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德里

指数 德里

德里(दिल्ली;دہلی 或 دلّی;ਦਿੱਲੀ)是仅次于孟买的印度第二大城市,人口1675万,官方语言为印地语、旁遮普语和乌尔都语。该城市位于北印度,地处亚穆纳河沿岸。其政治地位为直属联邦政府的直辖区,全称为德里国家首都辖区(National Capital Territory of Delhi)。根据1991年印度议会的一项修正案,德里获得了本级议会有限的立法权限。德里大都会包括3个直辖市,即德里、新德里和德里坎登门,下辖214个村。 作为古印度历代首都和自北印度到恒河平原古老贸易路线的主要城市,德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古蹟、遺蹟和遺址。旧城区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莫臥兒帝國的首都,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以后新德里成为联邦首都,自此德里渐渐发展为大都会,汇集印度各族人民。德里也和世界其他大城市一样,随着城市的扩张,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印度独立以后德里城市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迅速提高,但随之而来就是使得德里丧失了原有文化特质。.

51 关系: 城市城市圈印度印度历史印度人口印度国民大会党印度行政区划印度门 (德里)印度斯坦语印地语古蹟大都会孟买孔雀王朝巴孛巴哈伊信仰巴哈欧拉中央平原 (南亚)中央直辖区中央直辖区 (印度)乌尔都语亚格达斯经亞穆納河庫特布沙希王朝康诺特广场什叶派伊斯兰教德里地铁北印度笃信经隐言经芝加哥莫卧儿帝国莲花寺 (德里)遺址首都胡馬雍陵般度族阿克萨达姆神庙阿杰梅尔英属印度英迪拉·甘地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恒河平原新德里新興宗教旁遮普人旁遮普地区旁遮普語摩诃婆罗多...普拉克里特诸语言 扩展索引 (1 更多) »

城市

城、市、都、城市或都市是為人口较為稠密、工商業較為發達的地区,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等機能分區,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城市中有楼房、街道和公園等基礎建設。 一般而言城市會有較完善的公共卫生設備、公用事業、土地規劃、住宅及運輸系統。密集的開發方便人們的互動,也便於商業活動的進行。大都市一般會有對應的郊區及卧城。大都市一般也都有其市区,許多人住在郊區,每天通勤到市区上班。若一個城市已擴展到其他都市接壤,此一區域就會形成集合城市。.

新!!: 德里和城市 · 查看更多 »

城市圈

#重定向 城市群.

新!!: 德里和城市圈 · 查看更多 »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新!!: 德里和印度 · 查看更多 »

印度历史

印度地区歷史悠久,是世界上较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而印度河是其古印度文明的發源地,在古印度文明滅亡後,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地區,在文化上并与当地人结合,创造了经典的吠陀文化。.

新!!: 德里和印度历史 · 查看更多 »

印度人口

印度人口的结构主要以语言、宗教以及种姓来划分。2007年大概有11亿,2011年3月31日公布的人口普查的初步结果是12.1亿,而2017年的數據顯示人數約為13.24億人。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预测2024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新!!: 德里和印度人口 · 查看更多 »

印度国民大会党

印度国民大会党(印地语:भारतीय राष्ट्रीय कांग्रेस;英语:Indian National Congress),簡稱印度国大党或國大黨,为印度历史最悠久的政黨,也是印度兩大主要政党之一(另一個是印度人民黨),据称有初级党员3,000万、积极党员150万。.

新!!: 德里和印度国民大会党 · 查看更多 »

印度行政区划

行印度行政区划主体上为四个层次和五个层次并存的格局,大致为一级行政区、县、乡(市)、村(镇)四级制与邦(一级行政区)、专区、县、乡(市)、村(镇)五级制。印度城市,不论大小,绝大多数隶属于县,镇与村则隶属于乡。.

新!!: 德里和印度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印度门 (德里)

印度门(India Gate),原名All India War Memorial(अखिल भारतीय युद्ध स्मारक)(译为:全印度战争纪念碑),又称德里门,是一座43米高的大型凯旋门,位于印度新德里的国王大道 (德里)。印度门是印度独立的国家纪念碑,此前也被称位Kingsway(译作国王大道)。该建筑是由设计师埃德溫·魯琴斯设计的。 印度门建于1921年,高42米。它是由红色砂岩和花岗岩建成。印度门由埃德溫·魯琴斯设计,最初称为全印战争纪念馆(All India War Memorial),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英阿战争中为英属印度而丧生的90000名不列颠印度军队士兵。.

新!!: 德里和印度门 (德里) · 查看更多 »

印度斯坦语

印度斯坦语(हिन्दुस्तानी,)又称印地—乌尔都语,是语言学家对印度斯坦(即南亞北部)的印地语、乌尔都语及其相應方言的统称。这些語種的语法基本相同,都有共同的基本词汇。 印地语和乌尔都语雖同屬於印度斯坦语,但兩者使用的文字不同,前者使用天城文,後者使用波斯—阿拉伯字母。.

新!!: 德里和印度斯坦语 · 查看更多 »

印地语

印地语(天城文:हिन्दी或हिंदी,拉丁字母转写:)又稱北印度語,是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中印度-雅利安语支下的一种语言。印地語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八的語言,在1965年1月26日成为印度中央政府的官方語言(连同英语)。印地语和乌尔都语(合稱印度斯坦語)大同小異,主要區別在於前者用天城文,後者用基於阿拉伯字母的烏爾都字母,前者引进的梵语--词多一点,后者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多一些。.

新!!: 德里和印地语 · 查看更多 »

古蹟

古蹟(或稱史迹、文化古迹、历史遗迹),是先民在歷史、文化、建築、藝術上的具體遺產或遺址。包含古建築物、傳統聚落、古市街,考古遺址及其他歷史文化遺跡,涵蓋政治、军事、宗教、祭祀、居住、生活、娛樂、勞動、社會、經濟、教育等多方面領域,彌補文字和歷史等紀錄不足之處。 一旦一個建築物或遺址被列為古蹟、或暫訂古蹟時,通常就受到主管機關保護,未經許可,包括所有者在內的任何人,都不可以任意變動、修改。如果是因為建築工程開挖而發現的古蹟或考古遺址,為了保護歷史文物,工程通常要立即暫停。.

新!!: 德里和古蹟 · 查看更多 »

大都会

#重定向 大都市.

新!!: 德里和大都会 · 查看更多 »

孟买

孟买(मुम्बई、मुंबई' Muṃbaī ,Mumbai;1995年以前旧名马拉地语为बॉम्बे,Bombay),印度城市,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 孟买市人口约为1300万,都會區在2007年9月已達2,340萬人,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包括邻近郊区的孟买大都会区(MMR)人口约为2500万,按城市辖区人口计算,也仅次于中国的重庆市(但重庆主城区仅1664万人,位居亚洲第三,全球第七),是全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城市行政区。孟买是排名世界第六位的大都会区。由于年平均人口增长率达到2.2%,预计到2015年,孟买大都会区的人口排名将上升到世界第四位。 孟买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西海岸外的撒尔塞特岛,面临阿拉伯海。孟买港是一个天然深水良港,承担印度超过一半的客运量,货物吞吐量相当大。 孟买是印度的商业和娱乐业之都,拥有重要的金融机构--诸如印度储备银行、孟买证券交易所、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和许多印度公司的总部。该市是印度印地语影视业(称为宝莱坞)的大本营。由于其广阔的商业机会,和相对较高的生活水准,孟买吸引了来自印度各地的移民,使得该市成为各种社会群体和文化的大杂烩。孟买拥有贾特拉帕蒂·希瓦吉终点站和象岛石窟等数项世界文化遗产,还是非常罕见的在市界以内拥有国家公园(桑贾伊·甘地国家公园)的城市。.

新!!: 德里和孟买 · 查看更多 »

孔雀王朝

孔雀帝國(梵语:मौर्य राजवंश,约前324年至约前185年),即古印度摩揭陀国的孔雀王朝擴張所形成的帝國,阿育王為當時主要推廣佛教的領導者,在歷史上具有一席之地。.

新!!: 德里和孔雀王朝 · 查看更多 »

巴孛

巴孛(Báb,),原名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波斯文:سيد علی ‌محمد),波斯设拉子商人,巴比教的创立者,巴哈伊信仰三个中心人物之一。1844年5月23日,他宣称自己为伊斯兰教什叶派预言的卡伊姆(或称作马赫迪),他以巴孛(the ​Báb)作为自己的称号,意即「大门」。他启示了大量的书简,说明自己弥赛亚的地位,新信仰的教义,构成了新的宗教律法。他的启示最终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支持者。新信仰遭到了伊朗什叶派神职人员的反对,并遭致伊朗政府的镇压,数以千计的信众(即巴比信徒)被迫害和屠戮。1850年在大不里士被枪杀,时年30岁。 巴哈伊信徒认为,巴孛是以利亚和施洗者约翰的再来。而巴哈伊信仰的创立者巴哈欧拉是巴孛的追随者,则声称自己完成了巴孛的预言,是「上帝将要显圣的祂」。.

新!!: 德里和巴孛 · 查看更多 »

巴哈伊信仰

巴哈伊信仰(fa Bahá'iyyat, بهائية Bahá'iyya ;或称巴哈伊教,简称巴哈伊,旧译「大同教」),其基本教义可概括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和“人类一体”。1863年,巴哈伊信仰由巴哈欧拉创立于伊朗,并在中东地区开始传播。巴哈伊也可以指代接受巴哈伊信仰并按其准则生活的人,他们在提升和完善自身的同时也竭尽所能地促进他人及社会的福祉。巴哈伊信仰目前拥有500至700万信徒, 遍布于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印度和伊朗的集中度最高。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新興宗教是摩門教,但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新興宗教是巴哈伊教。 巴哈伊教创始人为巴哈欧拉,其名意為「上帝之榮耀」,由此产生教名。根据巴哈伊的教义,宗教的历史是神差遣先知对人类进行教化的进化过程。神派遣列代圣使亚伯拉罕、摩西、佛陀、琐罗亚斯德、基督、穆罕默德和巴孛,巴哈欧拉是其中最新的一位。 巴哈伊教是个新的独立宗教。巴哈伊教没有神职人员和地方教堂;现在每个大洲建有一个灵曦堂,分别位於美洲美国伊利诺州威尔米特、大洋洲澳大利亚悉尼、非洲乌干达坎帕拉、欧洲德国法兰克福、中美洲巴拿马、亚洲印度新德里、太平洋萨摩亚、南美洲智利圣地亚哥。每座庙宇都有九面,每面有一大门,代表可以从各方向加入巴哈伊信仰。庙宇中不出售纪念品、不接受馈赠,宗教经费只来源于教徒的捐赠。礼拜仪式非常简单,没有固定的地点,在灵曦堂中可朗诵任何天启宗教的经典作品。 巴哈伊教有自己的历法,每年19个月,每月19天,年末增加4天(闰年加5天)。每年公历3月21日(春分前後)为巴哈伊教曆新年,称为诺露兹节。每天从日落时开始。 由于巴哈伊教义的简单和普遍性,在世界各地发展很迅速,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宗教。 1935年,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开始翻译巴哈伊教经典时,认为其社会主张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世界大同」理想相通,故将其翻译为「大同教」,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1990年代初期。1991年正式更名为「巴哈伊信仰」。.

新!!: 德里和巴哈伊信仰 · 查看更多 »

巴哈欧拉

巴哈欧拉(بهاء الله Bahá'u'lláh),原名米尔扎·侯赛因·阿里(波斯文:میرزا حسینعلی نوری Mírzá Ḥusayn-`Alí Nuri,),又譯巴哈乌拉,他是巴哈伊信仰的創始人,出生於伊朗德黑兰。 他称自己是巴比教,19世纪由伊斯兰什叶派来源的新宗教所预言的先知,但在更广的意义上,他称自己为基督教、伊斯兰教及其他各大宗教中,所预言的上帝使者的再来。1863年他创建了新的宗教思想,并被信徒称为“巴哈歐拉”,意思是“上帝的榮耀”。他的宗派后來成為了巴哈伊信仰。 巴哈欧拉教导,人类是一个族群,团结为一个全球社群的时代到了。他的宣示招致了波斯和奥斯曼帝国的迫害和监禁,最终被囚禁于巴勒斯坦(今以色列)的阿卡24年,并在那里去世。他写作了大量的宗教文献,最著名的有《亚格达斯经》和《笃信经》。.

新!!: 德里和巴哈欧拉 · 查看更多 »

中央平原 (南亚)

#重定向 印度河-恒河平原.

新!!: 德里和中央平原 (南亚) · 查看更多 »

中央直辖区

中央直辖区(或作“联邦属地”、“联邦直辖区”,英文:“Union territory”)是印度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在印度,「中央直辖区」和「邦」的主要区别在于「邦」有自己的邦政府,而「中央直辖区」则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故中国大陆官方将其直接意译为「中央直轄區」。至2004年印度共有6个中央直辖区,而本来同为中央直辖区的德里则于1991年改为「国家首都辖区」(National Capital Territory),获得和邦同等的地位。现时印度的六个联邦属地分别是:.

新!!: 德里和中央直辖区 · 查看更多 »

中央直辖区 (印度)

#重定向 中央直辖区.

新!!: 德里和中央直辖区 (印度) · 查看更多 »

乌尔都语

烏爾都語(,)是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從使用人數來看,乌尔都语大约排名世界第20名,是巴基斯坦的国语,也是印度的24种规定语言之一。如果从宏观角度来看,乌尔都语可看成是印度斯坦语的一部分,所有印度斯坦语言构成世界上第四大的语言。 在1200年到1800年,南亚在德里蘇丹國和-zh-cn:莫卧儿帝国; zh-tw:蒙兀兒帝國-的统治下,乌尔都语的受到波斯语、突厥语和阿拉伯语的影响。.

新!!: 德里和乌尔都语 · 查看更多 »

亚格达斯经

《亚格达斯经》由巴哈伊信仰的创立者巴哈欧拉所作,是巴哈伊信仰的核心著作。此书原以阿拉伯语写就,但是人们更多的以巴哈欧拉自己为此书所取的波斯语书名来称呼它。此书还被称作亚格达斯、至圣经书和律法书等。“亚格达斯”这一词因在许多语言中作为其语言基础字母(Q-D-Š)的最高级形式而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有一些证据显示部分章节完成的时间更早些,但一般认为在《亚格达斯经》成书于1873年左右。在《亚格达斯经》几年后,巴哈欧拉才把此书手稿副本寄给伊朗的巴哈伊,并且直到1890年到1891年间,他才着手处理此书的阿拉伯语版在印度孟买的出版事宜。 《亚格达斯经》被认为是所有巴哈伊圣作的“母经”,“未来世界文明的宪章”。除却律法,本书也涉及许多其他问题,特别是有关道德嘱托和对各类人在各处的演讲。此外《亚格达斯经》还谈到了巴哈伊信仰行政机构的建立,巴哈伊的宗教实践、个人的在律法体系中地位、有关犯罪的事宜、社会准则、其他细节的规定、律法的废除及一些预言等。.

新!!: 德里和亚格达斯经 · 查看更多 »

亞穆納河

亞穆納河(梵文:यमुना,Yamuna River),又名朱木納河、閻牟那河,是印度北部主要河流之一、恆河的支流。全長1,370公里,其水系面積達,佔的40.2%。是印度沒有直接入海的河流中,長度最長的河。 起源於北阿坎德邦的喜馬拉雅山冰川,在安拉哈巴德注入恆河。安拉哈巴德就是中印度古城Prayāga(梵语:“祭祀之地”也是梵天创造世界后第一次献祭的地方;英语:Prayag;玄奘译作钵罗耶迦)。 亞穆納河的水質原本算是相當的好,不過其中從喜馬拉雅山的亞姆諾特里到德里的沃濟拉巴德的這一段,長375公里的河段,在沃濟拉巴德堰壩到Okhla堰壩之間有15個下水道的污水流進亞穆納河,因此在沃濟拉巴德之後的污染非常嚴重。官方人員描述這條河有如污水沟渠一樣,其生物需氧量(BOD)在14至28 mg/l之間,而且含有大量的大腸桿菌。亞穆納河的污染源有:家庭廢水及都市廢水、由於森林砍伐而造成的土壤侵蝕、農業生產產生的肥料、除草劑、殺蟲劑等農業廢水、商業活動產生的逕流以及工業廢水。.

新!!: 德里和亞穆納河 · 查看更多 »

庫特布沙希王朝

庫特布沙希王朝(1206-1290)是德里蘇丹國第一個王朝。由於王朝的創建者庫特布丁·艾伊拜克本是突厥欽察族的一名奴隸﹐因此又名奴隸王朝。 1206年﹐古爾王朝的最後一任國王穆罕默德·古爾遇刺身亡。因穆罕默德生前並沒有留下後嗣﹐當時效忠穆罕默德的庫特布丁乘機而起﹐成為了王國的接班人。庫特布丁自稱德里阿曼蘇丹﹐定都拉合爾﹔其後又將首都遷往德里。 庫特布丁為一虔誠穆斯林﹔在位其間興建了不少清真寺。庫特布丁卒於1210年﹐並由其女婿舍姆斯丁·伊勒图米什接任王位。其後幾任蘇丹大都是舍姆斯丁的後裔。1286年﹐王朝的第9任蘇丹吉亞斯丁·巴勒班亡。此後幾年王朝由盛轉衰﹐並於1290年由菲魯兹·卡爾吉所建立的卡爾吉王朝所取代。 这个王朝由称为四十人集团的軍人掌握大权,苏丹由当中最大权力將軍出任。 Category:南亞 Category:印度历史 Category:奴隸王朝 category:突厥王朝.

新!!: 德里和庫特布沙希王朝 · 查看更多 »

康诺特广场

康诺特广场(Connaught Place),目前的正式名称为拉吉夫广场(Rajiv Chowk,得名于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

新!!: 德里和康诺特广场 · 查看更多 »

什叶派

什葉派(شيعة,,Shia,),來自شيعة علي(,Shia-ne-Ali)的縮寫,原意為阿里的追隨者,與遜尼派併列為伊斯蘭教的兩大主要教派之一。什葉派與遜尼派各門派中的主要不同不在於教義問題,主要在於誰是穆罕默德「真正接班人」。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穆阿维耶什叶”、“奥斯曼什叶”和“阿里什叶”等,目前则專指認為穆罕默德的繼任者是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穆罕默德堂弟及女婿)的人,遜尼派則認為穆罕默德的繼任者是他的岳父阿布·伯克爾。 什葉派是伊斯兰教的第二大教派,一般認為什葉派人口數佔全世界穆斯林人口的10至15%,然而某些什葉派人士稱有30至35%。68%至80%的什葉派伊斯兰教徒住在以下四個國家: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及印度。十二伊玛目派是什葉派中最主要的派別。2012年估計什葉派中有85%屬於十二伊玛目派。 什叶派是以古兰经及聖訓上記載,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論為基礎,也包括一些什叶派視為是聖書(Nahj al-Balagha)的書籍Esposito, John.

新!!: 德里和什叶派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新!!: 德里和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德里地铁

德里地铁(दिल्ली मेट्रो,Dillī Meṭro)是一个服务于印度首都区德里、古尔冈以及诺伊达的一个捷运系统。运输网络包括总长161千米的6条线路和包含31个地下车站的135个车站组成。它包含高架、地面和地下轨道,同时采用宽轨和标准轨的机车。 德里地铁由德里地铁有限公司(DMRC)建造和运营。截至2010年11月,DMRC运营了大约2,700次早6点至晚11点之间的日常运输,峰值列车发车间隔两分半钟。列车有四节车厢,不过有计划增加至6节车厢以增加运力。通过架空接触网提供25千伏,50赫兹的交流电。德里地铁每日平均有150万乘客的日常乘客量 ,自成立以来截止2010年8月,转运了125万乘客。 地铁系统的保安人员对每一名进站乘客进行金属探测安检,安保措施严密。.

新!!: 德里和德里地铁 · 查看更多 »

北印度

北印度(उत्तरापथ),又稱北天竺,也叫雅利安·伐爾塔,約當印度次大陸北方,今印度北方、巴基斯坦及阿富汗一帶。古婆罗谜文佛经中北印度指古印度贍部洲(Jambudvipa)的北疆。 最初北印度一词指北疆商路--沿恒河流域经过旁遮普邦、塔克西拉通往大夏的北疆商道。北疆商道东起西孟加拉恒河口的塔姆鲁克(Tamluk)。这条北印度古时最长的商路在印度孔雀王朝由与和印度东海岸的海港交通繁忙而十分著名。后来北印度又指北印度商路所经过的北疆。至于北印度的疆域范围,历来都不十分明确。有以下几种说法:.

新!!: 德里和北印度 · 查看更多 »

笃信经

《笃信经》(كتاب الإيقان,كتاب ايقان)是巴哈伊信徒所信奉的众多经书之一,是巴哈伊信仰基本的神学著作。有巴哈伊学者认为,由于它受众的跨国界性,这是一本穆斯林世界以外的最重要的波斯语古兰经经注。有时本书也被称为《毅刚经》。.

新!!: 德里和笃信经 · 查看更多 »

隐言经

《隐言经》(Kalimát-i-Maknúnih, کلمات مکنونه或the Hidden Words)是1857年左右巴哈欧拉,巴哈伊信仰的创立者于巴格达写就的一本散文诗风格的圣典。本书部分由阿拉伯语写成,部分由波斯语写就。 《隐言经》由一系列短的散文诗体的文字构成,71节是阿拉伯语,82节是波斯语。巴哈欧拉称,《隐言经》是取了灵性真理的基本本质,将其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我取其内在精华,赋予其简洁形式,当作天恩标志,赐予正直之士。阿博都·巴哈,巴哈欧拉之子,告诫巴哈伊信徒,要日夜诵读隐言经,将其隐藏的智慧践行到每日的生活中去。他还说隐言经是「神圣隐秘的宝藏」,当人冥思它的内容时,「神秘之门将会开启」。.

新!!: 德里和隐言经 · 查看更多 »

芝加哥

芝加哥(Chicago)位于美国中西部,属伊利诺伊州,為库克县縣治,东临密歇根湖,辖区内人口约290万。芝加哥及其郊区组成的大芝加哥地区,人口超过900万,是美国仅次于紐約、洛杉矶的第三大都会区。芝加哥的奥黑尔国际机场也是美國第二繁忙的机场。芝加哥地处北美大陆的中心地带,為美国最重要的铁路、航空樞紐。芝加哥同時也是美国主要的金融、期货和商品交易中心之一。自1837年建市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都市之一。芝加哥常见的别名包括:“风城”等。 2014年全球城市排名中排名第7位。.

新!!: 德里和芝加哥 · 查看更多 »

莫卧儿帝国

--帝国、又称为莫卧--儿王朝、蒙兀--兒王朝(شاهان گورکانی ;;英文:Mughal Empire,),是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后裔──巴卑尔,自阿富汗南下入侵印度建立的帝国。“蒙兀兒”即波斯语中“蒙古”一词的转音。在帝國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印度次大陸,以及中亚的阿富汗等地。帝国的官方语言是波斯语,但是统治者是信奉伊斯兰教、有察合台汗国贵族血统、波斯化的蒙古人。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者属于帖木儿王朝。帝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波斯语是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而基層则信仰婆羅門教,使用梵文等各種印度語言。 政權在第二代胡马雍时期曾一度衰落,后在第三代皇帝阿克巴时期进入全盛时期。自第三任皇帝阿克巴一直到第六任奥朗则布统治时期是莫卧儿帝国的全盛时期,帝国的疆域经过逐步的扩张而达顶峰,经济繁荣。奥朗则布去世后,莫卧儿帝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逐步缓慢,处于不断衰退之中。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爆发之后,英国击败西帕衣团,并彻底廢除已经有名無實的帝国,直接統治印度。.

新!!: 德里和莫卧儿帝国 · 查看更多 »

莲花寺 (德里)

印度新德里的灵曦堂,俗称莲花寺(),是一座巴哈伊信仰的灵曦堂,也是该市主要名胜之一。它完成于1986年,作为印度次大陆的总堂。自1986年12月开放到2002年,德里灵曦庙已经吸引了超过5000万名游客,使之成为世界上被访问次数最多的建筑物之一,超过了埃菲尔铁塔和泰姬陵。现在每年有450万游客来此访问,超过泰姬陵,为印度参观者最多的建筑物。.

新!!: 德里和莲花寺 (德里) · 查看更多 »

遺址

#重定向 遺跡.

新!!: 德里和遺址 · 查看更多 »

首都

首都、國都或京(京師/城/都),以現代政治角度而言,通常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的首要行政中心城市,也是政治活动的中心城市、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駐紮地、国家主权的象徵城市。 在大部分国家,首都是國家最大的城市,如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等;大部份的國家也未在憲法和法律內訂定首都地點,而在部分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例如美国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等。有时一个国家有多个首都,如行政首都、司法首都,分别是该国的行政和司法中心,例如南非。 在國際政治及外交上,首都的名稱可以直接代表其所在的國家及其中央政府。常見的例子有以“莫斯科”取代俄羅斯、“北京”取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平壤”取代朝鮮、“華府”取代美國、“倫敦”取代英國、“巴黎”取代法國等。 在歷史上,國家或地區的主要經濟中心往往成為政權的焦點,並透過佔領或合併成為首都。倫敦和莫斯科正是這樣。首都無形中吸引有志投身政治的人才,例如律師、新聞媒體及公共政策的研究員,協助政府實施有效的管治。如果首都兼是首要的經濟、文化或知識中心,有時會被稱為「首要城市」,如倫敦和布宜諾斯艾利斯。 首都的設立有時會阻礙原有的主要城市的進一步發展。由於舊都里約熱內盧和巴西東南部的人口過於稠密,新都巴西利亞遂設於巴西內陸,而德國首都則設於柏林。 政治與經濟或文化權力會合的情況並不普遍。傳統首都經濟上會被競爭者超越,朝代或文化的衰落,也意味著首都的破滅,巴比倫就是一個例子。此外,很多現代首都,例如阿布賈、坎培拉和渥太華,特意設於原有的經濟地區以外,而且至今仍未發展成新的工商業中心。 首都不一定會設立在面積較大的國土上,如赤道幾內亞的馬拉博、丹麥的哥本哈根、甘比亞的班竹,這些都不是島國,首都卻是位於較小的離島。 一般來說首都通常會特意設在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上,以防其他國家的侵略,但也有國家的首都是設於鄰國附近的邊界旁或是相鄰的地理位置上,如韓國的首爾、寮國的永珍、查德的恩將納。.

新!!: 德里和首都 · 查看更多 »

胡馬雍陵

胡馬雍陵建於1570年,位於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東南郊亞穆納河畔。此陵是莫臥兒帝國創始人巴卑爾之子,帝国第二代君主胡馬雍及其皇妃的陵墓。胡馬雍陵是伊斯蘭教與印度教建筑風格的典型結合,並為印度第一座花園陵寢,著名的泰姬陵也是以此為範本所建。1993年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十七次會議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新!!: 德里和胡馬雍陵 · 查看更多 »

般度族

般度族(Pandavas)是指印度教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中般度的五个儿子,由其两位妻子、的公主貢蒂、玛德利所诞下。五子分别名为堅戰、怖軍、阿周那、、。五兄弟全都娶了黑公主为妻,并在俱盧之戰中与其表亲作战,大获全胜。 Category:摩訶婆羅多角色.

新!!: 德里和般度族 · 查看更多 »

阿克萨达姆神庙

阿克萨达姆神庙(Akshardham;દિલ્હી અક્ષરધામ,天城文:दिल्ली अक्षरधाम)是印度德里的一组印度教寺庙建筑群,展示了古老的印度教文化、精神和建筑。3,000名志愿者协助7,000名工匠完成了兴建工程。 这座寺庙吸引了访问德里70%的游客。它于2005年11月6日建成开放。它座落在亞穆納河河岸,毗邻2010年英聯邦運動會村。 中心建筑完全用石块砌筑。.

新!!: 德里和阿克萨达姆神庙 · 查看更多 »

阿杰梅尔

阿杰梅尔(印地语:अजमेर)是印度拉贾斯坦邦的一座城市。.

新!!: 德里和阿杰梅尔 · 查看更多 »

英属印度

英属印度(British India 或 British Raj)是指英国在1858年到1947年间于印度次大陆(南亚)建立的殖民统治区域,包括今印度共和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以及缅甸。自1858年开始,由于印度民族起义,英属东印度公司完成之前的代管使命,并向维多利亚女王移交权力。1876年开始,这一政治实体的正式名称为印度帝国(Indian Empire),并以此名发行护照。1877年,维多利亚女王正式加冕为印度女皇。在此期间,印度先后成为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并分别于1900、1920、1928、1932和1936年以独立身份参加了奥运会。 英属印度时期,很多领土并没有由英国直接控制,而是名义上的独立土邦。“土邦”由王公、王侯()和行政长官所统治,土邦领主们必须接受条约,并接受英王的共主地位和承认英王为领地的最高统治者。这种模式被称为“”。位于阿拉伯地区的亚丁自1839年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缅甸则是从1886年开始,两者先后于1932年和1937年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 锡兰(今斯里兰卡)处于印度次大陆的边缘,但不属于英属印度的一部分,而是由伦敦直接控制的英国直辖殖民地所统治,其地位优于印度总督管辖的印度帝国。英国征服次大陆初期,英帝国统治区域,条约仅限于次大陆的部分,初期的殖民机构设于加尔各答,后来移治于德里。各国相继独立以后,独立之前的关联区域被广泛地称为英属印度。法属印度和葡属印度仅限于次大陆沿海部分区域,这些区域分别由法国和葡萄牙进行殖民统治,独立之后并入印度。英属印度时期的1947年即印度建国初期,由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与对立,印度分裂为二个国家——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这就是南亚历史上著名事件——印巴分治。再后来的1971年,由于地缘隔绝和种族差异,巴基斯坦的飞地——东巴独立,建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新!!: 德里和英属印度 · 查看更多 »

英迪拉·甘地

英迪拉·普里雅达希尼·甘地(इन्दिरा प्रियदर्शिनी गान्धी,Indira Priyadarshini Gandhi,),分別擔任兩屆印度总理,在最後任期期間遇刺身亡。英迪拉·甘地是印度獨立後首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的女兒,是印度近代最為著名及存有爭論的政治人物之一。她一方面為印度在冷戰時期的發展作出了不少貢獻,但另一方面亦因政治管理上的方針而令其政績上蒙上陰影。因其領導印度期間的政治方針相當硬朗、立場堅定,故後人亦稱其為“印度鐵娘子”。.

新!!: 德里和英迪拉·甘地 · 查看更多 »

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

英迪拉·甘地國際機場(इन्दिरा गांधी अन्तर्राष्ट्रीय हवाई अड्डा;)是一座位於印度首都德里的航空港。它坐落于新德里市区西南方16公里处,以印度前總理英迪拉·甘地的名字命名,是印度最繁忙的机场。随着第三航站楼的建成,英迪拉·甘地國際機場已经成为印度甚至整个南亚最大并且最为重要的空港。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英迪拉·甘地机场完成客运吞吐量35,881,965人次,客机345,143架次和600,045吨的货物吞吐量。它同金奈国际机场和孟买贾特拉帕蒂·希瓦吉国际机场一道一共承担了南亚超过一半的航空运输量。放眼全球,德里机场被国际机场理事会评为1千5百万至4千万级别中第二佳的机场,也在全球机场客运吞吐量排名中排名第37位。 机场交通方面,机场有高速连接,同样也有機場快線通往新德里市区。.

新!!: 德里和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 · 查看更多 »

恒河平原

#重定向 印度河-恒河平原.

新!!: 德里和恒河平原 · 查看更多 »

新德里

新德里(又名紐德里,नई दिल्ली;New Delhi)是印度的首都。位于印度西北部,座落在恒河支流亞穆納河(又译:朱木拿河)西岸,东北紧连(沙贾汉纳巴德)。整个德里市面积1482平方公里,人口1637万(2011年;其中新德里人口约13.37万)。2013年4月「世界城市區域研究」(Demographia World Urban Areas)發布第9屆調查報告,世界大都市依照人口數排名,第4印度德里(Delhi),2282萬人。新德里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新德里是一座典型的放射型城市,城市以姆拉斯广场为中心,城市街道成辐射状、蛛网式地伸向四面八方。宏伟的建筑群大多集中于市中心。政府主要机构集中在市区从总统府到印度门之间绵延几公里的宽阔大道两旁。国会大厦为大圆盘式建筑,四周绕以白色大理石高大圆柱,是典型中亚细亚式的建筑,但屋檐和柱头的雕饰又全部为印度风格。 总统府的屋顶是个巨大的半球形结构,鲜明地带有莫卧儿王朝的遗风。城市西端的康瑙特市场建筑新巧,呈圆盘形,是新德里的最大商业中心。新德里还是全国交通的中心,有5条国家级公路、6条铁路与全国各地相通,还建有两座机场。.

新!!: 德里和新德里 · 查看更多 »

新興宗教

新興宗教又譯新宗教,是一個宗教學上的分類用語,一般指近代(約19世纪末期以後)所創立的宗教派別。.

新!!: 德里和新興宗教 · 查看更多 »

旁遮普人

旁遮普人(旁遮普语:ਪੰਜਾਬੀ ਲੋਕ ,西旁遮普语:پنجابی لوک),南亚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印度的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拉賈斯坦邦、北方邦与克什米尔西部。 為巴基斯坦最大的民族,有部分人位於沙烏地阿拉伯、美國、肯尼亞、阿曼、日本、新加坡等地區。。使用旁遮普語,通用印地語、烏爾都語、英語。旁遮普人所居的地方相繼被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臘人、塞種人、貴霜人、匈奴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入侵。更分別主要受到雅利安人、孔雀王朝、笈多王朝、伊斯蘭帝國、英國的統治。旁遮普人的社會系統,與宗教信仰相關性很大。主食為小麥,大米和乳製品。主要信仰為錫克教、印度教、伊斯蘭教。許多節慶為季節性或為慶豐收而舉辦。彭戈拉舞為旁遮普人農民慶豐收的舞蹈,也是旁遮普人的最愛;最古老的舞蹈為格塔舞。.

新!!: 德里和旁遮普人 · 查看更多 »

旁遮普地区

旁遮普,波斯語(panj-āb,英語化成Punjab)意為「五川」(panj是五,āb是川),由突厥裔波斯統治者命名,至蒙古裔的蒙兀兒帝國時期廣泛採用。 旁遮普指印度河中上游眾多支流的一帶地區,在下游眾支流合一的沿岸地區通常不算作旁遮普。旁遮普地區横跨印度西北和巴基斯坦東北兩國。这一地区自亞歷山大遠--軍到來以前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主要民族为旁遮普人,主要语言为旁遮普语。印度籍的旁遮普人,主要信仰为锡克教和印度教,巴基斯坦籍則主要為伊斯兰教。 古代旁遮普地区(大旁遮普地区)地域宽广,包括了:今印度北部、巴基斯坦东部和阿富汗部分地区,最东处曾一度延伸至亚穆纳河。 旁遮普人在古代也被称为或,这些称谓糅合了包括健馱邏人、、、伊朗人和境外的、、波斯化的爱奥尼亚人等等诸民族。 旁遮普地区人种构成上为雅利安人,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不同的民族统治,包括古希腊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莫卧儿人、阿富汗人、锡克人和英国人。 历史上,位于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以亚穆纳河和印度河为界,也是前15世纪以后,早期雅里安人定居以来的印度河谷史前文明的中心地带。8世纪开始,随着莫卧儿人的统治,伊斯兰教取得主导地位,旁遮普地区成为印度次大陆的文化中心。往后,由于锡克人的频频反叛,加速了英国人对这一地区的征服,最终随著印巴分治而分属二个不同的国家,即“东旁遮普”和“西旁遮普”二大地区。.

新!!: 德里和旁遮普地区 · 查看更多 »

旁遮普語

旁遮普語(旁遮普語古木基文:ਪੰਜਾਬੀ,:پنجابی)屬於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的印度-雅利安語支。旁遮普語特殊的是,第一,有聲調;第二,是黏著語。旁遮普語又會分為西旁遮普語、Lehnda(ਲੇਹੰਦਾ)或Lahnda(ਲਹਿੰਦਾ) 和東旁遮普語。Siraiki和Hindko通常也被視為旁遮普語的方言。 旁遮普語主要流通於印度的旁遮普邦和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所使用的語言,也是印度旁遮普邦的官方語言。它也流通於鄰近的印度哈里亞納邦、喜馬偕爾邦和德里。當印度和巴基斯坦在1947年分裂時,旁遮普地區、其文化和語言也受到影響。因此,旁遮普的語言和文化也成為推動兩國和平交往的一大動力。由於旁遮普人大量移居外地,旁遮普語是世界上很多地方常見的少數語言,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更成為加拿大的第五大語言)和肯尼亞。 旁遮普語有幾套不同的書寫系統,其使用情況因應不同地區、方言和宗教信仰而有所不同。錫克教信徒傾向使用古木基文。其他省份的印度教信徒多會使用天城文字母,而巴基斯坦境內的旁遮普人多用Shahmukhi(一種經過改良的阿拉伯字母)。古木基文和Shahmukhi 字母是旁遮普語最常用的兩種書寫字母,也往往被視為官方的字母。.

新!!: 德里和旁遮普語 · 查看更多 »

摩诃婆罗多

《摩訶婆羅多》(महाभारतम्,拉丁字母轉寫:,;),一般梵译(按唐音译)作“摩诃婆罗多”,但也有按今音(现代印度和印度教一般用今音译)译作「瑪哈帕臘達」或“玛哈巴如阿特”的,乃古印度两大著名梵文史詩之一,成書於西元前3世紀至西元5世紀之間,與另一經典《罗摩衍那》齊名。 《摩诃婆罗多》全长74000颂(“”,古印度常用的诗体单位,每颂两行32个音节),此外还有一些散文句,总共有180万个单词,是世界上第三长的史诗,是《罗摩衍那》的四倍。相当《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总合的10倍。世界上只有藏族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和吉尔吉斯族的史诗《玛纳斯》可以与之媲美,如果持续不断地念颂,得两个星期才能念完。 《摩诃婆罗多》对于印度的哲学和宗教有很重要的作用,其中第六章中的《薄伽梵歌》已经成为印度教的经典。 “摩诃婆罗多”意思是“偉大的婆羅多王後裔”,摩訶(Mahā)是偉大的意思,讲述的据说是创立印度王国的婆罗多王後裔的故事,在古代印度以口頭吟誦的方式創作流行,後來流傳到亞洲各國如印尼、柬埔寨、泰國、寮國、緬甸、斯里蘭卡等國度,是亞洲文化的遠古源頭之一。 根據印度民間說法,該史詩的原始作者為广博仙人,抄錄者為象頭神;但因此人可能源自传说,故現今無法考證;而原始故事則一直在民间流行,最早可以上溯到西元前八、九世紀。.

新!!: 德里和摩诃婆罗多 · 查看更多 »

普拉克里特诸语言

普拉克里特诸语言(प्राकृतम्,Prakrit),或称为古印度土语,是对10世纪之前印度使用的一系列印度-雅利安语支语言中的土语的统称。 “普拉克里特”一词在梵语中原意是“天然的”,引申为“俗语”,与上流社会的梵语相对。具体包括巴利语、摩揭陀俗语、(今日马拉地语、孔卡尼语、僧伽罗语和迪维西语的祖先)、(旁遮普语的祖先)、等等。 有些现代的语言学家将其归类到中古印度-雅利安语之下,并附注“Prakrits”。但被其他语言学家反对,他们强调这些语言的各自发展史,并将它们从梵语历史中分离。 在古印度,普拉克里特诸语言被认为是地位低的语言,而梵语则是高贵的。不过普拉克里特诸语言更能被普通百姓所接受。.

新!!: 德里和普拉克里特诸语言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