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棕枝主日和烏利希·慈運理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棕枝主日和烏利希·慈運理之间的区别

棕枝主日 vs. 烏利希·慈運理

棕枝主日(Palm Sunday),公教称聖枝主日,亦称棕树主日或基督苦難主日(因主耶穌基督在本週被出賣、審判,最後被處十字架死刑),是主复活日前的主日,标志着圣週的开始,为羅馬公教、正教會、聖公宗、信義宗等各派庆祝的节日。 据《福音书》记载,主耶稣基督于此日骑驴入耶路撒冷,受到民众手持棕櫚树枝、欢呼和散那,如迎君王般的礼遇。因此,各派教会对此日的庆祝,往往以主耶稣基督的荣耀为主题,多以棕枝装饰教堂(在臺灣有時以蘇鐵樹枝代替)。. 烏利希·慈運理(慈運理又譯作茨溫利、茲文里,Huldrych Zwingli,Ulrich Zwingli,),基督教新教神學家,瑞士宗教改革運動的領導者。 慈運理生於瑞士。當時是瑞士愛國主義剛興起的時候,瑞士傭兵制度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慈運理進入了維也納大學和巴塞爾大學接受教育,深受人文主義影響。當他在格拉魯斯與艾因西德倫擔任神父後,仍繼續他的學業,受到伊拉斯謨著作的影響。慈運理本身反對教會傳統、贖罪券和崇拜馬利亞等傳統信仰。 1518年慈運理成為蘇黎士大教堂的神父,在那裡開始宣扬宗教改革的思想。1522年因為反對在大齋期的禁食,開始受到公眾關注。在著作中,他指出在教會階級的腐敗,提倡教士結婚,並攻擊禮拜場所使用聖像。1525年,慈運理推出了新的禮儀。對於嬰兒洗禮,慈運理曾與重洗派一起試圖廢除,但後來因政治因素妥協,導致與堅持進一步改革的重洗派決裂。因為慈運理與重洗派的衝突導致重洗派被迫害,歷史學家曾爭論他是否使蘇黎世成為一個神權政治的城邦。 之後宗教改革擴及瑞士邦聯其他地區,但有些城邦仍傾向維持天主教,瑞士邦聯因此依宗教分裂為支持宗教改革的城邦聯盟,以及支持天主教的城邦聯盟。1529年,戰爭尚未爆發。該年,慈運理與馬丁·路德在德國馬爾堡會面協商,企圖整合雙方在宗教改革思想上的分歧。中,前14條半都達成共識,但最後討論聖餐禮時對聖餐意義的觀點卻完全不同,導致兩派整合失敗。馬丁·路德認為聖餐中基督的確實質降臨,是為同質說。而慈運理則認為聖餐只是一種紀念基督的象徵,即象徵說。 1531年,慈運理的聯盟意圖對天主教各城邦進行糧食封鎖,於是有五個天主教城邦突襲蘇黎士,慈運理以隨軍牧師的身分戰死,年僅47歲。慈運理所留下的神學思想、禮儀還有教會制度,至今仍影響著許多新教教會,如重洗派。.

之间棕枝主日和烏利希·慈運理相似

棕枝主日和烏利希·慈運理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大齋期天主教會信義宗

大齋期

大齋期,亦稱大齋節、大齋節期,天主教會、东正教会稱四旬期(舊稱嚴齋期、封齋期),信義宗稱預苦期,是基督教教會年曆一個節期。英文寫作Lent,意即春天。拉丁教會稱Quadragesima,意即四十天(四旬)。整個節期從大齋首日(聖灰星期三/塗灰日)開始至復活節前日止,一共四十天(不計六個主日)。天主教徒以齋戒、施捨、克己及刻苦等方式補贖自己的罪惡,準備慶祝耶穌基督的由死刑復活的「逾越奧蹟」。此期間特別以守齋(Ieiunium,禁食)為做復活節的準備,故從前稱之為「嚴齋月」;但在中古前期,四旬期是為一般人成為基督徒及加入教會的預備期,後來才轉變成大家所熟悉的做補贖、悔改以預備迎接基督復活的功能。 四十日的時間起源於耶穌在洗者若翰受洗後,到荒野禁食並三退魔鬼以食物、權勢與對天主的信賴的試探。 大齋期的禮儀顏色是紫色,但棕枝主日是用紅色。 由於大齋期的日期與農曆新年一樣以陰曆為參考,因此這兩項節期的時間經常重疊。部分教派為免與農曆新年衝撞,會在必要時把某些儀式順延一個星期舉行,天主教會則允許華人地區的教會慶祝新年而免齋。.

大齋期和棕枝主日 · 大齋期和烏利希·慈運理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天主教會和棕枝主日 · 天主教會和烏利希·慈運理 · 查看更多 »

信義宗

信義宗,或稱路德宗(Evangelisch-lutherische Kirchen,Lutheranism,也称:信義会、路德会、路德教派),為新教宗派之一,源自16世紀德國神學家馬丁·路德為革新天主教會發起的宗教改革運動,其神學思想成為改革運動的象徵。運動推行期間路德支持者雖與羅馬教宗及當時德國境內親教廷勢力發生各類衝突,但信義宗接受大公教會公認的三大信經《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和《亞他拿修信經》。1580年,包括三大信經、《奧斯堡信條》、《奧斯堡信條辯護論》、《施馬加登信條》、《論教皇權與首位》、《馬丁路德博士大問答》、《馬丁路德博士小問答》和《協和信條》等認信文獻在內的《》(Concordia)為信義宗教義奠下理論基礎。 信義宗教會強調“因信稱義”,認為罪人單單藉上帝所賜的信心(Sola Fide)信靠耶穌基督而得救,是完全出於上帝恩典,而不是出於人的善功、行為,這有別於羅馬天主教與東正教認為人要蒙恩得救除信心外亦必須加上足夠的善功(“補贖”)之教義 。另外,信義宗認為聖經是信徒信仰生活唯一權威,否定天主教等關於聖經與教會傳統具同等地位的教導。與很多新教改革宗教會不同,信義宗保留許多大公教會禮儀和習俗 ,更強調教會聖餐和洗禮的重要性,認為這兩個聖禮與聖經中的福音信息一樣,都是上帝祝福人、向人施恩典的工具。 現時全球約有8000萬至1億信義宗信徒,當中最大的國際性教會組織世界信義宗聯會(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於1947年成立。1993年,另外兩個國際性組織,國際路德會(International Lutheran Council)與世界路德宗認信聯會(Confessional Evangelical Lutheran Conference)亦相繼成立。.

信義宗和棕枝主日 · 信義宗和烏利希·慈運理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棕枝主日和烏利希·慈運理之间的比较

棕枝主日有59个关系,而烏利希·慈運理有17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1.28% = 3 / (59 + 175)。

参考

本文介绍棕枝主日和烏利希·慈運理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