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獺狸貓

指数 獺狸貓

貓(Cynogale bennettii),又名獺靈貓,是棲息在馬來半島、蘇門塔臘及婆羅洲森林、低地近河流及沼澤的麝貓。在越南北部亦有發現牠們,不過只有一個標本。 獺狸貓的口闊,腳有蹼及長爪。牠們的吻長,且有很多長的鬚子。 獺狸貓是夜間活動的,主要在水中覓食,吃魚類、蟹及淡水軟體動物,且能攀上樹上吃鳥類及果實。由於牠們的數量稀少及隱秘的生活,所以對牠們所知甚少。牠們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

18 关系: 动物婆罗洲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螃蟹食肉目马来半岛越南麝貓软体动物蘇門答臘脊索动物果实森林河流沼泽

动物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統稱為動物界。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會隨著其發育而變得固定,通常是在其胚胎發育時,但也有些動物會在其生命中有變態的過程。 大多數動物能自發且獨立地移動探索,只有極少數的動物(如珊瑚)是固定在一點無法移動。動物行為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較著名的行為理論為康納德·洛倫茨提出的本能理論。 已發現的動物化石,多是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的海洋物種。.

新!!: 獺狸貓和动物 · 查看更多 »

婆罗洲

婆罗洲(Borneo),印尼稱之為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是世界第三大岛,亞洲第一大島,面积736,000平方公里,僅次於格陵蘭及新幾內亞。現全境由印尼、馬來西亞及汶萊三國管轄,而菲律賓曾宣稱有沙巴部分的主權。.

新!!: 獺狸貓和婆罗洲 · 查看更多 »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縮寫:IUCN),是一個國際組織,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最重要的世界性保護聯盟,是政府及非政府機構都能參與合作的少數幾個國際組織之一,成立於1948年10月。致力於尋找解決當前迫切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實用解決方式。該組織發佈IUCN紅色名錄,根據嚴格準則去評估數以千計物種及亞種的絕種風險所編製而成的。準則是根據物種及地區釐定,旨在向公眾及決策者反映保育工作的迫切性,並協助國際社會避免物種滅絕。是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支持科學研究,並協調管理全球範圍內政府、非政府組織、聯合國機構、公司以及地方社群間各項合作計劃,共同推行政策、法規和最佳的實際行動。IUCN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全球環境保護系統---一個民主的會員制聯盟,擁有超過1000個政府和NGO組織會員,以及來自160多個國家的超過11,000名志願科學家團隊。IUCN在全球分佈有超過60間辦事處,超過1,000名專業員工,并有來自公共領域、非政府組織以及私人部門的上百合作夥伴。IUCN是唯一在联合国大会具有常任观察员席位的自然保护组织。聯盟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附近的格蘭德。 IUCN的願景是展望“一个珍视和保护自然的公平世界”,聯盟的任務是“影響、鼓勵和支持社會在世界範圍內保持自然生物多樣性的完整,保證自然資源利用方式的公正和生態上的可持續性”。.

新!!: 獺狸貓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 查看更多 »

瀕危物種

瀕危物種(endangered species)是一種保護狀況,是指物種由於濫捕、盜獵、環境破壞、數量稀少、棲地狹窄等種種原因而導致其野生種群在不久的將來面臨絕滅的機率很高。一個關鍵物種的滅絕可能破壞當地的食物鏈,造成生態系的不穩定,並可能最終導致整個生態系統的崩解。.

新!!: 獺狸貓和瀕危物種 · 查看更多 »

螃蟹

短尾下目(学名:Brachyura),是十足目中的一个类,由于节肢动物门中的分类还有争议,因此有时它也被看做一个亚目。短尾类的动物在汉语中一般通俗地被称为蟹或螃蟹,在中國古書中又寫作𧒻或蠏。这个类中的大多数动物生活在海中,但也有不少生活在淡水中或陆地上。 它们的第一对足变成了一对往往很大的钳(有的种类的钳不对称,如招潮蟹)。 螃蟹是雜食性動物,主要靠吃海藻為生,但有時也會吃微生物、蟲類等等,視乎種類而定。假如碰巧有更具營養價值的食物出現,螃蟹將會爭先恐後的搶食。例如死魚、死蝦、腐肉、釣客的魚餌、甚至人類丟棄的食物垃圾等等。.

新!!: 獺狸貓和螃蟹 · 查看更多 »

食肉目

食肉目(学名:Carnivora)在动物分类学上是哺乳纲中的一个目。食肉目包括260多种胎生的动物。除杂食的熊科(比如主要吃竹叶的大熊猫),绝大部分均在不同程度上以其他鸟兽、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为食。食肉目动物分布几乎全世界各地。具有發達的門齒與犬齒。.

新!!: 獺狸貓和食肉目 · 查看更多 »

马来半岛

来半岛(Malay Peninsula,Semenanjung Tanah Melayu)位于亚洲大陆最南端,是東南亞中南半岛的一個主要半島,与苏门答腊岛隔着马六甲海峡,是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线。 半島走向大致從北至南,最狹窄之處在克拉地峽,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是當地的一個要塞。蒂迪旺沙山脈構成了半島的主體。 半岛上有马来西亚、泰国、缅甸3个国家:緬甸國土的最南部位於半島的西北,半島中部、東北部屬於泰國,餘下的南部又稱馬來西亞半岛、馬來亞或西马。環繞半島的水體從東北起,按順時針順序分別為:暹羅灣、南中國海(與砂拉越、汶萊、纳闽、沙巴相對)、柔佛海峡(與新加坡、廖內群島相對)、馬六甲海峽(與蘇門答臘相對)及安達曼海。.

新!!: 獺狸貓和马来半岛 · 查看更多 »

魚類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魚」本身並非一個正式用作生物分類的名稱,但他們共通的特徵是有鰓的水生動物,缺乏四肢及肢末端的指。一般人把脊椎動物分為魚類(53%)、鳥類(18%)、爬行類(12%)、哺乳類(9%)、兩生類(8%)五大類。根據已故加拿大学者Nelson(1994年)統計,全球当时已知魚類約有28000種,占已命名脊椎動物一半以上,且新種魚類不斷被發現。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魚種约在32100種。 魚類包括盲鰻、七鰓鰻、軟骨魚及硬骨魚等,也包括許多已經絕種的物種。魚絕大部份屬於冷血動物,其體溫會隨外在環境溫度而變化,極少數像大白鲨、及鮪魚及月魚等可以將體溫維持在較高的溫度 。在大部份的水體中都有魚。幾乎所有的水生環境中都有魚,從高山的溪流(如鱒魚)到深海帶甚至超深海渊带(像囊鰓鰻目及鮟鱇魚)。魚比其他的脊椎动物有更多的物種變異性。 人類也可能因為娛樂、想要進行水族饲养或是在水族館展示而捕魚或釣魚。魚在一些文化中曾經是神或是宗教的符號,同時也是許多藝術、書籍或電影的主題。 鱼這個詞是用負面表列的方式定義,排除了四足類(如兩棲類、爬蟲類、鳥類、哺乳類)等有相同祖先的物種。魚是並系群,是由脊索動物門的許多綱所組成,在系統分類學上沒有對應魚的分類類群。 最早可以歸類於為魚類的生物是软躯体的脊索动物,在寒武纪首次出現,雖然沒有真脊柱,但是有脊索,因此其動作較其他脊索动物更加靈活。魚在古生代繼續演化,產生很多不同的物種,其中許多都是盾皮魚綱,有骨甲防止成為其他動物的食物。第一個有下顎的魚出現在志留紀,而許多的魚已經變成強大的肉食動物,而不再成為节肢动物的食物。.

新!!: 獺狸貓和鱼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獺狸貓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鸟(通俗名:Bird)是两足、恒温、卵生、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具有坚硬的喙、擁有色彩鮮艷的羽毛或者流線型的身軀,根據品種的不同可陸生、飛行或者潛水的一種有脊椎動物。鳥類的學名曾經作為獨立的鸟纲(Aves)、和哺乳綱等並列,但現在比較常用鳥翼類(學名:Avialae)代替ギル 『鳥類学』 (2009)、30頁。目前鳥類共有8600種,如果算入未被分類和不確定的有9000多種。用科學上最嚴謹的說法,鳥類被定義為鳥形恐龍(學名:Avian Dinosauria),是已經滅絕的恐龍總目在地球上一個僅存的分支ギル 『鳥類学』 (2009)、626頁山階鳥研 (2006)、16頁。鳥類從年前的侏羅紀、到年前白堊紀這一段時間內,所有的鳥類都由獸腳亞目虛骨龍類近鳥型恐龍進化而來。 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最大的鴕鳥體高可達2.5公尺,而最小的吸蜜蜂鳥體長最小僅5公分。目前全世界为人所知的現存鸟类一共有一萬多种,有鸚鵡,蜂鳥,相思,等雀鳥。僅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特有种至少有70幾種。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其他的鸟甚至包括垃圾。大多数的鸟是在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例如夜鷹、猫头鹰等)。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鸵鸟、奇異鳥、以及被人類捕食而绝种的渡渡鸟等。 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大海雀和新西兰的恐鸟;也有一些鳥類隨著恐龍滅絕而一同滅亡例如始祖鳥、孔子鳥和黃昏鳥。.

新!!: 獺狸貓和鸟 · 查看更多 »

麝貓

麝貓(civet),又名麝香貓,是靈貓科的大部份物種。牠們的身體細小及柔軟,大部份棲息在樹上。一般外表像貓,但鼻端較長及甚至是尖的,有點像水獺或獴。麝貓的長度不一,不計算尾巴約有0.4-0.7米長,重1-5公斤。.

新!!: 獺狸貓和麝貓 · 查看更多 »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门(学名:Mollusca)屬於無脊椎動物,就其物種多樣性而言,是动物界的第二大門,僅次於節肢動物門,其已確認的物種數量估算從8.5萬種到十萬多種 不等。软体动物能適應許多不同環境,分布广泛,从寒带、温带到热带,从海洋到河川、湖泊,从平原到高山,陆地、淡水和咸水多種棲息地中都有大量成员,例如蜗牛、河蚌、海螺、乌贼等物種。而在海洋生物當中,比重佔23%的軟體動物更在所有動物排第一位。 軟體動物型態、習性差異甚大,最大的软体动物大王乌贼的腕展开可达12公尺 ,最小的螺类卻僅有1厘米長。但是牠們有共同的基本特征,身体無內骨骼且軟,大多数不分节,身體結構可分為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4个部分。部分軟體動物的外套膜會分泌出钙质的硬壳保护身体。外套模的形狀因種類而不同。除了成年期的腹足动物之外,軟體動物的的壳体都是左右对称的。 软体动物大多有壳,如田螺、文蛤等貝類;少數在陸地上的則有蜗牛、蛞蝓;章鱼、烏賊、海蛞蝓的外殼已消失;软体动物多数靠一条肉脚向前滑动,以此移动自己的身体,很多都有一个盘绕的外壳来保护蜗在里面的柔软的身体。.

新!!: 獺狸貓和软体动物 · 查看更多 »

蘇門答臘

蘇門答臘(Sumatera)是印尼最西面的一個大島,也是全球第六大島嶼。全島面積達47萬平方公里。.

新!!: 獺狸貓和蘇門答臘 · 查看更多 »

脊索动物

脊索动物门(学名:Chordata)是指有脊索,或其在演化过程退化而被脊椎取代的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门。脊索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在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具有脊索、中空的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 脊索动物门可以分为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三个亚门。其中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可以合称为“原索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尾索动物幼虫期具有脊索和神经索,但在成体消失。头索动物终生保留脊索和神经索。在脊椎动物中,脊索作用由骨质脊柱代替。 少数学者提出将半索动物门也置于脊索动物门下,并命名为口索动物亚门。 通常说的脊椎动物学主要是指研究脊索动物的一个动物学分支,不單單是研究脊椎动物门。.

新!!: 獺狸貓和脊索动物 · 查看更多 »

果实

果實,是被子植物(也称显花植物)花的部份組織衍生成的生殖器官,通常在开花授粉之后,以受精的子房为主体而形成,其中包含有种子。植物藉由果實來傳播種子。其中有許多是可以食用的,人類或動物食用果實後移動,有助於,而果實可以提供人類或動物營養,兩者之間有共生關係,而果實也是人類及許多動物的食物來源之一。世界上的農業產品中,果實佔了其中很大的一部份。 水果是指可以生食,多汁液,有酸味或甜味的果實,像蘋果、橙、西瓜、葡萄、香蕉及檸檬等。但在植物學的定義上,也有一些不被視水果的果實,例如豆子、玉米粒、小麥的麥穗及番茄(亦可作為水果生食)。。 果实的结构通常可分为种子和果皮两部分。果皮又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但在多数情况下难于区分),其中外果皮的表面有时有各种形态的附属物,如腺毛草屬、钩、翅等。对于可食用的果实来说,一般所謂的果肉,实际上是果皮的一部分,比如桃的肉质部分即为中果皮。 除被子植物外,某些植物也可以通过单性结实形成果实,这样形成的果实在外形上与正常果实相似,但其中的种子没有生殖能力,通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甚至完全消失.

新!!: 獺狸貓和果实 · 查看更多 »

森林

森林,是一个高密度树木的区域(或历史上,森林是一个为狩猎而留出的荒地),涵蓋大約9.4%的地球--面(或30%的佔總土地面積)。森林覆盖着全球面积的9.4%,全球陸地面积的30%(在工業化前約佔全球面积的15.6%,全球陸地面积的50%),森林对二氧化碳下降、动物群落、调节水文湍流和巩固土壤起着重要作用,是地球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生境之一。 森林中的生物量主要是以樹木為主,不同的文化會對森林有不同的定義,包括其規模以及其中有的生物。森林一般是指一塊有許多樹木的區域,但任何植物密度高的區域都可以視為森林,例如水底的植被(海藻林),甚至也包括真菌。 典型的森林會由林上(林冠)或是組成。林下可以再細分為灌木層,草本層和苔蘚層、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在一些複雜的森林中,也會有一些較低的樹木。森林提供人類許多不同的資源,對人類非常重要:包括儲存二氧化碳、調節氣候、淨化水源以及減輕像洪水等自然災害。森林中也包括地球陸地上90%的生物多樣性。.

新!!: 獺狸貓和森林 · 查看更多 »

河流

河流(江、河、川、江河、河川、河道)是自然汇入海洋、湖泊的流水,通常为淡水。在少数情况下,河流流入地下或者在汇入另一水体之前便干涸。河流有時會匯入另一條河流。较小的河流可能会被称作溪、支流等。 河流是水循环的一环。河流中的水主要来自其流域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和其他诸如地下水补给、泉以及自然积雪(比如冰川)存水融化。河川学是研究河流的科学,湖沼学则是研究内陆水体的科学。 地球外星球上尚未发现河流,尽管在土卫六上有大量烃形成的类河流。其他行星上的峡谷可能是曾经有过河流的证据,特别是火星,理论上推理认为在適居帶的行星或卫星上也可能存在。.

新!!: 獺狸貓和河流 · 查看更多 »

沼泽

沼泽是一种特殊的自然体系,也属于一种湿地,亦稱為沼澤濕地,但有其独特的特征。 沼泽须具有三个相互制约的特征:.

新!!: 獺狸貓和沼泽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獭狸猫獺靈貓獺靈貓屬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