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政府統計處

指数 政府統計處

政府統計處(簡稱統計處;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C&SD)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轄下的部門,專責根據《普查及統計條例》收集香港重要的統計數據,以協助香港政府執行決策,亦使社會各界更了解香港的情況。現任政府統計處處長為鄧偉江。.

15 关系: 彭德灣仔灣仔政府大樓统计学香港香港就業香港人口香港人口普查香港經濟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香港消費物價指數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陶建港灣道

彭德

彭德,OBE,ED(Kenneth Myer Arthur Barnett,),英國殖民地官員及漢學家,1933年加入香港政府,歷任社會福利署長、市政局主席、立法局官守議員和新界民政署長等職,1967年至1970年出任首任政府統計處處長。 Category:劍橋大學校友 Category:前香港政府官員 Category:前香港立法局議員 Category:OBE勳銜 Category:英國漢學家.

新!!: 政府統計處和彭德 · 查看更多 »

灣仔

灣仔(Wan Chai,坊間亦作Wanchai,舊作Wan Tsai),舊稱下環(Ha Wan),位於香港島灣仔區的西部,是灣仔區的主要組成部分,東起堅拿道,西至軍器廠街,南至寶雲道。 在英國於1841年佔領香港島前,灣仔一帶已有人居住,當中主要為漁民。英國建立殖民地後,灣仔是華人主要的聚居地,也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亦曾為英國殖民政府的軍事基地,現時是香港其中一個主要商業區,區內亦有很多舊式住宅大廈,因此也面對著市區老化的問題。 灣仔是一個人口流動相當大的區域,雖然區內居住人口只有十多萬,但卻有達六十萬的通勤人口每日上班和上學。作為住宅、商業、購物及娛樂一應俱存的區域,加上毗鄰中心商業區中環及大型購物區銅鑼灣,灣仔的交通需求相當大。港鐵、巴士、小巴、電車及渡輪等都服務著該區。此外,該區也有一些摩天大廈和地標建築,如中環廣場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等,所以也成為訪港旅客的一個主要景點。.

新!!: 政府統計處和灣仔 · 查看更多 »

灣仔政府大樓

灣仔政府大樓(Wanchai Tower),原名「灣仔政府綜合大樓第一座」(另兩座分別為稅務大樓及入境事務大樓),位處香港香港島灣仔港灣道12號,鄰近維多利亞港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是港島區其中一座政府辦公大樓,於1986年11月落成,內有政府統計處、區域法院、家事法庭、音樂事務處、懲教署等部門。.

新!!: 政府統計處和灣仔政府大樓 · 查看更多 »

统计学

统计学是在資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數據資料,以便给出正确訊息的科學。這一门学科自17世纪中叶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它廣泛地應用在各門學科,從自然科学、社會科學到人文學科,甚至被用於工商業及政府的情報決策。隨著大数据(Big Data)時代來臨,統計的面貌也逐漸改變,與資訊、計算等領域密切結合,是資料科學(Data Science)中的重要主軸之一。 譬如自一組數據中,可以摘要並且描述這份數據的集中和離散情形,這個用法稱作為描述統計學。另外,觀察者以數據的形態,建立出一個用以解釋其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的數學模型,以之來推論研究中的步驟及母體,這種用法被稱做推論統計學。這兩種用法都可以被稱作為應用統計學。數理統計學则是討論背後的理論基礎的學科。.

新!!: 政府統計處和统计学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政府統計處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就業

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在2005年卻是世界第11大貿易實體。2005年的有形貿易總額達45,796億元(港元,下同)。在1995年至2005年間,本地生產總值平均每年有3.9%實質增長,2005年的本地生產總值達16,200億元,而以貨幣計算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則為199,261元(25,622美元)。 根據「綜合住戶統計調查」的結果,2006年第2季香港的總勞動人口達361萬人,佔15歲及以上總人口的60.8%,當中54.7%為男性,45.3%為女性。.

新!!: 政府統計處和香港就業 · 查看更多 »

香港人口

香港人口以華人為主,現今的香港人主要為於1945年由中國大陸以及世界各地的華人移民及其後代。 根據政府統計處公布,2017年年底香港人口臨時數字為,常住在香港的有7,409,800人,其中7,182,600人為常住居民,227,200人為流動居民,其中華人佔92%,而在香港的非華人中,則以菲律賓人和印尼人居多,分別佔總人口的2.5%和2.1%。人口年齡中位數43.4歲,家庭數目251萬戶,平均每戶2.8戶,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25,000港元,其中390萬人居於私人永久性房屋,213萬人居於公屋,116萬人居於資助自置居所單位,工作人口396.56萬,每月收入中位數為1.55萬港元,撇除外傭後,則為1.7萬港元。 另外有逾451,000少數族裔人士居住香港,當中8成為非華裔亞洲人,大部分為印尼人及菲律賓人。在香港出生的人口約60.5%,在中國大陸、台灣及澳門出生的比率為32.1%,香港有83.1%人居於香港達10年或者以上。香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地方之一,每平方公里為6,690人。而且香港的已開發土地不多,如果只將已開發土地計算在內,每平方公里超過3萬人。.

新!!: 政府統計處和香港人口 · 查看更多 »

香港人口普查

香港人口普查是對香港人口的數據統計,現今是由香港政府統計處負責。按照慣例,每10年(在逢1字尾的年份)一次人口普查,及在兩次人口普查之間(逢6字尾的年份)一次中期人口統計。.

新!!: 政府統計處和香港人口普查 · 查看更多 »

香港經濟

没有描述。

新!!: 政府統計處和香港經濟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港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部門的總稱。在1997年7月1日前,英屬香港的行政機關稱為香港政府(Government of Hong Kong),而香港回歸後政府全名則改為上述名稱(「香港政府」一詞變成簡稱,英治時代政府就稱「港英政府」以作識別),並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沿用大部分原有制度。香港政府首長為行政長官,轄下有多名局長負責管理各政府部門。.

新!!: 政府統計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

#重定向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組織架構.

新!!: 政府統計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 · 查看更多 »

香港消費物價指數

香港消費物價指數由香港政府統計處編訂,是量度香港物價與通貨膨脹的指標。香港消費物價指數量度香港家庭購買的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隨時間變動的情況,指數的按年變動率,可以作為香港通貨膨脹的指標。 為了反映消費物價轉變對不同開支組別家庭的影響,政府統計處編製了多種消費物價指數,包括甲類消費物價指數、乙類消費物價指數及丙類消費物價指數,三類指數分別根據較低、中等及較高消費開支範圍的家庭開支模式編製而成。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則是根據以上所有三類住戶的整體開支模式而編製,以反映物價轉變對全香港所有階層家庭的影響。 現時採用以2009至2010年為基期的消費物價指數的開支權數,是根據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間進行的住戶開支統計調查所得的住戶開支模式計算出來的。消費物價指數數列的開支範圍臚列如下: 上述的開支範圍是以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基期內的物價計算。將自基期起物價轉變的影響計算在內,調整至2014年的價格水平,甲類、乙類及丙類消費物價指數所涵蓋住戶的每月平均開支,分別大約在5,400元至22,200元之間、22,200元至38,500元之間及38,500元至77,800元之間,而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所涵蓋住戶的每月平均開支則大約在5,400元至77,800元之間。 住戶開支水平會受收入和物價變動等因素的影響而改變,但計算消費物價指數所採用的住戶開支模式(即各項商品及服務的相對開支),相對上較為穩定,隨時間只會有輕微改變。再者,輕微更改編製消費物價指數的權數,對消費物價指數變動的影響並不顯著。因此,每次重訂基期後,採用固定的開支權數編製數年的消費物價指數是恰當的做法。 基於以上原因,政府統計處跟隨國際慣例,每五年進行一輪新的住戶開支統計調查,以更新計算消費物價指數所用的開支模式。 除開支權數外,編製消費物價指數時所需的另一類資料是個別項目的價格數據。政府統計處持續地進行一項按月零售物價統計調查,每月從大約4,000間位於香港各地區的零售商店及提供服務的機構,搜集約共47,000個價目。至於一些主要服務如公共交通及郵遞服務的價格數據,則直接從有關機構搜集或從行政紀錄中獲得。至於私人房屋租金方面,有關新訂租約、續訂租約及現時租戶的租金資料,是透過一項以私人房屋租戶為對象的按月抽樣統計調查搜集得來。公營房屋租金資料,則由香港房屋委員會及香港房屋協會定期提供。 將消費物價指數原來數列的按年變動數字和經季節性調整數列的按月變動數字一起研究,有助分析消費物價的最新趨勢。由於經季節性調整的數列已透過統計方法剔除季節性變異,可更有意義地比較相連月份數字。.

新!!: 政府統計處和香港消費物價指數 · 查看更多 »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英語:Financial Services and the Treasury Bureau,FST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策局,專責香港有關財經事務及政府庫房。成立於2002年7月1日,現任局長為劉怡翔,副局長陳浩濂。.

新!!: 政府統計處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 查看更多 »

陶建

陶建(),四川开江人,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蒙古地区代表。 毕业于内蒙古自治区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加入中共,担任内蒙古自治区政法委副书记。2008年起担任全国人大代表。.

新!!: 政府統計處和陶建 · 查看更多 »

港灣道

港灣道 ()是香港灣仔區的一條道路,位於香港島灣仔北部。道路西端連接分域碼頭街和分域街交匯處,中段與菲林明道及東端與杜老誌道垂直交接,與會議道及告士打道大致平行。 港灣道是每年農曆新年舉行的香港新春花車巡遊的路線之一。.

新!!: 政府統計處和港灣道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政府統計署政府統計處 (香港)統計處香港政府統計署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統計處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