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满洲国和維克多·布爾沃-李頓,第二代李頓伯爵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满洲国和維克多·布爾沃-李頓,第二代李頓伯爵之间的区别

满洲国 vs. 維克多·布爾沃-李頓,第二代李頓伯爵

滿洲國(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大日本帝國在發動滿洲事變(中國稱‘九一八事變’)佔領滿洲後,結合部分清朝宗室以及漢人將領和權貴建立的国家,為日本軍國主義者所扶持的傀儡政權。其首都设于新京(今長春),1945年8月後遷至通化(今吉林省白山市境内)。領土包括現今中國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境(不含關東州),以及內蒙古東部、河北省承德市(原熱河省)。 滿洲國初期為共和體制,以清朝遜帝溥儀為元首,稱號為「執政」,年號「大同」;1934年3月改政體為帝國,國號滿洲帝國(又稱大滿洲帝國),「執政」改稱「皇帝」,年號“康德”。雖然名義上為獨立國家,但日本透過簽訂《日滿議定書》、關東軍持續駐紮滿洲等方式,使滿洲國變相成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日本本土受到美國原子彈的攻擊,蘇聯紅軍進攻關東軍和滿洲國軍,日本戰敗;同年8月17日午夜至18日凌晨,溥儀在通化臨江縣(今臨江市)舉行退位儀式,宣讀《退位詔書》。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溥儀被蘇聯紅軍俘獲。隨着中國抗日戰爭的結束,滿洲國正式滅亡。 中华民国政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满洲国均不予承认,以「偽滿洲國」稱之。. 維克多·亞歷山大·喬治·羅伯特·布爾沃-李頓,第二代李頓伯爵,KG,GCSI,GCIE,PC,DL(Victor Alexander George Robert Bulwer-Lytton, 2nd Earl of Lytton,1876年–1947年),英國政治人物。 他是羅伯特·布爾沃-李頓,第一代李頓伯爵之子,生於英屬印度的西姆拉,當時其父正在擔任印度總督。1891年父親逝世後繼承李頓伯爵爵位。先後就讀於伊頓公學與劍橋大學三一學院,1916年-1920年在英國海軍部任職,1920年-1922年任印度事務次官。1919年進入樞密院。1922年-1927年任英屬印度孟加拉總督,期間一度代理印度總督。1933年獲得嘉德勳章。 李頓最著名的事蹟是在1931年領導國際聯盟所派遣的李頓調查團調查九一八事變始末,調查團所提出的李頓報告,主張日本為侵略者,但也承認日本在滿洲的特殊權利,建議在滿洲成立在中國名義主權下的自治政府,以達成中日和平。由於國聯不承認滿洲國,日本在1933年退出國際聯盟。 李頓的妻子Pamela Chichele-Plowden曾經是年輕的邱吉爾熱情追求過的對象。李頓的兩個兒子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死,他死後李頓伯爵爵位由弟弟內維爾·布爾沃-李頓繼承。 Category:1876年出生 Category:1947年逝世 Category:英國政治人物 Category:聯合王國伯爵 Category:嘉德騎士 Category:伊頓公學校友 Category: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校友 Category:皇家文学学会院士.

之间满洲国和維克多·布爾沃-李頓,第二代李頓伯爵相似

满洲国和維克多·布爾沃-李頓,第二代李頓伯爵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九一八事變國際聯盟满洲国

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滿洲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和日本关东军。日本军隊以中国军队炸毁日本修筑的南滿铁路为藉口而侵占瀋陽。事变後三个月之內,日本关东军侵占中国东北全境,1932年3月1日满洲国成立。事變爆发后,日本國會和以總理大臣(首相)為首的日本內閣權力下降,日本军部主战派地位上升,中日矛盾激化。 由於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因此中國軍對未能有組織的抵擋日軍的進攻,日軍快速地佔領了滿洲。此事件也成為西安事變的導火線。 9月18日则被中華民國視為「国耻日」。.

九一八事變和满洲国 · 九一八事變和維克多·布爾沃-李頓,第二代李頓伯爵 · 查看更多 »

國際聯盟

國際聯盟,簡稱國聯,成立于1920年1月10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召开后组成的跨政府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以維護世界和平為其主要任務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的成立目的如《》所述,包括透過集体安全及軍備控制來預防戰爭,藉由談判及仲裁來平息國際間的紛爭。国际联盟及其他同時期的條約也提到勞動條件、對原住民的公平待遇、人口走私与贩毒、軍備交易、公眾衛生、戰俘待遇,以及保護歐洲的少數族群。1934年9月28日至1935年2月23日期间,國際聯盟达到極盛時期,会员国数量高达58個。 國際聯盟所体现的外交思维反映了數百年來世界外交方式上的根本性轉變。國際聯盟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因而需要依靠當時國際間的大国執行其決議、維持經濟制裁,或是在必要時提供軍隊,然而這些大國未必願意這麼做。經濟制裁也會傷害國際聯盟的成員,因此這些國家不願意配合。美國則因為參議院拒絕接受《凡爾賽條約》,一開始就沒有加入國聯。在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時,國際聯盟指責義大利軍隊将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醫療帳篷作为攻擊目標,贝尼托·墨索里尼则回應称:「國際聯盟在麻雀大声喊叫時運作的很好,但在老鹰掉下来時一點用都沒有」。 在1920年代國際聯盟有顯著的成功,也有一些早期的失敗案例,但國際聯盟終究未能阻止轴心国在1930年代的侵略行爲。德國、日本、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均退出了国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發證實,國際聯盟無法起到維護世界和平、避免世界大戰再度發生的作用。國際聯盟歷時26年,後來被1946年4月20日成立的联合国所取代。此外,联合国繼承了一些國際聯盟成立的機構及組織。.

國際聯盟和满洲国 · 國際聯盟和維克多·布爾沃-李頓,第二代李頓伯爵 · 查看更多 »

满洲国

滿洲國(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大日本帝國在發動滿洲事變(中國稱‘九一八事變’)佔領滿洲後,結合部分清朝宗室以及漢人將領和權貴建立的国家,為日本軍國主義者所扶持的傀儡政權。其首都设于新京(今長春),1945年8月後遷至通化(今吉林省白山市境内)。領土包括現今中國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境(不含關東州),以及內蒙古東部、河北省承德市(原熱河省)。 滿洲國初期為共和體制,以清朝遜帝溥儀為元首,稱號為「執政」,年號「大同」;1934年3月改政體為帝國,國號滿洲帝國(又稱大滿洲帝國),「執政」改稱「皇帝」,年號“康德”。雖然名義上為獨立國家,但日本透過簽訂《日滿議定書》、關東軍持續駐紮滿洲等方式,使滿洲國變相成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日本本土受到美國原子彈的攻擊,蘇聯紅軍進攻關東軍和滿洲國軍,日本戰敗;同年8月17日午夜至18日凌晨,溥儀在通化臨江縣(今臨江市)舉行退位儀式,宣讀《退位詔書》。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溥儀被蘇聯紅軍俘獲。隨着中國抗日戰爭的結束,滿洲國正式滅亡。 中华民国政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满洲国均不予承认,以「偽滿洲國」稱之。.

满洲国和满洲国 · 满洲国和維克多·布爾沃-李頓,第二代李頓伯爵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满洲国和維克多·布爾沃-李頓,第二代李頓伯爵之间的比较

满洲国有388个关系,而維克多·布爾沃-李頓,第二代李頓伯爵有1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0.75% = 3 / (388 + 14)。

参考

本文介绍满洲国和維克多·布爾沃-李頓,第二代李頓伯爵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