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日本地理和黑潮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日本地理和黑潮之间的区别

日本地理 vs. 黑潮

日本在地理上屬於東北亞,東鄰太平洋,西以日本海、朝鮮海峽、東海與歐亞大陸的西伯利亞、朝鮮半島、中國本土鄰接,南以菲律賓海與臺灣、馬里亞納群島鄰接,北以宗谷海峽、鄂霍次克海與庫頁島、千島群島鄰接。 日本是一個島嶼國家,其國土以日本列島為中心,加上向南延伸的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以及向西南方延伸的琉球群島(南西諸島),如再加上存有主權爭議的南千島群島(北方領土),全國共由6,852座島嶼構成,國土總面積共377,950.1平方公里。日本列島主要指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四大島嶼,上列四島通稱為「日本本土」,而不另加「島」之後綴。琉球群島的本島沖繩島有時也會列為日本本土之一。 就地殼板塊而言,日本列島是由歐亞大陸板塊與其他板塊碰撞突起而成,國土約75%屬山地丘陵地帶。而新潟縣糸魚川市與靜岡縣靜岡市之間的連線糸魚川靜岡構造線,則是地質學上東日本與西日本的分界。數座山脈橫亙於日本本土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為面向日本海的日本海側地區和面向太平洋的太平洋側地區。因山脈阻擋了季風和水氣,使得這兩個地區在氣候上差異頗大。平原則多位於沿海地區,集中了日本的人口、都市和經濟命脈。日本列島的地殼活動不穩定,居民時需防範火山及地震活動。不過,火山活動能夠產生溫泉,深受民眾與觀光客喜愛。丘陵地形也令日本國內河流流程偏短、流域小、落差大。多山的地形加上四季分明的氣候,使得日本的地理種類極具多樣性。. 黑潮(,Kuroshio Current),又称日本暖流,是太平洋洋流的一環,為全球第二大洋流,只居於墨西哥灣暖流之後。自菲律賓開始,穿過臺灣東部海域,沿著日本往東北向流,在與親潮相遇後匯入東向的北太平洋洋流。黑潮將來自熱帶的溫暖海水帶往寒冷的北極海域,將冰冷的極地海水溫暖成適合生命生存的溫度。黑潮得名於其較其他正常海水的顏色深,這是由於黑潮內所含的雜質和營養鹽較少,陽光穿透過水的表面後,較少被反射回水面。黑潮的流速相當的快,就像搭上高速公路般,可提供回流性魚類一個快速便捷的路徑,向北方前進,故黑潮流域中可捕捉到為數可觀的迴游性魚類,及其他受這些魚類所吸引過來覓食的大型魚類。 黑潮流速約為,厚度約在,寬度約200多公里。於日本四國的潮岬外海測得海水流量達,約是世界流量最大的亞馬孫河流量之360倍。郭瑞濤,陳政宏,>,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94,頁251~252 黑潮年平均水溫約攝氏,冬季約為攝氏,夏季可達攝氏。黑潮也較鄰近的黃海高,冬季更可高出。 黑潮的主流並非沿著東亞大陸邊緣流動,而是沿著東亞島弧流動,因此,黑潮對島弧的影響也較大陸顯著。然黑潮的支流延伸進入東亞大陸的邊緣海,也對大陸區域造成一定影響。.

之间日本地理和黑潮相似

日本地理和黑潮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太平洋對馬海峽东海四國親潮臺灣洋流日本日本海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太平洋和日本地理 · 太平洋和黑潮 · 查看更多 »

對馬海峽

對馬海峽(;),西方歷史作品常譯作Tsu Shima Strait或Tsu-Shima Strait,是朝鮮海峽(或大韩海峡)的一部份,位於對馬群島的東南側。西北側銜接朝鮮半島的則是釜山海峽。 大韓海峽位於韓國與日本之間,連接日本海。其中,較寬的對馬海峽西北界於對馬群島的東南側,東北銜接本州,南接九州及五島列島。最窄處位於對馬島南部下島(下島(しもじま);Shimojima)的東南角與對馬海峽中最接近本州尖端的壹岐島之間。由於經由對馬海峽的航線可穿過位於本州與九州之間狹窄的關門海峽通往日本的瀨戶內海南端,使得對馬海峽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

對馬海峽和日本地理 · 對馬海峽和黑潮 · 查看更多 »

东海

東海,亦稱東中國海、中國東海,是指長江出海口以南、中國大陸以東的大片海域,為太平洋西部的陸缘海之一。南接台灣海峽,北臨黃海以长江口北侧与韩国济州岛的连线为界,東臨太平洋,以日本九州和琉球群島為界。東海的面積大約是70餘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在1千餘米,最深處接近日本冲繩本島西側的中琉界沟(沖縄トラフ),約為2,700米。鹽度爲31-32‰,東部爲34‰。海水溫度平均9.2°C。冬季南部水溫在20°C以上。整個海區介于北緯23°00′~33°10′,東經117°11′~ 131°00′之間。.

东海和日本地理 · 东海和黑潮 · 查看更多 »

四國

四國()是日本四大本土島嶼之一,位於九州東北、本州西南方,居於日本國土的西部偏中處。全島面積18,297.78平方公里,是日本本土四島中面積最小的,在世界各島嶼面積則排名第50。在行政區劃上劃分為香川、德島、高知、愛媛等4縣。四國本島和其附近的小豆島、、大島、、、等島嶼共同組成了四國地方,為日本傳統8大地理分區之一。 四國在《古事記》中名為「伊予之二名島」,在《日本書紀》中名為「伊予二名洲」,是國誕生神話中第二個或第三個出現的島嶼。日本實施律令制時期,其分屬南海道中的讚岐國、阿波國、土佐國、伊予國,故而得名「四國」。在四國四縣之中,位於瀨戶內海沿岸的香川、愛媛兩縣和對岸的岡山、廣島兩縣交往較為頻繁。德島縣則因淡路島的存在而與近畿地方交通往來便利,兩者之間關係十分密切。而面向太平洋的高知縣因著山地阻隔,導致往本州和四國其他地區的交通不便,文化的獨立色彩較強。雖然四國四縣的文化各具自己的特色,但亦共享有四國八十八箇所等文化遺產。.

四國和日本地理 · 四國和黑潮 · 查看更多 »

親潮

親潮,或又稱為千島群島洋流,是一股北太平洋的循環洋流(寒流),自北極海逆時鐘方向向南經由白令海流往西北太平洋,在日本東部海域與黑潮會合形成北太平洋洋流。親潮對於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氣候產生極大的影響,這點在俄國沿太平洋地區的堪察加半島與楚科奇半島的林木線可以觀察到,這兩個地區的林線比內陸的西伯利亞地區還要低緯度十度左右,這是因為寒冷的洋流將其經過地區的氣溫降低到樹木無法生長的程度。 親潮豐富的養分使得其經過的水域成為富裕的漁場。親潮的經過也使得海參崴成為最靠近赤道但在冬季時仍需要破冰船的港口。另外在冰河時期時,降低的海平面造成了白令海峽陸橋,這使得冰河時期的親潮無法到達它今日所能到達的緯度,日本的東北地方與北海道雖然處在東亞地區唯一有足夠降雪量以產生冰河,但是並未像歐洲與北美洲在冰河時期時被冰河大面積的覆蓋,反而只有在高海拔地區才有些許的冰。而這點則解釋了為什麼東亞地區保留了96%上新世的植物,而歐洲卻只有27%。.

日本地理和親潮 · 親潮和黑潮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日本地理和臺灣 · 臺灣和黑潮 · 查看更多 »

洋流

洋流亦称海流,是具有相对稳定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惟有在陸地沿岸,會因潮汐、地形及河水的注入等影響其變化。.

日本地理和洋流 · 洋流和黑潮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日本和日本地理 · 日本和黑潮 · 查看更多 »

日本海

日本海或朝鮮東海、韩国東海是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东部的边界由北起为库页岛、日本列岛的北海道、本州和九州;西边的边界是欧亚大陆的俄罗斯;南部的边界是朝鲜半岛, 日本海的水域有六個海峽與外水域相通,分別為:鞑靼海峽、宗谷海峽、津輕海峽、關門海峽、對馬海峽和朝鮮海峽。位於日本海的北部和西北部有日本海盆,是最主要的海盆,另外東南部是大和海盆,還有西南部的对马海盆。日本海的東岸水深較淺,大陸棚較寬;海的西岸,特別是朝鮮半島附近的水域,大陸架的延伸只有約30公里左右。黑潮(日本暖流)的一個分支即对马海流進入此海域。 海域的北部和東南部都是渔业资源豐富的渔場,各國曾為了海域的漁獲而引發不少領土糾紛。位於本海域東南部的獨島就是韓國與朝鮮兩方和日本各自聲稱擁有主權的地方。此外,海底帶有磁性的海沙、海底下豐厚的天然氣及石油資源,都是各国希望得到的重要礦物。而自從東亞經濟發展起飛,日本海的重要性就日益顯著。.

日本地理和日本海 · 日本海和黑潮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日本地理和黑潮之间的比较

日本地理有335个关系,而黑潮有3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2.46% = 9 / (335 + 31)。

参考

本文介绍日本地理和黑潮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