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李克寧 (五代)

指数 李克寧 (五代)

李克寧(),沙陀人,後唐太祖李克用的幼弟。.

16 关系: 后唐后梁吳珙天祐 (唐朝)孟知祥乾寧张承业 (五代)王行瑜鞑靼黄巢李可舉李存勗李存璋李存瓌李克用沙陀

后唐

后唐(923年-937年)是中國五代時期的政權之一。923年,唐朝的赐姓宗室李存勖消灭後梁,聲稱重建唐朝。後為石敬瑭勾結契丹入侵而滅亡。後唐的建立至其亡國歷時十四年。史学家為了區別由李淵所建立的唐朝,因而稱之為後唐。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 另外,雖然后唐統治者的祖源是沙陀族,但當時的後唐統治的是漢族地帶,後唐也被稱為「漢國」。.

新!!: 李克寧 (五代)和后唐 · 查看更多 »

后梁

後梁(907年-923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建立的第一个皇朝。自907年梁太祖朱温篡唐称帝建國至923年11月19日梁末帝亡国于后唐,历时17年。因为皇帝为朱姓,为与南北朝时的南梁区别,故又称朱梁。.

新!!: 李克寧 (五代)和后梁 · 查看更多 »

吳珙

吳珙(),字廷瑞,福建延平府南平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福建鄉試第二十六名。成化八年(1472年),參加壬辰科會試,得貢士第一百九十七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一百零五名。曾祖父吳仁澤。祖父吳壽。父亲吳勝。.

新!!: 李克寧 (五代)和吳珙 · 查看更多 »

天祐 (唐朝)

天祐(904年-924年)是唐昭宗李晔开始使用的年號,天祐元年八月唐哀帝李柷即位沿用。四年三月李柷禅位于朱温(904年闰四月-907年三月)。共计4年。之后河东、凤翔、淮南仍称天祐年号,碑刻中有用至天祐二十年。 孙光宪《续通历》记载哀帝之后朱温又拥立濮王,改元天寿,然后禅位。这种说法与正史不合,李崇智认为这是传闻谬误。 前蜀王建、南汉刘隐、南吴、晋李克用、岐李茂贞、吴越錢鏐等割据政权仍行唐天祐年号。 南吴太祖楊行密从904年开始用唐昭宗天祐年号。天祐二年十一月南吳烈宗楊渥即位继续沿用,天祐五年五月(908年)南吴高祖杨隆演即位继续沿用到919年。 吴越太祖錢鏐907年五月用该年号一个月。.

新!!: 李克寧 (五代)和天祐 (唐朝) · 查看更多 »

孟知祥

後蜀高祖孟知祥()字保胤,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市西南)人。后唐太祖李克用婿。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開國皇帝(934年在位),在位不到1年,享壽61岁。.

新!!: 李克寧 (五代)和孟知祥 · 查看更多 »

乾寧

乾寧(894年正月至898年八月)是唐昭宗的年號。.

新!!: 李克寧 (五代)和乾寧 · 查看更多 »

张承业 (五代)

张承业()唐代末年与五代之间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蒲城县东南)人。字继元,原姓康。唐僖宗时是朝廷宦官,以忠心、正直著稱。.

新!!: 李克寧 (五代)和张承业 (五代) · 查看更多 »

王行瑜

王行瑜(),邠州(今陝西彬縣,位淳化縣西北)人。唐末將領。.

新!!: 李克寧 (五代)和王行瑜 · 查看更多 »

鞑靼

鞑靼可能指:狭义是蒙古语族中一个部落的名称演化。即:塔塔尔部落。其强盛时期建立蒙古尼伦国,中国文献称“柔然”或“蠕蠕”国。后期移民至呼伦贝尔草原,散居于达赉湖(呼倫湖)周边。因毒杀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該,成为蒙古部落的世仇。后向北迁徙,进入今西伯利亚地区。广义上因尼伦国强盛时期,声名远播,而被其他国家统称蒙古高原的蒙古语族部落。.

新!!: 李克寧 (五代)和鞑靼 · 查看更多 »

黄巢

巢(),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時人。初為鹽幫首領,售私鹽為業,後成民變軍首领,曾自立为帝,尊号为承天应运启圣睿文宣武皇帝,国号大齐,年號金統,史稱黄巢之亂。黃巢退敗時死於部下之手。野史有稱「黃巢殺人八百萬」惡名。.

新!!: 李克寧 (五代)和黄巢 · 查看更多 »

李可舉

李可舉(),回鶻阿布思族。范陽節度使張仲武(842年-849年在位)攻破回鶻時,可舉之父李茂勳投降。李茂勳善騎射,性情沉毅,仲武頗為器重。大中三年(849年)張仲武卒,其子張直方繼任節度,直方性情殘虐,於部隊所不容,逃歸長安。 軍中另立牙將周綝為節度使,隔年周綝病死,張允伸(850年-872年在位)繼任為節度使,咸通十三年(872年)張允伸卒,其子张简会繼位,平州刺史張公素(872年-875年在位)奔喪,乘機逐张简会,自任范陽節度使。 張公素暴戾,不久李茂勳奪其位,為范陽節度使。乾符三年(876年),李茂勳傳位於其子李可舉。 黃巢之亂時,李可舉與吐谷渾都督赫連鐸,合擊李國昌,李國昌父子大敗,只好北奔韃靼。 中和五年(885年)李可舉派遣李全忠攻擊義武(河北定州)所屬的易州(河北易縣),全忠敗還,途中恐怕受罰,乃集結殘兵敗將,反擊范陽。李可舉猝不及防,無力反抗,只得登樓自焚而死,李全忠自任范陽節度使。.

新!!: 李克寧 (五代)和李可舉 · 查看更多 »

李存勗

#重定向 唐庄宗.

新!!: 李克寧 (五代)和李存勗 · 查看更多 »

李存璋

李存璋(),字德璜。山西雲中人。 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李克用初在雲中殺段文楚而起事,李存璋與康君立、薛誌勤等為李克用奔走而結交,相從李克用入關,以軍功授國子祭酒,累升萬勝、雄威等軍管領。其後,李存璋跟從李克用討伐幽州節度使李匡儔後,成為李克用義子,十三太保中排行第八,成為義兒軍使。 光化二年,授為澤州刺史,入為牢城使。跟從李嗣昭討平雲州叛將王暉,改為教練使、檢校司空。光化五年,李克用病危時,召張承業與李存璋囑託輔助李存勖。其後李存璋在扶立李存勖為晉王,夷平李克寧的內亂,頗為有功。 李存璋後改為河東馬步都虞候,兼領鹽鐵。當初,李克用為建立吊軍心,縱容軍士,使部下很多時會干擾商市,肆意豪奪,令法司也不能禁止。李存勖初嗣位時,銳於求理。李存璋得行其誌,抑強撫弱,誅殺其豪首,數月之間,紀綱大振,弭群盜,務耕稼,去姦宄,息幸門,當時的人民都稱讚他的材幹。李存璋跟從晉王李存勖大破後梁軍於夾城,轉為檢校司徒。柏鄉大戰中,為三鎮排陣使。天祐十一年(914年),從盟朱友謙於猗氏,授為汾州刺史。後梁大將尹皓攻打慈州,李存璋逆戰打敗他。天祐十三年(916年),王檀進軍逼近太原,李存璋率領汾州軍入城固守,被授職為大同防禦使、應、蔚、朔等州都知兵馬使。同年秋天,契丹攻打蔚州,契丹國主阿保機遣使馳木書以索取賄賂,李存璋斬了他的使者。契丹逼近雲州,李存璋拒守,城中有古鐵車,乃熔古鐵車以做成兵仗,供應給軍士。契丹大軍撒退,李存璋以軍功加檢校太傅、大同軍節度使、應、蔚等州觀察使。天祐十九年(922年)四月,李存璋因染疾病逝於雲州府第。同光初年,追贈為太保、平章事。後晉天福初年,再追贈為太師。 李存璋有子三人,李彥球為裨校,戰歿於鎮州。.

新!!: 李克寧 (五代)和李存璋 · 查看更多 »

李存瓌

李存瓌,五代十国沙陀族。太原府(今山西太原)人。 后唐庄宗李存勖堂弟,李克宁之子。孟知祥的外甥。唐明宗李嗣源即位,授供奉官,侍随左右。后晋建立,李存瓌为赵州(治所在河北赵县)刺史。后汉刘知远称帝时,拜他为北京副留守,旋改北京(治所在太原)留守、河东节度副使。刘旻建北汉,任为代州防御使,进都监。天会二年(958年)刘钧任命他为忠武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曾与契丹兵攻后周上党(今山西长治)无所得而还。.

新!!: 李克寧 (五代)和李存瓌 · 查看更多 »

李克用

李克用(),字翼圣,神武川之新城(今山西雁门)人,後唐莊宗李存勗之父,本姓朱邪(又作朱耶),其父受唐朝天子賜李姓。綽號鴉兒、三郎、獨眼龍、飛虎子,沙陀族人,唐大中十年(856年)生于神武川之新城(在今山西雁門北部)。是中國唐朝末年最強大的藩鎮節度使之一,後受唐封為晉王。后唐建立後,尊稱其為後唐太祖武皇帝。.

新!!: 李克寧 (五代)和李克用 · 查看更多 »

沙陀

沙陀,又名处月、朱邪、朱耶,原是唐朝时西突厥的一部,游牧于今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今巴里坤)一带,因其地有大沙丘,故而得名。.

新!!: 李克寧 (五代)和沙陀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