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杭州话和浙江省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杭州话和浙江省之间的区别

杭州话 vs. 浙江省

杭州話,属于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具有吴语的一般特征,但受宋代汴洛语音的影响很大,且文白异读中多用文读,所以又称“杭州官话”。杭州话仅分布在杭州市区和近郊(即西湖区、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江干区及余杭区部分地区,而萧山区和滨江区属于临绍小片),为吴语区内范围最小的方言。保守估计,中国以杭州话为母语的人口在120万~150万之间。. 浙江省,是一个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临东海,北连长江三角洲,与江苏省接壤,太湖位于两省之间,东北一角邻上海市,西接江蘇省和江西省,南连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河流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为杭州市。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尤以發達的民营经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地區生產總值位居中國第四位。.

之间杭州话和浙江省相似

杭州话和浙江省有(在联盟百科)13共同点: 吴语宁波话官话宋朝中國紹興話绍兴市杭州市杭州话江干区温州话清濁音普通话

吴语

吴语,又称吴越语、江南话、江东话、江浙话,是吴越民系使用的语言。主要通行于中国江苏南部(除南京和镇江的部分地区)、苏北启东、海门、通州和靖江的部分地区、上海、浙江大部分地区、安徽南部的部分地区、江西东北部和福建西北角及香港、美国旧金山等地说吴语的移民之间。 截止1997年,全球以吴语为母语的人数约为7717万人,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位居世界第10名,在中國境內中僅次於以官话(北方话)为母语的人数。2007年,吴语的母语使用者人数为7952万人,仍为世界100大语言之一。2013年,吴语的使用者人数约为80102480人。2015年,吴语的使用者人数约为8070万人。 吴语在明清时代的通行语是苏白,一种近似于苏州话语音但带有吴语文读特色的综合性共通语。但是,在近代,通行语的地位逐渐被上海话所取代。吴语词汇和语法具有独特性。譬如用吴语写成的小说《海上花列传》非吴语使用者无法深入理解其内涵。張愛玲女士翻譯后夾雜的官話,仍然不能完全使官話使用者很好理解其本意。海上漱石生(孙玉声)《退醒庐笔记》:“韩书已易名曰《海上花列传》,而吴语则悉仍其旧,致客省人几难卒读,遂令绝好笔墨竟不获风行于时。”胡适《亚东本〈海上花列传〉序》:“孙先生的解释似乎很近于事实”。金庸的武侠小说系列也大量使用了吴语词汇,如“物事”、“醒转”等等。 吳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作为单数的吴语一词在文本中(如吴语维基百科的条目用语就试图在上海口语与苏州口语中间寻找最佳契合点)出现时,其意义为一种吴语,根据情境不同可能指苏州话、上海话甚至杭州话,读者须自行判别。.

吴语和杭州话 · 吴语和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宁波话

寧波話屬於吳語太湖片甬江小片,通行于寧波大部份地區以及舟山群島全境。其分布的主要地域为唐朝至民国时期的宁波府域,包括现寧波市所屬海曙區、江北区、镇海区、北侖區、鄞州区、奉化区、象山縣和餘姚市丈亭、陸埠以東,慈溪市觀海衛鎮以東及寧海縣岔路以北地區,以及舟山市全境。餘姚、慈溪兩市西部地區(原绍兴府余姚县)屬臨紹小片,寧海縣岔路以南屬台州片。寧波和舟山兩市轄地內,諸口音十分接近,內部一致性很高。宁海、象山两县是宁波话和台州话的方言连续体,两者没有明显分界,现公认的大致分界是从宁海县岔路镇到象山县石浦镇一线。寧波话分布区内有慈溪觀海衛鎮的燕話(屬閩語)与象山县爵溪街道的爵溪話(屬官話)兩個歷史方言島,舟山海島有零星閩語人群分佈。隨著近代移民的關係,寧波話對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的上海話也有較大影響,「阿拉」一詞即出自寧波話。.

宁波话和杭州话 · 宁波话和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官话

官--話(又称北--语、北--方话、官--話方言。此外有時也稱北--方方言,唯此名稱有爭議)為汉语的一支,主體為北方漢語。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官话是漢語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視官話為獨立語言的話,則官話下有數支官話的方言。無論如何劃分,官話的地位都跟吴语、粤语、闽语、晉语、湘语、客语、贛语等相同,要麼同為獨立語言,要麼同為漢語下的一級方言。 官话是漢語诸方言中分布最广的一种,除了北方以外,官話也同時分佈在中国南方绝大多数地区,如南方的江西大部、安徽中北部、四川大部、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大部、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和江西沿江地区作为母语使用。此外,官話在江蘇省蘇州市吴江区的菀坪镇、福建省南平市的延平區以及福州長樂航城街道的琴江满族村等地也以方言島的形式出現。現今中國目前的官话大致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分别以北京话、西安話、成都话和揚州话为代表。 官話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官話也是中國現在的主要通用語。其中,现代标准汉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普通话、中華民國(臺灣)的國語、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語)均以北方官话为基础音调而形成的规范语言。.

官话和杭州话 · 官话和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宋朝和杭州话 · 宋朝和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中國和杭州话 · 中國和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紹興話

紹興话,是吳語的一种方言,屬于漢語族吳語太湖片區臨紹小片。绍兴话同上海话、苏州话、湖州话、杭州话、宁波话同属北部吴语,彼此间互通度较高,可大致进行交流,如相对来说绍兴话与苏州话相似程度较高,交流相对容易。但是与苏南浙北同属北部吴语的绍甬方言,由于地理上的阻隔等原因。在北部吴语中差异相对较大。讲上海话、杭州话的人群听绍兴人讲话相对较难,而反之则较易,绍兴与宁波话虽互有差异,但基本可以听懂。而丽水话、温州话虽属吴语,但同北部吴语差异较大,故无法与之进行交流。而绍兴话虽然无法与南部吴语地区交流,但却是北吴方言中较为接近南吴的一个小片。 紹興話有廣義狹義之分,狹義紹興話是指原明清會稽縣山陰縣範圍,大致是現在的紹興市和紹興縣。 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從紹興縣劃到周邊縣市的鄉鎮。狹義的紹興話也可包括蕭山話。狹義紹興話內部差異很小,外人很難區分。 廣義紹興話一般指紹興地級市範圍。但從語言上來講應該是原來紹興府範圍(諸暨 蕭山 紹興(會稽山陰)上虞 余姚 嵊州 新昌,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縣界變動。以原來縣界爲準)。除嵊州新昌兩個山區縣區別較大之外,其餘六縣市溝通均沒有問題。又以曹娥江為界。江西與江東區別明顯。 绍兴吴方言是现代语言学上吴语四大传统方言基准点之一:苏州(太湖北苏沪嘉小片标准点),温州(温处台标准点),绍兴(太湖南临绍标准点),衢州(金衢婺州处州标准点)。.

杭州话和紹興話 · 浙江省和紹興話 · 查看更多 »

绍兴市

绍兴市(普通话:Shào Xīng;吴语:Zau Shin),简称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浙江第四大城市。旧称会稽、山阴,越文化中心。现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纺织业与小电机、节能光电工业的中心。 绍兴是浙江的文化中心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有名的水乡、酒乡、桥乡,绍兴风景秀丽、人才辈出,著名的文化古迹包括兰亭、禹陵、鲁迅故里(包括鲁迅故居、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百草园等)、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秋瑾故居,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賀知章故居等名人故居,东湖、沈园、吼山、新昌大佛寺等,古代越王“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绍兴纺织业、小电机、节能照明、生物酿造业极发达,纺织业出口产品占世界纺织面料交易额的60%,绍兴中国轻纺城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交易市场。另外,绍兴出产的黄酒(又称绍酒)更是闻名遐迩,成为国宴专用酒。根据酿制工艺和口感不同,绍兴黄酒又分加饭酒、花雕酒、善酿酒等。.

杭州话和绍兴市 · 浙江省和绍兴市 · 查看更多 »

杭州市

杭州市,简称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之一,浙江省交通枢纽、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国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杭州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下辖10区、1个县级市和2个县,总面积16,853.5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92.3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946.8万,其中市区824.1万。 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都市圈,面积达到34,585平方公里,居住的人口已经达到2,152.1万人。根据201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2年中国都市圈评价指数”,杭州圈在中国大陆是仅次于上海圈、广州圈、首都圈(北京)的第四大都市圈。2015年杭州经济总量位居中國大陸第十,并被《福布斯》多次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杭州正在以“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为总体发展目标,由“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前进。 相传当年大禹在这里停靠过船泊,故其地称“禹航”,谐音为“余杭”;一说“禹航”只是后人附会,“余”字与“无锡”之“无”、“勾吴”之“勾”一样,实为古吴越语中的发语词,江浙地名中常见。隋朝取余杭县之“杭”字,改该县所在的钱唐郡为杭州,此名辗转沿用至今。杭州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著名的良渚古城便坐落于此;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中央管辖史。古时曾称“临安”(南宋)、“钱塘”、“武林”等。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市内有西湖、西溪湿地等景區,其中西湖周邊還有文瀾閣等眾多名勝古蹟。因為風景秀麗,自古有“人間天堂”的美誉。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主办了2016年G20峰会,2018年世界短道游泳錦標賽、2022年亚洲运动会也将在杭州举办。.

杭州市和杭州话 · 杭州市和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杭州话

杭州話,属于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具有吴语的一般特征,但受宋代汴洛语音的影响很大,且文白异读中多用文读,所以又称“杭州官话”。杭州话仅分布在杭州市区和近郊(即西湖区、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江干区及余杭区部分地区,而萧山区和滨江区属于临绍小片),为吴语区内范围最小的方言。保守估计,中国以杭州话为母语的人口在120万~150万之间。.

杭州话和杭州话 · 杭州话和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江干区

江干区是中國浙江省杭州市下辖的一个区,位于市区东部。 江干,是江畔、江邊、江岸的意思。.

杭州话和江干区 · 江干区和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温州话

温州话(,Wenzhounese),为中国东南沿海城市温州市住民所讲的一种南部吴语,被认为是中國最難學且最難懂的方言。無論是发音、詞彙、還是句法上都与汉语普通话有着较大的差别。甚至,溫州吳語在這些方面与北部吴语以及其他吳語方言也有较大差异,已無法與其他吴语方言沟通。有部份人認為,吳語是漢藏語系下的一個語支而非語言,溫州話和其他吳語雖有較大的淵源,但已屬於不同言語。由于温州是历史上百越中闽越族 东瓯王国都城所在,也有人认为其语言受到古代侗台语系百越语的一定影响。 广义的温州话在學術上又称作甌語(,Au Chinese, Auish),指的是所有瓯语方言的集合体,温州市的瓯江下游、飞云江和鳌江流域,以及丽水、台州的部分市镇,可以细分为瑞安话、乐清话、虹桥话、平阳话等等。使用人口500万左右。瓯语内部差异较大,但能相互沟通。狭义的温州话指的是温州鹿城口音。.

杭州话和温州话 · 浙江省和温州话 · 查看更多 »

清濁音

語音學中,將發音時聲帶振動的音稱爲濁音(又稱有聲音,voiced sound),聲帶不振動的音稱爲清音(又稱無聲音,voiceless sound)。輔音(子音)有清有濁,而多數語言中元音(母音)均爲濁音,鼻音、邊音、半元音等响音通常也是濁音。 有时清浊,也表示音系学概念,例如英语的浊塞音往往在语音学上已经清化,但在音系学上仍属于浊音。 普通話以及多數漢語方言沒有濁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漢語拼音p (ㄆ)和b (ㄅ)均爲清音,其分別在於送氣(aspirated)與不送氣(unaspirated),是兩個音位(phoneme)。法语、西班牙语等拉丁语族语言中,pin的p是不送氣清輔音,bin的b是不送氣浊輔音,以漢語爲母語的人通常聽不出有什麽區別,但是拉丁語族語言爲母語的人則分得很清楚。反之,他們也無法分辨漢語官話中“波、得、哥”和“坡、特、科”的差別。.

杭州话和清濁音 · 浙江省和清濁音 · 查看更多 »

普通话

普通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認定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話與漢族人口佔比最高的官話方言區最為類似,“普通话”中的“普通”二字是指“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標準化漢語,稱為中華民國國語。1932年经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被采纳为中国的官方语言。作为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成为国际人士学习中文的主要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将“国语”改称为“普通话”。“普通话”的称呼后来也使用于港澳地区,中華民國則继续使用“国语”称呼,在海外华人地区则称为“标准华语”。当前“国语”一词在中国大陆主要是在网络中使用,影视节目中多以“国语版”指代现代标准汉语版本的电影、动画作品。.

普通话和杭州话 · 普通话和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杭州话和浙江省之间的比较

杭州话有75个关系,而浙江省有89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3,杰卡德指数为1.34% = 13 / (75 + 893)。

参考

本文介绍杭州话和浙江省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