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林書豪和鮑伯·庫西獎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林書豪和鮑伯·庫西獎之间的区别

林書豪 vs. 鮑伯·庫西獎

林書豪(Jeremy Shuhow Lin,),生於美國加州托倫斯,美國職業籃球(NBA)球員,現屬布魯克林籃網,場上主要擔任控球後衛,亦可兼任得分後衛。是NBA歷史上少數的美籍亞裔球員,也是第一個华裔美籍球員。畢業於哈佛大學,是第二個進入NBA的哈佛大學畢業生。 林書豪一開始進入NBA並沒有順利,在NBA的選秀會未得到任何球隊簽約,之後雖和金州勇士簽約,但只有零星上場比賽機會,三次被下放至發展聯盟。遭勇士釋出後,短暫被火箭簽下又釋出後,最終進入紐約尼克。在尼克隊初期也未有上場機會,直到2012年2月,林書豪上場後,協助尼克7連勝,引起全世界的注意,此後成為先發球員,此一現象被媒體稱為「林來瘋」(Linsanity)。其胞弟林書緯,也是一名籃球員,現今加盟台灣SBL富邦勇士。 林書豪的父親是台灣彰化人,母親是台灣台北人。. 鮑伯·庫西獎(Bob Cousy Award)於2004年創立,為一年一度的籃球獎項。由奈史密斯籃球名人紀念堂負責頒發給全美大學籃球運動員中的最佳控球後衛。這座獎項是以NBA50大巨星中的明星級控衛鮑伯·庫西命名,他於1951年至1963年在波士頓塞爾提克隊打球,並六度獲得NBA冠軍。 在每一年,這座獎項先由各大學的總教練、美國大學體育資訊總局(College Sports Information Directors of America,CoSIDA)的成員以及的成員選出一份名單,再由CoSIDA從中選出一份16人名單,其中12人為全美大學體育協會第一級的球員,而第二級與第三級的球員各兩位。最後由奈史密斯籃球名人紀念堂組成30人會議選出得獎者。而這30人會議則是由名人紀念堂、大學教練、、媒體以及鮑伯·庫西他自己所組成。 第一位得獎者是由來自聖約瑟夫大學的傑米爾·尼爾森。而格雷維斯·瓦斯奎茲則是第一位非美國籍的得獎者。而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則是得過最多次的大學,分別由雷蒙德·費爾頓、泰·勞森、肯德爾·馬歇爾獲得。.

之间林書豪和鮑伯·庫西獎相似

林書豪和鮑伯·庫西獎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康涅狄格大学肯巴·沃克控球后卫

康涅狄格大学

康涅狄格大學(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是位於美國康涅狄格州受政府拨赠土地建立的大學,成立於1881年,有超過3萬學生在其六個校區中就讀,其中包括近8千名研究生。 康涅狄格大學的主校區位於康涅狄格州的。大學校長是女政治学家博士——苏珊是该校建校以来第一位女校长。 新英格蘭的是哈特福德和斯普林菲爾德附近地區重要的經貿和文化合夥機構,而康涅狄格大學正是該機構的發起者之一。同時,康涅狄格大學也被許多研究高等教育的學者認為是一個“公立版的常青藤名校”。 康涅狄格大學是受新英格蘭院校協會承認的高等院校,同時也是美國的成員之一。.

康涅狄格大学和林書豪 · 康涅狄格大学和鮑伯·庫西獎 · 查看更多 »

肯巴·沃克

肯巴·赫德利·沃克(Kemba Hudley Walker,)),生於美國紐約州布朗克斯,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現效力於NBA聯盟夏洛特黃蜂,場上位置為控球後衛。在2011年NBA选秀中,以第一輪第九順位被夏洛特山猫選中。沃克在大学时期效力于康涅狄格大学哈士奇队,在2010-11赛季,沃克带领的康涅狄格大学一举夺得全美第2和大东区冠军,并在锦标赛中夺得全美总冠军。沃克也夺得了鮑伯·庫西獎、NCAA籃球聯賽最傑出球員等重大奖项。.

林書豪和肯巴·沃克 · 肯巴·沃克和鮑伯·庫西獎 · 查看更多 »

控球后卫

控球後衛(英語:Point guard),簡稱“控衛”或“控後”,俗稱“一號位置”,有時也稱組織後衛,是籃球比赛陣容中的一個固定位置。控球後衛往往是全隊進攻的组織者,透過對球的控制來决定在適當的时機传球给适合的球员。控球后卫典型的进攻模式就是在對手得分之後,由控球后卫從底线运球,开始一轮新的进攻。这个位置要求球员具有良好的传球技术和敏锐的比赛观察能力。人们往往通过助攻次数而不是得分的高低来衡量一名控球后卫的成功与否。同时,一流的控球后卫往往也能够有效地跳投,并能够藉由外线投篮威胁对手。 代表:Steve Nash 經典PG:Magic Johnson.

控球后卫和林書豪 · 控球后卫和鮑伯·庫西獎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林書豪和鮑伯·庫西獎之间的比较

林書豪有192个关系,而鮑伯·庫西獎有2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1.40% = 3 / (192 + 23)。

参考

本文介绍林書豪和鮑伯·庫西獎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