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真普選和香港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真普選和香港之间的区别

真普選 vs. 香港

真普選」是香港民主派爭取實行普選的訴求,目的在於爭取由香港人(公民提名)直接選舉行政長官,以及香港立法會議席全部直選產生,以落實民主選舉制度之兩大理念:參政權之「開放參與」和保障「實質競爭」之正當程序,令市民有「真正選擇」。其衍生緣由是因為所提倡的普選與由香港特區政府所提議的普選之理念及選舉程序不同。而稱作「真普選」是為了區別後者之普選。它有時會寫作「真·普選」。 2008年1月,香港泛民主派舉行爭取2012雙普選大遊行,主軸為「堅持2012真普選 不要2017假民主」。2009年11月,前布政司、政務司司長及立法會直選議員陳方安生表示:若然香港政府無誠意推動「真普選」,泛民主派可考慮總辭等任何行動。同年12月,香港立法會議員黃毓民在立法會會議上提出「五區總辭,全民公決」動議案,梁家傑將「2012年雙普選」改為「落實真普選及取消功能組別」。 針對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由泛民主派政黨、團體及議員與學者個人於2013年3月合作組成的真普選聯盟表示,香港人要有接受問責的政府,就必須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透過普及而平等的選舉選出行政長官和全體立法會議員。, 真普選聯盟, 2013年3月21日.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之间真普選和香港相似

真普選和香港有(在联盟百科)34共同点: 功能界別七一大遊行一国两制五區總辭建制派公民公民提名Beyond社會運動联合国香港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香港人香港立法會香港經濟日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香港選舉制度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舆论蘋果日報 (香港)英国广播公司雨傘革命梁家傑梁振英民主民建聯泛民主派明報...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扩展索引 (4 更多) »

功能界別

功能界別(functional constituency)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內採行的一種非地理選舉制度:.

功能界別和真普選 · 功能界別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七一大遊行

七一大遊行是香港自主權移交以來最為持續的大型活動之一。一般認為,七一大遊行源於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然則,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香港民間人權陣線等社會運動組織已發起有關活動,但規模較小。 2003年,由於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施政惡劣:時任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偷步買車」風波、時任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強推《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時任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在「沙士」事件中的失職,激起民怨,七一大遊行由是應運而生。50萬香港人在這一年的7月1日回歸慶典中上街,但仍在運動中保持了守秩序、非暴力的作風。當年的七一大遊行是香港繼1989年5月28日150萬人參加全球華人大遊行及1989年5月21日八九民運100萬人大遊行後最大型一次遊行活動。最終,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被擱置,而七一大遊行亦成為了香港民主抗爭的精神象徵,每年舉行,由民間人權陣線主辦。泛民主派政治團體藉遊行匯眾支持者並進行籌款。.

七一大遊行和真普選 · 七一大遊行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一国两制

一國兩制意指「一個國家,兩種制度」(One country, two systems,Um país, dois sistemas),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在1980年代為了實現中國統一之目標所提出的憲法原則。最早是為了解決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至臺灣後的海峽兩岸關係,蔣經國則以一國良制(One China, Better System)回應鄧小平。 後來相繼適用於過去分別為英國和葡萄牙殖民地、實施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以及澳門地區,將兩地以特別行政區的方式列為特別行政區。其中鄧小平主張在實現中國和平統一時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能夠代表一個中國,並且是唯一合法的中國政府,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多次對外表達自身對於香港、澳門主權政策的主張,並且要求與其有所外交互動的國家應該要認識到一國兩制政策的存在。在一國兩制方針中,包括香港、澳門得以保留資本主義經濟和社會政治制度,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地區則繼續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根據該原則,香港、澳門可以繼續擁有自己的政治制度、法律體系、經濟政策、金融事務、管治制度以及對外關係50年。.

一国两制和真普選 · 一国两制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五區總辭

五區總辭」,其倡議者宣稱為「五區公投」,是香港泛民主派的公民黨與社會民主連線兩個政黨於2009年為爭取真普選而聯合發起的政治運動。意思是指五個香港立法會選區,即香港島、九龍東、九龍西、新界東及新界西,每區均有一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辭職,產生五個空缺席位,然後按照香港《立法會條例》必須進行補選,公民黨與社民連以爭取「盡快實現真普選、廢除功能組別」作為選舉議題,並以「五區公投、全民起義」作選舉口號。 是次運動最初由社民連於2009年7月提倡,並在社會引發過廣泛議論。2009年12月9日,社民連聯合公民黨在立法會提出「五區總辭 全民公決」議案,動議最終遭否決。2010年1月26日,五位立法會議員正式遞交辭職信,辭職生效日期為2010年1月29日。五個選區辭職議員分別是為港島區陳淑莊、九龍東梁家傑、九龍西黃毓民、新界東梁國雄、新界西陳偉業。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則擔任行動的總發言人。2010年4月7日,五名辭職議員再次報名參選。泛民主派最大政黨民主黨沒有參加「五區總辭」。原先已經準備參與補選的建制派政黨自由黨及民建聯,改為杯葛此次補選。是次政治運動亦受到建制派指責,他們表示「五區總辭」浪費公帑、違反《基本法》。行政長官曾蔭權公開表示當日不投票。補選投票於5月16日舉行,約有58萬人投票,總投票率為 17.1%,比過往為低。結果五名辭職議員以大比例得票贏得議席,重返立法會。.

五區總辭和真普選 · 五區總辭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建制派

#重定向 建制派 (香港).

建制派和真普選 · 建制派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公民

公民(英文:Citizen)是在一个政治实体如国家或城市中,拥有公民身份并根据该地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公民身份或公民權(英文:Citizenship)是一種認同或身份的形式,使個人在政治社群中取得相關的社會權利和義務,和国籍概念不同,擁有國籍如未成年的國民可能沒有行使公民權的權利及義務,在宪法学及政治學則指由法律规范及政治社群中的個人和群體的权利及义务關係。 近代公民權或公民資格的擴張或縮減與封建、專制、民主等制度的關係有不少的政治及學術討論 。 對民主國家及專制國家的公民權教育和保障的跨國比較仍是政策制定及學術研究的重要議題之一。 在各國培養公民素養的學校教育方面,全球規模最大的公民素養及公民教育的研究計劃國際公民及素養調查研究調查各國如何解決下一代公民積極參與社會的挑戰,評估各國青少年對未來公民身分之準備教育,對學生的公民素養的概念知識與能力進行測驗評量,其測驗及調查的範圍包括:公民認知、政治組織、公民概念(如人權)、以及負責任公民的作為及態度等等 。.

公民和真普選 · 公民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公民提名

公民提名,即有志參選公職的人只要獲某數量登記選民提名,證明民意基礎,即獲得候選人資格。.

公民提名和真普選 · 公民提名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Beyond

Beyond,香港殿堂級及傳奇搖滾樂隊,1983年成立,是華人樂壇上最具代表性的搖滾樂隊之一。樂隊以四人時期最廣為人熟悉,當中包括樂隊主音、節奏吉他手、團長兼主要作曲黃家駒、主音吉他手黃貫中、低音吉他手黃家強及鼓手葉世榮。樂隊自成立以來一直堅持本地原創及積極採用粵語歌詞取代當時香港以英語為主流的搖滾樂,將在香港被視為「地下音樂」的重金属搖滾樂帶到主流樂壇,並通过重新包装使其普及。樂隊無論在作曲、填詞、編曲、演奏及監製等,大部分均由各成員包辦,而作品內容多以寫實為主,當中包括:樂隊成員對未來的憧憬和盼望、表達追求理想與現實世界之間的矛盾、反映社會狀況及諷刺時弊、宣揚和平與愛,還有各成員對世界周邊事情的所見所感等。 樂隊早期經過幾次人事變動,1985年,黃貫中加入後,由黃家駒、黃貫中、黃家強及葉世榮四人組成的Beyond成形。1986年,結他手劉志遠加入成為第五名隊員。1988年,劉退出後,樂隊一直維持在四人狀態,也是乐队的全盛时期。1993年,年僅31歲的黃家駒於日本拍攝遊戲節目時發生意外,昏迷6日後離世。此後,樂隊以三人組合繼續發展,惟声勢已大不如黃家驹时期。2004年末,樂隊宣佈解散,並於2005年舉行《Beyond The Story Live 2005》告別演唱會,之後三人各自繼續發展自己的音樂事業。 對於一直堅持本地原創的Beyond,他們歷年所發行過的錄音室專輯、EP及單曲,全部皆為樂隊原創作品,是香港當時極少數能夠做到百分百原創音樂的音樂人。 另外,樂隊發展多年,在中國大陸、日本、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海外華人地區亦有樂迷香港電台影像節目《不死傳奇:黃家駒》2008年1月26日。.

Beyond和真普選 · Beyond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社會運動

会运动(Social movement)是一种社會群體行動與政治现象,其基本特征是在于用体制外的策略,来改变现有体制,推動或阻止社會變革。.

真普選和社會運動 · 社會運動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真普選和联合国 · 联合国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真普選和香港 · 香港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簡稱港大民研,是隸屬於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的一項民意調查研究計劃,於1991年6月成立,研究主任為鍾庭耀。研究隊負責有關研究的設計,包括抽樣調查方法、問卷調查設計、督導、數據分析及報告撰寫。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從2000年開始不再獲得大學資助,以自負盈虧經營,其營運資金主要來自收取委託機構的款項,及未能交代資金來源的款項。.

真普選和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 · 香港和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 · 查看更多 »

香港人

香港人(英文可作:Hong-konger、Hong-kongese、Hong Kong people等),簡稱港人,視乎語境不同有多重意思。一般是指土生土長,以香港為身份認同的華裔;在法律上,因種種考慮,香港法律沒有定義香港人,只有香港居民,不問國民忠誠、種族、膚色或者國籍,只問是否享有香港永久居留權。香港人口以華人佔絕大多數,香港文化以漢族嶺南文化為基礎,,非華裔的少數族裔人口亦有相當數量。在香港主權移交後,大部分華裔香港人不論意願自動獲得中华人民共和國國籍,因此產生中國籍香港人與外國籍香港人的說法。 清朝中葉道光年間,香港割讓英國開始,陸續有廣東人、福建人及外國人等,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大量外來人口移居香港,不同族群之語言及生活文化大致趨同。.

真普選和香港人 · 香港和香港人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稱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縮寫为 LegCo 或 Legc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亦有对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施政情况的監察權。 第一屆立法會成立于1998年7月1日,應屆議員任期為兩年。自第二屆立法會(2000年)開始,每屆議員任期改為四年。2012年起,立法會議席增加至70個。現時的立法會屆別為第六屆,任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員各佔35席。.

真普選和香港立法會 · 香港和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經濟日報

《香港經濟日報》是香港的財經報章,由主席馮紹波、董事總經理麥華章及執行董事石鏡泉等於1988年創刊,以「知識為本、與時並進」為方針,為全港第一的財經報章。《香港經濟日報》致力為工商界、行政人員、投資者及專業人士提供及時貼身的新聞及市場資訊與分析。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有限公司於2005年8月3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香港經濟日報》為香港主要的財經報章,編採角度及報道手法專業,是一份以財經為主的綜合性報章,主要報道要聞、財經及社評、社會、政治、中國及商業新聞、投資理財及地產、行政人員及生活副刊。為報道中國政經消息,《香港經濟日報》在北京設有記者站。《香港經濟日報》內容以中產及專業人士為對象,亦是香港部分中學指定予學生訂閱的報章之一。.

真普選和香港經濟日報 · 香港和香港經濟日報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又稱特區首長、簡稱特首;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縮寫作 C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的行政首長及政府首腦。此職位设立於1997年7月1日,大致代替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香港总督”一职,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脑的权责。由選舉委員會選出,國務院(總理親自簽令)任命,每屆任期五年,最多可連任一次。.

真普選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港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部門的總稱。在1997年7月1日前,英屬香港的行政機關稱為香港政府(Government of Hong Kong),而香港回歸後政府全名則改為上述名稱(「香港政府」一詞變成簡稱,英治時代政府就稱「港英政府」以作識別),並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沿用大部分原有制度。香港政府首長為行政長官,轄下有多名局長負責管理各政府部門。.

真普選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

政務司司長(Chief Secretary for Administration,缩写为CS)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地位僅次於行政長官的排名第一的主要官員,其支援部門為政務司司長辦公室。司長由行政長官提名,報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政務司司長現屬行政會議官守成員,也是可以署理行政長官職務的三名司長中最高级的一位。政務司司長休假時,會由一眾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局長中年資最久的一位署任,為香港政府中人事變動最多的官守成員,回歸至今已先後有7位不同人士出任。.

真普選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 · 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 · 查看更多 »

香港選舉制度

香港選舉是香港政治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香港居民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需進行選舉的公職均受《基本法》保障。香港所有內部的選舉均為非強制性,以不記名方式進行,由非政治性的獨立法定機構選舉管理委員會安排及監管、以及政府的選舉事務處執行,以確保選舉以公開、誠實、公平的原則進行。選舉管理委員會共有三名成員,其現任主席為馮驊法官。 香港的選舉政治起源自殖民地時代,發展簡述如下:.

真普選和香港選舉制度 · 香港和香港選舉制度 · 查看更多 »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縮寫OCLP),簡稱和平佔中、佔領中環、佔中,中国官方贬称非法佔中,是由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及基督教新教牧師朱耀明於2014年9月28日起在香港發動的一場爭取真普選的政治運動。運動於2013年初開始醞釀,提出以公民抗命為手段,採取佔領香港金融區中環的交通要道的方式,來爭取符合《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能夠公平實踐「投票權」、「參選權」和「提名權」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普選。反對人士則擔憂活動受非理性行為影響,導致可能的暴力衝突會嚴重影響香港經濟和市民日常生活。 2014年9月26日晚上,學界罷課集會演變成重奪「公民廣場」行動,為接下來的一連串公民抗命揭開序幕。發動罷課及重奪「公民廣場」行動的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及學民思潮在翌日(9月27日)繼續於添美道集會,而「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因應當晚形勢,於9月28日凌晨1時40分宣佈正式啟動醞釀1年8個月的佔領中環,並且以佔領政府總部開始,反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的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提名方案,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撤回8月31日之政改決議,以及香港政府重啟政改諮詢、重交政改報告。啟動佔中後,警察在同日上午開始封鎖政府總部,令示威者無法前往添馬艦支援佔領人士,導致群眾於下午衝出夏慤道等主幹道。防暴警察在當日傍晚展開驅散行動,施放大量催淚彈鎮壓,結果激發民憤,導致示威活動在當晚蔓延至旺角及銅鑼灣等人流密集的地區,隨後更一度擴散至尖沙咀(但僅佔據3日便告失守)。 由於大量參與者以雨傘阻擋警察所使用的胡椒噴霧,而佔領旺角、銅鑼灣、尖沙咀行動均由市民自發,佔領人士不再承認「和平佔中」、學聯、學民思潮為大會,同時行動亦偏離原有模式,原先倡議的「一波又一波」抗爭行動變成長期佔據。加上由外媒使用的「雨傘革命」、「雨傘運動」名稱獲得佔領人士普遍接受,行動逐漸演變成「雨傘革命」。由於以上原因,加上佔領地不是由中環開始,因此有人認為「佔領中環」從未發生。佔中發起人之一的戴耀廷亦補充,「雨傘運動」並非由「和平佔中」發起,概念上亦有分別;於自首當日更指「雨傘運動」的出現替代了「和平佔中」,他認為佔中是否結束意義已經不大。「和平佔中」3位發起人於12月3日自首,但警方未有拘留或正式起訴;而「雨傘運動」在12月15日以銅鑼灣佔領區及立法會示威區清場作結,此前旺角佔領區在11月25至27日遭到警方清場,而添馬艦、金鐘、中環、灣仔佔領區亦在12月11日被清場,導致佔領區大幅縮小至僅餘立法會示威區。.

真普選和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 ·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舆论

舆论,或称民意(Public opinion),其定义非常多样化,人们都意识到舆论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什么是舆论却从来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就和其它社会科学一样,舆论学对舆论的定义决定了舆论学的发展。 一种定义是: 为了避免在定义上争论不休,学者开始转向舆论应该包含的若干要素:其中“议题”、“公众”和“共同意见”是学者们提出的众多要素的交集。 舆论学則是研究舆论这种复杂社会现象的交叉学科,它的理论资源来自社会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以及新闻和传播学。.

真普選和舆论 · 舆论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蘋果日報 (香港)

《蘋果日報》(Apple Daily,)為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旗下繁體中文報紙,由大股東黎智英所創立,香港暢銷中文報章之一。 政治立場方面,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大部份香港傳媒基於自身利益而自我審查,淡化涉及中國共產黨的負面消息,而《蘋果日報》是少數仍然會大力批評中國政府、香港政府及建制派的報章,因而一直受到中國大陸封禁。2003年5月2日,壹傳媒進入台灣市場,發行了《蘋果日報》台灣版。2012年11月,壹傳媒大股東黎智英計劃將在台灣的所有業務出售予辜仲諒,然该計劃在2013年3月取消,改為深耕台灣。.

真普選和蘋果日報 (香港) · 蘋果日報 (香港)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真普選和英国广播公司 · 英国广播公司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雨傘革命

傘革命(Umbrella Revolution),又稱雨傘運動(Umbrella Movement)或佔領行動(Occupation Movement),是指於2014年9月26日至12月15日在香港發生的一系列爭取真普選的公民抗命運動。示威者自發佔據多個主要幹道進行靜坐及遊行,佔領區包括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銅鑼灣、旺角及尖沙咀,其主要訴求為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撤回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框架和候選人提名方案,爭取行政長官選舉的公民提名權,以及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運動的主要象徵是黃色的雨傘,源於示威者面對警方以胡椒噴霧驅散時使用雨傘抵擋,媒體因而稱此運動為「雨傘革命」或「雨傘運動」。 這次抗爭運動是香港歷史上最大型的公民抗命運動。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在12月進行的「香港民意與政治發展」第4輪民調中訪問超過1,000名15歲以上市民,其中超過20%受訪者表示曾參與佔領。該中心按上述數據進行人口加權計算,推算整場運動的參與人數可能達到120萬人,佔全香港人口的1/6,是香港史上第二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僅次於1989年聲援八九民運的150萬人全球華人大遊行。運動在首3日為最高峰,9月29日至10月1日期間每晚均有超過20萬人參與佔領,是繼同年七一大遊行51萬人上街後,最大型的示威行動。但示威者的訴求全部被拒絕,運動以失敗告終。 此次運動衍生自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和學民思潮發起的罷課集會。9月26日晚上的重奪「公民廣場」行動揭開運動的序幕,8萬人集會聲援學生及抗議警方出動防暴警察對付示威者,並逼使「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平佔中)提前於9月28日凌晨正式啟動。同日黃昏,防暴警察施放催淚彈驅散示威者,更一度舉起開槍警告旗,結果激發強烈民憤,使佔領行動由添馬艦、金鐘、中環、灣仔蔓延至旺角及銅鑼灣,更於10月1日擴散至尖沙咀。旺角、銅鑼灣、尖沙咀的佔領人士並不承認「和平佔中」、學聯、學民思潮為大會組織方,同時行動亦偏離原有模式,由「一波又一波」抗爭變成長期佔據。這一連串佔領運動亦遭到不少市民的反對,他們指佔領人士嚴重阻塞交通,影響生活和經濟。 各個佔領區的持續時間各不相同,最短的是尖沙咀佔領區,只維持3日。其他佔領區持續的時間較長,大多由警方、執達主任等清場。旺角佔領區被佔據近2個月,在11月25日至27日遭警方武力清場,期間示威者順著被驅散之方向開拓新戰線,導致當時亦為佔領區面積最大之時,之後示威者改為「流動佔領」。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的佔領區範圍最廣闊的時候是在9月28日至10月1日,達到人數最高峰時期,佔領區之後縮小,令灣仔在運動早段亦告失守;但除龍和道及金鐘道外,大範圍清場一直拖延至12月才進行。中環在12月11日上午被執達主任清場,金鐘夏愨道、添美道在同日下午由警方清場,使佔領區大幅縮小至僅餘立法會示威區外的行人通道。佔領行動持續79日、即超過2個半月後,最終在12月15日以銅鑼灣佔領區及添馬艦立法會示威區被全面清場作結。清場後佔領人士改用「流動佔領」、「抗租拆稅」等不合作運動延續抗爭,而部份示威者仍分別佔領添美道「公民廣場」至立法會一段行人路半年,以及佔領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外行人路超過3個月。 除雨傘外,黃絲帶亦為此次抗爭運動的主要象徵物。這是源於9月1日民間人權陣線(民陣)因應人大常委就香港2016、2017政改的決議而發起的「還政於民,落實普選」黃絲帶行動。有市民發起將黃絲帶繫上香港各處的行道鐵欄上,亦有不少網民在Facebook等網站以黑底黃絲帶的圖片為頭像來響應運動。 同年11月29日,美國《紐約時報》與台灣中研院學者徐斯儉皆認為,佔中運動影響了台灣的九合一選舉,選舉結果顯示執政黨(中國國民黨)潰敗,臺灣的選民表達他們對中國大陸的不安之感已經升高。.

真普選和雨傘革命 · 雨傘革命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梁家傑

梁家傑(Alan Leong Kah-kit,),香港資深大律師,公民黨主席,前任黨魁及副主席(內務)、香港立法會議員、泛民會議及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代表東九龍。 2014年度香港立法會工務委員會主席(負責批核政府建築工程收支)。在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與官員對質著稱,任內參與調查廉政專員湯顯明隱瞞應酬帳目案、旅遊事務署盛事基金亂花公款案等。 梁家傑任公民黨副主席時,曾參加200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稱「要顯示小圈子選舉的不公義」。在該次選舉與爭取連任的曾蔭權一對一競選,兩人在電視直播辯論上針鋒相對,成為一時佳話。是次選舉亦令梁家傑名望大增,後來在2014-2015年,雨傘革命期間成為泛民會議召集人。.

梁家傑和真普選 · 梁家傑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梁振英

梁振英(Leung Chun-ying,),生於香港,祖籍山东省威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第4任行政長官、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也是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及戴德梁行亞太區前主席。梁振英於香港回歸前,曾經擔任由中方委任的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起草事務。 2011年11月,梁振英宣佈參選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新浪香港轉載星島日報,2011年11月27日,2012年3月25日在選舉委員會以689票多數票當選為香港第4屆行政長官,於2012年7月1日正式宣誓就職。 梁振英任內推出多項措施應對經濟和民生問題,包括針對水貨客和奶粉荒而實施俗稱「限奶令」的攜帶嬰幼兒食用的配方粉離境新規定、實施「零雙非」政策使所有公立醫院均不會接收非本地孕婦在香港分娩、為免個人遊旅客過多,影響市民日常生活而停止向深圳居民簽發赴香港「一簽多行」簽註,改為「一周一行」、推出「港人港地」政策以優先照顧本地永久性居民置業安居的需要、多處覓地廣建房屋等等;但在勞工和社會福利議題上,並無落實爭取多時的標準工時和全民退休保障。而在政治方面,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產生方法未能通過,特首選舉仍未達至普選,使香港民主化發展停步不前。另外,其奉行強硬政治鬥爭的路線為人詬病,與泛民主派關係緊張、警民關係惡化、港獨思潮冒起。任內又發生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爭議、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佔領中環運動和旺角暴亂等社會事件,並打擊港獨運動。而涉嫌收取澳洲公司UGL約5,000萬港元亦影響梁振英誠信。 2016年12月9日,梁振英宣佈因家庭原因,放棄爭取連任,行政長官任期至2017年6月30日完結,他成為回歸以來首個不尋求連任的特首。2017年3月1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特首梁振英以2066票贊成、13票反對、16票棄權,獲增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同時兼任國家領導人和行政長官,成為首例。.

梁振英和真普選 · 梁振英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民主

民主(dìmokratía),其本义是“人民的统治”,即“主权在民”,是一种现代的国家制度,国家权力由公民直接或间接行使。民主有时被称为“多数的统治”,与極權統治、独裁统治或寡头政治相对立。狭义的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民主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有着统治行为存在的领域。平常所说的民主作风、民主原则、言論自由等民主权利,都从民主之含义派生而来。广义的民主应该是人民当家做主,既在一个完整的民主的社会里人们从一出生就平等,人们对社会负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建立起社会的法律法规以及对政权控制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等。 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指出,民主包括四个关键要素:(1)通过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产生政府; (2)作为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和公民生活; (3)保护所有公民的人权;(4)法律和程序同样适用于所有公民。.

民主和真普選 · 民主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民建聯

#重定向 民主建港協進聯盟.

民建聯和真普選 · 民建聯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泛民主派

泛民主派(Pan-democracy camp),簡稱泛民,是香港傳媒和學者等由2004年起常用的辭彙,廣義指支持香港全面推行民主及普遍選舉的政治人物及組織;當中部分黨派也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推行自由民主的政治改革、結束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 縱使民主派支持及推動香港民主發展,但常因街頭抗爭手法、路線、社會及經濟立場的不同而分為多個黨派及團體:包括現今「溫和民主派」(主流民主派)、「激進民主派」(進步民主派),加上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左派和右派立場的分別,在政治光譜擴闊底下的變化,透過妥協、談判、違法、對抗等不同路線分裂而成,近年更多稱作「泛民主派」或簡稱「泛民」,而親共傳媒則稱之為反對派,中國内地媒體稱呼泛民黨派時會加上引號;同樣,泛民人士稱建制派人士為保皇黨、土共。.

泛民主派和真普選 · 泛民主派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明報

《明報》是香港的中文報紙,由查良鏞(筆名金庸)和沈寶新在1959年5月20日創立。本為香港上市公司明報企業旗下刊物,於2008年4月23日,該企業更名為世界華文媒體。 《明報》內容以香港本地新聞為主,兩岸、國際新聞為輔。香港中文大學調查指香港市民及傳媒業界認為明報在香港報章中公信力良好,報道亦屢次獲獎。其副刊版「世紀」在香港報紙中較為突出,以文學、文化藝術創作等人文科學的探討與政治專欄為主。《明報》歷任總編輯為潘粵生、梁小中、王世瑜、董橋、張健波、劉進圖,之後總編輯一職一度由首席執行總編輯鍾天祥暫代,其後於2015年元旦正式被委任為總編輯,任職至2017年元旦離任,由梁享南接替。 《明報》在加拿大溫哥華(加西版)、多倫多(加東版)皆有發行報紙,在台灣亦有明報周刊,曾經在美國紐約(美東版)和三藩市(美西版)發行。2009年1月31日,明報美東版刊登啟事宣布改版,於2月2日起與免費報合併。2月14日,美西版亦宣佈停刊。.

明報和真普選 · 明報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在2005年12月4日星期日舉行,由香港民主派籌辦,目的是為爭取在香港推行全面普選,及反對行政長官曾蔭權提出的政改方案。大會呼籲參加者穿黑衣出席。當日遊行的規模超出原先各界預料,據主單位宣佈共25萬人參加這次遊行(警方則謂有63,000人)。.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和真普選 ·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本文講述計劃於2007年及2008年所推行的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於2005年提出2007年行政長官及2008年立法會產生辦法之改革建議,由於泛民主派認為政府提出的方案過於保守,加上沒有全面普選時間表,政改方案最終得不到足夠的支持而未能通過,選舉安排沿用上一屆的方式。.

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真普選 · 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是計劃於2012年所實施的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當中包括修改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釋法確定了修改程序須走「五部曲」。香港特區政府於2007年發表《政制發展綠皮書》即為「首部曲」拉開序幕,經歷走完「行政長官提交報告」(首部曲)及「全國人大常委會確定」(次部曲)這兩項程序後,在2010年4月14日提出《二零一二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建議方案》,當中不少地方均參照2005年被否決的政改方案。 在此建議方案中,有關修正《基本法》附件一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及修正《基本法》附件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部份,亦即:.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真普選 ·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是项针对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及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的产生方法的改革。 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當中涉及「三落閘」,即提名委員會的人數、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須按照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人數(1200人)、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而規定、不實行公民提名及政黨提名,行政長官參選人須獲得過半數提名委員會委員支持才能成為候選人,候選人數目限在2至3位,以及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不實行變動。「8·31決定」是之後雨傘運動的直接導火線。香港立法會於2015年6月18日表決《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決議案》,大批建制派議員在表決前突然離開會議廳,以致議案以8票支持、28票反對大比數否決。.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真普選 ·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真普選和香港之间的比较

真普選有111个关系,而香港有127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4,杰卡德指数为2.46% = 34 / (111 + 1271)。

参考

本文介绍真普選和香港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