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德奧合併和恩斯特·卡爾滕布倫納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德奧合併和恩斯特·卡爾滕布倫納之间的区别

德奧合併 vs. 恩斯特·卡爾滕布倫納

德奥合併(德语:Anschluss ,意指联合或政治联盟,也称为Anschluss Österreichs;同样指德奥合併) ,是1938年3月12日纳粹德国与奧地利第一共和國統一,组成大德意志的事件。一个历史渊源是,奥地利和德国实际上是同一个民族组建的两个国家,因此当时的“统一”(合并)思潮能较容易地得到德奥两国公民的响应。 德国与奥地利合併,是纳粹党领袖阿道夫·希特勒扩张德国版图的第一步。德奥合併发生在萨尔区回归德国之后。1935年1月13日,根据《凡尔赛条约》规定,该区在国际联盟控制15年后举行公投,最后回归德国。德奥合併后,根据《慕尼黑协定》,德国獲得苏台德地区,并在1939年先后侵略余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兰。 事件发生前,德国先向奥地利施压,要求奥地利政府承认奥地利纳粹党的合法地位,甚至让该黨参与奥国政府事务。1938年,奥地利总理库尔特·舒斯尼格为了保存奥地利的独立,宣布进行公投,来决定奥地利应否与德国合併。德国政府隨即向他施压,要他将权力交给奥国纳粹党。奥国纳粹党在3月11日以政变推翻了奥地利的共和政府。在德国国防军进驻奥地利时,不但没有遇到任何对抗,而且受到很多奥地利居民的欢迎。 其他国家对事件反应温和。一战协约国实行外交抗议,但没有采取实际行动阻止合併之事,纵使《凡尔赛条约》阻止德国与奥地利合併。 奥地利在事件后失去独立国家之地位,直到德國戰敗後,兩國再度分家,1945年4月27日奧地利臨時政府成立,數月後得到二戰盟国的承认,延至1955年奧地利正式恢復主權。. 恩斯特·卡爾滕布倫納(Ernst Kaltenbrunner,)奧地利裔黨衛隊上级集團領袖。在1943年,接掌國家安全總局與國際刑警組織。在紐倫堡大審中,他以親衛隊最高負責人面對審判,最後被判戰爭罪、違反人道罪而處以絞刑。.

之间德奧合併和恩斯特·卡爾滕布倫納相似

德奧合併和恩斯特·卡爾滕布倫納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奥地利奥匈帝国奧托·斯科爾茲內纳粹党阿道夫·希特勒阿道夫·艾希曼

奥地利

奥地利共和国()通稱奥地利(Österreich ),是一个位在於中歐的内陆国家,但在歷史上也被分類成西歐或者東歐的國家國。奧地利与多國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国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維也納,人口超過170萬。國土面積,同時因阿爾卑斯山存在的緣故,奧地利成爲了一個山地國,只有32%的國土海拔低於,最高點海拔。 如今的奧地利是一個半總統制的代議民主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Lonnie Johnson 17奧地利是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12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其人類發展指數在2014年排世界第21位。同時自1995年以來就是歐盟成員, 是OECD的創始國之一。1995年簽訂申根公約,1999年接受並于2002年起使用歐元。奧地利曾是統治中歐650年到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是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首都,並且奧地利在民族上屬於日耳曼民族的居住地,和德國、瑞士、盧森堡同為德語區,在歷史上和中歐東歐的的匈牙利、捷克、波蘭都有緊密的關聯。.

奥地利和德奧合併 · 奥地利和恩斯特·卡爾滕布倫納 · 查看更多 »

奥匈帝国

奧匈帝國(Österreich-Ungarn;Ausztria-Magyarország)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立宪制二元君主国,由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其建立源於1867年奧匈折衷方案,1918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而灭亡。奥匈帝国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匈双方在法定意义上是平等的,两国在立法、行政、司法、稅收、海關、鑄幣等领域分别享有自主權,外交和國防事务統一由帝國的中央政府處理。奥匈帝国是当时世界列强之一,国土地跨东欧、中欧和南欧,面积为欧洲次于俄国的第二大国,人口总数居欧洲第三,次于俄国和德国。 1908年,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为帝国存续期间少有的领土扩张,酿成波斯尼亚危机",间接为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埋下祸根。事件中,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爾維亞黑手黨的激进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殺,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和德国同属同盟国一方,于1918年战败而解体,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和匈牙利王国成为奥匈帝国的法理继承国,而在奥匈帝国故土上建立起来的独立民族国家还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和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等;亦有部分领土被波兰第二共和国和罗马尼亚王国继承。 奧匈帝國是多民族国家,其內政事务常需要由其国土范围内12个民族代表共同商議决定。其存续期间欧洲民族主義思潮盛行,各地民族独立思想已趨至成熟,国内民族起事和民族纠纷不断,民族问题严重,由之产生的语言分歧也使得战时军队指挥效率低下。雖然奧匈帝國在民族問題上舉步維艱,但在它所存在的约50年间整个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实现了近代化,许多开明的改革得以施行。奥匈帝国保有世界规模第四大的机械制造业体系,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其家用电器、电力工业设备及发电厂发电装置的制造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三,次于美国和德国。.

奥匈帝国和德奧合併 · 奥匈帝国和恩斯特·卡爾滕布倫納 · 查看更多 »

奧托·斯科爾茲內

奧托·斯科爾茲內(Otto Skorzeny, )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非常著名的德国特種部隊指揮官,指揮了幾次著名的行動,「欧洲最危险的男人」是他的綽號。 奧托·斯科爾茲內是党卫队軍官,臉上有年輕時因擊劍留下的刀疤,看起來令人印象深刻。奧托·斯科爾茲內指揮最著名的行動是救出被意大利人推翻並囚禁的墨索里尼。墨索里尼那時被囚禁在易守難攻的山中旅館,但奧托·斯科爾茲帶領傘兵空降在相當狹小的空降場之上,在沒開槍的情況下迅速解除了意大利軍隊武裝,並且帶著墨索里尼成功逃出。(詳見橡樹行動) 另一次成功的作戰則是在突出部戰役之前,奧托·斯科爾茲內手下的150名特種兵偽裝成美軍,穿上美軍的制服武器,拿著美軍的身分證件,開著繳獲的吉普車與坦克,穿過默茲河,滲透後方破壞道路橋樑,對美軍造成相當困擾,在列日的一支特種兵分隊被俘後甚至編造一個謊言說:「斯科爾茲內的特種兵將滲透到巴黎的所有道路,以等待時機集合並暗殺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這個謊言使盟軍相信,連盟軍指揮官艾森豪都被迫留在自己的司令部中以防被德軍特種部隊刺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奧托·斯科爾茲囚禁一段時間之後被釋放,之後在西班牙度過餘生。 上述兩次史實都在1970年代拍成電影:第1部為 《纳粹16死士》又名《猛鹰雄风》;第2部名為《坦克大決戰》。.

奧托·斯科爾茲內和德奧合併 · 奧托·斯科爾茲內和恩斯特·卡爾滕布倫納 · 查看更多 »

纳粹党

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ational 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 Partei,縮寫為NSDAP),或譯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動者黨,通稱納粹黨(Nazi Party),是20世紀前半葉的一個德國政黨,創立於魏瑪共和時代,前身為於1919年創立的德國工人黨,於1920年更名。後由希特勒領導。1932年,在德國議會選舉中獲勝,希特勒於1933年出任德國總理。納粹黨執政後,威瑪共和時代結束,德國進入希特勒獨裁時代,俗稱納粹德國或者第三帝國。1945年5月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及由盟國占領後,以盟國管制理事會第2號法令將納粹黨解散。 納粹來自德文中的Nazi,為「民族社会主义者」(Nationalsozialist)的簡寫。.

德奧合併和纳粹党 · 恩斯特·卡爾滕布倫納和纳粹党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德国政治人物,纳粹党领袖,1933年至1945年担任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亦任纳粹德国元首。其于1939年9月发动波兰战役,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并为纳粹大屠杀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希特勒生于时属奥匈帝国的奥地利地区,在林茨长大。1913年他迁往德国,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陆军服役並受勳。1919年希特勒加入纳粹党前身德国工人党,并于1921年成为纳粹党领袖。1923年他在慕尼黑发动政变,试图夺取权力,但最终失败并被监禁。在监禁期间希特勒撰写了其自传及政治宣言《我的奮鬥》的第一册。1924年被释放后,希特勒對凡爾赛条约进行批判,宣扬泛日耳曼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共主义,以其个人魅力、演说才能及政治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同时他频繁宣称国际资本主义及共产主义为犹太人反德意志民族的阴谋。 1933年纳粹党成为魏玛共和国国会第一大党,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此后其执政联盟再次在选举中获胜,并在国会中通过《授权法》,逐渐将魏玛共和国转变为一党专制、纳粹、极权及独裁统治的纳粹德国。希特勒借口抵御一战后由英国和法国主导的不公国际秩序,试图将犹太人从德国清除,建立其理想秩序。在其当政的前六年内,德国迅速自大萧条中复苏,打破一战后欧洲各国对其作出的各种限制,吞并数个德意志民族所居住的他国领土,由此获得了相当一些德意志民族人民的支持。 希特勒试图为德意志民族获取在其他民族之上的特别“生存空间”,在外交上主张施行侵略与吞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的首要原因。他领导大规模武装扩军,并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打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使得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1941年6月,希特勒下令入侵苏联。至1941年年末,德国及其欧洲轴心国盟友已侵略占领欧洲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后来与苏联战事的不利局面及美国的加入导致德国由攻转守,并屡遭战略失败。在战争尾声阶段,1945年柏林战役期间,希特勒与其长期女友爱娃·布劳恩成婚。在他们成婚两日后(1945年4月30日),为避免被开坦克进城的苏联红军俘获,希特勒与布劳恩自杀身亡,其尸体被焚毁并被苏联红军找到。 在希特勒和其种族主义政治形态领导之下,纳粹政权屠杀了至少550万包括犹太人和身心障礙者在内的被视为劣等或不受欢迎的少数族裔。希特勒和纳粹政权亦在战争期间屠杀了近1,930万平民和战俘。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军事行动还造成了2930万军人及平民的死亡,其中平民的死亡数量为人类战争史上最高,使二战成为人类历史上死亡数量最高的战争。.

德奧合併和阿道夫·希特勒 · 恩斯特·卡爾滕布倫納和阿道夫·希特勒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艾希曼

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納粹德國前高官,也是在清洗猶太人中執行「最终解决方案」的主要負責者,被猶太人稱為「納粹劊子手」,二次大戰後定居至阿根廷,遭以色列情報特務局(俗稱摩薩德)幹員綁架,公開審判後絞死。.

德奧合併和阿道夫·艾希曼 · 恩斯特·卡爾滕布倫納和阿道夫·艾希曼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德奧合併和恩斯特·卡爾滕布倫納之间的比较

德奧合併有56个关系,而恩斯特·卡爾滕布倫納有2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7.14% = 6 / (56 + 28)。

参考

本文介绍德奧合併和恩斯特·卡爾滕布倫納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