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月球環形山列表

指数 月球環形山列表

月球表面主要特征为环形山,大部份的环形山都是因受撞击而形成的,又称为撞击坑或陨石坑,月球环形山由国际天文联合会所命名,本列表只包含了受此官方协会所确认的陨石坑名字。 下面分段列出了月球陨石坑,与某一陨坑相关联的卫星坑,其详情都包含在主坑描述页中。.

40 关系: 培特威物斯环形山塞琉古环形山塞比特环形山巴伊环形山亚里士多德环形山弗拉·毛罗环形山國際天文聯會哥白尼环形山克拉维斯环形山皮卡德陨石坑皮塔屠斯环形山皮科洛米尼环形山皇家天文学会院士第谷坑罗素环形山瓦尔格廷环形山隆哥蒙塔努斯环形山莫雷环形山西奥菲勒斯环形山马吉尼环形山让桑环形山阿尔巴塔尼环形山阿里斯塔克斯陨石坑里伊塔陨石坑梅修斯环形山洪堡环形山月球月球山脉列表月球正面月面学月谷列表月海列表朗伦环形山斯塔迪乌斯陨石坑施卡德环形山施特夫勒环形山文德利努斯环形山撞击坑撞击盆地普林尼陨石坑

培特威物斯环形山

培特威物斯环形山(Petavius)是月球正面南半球一座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早雨海世代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法国耶稣会神学家、现代年代学创建者狄奥尼修斯·培特威物斯(Dionysius Petavius,1583年-1652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培特威物斯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环形山

塞琉古环形山(Seleucus)是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西部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古巴比伦哲学家暨天文学家塞琉西亚的塞琉古(约公元前190年左右),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塞琉古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塞比特环形山

塞比特环形山(Thebit)是月球正面位于云海东侧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阿拉伯拜星教天文学家、数学家暨医生“塔比·伊本·库拉”(Thābit ibn Qurra,826年-901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塞比特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巴伊环形山

巴伊环形山(Bailly)是月球正面南极高地区一座位于西南边沿上的巨大撞击坑,是月球正面最大的陨石坑,其规模堪比一座小型月海。该陨坑约形成于酒海纪时期,其名称取自法国大革命早期领导人及天文学家让·西尔万·巴伊(1736年-1793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巴伊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亚里士多德环形山

亚里士多德环形山(Aristoteles)是位于月球正面冷海南侧边沿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亚里士多德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弗拉·毛罗环形山

弗拉·毛罗环形山(Fra Mauro)是月球正面知海东北侧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残迹,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五世纪威尼斯共和国天主教修士弗拉·毛罗,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弗拉·毛罗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國際天文聯會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缩写为IAU;法語:Union astronomique internationale,縮寫為UAI),由博士以上的專業天文學家所組成,積極參與天文學研究與教育。於1919年7月28日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成立,由當時的國際天文星圖計畫(Carte du Ciel)、太陽天文聯合會(Solar Union)和國際時間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e l'Heure)等數個組織合併而成。其後,世界各國的國家級天文組織陸續加入,构成今日的規模。該會是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的國際科學聯合成員,也是國際上承認的權威机构,負責統合恆星、小行星、衛星、彗星等新天體以及天文學名詞的定義與英文命名。2014年7月10日宣布「外星世界命名」(NameExoWorlds)活動啟動,開放公眾參與系外行星的命名。 IAU下分成數個工作單位,IAU也負責天文訊息全球電報通報系統,實際工作由中央天文電報局(Central Bureau for Astronomical Telegrams,CBAT)汇总整理天文訊息的匯報及電報的發布。 總會共有90個不同國家或地區共10144位會員,其中美國最多,有2579位會員,其次为法國(700位)、日本(598位)、義大利(568位)、德國(532位)和英國(523位)。.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國際天文聯會 · 查看更多 »

哥白尼环形山

位于晨昏圈上的哥白尼环形山,月时9.5天。 黎明时分的哥白尼环形山 哥白尼环形山及周边地图 哥白尼环形山,“阿波罗12号”拍摄,朝北。 夜晚的哥白尼中央山丘,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快照,宽度8公里,朝东。 黎明时分哥白尼环形山中的一座中央山丘,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快照,宽度1350米,朝西。 雨海表面,哥白尼射纹带,环形山位于地平线处,射纹中可看到次级坑,“阿波罗17号”(1972年)朝南快照。 雨海南面哥白尼次级坑链的一部分,全长250公里,从雨海暑湾延伸而出,穿过亚平宁山脉和喀尔巴阡山脉间的裂口,逐步合并为一条沟槽。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快照,50 ×13 公里,右为北方。 哥白尼次级坑链形状(位于图像左侧),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拼图,宽度42公里。 哥白尼环形山(Copernicus)是月球风暴洋东部一座陨石坑,属于保存完好、非常突出的月球环形山之一,周围环绕着巨大明亮的射纹系统,直径96.07公里,深度2.846公里。以世界日心说开创者-尼古拉·哥白尼的名字命名。 哥白尼哥白尼环形山大约形成于8亿年前,为月球最年轻的大型陨石坑之一。月球地质史中的哥白尼纪时期就是以该名字命名,是所有形成于该时期带明亮辐射纹陨石坑的典型代表,火星上也有一座同名的撞击坑。.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哥白尼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克拉维斯环形山

克拉维斯环形山(Clavius)是月球正面南部山区一座巨大的古老撞击坑,位于第谷陨石坑的南面。它也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貌结构之一,约形成于39.2亿年-38.5亿年前的酒海纪代,其名称取自十六世纪德国数学家及天文学家、耶稣会修士克里斯托佛·克拉乌·克拉维斯(1537年-1612年),1935年该名称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克拉维斯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皮卡德陨石坑

卡德陨石坑(Picard)是月球正面位于危海西南部的一座年轻小月坑,形成于32亿年-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其名称取自十七世纪法国天文学家及大地测量学家"让-费利克斯·皮卡德"(Jean-Felix Picard,1620年–1682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皮卡德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皮塔屠斯环形山

塔屠斯环形山(Pitatus)是月球正面位于云海南岸的一座大型古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六世纪意大利天文学家及数学家“皮得罗·皮塔蒂”(Pietro Pitati,约1500年-1560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皮塔屠斯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皮科洛米尼环形山

科洛米尼环形山(Piccolomini)是位于月球正面南半球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六世纪意大利大主教及天文学家"亚历山德罗·皮科洛米尼"(Alessandro Piccolomini,1508年-1571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皮科洛米尼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皇家天文学会院士

皇家天文学会院士 (FRAS)是由皇家天文学会(RAS)批准授予给个人的荣誉学术称号。.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皇家天文学会院士 · 查看更多 »

第谷坑

谷环形山(Tycho)是月球正面南半部一座醒目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哥白尼纪,其名称取自16世纪丹麦天文学家暨炼金术士第谷·布拉赫(1546年-1601年),它是月球上最有趣的陨石坑之一:环绕着一圈最明亮的射纹系统,特别在满月时清晰可见,即便在仅有地球反射光的背景下也可被分辨出。.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第谷坑 · 查看更多 »

罗素环形山

罗素环形山(Russell)是月球正面位于风暴洋西部的一座大撞击坑残迹,其名称取自美国天文学家"亨利·诺利斯·罗素"(1877年-1957年)及英国画家兼月面学家"约翰·罗素"(John Russell,1745–1806),1964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罗素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瓦尔格廷环形山

尔格廷环形山(Wargentin)是月球正面南半部一座被熔岩淹没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八世纪瑞典天文学家暨人口学家"佩尔·威廉·瓦尔格廷"(Pehr Vilhelm Wargentin,1717年-1783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瓦尔格廷环形山位置图.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瓦尔格廷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隆哥蒙塔努斯环形山

隆哥蒙塔努斯环形山(Longomontanus)是月球正面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是1651年由乔万尼·巴蒂斯塔·里乔利取自丹麦天文学家“克里斯坦·索伦森·隆哥蒙塔努斯”(1562年-1647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隆哥蒙塔努斯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莫雷环形山

莫雷环形山(Moretus)是月球正面南极高地附近一座年轻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是1651年由意大利天文学家暨耶稣会天主教神父乔万尼·里乔利取自十七世纪比利时数学家"西奥多·莫雷"(Théodore Moretus,1602年-1667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莫雷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西奥菲勒斯环形山

西奥菲勒斯环形山(Theophilus)是月球正面位于酒海西北岸一座年轻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四世纪希腊天文学家"亚历山大城的西奥菲勒斯"(Theophilus of Alexandria,公元4-5世纪)Autostar Suite Astronomer Edition.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西奥菲勒斯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马吉尼环形山

吉尼环形山(Maginus)是位于月球正面南部高地上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45.5亿-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由乔万尼·巴蒂斯塔·里乔利取自意大利天文学家暨数学家及制图师“乔瓦尼·安东尼奥·马吉尼”(约1555年-1617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马吉尼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让桑环形山

让桑环形山(Janssen)是位于月球正面靠近东南边沿高地区的一座巨大的古撞击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九世纪法国天文学家"皮埃尔·朱尔·塞萨尔·让桑"(1824年-1907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让桑环形山产生于酒海盆地形成时喷发的溅射物,它们被称为"让桑构造",在环形山的西北部,这些溅射物清晰可见,是一处典型的构造区。.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让桑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阿尔巴塔尼环形山

巴塔尼环形山(Albategnius)是月球正面中部高地上的一座古老大型撞击坑,可能形成于酒海纪时期,以中世纪阿拉伯天文学家及数学家阿尔巴塔尼之名命名,在欧洲他更著名的名字是"阿尔巴忒癸琉斯"(Albategnius),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阿尔巴塔尼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阿里斯塔克斯陨石坑

阿里斯塔克斯陨石坑(Aristarchus)是位于月球正面西北部一座突出的撞击坑,约形成于哥白尼纪,其名称取自古希腊天文学家"萨摩斯岛的阿里斯塔克斯"(公元前310年-公元前230年),1935年该名称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该陨坑比科罗拉多大峡谷还要大,就位于阿里斯塔克斯高原东南边缘,一块包含了大量如蜿蜒月溪等火山活动构造的隆起区,该一带也是曾大量报道发生过月球瞬变现象的地方,而且月球探勘者探测器曾检测到近期有过氡气排散的迹象。.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阿里斯塔克斯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里伊塔陨石坑

里伊塔陨石坑(Rheita)是月球正面南半球一座古老的大型撞击坑,形成于酒海纪期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以捷克天文学家及光学家"安东·玛丽亚·谢尔乌斯"(Anton Maria Schyrleus)之名命名,1935年被 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里伊塔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梅修斯环形山

梅修斯环形山(Metius)是位于月球正面东南高地区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六世纪荷兰天文学家暨几何学家"阿德里安·阿德里安松"(Adriaan Adriaanszoon,1571年-1635年),也称作"梅修斯(Metius),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梅修斯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洪堡环形山

洪堡环形山(Humboldt)是位于月球正面东侧边沿一座巨大而又相对年轻的撞击坑,约形成于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及外交家威廉·冯·洪堡(1767年-1835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洪堡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月球

没有描述。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月球 · 查看更多 »

月球山脉列表

以下是已命名的月球山脉列表。 需要注意的是下面列出的高度来源并一致。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陆军测绘服务局使用的“相对高度”值为距月球中心1737.988公里;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防制图局使用的是1730公里;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克莱门汀号地形数据使用的是1737.4公里。 另请注意,本列表也不全面的,没有列出月球上的最高处。克莱门汀号数据显示了月球上高低落差约18100米的区域,该最高点位于月球背面,大约比惠更斯山(通常被列为月球上最高的山)高出约6500米。.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月球山脉列表 · 查看更多 »

月球正面

月球正面是月球永遠朝向地球的半球,而相對的另外半球被稱為月球背面。因為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和它繞著自己的軸心自轉的周期相同,因此在地球上只能看見月球的一面,這種情形稱為同步自轉或是潮汐鎖定。月球直接被太陽照亮,而繞著地球產生的外觀變化稱為月相。月球未被照亮的部分有時也能看到朦朧的影像,這是地球反照的結果。這反映了地球表面反射的陽光也會照亮月球的表面。由於月球的軌道有點橢圓並且對黃道平面傾斜著,因此產生天秤動,使得從地球上累计能觀察到的月球表面總共達到59%(但在任何一個瞬間能看見的略少於一半)。.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月球正面 · 查看更多 »

月面学

月面学是专门研究月球表面及物理特征的学科。从历史上看,最主要涉及对月球月海、环形山、山脉及其他各种特征的测绘和命名。早期太空时代通过轨道航天器已基本完成了正背面高分辨率图像的拍摄。然而,月球上还有一些地区的图像(特别是在极区附近)及许多特征(如陨坑深度)的精确位置仍不确定。今天,月面学是月球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自身经常被简称为“月球科学”。“月面”一词来自希腊月亮女神塞勒涅(Σελήνη)。.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月面学 · 查看更多 »

月谷列表

月谷是指月球表面上宽阔的谷地,常呈直线或弧形,陡壁平坦。一些宽大的月谷可能是月海熔岩冷却时因张力而沿断层下落形成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分别于2010年8月18日和2011年3月1日公布了第一批和第二批月球地名标准汉字译名,其中第一批中有月谷地名2条,第二批有5条。.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月谷列表 · 查看更多 »

月海列表

月海列表詳列所有在月球的大而幽暗的玄武岩平原,包括月海(mare)、月洋(oceanus)、月湖(lacus)、月沼(palus)及月灣(sinus),各種稱謂在地質上並無分別。现代月球命名体系是1651年由乔万尼·巴蒂斯塔·里乔利所引入,而里乔利的月面图则是由弗朗西斯科·马里亚·格里马尔迪所绘制,月球上的格里马尔迪环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所命名。.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月海列表 · 查看更多 »

朗伦环形山

朗伦环形山(Langrenus)是月球正面位于丰富海东岸的一座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爱拉托逊纪,其名称取自佛兰芒天文学家"米迦勒·弗洛伦特·范·朗伦"(1598年至1675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接受。它被认为是32亿年前出现的最大的陨石坑之一。.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朗伦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斯塔迪乌斯陨石坑

次生坑,其中最大的是斯塔迪乌斯的卫星坑如"斯塔迪乌斯 T"、"斯塔迪乌斯 F"、"斯塔迪乌斯 S"、"斯塔迪乌斯 E"、"斯塔迪乌斯 R"和"斯塔迪乌斯 P",但还有一些并非它的卫星坑(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于2010年1月)。 斯塔迪乌斯月坑(Stadius)是位于月球暑湾中一座古残迹坑,直径70公里,中心坐标为北纬10.48°、西经13.77°()。它是月球上最著名的幽灵陨坑之一及最不寻常的一个对象:几乎已完全被熔岩淹没,只一些零散的壁顶露出在月表之上。 斯塔迪乌斯月坑位于西北80公里的厄拉多塞陨石坑和西南110公里的哥白尼环形山之间,二座大小相同,但更年轻完整的撞击坑。.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斯塔迪乌斯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施卡德环形山

施卡德环形山(Schickard)是位于月球正面西南边沿的一座古老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六世纪德国图宾根大学希伯来文暨天文学教授、首位机械计算机发明人"威廉·施卡德"(Wilhelm Schickard,1592年-1635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施卡德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施特夫勒环形山

施特夫勒环形山(Stöfler)是月球正面陨坑遍布的南部高地区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1452–1531),德国数学家暨天文学家、天文仪器技师及图宾根大学教授"约翰尼斯·施特夫勒"(Johannes Stöffler,1452年-1531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施特夫勒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文德利努斯环形山

文德利努斯环形山(Vendelinus)是月球正面位于丰富海东侧的一座古老大陨坑,约形成于前酒海纪代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是1651年由乔万尼·巴蒂斯塔·里乔利取自佛兰芒天文学家戈德弗罗伊·文德利努斯(Godefroid Wendelin,1580年-1667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文德利努斯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撞击坑

撞击坑(又称陨石坑或环形山)為行星、卫星、小行星或其它類地天体表面通过陨石撞击而形成的环形的凹坑。撞击坑的中心往往会有一座小山,在地球上撞击坑内常常会積水,形成撞击湖,湖心则有一座小岛。 在具有风化过程的天体上或者具有地壳运动的天体上老的撞击坑会逐渐被磨灭。比如在地球上通过风化、风吹来的尘沙的堆积、岩浆撞击坑会被掩盖或者磨灭。在其它天体上有可能有其它效应来磨灭撞击坑。比如木卫四的表面是冰,随着时间的流易,冰会慢慢流动,使得这颗卫星表面的撞击坑消失。 在地球上约有150个大的依然可以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其中直徑大於100公里的僅有5個,通过对这些撞击坑的研究地质学家还发现了许多已经无法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几乎所有具有固体表面的行星和卫星均带有撞击坑。在有些天体上撞击坑的密度可以被用来确定相应的表面地区的形成年代。.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撞击盆地

东方海盆地(月海自身是中间暗黑区),它是一座最典型的多环撞击盆地,也是月球上最年轻,保存最好的盆地。图像宽度1300公里。 同一区域高程图(红色-山丘,蓝色-低地) 撞击盆地(Impact basin)或撞击池(Impact pool)是一种大型撞击坑,通常被称作复杂结构陨石坑(拥有双重或多重环形山脊或壁架),其特征是直径一般都在150-200公里以上。该术词在不同文章中其含义并不完全相同,特别用来指圈数不详且已严重损毁的大撞击坑,有时将所有直径超过300公里的撞击坑都称为盆地。 所有已知的盆地都很古老:它们一般出现在所在天体形成后的最初8亿年中(绝大部分形成于大约40亿年前的后期重轰炸期中),因此,许多盆地都已严重损毁。它们几乎都没有特定的地貌外观,在照片中也无法看到,只有通过精确的测高数据才能检测到它们的存在,有时,甚至要涉及到引力数据。不管,目前许多盆地仍为假想。 “盆地”一词是在1962年由冯·哈特曼(V.Hartmann)和杰拉德·柯伊伯提出的。针对月球上,其内部坐落了环绕着同心环和径向断层月海的大型撞击结构(相对于只有一圈环和没有辐射状地貌的狭义撞击坑)。 虽然通过小型望远镜可看到月球上多座多环结构盆地,但在20世纪中叶,它们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对撞击盆地的研究不仅通过观察,而且还通过建模来进行探究。但尽管如此,有关盆地的构造仍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撞击盆地 · 查看更多 »

普林尼陨石坑

普林尼陨石坑(Plinius)是月球正面位于澄海与静海南北交界处的一座撞击坑,约形成于爱拉托逊纪,其名称取自古罗马政治家、博物学者、《自然史》(又译《博物志》)作者盖乌斯·普林尼·塞孔杜斯(常称"老普林尼"或"大普林尼",23年-79年),1935年该名称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月球環形山列表和普林尼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