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界限街

指数 界限街

街(Boundary Street),是香港九龍半島一條東西向街道,連接深水埗區與九龍城區。道路始於深水埗南,中間穿越九龍塘南部和九龍仔,最後到達九龍城並連接太子道西。而界限街本身亦與太子道西大致平行。 殖民地時代,清廷割讓予英國的土地以此線為界,此線以南為割讓地(九龍),以北為租借地(新界)。.

40 关系: 南昌街大角咀太子道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中產階級九龍九龍城九龍城區九龍塘九龍仔九龍西選區亞皆老街地租地稅北京条约園圃街雀鳥花園喇沙小學喇沙書院割讓租借瑪利諾修院學校花墟道聯合道香港香港開埠初期歷史警察會球場英屬香港英国通州街東鐵綫油尖旺區深水埗深水埗區港鐵清朝新九龍新界旺角大球場曉珀曉珀·御

南昌街

南昌街可以指:.

新!!: 界限街和南昌街 · 查看更多 »

大角咀

大角咀(Tai Kok Tsui),亦作大角嘴,位於香港九龍旺角以西,以塘尾道與旺角分隔。在香港區議會分區中大部份隸屬油尖旺區,少部份隸屬深水埗區,兩區大致以界限街和聚魚道為界,與旺角普遍為貫通連接新界東西和港島的樞紐。.

新!!: 界限街和大角咀 · 查看更多 »

太子道

太子道(Prince Edward Road)是香港九龍半島西部的一條主要道路,貫穿油尖旺區、九龍城區及觀塘區三個行政區域。道路由大角咀東部開始,經旺角、九龍塘、九龍仔、九龍城、馬頭圍及新蒲崗,到達牛池灣經彩虹交匯處接駁觀塘道、清水灣道或龍翔道。.

新!!: 界限街和太子道 · 查看更多 »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語:The Convention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China Respecting an Extension of Hong Kong Territory 或 The Second Convention of Peking)是1898年6月9日大清和英國在北京簽訂的一份租借九龍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條約。條約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典藏於臺北市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中英雙方以此專條確定香港邊界,將香港境址擴展到后海灣同大鵬灣水面;專條提及租借期限为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終,此為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遠因。.

新!!: 界限街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 查看更多 »

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middle class)是资产阶级中的一个阶层。在現代社會中,指擁有一定程度的經濟獨立,例如有安定、較高薪酬的工作,在现代社会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很大的作用,也可以被稱作小康階級,但有時貧富差距大時可能位於社會中間收入卻不高。此詞常用於專業人士、学者、知識分子,或大企業、公營機構、政府部門的中級管理層,或中小型企業-zh-hans:老板; zh-hant:老闆; zh-hk:東主;-,中學、小學、-zh-hans:幼儿园; zh-hant:幼稚園; zh-sg:幼稚园;-校長、教師、社工和護士等。 马克思主义将这一阶层称为“小资产阶级”。中產階級有時——特別在香港——也被戲稱作「夾心階層」,意即他們夾在社會中層,既不如上流社會人士般享有巨大財富,又不像低收入戶人士般能享受相對大的社會福利保障。 中產階級的界定因素隨各國有所分別,但基本上多以收入及擁有資產作界定,其他因素則包括教育、專業地位、擁有住屋或文化等。例如擁有大學学位的人,多數可躋身中產階級的行列。而擁有自置物業及私家車,亦是中產階級的象徵。.

新!!: 界限街和中產階級 · 查看更多 »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新!!: 界限街和九龍 · 查看更多 »

九龍城

九龍城(Kowloon City)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九龍城區的中心部份,名稱起源於19世紀清政府駐軍的九龍寨城(Kowloon Walled City,即「九龍牆城」之意,早年英國人曾稱當地爲Chinese Town(意爲「中國城」),城牆後於二戰期間被日軍拆毀),當時九龍寨城爲九龍半島上唯一的城鎮,後來「九龍城」演變成城寨所在地一帶的地名。現時九龍城以住宅樓宇為主,由於相當鄰近前啟德機場,故該區樓宇一直設有相常嚴格的高度限制,儼如鄉郊,直至機場在1998年7月6日搬遷後,逐漸有高樓大廈落成。.

新!!: 界限街和九龍城 · 查看更多 »

九龍城區

九龍城區(Kowloon City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個分區其中之一,大致位於九龍的中部位置。九龍城區北望獅-子山-,南向維多利亞港。東面以聯合道、東頭邨道、東正道、太子道東為界,西面以港鐵東鐵綫路軌為界。面積1000公頃,2016年中人口有418,732人。位於香港市區內的前啟德機場是區內一個最顯著的地標,隨著香港的發展,這個地標可算是香港演變的指標。本區是十八區中,唯一一個分數段時期併入香港土地的轄區(不計算填海,分別為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及九龍寨城清拆,其歷史詳見下述)。.

新!!: 界限街和九龍城區 · 查看更多 »

九龍塘

九龍塘(Kowloon Tong)位於香港九龍半島西部,當中大部份地域都座落在十八區中的九龍城區,位置為筆架山以南,界限街以北,石硤尾及又一村以東,九龍仔及樂富以西。九龍塘是香港市區罕有的低密度發展區,以平房及別墅為主,環境清幽。而此區著名學校林立,為九龍之主要名校區。此外,此區亦以時鐘酒店和安老院而聞名。.

新!!: 界限街和九龍塘 · 查看更多 »

九龍仔

九龍仔(Kowloon Tsai,坊間亦作Kowloon Chai)是位於香港九龍城與九龍塘之間一個地區的名稱。 九龍仔的一個小山丘在啟德機場尚在運作時爲引導飛機降落之用,為航空界聞名;而九龍仔公園則為區內居民提供休憩場地。.

新!!: 界限街和九龍仔 · 查看更多 »

九龍西選區

九龍西選區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選區之一,範圍包括整個九龍半島和新九龍西部以及地理上處於九龍東的啟德,即包括九龍城區、深水埗區及油尖旺區。.

新!!: 界限街和九龍西選區 · 查看更多 »

亞皆老街

亞皆老街(Argyle Street)是一條貫穿香港九龍西油尖旺區和九龍城區的主要道路。除新填地街至西洋菜南街一段外,道路四線雙程行車,大致為東西走向,西面由大角咀渡船街開始,穿過彌敦道、窩打老道及公主道等多條道路,最後於九龍城南部啟德機場一帶的世運公園結束,西起櫻桃街,東接太子道西。這條道路的名稱取自19世紀末的一艘英國商船亞皆老號,而亞皆老 Argyle 是 Argyll 的舊有拼寫。.

新!!: 界限街和亞皆老街 · 查看更多 »

地租

地租是使用土地生產力的報酬。地租是指用以換取佔用土地或提升土地價值的權利所支付的費用,為地主的所得。 在​城市,地租亦是城市土地经济的基本范畴,是城市土地价格形成的基本依据,其来源于土地使用者的超额利润。 地租產生的原因有土地稀少性、收穫報酬率遞減率、土地肥沃度、位置、土地私有制度、人口無限增加等因素所產生。.

新!!: 界限街和地租 · 查看更多 »

地稅

地稅一般是當地政府向境內地產物業徵收的稅項,是間接稅之一。 在香港分為由地政總署徵收的地稅和由差餉物業估價署徵收的差餉,是政府的主要財政收入之一。地稅由地政總署徵收,位於九龍界限街以南和港島區,並於1985年5月27日之前獲批土地契約的物業,均需要繳納地稅。另外,位於九龍界限街以北、新界及離島區的物業或於1985年5月27日或以後獲批土地契約的物業(不論位於港島、九龍或新界)或獲得在1985年5月27日或以後延期的不可續期契約的物業(不論位於港島、九龍或新界)則需要繳交地租。 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當地政府亦有類似的物業稅。.

新!!: 界限街和地稅 · 查看更多 »

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大清朝廷於第二次英法联军後在北京分别與英国、法国、俄國各自签订的戰敗條約。咸豐皇帝委任欽差大臣恭親王奕訢作為談判及簽約代表。签约地点在北京礼部衙门,今天安门广场东南角。另外,1887年与葡萄牙签定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亦称《中葡北京条约》。北京条约使得清朝增加对英法的赔款数额,增开商埠,并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九龙西)给英国。條約还承认1858年《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不凍港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歸俄國所屬,从此中国失去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 三條約正本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典藏於臺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 界限街和北京条约 · 查看更多 »

園圃街雀鳥花園

園圃街雀鳥花園位於香港九龍旺角,處於界限街、基提道、太子道西及園圃街的交匯處,屬中式庭園建築的主題公園,鄰近旺角大球場及花墟道,佔地約3,000平方米。正門設於界限街,另一入口則設於園圃街。雀鳥花園由土地發展公司(現時的香港市區重建局)耗資2,900萬港元興建,建築工程由1996年3月開始,並在1997年12月13日落成開幕。雀鳥花園地點適中,設計優美,又是售賣雀鳥、雀籠、雀鳥飼料等檔位的集中地,深受愛雀人士歡迎,同時也是一個市民及遊客的好去處。.

新!!: 界限街和園圃街雀鳥花園 · 查看更多 »

喇沙小學

喇沙小學(La Salle Primary School)是香港一所位於九龍仔喇沙利道的全日制知名男子小學,是天主教喇沙會在香港開辦的第三所學校及第一所小學;以學生人數計算,亦是全香港最大的小學。其所在地喇沙利道因喇沙書院而命名。因直屬關係,大部份畢業生都會升讀與其一路之隔的喇沙書院。在2018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小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5位。.

新!!: 界限街和喇沙小學 · 查看更多 »

喇沙書院

喇沙書院(La Salle College)是香港一所位於九龍城區的知名男子天主教中學,由喇沙會修士於1932年創立,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在2018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三。.

新!!: 界限街和喇沙書院 · 查看更多 »

割讓

#重定向 领土#割讓.

新!!: 界限街和割讓 · 查看更多 »

租借

租借在國際關係上可指一國有條件或無條件的將其領土的一部分,有期限的借與他國使用,而仍保有該領土的主權,租借土地的國家通常是透過武力取得租借的機會,並且基於租借國也經常是戰勝國的原因,租借法案經常是一種不平等條約,而租借的領土則稱為租借地。 由於十九世紀中國因清政府缺乏管理能力,經常將通商口岸附近的土地簽約給其他國家,其中有因為外國不滿而被迫者、亦有因為官員嫌管理外國人很麻煩而主動者,造成租借盛行的現象。特別注意,租借、租借地、租界具有三個不完全相同的意義,不應該混用。.

新!!: 界限街和租借 · 查看更多 »

瑪利諾修院學校

利諾修院學校(Maryknoll Convent School)由瑪利諾女修會創辦,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是一所女校也被坊間稱為傳統名校。中學部及小學部分別在2018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6名(中學)及第2名(小學)。.

新!!: 界限街和瑪利諾修院學校 · 查看更多 »

花墟道

花墟道(Flower Market Road)是位於香港油尖旺區的一條著名道路,以沿道路的多間鮮花盆栽店鋪組成的旺角花墟而聞名。道路位於太子一帶,為東西走向,與太子道西並排,西端到達洗衣街,東端則連接園圃街(雀仔街)。全長300米。.

新!!: 界限街和花墟道 · 查看更多 »

聯合道

聯合道(Junction Road)是香港九龍西的主要道路之一,連接九龍塘、九龍仔及九龍城,途中經過樂富。道路由西至窩打老道近歌和老街交界、香港浸會醫院以南,南至九龍城太子道西322號為止,全長1.8公里。聯合道窩打老道至竹園道一段為三線分隔行車,其餘路段到太子道西都是單線來回行車。 聯合道九龍東軍營段最為繁忙,車輛及人群都在此段聯合道往來。很多人從浸會大學往來九龍塘站。近延文禮士道有一拆掉的寮屋區,曾為私人片場。對面座落一坐侯王廟。而民生書院對面有一墳場,而南段近九龍城可說是九龍城市中心及住宅區的分界。.

新!!: 界限街和聯合道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界限街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開埠初期歷史

香港開埠初期,從英國殖民統治的初期至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生效前之間,香港從一個地瘠山多、水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現在香港已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多元文化的亞洲國際都會。.

新!!: 界限街和香港開埠初期歷史 · 查看更多 »

警察會球場

警察會球場(俗稱花墟球場)屬於香港警務處警察體育遊樂會,位於九龍石硤尾西洋菜北街430號,於1938年啟用。.

新!!: 界限街和警察會球場 · 查看更多 »

英屬香港

英屬香港(British Hong Kong)是指於1841年1月26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間,由大英帝國統治香港的時期,該時期又稱為英殖時期、英治香港時期或者港英時代(British Administration)。英屬香港政府簡稱為香港政府,但因為與香港主權移交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簡稱一樣,香港傳媒將殖民地時期的政府稱為殖民地政府或港英政府等,以區別兩者。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英國統治香港的時期結束,取而代之的是香港特別行政區。 英屬香港時期曾在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被中斷,當時香港在二戰的局勢下被大日本帝國佔領,進入香港日佔時期,總計香港被英國統治近153年。.

新!!: 界限街和英屬香港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界限街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通州街

通州街(Tung Chau Street)是香港九龍的一條道路。道路南端連接大角咀塘尾道,北端連接長沙灣荔枝角道,而西九龍走廊則架空於其上。在南昌街與欽州街之間的一段通州街旁,設有一個玉器市場。.

新!!: 界限街和通州街 · 查看更多 »

東鐵綫

東鐵綫(East Rail Line,簡稱:EAL,前稱九廣東鐵,KCR East Rail)是香港港鐵一條連接新界北及九龍南的通勤鐵路線,由九廣鐵路公司(簡稱九鐵公司)擁有,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營運,也是香港最早通車的鐵路。在1910年至1996年期間,香港方面稱此路線為九廣鐵路-英段(Kowloon-Canton Railway British Section,縮寫:KCRBS),1911年至1949年期間,中華民國政府稱之為廣九鐵路-英段。香港市民口中習慣稱之為火車。 除本地客運外,東鐵綫乘客還可在羅湖站及落馬洲站過境,前往深圳,是目前唯一連接前往中國大陸口岸的鐵路線,也是唯一有城際直通車及本地客運列車同時行走的鐵路線。 港鐵公司於2010年6月16日停辦鐵路貨運前,東鐵綫曾經是香港唯一有經營貨運業務的鐵路線,現時乃香港唯一的城際客運鐵路線。客運服務由紅磡站至羅湖站/落馬洲站,全長約41.5公里;而貨運服務當時由紅磡的貨場運送貨物來往中國各大城市。現時在香港境內,雖然港鐵公司仍然保留各車站貨場的使用權,可是現在只有羅湖編組站仍在運作。.

新!!: 界限街和東鐵綫 · 查看更多 »

油尖旺區

油尖旺區(Yau Tsim Mong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處九龍半島西南部。根據2016年中的人口統計,油尖旺區的人口有342,970人。油尖旺區是香港十八區中面積最小的一個。.

新!!: 界限街和油尖旺區 · 查看更多 »

深水埗

深水埗(Sham Shui Po)是香港十八區的深水埗區之主要部分,位於九龍半島西北部,有着悠久的歷史。當中「埗」、「埔」、「埠」三字相通,皆有碼碩的意思,由此可知深水埗過去是繁忙的深水碼頭。 深水埗包括深水埗區原有臨近海傍的一部分,大致上以大埔道、界限街和欽州街為界,七八十年代以通州街為海岸綫,其後因應填海工程而成為現今模樣。欽州街至東京街則為深水埗與長沙灣的過渡地帶,故此深水埗區議會的長沙灣選區大部份屬於深水埗範團。深水埗人口密度非常高,區內有業主經營劏房、棺材房以至籠屋,部分居所生活環境惡劣。深水埗與又一村、石硤尾、長沙灣、荔枝角、昂船洲等地在行政區劃上同屬深水埗區,而這些地區沒有明顯分界而且互相交接,加上興建地鐵荃灣綫時,深水埗區的車站沒有按照其所在地的地名進行命名,區內設施亦有類似情況,因此市民經常出現混淆,將深水埗區內非深水埗的地方誤作深水埗的一部分。 現今深水埗已經成為九龍西北部的核心區,商業活動發達,並已經成為電子產品、潮流玩意、服裝配飾、古玩玉石等多方面商品集中地,每天車水馬龍、熙來攘往。而深水埗西填海區深旺道一帶亦陸續發展高密度的住宅區,區內亦有零星的重建項目,改變外界對深水埗集中着傳統唐樓的印象。.

新!!: 界限街和深水埗 · 查看更多 »

深水埗區

深水埗區(Sham Shui Po District)是香港十八行政區之一,位處九龍西北。北面以琵琶山、尖山(以尖山隧道九龍出入口)和筆架山與沙田區為界,南以界限街與油尖旺區為界,西面以昂船洲新填海區及西北面以呈祥道和荔景山路與葵青區為界、東面以港鐵東鐵綫路軌與九龍城區接壤。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深水埗區的人口有405,869人,面積約948公頃。.

新!!: 界限街和深水埗區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新!!: 界限街和港鐵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界限街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新九龍

新九龍(英文:New Kowloon)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境內,在香港殖民地時期是香港四大組成部分(香港島、九龍、新九龍、新界)之一,指界限街以北至獅子山之南的土地,包括現時觀塘區、黃大仙區、界限街以北的九龍城區(即九龍城、九龍塘、啟德等地)和深水埗區(但不包括昂船洲)。 新九龍原屬新界的一部份,中國清朝政府在1898年按《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其租借給英國,為期99年。由於原九龍(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面積太小,政府又有需求去開拓市區用地,於是在1937年起將界限街以北至獅子山之南這些原屬新界的平坦土地,劃作「新九龍」以作市區用地發展。由於這些土地與界限街以南的「舊九龍」有別,所以稱之為「新九龍」。由於當時新九龍的土地是英國向中國「租借」,所以新九龍樓宇的業主都需要向香港政府交地租,反之原九龍及香港島只需繳付極低的象徵式地稅。 最初,新九龍由東至西分為九龍城、九龍塘、深水埗及荔枝角四區。自1968年5月起,新九龍與「舊九龍」、香港島重新分為十區,新九龍開始與舊九龍融合。一般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但一些教科書仍會教授兩者分別。 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落實,香港島和九龍確定會和新九龍、新界一起歸還中國,「新九龍」一詞開始消失。到現在新舊九龍一般都統稱為「九龍」,但差餉物業估價署/政府地政總署須收取新九龍土地的地租,舊九龍及香港島土地的地稅,故土地契約中仍有「九龍」和「新九龍」之分。而且根據《香港法例》第1章釋義及通則條例附表5,新界的定義仍包括新九龍。 直到現在,由於九龍半島已經過不斷的填海工程,以致根據1937年的海岸線所劃出的新九龍地域不能覆蓋所有原屬新九龍的地區,如九龍灣一帶的原海岸線已變成市中心,現時的海邊卻不屬新九龍範圍,但政府則無刻意更改新九龍的覆蓋範圍。 有趣的是,一座名叫新九龍廣場的商場卻在九龍內的大角咀找到,而不是在新九龍之內。.

新!!: 界限街和新九龍 · 查看更多 »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新!!: 界限街和新界 · 查看更多 »

旺角大球場

旺角大球場(俗稱旺角場、旺丁場;Mong Kok Stadium)位於香港旺角花墟道37號,是香港的一座主要足球場,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界限街和旺角大球場 · 查看更多 »

曉珀

曉珀(High Park)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界限街51號(近警察體育遊樂會),是恒基地產發展的單幢式住宅大樓。建築師為李景勳.雷煥庭建築師有限公司,外牆設計師為The Oval Partnership Ltd.,室內設計師為CL3 Architects Ltd.。物業樓高24層,提供59個實用面積由437呎至1,294呎的單位。2013年10月開售至2017年4月售罄,並於2015年上半年入伙。前身是強富大廈(九龍深水埗界限街 45 – 49 號),田生地產於2010年完成併購。.

新!!: 界限街和曉珀 · 查看更多 »

曉珀·御

曉珀·御(High Park Grand)位於香港九龍旺角界限街68 號,是恒基地產發展的單幢式住宅,2016年1月21日啟用。樓下為哈特國際幼兒園。前身為1989年落成的九龍麗東酒店,於2011年拆卸。項目為現樓項目,於2015年5月初開售,同年第2季入伙。建築師為李景勳.雷煥庭建築師有限公司,外牆設計師為The Oval Partnership Ltd.,室內設計師為CL3 Architects Ltd.。物業管理公司為「尊家管業」。.

新!!: 界限街和曉珀·御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