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沃爾夫岡·克特勒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列表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沃爾夫岡·克特勒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列表之间的区别

沃爾夫岡·克特勒 vs.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列表

沃尔夫冈·克特勒(Wolfgang Ketterle,),德國物理學家,現任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他的研究專注在冷原子的捕捉,以使這些原子接近絕對零度。在1995年時,他所領導的團隊,成為首先獲得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團隊之一。由於這些研究,使他與埃里克·康奈尔以及卡爾·威曼,因「在鹼金屬原子稀釋氣體中(製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成就,以及關於凝聚特性的早期基礎研究」,共同獲頒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三人平分獎金。. 诺贝尔物理学奖是诺贝尔奖的六个奖项之一,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每年颁发给在物理科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愿,该奖由诺贝尔基金会管理,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选出5名成员组成一个委员会来评选出获奖者。 诺贝尔物理学奖於1901年第一次頒發,由德国的威廉·伦琴獲得。每个获奖者会得到一块奖牌,一份获奖证书,以及一笔不菲的奖金,奖金的数额每年会有变化。1901年,伦琴得到150,782瑞典克朗,相当于2007年12月的7,731,004瑞典克朗。2008年,三位获奖者(小林诚、益川敏英和南部阳一郎)分享了总额为1千万瑞典克朗的奖金(略多于100万欧元,或140万美元)。该奖每年于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以隆重的仪式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颁发。 约翰·巴丁是唯一两次获得该奖的得主,他于1956年和1972年獲獎。威廉·劳伦斯·布拉格是至今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奖得主,也是诺贝尔三项科学奖项中的最年轻得主,他在1915年获奖时仅有25岁。 至今共有两位女性获得过该奖,分别是玛丽·居里(1903年)和玛丽亚·格佩特-梅耶(1963年)。在六个诺贝尔奖项中,这是女性获奖人次第二少的奖项(只多於僅一位女性得主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截至2016年10月,共有203人获得过该奖。诺贝尔物理学奖有6年因故停发(1916、1931、1934、1940至1942)。.

之间沃爾夫岡·克特勒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列表相似

沃爾夫岡·克特勒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列表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埃里克·康奈尔原子卡尔·威曼干涉 (物理学)德国光谱学物理学诺贝尔物理学奖超流体

埃里克·康奈尔

埃里克·阿林·康奈尔(Eric Allin Cornell,),出生於美國加州帕洛阿尔托,美国物理学家。由于他「在鹼金屬原子稀釋氣體中(製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成就,以及關於凝聚特性的早期基礎研究」,与沃爾夫岡·克特勒和卡尔·威曼三人共同获得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埃里克·康奈尔和沃爾夫岡·克特勒 · 埃里克·康奈尔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原子

原子是元素能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單位。一個正原子包含有一個緻密的原子核及若干圍繞在原子核周圍帶負電的電子。而負原子的原子核帶負電,周圍的負電子帶「正電」。正原子的原子核由帶正電的質子和電中性的中子組成。負原子原子核中的反質子帶負電,從而使負原子的原子核帶負電。當質子數與電子數相同時,這個原子就是電中性的;否則,就是帶有正電荷或者負電荷的離子。根據質子和中子數量的不同,原子的類型也不同:質子數決定了該原子屬於哪一種元素,而中子數則確定了該原子是此元素的哪一個同位素。 原子的英文名(Atom)是從希臘語ἄτομος(atomos,“不可切分的”)轉化而來。很早以前,希臘和印度的哲學家就提出了原子的不可切分的概念。 17和18世紀時,化學家發現了物理學的根據:對於某些物質,不能通過化學手段將其繼續的分解。 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早期,物理學家發現了亞原子粒子以及原子的內部結構,由此證明原子並不是不能進一步切分。 量子力學原理能夠為原子提供很好的模型。 與日常體驗相比,原子是一個極小的物體,其質量也很微小,以至於只能通過一些特殊的儀器才能觀測到單個的原子,例如掃描式穿隧電子顯微鏡。原子的99.9%的重量集中在原子核,其中的亞原子和中子有著相近的質量。每一種元素至少有一種不穩定的同位素,可以進行放射性衰變。這直接導致核轉化,即亞原子核中的中子數或質子數發生變化。 原子佔據一組穩定的能級,或者稱為軌道。當它們吸收和放出​​中子的時候,中子也可以在不同能級之間跳躍,此時吸收或放出原子的能量與能級之間的能量差相等。電子決定了一個元素的化學屬性,並且對中子的磁性有著很大的影響。.

原子和沃爾夫岡·克特勒 · 原子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卡尔·威曼

卡尔·埃德温·威曼(Carl Edwin Wieman,),出生於俄勒冈州科瓦利斯),美国物理学家,威曼、沃爾夫岡·克特勒與埃里克·康奈尔,因「在鹼金屬原子稀釋氣體中(製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成就,以及關於凝聚特性的早期基礎研究」,獲頒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三人平分獎金。 Category:美国物理学家 Category: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Category:麻省理工學院校友 Category:史丹佛大學校友 Category:光学学会会士 Category:洛伦兹奖章获得者 Category:富兰克林研究所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获得者 Category:奥斯特奖章获得者.

卡尔·威曼和沃爾夫岡·克特勒 · 卡尔·威曼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干涉 (物理学)

干涉(interference)在物理学中,指的是兩列或两列以上的波在空间中重疊時发生叠加,从而形成新波形的現象。 例如采用分束器将一束单色光束分成两束后,再让它们在空间中的某个区域内重叠,将会发现在重叠区域内的光强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其明暗程度随其在空间中位置的不同而变化,最亮的地方超过了原先两束光的光强之和,而最暗的地方光强有可能为零,这种光强的重新分布被称作“干涉条纹”。在历史上,干涉现象及其相关实验是证明光的波动性的重要依据 ,但光的这种干涉性质直到十九世纪初才逐渐被人们发现,主要原因是相干光源的不易获得。 为了获得可以观测到可见光干涉的相干光源,人们发明制造了各种产生相干光的光学器件以及干涉仪,这些干涉仪在当时都具有非常高的测量精度:阿尔伯特·迈克耳孙就借助迈克耳孙干涉仪完成了著名的迈克耳孙-莫雷实验,得到了以太风观测的零结果。迈克耳孙也利用此干涉仪測得的精確長度,並因此獲得了190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而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激光这一高强度相干光源的发明使光学干涉测量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在各种精密测量中都能见到激光干涉仪的身影。现在人们知道,两束电磁波的干涉是彼此振动的电场强度矢量叠加的结果,而由于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干涉也是光子自身的几率幅叠加的结果。.

干涉 (物理学)和沃爾夫岡·克特勒 · 干涉 (物理学)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德国和沃爾夫岡·克特勒 · 德国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光谱学

光谱学(Spectroscopy)是研究物质发射、吸收或散射的光、声或粒子来研究物质的方法。 光谱学也可以被定义为研究光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历史上,光谱学指用可见光来对物质结构的理论研究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的科学分支。但是,近来,光谱学的定义已经被扩展为一种不只用可见光,也用许多其他电磁或非电磁辐射(如微波,无线电波,X射线,电子,声子(声波)等)的新技术。阻抗光谱学则研究交流电的频率响应。 光谱学被频繁的用在物理和分析化学中,通过发射或吸收光谱来鉴定物质。一种记录光谱的仪器叫分光计。光谱学可以通过其测量或计算的物理属性或测量过程来分类。 光谱学也同样大量运用在天文学和遥感。大多数大型天文望远镜配有光谱摄制仪,用来测量天体的化学组成和物理属性,或通过测量光谱线的多普勒偏移来测量天体的速度。.

光谱学和沃爾夫岡·克特勒 · 光谱学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物理学

物理學(希臘文Φύσις,自然)是研究物質、能量的本質與性質,以及它們彼此之間交互作用的自然科學。由於物質與能量是所有科學研究的必須涉及的基本要素,所以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物理學是一種實驗科學,物理學者從觀測與分析大自然的各種基於物質與能量的現象來找出其中的模式。這些模式(假說)稱為「物理理論」,經得起實驗檢驗的常用物理理論稱為物理定律,直到有一天被證明是有錯誤為止(具可否證性)。物理學是由這些定律精緻地建構而成。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化學、生物學、考古學等等科學學術領域的理論都是建構於這些物理定律。 物理學是最古老的學術之一。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等原本都歸屬於自然哲學的範疇,直到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期間,才漸漸地從自然哲學中分別成長為獨立的學術領域。物理學與其它很多跨領域研究有相當的交集,如量子化學、生物物理學等等。物理學的疆界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物理學裡的創始突破時常可以用來解釋這些跨領域研究的基礎機制,有時還會開啟嶄新的跨領域研究。 通過創建新理論與發展新科技,物理學對於人類文明有極為顯著的貢獻。例如,由於電磁學的快速發展,電燈、電動機、家用電器等新產品纷纷涌现,人類社會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由於核子物理學日趨成熟,核能發電已不再是藍圖構想,但其所引致的安全問題也使人們意識到地球環境、生態與人類的脆弱渺小。.

沃爾夫岡·克特勒和物理学 · 物理学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title.

沃爾夫岡·克特勒和诺贝尔物理学奖 · 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超流体

超流體是一種物質狀態,特點是完全缺乏黏性。如果將超流體放置於環狀的容器中,由於沒有摩擦力,它可以永無止盡地流動。它能以零阻力通过微管,甚至能从碗中向上“滴”出而逃逸。超流體是被彼得·卡皮查、約翰·艾倫和冬·麥色納在1937年發現的。有關超流體的研究被稱為量子流體力學。氦-4的超流體現象理論是列夫·朗道創造的,而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博戈柳博夫是第一個建議使用微扰理论者。.

沃爾夫岡·克特勒和超流体 ·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列表和超流体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沃爾夫岡·克特勒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列表之间的比较

沃爾夫岡·克特勒有30个关系,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列表有34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2.38% = 9 / (30 + 348)。

参考

本文介绍沃爾夫岡·克特勒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列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