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穆罕默德·科達班達和萨非王朝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穆罕默德·科達班達和萨非王朝之间的区别

穆罕默德·科達班達 vs. 萨非王朝

罕默德·科達班達(波斯語:شاه محمد خدابنده、英語:Mohammed Khodabanda;)又稱穆罕默德沙或蘇丹穆罕默德(波斯語:شاه محمد خدابنده)是伊朗薩非王朝第四任沙阿。他是塔赫瑪斯普一世的兒子,母親是土庫曼人。由於科達班達的視力幾近失明,當父親在1576年逝世時,他遭到忽略,由弟弟伊斯瑪儀二世繼位。伊斯瑪儀二世逝世後,奇茲爾巴什(什葉派土庫曼武裝)軍隊派系推舉科達班達為下任沙阿。科達班達為人溫和,但意識薄弱,他在統治期間捲入了宮廷與基齊勒巴什之間的鬥爭。波斯的死敵奧斯曼帝國乘機攻佔波斯領土,包括大不里士。科達班達最後被推翻,由兒子阿拔斯一世繼位。. 萨非王朝,因为翻译的不同又称萨法维帝国、萨菲帝国、波斯第三帝国或波斯第四帝国,中国明朝称之为巴喇西,是从1501年至1736年统治伊朗的王朝。这个王朝将伊斯兰教什叶派正式定为伊朗国教,统一了伊朗的各个省份,由此重新激起了古代波斯帝国的遗产,是伊朗从中世纪向现代时期过渡的中间时期。.

之间穆罕默德·科達班達和萨非王朝相似

穆罕默德·科達班達和萨非王朝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大不里士奥斯曼帝国伊朗伊朗君主列表設拉子阿拔斯一世 (波斯)格鲁吉亚沙阿波斯

大不里士

大不里士,(تبریز;Təbriz),中国古称桃里寺,伊朗西北部城市,是东阿塞拜疆省的首府。位于库赫·塞汉特高原之上。海拔1350米。大不里士位于一个山谷内。冬季寒冷,夏季温和,被认为是一个避暑胜地。.

大不里士和穆罕默德·科達班達 · 大不里士和萨非王朝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奥斯曼帝国和穆罕默德·科達班達 · 奥斯曼帝国和萨非王朝 · 查看更多 »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转写: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简称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1501年之前很长一段历史时间称波斯,位于亚洲西南部,為中东國家,其中北部紧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以及國際上屬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为1,648,195平方公里,国土主要位于伊朗高原上,气候较为干燥,伊朗人口约7868万人,为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约占总人口的66%(2011年),其余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宗(信众超过全国人口的90%)为伊朗国教,宪法承认的其余教派有伊斯兰教逊尼派、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首都為德黑兰。 伊朗古称波斯,在公元前28世纪建立的古埃兰王国和之后建立的米底王国是伊朗高原文明的发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波斯帝国。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的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东地区开始伊斯兰化,而曾占统治地位的祆教则日渐式微。近代,波斯逐渐沦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后,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逐渐摆脱英、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奉行亲美政策,国家经济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在中东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1979年初,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爆发,王朝政权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底发生美国驻伊使馆人质事件,伊朗轉為反美的先鋒,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恶。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霍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赛义德阿里·侯赛尼·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伊朗是亚洲和中东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85.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石油产业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的货币名称为里亚尔,主要的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同時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伊朗和穆罕默德·科達班達 · 伊朗和萨非王朝 · 查看更多 »

伊朗君主列表

没有描述。

伊朗君主列表和穆罕默德·科達班達 · 伊朗君主列表和萨非王朝 · 查看更多 »

設拉子

設拉子(شیراز Shīrāz))位於伊朗西南部,是法爾斯省的首府。根據2005年的資料,設拉子的人口為1,255,955,是伊朗第六大城市。 設拉子地處札格羅斯山脈的山腳,海拔超過1,450公尺。由於氣候溫和,因此盛產包括葡萄、綿花和白米。.

穆罕默德·科達班達和設拉子 · 萨非王朝和設拉子 · 查看更多 »

阿拔斯一世 (波斯)

阿拔斯一世(大帝)(شاه عباس بزرگ,),伊朗萨非王朝的沙阿(1587年—1629年在位)。在他统治时期,萨非王朝达到了国力的颠峰。 阿拔斯一世被称为大帝,其人也确实伟大。他特别重视巩固中央集权和发展经济力量,为此长期同有分裂倾向的土库曼游牧部落进行斗争,而这些部落曾是萨非王朝得以建立的武力支柱。阿拔斯一世将格鲁吉亚人、亚美尼亚人、阿塞拜疆人强行迁至伊朗内地,以发展那里的生产力。他无情镇压被征服民族的一切反抗企图。 在对外政策方面,阿拔斯一世的做法十分积极。他在即位后的第一年(1587年)向奥斯曼帝国和乌兹别克人割让了部分领土,1590年又与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和约,結束了奧斯曼-薩非戰爭 (1578年-1590年)。然而这只是为建立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装备着西方先进火器的正规军作准备;萨非王朝前期仰仗的土库曼游牧部族军队漫无纪律且时常反叛。他很快发起反击:1597年,他从乌兹别克人手中夺回呼罗珊;1601年占领巴林。与奥斯曼帝国的矛盾并未从此解决,从1603年起,阿拔斯一世三次对奥斯曼帝国作战(1603-1613年,1616-1618年,1623-1639年,前兩次合稱奧斯曼-薩非戰爭 (1603年-1618年))。战争的结果,萨非王朝获得对整个外高加索的统治权。1622年,阿拔斯一世还在英国舰队的帮助下从葡萄牙手中夺回了霍尔木兹。到1623年,阿拔斯一世已经统治着一个西至底格里斯河,东至印度河的庞大帝国。 作为一名贤明的君主,阿拔斯一世也鼓励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使国内出现自蒙古帝国入侵以来未有的繁荣。他的統治標誌著波斯藝術成就的一個高峰,特別是在繪畫、紡織和手稿插圖繪製等領域。他还是艺术品的大买主;不过他也维持着一个极为奢靡的宫廷。 在阿拔斯一世统治时期,波斯萨非王朝的都城从加兹温迁至伊斯法罕。阿拔斯一世对伊斯法罕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今天该城许多最壮观的建筑物就是在他统治期间完成的。 Category:萨非王朝君主.

穆罕默德·科達班達和阿拔斯一世 (波斯) · 萨非王朝和阿拔斯一世 (波斯) · 查看更多 »

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ISO 9984:Sakartvelo,)是一东欧國家 Fernando de Mello,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 Encyclopaedia and Atlas. Springer, 24 November 1979, p. 273。它曾經是苏联加盟共和国,1991年4月9日正式独立,首任總統兹维亚德·加姆萨胡尔季阿。獨立後法定國名为“格鲁吉亚共和国”,1995年8月24日该国通过新宪法,国名定为“格鲁吉亚”,曾为独立国家联合体成员。因為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格鲁吉亚根据议会2008年8月14日通过的决议做出退出独联体的决定,并于2009年8月18日完成手续,正式退出。 格鲁吉亚领土面积达69,700平方公里(包括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人口数量有4,352,224(2011年人口统计);主要民族为格鲁吉亚族(70.1%),其他主要少数民族有亚美尼亚族、俄罗斯族、和阿塞拜疆族等;官方语言为格鲁吉亚语,当地居民亦多通晓俄语;多数人信仰东正教,少数信仰伊斯兰教。 格鲁吉亚位于地区的黑海沿岸,北邻俄罗斯,南部与土耳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接壤。格鲁吉亚是苏联領導人斯大林的故乡,現在格魯吉亞政治上傾向於歐盟和西方國家,其最終目標是加入歐盟。.

格鲁吉亚和穆罕默德·科達班達 · 格鲁吉亚和萨非王朝 · 查看更多 »

沙阿

沙阿或沙赫(شاه‎;Shah)是波斯语古代君主头衔的汉译名。“沙阿”在中文文献中又简称为“沙”,如“花剌子模沙”等。波斯语的头衔“沙阿”在历史上为波斯语民族和很多非波斯语民族所使用。尼泊尔国王也叫沙阿。 “沙阿”是古代伊朗高原诸民族的君主头衔,古代波斯人为伊朗高原诸民族的一支,他们缔造的地跨三洲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帝国的君主,同样采用了“沙阿”作为头衔。其实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帝国的君主头衔的完整形式为xšāyaθiya xšāyaθiyānām,即汉语的“王中之王”,而此头衔与中古波斯语šāhān šāh相一致,šāhān šāh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众王之王”。此头衔的现代波斯语形式为shāhanshāh (شاهنشاه)。在希腊语中此头衔被翻译为"βασιλεύς τῶν βασιλέων (basileus tōn basiléōn)",βασιλεύς正是希腊语“国王”的意思。以希腊人看来,"βασιλεύς τῶν βασιλέων (basileus tōn basiléōn)" 王中之王在国王之上,和“皇帝”是同一等级。此头衔相应的印度语言头衔为rajadhiraja 或kshetra-pati ,后者更接近于 Padishah。正如此波斯语的完整头衔常简化为“沙阿”,希腊人也常将相应的头衔简化为basileus。 波斯语中另一个相关的词kshathra来源于kshathrapavan,字面上是行省守护者的意思,是波斯帝国行省总督的名号。后来这个词汇通过希腊语和拉丁语而为西方语言所吸收,例如英语中的satrap,意为省长或总督,带有一点贬义。 S Category:古波斯 Category:波斯语借词.

沙阿和穆罕默德·科達班達 · 沙阿和萨非王朝 · 查看更多 »

波斯

在的伊朗在世界上的位置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是伊朗歷史的一部份。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時期領土東至印度河平原,西北至小亚细亚、欧洲的马其顿、希腊半岛、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或也门。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波斯和穆罕默德·科達班達 · 波斯和萨非王朝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穆罕默德·科達班達和萨非王朝之间的比较

穆罕默德·科達班達有19个关系,而萨非王朝有12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6.47% = 9 / (19 + 120)。

参考

本文介绍穆罕默德·科達班達和萨非王朝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