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港島綫

指数 港島綫

港島綫(Island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路線之一,連接香港島中西區的堅尼地城站與東區的柴灣站,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為前地鐵系統中第三條通車的路綫。由於是當時香港島唯一的大型鐵路路線,因而得名。由1985年起分段通車,隨著西營盤站於2015年投入服務,港島綫終告全線通車。.

141 关系: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南港島綫區傑棠區議員堅尼地城堅尼地城站复线铁路大堂大韩民国天后 (香港)天后站太古太古站小西灣綫將軍澳將軍澳綫峻峰花園工程上環上環站中區 (香港)中心商务区中国大陆中環站中西區 (香港)三菱集团交通康山花園康澤花園康怡花園張炳良德輔道修頓中心修頓花園地下鐵路公司地鐵地鐵公司北角北角站北港島綫列车自动保护系统分離式月台單軌鐵路和記黃埔公里石塘咀灣仔站火災現代Rotem窄軌...立法會筲箕灣筲箕灣站炮台山炮台山站無限極廣場隧道銅鑼灣銅鑼灣北站銅鑼灣站遮打花園運輸及房屋局荃灣綫鐵路鐵路發展策略2014面积行政會議西區 (香港)西灣河西灣河站西營盤西營盤站西港島綫香港香港大學站香港小巴香港島香港巴士香港上海滙豐銀行香港地鐵香港地鐵公司香港立法會香港站香港置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電車觀塘綫高架橋鰂魚涌鰂魚涌站跨月台轉車站路政署車站車站月台軒尼詩道輕軌運輸车辆段轉車站都城嘉慕藍田站金鐘站金鐘道長江實業英国電動扶梯通道柴灣柴灣站柴灣車廠捷運車站杏花邨杏花邨站杏花新城東區 (香港)東區走廊東鐵綫東涌綫栢景臺標準鐵軌機場快綫欣景花園永安百貨添馬站渣打港島綫港島綫西延港鐵港鐵市區綫願景列車港鐵北車長客電動列車港鐵公司港鐵現代化列車港鐵都城嘉慕電動列車 (直流電)港鐵Rotem電動列車會展站月台幕門月台空隙月台閘門新翠花園日本政府政府新聞處 扩展索引 (91 更多) »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重定向 城市軌道交通.

新!!: 港島綫和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 查看更多 »

南港島綫

南港島綫(South Island Line)建設時稱南港島綫(東段),是港鐵的營運的鐵路綫之一,也是《2007至2008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的十大基建之一。南港島綫連接香港島中西區及南區,興建目的主要是解決香港仔隧道(灣仔區通往南區的隧道)的交通擠塞問題及改善南區的對外交通。本綫為中型鐵路系統,於2011年動工,耗資152億港元,2016年12月28日全綫通車。南港島綫通車後,香港十八區皆有鐵路到達。.

新!!: 港島綫和南港島綫 · 查看更多 »

區傑棠

區傑棠(英文名:Abe Au Kit Tong,),1976年加入地鐵任職建築師,是著名港鐵站內毛筆書法大字的原創者。2006年10月23日移居加拿大退休。.

新!!: 港島綫和區傑棠 · 查看更多 »

區議員

#重定向 香港區議會.

新!!: 港島綫和區議員 · 查看更多 »

堅尼地城

堅尼地城(Kennedy Town),又名堅尼地(Kennedy)或堅彌地城,是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西北端的地區,南面背靠摩星嶺,北面前臨卑路乍灣,西面與大小青洲隔著硫磺海峽,東面與石塘咀相連;範圍包括西寧街至歌連臣街或西祥街。堅尼地城為香港最早期被開發的地區之一,原維多利亞城的一部分。在香港最初劃定的四環九約中,堅尼地城為其中一環及一約的範圍之內,即西環和第一約(由堅尼地城至石塘咀)。 根據香港政府1886年8月26日《憲示331號》,該地原作堅利德城,及後寫作堅彌地城,直至近數十年才簡化筆劃改寫成堅尼地城。而堅尼地城最西的部分,例如西環邨附近,俗稱「西環尾」,意即西環的盡頭。.

新!!: 港島綫和堅尼地城 · 查看更多 »

堅尼地城站

堅尼地城站(Kennedy Town Station)是港鐵港島綫西端終點鐵路車站,位於香港島中西區堅尼地城士美菲路和科士街之間的地底,於2014年12月28日隨西港島綫通車正式啟用並取代上環站成為港島綫的西面終點站。.

新!!: 港島綫和堅尼地城站 · 查看更多 »

复线铁路

复线铁路,或双线铁路,是指在同一时间,两个相对的通行方向的列车互不干扰的铁路。有别于单线铁路,单线铁路通常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一个会车时使用的车站,称为“会让站”,用于相对行驶的列车停车避让。 复线铁路有点类似于“分道行驶”的公路,通过合理的设置,没有正面相撞的危险,可以大大提高运输的效率。但是复线铁路显然需要更宽的路基,在山区等地形困难的地段,有时不得不仍然只建设单线铁路,甚至部分仅供会车使用的车站不得不建在隧道中和桥梁上。 复线铁路解决了单线铁路的会车的问题,但并未解决同方向不同速度的列车的超车问题。快速列车要超越慢速列车有两个方式:.

新!!: 港島綫和复线铁路 · 查看更多 »

大堂

大堂,即高大的殿堂,是指一座建筑物最大或最好的空间。例如中世纪皇家宫殿、贵族城堡或大型庄园以及16世纪至17世纪初乡村住宅(country houses)的主要房间。不过那时“great”一词仅仅意为big(大),而无其现代含义“excellence”(卓越)。 Category:建筑设计.

新!!: 港島綫和大堂 · 查看更多 »

大韩民国

大韓民國(,國際音標:,简稱韓國()、南--韓,是位于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的民主共和國家,首都為首爾。韓國三面環海,西南瀕臨西海,東南緊接朝鮮海峽,東邊是韩国東海,北面隔著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與朝鲜相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約45%),人口約5,000萬。 韓國是20國集團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之一、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東亞峰會的創始國,亦是亞洲四小龍和未來11國之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經濟戰略,推動了韓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締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蹟” 。目前韓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計算在世界排名第11,按相對購買力指標計算世界排名第1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27,600美元,名列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發達國家名錄。 韓國政治體系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韓國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拥有最高行政权,自1987年起由韓國國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能連任。韓國國會為一院制立法机关,通过單一选区制和比例代表制结合的方法選舉,每届任期为四年。韓國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機構和立法機構,其最高司法机构是大法院,成员由总统任命并由国会批准。另外韓國还设有宪法法院,用于保护宪法和保障国民的基本权利。 韓國實行多黨制,其中中間偏右的自由韩国党和中間偏左的共同民主黨是韓國兩個最大的主流政黨,左右着韓國的政壇。.

新!!: 港島綫和大韩民国 · 查看更多 »

天后 (香港)

天后(英文:Tin Hau)是因港鐵天后站而生的通俗分區,一般包括銅鑼灣東部近港鐵天后站一帶地方,不同市民對天后的定義亦不同。如果以港鐵站的距離劃分「銅鑼灣東角」和「銅鑼灣天后」,則銅鑼灣東角包括告士打道、堅拿道東、禮頓道交界的銅鑼灣娛樂購物區,而銅鑼灣天后則包括告士打道以東的銅鑼灣文娛住宅區,該處有維多利亞公園、香港中央圖書館、皇仁書院、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及多數銅鑼灣的政府、組織機構。而港鐵天后站可以前往大坑、維多利亞公園及香港中央圖書館。.

新!!: 港島綫和天后 (香港) · 查看更多 »

天后站

天后站(Tin Hau Station)是位於香港島灣仔區銅鑼灣高士威道至英皇道地底的港鐵港島綫車站,於1985年5月31日啟用。車站實為位處銅鑼灣,但取名自鄰近的銅鑼灣天后廟,原址為於1982年拆卸之銅鑼灣裁判司署。由於天后站的站名,鄰近地區常被誤稱為「天后」。.

新!!: 港島綫和天后站 · 查看更多 »

太古

太古一詞解作上古、遠古的意思,但亦可以指:.

新!!: 港島綫和太古 · 查看更多 »

太古站

太古站(Tai Koo Station)是港鐵港島綫的一個鐵路車站,位於香港東區鰂魚涌康山地底,於1985年5月31日啟用。車站所在的位置,鄰近香港島鰂魚涌往昔的一座大型船塢「太古船塢」,該船塢於1980年代被太古地產改建為大型住宅屋苑太古城,車站因此而被命名為太古站。而該站設有兩個主要車站上蓋物業,分別為康怡花園及康山花園。.

新!!: 港島綫和太古站 · 查看更多 »

小西灣綫

小西灣綫(Siu Sai Wan Line)是香港一條已經擱置的鐵路路線,建議被香港政府接納入《鐵路發展策略2000》的檢討報告中,設置新的小西灣站。於《鐵路發展策略2014》決定擱置。.

新!!: 港島綫和小西灣綫 · 查看更多 »

將軍澳

將軍澳(Junk Bay或Tseung Kwan O,Junk Bay又譯為「帆船灣」)是香港海灣,位於新界西貢區西南部;沿岸土地亦稱為「將軍澳」,位於九龍半島以東。南部為調景嶺、西南部為鯉魚門、東部則為向東南伸延的清水灣半島。將軍澳本來為陆上人煙稀少,以水上人为主的小渔村,但現已發展為香港新市鎮之一。.

新!!: 港島綫和將軍澳 · 查看更多 »

將軍澳綫

將軍澳綫(Tseung Kwan O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綫之一,連接香港島東區北角的北角站,與新界西貢區將軍澳的寶琳站和康城站之間,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由於路線大部份車站位處將軍澳新市鎮,因而得名。 將軍澳綫在路綫圖中以紫色表示,其在2002年和2009年建成的車站月台都延續了港島綫的特色,以由退休港鐵建築師區傑棠題寫的大型毛筆字站名作為牆壁裝飾。.

新!!: 港島綫和將軍澳綫 · 查看更多 »

峻峰花園

峻峰花園(Perfect Mount Garden)是一個位於香港東區的私人住宅屋苑,由德榮建築(集團)有限公司(今標準資源,佔20%)、廣東水利水電工程有限公司(佔20%)、武夷建築有限公司(佔48%)及陳滬昌(佔12%)等股東合組的峻峰發展有限公司及香港地下鐵路公司合作發展,由何顯毅建築師事務所設計,項目位於港鐵筲箕灣站上蓋,為港鐵所管理之物業,於1985年興建,1987年入伙。建築成本1億500萬港元。峻峰花園共有5層平台,地下至二樓設有港鐵站入囗、小巴站、郵政局、報案中心及商舖;三至五樓則是停車場,共提供400個車位。另設政務處、托兒所及青年中心。.

新!!: 港島綫和峻峰花園 · 查看更多 »

工程

工程可以指:.

新!!: 港島綫和工程 · 查看更多 »

上環

上環(Sheung Wan),舊稱西區(Western District,簡稱Western),位於香港島中西區的北部,東起鴨巴甸街、永吉街,西至威利麻街、南至皇后大道。 該區區議會議員有兩席,分別有民主黨籍的甘乃威及伍凱欣.

新!!: 港島綫和上環 · 查看更多 »

上環站

上環站(Sheung Wan Station)是港鐵港島綫的其中一個車站,車站月台位於香港島中西區上環德輔道中地底,而該站的兩個車站大堂及緊急出口則位於上環區內多幢樓宇之地底,其結構亦與這些樓宇結合;林士街大堂位於無限極廣場及金龍中心地底;德輔道中大堂則位於東--協商業大廈、錦甡大廈、豫泰商業大廈及信德中心地底;並於西港城前方的通風井、粵海投資大廈及易通商業大廈地底設置連接月台的緊急通道及機房;超越線隧道則位於港鐵物業康威花園地底。上環站以淺啡色為主要色調。該站於1983年3月動工,承建商是日本西松建設,1986年5月23日由時任財政司彭勵治爵士揭幕啟用。在西港島綫通車前為港島綫終點站。.

新!!: 港島綫和上環站 · 查看更多 »

中區 (香港)

香港中區的日落 中區是香港昔日的一個行政區劃,範圍包括現時香港島中西區的東部,即中環。.

新!!: 港島綫和中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中心商务区

中心商务区,是指一个大都市裡商业活动的集中地,這些區域可能同時是市中心,也有可能是市中心的一部分,甚至在市中心以外。一般來説,在歷史較悠久的城市,商務區經常是市中心的一部分,或者是市中心以外的新建城區,而在新興城市中商業中心區經常就是市中心。 日語和朝鮮語有「都心」或「繁華街」的用詞,意指都市或都會區的中心部分,兩者分別相當於中文裏的“市中心”、以及“大街”或--鬧區--。「都心」一詞也逐漸於華文世界使用,尤其是臺灣的新興都市計畫區,如新莊副都心等。 在新興城市中,由於缺少歷史中心區,商業中心區和市中心經常吻合。此類情況在北美洲特別普遍,在北美洲這種混合商業中心區暨市中心稱爲「Downtown」(原意指「下城」,但衍生泛指城市中心的繁華商業區或鬧區),原因是紐約市較早期發展的區域為曼哈頓島的南端,在地圖上剛好是城市的下方「Downtown」,後來紐約市逐漸向北發展,相對的就形成了「上城」(Uptown)。因此在北美洲Uptown可以泛指遠離市中心的市郊或是住宅區,Downtown則成為市中心的代名詞。而在同樣是新興城市的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某些城市將此類混合商業中心區暨市中心稱爲“CBD”,而其他城市則將其稱爲“City Centre”。.

新!!: 港島綫和中心商务区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新!!: 港島綫和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中環站

中環站(Central Station)是位於香港中環遮打道、畢打街和德輔道中的港鐵列車站,並設有4個月台(一個島式月台和兩個側式月台),是荃灣綫香港島的終點站與港島綫的中途站。中環站設有收費區的行人隧道分別連接鄰近商業區及香港站,供乘客轉乘東涌綫和機場快綫,而該隧道位於環球大廈、干諾道中和交易廣場地底。.

新!!: 港島綫和中環站 · 查看更多 »

中西區 (香港)

中西區(Central and Wester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島西北部,為香港開埠之後最早發展的地區。其中中環和上環是香港最重要的商業中心區,而西環則是早期發展的華人住宅區。中西區亦居住了不少福建人(閩南人)以及潮州人,中西區亦有2600多以及2800多人以福建話(閩南話)和潮州話為母語,大多為老一輩的人口。福建人在開埠以來大量遷入中上環以及中上環半山一帶,文咸東、西街、永樂東、西街的轉口貿易,藥材,船務絕大多數都是福建人經營,而潮州人則較後遷入西環以及西環半山一帶。中環亦是早期的香港政治經濟中心,也有全國各地的族群聚居。此外,山頂是香港其中一個富豪聚居地。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中西區人口為243,266人。.

新!!: 港島綫和中西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三菱集团

三菱集团(,Mitsubishi Group)是日本一個企業集團,為原三菱财阀解體後其旗下企業共同組成,总共包括约300家企业。其官方报道称之为三菱系列(Mitsubishi Keiretsu)。其中的29家核心企业組成三菱金曜會(「金曜會」意為「星期五俱乐部」),進行集團各企業的聯繫。目前,由「Mitsubishi.Com委员会」负责维护三菱品牌的完整性以及联盟的门户网站。三菱系列的公司并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集团,比較像一個鬆散的企業聯盟,因其诸家公司均独立经营,彼此之间并无从属关系,甚至互为竞争对手(例如三菱重工與三菱電機)。.

新!!: 港島綫和三菱集团 · 查看更多 »

交通

交通指所有透過器具(火車、汽車、摩托車、船、飛機等)、或僅靠人力进行的人流、客流和货流的交流运输,但廣義解釋也包含郵遞、電信等人際資訊方面的交流。该词的现代释义取自于日文释义。.

新!!: 港島綫和交通 · 查看更多 »

康山花園

康山花園(Kornhill Garden)是香港唯一一個作為港鐵車站上蓋物業的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屋苑,座落港島康山英皇道,屬於康山康怡花園發展計劃的第二期,由恒隆有限公司(佔39%)、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凱聯酒店有限公司、怡華置業有限公司、益新置業有限公司、香港淘化大同有限公司、萬邦投資公司及廖創興企業有限公司聯同香港地下鐵路公司(今港鐵公司)合組的財團 Headstar Limited合作發展,及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監管整個發展過程及推售,並由港鐵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前香港地下鐵路公司--物業管理部)管理,位於港島東區康山,共有10座25-35層住宅大廈,由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香港)有限公司設計,由協興建築有限公司承建,共2180個單位,沿英皇道建於地下鐵路港島綫太古站之上,全部單位採用鑽石型設計,樓宇設計與康怡花園大致相似,只是康山花園一半單位不設窗台,以及各層電梯大堂裝修和窗框顏色跟康怡花園不同,而間隔分為三房兩廳及兩房兩廳,建築面積則分為521,587及717呎三種。 此外,一間非牟利的私人俱樂部在康怡花園成立,康山花園居民可以申請加入,俟申請獲得主辦機構接納及繳付入會費後,享用該會提供各項康體設施,包括游泳池、網球場及壁球場等。 康山花園是全香港唯一一個港鐵物業的居屋屋苑。 其位置夾在東行英皇道和康山道之間,康山山麓,交通方便。該屋苑屬第八期乙居屋,1986年居者有其屋計劃之一。.

新!!: 港島綫和康山花園 · 查看更多 »

康澤花園

康澤花園(Fortress Metro Tower)位於香港炮台山英皇道238號,是港鐵炮台山站上蓋住宅物業,由恆隆地產、新世界為首的財團及港鐵公司發展,由興業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該物業於1985年8月中開始發售華僑日報, 1985-07-17 第15頁,1987年入伙。.

新!!: 港島綫和康澤花園 · 查看更多 »

康怡花園

康怡花園(Kornhill),位於香港島東區鰂魚涌的康山,是香港一個大型住宅屋苑,由恒隆有限公司(佔39%)、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凱聯酒店有限公司、怡華置業有限公司、益新置業有限公司、香港淘化大同有限公司、萬邦投資公司及廖創興企業有限公司聯同香港地下鐵路公司(今港鐵公司)合作發展;由港鐵物業管理公司管理,協興建築有限公司承建,住戶多為中產專業人士或經商的家庭,與同屬港島東的太古城皆列入香港十大藍籌私人屋苑。.

新!!: 港島綫和康怡花園 · 查看更多 »

張炳良

張炳良教授(Prof Anthony Cheung Bing-leung,綽號張良,),前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及香港教育學院前任校長,現為香港教育大學研究講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新!!: 港島綫和張炳良 · 查看更多 »

德輔道

德輔道中(Des Voeux Road Central)及德輔道西(Des Voeux Road West)是香港香港島中西區的主要道路,德輔道中與德輔道西並不連接,兩條道路的分隔處在上環,電車路線沿德輔道中及德輔道西而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文件中,德輔的英文名稱中的兩字母「oe」多寫作「œ」。不過現時官方的寫法是Des Voeux。.

新!!: 港島綫和德輔道 · 查看更多 »

修頓中心

修頓中心(Southorn Centre)位於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30號,貼鄰港鐵灣仔站,西面毗鄰修頓球場,東面毗鄰修頓花園。修頓中心是政府及社區之綜合辦公大樓,1988年落成,樓高30層,大樓以前輔政司修頓命名。 修頓中心是恒隆地產、新世界地產及前香港地下鐵路公司所發展的灣仔站上蓋物業發展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修頓花園,基座為香港遊樂場協會的修頓室內場館及商業部分,商業部分前身為運通泰大酒樓,現時為華人置業的灣仔電腦城,除1樓及2樓有140間商舖售賣電腦產品及配件,地下商舖亦包括香港中國旅行社、麥當勞、南洋商業銀行等及貝夫人美沙酮診所和灣仔民政事務處諮詢中心。 修頓中心曾經於2004年間進行外牆粉飾工程。.

新!!: 港島綫和修頓中心 · 查看更多 »

修頓花園

修頓花園(Southorn Garden),是一個位於香港島灣仔柯布連道2號的私人住宅,由恒隆地產、新世界地產及前香港地下鐵路公司發展,並由港鐵物業管理公司管理。修頓花園的基座商場為灣仔電腦城及香港遊樂場協會的修頓室內場館,與在旁的修頓中心同屬前香港地下鐵路公司灣仔站上蓋物業發展計劃的一部分。 大廈樓高43層,每層12伙,於1988年6月落成入伙,共有480個住宅單位,由王歐陽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總面積有36,000平方米。 修頓花園的北面是軒尼詩道,南面是修頓中心,東面是譚臣道及柯布連道,市民可使用柯布連道行人天橋,前往灣仔北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等地。.

新!!: 港島綫和修頓花園 · 查看更多 »

地下鐵路公司

#重定向 港鐵公司.

新!!: 港島綫和地下鐵路公司 · 查看更多 »

地鐵

地鐵為鐵路運輸的一種形式,目前在中文的詞意上有两种理解,但均與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相關:.

新!!: 港島綫和地鐵 · 查看更多 »

地鐵公司

#重定向 港鐵公司.

新!!: 港島綫和地鐵公司 · 查看更多 »

北角

北角(North Point)位於香港島東區,是香港最早期發展的地區之一,是香港島的最北端。 現今的北角包括西北面的炮台山,北角站周邊,及大半個七姊妹地區,北角緊接住銅鑼灣的發展,在開埠時已有零散人口聚居,清末到民國時期,香港人口由1891年的22萬大增到1941年的160萬,當中有60-70萬人口都是福建籍的,由早期聚居地跑馬地開始向北角擴展,再從北角擴展到附近的九龍城區紅磡以及觀塘區亦有大量閩籍人口,自此北角一帶成為大多數福建籍居民的聚居地,因為語言相通,這一帶第二族群潮州籍人口,而二戰後北角(以及鰂魚涌)更成為全成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在港鐵通車後,很多人認知的北角變成北角站一帶,人口只有5萬,而戰後因為郭春秧後人開設娛樂事業,自1945年至今亦不停吸收上海籍新移民,但這一帶亦有不少福建人。根據人口普查語文數據,東區的上海籍人口只有福建籍的10%,大約10%上海籍人口居於東區,不少住在北角站一帶,自此亦不停接收上海籍新移民,而大多數的上海人亦遷入深水埗區周邊,北角最初較少廣府人,但隨住1950-1980年代逃港潮,大量人口從廣東省偷渡到香港,有一部份人聚居在東區柴灣一帶,隨新光戲院開設後,亦有不少懂流利廣州話人口由柴灣遷居北角站一帶,而中華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所在的炮台山站以及鰂魚涌自開埠以來即以福建人為主要多數。近數十年來,北角的人口以及相關族群又不停向東擴展,東區不少包括私人樓宇的區議會選區的人口都是住在近三十年才興建的新樓,人口不少亦是近數十年由北角遷入或北角的族群相關,但東區東部亦有為數不少的廣府人。 很多香港人來自中國各省,各個地區亦有不同族群聚居,只有逃港潮人口以廣東人(粵客潮)為主,南洋回流人口以福建人為主,戰後移民以及單程證人口一直來自全國各省,根據政協省籍族群等數據,但來自廣東以及華南的人口大約有50%(以粵1/6客1/16潮1/6四邑1/16)較多,同時有江西、廣西、兩湖、等地),福建(包括台灣南洋閩籍)人大約有1/6,華中人口大約有1/8,北方總和亦有1/6,連蒙古人、滿族亦有,但語文統一後,大多數居民的下一代都改以廣州話溝通。全港各個地區亦有吸收相關族群的新移民,操廣州話人口的人包括福建人、上海人以至蒙古人,寶馬山的閩僑學校以及炮台山站附近的新樓的人口不少由跑馬地、大坑一帶的舊樓遷入。.

新!!: 港島綫和北角 · 查看更多 »

北角站

北角站(North Point Station)是港鐵位於香港東區的鐵路車站,於1985年5月31日啟用,是港島綫及將軍澳綫的地底跨月台轉車站,也是將軍澳綫的西面終點站。車站的港島綫部分由前香港地下鐵路公司委托李景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新!!: 港島綫和北角站 · 查看更多 »

北港島綫

北港島綫(North Island Line)是港鐵落實興建的東涌綫延綫和將軍澳綫延綫,計劃中的鐵路綫從現有的香港站途經添馬站、會展站和銅鑼灣北站,連接現有的北角站。.

新!!: 港島綫和北港島綫 · 查看更多 »

列车自动保护系统

列车自动保护系统(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缩写:ATP)亦稱列车超速防护系统,为列车超过规定速度时即自动制动的系統。.

新!!: 港島綫和列车自动保护系统 · 查看更多 »

分離式月台

分離式月台(Split platform)是特殊的地鐵車站構造,特徵是軌道隧道與車站大堂結構分離,各月台和車站大堂由聯絡通道連接。.

新!!: 港島綫和分離式月台 · 查看更多 »

單軌鐵路

單軌鐵路簡稱單軌,是鐵路的一種,特點是使用的軌道只有一條,而非傳統鐵路的兩條平衡路軌。單軌鐵路的路軌一般以超高硬度混凝土製造,比普通鋼軌寬很多。而單軌鐵路的車輛比路軌更寬。和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相似,單軌鐵路主要應用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地方,用來運載乘客,相比普通铁路有较强的爬坡能力,转弯半径小,适合起伏较多的地形。此外,单轨系统噪音小,符合环保要求,安全可靠,同时又具有建设费用低廉、建设周期短、易于维护以及易于实现零部件本地化生产的优点。亦有在遊樂場內建築的單軌鐵路,專門運載遊人。 單軌鐵路由於不能透過行車軌道把電流回流,故只能採用軌道供電(通常是第四軌,一條供電,一條回流)。.

新!!: 港島綫和單軌鐵路 · 查看更多 »

和記黃埔

和記黃埔有限公司(簡稱和黃,前聯交所上市代碼:0013)是《財富》全球500大企業,也是香港交易所最大上市公司之一(公司於1978年1月上市)。截至2010年6月30日,長江實業持有和黃49.97%股權。和黃是業務遍佈全球的大型跨國企業,經營多元化業務,包括全球多個市場最大的貨櫃碼頭經營商、零售連鎖集團、地產發展與基建業務,以至電訊及電台廣播服務。 董事局前主席是李嘉誠,前副主席李澤鉅,前董事總經理是霍建寧,三人兼任公司的執行董事。截至2013年3月21日收市後,公司市值大約為3440億港元。2015年1月9日,長實與和黃公布計劃進行重組合併。.

新!!: 港島綫和和記黃埔 · 查看更多 »

公里

--亦稱--( → kilometre、),是一种長度計量單位,等於一千米,是國際單位制之一,符號为km。.

新!!: 港島綫和公里 · 查看更多 »

石塘咀

石塘咀(Shek Tong Tsui),亦作卑路乍(Belcher) 或石塘嘴,是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的地區,位置為堅尼地城以東,香港大學以北,西營盤以西,即由西祥街/西祥街北至水街/興漢道。.

新!!: 港島綫和石塘咀 · 查看更多 »

灣仔站

灣仔站(Wan Chai Station)是港鐵港島綫的一個鐵路車站,位於灣仔軒尼詩道與柯布連道交界的地底,亦是一個地底車站。此站由李景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原址並是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總部。灣景中心設有適用於該站的港鐵特惠站,為使用成人八達通卡的乘客提供港幣2元車費回贈。.

新!!: 港島綫和灣仔站 · 查看更多 »

火災

火灾(英语:conflagration/fire as a disaster),指由于火苗缺乏应有的控制而引发乃至扩大并造成损失及伤害的过度燃烧。 火灾分为天灾和人灾:物体自然燃燒造成的火災稱為天災,人为疏忽过错所引发和蓄意縱火則屬人為人災。.

新!!: 港島綫和火災 · 查看更多 »

現代Rotem

代Rotem(韓文:현대로템;英文:Hyundai Rotem)是南韓一家出產鐵路車輛、軍事及廠房產品的公司,為現代汽車集團的一員,在韓國有逾3,800名員工,其產品出口國家達35個。 使用現代Rotem製地鐵列車的系統包括港鐵、台鐵、印度新德里捷運及加拿大溫哥華架空列車的加拿大綫、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地铁。 現代Rotem對於產品的品質、安全性與環境皆相當重視,獲得ISO/KSA國際品質管理機構認證與國際鐵道產業標準IRIS認證,具備相當之品質競爭力。.

新!!: 港島綫和現代Rotem · 查看更多 »

窄軌

軌,是指轨距小於1435mm標準軌距的軌道。大部分的窄軌距軌道的寬度是1067公厘或762公厘等。.

新!!: 港島綫和窄軌 · 查看更多 »

立法會

立法會可以指:.

新!!: 港島綫和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筲箕灣

箕灣(Shau Kei Wan)位於香港島,是香港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最早在明萬曆年間,已經有漁民在此海灣居住見明代地方志《粵大記》已標有「稍箕灣」。地區行政上隸屬東區。.

新!!: 港島綫和筲箕灣 · 查看更多 »

筲箕灣站

箕灣站(Shau Kei Wan Station)是港鐵港島綫的一個鐵路車站,位於香港島東區筲箕灣近東區走廊的地底,並於1985年5月31日啟用。.

新!!: 港島綫和筲箕灣站 · 查看更多 »

炮台山

台山(Fortress Hill)位於香港東區。對於炮台山的範圍大概是英皇道由炮台山道至康福臺的一段,甚或包括北角西南邊及銅鑼灣東面北部地區。.

新!!: 港島綫和炮台山 · 查看更多 »

炮台山站

台山站(Fortress Hill Station),是位於香港北角炮台山英皇道和油街交界的地底的港鐵港島綫的一個鐵路車站,於1985年5月31日啟用,承建商是保華建築有限公司,由前香港地下鐵路公司委托李景勳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上蓋發展了康澤花園。和富薈設有適用於該站的港鐵特惠站,為使用成人八達通卡的乘客提供港幣2元車費回贈。 英皇道和油街交界以西屬銅鑼灣,以東則屬北角。炮台山站出入口剛剛位於英皇道的北角一邊,而避免了銅鑼灣一區3個港鐵站。由炮台山往銅鑼灣社區中心,只需要1分鐘步行路程,比天后站快了6倍。此站建設時有考慮鄰近銅鑼灣的一些社區設施如銅鑼灣警署,但地鐵站建成後數年間,銅鑼灣警署便被拆掉。.

新!!: 港島綫和炮台山站 · 查看更多 »

無限極廣場

無限極廣場(Infinitus Plaza),原稱維德廣場(Vicwood Plaza),是香港港島中西區的一個甲級寫字樓及商場,位於上環德輔道中、干諾道中和林士街交界。無限極廣場由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香港)有限公司設計,原由地鐵公司及恆隆集團持有,乃1980年代恆隆與港鐵公司合作發展的港島綫沿線上蓋物業之一,至1987年入伙前出售予莊啟程創辦的維德集團,招租期間批給仲量行作獨家租務代理。 大廈原址前身為恆星戲院(舊稱新世界戲院)及船政署大樓,因興建上環站而拆卸,於1988年初重建完成。.

新!!: 港島綫和無限極廣場 · 查看更多 »

隧道

隧道是指在既有的建筑或土石结构中挖出来的通道,供交通立体化、穿山越岭、地下通道、越江、过海、管道运输、电缆地下化、水利工程等使用。隧道不一定全是地下通道,仅位于地面下称作地下隧道或地下道路。.

新!!: 港島綫和隧道 · 查看更多 »

銅鑼灣

銅鑼灣(Causeway Bay)位於香港島區,是一個購物、娛樂及住宅混合的地區,隸屬灣仔區,原來是當地海灣的名字,因海灣形似銅鑼而得名,銅鑼灣避風塘則在正中,在填海工程後海灣的銅鑼形不復見,但「銅鑼灣」卻成爲了當地整個地區的名稱。歷史上當地名爲「銅鑼灣」的海灣因為填海而兩度北移,原海灣範圍變成了現今的維多利亞公園,現今的「銅鑼灣」海灣僅指興發街、維園道和鴻興道之間的海域,而銅鑼灣地區的範圍東至屈臣道、麥連街及蜆殼街,西至堅拿道天橋,南至銅鑼灣道及禮頓道。 銅鑼灣主要分為東面的住宅區及西面的購物娛樂商場區,銅鑼灣、跑馬地一帶早期本屬東區,在香港區議會分區監察政府事務上,1982年區議會把銅鑼灣北及銅鑼灣南劃入東區,把銅鑼灣中劃入灣仔區,於1990年代亦新增屬東區的銅鑼灣東選區然而在香港政府部門的運作下,以及香港回歸前的立法局選舉分區下(港島中),仍然是以於1963年法定分區為基礎而進行,整個銅鑼灣仍然屬於同一劃區。立法會於2014年1月22日通過的《二○一三年區議會條例修訂令》,原屬東區的「維園」及「天后」兩個選區,於2016年開始改劃入灣仔區議會的範圍,自此整個銅鑼灣均屬於灣仔區。 香港自開埠至今即是東南亞的貿易中心,閩籍華商一直以銅鑼灣作為基地經營轉口貿易,至今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國的首富及華商仍大量持有銅鑼灣的商場以至辦公室作為總部,使香港作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得以鞏固。得益於內地港澳個人遊政策下龐大的內地旅客人流,銅鑼灣的商鋪租金更曾於2012年超越紐約第五大道,取代其之前連續11年的「全球最昂貴商鋪地段」的地位。現時銅鑼灣租金每平方呎為2,630美元,為第五大道的9成,卻是東京銀座的2倍。而在香港各商業地段,租金排名依次為銅鑼灣、中環、尖沙咀,但隨着2014年後訪港內地旅客人數減少及內地旅客消費習慣的改變,銅鑼灣的租金不斷回落,到2016年時更比高峰期下跌超過五成,不過銅鑼灣至今仍然維持其香港主要旅遊購物區的地位。與此同時,銅鑼灣亦被評選在“中國十大商業街”之列,與著名的上海南京東路,北京王府井等等地區相媲美。 因為銅鑼灣天后廟,使銅鑼灣、跑馬地以及大坑自開埠以來即以閩籍人口為主要多數,建區以來有濃厚的天后文化,區內東角一帶至今仍是全港最多閩籍同鄉會的地方。維多利亞公園則是香港面積最大的公園,有很多休閒、體育設施,加上香港中央圖書館等全港性的文化設施,使銅鑼灣成為香港市民重要的休閒以及文化活動中心。.

新!!: 港島綫和銅鑼灣 · 查看更多 »

銅鑼灣北站

銅鑼灣北站(Causeway Bay North Station),原稱維園站(Victoria Park Station),是港鐵北港島綫(將軍澳綫西延部分)一個已落實興建的重型鐵路車站,預計2021年動工、2026年啟用。建議位置為香港島銅鑼灣維園道及告士打道地底,接近維多利亞公園西北角,計劃服務銅鑼灣北部一帶。屆時本站將會成為港鐵將軍澳綫首個位於灣仔區的車站。兩鐵合併前負責發展沙田至中環綫的九廣鐵路公司曾有將車站經由長約240米的行人隧道,連接現有港島線銅鑼灣站的計劃,屆時或會落實,行人隧道收費區或經現時的銅鑼灣站東大堂連接,若果落實銅鑼灣站將會成為轉車站,有助分流北角站轉車的人流。.

新!!: 港島綫和銅鑼灣北站 · 查看更多 »

銅鑼灣站

銅鑼灣站(Causeway Bay Station)是港鐵港島綫位於灣仔區東角軒尼詩道及記利佐治街地底的鐵路車站,於1985年5月31日啟用,車站東面大堂承建商是Marples Ridgway,西面大堂由青木建設負責興建,行車隧道由熊谷組負責興建。該站亦是最接近香港海底隧道和香港仔隧道的鐵路車站。 本站所在地實際位於東角而非銅鑼灣,傳統上的銅鑼灣是指鄰近維多利亞公園和天后站一帶地區,但正和香港很多地區一樣,都因為鐵路站的命名和選址而影響周邊地區發展。對於很多遊客甚至香港人而言,現時已經很少人提起東角此地名(位處官涌的佐敦站和位處大角嘴的奧運站一帶也有類似「站名取代地名」的情況)。.

新!!: 港島綫和銅鑼灣站 · 查看更多 »

遮打花園

遮打花園(Chater Garden)位於香港島中環遮打道,在1978年10月20日落成啟用,是香港其中一個重要的公園,以吉席·保羅·遮打爵士命名。遮打爵士是一位木球運動、賽馬愛好者、金融家、慈善家、瓷器和藝術品收藏家。.

新!!: 港島綫和遮打花園 · 查看更多 »

運輸及房屋局

運輸及房屋局(簡稱運房局,Transport and Housing Bureau,TH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十三個決策局之一,專責香港對外對內的海、陸、空交通,以及物流和房屋的政策。現任局長為陳帆。.

新!!: 港島綫和運輸及房屋局 · 查看更多 »

荃灣綫

荃灣綫(Tsuen Wan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綫之一,路綫編碼為TWL,連接香港島中西區的中環站,與新界荃灣區的荃灣站,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荃灣綫於1982年5月17日全綫通車,為前香港地鐵網絡中第二條通車的路綫。荃灣綫以北端的總站設於荃灣站而命名。荃灣綫共有16個車站,包括8個轉車站(尖沙咀站/尖東站包括在內),在路綫圖中以紅色代表。.

新!!: 港島綫和荃灣綫 · 查看更多 »

鐵路

鐵路是鐵路運輸的媒介,由鐵路列車利用鐵輪在兩邊鐵路軌上行走的一種公共交通工具。在語境上,有時候會當成鐵路運輸的概念。鐵路的運行還包括鐵路軌道、鐵路站、鐵路道口及鐵道機車車輛。.

新!!: 港島綫和鐵路 · 查看更多 »

鐵路發展策略2014

《鐵路發展策略2014》(英文:Railway Development Strategy 2014),為香港政府就《鐵路發展策略2000》由運輸及房屋局於2014年9月17日提出的更新版本,為香港鐵路網絡直至2031年的未來擴展制訂發展框架。報告以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間進行的《鐵路發展策略2000》之檢討及修訂《我們未來的鐵路》顧問研究及公眾諮詢結果為基礎而研擬產出。.

新!!: 港島綫和鐵路發展策略2014 · 查看更多 »

面积

面積是一個用作表示一個曲面或平面圖形所佔範圍的量,可看成是長度(一維度量)及體積(三維度量)的二維類比。對三維立體圖形而言,圖形的邊界的面積稱為表面積。 計算各基本平面圖形面積及基本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公式早已為古希臘及古中國人所熟知。 面積在近代數學中佔相當重要的角色。面積除與幾何學及微積分有關外,亦與線性代數中的行列式有關。在分析學中,平面的面積通常以勒貝格測度(Lebesgue measure)定義。 我們可以利用公理,將面積定義為一個由平面圖形的集合映射至實數的函數。.

新!!: 港島綫和面积 · 查看更多 »

行政會議

#重定向 行政局.

新!!: 港島綫和行政會議 · 查看更多 »

西區 (香港)

西區是香港昔日的一個行政區劃,範圍包括現時香港島的中西區中的西部及南區中的西部。.

新!!: 港島綫和西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西灣河

西灣河(粵語讀「可」,Sai Wan Ho)位於香港東區,位於鰂魚涌之東,筲箕灣之西。.

新!!: 港島綫和西灣河 · 查看更多 »

西灣河站

西灣河站(Sai Wan Ho Station)是港鐵港島綫的一個鐵路車站,位於香港東區西灣河筲箕灣道地底,車站於1985年5月31日啟用,車站大堂由金門/Kier/Lilley聯營公司負責興建,行車隧道由日本西松建設負責興建。.

新!!: 港島綫和西灣河站 · 查看更多 »

西營盤

西營盤(Sai Ying Pun)是一座山城,位於香港香港島西部,與半山區及中上環接壤,為香港最早期發展的住宅區及學校區。西營盤可說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地方。香港開埠的百多年前,英軍在佔領角以西的西角(West Point)一帶築起軍營,故此地有「西營盤」之名。西營盤是融匯香港歷史、展現華洋雜處樣貌的大眾生活區。在地區行政上,西營盤屬於中西區,位置為上環以西,石塘咀以東,般咸道以北,維多利亞港以南,即大約由嘉安街至威利麻街位置。.

新!!: 港島綫和西營盤 · 查看更多 »

西營盤站

西營盤站(Sai Ying Pun Station)是港鐵港島綫鐵路站,位於香港島中西區西營盤第二街與正街交界的一段第三街和高街之間的地底,主要服務西營盤及西半山居民。該站亦是最接近西區海底隧道(港島端)的鐵路車站。此站作為港島綫的西延段——西港島綫的組成部分,於2015年3月29日啟用,為該綫最後一個啟用的鐵路站。本站已隨2016年3月27日B3出口的啟用正式完成建築工程,而該出口的升降機亦在同年6月25日啟用。 西營盤站興建在地下洞穴內,車站C出口至大堂的垂直距離深入地底80米,代替鰂魚涌站(深42米)成為全香港第二深的洞穴車站,僅次於香港大學站(深100米)。.

新!!: 港島綫和西營盤站 · 查看更多 »

西港島綫

西港島綫可以指:.

新!!: 港島綫和西港島綫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港島綫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站

香港大學站(HKU Station),簡稱港大站,是港鐵港島綫的一座鐵路車站,設於香港島中西區石塘咀薄扶林道地底,鄰近香港大學,主要服務石塘咀及龍虎山一帶。此車站由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凱達環球負責設計,由金門西松聯營負責興建。車站於2014年12月28日正式啟用。 香港大學站興建在地底洞穴內,車站A2出口至大堂的垂直距離深入地底70米,成為全港最深及最大的洞穴車站。.

新!!: 港島綫和香港大學站 · 查看更多 »

香港小巴

#重定向 香港小型巴士.

新!!: 港島綫和香港小巴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新!!: 港島綫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巴士

巴士是香港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也是香港每日載客量最多的公共交通系統,每日載客接近650萬人次。  .

新!!: 港島綫和香港巴士 · 查看更多 »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簡稱HSBC、滙豐)為滙豐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屬於滙豐集團的創立成員以及在亞太地區的旗艦銀行,也是香港最大的註冊银行,以及港幣的三間發鈔銀行之一(另外兩家是渣打銀行(香港)和中國銀行(香港)),總部位於中環皇后大道中1號香港滙豐總行大厦,現時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及各附屬公司主要在亞太地區設立約700間分行及辦事處。 截至2017年12月31日,2017年營業收益總額2552.33億港元,稅前利潤增加13%至1,156.19億港元(2016年為1,027.07億港元)股東應佔利潤增加13%至885.3億港元(2016年為786.46億港元)資產總值上升5%至79,430億港元(2016年12月31日為75,490億港元)負債71903.60億港元(2016年12月31日為68698.16億港元)股東權益總額6964.8億港元(2016年12月31日為6280.06億港元).

新!!: 港島綫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 查看更多 »

香港地鐵

香港地鐵(英文:Mass Transit Railway,MTR)曾經是香港兩大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之一,已在2007年12月2日的兩鐵合併中,和九廣鐵路合併成港鐵。自1979年開通至2007年兩鐵合併期間,香港地鐵是由地鐵有限公司(現稱港鐵公司)營運的鐵路系統網絡,有7條路線,全長91.0公里香港年報2006 - ,共53個車站,其中14個為轉車站。.

新!!: 港島綫和香港地鐵 · 查看更多 »

香港地鐵公司

#重定向 港鐵公司.

新!!: 港島綫和香港地鐵公司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稱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縮寫为 LegCo 或 Legc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亦有对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施政情况的監察權。 第一屆立法會成立于1998年7月1日,應屆議員任期為兩年。自第二屆立法會(2000年)開始,每屆議員任期改為四年。2012年起,立法會議席增加至70個。現時的立法會屆別為第六屆,任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員各佔35席。.

新!!: 港島綫和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站

香港站(Hong Kong Station)是港鐵位於香港香港島中環港景街1號的鐵路站,是東涌綫與機場快綫的下行終點站,結構與國際金融中心商場相連。香港站設有非收費區及收費區的行人隧道分別連接鄰近商業區及中環站,供乘客轉乘荃灣綫和港島綫,而該隧道位於環球大廈、干諾道中和交易廣場地底。乘搭機場快綫的乘客能夠在該站進行預辦登機服務。.

新!!: 港島綫和香港站 · 查看更多 »

香港置地

置地控股有限公司(Hongkong Land Holdings Limited,、、港交所除牌時015.HK),簡稱置地控股、置地公司,以及香港置地,為亞洲具領導地位的物業投資、管理及發展集團之一,它的商用及住宅物業遍佈亞洲各地。在香港中環核心商業區,置地公司擁有及管理500萬平方呎之商用樓面,其租戶包括跨國公司、金融服務及相關行業的客戶。在新加坡,置地擁有濱海灣金融中心及莱佛士码头一号等多個大型發展項目的重大權益,樓面面積共約200萬平方呎。 置地公司的歷史可追溯至1889年,為亞洲歷史最悠久的地產集團之一。置地控股有限公司於百慕達註冊成立,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擁有高級上市地位,並在百慕達及新加坡擁有第二上市地位。置地曾在香港聯交所第二上市,但已於1994年撤出。集團的資產及投資由香港置地集團公司於香港管理。怡和集團佔置地公司50%股權。.

新!!: 港島綫和香港置地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港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部門的總稱。在1997年7月1日前,英屬香港的行政機關稱為香港政府(Government of Hong Kong),而香港回歸後政府全名則改為上述名稱(「香港政府」一詞變成簡稱,英治時代政府就稱「港英政府」以作識別),並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沿用大部分原有制度。香港政府首長為行政長官,轄下有多名局長負責管理各政府部門。.

新!!: 港島綫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車

香港電車,是香港的一個路面電車系統,來往香港島東區的筲箕灣至中西區的堅尼地城,另有環形支線來往跑馬地,每日平均接載18萬人次的乘客,是全球現存唯一全數採用雙層電車的電車系統(另外有英國黑池電車及埃及亞歷山大港電車部分路線使用雙層電車,非全數採用)。 香港電車在1904年投入服務,是香港歷史僅次香港纜車悠久的機動公共交通工具之一,它不僅是香港島的地標,也成為外地旅客觀光的著名景點。經歷百年來的變遷,香港電車現由法國交通發展集團與巴黎大眾運輸公司一起合資的公司威立雅交通-巴黎大眾運輸亞洲有限公司(RATP Dev Transdev Asia )旗下的香港電車有限公司經營。.

新!!: 港島綫和香港電車 · 查看更多 »

觀塘綫

觀塘綫(Kwun Tong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綫之一,連接九龍九龍城區的黃埔站,與新界西貢區的調景嶺站,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這條路綫於1979年通車,為前地鐵系統中首條通車的路綫,由於當時東端的總站設於觀塘區的觀塘站,因而得名。.

新!!: 港島綫和觀塘綫 · 查看更多 »

高架橋

架橋是指一種以高架結構支撐,突出地面的橋。 其作用是使車輛或火車,可以利用鋪設在橋面上的車道或軌道,跨越山谷、河川或其他道路,達到便利通過的效益。 此外,專供水路運行的高架橋稱為高架渠,但相對於高架橋較為少見。.

新!!: 港島綫和高架橋 · 查看更多 »

鰂魚涌

鰂魚涌(Quarry Bay)位於香港東區。在香港歷史的分區之中,鰂魚涌是北角的一部份,包括早期分區、市政局分區以及校網分區。但現在根據政府規劃署已獨立發展,現在大部分人說北角是舊稱呼。鰂魚涌的西部前稱麗池夜總會麗池。.

新!!: 港島綫和鰂魚涌 · 查看更多 »

鰂魚涌站

鰂魚涌站(Quarry Bay Station)是港鐵在兩鐵合併前,港鐵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前稱分別為地鐵(地下鐵路)及地鐵公司。港島綫與將軍澳綫的轉車站,位於香港島東區鰂魚涌及寶馬山之間的地底,1985年5月31日啟用,承建商是保華建築有限公司。該站亦是最接近東區海底隧道的鐵路車站。鰂魚涌站是現時全港鐵系統中第四深的車站,深度達42米,僅次於香港大學站(深100米)、西營盤站(深80米)和金鐘站(深43米),不過此站兩個不相連的大堂均設於地面,是港島綫唯一將大堂設在地面的車站。.

新!!: 港島綫和鰂魚涌站 · 查看更多 »

跨月台轉車站

跨月台轉車站是一種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應用於轉車站內的設計,其目的是在同一個島式月台上讓通勤者從一個路線系統的列車的月台下車後,直接步行到對面另一條路線的月台轉車(在重鐵的原則上這兩個系統的路軌在通勤時是不交匯的,不過可以在興建時刻意遷就)。乘客不需經過樓梯、電動扶梯或電梯走到另一個--轉線,因此能節省車站內的轉乘時間、提高通勤效率。跨月台轉車站還有一個設立原則就是不要求乘客在轉車時經過計算車費的驗票閘門,英國倫敦的斯特拉特福站就是由兩個不同鐵路經營者(東安格利亞國家特快車及倫敦地鐵)允許乘客不經過柵閘就進行轉車的典型例子。 跨月台轉車站的優點是對於換線的乘客而言是較快速而簡單的設計(若撇除直通運行),但缺點是為了配合月台設置,各線的行車軌道有時必須透過立體交叉,才能銜接至車站中不同位置的月台。當採用不在同一平面的叠島式設計,建造時比分離式轉車站減少挖泥數量,也相對減少車站建造面積,從而比分離式轉車站節省兩倍或以上的建築及維護成本。然而可能要在地下隧道的路段遷就跨月台轉車的設計,為遷就乘客的轉車組合令隧道的施工難度稍為增加。在臺北捷運、杭州地鐵等地的工程中,這種因應跨月台轉車設計而生成的立體交叉隧道被暱稱作「麻花」。此外對乘客而言這種設計讓他們轉車來得更直接,不用像分離式轉車站繞幾個大圏子才能轉車,因為同月台兩側是不同的路線,而同一路線另一個方向就是佈置在不同月台上,所以有機會令不熟悉該鐵路系統的乘客產生疑惑而造成搭錯車的可能(如港鐵金鐘站南港島綫月台轉乘其他路綫),因此採用此設計的車站必須要有更明確的轉乘指示,如清晰的指示牌;如果有不同顏色的車身來辨認,效果則更佳。.

新!!: 港島綫和跨月台轉車站 · 查看更多 »

路政署

路政署(Highways Department,縮寫:HyD)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轄下的部門,專責香港道路系統的策劃、設計、興建及維修事務,並且協助規劃香港鐵路網絡及統籌部分掘路工程。路政署設有總辦事處、市區及新界兩個路政區、主要工程管理處、港珠澳大橋香港工程管理處及鐵路拓展處。.

新!!: 港島綫和路政署 · 查看更多 »

車站

车站是指建立在有公共交通班次行走的路線上,供人们集中等候交通班次,並且給予公共交通工具上落客的地方。 車站可以是一整座建築,也可以只是一個路牌標示。簡單的車站如公共汽车的中途站可以只是一個建立於行人道旁的一個路牌標示;大型的車站例如長途汽車總站、城際列車總站等則可以是一整棟大樓並建有方便人們的設施如洗手間、食肆、行李手推車、等候區等。.

新!!: 港島綫和車站 · 查看更多 »

車站月台

月台,或稱--,是指路軌傍邊高出的台面。一般建筑在鐵路車站以方便乘客上下車。.

新!!: 港島綫和車站月台 · 查看更多 »

軒尼詩道

軒尼詩道(Hennessy Road,又譯軒尼斯道)是香港的主要道路之一,連接香港島西面的灣仔與東面的銅鑼灣。路線大致為東西走向,大部份路段為四線雙程行車,西接金鐘道,由軍器廠街交界起;東至渣甸街交界為止,連接怡和街,並與駱克道、謝斐道和告士打道的方向大致平行。這條道路的名稱,是以前香港總督軒尼詩命名,長約1860米。 軒尼詩道東段位於銅鑼灣中心區,可算是全香港最高人流的道路之一。因此汽車、巴士、電車與行人爭路的情況時常發生。 軒尼詩道東段由英皇集團中心至崇光百貨、西段由電訊盈科駱克機樓至警察總部有來回雙向電車路。為改善香港仔隧道往銅鑼灣、北角和九龍(東)方向擠塞情況,政府從2000年到2003年4月推行軒尼詩道巴士線試驗計劃。 2009年由張學友,湯唯主演的香港電影《月滿軒尼詩》即是以軒尼詩道為主題的愛情電影。.

新!!: 港島綫和軒尼詩道 · 查看更多 »

輕軌運輸

#重定向 輕軌運輸系統.

新!!: 港島綫和輕軌運輸 · 查看更多 »

车辆段

,或以和製漢語稱為車輛基地,指的是鐵路運輸系統中供铁路车辆停泊與检修、维护、編組等養護工作的設施(在香港,港鐵公司及其前身地鐵公司稱之為「車廠」,九鐵公司自1996年品牌改革至兩鐵合併稱之為「維修中心」)。车辆段下辖客技站,为始发列车集中的客运站提供技术支援。 某些業者不將其列為獨立段,而併為其他單位的下轄處室。 车辆段是用于停放、分拣、装载/卸载车厢和/或机车的一系列复杂的铁轨。车辆段拥有许多平行的轨道,用来将车辆停放在主线之外,避免它们阻碍交通流。车厢的移动需要依靠特别设计的车辆段调车机车——一种特殊的机车。车辆段中的车厢可能会根据多种分类进行排序,这包括铁路公司、装载或卸载、目的地、车辆类型或者是否需要维修。车辆段通常建造在需要停放车辆而不会进行装载或卸载,或者等待被编入列车的地方。大型的车辆段可能还会拥有一座用于控制操作的塔。 许多车辆段位于主线的战略点处。主线车辆段通常包含上行车辆段和下行车辆段,它们分别连接到对应的铁路方向。存在不同类型的车辆段,车辆段内部的构造也不同,这取决于它们的建造方式。.

新!!: 港島綫和车辆段 · 查看更多 »

轉車站

轉車站可能指下列意思之一:.

新!!: 港島綫和轉車站 · 查看更多 »

都城嘉慕

都城嘉慕(英文:Metro Cammell或稱Metro Cammell England,原名The Metropolitan Cammell Carriage and Wagon,縮寫:MCCW)是英國英格蘭一家生產鐵路車輛的公司,於1929年由Metropolitan Vickers Limited及Cammell Laird的鐵路部門合併後成立(當中包括Midland Railway Carriage and Wagon Company),總部位於伯明翰。都城嘉慕亦生產巴士車身,於1932年,Weymann Motor Bodies與都城嘉慕巴士部合組都城嘉慕威曼公司,兩者同屬Laird集團。 都城嘉慕曾經為英格蘭及海外地區生產列車,包括:.

新!!: 港島綫和都城嘉慕 · 查看更多 »

藍田站

藍田站(Lam Tin Station)是港鐵觀塘綫一個車站,位於九龍觀塘區鯉魚門道以南--的山坡。藍田站於1986年6月7日動工,1989年8月6日未有隨東區海底隧道鐵路部分通車,直至1989年10月1日正式啟用。.

新!!: 港島綫和藍田站 · 查看更多 »

金鐘站

金鐘站(Admiralty Station)是港鐵荃灣綫、港島綫的跨月台轉車站,同時為南港島綫的下行終點站,位於香港中西區金鐘夏慤道、海富中心、德立街及夏慤花園地底,於1980年2月12日啟用。車站擴建後的垂直距離深入地底43米,代替鰂魚涌站(深42米)成為全香港第三深的車站,僅次於香港大學站(深100米)及西營盤站(深80米)。 金鐘站除了是荃灣綫、港島綫及南港島綫的重要轉車站外,未來更是港鐵東鐵綫的終點站,將與中環站—香港站同為大型四綫轉車站,亦將會成為單一大型四綫交匯轉車站。 另外,北港島綫現已落實興建,計劃於2021年動工,金鐘站會利用原有橫跨夏慤道的行人天橋或興建行人隧道連接添馬站,建成後將與添馬站一起超越中環站—香港站成為香港最大的「六綫交匯」轉車站組合。.

新!!: 港島綫和金鐘站 · 查看更多 »

金鐘道

金鐘道(英語:Queensway)是香港中西區一條主要道路,位於香港島金鐘,長約750米。金鐘道的東面連接皇后大道東及軒尼詩道,西面連接皇后大道中及德輔道中,電車路線沿金鐘道而行。1950年代為皇后大道東的一部份,緊接皇后大道中,1968年才改稱金鐘道。.

新!!: 港島綫和金鐘道 · 查看更多 »

長江實業

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長實(前聯交所上市代碼:0001),為長江集團的旗艦企業,創辦人為李嘉誠。其與母公司和記黃埔常被合稱為「長和系」,現時為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附屬公司。 長實源自於李嘉誠在1950年創立的長江工業有限公司,隨後發展成為一間具有主導地位的香港物業發展公司,於1972年11月1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長實當時是一間地產發展及策略性投資公司,為香港規模最大的地產發展商之一,在香港擁有一系列的住宅及工商物業。在香港的每12個私人住宅單位中,就有一個由長實發展。同時,長實亦積極投資及營運於新的領域,包括生命科技及其他業務。 2015年1月9日,長和系重組長實集團及和黃集團之業務,並創立兩間新的上市公司,分別為長江和記實業(長和)及長江實業地產(長地),前者會接手兩個集團所有非房地產業務,包括港口及相關服務、電訊、零售、基建、能源及動產租賃業務。而後者則合併兩個集團的房地產業務。 長實股份將於2015年3月10日下午4時起終止買賣,3月18日上午9時起撤銷主板上市。而長實股東換取的長和股份將於3月18日開始於主板買賣。 長實地產集團截至2014年12月底止資產淨值達990.71億元,和黃房地產集團同期資產淨值達1,171.92億元,集團合供備考的資產淨值達2,265.86億元。.

新!!: 港島綫和長江實業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港島綫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電動扶梯

電動扶梯亦稱電樓梯、行人電梯、扶手電梯(香港用語)、自動梯(香港法定用詞)、扶梯、手扶梯(台灣口語)、自動扶梯、自動行人電梯、電扶梯、電動樓梯、滚梯(中國大陆用語),是一種以運輸帶方式運送行人的運輸工具。電動枎梯一般是斜置的。行人在扶梯的一端站上自動行走的梯級,便會自動被帶到扶梯的另一端,途中梯級會一路保持水平。枎梯在兩旁設有跟梯級同步移動的扶手,供使用者扶握。電動扶梯可以是永遠向一個方向行走,但多數都可以根據時間、人流等需要,由管理人員控制行走方向。另一種和電動扶梯十分類似的行人運輸工具,是電動平面步道(Automatic Sidewalk)。兩者的分別主要是自動行人道是沒有梯級的;多數只會在平地上行走,或是稍微傾斜。.

新!!: 港島綫和電動扶梯 · 查看更多 »

通道

通道,可以是:.

新!!: 港島綫和通道 · 查看更多 »

柴灣

柴灣(Chai Wan),是香港島東區的一個地區,屬於香港市區範圍之內。柴灣隔鯉魚門海峽與九龍東相望。.

新!!: 港島綫和柴灣 · 查看更多 »

柴灣站

柴灣站(Chai Wan Station)是香港港鐵港島綫東端終點鐵路車站,位於香港島東區柴灣,1985年5月31日啟用。柴灣站自落成而來,一直是地鐵系統(2007年兩鐵合併後為港鐵系統)中最南端車站,此地位於2016年已被南港島綫的利東站所取代。.

新!!: 港島綫和柴灣站 · 查看更多 »

柴灣車廠

柴灣車廠是描述位於柴灣的車廠。 可指:.

新!!: 港島綫和柴灣車廠 · 查看更多 »

捷運車站

--,為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鐵路車站,通常採用地下或高架方式建構車站。多線交會的地鐵站可能有許多層,一般分為大堂和月台,因此必須裝設大量電扶梯、樓梯及電梯,跨幅較大的站甚至會設有電動平面步道。 地鐵站於地面層的入口常標有該系統公司的標識,及該站的概要營運資訊。一座地鐵站通常會設有多個出入口,使街道各側的行人免於穿越馬路即可進入車站。某些情況下,無論地下車站或高架車站均常可供行人過街之用,有時甚至會以通道聯絡重要的建築物或地下商店街。 在某些地鐵路線的車站,尤其是用ATO運行列車者,其月台通常設有月台幕門,不僅能防止乘客跳軌自殺或發生意外,還能防止月台冷氣流失。 File:TST-MTR-2.JPG|港鐵站的升降機(港鐵尖沙咀站) File:Taipei MRT Elevator-2.JPG|捷運站的電梯(台北捷運士林站) File:臺灣臺北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電梯.jpg|圓弧造型捷運車站電梯(臺北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 File:Zhongshan Station Platform 4.JPG|車站地下月台設有月台幕門(臺北捷運中山站) File:East TST KCR Green zone.JPG|跨幅較大的站會設有電動平面步道(港鐵尖東站) File:Escalators connecting the Mucha Neihu Line and the Bannan Line Concourse.JPG|扶手電梯和樓梯用作連接大廳和月台(台北捷運忠孝復興站) File:CU307_Accessibility.jpg|在大堂的闊閘機,給身障人士、携带大件行李者及其他有需要人士使用 File:HK KCR MOS RailwayMa On Shan.jpg|一般入閘閘機設在大堂(港鐵馬鞍山站) File:KCRER TaiWaiStationConcourse.jpg|大堂或月台的通道,可用作轉乘其他月台的列車(港鐵大圍站).

新!!: 港島綫和捷運車站 · 查看更多 »

杏花邨

杏花邨(Heng Fa Chuen)是香港的一個大型私人屋苑,位於香港島東區的柴灣白沙灣。 杏花邨所在的海灣前稱白沙灣,該海灣其後被劃入柴灣區,為配合港鐵港島綫的發展,該海灣經填海後,被建設為港鐵柴灣車廠,並在其上和附近區域發展住宅項目。杏花邨於1986年至1989年分階段落成,發展商是前地鐵公司(現稱港鐵公司)與香港嘉里貿易有限公司(佔60%)、僑光置業有限公司(佔25%)、Riverkent Limited (佔10%)及大新有限公司(佔5%)(1984年11月18日開始參與)所聯營之杏花邨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發展,由現在的嘉里建設承建。由關善明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交通主要依賴港鐵港島綫杏花邨站。 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法定圖則,杏花邨是港島規劃區第20區,屬柴灣區的一部分,城市規劃委員會。.

新!!: 港島綫和杏花邨 · 查看更多 »

杏花邨站

杏花邨站(Heng Fa Chuen Station)是港鐵在兩鐵合併前,港鐵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前稱分別為地鐵(地下鐵路)及地鐵公司。港島綫中途站,位於香港島東區柴灣白沙灣,鄰近港鐵柴灣車廠,1986年10月16日啟用,承建商是青木建設及飛島建設聯營公司。車站位於地面,並設有兩個側式月台。車站是在香港島地理上最東端的車站。.

新!!: 港島綫和杏花邨站 · 查看更多 »

杏花新城

杏花新城(英文:Paradise Mall),原名杏花邨中心,位於香港島柴灣盛泰道100號,是港鐵港島綫杏花邨站的上蓋項目,發展商為前地鐵公司(今港鐵公司),於1987年落成,並且在2000年9月斥資8,000萬元全面翻新並改名至現名,杏花新城的發展計劃中亦包括連接杏花邨作為項目一部份。.

新!!: 港島綫和杏花新城 · 查看更多 »

東區 (香港)

東區(Easter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島區,範圍包括炮台山到小西灣,2016中人口有555,034人,其中七成祖籍閩南,西起炮台山屈臣道、怡景道,東至小西灣。.

新!!: 港島綫和東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東區走廊

東區走廊(Island Eastern Corridor;簡稱東廊),是香港4號幹線至今唯一的快速公路路段(永泰道以北,佔約7.9公里),同時亦為香港島至今唯一一條快速公路,以及4號幹線的起始路段,沿香港島銅鑼灣至杏花邨海岸興建,並繞過柴灣公園西面,連接銅鑼灣及柴灣。全線為2至4線雙程分隔公路,主要為高架道路,當中由東區海底隧道至銅鑼灣天后的一段4線雙程高架道路是香港首條設有8線的高架車路(另外兩條分別位於青葵公路及吐露港公路)。雖然是香港島唯一一條快速公路,但是車速限制為每小時70公里,比同屬於4號幹線、但並非快速公路的干諾道西天橋(每小時80公里)嚴格。.

新!!: 港島綫和東區走廊 · 查看更多 »

東鐵綫

東鐵綫(East Rail Line,簡稱:EAL,前稱九廣東鐵,KCR East Rail)是香港港鐵一條連接新界北及九龍南的通勤鐵路線,由九廣鐵路公司(簡稱九鐵公司)擁有,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營運,也是香港最早通車的鐵路。在1910年至1996年期間,香港方面稱此路線為九廣鐵路-英段(Kowloon-Canton Railway British Section,縮寫:KCRBS),1911年至1949年期間,中華民國政府稱之為廣九鐵路-英段。香港市民口中習慣稱之為火車。 除本地客運外,東鐵綫乘客還可在羅湖站及落馬洲站過境,前往深圳,是目前唯一連接前往中國大陸口岸的鐵路線,也是唯一有城際直通車及本地客運列車同時行走的鐵路線。 港鐵公司於2010年6月16日停辦鐵路貨運前,東鐵綫曾經是香港唯一有經營貨運業務的鐵路線,現時乃香港唯一的城際客運鐵路線。客運服務由紅磡站至羅湖站/落馬洲站,全長約41.5公里;而貨運服務當時由紅磡的貨場運送貨物來往中國各大城市。現時在香港境內,雖然港鐵公司仍然保留各車站貨場的使用權,可是現在只有羅湖編組站仍在運作。.

新!!: 港島綫和東鐵綫 · 查看更多 »

東涌綫

東涌綫(Tung Chung Line)是香港港鐵營運的一條連接離島區大嶼山東涌站與香港島中西區中環的香港站的通勤鐵路線,是機場鐵路的一部份。東涌綫於1998年6月22日全綫通車,通車時只有6個站,後來南昌站和欣澳站分別在2003年12月16日和2005年6月1日啟用。.

新!!: 港島綫和東涌綫 · 查看更多 »

栢景臺

栢景臺(Park Towers)是香港的一個豪華私人住宅屋苑,位於香港島灣仔區的銅鑼灣英皇道1號(俗稱天-后-區),是港鐵港島綫--上蓋物業,於1989年建成入伙,由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發展商為恒隆地產、港鐵公司及新世界發展。.

新!!: 港島綫和栢景臺 · 查看更多 »

標準鐵軌

標準鐵軌、標準軌、準軌是指國際鐵路聯盟在1937年制定1435毫米(4呎8½吋)的標準軌距,軌距比標準軌更寬的稱為寬軌,更窄的则稱為窄軌。世界上大約60%的鐵路的軌距是標準軌。.

新!!: 港島綫和標準鐵軌 · 查看更多 »

機場快綫

機場快綫(Airport Express,兩鐵合併前簡稱機鐵,通車前計劃名稱為飛翔快綫)是港鐵營運的鐵路綫之一,屬機場鐵路的一部份,於1998年7月6日隨著興建於赤鱲角的新機場正式啟用同時通車,模式上屬機場聯絡軌道系統,連接位於新界離島區赤鱲角的香港國際機場及中西區中環的香港站,共設有5個站。由於這路綫連接了香港國際機場,並以特快形式運行,故得此名。.

新!!: 港島綫和機場快綫 · 查看更多 »

欣景花園

欣景花園(英文:Felicity Garden),位於筲箕灣內地段759號,是港鐵西灣河站上蓋的私人住宅屋苑,同時是一個複雜而涵蓋了多個功能的發展項目,位於香港島東區西灣河筲箕灣道111號。 住宅座數有4座,住宅物業層數為4-25層,全部為三房兩廳、連主人套房設計,一半單位更設工作間及儲物室,住宅數目為732個。由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及香港地下鐵路公司(今港鐵公司)合作發展,住宅部分由港鐵公司管理,整個項目由何顯毅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基座地下至3樓設有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西灣河文娛中心、西灣河體育館、食物及環境衛生署所管理之西灣河街市及地庫設有港鐵西灣河站。.

新!!: 港島綫和欣景花園 · 查看更多 »

永安百貨

永安百貨(Wing On Department Store),簡稱永安,創辦於1907年6月28日,是香港其中一間歷史最悠久的百貨店,既是香港第二大華資百貨公司,亦是早年上海南京路四大華資百貨公司之一(當年先施公司、永安公司、新新公司和大新公司合稱為後四大公司)。.

新!!: 港島綫和永安百貨 · 查看更多 »

添馬站

添馬站(曾經稱為天馬站,Tamar Station港鐵公司2007年年度報告英文版本:,港鐵公司)是港鐵一個規劃中的重型鐵路地下鐵路站,預計於2021年動工、於2026年啟用,位於香港港島中西區的添馬,金鐘站以北,屬於北港島綫(東涌線延段及將軍澳綫西延段)。該站以北的地區目前是中環灣仔填海區的一部份;以南的地區是政府總部及立法會綜合大樓,亦是未來該站的主要客源。北港島綫現已落實興建,屆時此站將會成為港鐵將軍澳綫第一個位於中西區的車站。添馬站或會利用原有橫跨夏慤道的兩條行人天橋或興建免費或收費行人隧道連接金鐘站,令金鐘站變成「六線交匯」(港島線、荃灣線、南港島線、沙中線、東涌線延線及將軍澳綫延線),超越中環站-香港站成為香港最大的换乘站組合〔六線轉乘車站〕。.

新!!: 港島綫和添馬站 · 查看更多 »

渣打

#重定向 渣打集團.

新!!: 港島綫和渣打 · 查看更多 »

港島綫

港島綫(Island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路線之一,連接香港島中西區的堅尼地城站與東區的柴灣站,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為前地鐵系統中第三條通車的路綫。由於是當時香港島唯一的大型鐵路路線,因而得名。由1985年起分段通車,隨著西營盤站於2015年投入服務,港島綫終告全線通車。.

新!!: 港島綫和港島綫 · 查看更多 »

港島綫西延

港島綫西延(Extension of Island Line to Western District),工程名稱為「西港島綫」(West Island Line)是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鐵路項目,為港島線第三期的發展項目,亦是在將軍澳線(工程編號為6XX)完工後,下一個採用前地鐵工程編號的港鐵工程(工程編號為7XX),同時為首個採用剛性懸掛電纜的港鐵項目。是次工程旨在於將原有港島綫向西伸延。延綫共設3個車站,分別為西營盤站、香港大學站及堅尼地城站,為香港島西區提供鐵路服務,並且接駁香港島其他地區。 延綫於2009年8月10日動工,堅尼地城站及香港大學站如期2014年12月28日通車,西營盤站則於2015年3月29日啟用。項目造價約185億港元,每小時單向的最高運載乘客數量最高可以達到85,000人次。.

新!!: 港島綫和港島綫西延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新!!: 港島綫和港鐵 · 查看更多 »

港鐵市區綫願景列車

港鐵市區綫願景列車(Urban Lines Vision Train,簡稱MTR Q Train),又稱「港鐵中車四方電動列車」,是由中國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港鐵新一代直流電客運電動列車,製造商產品型號為SFM71,用以全數取代英國製現代化列車(迪士尼綫列車除外),成為市區綫的主力列車車型,總值約港幣60.5億元。 首列新列車在2017年9月27日完成裝嵌,並於同年12月21日舉行下線典禮。新列車在2018年初至2023年陸續運抵香港,並將於2018年第三季起在荃灣綫投入服務,然後才伸延至其餘各市區綫。這是由於需要配合荃灣綫更換新訊號系統,所以首批本型號列車會在荃灣綫開始試車及先在該綫投入服務,日後本型號列車的服務範圍將延伸至全市區綫。.

新!!: 港島綫和港鐵市區綫願景列車 · 查看更多 »

港鐵北車長客電動列車

#重定向 港鐵市區綫中國製列車.

新!!: 港島綫和港鐵北車長客電動列車 · 查看更多 »

港鐵公司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MTR Corporation Limited;企業標誌為MTR;,)於1975年9月26日創立,當時名為地下鐵路公司(Mass Transit Railway Corporation),於2000年宣佈私有化,同年4月26日註冊成為有限公司,更名為地鐵有限公司(MTR Corporation Limited)。2007年兩鐵合併,同年12月2日起透過服務經營權營運九廣鐵路公司網絡及業務而改為現時名稱。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總部位於香港九龍灣偉業街33號德福廣場港鐵總部大樓及國際金融中心二期若干樓層(包括45樓董事局主席辦公室),主要業務是在香港經營綜合鐵路網絡——港鐵,當中包括由其建造及擁有的系統及服務經營權下的九廣鐵路公司系統。.

新!!: 港島綫和港鐵公司 · 查看更多 »

港鐵現代化列車

港鐵現代化列車(Modernization Train,M-Train),於翻新前稱為都城嘉慕列車(Metro-Cammell Train)或阿爾斯通列車,是前地鐵公司(現港鐵公司)購入的直流通勤型電動列車,軌道面到車廂地板及車頂分別高1100毫米及3700毫米(3910mm連空調機組高度)。該款列車為港鐵眾多客運列車中車齡最高和數量最多的一款列車。目前本列車仍為港鐵主力列車車型,預計直至2023年全數列車將會退役。.

新!!: 港島綫和港鐵現代化列車 · 查看更多 »

港鐵都城嘉慕電動列車 (直流電)

#重定向 港鐵現代化列車.

新!!: 港島綫和港鐵都城嘉慕電動列車 (直流電) · 查看更多 »

港鐵Rotem電動列車

#重定向 港鐵市區綫韓製列車.

新!!: 港島綫和港鐵Rotem電動列車 · 查看更多 »

會展站

會展站(Exhibition Centre Station)是港鐵正在興建的鐵路站,將會交匯東鐵綫的過海延綫(南北走廊)部分和北港島綫(將軍澳綫西延部分),位於香港灣仔區原灣仔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地底(立法會CB(1)2058/06-07(01)號文件),2007年7月16日,運輸及房屋局,鄰近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將會服務香港島灣仔北部一帶。.

新!!: 港島綫和會展站 · 查看更多 »

月台幕門

月台幕門(platform screen doors, PSDs 或 platform edge doors, PEDs),是指安装在车站月台边缘将行车的轨道区与站台候车区隔开,设有与列车门相对应并可多级控制开關的滑动门的连续屏障。月台幕门高度均大于2米,低于2米的称为月台閘門。.

新!!: 港島綫和月台幕門 · 查看更多 »

月台空隙

月台空隙是列車與車站月台的空間,通常由地理約束形成。通常理想的月台應該是直的和列車之間的空隙最少。但很多時候站要按地域約束的限制,必須設計成彎曲以適合的軌道和列車。.

新!!: 港島綫和月台空隙 · 查看更多 »

月台閘門

月台閘門(automatic platform gates,APGs),是指安装在车站月台边缘,将行车的轨道区与站台候车区隔开,设有与列车门相对应、可多极控制开启与关闭滑动门的连续屏障,一般高度低于2米。而高于2米的称为月台幕門。 它的裝配目的與月台幕門一樣是為了防止候車中的乘客無意墮下路軌受傷,但由于前者一般只有後者的一半的高度所以前者價格亦較低,適合沒有安裝空調系統的月台或者預算較低的鐵路营运者選用。月台閘門不像封闭式月台幕門會將行车的轨道区密封起來,因此不具有防止月台空調流失的作用,也不具有防止蓄意跳轨的自杀者的作用。.

新!!: 港島綫和月台閘門 · 查看更多 »

新翠花園

新翠花園(New Jade Garden),是香港柴灣的一個私人屋苑,位於東區柴灣道233號,是港鐵港島綫柴灣站上蓋物業,為區內的一線住宅,於1987至1988年入伙,鄰近青年廣場和柴灣公園,由新鴻基地產投得柴灣站上蓋物業發展權,再聯同大業主香港地下鐵路公司(今港鐵公司)合作發展,由何顯毅葉福全建築師樓(今稱何設計)負責設計,並由新鴻基旗下的康業服務有限公司管理住宅部分,商場部分則由啓勝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管理,新翠花園住宅樓宇共有6座,每座有31層,提供1,488個單位。.

新!!: 港島綫和新翠花園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港島綫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政府

政府是一个政治体系,於某个區域訂立、執行法律和管理的一套机构。广义的政府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狭义的政府仅指行政机关;在内阁制国家,“政府”一词也用來指代表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核心,即“内阁”。 政府也是一种权力分配的格局。不仅是司法权、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也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甚至也包括了政府各部门单位之间以及公务员之间的权力分配。 政府是组成国家整体的一个幫派,政府隶属于国家。因此执政政府的倒台或政权的更替并不意味着国家的灭亡,而如果国家灭亡了,政府也就不可能存在。公民对于国家的合法性存在认同性高于对政府的认同性。 政府也是一种组织,区别于一般的社会组织,政府权力的取得必须具有合法性,同时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权力只为权力来源负责,政府也不例外。如果政府的权力来源恰好是国民或公民,政府就对国民公民负责,为公共利益服务。 政府依照法律行使执法权,如果超出法律赋予的权限范围,就是“滥用职权”;如果没有完全行使执法权,就是“不作为”。两者都是政府的错误。.

新!!: 港島綫和政府 · 查看更多 »

政府新聞處

政府新聞處(英文:Information Services Department,縮寫:ISD)是香港民政事務局轄下的部門,專責處理公共關係。.

新!!: 港島綫和政府新聞處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地鐵港島線港島線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