書)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晉朝以來,多數書法家都兼工行書,其中最著名的是王羲之及其《蘭亭序》。 《祭姪稿》是顏真卿著名的行書作品,感情生動,因此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寒食帖》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1082年)的寒食節於東坡雪堂寫成,是平生最得意的作品之一,被稱為「蘇書第一」,書法家--譽為繼《蘭亭序》、《祭姪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 行草則介於草書與行書之間,文字動感也較易辨認。.

新!!: 简化字和行书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新!!: 简化字和行政院 · 查看更多 »

食部

食部,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一百八十四個(九劃的則為第九個)。就正體中文中,食部歸於九劃部首,而簡體中文則把偏旁簡化,成三劃。食部只以左方、下方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食部。.

新!!: 简化字和食部 · 查看更多 »

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法定地位的“国家通用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主要由经过简化、整理并颁布的规范化汉字组成。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规范汉字通常包括正式公布的简化字和未被整理简化的传承字,而不规范汉字通常包括:被简化的繁体字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已淘汰的异体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七条对允许繁体字、异体字保留或使用的“特殊”情形作出了规定:1.文物古迹;2.姓氏中的异体字;3.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4.题词和招牌中的手书字;5.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6.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二简字(1977年曾公布《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不久废止)、旧字形、錯別字和生造字。.

新!!: 简化字和规范汉字 · 查看更多 »

言部

言部,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一百四十九個(七劃的則為第三個)。就繁體中文來說,言部歸於七劃部首,而簡體中文來說言部歸於二劃部首。言部只以左、下方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部。.

新!!: 简化字和言部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新!!: 简化字和马来西亚 · 查看更多 »

语素文字

语素文字(logogram,来自λόγος“词”和γράμμα“字符”),又称表语文字,是表示词或语素(语言的最小语义单位)的文字。它和表音文字不同:表音文字是表示语音的文字,表音文字的一个字位表示一个音位或者音位的组合。 语素文字容易与象形符号和形意符号相混淆。语素文字跟象形符号和形意符号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新!!: 简化字和语素文字 · 查看更多 »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是一部中國東漢許慎編著的文字工具書,全書共分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說解共用133,441字,原書分為目錄一篇和正文14篇。原書現已失落,但其中大量內容被漢朝以後的其他書籍引用,並有北宋徐鉉於雍熙三年(986年)校訂完成的版本(稱為“大徐本”)流傳至今。宋以後的說文研究著作多以此為藍本,例如清朝的段玉裁注釋本。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是中國現存最早字典。.

新!!: 简化字和说文解字 · 查看更多 »

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溯自西元前11到前6世纪,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题目分别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和由仪),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遂也称之谓《诗经》,而正式使用《诗经》一名,应该起于南宋初年。早期诗经版本众多,其中最为著名也是流传至今的,是汉朝毛亨、毛苌注释的《诗经》,因此该版本又称为《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向南也远及江汉流域。.

新!!: 简化字和诗经 · 查看更多 »

谷姓

谷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28位。.

新!!: 简化字和谷姓 · 查看更多 »

软件

軟體(software)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電腦数据和指示,是電腦中的非有形部分。電腦中的有形部分稱為硬體,由電腦的外殼及各零件及電路所組成。電腦軟體需有硬體才能運作,反之亦然,軟體和硬體都無法在不互相配合的情形下進行實際的運作。 一般来說,计算机软件划分为程式語言、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中介軟體。其中系统软件为计算机使用提供最基本的功能,但是并不针对某一特定应用领域。而应用软件则恰好相反,不同的应用软件根据用户和所服务的领域提供不同的功能。 软件包括所有在電腦執行的程式,和其架構無關,例如執行檔、函式庫及腳本語言都屬於软件。軟體不分架構,有其共通的特性,在執行後可以讓硬體執行依設計時要求的機能。軟體儲存在記憶體中,軟體不是可以碰觸到的實體,可以碰觸到的都只是儲存軟體的零件(記憶體)或是媒介(光碟或磁片等)。 软件并不一定只包括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電腦程式,有些定義中,与電腦程式相关的文档,一般也被认为是软件的一部分。简单的说软件就是程式加文档的集合体。软件被应用于世界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 简化字和软件 · 查看更多 »

范姓

范姓是一個東亞文化圈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6位。.

新!!: 简化字和范姓 · 查看更多 »

范阳

范阳是中国歷史上,古代的一个地名和行政区划,约在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带。广义上的范阳有时和幽州通用。.

新!!: 简化字和范阳 · 查看更多 »

郁姓

郁姓是中國人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81位。.

新!!: 简化字和郁姓 · 查看更多 »

胡姓

胡姓是一個漢姓,是当今中国大陆第十三大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

新!!: 简化字和胡姓 · 查看更多 »

胡乔木

胡乔木(),原名胡鼎新,1912年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市龙冈镇。1930年毕业于江苏省立扬州中学,1930年至193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和历史系,1933年经上海抵达杭州,插班就读于浙江大学外语系二年级,1935年被浙江大学开除。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从1941年2月起至1969年(66年-69年养病,但未撤职),任毛泽东的秘书。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新华社社长,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等职。.

新!!: 简化字和胡乔木 · 查看更多 »

胡人

胡人,或稱胡族,中國古代漢族對外族的稱呼,主要是指歐亞大草原上的遊牧民。该名称来源一说是匈奴人在历史上自称为“胡”,另有说法为鹘人的错写,因为草原游牧民族多有养鹰的传统,秦汉时期的胡人一般指匈奴人,晋朝的五胡乱华指的是内迁的匈奴、鲜卑、羯、羌、氐。到唐代似乎对胡人有了比较严格的区别。唐有彦琮独分梵胡,葱岭以西並属梵种,铁门之左,皆曰胡乡”。这是说梵人不称胡,其实突厥人也不称胡。唐代的胡专指深目高鼻或高加索人种的西域人,胡和突厥亦有严格区别。南宋的《翻译名义集》曰:“自汉至隋皆指西域以为胡国。.

新!!: 简化字和胡人 · 查看更多 »

钱玄同

钱玄同(),原名钱夏,字德潜,号疑古,浙江吴兴(现浙江湖州市)人。现代文字学家,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曾主张废除汉字。.

新!!: 简化字和钱玄同 · 查看更多 »

--,有時又作--,而有時這兩字意義不相同。是中國傳統多種用途的單位,數學上有千分之一或百分之一等意思。.

新!!: 简化字和釐 · 查看更多 »

金庸

金庸(Louis Cha Leung-yung,),本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武俠小說泰斗,1948年移居香港。自1950年代起,以筆名「金庸」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历年来金庸笔下的著作屢次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等,对华人影视文化可謂貢獻重大,亦奠定其成為华人知名作家的基礎。金庸早年於香港創辦《明報》系列報刊,他亦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后与古龙、梁羽生合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剑客”。亦是已故知名詩人徐志摩之表弟。.

新!!: 简化字和金庸 · 查看更多 »

金部

金部可以是下列意思:.

新!!: 简化字和金部 · 查看更多 »

苎麻属

苎麻属(拼音:zhù,注音:ㄓㄨˋ,学名:Boehmeria)属荨麻科植物。其中苎麻(学名:Boehmeria nivea)分成白葉種及綠葉種。.

新!!: 简化字和苎麻属 · 查看更多 »

苍术

苍术(学名:Atractylodes lancea)为菊科苍术属的植物,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70厘米。.

新!!: 简化字和苍术 · 查看更多 »

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假借(非等同六書中的「假借」)”,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官方审定标准用字时,有时也会不采纳本字,而把特定的通假字当作标准用字。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称为“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是“慧”的通假字,是“智慧”的意思,“慧”便是本字。.

新!!: 简化字和通假字 · 查看更多 »

通用规范汉字表

《通用規範漢字表》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聯合組織研製的漢字使用規範,自2001年開始研製,原定名《規範漢字表》,歷時八年後於2009年8月12日發表了徵求意見稿。該字表整合了《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1955年)、《簡化字總表》(1964年初發表,最後修訂於1986年)、《現代漢語常用字表》(1988年)以及《現代漢語通用字表》(1988年),并根據中國大陸用字現狀加以修補和完善。《通用規範漢字表》於2009年8月12日放出征求意见稿,於2013年6月5日正式頒佈,成為社会一般應用領域的漢字規範,原有相關字表從即日起停止使用。.

新!!: 简化字和通用规范汉字表 · 查看更多 »

虫部

--.

新!!: 简化字和虫部 · 查看更多 »

GB 18030

GB 18030,全称:“国家标准GB 18030-2005《--》”,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最新的变长度多字节字符集。对GB 2312-1980完全向后兼容,与GBK基本向后兼容;支持GB 13000(Unicode)的所有码位;共收录汉字70,244个。 GB 18030主要有以下特点:.

新!!: 简化字和GB 18030 · 查看更多 »

GB 2312

GB 2312 或 GB 2312–80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简体中文字符集,全称《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通常簡稱GB,又稱GB0,由中国国家标准总局发布,1981年5月1日实施。GB 2312编码通行于中国大陆;新加坡等地也采用此编码。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的中文系统和国际化的软件都支持GB 2312。.

新!!: 简化字和GB 2312 · 查看更多 »

GBK

#重定向 汉字内码扩展规范.

新!!: 简化字和GBK · 查看更多 »

UTF-8

UTF-8(8-bit Unicode Transformation Format)是一種針對Unicode的可變長度字元編碼,也是一种前缀码。它可以用來表示Unicode標準中的任何字元,且其編碼中的第一個位元組仍與ASCII相容,這使得原來處理ASCII字元的軟體無須或只須做少部份修改,即可繼續使用。因此,它逐漸成為電子郵件、網頁及其他儲存或傳送文字的應用中,優先採用的編碼。 UTF-8使用一至六個位元組為每個字符編碼(尽管如此,2003年11月UTF-8被RFC 3629重新规范,只能使用原来Unicode定义的区域,U+0000到U+10FFFF,也就是说最多四個字节):.

新!!: 简化字和UTF-8 · 查看更多 »

桤木

桤木(学名:Alnus cremastogyne)是桦木科桤木属的植物,为中国特有的植物。.

新!!: 简化字和桤木 · 查看更多 »

桓齮

桓齮(),戰國末年秦國將軍。楊寬的《戰國史》認為桓齮就是樊於期。始皇十一年(前237年),桓齮与王翦和杨端和攻趙,取邺九城。秦始皇十四年,也就是赵王迁二年(前233年),桓齮從上黨越太行山進攻趙的赤麗、宜安(石家莊東南),與趙將李牧战于肥下(宜安东北),為李牧所敗,逃至燕國(《戰國策》說是戰敗被殺,司马光在《資治通鑑》记载“秦师败绩,桓齮奔还”)後無相關記載。.

新!!: 简化字和桓齮 · 查看更多 »

梁姓

梁姓是一個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28位,在中國大陸人口排名第22位,在台灣排名第43位。.

新!!: 简化字和梁姓 · 查看更多 »

死刑

死刑(英文:Death Penalty 或 Capital Punishment)亦稱極刑、處決、正法、伏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罰之一,指國家機關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以結束犯人的生命作為刑罰。遭受此種剝奪生命權的犯人通常都犯下了嚴重罪行。儘管對“嚴重罪行”的定義時常有爭議,但目前保有死刑的國家中,一般來说,“蓄意殺人”必然是死刑的一個重要理由。 據大赦国际資料,截至2009年4月30日世界上超过67%的国家已经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了死刑,其中废止所有犯罪死刑的国家多达92个,废止普通犯罪死刑的国家为10个,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为36个(以过去10年未执行一例死刑为标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已達138个,而在法律上保留死刑的國家為105個,其中在实践中适用死刑的国家现在為59个。保持、恢復死刑制度的檢討在各國始終不斷,死刑存廢問題是難論是非對錯與治安相關數據佐證的價值觀之爭。 現今所有歐盟的成員國依據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第2條,禁止使用死刑,即使當中不少國家的民眾支持死刑。.

新!!: 简化字和死刑 · 查看更多 »

汉字

漢字,在中國亦称中文字、国字、唐字、方塊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指示会意文字--体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Defrancis (1990); 蔣為文 (2005), (2007)",為中國上古時代的汉族先民所發明創製,其字體也歷經過長久改進及演變。目前确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春秋戰國與秦朝的籀文、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產生隶书、草书以及楷书(以及衍生的行书),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準——正楷,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在古文中只稱「字」,為與少數民族文字區別而稱「漢字」,指漢人使用的文字,後者稱法在近代才開始通用,為日文借詞。 作為華語的書寫文字,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相较而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所以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繫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現時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均為實務上的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通用文字,在20世紀前都是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國家的書面規範文字。除了漢語之外,古代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製漢字。 現代漢語漢字大致分成中文字與簡體字兩個體系,前者主要用於香港、澳門以及臺灣,而後者由中国大陆制定使用,并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亚等國家采用。非漢語体系中,日本对部分汉字进行了简化、称为新字体,韓國也製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範;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北韓、蒙古等國,漢字現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規範地位。 華语及簡化汉字是聯合國的六個工作語言之一。.

新!!: 简化字和汉字 · 查看更多 »

汉字字汇

汉字字汇(Ideographic repertoire),在中文信息处理领域中,是指“用汉字编码字符集或者类别指定的汉字集合”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77页。 用汉字编码字符集指定的集合如:GB 2312、GBK、JIS 0208。 用类别指定的集合如:简化字、繁体字、传承字、异体字、类推简化字、略字、外字。 字汇本身不涉及编码的概念,只是表明“多少字”,“哪些字”。例如:通常所称的简化汉字是指《简化字总表》中的简化汉字,总数为2235个。GB 2312中的简体字对应的繁体字有两千多个。GB 2312中的传承字有四千多个。.

新!!: 简化字和汉字字汇 · 查看更多 »

汉字简化

汉字简化是通過減省筆畫等方式對漢字規範字的字形所進行的改造。林玟萱.

新!!: 简化字和汉字简化 · 查看更多 »

汉字简化方案

《汉字简化方案》,是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的规范。因为后来又出現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所以这次改革方案又称为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

新!!: 简化字和汉字简化方案 · 查看更多 »

汉语

漢語,又稱中文、華文、唐話、中國話等,是漢藏語系漢語族下之一種語文,為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目前世界有六分之一人口做為母語。漢語有多種分支语言,當中現代標準漢語為現行的漢語通用語,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又稱為普通話)、以及中華民國的国语。此外,漢語還是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傳統華人社會習慣稱之為「漢語」,本文一律以漢族慣稱「漢語」來表示,國際間常稱中文。其他稱呼僅限特定人群使用,請另見相關條目。,并被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采用为官方语言。 汉字是汉语的文字書寫系统,又称汉文、中文、华文、唐文,在中华民国又称为国文,是一种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時也具一定的表音功能。漢語属分析语,有声调。漢語包含書面語及口語兩部分,古代書面汉语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一般指使用現代標準漢語語法、詞彙的中文通行文体(又称白话文)。 对于汉语的分支语言,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将汉语定义为语言,并将官话、贛語、闽语、粤语、客家语、吴语、湘语七大语言定义为一级方言;另一种观点则将汉语视为语族,其下無法互相溝通的視為語言,如國際標準化組織就將漢語族分為13種語言:闽东语、晋语、官话、莆仙语、徽语、闽中语、赣语、客家语、湘语、闽北语、闽南语、吴语、粤语。.

新!!: 简化字和汉语 · 查看更多 »

汉语水平考试

漢語水平考試(又稱中國漢語水平考試;官方英文简称为HSK(取自漢語拼音Hànyǔ Shuǐpíng Kǎoshì))是為测试母語非漢語者(包括外國人、華僑和中國國内少數民族人员)的漢語水平而設立的官方國家級標準化考試。 漢語水平考試由北京語言大學漢語水平考試中心設計研製,包括基礎漢語水平考試(簡寫為HSK(基礎)),初、中等漢語水平考試(簡寫为HSK(初、中等))和高等漢語水平考試(简写为HSK(高等))。漢語水平考試每年定期在中國國内和海外舉辦,凡考試成績达到規定標準者,可獲得相應等級的《漢語水平證書》。該考試由中國教育部國家漢語考試委員會全權指導,並頒發漢語水平證書。.

新!!: 简化字和汉语水平考试 · 查看更多 »

沈姓

沈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4。其讀音因不同的來源而有別,分別為「審」音和「真」音。讀「審」音的沈姓,是黃帝的後代。《姓纂》上說:「周文王第十子晡季食采於沈,因氏焉。今汝南、平輿、沈亭,即沈子國也。」讀「真」音的沈,是顓頊帝的後代。宋人在《新唐書》編纂時誤將葉姓的前身沈尹氏與姬姓沈氏混為一談,造成民間有沈葉同宗之訛傳。.

新!!: 简化字和沈姓 · 查看更多 »

涂姓

涂姓( 汉语拼音:tú 注音:ㄊㄨˊ广东话:tou4 潮州話:tou5(thôu) 西南官話:tou2)是中文姓氏之一,在明朝《百家姓续编》中排第464位。根据中国公安部身份证数据库,2008年涂姓人口约85万,列全部汉族姓氏的第153位。.

新!!: 简化字和涂姓 · 查看更多 »

港台俗字

#重定向 繁體俗字.

新!!: 简化字和港台俗字 · 查看更多 »

游姓

游姓是華人姓氏之一,於《百家姓》中排401。.

新!!: 简化字和游姓 · 查看更多 »

漢字簡化爭論

漢字簡化爭論是一個討論漢字正式字體議題。批評者認為,心理學研究表示,筆劃數效應僅對啟蒙時期有影響,對高頻字或閱讀技能較高者而言,多是以組塊為單位識別,筆劃數效應並不明顯,反而是組合性更有影響,簡化字自成一體,難以由常用部件組合,反而不利學習。由於两岸三地的使用習慣、文化認同、意識形態不同,至今簡繁雙方仍爭執不休。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如日本、越南、韩国則較少關注這一爭論。 這裡所謂的「漢字簡化」,主要針對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推行的簡化字,臺灣、香港與澳門地区並不採用,更有激烈批評簡化字者。簡化字推行當時也曾招致多方批評,於「大鳴大放」時更有激烈辯論,批評者旋即被「反右運動」清算,從此只有一面倒的喝采聲。本條目中的“繁體字”是中國大陸對傳統漢字字體的稱呼,在香港、澳門等地區也較常使用此名稱,中华民国官方稱之為“正體字”。國民政府所推行的「漢字簡化」與中共所施行的「漢字拉丁化」政策兩者是完全不同的,不可混淆。現行中國大陸的簡體字屬於毛澤東時代下,為響應蘇聯語言國際化而推動漢字拉丁化的过渡性政治產物。然而1985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要求国家语委“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正式宣告拉丁化道路的放弃,简化字作为中国的官方书写系统一直使用至今。 按中國官方的分類,簡化字為規範漢字,正體字為非規範漢字,非特殊場合如書法、藝術、古籍、教育、研究外,不可使用於普通印刷品。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部分海外華人地區也採用簡化字。日本和韩国的漢字簡化方案,沒有比中國的簡化字規模還大。.

新!!: 简化字和漢字簡化爭論 · 查看更多 »

漢語

#重定向 汉语.

新!!: 简化字和漢語 · 查看更多 »

朝鮮

#重定向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新!!: 简化字和朝鮮 · 查看更多 »

朝鮮漢字

--漢字(),也稱韓--文漢字或--漢字,是韓語中使用的漢字。朝鲜汉字在朝鲜文中通常用來書寫由漢語、日語傳入的漢字詞,如今使用頻率已很低,通常都轉由諺文書寫。 漢字教育由於時代的變遷而不同,戰後兩韓政府以諺文作為國家官方文字,並逐漸停用漢字,北韓完全停用漢字,而南韓會在名字、重要節日及場合中使用,只會在諺文消歧義時使用漢字併記。今日不能讀寫漢字的人也很多,年輕人尤甚。韓國漢字字形大約相同於香港的繁體字、臺灣的正體字、日本的舊字體,惟少數字形有異,如「曺」(曹)。.

新!!: 简化字和朝鮮漢字 · 查看更多 »

朮赤

赤(,1181年-1225年)是成吉思汗的长子,他的母亲是孛儿帖。.

新!!: 简化字和朮赤 · 查看更多 »

朱姓

朱姓是人口超过千万的中文姓氏之一,在現今中國排行第14位,在《百家姓》中排第17位。朱姓曾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过两个王朝,分别是五代时期朱温建立的后梁和朱元璋建立的明朝。.

新!!: 简化字和朱姓 · 查看更多 »

朴姓

朴姓(박,paku,韓語羅馬字:Park、Pak、Bak等),是朝鲜族特有姓氏,在韩国约佔總人口的8.5%,合共約300個本貫,为韩国大姓之一。 根據朝鮮半島新羅的開國君主、朴姓的始祖赫居世的傳說,相傳赫居世是從天上飛來的白馬生下的紫卵中出生的,卵形同瓢,而朝鮮語「瓢」的固有詞音「박」,與漢字「朴」同音,所以取姓為「朴」。.

新!!: 简化字和朴姓 · 查看更多 »

朴刀

朴刀(--音坡,pō)也写成博刀、泼刀、或钹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冷兵器。.

新!!: 简化字和朴刀 · 查看更多 »

朴樹

--樹(学名:Celtis sinensis),別名有沙朴、朴子樹、朴仔樹、桑仔、青朴、粕仔等,属大麻科朴属,为喬本落葉樹,一般10-25米高,部份可達40米。.

新!!: 简化字和朴樹 · 查看更多 »

戴季陶

戴季陶(),原名良弼,字選堂,號天仇,后改名傳賢、字季陶,通稱戴季陶,中华民國政治家、中國國民黨元老之一,中华民国国旗歌的作詞者,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他在訓政時期任第一任考試院院長長達20年,也是歷史上最年輕的五院院長(就任時年僅37歲)。.

新!!: 简化字和戴季陶 · 查看更多 »

昆虫

昆虫在分类学上属于昆虫纲(学名:Insecta),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已发现超過100万种。其中單鞘翅目(Coleoptera)中所含的種數就比其它所有動物界中的種數還多。昆字原作。 昆虫的构造有异于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并没有内骨骼的支持,外裹一层由几丁质(英文 chitin)构成的壳。这层壳会分节以利于运动,犹如骑士的甲胄。昆虫的身體會分為頭、胸、腹三節,有六隻腿,複眼及一對觸角。昆虫有脂肪體,成分類似脊椎動物的脂肪組織,但作用不同,主要為代謝功能,類似脊椎動物的肝。 昆虫對生態扮演着很非常重要的角色。虫媒花需要得到昆虫的帮助,才能传播花粉。而蜜蜂采集的蜂蜜,也是人们喜欢的食品之一。昆蟲是蜥蜴、青蛙、小型鳥類的重要食物來源。在东南亚和南美的一些地方,昆虫本身就是当地人的食品。 但昆虫也可能對人類產生威脅,如蝗虫會破壞農作物,白蟻破壞木材及建築物。而有一些昆虫,例如蚊子,还是疾病的传播者。 有一些昆蟲能夠藉由毒液或是叮咬會對人類造成傷害,例如虎頭蜂在有人入侵地盤時會以螫針注入毒液等。紅火蟻會分泌有毒物質使接觸動物及人類出現敏感症狀甚至致命。.

新!!: 简化字和昆虫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新!!: 简化字和新加坡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漢字

新加坡漢字,是指新加坡頒行的漢字,曾於1969年自行漢字簡化,在1976年後則改用中國大陸的簡化字。.

新!!: 简化字和新加坡漢字 · 查看更多 »

新字形

新字形,源於中國大陸漢字改革時所選用之字形,最初標準依據1965年《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以楷體和俗體字为準,對宋体(明體)进行修訂,不單适用於簡化字,還适用於繁體字,中國大陸的中易宋体即采用此标准,與台湾、香港的標楷體及新旧細明體,还有大陸的中易楷体都有些許差異。 與新字形相對之傳統明体(宋体)統稱舊字形或傳承字形,明体(宋体)和楷體的差異本來是正常的印刷體和手寫體的字體差異,比如,“言”字,楷体第一筆是點,而明体(宋体)旧字形第一筆是「一横」(“”),中国大陆的《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按照楷体或俗寫對宋體進行了改革。由於,新字形主要從俗、從簡,筆劃大多較少,很多時候被錯認為簡化字,比如有人誤以為“”是「」的繁體字,其實是明体(宋体)舊字形,當然“”在中易宋体中的風格,還是新字形化变成了“”。 舊字形或傳承字形,主要是指傳統的宋(明)體字形,起源于明朝,直至現代。其代表書籍有《康熙字典》、《中文大辭典》、《大漢和辭典》、《漢韓大辭典》、《中華大字典》等。在日本被稱為舊字體、正字體。在韓國為標準的印刷字形。然而,舊字形并無一個硬性的統一標準,即使是未曾經過修改的韓國字形、舊細明體(细明体到3.21版为止,采用接近传统明体的字形,新版本采用國字標準字體)等電腦字形,也有不少部份與《康熙字典》上的字形不同。 下面列出中國大陸標準寫法,與康熙字典、臺灣、香港、日本標準或常用字型(參考細明體、標準宋體等)之所不同,且又不屬於簡化字(以《簡化字總表》為準)或異體字(以《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為準,以下簡稱《一異表》)者。.

新!!: 简化字和新字形 · 查看更多 »

新青年

《新青年》是在1910年代末期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是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16开,每月一号,每6号为一卷。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刘半农以及鲁迅轮流编辑。自1918年后,该刊物改为同人刊物,不接受来稿。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俄国十月革命后,《新青年》又成为宣传共产主义的刊物之一,后期成为中共早期的宣传刊物。.

新!!: 简化字和新青年 · 查看更多 »

方言

方言指的是一個某種語言的變體,但有時也可以指地方上使用的語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對所謂的「語言」和「方言」進行定義時,無論是採用社會語言學者「相互理解性」的判別標準,或者是歷史語言學者「歷史發展關係」的判別標準,我們都無可避免會碰到準則上相當程度的任意和困難。因此,多數人同意,實際上,判別語言和方言的標準往往是政治性的,如果某種語言完成标准化(特別是指書面標準化)的程序,我們通常將其稱之為「語言」(其本質上可以被視為是一種「標準化方言」);如果某種語言沒有完成這個程序,則我們通常將其稱為「方言」(本質上可以被視為是一種「非標準化方言」)。.

新!!: 简化字和方言 · 查看更多 »

於姓

--(读音:Yú)是中國姓氏之一,較罕見。.

新!!: 简化字和於姓 · 查看更多 »

斗即勺,是中國古代滔水器具;亦代指量的容器容積單位。1斗.

新!!: 简化字和斗 · 查看更多 »

斗宿

斗宿(),斗木獬,二十八宿之一,北方七宿第一宿。.

新!!: 简化字和斗宿 · 查看更多 »

日本汉字

日本漢字(漢字,假名:かんじ,羅馬字:),又稱日文汉字,是書寫現代日文時所使用的汉字。 日本漢字的寫法基本上與現代中文使用的漢字(包括簡化字和繁體字)大同小異。古代日本幾乎完全使用汉字书写文言文。自近代以來,出現一部分由日本人独创的汉字,称为日製漢字或和製漢字,日本官方定為國字,當中部分已被中文收錄。和製漢字主要指未被中文吸收的漢字。 《》是最大的日本漢字字典,共記載接近五萬個漢字,不過在戰後的現代日文中常用漢字大約--有兩千餘個。.

新!!: 简化字和日本汉字 · 查看更多 »

日本新字体

#重定向 新字体.

新!!: 简化字和日本新字体 · 查看更多 »

扬雄

扬雄(),一作杨雄,字子雲,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区)人。.

新!!: 简化字和扬雄 · 查看更多 »

曲姓

曲姓(曲,注音:ㄑㄩ, Wade-Gilos:Chu,汉语拼音:Qū, 通用拼音:Chiu)是一个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206位。在中文姓氏排行大約第一百六十四位,約佔全中國漢族人口0.06%。.

新!!: 简化字和曲姓 · 查看更多 »

普通话

普通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認定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話與漢族人口佔比最高的官話方言區最為類似,“普通话”中的“普通”二字是指“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標準化漢語,稱為中華民國國語。1932年经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被采纳为中国的官方语言。作为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成为国际人士学习中文的主要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将“国语”改称为“普通话”。“普通话”的称呼后来也使用于港澳地区,中華民國則继续使用“国语”称呼,在海外华人地区则称为“标准华语”。当前“国语”一词在中国大陆主要是在网络中使用,影视节目中多以“国语版”指代现代标准汉语版本的电影、动画作品。.

新!!: 简化字和普通话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简体字简化汉字簡化字类推简化字解放字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