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意大利淪陷區和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意大利淪陷區和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之间的区别

意大利淪陷區 vs. 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

尚未收復的意大利(意大利語:Italia irredenta)是義大利在意大利統一後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民族統一主義(收復故土主義)運動,主張將位於各地說意大利語的民族統一起來,受義大利管轄統治,因此需要以國家政府的力量將其他說意大利語的地區併入(annexation)其版圖。此運動又稱為“意大利民族統一主義”。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意大利得到的里雅斯特、戈里齊亞、伊斯特拉半島和扎拉,意大利民族統一主義取得重要結果。. 意大利王国(Regno d'Italia)是于1861年義大利统一后建立的国家。王国是继罗马帝国之后的第一个控制整个義大利半岛的国家。在墨索里尼的義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掌权的1922年-1943年这段时间里,義大利王国也通常被历史学家称做“法西斯義大利”。在二战结束前的两年中,意大利王国转投同盟国阵营,墨索里尼及其狂热法西斯主义追随者曾在義大利北部成立过一个纳粹德国的傀儡政权義大利社会共和国。战后的1946年民怨四起,导致在1946年義大利政体公投中人民选择放弃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就是现在的義大利共和国。.

之间意大利淪陷區和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相似

意大利淪陷區和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有(在联盟百科)14共同点: 大義大利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战罗马贝尼托·墨索里尼英国法国法西斯主义意大利意大利統一意大利語意大利语意大利总理列表

大義大利

大義大利()或稱或稱義大利帝國(),是義大利的法西斯主義人士所訂立的一個野心蓬勃的目標,原因是想要將羅馬帝國領土範圍擴大,收復鄰近地區的土地(科西嘉島、尼斯、達爾馬提亞和馬爾他),並增加移民進入地中海地區和意大利可觸及的勢力範圍,如阿爾巴尼亞、黑山、北突尼斯和非洲北部的利比亞。.

大義大利和意大利淪陷區 · 大義大利和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 · 查看更多 »

奥匈帝国

奧匈帝國(Österreich-Ungarn;Ausztria-Magyarország)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立宪制二元君主国,由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其建立源於1867年奧匈折衷方案,1918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而灭亡。奥匈帝国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匈双方在法定意义上是平等的,两国在立法、行政、司法、稅收、海關、鑄幣等领域分别享有自主權,外交和國防事务統一由帝國的中央政府處理。奥匈帝国是当时世界列强之一,国土地跨东欧、中欧和南欧,面积为欧洲次于俄国的第二大国,人口总数居欧洲第三,次于俄国和德国。 1908年,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为帝国存续期间少有的领土扩张,酿成波斯尼亚危机",间接为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埋下祸根。事件中,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爾維亞黑手黨的激进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殺,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和德国同属同盟国一方,于1918年战败而解体,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和匈牙利王国成为奥匈帝国的法理继承国,而在奥匈帝国故土上建立起来的独立民族国家还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和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等;亦有部分领土被波兰第二共和国和罗马尼亚王国继承。 奧匈帝國是多民族国家,其內政事务常需要由其国土范围内12个民族代表共同商議决定。其存续期间欧洲民族主義思潮盛行,各地民族独立思想已趨至成熟,国内民族起事和民族纠纷不断,民族问题严重,由之产生的语言分歧也使得战时军队指挥效率低下。雖然奧匈帝國在民族問題上舉步維艱,但在它所存在的约50年间整个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实现了近代化,许多开明的改革得以施行。奥匈帝国保有世界规模第四大的机械制造业体系,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其家用电器、电力工业设备及发电厂发电装置的制造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三,次于美国和德国。.

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淪陷區 · 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Kaiserreich),亦稱德意志第二帝國,是指從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王國統一日耳曼地區到1918年11月霍亨索倫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後來魏玛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国号。 德意志帝国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佔帝国大部分地区并拥有最多人口。帝国成立后,普魯士國王和首相兼任德國皇帝和首相,實行君主立憲制,設立上議院和下議院。帝國共經歷了三個皇帝,分別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威廉一世在任期間十分信任俾斯麥,幾乎所有政務都由首相俾斯麥處理,因此又稱為「俾斯麥時代」。俾斯麥時代在位期間,最大的目的是防止法國一報普法戰爭之仇,他建立了同盟體系,與俄奧兩國結盟,孤立法國。他的對外政策十分成功,避免與列國發生衝突,但內政卻一敗塗地,文化鬥爭與反社會主義未能達到預期目的。威廉一世逝世後,由腓特烈三世繼任,但他僅在任99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皇朝」。威廉二世在任期間,一手摧毀了俾斯麥體系,積極向外拓展殖民地,大幅修建海軍船艦,並帶領德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期間德國腹背受敵,加上齐默尔曼电报事件導致美國參戰,最終導致帝國覆亡。戰敗後的德國建立了共和政體,稱為威瑪共和國。.

德意志帝國和意大利淪陷區 · 德意志帝國和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意大利淪陷區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意大利淪陷區和罗马 · 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和罗马 · 查看更多 »

贝尼托·墨索里尼

贝尼托·阿米尔卡雷·安德烈亚·墨索里尼(Benito Amilcare Andrea Mussolini,,)是一位意大利记者和政治人物,曾任意大利王国第40任总理,同時也是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墨索里尼於1925年獲得政府首脑的身份,而且以「領袖」的称号巩固了自己的权臣地位,並自同年一直至1943年7月25日期間於義大利实施独裁统治,1938年3月30日亦獲得了意大利最高軍銜「最高帝国元帅」,墨索里尼後於1943年7月失勢下台,被意大利新政府拘捕,之後被德國派出的特種部隊救出,改任德國的傀儡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政府总理。 墨索里尼早年信仰社会主义和无神论,1900年加入了当时激进的左翼政党意大利社会党,1911年因反对意大利在利比亚对奥斯曼帝国的军事行动在监狱中度过了5个月,1912年成为意大利社会党的领导成员和党报《》(Avanti!)的记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剧烈地改变了墨索里尼,从反干涉主义转向战争狂热,1914年11月5日墨索里尼在米兰创建了左翼干涉主义报纸《意大利人民》,思想的转变也导致他在1915年退出了意大利社会党。意大利于1915年4月改加入协约国进入战争后,墨索里尼报名参战。後來英國唯恐意大利會繼俄國之後退出大戰,暗中以每週100英鎊的高額報酬收買墨索里尼,讓墨索里尼在他主編的報上繼續鼓吹參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经济和人员上损失巨大的意大利虽属战胜国,但在巴黎和会上被“三巨头”所排挤,没有获得期望中的“报酬”,这给意大利带来了战争失利外的进一步的耻辱感。1921年墨索里尼建立了国家法西斯党,在战后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意大利,具有民族主义、反共产主义和反工会特点的国家法西斯党获得了中产阶级、地主及工业资本家的支持。 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发动向罗马进军的政变,10月30日被意大利国王埃马努埃莱三世任命为总理并组建内阁。出于对内战和社会主义者反君主制特点的担忧,国家法西斯党获得了国王的支持,并取得了1924年4月6日大选的壓倒性胜利,取得67%多數的議席。同年6月10日墨索里尼的主要政敵:意大利社会主义政治家吉亚科莫·马泰奥蒂遭到暗杀。继而墨索里尼在1925年1月宣布国家法西斯党为意大利唯一合法政党,从而建立了法西斯主义独裁统治。 1935年开始与德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接触,德、義於1939年5月22日签订钢铁条约。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加入轴心国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同年9月27日,意大利、德国、日本签署三国同盟条约。1943年在意大利经历了一连串的军事失败后,7月24日大法西斯议会通过了对墨索里尼的不信任动议,翌日,墨索里尼被埃马努埃莱三世国王解职并逮捕,软禁在大萨索山的一间别墅裡。同年9月12日德軍发动橡树行动,成功营救出被软禁的墨索里尼。随后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北部建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与南部已被盟军占领的意大利王国分庭抗礼。1945年4月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开始崩溃,4月27日偽装成德国军人的墨索里尼在逃往瑞士的途中被意大利共产党游击队发现并俘虏,翌日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墨索里尼和他的情人克拉拉·貝塔西在科莫省梅泽格拉镇的一个叫的村庄被枪决。他们的尸体随后在4月29日被运到米兰,并被倒吊在洛雷托广场的一个加油站顶上示众。墨索里尼的尸体在1946年被法西斯主义支持者盗挖,后被意大利政府扣押10年,直到1957年才交还给他的遗孀雷切尔·墨索里尼在他的故乡普雷达皮奥下葬。.

意大利淪陷區和贝尼托·墨索里尼 · 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和贝尼托·墨索里尼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意大利淪陷區和英国 · 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意大利淪陷區和法国 · 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Fascism;Faschismus;民國初年又譯作棒喝主義),字源為束棒(法西斯,一種古羅馬的象徵物),是一種極致國家民族主義的政治運動,強調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強人主導國家政治、國家專權集中於一黨專政(或一黨獨大配合弱勢並無法取代政府的反對派),對外漸進式侵略,對內剷除或打壓反對聲音,破壞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司法獨立等,缺乏權力制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法西斯意大利和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德國)建立法西斯政府後,於二战期間蔓延整個欧洲乃至世界的一套關於創造新民族性及新國民的意識型態及政治宗教。.

意大利淪陷區和法西斯主义 · 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和法西斯主义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意大利和意大利淪陷區 · 意大利和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統一

意大利统一运动(Risorgimento,意为“复兴”,故中文文亦有譯为“复兴运动”)是19世紀至20世紀初期間,將意大利半島內各個國家統一為意大利的政治及社會過程。1861年3月17號薩丁尼亞議會在都靈正式宣布義大利王國成立。 意大利統一開始和結束的確實日期已不可考,但大多數學者都同意統一是隨著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及拿破崙政權的結束而開始,亦隨著1871年的普法戰爭而結束,儘管最後一批收復的失地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聖日耳曼條約生效才加入意大利王國。.

意大利淪陷區和意大利統一 · 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和意大利統一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語

#重定向 意大利语.

意大利淪陷區和意大利語 · 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和意大利語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语

意大利语(Italiano)隸屬於印欧语系的羅曼語族。现有约7千万人日常用意大利语,大多是意大利居民。另有28个国家使用意大利语,其中4个立它为官方语言。正规意大利语源自於托斯卡納語中的佛羅倫斯方言,发音在于意大利中北部方言之间。正规版近来稍微加进了一些经济中心米兰的口音。在作曲領域中,亦使用為數不少的意大利文字詞。 意大利语和拉丁语一样,有长辅音。其他的拉丁语族语言如西班牙语、法语已无长辅音。.

意大利淪陷區和意大利语 · 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和意大利语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总理列表

意大利总理,正式名稱為「部長會議主席」(義大利語:Presidente del Consiglio dei Ministri),是意大利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首長,也是意大利的政府首腦,負責領導各行政機關運作。其產生方式,為國會議員提名一人,經意大利國會兩院議決指名及信任投票,再依此由意大利總統任命。意大利總理並不需要是國會議員。.

意大利总理列表和意大利淪陷區 · 意大利总理列表和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意大利淪陷區和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之间的比较

意大利淪陷區有44个关系,而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有9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4,杰卡德指数为10.22% = 14 / (44 + 93)。

参考

本文介绍意大利淪陷區和意大利王國 (1861年–1946年)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