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晋朝和江統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晋朝和江統之间的区别

晋朝 vs. 江統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國歷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因晉朝皇室姓司馬,所以又稱司马晋。晋朝又分為兩個時期,即西晉(265年-316年)与東晉(317年-420年),合称“两晋”。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為洛陽;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為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 晉室先祖在三国時期為曹魏世族,在高平陵之变後剷除曹氏皇親,掌握實權形成霸府政治。265年,晉王司馬炎脅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改國號曰「晉」,定都洛陽,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晋。280年,西晋滅孫吳而統一天下,但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十几年。晉惠帝繼位後,朝廷漸亂,領有軍權的諸候王紛紛動亂,史稱八王之乱。晉朝元氣大傷後,內遷中原的諸外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灭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国時期。 317年,晋室皇族司马睿於建康称帝,定都建康(即今南京),是為晋元帝,史稱东晋,据有華南地區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百姓陸續南遷,形成華北地區的侨民和南方土著共同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導等人採取鎮之以靜策略,穩定局勢。東晉皇權衰落,朝廷大權主要由世族掌握,由於軍權外重內輕,朝廷控制力弱,不少藩镇心懷野心,先後发生了王敦之乱、蘇峻之亂及桓温專政。雖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擔心野心家藉此擴張勢力,大多消極支持。383年,前秦出動舉國之師,意圖滅亡東晉。面對亡國之禍,東晉君臣一心,憑藉淝水之戰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復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後期又發生朋黨相爭及桓玄作乱。平民負擔沉重,又發生孫盧之亂。譙縱亦據蜀地自立。最後刘裕崛起,平定諸亂,凭借军事力量奪得帝位,建國號「宋」,是為宋武帝,史稱刘宋,中國從此進入南北朝時期。 经济方面,东晋莊園經濟的比例比西晉更大。由於農業技術提升等因素,在僑姓世族與吳姓世族密集開發下,江南獲得全面发展而繁榮興盛,中國的經濟重心也逐漸南移,後來才有大運河的出現。此外,手工業和商业方面也有長足進步。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漢代以前,政治主權完全在華夏族,而他族則作为被統治者而同化,漢代以後,政治主權不全在華夏族,而他族或以征服華夏族者而同化,邊疆民族帶來的草原遊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時天下大亂,士族文人多不以道義為重,儒學中衰。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托為放逸,遂開清談之風。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與印度東傳之佛教交汇,中國文化逐漸转变为儒釋道融合 柳翼謀:《中國文化史》之状况。. 江統,字應元,西晉陳留圉县(今河南省杞縣南)人。.

之间晋朝和江統相似

晋朝和江統有(在联盟百科)12共同点: 司馬遹司马冏司马颖司马越尚书令徙戎論八王之乱西晋齐万年陆云永嘉之乱江惇

司馬遹

司馬遹(),字熙祖,小字沙门。河内郡溫縣人。晉惠帝司馬衷的庶子,也是唯一的儿子。母謝玖。290年,晉惠帝即位後冊立其為皇太子。後來在300年被皇后賈南風陰謀廢黜,數月後更被殺害,後獲追頒諡號為愍懷太子。.

司馬遹和晋朝 · 司馬遹和江統 · 查看更多 »

司马冏

齊王司馬冏(),字景治,是西晉八王之亂中其中一王。晉文帝司馬昭次子齊獻王司馬攸之子,生母賈荃是惠帝皇后賈南風的異母姊姊(賈充元配李婉所生二女之長者)(參《晉書》司馬冏見賈后情狀)。.

司马冏和晋朝 · 司马冏和江統 · 查看更多 »

司马颖

司馬穎(),字章度,司州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是西晉八王之亂中其中一王,晉武帝第十六子、晉惠帝及楚王司馬瑋之弟、晉懷帝之兄、晉愍帝之叔父。民間相傳其善用兵器為雷火震天戟。.

司马颖和晋朝 · 司马颖和江統 · 查看更多 »

司马越

司馬越(),字元超,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四弟东武城戴侯司馬馗之孫,高密文献王司馬泰的長子,司马越被封為東海王,是八王之亂中的最後一王,也是最後勝利者。他的死意味著八王之亂的終結。.

司马越和晋朝 · 司马越和江統 · 查看更多 »

尚书令

尚书令是中国古代官职名。 尚书原为秦官,为少府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档案和文书,汉沿置,职权不大。 但到汉武帝以内廷分外廷权,以少府宦者典事尚書,謂之中書謁者,實乃傳達帝命於丞相,自元帝、成帝以後,遂涉及国家政治中枢。漢光武帝為防止臣下專權,避王莽之禍,乃親總吏職,將政務中樞由三公府移入宮中,而由尚書協助處理,此種制度,人稱「事歸臺閣,政由上出」。從此三公雖有其職,而無其權,遂使尚書成為樞機之任。 之後,尚書且侵奪九卿之職掌,自漢明帝以後,行錄尚書事之制度,雖位為三公,亦必帶錄尚書事,然後方得知國政,后逐渐尚书权力日益庞大,分曹治事,以尚书令为首,权力很大,但由于是内廷职务,尚未完全脱离少府序列,品级不高。朝廷重臣秉其它职权者,可以“录尚书事”为名掌实权。 隋唐时代,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宰相职。传统说法认为由于唐太宗在武德年间曾任尚书令,因此唐朝此后不设尚书令。郭子仪曾以设置尚书令违背了开元令式两次上表辞尚书令。然而唐长孺却指出不设置尚书令早在隋朝就已成为惯例,仅有杨素曾任一年的尚书令。五代后,尚书令为虚职,成为名义上的最高尚的官职。元代,尚书令时置时废,为相职。.

尚书令和晋朝 · 尚书令和江統 · 查看更多 »

徙戎論

《徙戎論》是西晉陳留圉(河南省開封市東)人江統的一部政治论著。 元康九年(299年)太子洗馬(太子宮圖書管理官)江統於齊萬年事件之後,作《徙戎論》著稱於世。文中提到“關中之人百餘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稱戎狄是“人面獸心”,並說他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不與華同。」建議迁返胡人,“今我遷之,傳食而至,附其種族,自使相贍,而秦地之人得其半穀,此為濟行者以廩糧,遺居者以積倉,寬關中之逼,去盜賊之原,除旦夕之損,建終年之益。若憚暫舉之小勞,而忘永逸之弘策;惜日月之煩苦,而遺累世之寇敵,非所謂能開物成務,創業垂統,崇基拓跡,謀及子孫者也。”,“夫為邦者,患不在貧而在不均,憂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廣,士庶之富,豈須夷虜在內,然後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諭發遣,還其本域,慰彼羇旅懷土之思,釋我華夏纖介之憂。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德施永世,於計為長。” 漢朝以前華夏文明興盛,或者能禦夷於外,或者能以夏變夷。漢末以後華夏文化進入中衰,華夏於武力兵事不能自衛,於文化禮教不能化夷,因而造成種種嚴重問題、威脅和社會危機,於是才有徙戎論。《徙戎論》在當時西晉朝廷由賈南風當政時期,自然無法採納,不到十年即發生五胡亂華。 Category:西晋政治 Category:魏晉南北朝典籍 Category:中国政治书籍.

徙戎論和晋朝 · 徙戎論和江統 · 查看更多 »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發生於西晋末年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年)間的政治動亂,是一场由西晋皇族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為中国历史上一場極为严重的皇族内乱,共持续16年。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晉書》将八王彙為一列传,故史称“八王之乱”。 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进而引发战争,祸及全社会,造成大量破坏,也加剧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八王之乱期間,北方主要少数民族匈奴、羯、鲜卑、羌及氐等五族的各个部族趁西晋政权内部空虚,纷纷起兵脫離晉朝控制,並陸續建立割据政权,入驻中原,最後導致建興四年(316年)西晉滅亡。之后晋室遗族走避中原、至江南地區建立王朝,設都建康,史称东晋。 北方的中原地区则由汉族以及非汉族的各游牧民族部族政权割据,前后建立十六个国家,其中以鲜卑族建立的一系列政权影响力最广。因为鲜卑属于上古华夏族同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东胡族后裔,所以这五个少数民族被南方王朝统称作“五胡”,中国古代史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南北分裂的局面从東晉十六國一直持续到南北朝,直到589年隋滅陳之戰后,隋朝正式成為統一的王朝。.

八王之乱和晋朝 · 八王之乱和江統 · 查看更多 »

西晋

西晋(265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古代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個大一統的时期,乃於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後世稱「西晉」,為晉朝的一部分。這大一統時期為時僅51年,倘由滅吳始計,則僅37年。西晉先定都洛陽,後以長安為陪都。實行两京制。.

晋朝和西晋 · 江統和西晋 · 查看更多 »

齐万年

齐万年(), 西晋时期氐族首领。自从曹魏时代,很多少数族内迁后自立。元康六年(296年),匈奴人郝度元联合羌胡二族起兵反晋。當時關中大饑,秦、雍二州的羌人紛起响应,推齐万年为帝,擁兵七萬。他率兵围泾阳(今甘肃平凉西北),威慑关中。晋朝廷派安西将军夏侯骏、建威将军周处--討,受梁王司馬肜節制。 當時齊萬年屯兵梁山(今陝西乾縣),周处以五千精兵出擊,梁王與周處有舊怨,斷其後路,周處孤軍深入,被齊萬年大軍包圍,從清晨激戰到黃昏,殺敵一萬,征西长史卢播、雍州刺史解系不救,周处最终在六陌兵败阵亡。 元康八年,张华、陈準等荐左积弩将军孟观出征。次年齐万年军败于中亭(今陕西武功西),兵敗被杀,此亂前後共四年始平。江統有鑑於此,作《徙戎論》。 Q齐 Q齐.

晋朝和齐万年 · 江統和齐万年 · 查看更多 »

陆云

陆云(),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 其祖父陆逊曾任东吴丞相,父陆抗东吴大司马。陆云少聪颖,六岁即能文,被荐举时才十六岁。吴亡,不受重用,与其兄隐退故里,十年闭门勤学。晋武帝太康十年(289年),陆机和陆云来到京城洛阳。初時由於談吐有吳國鄉音,受時人嘲弄,陆氏兄弟不氣餒,访得太常张华,张华颂之:“伐吴之役,利获二俊。”,並介绍給刘道真,日後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 后陆云任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直言敢谏,经常批评吴王弊政,頗受司马晏禮遇,先后曾任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清河内史等职。 兄陆机死于“八王之乱”而被夷三族后,陆云也为之牵连入狱。尽管许多人上疏司马颖请求不要株连陆云,但他最终还是遇害了。时年四十二岁,無子,生有二女。由门生故吏迎葬于清河。 陆云文风清新严谨,“故能布采鲜净,敏于短篇”。《晋书·陆云传》载云“著文章三百四十九篇,又撰《新书》十篇,并行于世”,《隋书·经籍志》亦有《陆云集》十二卷记载,今均佚。明朝人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辑有《陆清河集》。.

晋朝和陆云 · 江統和陆云 · 查看更多 »

永嘉之乱

永嘉之亂,或稱永嘉之禍,是發生在中國西晉時代永嘉五年(311年)的一場動亂事件。動亂由居於中原的外族人發動,外族軍隊擊敗西晉京師洛陽的守軍,攻陷洛陽並大肆搶掠殺戮,更俘擄晉懷帝等王公大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汉人政权治所被外族攻破后统治集团几乎全灭的事件。及後西晉於316年滅亡。.

晋朝和永嘉之乱 · 永嘉之乱和江統 · 查看更多 »

江惇

江惇,字思悛,西晉陳留圉县(今河南省杞縣南)人。.

晋朝和江惇 · 江惇和江統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晋朝和江統之间的比较

晋朝有559个关系,而江統有2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2,杰卡德指数为2.05% = 12 / (559 + 27)。

参考

本文介绍晋朝和江統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